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安全

2024-05-06

核心安全(精选十篇)

核心安全 篇1

1 能源安全新观点

能源安全概念在最近的几十年里经历了非常重要的演变。在20世纪70年代, 能源安全主要是指石油安全, 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应对石油供应中断时的应急能力———战略储备、需求控制、燃料替代、紧急增产能力, 以及集体行动、国际合作等。经过40年的实践, 特别是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 用电的普及和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能源安全的概念被逐步拓宽, 它包含所有的能源形式, 也包括环境的兼容性和可持续性。能源安全还包含能否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所有的能源形式中, 要特别重视城市能源供应安全, 主要是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安全, 电力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资深国际能源问题专家陈新华先生对于能源安全新观点是:

(1) 能源安全的核心就是要保证随时随地都有数量充足、价格合理、在品种和质量上符合用户和环保要求的能源供应,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原动。

(2) 能源安全不只是石油安全, 它包括所有能源产品稳定充足的供应。

(3) 电力安全最贴近生活, 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 政治意义最强。

(4) 石油安全国际成分最强, 最具有火药味。

(5) 煤炭供应安全和清洁使用对中国这样以煤为基础的国家来说最根本, 是能源安全的命脉。

(6) 天然气供应安全系统性最强, 亦不容忽视。

(7) 对于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来说, 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力和天然气的供应安全尤为重要。

(8) 节流相当于开源, 能源安全除了保障供应之外, 还需要管理需求, 减少浪费, 提高效率。

(9) 既然电力安全影响最大, 在致力于建设石油、天然气储备的同时, 应考虑“电力安全储备”这一概念, 并通过市场的途径加以保障。

能源安全新观点突出了电力安全, 认为电力最贴近生活, 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 政治意义最强。能源安全新观点没有涉及新能源, 由于新能源有80%以上要转换成电力才能使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增加了电力在能源中的比重, 进一步突出了电力安全在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2 电力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

党中央、国务院曾经提出能源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 煤炭为基础。在中国, 电力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 这是因为“电力安全最贴近生活, 对国计民生影响最大, 政治意义最强。”同时, 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最大, 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力。我们可以举几个方面的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

(1) 电煤消费占原煤产量的比重已达到50%左右, 是中国各行各业中消耗煤炭最大的行业。据统计, 1971年中国电煤消费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15.8%, 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 这个比例为19.6%, 到2009年, 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49.41%。美国电煤占煤炭产量的比重已达到94%, 欧洲诸国在80%~90%之间。中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如果没有电力工业来消耗50%左右的煤炭,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必然还要严重得多, 这是因为电力工业是最善于干净利用煤炭的工业部门。中国今后要改善能源结构, 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 必然首先要减少电力工业以外的企业和居民烧煤, 提高电煤在煤炭产量中的比例, 如果还有余力再来降低电力工业的煤炭消耗量。

(2) 电力所消费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电力所消费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 1971年为12.1%, 到1978年已上升到19.5%, 到2009年已达到40.96%, 这个比例从1971年到2009年这38年中只有1973年到1980年小于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 其余31年这个比例都大大超过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如2009年, 电力所消费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为40.96%, 这一年石油的比重为17.9%, 天然气的比重为3.9%, 电力消费的能源比重几乎为石油和天然气比重之和的一倍。这一年, 美国电力所消费的能源比重为43.9%, 德国为43.1%, 韩国是43.7%, 中国的这一数字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这说明中国的一次能源转换成电力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 今后这个比重还会继续上升, 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了世界各国平均数和OECD国家的平均数。中国原来的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很低, 也就是全国电气化的水平不高。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 1980年, 这个比例为6.84%, 2000年达到17.89%, 2008年为21.7%, 高于世界各国平均数13.6%, 高于美国21.3%、俄罗斯14.3%、德国19.2%、英国20.6%、意大利19.9%。到2009年已达到22.3%, 而石油为21.9%, 其比例已超过石油, 在中国的终端能源消费中成为仅次于煤炭的第二位终端能源, 第三位是石油, 第四位是天然气。

(4) 中国电力普及程度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在解放初期电力工业十分落后, 只有少数大中城市有电, 农村基本无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才逐步普及城市用电, 农村电气化进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电气化发展很快, 现在城市百分之百通电, 农村99%以上通电, 城乡电气化程度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今后随着非化石能源电力, 如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电力的发展, 电力消耗的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都将有更大的提高, 城市电气化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电力在我国能源中已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由于缺油、少气, 电力在许多领域起着代油、代气的作用, 电力安全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是当之无愧的。

3 电力系统的脆弱性更加突出电力安全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的脆弱性不仅表现在电力系统自身的大停电事故, 还体现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还有对电力系统的人为攻击给电力安全造成的重大威胁。电力系统是所有能源系统中安全威胁最大的一个系统, 使得我们不得不格外重视电力安全。

(1) 世界上大电网频繁发生大停电事故, 突出了电网的安全问题。

现在的电力系统不再是一个小规模的电力系统, 已经从传统的电力系统演变成一个“三网融合”为一的广义的复杂的系统。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的融合。电力系统复杂网络无标度特性和自组织临界性是电网发生连锁性大停电事故的内在动力。发生大面积连锁性停电是不可避免的, 其具有必然性, 但概率很低。此外, 如今在线控制并不能有效阻止复杂电网的瘫痪瓦解。

在最近15年里, 世界上大电网频繁发生的一系列大停电事故就是大电网复杂性和脆弱性的实证, 是对现代电网安全性的严峻挑战。屡屡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和损失是很大的。我们仅以美国、加拿大2003年8月14日的大停电事故为例, 根据2004年4月5日美加两国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向全球公布的《8.14美加大停电最终报告》, 这次大停电波及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 影响人口约5000万, 停电负荷约6180万kW, 美国某些地区停电达4天, 加拿大部分地区最长停电时间达一周多。美国停电损失约40亿~100亿美元, 加拿大经济损失约23亿加元。265座电站、超过508台发电机组停运 (包括10座核电站, 19个反应堆) , 停电范围24000km2。涉及美国的密歇根、俄亥俄、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康涅狄格等8个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事故还造成了人员死亡, 在渥太华发生23次抢劫案, 12个机场关闭。这仅仅是一个大停电事故, 如果考虑这些年在美国发生的6次大停电事故, 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14次大停电事故, 它警告我们, 如今大电网的脆弱性已经是一个具有无形力量的巨大黑手, 时时刻刻都威胁着电网安全。

(2) 频繁的自然灾害也引发了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电力系统的绝大部分设施裸露在地面上, 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自然灾害成为激活电力系统脆弱性, 引发大面积事故的重大威胁。

(1) 地震。地震引发电力事故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如1976年7月28日, 中国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地震影响唐山电厂、陡河电厂厂房倒塌、设备损坏、烟囱断裂, 变电站、输电线路被毁, 损失电量约占当时京津唐电网发电量的30%。今年3月11日, 日本东部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电厂事故, 造成了震惊全球的福岛核危机。受地震影响, 日本全国54个核电站中已有32个停运, 预计最多时将停运42个。核电原来约占日本总发电量的30%, 这么多核电站因地震而停运, 造成了日本严峻的缺电形势。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电力系统的破坏也非常严重。

(2) 飓风。飓风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与暴风雨的强度、路径、登陆地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我国的飓风主要影响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飓风主要破坏电网的输电线路, 伴随着飓风而至的暴雨冲刷杆塔基础, 引起杆塔倾斜或倒塌, 飓风刮倒树木造成输电线路出现短路, 因而使得输电线路恢复时间延长。2006年8月10日, 飓风“桑美”登陆我国浙江、福建沿海地区, 中心风力高达17级, 是30年来登陆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超强飓风, 造成华东电网4回500千伏线路、6回220千伏线路、32回110千伏线路跳闸, 浙江、福建各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全停。特别是飓风比地震来得频繁, 因此对电力安全也比地震要大。

(3) 龙卷风和雷暴。大雨、冰雹和雷暴经常伴随着龙卷风轨迹出现, 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以及电力系统的通信常因雷击造成重大事故。龙卷风对输电线的破坏要重于对变电站或发电厂的破坏性, 而雷暴产生的地域更为广大, 对配电线路毁灭性的破坏更为严重。

(4) 地磁暴。地磁暴是太阳耀斑暴发引起的强烈地磁扰动, 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在强烈的地磁作用下, 在高压输电系统中, 由于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地面电势会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与大地形成回路中产生地磁感应电流。2004年7月27日和11月8日在中国曾发生两次强磁暴。

(5) 冰雪灾害。冰雪灾害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出现冻雨, 使输配电线路覆冰厚度大大超过设计水平, 造成电网设施大量垮塌, 使电网遭受严重破坏。2008年1~2月, 我国南方部分省、自治区遭受了80年来最为严重的冰雪灾害, 导致36740条10千伏以上电力线路、2016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停运, 310321基10千伏及以上杆塔倒塌及损坏, 3330多万户、约1.1亿人口停电, 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

