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培养

2024-05-31

环保意识培养(精选十篇)

环保意识培养 篇1

一、让学生有环保的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血, 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我们都知道, 用强迫的方法让学生关注环保比不上让学生自己产生环保意识的效果好。我努力使学生有环保的欲望, 我上网搜索, 把有关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下载下来, 组织学生观看, 让学生议一议电视上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的目的和作用, 谈谈自己观看了这些公益广告后的感想, 又组织学生观看环保教育主题片, 观看科幻片《2012世界末日》。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证, 适时开展环保教育系列的作文比赛, 组织学生到家乡有矿石的自然村去走访, 目睹村民不注重环境保护, 无计划地进行矿石开采, 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 进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场景。大片农田被毁, 村民住宿环境受到破坏。学生看了感叹不止, 觉得心痛, 呼吁要保护好环境。又组织学生到本乡的小康村和落后的自然村去走访, 看到小康村的环境整洁, 学生走在环保村中的小道上, 心情愉快, 赞不绝口。看到落后村庄, 垃圾到处有, 污水到处流, 学生感到可怕。通过带学生走访, 让学生写出自己走访的体会, 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

二、让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行动

学生有了环保欲望后, 教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只要学生对环保意识有情感, 就会把环保工作做得更好。可先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环保的广告, 把每个广告下载下来, 再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 每个小组选一个广告, 并把这个广告的主题画成一幅图画。然后组织学生评选最佳的小组, 让每个小组的代表都说出自己图画的主题, 根据每个小组画的图画和对主题的述说, 评选出最佳小组, 并给予鼓励。又组织学生到过去走访的小康村和环保差的村庄去, 寻找所在区域的垃圾堆, 统计好垃圾堆及所在的地理位置, 分析它们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向周边的居民发出倡议。引导学生设计环保告示语, 评选出有创意的环保告示语。带学生把这些环保告示语送到相关的地方去。注意收集村民对这些告示语的评价。

三、让学生成为环保的小主人

常言道:“少年富, 中国富。少年强, 中国强。”我常想, 少年环保, 中国就环保, 教师应认真引导学生做好环保工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学生通过观察, 会发现学校垃圾堆场设在教学楼后的江边, 很久没有用车运走, 长年累月堆在那里, 垃圾臭气常常飘到教室。下雨时垃圾中臭水流到了江里, 污染了江水。让学生就这问题向校长写一份建议书, 为学校垃圾堆场提出一个科学的建议, 有学生提到在校园偏角建个垃圾池, 并且定期用车把垃圾运走。学生没想到校长觉得他们的建议好, 就采纳了这一建议, 并很快行动了, 学生很高兴。

2008年春, 有学生提出, 应在校园里种环保树, 绿化校园。校长知道后, 十分支持学生的行动, 同意让学生种上绿化树。在学生精心呵护下, 小树苗慢慢长大。后来不断有学生自觉种树种花绿化校园。

四、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校园卫生工作

校园卫生工作主要有学生宿舍卫生、教室卫生、保洁区卫生等工作。

有时, 学生喜欢挤在一个地方搞清洁, 而其他地方少有, 甚至没有学生去, 为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做好卫生工作。这时, 有学生想到分组分地方去搞卫生。我觉得这是个好建议, 就让学生分组分地方去搞卫生, 因为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组和地方, 学生很乐意地去做。每天两次, 都能在课前按时完成。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卫生实践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论文 篇2

摘要:在幼儿时期实施环保教育有许多方法和手段,文章认为,只有正确把握幼儿接受环保概念的心理尺度,并通过主题活动,营造与此心理相适应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参与其中,只有两者同步发展,才能使幼儿环保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果。首先,通过主题活动使幼儿亲身感受自然,逐步培养幼儿与自然的感情;在与自然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才可以把爱护自然、保护绿色环境、理解环境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中,让幼儿逐步掌握最基本的环境常识和环保方法。最后,再把环保教育从小的主题活动推广到大的自然社会,把环保意识由刻意培养转换成习惯意识。本文论证过程严谨、逻辑清晰,事例来自教学一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 幼儿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与身体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自身生活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对周围环境中的美与丑做出适度的评价。因此,幼教工作者有义务让他们如实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环保意识与习惯,使他们成为美好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直以身作则教育幼儿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变生活观念,树立幼儿环保意识。

