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肿瘤超声诊断

2024-07-20

肾肿瘤超声诊断(精选十篇)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的32例肾肿瘤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0例, 年龄6~80岁。均行超声检查。

1.2 方法

空腹8~12 h, 凸弧形探头频率介于3.5~5.0 MHz, 经侧腰部冠状切面, 主肾动脉频谱一般应于肾门部检测, 段动脉于肾窦部检测, 叶间动脉于肾柱内检测、弓状动脉于肾锥体与肾皮质交界处检测, 小叶间动脉于皮质内检测, 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应进行双侧对比。2

2 超声表现

2.1 彩色多普勒

患肾形态不规则, 包膜局部隆起, 实质内出现类圆形团块, 可发生于肾的任何部位。肾细胞癌癌灶内部多呈等回声或强弱混杂回声, 体积较大的癌灶内可有特征性液化坏死所呈现的无回声区;可有增强的光点回声散在分布, 为钙化回声。部分瘤体可呈“结中结”征。周围多见弱回声声晕, 其周围边界多数清楚, 有球体感, 向内挤压肾窦, 使之局部呈凹形, 部分小肾癌多切面扫查可显示有假包膜, 甚至包膜区出现弧状的钙化强回声;瘤体后方回声衰减, 定期连续观察可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发展至晚期可形成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 表现为患侧肾静脉、下腔静脉增宽, 其内充填以实性强回声, 可见其肾周围静脉曲张;右肾静脉受累时, 其随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的扑动多会消失[1]。肾门淋巴结转移时, 肾门区可出现实性低回声结节;浸润周围组织时, 可见肾被膜模糊、中断, 肾周脂肪强回声局部缺失。肿瘤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供, 但其血流信号密度低于周边正常肾组织, 呈“负性充盈缺损”, 超声造影时尤其明显。多数瘤体周边血管走行呈环形;内部血流信号呈树枝形或迂曲线形分布。晚期患侧肾静脉、下腔静脉内出现实性癌栓, 造成管腔狭窄, 局部血流加速呈五彩镶嵌样, 癌栓附着处呈“充盈缺损”。2.2

2.2 频谱多普勒

以肾动脉峰值流速正常值定为50~125 cm/s, 阻力指数0.70, 流量500~800 ml/min, 则部分肾癌患者的患侧肾动脉呈高速、高阻、高流量特点。瘤体内部血管多为动脉, 阻力较高, 部分患者其峰值血流速度可达到100 cm/s以上。为肾癌较特异性的指征。瘤体内可检出静脉血流, 而良性肾肿瘤一般不显示静脉血流, 瘤体周边血管一般呈高速低阻改变。

2.3 鉴别诊断

2.3.1 肾肿瘤与正常肾变异的鉴别

正常肾常因“肾柱肥大” (肾实质连接反常) 等先天性变异, 在声像图上出现低回声区。这种低回声区常见于上下肾盏之间, 在该处的肾轮廓并不隆起, 与肾肿瘤的鉴别主要为观察低回声区有无球体感。正常肾先天变异的“肾柱肥大”无球体感, 作多切面探测, 总有一个或几个切面证实该低回声区不呈球型肾分叶致肾轮廓隆起, 常出现于左肾外侧中下部, 也即splenic hump, 也因无球体感可与肾肿瘤鉴别, 肾肿瘤的彩色血流图检查可与肾先天性变异鉴别, 肾肿瘤显示典型的抱球样血流和丰富的火球样血流, 或少血流、星点样血流, 而肾先天性变异 (如“肾柱肥大”) , 肾内彩色血流显示正常走向, 或向所谓的肥大肾柱周围绕行, 但不出现逆向动脉血流, 且小叶间动脉走向总是正常的。

2.3.2 小肾癌与肾良性肿瘤的鉴别

一般把≤3 cm的肾癌称为小肾癌。通常认为小肾癌内部回声较高。但据作者经验小肾癌又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2~3 cm的肾癌, 尤其是接近3 cm的肾癌, 内部回声较高, 如果内部回声出现结节, 或彩色血流图出现抱球征或丰富血流的火球征, 则可确诊为肾癌无疑。如若没有上述表现, 则难与错构瘤鉴别, 需结合其他影像诊断考虑。对<2 cm的肾癌, 尤其是1 cm左右的肾癌, 体积小, 虽然边界 (假包膜) 清楚, 但内部均为低回声, 且彩色血流图很少血流, 难与血管瘤和腺瘤等良性肿瘤鉴别, 其他影像诊断往往也难作出鉴别, 常需随访观察或穿刺活检才能鉴别[2]。

2.3.3 含液腔肾癌与肾囊肿的鉴别

大肾癌因内部出血和坏死出现低回声或液性区, 这是容易识别的。但是有一些中等大小 (3~4 cm) 的肾癌也有出现囊性区的, 且常为多个囊性区, 颇像多房性囊肿或多个肾囊肿集合在一处。作者的经验是:多房性囊肿或多个囊肿的集合, 囊壁薄, 内部除菲薄的隔膜和小囊壁外, 无厚实的实质部分或乳头样突起, 而肾癌经仔细探测, 必定存在实质部分, 还常可在实质部分显示彩色血流。

3 结果

本组32例肾肿瘤患者均手术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

4 讨论

肾肿瘤约90%以上为恶性, 且在各种影像诊断中均以占位性病灶出现。在肾占位性病变中, 以肾囊肿、肾癌、肾母细胞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为常见。肾癌与肾母细胞瘤同属恶性, 其他2种为良性。这4种疾病的声像图不同, 在实用意义上超声已基本上能区别肾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 较其他影像诊断为有用。ECT不仅分辨力差, 而且不能鉴别肾占位病灶的性质, X线、CT尚不能区别小囊肿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脉造影对缺血管的肾肿瘤有时也难与肾囊肿相区别, 加之超声具有灵活、方便、无痛苦、无放射线和费用较低等优点, 已成为肾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甚至已用于普查肾肿瘤, 取得较好的效果。

