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2024-05-06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精选十篇)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1

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 知识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势是无形资产, 当前, 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的概念呈现日渐拓展之势。虽然有关无形资产, 世界上目前尚无统一定义,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无形资产的概念也将沿着无形的固定资产——无形的长期资产——非货币性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经济资源等这样的一个轨迹向前发展, 不断拓展。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使无形资产会计适应时代的需要, 成了当前会计界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2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问题

2.1 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确认问题

现行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确认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确认范围过窄, 具体表现在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过窄、自创商誉不被确认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源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等问题。

2.2 无形资产会计面临的计量问题

首先,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全部采用历史成本法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由于无形资产主要是通过其功能属性给企业带来收益, 价值主要取决于所能创造的未来利益, 而不是历史成本, 这种不考虑无形资产特点的方法应用起来就显得有些牵强。

其次,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确认后发生的支出, 应确认当期费用。对无形资产后续支出计量采用以其成本减去其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其账面价值, 禁止企业采用重估法进行重新估价计量。这种规定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 有些无形资产并不是一次形成, 第二, 由于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 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既可能减值, 也可能增值, 由于禁止企业采用重估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重估, 会导致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严重失真。

2.3 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所面临的问题

(1)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过于单一。

现行会计模式下, 无形资产摊销一般采用直线法。由于某些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较大, 而且其价值还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化, 如果仍然采用直线摊销法, 必然造成各期摊销成本与同期实际负担成本不符, 不符合配比性原则。

(2)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规定不合理。

由于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 用预计使用年限、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中较短的一个作为摊销年限, 会导致有的无形资产可能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了, 但还在逐期摊销着, 不符合客观性原则。

2.4 无形资产相关信息披露所面临的问题

(1) 披露的信息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未披露全部无形资产、明确披露的有所确指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只是其实际成本的一部分、无形资产账户反映的是摊余的历史成本, 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现在市场价值等等。

(2) 误导报表信息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信贷者、企业管理者和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的经济行为。现行会计模式与工业经济相适应, 主要围绕有形资产来设计和运作。在资产负债表中, 无形资产排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项目之后披露, 而且很多对报表信息使用者有重要作用的信息因考虑谨慎性原则没有披露。

(3) 导致国有无形资产容易流失。如前所述, 有很多无形资产没有在企业账上得到反映, 反映在账上的无形资产其价值也仅仅是摊余的历史成本。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制改造及合资经营时容易忽略某些无形资产或者难以取得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从而导致无形资产易于流失。近年来, 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少。

3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发展

3.1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确认思路

传统的无形资产确认模式使企业会计账面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 更不利于衡量企业的真正价值。因此, 应该增加无形资产项目核算内容, 并对无形资产按照传统型、人力资源型、方法型等进行划分。

3.2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计量思路

传统的无形资产计量模式不利于投资者了解无形资产投入的多少和技术含量的高低, 也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的真正价值, 从而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相关性。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1) 初次取得外购无形资产价值的处理。

外购的无形资产, 可根据历史成本入账。企业自创商誉及其它无形资产, 可选用收益现值法, 即对无形资产预计未来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预测并货币化定量, 再依据一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将其折现, 从而较为科学地反映无形资产的现实价值。

(2) 使用过程中无形资产价值发生变动的处理。

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稳定性, 其价值随着技术进步而发生增减变动。此时应根据该项无形资产投入使用后的预期收益来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 即以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为计量基础。

(3)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分别对研发费用进行确认。

对研发费用支出的处理可分为三种情况:①研发费用支出较小的, 可以采取全额费用法。②研发费用比重较大或者以研究开发为主的单位, 可以采用全额资本法, 即在研发活动成功时, 将研发支出全部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如果研发活动失败, 则应将失败成本全部及时转入管理费用。

3.3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摊销思路

(1) 改进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对于价值不大无形资产, 可仍然沿用现行的直线摊销法;对于无形资产价值很大, 或虽价值不大, 但足以影响企业兴衰成败的, 可采用加速折旧法等。

(2)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采用经济使用寿命。

由于无形资产的特点, 其一般情况下自然寿命和法律保护期限都长于其经济使用年限, 所以用经济使用寿命作为其摊销期比较稳妥。

(3)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

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 还应扣除已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可设置“累计摊销”备抵账户, 单独核算和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情况。

3.4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披露思路

知识经济时代日益重视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又要求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按国际贯例进行企业的运作和管理。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的披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1) 凡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都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全面反映。对符合会计准则确认范围的无形资产, 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与计量, 在财务报表正文中披露。对不符合准则确认范围的, 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2)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可以试着改变一下顺序, 以不同类型资产的不同价值取向排序, 即按资产内含价值的高低排列。对于内含价值高的包括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 不仅要优先报告, 而且内容要尽可能详细。

(3) 对于人力资源的突出问题, 可参考阎达五先生提出的“三维会计”新思维, 其中包括建立三维报表体系与立体信息结构。它与二维会计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人的行为这一要素, 会计等式变为资产行为:权益, 提供行为对价值贡献的相关信息, 报告企业在会计期间的行为价值情况。

摘要: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通过对无形资产会计在知识经济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了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28-32.

[2]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 2006, (9) :45-47.

