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Ⅱ型糖尿病

2024-07-22

初发Ⅱ型糖尿病(精选九篇)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1

关键词:初发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护理

胰岛素泵是最适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工具, 胰岛素泵能真正模拟正常人体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用两种给药方式, 既能补充基础胰岛素又能补充餐时胰岛素。与胰岛素常规治疗相比, 具有更好的血糖控制作用。调节血糖更加灵活。对初发Ⅱ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9.0mmol/L。胰岛功能还好者, 早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可使超负工作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 有利于胰岛细胞的修复。可以延缓或裁减少急慢性并发症。我科自2009~2010年12引进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25例,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昀为初发Ⅱ型糖尿病者。男20例;女5例;年龄31~53岁。化验室检空腹血糖9.7~25.1mmol/L。25例患者入院后除接受饮食运动治疗外, 都应用胰岛素泵治疗。

2 护理

2.1 泵前护理

泵前要仔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的思想情况及精神状态, 为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胰岛素治疗的优点。胰岛素泵的特性以及目前此方法在国内外应用的情况及疗效。介绍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有效的合作。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2.2 健康教育

向患者明讲家属讲解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临床症状, 正常血糖值, 维持血糖达标的意义及急慢性并发证的防治措施。介绍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及具体方法。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烟酒。坚持长期饮食及运动治疗。及时补充水, 保持心理平衡, 向患者介绍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技术和频率。教会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教会患者胰岛素泵的日常护理和维护方法。

2.3 置泵时的护理

常规消毒腹部的注射部位, 用助针器注射后用专用胶布固定注射针头。胰岛素泵固定在腰间或不直接触皮肤的地方。妥善保管。

2.4 泵后护理

2.4.1 准确执行医嘱, 给餐时胰岛素剂量准确, 按时进食。

2.4.2 监测血糖常规测空腹及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 谨防夜间低血糖反应, 需测清晨2点和4点血糖, 密切观察血糖血糖变化情况, 并详细记录血糖值, 当血糖<3.9mmol/L或>15mmol/L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3 低血糖的护理低血糖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 若患者出现头昏、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测血糖, 并报告医生处理, 根据病情进食糖果, 含糖饮料, 或静脉注射5%GS20~30ml。对胰岛素过敏者, 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 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2.2.4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及并发证的观察,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防止感染。

2.5 出院指导

2.5.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有规律, 劳逸适度, 饮食有节制, 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平衡饮食, 口味清淡, 三餐合理控制总热量。

2.5.2 定期到医院检查, 接受专科医生指导, 不宜随便停用或任意改变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 并要注意低血糖反应, 注意体重变化, 注意鞋袜不宜过紧, 经常活动肢体, 防止外伤、高温、受冷等。如有发热、咳嗽、尿频、痔疮等疾病情况应及时就诊, 以免感染扩散。复诊外出时要随身带糖果、饼干、急救卡。

参考文献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2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初发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40-02

糖尿病(DM)是一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通过缓解高葡萄糖毒性,而使胰島素第一时相分泌获得改善和恢复。笔者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科住院治疗的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6岁,平均(58.6±5.6)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3个月,平均(40.6±6.7)d。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5岁,平均(57.9±6.1)岁;病程最短12 d,最长3个月,平均(41.5±7.2)d。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

1.2.1?纳入标准?(1)均符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中糖尿病诊断标准;(2)病程小于3个月;(3)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4)符合知情同意原则。

1.2.2?排除标准?(1)排除不符合诊断、纳入标准者;(2)排除治疗前或治疗期间服用影响疗效的药物者;(3)排除合并有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

1.3?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三餐前使用二甲双胍(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10980064)0.5~1.0 g/d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J20100037]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每千克体重每日0.5~1.0 U,使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维持2周。治疗期间嘱2组患者控制饮食,坚持适当的运动。观察2组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1.4?疗效标准[1-2]