肾盂肿瘤体积一般较小。超声对肾盂小肿瘤会有漏诊, 效果不及肾盂造影。超声成像法除能检出和鉴别原发部位肿瘤, 对肾静脉内、下腔静脉内、腹主动脉旁、输尿管内和膀胱内的转移灶也能检出, 为肾盂造影和动脉造影所不及。

摘要:目的 探讨肾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肾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肾肿瘤患者均手术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 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结论 肾肿瘤的诊断以超声检查作为首选方法 , 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 且由于超声无创、价格低廉, 在检查肾脏占位性病变时, 优于X线、CT、ECT及血管造影。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诊断,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斌.超声造影:一种新型的超声诊断和治疗方法.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 21 (40) :337-338.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2

1.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的分类(D)A.良性 B.恶性 C.交界性 D.混合性

2.电离辐射属于哪种病因(B)A.化学因素 B.物理因素 C.生物因素 D.机体因素

3.肿瘤分化程度低,异常明显,恶化程度高属于(C)级 A.I B.II C.III D.IV 4.肿瘤通过门静脉系进行的转移属于(C)A.直接蔓延 B.淋巴转移 C.血行转移 D.种植转移

5.原位癌的发展过程一般持续(B)A.30-40年 B.3-5年 C.1年 D.半年

母细胞瘤属于(B)A、良性肿瘤 B、恶性肿瘤 C、交界性肿瘤

骨肿瘤1.骨肉瘤的分类不包括(D)A.原发性 B.继发性 C.转移性 D.混合性

2.骨肉瘤分类根据(D)A.细胞来源 B.分化类型 C.间质类型 D.以上均是

3.骨肉瘤的诊断根据(D)A.临床表现 B.影像学检查 C.病理学检查、生化测定 D.以上均是

4.骨肉瘤的影像学检查不包括(D)A.CT和MRI B.ECT C.DSA D.B超

5.下列关于恶性和色素瘤的说法错误的是(D)A.预后差、死亡率高 B.90%发生于皮肤 C.可以活检

D.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

下列关于骨肉瘤的发病情况叙述错误的是(C)A、男性比女性稍多 B、原发性良性比恶性多 C、发病与年龄无关

骨肿瘤各论1.良性骨肿瘤不包括(A)A.非霍奇金淋巴瘤 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软骨瘤

2.下列关于骨瘤的叙述错误的是(D)A.成骨过程发生异常 B.组织过度增值 C.属G0T0M0 D.预后较差

3.骨软骨瘤叙述错误的是(A)A.多发于中老年 B.多见于长骨干骺端 C.可长期无症状 D.一般不需治疗

4.下列哪项不属于原发恶性骨肿瘤(D)A.骨肉瘤 B.脊索瘤 C.尤文肉瘤 D.软骨瘤

5.软骨肉瘤叙述错误的是(D)A.发生于软骨细胞 B.不需手术治疗 C.属G2T1-2M0 D.始隐痛、渐加重

下列关于骨巨细胞瘤叙述错误的是(C)A、良恶性之间 B、属GOTOMO-1 C、不需要特殊治疗

软组织恶性肿瘤诊疗1.软组织肉瘤叙述错误的是(B)A.起源于间充质 B.种类少

C.早期呈无症状 D.容易漏诊

2.骨外结缔组织不包括(D)A.纤维组织 B.脂肪组织 C.滑膜 D.软骨层

3.软组织肿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时(C)A.X线 B.CT C.MRI D.B超

4.低度恶性,间室外,无转移的是(B)A.IA B.IB C.IIA D.III 5.局部或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分期是(D)A.IA B.IB C.IIA D.III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篇3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诊断;细胞诊断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0-02

卵巢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肿瘤好发的主要器官之一,由于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晚期才被发现,严重影响了最佳治疗时期。目前,临床主要以超声检查为卵巢肿瘤的首选方法,其不但具有方便、安全、快捷、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且可以通过声像图观察瘤体部位、大小、内部性质,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及检测RI值等,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还可对良恶性肿瘤进行初步的诊断,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盆腔肿块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囊性、实性和囊实性三种。CDFI可清晰地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供情况,可借此分析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收治共86例临床怀疑有卵巢肿瘤的患者,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5±2.5)岁,病程5-25个月。

1.2、仪器及方法:

探头频率为3.5MHz。经腹部检查患者检查前嘱患者饮水7-8杯,待膀胱充盈后,常规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到耻骨联合,并涂上少许耦合剂,操作者手持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切和横切等多个切面的扫查。检查时如发现异常光团,仔细观察其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情况,边缘是否整齐,并以CDFI检测阻力指数(RI),并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

1.3、结果:

86例患者术前超检查结果均提示为卵巢肿瘤,B超诊断卵巢良性囊肿77例,形态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术后病理诊断单纯性囊肿19例,囊肿伴出血8例,巧克力囊肿18例,畸胎瘤7例,其中肿瘤周围可见血流信号的10例,内部偶可见血流信号的4例,但均未测到动脉频谱,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72例,符合率为93.5%;卵巢恶性肿瘤9例。其中将1例卵巢结核包块误诊为恶性肿瘤,误诊率为11%;

