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实验教学法

2024-06-15

传统实验教学法(精选十篇)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1

在医药学中,病理学属于一门关键的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是基础医学教学向临床医学教学过度的重要“桥梁”,而病理实验教学则是病理教学中一项主要内容, 它的最终效果与病理学教学质量直接挂钩。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医学科技的发展备受瞩目。针对病理学教学,教育工作者将传统病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期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1 病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病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应用范围广,内容复杂,不易于学生全面掌握病理知识,并且影响了后续的临床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快速提高学生对病理知识的储备及临床应用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病理学实验教学对于整个病理学教学而言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病变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 能够对病理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进而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增进对病变知识的了解。

2 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

具体来讲,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首先,观察、描述病理大体标本;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教师将大体病变标本和组织学切片,配以标本或挂图,向学生派发实验内容及观察任务,在教师的督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只将病理实验教学作为辅助理论教学的一种途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医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此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尤其在显微镜下玻片学习方面,其弊端逐渐暴露[1]。

2.1 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虽然现在很多教师利用实验教学课件、挂图等教具进行讲解,但讲解后学生要独自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的讲授和与示教切片和学生镜下观察的切片的图像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学的指导性差。

2.2 学生学习效率低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由于教学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的支持,实验的教学质量也常常无法得到保证。在课堂时间内,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教学,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辅导,学生学习的效果参差不齐,实验课效率很低。

2.3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少

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学生也只能单独观察自己的实验内容,而且时间有限,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2]。

2.4 学习资源缺少共享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各自使用自己的显微镜,不能同时观察到其他学生显微镜下的典型图像,学习资源无法同时共享;又由于不能实现图像的远距离传送和储存,一些典型的结构只能局限于某一次实验课,而无法在另外的时间再现[3]。

2.5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枯燥,学生被动参与,对病理学的学习尤其是组织学的学习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3 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应用

在2007年,病理教研室初次引进了“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最近几年,随教研人员对该系统研究的不断加深,教研室最终成功组建了一个形态学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是一个集专业数码显微镜、语言交流系统、视频交流系统和强大应用软件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4]。根据该系统构造的设计,将十多个学生端口与唯一的教师端口相连,所有端口均围绕教师端口建立联系,组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实时、有效的平台。

3.1 针对病理教学切片讲解便捷直观

计算机传出系统配合教师显微镜的切片投影,对其病理病变进行动态讲解,既方便学生观看,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典型病变进行实时解说。

3.2 实时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教师随时指导

在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内进行病理实验教学,所有学生学习的切片镜像可以实时显示在教师主控台微机的屏幕上,方便教师实时监控其学习过程。在主控微机系统中,可以显示3组(每组16台)学生机的镜像画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随时切换组别进行观看,以便及时发现典型案例进行重点讲解。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片效率,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5]。

3.3 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实验室配备的语音系统恰好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当学生发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语音系统呼叫系统及时通知教师,师生之间直接通过语音通话功能进行交流;此外,学生小组之间也能实现双向交流。利用语音系统开展实验教学,不仅便捷、直观,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4 实验课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在“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中,教师可以对典型病理切片进行数码拍照,并进行重点讲解,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在观片过程中,利用系统的拍照功能留存典型切片的图片,以便日后查找;对于病理结构容易相互混淆的典型切片的图片,可以将其拖放在屏幕上进行对比,进一步学习总结。

3.5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Motic数码互动系统的功能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

4 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病理教学过程中,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成立无疑是病理科学研究发展的具体体现。到目前为止,病理实验教学模式经过一代代教育学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将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在大体标本学习方面发挥传统教学优势,在显微镜下学习,则更多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以不同于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全面阐释实验内容。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容易理解的实验内容,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绘制模式图,以此来加深印象。其次,通过教师显微镜全体共享的功能进行玻片内容的学习,并重点讲解易混淆的、典型的病变知识。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安排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路监控实时了解其学习过程,并针对疑难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进入总结阶段。综合以上几个环节中的问题对大体标本实验进行总结。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临床病理知识,通过“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的双向语音问答功能, 进行电子呼叫强大,或分组展开讨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综合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手段开展病理实验教学,不仅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得以传承,而且也充分体现出形态学数码互动显微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抽象难懂的病理学形态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恰好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信息,有助于其全面掌握病理学知识,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传统病理实验教学的内容知识、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实验教学的研究迈上新台阶。

摘要:一直以来, 病理实验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逐渐表现出其局限性, 将多媒体实验教学引入病理实验教学中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保留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优点, 又显示了新技术的优势, 是一种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传统实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病理实验

参考文献

[1]和新盈, 张润岐.多媒体显微实验室示教互动系统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5) :557-558.

[2]杜丽坚, 冷静.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1) :368-370.

[3]谭三勤, 曾腊初, 杨挚鹰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11) :103-104.

[4]周金美, 袁广明, 潘实清等.MOTIC数码互动教学系统[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 23 (5) :30-31.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2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相对于以往已有一定程度的改观,特别是一线的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育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为此我们学校申报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课题》实验,并获得批准,这对我们全体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机会。但是何为“传统文化”呢?心里确实纳闷?通过学习、研讨才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那么传统文化如何与语文教学整合呢?其实,新课程已为语文教学的改进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即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效地学语文、用语文,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学生受益匪浅。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开展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创造多种实践活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会使学生充分投入,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同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实践活动形式,都能够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

游戏式。游戏趣味性强,轻松愉悦,且易于实施,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戏,我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不妨多采用游戏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学的魅力,我组织学生举行了一次“趣味语文”游戏。由学生自己找材料,自己组织活动。在我宣布要进行这一活动开始,全班同学就好像过节时,一切都在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中进行,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活动开始了。如果说一开始我对这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有点担心的话,随着游戏的深入,我的担心不知不觉早已烟消云散,自己也完全被这游戏所吸引,随学生笑,随学生叫。因为这次活动的内容之广,形式之丰富,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游戏的内容成语、歇后语、诗句、对联等中国传统文学为主,形式包括:成语接成龙、歇后语连连看、我做你猜猜、巧填古诗句、我会对对子等等。这次活动,学生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限制,组成几个方阵,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首先为自己的方阵设计新颖响亮的游戏口号,在整齐嘹亮的口号声中,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尽情地享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快乐。

竞赛式。大多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好胜心,以竞赛的方式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能

1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比如我们在学了《卡罗纳》这篇课文后,我就布置全班同学再次阅读《爱的教育》这本经典名作,让每个同学围绕这本书出2——3个题目,然后由命题小组同学整理后,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举行了一场“《爱的教育》专场知识竞赛”。活动中,有些同学因为报到了自己出的题目而满目放光;有的同学自己为正确回答了问题而沾沾自喜;有的则因为自己回答不出拖了后腿而懊恼不已„„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在竞赛中用语文,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表演式。文艺表演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比如去年暑假,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奥运会带给全人类,尤其是全中国人民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奥运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留给世人的奥运印象是永不磨灭的。奥运结束后,我在班会上发布公告:我们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将举行“我与奥运同行”的文艺表演。同学们可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或个体,或组合,准备好节目。事后学生告诉我,他们看到公告后,一个个非常激动并踊跃地准备节目。后来的表演也证实了同学们的话并非哄我开心。在文艺表演会上,同学们有的独唱,有的小组唱,有的讲奥运故事,有的表演相声、小品„„菲尔普斯等体育名将的传奇故事在教室里演绎,《我和你》、《站起来》等奥运歌曲的优美旋律在教室里回荡,最后活动在《北京欢迎你》歌声中结束。活动结束了,下课铃声响起了,但教室里、走廊上话题仍在继续,歌曲仍在唱响。

