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2024-08-23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精选十篇)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1

一、理论教学

1.理论教学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科学, 而且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 反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思想。因此, 结合现代液压技术生产实际改革教学内容, 应注重流体力学的基础学习, 加强液压传动部分在现代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举例。注重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在教学中随时给学生介绍最新科研动态, 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备课环节。教师在备课时, 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大纲, 熟练掌握教材规定的全部内容, 还要广泛翻阅参考资料, 收集相关科研信息, 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使内容更加完善。上课前要坚持用一定时间对讲义的内容看几遍, 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上课会更加从容, 运用自如。

3.因需施教与实用性原则。在施教过程中, 理论需要加强技术实用性, 主要体现在对于某一机型液压技术使用、维修等技能及能在较短时间内为学生所掌握上。贯彻这一原则, 一是教师要进行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 真正把握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二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 要列出“信息知识清单”和“技能清单”, 并在课前告知学生, 让学生心中有数, 在施教过程中使学员能有针对性按需要进行训练。三是对不同的学生应选用不同的教法。例如对液压技术有一些使用经验的学生, 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和角色表演等教法;对于初次参加学习又没有一点操作体验的学生, 则选用讲授、演示和现场观摩等教法。

二、实践环节

1.要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 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动手能力,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合理组织学生的课堂实验课。例如, 通过对液压泵、液压控制阀等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使学生掌握液压元件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安装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建议加开流体力学部分的基础实验课。

2.实验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重在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的精神。为此, 计划开设创新性“液体基本回路的设计”, 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液压传动课程的心得体会 篇2

《液压传动》这门课程是我们机械工程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是为培养学生们在机械制造方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选用方法,熟悉各类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的功用、组成和应用场合等。

对于该门功课的心得体会,我想从教与学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该怎么学好这门功课呢?无可否认,我们必须培养对其的兴趣。通过对《液压传动》这门功课兴趣的培养,深入学习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我们的分析解决能力,并且努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当中的潜能。当然除了具备以上这些就想学好这门功课,说实话——很难,不管做什么或者学习什么,都要讲究方法,“常胜将军”为什么总是能够打“大胜仗”呢?关键就在于凡事都讲究方法。对于我们所学的《液压传动》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是怎样的呢? 1)安排好学习中的诸多环节

学习《液压传动》理论课时,按照预习→听讲→巩固(做作业、讨论)→复习这个环节进行着每一节课程,特别是上课一定要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提高上课效率,掌握每一个理论的作用,尤其那些特别重要的概念,我们要反复思考,不懂的知识点要及时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将其解决。2)善想、勤问、乐看

由于《液压传动》的理论涉及面广,教材上只是最基本的理论内容,当中其实留有很大的空间给学生思考,想象。因此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对书中的每一知识点都问一个为什么。3)适当做习题

尽量多做习题是学好《液压传动》的前提,因为概念、理论的掌握是以反复做习题为基础的,教材和网站上的许多习题都是课堂上内容的精选,多做习题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的各个概念。同时通过做习题,可以进一步发现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去复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参考相关的文献

学生学习完某一章后,应通过阅读网站提供的参考资料,扩大知识面,丰富课堂上教师所授的知识点。

以上2)、3)、4)点是对就是对1)点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除了对理论课的学习,当然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认真对待实验课

液压传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理论,来巩固概念,开拓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应该充分重视每一次实验课,课前应认真学习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弄明白每一次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实验完成后要认真写实验报告。

由于液压传动的课程特点,有些实验涉及面非常大,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不要气馁,要善于总结各种问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你的经验和知识将随着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丰富。

二、教

从老师的视角出发,老师们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且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今的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1)课程学时少但教学内容多

我们所学的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液压传动》这门功课也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可以说该门功课是我们专业的主学科之一,它所学内容包括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学会液压元件及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内容。然而这功课的学时并不是很长,也就上十三周,一周两次课,这厚厚的一本书包含着多少概念啊,要在这短短的二十六次课内上完,能上完吗?即使上完,那真正能够将这么多概念理解透彻的又能有几人。

