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

2024-07-23

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精选十篇)

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 篇1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关乎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乎高职院校安全、和谐、法制校园的建设, 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要求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是基础、是保障、是前提, 没有了安全, 一切都将归零。 高职学生大多缺少安全防范意识, 不能预见身边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 当危险来临时, 不是忙乱慌张, 就是应对措施与办法显得捉襟见肘, 往往可以避免的安全隐患或危险却不幸变成了现实, 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 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 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安全、和谐、法制校园的建设, 要求进行安全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高职校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 无论是从有形围墙, 还是从无形思想来看, 都逐渐走向开放。 高职学生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囿于校园, 在吃穿住行学工等诸多方面都与社会有更广泛的接触。 随着校园的开放, 不仅学生更多地走出校园, 而且有更多校外人员走进校园, 这些外来人员成分复杂、目的不一, 鱼目混珠, 可能一些不法分子便混迹其中, 很难及时发现。 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校外人员造成的安全事件。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手机、电脑、微信、微博、QQ、陌陌等已经是高职学生必不可少的与外界联系的工具与手段, 其接受来源于不同主体、不同传播途径的倾向迥异的思想意识日见增多, 他们摄取信息的行为越来越隐蔽, 呈现出个体化趋势, 接受信息的自由性更强。 由于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太成熟, 极易受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不良思想的毒害, 由此产生一系列思想安全隐患与问题, 不利于安全、和谐、法制的校园建设。

3.法治国家的建设, 要求进行安全教育。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 高职校园治安和高职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 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已经被纳入法治轨道。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 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基本形成了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与保障。 通过高职院校的法治安全教育, 使高职学生做到遵章守纪、恪守法规、敬畏法律, 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安全责任、 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等。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其中安全责任是基础、是保障, 安全意识是主导、是灵魂, 安全知识是方法、是手段。 只有明确了安全责任, 并且将其制度化, 才不会出现漠视安全教育工作、推诿扯皮的情况。 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职校园广大师生员工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与否。 如果没有安全意识,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安全知识与方法都将是美丽的肥皂泡, 当危险来临时, 会瞬间破裂。 安全知识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 涉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诈骗安全、法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灾防震安全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与技巧、方法与措施。

三、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要真正落实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工作, 不仅需要学工部门和保卫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努力工作, 更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要成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全校安全教育工作, 明确责任与分工, 层层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 制订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方案与计划, 确定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内容, 把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 组织安全教育讲座与授课, 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对各院系、部门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与考核等。

2.努力增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保卫、学工、教学等部门的齐抓共管, 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时时刻刻处处提醒和告诫高职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在此问题上, 容不得丝毫麻痹与侥幸, 必须防患于未然、时刻提高警惕性, 必须勤于思考, 做事合乎法律法规、谨慎行事。必须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 安全要人人讲、时时讲、处处讲、事事讲。 只有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坚固长城才具有了灵魂。

3.授人以渔, 努力教会高职学生安全知识。 有了制度保障和安全意识, 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知识与化解危险的技巧与办法, 那么当危险来临时, 还是可能会给高职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 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是必要的。

(1) 预防人身伤害。 要遵守交通法规, 不坐超载或无证经营的车辆, 不与司机闲谈闲聊。 不违规携带、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正确燃放烟花爆竹等。 如有特定疾病或特殊体质, 在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时, 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远离深水, 禁止野浴。

(2) 预防火灾。 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 增强防火意识。 不使用违章电器, 不乱扔烟头, 不使用明火, 不擅自燃放烟花爆竹, 不乱点乱烧易燃物品。 发现火情, 及时拨打119, 并根据火情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扑救、疏散及逃生措施。 熟悉建筑物的消防逃生通道, 平时要学习和积累必要的防火自救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 预防盗窃。 要养成随手关窗锁门的习惯, 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或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存折、银行卡、信用卡、一卡通等的密码不宜选用出生日期、手机号等容易被破译的数字, 丢失后要立即挂失。 要警惕外来可疑人员, 发现陌生面孔及时报告保卫部门。 在公交车上、公共场所等, 务必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 使其不离开自己的视线。 发现有人盗窃时, 应见机行事, 及时报警。

(4) 预防上当受骗。 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等轻易告诉他人, 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警惕性, 不要轻易将钱物卡等借给陌生人。 面对求职、应聘、培训等广告一定要明辨真伪, 谨防上当受骗。 要谨慎理智交友, 避免感情用事。 有两条更需铭记在心, 一是往外掏钱, 二是无功受禄、天上掉馅饼, 通常都伴随着诈骗行为。 一旦上当受骗, 就要及时报案、勇于揭发, 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5) 预防性侵害。 首先要洁身自好, 正气凛然, 不要有贪图便宜心理, 对陌生的或者关系一般的异性的馈赠或者邀请应婉言相拒。 尽量避免一个人单独在偏僻的道路上行走, 在人少的地方活动。 尽量避免与男性单独交往, 不得不单独交往时, 不要远离公共场所, 要理智并且有节制地把握好自己, 更不能饮酒过量。

(6) 预防心理疾病。 要主动与性格开朗、 乐观豁达的人交往, 多参加集体活动, 逐渐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 能正确评价自己, 在与人相处时, 既不要妄自菲薄, 又不要妄自尊大, 并且逐渐建立自信心。 与人交往时, 要心胸开阔, 学会宽容, 不要因一些小事纠缠不休, 久久难以释怀。 要学会疏导和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 以免长期受压抑而出现心理问题。

总之, 高职校园安全无小事, 安全教育相对比较薄弱, 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安全教育机制, 努力强化高职学生的安全意识,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技巧与方法, 最终建成安全、和谐、法治的校园。

参考文献

[1]童宣海.对在校大学生应进行安全教育[J].保卫学研究, 2001 (02) .