[3]吴金海.无形资产会计计量若干问题探讨[J].上海会计, 2007, (1) :24-25.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2

为了方便备战201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里的无形资产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处理:

(1)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时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2)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计提专用设备折旧,以及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可以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注意: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3)会计核算

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无论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均应先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归集。期末,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转入当期“管理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尚未完成的开发费用,继续保留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中,待开发项目完成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再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资本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摊销

累计折旧等

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借:无形资产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成本特征;信息披露

知识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随着它的到来,如同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一样,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因此无形资产的概念必须明确,计量范围必须扩大。只有更广泛、更客观、更准确地计量无形资产,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探讨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问题进行一些粗浅分析。

一、无形资产的地位变化及其确认条件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贸易增长更为迅速,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约为20%,90年代则上升到30%以上,依靠科技进步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比重,已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目前的70%~90%。 近几年国际贸易中,以技术贸易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各国技术贸易总额1964年为27亿美元,1974年为110亿美元,80年代中期为400亿美元,1993年则高达1500亿美元,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在我国,如北京爱特信互联网技术公司(搜狐网页)无形资产含量就占80%以上。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现有规范中缺乏对无形资产予以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因此,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定显得比较混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1993)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从表面上看,这一主要以列举方式定义的无形资产似乎一目了然,但目前公司的实际披露状况却似乎正好相反。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中,无形资产虽有所反映,却一般只有7~8项,许多无形资产价值十分巨大,例如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却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足见传统会计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之狭窄;而另一方面,据有关统计,上市公司列示的无形资产具体名目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而且,很多无形资产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已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如“乡村会员证”、“电话选号”、“DOT”等。

因此,如何加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的规范,已成为无形资产规范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鉴于上述所指出的问题,无形资产核算的范围应该得到明确限制,同时对无形资产具体构成项目的名称应作出简明而有效的统一规范。这里就产生一个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问题,即满足什么条件下的无形资产项目才能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入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无形资产原则公告”(草案)认为,只有满足与该资产项目相联系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已被证实有充足的资源,并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产项目的成本。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之相似。据此,一般地认为只有外购或接受投资取得的无形资产才可以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而自创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开发研究成本则不予确认。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应当根据实际适当予以确认,这是因为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关要求,如不确认这些无形资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诸如商誉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势必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决策的需要。

二、关于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问题

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企业生产函数中知识资本比重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提供客观、真实的无形资产价值,必须合理反映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在理论上应包括在开发研究和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但在实际计量操作过程中形成了与有形资产不同的特征:

首先,无形资产成本的弱配比性。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支付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甚合理,但要分别归类分配也十分困难,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

其次,无形资产成本的缺项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难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就显得支离破碎。

再次,无形资产成本的象征性。由于上述的弱配比性、缺项性所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商标权,其成本仅含有其注册登记等相关费用,并非其全部费用。这样就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缺位,企业蒙受重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无形资产计量基础逐渐由会计学家的投入价值转变为经济学家的产出价值。

正由于计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被部分企业列为无形资产的项目在另外一些企业却被当作了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从而导致企业间无形资产信息缺乏可比性;有些企业把本该资本化的无形资产项目列为当期费用处理,从而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不到恰当表达,帐外无形资产趋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决策的正确评价。

要正确计量无形资产,可以考虑设置“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该账户性质和用途同“生产成本”账户。自创无形资产时,先将无形资产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待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和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失败,将已计入“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本”账户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进行追溯调整。

三、关于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

无形资产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得无形资产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应该充分、公开、真实与科学,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摊销价值和净值的增减变化形态以及新创造价值的情况。但是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只规定对无形资产摊销等采用直接冲减原始价值的处理方法,既不能完整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也不能真正反映成本费用中的无形资产摊销份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信息应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各种有关的附表及附注等形式予以披露。

1. 无形资产信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设置“无形资产”项目,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总存量。但这只是其净值,从中看不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和在成本费用中所占的份额,其披露是残缺不全的,不充分的,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及外界有关部门与人士对无形资产信息的要求,应该进行改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能全面反映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价值和净值。这可以通过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并改革现行资产负债表有关无形资产的编制方法来实现。在报表中以三种价值形态分别列出,其关系如下:

无形资产原始价值-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净值

2. 无形资产信息在损益表中的披露。目前通过损益表来反映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效益,并不是直接而是间接反映的,故而不能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步式损益表中直接取得无形资产损益情况,例如对无形资产转让损益,只能通过其转让收入、支出,分别汇集到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科目中,通过损益表的其它业务利润项目来反映。又如对于某些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等,因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尖技术的大量采用,技术革新而导致的提前废止,在冲销其净值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支出,在损益表中从营业外支出项目中加以反映。再如对应分摊的无形资产摊销额,则通过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反映等等。这种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情况的做法,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其改革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改革现有损益表,使之能直接反映无形资产损益的情况;要么通过设计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来进行直接披露。

3. 无形资产信息在有关附表中的披露。为了详尽反映无形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可以设计编制“无形资产增减明细表”,主要项目应按类别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按项目反映全部无形资产增减变化的动态,即年初余额、本年增加额、本年减少额、年末余额等。

企业根据内部管理与外部需要,也可以编制“无形资产收益计算表” 、“开发研究成本明细表”等等,作为正式报表的附表,与报表同时报送。

4. 无形资产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尽管以上正式报表与其附表已经基本上能够比较详细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各类信息,但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业务千差万别,且数量繁多、交易频繁、变化无常,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加上正式报表及其附表等只能提供简单的定量信息,不少有关无形资产定性及其它信息无法给予详尽反映,因此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以附注的形式加以披露。如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有关R&D的详细信息,至少也应该列明当年的管理费用中含有多少数额的R&D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1.于玉林.21世纪会计之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吕劲松.无形资产会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3.蔡吉祥.无形资产.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厦门大学会计系硕士生。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研究 篇4