2)学生学习兴趣低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作为学生当中的一员,我深刻明白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直不高,他们在学习上没有信心,没有兴趣,没有学习方法。进入高等院校,他们的自控能力本身就不是非常强,自主学习意识就更加淡薄了,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院的液压传动教学受教师能力水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往往是满堂灌;在教学手段上以多媒体为主,缺乏实物、模型、示教板、液压系统原理模型等更为直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实际工作情境的创设、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极其缺乏,学生得不到实用技能的锻炼。,即使有实验室,那多数也只是存在两种情况:以摆设的形式存在,学生想要亲自动手尝试——很难;理论课与实验课严重脱节,大多数都是先把理论课全部上完,过几周后,才开始安排实验,这样的教学安排可合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企业校区;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学科或行业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社会越来越需要宽专多能的复合型“灰领人才”,即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或复合技能型人才。这种复合型职业岗位的不断出现,要求高职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在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中,也强调要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推进就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制造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结合教学实践,本课程改革虽已见成效,但是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浅层面的课程改革与开发阶段,“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基本在校内完成,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与企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方式和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一、目前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

1.“三中心”教学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种授课模式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意识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已经逐渐被淘汰。

2.模块化教学

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一系列整合,遵循启发式和教学相长的原则,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循序渐进的规律设计出多个教学模块。模块设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模块教学过程中,只是在每个模块中增加实验、实训教学,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存在距离。

3.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这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广泛探讨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基本在实验室或者教室中完成,只是将教室和实训室合为一体,浅层面上完成了授课过程。如何真正与行业、企业合作确定实际工作项目,走出教室和实训室、走进企业,将教室、实训室和企业合为一体,有待进一步探究。

4.引入FluidSIM软件

FluidSIM软件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仿真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该软件仿真和设计一系列回路,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一定限制,无法完整模拟企业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

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

德州是制造和生产液压原件全国有名的地区,初具规模的液压机具厂有四十多个。同时我院与部分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有了坚实基础,对于课程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共同建设集教学、实习、就业为一体的企业校区。企业校区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真实环境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学生不但掌握液压原件的工作原理,而且熟悉制造流程,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以企业和工作为中心转变。同时,学生在企业校区集中学习过程中,其课堂教学和生活作息制度参照企业管理机制,上课与上岗交替进行。学校教师直接到企业进行专业知识教学,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上岗操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学习过程做综合评价。

企业校区拓展了学校的教学基地,共享了社会资源。一方面,学生在专业素质、岗位意识、技术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企业得到了量身定做的优秀毕业生。

总之,通过企业校区能够实现企业环境现场化教学,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队伍建设,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旭.浅谈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神州,2012(6).

[2]郭联金.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时间教学改革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

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浅谈 篇4

关键词:液压传动,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作为工业三大传动方式之一的液压传动, 以其运动平稳、传动功率大等优良特性, 成为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 因此, 作为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对于中职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教授该课程呢?针对我校培养实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以实用、够用、会用为标准, 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理论教学。

1 分析液压传动课程教学现状

(1) 课程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

(2) 学生学习兴趣低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2 精选授课内容

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液压传动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功用、符号及应用场合, 能识读液压系统图, 具有一定的调整、使用、分析能力。因此在授课之前必须科学地设计授课内容, 以实用、够用、会用为标准, 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删除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 重点突出学生可以接受的应用型内容。例如:对于教材中液压传动原理及参数这一部分内容, 其中包含着一些定理、原理及诸多方程式的推导, 理论性较强, 因此我将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压缩和删减, 把内容化难为易。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3.1 采用直观教学法

液压传动的直观性教学方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媒体的直观性, 在讲授过程中, 将元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故障现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感性认识的建立为基础牵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制作完成了液压元件和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的原理动画, 将液压元件做成剖切模型, 尽一切可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对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内容,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变成学生能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熟悉而通俗的语言来表达, 形象生动, 比喻恰当,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 使学生产生共鸣,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运用类比法

液压传动是一种以流动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传动方式, 就其工作原理好系统结构而言, 这门课程与电路技术有很强的相似性, 由此构成了进行电液比喻的基础。如液压泵可比喻为电源;压力控制阀的阀口可比喻成电阻;流量控制阀可比喻为家用水龙头阀门, 其特性影响着系统中的压力和流量;液压管路中的沿程压力损失可比喻为电路中的电压降;尤其是液压传动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压力和流量可分别比喻为电压和电流, 并由此引出与电阻等价的“液阻”概念。事实证明, 结合这些比喻特征讲授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可以启发学生更有深度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对比, 学生对知识加深了理解, 记忆也就更牢固了。