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 篇2

所谓“文明修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根据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进行自觉、自律的品德修养,进而达到尽善尽美的文明境界。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修身是实现人生最高理想、造就完美人格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修身教育历来被看成是培养社会成员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和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儒家教育思想坚持“修身为本”的伦理道德观,注重道德主体的“自我”“自觉”“自德”,将个人道德修养与齐家、治国等紧密联系,这一思想不仅为我国古代道德建设和传统道德精神的形成做出巨大贡献,对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是网民化程度最高且最活跃的群体,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日益成为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场所。

一、高职学生网络安全问题表现

据调查显示,网络危险行为与大学生性别、学历、年级、专业以及所在学校性质有关。大学毕业班学生具有较高的网络犯罪行为报告率,专科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低于本科生,且专科生较本科生更易形成网瘾。在网络越来越具便捷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性以及近年来互联网移动终端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具有高职学生特点的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多元化冲击高职学生理想信念

网络像一块磁石,每天吸引着无数信息在这里交汇,原本有着国家、地域、社会制度束缚的信息在网络这个自由、开放的场域里相互传播、交融,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冲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二)网络不良与信息垃圾影响高职学生文明素养

网络信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但又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网络的复杂性使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其中不乏黄赌毒等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由于目前高职学生大多为“95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些学生为了满足好奇与寻找刺激,陷入了不良信息的泥潭,心灵遭到污染,精神受到扭曲。此外,一些“网络大谣”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在网络上肆意散布虚假信息。

(三)网络法治意识淡薄滋生网络违法行为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比较淡薄,很多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更有学生对网络法律持漠不关心态度。在网络虚拟性、隐蔽性特点的遮蔽下,部分学生认为现实中的法律在网络中并不适用,进而形成网络世界是一个无规则、无约束空间的错觉,导致“95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随意性。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准确辨别网络信息垃圾,参与到网络、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当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搞不清楚网络犯罪的界线,在好奇心与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随意盗取他人网上钱财,制造传播网络病毒,触犯了法律也浑然不知。

(四)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网络成瘾”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业余生活主要在网络中进行。网络游戏与网络社交是目前高职学生最主要的网络活动方式。“95后”学生大多成长在物质条件富足、精神生活愉悦的环境中,加之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网络工具,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网络,极易导致“网络成瘾”。在高职院校中,因沉迷于网络导致厌学、挂科、甚至退学的情况屡见不鲜,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还造成部分学生性格冷漠、心理扭曲,有的甚至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因此受到了极大伤害。

二、高职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

现代文明修身要求受教育者把外在的规范、价值标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及言行中,反复修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情感与意识。网络安全教育与大学生文明修身实践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厘清问题与思路,着眼于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文明修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加强高职学生网络法治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意识的外在表现,要降低高职学生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必须从意识上入手,防微杜渐,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意识的摇篮里。由于目前高职学生网络犯罪行为大多由网络法治意识淡薄引起,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加强网络法治教育,将网络法治教育贯穿于大学三年的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大一入学时进行网络法律与基本法规宣教,帮助学生树立起基本的网络法治观念;大二阶段深入学习掌握网络法律法规,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网络法治意识;针对调查中显示的大学毕业班学生具有较高的网络犯罪行为报告率,对毕业班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让学生形成网络自律意识,自觉以法律来约束自身网络行为,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高职院校基本拥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对网络成瘾学生的干预与引导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实效性不强以及结果反复性等不足。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时,高职院校要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防止因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心理问题。

(三)改进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高职院校虽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但普遍存在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教育方法陈旧单一,高职院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高职学生特点为导向,变单纯的知识灌输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翻转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将安全教育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而应采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网络安全教育模式。

(四)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大量信息通过网络渗透到高校,改变着高职学生思维、学习与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要帮助学生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高职院校应主动编织安全网,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意义深刻的系统工程,网络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人格品行的发展与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审时度势,形成合力,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与手段,真正让网络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赵振华。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5)。

[2]陈联娇,温金英。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J]。法制与社会,,(12)。

[3]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14)。

[4]聂多,均许涧。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育与职业,,(30)。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展望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36-01

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扩大,这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主要面向生产一线、基层以及管理一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高职教育院校数量已经几乎占据了全国高等院校数量的一半。面对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以及学生人数的增加,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学校管理者首要面对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安全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近几年,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究其原因,除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且发生事故的突发性难以预测外,学生的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事故伤亡因素已经逐渐凸显。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定期的进行关于安全方面的培训、演练、会议等形式活动,目的是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是学生本身对于安全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不少学生心存侥幸心理,面对危险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了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的风险依旧存在。

2.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学生安全教育力度较弱的现象,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停留在形式层面,个别高职院校甚至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层面处于麻木不仁、放任置之的态度。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尚未实现常态化管理。究其本质,由于高职教育院校将大量人力物力倾注于对学生的专业课教育,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未列入教学规划,同时高职院校也缺乏大量的专业安全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大部分安全教育课由其他非专业教师或者辅导员来兼职完成,受教师水平所限,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当前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并未深层次的实际开展,因此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仅仅流于形式。

