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环境

2024-08-11

开放式环境(精选十篇)

开放式环境 篇1

一、注重环境, 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主体, 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 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 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 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 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1. 创设艺术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

幼儿认识事物是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完成的, 多样的环境创设能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 提高能力创造条件, 更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动手使环境变化的快乐成功感。我们在环境创设中, 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幼儿兴趣、活动的目标结合起来, 只要留意室内及走廊的环境, 就能“阅读”到其中蕴含的各种教育信息。幼儿园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 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引领幼儿外, 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教师们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和绘画, 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由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 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增加了幼儿观察讲述的兴趣。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 既开拓了幼儿的视野, 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丰富幼儿的经验感受,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处场所都蕴含着教育意义与价值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我园尊重教育课题, 在物质环境创设中, 根据年龄班的分题目标, 和家长幼儿一起创作了大量《好习惯伴我成长》的连环画。小班的幼儿画“自己的脸儿自己洗,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珍惜一粒米”等生活卫生习惯;中班的幼儿画“见到老师问声好”“礼貌做客”“苹果先给爷爷吃”等文明礼貌习惯;大班的幼儿画“我们爱阅读”“垃圾放在分类箱”“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学习劳动习惯。我们把作品展示在楼梯上、走廊里, 让孩子们走进幼儿园就走进了艺术的乐园, 步入了好习惯的氛围。这些使我园环境形成了赏心悦目、教育性强、幼儿主动参与和家园密切合作的特点, 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功效。每天欣赏着这些连环画, 孩子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照自己的行为, 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 养成好习惯。

3. 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放开孩子的手,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

幼儿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 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 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 既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 又能促进幼儿爱护珍惜环境, 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真实的环境中, 幼儿能深刻地体验到自然的美与奇妙。我们将活动主题化, 通过系列活动, 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家园互动, 挖掘家庭潜在资源

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家长资源,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做到家园合作、群策群力, 共同营造适宜幼儿生长、发展的艺术环境。

例如, 在开展“我找到了春天”的主题活动时,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春天里动植物生长和天文、气象方面变化的图片、图书等资料来园, 并用其布置环境和制作操作材料。家长带孩子去野外踏青, 观察记录自然环境;家长与孩子共同栽培植物, 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 并记录观察结果;在家里与孩子共同饲养金鱼、乌龟等小动物, 进行观察和管理。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和父母一起制作的机会, 使家长幼儿体验了成功, 获得了自信, 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在家园互动中,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 他们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现的途径和手法, 他们的参与给了我们和孩子们更开阔的视野。在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创设环境的过程中, 我们把环境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三、融入社区, 发挥社区资源优势

为了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我们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与配合, 让社区成员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来, 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在3月8日这个特殊的节日里, 我园教师组织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如组织幼儿亲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 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帮妈妈做一件事等等。我们还把对妈妈的爱延伸开去, 离开教室, 走入社会, 教师和孩子、家长一起到现代购物广场, 慰问在节日中为我们服务的阿姨们。孩子们把自制的小礼物献给这些可敬可爱的阿姨们, 并送一句祝福的话:“阿姨, 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售货员们高兴地接过孩子送给她们的花, 热情的拥抱、甜甜的吻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美丽的图画。教育融合在幼儿的生活中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潜移默化, 让孩子在具体情景中受到启发。

四、创设良好精神环境, 使儿在充满爱的氛围里成长

幼儿园内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教师与家长之间, 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 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形成园风的氛围, 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精神环境起主导作用的, 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 这些表现又是孩子的注意焦点, 为此, 发挥精神环境的教育功能, 加强对幼儿心灵美, 好形象的教育, 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教师的爱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 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幼儿在充满爱的氛围里成长, 在充满鼓励与支持的环境中学习, 他们开始尝试着关心别人, 开始懂得品尝被爱的快乐, 在他们的眼中, 生活中是美好的,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均以“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为目标和原则, 注重孩子在游戏与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在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一次次的快乐体验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 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使家长的参与变得更加主动, 使社区的配合变得更加默契, 真正实现了“环境创设引领, 实施开放式教育, 伴幼儿快乐成长”。

开放式环境 篇2

开放式办公室声环境评价、预测和设计方法

开放式办公室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办公场所,其内部声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的.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私密度问题展开.综述了私密度评价指标及获取方法、开放式办公室建模预测方法和声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 者:陈玲 曾向阳 CHEN Ling ZENG Xiang-yang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2 刊 名:电声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UDIO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 33(8) 分类号:O429 关键词:开放式办公室   语言私密度   评价指标  

创设良好环境 实施开放式快乐教育 篇3

一、注重环境,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1.创设艺术与生活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

幼儿认识事物是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完成的,多样的环境创设能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条件,更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动手使环境变化的快乐成功感。我们在环境创设中,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幼儿兴趣、活动的目标结合起来,只要留意室内及走廊的环境,就能“阅读”到其中蕴含的各种教育信息。幼儿园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引领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教师们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和绘画,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由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增加了幼儿观察讲述的兴趣。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既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经验感受,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处场所都蕴含着教育意义与价值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我园尊重教育课题,在物质环境创设中,根据年龄班的分题目标,和家长幼儿一起创作了大量《好习惯伴我成长》的连环画。小班的幼儿画“自己的脸儿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穿”“珍惜一粒米”等生活卫生习惯;中班的幼儿画“见到老师问声好”“礼貌做客”“苹果先给爷爷吃”等文明礼貌习惯;大班的幼儿画“我们爱阅读”“垃圾放在分类箱”“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学习劳动习惯。我们把作品展示在楼梯上、走廊里,让孩子们走进幼儿园就走进了艺术的乐园,步入了好习惯的氛围。这些使我园环境形成了赏心悦目、教育性强、幼儿主动参与和家园密切合作的特点,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功效。每天欣赏着这些连环画,孩子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照自己的行为,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养成好习惯。

