过程监控与评价

2024-06-11

过程监控与评价(精选十篇)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1

关键词:质量,监控,评价,基于工作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目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竞争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本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思考。

一、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学院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内涵的根本,学校通过听课评课制度、学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及学生评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其监控得不够全面科学,效果不够理想。比如督导制度,目前各学校也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对“教”的监督,而对“学”的效果评价缺乏必要的监督;对教学的其他环节如实习、实训等也缺乏监督。比如教学检查仅限于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检查时间短促,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监控。比如学生评教制度,由于项目量化和学生认知、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偏差。

综合分析,当前我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质量监控和评价意识不强

学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工作只是做样子、走形式,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质量监控和评价模式不新

缺乏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对“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仍旧按照传统的听评课进行,缺乏对课程实质的评价,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教学质量控制缺乏对教学全过程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质量控制是采取输入与输出控制,即一方面对主讲教师的授课资格进行审定,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入端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以学生的课程测试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出端加以控制,教学的中间过程考核则不在控制范围之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更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环节,整个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

(四)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体系不全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仅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实施监控,对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价缺乏;二是仅有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的学生评教,而缺少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实践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三是缺少社会、用人单位及家长的第三方评价;以单一教学部门评价为主,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

(五)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

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内容的几点思考

(一)应对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实施监控与评价

应从三个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1)重点监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是否与企业需要人才的要求一致,体系构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2)教学标准主要的监控评价因素是课程的知识内容、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要求的一致性,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严谨性,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等内容。(3)教材的监控评价因素主要包括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和学生的满意度,教材应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

(二)应对教学条件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1)“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是否能模拟和仿真“真实职业”情景满足学生的学习任务。(2)主要监控各课程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否满足。(3)主要监控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项目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满足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要求。(4)主要监控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语音室、生均图书数量、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三)应对师资队伍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对专职师资、兼职师资及师资建设方面进行监控与评价:(1)专职教师的学历构成、年龄构成、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技能构成、科研水平、师德教风及“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方面。(2)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设置适应性,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比例要求。(3)师资建设规划、建设计划及其落实情况,教师进修学习、培训提高情况、师资结构改善情况等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

(四)应对教学运行管理实施监控与评价

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重点从:(1)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2)教学计划与教学标准的落实情况。(3)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情况。(4)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或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管理实施及效果情况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

(五)应对人才质量结果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从毕业生质量、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控:(1)对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以及对毕业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2)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情况的评价。(3)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情况的监控。(4)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组织、就业网络建立与运作成效情况。(5)对毕业生薪金待遇及培训情况。(6)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家长对学校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满意率的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包括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主体和客观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这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有效运行带来很大困难,但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与方法,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措施,是质量保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侍寿永, 嵇金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1) .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 (辽宁高职学报) , 2011, (31) .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2

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

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

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

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

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

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

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4、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取血时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交叉配血结果;

(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效期、色泽。

(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双方签字方可发出。

6、血液取回后: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双签名后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或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7、输血完毕后,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回输血科,输血科记录时间、科室、患者姓名、血袋条码、回送者时间送交人签字,接受者签字并记录时间,血袋在2—6°C冰箱内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由后勤人员收集后统一销毁,注明收集时间和收集人签字。

流程:

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主治医生审核,交由护士采血

护士查对后采集血样

送输血科,输血科核对后备血

医护人员与输血科医生共同核对后取血

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旁核对后输入

输血前后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血时应先调慢滴速,观察15分钟无输血反应后遵医嘱调节滴速,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处理

记录

输血完毕填写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和血袋送输血科

END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3

关键词:质量;监控;评价;基于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9-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目的是服务经济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校竞争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本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思考。

一、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学院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内涵的根本,学校通过听课评课制度、学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及学生评教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其监控得不够全面科学,效果不够理想。比如督导制度,目前各学校也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对“教”的监督,而对“学”的效果评价缺乏必要的监督;对教学的其他环节如实习、实训等也缺乏监督。比如教学检查仅限于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检查时间短促,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监控。比如学生评教制度,由于项目量化和学生认知、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偏差。

综合分析,当前我系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质量监控和评价意识不强

学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工作只是做样子、走形式,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质量监控和评价模式不新

缺乏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对“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仍旧按照传统的听评课进行,缺乏对课程实质的评价,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

(三)教学质量控制缺乏对教学全过程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质量控制是采取输入与输出控制,即一方面对主讲教师的授课资格进行审定,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入端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以学生的课程测试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输出端加以控制,教学的中间过程考核则不在控制范围之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更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环节,整个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

(四)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体系不全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仅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实施监控,对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监控与评价缺乏;二是仅有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的学生评教,而缺少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通过实践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三是缺少社会、用人单位及家长的第三方评价;以单一教学部门评价为主,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

(五)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内容的几点思考

(一)应对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实施监控与评价

应从三个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1)重点监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是否与企业需要人才的要求一致,体系构建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2)教学标准主要的监控评价因素是课程的知识内容、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要求的一致性,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严谨性,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等内容。(3)教材的监控评价因素主要包括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和学生的满意度,教材应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

(二)应对教学条件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1)“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是否能模拟和仿真“真实职业”情景满足学生的学习任务。(2)主要监控各课程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否满足。(3)主要监控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项目是否满足教学要求,是否满足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要求。(4)主要监控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计算机台数、语音室、生均图书数量、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三)应对师资队伍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对专职师资、兼职师资及师资建设方面进行监控与评价:(1)专职教师的学历构成、年龄构成、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技能构成、科研水平、师德教风及“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方面。(2)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设置适应性,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比例要求。(3)师资建设规划、建设计划及其落实情况,教师进修学习、培训提高情况、师资结构改善情况等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