当然,语文实践活动不局限于这些形式,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创造各种能有效激发学生那个兴趣,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方式。

二、开展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中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关键要让这些资源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资源。

(1)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

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每周布置主题阅读。如课内学了《忆铁人》、《黄继光》等课文,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英雄的故事,利用班队课用自己喜欢或拿手的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

(2)古诗文大比拼。利用本校的校本教材,和教材内容和季节紧密结合,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古诗文大比拼。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2)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在课堂中开展制作剪报等活动课。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在研究中,很多家长反映到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做这个作业,而且家长们也乐意帮忙,他们曾经开玩笑说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也使他们能更好地和孩子们交流。在研究班二(1)班,还搞了一个个人专辑展出。把黑板报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称为“亲子板报”。家长和学生们兴致都非常高,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

(3)学科渗透,整合教育资源。

这一点主要有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中利用课件帮助理解,掌握难点。以互联网为中心

构建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把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用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开展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实践

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活动方案,但不能包办,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中来,比如让学生提供活动的设想或创意,可以征求学生对活动方案的意见或建议。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教室就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方案,教师可以“参谋”或“合作者”的身份,在尊重学生设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修改、调整活动方案。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我与奥运同行”的实践活动,就是学生自主设计的。我只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个活动主题,具体的活动内容、形式都由学生学生自己确定。学生成为实践活动设计的主体,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实施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对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的责任感。

如中、高年级,我们开展“课本剧场”。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这就是“课本剧场”。在表演课本剧之前,我们让中高年级学生自己动手把课文改变成课本剧。改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然改编不要过于拘泥于剧本的形式,学生只要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文字上的处理,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表扬。可以让学生分组改编,最后交换阅读,看谁的改编更精彩,更适宜于表演。排演节目,所有同学都可以报名,同一个角色假如有若干同学报名的话,那就要开展竞争,由报名的同学面向全体同学讲述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谁的理解透彻,就由谁来演。课本剧表演时,小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看完后,先由演员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角色,自已在剧中的“地位”,表演时自己的心情,表演后的自我评价;然后观众同学再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对小演员的表演作的自己的评价。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3

中华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其精华部分更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通过诵读、理解经典作品,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怎样继承这份文化遗产,中国人在历代的传统教育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吟诵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吟诵这件事情是贯彻落实习“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吟诵是当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不仅要及时抢救发掘、整理研究传统吟诵,同时也要在社会和学校中积极推广普及。推广吟诵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孩子的爱国之心、浩然正气。

一、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介于念读与歌唱之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一种口头表现方式,是吟诵者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所感悟的诗文内容与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特有的传统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它既遵循语言的特点,又根据个人的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声调表现出来,突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思想情感,比普通朗诵要深入、充分得多,是一种细读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学、音乐、语言的综合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中小学校推广吟诵的目的

(一)吟诵是引导学生读中华经典的重要手段

推广吟诵,表面上看是学习诗词文赋,或者说是在“唱”诗词文赋,但在“唱”的同时,就把那些经典的“歌词”记在了脑海深处。通过这种读书方法读了、背了(就像唱歌一样唱出来了)我国五千年积累的经典之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我在校园中践行吟诵的初衷。

(二)吟诵有助于记忆

通过“吟”“唱”的形式记住那些“具有种子能量”的“歌词”,当然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南怀瑾先生也不止一次袒露自己的心得:“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吟唱了……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注意,南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有“读”“背”“吟唱”,其实就是以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吟诵”,吟诵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唱,所以说是“唱”着把书读了,背了。他还说,现在小学读过的,中学忘记了;中学读过了,大学忘记了;大学读过了,出国留学时,统统忘记了……我们小时候,读书是读到肠子里去,肠子里去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些都告诉我们,通过吟诵的方法读书,有助于记忆,因为,唱的比念的记得牢。我自己也是一个受益者,自从学习了吟诵,记住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经典诗篇。

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言,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三)吟诵是进德修身的重要方法

第三届中华吟诵周开幕式重要讲话中还提到:吟诵,让心理喧嚣和社会浮躁静下来。我们用它来构筑中国人的精神高度,提升中国人的灵魂。

在吟诵里面,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让学生吟诵经典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只有通过学习吟诵才能体会古代诗词文赋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读书的目的是育人,不是背诵、也不是理解,而是体会圣人。”

三、吟诵教学实践

(一)实践学校的选择

叶嘉莹曾说:想要真正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私意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是丽水学院合作学校,又是丽水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双方联系紧密。所以就选了这所学校作为实践点。并且本人在2014年9月提交了2份两校合作研究课题:一是“经典进课堂”德育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二是回到母语习得的原点:“诵读经典”在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的实践研究,并亲自参与授课实践。

(二)实践班级及课程安排

一年级安排的是111班,二年级安排的是211班,每个班每周上课两次。上课时间安排在一个早自修和一节思修课。111班学生共44人,学生都是刚入学儿童,认字数几乎为零。选这个班级是因为其班主任魏炜老师是该校“经典诵读社”的指导老师,对经典存有温情和敬意。211班学生共61人,学生在校学习已经一年,懂得学校常规,识字数大约500个。

一、二年级各安排一个班,目的就是比较在学经典之前,学生的识字数对其记读文本的影响。

(三)吟诵文本的选择

1.传统蒙学教程介绍

传统启蒙教材,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传统蒙学教育最值得赞美的,就是把做人的道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善意美感播种到人心里去,求其日后发芽。这个播种过程的关键,决定其日后能否发芽的正是“吟诵”。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

《百家姓》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的精神,让孩子既记得自己的祖先,又胸怀天下。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启蒙教材。它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勾勒出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一学期吟诵过的文本

教材选择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经典素读本(一)》,一本书就包含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5本传统蒙学教材,并且所有汉字全部大字注音。顺便提一下,现在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1~12册,内含光碟,文本内容全部有声音录音,有吟诵、也有念诵,更适合作为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教材。

吟诵教学实践一学期来,蒙学方面111班主要学习《三字经》,共1068字。211班主要学习《弟子规》,共1080字。

除蒙学教材外,我们还吟诵了《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现代诗及国外著名诗篇。

《诗经》:《木瓜》《螽斯》《鹿鸣》等。

《千家诗》:《枫桥夜泊》《清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浦歌》等。

《声律启蒙》:《一冬韵》《二东韵》等。

古诗:《敕勒歌》《登金陵凤凰台》《望岳》等。

现代诗: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席慕容的《出塞曲》、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等。

国外诗篇:俄国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美国狄金森的《神奇的书》和《如果我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等

以上所列是一、二年级学生在一学期中用每周70分钟时间所掌握的内容。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超乎预料,比想象得要好。这也给以后的教学增添了信心和勇气。每次上课以蒙学教材为主、穿插不同文本,这样多种文本的混搭,加上教师的调动力,孩子们就会在“读本超市”中饶有兴趣地读呀、背呀、说呀、思辨呀,特别适合记忆、背诵的心理。

(四)吟诵教学方式

1.教师示范,激发兴趣

吟诵是一种读书方法,千百年口口相传。如今《吟诵式》微,每一个留下来的调子都是那么不容易,所以先要洗耳恭听教师的示范。我们刚开始学吟诵时,孩子觉得很好笑,怎么是以这样“唱”的方式读诗呢?