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随着近些年校园犯罪事件的增多,我们发现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与他人产生各种沟通障碍,产生各种矛盾。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大约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患有自闭、抑郁症、焦虑等心理疾病。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影响校园安全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4.高职院校周边环境趋于复杂。由于高职院校一般坐落于城市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位置,因此大量外来人口或者暂住人口的生存空间与学校相互交错,由于人口流量大、身份复杂,会给校园安全带来诸多隐患,虽然学校存在一定的安保力量,但是依旧无法避免不法分子将犯罪的目光瞄向校园。同时,由于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在学校周围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圈,使得校园周边的人员构成更加复杂,各类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治安环境带来威胁,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通过上述几点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处的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定因素,学校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亟需改革。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保障校园环境以及学生人身安全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1.首先要使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高职院校不仅仅要采用传统的媒介来大力宣传校园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性,还应该更多使用多媒体平台、互联网以及时下流行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传媒方法来宣传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时刻督促学生明白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机构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决策者们应大力加强校园安全组织机构的建设,通过学生、学校党政部门、保卫处、以及社会相关执法机构的共同配合,制定全面的安全教育计划。通过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组织机构,进而发挥相应职能,使得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再流于形式。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成果。

3.学校应加大对专业安全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胜任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对辅导员或者专业安全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其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尤其要加强学生心理和法律相关知识的培训。因此具备专业素质的安全讲师能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但提高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果,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贯彻执行关于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即可以保障自身安全,也净化了校园的总体环境,构建出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的美好蓝图。

三、展望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想要保证校园安全以及学生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必须始终贯彻并执行校园安全教育的精神以及计划。在未来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中要具备未雨绸缪的精神,不能被社会环境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时刻提防周围环境中危险因素的存在,形成紧抓校园安全以及学生安全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高职教学环境。总之,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开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安全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4

一、目前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 高职院校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办学体制不断更新,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迅猛增加, 但同时, 潜伏在校园内部和周边地区的许多不安全因素不断涌现, 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受到伤害事故的比例越来越大。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从甘肃省几所高职院校调查的情况看, 高职院校安全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 对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现在的学生大都住校, 校园环境相对安全, 学生及其家长都忽视了法律、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而学校在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 又重管理、轻教育, 忙处理、少规划。且一些高职院校在安全工作方面的投资少, 办法少, 对监督部门提出的校园隐患找各种理由推诿, 致使许多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清除。

(二) 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

学校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很少开展实质性的安全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在大学期间并没有受到什么正规的安全知识教育, 其原因一方面是领导机制不健全, 学校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何种运行机制, 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是没有把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 使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再者是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学生在校接受的整个教育中, 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 都没有统一的规划。

(三) 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明确

安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 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但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安全教育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 因此, 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通过调查发现, 高职院校不仅公共安全教育开展得不够, 而且存在安全教育形式的单一、对自救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演练等问题。学校一般均以“课堂教学”和“学术宣传栏、走廊标语等”方式宣传为主, 而哪些影响安全因索是主要的, 哪些教育内容是必需的, 研究得不够充分和完善。

(四) 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 安全知识缺乏

学校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流于形式, 每年新生入校前各校都组织学习公共安全知识进行考试, 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看, 学生对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并不熟悉, 安全知识比较缺乏。

(五) 对学生安全教育有临时应付倾向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 对安全教育采用临时应付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上级安排了, 就抓一抓, 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对安全教育重视不足, 力度不够, 大多流于形式, 实践性不强。

二、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将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 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为了使安全教育走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第一, 必须由院校领导、保卫干部、有关法律教学的教师、有关德育教师及有关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组成学校安全教育教研室, 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 确定教学内容, 制订教学计划, 组织进行授课, 考评教学效果等。教研室可以单独设立, 在教务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 也可以纳入学校德育或法制教研室。第二, 制订安全教育计划时要考虑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在校期间应受的安全教育和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安全教育内容。第三, 必须根据有限的教育时间, 有针对性地科学选择具有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道德、治安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第四, 安全教育课授课教师, 应由统一的专 (兼) 职教师和人员组成, 并进行明确的分工。第五, 公共安全教育课在期末也进行考试考评, 考试考评的结果进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只有这样,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避免随意性, 走向规范化, 转向系统化, 使安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 构建网络化安全教育体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使得QQ、MSN等通讯方式备受学生青睐, 并成为在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集知识性、娱乐性、便捷性于一体, 若加以利用不仅可以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通报安全信息,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是安全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 高校可选择一两种通讯载体建立安全宣传平台, 及时快捷地给学生发布安全信息。除此之外,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密切关注网上动态, 安排信息员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在网络上反映的问题, 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有关校园治安管理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发布, 向学生公布预警机制, 如遇到各种诈骗如何应对, 收到反动信息往何处理上报等, 这些问题都应事先向学生释明, 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安全防范教育的作用。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首先,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 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其次, 学校要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 使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主要以系统的讲授为主, 结合案例、研讨等方式,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橱窗、校报、张贴安全警示牌、图片展等方式宣传, 进行形象直观, 印象深刻的安全教育;同时, 可以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参观、安全演练、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安全知识和信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学生思想。

加强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既要全面展开, 更要有重点的进行, 要做到点面结合, 以点带面。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 一要加强新生入学时的安全教育;二要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 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 易发生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事故;三要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教育, 由于这部分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等, 脱离了学校管理人员的视线, 如果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遇事考虑不周, 也易发生各类事件。

三、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在认识、安全知识、课程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高职院校必须在客观认识到安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积极通过正确认识安全, 树立安全意识;完善教育课程, 加强师资力量;加强教育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 努力地促进安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谢兴华.高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院报, 2011, (3) :214-215.