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 mmo1/L,24 h尿糖总量<10.0 g。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1/L,24 h尿糖总量<25.0 g。无效:治疗后无症状明显改善,血糖尿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研究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等指标治疗后2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率为87.50%,对照组为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5.00%。显效率、总有效率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对于降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抑制内源性肝糖生成,促进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快速摄取;抑制脂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同时抑制高血糖状态下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3]。因此,尽早改善和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通过缓解高葡萄糖毒性,而使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获得改善和恢复。诺和锐的化学名称为门冬胰岛素,其他成份为甘油、苯酚、间甲酚、氯化锌、氯化钠、二水磷酸二钠、氢氧化钠、盐酸。门冬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门冬胰岛素分子与肌肉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吸收,同时抑制肝糖元释放来实现的。临床研究表明,诺和锐具有起效时间短,达峰速度快,药效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与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情况相似,尤其可在模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有效的减少胰岛B细胞的负担。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进行持续强化治疗,在短期解除了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损害,使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显著降低[4-5]。本研究结果亦表明,痊愈率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65.00%;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5.00%。显效率、总有效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等指标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学毅.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1.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

[3] 郭清华,柳红芳,陆菊明,等.不同病程初发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反应[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3):241-242.

[4] 黄雌友,陆伟,姚伟峰.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885-2886.

[5] 蔡迎九.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7,27(3):34-35.

从脾虚论治初发2型糖尿病 篇3

1“脾瘅”渐重致“消渴”,病位在脾

初发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目前中医界把糖尿病前期归为“脾瘅”,2型糖尿病归为“消渴”。脾瘅,名出《内经》。《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也指出了饮食不节产生内热、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消渴病的发生。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也指出:“脾

胃衰,不能交融水火,变化津液而渴”,即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又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瘅”渐重,脾失健运,以致“消渴”。

2 病因以饮食不节为主,病机为脾虚生热。

中医学认为,消渴多由外邪乘袭、饮食不节、过食甘肥、情志刺激、劳欲过度、脏气不足等所致。而禀赋不足,是为发病的重要内因,饮食不节是主要外因,基本病机为脾虚内热,脾虚为本,瘀热为标。古代医书《素问·通评虚实论》和《医门法律》一致认为,过食肥甘及饮食失节可致脾胃积滞、气机不畅、湿热内蕴、津液消耗而发脾瘅。先天禀赋不足、形体肥胖、过食肥甘厚腻,均可以耗伤脾气,损伤脾阴,导致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则脾气不能散精以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微物质(血糖)不能为机体利用,则出现空腹或者餐后高血糖现象,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而今之人还喜卧、喜坐而懒于运动,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而脾主肌肉、脾为中气之源,少动久则可伤脾,脾虚生湿,也可产生湿热。再者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常有情绪不畅、气机失调而导致糖尿病的情况,正如朱丹溪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素问·调经论》中也指出了“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灵枢·五变》中则全面指出了“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气郁久可化热,产生郁热,加之内热、湿热久可伤阴出现阴虚的情况。热还可伤气,所谓“壮火食气”,阴虚也伤可及气,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加之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的阻遏,气虚可伤及阳,阴虚也可伤及阳,而最终可到阴阳俱虚的难治之境。因此消渴发病有诸多原因,其病因归于先天禀赋不足为内因,多食少动为主要外因,加之情绪不畅等多种病因导致脾虚内热。其中饮食不节是主要病因。

3 脾虚为其病理基础,湿、热、痰、瘀皆可兼夹

《兰室秘藏·消渴论》曰:“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等。故消渴之初始,脾虚是其根本,常有肺胃燥热或脾胃湿热之因由。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瘀热致消”[3,4],认为糖尿病病人均以脾虚为共同病理基础,临床上常兼夹痰湿、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糖尿病病变,多与湿、痰、瘀、热交阻有关,脾气上溢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脾气上溢的过程中,中土运化失常所生的膏脂,随精微上归于肺,随肺气朝百脉而瘀于血道产生瘀血。瘀血阻络,精微运行失常,而痰瘀交阻,因而瘀血的出现贯穿于糖尿病的始终。另外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气虚痰盛,或嗜食油腻肥甘,痰湿留滞体内,酿生脾胃湿热,阻滞气机,壅塞血脉,湿热痰瘀相结,形成瘀热相搏;故消渴病人形体肥胖的同时常伴有疲乏无力等气虚症状,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行不畅,也是瘀血形成之原因。痰瘀交阻,瘀而化热,则可见多食之象。热本属阳邪,久瘀必伤阴液,极易伤津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消渴既发,津液输布愈难,营血亏耗愈甚,则瘀热笃重,络热血瘀,伏热则灼伤血络,瘀血则阻塞脉道,而致或闭塞心窍,或蓄留三焦,或阻于肾络,脉络受损,变生他病。消渴的疾病过程中以脾虚为病理基础,湿热痰瘀伴随其中,皆可兼夹。