2.带领学生吟诵,掌握技巧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吟诵原文,让充满律动的读书声滋润孩子稚嫩的心灵。吟诵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教学时内容不可太深。只让学生开口吟就是,理论的内容可以往后延。

3.学生自主吟诵,巩固提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反复吟诵,既能把吟诵调熟记于心,更重要的是把经典记在了脑子里。学多了以后,孩子们觉得吟诵很好听。在熟练的基础上,达到声我两忘的境界,自然会发现声音和经典内容意境的相符之处。吟诵的规则也在循序渐进中慢慢渗透,一开始孩子是不知道吟诵规则的,但慢慢就会知道平仄、知道入声字、知道平长仄短的规则等。

(五)教学实际成效

1.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加

例如111班刚入学的儿童,在学《三字经》之前,识字量几乎为零。学完《三字经》,识字量达到一千多,即便有些不熟悉,但比没有学《三字经》的同学识字量明显增加。

2.学生学习中华经典兴趣提高

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说:“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我自己本人受惠于陈琴老师的引领,同时,也很乐意带领孩子进入书中的奇妙世界。每每听到学生甜甜地称呼我“三字经老师”,或送我一个发箍,或分我一份糖果时,我就知道他们喜欢上《三字经》的课。有些学生带来父母买的《千家诗》读本,自己选读没有教的内容。还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个读起了《百家姓》,并且兴趣浓厚、兴致盎然。看到这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3.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吟诵是古人读诗词文的一种读书方法,现代人感觉像是在“唱歌”。“唱”当然比“念”记得牢。比如《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共103字,通过吟诵学习,一节课时间学生不仅认识了文本中的汉字,还能背诵全文,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平常吟诵教学一节课学习100字左右的文本,日积月累,记住多了,经典名句常常会脱口而出。

4.学习经典作品,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习惯

用诗一样的语言跟孩子交流,是每一个老师发展的目标。学习了《弟子规》或《三字经》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对照所学,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很多孩子走楼梯或拐弯时,可能会碰撞,《弟子规》告诉我们“宽转弯,勿触棱”;有些孩子字写得不端正,《弟子规》告诉我们“字不敬,心先病”;孩子们拉窗帘时用力过猛,《弟子规》又告诫我们“缓揭帘,勿有声”。古人的蒙学读本既可以当做识字本,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礼仪规范、人情世故等常识性的知识。培养具有君子和淑女气质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努力的方向。

5.学习经典作品,营造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学习经典,一定伴有历史故事、民俗传说等。我就根据孩子的状况、节气时令、文本内容等,讲解一些历史故事,让文字、训诫、忠告、历史、民俗和孩子的生活直接连接在一起,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6.对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启发

吟诵教学实践一年多来,孩子们无穷的模仿能力、创造力和记忆力都展示出来了!他们心中的宝藏,被吟诵开启了!他们心中的那盏灯,被吟诵点燃了!孩子们对吟诵的反应证明,吟诵是用声音在描绘着那诗词中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古人的诗词忽然变得不再古老,诗情画意的生活好像随着吟诵又回到了现实!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也常常哼着刚学的吟诵调。

四、吟诵实践反思及建议

吟诵是中国式的读书法,是华夏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手段,教与学都可以在非常快乐的方式下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千年来,中国大量的典籍都是通过中国式的读书法——吟诵装进了学生的肚子里,被吸收消化才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现在能留存下来的文字典籍,大多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口传心授的部分大多已被西学的巨浪冲走了。在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实践期间,该校有老师来听我的吟诵课,老师们感叹:吟诵经典是有益处,但从没有接触过,不知道怎么教啊。自1902年蔡元培宣布“废除读经”已百年,可以说四五代的人没有经典吟诵学习的经历。现在的老师自是很难拿起,既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而教,我们如何传承呢?就我本人接触吟诵2年多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吟诵,听讲座、观视频、反复聆听吟诵音频、亲临吟诵专家课堂、接触中华吟诵学会会员等,在如何传承这份遗产上提一点建议:

1.丽水市教育局是否可以邀请中华吟诵学会仁人到丽水作讲座。

2.丽水市教育局是否可以邀请中华吟诵学会仁人培训全区中小学老师。

3.老师自己可以通过网络、光盘、录像等各种方式学习吟诵。

这只是开始,我们一起来吧,做一些有益于传播国学、传播经典的事情,看一看孩子们的眼神,看一看孩子们那开心的笑脸,我们可以这样的亲近我们的母语,让那些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吧!

参考文献:

[1]南环瑾.南怀瑾讲演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前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陈向春.吟诵与诗教[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1,67.

[4]叶嘉莹.我爱吟诵·序言[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2.

[5]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9.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4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常见的两种虚拟实验形式

(一) 多媒体动画演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也常见于课堂, 这有效地解决了实验中现象不明显, 或者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弊端,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 便于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例如, 将Power Point、flash、几何画板、Authorware等软件与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起来, 能够清晰地模拟实验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便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 实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 虚拟实验室下的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一般在重点实验学校常用于实验课堂教学, 这需要创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 利用可视化仿真物体代表实验仪器或设备, 通过鼠标点击以及拖曳操作这些虚拟的实验仪器或设备, 即可进行各种实验, 达到与真实实验一致的教学要求和目的。虚拟实验室下的仿真实验突出学生的感受过程,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物理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物理知识。

二、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效整合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有时无法开展或者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实验结论难以形成, 而虚拟实验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所以, 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实验形式, 一方面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突出实验教学的过程, 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以实验教学为基础,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如在选择多媒体展示实验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实际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特点, 在呈现实验现象时, 必须遵循科学性, 便于学生观察, 凸显实验的过程。使静态事物动态化、微观现象可视化、抽象知识形象化, 完成难做实验的动画模拟, 为学生搭建由形象思维迈向抽象思维、由表象到理性的“桥梁”,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如在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时, 首先可以让学生用抽气盘和抽气机进行演示, 由于客观上绝对真空不可能实现, 所以在实验时往往造成一定的难度, 但让学生在感受到随着气体的逐渐减少, 听见的声音逐渐减弱这一特点时,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 灵活采用动画课件的演示, 直观展示随着空气量的减少, 声音从大到小直至消失的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初步体验。