2、讨论

卵巢作为妇女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肿瘤好发的器官,卵巢肿瘤组织学种类非常多,有资料显示原发性卵巢肿瘤多达30-40种。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非常少,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到诊断时已有70%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有20%-30%,严重威胁着妇女生命。卵巢肿瘤声像图非常多样化,有单房型、多房型、囊性、实性或囊实混合性等。普通二维B超仅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不能检测肿瘤的血供情况,光凭声像图诊断容易造成误诊,而应用彩色多普勒对卵巢肿瘤血供情况进行检测,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2.1、卵巢肿瘤二维超声的声像图特征:良性实质性肿瘤形态多半圆形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光滑、整齐,内部回声均匀或呈稍强细小光点,绝大部分无腹水。恶性实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欠清或不清,包膜厚薄不均,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强弱不等回声改变,也可呈弥漫分布的杂乱光点、融合性光团或均匀性回声内出现不规则的暗区,多伴有腹水征,CDFI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 RI值多<0.4。2.2、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CDFI):CDFI可以了解卵巢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情况,可显示血管大小,形态。由于恶性性肿瘤是依赖其血管而生存的,所以这对彩超鉴别肿瘤的性质提供了条件。一般恶性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可见点、条、树枝状或周围绕行形血管,可引出动静脉血流频谱曲线,RI<0.4。而良性肿瘤内部一般无血流信号,或仅周边可见少量的散在血流信号,RI>0.4。

综上所述,超声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操作方便,对于辨别良恶性也有一定帮助。但有的卵巢肿瘤的二维声像表现差异不大,易混淆而造成误诊,超声医师应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经验,注意不同卵巢肿瘤的声像图鉴别并结合RI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以便为临床提供及时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可靠的依据。

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盆腔的定位和定性的精确度具有它的独到之处[4]。它较超声能检出直径<1.0cm的小肿块,特别是盆腔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不清时,CT能较准确地与以分期,寻找淋巴结腹腔转移和其他器官转移的证据,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为此,对于盆腔晚期癌肿患者,CT检查是最有帮助和最有价值的。

參考文献:

[1]刘金荣.B超诊断卵巢肿瘤45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54-156.

[2]别海霞.卵巢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J].中国中医药,2012,10(19):95-96.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肾恶性肿瘤患者中男35例, 女15例, 年龄25~70 (平均55) 岁,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 目的是为了能够准确的了解到肿瘤的大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检查的手法。仪器为Phillips, Sono Vue造影剂及飞利浦双排螺旋CT机[2]。

1.2.1 常规超声检查

主要观察患者肿瘤在肾脏部位存在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分布的情况。

1.2.2 超声造影检查

根据Sono Vue造影剂以及超声诊断仪找到肿瘤所在肾脏的部位, 并对其周围正常的肾脏组织切面, 并将其切面作为造影的切面。

1.2.3 CT增强检查

首先用高压注射器给予患者注射浓度在35g/100ml碘海醇。利用飞利浦双排螺旋CT机检查的部位范围是患者从肝脏到输尿管的上段。

1.3 统计学分析

上述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来表示, 并采用t检验, 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P<0.05,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

50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后, 其中有30例是属于囊性肾癌, 有20例是属于肾透明细胞癌。

2.2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结果

⑴常规超声检查:在肾实质内出现低回声10例, 高回声25例, 囊性回声17例;⑵超声造影检查:50例患者恶性肿瘤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增强, 但是在造影剂显示下并无增强区。但在造影后, 假包膜显示出恶性肿瘤内血流较为丰富。呈现出环状的现象。⑶CT:经检查, 恶性肿瘤出现了不均匀增强的现象, 且假包膜显示增多, 出现了液化坏死的现象。

2.3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诊断肾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经过三种方式的分析对比后, 结果发现超声造影、增强CT检查后的准确确确显优于常规超声, 且具有差异性, 统计学有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常规超声检查是影像学检查中最为基础的检查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 检查技术也在不断的升华, 增强CT的出现, 在定性方面是优于常规超声,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超声造影是一门最近才兴起的技术, 因此在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肿瘤是需要越早发现, 才能够越早治疗的一种病症, 目前在国内外对于肾恶性肿瘤也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针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的检查也是相对的提高。本文主要是采用目前的三种方式对肾恶性肿瘤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 其结果表明, 增强CT和超声造影的显示率明显是由于常规超声, 在表中的准确率也有显示具有差异性。证明增强CT和超声造影在各方面优于常规超声, 是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摘要: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肾恶性肿瘤患者50例, 术前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进行影像学检查, 并将其检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检查结果发现, 肾恶性肿瘤患者在经过超声造影的检查后, 其显示率比常规超声的显示率要更优, 具有差异性, 统计学有意义。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诊断恶性肿瘤准确率也是明显的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具有差异性, 统计学有意义。超声造影增强了肾恶性肿瘤内组织的显示率, 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值得在临床诊断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

参考文献

[1]袁新春, 胡炜华, 周爱云, 等.肾细胞癌影像学诊断的应用现状及新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11 (4) :23-25.

[2]魏淑萍, 杨斌, 蒋幼华, 等.超声造影在评估肾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09, 23 (6) :68.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肿瘤中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穿刺活检,分析穿刺细胞学与手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来评价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性病变活检的可靠性和临床价值。结果:所取组织标本完全达到病理切片要求,穿刺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99.37%。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乳房肿瘤进行穿刺活检,能在术前明确诊断,为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措施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引导;活检

乳腺疾病是妇女最常见的病变,乳腺癌又是危及女性健康和生命的肿瘤之一[1]。由于乳房肿瘤的治疗涉及到美学和心理等许多社会及心理因素,故利用无创的乳腺超声发现肿瘤,进行肿块边界、内部回声等观察,结合超声引导微创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诊断鉴别良恶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选择意义重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及延长生命[2,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6月-2009年6月间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发现的乳腺肿瘤病变并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86例患者的全部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间,86例我院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临床触及乳腺肿块,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2岁。

1.2 仪器设备:使用阿洛卡的A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3mHz,无需引导架采用Bard可调式自动活检枪,射程1.5~2.2cm可调,16G切割活检针,槽长2.2cm。