3.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放开孩子的手,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

幼儿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既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又能促进幼儿爱护珍惜环境,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在真实的环境中,幼儿能深刻地体验到自然的美与奇妙。我们将活动主题化,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来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家园互动,挖掘家庭潜在资源

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做到家园合作、群策群力,共同营造适宜幼儿生长、发展的艺术环境。

例如,在开展“我找到了春天”的主题活动时,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春天里动植物生长和天文、气象方面变化的图片、图书等资料来园,并用其布置环境和制作操作材料。家长带孩子去野外踏青,观察记录自然环境;家长与孩子共同栽培植物,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在家里与孩子共同饲养金鱼、乌龟等小动物,进行观察和管理。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和父母一起制作的机会,使家长幼儿体验了成功,获得了自信,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在家园互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了表现的途径和手法,他们的参与给了我们和孩子们更开阔的视野。在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我们把环境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三、融入社区,发挥社区资源优势

为了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我们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与配合,让社区成员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来,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在3月8日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园教师组织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如组织幼儿亲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帮妈妈做一件事等等。我们还把对妈妈的爱延伸开去,离开教室,走入社会,教师和孩子、家长一起到现代购物广场,慰问在节日中为我们服务的阿姨们。孩子们把自制的小礼物献给这些可敬可爱的阿姨们,并送一句祝福的话:“阿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售货员们高兴地接过孩子送给她们的花,热情的拥抱、甜甜的吻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美丽的图画。教育融合在幼儿的生活中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中潜移默化,让孩子在具体情景中受到启发。

四、创设良好精神环境,使儿在充满爱的氛围里成长

幼儿园内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形成园风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精神环境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又是孩子的注意焦点,为此,发挥精神环境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幼儿心灵美,好形象的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教师的爱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幼儿在充满爱的氛围里成长,在充满鼓励与支持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开始尝试着关心别人,开始懂得品尝被爱的快乐,在他们的眼中,生活中是美好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均以“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为目标和原则,注重孩子在游戏与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一次次的快乐体验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使家长的参与变得更加主动,使社区的配合变得更加默契,真正实现了“环境创设引领,实施开放式教育,伴幼儿快乐成长”。

小学英语开放式语言环境的打造 篇4

1. 使教室成为一片海, 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畅游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 教室则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当围绕着教室这一特殊环境, 发动每个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 让它成为一片英语的海洋, 让学生时刻都能够在这片海洋中触摸到英语的各种元素, 使得教室里各个角落、各种物体都能与英语联系起来, 从而渲染出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室内的不同物品上贴上标签, 如在教室门口贴上“door”, 在窗户贴上“window”, 在黑板贴上“blackboard”等。在黑板的一角, 教师让学生自主书写“每日一句”, 供学生进行记忆, 鼓励学生会读、会用。诸如此类, 让这些细节成为教室英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使教师成为一汪泉, 让学生从中汲取新鲜的信息

人是环境组成中最具有能动性的一部分, 在搭建英语环境的过程中, 教师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英语教育应当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携带着丰富的英语语言信息, 如生动的表情、顿挫的语调、精美的简笔画以及恰当的动作手势等, 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英语知识源泉, 鼓励和引导学生投入英语学习环境中, 积极地展开英语学习与实践活动。

3. 使午间成为一座台, 让学生在台上展现自我风采

学生在校的午间自习, 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裕的学习英语时间, 教师要善于正确把握和利用这段时间, 使其由原本散漫无序的学习时间变为可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作为开放式语言环境中独具特色的环节。教师可扣住学生当下感兴趣、正流行的话题内容, 进行英语对话交流, 让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展示自我的风采, 感受他人与自己的共同焦点和爱好, 增强英语沟通的兴趣。

4. 使家庭成为一座桥, 让学生顺畅地沟通课内课外

营造良好的家庭英语环境, 同样属于开放式英语学习环境的一部分, 而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忽视或者发生偏颇。开放式英语学习环境可以作为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 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构建开放式的语言环境, 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英语的实际价值, 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友好且令人快乐的语言, 让英语学习在课内、课外能够顺畅地进行衔接, 从而使得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得以延续和充实。

教师可以引导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英语画册或者音像制品, 陪同学生共同阅读或观看;还可以让家长适时地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给学生听, 如在清晨播放“Are you sleeping?”、晚上则播放“Good night!”等, 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温馨、自如的英语环境之中。

开放环境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篇5

关键词:内陆开放;经济高地;重庆产业结构;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F127; F1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6-0099-05

收稿日期:2008-08-07

作者简介:

崔如波,男,四川省西充县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重庆市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提出了“围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着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培育先进生产力,加快把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任务。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加快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构建内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



一、构建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的宏观背景分析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来看,产业结构通常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方式,也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经济增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产业结构的不断演绎和升级的过程。因此,要把重庆建设成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就必须要加快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努力构建重庆内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

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决定》指出: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全面提升我市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因而,全面分析和把握新的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对于树立开放意识,构建重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新的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加之产业转移国与接纳国之间存在成本差异和产业级差,因而某些产业必须要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经济规律。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加快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增长效应。

新的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范围内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形成了一张“普遍联系之网”,世界各国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经济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世界各主要市场“空间-距离-可达性”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时期。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