三、对虚拟实验教学的反思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亲自操作实践,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获取物理知识, 提高综合能力。此外, 教师要充分放手, 大胆开展实验教学, 给学生实验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在虚拟实验环境下, 学生可以充分放手, 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承认虚拟实验教学能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同时, 我们也要辩证地分析虚拟实验教学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只是作为常规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在推动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决不能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如果仅仅将课件演示来代替演示实验, 虚拟仿真物理实验代替学生的探究实验, 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的发展, 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实验教学时, 我们应该提倡: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 教师要充分放手, 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平台;能在课堂内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完成的, 教师决不能简单借助于多媒体展示。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下的虚拟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关系。

同时, 在进行虚拟实验教学时, 教师要科学地设计虚拟实验的过程, 防止机械化的实验操作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过程。如多媒体课件展示, 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将学生的思维强制牵引到多媒体展示中, 教师在进行课件展示时忽略了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课堂教学, 教师会顾此失彼……, 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物理素养下降。

综上所述, 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根本, 也是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不仅要重视实验教学, 同时还要根据实验教学内容来采用多样化的实验形式, 以加强实验研究, 改进和制作物理实验仪器, 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达到物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2) .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5

教育实验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校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为了切实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活动,特制定本实验方案,望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XXXX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

(2)职责

1、教务处要在高

一、高二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或经典名著导读课,并会同语文教研组确定当代中外文学优秀作品篇目,会同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商议确定科学等人文读物。

2、政务处要围绕“小事不小,从小事做起”为主题将每学期主题班会的内容条理化,力求每周一主题,让班主任有可操作性;主题班会贵在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此基础上适时举办演讲比赛,评选“我身边的道德标兵”等活动。

3、团委要组织学生会、团支部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同时确定我校常态化的公益活动;要与政务处的主题班会内容协调一致,定期出黑板报并进行评比;同时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对身边的道德标兵进行广泛宣传。

4、办公室要在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际。

5、年级组要在配合各处室的基础上,加强与家长学校是配合,赢得广大家长的支持。

6、教科室要加强实验的指导,鼓励广大教师将实验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付诸文字,及时向上推荐。

三、实验目标

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3-的好品质。

(2)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进行指导。教务处将出台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3)主题活动。由教务处、政务处、团委共同确定活动方案。

(4)社会实践。由团委每学期统筹并出台具体方案。

(5)科研组织与管理。教科室要加强组织,加强指导,鼓励广大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积极将实验成果向贵州省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资源研究专业委员推荐。

(6)教师培训。教科室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每学期分批次有序开展校际教研交流,并提前报学校审批备案。

(7)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使广大教师成为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三)实验原则

人人参与,各处室协同配合,有序推进。

四、实验学习材料

1、《本土教辅·名校学案·学富古今优秀人才培养家长指导读本》。

2、贵州教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各地设立视频教学资源服务点,有需要使用的可就近免费获取。

3、《经典名著导读与检测》。

4、校本教材。

五、保障措施

1、凡是涉及开展此项实验工作的活动,由各处室先报方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后如实核销。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6

一、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般包括实物展示台、摄像、放像、数字投影、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多媒体技术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强大的信息传输以及崭新的呈现手段作用于学生,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形成合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使课堂实验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演示实验

化学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实物展示台把化学演示实验摄像,再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为学生提供从多角度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还可以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节约实验药品用量等,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譬如,在演示电解水实验时,用传统方法做演示实验,后排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通电后水变浑浊,这是错误的;而用展示台来展示该实验,后排学生便能清晰地观察到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2.通过教学视频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教学

对一些价格昂贵的实验、危险性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要求较多的操作技术或装置复杂的实验等,可以

借助教学视频来完成,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正确性、有效性、规范性。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等。利用录像技术,还可以显示较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如硫酸工业的生产流程等,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

3.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课堂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系统强大的动画演示功能,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和破坏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中学教材中有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氯气、硫化氢等气体有毒性;一些物质有危险性,如氢气、甲烷等气体易燃易爆的性质,学生无法感知。因此有些学生在实验时,不是很注意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不重视危险物质可能对自己和同学造成伤害。这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设计一些逼真的动画演示,比如,在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在尾气处理方面设计小白鼠中毒死亡;在演示氢气可燃性实验时,设计填充氢气球时有人吸烟引起爆炸;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致使试管炸裂。通过逼真的动画演示,从而使学生感悟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应如何注意避免污染、防止错误操作以及恰当地保护自己。

4.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展示微观的化学世界

中学化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微观的,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既要理解课文的文字说明,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太容易弄清反应的微观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抽象内容制作成课件,在投影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在短时间内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能够使知识由抽象变成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水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使教学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内容的复习教学

在中学的各个复习阶段,化学实验的复习也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照课本

讲再加上用笔画总也说不清楚,看挂图及翻课本上插图也麻烦,在黑板上画更慢,重做实验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一般只好再把一些基本操作、现象、注意事项再讲一遍,学生结合课本回忆,想象操作和现象等,也就算把实验复习了,这样复习实验学生印象是不深刻的。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把需要复习的每个实验从头到尾地快速呈现在屏幕上,既能唤起学生的记忆,又能大大提高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效率和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但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用它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效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演示实验是实物实验的展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有关实验的规范操作,实验的正确规范操作其实也是学习化学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果一味地采用电脑模拟实验,“做实验”就会变味为“看实验”,那么学生就很难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如果通过实物操作来演示实验,可以使实验更具直观性,学生既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形象、更实在。因此,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要做到有的放矢。

3.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确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大,节约课堂时间。但是在课堂的40分钟内,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此多的知识,学生只能跟着课件大致地浏览一遍,往往课堂上听得明白,课堂下却用得糊涂。学生接受新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内容过多,学生往往疲于接受,找不到重点,来不及消化,学习过程就会变成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4.师资的培训

只有在教师能熟练并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化学实验教学时,才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最佳效益,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重视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培训。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弥补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充分显示出现代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霍丽荣.走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误区[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02).

[2]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者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利平.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化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4]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7

关键词:显微数码互动,传统实验教学,家畜组织胚胎学,组织切片,教学效果

家畜组织胚胎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教育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家畜机体微细结构与功能关系及个体的发生、发育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及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1]。 作为一门显微形态学科,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的基本宗旨是验证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家畜组织胚胎学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首先通过相关模型、挂图及相关组织幻灯片的放映讲解实验内容; 之后学生自己动手, 在显微镜下进行切片的观察, 教师通过自由巡回方式解答学生在观察中所遇到的问题。传统的家畜组织胚胎学实验课受设备限制, 形成一种师生分离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 而且经常由于切片移位造成目标丢失, 导致师生在观察和理解上的错位, 不方便教师指导, 缺乏师生互动; 整个实验过程也相对单一、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 不少高校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以促进显微形态学科的实验教学。西藏大学于2012年建成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并投入使用。经过近三年的使用, 研究表明: 和传统实验教学相比, 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不仅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教学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

2013级动物科学本科1, 2班, 2014级动物科学本科1, 2班, 共160人。2013, 2014级动物科学本科1, 2班学生按班级分成A、B两组, 每组学生40名。