4 治疗以健脾益气为基础,权衡“虚”“湿”“痰”“瘀”“热”之轻重

消渴的治疗中辨析痰、湿、瘀、热、虚之象,孰轻孰重,选用治疗方剂,时常兼顾“虚”“湿”“痰”“瘀”与“热”等病理因素。治疗时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基础,再进行临证加减。

4.1 脾虚湿阻型

症见体型肥胖、神疲倦怠,头胀、四肢困倦,胃脘胀满,动辄出汗,或半身出汗,可合并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舌淡红、苔白黄厚腻,脉弦滑。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泄浊。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山药、薏苡仁为基本方。如湿重,则加入藿香、佩兰;气滞,则加青皮、香附;如兼湿热,则加茵陈、栀子;如热重,则加入少量黄连、黄芩等。因病人脾气虚弱,不可过于寒凉伤脾。

4.2 肝郁气滞型

症见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胁肋胀痛,嗳气,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治法: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香附、白芍、陈皮、白术、茯苓。肝郁化热,出现口干、口苦,可加入丹皮、栀子、郁金等。舒肝与健脾并重,防疏肝太过伤脾气,适当加入柔肝之剂如白芍、佛手等。

4.3 阴虚燥热型

症见口干多饮,或饮水不多,烦热,心烦易怒,夜间盗汗、口苦,便干,舌红而燥、少苔,脉弦而细。治法:养阴清热。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知母、黄柏、山药、山茱萸、熟地、生地、茯苓、泽泻、牡丹皮、女贞子、旱莲草、葛根、桑椹、黄连、花粉,养阴不可滋腻伤脾碍胃而加重病情,因此少用玄参、麦冬等,适当加砂仁、豆蔻等健脾之品。

4.4 气虚血瘀型

症见神疲倦怠,四肢困倦,气短懒言,或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大便时干时溏,舌暗红、苔白黄厚腻,脉弦涩。治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四君子汤加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甘草、茯苓、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为基本方,气虚甚者加黄芪,血瘀甚者加泽兰祛瘀升清、鬼箭羽通瘀破血。气行则血行,适当加入升麻、柴胡益气升清,加丹参、三七活血通络。

5 健运脾气阻断糖尿病并发症

“治未病”的提出最早记载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所谓的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也就是在疾病发生、发展之前要求具有前瞻性的预测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阻止人体健康状态的恶化。健运脾气能达到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疗效。脾气健则脾生化布散功能正常,精微物质(血糖)能为机体所有效利用,保持三焦气机通畅,与各脏腑功能协调。故健运脾气可调节血糖,可尽早干预糖尿病以防止其发展为并发症,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髓。

总之,初发新诊断糖尿病病人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不典型,这些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在加强健康教育,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根据“虚”“湿”“痰”“瘀”“热”之轻重运用中医药的整体调理方法,改善病人的脾虚,去除痰湿热瘀等病理因素,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才能防止其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Xu Y,Wang LM,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8.

[3]周仲瑛.瘀热论一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0.

手术克服Ⅱ型糖尿病? 篇4

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超过1.5亿,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5年估计患病人数将翻一番。

Ⅱ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其特征是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就是说,患者机体能产生胰岛素,按道理这样就能正常地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但实际上,患者的机体细胞却不再对之应答,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85%~90%。流行病学证据显示,90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呈肥胖状态,肥胖程度越严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也就越高。特别是苹果型身材,即腹部堆积大量脂肪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较高。

Ⅱ型糖尿病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内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等。但是,所有上述内科治疗方法都不能保证病人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不能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进一步加重。

歪打正着的手术

英国研究人员颇瑞斯W.J自1980年开始,采用胃转流手术治疗608例肥胖病患者。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将小肠上部、即十二指肠切除的胃转流手术(也叫胃旁路手术)。手术后,胃中食物直接进入中部小肠,减少了机体吸收食物热量的时间,所以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结果医生注意到,那些患有糖尿病的胖人,在做了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大多数的病例在手术做完几个星期后,糖尿病居然也就自然痊愈了,糖尿病好转的速度竟然比体重减轻更快。在接受颇瑞斯手术的病人中,有165例合并Ⅱ型糖尿病,165例并存葡萄糖耐受损害。其中14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152例葡萄糖耐受损害获得术后随访,发现患者体重明显下降,91%的病人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甚至在发生明显的体重下降之前就出现葡萄糖代谢恢复正常的变化。