1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早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 知识经济的概念就得以出现, 后来成为了社会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需要企业管理者对无形资产进行开发与利用, 从而使企业具有长久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下, 许多企业无法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

当前的会计制度中没有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规则进行明确的规定, 这就使得企业的无形资产确认成为一个会计核算的问题。无形资产的确认过于狭窄, 许多属于无形资产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确定。在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 像人力资源或者是知识产权等, 都没有被融入到无形资产体系中。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是无形资产管理质量提高的首个重要问题。

1.2 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

其一, 无形资产的计量无法实现完全准确与科学。鉴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 许多资产不能被量化, 其数量的多少与价值的大小得不到准确的描述。无形资产通过其基本的功能与属性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价值主要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 而不是企业现有的成本。诸多特点使得企业的无形资产的量化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其二,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法得到有效地完成。我国的许多会计中都规定, 在无形资产被确认之后而产生的支出, 可以被认定为当期的费用。在对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进行计量时, 需要从成本中对累计起来的摊销额进行去除, 以此余额作为最终的无形资产价值。企业不得利用重估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衡量。这主要是因为无形资产不是一次性出现的。另外, 在知识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 许多因素影响着无形资产的价值, 无形资产可以增值, 也可以减值, 这都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所无法预知的。

1.3 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无形资产的披露存在着不充分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 并不是所有的无形资产都可以被披露出来。会计工作人员所披露出来的信息也只是无形资产的一小部分, 其所反应出来的都是无形资产摊余的历史成本, 无法对其现有的市场价值加以表现。

2 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对策分析

2.1 加强无形资产的确认力度

无形资产的要素多种多样, 现代化企业的无形资产, 就是指那些具有价值但不是货币的资源。像企业内部的智力资源, 知识产权以及商标权利等, 都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 需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上对无形资产进行理解, 找出企业的无形资产优势, 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确定。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 所以, 提高无形资产的地位, 加强无形资产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成本需要进行有效计量, 无法计量的无形资产不能进行草率的确认。

2.2 加强企业无形资产核算思路的清晰化

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环节都会涉及企业的无形资产, 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的确认与管理, 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 会对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企业需要利用良好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 来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类问题。首先, 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关注无形资产的问题。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需要引起企业的关注, 在特殊的经济发展时期, 企业可能会对无形资产进行转让, 从而让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因此, 在进行无形资产的转让时, 要想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会计人员需要对所有权转让与使用权转让这两种转让方法进行衡量。比如在进行无形资产的出售时, 需要对出售的价格以及价格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上的差额进行对比, 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企业的会计人员还要关注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 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讲, 无形资产的发展是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有重要作用。在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 会计需要关注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直接关系期限性问题, 也要将无形资产的摊销与企业的会计管理相结合, 使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得以发挥。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快速发展, 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使得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更新, 了解更多的管理新动态。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积极作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着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曲福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浅论[J].中国建设信息, 2008, (14) :38-39.

[2]张梅香.浅议知识经济时代的无形资产会计[J].陕西水利, 2007, (01) :43-44.

[3]林月行.无形资产之域名核算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10, (05) :52-53.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5

交易性金融资产

定场诗:远看灯笼大,近看大灯笼。灯笼是灯笼,上面尽窟窿。“嘭”破灯笼。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本人以为难在难易理解。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主要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天生就不是持有期限长的资产,因为资产如其名,“交易性”三个字给这个资产打下了先天性不足的“烙印”,说明该项资产持有目的就不是为了守你一辈子,说白了就是为了“交易”,一旦有交易机会就会把资产卖出,而市场瞬息万变如小孩的脸,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给卖了。

能够充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一般就是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定的,也就是容易变现的资产,比如债券、股票什么的,企业持有这些资产不是为了长期投资,说白了就是“搂草打兔子”,赚个打“酱油”的钱,反正资金在那里闲着也是闲着,总比放银行强多了不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所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特点和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随时要被出售(人要是被这样对待可真没有安全感),企业关注的就是你给我带来了多少“投资收益”,到底能打多少瓶“酱油”?所以与这个资产有关的交易税费、股利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等统统都算到投资收益里面,当然什么时候放到投资收益还要注意时机,不能鲁莽。

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特点:购入和卖出费用全部入投资收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了,投资者认为这个公允价值变动是体现了企业此时此刻的实际资产,但是毕竟还没有变现,所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纵然是损益,也终究还没有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即便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年底勉为其难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了,投资者主观感情上还是不愿意承认其为真正的“投资收益”,看来媳妇还是没有最终熬成婆。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者相反)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或者相反)

借:本年利润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相反)