(3) 针对电力系统实施人为攻击给电力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对电力系统的人为攻击包括军事打击、恶意攻击和恐怖袭击3种。人为破坏会引发最具破坏力的大停电事故, 这是因为破坏者往往将目标对准电力系统的一些关键设施。

(1) 军事打击。在战争时期, 通过军事行动可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致命的打击, 由于电力是现代文明的支柱, 没有电力社会就会瘫痪, 文明将回归原始。所以在军事打击中打击电力设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狂轰烂炸了数月, 南军民还能同仇敌忾与北约周旋, 几乎使美国和北约盟友一时陷入困境。谁知北约投下碳纤维新型炸弹之后, 南电力系统短路断电, 全国70%地区停电, 机场跑道失去照明、电脑系统瘫痪, 以及通信能力丧失, 使得南斯拉夫顿时失去抵抗力, 不得不屈服、撤军。1990年初, 海湾战争时, 石墨炸弹在“沙漠风暴”中首次登场, 当时美国海军发射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 向伊拉克投掷石墨炸弹, 使伊拉克全国供电系统85%瘫痪。

(2) 恶意攻击。一般来说, 电力网络可能来自两种方式的攻击, 随机攻击和恶意攻击。随机攻击者, 一般将输电线路或杆塔上的绝缘子作为攻击目标, 也有为窃取杆塔部件的偷盗者的破坏, 这类攻击相对来说后果较轻, 系统较易恢复。最为危险的攻击者, 是熟悉电力系统结构, 具有专业水平的破坏分子, 他们对电力系统实施智能性的恶意攻击, 制造大面积停电事故。

(3) 恐怖袭击。恐怖组织比个别坏分子更加容易发动对电力系统的袭击, 有的国际组织还向他们提供专项技术、装备和资金。恐怖分子对电力系统的袭击后果十分严重, 而为有效防御恐怖袭击所付出的代价十分昂贵。恐怖袭击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对电力系统主体设施的直接攻击;二是借助电力系统辅助设施进行攻击, 例如利用发电厂的冷却塔散布化学或生物制品;三是利用电力系统某些辅助设施实施攻击, 如袭击电子网络、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等。

4 电力安全的希望在哪里

电力使用的普遍性和电力事故的不可避免性, 使我们不得不重视电力安全问题。现代能源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诸多能源中应当把电力安全放在比石油安全、天然气安全、煤炭安全更重要的位置上来, 要研究如何尽量减少避免大停电事故, 要研究发生大停电事故时怎么应对。

(1) 在研究能源和电力发展战略时, 应当研究电力安全战略。

(2) 在研究制订电力长期规划和五年规划时, 要研究落实电力安全规划。

(3) 要加快发展智能电网, 把过去的“电力消耗决定电力生产”逐步转变为“以电力生产决定电力消耗”, 发展储能设施。

(4) 要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 (包括分布式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系统) 。

(5) 城市输配电系统电缆化、地下化。

牢牢把握安全文化的核心 篇2

关爱生命就是把安全提高到“人是企业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职工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职工的安全也是企业的安全”的高度来认识。要研究职工的安全心理和安全需求,高举“人本”主义的旗帜,在安全工作和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人的生命安全”这个中心 。安全讲求的是物的安全状态和人的安全行为,而物的安全状态也是人创造的,因此,说到底,安全即人,也只有人能实施和做到,安全工作和安全文化必须以人为本,以职工的生命为本。

关爱生命就是要营造“人性化、亲情化”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氛围。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以促进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角度去观察职工的精神状态,帮助职工调整精神状态,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而言,就是要加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人性化教育,变硬性考核为柔性管理,更多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等软性约束的作用;变“管”为主为“理”为主,更多地强调沟通与协作;变事后的铁面无私为事前的积极引导,更多地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人文环境。就是要通过报纸、电视台、黑板报、音像制品、简讯等新闻煤体和舆论阵地以及党委中心组学习、支委会、政工例会、行政例会、班前5分钟等场合广泛宣传安全工作的人性化,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氛。

关爱生命就是要运用人机工程原理,正确处理人与机器、人与环境、机器与环境的关系,使机器的设计符合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环境条件,以保证人的安全和机器的高效运行。要充分考虑生产美学,为职工创造方便、舒适、整洁的工作环境和优美、健康、祥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使职工在满足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需求的同时,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关爱生命就是要培养职工的原则性、彻底性、纪律性、精确性等良好性格,养成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首创精神、谦虚、克己、自觉的工作作风,克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草率从事的不良行为,从关爱自己生命做起,实现安全的“自律”。

关爱生命不是要放松安全管理,而是要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无小事,抓安全工作谁抓都不过分,怎么抓都不过分”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的硬约束作用。就是要抓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安全检查,及时落实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不留死角;抓事故处理,坚持做到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以对职工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他律上保证职工生命安全。

我要安全就是让职工自发地、自觉地从内心深处认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认同企业的安全文化,归属安全文化,由“要我安全”升华为“我需要安全”、“我参与安全”、“我享受安全”,由“他律”到“自律”,从而达到企业安全工作的长治久安。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想追求,也是安全文化的终级目标。

实现我要安全,就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企业生产安全和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理论修养和安全文化素质。要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教育培训管理机制,结合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需要对教育培训计划和内容进行规划和调整,形成岗位培训、走出去、请进来,自培和委培相结合的培训结构,探索并逐步建立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制度化管理体系。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员,进行分层次、系统化对口教育培训,不要千篇一律的安全知识教育,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安全知识培训,使广大职工能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自己工作实践中,实现“人机合一”的理想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安全就在我手中”的目的。

实现我要安全,就要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文化活动,让职工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安全意识的熏陶。要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辩论会、研讨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活动,采用诗歌、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通过文艺演出,将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格言等安全文化的精髓灌输到职工脑海中,植根于职工心里,起到内化于心的目的。

实现我要安全,就是发挥典型示范的激励作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安全榜样具有特殊的示范和教育功能,在培养职工安全价值观、倡导安全理念、规范职工安全行为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因为安全榜样就在职工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人和事。要将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安全文化、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群体塑为榜样,并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些榜样,鼓励广大职工学习榜样的精神,实践榜样的行为,通过安全理念的人格化实现安全行为的规范化。当然,安全榜样的树立要以“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为前提,对安全榜样的宣传要防止偶像化、脸谱化和底线化,要防止安全榜样的功利化、手段化和伪善化,使安全榜样真正起到引领职工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另外,也要挖掘严重违反企业安全價值观和安全理念、违反企业安全行为规范的人与事,让其行为暴光,公布处罚结果,并在职工中开展讨论,进行负激励。

从“关爱生命”入手,做到“要我安全”与“我要安全”的有机结合 ,有效整合安全的各种要素,企业安全就有了可靠保障,本质安全就一定能够实现。

核心安全 篇3

移动电子商务因其灵活、简单和方便等优势, 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随着移动终端、智能软件和无线网络的发展, 人人都会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用户和移动支付的主体。目前,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正处在快速兴起阶段, 在行业整体蓬勃发展的同时, 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信用体制不完善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 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降低了市场交易效率, 将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通俗地讲, 如果一个消费行为会给用户的财产造成威胁, 那么不管它有多少优点, 都很难被人们接受;如果交易安全问题不能解决, 整个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势必停滞在瓶颈期, 难以持续发展。

1 移动支付的安全需求

1.1 交易主体身份认证的明确性

身份认证和授权意在保证只有拥有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系统, 使用相应的功能。每一个用户都应被授予一个唯一的用户ID对其身份进行标识, 以确保用户身份的可识别性和可追溯性。真实世界中的身份认证一般有基于信息秘密的、基于信任物体的和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法。网络世界中的认证手段与真实世界一致, 为了达到更高的身份认证安全性, 某些情形会使用双重认证和多重认证。认证信息确保这一标识代表的是合法用户, 具有授权权限, 确定信息的收发双方的真实身份, 防止身份被伪造。

1.2 交易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

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应保证数据不被泄露、修改和删除, 防止黑客入侵后以伪造信息替代正常信息。加密技术和安全信道技术可以用来防止数据泄露, 信息分类和校验等手段可以用来防止信息被非法修改或删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 设备和线路有时会发生故障, 因此, 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 以此保证系统不会发生长时间停滞, 同时要保证系统更新时对原有软硬件的兼容能力。除此之外, 系统还应能识别所接受信息的状态, 判断是否受到重传攻击。

1.3 交易双方利益的保障性

抗抵赖性是保障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利益的主要表现。交易抵赖是指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在达成交易协议后单方面放弃交易或是在交易发生后否认其参与交易。保障性需求要求通过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技术方法, 控制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时交易发生抵赖, 同时, 在交易抵赖已经发生后确保有解决办法。防止交易抵赖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字签名技术可以证明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指令和活动。在任何一方发生抵赖行为时, 另一方可以将数字签名作为证据, 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2 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2.1 无线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依托的数据传输是无线网络, 数据的传输信道是一个开放性信道。相对于有线网络而言, 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更容易被拦截和破解, 黑客只需要利用适当的接收设备就能进行无线监听。移动支付现有的身份验证方式大多是通过给手机发送短信验证码或者使用动态密码令牌。一旦通信被窃听, 用户的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码等数据就可能被窃取, 黑客即可通过劫持金融机构向用户发出的验证指令到自己手机上非法进行资金转移。