(四)应对教学运行管理实施监控与评价

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重点从:(1)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2)教学计划与教学标准的落实情况。(3)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情况。(4)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或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管理实施及效果情况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

(五)应对人才质量结果实施监控与评价

主要从毕业生质量、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控:(1)对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以及对毕业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2)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情况的评价。(3)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情况的监控。(4)对就业指导与服务组织、就业网络建立与运作成效情况。(5)对毕业生薪金待遇及培训情况。(6)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家长对学校满意率、学生对学校满意率的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包括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主体和客观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这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有效运行带来很大困难,但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为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与方法,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措施,是质量保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侍寿永,嵇金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1,(31).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4

机施集团的大型施工设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专业性”—配置与集团工程实际需求和专业施工领域发展方向相吻合的施工装备;

2) “先进性”—配置国内外专业施工领域先进国家、先进地区成熟的技术和装备;

3) “差异化”—配置国内市场没有的、大型的、具有垄断地位的专业施工装备。

机施集团近几年来持续保持对大型施工装备的投入力度, 大大提升了施工装备的实力, 在大型施工重装备领域保持了设备优势, 给机施集团在超高层钢结构、地铁盾构、大型深基础施工业务领域竞争带来了较大的装备优势。

随着机施集团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特大型工程越来越多, 多台大型施工机械在某一大工程集中使用的情况也逐步增加, 以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工程为例, 集中了特大型内爬塔机4台 (2700tm一台、2450tm三台) , 300吨履带式起重机2台, 130吨、50吨汽车式起重机各1台, 设备总价1.7亿元。

如何“管好”、“用好”这些价值上亿元的施工设备, 确保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安全、高效地为工程施工服务, 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1 注重前期策划, 制订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和管理规定

以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工程为例, 根据施工所需要的塔机型号、数量和塔机作业条件以及作业要求, 我们进行了施工前期的周密策划, 分别编制了大型内爬塔机安装、爬升、平移等多项设备专项技术方案;针对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工程施工用4台大型内爬塔机集中在一起使用, 工作时存在相互干预的问题, 根据《群塔作业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并吸收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钢结构工程群塔施工的成功管理经验, 编制了上海中心大厦群塔施工管理专项方案, 从而在技术上和制度上保证了设备的安全使用。

2 严把设备准入与现场验收关

有了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案和管理规定, 设备能否安全、高效地为工程施工服务, 设备本身和安装好坏是关键, 机施集团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体高度重视, 严把设备进场验收关。

首先对外来设备实行了严格的设备准入管理, 租赁设备必须是集团合格租赁单位、允许品牌设备才能进入, 而且必须取得机施集团设备部门办法的“机械设备准入证”方可进入我们的工地。设备管理人员不定期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大型内爬塔机及其它大型设备的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

3 加强设备使用中的过程管控

有了好的技术方案和管理规定, 设备本身的现场安装和拆除安全有效, 施工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使用就成了关键, 集团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体为此加强了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

机施集团和工程公司二级设备管理部门平均每月派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到各工程进行设备检查二次, 施工现场项目体机管员每天进行设备巡查, 主要检查施工现场设备的状况, 特别是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设备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工作是否到位, 通过检查, 发现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并加以落实、整改, 消除了安全隐患, 确保了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安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4 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保障体系

为了“管好”、“用好”施工设备, 机施集团和工程公司二级设备管理部门除了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外, 还为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保障体系。

1) 人员保障现场每台塔机各配备了4名操作司机, 并且选派有丰富经验的塔机司机担任每台塔机的机长。选派熟悉设备和电气, 年富力强的青年技师担任现场设备机管员, 总管现场设备;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塔机机长, 专门负责塔机的爬升工作;公司和分公司二级设备管理部门派专人每次参加塔机爬升、平移工作。

2) 设备维修能力保障项目体专门配备机械维修工、电工各1名, 负责现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程公司维修车间配备专业维修人员和设备常用易损、易耗配件。机施集团与塔机生产厂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生产厂家或派专人驻扎工地或配备塔机重要零部件, 随时待命。

“用好”、“管好”公司价值几亿元的大型施工设备, 关键在人, 特别是设备一线操作人员, 他们的操作技能、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安全、高效运行。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人员队伍不断变化, 我机施集团设备一线操作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均出现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为了稳定设备一线操作人员队伍, 加强企业机械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发挥技能人才在公司生产、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提高设备一线操作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机施集团于2009年底首次在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中, 尤其是机长开展了内部评聘专业机械技师的工作。在25名机械技师中评选并树立了5名标杆机械技师。

机械技师评聘和标杆机械技师树立, 为企业技术工人创建了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全公司技术工人的促动很大, 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 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增强了他们对岗位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作为全国知名的机械化施工企业, 建设一支高素质、多专业的技能人才队伍非常重要。集团在电气、机械维修、焊接、起重、测量等专业领域的技术工人都迫切需要推广专业技师等级评聘办法, 最终形成集团各专业技术工人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工作业绩、收入水平都有不断向上的各自通道。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篇5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毕业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实体

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 1 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训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

(1)听课制一-校部领导、教研级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双向选课制——学生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力。