现在,一个由意大利、巴西和法国医生组成的研究小组为7个体重正常到轻微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做了十二指肠切除术,想看看这种手术是否有相似的结果。手术后9个月,最早做手术的两个病人已经不必再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了。在做完手术的头一个月,在还没减掉任何体重之前,他们都检测到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戏剧性下降。而其他5位病人的情况,现在报道还为时过早。

治疗机制不甚明了

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是一个讨论热烈却尚无定论的问题。目前已排除糖尿病逆转的直接原因是减肥这种可能。临床资料显示,术后1个月,在减肥效果尚未明显出现时,患者糖耐量的变化就已经很明显,体重正常的患者术后血糖的改变也非常明显。而术后进食减少也不是直接原因。

胃转流手术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机制多从神经内分泌的角度分析。目前猜测性的机理是:手术前,糖尿病易感者的上消化道经食物刺激产生“胰岛素抵抗因子”,使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被认为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手术后,食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消失或减轻,这些因子不再产生。转流手术使未消化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提前进入回肠,可使机体产生增加胰岛素作用的因子,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作用。

意大利罗马天主教大学的弗朗西斯科·卢比诺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认为,十二指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信号源。卢比诺说:“这个分子信号,可能是藏在对养分通道的反应中,在糖尿病人中有可能被放大,或者以一种不合适的形式产生出来,干扰了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调节。”

这一研究结果在今年9月于葡萄牙波尔图召开的肥胖症外科手术国际联盟会议上被宣布。

如果卢比诺的设想是正确的,十二指肠转流能让“胰岛素抵抗信号”沉默的话,那么,术后在胰岛素和糖之间就可以重新建立一个正常的平衡。对小鼠的研究也显示,十二指肠摘除对糖尿病的效果并不依赖于进食量,就是说,每日所吃喝食物量的改变并不是病情改进的原因。

相反,没有糖尿病的人因为胃溃疡做了胃转流手术后,常常会出现葡萄糖控制退化的现象。卢比诺说,这种情况佐证了十二指肠与保持正常葡萄糖水平有关的理论。

手术是最后选择

据卢比诺说,在墨西哥、秘鲁、多米尼加和印度,没有达到病理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做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其他一些国家,比如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比利时也做了一些临床实验。有一项对22094例患者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84%的Ⅱ型糖尿病在手术后完全逆转,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前停止了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可能在5年前,人们才对什么人应该做这种手术有了明确的想法。目前,卢比诺和其他一些医生已经提交给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一份建议,提出用十二指肠切除术来治疗Ⅱ型糖尿病。

AACE的主席理查德·海尔曼表示:协会正在研究证据,目前还没有达成一项决定。他说:“糖尿病手术对一些病人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选择,但是,现在还缺乏大量、长期的风险分析的资料。”他补充说,现有的治疗糖尿病方法可能更安全,花费更少。不过,现有的治疗手段很少能完全治愈糖尿病。

英国糖尿病协会是一个专为糖尿病患者及参与糖尿病护理的职员服务的慈善组织。该组织的保健顾问凯利强调:健康平衡的饮食和参加规律的锻炼可能是预防Ⅱ型糖尿病的关键,手术则是最后的选择。

日前,中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始用胃转流手术治疗Ⅱ型糖尿病,仅武警总医院的手术例数就已经累计过百,术后Ⅱ型糖尿病治愈率达90%以上。胃转流手术可以采用常规开腹的方法,也可以用创伤较小的腹腔镜方法,仅仅40分钟的手术就可以治愈糖尿病。通常,手术后4个月内,病人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5

关键词:优泌乐50,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初发,临床应用

胰岛素分泌缺陷及 (或) 胰岛素作用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持续性高血糖是诱发和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竭的原因。目前采用多种胰岛素强化方式纠正高血糖, 改善β细胞功能。笔者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优泌乐50) 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8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8例, 入选标准按WHO1999标准:空腹血糖 (FPG) ≥7.0mmol/L及 (或) 餐后2h血糖 (2hPG) ≥11.1mmol/L;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应激, 心、肝、肾疾病及严重急、慢性并发症, 使用影响血糖的药物, 接受口服降糖药、调脂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男40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45.4±10.6) 岁, 病程1周~16个月;有糖尿病家族史15例。