向服务业转移。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

新的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迅速扩大。发达国家为了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以便赢得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纷纷以国际产业转移为手段,进行大规模结构重组和升级,从而使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国兼并和重组为手段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席卷全球。

2.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式多样化。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一直是全球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单一的直接投资或股权收购方式,逐渐演变为证券投资、跨国并购、股权交换、合资合作、非股权安排等多种形式的产业投资方式。其中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日益成为最主要方式,目前已分别占全球资本流动的75%和跨国直接投资的60%。跨国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实行全球投资,在全球形成错综复杂的生产营销网络体系,不仅主导着全球产业转移,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全球分工体系。

3.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化,出现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企业组团化的特征。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者的跨国公司,充分发挥其社会化协作程度高和横向联系广的优势,积极引导和带动相关行业的投资,鼓励为其配套的生产服务企业和供应商,一同到东道国投资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关联产业群,实现零部件生产供应的本地化,从而促进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并带动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使这轮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由单一或多个生产要素的重组、单一或多个产业的转移,演变为全要素优化组合、多层次产业转移的特点。随着国际产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承接并发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中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30年中,仅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的“长三角”经济圈,创造出占全国15-20%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日趋紧张、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东部沿海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速向我国东部沿海的转移。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大量的传统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及东南亚转移。比如,东莞提出了“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深圳、广州、佛山等地提出了“腾笼换鸟”战略,积极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一轮产业转移,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呈现出产业转移层次高(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转化;由单个产业转移向整个产业链转移转化)、驱动力强(由政府主导向由企业和市场主导转化)、要求高(由主要着眼于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向着眼于区域研发和创新能力等综合优势及体制条件转化)的特点。日益加速的新的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为重庆通过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重庆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产业立市”战略,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统筹市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

二、重庆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评价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11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三产比重由直辖之初的24.2:40.0:35.8转变为2007年的12.93:44.56:42.51。从表1中可以看出:重庆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7.77%,下降到2007年的12.9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8.91%,上升到2007年的44.56%。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其中有其波动。与此同时,重庆产业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技术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不断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但是,由于重庆属于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许多深层的矛盾和困境,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总体情况而言,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存在着以下问题:

1.传统产业比重偏大。近年来,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北京确立了高端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点推进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1%以上。天津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优势产业为支撑、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2007年,天津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3%,电子信息、化工、汽车等优势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28%。上海市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旅游会展、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7%。然而在重庆市产业结构中,化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在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软件、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更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力强、配套企业相互衔接、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完整产业链。一产大、二产弱、三产小的问题仍然突出。2007年,重庆第一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仍然高达12.93%,远远高于京津沪。(2005年北京市第一产业占全市比重为1.4%、天津市为3%、上海市为0.9%),而二产和三产的比重远远低于京津沪。2.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重庆形成了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区域。“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渝东南在产业发展方面客观上存在一个梯度,而且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差距日益扩大。由于渝东北和渝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一小时经济圈”,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投资效率增长缓慢,因而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方面,与“一小时经济圈”的差距甚大。“一小时经济圈” 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资本转移的主要地区。直辖以来,“一小时经济圈”实际吸收利用的外资占全市比重接近90%,实际利用内资约占全市的78%。“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渝东南承接产业转移之比为78.0:14.4:7.6,“两翼”明显较弱。

3.重庆物流成本高,不利于接收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明显的区位优势、成熟的产业基础以及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使重庆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标地区。然而,重庆物流业规模小、形式单一,且局限于整个流程某一段,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过高的物流成本,损害了重庆投资的效率,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受阻。以上海口岸为目的地,重庆每标准集装箱的水运成本为3700元,比武汉高23%;公路运输成本为11240元,比武汉高105%;铁路运输成本为5622元,比武汉高55%。从港口综合费用看,重庆港装卸费644元/TEU,比上海港高38%,比武汉港高143%,比四川泸州港高1倍;堆存费为上海的1.5倍,泸州港的2倍。

4.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重庆的投资环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是思想解放力度不够,不能从“加快”、“率先”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对重庆发展的极其重要性;二是政务环境改善乏

力,政府行政的效率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中介发育不完善;三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区域创新能力不强。有关统计表明:重庆高技能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为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级职称人才占比5.2%,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四是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还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

三、调整和优化重庆产业结构的思路与对策

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的基础。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经济规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重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抓住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更大的气魄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引进先进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从构建全国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努力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内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

(一)进一步明确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围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加快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建设,着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先进生产力,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产业结构。从而构建起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架马车并驾齐驱,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全面开放的产业新格局。

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如下:

1.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重庆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必须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建基地、立支柱、扶龙头、创名牌”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现代农业。

2.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畅通重庆,增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是重庆实现大开放、大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努力建设大西南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打造便捷高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增强重庆辐射和集聚功能,确保在未来5年内,实现“8小时周边”和“8小时出海”。同时,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机场专用快速干道建设,加速推进轻轨和地铁建设,努力实现“半小时主城”。

3.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开放型制造业基地。重点是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工业、材料工业、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五大支柱产业,建设九大新兴产业集群(汽车摩托车工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新兴装备工业集群、热动力产品产业集群、芯片产业集群、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数据处理产业集群、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集群)。未来5年,要通过扩大开放,搞好招商引资,完成工业投资1万亿元左右,实现1.5万亿元工业销售值。

4.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把重庆建设成国内重要的集成电路及电子产品制造基地、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力争到2012年电子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5.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寸滩港、铁路、空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以及沿江物流基地建设。加快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重点打造5个“百亿商圈”和8个“百亿市场”,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和长江上游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着力引进和培育金融业 ;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努力争取使重庆成为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OTC市场)、全国农村土地交易所、全国畜禽远期交易所和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