(4)新教师上岗考核制。

(5)末位淘汰制——学生评教排名末位者停课进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转岗或分流。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NET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以部为测评单位,通过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结合技工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状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工作的数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质量。只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性。

3、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测评结果更切合实际。

4、三方独立、综合评价

部、学生、督导均应做到三方独立评价,防止相互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通过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多方独立评价的目的。

5、发展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评价对象为我部上课的所有教师。

评价范围为部内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网上评价(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为主,辅以实地检查(督导听课、部领导组织的听课、学生评议、教学检查等)。

2、评价措施

(1)“点、线、面”立体评价

“点”是指督导评价,督导通过专家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随机地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后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

“线”是指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完整、系统地体会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等,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面”是指部评价,部领导或教研组长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结合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学生实训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情况,通过量的考核和质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全面、综合、全方位的评价。

因此,“点、线、面”立体评价又可理解为“专家、对象、领导”综合评价。

(2)三方独立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部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对独立。在三方汇总前,部、学生、督导都无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评价内容。任何一方的评价结果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但任何一方却无法单方面决定评价的结果,即“任何一方都说了算,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

部评价:部结合学期教学检查情况,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于学期期末针对本部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质量意识及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形式进行全样本评价。在学期课程结束时,5 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督导评价:通过听课、查阅教案、授课计划、学生作业等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随机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测评。

(3)等级

以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等级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部内,根据一定的比例和条件产生出A、B、C、D等若干个评价等级,以区分其质量差异程度。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合格,C级为基本合格,D级为不合格(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

(4)学期测评+学总评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在两个学期测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学综合评定。学总评综合了学年中两个学期评价结果,与学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并与其直接对接。在学工作考核和学期工作考核时,可参考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和次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五)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导向性、系统性、独立性和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建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每项评价指标符合教学过程、教学实际,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2)导向性原则

我们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满足评价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走向规范,理解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推动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技能训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系统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综合、整体地考虑教师教学情况的各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设计评价项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及其观测点所占的权重。

(4)全面性原则

整个评价指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的目标,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建立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共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三类六种不同的评价标准。

(5)独立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强调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又相互独立,使各项具体指标的 7 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以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重叠。

(6)操作性原则

我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确,没有歧义;评价指标是可观测、可测量的,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让大多数教师认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体现学校的要求、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们在影响教学过程,特别是在影响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加工、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特别是职高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几门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这里,我们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考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素质训导等,特别突出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效果上,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参与的程度以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强调师生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强化教学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各种教学情境。

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增设了教学改革加分这一项内容。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明显效果的教师,在正常评价分值的基础上给予加分。

(六)评价组织实施

1、评价主体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只能通过感观和直觉来评价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学生评价开展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善管”的关系,不能因害怕学生评 9 价差,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教学督导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在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督导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加强了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督导力量,充实督导队伍,树立督导权威,除由校内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督导外,另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职教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督导。

2、组织机构

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纪律保证

(1)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评价要求认真组织和布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禁夸大或违反评价原则;

(2)各类评价者应对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进行保密;(3)对原始评价资料应严格保密并妥善保管;

(4)对违反评价纪律、营私舞弊的行为和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对于严重失实的评价,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研究,可取消评价结果,重新组织评价;

(5)可公开的数据、评语必须在三方综合评价完成以后才能公开。

4、结果申诉

教师个人如对综合评价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诉,学校将酌情进行复查处理。

6、表彰奖励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6

关键词:质量监控 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 多方评价

0 引言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院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何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只有坚持不懈地狠抓教学质量,才能确保培养人才的高素质,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根。

1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相应质量。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质量监控由(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教学实施与过程监控、质量考核评价、教学质量反馈与整改四个环节组成。在计划阶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即建立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实施计划,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实施多方人才质量评价并与校内质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对质量监控和评价反馈结果对教学质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进行相应的整改。

2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全过程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標准。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选用标准。明确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课程与岗位融通,学业与职业融合”的“双融”人才培养理念贯穿落实于专业建设全过程中;尝试将“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与“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并行开设的双轨制教学模式。

以我校软件技术专业《JSP网络编程》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参考并引入实施企业实际动态网站建设工作过程模式,注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参与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课程伊始即进行课程设计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以各组的课程设计建设为脉络,进行课程学习。按组自由排座、推选组长、按组自定课程设计动态网站选题。每组成员根据个人情况自选扮演该组课程设计中六个角色(动态网站主开发人员、动态网站测试人员、动态网站设计人员、网站美工及资源提供人员、数据库设计开发人员、动态网站推广展示人员)之一,进而每组成员各尽其责、团结互助,协同完成课程设计JSP动态网站开发建设。

3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质量监控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究竟学得如何,教学目标的阶段实施计划是否完成,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自觉进行教学调控。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为培养学生能力而教,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JSP网络编程》充分利用机房教学网“学生演示”功能,并利用已编写的随机程序,随机选出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实训题展示讲解,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解说,一方面可以进行阶段性课程教学效果测评,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摒弃由老师单独打分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采用“分组评议”的方式,学期末,每组将各自课程设计做公开展示讲解(由各组角色之动态网站推广展示人员完成),由老师和其他组成员共同评议探讨,并填写课程设计评分表,核算成绩。这样能更加公正公开的评定学生成绩,并增强了组与组之间、老师与各组之间的专业性的理解交流,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监控。为了更好的将教学设计思想贯穿课程始末,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对课程各环节严格把关监控,由老师、各组组长及各组角色之动态网站测试人员共同完成。老师制定课程设计整体及阶段性安排,组长细化并分派实施、控制进度,动态网站测试人员对实施结果进行测试并记录。

改变传统应试成绩评价模式,按照行业技术要求、岗位要求,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制定对接交流信息的产业人才技能认定与评价标准,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方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

4 结论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仅鞭策了教师,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和教师的教学交流。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教学质量监控涉及各个教学环节,各方面都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和改进,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制,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2]马良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3).