1.2 方法

患者在隔夜空腹12~14h的基础状态下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7∶00~8∶00抽血检测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然后口服无水葡萄糖粉75g, 2h后再次抽血查血浆葡萄糖, 即测定2hPG。随后开始用优泌乐50治疗, 住院期间早、晚餐前皮下注射, 每天监测血糖4次, 目标血糖为FBG<7.0mmol/L、2hPG<10.0mmol/L, 根据血糖调整优泌乐50的用量, 控制不理想者, 午餐前加用优泌乐50。出院后每隔2天监测血糖4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FPG、HbA1C、TC、TG、HDL-C、2hPG, 以及目标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项指标变化

治疗后FPG、2hPGHbA1CTGTC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目标血糖达标时间

FPG达标时间为 (7.00±1.56) d, 2hPG达标时间为 (8.05±2.05) d, 在注射优泌乐50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4例, 经及时处理后缓解, 并给予调整注射用量, 无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 (或) 胰岛素作用缺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及严重感染,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 [1]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 [2]证实,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避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尤其是控制餐后血糖。餐后高血糖增加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有研究发现[3], 部分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行葡萄糖耐量2hPG未达到FPG状态, 可提示增加冠心病及中风的风险。因此, 为解除高糖毒性, 避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使β细胞功能尽快恢复。有研究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 发现多数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1相分泌得到了较好的恢复[4]。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改善β细胞功能和恢复胰岛素1相分泌方面的疗效优于口服降糖药。但胰岛素泵价格昂贵、携带不便、反复堵管等的缺点不利广大糖尿病患者的使用。

优泌乐50为50%赖脯胰岛素和50%赖脯胰岛素鱼精蛋白混悬液 (ILPS) , 是赖脯胰岛素和ILPS按1∶1配成的混合制剂。赖脯胰岛素鱼精蛋白混悬液是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中的中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表明:这种制剂保持了赖脯胰岛素起效快优点的同时, 其中的中效成分提供了每日所需的基础胰岛素, 其短效与中效成份1∶1混合能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同时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 应用优泌乐50治疗后, 血糖、HbA1C、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1) , 说明优泌乐50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 应用方便, 作用平和, 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参考文献

[1] Diad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 Research Group (OUT)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 time com 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 JM ed, 1993, 329 (8) :9771.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 [J].Lancet, 1998, 35 (2) :837-853.

[3] Ning F, Zhang L, Dekker JM, et al.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 in relation to fasting and 2-hour plasma glucose levels in the normal range[J].Cardiovasc Diabetol, 2012, 11 (1) :76.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均61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 女24例, 年龄18~76岁, 平均 (45.68±9.18) 岁, 合并高血压病者22例, 高脂血症者24例, 冠心病者6例;观察组, 男36例, 女25例, 年龄19~74岁, 平均 (46.05±10.26) 岁, 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 高脂血症者23例, 冠心病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治疗前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 3次/d, 在餐中或餐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片, 起始治疗剂量按0.5 mg, 3次/d, 餐前口服, 之后根据患者监测血糖的结果来调整瑞格列奈片的剂量, 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6 m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餐后2 h血糖 (2 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 (x¯±s) 表示, 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治疗前FPG、2hPG、HbA1c分别为: (9.08±1.85) mmol/L、 (13.96±2.24) mmol/L、 (8.83±1.62) %;治疗后FPG、2hPG、HbA1c分别为: (8.00±1.46) mmol/L、 (11.74±2.01) mmol/L、 (7.93±1.27) %。观察组治疗前FPG、2hPG、HbA1c分别为: (9.13±1.97) mmol/L、 (14.07±2.95) mmol/L、 (8.92±1.80) %;治疗后FPG、2hPG、HbA1c分别为: (7.23±1.30) mmol/L、 (9.65±1.84) mmol/L、 (7.31±0.94) %。两组在FPG、2hPG、HbA1c治疗前组间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FPG、2hPG、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相比较, 均明显下降 (P<0.01)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在FPG、2hPG、HbA1c组间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