(二)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升重庆产业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园区是行之有效的集约化发展模式,既能集约利用土地、能源和基础设施,又可以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对于调整和优化重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加强园区建设的领导,健全园区工作机制。坚持园区建设的“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引项、高效率服务、高水平管理”。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把园区建设作为重庆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为园区企业服好务;二是要构建合理的园区发展体系,形成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产业基地。要重点建设5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产业园,北部新区、长寿化工园、西永微电子园要成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经济的“龙头”,特别是北部新区要成为能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中关村比肩的产业引擎、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区。万州、黔江、涪陵、永川、江津、合川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园区,要布局一批牵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发挥承接、分担主城区产业功能的作用,成为该地区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其他区县工业园区,要发挥“特”和“专”的优势,努力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高地。三是要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积极探索多种经济成份的投资方式和管理模式,形成政府规划园区,园区引进项目,项目带动开发,实现政府、园区、企业三位一体,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开发体系。四是要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集聚。要按照“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强化载体建设”的思路,加大园区产业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链,引导产业集中投入、企业集聚发展、生产相互联动。培育和形成符合重庆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发展要求的特色产业集群。四是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定位明确、特色明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要求,加强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配套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形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为入区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环境设施。

(三)以创新为动力,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制

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构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机制。一是要加强观念创新。要进一步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促进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大解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重庆的大开放和大发展。要勇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让思想冲破牢笼”,摆脱一切陈规陋习、条条框框的束缚,斩断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的羁绊。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多干少说,干了再说,把解放思想动力真正转化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到扎实的效果上。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主动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去思考未来的发展,主动加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去参与国际竞争,以全球化视野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才能推动重庆大开放。二是要加强体制创新。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政府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透明、公正、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促进内向型经济管理体制向开放型管理体制转变,重塑政府的有限职能作用和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和谐关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公平享受政策和服务。要积极营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强化“兑现比承诺更重要”的意识,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营造安商、亲商、重商的投资环境;要规范政府的投资职能和投资范围,政府要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营利性的投资范围,强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等公共领域的投资。三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切实加大企业科研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以引进国际领先企业和技术为突破,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促进重庆产业结构的软化和高级化。要大规模引

进技术、智力和人才,打造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环境,实施“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从而全面增强重庆的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能力。

(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提升环境竞争力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篇6

关键词:开放 生活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品设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考试时列出条目式的问答题,学生生搬硬套。也许学生的分数不会太低,但长期以来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来吧。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1.教学资源环境要多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交通连四方》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第一,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第二,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

2.思维环境要扩散。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环境的广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哟理,言之有据,应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三、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1.更新评价观念。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2.完善评价方式。首先,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价值态度、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定题、选择完成方式来完成相关任务。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评价学习的结果,而应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总的说来,要将学习的结果与学习活动的过程结合起来,既评价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又要评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力,不但评价学生的智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性格和个性。

四、和谐的交往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环境的构建中,强调根据现实需要沟通各种交往关系。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五、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

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又如,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社区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发生在自己社区的寒假里故事。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开放式环境 篇7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市场多变,技术多变,变革型文化

当今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是其竞争力的关键, 特别是对高科技企业来说不创新就意味着灭亡。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企业都在内部的创新活动中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希望能获得出色的创新绩效。然而, 即使像IBM、施乐、朗讯这些技术实力很强的跨国企业也发现, 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正越来越受到挑战——开创性的技术不断在外部产生, 内部的研发成果商业前景不明, 内部的技术人员流失等等, 企业需要一种新的创新模式来提升创新绩效。于是, 与外部广泛联系的开放式创新模式逐渐被很多企业认知和采用, 成为当今国际上技术创新的新潮流。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 其内部的研发能力不强, 技术基础薄弱, 开放式创新是提升技术能力的一条可选的方式。

面对不同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选择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因素还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企业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开放式创新模式是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企业开放式创新选择的影响, 试图为支持企业选择开放式创新模式提供一些指导。

1 相关理论和假设

1.1 开放式创新理论

开放式创新概念由哈佛学者Henry Chesbrough于2003年首次提出, 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有目的利用知识的流入和流出来加速内部创新并且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市场化来实现创新的价值。这个定义为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适应了新时期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现在研发变得越来越昂贵, 并且由于产品市场的竞争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研发的回报正在下降, 因此企业不一定

非得自己进行完整的研究才能获得利益, 内部研发也可以利用外部研发成果来创造价值。同时开放式创新也强调商业模式的创新, 好的产品和创意不一定非得在原有的渠道和企业边界内实现市场化。在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 组织的边界是可渗透的, 公司与环境坚定的互动。

1.2 环境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

企业存在于一定的市场、技术环境中并且拥有独立的文化, 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行为方式, 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在开放式创新中的选择。

1.2.1 市场环境的影响

变化是当前市场最明显的特征,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往往忽视客户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生产出的产品却不能让客户满意。事实上, 用户是很多重要商业产品和服务的最初开发者, 与传统的认识相反, 制造商并不单独承担产生新的产品创意的责任。领先用户往往代表了客户需求的新方向, 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下, 企业可以吸收领先用户参与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来, 把握用户新的需要, 创造出更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

另一方面, 新的市场机会往往会在行业边界外产生。行业边界模糊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重大的企业环境变化。例如IBM原来是硬件设备供应商, 但现在也开始提供信息服务, 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行业边界模糊和产业融合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对原有的市场提出了挑战, 企业要想抓住这些全新的发展机会并消除外部的威胁, 就必须与外界建立广泛联系, 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因此, 我们可以假设:

H1:在市场多变的环境下, 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创新。

1.2.2 技术环境的影响

Abernathy 和Utterback 两人提出了技术的A - U模型, 将技术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随着科技发展速度和顾客需求变化的加快, 技术的生命周期在缩短, 企业已无法将一项技术长期保持在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成长期和成熟期。甚至现有技术产业会受到行业外部技术创新的破坏。新的技术和创新甚至使一些运转最好的公司业绩滑落或倒闭。例如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富士施乐面对佳能打印机的挑战在经历了八年的错误和失去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后才从另一种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复苏过来。面对这种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 企业进行封闭式的创新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一方面, 企业花费大量资源通过内部研发的技术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回报;另一方面, 企业内部研发的技术可能被外部技术的发展淘汰。而通过开放式创新, 企业可以较内部研发更低的成本获得新技术或者通过现有商业模式之外的市场途径实现技术价值, 并能在与外界组织的广泛联系中了解破坏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因此, 我们可以假设:

H2:在技术多变的环境下, 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创新。

1.2.3 组织文化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一个持续创新的重要决定因素。Schein将组织文化定义为由某个团体在探索解决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的过程中所发现、创造和形成的假设形式, 如果这个模式运行良好, 就将成为教育员工用以知觉、思考和感受组织问题的实际方式。Schein认为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价值观以及在此价值观之下的组织行为, 所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的创新模式选择产生影响。

基于传统战略资源观和核心能力观的企业认为企业拥有重要资源或独特的技术、营销能力就能保持持续竞争力, 因此基于这种价值观的企业追求一种稳定和控制的文化以保证企业对资源和能力的掌控。然而,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 随着人才和资源的广泛流动以及技术的复杂性, 其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控所有的重要资源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聪明人都为我们工作。同时破坏性的技术也在不断产生, 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将会成为核心刚性。所以允许内外部资源交流和创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是企业的明智选择。但对很多企业来说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 对企业原有的资源结构、价值观、商业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企业需要具有支持变革的文化才能接受这种新的创新模式。

因此, 我们可以假定:

H3:在变革型文化的支持下, 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定义与测量

本研究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 参考了很多国内外文献, 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制定了相应的量表。

市场多变量表结合吴贵生对用户创新的分析并部分参考了波特的竞争力模型, 包括用户需求变化很快、新产品进入市场很快、外部行业侵入现有市场三个指标 (M1-M3) 。

技术多变的评价包括现有技术被很快改进、不同技术整合加快、全新的技术可能出现三个指标 (T1-T3) 。

变革型文化的评价总结了Quinn&Cameron (1998) 开发的组织文化测评工具OCAI和Hofstede (1990) 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的文化量表, 包括企业经常反思自身的策略、企业鼓励员工尝试新方法、企业愿意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行为与结构、企业认为变革的利益大于风险 (C1-C4) 。

开放式创新趋势参考了Henry Chesbrough对开放式创新的描述, 包括与外界技术源 (领先用户、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中介等) 保持密切交流、积极进行技术交易、与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允许内部搁置技术外部市场化 (I1-I4) 。

本研究问卷采用Likert七分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完全不符合, “7”表示完全符合, 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高或者越符合。

2.2 样本选择与问卷发放

本研究样本来自广东、北京、浙江、广西一带的企业, 从中选出通讯、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家电、软件等行业的企业。虽然这些企业行业类型不同, 但都需要技术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同时样本企业大部分为大中型企业, 保证样本具有一致性和代表性。本次共发放问卷240份, 问卷发放采用实地访谈发放和邮件发放两种方式, 涉及到的企业120家, 回收问卷185份, 其中有效问卷118份, 有效回收率为63. 8%。受访者主要是企业负责研发或销售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以保证对企业有清晰的了解。

2.3 样本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主要应用SPSS15.0和AMOS7.0对各因素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假设进行验证。

(1) 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来分析量表的内在信度, 取Cronbachs α系数值0. 70 为最低标准。经过内部一致性检验, 得到各变量的α系数如表1所示。

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皆大于0.70的临界值, 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 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对问卷的理论结构效度进行验证。KMO=0.752, Bartlett's Test (Sig=0.000) , 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做正交旋转进行因子抽取, 萃取出4个因子, 解释了总体方差64.741%, 与原变量结构一致。CFA模型总体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

各个指标皆达到理想值, 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各测量指标对本变量的因子载荷皆大于0.5, 临界比与显著性概率皆远优于最低标准, 所以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各变量因子载荷值本文不作赘述。

3 数据分析及结果

3.1 模型检验与调整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 (SEM) 分析变量的影响情况。先分析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 以检验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初始模型中GFI指标为0.894, 未达到0.90的最低标准, 其余指标都符合参考值标准。初始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AMOS7.0提供的修正指数, 增加M3与I4的残差的协方差关系所带来的改善最大。因此按此修正模型后再次进行模型拟合, 拟合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

各指标皆达到要求, 并且比初始值都有所改善, 模型更趋于拟合, 可认为该模型通过整体拟合度检验。

3.2 假设检验

通过检验潜在变量间路径系数来对假设进行验证, 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及检验如表4所示。

从结果可以看出假设H1 (在市场多变的环境下, 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创新) 未能通过检验。究其原因, 本文认为在当前环境下, 绝大多数企业更多的还是采取内部研发并通过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如价格竞争来面对市场多变的挑战, 还未认识到开放式创新在应对市场多变中的作用。