[2]冯小宁, 陈木龙.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91) :105-107.

[3]陈贵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 2012, (10) .

[4]陈孔祥, 王磊.全覆盖理论下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3) .

高职院校情商教育探析 篇5

培养身心健康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在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而情商教育作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应引起重视并得到实施.

作 者:余琼芳 李兴琦 作者单位:余琼芳(云南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兴琦(曲靖技工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43-02

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也承受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1年日本的核辐射事件,这些是影响全球生物、人类的大事故,还有每天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生的不计其数的小事故。这些事故均对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无法磨灭的伤害。有些事故是因为科技水平、经济实力没有达到所造成的,而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的。所以,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是当今解决安全问题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办法。首先要培养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但仅仅依靠安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安全工作现状的需要。在此笔者提出在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课程。

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学校安全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造成的,如2010年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3人死亡。其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中毒窒息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5万元,其中事故的原因也是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这些事故就是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应用的安全素质所造成的。

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一定具有高水平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如2001年上海某船厂发生的吊车倒塌导致36人死亡的恶性事故,死亡者中有9人为某著名高校教师:一位著名加拿大核物理学家为了阻止可能发生的核事故奋不顾身用手堵住了核原料,最后因受到超量核辐射而死亡。这些事故告诉我们,高水平的科学家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素质同样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在高校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一、开设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1 教师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担负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重任。素质中当然包括安全素质,而且学校老师的思想、观点对学生的影响甚至终生都难以消除。许多事件表明。正是学校中安全教育的不完全、不彻底。大多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使得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2 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尤其是制造业人才,满足了我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安全事故的隐患存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工作,如果能在设计阶段、制造阶段能把安全问题考虑进去,那么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专业课程所对应的安全技术教育。它是从物的方面杜绝解事故发生的一种办法,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本质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3 防止人行为失当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发生的很多事故的原因都表明,学校的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四位花季少女选择跳楼作为最后求生的办法。在这起事故中,我们在痛惜生命逝去的同时,在责怪她们错误选择的同时;在寻找事故隐患的同时,是否考虑学校的安全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如果在安全生产教育课上教会学生注意用电的安全、教会学生在发生火灾时应当采取的逃离的措施和办法,这样的惨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学校期间发生的事故归在学校身上,离开学校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事故,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也受到学校期间老师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虽然学校各级领导在开会时都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也签了安全责任状书,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也不能消除事故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的伤害。对于安全生产教育课程,领导不重视,规章制度不健全,学校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来,学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把安全教育放在学生处,有的将其放在保卫处,并没有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考虑。

2 安全生产教育的方式、方法有误。首先,有的学校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很不正规,致使安全教育没有主渠道,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其次,安全教育课时少,有的老师仅仅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没有教给学生该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及紧急情况下得应急措施。更没有考虑其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及后续工作和学习对安全知识的需要;再次。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不专业,有些是辅导员,有些甚至是音乐老师,根本就不是专业的安全老师。有的辅导员还利用安全教育课开班会。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安全教育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不完善。大多数学校都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是没有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心理教育、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内容。没有把专业的知识与安全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专业过程中伴随的安全问题。

三、应当采取的对策

1 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建设。学校领导不能仅仅是在口头上或者形式上重视安全教育,要从行动上重视。根据学院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管理办法,聘请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从事安全生产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教育不是一个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而应当切实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来。对于安全生产教育课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物质条件应当充分的满足。保证安全生产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需的经费需要。

2 安全生产教育应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程。教务处和各系部应重视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建设,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时多而不开设该课程。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应当纳入必修课程。

3 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改革。对参加安全教育学习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学习的内容很单调,涉及面窄。主要集中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实训安全等传统领域。就在这几个领域进行的也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演习和亲身体会。对专业方面的安全几乎就是一个空白。笔者对几年的安全生产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安全专业知识。通用安全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专业的人员需要掌握的,也是现代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必备的安全知识。

(2)安全法规。对于安全法规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刑法》的有关内容、《新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交通安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与专业密切联系的法律。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以上法律均是必备的安全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于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均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专业安全知识。针对本专业特有的危险性开设相应的专业安全知识,如焊接技术专业开设了焊接安全课程,机电类专业开设了相应的机械安全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了解产品本身的安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有很大的帮助。

(4)必要的实践、演练。面对突发事件如火灾、危险物品的爆炸、天然气的泄露、交通、用电安全、自然灾害等情况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可以选择实战演练、观摩、网络视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离办法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在高职院校开设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课程对于提高专业技能人才的安全文化素质、解决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过程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课程的措施与办法:①学院领导应当从制度上重视安全生产教育,保证安全生产教育过程所需要的经费;②安全生产教育不是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应当纳入教学计划并作为必修课程;③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要充分结合专业过程中伴随的安全问题,在保证充足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李楠等,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0)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7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然性

1. 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要求。

在当代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资源配制方式, 中国也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经济需要劳动者,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确立安全意识。“需要人们多样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不仅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性格、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步由封闭、保守、狭隘趋于开放,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 我们要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 即安全意识。市场经济正在逐渐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 敢于突破、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正在成为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承认和肯定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 这更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学习和接受的。