如何使幼儿从小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在众多教育方法和手段中,通过主题活动实施环保教育是培养幼儿树立环保意识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通过主题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逐步培养幼儿与自然的感情,增强美化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如,在《种子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中,我特意在教室里为幼儿们开辟了一个自然角,利用废旧物品(如,奶粉罐、蛋糕盒等)播上植物的种子,采用分组的方法让幼儿比赛看谁照顾的小植物最早开花。结果,幼儿们兴趣大增,为了赢得比赛,每个人都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宝贝那样为自己的小植物浇水、晒太阳,而且,每天都会对比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另外,因为是多人照顾小植物,时间一久,各个成员就照顾小植物还会产生意见分歧,如,在第2小组就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幼儿说,中午太阳太晒了,小植物肯定象人一样很口渴,我们应该给它浇水,而另一个幼儿则说,我爷爷说了,中午太阳晒的时候不能浇水,不然花会死掉的,两个人为此还争执不下。还有一个小组的一个幼儿从自己的爷爷那里了解到,要想使植物早开花,除了浇水和晒太阳这些日常的管理外,还要给植物施肥,于是,他从家里带来化肥给他们组的小植物“补充营养”,但由于化肥的量施得过多,他们组的小植物第二天就死掉了,这个小组的成员们都伤心的哭了。从最初对植物的熟视无睹,到植物死了都会哭,可见幼儿们对植物真正地产生了感情,而最终获胜的那个小组的幼儿们更是因为自己照顾的小植物最早开花产生了极强了荣誉感。

照顾小植物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幼儿们与自然界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学会了用绘画、口述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求知的兴趣。

二、在与自然建立了感情的基础上,可以把爱护自然、保护绿色环境、理解环境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中,并通过主题活动使其对环保的广度和深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1 、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基本的生物和环境诸因素(水、土、温度、阳光等)的关系。

在学习《青蛙》后,我结合班上幼儿带来的小蝌蚪进行认识和爱护小动物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图片和录像,幼儿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到青蛙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了解到青蛙以虫为食,在它的一生中,要捕食许多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不能杀青蛙、吃青蛙,而且还要很好地保护青蛙。吃青蛙和贩卖青蛙都是犯法的行为。从这以后,孩子们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注意保护青蛙,并能制止父母在菜市场买青蛙。再如,通过主题活动《树》,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树的外形特征、生活条件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加深幼儿对树的了解。类似活动还有《种子的秘密》、《绿色家园》等。

2、通过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方法。

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绿色家园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大家有实际的行动,幼教工作者有义务帮助幼儿从小掌握最基本的保护环境的正确方法,例如,最开始可以从教幼儿不践踏草地、不乱吐口香糖等最基本的方法入手,随后逐渐上升为教幼儿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如何回收等更高层次的环保方法。同时,也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直观有趣、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如,“比一比,谁最会利用废旧物——元宵节的灯笼制作比赛”、“为了美好的明天——师生环保运动会”、“学做地球小主人——环保游园会”、“我是环保小主人——绿色环保手工制作比赛”等等。这些渗透着环保教育内容的活动丝毫没有说教的痕迹,幼儿们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获得了知识,又接受了环保教育。而对那些幼儿们目前还无法参与的环保行动,老师们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幼儿亲身感受,可以通过参观、放幻灯、放录像等形式进行教育,如,引导幼儿去看一看工厂烟囱中冒出的滚滚浓烟、河流中发臭的污水、组织幼儿看保护森林、保护草地、绿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等的幻灯、录像,使幼儿接受直观形象的生态环境教育。

三、通过主题活动和随机教育,使幼儿的环保行动由刻意培养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如,在一次手工活动后,我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就抓住这一现象给幼儿们上一节有关的“纸”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们了解了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到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在如何节约用纸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废纸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纸篓箱让幼儿将废纸都放进纸篓,统计比较一天里班级浪费的纸张数量。在这项让幼儿长期参与活动中,幼儿们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逐渐养成了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处处有教育,处处是环保,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对幼儿进不进行环保教育效果大为不同。如,我们班的丁照伦小朋友,现在的环保意识较以往有了明显增强,现在,他不但自己不乱扔果皮、浪费纸张,看到别人乱摘花草,还会加以劝阻。有一次,他妈妈送他去幼儿园,在大门口,他妈妈将他盛早饭的塑料袋随手扔在地上,丁照伦看见了赶紧跑回去拣了起来,并“教训”起了自己的妈妈,随后将塑料袋扔进了垃圾筒。试问,一个没有受过环保教育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吗?在幼儿们日渐形成的环保习惯中,家长们也潜移默化地深受感染,在家里尽可能的减少用塑料制品,并会妥善处理塑料垃圾,养成了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人类生存的地球能否永葆绿色的青春,取决于今天幼儿们心灵绿意的深浅。知识就是力量,绿色的知识就是绿色的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意识,共同维护我们绿色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