3.3 采用情景教学法

教学中如果适时地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 能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两大内在动力充分调动起来。在液压传动教学中, 这种情境是建立在让学生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 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到惊讶继而能对此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在团队学习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3.4 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学习液压回路时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为一体,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传递教学信息, 通过动画的演示把各元件的动作、状态、液流的方向等形象生动、清楚明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提高了授课效率, 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例如在回路分析课程中, 我将典型的磨床液压控制系统采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 动画栩栩如生地演示了换向阀的状态变换、磨床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速度调节及卸荷状态, 同学们兴致盎然, 学习兴趣激增,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5 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在讲授过程中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且在思考时不急于提供帮助, 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的挫折和焦虑, 这样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激励学生挖掘内在潜力去思考。比如, 在讲解液压回路的过程中, 我通常先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回路, 然后全体讨论:这样的分析你是否有疑义或者哪里有不同的看法呢?通过这样的引导, 引导学生生疑、质疑、析疑, 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学得非常主动, 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3.6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学生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7 讲练结合,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学生普遍不喜欢死板的知识讲授喜欢动手尝试, 所以我们在液压传动教学的大部分章节采用讲练式教学方法, 减少讲授实践, 提倡教师精讲, 学生多练, 通过学生的练习、体验, 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对于液压传动系统的分析, 教师先用系统图进行简单分析, 然后在实验室组织学生分小组来完成传动系统的组装, 并对传动系统人为地设置故障, 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和各部件的功能判断故障原因, 学生可以动手拆装一些元件也可以通过在系统实验台上的实训, 学生可以认识组成各种回路的基本元件, 如单向阀、压力阀、调速阀等元件结构, 并且可以学会运用这些液压元件组成其他不同功能的回路,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 也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己讲授《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总结的几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 在实际的应用中还要“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方法, 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环节也要有所变化。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积累、改进, 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综合型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晁智强.装甲车辆液压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0, 4.

[2]邓子清.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探讨[J].天中学刊, 1999, 14 (5) :120-121.

汽车液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5

关键词:汽车液压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创新实践

随着参加高考考生人数逐年减少,一些地域偏僻、人才培养水平不高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高职院校面临着生存危机,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每年招生人数已经不足招生计划的60%。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生源减少是主要原因,因此目前一些高职和专科院校生源不足,偏远地区的高职院校情况更为严重。

汽车液压技术基础是汽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汽车液压传动系统图的能力和对汽车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的分析和排除能力,并为后续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高职院校能否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状态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基础差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不断降低入学分数,并通过单招单考招收往届毕业生,造成学校大多数学生基础差的状况。为了完成培养目标,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作相应的研究和调整。

2.学习能力差

学校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对教师讲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融会贯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采取分模块、项目和任务的方法进行经常性考核。

3.动手实践意识强

学校很多学生动手实践意识强,喜欢上实践实训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和故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再通过实践形成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4.学习被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师在课堂上忙,学生则心不在焉、精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效果差。面对学习被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措施控制学生的上课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出发点,以课堂量化考核为手段,以“做、学、练”为教学方式。

二、课程教学设计

汽车液压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主干课程的基础。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要求,课程设计应该淡化理论的推导和论证过程,突出工程实践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是课程教学的宗旨。

1.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向难、由表及里和由实例到理论,再到应用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刺激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照顾层次差的学生,并给予适当关心和赞赏,使基础差的学生愿意听课、后进的学生认真听课,同时促进基础好的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1)创新提问方式。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在以往授课中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在普遍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对提问方式进行创新,我们由教师提问改为学生提问,根据上次课所讲内容先由一名同学提出问题,另外一名同学进行回答。这样不仅训练了提问同学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回答学生的分析能力,每次课提问三组学生,不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将根据考核评价办法扣掉相应的平时分数。实践证明:创新提问方式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先讲授理论知识,再进行验证性实验。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低和课堂思维机械呆板,按老方法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在讲解必要的基础知识后就进行实验,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这样通过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不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又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引发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如我们在讲解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后,就接着进行液压泵的拆装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记录问题,同时还要针对拆装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理论课堂上,教师通过动画演示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理论进行讲解。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按照考核评价办法增加相应的平时考核分。