1.3 方法:根据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体位,选择合适的进针点,进针方向与声束处于同一切面,进针夹角小于30度。患者取卧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确定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手术刀片在穿刺点皮肤做一小切口以便顺利进针,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视病灶大小、深浅部位及毗邻关系确定并监视全程针道及进针深度,每个病灶不同角度取材2~5次,拔出穿刺针后将组织(l5~22 mm)置于固定液中送病理科检查。活检后活检部位常规用彩超检查有无出血,消毒包扎后用手按压局部10~15min,以防血肿形成[4]。

1.4 取材效果评定标准:活检取出的组织以能作明确病理诊断位取材满意;因组织少或坏死组织不能明确病理学诊断为不满意。若病理结果与临床预测高度不符,或取材不满意,3~7d内再次穿刺活检。

2 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全部经超声定位穿刺病理细胞学检查,一次穿刺成功率96.51%(83/86),3例进行了第二次活检。所有标本均符合组织学石蜡制片要求,并行免疫组化分析,其中纤维囊性乳腺病29例,纤维腺瘤23例,不典型增生1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7 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不典型髓样癌l例,另有炎性改变1例。所有患者穿刺后一周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病理学分析及诊断,根据诊断结果来判断穿刺细胞学的准确性。术后病理证实,除1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良性增生,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小叶癌外,86例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相符,总符合率98.83%,差异无显著性(P>0.05)。

穿刺后并发症:本组5例患者出现轻微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出冷汗,短暂头晕,心慌,临床观察半小时后缓解,无深部出血病例。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准确、微创、简便、快速的特点,弥补了常规超声不足。常用的穿刺活检引导方式除了超声引导之外, 还有徒手引导、x线立体定位引导的方法[5]。徒手引导对设备条件要求低, 对可触及较大的病灶基本能够满足病理取材要求,但对于可触及的、较小的病变及深在的、难以触及的病变却存在限制。超声引导显著优于徒手引导,另外超声引导对穿刺针位置与动作的实时显示,也确保了穿刺取材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较X线引导相比,超声引导具有无电离辐射、操作简便、无乳腺受压不适等优点。特别对于触诊困难、深在、活动的乳腺肿瘤以及在多病灶、小病灶情况下,超声引导优势更为明显[6,7]。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准确性较高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诊断中。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均在90以上。本组对86例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85例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符,仅1例穿刺病理结果为纤维囊性增生病,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5%,准确性为98.83%,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综上所述,乳腺肿瘤超声检查虽检查过程方便,安全,可重复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但定性诊断仍有误差,对于怀疑肿瘤鉴别较困难的病例应结合超声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患者治疗方法、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靠的病理依据,对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仍有许多方面有待研究,包括优化患者选择,对操作者技术的要求等,均会影响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准确性及特异性。随着超声医学设备的发展和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必将进一步提高乳腺肿瘤疾病的诊断水平,以便使更多女性患者受益于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树玲.乳腺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9-283

[2] 范妙英,超声引导穿刺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实用肿瘤杂志,2002,17(4):286-288

[3] 胡永生.现代乳腺影象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30-433

[4] 钱蕴秋.实用超声诊断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93-96

[5] Holmes DR,Silverstein MJ.A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biopsy clinic:an innovative way to teach breast fellows how to perform breast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guided breast procedures.Am J Surg,2006,192(4):439-443

[6] 龚柳燕,刘风梅.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在乳腺微小病灶中的应用及进展.医学综述,2006,12(17):1077-1079

[7] 曾红艳,彭格红,陶文鸿,等.超声引导徒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6):431-432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30日~2010年4月30日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肾实质性肿瘤患者54例(61个病灶),分别行CEUS和CECT检查,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31~67岁,平均(46.32±5.21)岁;病程0.2~1年,平均(0.47±0.16)年;肿瘤直径为1.1~11.6 cm,平均(4.58±0.75)cm;其中肾脏恶性肿瘤47例(透明细胞肾癌40例,嫌色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类癌1例),肾脏良性肿瘤7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6例,嗜酸性细胞腺瘤1例),均经手术和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CEUS和CECT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 检查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1. 1 超声造影检查

使用Accuson Sequoia 512(西门子公司),频率1.0~4.0 MHz,4V-1探头,配备对比脉冲序列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造影剂选择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 VucTM),每瓶含25 mg冻干粉末及59 mg六氟化硫气体。使用前注入5 m L生理盐水混匀取上层2.4 m L微泡悬浮液,经肘静脉快速注入,5 m L生理盐水冲管。

1.2.1. 2 增强CT检查

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CT,造影剂选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OmnipaqueTM,主要成分为碘海醇,碘含量300 mg/m L,以3.0 m L/s流量肘静脉注射。

1.2.2 检查方法

1.2.2. 1 超声造影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先行二维灰阶模式检查,观察记录肿块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等,选定造影切面调整探头,开启造影模式,造影剂注入后按下计时键开始造影,连续、实时、动态观察肿瘤灌注过程3~4 min,存储采集到的动静态图像。

1.2.2. 2 增强CT检查

先做双肾常规CT平扫,随即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层厚5~10 mm,螺距1.0。肾脏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入造影剂30 s、60 s、4 min后开始。

1.3 诊断标准

CEUS诊断标准为肿块呈不均匀、离心性或弥漫性增强伴有包膜增强;CECT诊断标准指注放造剂后,肿块呈典型“快进快出”特征;CEUS与CECT联合诊断标准采用平行试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影像学表现比较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均匀度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超声造影、增强CT及联合诊断结果比较

CECT漏诊9例恶性肿瘤,因少血供肿瘤与实质期持续增强而被漏诊;CEUS漏诊1例肾癌;两者均误诊了4例良性肿瘤,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嗜酸性细胞瘤1例。见表2。