3、武志同《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中国环境出版社)

4、王梅《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篇3

师幼互动,引导幼儿投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应活动时,也应与幼儿一样,是一个参与者,在师幼共同活动的前提下,“润物细无声”,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利用电子产品引起幼儿兴趣 电动玩具是幼儿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可以此作为活动的切入口。当幼儿尽情玩耍之后,会发现电池没电了就要换电池。取出电池,让幼儿认识电池,就会很自然。一节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电池”,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认识不同功能、规格、型号等的电池,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陪着幼儿一起发现。

设置疑问有效引导幼儿思考 在充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池之后,老师可顺水推舟地向幼儿抛出话题“该如何处理废旧电池”。一节社会活动“给废旧电池找个家”,将继续成为幼儿讨论和探讨的话题。此时,老师只要将问题环环相扣,一层层地提出,幼儿就能在这些问题中找出答案。

拓展空间有效引导幼儿实践 作为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在幼儿园门口特意制作有关电池的宣传海报,让幼儿在参与回收电池的同时,知道电池的其他知识,让环保意识像翅膀一样带领幼儿越飞越高。

幼幼互动,促进互相学习

培养幼儿“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并“愿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领域里所提出的。

榜样作用 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引下,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电池”,让平时接触过电池的幼儿自然成了其他幼儿的“小老师”,而没有这方面经历的幼儿就顺其自然地成了一个个忠实的倾听者。教师在“小老师”叙述完之后,再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这样的模式是既符合幼儿为主体、又符合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和谐互动 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显得无拘无束,自己的想法能轻松地表达出来。所以,在“我是环保小标兵”的话题讨论中,幼儿们在交流、分享为主的情景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又促使他们不断解释、反省、调整,以重构自己的概念认知,同时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学会相互理解与合作。

家幼互动,鼓励家长参加

《纲要》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从幼儿园向家长发放的第一份“家用废旧电池调查表”的统计来看,多数家长缺乏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关注度,常有随便丢电池的现象。但家长们一致认为:非常支持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

以小带大,变被动服从为双向互动从以往家长工作来看,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在这种消极的家长态度面前,幼儿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父母的行为。通过幼儿向家长进行实际的宣传之后,在回收电池的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展亲子活动,变静态单向传递为动态双向互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亲子活动可谓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废旧电池的知识抢答”中,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与幼儿一起冲过一道道关卡。这不仅让有关电池的知识深入人心,最重要的是,家长能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

走进社区让环保成为公众的事

《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指出:“对废弃电池的收集、处理,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如废弃物的分类、收集、销售时的以旧换新,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笔者认为,要以点带面,扩大活动范围,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老师、幼儿和家长储备的经验看来,已可以为社区活动提供初步的服务了。社区是个大环境,带领幼儿进入社区将废旧电池的环保意识带到更大的区域,实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的学习效果,以“教师带动幼儿,幼儿带动家长,教师、幼儿和家长带动社区”的模式,一步步地进行。

当为期一个多月的废旧电池的回收活动渐渐降下帷幕时,从家长的第二次“家用废旧电池调查问卷”中发现,再也没有家长随便丢弃废旧电池。同时,他们那种被动接受任务的情形已经被积极参加活动姿态所代替,幼儿更是从中受益匪浅。相信坚持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理念,会让幼儿会得到更高更好的发展。

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4

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好模仿、易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幼儿做好表率。同时要善于观察,适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幼儿在餐前便后都会流水洗手,孩子们会利用这一时段玩水,感受水的流动,不亦乐乎。此时我们可以提醒幼儿要节约用水,水龙头开小一点,开得太大,水还会溅到身上,衣服湿掉了我们会感冒的。但有的幼儿可能不听劝告,还会继续玩水,我觉得可以用激励的方法,提醒幼儿如果真想玩水,我们可以组织一个活动让你们尽情的玩。从而生成一个活动内容———认识水宝宝,了解水宝宝的特性、作用等,知道人类是离不开水的。除上例外,有时幼儿会乱摘花、乱丢纸屑、果皮,随地吐痰,以及出现自由活动时高声喧哗等现象,我们要及时帮助幼儿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使他们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