(3)建立课程学习交流平台。现在,很多同学利用手机上网,在每学期所教课程中教师都建立课程学习QQ群,及时进行交流、答疑、布置作业和提出探究的课题。我们还定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完成探究的课题。

(4)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针对基础差的同学,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应注意与同学之间通过语言、动作、眼神来进行沟通交流,进行启发式教学。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及时反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或讨论的结果必须做出准确的解答。

2.准确定位课程学习目标

汽车液压技术基础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要的液压与气压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动手解决实践应用问题的能力,如排除汽车制动系统故障等,还要注重未来职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工作中较好较快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将理论偏深、偏多的推导及证明一带而过,对元件的工作原理、应用条件、范围和基本回路重点讲解,做到详略得当,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提高解决实践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讲解一些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专业课和汽车维修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研究

第一,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液压与气压综合实训台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给出回路原理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元件,尝试回路连接,并且验证自己连接的回路正确与否。二是给出系统工作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出系统回路原理图。

第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将“理论→实践→理论”教学模式改为“实践→理论→实践”。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增大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在教学中渗透TRIZ创新方法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在招生困难的高职院校中,生源质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较好地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只有通过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技能型應用人才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分析、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课程,为未来职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起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6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主要培养实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实践部分的内容,鉴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要求气动技术部分的知识又很重要,而教材内容上气压传动只占到全书内容的五分之一,并且实践部分内容就更少了,针对这种情况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液压元件、气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功用、图形符号和数字符号及应用场合,能够识读液压、 气压传动系统图,具有一定的调整、使用、 分析、检测能力。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点突出学生可以接受的应用型内容,以实用为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删选, 定好实际授课内容合理分配授课学时。

2多媒体教学与教具演示相结合

本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为液压元件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些理论部分单纯围绕教材来讲解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挂图和教具来辅助教学,采用挂图来讲授元件的结构和原理,模型来加深直观的认识。这些方法对学生对所学的元件的感性认识有所加强,但是我们学习的元件在控制回路的作用和表现的效果却不能直观的表达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最终的学习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回路分析课程中,我将典型的送料装置控制回路系统采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动画栩栩如生地演示了按钮动作下换向阀的状态变换、压缩空气的的流动路径、气杆的运动方向,以及变换按钮时对气杆运动方向的控制关系、使原本复杂的控制回路简单直观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兴致盎然,学习兴趣激增,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引导式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所以教师的授课更应该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质疑,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演变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例如在讲解“如何让设计送料装置控制回路”时,先让大家观察该装置的工作过程,提出“如何让控制”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通过送料气缸实现控制的”,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控制送料气缸的工作”,通过层层引导最终深入到“气动控制回路的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都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最终丰富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4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比较抽象,但是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却非常多。讲课时注重联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教师切忌照本宣科,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应该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才能列举出大量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起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授“气压传动”时我们可以列举气动机械手、气动车门、气动压力机等。总之,取出大量的例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更好理解理论知识。

另外,还要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加大了实训课程的比例,即理论与实训课程比为3:2,学校也在此方面加大了设备的投入。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方式,更好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我结合自己讲授《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实例总结了几种课堂教学的方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授课对象和内容不同而灵活施教。教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只有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科技能人才。

摘要: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各种领域广泛应用后,液压与气动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的教学方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积累和改进。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7

就地方农业高校而言,工学类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何优化现有资源,改革实践教学,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农业工程类学科一线教学人员一直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与体会。

一、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难度较大,易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改革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有什么用,而且把抽象的理论内容在实践环节具体化。同时在实践环节中采用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轮流答辩等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对象为吉林农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并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相关调查(如表1所示)。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四个专业的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满意度高达99%以上,无不满意同学。说明同学们对新实践教学内容认可,对新实践教学形式喜欢,符合他们的兴趣,利于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与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探究满意度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学类学生多数为男生,基础兴趣较浓厚,探知欲望比较强;二是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知识融合,对学生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三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贯穿整个高年级的学习过程,直到最后毕业,强化了课程基础知识;四是新实验创造了团队协作、探讨问题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动手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五是新实践教学体系与实际应用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通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满意度高,达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也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实践效果良好。