2.3 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诊断效能比较

CEU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E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影像反应肿瘤血供方面的差异及原因

本文CEUS与CECT在增强强度、假膜包征、增强消退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可能与检查时所使用的造影剂有关。CEUS所使用的Sono Vue造影剂属于血池造影剂,经肘静脉注入后呈现纯血管分布,不会进入到组织间隙,微泡气体通过肺呼出,外面脂质类壳膜通过肝、肾代谢排出,消除半衰期范围2~33 min[3]。CECT所用造影剂为水溶性碘海醇,静脉注入后,难以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属于细胞外造影剂,受组织内血流量、血流速度、细胞外体积和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滤过泄出,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异位排泄[4]。本研究CEUS快进慢出比例达到72.2%(39/54),CECT快进快出比例为74.1%(40/54),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原因可能为CEUS肿瘤增强相对迟于肾皮质造影剂强化时间较长,而表现为“慢出”;CECT皮质期肿瘤与肾皮质同步增强,在实质期肾皮质仍然增强而肿瘤病灶密度下降,呈现出典型的“快进快出”特征。肾癌假包膜征的组成成分是受压致密肾实质与纤维组织,只存在于肾细胞癌与嗜酸性细胞腺瘤,能够对肾癌病变的定性与肾癌的分化程度作出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5]。本研究中,CEUS的假包膜征的检出率为57.4%(31/54),CECT的检出率为72.2%(39/54),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6,7]。

注:与CECT比较,*P<0.05

3.2 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价值比较

诊断敏感度:CEUS灵敏度为97.87%,CECT灵敏度为80.85%,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CEUS对CECT漏诊的少血供肾癌检查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造影剂灌注,进一步观察发现有包膜增强、弥漫性增强或不均匀增强等恶性特征。诊断特异度方面:CEUS与CEC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良性肿瘤中,CEUS由于弥漫性增强或不均匀增强而被误诊,CECT由于呈“快进快出”明显增强被误诊。因此,提示当CEUS表现出弥漫性或不均匀增强、CECT检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现“快进快出”时,出现误诊的几率较大,可采用CEUS与CECT联合诊断的方法。

综上所述,CEUS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重复造影检查的特征,能准确地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通过实时、连续、动态地观察病灶,准确地捕捉增强过程细节,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CEUS需要在靶目标明确时方可显示病灶造影全过程,难以同时显示不同切面或不同部位的病变。

参考文献

[1]吴玮,沈健.小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5):693-694.

[2]王飞,戴宇平,万广生,等.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肾细胞癌的比较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1):18-21.

[3]Bums PN,Wilson SR.Microbubble contrast for radiological imaging:Principles[J].Ultrasonud Q,2006,22(1):5-13.

[4]杨斌,傅宁华,葛京平,等.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超声造特征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3):406-408.

[5]Pretorius ES,Siegelman ES,Ramchandani P,et al.Renal neoplasms a-menable to partial nephrectomy:MR imaging[J].Radiology,1999,212(1):28-34.

[6]Ascenti G,Gaeta M,Magno C.Contrast-enhanced second-harmonic sonog-raphy in the edtection of pseudocapsule in renal cell carcinoma[J].AJRAm J Roentgenol,2004,182(6):1525-1530.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就诊的肾实质性肿瘤患者80例, 肾脏恶性肿瘤患者69例, 良性肿瘤患者11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 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龄介于34~65岁, 平均年龄为 (52.3±0.7) 岁, 病程0.1~1年, 平均为 (0.38±0.21) 年, 肿瘤直径为1~11.3cm, 平均为 (3.87±0.21) cm;B组40例, 男性20例, 女性20例, 年龄介于33~66岁, 平均年龄为 (53.1±0.5) 岁, 病程为0.2~1年, 平均为 (0.37±0.31) 年, 肿瘤直径为1~11.7cm, 平均为 (0.35±0.23) cm,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肿瘤直径均无显著差异, 可以用来比较。

1.2 方法

A组患者性超声造影检查, 患者取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 先对患者进行二维灰阶模式检查, 观察并且记录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以及边界等等。选定造影头切面然后调整探头, 开启造影模式, 当造影剂 (声诺维) 注入后然后按下计时键进行造影, 动态、连续、实时的观察肿瘤的灌注过程3~4min左右, 然后存储采集到的静态图像。B组应用增强CT进行检查, 先对双肾进行常规平扫, 随机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 扫描厚度为5~10cm, 螺距为1.0。肾脏实质期、皮质期以及排泄期进行增强扫描分别注入造影剂 (碘海醇) 60s、30s以及4min后进行进行扫描。

1.3 诊断标准

超声造影诊断标准:肿块呈现离心性、不均匀或者是弥漫性的增强伴有包膜的增强;超声CT诊断标准:指注射造影剂后, 肿块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特征[3]。

1.4 诊断标准

所有数据均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影像学表现比较

由表1可知, 两组增强强度、假包膜征以及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7.30, 7.22, 6.98, P<0.05) ;两组增强均匀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χ2=1.25, P>0.05) 。

2.2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

由表2可知, A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B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χ2=12.30, 10.44, P<0.05) 。

注: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肾肿瘤 (renal tumor) 在泌尿系肿瘤中较常见, 仅次于膀胱肿瘤。绝大多数原发性肾肿瘤为恶性, 包括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 (Wilms瘤) 及肾盂癌等。肾脏的良性肿瘤包括肾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以及肾球旁细胞瘤等。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透明细胞癌、肾实质癌等。由于平均人寿延长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 肾癌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肾癌逐渐增多[4]。