[3]陈朝平.试论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4]刘柳.构建教学督导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 篇7

1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现状

1.1市场机制不规范问题。虽然建筑市场发展迅速, 但是到目前为止市场交易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和法则, 造成在交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和纠纷, 很多企业之间存在一些不良的竞争, 相互私下压低承包的价格,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把原来较长的工期缩短,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将整个工程分成很多部分[1], 分别让水平不同的公司来承包建筑, 这样就会使整个的工程质量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 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降低工程的质量。这种施工的单位一味地降低施工成本来增加本公司的竞争力, 完全没有考虑到工程的质量问题, 并且建筑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机制, 就使这种行为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1.2对施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在大多数认得印象中, 施工企业的年龄越大, 其施工的质量就有一些保证, 导致很多的新兴企业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在公司的刚刚起步的阶段, 就处于一种信任度极差的企业。对于那些历史比较久的企业也会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因为企业的实际工作水平并没有想象的高, 很可能会令很多雇主失望。这个问题在建筑业的市场中面临着无形的危机。

1.3预算造价失误问题。预算造价失误问题在建筑业也是时有发生的, 这样就会导致投资过度, 给雇主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价失误存在很多方面的事情, 可能由于将前期的建设项目放在重要的位置, 进而忽略了后期建设, 导致预算超标, 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严重的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4造价分析存在漏洞。建筑工程包括很多的环节, 一般包括几个主要的环节如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的造价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其实工程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价格的基础[2], 现在很多人认为设计阶段并不重要, 工程质量全部都是与建筑施工阶段有重大联系, 其实建筑设计在建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工程设计不合理, 就会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的成本。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 管理水平低, 施工单位资金不足, 施工单位就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施工的费用。工程的验收也存在一些问题, 很多单位由于验收不及时审计不够准确, 导致很多的建设资金流失。

2全过程造价分析的原则

2.1设计阶段的控制原则。设计阶段是最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步骤,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基础, 设计阶段以后的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造价都是以设计阶段造价为基础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造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保证在施工阶段和验收的阶段发现一些造价不合理的问题, 从而需要修改设计的土质, 导致重新建造或者拆修工程, 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各个环节施工造价原则。校对法是很多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的方法, 在很多的工程造价管理时, 要随时进行校对, 以此来降低工程控制出现问题的风险。如果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值与设计预想的值有差距时, 就要立即进行偏差的比对, 找出产生偏差的环节及原因, 找出控制造价偏差的解决办法, 降低由于造价偏差带来的风险。

3基于全过程的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措施

3.1完善市场建筑造价市场分析机制。现如今的《建筑法》还不够完善, 虽然建筑工程造价分析与监控都是完全依照国家的法规进行管理的, 但是还有很多的事情法律上并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对于一些招标的法律、施工的劳动合同等方面都没有一定的明确规范[3],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些法律, 使建筑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最好是在每一个建筑阶段都有一定的限制, 这样就能够保证建筑市场平稳的发展。

3.2加强各阶段之间的联系, 增加配合。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包含着很多的阶段, 大多是这些阶段都会出现锯齿形的波浪状, 也就是每个阶段的造价都会互相的牵制, 一个阶段的造价增加, 无疑会使接下来的一个或者多个阶段的造价降低, 这样就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所以要对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设计进行造价分析与监控。掌握住资金链条, 严格控制每个阶段的资金使用, 并且进行各项监督控制工作, 还要加强配合, 避免某一个环节出现偏差, 最终导致影响工程的质量。

3.3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与监控制度。在整个建筑工程过程中, 业主都会有相关的监督人员进行全程的监控, 并且好哦眼参与一些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 这其中就会有监督人员对某个阶段的施工提出一定的意见和要求, 尤其是资金控制这方面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建立规范的造价分析和监控制度, 既要使施工单位按照合同顺利的完工, 还要保证业主所派遣的监督人员的干涉不能影响到整个施工建设。制度还应该保证施工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发言权和主动性, 避免监督工作人员在建设中提出更多的要求, 导致施工过程出现终止的现象。要将决策阶段的造价分析进行明确具体的规范, 做到精益求精, 极大的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整个公的影响。设计的阶段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程的造价, 在施工的验收阶段, 要将设计好的方案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 如果出现很大的不同, 就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如果施工单位将原来设计好的图纸进行擅自改动, 或者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准许, 预算超出造价, 验收审核将不会通过。

3.4在各阶段做好造价的分析与监控工作。在工程的设计阶段, 建议瞎用严格限制数额的条件下进行, 要使用合理的招标机制, 最好是扩大招标的范围, 大量的找到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 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 提高投资企业的经济收益。招标还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选择更多优秀的专业的方案, 既能够减少设计的时间还能够保证设计的质量, 也有可能控制成本。还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时间, 最好规定施工的时间, 并且要求施工单位按时间完成工程, 在最后的验收阶段, 对工程的每一个小的细节都要进行精确的核算, 最后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并且支付一定的费用。

4结论

建筑行业的发展, 离不开全过程建筑造价分析与监控, 并且其在建筑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想要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造价分析与监控, 虽然我国的建筑造价分析和监控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都需要建筑市场和政府部门严格要求和不断完善, 积极的创新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造出更加健康的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1]刘尔成, 米珠.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1988:60-120.