二、巩固了学生多学科专业知识

液压与气压传动新实验内容基本为综合性实验,如:鼓风炉加料装置实验。给出学生该实验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让学生选择所需的气动元件,根据回路图用气管将元件进行连接,组成回路。并让学生完成能够实现鼓风炉加料装置的电磁铁动作顺序表(如表2所示),检查确认无误后,绘制电气连线图(如图2所示),根据电气连线图进行继电器部分连接。仔细检查后,按下启动按钮,并打开气泵放气阀,调节减压阀压力。通过手动控制继电器控制按钮最终实现鼓风炉加料。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PLC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控制系统实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自动化控制,如:模拟机床动作实验(如图3所示)。根据液压回路图学生自行连接,按照液压回路功能要求进行PLC外部接线(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系统不同功能,学生也可自行设计程序来加以实验,最后通过点击启动按钮运行系统,以此检验液压系统功能实现情况。

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作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延伸,内容可根据自己专业进行拟定。将机、电、液、气等知识融合。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机械设备或农用机械将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融入其中作为整体设计内容的一部分。自动化专业可以拟定相关液压或气动设备将继电器控制或PLC控制等知识融合。交通运输专业可以结合车辆载运工具,在完成基本机械设计基础之上增加相关液压或气动系统设计。

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把机-电-液或机-电-气知识相互融合,巩固了工学类学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强化了学生综合能力

构建综合实验内容,组建了学生实验队伍。通过综合实验内容完成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组装调试和继电器电线连接阶段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情况,整个团队会进行每一步的排查,发现问题,讨论、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结合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编程,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小组答辩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

总之,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对于此类实验教学内容需要学时较多,所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更利于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通过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打破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深化。因此,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在本职岗位上成就事业和实现自身价值。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理论水平、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仅增强了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而且促进了液压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和发展。对其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实验内容、延伸实践教学环节等举措,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改革实施效果良好。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洪,孙明,许鸿,范训冲.基于卓越工程计划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7(2):127-129.

[2]杨红艳,雷秀,那日苏,李双荣.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延伸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3,1(26):135-137.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8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融合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的课程[1]。由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工作过程抽象, 元件结构复杂,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使这些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一直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 元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回路的工作过程多采用挂图、图片等来展示, 教学效果有限, 学生理解亦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发展, 为实现互动教学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液压仿真软件Fluid SIM (界面如图1所示) , 分析了其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 Fluid SIM软件在液/气压传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 Fluid SIM软件功能介绍

Fluid SIM由德国Festo公司和Paderborn大学联合开发, 专门用于液压、气压传动及电液压、电气动的教学培训软件, Fluid SIM分为Fluid SIM-H和Fluid SIM-P两个软件, 其中Fluid SIM-H用于液压传动技术的模拟仿真与排障, 而Fluid SIM-P用于气压传动。Fluid SIM软件既可以与Festo Didactic Gmb H&Co设备一起使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2]。

Fluid SIM软件的主要功能:

(1) 专业的绘图功能

Fluid SIM软件的CAI功能是和回路的仿真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般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如Auto CAD等不具备的, 该类通用软件绘制专业图形时往往效率不高。它的图库中有100多种标准液压、电气、启动元件。在绘图室可把图库中的元件直接拖到制图区生成该元件的原理图, 各种元件接口间回路的链接, 只需在两个连接点之间按住鼠标左键移动, 即可生成所需的回路。该软件的另一个有点是它的查错功能, 例如在绘图过程中, Fluid SIM软件将检查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是否可行, 较大地提高了绘制原理图的工作效率。

(2) 系统的仿真功能

Fluid SIM软件可以对绘制好的回路进行仿真, 通过强大的仿真功能可以实现显示和控制回路的动作, 因此可以及时发现涉及中存在的错误, 帮助我们涉及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效率较高的最优回路。在仿真中还可以观察到各元件的物理量值, 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输出力、节流阀的开度等, 这样能够预先了解回路的动态特性, 从而正确的估计回路实际运行时的工作状态。另外该软件在方针是还可显示回路中关键元件的状态量如液压缸活塞杆的位置、换向阀的位置、压力表的压力、流量计的流量。这些参数对设计液压电气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从而充分发挥了时间在设计中的导向作用。