增强造影又称声学造影, 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 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徐作峰等[5]通过超声造影与增强CT分别检查诊断138例肾癌患者, 结果发现CEUS及CECT检查对病灶假包膜增强显示率分别为89.2%和69.2%, 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病灶无增强区二者显示率分别为72.3%和56.9%, 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认为与CECT比较, CEUS对肾实性肿瘤血管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许进等[6]对54例肾实质性肿瘤患者分别使用超声造影与增强CT进行鉴别诊断, 对比两组诊断价值发现CEUS灵敏度为97.87%明显高于CECT灵敏度80.85%,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在诊断特异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追其原因可能和检查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有很大的关系, CEUS组所有的造影剂属于血池造影剂, 注射后呈现纯血管的分布, 不进入组织间隙中, CECT组应用的造影剂为水溶性的, 注射以后很难和体内的蛋白质结合, 是细胞外造影剂, 与组织内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细胞外体积等等有关。本研究结果中, 对肾实质性肿瘤的检测CEUS组在灵敏度 (97.5%) 及准确度 (92.5%) 均明显高于CECT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声造影可以清楚的发现造影剂灌注, 进一步观察包膜的增强、不均匀增强以及包膜增强等等特征, 增强CT呈快进快出, 从而明显增加了误诊的概率[7]。

综上所述, 超声造影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以重复造影检查的优点, 可以比较准确的反应组织中的血流灌注情况, 从而能够动态、连续以及实时的观察肿瘤病灶, 进而准确无误的记录增强的细节过程, 可以明显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增强造影必须在靶目标明确的时候显示病灶造影, 不能同时显示不同部位和不同切面的病变。

参考文献

[1]任俊红, 郭发金, 王向阳, 等.超声及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小肾癌诊断的对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52 (6) :535-538.

[2]吴玮, 沈健.小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5) :683-695.

[3]蒋珺, 陈亚青, 朱云开, 等.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1) :134-137.

[4]薛继平, 王健, 康春松, 等.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对照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2, 9 (12) :1079-1082.

[5]徐作峰, 谢晓燕.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肾癌的比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0, 31 (7) :452-454.

[6]许进, 姚欣.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33 (33) :96-97.

海绵肾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5月在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超声科行超声诊断为海绵肾的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4~65岁,平均43.5岁,患者中有3例无明显临床改变,为体检中偶然发现,6例有腰痛、间歇性血尿史,7例具有肾绞痛及排石病史,其中3例合并尿路感染,2例合并血尿。为比较检查效果,特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我院飞利浦HD11型超声诊断仪,探头的使用频率为3~5 MHz,患者取卧位及俯卧位,经双侧腰部做冠状切面扫查及背部扫查,侧动探头,从多角度仔细观察双肾轮廓、大小、形态、肾实质及肾窦内回声情况,并且检测肾内的血流情况。

1.3 诊断标准

(1)肾髓质内部可见强回声团或强回声斑块,并且沿肾锥体形态呈放射状排列分布;(2)强回声团边缘毛糙、不光滑,但是大小较为一致;(3)强回声团块内可见点片状无回声区,也有个别患者出现较大囊肿[2]。

1.4 观察指标

(1)双肾回声信号强度,注意是强回声光团影像;(2)双肾肾皮质厚度;(3)双肾肾实质厚度;(4)双肾肾内血流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例患者的肾锥体内均显示呈放射状增强回声影像,后方不伴声影,患者肾皮质变薄(图1),肾脏大小形态正常。所有患者中,有8例患者合并有输尿管结石;5例患者合并肾积水,皮质变薄,锥体受压变形,呈现花瓣状边缘增强回声;2例患者合并双侧肾结石,并且肾集合系统可以显示多个不等的强回声光团。肾实质与肾皮质超声检查数据对比情况见表1,其中两组在右肾皮质厚度(t=-6.67,P=0.003)、左肾皮质厚度(t=-6.98,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髓质海绵肾(MSK)是一个典型的肾畸形与肾钙化和钙肾结石复发,MSK是通常与肾钙化和经常性钙结石肾畸形[3],约12%的复发性结石有MSK,被普遍认为是零星的障碍。Antonia等[4]报道大多数髓质海绵肾具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家族间MSK发病是很常见的,并且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海绵肾是肾髓质的先天性病变,没有感染因素,大约有80%的患者为双侧病变,大约有20%的病例为单侧或个别肾锥体受累,后者多在成年后体检发现,但是容易被误诊为肾结石或尿路感染。男性与女性之比约为2.5∶1[5],本病早期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本病易并发结石及尿路感染,所以患者有可能出现血尿、尿路梗阻,尿路感染及肾绞痛症状,该病患者一般肾功能无影响,部分患者可有肾浓缩功能及酸化功能轻度损害,可有肾小管酸中毒的表现[6],严重患者在后期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肾脏体积可正常或稍增大,病理上,肾髓质锥体部位肾乳头集合管可以出现梭形或囊状扩张改变,由于病变主要局限在肾髓质,所以可看到肾髓质内出现多个小空洞,类似海绵样改变,故称为海绵肾。同时扩张的囊样肾小管呈现簇样分布在肾小盏周围,并且囊腔内有液体,因此容易继发形成肾盂肾炎,肾脏内容易出现钙化性坏死,形成结石。结石呈现放射状排列,体积较小,超声检查无声影,因此不容易被超声探及。

MSK容易原发和继发性泌尿道结石而导致肾脏畸形[7],一般表现为肾的酸化和浓度缺陷和前肾展畸形等迹象,MSK的肾脏异常多位于肾脏的下部和上部,往往与泌尿道的发育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是完全明了,有报道GDNF-RET的相互作用在肾脏和泌尿道的发育和肾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8],这些分子异常能够导致本病的发生。