1.2研究条件

传统实验教具: 相关实验图片模型、挂图、幻灯机、组织幻灯片、显微镜、实验切片等仪器设备由实验室提供。

现代实验教具: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 由教师端1台电脑、显微镜和学生端40台电脑、显微镜组成) , 购自江苏省捷达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试验切片由实验室提供。

1.3研究方法

1. 3. 1问卷调查法A组学生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B组学生进行显微数码互动教学; 教学内容进行一半时进行交叉互换, B组学生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A组学生进行显微数码互动教学, 授课教师保持不变。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进行量化, 共设计十个问题, 每个问题的答案以十分制计分, 用无记名方法征求学生的看法和意见[2,3]。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打分, 重点了解两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影响的评价。

1. 3. 2实验考核法A组学生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 B组学生利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 授课教师保持不变, 教学内容进行一半时进行切片考试, 由同一个教师阅卷[3,4]。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 回收160份, 回收率100% , 以无记名方式让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打分, 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评分要高于传统教学方法。从统计结果看, 两种教学方法差异极显著 ( P < 0. 01)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 多数学生认为现代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中有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 从多项调查内容来看, 大多数学生更愿意选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2.2实验考试成绩的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组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实验成绩 ( P < 0. 05) , 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 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实验教学效果相对传统教学效果好, 学生更愿意接受现代实验教学。据分析,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

3.1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可生动形象地展示组织切片及相关授课内容, 增强教学指导性

教师利用“图像采集”及互动教学区的“教师授课”功能可使镜下组织结构图像清晰地同步显示在学生端电脑上, 教师用鼠标拖动指出典型结构进行讲解,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抽象性。教师还可动态演示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观察的全过程, 增强了教学的指导性。

3.2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实现实时动态学习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己观察组织切片, 至于学生是否明白教学的重点内容或是否理解组织切片所示何意, 教师都很难客观评价。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只能换位观察并给予解答。因为师生不能在同一画面上同时进行观察, 只能在固定组织切片位点上较为粗糙和模糊的层面上进行讨论,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难以准确和详尽地解答[5,6]。而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通过互动教学区的“屏幕监看”, 在主控台显示屏上可同时观察到全体学生的镜下图像, 每个人的动态切片观察效果全在教师监控之下。教师不再被动地等学生提问题, 随时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随时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组织教学。当学生有疑惑时可以主动通过“电子举手”请求教师的帮助。

3.3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屏幕转播”功能, 实现资源共享, 丰富实验内容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因师生不能在同一画面中观察讨论, 导致师生交流很难在课堂上创造互动氛围。 例如当某位学生找到罕见的或重要的组织结构时, 只能让其他同学换位轮流观察。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 而且还容易造成目标移位, 引起误导[5]。而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实验教学中可以使用“屏幕转播”功能, 就可将某一台显微镜下的特殊或典型结构图转换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 实现镜下图像的共享。

3.4利用“图像采集”功能, 实现图像捕捉、照相、处理、保存, 完善教学资源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镜下观察到的典型图片无法保存, 也无法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而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中, 可利用图像采集和处理功能对任意一台显微镜中的图像进行捕捉、采集、处理和保存, 利于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切片图库, 丰富教学资源, 便于学生交流学习。

3.5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 实验课上学生自己真正看懂多少切片, 教师很难客观评估。而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中, 教师可以通过“文件下发”功能将某些组织切片图传至学生端电脑,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之后, 通过“作业提交”上传至教师端电脑, 教师根据作业情况便可以了解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具有实时性、 互动性、针对性, 可以对每个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式的具有个性化的一对一式教学。

4小结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 多媒体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一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枯燥, 激发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不仅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 还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另一方面,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 通过培训, 认真学习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操作程序, 多钻研挖掘其强大功能, 熟练地掌握、运用该套设备, 使其为自身的教学、科研服务[7]。

参考文献

[1]沈霞芬.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王菊, 周宗瑶, 慕晓玲, 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1) :100-102.

[3]李雷生, 杨海霞, 聂尚丹, 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1) :105-106.

[4]赵宏贤, 徐富翠, 黄吉春, 等.组织学实验课显微数码互动与普通教学的对比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5) :895-897.

[5]周艳梅, 卓煜娅.显微数码互动教学应用于组织学实验中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9) :943-945.

[6]季风清, 孙海梅, 李保红, 等.组织学实验课教学新模式——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5, 19 (1) :40-41.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8

1 机辅翻译教学平台的引进

1.1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自“商务英语翻译技巧”课程开设以来, 教学环境已经从单纯的黑板教学改革成为多媒体教学, 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自由度, 也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事实上, 仅仅设施上的改善似乎是一个硬件上的升级, 并未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上, 依然存在教师“一言堂”现象,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仍然常见。因此, 同学们在课堂上确实比以前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多媒体视听享受, 但在翻译能力培养上侧重的还是“知识的传授”, 未能解决真正的实操练习。

1.2 机辅翻译教学平台的先进性

“商务英语翻译技巧”课程实训课时量大, 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三, 但一直以来大部分都是“纸笔+字典”的实训任务, 还比较难以适应社会市场不断提升的一般翻译人才的需求。提前在课堂中进行社会上翻译公司模拟实训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实训质量, 经多方考查社会及国内高校计算机翻译辅助软件系统使用情况, 东方雅信能够较好地满足目前我系的实训教学需求。该机辅平台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一是实训点鲜明, 主要突出笔译实训, 不但包含基础模块实训, 而且还有模拟翻译公司的项目实训模块, 这不仅仅单纯锻炼学生个人的翻译能力, 更加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的企业核心文化思想;二是实训资源丰富, 分类明晰, 特别有经济、贸易类资源, 非常符合我系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三是实训资源富有时代性, 如3D打印机、Google眼镜、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四是实训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两大需求, 平台内有练习、测试后的数据分析, 供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提供教学科研数据。较传统翻译教学, 机辅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比较轻松、愉悦、高效地完成双语翻译任务,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方便教学管理和课题研究。

2 机辅翻译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我系自2014年下半年成功引进并试用雅信机辅平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课程组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一分为二:前阶段仍然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 主要以讲解翻译技巧和纸笔实训为主;后六个教学周采取雅信机辅平台教学模式, 主要是专门的计算机笔译实训。

2.1 机辅翻译教学平台的初试改革

在经过多方考查调研后, 课程组认定机辅翻译教学模式将是一条可行且可发展的路子。经公司短期培训后, 课程组开始试用平台的部分功能。在这一阶段, 课程组主要使用了翻译平台内的教学子系统, 利用该系统进行作业发布、作业批改等简单有效的功能应用, 同学们也可快速使用系统自带词库、句库进行辅助, 更能实现优秀译文共享学习、对比机器翻译和自己翻译, 真实、高效地完成计算机平台实训任务。

2.2 机辅翻译教学前后测方案

为了验证机辅翻译实训教学的效果, 课程组设计了教改前、后测试, 拟通过测试分数来定量检验翻译实训教学短期改革效果。

受试对象:全体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他们为大二学生, 语言学习情况比较稳定, 计算机技能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测试对象较多, 则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班作为分析样本。