2. 信息网络化发展的需求。

现在是一个信息的社会, 网络已成为各种文化传递的“第四媒体”, 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使得大学“围墙”和“象牙塔”的概念日趋模糊。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平等性、兼容性、互动性正越来越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把具有不同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统招成一个全球文化体系, 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念, 也可以方方面面的了解、接受别的文化模式。”[1]但网络也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需要安全教育。目前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资料、与朋友交流、在线娱乐等, 可见, Internet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经常从网上获得信息, 但较少考虑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自己的信息, 比如, 将自己的真实材料发布到网上, QQ密码会被盗等。发生这样的信息安全问题, 是因为他们缺少安全意识。所以, 加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是必要的。

3. 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什么是和谐校园?“所谓和谐校园, 就是指构成校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即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校园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校园。具体说, 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安全意识教育, 需要大学生珍爱自己的宝贵生命, 迎接美好生活人是大自然最神奇的造化;需要安全的生存环境;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包容, 更需要互相理解。通过这些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1. 安全知识教育。

大学生认为, 高校是治安相对安全、稳定的“世外桃源”。由于校园内的相对安定局面, 加重了学生的麻痹思想。在自身财物管理上疏忽大意, 手机、电脑、随身听、现金、卡、证、钱包等物品随意乱放;离开宿舍或晚上睡觉不关门窗;离开教室、食堂就餐等不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等等, 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据了解, 高校最常见的宿舍被盗案和诈骗案, 其中, 有90%是由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疏忽造成的。学生宿舍严禁使用“热得快”等危险电器和质量不合格的插座;严禁明火;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离开宿舍前注意检查切断电源等等。学生公寓居住人员密集, 易燃可燃物多, 加之一些学生在使用火、电等器具时的不规范, 使高校存在着很大的火灾安全隐患。而一旦发生公寓火灾等紧急情况, 学生未经消防逃生演练,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惨剧。例如:上海商学院在2008年11月14日寝室发生火灾, 致使四名女生跳楼身亡。这场悲剧是因为学生在寝室使用“热得快”电器故障, 并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如果真的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 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上演。

2. 法律知识教育。

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所增强, 但缺乏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淡薄的仍然大有人在, 主要表现为: (1) 缺乏应有法律知识, 不知法, 不懂法, 从而违法; (2) 有的大学生知法犯法, 以身试法。所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教育, 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树立正确法制观念, 提高法律常识,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主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

3. 安全生产教育。

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区别之一就是重实践环节, 以齐齐哈尔职业院校为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不但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 而且开设了第三学期。每年6—8月份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进行真实环境的操作练习, 积累知识和技能, 从而也锻炼了能力。但是学生在从事具体岗位操作程序时, 往往不是很规范, 这样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 家里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学校造成一些损失。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害。

4. 健康生活教育。

健康生活教育包括职业健康和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教育。职业健康教育应该让学生了解各类职业病的起因及预防。防止性传染疾病的教育, 是使学生知道中国目前传染病疾病的种类及其传播的途径预防的措施。例如, 肺结核、肝炎、艾滋病是目前中国三大流行性传染疾病。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现有肺结核病约450万人, 全国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约145万人, 而农村比城市患病率高达2倍。乙型肝炎中国每年报告新发病例约数为50万, 目前全国现有患慢性病毒性肝炎者约2 000万人。艾滋病仅就齐齐哈尔市2007年末感染者累计28例, 发病6例, 死亡5例。2008年10月末感染者累计58例, 发病8例, 死亡6例。这些感染者当中包括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加强大学生健康生活教育势在必行。

三、加强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在生活实践中, 学校不可能做到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和生活中所需的技能逐项进行培训, 学校能做到的是在尽可能多的教会学生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安全生产、生活的意识。这就好像学校不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出具体职业选择, 但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一样。安全教育重在培养安全意识, 懂得安全规则。

1. 安全教育进课堂。

“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上, 制订安全教育计划, 既要考虑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 掌握安全知识, 又要考虑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 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 安排一些教育活动, 使安全教育有计划, 有系统地进行。”[3]如新生要重点进行宿舍用电、防火防盗、国家安全、心理健康等基本安全常识教育, 二三年级要进行信息安全、防诈骗、心理保健等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毕业班学生要重点进行信息安全、就业安全心理调适等教育。职业院校安全教育随意性较大, 就事论事对学生安全认知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引导不足。因此, 要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大纲, 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 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 才能避免安全教育随意性, 提高安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2. 安全教育落实责任负责制。

高校应建立了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措施落实、信息畅通、工作有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4]明确学校、院系、部门、教师的责任, 安全问题光靠教育是不够的, 还要加强管理, 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 层层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 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管理应是建章建制, 制定出比较全面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使同学们有所约束, 管理者有所遵循。层层抓, 反复抓。形成党委领导, 全员参与的责任负责的长效机制。

3. 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高校将“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一些节日作为一种教育契机。利用这些节日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系列讲座, 增强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 内容更贴切, 更真实。可以组织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利用学校传播媒介、舆论工具手段, 通过校园网络、校刊、校报、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严耕, 等.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197.

[2]李云.生命教育与构建和谐的链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 (11) :10.

[3]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 2009, (12) :72.