2.2 软件病毒造成的安全威胁

目前, “国内外对智能手机平台上的安全问题研究并不成熟, 而手机病毒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增长迅速, 其破坏力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给当前的智能手机持有者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3]。病毒可以利用图片、文字和音频等的下载, 电子邮件和短信的发送、二维码的扫描等方式传播。病毒运行往往会造成用户系统及软件运行异常 (停止运行、关闭和崩溃等) 、终端硬件运转异常, 进而导致数据泄露和恶意吸费等问题。

针对电子商务的软件病毒主要将目标锁定在移动支付上。据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统计, 支付类病毒的特征含有静默联网的占61.09%, 其次是默默删除短信的占37.30%, 默默发送短信的占30.10%, 读短信的占19.74%。另外还有包含子包、静默安装、默默卸载等特征的病毒。手机支付病毒能够窃取支付宝、网银、微信支付的账号和密码, 直接给移动支付用户造成财产损失。近年来二维码扫描流行, 一些用户缺乏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 随意扫描二维码。有些二维码隐藏病毒, 被扫描后会让终端立即中毒或留下潜在的威胁, 一旦时机成熟, 不法分子就会发起攻击, 进入用户的终端系统。

2.3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

移动终端因其被个人随身携带, 所以容易出现终端的丢失和被窃。因为移动支付的前提一般是终端与银行卡、信用卡绑定或手机SIM卡与POS机靠近链接, 所以移动终端的丢失会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如果用户信息泄露, 不法分子还可能冒充商家对用户进行诈骗。

移动终端自带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也为移动支付带来安全隐患。2013年,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针对目前较受欢迎的9大品牌、18种典型型号的安卓智能手机进行了漏洞研究, 研究的结果是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漏洞平均有20个, 最少的有3个漏洞, 最多的有40个。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作为一类软件, 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已知或未知的系统安全漏洞, 攻击者可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对终端用户发起远程攻击, 如破坏用户终端功能、恶意吸费、窃取终端信息等, 甚至可以将用户终端组成僵尸网络攻击移动互联网。[4]

2.4 运营管理机制和操作中的漏洞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迅速态势和美好前景让许多人看到商机, 互联网上因此集中涌现出众多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而平台运营商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机制良莠不齐, 用户很难甄别这些平台的真伪和优劣。如果运营商对商务平台的经营经验不足, 或者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技术安全思考和控制经验, 或者平台的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那么, 交易的安全风险就难以控制。其次, 电子商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影响移动支付的安全程度。工作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 泄露、贩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平台的交易信息就是对移动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一种威胁。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全适用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纠纷的解决方法在法律上还不甚清晰。

3 解决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无线网络的建设, 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

为了保证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首先以企业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移动应用的要求来制订安全策略, 建立一个强大、安全的商务平台。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可采用加密技术来保证数据不被泄露。加密技术常用的有数字签名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 还可引入WPKI技术。将PKI安全机制引入到无线网络中, 形成WPKI安全技术, 能为各种无线网络上的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 从而保护移动用户的合法信息 (账户、密码等) 不受侵犯, 满足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要求。[5]

3.2 增强系统性能和用户网络使用安全意识

为了防止终端中毒, 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同时, 用户应具备网络安全意识, 规范操作手机, 不给手机越狱‘不给手机乱装软件’不随便打开陌生人发来的文件、邮件、短信和网络连接等。除了病毒, 近年来“手机恶意软件的爆炸式增长和多起个人隐私泄露, 使得手机安全引起高度重视”[6]。因此, 用户不能贪图小便宜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 特别是在下载支付应用客户端时, 必须在官方网站操作。扫描二维码时, 需要确认二维码提供者, 一旦发现异常, 立即中止操作。在使用SD卡等内存卡交换数据时, 注意防止病毒感染。此外, 技术生产商需要加大对移动终端设备安全性的思考, 研发安全性能较好的操作系统。

3.3 保护相关物件和个人信息, 升级防盗智能

用户应注意防盗, 保护个人信息。在公共场合谨慎保管自己的手机、身份证、银行卡等, 以防丢失和被盗。在网络生活或日常生活中, 应该谨慎填写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通信信息等个人资料, 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在涉及手机验证时, 绝对不能把手机验证码提供给其他人。

用户丢失手机后应立即向电信运营商和支付服务商挂失:联系电信运营商, 挂失SIM卡, 以防被用于其他用途;如果有银行卡、支付宝等与手机绑定, 应该及时联系各服务商, 进行相关业务的冻结。如果手机安装有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 一旦手机丢失, 可在第一时间使用安全软件的防盗功能, 远程控制手机里的支付程序。

3.4 规范运营商经营标准, 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保证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高效与可靠, 一方面, 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需要建立一个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另一方面, 加大对电子商务主体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是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7]。国外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得较早,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移动电子商务行业规范。国家应在已经建立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 结合实际案例, 逐步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和制度, 明确行业政策导向, 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随着电子商务相关安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交易双方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参与方便、快捷和安全的移动支付活动。

摘要: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正处在快速兴起阶段, 在行业整体蓬勃发展的同时, 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无线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软件病毒造成的安全威胁、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以及运营管理机制和操作中的漏洞。因此, 解决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需要完善无线网络的建设, 提高网络的安全系数;增强系统性能和用户网络使用安全意识;保护相关物件和个人信息, 升级防盗智能;规范运营商经营标准, 完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电子商务,对策

参考文献

[1]吴华.移动支付引爆零售业“第二春”, 突破难关寻做大之路[J].软件工程师, 2011 (2) :65-67.

[2]马俊驹, 余延满.民法原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3]邓艺璇.智能手机平台上的安全机制的分析与实施[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4]黄伟.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13 (6) :31-34.

[5]田丰.基于WPKI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 (9) :61-66.

[6]梁宏, 解万永, 秦博.手机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J].信息网络安全, 2013 (10) :75-77.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培训 篇4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三.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五.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决定邀请院外会诊;抽查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的意见。

二.责任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特别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诊断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听取指导住院医师及其他主治医师对诊断、治疗的分析及计划;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决定一般手术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决定院内会诊;有计划地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记录;决定病人出院和转科。

三.非责任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每日查房至少2次。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病人;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经治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意见;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开写次晨特别检查医嘱和给予的临时医嘱;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病人;了解病人饮食情况,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四.科主任(主任医师)、责任主治医师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时,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和护士长参加;责任主治医师查房时,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参加。

五.对于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人。

六.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检查片,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明确的指示。上级医师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应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并请上级医师签名。

分级护理制度

一、住院患者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标识。

二、特别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患者;(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2.护理要求:(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三、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2.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5)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四、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癫痫等。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患者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l~2小时巡视1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五、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产妇等;(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患者;(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2.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掌握患者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患者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两次;(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水平。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科内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及院内感染者均需讨论,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本科或邀请他科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

会诊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三.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四.急诊会诊:一般急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在一小时内派医师前往。病情特别紧急可先用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20分钟内到达),不得延误。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方科主任主持,必要时也可由申请方科主任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科间、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人员要详细检查,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科主任和护士长组织,并电话或书面向医务科报告。必要时院领导参加指挥。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积极抢救病人。

二.抢救工作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问题时,应及时请示和邀请有关科室会诊予以解决。

三.医生护士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做好抢救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五.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填写病情危重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医务科和贴在病历上,病情稳定后,转贴到病历首页的后面。抢救结果及时通知医务科。

手术前讨论制度

一、凡中等以上的手术,都需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邀请麻醉科及有关人员参加。

二、讨论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三、术前提出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其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五、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讨论,但不迟于两周。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医嘱必须写明原医嘱及转抄医嘱日期、时间及签名。转抄医嘱后,须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做到每班查对。护士长每周参加总查对2次。

(2)临时即刻执行的医嘱,需经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重述一遍,然后执行。并督促医生及时补开。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要保留安瓿,以便必要时查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液有无凝块和溶血,血袋有无漏气,裂痕。(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有无凝集反应。

(3)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申请输血量。(4)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短期内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检查。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按要求摆好体位。

(2)查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是否达到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病案管理工作制度

一、目的:本规定促进病案管理正规化、电脑化。

二、适用范围:病案的订正、归档、借阅、登记、保存。

三、职责:

1.经常检查病历的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2.负责病案的回收、装订、录入电脑、上架调阅、查证、检索工作;

3.查找再次入院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借阅手续。提供疾病分析、有关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工作。

4.做好病案管理工作,保持清洁、整齐、通风,防止霉烂、虫蛀和火灾。

四、工作程序 1.日常管理

(1)凡出院病案,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全部收回到病案室。按时收回出院病案,进行整理、装订、核对。病案员将病案首页录入电脑;严格执行病案院内交接班制度。