(3) 综合演示功能

Fluid SIM软件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料, 提供了各种液压电气元件的符号、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一些重要元器件的剖视图可以进行动画播放, 逼真地模拟这些原件工作过程及原理。该软件还具有多个教学影片, 讲授了重要液压电气回路和液压电气元件的使用方法及应用场合, 有利与我们对液压电气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2.2 Fluid SIM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节流调速回路为例)

节流调速回路是由定量泵、溢流阀、流量控制阀和定量执行元件等组成的。这种调速回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和使用维护方便, 因此在机床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缺点是能量损失大、效率低、发热大, 故一般多用于小功率系统中, 如机床的进给系统。根据节流元件在回路中安装的位置不同, 分为进油路节流调速、回油路节流调速和旁油路节流调速 (如图2所示) 。在这几种回路中, 定量泵的供油压力均由溢流阀调定, 液压缸的速度都靠节流量阀开口的大小来控制, 泵多余的流量由溢流阀溢流回油箱。

在Fluid SIM软件中选择Fluid SIM-H模块进入到如图1所示的界面, 从元件库里调用所需的元件组成如图3所示的液压回路图, 设置好相关元件的相应参数如图4所示, 如定量泵、溢流阀、节流阀、液压缸的工作参数等 (回路初始参数相同) , 检查回路的正确性。

将Fluid SIM软件切换到仿真模式时, 可以启动回路静态仿真功能, 如图5所示。通过仿真, 可以直观地显示液流的路径和某点的压力和流量的大小, 如图6所示。设计人员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参数的了解, 掌握系统的状态变化[3]。

液压与气动实验是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 通过实验环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巩固和深化有关理论知识, 培养同学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增强创新意识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利用Fluid SIM软件对该回路的运动仿真和元件状态的实时显示, 能够清晰地反映各元件在回路的各个运动阶段工作过程, 加深学生对元件和回路原理的理解,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 结束语

在现代高职教育中, 愈来愈多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 采取了仿真软件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改革亦是如此, 这一方式已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虽是如此, 但模拟毕竟不能替代实际, 譬如Fluid SIM软件中元件的抽象化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 软件模拟不受外界环境 (比如温度、噪音、灰尘、湿度等) 的影响, 因而不能完全体现实际的液压系统传动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实一体化”反复循环的探索过程, 利用仿真软件学生易学、易懂、易操作等特点, 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摘要:FluidSIM软件分为FluidSIM-H (液压传动) 和FluidSIM-P (气压传动) 两个模块, 利用其可以对几乎所有的液/气压传动系统进行仿真, 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模式,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使用FluidSIM软件对回路进行模拟运行和检验, 结合液压传动实验台, 通过实操的方式参与到液压传动回路设计和仿真的整个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FluidSIM软件,液/气压传动,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贾光政, 王金东, 杨松山, 等.“液压与气动”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机床与液压, 2007, 35 (2) :151-152.

[3]隋文臣, 化雪荟, 陈大力.浅谈FluidSIM液压 (气动) 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J].液压与气动, 2007, (6) :73-76.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9

《液压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员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陕西省精品建设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功率武器装备不断涌现,为保卫我国国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型武器系统大量使用了液压系统,因此要想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系统,就需要学员扎实掌握液压技术知识。

军队院校毕业学员到部队后能否满足第一任职能力需要极为重要,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员来说,需要在院校培训学习时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装备。传统《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即为“授受式”,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学员缺少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理论与装备实际存在严重代沟,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员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力的提升。面临这种教学现状,改革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课程标准制订。经过对近年来毕业学员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机械类专业学员大部分从事着与液压系统操作、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相关的岗位,大部分学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严重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尤其体现在装备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面。因此,以满足第一任职能力需要为依据,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原则,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装备液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液压管路搭接、调试、使用维护等基本实践操作能力。(2)高层次要求: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液压基本回路,探索积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经验。这一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液压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即“理实一体化”,它是由教员经多次部队、工厂调研所得,教学任务明确,为教学组织提供了依据,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充分满足了岗位需求。