高职院校体育课安全健康教育初探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健康,教育,对策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目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过程中,主要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体育运动技能锻炼身体,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用。然而,目前的体育课却每况愈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亦在其列。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事件的时有发生,学校基于家长爱子心切等压力而无奈“瘦身”,别说挑战性较大的体育项目,即便是稍有一些危险性的项目也都被取消,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课从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变成了纯粹的游戏娱乐功能。冷静分析高职学生受伤或重大事故的发生,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不能避重就轻,应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多质性”[1],加强体育课的安全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体育课中安全健康教育的渗透,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在事情发生后不会消极被动应付。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安全健康现状

1 . 1 大学生体质下降明显

根据我国有关部分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2],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大学生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特别是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在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 m跑3项指标中,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同时,调查也显示,女大学生在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

1 . 2 不良生活习惯

随着高考的结束,很多进入高职生活的学生,由之前紧张而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到自主自由的学习模式,这使他们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要求有较大的放松。据骆风,王志超研究发现,有较大比例大学生有不良的卫生习惯[3]。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晚睡晚起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不能按时吃早餐,有的学生甚至从不吃早餐,或是利用课间短暂休息时间狼吞虎咽地进餐;大学男生由于受社会人际交往习惯的影响,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良生活嗜好,如抽烟、喝酒、打牌等,而女生由于在社会上处于受保护者的角色,往往比较依赖父母、家庭和男友,爱吃零食,饮食也很不规律,这些都违反了正常的人体生命节奏;还有就是课后很多大学生无法自制的上网、打游戏以及看电视及电影为主的媒体类休闲,导致很多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且大多认为自己体质好、锻炼与否无所谓。

1 . 3 运动卫生意识淡漠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运动卫生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学生在进行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热身而直接进行运动的现象十分普遍,且很多大都认为没必要;在运动中出汗,急于补充水分,大口喝水,气温高时热衷于喝冷饮。甚至为了补充能量,体育课前匆匆进食,短时间内就投入到运动中;着装为了方便以牛仔裤替代运动裤,甚至穿皮鞋佩戴装饰参与运动。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种种现象时常发生,图一时舒服。

2 高职院校体育课安全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学生体质下降,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应寻求以下对策。

2 . 1 改变高职体育理念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改变现有的体育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以适应社会发展。

2.1.1 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高职体育课基本是延续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容易形成片面追求技术而忽视学生实际的“老师为课堂主体”灌输式教育,这也违背了当今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即学生是整个体育课堂的主体,但绝非是放任式教学,在一堂课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通过与之交流,紧扣“健康第一”理念提出每堂课相应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因材施教。这也不至于在体育课堂上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在场上练习的是体育成绩很好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稍差的学生则有他们能够达到的目标,不至于令他们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从而间接地将所有学生拉进参与身体锻炼行列。

2.1.2 利用体育教育“四育”的过程,教育学生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

尽管体育教育是以学生的身体活动(运动)为根本特征的,其区别于学校中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但教育寄托体育教育不光是锻炼身体,而是通过体育实施全面教育,体育教育本身有这种条件[1]。当今大学生普遍有睡懒觉的习惯,形成了一些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和中餐一起吃,少数学生有喝酒、抽烟,以及睡眠不足等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无规律化。有研究提醒,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致的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4]。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估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使死亡率降低一半,即每年可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5]。

由于近几年校园学生运动事故有上升趋势,引起了高职院校有关领导和教师们的注意,一些体育教师往往注意学生运动损伤,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精心组织,降低了类似事件发生。但由于忽视了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隐形事故:不吃早餐的学生发生低血糖晕倒事件时有发生;体育课前甚至课中狼吞虎咽进食,运动中运动后暴饮冷饮,剧烈运动后洗澡等等现象,而这些饱食后运动、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的严重后果[6]。因此,将这看似不要紧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反面教材,利用体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运动中互动交流优势,进行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 . 2 优化体育安全健康理论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设计在卫生保健、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等方面。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理论主要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为班底,讲述运动保健和运动营养为主要内容。内容繁杂,生词难懂,而公共体育课安排理论课时基本是4学时,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少有兴趣,效果不理想。

这就需要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理论课进行优化:(1)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偏向性选择安全健康内容,适度偏向专业特点将健康知识有利于防范职业病;(2)适当增加运动心理学方面内容,便于浅显了解运动心理,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理念;(3)加大基本运动卫生知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内容,往往比学生忽略。

2 . 3 改变单一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形式

公共体育理论课上课形式目前基本与其他理论课在教室内集中对学生讲述,形式单一。要改变学生学习体育理论效果欠佳现状须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2.3.1 授课形式不拘泥室内

不是所有理论非得在教室才能进行,利用体育课室外实践,也可完成。没有了照本宣科的宣讲更赢得学生注意力,剔除了学生抵触心理,这种“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好于教室。

2.3.2 授课内容不拘泥体系

传统体育安全健康理论讲授时往往按照学科体系从头讲到尾,非常系统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知道安全健康知识怎么用就行,对于其他一般是超出学生兴趣范围,因此,体育安全健康理论以与时俱进,在讲述时注重学生实用性。

2.3.3 授课时间不拘泥集中

体育课的理论课一般是在体育课结业前期集中讲授,或是在期末进行。在几个课时内将要讲的内容讲完,有时出现冬季讲防中暑,夏季讲冻伤的知识与季节不匹配现象,失去了时效性。因此,相关理论随季节随堂讲既实用,学生又爱听,学了就能用的效果。

3 结语

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 篇9

1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的背景

首先, 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的主题, 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我国的安全和统一仍然面临严重的威胁。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 东面的强邻日本也不愿反思侵略历史。特别是, 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 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 把中国看成其21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周边安全也存在不少隐患。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 台湾问题尚未解决, 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同时,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空前提高, 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威胁论”, 也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当前, 国家间的竞争日趋广泛、激烈, 当达到白热化的时候, 战争就在所难免。因此, 歌舞升平之下隐藏着暗流涌动。对于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清醒的认识。