到最终处置的时候,也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最后的交易费用肯定计入投资收益,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关键是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累积余额也要计入“投资收益”,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投资者感情,媳妇熬成婆了,终于可以在“投资收益”中核算了,另外就是税法上这个时候才是确定公允价值带来的收益的时候。一般情况来说,不管你会计上计算公允价值计算得多么高兴,不管你怎么折腾,税法就是稳坐钓鱼台:什么公允价值?我就是不承认你!爱折腾你折腾去。其实税法也是为了你好,公允价值变了,但是你没有卖出去啊,所以肯定这笔钱还没有到你腰包里,所说破天也不是实实在在的钱,现在不征税,让你高兴两天,因为现在征税你还真不一定能拿出来;当你最后处置了,把钱拿进腰包的时候,税法上就盯上你了,那么这个时候也就是税法上“秋后算账”的时候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纳税吧。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或者相反)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所以上面这个分录不管对会计还是对税法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明眼人可以看出来,这个科目是损益类科目一借一贷,等于是一增一减,不对当期损益产生影响,因此这个分录对会计来说是象征意义是大于实际意义,而对税法来说那肯定是实际意义更大了。革命上有个“烈士追认”,那么会计上也有个名分追认,这个分录就相当于是给之前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媳妇”,给追认为“投资收益”这个“婆婆”了。所以很多人也不需要过于较真这个处理,这也就是公允价值核算的资产的一个通病,就是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影响最后都要在算账的时候来个追认,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这些大家在以后学习中都会遇到。

二、涉及的其他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开了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头,当然在中级实务中投资性房地产更为考前,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理有点不妥,就是说金融资产一章中四个类型金融资产是全书的一个根基,掌握了金融资产四个资产的原理,那你等于掌握了全教材的半壁江山了,可惜编书的不知道这个道理,觉得金融资产是不是太难了,放到后面让大家有点心理准备,以防一上来就学习金融资产把大家给吓跑了。相比之下,注会会计就是把金融资产放到前面,觉得注会的考生更年轻一些,喜欢挑战性,越是难的东西越能吊胃口。

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

一、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现状

1、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失真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计量和核算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其会计信息披露的不恰当。首先,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也就缺乏企业所遵行的标准;其次,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无形资产必须用货币计量,然而,在会计核算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即使同一国家、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最后,无形资产与其他生产要索相比,其区别在于,它可以重复使用,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所以,在对无形资产收益进行核算时,就需要加以人为的合理估计,这也就使得无形资产收益的核算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具有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计量和核算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难以提供客观的、真实的计量数据,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一定程度的失真,使会计信息的内外使用者作出不恰当的决策,从而,风险增加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

2、无形资产难以在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中反映和报告

无形资产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无形资产的创造主要源于企业的下述三种活动:发明创造(创新活动)、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组织实践。每一类活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无形资产:发明创造可以培育出大量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等等)和非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如技术秘诀等);人力资本投入可以培育大量的人力资源类无形资产;而组织实践则可以形成大量的基础结构类无形资产,如企业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系统等等。然而,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仅仅反映和披露了其中的极小一部分,主要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其余的无形资产都无法在财务报表内反映和报告。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仅仅反映、披露了少数几类无形资产信息,而其余无形资产信息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反映和披露。

尽管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入账,难以在表内加以反映和报告,但企业可以通过在财务报表附注自愿披露的方式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然而,目前除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少数企业以智力资本报告的形式对外公开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外,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如何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对外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目前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理论问题,更不用说纳入日常的信息披露实践了。实际上,即使那些已经纳入财务报表的无形资产,其信息也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和披露。现行财务会计模式通常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下设置一个"无形资产"项目来合并反映无形资产信息,并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对其作简要的解释,而没有分门别类地报告和披露这些无形资产的详细信息。

二、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缺陷成因分析

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模式本身的制约,无形资产自身的一些特殊性质也使其很难纳入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下,一个项目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条件才能进入会计系统。按照可定义性,一个项目只有当其(包括其所产生的未来收益)能够被企业完全拥有或控制时,才有可能作为资产确认入账,然而,无形资产一般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为无形资产往往都与人密切相关,很多无形资产的最终产权一般都不能明确归属于企业,而是归属于企业家、经理和雇员等人力资本所有者本人或被多个产权主体所共同拥有。可计量性和可靠性也是制约无形资产确认入账的重要因素,按照可计量性和可靠性要求,一个项目只有当其能够用货币可靠地计量时才有可能被确认入账,然而,无形资产一般却很难用货币可靠地计量,因为无形资产既不存在有组织的、竞争性的市场,其所创造的未来收益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由于不符合資产的确认标准,因此,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模式下,无形资产信息很难纳入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进行充分的反映和披露。

按照这一要素确认标准,无形资产只有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四个条件,才能够作为资产确认入账,并在财务报表中加以反映和报告。然而,无形资产本身具有未来收益的高度不确定性(固有风险)和不可交易性等特性使其很难满足上述条件的要求。

三、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体系是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准绳。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失真,除了人为造假因素外,会计法规建设上存在的个别缺陷和漏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治理这些问题,首先应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我国以颁布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会计法规,但其中的某些内容尚不健全、不具体,需要补充和改善,以做到立法严谨、具体,表达准确、清楚,具有可操作性。

2、完善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会计信息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商品。会计信息首先是一种产品,它凝聚了人类无差别劳动,因此会计信息生产的成本需要得到补偿;其次会计信息被使用者使用时,它已经完成了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再次,会计信息商品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商品,一旦过期即使再可靠也变得毫无用处。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会计信息商品化的个别契约成本极高,是一般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承受的。因此,需要有一超额的回报足以弥补较高的契约成本。因此,会计信息即使是一种商品,它也很难单独进行商品化交易,因而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管制来强制会计信息披露。