(2)住院病案不外借。使用病案时,由病案管理人员负责提供和归档。

(3)保持病案整洁有序,做好防火、防潮、防丢失工作。(4)严守病案资料保密制度。住院病案原则上要永久保存。(5)病案员装订病案并填写封面;按病案编码原则编号上架。重复号码应按管理规定及时回收交出院处使用。

(6)每月病案录完后,做一次软盘备份,一次网络备份。及时为科室提供病案检索服务;

(7)外单位的检索查询,应有区卫生局、公安局或保险公司的介绍信,并做好登记,原件不得借出。

(8)每年做一次疾病排序;每月做一次床位、效益、疗效分析。每月5日前将每个医生介绍入院的人数提供给财务作科室核算。

2.病案供应

(1)患者看门诊需要参阅住院病案时,由门诊医师到病案室查阅。(2)提供科研分析用的病案,应在病案室内阅毕归档,必须借出时经领导批准。(3)非医教人员,不得查阅病案,进修医师查阅病案,须经科主任批准。

(4)下列情况可提供病案,但必须于当日归还:尸体解剖;核对标本;医疗纠纷(经院长批准后,可提供复印材料)。

3.病案编目

(1)编目人员根据首页上的诊断、手术名称,写上相应的ICD编码。

(2)认真填写诊断及手术名称索引卡,力求准确。4.病案交接

(1)凡出院病案,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全部回收到病案室。(2)临床科室每天到住院处给出院患者转账时,由值班人员一并送交出院者病案,住院处负责查收签字妥为保管。无出院者的病案,住院处概不结账。

(3)病案室每日到住院处回收出院病案,并向住院处验收签字。(4)病案室每日将出院病案登记后交质控室审修,质控室审修完毕后送回病案室,交接时须办理签字手续。

(5)特别情况较急出院者,病房不能立即填写完的病案,由科主任注明情况,可以在出院后3天内到病案室填写。

(6)送(转)交病案单位,无接收部门人签字,如果发生病案缺号、丢失,由送(转)交病案单位负责;已签字的,由签字单位负责。

(7)凡丢失1份病案者,当事人赔偿人民币1000元,丢失重要病历者,除罚款外同时给予纪律处分。(8)病案室要按月、季、年排查出院病案归档情况,有权利到临床科室查询未归病案下落。按时向领导书面报告病案归档及管理情况。

5.病案借阅

(1)本院医教人员因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参阅病案时,应在病案室内阅毕归还。必须借出时,应填写借阅申请单;10份以内由医务科科长批准,10份以上经业务院长批准,但一次不得超过30份,每份交押金20元后,方可借出,两周内归还,逾期不能归还者,应到病案室续期,但不得超过一个月。

(2)借阅病案凡丢失1份者,除没收押金20元外,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院外和本院非医教人员,不能也不得查阅病案。进修医师查阅病案,凭科主任批准证明,但不得借出病案室。

(4)患者在门诊需参阅住院病案时,由门诊医师到病案室查阅。住院患者转诊需用病案时,由主治医师开写诊断证明,摘录治疗过程,病案概不外借。

(5)医疗纠纷病案,需经业务院长批准,可提供复制材料。法医鉴定需用病案,凭司法部门公函,经院长批准后,交付押金50元,可摘录或复制,当日归还。

6.病历质量控制

(1)病案室每日收回的病案必须于次日送质控室(节、假日时间顺延)。存在问题的病历由质控室登记缺陷和错误后,通知科室去质控室修改。质控室将审修好的病历定时定期送回病案室。

(2)对部分病历书写不合格的医师,由科主任、质控室提出建议,报分管院长批准后,由人事科负责通知科室对其采取下岗培训,集中时间学习病历书写知识,直至病历书写合格后方可上岗,下岗培训期间发基本工资。

(3)质控室坚持每周进行病历或报告单质量查房,每次查若干个科室,针对平常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提问和随机抽查病历(或图片及报告单)形式,指出存在的病历(报告)缺陷,指导科室人员病历(报告)书写,以提高病历质量。病历质量查房结果纳入医务科工作质量检查内容。

五、不合格的控制

1.未经科主任、护士长修改的病历不能入库。

2.经病案管理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中,与围产期有关的疾病最有可能出现年龄逻辑上的错误,而导致统计数据错误。

3.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由医务科负责,病案室只提供所需病历。

交接班制度 医师部分

一.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可根据科室的大小和床位的多少,单独或联合值班。

二.临床科室设一线值班、二线值班。一线值班由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参加,二线值班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参加。

三.值班医师每日下班前在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接班者未到时,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四.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要认真阅读交班簿,对危重病员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五.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六.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七.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诊视,如有事暂时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八.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病员情况重点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待危重

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护士部分

一.医院临床科和急诊科实行24小时三班轮值,门诊及医技科室的护理人员可实行白班制。护士长在正常情况下不值晚夜班。满45岁人员根据医院情况可不安排值晚夜班。

二.当值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未经护士长同意,护士不得擅自调换班次。

三.严格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在职责范围内给予处置,并应向值班医生反映。遇重大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和总值班汇报。

四.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必须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交接物品。接班者未到时,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五.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各项记录及本班各项工作,处理好用过的物品。如遇特殊情况未完成工作,必须详细向下一班交待,并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开。

六.每晨集体交接班,由夜班护士宣读晚夜班交班报告,护士长交待有关事宜及进行简单工作讲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会后由护士长带领日夜班护士共同查看病房,检查病人病情及病房管理情况。

七.中午班口头及床边交接,其他各班均要求书面、口头、床边交接。

八.书面交班按《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口头及床边交接内容包括本班医嘱执行情况,各种处置完成情况,昏迷、瘫痪、一级护理等危重病人有无褥疮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情况等。

九.各班对常备、贵重、毒、麻、限、剧药及抢救物品、器材、仪器等数量、效能当面交接,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十.中医院及中医病区,要运用中药术语描述病情,新入、转入、危重病人要记录舌质、舌苔、脉象、主要治疗处理,主症、主要辩证施护要点及护理注意事项。

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

一.本单位没有开展,申请者没有操作经验的新技术、新方法,而该技术、方法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可能,须经病人、家属同意并履行有关签字手续并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请,医务科会同科教科组织有关专家及相关科室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过程前申请者应将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清楚,实施过程中,要随时向医务科汇报,以便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二.本单位没有开展,申请者有操作经验的新技术、新方法,而该技术、方法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可能;或本单位没有开展,申请者没有操作经验的新技术、新方法,但该技术、方法没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可能,需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请,经医务科长批准,经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并履行有关签字手续后方可开展。

三.新技术、方法完成3例后需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报批。

会诊转诊制度

一、为了保证较高的门诊质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提出院内的科间会诊,经治医师必须提供病人的简要病史、体检结果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要求等。

二、对院内科间会诊病人同样实行首诊负责制,必要时可陪同病人前往,或邀请会诊医师来科会诊。

三、接受会诊的科原则上应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接诊,并将检查结果和诊疗意见详细记载在病历上,转回原科。

四、若诊治结果认为确是本科专业范围,也可不转回原科,由本科负责处理到底。

五、凡院内难以解决需转往院外治疗者,门诊医师可提出转院意见,在病历上写明情况。

公共设施安全的核心是权力责任等 篇5

此次汶川震灾,一些公共设施,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建筑的垮塌带来的伤亡尤其惨烈,对公共设施的安全提出“特殊要求”,充分体现出了中央对震灾凸显出的公共设施抗震能力问题的高度重视。公共设施中人员密集,灾难来袭时救灾难度高,提高其安全系数和设防标准无疑十分必要,但这样的标准和要求的落实,尤须权力责任的保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才是公共设施安全的核心所在。

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标准抗震设计规范和相应的技术标准。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就规定,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到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也明确规定,“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5层”,“教学楼屋顶必须钢筋水泥现场浇注,不准使用预制板”。而在这次地震灾区倒塌的学校中,5层以上的教学楼不在少数,并且多是预制板屋顶。

这样的对比清晰地告诉我们,灾区公共设施的重建不仅要着眼于防震设计制定新的标准,更要让我们警醒于相关管理部门在建筑标准的落实。准入监督和相关审核上的漏洞。建筑质量监管上失之于宽和流于形式,再高再严的标准也只会沦为摆设;不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管,就还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公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近年来,国内重大公共设施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一次又一次敲响了公共设施安全监管上的警钟。公共安全领域的脆弱凸显的是权力监管机制的脆弱。严格设计标准的落实,严格质量把关,堵住安全监管上的漏洞,杜绝权钱交易、渎职和偷工减料等,才是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之幸。

天灾难防,但人祸可控。相对于在公共设施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有形要求,权力运行的“无形”监管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支撑,在制度上提高对权力失范的设防级别,公共安全才会在灾难面前竖起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救灾应开放公民建议平台秦渭华