其次, 20世纪90年代初, 走私、贩毒、非法枪支买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经济情报战、疾病的跨国传播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虽已出现, 但还构不成战略威胁。但现在这些问题已相当严重。而且“东突”活动猖獗, 生物入侵滋生, 洋垃圾不断涌入, 新的国家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加入世贸组织, 在受益的同时, 也使国家安全防范更加困难, 一些传统措施将不允许采用, 安全风险扩大到经济、文化、信息、科技人才等诸多领域。对于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也大多缺乏危机意识。

最后, 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注重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增强国家安全观念已经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应当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明确教育要求, 努力实践探索, 积极推进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在为国家保持经济军事优势的同时, 也扮演着危及国家安全的角色, 如破坏势力通过技术窃密危及国家安全。发达国家还采取人才争夺战略, 导致发展中国家大量人才流向发达国家, 其中我国人才外流现象很严重, 科技安全形势严峻。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快捷传播与自由交流带来了方便, 使传统意义的文化继承在全球化模式下失去原有空间, 国家和文化边界正在消除, 而文化生存是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一旦文化遭遇威胁, 必然给国家带来危机。综上所述, 经济全球化时代, 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调查显示,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 但也有种种迹象表明,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还很薄弱。

2.1 高职院校学生对国家安全认识模糊

高职院校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领土、情报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对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认识不足,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 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当前, 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 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内容, 也包括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 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讲话中提出:要头脑清醒, 居安思危, 深刻认识新形势,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经济安全, 国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紧迫性。确保信息安全, 金融安全和粮食、石油等战略物资安全。而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的形式发展, 沿着我国传统国家安全发展的思想道路, 明确提出了要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的要求。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讲国家安全, 高职院校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 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 使高职院校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 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自己无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国际地位与日俱增, 和平环境使高职院校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 淡化了安全意识, 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 “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 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 更有甚者, 个别经不起金钱等种种诱惑, 不惜丧失国格人格, 出卖国家情报, 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2.2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水平落后,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阶段, 远未达到有计划, 有目标, 规范化教育的层次。国家安全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 高校要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无法应对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3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1) 意识形态淡化的副作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文革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 导致我国在外交中陷入孤立境地。为克服此种弊端, 改革开放后, 在国际交往中日益淡化意识形态因素。这虽有合理性、必然性, 但难免导致国家安全意识的降低。

2)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在教室、宿舍、食堂中打转转, 社会交往很少, 缺少社会经验, 这就很难接触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自然对其危害缺乏亲身体验, 对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体会不够深。

3) 学校进行的国家安全教育, 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 缺少针对性, 教育方式僵化, 内容空洞, 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育效果欠佳。

4) 由于当今社会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 思想政治课内容凝固僵化、空洞抽象,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反感, 产生逆反心理, 越教育越不信。国家安全教育属于思想政治课, 自然也受到株连, 不仅不受重视, 反而心存抵触, 自然就难见教育效果了。

4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对策

4.1 抓好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

要教育全体人民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要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将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4.2 提高高校教师对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思想认识

没有国家安全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 没有国家安全教育的学校教育, 是不完全、不完整的教育。高校教师要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 完成好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4.3 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邓小平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国家安全涉及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 但大学生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高职院校学生要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利益、民族荣誉的事。

4.4 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

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 要肯学、勤问、慎行, 弄清什么是合法, 什么是违法, 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能做。目前, 特别应熟悉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法律、法规, 做到心中有数。

4.5 保持警惕, 善于识别各种伪装

有的谍报人员和负有特殊使命的记者, 常以你能接受的面孔出现, 用交朋友、做学术研究、出国经济担保、旅游观光、新闻采访等五花八门的手段, 套取国家机密、科技政治情报和内部情况, 对此要保持警惕, 识破伪装, 避免上当受骗, 防止陷入违法犯罪。在对外交往中, 既要热情友好, 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 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要争取各种帮助、资助, 又要不失国格、人格。要淡泊名利, 不受其诱惑。对发现的别有用心者, 要依法及时举报, 进行坚决斗争, 决不让其恣意妄为。

4.6 克服妄自菲薄心理, 挺直腰板

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 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和秘密, 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等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但又是不可小视的大国, 虽然在总体上有所落后, 又决不是样样落后。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 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作为中国人, 决不可妄自菲薄、悲观失望, 在对外交往中要挺直腰板, 不卑不亢。

摘要:如今的中国已经是矗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 并且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一百年来在内忧外患中饱经灾难, 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 已经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而国家的初步繁荣富强, 是今天的我国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苦难的历史, 动荡的现实, 在时刻提醒着我们, 告诫着我们, 越是发展, 越是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家环境。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关系着国运的兴衰。本报告就泰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对当前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调查数据, 全面呈现了泰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挑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安全法[Z].

[2]保密法[Z].

[3]杨英法, 李文华.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的构建[J].学术交流, 2006 (5) :131-134.