海绵肾病变如果仅局限于锥体部,其可影响到双侧锥体或单一肾盏,多为双侧性,占80%左右,单侧或局灶性者占20%,在疾病早期或无合并症的病例,肾脏大小体积可正常,在晚期锥体可以表现为膨大。在超声切面上可以看到所有的肾锥体呈现囊性变,出现无数小孔状,如海绵一般,在同一侧肾脏的各锥体病变可以表现为相差悬殊,极少数的囊肿局限于一侧肾的一、二个肾锥体内,囊肿一般大小为1~4 mm,少有较大者可以达到6~7 mm,形状多为球形,也有表现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态。在光学显微镜检查可以发现肾髓质的多发性小囊肿,主要由于扩张的集合管形成,在囊内可见看到浓缩的胶样物质以及小结石形成,多表现为双肾肾锥体受累,容易伴发肾结石和肾盂肾炎,肾皮质可见发现灶状纤维化改变。

超声检查对海绵肾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无创,无辐射等优点[9],其声像图表现典型,表现为结石位于肾边缘1.0 cm以内,与肾锥体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光团,并且呈簇状扇行排列,环绕于集合系统的周围,后方有或无声影。在髓质海绵肾锥体内扫及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区域,呈现放射状排列分布,主要是由于集合管的囊腔较小,形成大量的反射界面反射超声波,并且在内部可有成簇的放射状分布的小结石[10],所以在声像图上呈现高回声区域,并不能显示无回声区的囊腔。肾皮质回声信号均匀,较正常薄(图1),通过本组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右肾皮质厚度(t=-6.67,P=0.003)、左肾皮质厚度(t=-6.98,P=0.00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海绵肾肾皮质变薄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之一;同时肾脏形态大小接近正常,通过本组研究显示两组在双侧肾实质厚度相比差异不显著。当结石经过扩大的乳头管进入肾盂、肾盏时,在集合系统可以发现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光团,形态位置比较固定,如果结石落入输尿管,则会引起肾盂积水,严重者肾锥体出现受压变形。

根据以上海绵肾声像图的表现,同时结合资料中静脉肾盂造影或CT增强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海绵肾声像图表现可大致可以分为海绵样增强型及强回声团型两种[11],声像图特点总结如下:(1)病变的肾髓质部分均有回声增强表现,正常的肾髓质回声略低于肾皮质的回声,在本组病例中的肾髓质回声均高于肾皮质的回声强度。(2)海绵样增强型:病变部位的髓质回声强度接近于肾窦回声,部分肾锥体内可以看到筛状结构回声,结合静脉肾盂造影可以呈现葡萄状阴影的扩张小管,并且在内部可以显示部分砂粒状高密度影像。扩张的小囊腔一般不容易显示,如果在囊腔内没有充满结石或含钙物质,则超声下可显示为筛状表现。(3)强回声团块型:病变部位的髓质呈现强回声团块,并且边缘毛糙,呈簇状,大小一致,后方伴有浅声影。在增强CT下,可以显示肾锥体内充满了砂粒状、粟粒样小结石影像。

海绵肾诊断中主要与多发性肾结石相鉴别,海绵肾多形成多发栗粒样结石,主要集中在肾髓质乳头部,并且围绕肾窦呈放射状分布,所以结石可以位于肾实质,而肾结石多发生在肾窦内,同时肾皮质多无变薄征象,可以作为鉴别依据。海绵肾同时还应该与肾钙质沉着症相鉴别,海绵肾的结石往往较小,后方不伴声影,多在肾窦边缘,诊断对超声仪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分辨力。而肾钙质沉着症的声像图较为典型,而且极易显示,具有典型的原发病因,据此分析可以做出鉴别诊断。本病还要与肾错构瘤相鉴别,错构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肾实质,或者接近肾被膜处,而且大小不一,分布上不具有规律,即使是双肾多发,但与海绵肾相比较,数量上还是较少,并且不是放射状分布排列。肾结核时,肾实质均为单侧改变,肾被膜不规整,内部结构紊乱不清晰,多为不均匀的强回声团块区,可伴有钙化灶,而海绵肾的强回声团回声较均匀,并且呈放射状分布,据此也可鉴别。

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手段具有简便、经济、无创、无痛等优点,并且手法操作灵活[12],可以在多切面、多角度情况下进行扫查,同时可探测到X线、CT所不能显示的细小钙化及结石,同时MRI检查对钙化及结石不敏感,往往缺乏特征性,因而超声手段是患者检查或长期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以在临床中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摘要:目的 讨论超声在海绵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海绵肾16例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双肾回声信号强度、肾皮质厚度、肾实质厚度及肾内血流情况,总结超声成像特点。结果 肾锥体显示放射状增强回声影像,患者肾皮质变薄,肾脏大小形态正常,其中两组在右肾皮质厚度(t=-6.67,P=0.003)、左肾皮质厚度(t=-6.98,P=0.002)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是海绵肾患者检查或长期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以在临床中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超声诊断盆腔异位马蹄肾1例 篇9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 35岁, 因“下腹坠胀10余年”就诊。体格检查:营养发育良好, 精神状态佳,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心肺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常规双侧肾区、腹部其他部位及胸腔扫查均未探及肾脏回声。常规膀胱充盈后反复扫查, 于膀胱后上方探及2个肾轮廓回声, 左侧大小约125 mm×63 mm×54 mm (图1A) , 右侧大小约84 mm×43 mm×32 mm (图1B) , 双侧肾轮廓下极靠向脊柱, 并见带状实性结构连接双肾下极, 其内见伸延的集合系统 (图1C)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左肾血流灌注良好, 频谱多普勒探及左肾门血流峰值速度为80.2 cm/s, 血流阻力指数 (RI) 为0.67;右肾血流灌注一般, 右肾门血流峰值速度为123.3 cm/s, RI为0.64。超声诊断考虑盆腔异位马蹄肾。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正常。CT检查示双肾区未见肾影, 双肾融合, 均位于盆腔, 肾门朝向前方, 右肾体积缩小, 左肾体积增大, 肾实质密度均匀, 肾盂肾盏未见扩张, 肾周层次清晰 (图1D) 。CT诊断双侧异位肾并马蹄肾。后经静脉肾盂造影证实为盆腔异位马蹄肾。