“我是汶川人,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5月14日上午10时,网上突然流传起这篇题为《希望大家顶起来!》的帖子,一瞬间,帖子也被发入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大二女生张琪的网络建言后被军方采纳,直升机成功空降汶川。随后,大量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通过直升机送入汶川。

这个机智的女孩使汶川的受困群众得到及时营救,以自己的方式为救灾做出了贡献。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张琪的帖子是分别贴在百度汶川吧和QQ群里的,她想的是“如果有很多人顶,在QQ群里面转发,那就可能被官方、军方看见。可是,即便是有条件上网,当政府所有的人员都在忙于震后搜救幸存者的时候,还有谁会去关注贴吧和群里的消息?如果不是媒体记者偶然看到,这个消息最终能不能传递到抗震中心,会花费多久的时间?没有人能够知道。

一直以来,政府都有自己的智囊团,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政府遇到什么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就交给他们去解决。就是一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有人大代表“代议”,不劳公民们操心。比如现在我们虽说有了“听证会”,却不是听百姓讲意见,而是让百姓做选择题。

抗震救灾不是一般的事件,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空前的。在此过程中,政府难免会遇到困难,难免会力所不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还只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不能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无疑将会大大降低救援效率。有时候,一句话,一个主意,也许会比一大堆财物还要值钱。比如张琪的建议,如果当初政府就建立了一个公开便捷接纳公民建议的网络平台,让张琪的建议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决策机构,不知能节约多少救援时间!

其实,设置这样的平台并不费什么气力,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一个征求建议的栏目,设置一条电话热线,派一,两个人员负责编辑、整理,找出有价值的及时分类上报,这就行了。政府还可利用这个平台,主动向广大公民征求针对某些问题的建议。当然,在某些专业性、战略性强的问题上,专家和机构的意见还是不能忽视的。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网站上,我看到一篇《省科技厅关于征集依靠科技抗震救灾相关建议、技术及产品的通知》。征集对象是:(一)关于抗震救灾中有关科技抗灾防灾问题的情况反映;(二)关于依靠科技抗震救灾的对策建议;(三)防治地震次生灾害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包括余震、滑坡、泥石流、堰塞湖险情等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预警用技术及产品,饮用水水质监测、净化用技术及产品,保障灾民临时安置基本生活条件的技术及产品,卫生防疫用技术及产品。这个通知发布日期是5月21日。

12项核心IT安全服务 篇6

报告中这12项核心服务包含的问题核心在于:一个国家IT安全方案的核心服务种类, 可以保护其他国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信息资产, 帮助他们在财政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转。

NASCIO表示, 在财政短缺推动国家项目和服务进行联合和重建的情况下, 国家首席信息官和首席安全官肩负着维护系统和数据的巨大使命。这12项关键服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治理、风险和合规服务;运营安全服务。

一、信息安全项目管理

本项服务监督和协调所有信息安全活动的策略。本项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用公众普遍接受的最佳实践框架将安全方案工作和相应的工作人员结合到一起;监管信息安全政策、标准、程序和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制定和维护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计划;通过治理来协调计划、政策、标准和其他权威文件的进展工作;跟踪信息安全风险的关键绩效指标;向领导层和其他管理人员宣传安全度量和风险信息, 以助他们作出正确决策;协调安全保障方面的各项工作。

二、安全系统工程

在新系统或正得到实质性重新设计的系统里设计适当的安全中间件, 其中包括内包和外包解决方案。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设计需求的整合工作要贯穿系统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以安全顾问的身份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协助建立系统安全计划, 列出关键控制点以化解风险;协助建立残余风险文档以便管理验收;将安全需求纳入外包服务合同;协助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标准、程序和指导方针;协助制订有关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标准。

三、信息安全意识和培训

本项服务向各级员工传达安全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培训, 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为所有员工和承包商进行一般安全意识培训;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如应用程序开发者进行安全培训;持续不断地或定期提供与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有关的消息。

四、业务连续性

本项服务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转。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使业务影响与分析一致;提高适当的服务恢复战略能力;开发适用于关键技术的灾难恢复计划;协调各项测试, 确保服务项目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恢复。

五、信息安全法规

本项服务使信息安全控制系统能够如预期运转。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协调内包和外包系统中关键安全控制系统的持续评估;在新系统或正得到实质性重新设计的系统中完成对安全控制系统独立的预产评估;协调所有由第三方审计师进行的IT审计和评估工作;监测第三方是否遵守国家安全要求。

六、信息安全监测

本项服务通过连续检测网络和其他IT资产的是否受攻击、是否异常和不适当的活动迹象来增加态势感知。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和实施事件日志策略;将传感器、代理商和安全监测软件放在整个网络系统的战略位置;不仅要监测和事件关联工具的安全性, 还要决定需要调查和应对事件中监测态势感知信息;向信息安全事件响应小组报告潜在的安全事件。

七、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取证

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范围和影响, 以停止不必要的行为, 减小伤害并防止复发。本项服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安全事故发生时的任务及安全调查进程;必要时调动紧急情况以及第三方调查和响应流程;咨询系统所有者以帮助隔离事件和减小损失;违反使用政策时咨询人力资源部门;必要时与执法部门进行沟通。

八、漏洞和威胁管理

本项服务防患于未然, 不断识别和修复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战略布局扫描工具以不断地评估所有的信息技术资产;根据资产的临界状态实施适当的扫描日程;将漏洞信息传达给系统拥有者或其他负责修复的个人;及时传达威胁报告给系统拥有者或其他负责修复的个人;在减灾战略方面咨询系统拥有者。

九、边界防御

本项服务对包含不同威胁程度或用户设置不同网络, 进行隔离并控制访问, 以减少成功攻击的数量。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协助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发展以降低损失应该成为安全事件的重要部分, 该体系架构包括不同区域中独立的内部、外部以及非军事区的交通和内部网络段;参与变更流程管理, 确保防火墙、路由器和其他周边安全工具能够增强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决策过程;定期重新认证周边安全访问控制规则, 以识别那些不再需要或通关许可过于宽泛的关口。

十、端点防御

本项服务保护计算机上定期与不受信任设备互动的信息, 这些不受信任的设备可能来自互联网, 或其他易于被盗的设备。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整个系统流程和工具以检测恶意软件;管理整个系统流程和工具, 只允许受信任的软件在设备上运行,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白名单;管理整个系统流程和工具, 防止某些恶意软件在设备上运行,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黑名单;管理整个系统流程和工具, 以识别安全配置上未经授权的变更;管理整个系统流程和工具来加密敏感数据。

十一、身份和访问管理

管理用户和设备的身份, 并控制对需要身份认证的资源和数据的访问。本项服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标识的维护, 包括配置和解除配置;强制执行密码策略或更先进的多因素认证机制, 以准确验证用户和设备;管理访问控制规则, 限制对最低限度必需品的安全访问以明确责任;定期重新认证访问控制规则, 以便管理那些不再需要或通关许可过于宽泛的关口;限制和审计对可以绕过安全控制的特权账户的使用;界定和安装系统以管理基于角色的访问, 生成、交换、存储并维护加密密钥和系统的安全证书。

十二、物理安全

本项服务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物理攻击的威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核心问题研究 篇7

近几年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相继发生了广西浦北、河北辛集、黑龙江伊春等特别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在这些爆竹事故中黑龙江伊春“8·16”特别重大事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2010年8月16日,黑龙江伊春市华利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并引发火灾,事故造成34人死亡,3人失踪,152人受伤。炸毁损坏厂房(库房)约10460m2,半径2300m范围内建筑物的门窗、玻璃不同程度破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目前事故调查的最终报告还没完成,但从事故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厂家的选址、设计、生产、评价、管理等许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将根据我国烟花爆竹生产的现状,结合“8·16”事故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分析,为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和监管提出一些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和监管提供一些帮助。

2 我国烟花爆竹生产现状

20世纪中叶,我国烟花爆竹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全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发展到7000多家,遍布20多个省市,主产区有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从事花炮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工人达40万人。2007年,我国烟花爆竹国内市场达200亿人民币,出口产值达5亿美元,批发经营烟花爆竹的企业2万多家。

烟花爆竹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危产业,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生产模式以私有化为主,生产工艺仍以手工为主,多数烟花爆竹的生产企业规模不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现象;各地及各部门的管理不统一,联合执法力度不够,更没有形成体系;人员培训针对性不强,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或教材;缺少新材料、新工艺、新配方等的研究;缺少专业研究人员,这种种现象都难于满足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的需要,以致烟花爆竹生产事故频发。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自1985年到2009年末,每年平均发生事故361起,死亡410人[1,2]。与此同时,我国烟花爆竹产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低,根据相关质量检测部门的抽样检测数据,2004年烟花爆竹的产品合格率为56.7%,2005年为57.2%,2007年为70.5%。

近几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烟花爆竹行业的健康发展,开始规范该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和标准,如《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1号令、《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评价规范》、《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正在制订《烟花爆竹标志》等国家重要标准。并且极力推行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转化,现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在造粒、扦引、结鞭、黑火药生产、引火线生产上达到了半机械化或机械化水平。同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也专门立项研究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