H2 (在技术多变的环境下, 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创新) 通过了检验, 但是影响作用还有待提高。当前企业在面对技术多变挑战时, 普遍认识到了自身技术能力和资源的不足, 也渴望通过开放式的研发模式, 从外界获得更多的技术以实现竞争优势。但从路径系数来看, 开放式创新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H3 (H3:在变革型文化的支持下, 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开放式创新) 也通过了检验, 影响作用明显。这说明面对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企业必须具有变革创新的精神才能有效地实施。

4 结论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若干理论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了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趋势的因素。事实证明, 国内企业已经认识到技术迅速变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各种外部途径获得技术资源, 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但是企业对当前技术研发的新模式认识还不够, 对开放式创新的参与深度还不够。本次调研发现, 很多企业虽然和别的组织进行技术交流, 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内部的资源进行研发。面对市场的挑战, 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 忽视了技术创新模式对把握市场变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技术市场化方面, 很多企业都有闲置的技术专利, 支付了研发费用却不知道如何从该技术中盈利。所以, 要想实现开放式创新并从中赢利, 企业需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技术完全封闭在内部的观念, 如同IBM就曾经把自己的硬盘技术和元件提供给别的硬盘生产商。

当然, 本文在考虑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因素时还不够全面, 调研的数据样本未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不同技术基础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这些都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

开放式环境 篇8

学生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也是每一位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于学习, 重视的不再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环节——小学, 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所创设的开放的教学环境, 在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师生现状分析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 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需求, 关注和利用各种资源, 追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充分的认可, 然而对小学教师运用能力的调查不容乐观。以笔者对秦皇岛某城区小学所进行的调查为例:该校有在职教师70人;拥有QQ、邮箱等网络联络工具的为69人;频繁使用 (每天两次以上) 网络联络工具的为52人;教学中能针对授课内容独立修改、创设网络教学资源的为45人;在对其中20名班主任的调查中, 经常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保持沟通的为19人;利用QQ、邮箱等与家长沟通的为11人;利用QQ空间或博客等作为教育教学理念展示平台的为9人。由此可见, 网络的确普及到了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 但对网络合理高效的利用也值得我们思考。一方面, 教师对网络运用的能力需要提高, 一方面简化平台架设也势在必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然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多方面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应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的学生中常存在以下三种情况[1,2]:第一种:家长忙于工作,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导致学生因为习惯不良而在学习中受挫, 进而影响学习热情, 影响学习能力。第二种: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 对学生的指导力不从心, 导致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失去权威, 因而家长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不能顺利展开。第三种: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然而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各种信息无法进行正确判断, 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或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上种种现状, 制约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一个简化、高效、开放的学习平台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势在必行。

二、MOODLE系统简介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一种课程管理系统[3,4],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Moodle具有内容管理、学习管理、和课堂管理三大功能, 包含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作业、聊天、博客等模块。

MOODLE系统的主要特点: (1) Moodle技术门槛低, 易于使用。 (2) 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Moodle应用中, 教师侧重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与活动的设计。适合在线课程教学, 弥补了传统面对面班级授课的不足。 (3) Moodle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 灵活性突出, 修改和扩充十分方便。在Moodle的官方网站上面提供了各种免费下载的插件, 越来越多的模块正在被添加到系统中, 以增加Moodle的可用性。 (4) Moodle平台便于教师监控。

三、开放教学系统的实现

3.1安装Moodle2.0时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要求。安装Moodle2.0时对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要求[5]:Moodle是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站程序, 因此HTTP服务器软件Apache或IIS都要求安装PHP (版本在4.1.0以上) , 数据库服务软件用My SQL或Postgre SQL。对于操作系统的选择可以是Linux, Windows XP或Mac OS X等操作系统。安装Moodle2.0时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要求: (1) 磁盘空间:160MB以上可用空间, 并且还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用户文件。 (2) 内存:256MB (最小) , 1GB (推荐) 。一般经验法则是, moodle可以支持50个并发用户, 需要占用1GB的内存大小, 但针对硬件和软件的不同会有所差异。这包括:主机托管服务的PHP或MYSQL的限制;容量可以限制Moodle网站可以处理的用户数量。

3.2 Moodle软件的安装方法。Moodle平台是用PH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站程序, 因此在安装Moodle前需要在电脑上安装My SQL、PHP和Apache。其实, 现在网上有三合一的工具包, 我们可以在Moodle的官方网站上搜索Moodle安装一体包下载即可得到, 经过多次Moodle平台的搭建实验, 最后采用的是基于XAMPP的Moodle软件安装包 (Super Moodle195.tar.gz) , 这里需要提到的XAMPP是一个易于安装且包含My SQL、PHP和Perl的Apache的发行版, 其下载地址是:http://www apachefriends.org/zh_tw/xampp.html, 选择下载XAMPP Windows 1.7.4版, 26.1.2011版本即可。 (1) 安装HTTP服务器; (2) 为Moodle配置数据库; (3) 安装配置Moodle; (4) Moodle的代码修改及设置。

在Moodle安装完成后, 如果在首页页面上出现Display errors问题, 则解决方法在本地机Windows操作系统所在盘的C:Xamppphpphp.ini中搜索display_errors, 将display_errors=On改为display_errors=Off

在Moodle安装完成后, 还需要修改如下文件中的两处代码, 以解决上传文件大小系统默认为2M的问题。其一, 在本地机Windows操作系统所在盘的C:Xampp phpphp.ini中搜索:post_max_size=2M在这里将2M修改为想要上传文件的最大长度, 如512M。其二, 在上述文件中找到如下语句:upload_max_filesize=2M, 在这里将2M修改为想要上传文件的最大长度, 如512M。