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 篇10

一、文献综述

唐朝的孟郊“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要感恩。“羔羊跪乳、乌鹊反哺”的现象, 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讲的是一种感恩境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学义、胡琼等说“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懂得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 就会珍惜生命。”一个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感恩, 来自默默无闻的奉献, 不计名利、没有抱怨;感谢是一种承诺, 跨越时空、无比庄严。让我们伸出勤劳的双手, 张开青春的臂膀, 敞开智慧的心扉, 在感谢的土壤里播撒希望, 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飞翔, 在飞翔的天空中编织梦想。”

人们总结出,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 一种珍惜, 一种前进。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招生规模的扩大, 职院生源素质一定程度下降, 多数又是独生子女, 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 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 “感恩”在学生心中淡薄, 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 感恩“基础”不扎实

当今多数大学生受到家庭呵护、别人照顾比较多, 社会生活阅历浅, 普遍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 个人意识突出、集体观念不足、感情易动脆弱, 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生活能力。

关心、关怀, 来补助学生。学院为了及时落实好国家政策, 成立专门机构, 抽出专门负责办理手续。但由于办理手续需要一个过程, 助学金一旦延迟发放, 便会招来少数学生的不满。联系一些其他事例, 我们认为, 这主要是由于对现在的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力度不够。

(二) 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日益突现出来, 对国家的传统美德冲击非常大, 部分学生沉迷网络, 甚至步入歧途, 严重影响自身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感恩教育”在他们身上显得苍白乏力。

(三) 招生制度改革的影响

招生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加剧, 这些造成学生遇到的困难增多, 为了解决困难、缓解压力, 部分学生认为, 向家长伸手是天经地义的, 要求学校帮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全然不顾父母的艰辛, 也不松, 结果出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这对学生影响很大, 放松学习, 思想混乱, 使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大打折扣。

三、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 按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感恩教育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知识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 但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说明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中央2004年16号文件规定“德智体美, 德育为先,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人文学科中应该加大感恩教育的板块, 要继续坚持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模块, 一定要按高职教育“教、学、做”要一体化, 设计教学内容, 在教中做, 做中学, 学中做, 感恩教育才会有生机,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 提高认识, 将感恩教育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抓管理, 就是要抓活动。以活动为载体, 开展以节日为重点, 以感恩为目的的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感恩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教会学生去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首先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 知恩图报, 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有物质上的回报, 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乐于助人, 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和愉悦。社会公益活动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护。例如,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接受18名四川地震灾区学生, 并号召全体师生捐款;举行校内活动:绿化校园, 美化教室宿舍, 修整道路、操场, 卫生扫除等;举办校外公益活动:植树造林, 救灾捐助, 交通宣传, 敬老助残等等。二是以小型活动为载体, 让大学生们体验恩情。通过话剧表演、现场辩论、真情演讲等活动, 让大学生体味到什么是“恩”, 哪些人、事、景、物是需要我们感谢和感激的。同时, 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让大学生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 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 引导学生换个思维, 感激曾经的“惨痛”。三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特别是要结合传统节日, 开展活动。开展以“感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让学生学会关爱, 并拥有感恩之心。例如, 在“三八”妇女节时开展“感谢母亲养育之恩”, 为母亲做一件贴心事。

(三) 发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强感恩渗透力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 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故事、警语、谚语。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渗透;一是在全校开展每周一语感恩渗透。将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朗朗上口的语句, 在校园大屏幕显示一周, 让同学们熟悉记住,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自然会增强感恩教育的渗透力。二是开展讲古时候感恩故事忆感诗词比赛。例如, 郭居敬《二十四孝图》等关于感恩的故事, 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孟郊《游子吟》留下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三是高院校要深入研究感恩文化, 组织专门研究队伍, 设计专题, 开展对感恩文化的研究, 要创办感恩刊物, 在诸多的刊物当中还没有一个感恩刊物, 要学习国外的做法。例如, 以色列政府为了教育其国民不忘中国人民的恩惠, 把二战期间, 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的杀害历史事实写进他们的教材之中;美国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韩国的感恩节是8月15日。在全国没有规定的时候, 学院应该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作为感恩节, 让我们想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我们怎么去感谢他们。感恩老师、感恩学校, 从而升华到感恩祖国, 将埋在心底的“感谢”两个字说出来。

(四) 建立大学生的感恩行为考核制度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珍宝, 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感恩是当代大学生最珍贵的品质之一。高职院校应把孝敬父母作为考核大学生在学校的品行的重要指标, 在学生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方面, 都要有父母亲给他们写的“孝顺鉴定”情况, 将感恩变为实实在在的内容。这种“强制”手段, 会让学生常常想起感恩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他们向父母提出写证明的时候, 本身就会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 而父母也正好可以提出孩子过去的不当行为, 或者对他们提出希望, 从而使得他们有一种警觉, 或者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 从而来孝顺父母。

(五) 利用国家助学金等颁发活动, 进行感恩和节俭方面的教育

国家助学金资助高职生, 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极其重视这项工作, 利用政策宣传和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突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使国家助学金, 不仅惠泽每一个高职生, 更重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2008年,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27%的学生获得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资助, 人数和金额都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古人云: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学生处、团委联合开展了“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国家奖助学金发放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主要有感恩教育主题座谈会、感恩承诺签名、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院团委、学生会则组织专题宣传, 对广大学生进行感恩和节俭方面的教育, 使高职生在受资助的同时, 体会国家政策的优惠, 感知党和政府力推职业教育的发展, 立志通过在校的学习与训练, 在走上求职的岗位时, 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或技能服务企业, 回报社会。

总之, 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 目标就是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 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培养出跟着企业走向世界的高素技能型专门人才, 形成在国际技能型人才市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帮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手册[M].银声音像出版社, 2004.

[2]、佘俭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M].高教出版社, 2001.

[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混合感染:防治措施下一篇:政协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