3 烟花爆竹危险性及事故原因分析

3.1 烟花爆竹的危险性

烟花爆竹具有易燃易爆性:首先烟花爆竹涉及的原料有化工原材料、单双基粉、黑火药等,化工原材料大多数为危险化学品中的氧化剂(第5类)和还原剂(第4类),单双基粉为爆炸物品,属于一级可燃物;其次烟火药及含烟火药制品在着火源的作用下能产生燃烧(爆炸),着火源一般有热能(明火、温度)、机械能(摩擦、撞击)、电能(电气、雷电、静电)、化学能及其他能量;烟花爆竹成品还具有二次爆炸危险性(二次爆炸主要表现在烟花系列产品中),同时还具有有毒有害性(烟花爆竹成品燃烧爆炸时会产生CO、CO2、NO、NO2等有害或窒息性气体)等特点,属于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生产事故。另外,在存储、运输中也存在相当高的危险性。外部自然条件的风险因素也很多,如果仓库内的温度超过32℃,相对湿度在75%以上[3],烟花爆竹的存储是非常危险的。而气候干燥时,人体和操作工又容易积累静电,可能引起烟花爆竹药物爆炸的危险。

3.2 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司近几年的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2],95%以上的烟花爆竹安全事故都发生于生产环节,而从事故发生的原因看,有违反劳动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引起的,有静电摩擦引起的,有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引起的,烟花爆竹每起安全事故的具体原因都会有所差别,但是无论是何种因素引起,但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司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生产环节的安全事故是因为摩擦撞击引起的,多数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很简单也很单一,看起来是偶然的现象,但仔细推敲起来,事故的发生又是必然的,导致大量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违规操作等直接原因以外还有很多间接原因,那就是隐藏于背后的非法生产和安全监督与管理不力。

产生烟花爆竹生产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全国烟花爆竹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1)非法生产现象严重;(2)生产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3)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4)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5)烟火药配方中使用禁、限用原料;(6)药物超量,人员超限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7)缺乏质量安全保障能力;(8)不遵守有关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规范,违规操作;(9))安全防范与监控措施缺失或不健全;(10)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够,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11)机械化利用程度低,特别是高危工序人药混装非常普遍。

4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三要素[4]:药剂安全、硬件建设、生产管理。科技兴安、提高药剂的安全性;科学布局、完善安全防护设施;科学管理、联合监督执法、严格规范生产现场设施。抓好这三面的工作也就抓住了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

从安全切入,全面系统地进行安全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硬件主要是工厂厂房设计研究、配套设施研究、消防设施及器材的研究、人员的配备及要求研究、设备安全的研究,应急设施及措施的研究等;软件主要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研究,强调生产过程的动态管理人员的培训研究和建立职业培训学院的研究,建立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药物安全性能研究包括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的研究等。

4.1 科技兴安,提高药剂和生产设施的安全性

烟火药剂由三大组分(氧化剂、可燃物和粘合剂)机械混合而成。其中氧化剂起主导的作用,为燃烧、爆炸供氧,是烟花爆竹药剂中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量的50%-75%。烟花爆竹爆炸力的强弱,危险还是安全,主要取决于其氧化剂的种类和比例。各类氧化剂单独用于烟火剂配制时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但都有自己的优点。为了研制出综合性能好的烟花爆竹用氧化剂,经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5,6],将各类氧化剂复合使用,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将不同类型的氧化剂复合使用,当选择的组分及搭配的比例合适时,不仅能使各种氧化剂充分发挥其优点,而且还将产生一些新的实际的性能。降低单独使用高氯酸钾时的成本,而且还能增加药剂的酥松度,提高燃速。

另外烟火药剂中的硫磺对机械感度的作为明显高于氯酸钾,而且前者贡献率要比后者大得多[7]。所以解决含氯酸钾、硫磺混合药剂的安全问题,寻找硫磺代用品或研发新材料不乏为解决此类高感度药剂安全生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湖南省醴陵高新陶瓷原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爆竹安全药物“三和粉”(混合型可燃剂)是完全不含硫磺、硫化锑的新型可燃剂混合物,与氯酸钾按一定比例混配,成功地攻克了长期困扰爆竹生产的瓶颈问题——安全事故。采用“三和粉”与氯酸钾二元混合物,在保障爆竹产品质量与效果的前提下,机械感度较原含硫磺配方降低了60%-70%,静电火花感度降低了90%,安全生产系数提高2-3倍,环境污染指数降低60%左右,综合成本降低。由此可见,加快烟花爆竹药剂新配方、新工艺和生产设备的研究,降低烟火药的感度,提高药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加快新配方新工艺的推广步伐可以大大降低烟花爆竹事故发生的风险和概率。

在产品配方开发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一是研发了氯酸钾的替代品。二是研发了稳定的烟花给氯剂。研发出来的氯化石蜡,作为给氯剂,性质稳定,同时还起到隔离剂的作用,可以降低烟火剂的敏感度,增加药剂的安全系数。同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改变物的状态来实现,即用机械化取代危险工序的人药混装操作程序,减少人与药的接触,实现人机操作,人药分离,最终实现安全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为企业带来了活力。大大减少了同时作业人员的数量,效率得到了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安全隐患也大为减少,事故发生机率降低。即使发生事故,也不会造成生命的损失。

4.2 科学布局、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加强烟花爆竹生产存储企业选址、布局的科学评价与审批工作、同时增建经济合理的安全防护设施。

(1)严格审批烟花爆竹的选址与布局方案,把好企业安全评价关口。

做好规划,对新建企业,厂址的选择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2009)中的相关规定,选址要远离城镇规划区边缘,应避开本企业的办公、生活、住宿区,远离居民点、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名胜古迹保护区等重点建筑物及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等重要的建筑设施,避开加油站等危险品生产、经营场所。根据企业的生产与储存规模,设立严格的安全防护距离,在安全防护距离之内绝不可再新建或扩建构建筑物;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尽可能地利用山丘等自然屏障,同时配套相应的防护和监控设施,控制好事故风险。对已建立的企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并加强其安全防护设与监控设施,对不合法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对烟花爆竹传统产业实施工厂化改造,把原来的作坊式生产的烟花爆竹实行标准化生产,把厂房建立在远离居民集中区,采取定工序、定车间面积、定人员、定存量、定负责人和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实施限时、限员、限量和少量,多次、勤运等确保安全的生产程序和措施。

(2)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生产车间和存储车间不可混用和连体。有可能引起连环爆炸事故的车间、库房中间要设置安全防护屏障、消防设施。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做好防雷工作,禁止各种电气设施跨越库区,危险品仓库区内须采用防爆的电气照明设施,药物仓库内部的照明应采用室外投光灯等设施。安装防静电设施,静电火花在0-50mJ内均有可能引起炸药的爆炸[8]。控制热能、机械能和电能肇事,加设围墙及防火隔离带。

(3)增设安全监控等现代化高科技设施。

对生产、存储车间和库房要进行视频、参数的监控并设置合理的安全报警阈值,其中参数监控包括温度、湿度与静电接地电阻等信息。不仅便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上级监管部门实时对药物库区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而且还有利于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同外界保持实时联系,在第一时间里组织人员投入应急救援。同时还可以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最原始的信息和证据。

4.3 科学管理、严格规范生产

(1)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

烟花爆竹生产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许可等相关许可审批必须严格把关。对企业布局、内外部安全距离、防护屏障、建筑结构、安全保障设施等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坚决不得予以许可;在烟花爆竹企业的外部安全距离内,不得批准新的建设。

在初步设计审查环节,要注意设计单位和评价单位的资质、安全设计专编和安全评价报告的审查;重视消防部门和防雷对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环节,要重点注意安全设施验收安全评价报告,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批准施工文件和施工单位资质证明材料,工程质监、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四单位对土建工程办理的竣工验收意见证明。建议由政府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费用由政府按企业的生产总值按比例提取,让评价机构脱离企业经济费用的牵连,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

加强对生产企业员工的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实行持证上岗,不具备一定数量培训人员的烟花爆竹企业不得从事烟花爆竹生产。

(2)利用严厉的行政手段,从严、从重治理非法生产企业。

①加大惩罚力度。管制者需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例如加重违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实现“从重处罚”,以高压迫使违法企业彻底丧失生产和经营能力;②健全完善制度,并严格督促落实,加大执法强度。管制者需加大执法强度,经常地、非定期地检查烟花爆竹加工企业,一旦发现其非法生产立即惩治,不让违法企业抱有能逃脱处罚的侥幸心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公安、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燃放各个环节以及产品范围、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切实做到工作无缝对接,执法严肃认真,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③长期进行监管。管制者需长期进行监管,若仅仅处罚一次便不再查处,便有可能使得违法企业继续违法经营,并以长期的非法收入来抵消偶尔几次的罚款,令执法部门的惩治效果明显降低,坚持不懈地抓好专项整治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④加强对氯酸钾和纸筒组装的管理,从源头上堵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的渠道;⑤加大宣传力度,重奖举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法律意识;惩治非法企业的同时,对合法企业给予适当优惠,具体包括更宽松的税收环境,更优惠的投、融资环境,更快捷的行政审批环境等。