2.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传统《液压技术》教材主要从“液压油和液压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三条主线进行编排,内容及知识点相对成熟。然而,这个类型的教材作为军校重要的岗位任职先修课程教材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通用化,缺少装备特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液压系统使用维护的实例两个方面。而实验教材多采用实验仪器设备上所配备的说明指导书,实验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针对装备液压系统特点,教学团队重新编写了《装备液压技术》教材,在传统液压技术教材的每一章节知识点中,渗透装备特色的液压技术,如装备吊装液压系统;在每一个液压元件基本理论内容的最后,梳理列举了装备液压系统中这一元件的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内容,扩充了部队实践的实例,从而使学员明确各个知识点,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验指导书则以“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涵盖液压回路搭建、简单回路的设计与调试、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除此之外,教学团队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互动,科研促进教学”的积极效应。不断更新开发新型的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始终紧跟部队装备技术快速更新发展的步伐,最终以多种形式的电教教材呈现,为课程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3.课堂教学手段改革。与其他工程技术一样,液压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此以外,在教学中发现,这一技术理论十分抽象,实践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如何使抽象的技术理论变得直观、生动,使实践操作安全可靠是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1)引进信息化技术教学。自2012年来,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在我国全面展开。《液压技术》课程中元件多、结构复杂,非常适合引入信息化技术,因此,教学团队制作了系列化微课程、电视片等,借助于校园网络,探索《液压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使课本中艰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立体、动态的视频、动画、交互软件等。在这一教学手段的推广引用下,学员有效利用课外的“碎片”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与复习,共享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极大地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缩短了课堂中对理论知识点的授受时间,将课内学时侧重于实践教学中,最终,在有效的课时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建立虚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液压系统功率通常较大,在操作与使用维护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极易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而对于学员这样的初学者,直接进行实装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液压技术的实践环节对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极其重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学团队引用目前国内外非常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建设装备液压专业教室,将所有操作环节由实装完成,而现象则由计算机仿真来实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员不仅能够迅速掌握装备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对于装备液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原理,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进一步掌握。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为学员走上实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教学团队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达到第一任职岗位需要。针对《液压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员在教学中的不断总结,提出“渐进情境”教学法。课程教学在装备液压专业教室实施,首先学员要在课前通过微课程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有一定的初步掌握;课堂上,教员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员将理论知识点融会贯通;紧接着立刻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使学员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虚实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员再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应的使用、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境,由学员逐步的去一一解决。该教学法以一种渐进式的模式,使学员能了解、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点并能进行工程应用。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理实结合紧密,技术与装备结合紧密,有助于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部队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5.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液压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员第一任职岗位能力的决定因素。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知识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实践环节梳理为4部分:认知式实验、验证式实验、自主式实验、创新性实验。(1)认知式实验。液压技术基础理论实验包含有液压元件的拆装、液压实验台的使用操作、典型装备液压系统的使用操作。这一类实验涵盖了液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与液压系统的基本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更高层次的实践操作做准备。(2)验证式实验。这一类型实验主要针对课程教学中的推导结论以及学员作业中的相关困惑而开设。例如:液压系统中,溢流阀串联,系统压力由哪一个阀来调定?这是一道经典的液压技术分析题,学员经过一番思考与推导后,也许未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员要鼓励学员走进实验室,设计题目的验证回路,通过调试,得出正确答案,即:由所有溢流阀调定压力的和来调定。根据结果,学员通常会很快找出原因所在。(3)自主式实验。实践学时数少几乎是所有工程类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实验使每个学员进行实验的时间更加可贵,课内实践往往仅能够满足学员的课内实验,如若学员有新的想法与对实验回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很难有时间进行实践。因此,开放实验室,学员采取自愿原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搭接调试,得出结论,向教员提供实验报告。这既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掘,更是对学员科学学术态度的培养。(4)创新性实验。液压技术实验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一个实验目标,有多种设计思路,即实验答案不唯一,这为学员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教学中,通常学员进行小组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回路,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由教员进行讲评。创新性实验还体现在学员运用液压技术相关理论,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参加大学生各类机械创新大赛。

6.装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1)虚拟装备实践。根据部队实际需要,我们开发了《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吊装设备虚拟装备》、《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半实物导弹装填虚拟装备》等虚拟软件,学员可以利用虚拟软件练习装备虚拟操作水平,在进行实际装备操作前进行适应性训练。(2)实验室装备实践。在实验室设计加工制作了和实际液压装备等比例的实验设备,学员在虚拟装备上操作熟练后进行实际实验装备的操作,这样就更进一步加强了熟练操作实际装备的速度和程度。(3)工厂实践。和学校实习工厂联系,在实习工厂进行各种液压设备的操作训练,接触更多的液压设备,加强实际液压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能力。(4)部队实装实践。学员毕业前用一个月的时间到部队进行真实作战装备的使用维护和操作训练,充分接触实际作战装备,为毕业后进入部队,满足第一任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