3、建立专门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机构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批露监管的特点是:分权明确,信息披露规则由证监会负责,而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在财政部的控制之下。表面上看,似乎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健全,形成多头共管的良好局面,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却很不尽然。近年来,大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的事实清晰地暴露出了我国会计信息监管实施机制的薄弱和低效。这也说明我国目前会计监管中会计信息产权的安排和保护的低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构建新型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模式成为问题的根本。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是证券市场监管和会计监管的交叉领域,而证券市场管制和会计管制又分属证监会和财政部,为了更好地协调二者的职能、更充分地发挥二者监管的独立性和效率优势,应当建立准政府独立管制机构,在证监会和财政部的共同指导和监督之下,授权由会计执业界、会计专家、证券界、银行界、保险界、律师界等方面的人士组成的准政府独立管制机构-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委员会,辅助政府机构制定、执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另外,该委员会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业协会等所缴纳的年费。

参考文献:

[1]孙烨楠.产权视角下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学术,2008,(6).

[2]周爽爽.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产权与盈余管理[J].财会月刊,2000,(2).

[3]佟爱琴,蔡晓净,吴泗宗.所有权、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产权与无形资产会计信息失真[J]. 财会月刊,2007,(6).

[4]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7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 也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不是工业经济的简单延展, 而是对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 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 (2) 资方向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 (3) 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性化。 (4) 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5) 经济文明的标志发生根本性变化。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准则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成为可辨认性标志: (1) 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 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 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 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 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 不具有可辨认性, 不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的重要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进一步加剧, 应该承认的是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当市场竞争愈趋激烈, 企业的经营活动愈复杂时, 无形资产在不断增加, 同时其地位和作用愈趋重要。知识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科学, 是与资源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的一个概念。是继工业经济后的必然选择。他依靠高科技手段, 以世界市场为依托, 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经济的到来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 走出了“工业化—后工业化”并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的发达国家, 其计算机、电子和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和就业的增长是最快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载体, 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所以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会计进行讨论和研究就具有十分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缺陷

1. 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过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越来越高, 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但出于会计准则不确认自创商誉, 会使得这类企业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按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等六项内容。同时,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由于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谨慎起见, 只有能够确认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否则, 即使企业确实拥有某项无形资产, 也不能将其本金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处理。根据此规定,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等, 由于无法确认取得而发生的支出而无法入账。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概念在不断拓展, 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9项, 新准则虽然拓宽了无形资产的范围, 但许多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 例如内部产生的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 仍被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 无法将此类无形资源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这势必导致偏离权责发生制、成本反映不准确等问题。因此, 应该对无形资产的内容加以扩展。

2. 无形资产的计量不完善

首先, 历史成本法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 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 容易被人们接受, 但在人才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 这种计量方法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无形资产本身的无实体性、专用性、收益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完全套用有形资产的计量方法是不恰当的。同时, 从无形资产的使用阶段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如同有形资产一样, 也会发生价值变动, 随着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依附于原有的设备或产品的无形资产 (专利权、专利技术、商标) , 也会随着设备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而被淘汰或贬值, 这样继续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会使无形资产价值虚增。

其次, 无形资产可能会因为技术创新、产品滞销等原因而出现服务潜能下降的情况, 事实上,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 已成为国际性难题。

3.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首先, 在内容上, 不够多元化、丰富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信息。因此, 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那些不太可靠而又相关的信息, 现行的财务报表却没有在报表中加以披露。如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支出, 有可能形成无形资产的项目, 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开发费用”项目, 反映企业开发活动的情况, 待时机成熟时再转入无形资产。

其次, 现行的无形资产会计报告中仅仅只披露历史信息, 对无形资产的现在信息以及未来预知的信息却几乎没有披露, 更无法披露前瞻性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以及风险信息, 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对决策者容易造成误导, 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的建议

1. 改进对无形资产的确认。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依赖于知识、技术的积累和人们有效信息的利用。在这种环境下, 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程度会愈加明显, 而有形资产的地位会日趋下降, 因此, 对无形资产确认将成为政府、企业及其他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应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无论从占资产结构的比重, 还是时空范围来看, 无形资产都在急剧膨胀, 基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应将一些符合无形资产定义的项目归为无形资产范围之内, 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

2. 完善无形资产的计量。

目前的会计准则一般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征。尽管会计准则对某些项目的计量选择了公允价值属性, 但毫无疑问, 更多的项目仍然是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可验证性, 可从投入层面对资产进行计量上来讲, 无法揭示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 这个缺陷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无形资产的计量可首先由成本计量向价值计量迈出坚实的一步。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的公允计量将有助于夯实利润, 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 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 这样资产负债表作为第一财务报表的地位日益凸显, 资产负债表揭示的信息将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 无形资产的地位上升。知识经济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 无形资产计量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无形资产的披露要及时。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快”——科学技术发展快, 知识和产品更新快, 市场变化快,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这些都加大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因此, 企业应当及时披露其无形资产受技术更新的影响及新开发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信息, 减少依靠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在具体操作上, 一方面出于无形资产与传统物质资产的极大差别, 即它的投入随时都在进行, 而且投入速度快、价值变化大, 使得报表使用者要求会计报表体系能顺应这种变化而进行及时提供和报告过时信息带来的决策风险。因而应该考虑缩短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进展情况, 采用季报、月报、旬报、周报等。而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 连接因特网和建立企业内部网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无形资产的投入也将使无形资产的及时报告成为可能。另外, 目前的财务报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在新经济的影响下, 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而人力资产、知识产权资产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加速增长, 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可通过编制增值表来系统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使企业由计算利润为主转向重点计算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宋丽飞:《无形资产准则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对外经贸财会》, 2006 (l)