3.3利用Moodle平台辅助日常教学。由于Moodle满足教师教学及管理的各种需求, 具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环境, 支持教师自主设计课程和学习环境的特点,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平台, 也可以作为学习者相互交流和共同协作的课外学习平台。

作为强大的课程管理系统, Moodle可以支持教师方便地上传和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 同时也可以为注册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上传和下载, 形成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库。现在, 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已经在尝试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学校的课程管理和资源建设。这也是本课题在应用过程中所要研究的。

四、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借助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网上课程进行学习, 对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借助平台的测试功能, 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在平台中, 学生可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 以便在学习中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学生与教师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材料, 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帮助。

Moodle平台支持自主式、引领式、讨论式等类型的网络课程。其课程管理方式灵活, 学习活动多样, 具有班级、小组功能;能够对学习记录跟踪分析, 具有测试功能, 支持分数制和等级制评价方式, 同时支持国际化标准的课程包。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以充分发挥它在促进网络教学和学习者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

借助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时间上、方式上更具灵活性, 同时典型问题也可供大家共同借鉴。对于家长忙于工作, 对孩子关注度不高的情况, 以网络指导作为一个补充;对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 在沟通中实现家校互补;同时, 具有针对性的学习, 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现存的问题。

五、结论

基于Moodle的教学平台建立后, 教师在教程的设置中强化重点、难点, 对典型问题进行专项分析, 大大减少了重复教学的工作量。同时学生借助平台中的测试功能, 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可建立一个清醒的认识;利用平台中的投票功能也可以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校园建设, 加强凝聚力的培养。

总之,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 有助于简化教育教学的管理, 同时更好地促进师生、家校的沟通,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H

参考文献

[1]张红娟.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针对奎文区小学[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2]曹晓伟.校园网:哺育生命成长的人工绿洲—校园网教育生态环境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 2010.

[3]曾棕根编著.Moodle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黄光明.开源网络课程管理平台Moodle的研究与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开放式环境 篇9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英语教学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开放式的英语教学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加强。但是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1) 转变教学观念, 适应新的教学手段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英语教学属于较新的教学手段, 对于内陆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师而言, 更加属于新事物。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配套, 不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新的教学手段的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从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内容等等, 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观念, 从而从思想上接受新的教学手段。

(2) 全面掌握开放式教学课堂应该具备的技能, 使英语教学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对于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和苛刻。没有一定的教学功底, 是无法娴熟驾驭开放式英语教学的。因此努力掌握开放式英语教学课堂应该具备的技能, 从而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控课堂教学,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便于学生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开展自主学习

开放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要给与最大限度灵活的、开放式的管理, 为学生提供方便的网络学习环境, 让学生能够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开放式环境进行自主学习, 提升学习效率。

2基于网络环境下构建开放式英语教学的内容

(1) 开设网络学习群或者网络学习交流社区

1) 开设网络学习群, 让学生将课堂的意见反馈到群里, 使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学习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需要的帮助。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学生在这个环境中, 能够得到较大的放松, 平时界限明显的师生关系会变得模糊, 老师更像知心朋友, 可以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 从而得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达到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

2) 开设网络论坛, 让学生之间自主进行交流, 活跃网络课堂氛围。网络课堂的存在, 将第二课堂从现实搬迁到了虚拟世界, 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流, 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知识要点, 畅通学习交流渠道, 实现全方位的学习氛围。

(2) 通过网络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 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发挥,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不推行一定的辅助措施, 让学生放任自流, 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利用网络平台, 将作业布置放到网上, 甚至可以设计成在线作业, 学生必须要在线完成然后提交, 作业提交之后当场就能够显示答案以及详细的解答分析。这个环节需要耗费教师一定的时间, 并且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因此可以将多媒体成品课件导入到线上, 降低操作难度。网络布置作业的方式较传统的布置作业方法要新颖很多,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需要家长配合, 防止学生因为要完成网络作业而沉迷网络。

(3) 监控并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本课程的学习提纲和时间安排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并从网上提交给辅导教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计划随时进行抽查, 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内容后,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随时通过课程网页的“课程讨论区”以及电子邮件与同学或教师取得联系。而教师也要坚持每天上网, 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此外教师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内还要进行网上直播答疑。直播答疑的形式是双向的, 可以是学生向老师提问, 也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提问, 这样既加大了教师对学生自学效果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根据课程讨论区的情况及提问、回答问题的质量, 综合给出部分形考平时成绩。这种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学习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从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开放式英语教学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和完善,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利用网络平台, 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将会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手段不断演进, 一种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开放式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采用, 其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在英语教学中, 利用网络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对提升英语教学水平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本文初步探讨了当前网络环境下实施开放式英语教学的要求, 并对开放式教学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初略阐述, 以期能对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思考。

开放式环境 篇10

一、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 高新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

经济学家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中, 不同研究人员所认为的商业模式主要内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Johnson认为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经济交易、产品结构、营销规划等内容, 但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程明认为商业模式主要由交易主体、交易关系、交易规则三个因素的多样性所购成。本文在对于高新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构建商业模式定义为:高新企业在对于客户需求了解的基础上, 开展企业与客户交易方式、内容、结构的多样性, 最终所形成的经济回收及利润模式。