以精品课程建设作为牵引,结合军校特色,着眼于部队实际,《液压技术》课程在不断的探索与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方法与手段,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液压技术》课程之后,学员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大学生创新竞赛等,在实践中更深一步地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学员对于部队使用的液压设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今后到部队满足第一任职能力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使用维护基础。

摘要: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军校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需要,以及《液压技术》课程与地空导弹武器装备技术紧密联系的特点,分别从修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注重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装备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改革,使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模式改革成果。

液压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背景  高职院校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248-01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要求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学习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学生在对液压、气压等基本概念、原理学习的基础上,首先应达到熟练分析常见基本回路的目的,同时还应逐步实现独立分析系统、排除设备回路故障及创新设计等目标,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生产一线,从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2.1 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改革

“注重技能、亲近业界”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育理念,同时应该秉承以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根本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按照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必由之路。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应充分考量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工程表达能力等的培养,形成针对性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做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的要求。

2.2 理论教学改革

(1)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多媒体立体式教学中。

我们都知道,《液压与气动技术》中繁多的概念既抽象又难理解,往往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瓶颈,要想使他们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必须走好理论基础这关键的一步,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偏离预定的航线。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多年的总结与探讨,发现把动态、立体的教学方式适当地融入到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以课件中嵌入flash动画、实践操作视频、模型演示等为主要形式,也正是有了这些多媒体形式的加入,使得相关专业知识变得更易懂,更生动,以往教学过程中绞尽脑汁讲解,而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在立体式教学中迎刃而解。

(2)让多样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经过调研发现,当今90后的大学生,更希望得到认可与赞扬,更希望在课堂上使自己参与进来,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利用手中的教学手段迎合他们的需求呢?这就需要让多样的教学手段贯穿始终,常见的效果颇佳的有任务驱动法、互动参与法等形式。同样是一节课,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合理分配到学生小组中去,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成效远远超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这些都是以往教学中稀缺的重要环节。

(3)丰富的课后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早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课后自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QQ、微博、微信、个人主页等遍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这也是我们教学所要探索与推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认识到,教学不仅,也一定不能局限于教室,我们可以利用QQ空间进行作业布置与习题分析,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访问微博了解课程发展动向,更可以把相关知识、动画、视频等上传至指定的主页,供学生浏览学习,让学生以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汲取。这也将成为《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改革最有潜力的阵营。

2.3 实践教学改革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所有的理论要通过实践来巩固。我们发现,以往的实践教学仅仅是对常见的液压、气压元件的拆装、简单回路的连接,而当问起为什么回路这样连接,有没有其他方式时,学生便鸦雀无声,这种尴尬会一直从学校带到工作岗位上去,就无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如何实践呢?我认为,要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要有充足的实践课时作保障。首先应在授课计划上做好统筹,其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把师生进行适当“换位”,即老师更多地充当组织者,而不再是“指挥者”,对于回路连接、故障分析等环节,要撒开手,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动脑动手。这样,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助推理论的效果。

2.4 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水平。传统的70%和30%的成绩考核方式并没有包括这些内容,因此,陈旧的思路一定要改革。满意的一份笔试成绩固然重要,但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更是社会所急需的。因此,笔者认为,实践性操作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量应不低于学生总成绩的30%。具体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改革:(1)平时考勤与作业占15%,主要是对课堂出勤的约束和少量作业进行打分,作业尤其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关键提倡独立思考与解答。(2)课堂表现与创新程度占4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分析,应用创新等方面将在这个考核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3)期末考试成绩占45%,这是对整个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环节,笔者认为,对于试卷的题型结构也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把应用性更强的题目分值比例适当调整,比如说,可以多同时,还应该适当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通过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在新型教考制度的驱动下,在学习中“走近工作岗位”。

3 结语

全面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要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构建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职业教育的生力军,我们将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牢牢把握教育创新,教法创新的思想,为创造出符合学校发展、迎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25-126.

[2] 易军,陈水胜.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液压与气动,2013(8):129-133.

上一篇:布置技巧下一篇:煤矿皮带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