(3)切实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防企业“三超一改”(超人员、超药量、超范围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格企业“超限”管理,涉及到对烟花爆竹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包括十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药物超,实行限管理;车间超员,实行限员管理;随意变岗,实行限岗管理;按时作业,实行限时管理;超高堆放,实行限高管理;机器陇息,实行限机管理;殉燃殉爆,实行限距管理;工艺操作,实行限速管理;提离安全性能,实行限药种管理;超越许可范围,实行限品种管理。生产企业产生余废烟火药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当日产生的余废烟火药一般应当日销毁,防止积累造成大的隐息。

(4)严格限制礼花弹的生产。

礼花弹单个产品药量大,生产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必须专业燃放,应更加严格礼花弹等高危险产品生产准入条件和许可审批,严格控制礼花弹等高危险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

(5)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安全监管。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烟花爆竹企业的重点部位、重点危险工序进行视频监控和安全参数的监控[9],严防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经营。同时对烟花爆竹企业的原材料来源、生产范围、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进行全方位的联合监管。

5 结论

烟花爆竹作为一个高危行业,事故风险渗透在各个环节,稍有疏忽或不善就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根据国内烟花爆竹的生产及管理现状,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目前还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在一个局部、一个单位、一个时期内应时刻防止发生事故,尤其是重负事故的发生,至少也可以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本文结合目前国内的生产和管理现状,分析了烟花爆竹的危险性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非法生产、违规操作和监管不力。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药剂的稳定性;科学布局,增强安全防护措施;科学管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健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体系。

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几个方面做好各自的工作,层层把关、关口前移、加强安全教育、全员力行安全,烟花爆竹的生产企业一定能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使烟花爆竹行业健康、稳定、有序地继续向前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丽霞.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及防控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138-141CAI Li-xia.Discussion on Safety in Production of Fireworks andFirecrackers.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J].2008,4(5):138-141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司.2006年-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报告2006-2009 The analysis report of national safety accidents statis-tics.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Statistics Division

[3]蔡少铿.烟花爆竹生产安全问题探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3):30-34CAI Shao-keng.Analysis of causes and counter mea sure of safetyaccident in freworks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8,4(5):138-141

[4]张运来.浅析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的三要素[J].花炮科技与市场,2005,12(1):8-9ZHANG Yun-lai.The Brief Analysis of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Safety Production Three Factors[J].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Technology and Market,2005,12(1):8-9

[5]范小花,蔡治勇,等.烟花爆竹用氧化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6):80-83FAN Xiaoh-ua,CAI Zhi-yong,et al.Study Evolution of Fireworksand Firecrackers Oxidant[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6):80-83

[6]谢新佑,李光良.一种用于烟花爆竹的复合氧化剂[J].中国.200610066453.X,2006(9),13XIE Xin-you,LI Guang-liang.Complex Oxidant be Used for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J].China.200610066453.X,2006(9),13

[7]刘青春.再论氯酸钾与花炮安全生产的关系[J].火工品,2002,(2):54-56LIUQing-chun.Proof of Relation Between KCLO3 and Fireworksand Firecrackers Safety Production[J].Blasting Supplies,2002,(2):54-56

[8]WJ 256522001,火药、炸药生产安全规程WJ 256522001,gunpowder explosive production safety regulations

核心安全 篇8

活动中, 一汽-大众产品部的专家以迈腾轿车为例, 对大众集团近年来在车辆安全性和操控性层面上所做的创新研究和技术成果做了全面介绍。防患于未然的主动安全技术作为当今汽车安全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受到与会媒体代表的格外关注, 并就此与现场专家进行了深入沟通。据了解, 在欧美国家, 预防式的主动安全技术受到极高的重视, 产业相关组织还将其作为降低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的主要应对手段。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逐渐成熟, 国内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识也已从被动安全转向了主动安全, 许多汽车厂商和相关行业组织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不断增加投入, 以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可以预见,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也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之一。

沟通会上, 迈腾轿车全面领先的主动安全技术吸引了众多代表的关注, 以其全系搭载的最高级别的ESP电子稳定程序为例, 这一决定车辆动态行驶安全的稳定系统包含了ABS、EBD、ASR等9大功能14项程序, 能够有效避免在高速行驶中因躲避障碍物造成的车身打滑,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驾驶者和车辆的安全, 在国内同级车中具有绝对领先地位。迈腾轿车特有的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更是突破了传统的制动驻车方式, 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意外的发生, 而且还将驻车变得更加简便轻松, 一种新的安全操控理念也由此诞生。

迈腾轿车的安全车身传承了德国大众精湛的制造工艺, 高强度的车身结构和全方位的安全技术, 为迈腾车主打造了一座坚固的堡垒。无论动与静, 迈腾轿车都可将其在安全性能上的突出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车主带来全方位的安全体验。每时每刻, 安全尽在掌控之中。

基于资源为核心的安全运行管理系统 篇9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业务系统的不断上线, 调度中心、电厂、用户等进行的数据交换也随之迅速增加, 同时病毒和黑客也日益猖獗, 电力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也面临了新的严峻挑战。

在电力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的同时,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IDS) 、防病毒、电力专用安全隔离装置、数字证书管理系统、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和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促进了信息化安全建设。虽然这些安全产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 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报警中存在着大量的误报, 同时对未知病毒、未知网络攻击、未知系统攻击等问题存在漏报, 而且对多个安全系统的日志不能进行自动实时审计, 人工对这些系统的大量日志进行实时审计、分析就流于形式, 很多安全事件不能及时发现。

(2) 各个安全事件相互孤立, 无法形成合成关联, 一个事件的出现往往不能定位到真实问题。要彻底分析这个问题, 需要关联多种因素, 并将其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快速定位真实问题并及时恢复正常。

(3) 系统管理员发现问题后, 因为安全知识的不足导致事件迟迟不能被处理, 影响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 延误网络和系统的正常使用。

为此, 需要一个结构先进、方便扩充、实用有效的安全运行管理的基础支持平台, 并通过此平台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支撑工作。这个平台能够提供强大的整合管理能力, 将安全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信息化, 为全局性的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手段, 提高安全管理、维护的水平。优化安全工作流程, 提供判断安全事件原因的技术手段, 缩短安全事件处理的响应时间和处理时间, 为整个网络及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手段。

1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架构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是协助用户实现安全策略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运作管理和安全技术框架的中心枢纽。安全运行管理中心是一种安全管理的形式, 其职能分成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 它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的策略管理、安全组织管理、安全运作管理和安全技术框架结合在一起, 保持一致性。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共包括4部分。

(1) 数据适配层。负责采集被保护对象 (安全域) 的资源信息、漏洞信息、由安全事件和网络行为构成的威胁信息等, 并将所有信息归一化为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内部统一的数据格式, 送往安全运行管理中心。

(2) 安全运行管理中心。安全运行管理中心是整个安全运行管理模块的核心。安全风险管理子系统实现了资源管理、威胁管理、漏洞管理, 以及基于IT资源重要性、威胁的严重性和漏洞被利用可能性的资源 (资源及其安全域) 风险管理功能。

安全运行管理模块支持2类资源威胁的监测;一类是资源运行过程中的业务可用性威胁;另一类是资源运行过程中的系统防御性威胁。业务可用性威胁是指那些能够显著影响业务可用性的安全威胁, 例如DDoS攻击导致网络流量异常和目标服务器负载异常, 蠕虫爆发可能导致交换机某端口流量异常等。安全运行管理模块通过安全运行监控模块实现对被监控的IT资源的实时可用性检测, 一旦检测指标出现异常就自动触发告警, 产生安全事件。相反, 系统防御性威胁是指那些不会显著引起业务异常的安全威胁, 例如黑客的脚本攻击、暴力口令破解, 或者内部人员违规导致的信息泄漏等。安全运行管理模块通过安全事件管理模块收集来自IT资源各个安全防御系统产生的安全日志、告警和事件, 来发现这类外部入侵和内部违规。

(3) 可视化的统一安全运行管理界面。管理员通过统一的安全运行管理界面实现对IT资源的全面安全管理。安全运行管理模块的交互界面最为突出的优势是信息可视化技术。通过信息可视化, 将大量的安全信息以图表、事件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实现了管理员从认知到感知的转变, 提升了全网安全态势监控的效率。

(4) 数据接口层。数据接口层是指安全运行管理模块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安全运行管理模块具有良好的对外接口, 可以实现3个层次的对外接口服务。所有接口服务都内置安全机制, 包括信息认证、信息加密等。

数据适配层的对外接口服务属于底层的接口服务。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在接收到事件并实现归一化后, 可以直接将事件信息通过数据总线转发给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 (IMS) 。

安全运行管理中心的对外接口是安全运行管理模块的核心对外接口, 支持Web Service接口、JMS接口以及Syslog接口。通过JMS、Web Service和XML实现与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之间的数据流传递。