测试时间:前测安排在传统教学周最后一周, 后测安排在机辅实训周最后一周。

测试地点:前测安排在普通多媒体教室, 后测安排在机辅实训室。

测试方式:前测为传统的纸笔测试形式, 后测为计算机测试形式。两者都禁止使用字典或其他辅助工具。

测试内容:前测与后测均使用两篇翻译实务测试段落 (中译英和英译中各一篇) , 前后测题源难度相同, 均为全国英语翻译四级水平。

2.3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与机辅翻译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经过为期六周的机辅翻译实训教学, 同学们上课都变得忙碌起来了, 老师们也不再是“一言堂”的主角了。这都源于外部形式上的变化能够比较有效地推动本次翻译教学改革。具体两种模式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方面。机辅实训室的教学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让学生进行电脑翻译实操训练, 通过训练解决实训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所以, 教师就是课堂上的指导者、监督者、管理者。二是教学形式方面。机辅翻译实训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看不见老师“一言堂”的现象了, 同学们人机一台电脑忙得不亦乐乎。结合现在的教学理念, 堪比前后二段式的“翻转”。三是教学效果方面。在实训平台上的实操具有时间控制、生生校对、机器评分、标准译文对比、优秀译文共享等多种传统纸笔翻译难以达到的实训效果。

3 测试结果与讨论

以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 (11) 班和 (13) 班为测试样本, 共106位同学。其前后测试成绩如表1:

从测试成绩上来看, 后测成绩显然高于前测成绩, 包括平均成绩的提高和及格率、优秀率的上升。这与六周周密的实训效果分不开。结合同学们的实训报告也可以看出大家实训态度的转变。

朱同学:这个实训平台挺好的, 比课本内容更加实用。书上更多的是理论知识, 而这个平台上的内容可以更加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翻译知识点。

吴同学:通过翻译平台更能直观地反映自己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比较好用、便捷。

为进一步验证机辅翻译实训是否对同学们的翻译技能产生影响, 笔者提出高分组学生 (优秀成绩组) 和低分组学生 (不及格成绩组) 的前后测试成绩,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如表2和表3:

从统计分析结果表2看出, 高分组虽然均值比较接近, 但优秀人数由16人增至32人。另外, Sig.值.033 (<0.05) 显示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机辅翻译实训对同学们的翻译技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高分段的同学。根据分析结果表3, 低分组的均值有将近5分的提升, 且不及格人数也由21人下降至6人, 但Sig.值.095 (>0.05) 显示前后测在这个分数段并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实训周期还比较短, 低分段的同学还无法短期内快速提升语言技能, 虽然分数有提升, 但却无法实现突破, 还需继续努力。另外, 可能与计算机水平也有关联。

郭同学 (高分组) :翻译平台很好。第一次接触这个觉得很新颖, 很有创意。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翻译会让我觉得整节课我都在思考, 不会让我觉得很枯燥, 完成作业后会有成就感。

徐同学 (低分组) :首先对这个平台不是很适应, 打字比较慢, 一直看电脑也很累。

机辅翻译教学模式在短期内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尤其是对高分组的同学。但实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师如何更高效地加强对同学们的指导, 特别是学生们的优化组合。二是考虑结合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加强实训后点评环节, 可以由学生来替代老师的角色, 进一步提高实训的效果。总体而言, 传统翻译教学与机辅翻译教学并不存在二者选一, 如何更好为翻译教学服务是课题组的最终目标。

摘要:翻译是双语转换的重要技能, 特别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 专业术语的翻译技能更加突出, 这已成为语言学习者的难点。本文就翻译实训出发, 借助机辅翻译平台, 尝试短期的实训教学改革。通过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对比, 前后测数据分析显示机辅翻译教学对学生的翻译技能产生较为显著效果。

关键词:翻译教学,机辅平台,实训技能

参考文献

[1]顾伟.CAT课程采用翻译项目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1.

[2]毛忠明, 冯奇, 郑娟.大学英语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报告与分析[J].外语界, 2004.5.

[3]娜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J].外语界, 2008.1.

[4]王娟.国外机辅条件下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J].上海翻译, 2013.3.

[5]吴赟.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 2006.6.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9

一、传统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一) 基础会计实验和财务会计实验。

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一般都偏重会计核算基础实验, 而其他一些重要的财务会计问题如会计政策选择、税务会计等相关的模拟实验则没有涉及。

(二) 计算机会计实验。

一般是利用上面第一个层次的模拟实验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会计核算、编制报表, 并利用商品化软件的扩展功能进行一些会计预测和分析。可以是先手工核算, 再输入计算机进行核算, 也可以是手工、计算机同时进行核算。

(三) 财务管理和经营分析实验。

在我国没有专门的教材和实验指导对该层次进行模拟实验, 一般的做法是用案例分析代替模拟实验。

(四) 财务审计实验。

目前仍以案例分析为主。一般是引用上市公司虚拟公司的资料来进行财务审计。

由此可见, 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课程, 主要是登记相关凭证、账簿、编制报表, 整个过程都是通过语言描述来完成的, 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交易环境, 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因此, 学生会感到所学知识枯燥乏味、难以致用。

二、结合ERP对传统的会计实验体系进行改进

(一) ERP沙盘模拟课程简介。

ERP沙盘模拟源自军事上高级将领作战前的沙盘模拟推演, 是角色扮演模拟的一种表现形式, 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 每队要亲自经营一家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企业, 连续从事6~8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 从中不但面对同行竞争对手、产品老化、市场单一化, 还要注重公司如何保持成功及不断地成长。该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物料需求、资金需求等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大家要在模拟的几年中, 在客户、市场、资源及利润等方面进行一番真正的较量。通过模拟, 各层面员工对公司业务都会达成一致的理性及感性认识, 形成共通的思维模式以及促进沟通的共同语言。每一轮模拟之后, 都会进行综述与分析, 从而有助于员工形成宏观规划、战略布局的思维模式。

ERP沙盘模拟教学以一套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ERP沙盘教具有:6张 (或6张以上) 代表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的沙盘;代表资金的若干钱币、客户订单、市场预测资料和学生手册等组成。课程的展开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是制定企业的运营规则。包括市场划分与准入、厂房生产设备购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融资贷款、产品生产、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等方面的约定。

2、对抗阶段:实验开始后每一个企业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 在CEO的领导下开展竞争经营。几个经营年度完成后, 将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比较, 效益优异者获胜。

3、点评阶段:每一年的经营下来, 各团队都要分析企业的经营结果, 反思成败原因, 并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在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中, 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对抗游戏中的“演员”, 老师变成幕后“导演”, 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了财务知识, 还包括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规划、市场营销、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方面。

(二) 传统会计实验教学改进思路

1、精简会计核算实验, 适当增加会计估计空间。由于在当今形势下, 计算机账务处理迅速发展, 会计人员素质也向管理型发展, 所以要适当减少会计核算实验涉及的事项,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涉及会计判断的事项。另外, 不要每个问题都给学生固定答案, 给学生一定的查阅准则的空间, 进行合理的会计估计和判断, 从而使学生了解会计处理不仅有账务数据的精确性, 还有会计选择上的主观判断性。