[2]胡东.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煤炭科技, 2007 (2) :91-95.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8

通扬运河大桥全长为635.2 m。主桥采用跨度为58.5 m+90 m+58.5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由上、下行分离的两个单箱单室箱梁组成,单个箱体顶板宽12.75 m,厚0.25 m,设2%的横坡;底板宽6.5 m,厚度跨中为0.25 m,距主墩中心2.0 m处为0.65 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梁根部梁高5.2 m,跨中梁高2.3 m,箱梁梁高从跨中至距主墩中心2.0 m处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从0号块的0.9 m变化到1号块的0.6 m,2号~7号块件为0.6 m,从7号块末端到9号块末端由0.6 m变化到0.4 m,其余部分腹板厚度为0.4 m;翼缘板悬臂长为3.125 m,端部厚0.2 m,根部厚0.55 m,除在主墩墩顶各设置一道厚1.5 m的横隔板,边跨端部设厚1.5 m的横隔板外,其余部位均不设横隔板,梁底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过渡。边支点处现浇直线段长12.46 m,合龙段长2 m。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车速100 km/h,通航标准Ⅲ级。

主桥上部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其具体施工顺序为:支架浇筑箱梁0号、1号块混凝土,完成墩梁临时固接→挂篮悬臂浇筑混凝土→边跨现浇段施工→边跨合龙→体系转换→中跨合龙→施工桥面系→成桥。

2 施工监测的目的与方法

2.1 施工监测的目的

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建立以施工为中心,且拥有实用的测试技术和现场计算分析技术的施工监测和控制技术系统,实时监测各施工阶段的主要控制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及时预测得出各施工阶段的主要控制参数,指导和控制下阶段施工,控制桥梁线形,确保桥梁内力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桥梁正常使用的安全性。

2.2 施工监测的方法

根据桥梁本身的结构形式和力学特征,选择合理的监测控制截面,在所选截面的适当位置预埋温度应变传感器或布设变形测点,并适时采集数据。然后,把现场实测结果与监控计算结果相验证,在计入误差和变量调整后,由监控人员分析每阶段乃至竣工后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预测今后施工可能出现的应力分布和线形,确定是否需要该施工阶段对可调变量实施调整。

3 应力监测的结果及分析

3.1 控制截面的选取

根据通扬运河大桥结构对称性的特点,考虑到成桥检测的需要,在主梁的A,B,C,D,E断面的上下缘埋设传感器,传感器立面布置如图1所示。

3.2 应力计算方法

影响混凝土内部应力测试的因素很复杂,除荷载作用引起的弹性应力应变外,还与收缩、徐变、温度有关。目前国内外混凝土内部应力测试一般通过应变测量换算应力值,即:

σ弹=E·ε弹 (1)

其中,σ弹为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ε弹为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弹性应变。

实际测出的混凝土应变则是包含其他变形影响的总应变ε,即:

ε=ε弹+ε无应力 (2)

其中,ε弹为弹性应变;ε无应力为无应力应变。

为了补偿混凝土内部无应力应变,在布置应力测点时同时埋设工作应变计和无应力计,分别测得混凝土应变ε和无应力应变ε无应力,按式(2)即可得到弹性应变ε弹。

应力测试与主梁施工同时进行,因而要求测试元件必须具备长期稳定性好、抗损伤性能好、埋设定位容易及对施工干扰小等性能。通过以前测试经验和对国内元件及仪器综合分析比较,决定选用JMZX-215型混凝土钢弦式应变传感器为测试元件,配合使用无应力计,检测仪器为JMZX-3003型综合测试仪,通过应变—频率标定曲线,换算出混凝土的实际应变,再根据混凝土弹性模量推算混凝土应力。应力测试精度为±5%。

钢弦式应变计在应用时还有一个受温度影响的问题,即在长期量测中,初读数和加载读数不可能在同一温度下读取。因此在量测中不仅包括受载应变ε,而且还包括温度应变εt。为了扣除温度的影响,在量测过程中要进行“温度补偿”。

MPa

为了达到补偿的目的,采用“横向测点温度补偿法”进行补偿,即在布置测点的同时,在垂直轴向应变的方向布置横向应变测点,测出各测点的应变,即可求出各测点的应力。

3.3 施工监测数据分析

针对通扬运河大桥的实际情况,采用增量方法进行应力监测。在此列出如图1所示的B—B截面上下缘应力增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实测应力增量值与计算增量值走势完全一致,说明主梁结构的应力分布基本反映了结构设计及施工监控计算的预测结果,梁体的应力状态发展趋势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说明增量法对控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应力监测是有效的。

实测应力增量值与计算增量值差别仅在0号、1号节段浇筑至4号节段浇筑期间较大,此过程一般要经历2个月左右,在这期间混凝土的实际弹性模量变化较大,收缩徐变量较大,有限元软件计算时难以完全达到与实际情况一致,导致实测值和计算值差别较大。另外,传感器埋设位置离测量时施工节段的张拉束较近引起的应力集中也是一个明显的原因。

4 结语

1)悬臂端挂篮和直线段支架的参数对悬臂施工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桥梁的外观线形,因此挂篮、支架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预压试验,并详细的统计分析试验数据。