[2]纪茂利:《论无形资产计量》, 技术经济出版社, 2005.9

小议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会计 篇8

一、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

对知识经济的界定, 主要是和工业和农业经济来相对而说的, 它的基础是知识, 它是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生产、使用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撑, 是工业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甚至在有些发达国家, 知识经济正在逐步将工业经济代替, 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 知识经济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服务。

无形资产, 顾名思义, 是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 这一类资产主要有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尤其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 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开始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面对的挑战

1. 无形资产的计量存在问题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 笔者认为无形资产会计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存在不足。首先, 无形资产成本的配比不合理。知识性无形资产的取得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存在着复杂的智力耗费过程其成果的取得往往带有随机性、偶然性和关联性。由其负担全部研究开发试验等费用不尽合理导致其成果价值与其对应的成本缺乏配比性。其次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不完整。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只有予以资本化后方能计入无形资产而在一些知识性无形资产取得的前期开发、培训、试验等费用因无法资本化滩以进行成本计量不能计入无形资产, 导致不少无形资产被排除在外这样反映的无形资产成本显然不全面。第三无形资产成本严重背离其价值。由于上述原因决定了无形资产成本的外在形式只是具有象征意义。

2.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全

首先在内容上不够全面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信息及成长性采用实物计量和定性描述等手段提供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非价值信息, 对于信息使用者更为需要。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源和智力产品的会计计量及披露非常重要担由于目前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计量程序和手段对于那些无形资产未来预知的信息及不太可靠而又相关的信息, 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观行的财务报表没有在报表中加以披露更无法披露前瞻性的、风险信息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决策者容易造成误导。

三、加强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的对策

上文指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无形资产会计所面对的问题, 那么下文将带着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1. 完善无形资产的核算和计量

基于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企业不应该像以往一样将自身的重点放在对资本、土地等传统的有形资产时, 而应该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对其进行科学的核算和计量。在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时, 不仅要参考当前我国颁布实施的无形资产核算的规章制度, 还应该加强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强道德约束, 让他们认真、科学地对每一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的核算。

2. 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要全面

能否客观、全面地对无形资产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是企业的决策者能否正确发挥决策功能, 为企业发展做出保障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企业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 还有一些企业, 将无形资产当成操作利润的手段。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 企业可以采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无形资产摊销”科目, 在报表中以无形资产原始价值、累计摊销和净值三种价值形态列示其关系等手段来保证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 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力度要加强

企业还应该在对无形资产的监管上做足功夫, 加强力度。当前, 虽然现行的会计制度虽然对会计人员在无形资产方面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规定, 但也给予了相关人员比较大的主观判断空间。在这种因素下, 企业的利润等因素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 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等方面做出有效的监管, 并保证会计事务所做出有效的审计。在年终审计时, 也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比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占有重要的作用, 需要企业引起重视。笔者认为, 企业应该针对所发现的问题, 基于自身实际从加强监管等措施入手, 以真正做到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知识经济下对自创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 05:107-108.

[2]李姝玥, 王洲娅, 郭艺.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初探[J].技术与市场, 2012, 03:112+115.

[3]王平.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会计计量与信息披露[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3, 02:103-105.

[4]吴满云.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会计的冲击与创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66-68.

[5]屈家安, 刘菲, 郭胜利.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会计核算[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04:124-125.

论知识资产会计系统的发展 篇9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如何从整体上重新组织对资源的分配, 开发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产, 并形成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运作模式, 成为企业经营者的首要战略任务。可以给知识资产下定义, 由于企业持有该类无形资产, 使其拥有知识、实用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 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 战略管理会计与知识资产管理

(1) 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业成本动因, 另一类是战略成本动因, 知识资产开发属于战略成本动因。

(2) 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知识资产的开发和运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

(3) 平衡记分卡。

战略管理会计使用平衡记分卡, 通过对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创新与学习四个各有侧重又互相影响的方面进行业绩评价。

3 知识资产会计系统

会计报表是报告的核心内容, 包括:包含知识资产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后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是对报表内项目的说明和未包括在报表内, 但需要报告的表外事项。包含知识资产的资产负债表如表1。

调整后的利润表是对传统的利润表加入知识资产摊销的因素调整而来的。调整后的利润表的等式为:

净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含知识资产摊销和减值) +/-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

此处, 现金流量表要向企业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提供企业为开发知识资产而发生的现金支出和由于知识资产而产生的现金收入的信息, 以便其作出决策。现金流量表的等式为:

现金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含由于知识资产而产生的现金收入)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含为开发知识资产而发生的现金支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比起传统的会计报告, 包含知识资产的会计报告能针对企业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对于知识资产管理的需要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信息, 它和平衡记分卡紧密结合, 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的管理系统。

4 知识资产的会计处理

人力资源方面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知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知识资本所形成的人力资产, 记入知识资产中的人力资源账户, 其数额可以用实物投资者与知识投资者达成的股票或期权的奖励协议中让度给知识投资者的分红权比例确定, 计算公式为:

=实物投资者资本*知识投资者分红权/实物投资者分红权。

另一部分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产, 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培训、激励等方面的支出进行资本化, 记入知识资产中的人力资源账户, 然后在各个受益期间的期间费用中进行摊销, 直至摊销完毕。

内部运作方面包括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流程再造、适时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规划、顾客关系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框架、企业文化等多个能提高运营效率、增加运营效益的内容, 将对其投资支出进行资本化, 记入知识资产中的内部运作账户, 然后在各个受益期间的期间费用中进行摊销, 直至摊销完毕。

顾客方面包括企业品牌、商标、客户关系、经销商网络、有价值的商业合同、特许经营权等多个能为企业带来市场和客户的内容, 将对其投资支出进行资本化, 记入知识资产中的顾客账户。由于品牌的价值不随时间而降低, 所以不进行摊销。除了品牌外的项目在各个受益期间的期间费用中进行摊销, 直至摊销完毕。

技术方面包括科研成果、专利权、技术秘密、研究开发支出等内容, 将对其投资支出进行资本化, 记入知识资产中的技术账户, 然后在各个受益期间的期间费用中进行摊销, 直至摊销完毕。

参考文献

[1]斯图尔特托马斯.“软”资产从知识到智力资本[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287-309.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会计 篇10

土地使用权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低价获得土地,然后高价市场转让获得显性收入。虽然企业将土地购置成本按照分期摊销方法逐步转入管理费用,但由于土地使用权购置成本不具备沉没成本特征,即使土地使用权摊销完毕,土地账面价值不存在了,市场价值依然存在。因此,企业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反映土地使用权增值这种隐性收入。企业土地使用权的显性收入与隐性收入,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的土地财政收入模式的运行基础。

土地使用权会计政策或程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财务信息,财务报表使用者虽然很少关心会计政策或核算方法的选择,但财务报表会影响投资者决策,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我国在历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订与修改过程中,都有涉及土地使用权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讨论,但都没有达成共识。十八大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推动、投资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土地制度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土地使用权会计制度是土地制度的子系统,基于经济后果视角分析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化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进无形资产会计改革。

二、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化的经济后果

1.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化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将土地与其地上附着物剥离,使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中的一项内容单独进行确认、计量与成本分摊(无法与地上附着物分开的土地除外),简化了土地使用权并入固定资产的成本摊销过程。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使用权一般不会贬值,摊销期满,土地使用权实际价值不会减少。一旦发生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企业通过土地使用权交易既增加了企业净利润,又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但这种因土地使用权交易带来的财务结构的改善,恰恰反映了我国无形资产质量不高的现状。

薛云奎等(2001)较早地对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进行了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含金率”还很低,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的比例大约是80%,而技术资产(包括技术投资、专有技术、专利权等)的比例明显偏低。之后的有关无形资产质量的文献均给出了土地使用权占比较高,无形资产质量不高的研究结论(邵红霞等,2006;马德林等,2012)。崔也光等(2013)通过分析2011 ~ 2013年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构成发现,土地使用权占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高达78.79%。企业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占比较高,提高了无形资产占资产的比重,但不代表其具有轻资产结构特征。

资产运营结果是盈利,利润质量体现在资产构成上。在以无形资产为解释变量的企业业绩、竞争力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得到的结论是无形资产与企业业绩正相关。细分后的无形资产研究中,大部分都得到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与企业业绩、核心竞争力显著正相关的结论,而土地使用权与企业业绩的回归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韩士专等(2010)研究得出土地使用权对公司业绩具有抑制作用的结论,崔也光等(2013)研究发现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与土地使用权显著正相关。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1 ~ 2011 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值为20.1%,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般在50%以上。通过查阅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明细表发现,很少有专利许可费方面的信息披露。虽然我国专利数量在快速增长,但通过技术标准和专利许可权获得的经营收益甚微的现实亦无法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盈利质量不高,特别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后,土地使用权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盈利能力的贡献是有限的。

2.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化会影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同度。

土地使用权入股与出售土地使用权属于偶然发生的交易事项,土地使用权评估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出售损益通过营业外收支核算,土地评估增值平时不予调整,这些对股价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作为非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不常见,土地使用权减值准备计提一般是在投资性房地产企业高价拿地后,地价出现了下跌的时候。如果是资源城市衰败、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一旦计提减值准备,由于土地的不可恢复性,股价会下跌,土地使用权减值给投资者带来的是刚性影响。

一般情况下,土地使用权价值变化主要系取得新的土地使用权所致。根据预期理论,预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格局下,公司越来越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端服务业企业而言,投资者根据对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进行投资决策,在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的预期过程中,他们可能在获得拟投资的无形资产相关信息后的一定时期内,能够预期公司进行无形资产投入为公司未来带来的可观收益及企业可能获得的上升空间。但这种预期能否实现往往取决于投资者对于无形资产信息的获取量,而无形资产信息的获取量又取决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程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司层面上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使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能更为理性。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源泉,是向高端产业价值链攀升所必需的要素。即在创新驱动背景下,无形资产比重越高,轻资产结构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这种投资者对无形资产的预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无形资产认同度的高低。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投资与股价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投资者在对股票定价时利用了较多的无形资产信息,但如果在无形资产变化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值变化较大,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土地使用权对外传递投资驱动信号,没有传递创新驱动信号,则土地使用权不仅无助于提高当期股价,相反会导致股价的下降,邵红霞(2006)的研究证明了这点。