2、应用ERP沙盘模拟推进会计实验教学。ERP沙盘模拟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首次接触会计实务的实践课程, 学生没有任何实务基础, 因此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模拟到仿真的步骤来进行。首先, 通过实习教材进行模拟实验。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实务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整个会计核算操作流程, 综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辨别经济业务的实质、填制原始凭证、编制和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核算成本、编制会计报表, 理解证、账、表数字的勾稽关系, 学会错账的查找技巧等;其次, 引入ERP沙盘进行仿真实训。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地将模拟实验的内容运用于仿真企业。这一阶段应该适度简化企业财务业务、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 以沙盘形式模拟出来, 能够使各团队在财务管理和经营分析基础上进行多期间企业运作。在这一阶段, 各团队要模拟企业高层管理的各个角色, 在相互竞争中, 更新和分析财务数据, 做出主要的筹资、投资和分配决策。

3、其他专题性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前面两个阶段的会计模拟实验是在高度精简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职能是反映会计与企业运营的一般关系, 无法包涵一些专题会计内容, 比如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审计、企业兼并等, 所以还要进行各种会计专题的角色扮演模拟实验。比如, 增加模拟企业的财务分析模块, 重点介绍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以及综合能力分析等。通过在ERP沙盘上具体操作, 使学生了解财务分析的方法与程序, 掌握财务分析的内容要点等, 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ERP沙盘模拟的作用和不足

(一) ERP沙盘模拟的作用。

ERP沙盘分上、中、下三大块。最上面部分是综合费用的开支区, 综合费用分为9项具体费用, 在这部分为9项费用分别留有放置筹码的位置, 以形象地表示费用的发生。中间部分占图面80%左右的地盘, 中间部分又被分为左、中、右3块。左边反映资金的流动, 依次为4Q的应收账款库、现金库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高利贷、应付账款的分期反映库, 现金的流动被形象地反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应收账款逐步到期, 由上至下流入现金库;而筹资的各项也逐步到期, 向现金库方向流去, 用现金支付到期贷款;中间的现金库则反映企业可用的现金额。右边反映生产的进行, 依次为原材料、生产线和产品库, 首先是原材料的订购,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原材料库转入生产线, 按照不同的生产线生产周期, 逐步转入产成品库, 到交货期, 从产成品库取出产品换取一定付款期的应收账款或现金。最中间部分是前面所述的生产、销售、财务规则。最下面的一部分, 反映的是产品的开发投入、ISO认证投入、市场开发的投入等。沙盘演习过程所需的材料、产品、资金都通过不同的筹码来表示, 并在盘面上反映其流动。

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使学生在2~3天的课程中模拟6~8年的企业全面经营管理。他们有充足的自由来尝试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 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结果, 以切实的方式体会深奥的商业思想。在现实工作中他们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这样的体验机会。从而形成会计专业从课堂的课程教学, 到实验室操作实习, 到模拟企业进行角色扮演的系统教学, 增加学生的就业实训环节, 提高学生就业率。

另外, 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方面的研究, 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基础。

(二) ERP沙盘模拟的不足。

在ERP沙盘模拟实验中,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沙盘模拟毕竟不是真实的商业运作, 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情况。有些学生在一次沙盘模拟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认为什么都会了。但在现实中可能会有错综复杂难以预料的各种突发事件。另外, 一旦进入操作过程, 学生们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如:企业资金短缺时, 动用沙盘上的固定资产折旧额;长期贷款故意不还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引导, 并且有必要通过其他一些途径进行控制, 以达到公平竞争。

总体来讲, 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紧扣企业实务,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实战技能的传授。如果把它应用于会计专业, 可以使学生从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角度理解会计, 摆脱会计就是核算技术的思维约束, 而以全局的观念理解会计与企业运作的关系, 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春萍.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 2005.12.

[2]蒋萍, 王琴.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 2007.11.

传统实验教学法 篇10

武术进入学校课堂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我国现代意义上看大学的概念,最早的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始就已经有武术(当时被称作国术)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都延续至今,在学校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武术课改革是受到约束最多也是变化最少的一门课。这其中有学校体育自身特点的制约,例如教学时数少,学生身体差异性较大,学校教学目标与传统武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民国开始就是由传统武术拳术套路、刀术套路、棍术套路等组成,一般套路动作数量在30-50个之间。极个别的学校开展了散打和短兵的对抗性教学内容。新中国建国后,陆陆续续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将武术课列为了必修课内容,并逐渐统一为国家规定套路,如初级拳术、初级剑术、青年长拳、24式、48式太极拳等,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了拳击和散打项目内容,但是教学方法始终是示范法、集体练习法、重复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基本停滞在教师教、学生学练的方法上,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下降,尤其是近十年,很多学校武术课程被跆拳道挤出了课堂。

当前,生活节奏快了,信息更新也快,学生独生子女偏多,自尊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喜欢富于变化并能够速成、展现个性的运动项目,但是身体素质较差,传统文化底子薄,心理早熟,学习目标涣散,对学习内容缺乏持久性,意志品质薄弱,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容易盲目从众。学习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青少年从最初的被迫强制式接受教学内容演变为强调身心愉悦的主动选择体验式教学内容。高校武术课突出的矛盾在于武术课教学内容陈旧,套路动作对于初学者显得较为复杂,对基本功要求过高,动作数量过多,技术标准较难,相对于专项素质基础较低,教学时数有限的学校课堂来说很难形成对学生的正向激励,运动量和身体训练相对于别的项目成本较高,同样一节课的武术套路学习和练习与一节课羽毛球、足球、篮球、甚至跆拳道课比较,课堂效果都不成比例,学生的心理体验较差,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意志品质,很难使学生保持对武术课的兴趣,也就谈不上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了。这将意味着目前为数不多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面临退出学校课堂的境地。这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极为不利。

武术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要求、评价指标都与学生的适应性有很大差距,鉴于此,我们提出“情景演绎式教学法”改革方案: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单个或者组合动作,通过不同情景设置,例如被抢劫,让学生先演绎现实中的被抢劫过程,然后演绎运用武术技术化解安全危机,达到熟练掌握武术应用技术,提高自我防卫能力,增强自立意识,维护自尊,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交通大学5个武术专项班10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

2.2 教学时数

每次一节大课(即2个学时),每学期按18周计,实验一年两个学期。

2.3 实施办法

2.3.1 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实验班:

2.3.1.1 教学内容与进度见表1

2.3.1.2 教学用具

散打护具、脚靶、拳靶、海绵垫子、匕首道具等若干。

2.3.1.3 教学实施程序

(1)在开课后介绍本节课情景的设定模式及要求,请两名学生示范演绎设定的情景过程,教师分析、讲解其特点、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做准备活动,用时大约10分钟。