2 事件采集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为了实现电力企业中IT设备与网络的全部安全事件集中管理, 必须采集来自网络中各种设备和系统的日志、告警和事件信息。系统事件服务器的接收信息量十分庞大, 仅仅一台防火墙, 1天产生的日志量可能超过1G, 而一个大规模的网络中所有的事件产生频率可能高达6 000条/s。为了满足实际管理对事件采集的要求, 系统采用流水线处理技术, 确保单一的事件服务能够实时地每秒接收超过30 000条事件 (见图2) 。

传统的事件采集受网络通信的同步和阻塞的限制, 为了提升性能, 先进的事件采集算法都充分利用了异步和非阻塞的方式, 但是性能还是难以满足大规模事件处理的需要。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在使用异步非阻塞机制的基础上, 采用“事件处理流水线”技术, 通过并行计算算法, 极大地提升了事件接收和存储的速度。同时确保了事件处理的时序流程, 避免了在纯异步模式下“事件漏存”的情况发生。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具有开放的安全事件收集平台。系统支持多种方式采集安全事件, 最大程度地支持各种设备和应用, 因而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支持Syslog、SNMP t r a p、J D B C、O D B C、F T P、Web、SSH等方式。

3 关联分析

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收集到的事件种类多、数量大, 为了更有效地对这些海量的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确保第一时间对各种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措施, 安全运行管理中心必须具有强大的事件处理和分析功能。目前对安全事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的关联事件。

实时事件关联分析是安全运行管理模块的核心, 正是通过关联分析, 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事件整合到一起, 发掘出事件之间的关系, 找到真正的外部入侵和内部违规。关联分析必须是实时的, 安全运行管理模块在采集和归一化事件后, 一方面将事件存入数据库;另一方面同步在内存中进行事件关联分析。实时性确保了事件被及时处理, 同时能够快速发现安全隐患。

在关联规则的驱动下, 事件关联分析引擎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事件关联, 包括统计关联、时序关联、单事件关联、多事件关联、递归关联等。事件关联分析涉及到的信息包括了资源属性、漏洞信息、网络拓扑信息、网络流量信息, 以及设备和系统发出的各种安全日志、告警和事件。关联分析规划如图3所示。

关联可能是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中最滥用而又缺乏统一定义的词语。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消除安全基础设施产生的过多误警, 让安全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的威胁和攻击上, 避免分析麻痹, 所以关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运行管理系统将资源信息放入关联引擎中, 系统地比较事件和资源以及脆弱性信息, 以获得对企业安全状况的确定性考量。

4 风险分析和计算

风险管理过程是指系统地将管理方针、程序和实施应用于风险的环境建立、鉴定、分析、评价、处理、监控和信息交流等任务。安全风险管理收集来自企业被保护计算环境中的各种弱点和威胁, 并以资源为核心, 结合资源信息, 对IT设备资源的价值、弱点、面临的威胁等进行等级化。

结合弱点管理与威胁管理组件, 风险管理按资源的关键程度给出基于资源的安全风险, 帮助管理员第一时间定位关键资源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提供基于风险的安全事件处理, 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关键设备的严重安全事件。可以掌握单个资源的脆弱性以及威胁情况, 并由此得到各业务系统乃至全网的风险状况。

系统为资源和威胁分别赋上值, 通过值来衡量安全事件对资源带来的风险等级, 风险是由资源和威胁所决定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其中, 资源的CIA值包括Ca、Ia、Aa, 威胁的CIA包括Ct、It、At。

公式设计的原则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出资源受到攻击所带来的危害。

(1) 资源静态风险计算方法。资源的价值、资源的静态风险系数和资源的防护措施最终决定单个资源的静态风险值。其中资源的静态风险系数由资源的值与漏洞的值计算得到。静态风险的计算主要用户量化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风险评估。

(2) 静态风险计算参数说明如表1、表2所示。

(3) 单个漏洞。风险系数计算公式为:

(4) 单资源风险 (RA) 计算。

(5) 多个资源静态风险 (Rs) 计算。

当多个资源中, 有一个资源安全影响很高时, 该风险能够通过整体的系数展现。多个资源总的风险与资源的数量和资源的价值有关, 但呈非线性正比关系。

(6) 业务系统的风险计算。业务系统是完全由资源组成的, 因此它的风险值是基于资源风险计算得到的。

通过内部各个资源的风险状况分析计算出业务系统的整体风险值非常困难, 原因在于这不仅仅取决于各资源的风险状况和价值, 而且还取决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因系统的不同而不同, 且极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几乎不可能进行准确的计算。业务系统的风险状况是应该满足“水桶效应” (即最高的风险决定整体风险) , 即业务系统的风险状况通过加权平均得到,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业务系统风险状况=

其中Ai和Ri分别为各个资源的价值和风险状况。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颜色的红绿灯显示, 就可以表示出业务系统的整体平均风险状况。

5 结语

核心安全 篇10

关键词:安全管理组织保障目标管理

0引言

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保证。随着《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建筑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法律意识,积极面对日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间竞争加剧导致的安全生产问题,坚持科学管理和管理创新。

安全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规律。企业应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全面理解和运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有效地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性问题。

1企业的安全工作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与组织

1.1组织保障: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进一步确立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威。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领导决策职能;负责审定企业安全计划:组织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安全保证体系;组织制定并实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进行决策。

设置安全机构和人员: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各企业应设置安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1.2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对项目进行约束和控制。如项目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企业的安全管理应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项目经理直至现场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4加强对安全技术方案的审核审批:施工技术方案是项目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因此施工方案的审核审批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核审批手续。国家各项强制性安全标准的执行是方案审查的重点。

1.5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企业和分包方各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取证工作,应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如编制VCD教材等。

1.6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监督检查考核,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7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生产能力和企业文化通过项目施工展现出来,施工现场是反映企业综合素质的“窗口”,抓好现场文明施工是企业“外塑形象,内练素质”的根本所在。

1.8加强对分包方的安全管理:企业应对分包加强控制,建立分包安全评价制度,对分包方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安全评估,将分包方分出安全等级,对不同安全等级的分包队伍提出不同标准的安全管理要求。

1.9预警机制: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的预警机制。应识别施工生产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和主要风险,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力争在事故发生前,通过预警、责令整改、停工等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抓好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2.1注重前期策划,加强预防控制,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1.1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要搞好现场的安全生产,应了解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辨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1.2制定安全计划,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危险因素辨识后,按照不同的危险等级,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对重大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方案。

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把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设置专兼职急救人员,进行各种应急救援演练及消防演习等,保持应急救援预警能力。

2.2建立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

①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分承包模式的不同,建立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明确总包、分包各级安全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的工人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工人自身的保护能力,真正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②健全责任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必须建立从项目各级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各级部门人员的安全责任。

2.3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项目必须建立安全投入台帐,制定安全资金投入计划,严格落实安全专用资金,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及时有效;安全投入耍以保证安全技术方案的实施为基点。

2.4加强教育培训:对现场人员和所有分包方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加强对新入场工人的教育培训;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经专门机构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教育培训,对分包单位和操作工人进行危险预知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5加强对分包方的管理(包括业主指定分包)①落实组织机构:建立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切实负起相应的安全责任。②安全人员的落实:分包单位必须按照规定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包括在班组一级要设置专兼职安全人员),对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履行检查监督职责。③安全投入的及时有效:分包应制定安全资金投入计划,确保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层安全设施等安全投入到位。④签订安全协议:安全生产协议既要保护企业的利益,又不能出现强行转嫁安全责任的条款,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6加强对现场的控制。坚持安全检查,确保过程控制,项目应坚持每月进行综合大检查,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发现违章、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3目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1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中标价格不断降低,在成本、工期与文明安全管理发生矛盾时,项目大多重视成本、工期,不同程度地放松文明安全管理,为保证成本导致安全技术措施费投入不足,现场的防护、临电、机械等安全措施不能及时跟上,造成现场安全隐患。

3.2随着分包模式的变化、市场形势的发展,对原有项目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调整与适应。

3.3企业应加强对分包队伍的考察、推荐、招标管理,健全分包队伍的淘汰机制,建立安全评估制度,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培训。确保企业的履约能力。

3.4处理业主指定分包方服从现场文明安全施工统一管理一直是难以突破的问题,《安全生产法》已对此作了更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要积极探索这方面的管理经验。

4几点体会

4.1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大力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运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科学方法,通过系统的、全过程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事故预控预警能力,夯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4.2转变观念,着力建设、提升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能直接影响员工安全意识观念,可有效弥补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奖惩等手段,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修养。

4.3抓好先进典型、落后典型和新开工项目,加强对收尾工程的管理。企业对项目安全检查后,应通报检查情况,对安全文明施工做得好的项目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得差的项目给予批评处罚,对安全文明施工不达标的项目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企业应加强新开工项目的前期策划,编制安全技术方案、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整个的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篇:转基因标识下一篇:城乡二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