(二) 高新企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均衡性

高新企业在商业模式不断建设过程中, 人们对于企业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价值也在增加。企业在商业模式构建的过程中, 会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例如法律、制度等, 高新企业商业模式形式构建中就需要在制约条件的作用, 调整企业主导性产品, 完善企业经济利益及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 在更替创新企业产品过程中, 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商业模式。经济学家在对于商业模式重建研究中基本任务, 企业在改革过程中, 都需要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 考虑商业模式需要向何种方向创新。因此, 在先进技术推陈出新, 企业价值不断改变中, 企业在改革中所需要创建的价值应该操作企业原有的价值, 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 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在高新企业经济建设中所带来的局限性, 重新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

(三) 高新企业商业模式的网络嵌入性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 经济学家在对于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中认为, 企业需要将先进的共享技术应用, 这样在能够保证构建的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背景吻合。开放式创新背景中, 企业在经营建设中需要与供应商还有用户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平台, 创建网络踹你关心模式, 增加企业经济建设价值。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可以嵌入网络, 进而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 利用网络环境拓宽商业模式构建途径。例如, 美国苹果企业在整合软件开放商中, 就为用户提供了针对性的软件商店, 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软件应用的需求, 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苹果手机或者电脑, 苹果企业在整合软件开放商过程中, 软件开放商也同样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发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建设。

二、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方式与形成路径

(一) 技术和市场开放式搜索交互驱动下客户价值产生

高新企业商业模式决定性因素在与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主要是由客户在对于企业产品应用过程中, 对于高新企业技术与产品应用的范围, 进而高新企业在市场建设中形成独特优势, 精准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从技术教育对于高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中分析, 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可以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改进, 通过先进的技术拓宽市场范围, 这就需要高新企业增加对于技术研究的重视, 不断创新技术, 了解市场发展水平, 对于技术应用行业及领域技术源开放性关注, 将网络环境应用在商业模式构建中, 通过开放是创新背景发现更多的资源, 使用技术驱动的模式提高客户价值。在对于高新企业市场发展角度分析中, 高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不仅仅是提高现有客户的价值, 还需要对于新客户所具有的价值针对性解决, 提高客户对于企业满意度, 在现有的资源上争取最大的价值, 市场建设更加细致性划分, 明确企业发展市场定位, 在为客户提供满足服务的情况下, 拓宽价值来源。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 能够通过技术与开放式背景环境二者之间的驱动, 增加对于市场资源的挖掘, 创建较为稳定的商业模式。

(二) 交易方式多样性与交易结构开放下商业模式构建

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明确客户价值与战略部署之间的关系上, 需要对于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易关系。首先就是需要对于高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中的教育对象明确, 网络环境虽然能够增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 但是新价值源头还需要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发现。其次高新企业可以增加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方式与次数, 高新企业在对于外部技术研究关注的同时, 技术供应方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供给关系也需要关注, 科学分配高新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创建多种交易形式。高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中可以依托开放式的市场环境开展, 将原有的技术成果或者资源转让, 保证高新企业技术部门自身研究的需求, 获取更加宽广的技术研究途径, 保证企业新价值的产生。

(三) 内外部治理机制作用下盈利模式优化与商业模式构建

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最后的环境就是构建盈利模式。高新企业在对客户价值正确认识, 创建苏多样化的交易模式之后, 怎样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就需要合理性设计。盈利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经济成本控制、资源流动、周边产品经济利益, 这些都需要高新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整合, 外部环境主要就是对于交易双方之间的合同管理机制的创建。高新企业在对于产品销售价位制定中, 主要对于产品在市场发展水平, 创建产品价位制定模型, 探索产品销售与经济成本效益之间的最大化, 这就是对于高新企业产品价位的创新。例如, 我国小米手机在刚开始进入市场中, 手机所制定的较为就较低, 通过低价位正在小米手机在人们之间的口碑及市场占有率。高新企业在对于产品成本管理中, 主要途径就是创建完善的企业内部资源管理体系, 降低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经济成本, 增加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 降低企业在市场拓宽中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及风险。从收益模式对于高新企业盈利模式分析中发现, 不同类别的高新企业盈利模式之前存在着一定差异, 高新企业的盈利模式都是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及市场环境所制定, 创建可持续盈利模式。

(四) 形成稳定均衡的商业模式

本文在对于高新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研究中, 认为商业模式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分别是客户价值、交易形式、盈利模式, 这三个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 进而保证高新企业商业模式的完整。高新企业在对于商业模式中的任何一个环境调整中, 其他环境也需要作出相对应的调整。高新企业在对于商业模式中的产品价位调整过程中, 同时调整交易方式及盈利模式, 进而不断提高商业模式价值, 通过商业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业, 让商业模式与市场发展情况吻合, 增加高新企业价值,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最终形成稳定均衡的商业模式。

三、结论

高新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十分复杂, 网络体系发展快速, 技术更替时间逐渐缩短, , 这就需要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嵌入网络, 拓宽技术研究访问, 深度挖掘市场资源, 创造新型的客户价值。在增加对于自身认识的过程中, 高新企业还需要积极与外部环境沟通, 创建多元化的交易模式, 构建开放式交易平台, 积极探索盈利模式, 控制经济建设成本, 提高企业价值创造, 完善高新企业商业模式。高新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中还需要增加对于技术变革及市场的变化, 不断调整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园园, 梅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J].科研管理, 2013 (01) .

[2]闫春.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变革趋势及测度[J].现代经济探讨, 2013 (02) .

[3]张洁, 安立仁, 张宸璐.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形成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3 (10) .

[4]李占强.突破性创新战略管理研究——基于风险投资的视角[J].当代财经, 2012 (09) .

[5]唐方成, 仝允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软科学, 2007 (06) .

上一篇:奉献者的足迹下一篇:民族特色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