(2)让所有的同学模拟这一特定情景,进行心理体验和发挥自我反抗技术。用时约20分钟。

(3)教师示范这一特定情景下使用的一至两个武术技术动作,学生模仿练习、集体练习、重复练习,教师讲评及纠正动作。用时大约20分钟。

(4)学生间相互配合,轮流用按规定情景运用学到的武术技术进行应用。用时大约20分钟。

(5)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情况,然后进行新学动作的打靶练习,固定动作概念、提高动作质量、重点强调动作技术要点和发力的科学性。用时大约15分钟。

(6)专项素质练习。用时5分钟。

2.3.1.4 教学考评:

(1)实验班按百分制评分。

(2)实验班学生考试时,教师根据学生技术表现评分:

陪练学生按教师规定要求模仿两个生活中抢劫和暴力敲诈情形,考试学生进行随机技术处理,根据空间(分室内、室外)、环境(分闹市、乡野)、光线(分白天、黑夜)等状况运用武术技术进行自卫或者见义勇为,其中动作完成质量60分;技术和策略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0分。

模仿武打明星完成两个电影片段武打场景,相当于化妆武术对练或舞台小品形式。其中考试学生完成武术动作数量不少于20个,模仿电影人物动作和情节的相似度40分;个人技术动作质量40分;表现力10分,考试情节整套动作完整性10分。

2.3.2 传统教学法对照班

(1)同样选定5个武术专项班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教学时数:每次一节大课,(即2个学时),每学期按18周计,实验一年两个学期。

(2)确定对照班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统计,我国高校课堂中有超过80%的学校都保留着武术教学内容,其中套路形式占到70%以上,仍为武术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对照班的教学内容为延续多年的初级三路长拳,在体育课堂中普及率最广,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基本固定为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具备武术套路教学的典型性。

(3)教学内容与进度见表2。

(4)教学实施程序:传统武术教学方法的常规模式。

(5)教学考评:对照班按常规依然以百分制评分,其中动作的正确性为40分;动作的熟练为20分;动作的劲力及协调性20分;套路的完整性和风格性为20分。

2.4 教学效果对比

每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验,成绩统计后运用马尔可夫链数学模型比较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见表3、表4)

A1代表优秀,A2代表良好,A3代表中等,A4代表及格,A5代表不及格

A1代表优秀,A2代表良好,A3代表中等,A4代表及格,A5代表不及格

经过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教学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第2学期武术状态概率向量分别为:

和中的元素说明了各等级学生的变化情况,从第2学期的状态概率向量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异非常明显。实验班的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优秀率增幅近一倍,提高到12%,良好率和中等率、不及格率变化不大,均略有下降,及格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

假设2种教学方法能够常态化实施,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保持稳定不变,通过解方程式得出对照班的A对值为(0.18,0.61,0.12,0.08,0),而实验班的A实值为(0.29,0.61,0.06,0.03,0),很显然,实验班使用情景演示式教学法在1学年的武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武术课态度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掌握、情景模式的心理体验和激励、学习兴趣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收效显著。只是两种教学方法对于不及格学生均没有影响。如果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将明显优于传统武术教学法,并且优势将随时间的延长更加突出。

除对不同班级学生身体素质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之外,我们运用孟庆茂教授主持修订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学生反馈不同教学方法实施后的教师评价,从而判断教学主体对教学客体的内在实际影响程度。

问卷共有34个题目,每个题目后面有“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个选项,要求学生回答在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时,每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如何,问卷是随课堂答卷,测试的200名学生均交了答卷,问卷回收率达100%,经过统计学计算和整理,得出结果如表5:

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发现,运用情景演绎式教学法的实验班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相对较高,反映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同时显示学生在情景演绎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依存度较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反映教学内容的变化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的快速变化、方式的新颖性使得学生积极性明显增强;由于情景演绎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使命感的强烈刺激,使得学生课下对武术项目的知识搜集、素质训练、专项表现性、技术表演欲、自卫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内容难度认识差异性交大,有基础或者爱好武术项目的学生觉得难度明显降低,而一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觉得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技术压力,对情景演绎式教学法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选课人数明显增加,(本校实施的是网上选课系统)。反映出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对武术项目在高校中的宣传、巩固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给个性突出和追求自我实现的学生一个较好的平台。

2.5 教学效果跟踪调查

一年之后对试验对象进行了跟踪调查对比,设置简单问卷进行调查,以武术项目为内容(包括初级三路长拳、散打、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形意拳、软式擒拿、跆拳道、拳击等西安交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每周至少锻炼2次,每次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被认定为继续练武者,调查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实验班1年之后有将近60%的学生依然选择武术作为自己的锻炼手段,而对照班仅有7%的学生将武术项目作为锻炼的手段。实验班的学生有33%能够记得并完成教学内容,而对照班无一人能够完成全套初级三路长拳动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武术教学中无论是传统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已经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学习特点有较大差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发展需要,否则将有退出高校课堂的危险,这将使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课堂中失去一个有力的载体。

(2)情景演绎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强调个性但又缺乏恒心和毅力的学习特点而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创建的,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变被动模仿、集体练习、评判标准模糊为主动模仿、个性练习、差异化表现、标准清晰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武术的持续兴趣,教学效果优势明显。

3.2 建议

(1)任课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具备熟练控制课堂秩序而不打乱教学和学生心理节奏的能力,选择武术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必须适合学生现实身体条件。

(2)课堂选用的教学道具(匕首、短刀之类)必须绝对保证安全,使用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护具,并指定攻击部位,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课堂“情景演绎”必须保证运动量,以武术动作应用为主,防止演变成“戏剧小品”。在场地和空间有限的状态下,可以分组进行鱼贯练习,以避免各组间距不足学生碰撞受伤。

(4)对于身体和心理条件有限、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学生应该降低武术技术学习难度和情景的复杂性,延长他们对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期,降低表现力要求,突出安全危机意识的培养及应变策略、自卫技巧练习,指定特定情景进行强化练习,既保证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武术使用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摘要:文章通过高校武术课中情景演绎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分别运用马尔科夫链、SEEQ问卷等方法从学生、教师、教学效果延伸等三个方面调查、统计,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发现武术教学到了必须从粗放型普适模式向精细型个性模式升级的阶段,否则武术课教学有可能被高校课堂淘汰,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它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教学条件依存度较高,虽然具有探索意义和推广价值,短期内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情景演绎式教学法,传统教学,实验比较

参考文献

[1]黄少罗等.马尔科夫链方法在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134-137.

[2]任训学,王春喜.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信度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76-78.

[3]郭琼珠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41-243.

[4]闫惠,刘双恩.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趋势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35-136.

[5]刘郁,孟庆茂.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多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09(1):63-66.

[6]徐春桥,冷泽兵.大学生评价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12):122-124.

[7]戴亚玲.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意义[J].新西部,2009(12):92-93.

[8]孟庆茂,刘红云.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4):617-61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传统实验教学法】相关文章:

传统实验的数字化升级08-27

美国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传统及其变迁05-11

传统模式教学05-09

改革传统教学05-29

传统课程教学06-28

传统教学技术07-05

传统教学现状07-26

传统教学媒体08-06

传统教学临摹08-29

改变传统教学09-10

上一篇:鼻泪管开放术下一篇:热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