因此,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权价值的变化不能得到资本市场的有效认同,只有知识资本变化较大时,创新驱动才是利好信息,才会产生公司估值的长期溢价效应。

3.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无形资产质量是重要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我国企业土地使用权占无形资产比重均值超过了70%,与国际企业无形资产的横向比较失去了意义。

证券发行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向资本市场。而只有那些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持续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同。著名投资者巴菲特曾屡次阐述“护城河”(核心竞争优势)概念,“护城河”有四大来源:①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商标权、专利权和法定许可权;②产品的转换成本;③客户数量的网络效应;④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这四项来源中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属于权利类无形资产,权利类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垄断,土地使用权由国家垄断,也由国家享受由此产生的超额收益,企业获得使用权后的增值并非超额收益,只有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技术创新与管理类无形资产的管理创新,才会带给企业超额收益。因此,无形资产规模代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仅是一个笼统说法。有关研究也证明了土地使用权高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很可能误导投资者的相关决策,马德林等(2012)认为中国房地产投资活动表明企业的经营模式是“拿地”导向,而不是“技术创新”导向。

4.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化对投资风险外部化的影响。

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信息披露不足,后续计量也不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报表使用者往往得不到与其有关的市场化信息,以致难以预估其未来的价值变化。但由于土地价格的预期可升值性,投资者进行冒险投资的可能性加大,这是非效率投资的一大诱因。

曹建海等(2010)研究认为,地方政府低价供地等投资补贴政策会严重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在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下,企业自由投资比率过低,投资风险显著外部化。陈臻(2010)从抵押贷款类型、抵押期限、土地使用权价值变化、抵押物瑕疵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潜在风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估值变化,会给企业融资活动带来一定的开发风险,同时会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舒焕荣(2013)认为,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使用权的摊销转化为产品成本,成为推高物价和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另外,法定重估和企业产权变动情况下的土地使用权增值调增了权益资本,进一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为企业投资项目申请银行贷款提供了优良抵押品,使得投资者以很少的自有资金投入,撬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借以达到投资高风险项目的目的。

实际上任何一项资产进行抵押融资都会产生风险,但土地使用权的减值可能性较小,在土地使用权存在预期增值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的融资杠杆化较一般资产更为严重。

三、土地使用权会计处理改革

土地使用权是否无形资产化,是一种会计规范或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我国土地制度决定了土地使用权会计处理难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基于会计信息决策有用观,企业土地使用权在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方面应做出相应改革,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改革土地使用权购置成本作为沉没成本的理论设计。

土地是道格拉斯函数中的自变量,在投资驱动背景下,土地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虽然土地使用权的作用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场所与依托,和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相似,但从价值确认的角度看,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土地使用权未来的用途,采用级差地租理论来确认其初始价值更合适。随着土地开发和交易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使用权有不断增值的总体趋势,其市场价值越来越大,在土地使用权没有新增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减至零,市场价值却仍然存在,加之法律赋予了土地使用权延期属性,使土地使用权具有了无限使用的性质。因此,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成本不属于沉没成本,但在目前的会计处理中,通常是按沉没成本设计土地使用权摊销方法,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累计摊销”或“累计折旧”科目。

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摊销而导致账面价值下降,使其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背离,并由此造成了会计估值的严重偏差,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严重背离产生了大量隐蔽资产,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良因素。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和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组织的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进程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的计量方法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大概率事件,也是真实反映土地使用权变动情况、提高土地使用权信息传递有效性、提高会计报表决策有用性的一项可行方案,需要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恰当估计土地使用权减值情况,不再对其进行摊销,虽然土地使用权发生减值的情况较少。

现行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上市公司年报来看,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还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土地属于稀缺资源,因土地使用权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般为正,虽增加了企业业绩也提升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但该业绩的不确定性较大,且无对应现金流的变动,会加剧企业经营压力与房产企业的利润泡沫。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更加注重现金流指标与价值创造能力。

在企业所得税政策方面,《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了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会计上因与税法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的且无对应现金流产生的损益不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只有在处置资产或负债时,所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初始账面成本后的差额才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于非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日,土地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才可以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反映。

2.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级科目单独核算。

根据现行准则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土地使用权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能体现出来,仅在报表附注中作为无形资产构成部分,披露其原值、摊销、净值、减值、账面价值合计等信息,只有具备财务背景的投资者才能大致判断该企业土地使用权数量与质量。随着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到来,土地双轨制逐渐被叫停,笔者建议,无论何种类型企业在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时,首先要在“土地使用权——取得”科目中反映。然后,根据开工建设情况,在“土地使用权——开发成本”科目中反映。最后,将“土地使用权——开发成本”科目细化至三级科目。未确定用途的土地使用权是现行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又一难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报表附注中对土地使用权用途的披露极少,应根据开工建设情况,在“土地使用权——开发成本”下的三级科目反映并披露,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取得成本与土地使用权变动方式。

通过一级科目的设置与相关信息披露,改革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项目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且核算模式不统一的现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于商誉后面,便于投资者了解企业土地使用权信息。

参考文献

薛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1(3).

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2006(12).

马德林,杨英,张博源.中国企业:拿地还是创新——基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J].中国软科学,2012(11).

韩士专,尹胜柳.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相关性探析——基于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的实证检验[J].企业导报,2010(24).

崔也光,赵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13(3).

曹建海,江飞涛.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上一篇:空中上网经济学下一篇:一年级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