2)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预应力施加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作,施加预应力所用的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以提高施加预应力时张拉力的控制精度。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配套使用,即在使用时严格按照标定报告上注明的油泵号、油表号和千斤顶号配套安装成张拉系统使用。

3)监控计算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每座桥梁施工都有其不同的场地、机械和其他环境,所以要对桥梁结构施工现场的临时工况的计算引起重视。

4)桥梁的发展对结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以人工为主的日常监测,尽管目前静载、动载试验已经很完善,也很难对全桥健康状况作出长期的、全面的监测,对其整体性和安全性做出全面、准确、系统的评价。

5)特大桥梁的施工监测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业主、代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监控等单位的分工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施工过程中明确各方职责,互相协调与配合,各尽其职,才能有效的发挥各自作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大桥的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丽荣,盛可鉴,丁剑盆.桥梁工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黎双邵,张勇,黄沛.监测与监控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作用[J].中国港湾工程,2008,4(2):50-51.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9

关键词:实验作业,过程监控,作业管理,Java

作业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业环节的工作质量、效率和效益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全局。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 既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因材施教, 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措施加以修改完善[1,2,3]。由于现在校园网的广泛使用, 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功能强大, 因此, 作业的提交方式也从以往的纸质作业变为现在的电子作业, 尤其是和计算机相关科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以电子版提交的。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的独立完成作业, 但总是存在个别学生, 为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拷贝同学的电子作业后, 把作业文件名修改为自己的名字, 作为自己的作业进行提交。由于是电子作业, 使得作业抄袭变得更加方便, 教师依靠文件的创建的时间、大小等特征均无法有效、准确地识别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还是拷贝过来的;因此, 教师需要一种能较为准确地识别电子作业是否为学生独立完成的系统, 以加强电子作业的管理, 杜绝拷贝同学作业进行提交的现象, 以真正达到布置作业的目标。

1曾尝试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 曾经尝试过的方法[4]有:依据文件的特征的方法;采用数字签名的方法;在作业文件中加入隐藏的标识信息的方法。

(1) 依据文件特征。

判断文件创建的时间、大小等基本特征是否与已经提交的文件一致, 如果一致则认为这两份作业是相同的, 可能是其中一个同学复制另外一个同学的作业。这种方法是目前教师判断作业是否独立完成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方法相当的脆弱, 首先它不准确, 因为某些类型的作业做好后, 文件的大小确实是一样的, 因此依据文件大小判断是不可靠的。其次是学生可以先创建文件, 再复制文件内的内容, 然后在里面随意添加一些如注释之类的无关重要的内容后再保存。这样作业文件无论是创建的时间还是文件的大小均与其复制的原版不一样, 教师无法识别。

(2) 用数字签名。

即数字签名的方法可确保作业文件是由学生处理过的, 但因为学生可以先拷贝同学作业的内容后, 再加上自己的数字签名信息, 因此同样也不能保证其内容是否学生独立完成的。

(3) 在作业文件中在作业文件中加入隐藏的标识信息。

即在作业文件中加入隐藏的标识信息的方法是希望通过在发布的作业文件中隐藏一些能惟一区分学生的信息。如果学生拷贝同学的作业, 将会把这些隐藏的信息也包含进来, 这样教师通过相应的作业系统读取后将可识别出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这种方法虽然可行, 但不通用, 只有可包含冗余信息的文件类型, 如Word、图片、视频等文件类型才能使用这种办法, 而对纯文本文件, 如程序的源代码文件等则由于无法在文件中包含隐藏信息而无法使用本方法, 因此不具备通用性。

上述的几种曾经尝试的作业识别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 这使得教师对学生实验作业的管理产生很大的麻烦。这里提出的基于过程监控的防作弊作业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的、相对准确的作业识别手段, 方便教师加强作业管理。

2新方法的思路

借鉴目前汽车驾驶执照长途考试的做法, 为防止替考, 在考生进行长途驾驶考试前, 会在车头装上摄像头, 在考生进行长途驾驶的过程中随机拍摄驾驶员的状态。到达目的地后, 考官根据拍到的图片的内容, 判断是否为考生本人驾驶以及在考试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动作, 从而给出长途驾驶考试是否合格的评定。

教师布置实验作业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作业去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 重点在于完成的过程, 而不仅是作业的结果。受汽车驾驶执照长途考试方式的启发, 如果能把学生做作业的过程的屏幕画面随机截取下来, 与作业一起提交, 教师通过浏览这些随机截取的屏幕图片序列, 如果图片序列没有显示出学生做作业的过程, 仅有结果;或作业完成过程并非渐进式的, 则可认定是作业是拷贝同学的而非独立完成。依据这些随机截取的图片序列, 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 以帮助教师较为准确地判断作业是否为独立完成, 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拷贝同学实验作业的情况发生[5,6]。

因此, 防止学生拷贝实验作业的思路由以往的从作业的结果去判断, 改为监控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过程上, 即要让教师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具体过程再做出判断。要实现上述的思路, 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作业管理系统, 实现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画面截取与自动上传、作业的提交、教师调阅作业及浏览图片序列、分数的评定等一系列功能。

3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 数据库系统采用SQL Server,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性能和开发的效率, 系统设计的架构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并存的混合开发模式。因为学生端功能较为单一, 但客户端分布广泛, 因此采用B/S模式开发, 完成访问作业服务器, 下载作业并提交等基本功能, 核心的监控模块设计为组件在网页中自动调用。教师端功能繁杂, 数据量大, 因此采用开发效率高、运行速度快的C/S模式开发, 完成访问后台数据库, 发布作业、调阅作业文件、浏览截取图片、作业评分等一系列功能。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3.2 业务流程设计