3讨论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主要是表现为早期分泌时相的减弱。胰岛素分泌缺陷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瑞格列奈是一种苯甲酸类衍生物, 属于非磺脲类口服胰岛素促分泌剂及餐时血糖调节剂[1]。其降糖机制与磺脲类降糖药有所不同, 通过阻断ATP介导的钾离子通道[2], 使β细胞去极化, 打开钙离子通道, 使钙的流入增加, 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3]。研究显示, 瑞格列奈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鉴于瑞格列奈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分泌, 尤其是特异性地促进早相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故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峰值与餐后血糖升高峰值几乎重叠, 具有较好的降低餐后血糖能力。瑞格列奈有卓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后起效块, 半衰期短, 在体内代谢快, 并且不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胞吐作用[4], 从而具备更少低血糖发生的优点。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作用, 改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恢复, 并且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5], 通过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 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产生, 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有益于减轻高脂、高血糖毒性的作用。因此尤其适用于新诊断及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另外瑞格列奈主要是在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很少量经肾脏排泄, 对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所以本次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显示, 观察组在空腹、餐后2 h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疗效显著。并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马国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0, 31 (30) :5316.

[2]程勇, 熊秋香, 郭向阳.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 2009, 28 (16) 96-97.

[3]高燕.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 :217-218.

[4]郭明皓, 林东平, 乔洁,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血糖变化.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8, 4 (3) :28-29.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科从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住院的初发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97 例, 其中女性41 例, 男性56 例, 年龄21~72 岁, 平均 (49.55±10.23) 岁。 体重指数 (BMI) 为 (25.26±3.84) kg/m2, 平均腰围 (WC) 为 (86.49±9.68) cm。 并选择同期住院行低热卡饮食疗法的健康人群34 名, 男性15 名, 女性19 名, 平均年龄为 (48.38±12.85) 岁, BMI为 (24.77±3.12) kg/m2, 平均WC为 (84.47±9.26) cm。 所有对象均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且无肝肾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它骨代谢疾病, 近半年未摄入维生素D及钙剂、糖皮质激素。 两组间年龄、BMI、W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对象空腹10~12 h, 进行空腹血糖 (FPG) 、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25OHD3水平的检测。 生化指标的检测由我院专业检验人员采用固定方法进行检测。

1.3 诊断标准及计算公式

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 年WHO的推荐诊断[3]。 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 (HOMA-IR) 稳态模型公式计算[4]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 的计算:HOMA-IR=FINS × FPG / 22 . 5 , 该值作为简易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β=20×FINS/ (FPG-3.5) , 该值作为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 其中FINS单位为IU/m L, FPG单位为mmol/L。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s) 或M (P25-P75) 表示, 组间单因素比较进行Student’s t检验,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发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临床与生化资料比较

如表1 所示, 初发T2DM组FINS、25OHD3和HOMA-β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FPG、Hb Alc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初发T2DM组25OHD3 与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如表2, 血清25OHD3与FPG、Hb A1c呈负相关, 与HOMA-β 呈正相关。 偏相关分析显示, 在校正性别、年龄后, 血清25OHD3仍与以上指标相关。

HOMA-β, HOMA-IR由于非正态分布, 均进行对数转换后分析。

3 讨论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大部分来源于体内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皮肤合成, 经过肝脏羟化为25OHD3, 经肾脏1α 羟化酶进一步羟化成其生物活性形式l, 25 (0H) 2D3。 该研究中的所有对象25OHD3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正常水平[5], 说明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且初发T2DM患者维生素D缺乏比正常人群更显著。

该研究结果显示初发T2DM组HOMA-β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 血清25OHD3与FPG 、Hb A1c呈负相关, 与HOMA-β 呈正相关, 即血清25OHD3水平随着血糖的升高而下降, 随着HOMA-β 的下降而下降, 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T2DM患者胰岛 β 细胞分泌功能的减退有相关性。 这可能与胰岛素为钙依赖性分泌有关, 活性维生素D可增加钙离子的吸收, 而维生素D缺乏可使钙离子通道关闭, 直接减少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使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受损[6]。

目前国外多数研究认为早期干预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防治糖尿病的策略之一, 每日摄入维生素D>500 U与每天摄人<200 U者比较,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可降低13%[7]。 因此, 我们需对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进行25OHD3的筛查, 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 但目前维生素D预防糖尿病的结论主要来源于国外研究, 需要进一步证实维生素D补充是否能在包括中国的世界范围内预防2 型糖尿病的发生, 并明确其安全有效剂量和进一步探讨维生素D在糖尿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Van Driel ML, Koedam M, Buurman CJ, et al.Evidence for auto/paracrine actions of vitamin D in bone:1alpha-hydroxylase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n human bone cells[J].FASEB J, 2006, 20 (20) :2417-2419.