图1 A.盆腔左侧纵切扫查示左肾轮廓回声位于膀胱左后上方;B.盆腔右侧纵切扫查示右肾轮廓回声位于子宫右后上方;C.盆腔横切扫查示双肾下极于脊柱前方融合 (箭) ;D.CT示双肾下极于膀胱后方、脊柱前方融合 (箭) 。LK:左肾;RK:右肾;BL:膀胱;UT:子宫;SP:脊柱

2 讨论

肾脏最初位于胚体的盆腔部, 随着胎儿腰骶部的生长和后干伸直, 肾脏沿背侧体壁上升成为腹膜后器官, 位于腹膜后第二腰椎水平, 肾门朝向内侧。在胚胎发育期, 肾脏上升停止、过度或上升至对侧, 以致未到达正常位置, 称为异位肾。异位肾根据部位分为盆腔肾、交叉异位肾、胸内肾3类。盆腔肾是异位肾畸形中较常见的类型, 盆腔肾多发育较差, 超声表现为盆腔内实性低回声团块, 边界清, 具有不典型肾脏回声特征[1]。

在胚胎发育早期, 若两侧肾原基在脐动脉之间融合即产生融合肾。融合肾分为马蹄肾、同侧融合肾、S形肾、团块肾4种。马蹄肾是融合肾畸形中较常见的类型, 表现为双肾下极靠近中心, 并在中线融合, 形成马蹄状, 其长轴线呈V字形[1]。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同侧融合肾、S形肾及团块肾的报道也越来越多[2,3]。

异位肾多为单侧, 双侧罕见。本例患者除双侧盆腔异位肾畸形外, 同时合并马蹄肾畸形, 更为罕见。异位肾在初诊时常误诊为腹部或盆腔肿块, 甚至有把异位肾当作肿瘤切除的报道[4]。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异位肾的位置、形态及相伴的其他畸形, 诊断准确率较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显示畸形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本例盆腔异位马蹄肾血流灌注尚可, 但频谱多普勒超声示体积缩小的右肾肾门处血流峰值流速偏高, 而左肾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参考文献

[1]曹海根, 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75-277.

[2]王宏, 杨松青, 宋军学.超声诊断先天性团块型融合肾1例.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0 (1) :47, 49.

[3]王涛, 吴新淮, 郭勇, 等.综合影像诊断同侧融合肾2例.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4 (1) :75-76.

肾肿瘤超声诊断 篇10

【关键词】超声;乳腺肿瘤;鉴别诊断

乳腺肿瘤作为常见的女性疾病之一,其无法进行预防,只能通过早发现早治疗进行疾病控制。而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肿瘤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对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患乳腺肿瘤的患者70例,患者的年龄段在19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2.3)岁,经过相关病理证实后证实70例乳腺肿瘤患者共有75个病灶,而其中54个病灶为良性,占72.00%,有21个病灶为恶性,占28.00%。患者的病灶的最大直径在7.6mm至89.5mm之间,其平均病灶的最大直径为(19.1±10.2)mm。

1.2 方法

在对所选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以及彩色超声检查,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患者进行灰阶超声检查,根据其超声表现将患者的疾病病变分为恶性可能大、不能定性以及可能良性。而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即通过使用型号为LOGIQ5 EXPERT(GE)的彩色超声检查仪,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纵横切面检查,对其超声特征进行检查,其中主要包括对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以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检查。

1.3 数据处理

将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资料采用例数(n、%)、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取χ?检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乳腺癌作为现如今较为常见的妇女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疾病死亡率较高,且无法进行疾病预防,只能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手段控制其疾病死亡率[1]。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疾病死亡率,而患者的疾病诊断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超声检查作为检查乳腺占位性疾病病变的主要手段,对于疾病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由于乳腺肿瘤患者的组织硬度会随着肿瘤的发展或恶化出现不同状态,根据患者的恶性肿瘤的硬度相较于正常组织较大这一特性,可对患者的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断[2]。

在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传统超声,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综合病灶的边缘、大小、内部回声、形态以及血流信息等进行了解,并且初步的对乳腺肿瘤的良性或恶性进行诊断。而随着现今医学科技的发展,在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多普勒超声、弹性超声成像检查等[3],其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由相关研究可以得知,乳腺肿瘤患者的病变组织的彈性系数不同,患者的恶性病变弹性系数小,则其硬度大,一定程度上为鉴别疾病的良恶性病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4]。

常规的灰阶超声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病灶的边缘、大小、内部回声以及形态等方面信息的了解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初步诊断。但是灰阶超声检查的表现形态较为多形化,且内部回声不均匀,难以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彩色超声检查相对于灰阶检查能够较好的显示患者乳腺肿块的血流,并且能够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如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以及搏动指数等)进行测量,其一定程度上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有积极临床意义。由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乳腺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且血管不规则,可以此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并且由本次实验所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相对于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灰阶检查,对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其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5]。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肿瘤患者的疾病检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相对于灰阶检查,彩色超声检查的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青薇,王绍文,孙宁,孙国英,毛慧芳,王萍,朱征涛,李明. 灰阶超声图像特征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05:285-288.

[2] 关少卿,罗葆明,智慧,杨秀娟,文艳玲,欧冰,冯霞.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6,03:181-182.

[3] 张文芳,王志刚,张群霞,冉海涛. 多普勒超声收缩期峰值与阻力指数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No.10905:309-311.

[4] 欧婉燕,丁辉,麦连清,林萍. 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v.30;No.14204:378-379+382.

上一篇:中药黄连研究下一篇:有效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