系统关键的监控部分需要在学生不能控制、不影响学生机器运行效率的情况下自动进行, 因此系统设计的学生端具体业务流程是:学生进入教学平台, 查看作业, 如有新作业, 则点击“开始作业”按钮, 这时将自动加载屏幕监控模块, 记录开始作业时间, 并按该次作业设置的截取间隔不定期截取屏幕界面并保存为图片, 同时在后台自动上传到作业服务器上对应学生的该次作业目录下。当学生完成作业, 点击“提交作业”时, 将自动停止监控, 将作业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对应的目录, 同时计算完成作业的总时间, 并在系统中标记该作业已经完成。学生端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教师端的处理流程是教师调阅学生的作业时, 同时浏览系统自动截取的该次作业的屏幕画面序列, 并可看到完成该作业的总时间,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作业为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给出作业的成绩。

4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系统实现的关键在于实现监控学生做作业的过程, 这需要考虑用何种技术手段实现做作业过程的监控, 如何避免学生中断监控, 监控信息的保存与提交, 教师对作业及监控信息的调阅等一系列的问题, 同时要让监控程序在学生不能控制、不影响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

4.1 实现截取屏幕的方法

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7,8,9,10], 要实现截屏的功能, 可使用Java类库中的Java.awt.Robot类, 这个类也称为Java机器人, 用于产生与本地操作系统有关的底层输入、测试应用程序运行或自动控制应用程序运行。Robot类提供了一个createScreenCapture方法, 可以直接将全屏幕或某个屏幕区域的像素拷贝到一个BufferedImage对象中, 实现类似于键盘上的PrintScreen键的功能。这里只需要将该对象写入到一个图像文件之中, 就完成了屏幕到图像的拷贝过程。在该系统中, 利用此方法, 仅用少量代码即完成了截取学生屏幕画面并保存为图片的功能, 核心代码如下:

4.2 截取屏幕的时间间隔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 有部分作业需要十多天才能完成, 学生不可能一直在线完成, 即使能一直在线完成, 系统也无法承受如此负荷。因此, 该系统一般针对的是在几个小时内能完成的作业, 如绘图、排版设计、程序模块的编写之类的操作型作业, 同时教师还需要估计作业完成时间的长短, 在发布作业时设定截取的时间间隔参数, 以保证不至于产生过多的图片, 加重服务器的负担, 同时也不会对学生机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系统设定的截取频率并不高, 默认设定为随机3~5 min截取1次。

此外, 考虑到在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中累计截取的图片数量可能会较多。如果在提交作业时才连同作业文件一起上传到服务器, 可能会对服务器构成压力。因此系统是在截取图片后就立即在后台自动上传到服务器相应的位置。具体步骤是先将截取到的屏幕数据缓存为临时图片, 然后调用上传文件模块将图片在后台进行发送, 其中定期执行任务的核心代码如下:

5结语

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 由于能了解到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过程, 从而较为有效地识别出作业是否独立完成, 因此拷贝同学作业的情况大为减少,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基本达到, 教学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这里提出的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过程的监控来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的思路, 是一种新的尝试, 但实验作业也有很多种形式, 如查阅图书、展开讨论等, 这些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中是无法实现过程监控的。同时对完成时间较长的、不适合使用监控方法的作业, 需要通过其它的方法加以监管, 如从提交作业的语法、句型相似度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毅.基于开源技术的高校电子作业管理平台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 2008, 7 (9) :19-21.

[2]张慰, 秦新国.电子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 2007 (10) :59-61.

[3]袁森超, 周常柱, 宋向阳.网上电子作业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04, 27 (3) :25-27.

[4]付兵.基于Word文档的电子作业防拷贝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理工卷) , 2007, 4 (1) :69-70.

[5]赵文书.强化网络课件中的学习过程监控[J].外语电话教学, 2005 (1) :14-17.

[6]冯能山.Internet环境下电子作业的一种实现模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 15 (3) :16-19.

[7]鲁明勇.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电子作业的探索[J].教育信息化, 2003 (7) :25-26.

[8][美]W Clay Richardson.Java高级编程[M].黄湘情, 黄亚葵,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9]陈锦辉, 王景皓.XML与Java程序设计大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10]王克宏.Java语言API类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过程监控与评价 篇10

InterBus现场总线作为IEC 61158标准之一,是一种开放型的串行总线系统,为快速传感器/执行器在工业环境中传输过程数据而设计,其数据传输速度快、效率高。总线控制器和总线设备具有智能化和很强的故障诊断能力,优化的诊断功能最大程度减小了维护周期,易于处理和安装,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制造行业。

2 柔性模拟生产线系统概述

该机电一体化柔性模拟生产线采用Interbus总线,由9个子站组成,分别是备料、下料、加盖、穿销、模拟、综检、液压、分拣和仓储单元。其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管理层由监控PC通过交换机和ILC-350ETH共同构成,ILC350通过集成的以太网接口和其它的控制器和系统进行通讯。控制层则由两个从控制器ILC200 UNI和总线耦合器BK模块、数字输入、输出模块DIO组成。整个系统的组态和编程在PC WORX中完成,PCWORX结合了单机及系统的组态、编程和的全部工具,为所有使用以太网、RS232或INTERBUS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的连续操作提供了一个完备的工具包。上位由组态王构成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在此系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总线故障诊断方式的研究。