[2]Piccolo BD, Dolnikowski G, Seyoum E,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ubcutaneous white adipose tissue and 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Nutrients, 2013, 5 (9) :3352-3366.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S].Geneva:WHO, 1999:4-7.

[4]Matthews DR, Hosker JP, Rudenski AS, et al.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function from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insulin concentrations in man[J].Diabetologia, 1985, 28:412-419.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8

关键词:初发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诺和灵30R,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糖尿病患者的总数逐年增高, 已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型糖尿病是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以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初发病时, 主要采取饮食控制、规律作息时间、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若病情仍无缓解甚至继续进展, 则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可令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范围, 减少糖尿病高血糖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同时还有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的作用[1]。目前, 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的胰岛素有诺和灵30R和门冬胰岛素30, 为了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本研究比较了两种药物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入组者均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共58例。均采用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 具体如下:空腹血糖 (FBG) ≥7.0 mmol/L, 餐后2 h血糖 (2hPG) ≥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8%。排除标准:有胰岛素既往使用史;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胰腺炎症、胰腺部分切除史;6个月内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入组患者根据入组时间编号, 根据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29例) 和对照组 (29例) 。观察组男18例, 女11例, 年龄50岁~64岁, 平均年龄 (54.6±5.8) 岁, 平均病程 (5.6±2.3) 年, FBG (11.0±2.3) mmol/L, 2hPG (13.4±2.2) mmol/L, HbA1c (9.8±1.5) %;对照组男21例, 女8例, 年龄48岁~66岁, 平均年龄 (55.2±5.9) 岁, 平均病程 (5.2±2.5) 年, FBG (11.3±2.5) mmol/L, 2hPG (13.6±2.5) mmol/L, HbA1c (9.7±1.5) %。2组患者基线情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500 mg/次餐后口服, 3次/d。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在早晚餐进食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早晚餐前30 min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0.3~0.5 U/ (kg·d) 。治疗后注意观察血糖变化, 当血糖水平达到FBG在7 mmol/L左右, 2hPG在8 mmol/L左右时称为满意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检测记录所有患者在就诊、治疗1个月后的FBG、2hPG、HbA1c;同时记录患者达到满意血糖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数 (低血糖为治疗期间血糖低于3.9 mmol/L) 。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糖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血糖平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2.3 观察组发生低血糖1例 (3.4%) ,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6例

(20.69%) , 2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 P<0.05) 。

3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糖尿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有关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减少或者胰岛素效应的缺陷所引起, 临床上最突出的特征是血糖升高。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可引起重要器官 (如心脏、肾脏、眼睛等) 的慢性进行性改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 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3],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于生理水平附近时, 可有效预防、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其治疗方案, 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 首选饮食控制、合理作息、加强锻炼。若上述治疗无效时, 可以选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最常用的药物是二甲双胍, 其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同时可以降低胰岛β细胞负担, 促进功能恢复。若2~3种药物联合运用尚不能控制血糖时, 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4]。本研究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 研究比较了诺和灵30R和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 (P<0.01) , 且安全性好, 毒副反应少。因此认为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曦, 卢松, 王成剑.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09, 38 (18) :2273-2274.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 (1) :5-6.

[3]施勇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11 (6) :613-614.

初发Ⅱ型糖尿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所选择的病例体重指数 (BMI) 均≥26, 肝、肾功能正常, 其中男24例, 女10例, 年龄30岁~68岁。

首选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 观察2 d无胃肠道不良反应, 则改为0.5 g每日3次口服2周, 复查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hPG) 未达标。联合瑞格列奈3 mg日3次口服, 治疗2周后复查FBG、2hPG、BMI。

1.2 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用表示, 各指标采用t检验作统计分析。

2 结果见表1。

采用联合治疗方案2周, FBG、2hPG、BMI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有1例低血糖, 有4例患者最初4 d有轻微恶心, 第2周症状好转 (改饭后服药) 。

3 讨论

二甲双胍是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降低肝糖的输出,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可使体重减轻[1]。瑞格列奈为氨基酸的衍生物, 因与受体结合及解离迅速, 服药后可快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急性分泌, 更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餐后血糖控制更为理想[2]。联合应用的作用和效果显著大于二者单独应用的效果, 这种益处不仅表现在显著降低血糖 (餐后2 h) , 而且可使体重指数也下降。

参考文献

[1]刘丹, 傅祖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2) :149~150

上一篇:博物馆陈列下一篇:“一体两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