3 系统监控与故障诊断

3.1 基于远程现场控制器的总线故障诊断

InterBus总线控制器RFC430中的标准寄存器提供了总线运行的状态信息,也可通过控制程序操作总线系统。寄存器的地址可利用PC WORX组态软件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地址区域设定。诊断和自启动程序在PC WORX 2.02中功能编程软件Program Worx上开发,采用ST(结构化文本)语言编程,编程后封装成功能模块。该模块以诊断状态寄存器、诊断参数寄存器作为输入,经过处理之后把诊断信息赋给全局外部变量ERR DIAG STATUS和ERR DIAG_PAPA。自启动功能可以检测故障是否清除,一旦检测到故障已经清除后,通过标准功能启动寄存器,启动总线运行。

在线故障诊断首先将故障类型、故障代码和对应的详细信息以及处理方法保存在数据库中。当INTERBUS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诊断程序根据INTERBUS OPC Server送来的全局外部变量ERR DIAG STATUS和ERR DIAG_PAPA可以立即获得诊断后的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故障代码,应用数据库编程,可以实时显示故障详细信息以及处理方法,维护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迅速处理,并尽快恢复系统运行,以提高生产效率。在线故障诊断提高了INTERBUS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3.2 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与诊断

检测诊断系统设计主要包括:1)监测与数据采集功能;2)人机界面操作环境;3)分析诊断功能;4)报表功能。

基于组态王的监测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与分析显示功能。用户可以进行采样参数如监视机组的采样长度、采样通道、数据保存的时间间隔、组数等设置;系统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实时数据显示,包括备料数、下料数、加盖传销数、总检正品、次品数以及仓储数量等;用户在界面上也可以通过绘制实时数据的波形图,直观观察数据的变化。采集、分析显示是通过调用驱动程序完成对硬件的操作,数据采集并不直接与硬件打交道,而是通过驱动程序来控制硬件。组态软件的数据库分为两种: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数据采集得到的数据将存入实时数据库,可以通过DDE供其他外部程序调用。

诊断系统建立在监测系统上,数据根据用户的选择从历史数据库调出。基于组态王设计的诊断系统能够实现报警、报表、历史曲线、诊断分析等功能。监测系统与诊断系统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诊断系统中完成不同功能的程序代码被封装成函数形式,在组态王中通过编写代码,并将这些代码按照诊断系统要求封装成模块,完成诊断分析功能开发。诊断功能采用可扩展的接口方式,用户可以随意扩充模块功能,便于升级。

4 基于DDE的VB与组态王结合的远程监控诊断

组态王具有良好的图形界面、丰富的驱动程序和网络功能。但是,对于利用串口设备实现大数据量通信的系统,组态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借助VB编程可以实现大数据量的串口通信、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功能。以弥补组态王在大量数据的串行通信和大量数据计算处理方面的不足。如图2所示。

DDE(动态数据交换)是指在操作系统环境下各个应用程序间进行实时动态数据交换。一旦提供数据的服务方改变了交换数据的内容,接受数据的客户方将立即自动更新交换数据内容,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数据传送的一致性。提出交换请求的一方称为客户(Client),对交换请求作出响应或提供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器(Server)。串口通信服务程序向组态软件提供串口数据的服务,是服务器端,又称为发送端;而组态软件向通信服务程序发出请求,并接收其发送的数据,是客户端。

我们使用组态王获得生产线某段工件堆积数与传送带电机的转速如图3,并将数据传递给VB后台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传送带电机转速调整数据后传回组态王并设置PLC相关寄存器,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这样可以在VB环境中随时在线调整电机转速的或控制参数。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建立组态王和VB的DDE连接,新建一个名为vbPID的DDE设备,服务程序名PIDSer,话题名PIDcontrol,数据交换方式为标准WINDOWS项目交换。

对于由组态王传至VB的数据,我们在变量词典中新建变量后,连接设备设设置为vbPID,项目名设这里为TASK和SPEED。对于VB回传至组态王的调整后速度数据这里为ADJ_SPEED,依然将连接设备设置为vbPID。

在VB中程序PIDSer.vbp中属性设置为(Form1为Text1所在窗体):

属性设置前必须开启组态王界面,否则会出现连接错误的提示信息。任务数TASK变量的设置与变量SPEED设置相同。

VB传至组态王的数据,需要在相应的组态王数据词典中添加变量设置连接设备为vbPID,项目名称是VB中对应的文本控件名称。这样我们实现了VB与组态王数据的处理和交换。

5 结束语

InterBus具有速度快、周期性和过程数据的等时传输和优化的诊断功能。对于现场总线的监控诊断方式,我们采用了基于控制器和PCWORX的总线故障诊断系统,对于现场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组态王监控软件提供了直观快捷的人机界面实时反应生产数据。为了弥补组态王在数据处理和串行数据通信方面的不足,讨论了以DDE为桥梁的组态王和VB结合的监控与诊断系统结构,以及系统的配置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我院模拟生产线速度的自动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卫华,方康玲,周红军,等.基于组态王和VB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J]Metallurgical Industry Automation,2005(2):60-62.

[2]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态王65A培训教程[M].北京,2005.

[3]杨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dsPIC30F Family Reference Manual[Z].Microchip Technology Inc,2004.

上一篇:采购方案下一篇:形象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