二、通过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各学科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我们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在语言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讲故事,丰富幼儿有关动植物的知识,激发其爱护生态环境的热情。科学活动中,我们利用生动的课件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然界是各种有生命物质的家,少了谁都不行。如中班《认识海洋动物》活动中,我们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自编《小海豚求救》的故事,通过图片让幼儿看到小海豚在脏水中挣扎求救的情形,使幼儿自觉萌发保护环境、怜惜小动物的情感。美术活动中,引导小朋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使孩子明白“废物不废”“变废为宝”的道理。如:多种纸盒可以制作成车子、易拉罐可制成有趣的棉花桩、纸杯可制成可爱的动物头饰等,从而使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生动、有趣,且这些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天生爱好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建构活动中,在设计好的一段大马路上,孩子们自取认识过的标志陈列在马路上、建筑物旁。停车标志要求马路上的车辆有秩序地停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标志规定了不同车辆的车道,保障车辆安全行驶。操作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一些环保知识,逐步成为了关注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采用图片、录像、故事、儿歌、绘画、游戏、实地观察等多种形式进行环保教育。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趣味性强的活动。如:参观小池塘后,小朋友们发现鱼儿的家太脏了,河面上飘着许多塑料袋。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塑料袋具有不可腐化性,有很大的危害性,最后一致建议请大人们使用布袋、纸袋购买东西。结合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们还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二次利用,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向别人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

五、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在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中组织一些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在“植树节”时给幼儿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在“世界环境日”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我最喜欢的环境”美术创作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界生物的意识。所以,我们要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使他们萌发保护自然及身边环境的意识,从而成为一个个“环保小卫士”。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儿童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分子,我们要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利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实施“绿色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篇5

正定县曹村中学 苏立娜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是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而环境与化学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无处没有化学及化学现象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化学打交道,工农业生产更是离不开化学。因此,要提高化学素养,强化环保意识,消除化学污染。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从课本入手,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课本中包括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空气》后,学生明白了空气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逐渐增多,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空气的污染。教师可在课堂上运用与化学变化有密切联系的环境污染及防治事例,以生动丰富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环境”,明确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时,介绍“温室效应”,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栽花种草,植树造林,不在林中玩火,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积极进行保护森林的宣传;努力学习,为将来开发新能源奠定基础;向当地政府部门建议: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让学生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

二、通过化学实验,养成环保的习惯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中,学生们会直接接触到有毒的气体、液体、固体,如何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做好化学实验演示,重视环保意识培养。对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抛乱倒,学会妥善处理,绝不能一边讲环保,一边做污染环境的事,要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让他们感觉到战胜污染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在讲炼铁原理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尾气处理的装置,尽管排放出来的一氧化碳很少,但要让同学们知道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的,让学生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课外实验是学生身体力行的好途径

在课外活动课、实践课中,可带领学生参加周边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和环境。如调查学校周围的空气质量及主要污染物,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学习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鞋厂、橡胶厂等处,了解“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情况。回校后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和环保建议,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唤起幼小心灵,培养环保意识 篇6

关键词:幼儿;环境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99-01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经济发展而引发的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我国现在在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教育形式单一,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重理论轻实践向来是我国教育的弊端所在。在幼儿教育时期,这种教育方法的不足就尤为明显。人在幼儿时期有着非常独特的性格特点,比如这个时期幼儿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并且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他们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更应该增加实践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实践的行动中来进行对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更能增強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二)幼儿园的布置只追求美观、强调装饰性,而忽视实用性。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如果幼儿园的装饰或者宣传画中带有环境保护的内容,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维。但是有的幼儿园的布置过于追求装饰性而忽视了这些布置和装饰应该起到的教育性的作用,甚至有的幼儿园的装饰被告知幼儿“只能看不准动”,这就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点缀,使幼儿白白失去参与其中学习的机会。

二、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一)从幼儿开始进行环境教育,有助于环境教育联系性的开展。人从生下来开始分别要经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发育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其中在幼儿时期,人开始一个接一的体验所有的事物,在这个时期,可以说与环境相关的每件事,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重大的发现,都是第一次体验,幼儿也能从这些发现和体验中得到一些基础性的概念。这些基础性的概念会伴随他们一生。若在这时期就开始对其进行环境教育,能更好地将环境意识跟至于他们的思想,为日后环境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幼儿开展环境教育,对幼儿自身来说,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校和日常的生活,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在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时,必不可少的就是带领他们去亲近、了解自然,这种亲近和了解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亲近和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能让孩子真的了解书本中所学到的内容,并且将这种内容直观化,而且还能体验到书本总所没有讲到的知识。例如能让孩子知道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大自然的赐予,通过这种教育能让儿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热爱周围所生存的环境。

三、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教育目标。那么,要怎样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对其进行环境教育呢?

(一)走出书本,融入实践,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来进行环境教育。前文提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家长和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这对于他们求知欲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儿童会逐渐开始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老师和家长所交给他们的知识,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他们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所以对幼儿的环境教育也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进行。环境教育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走出书本,在孩子平时生活的环境中进行教育。例如,在农村的幼儿园和学校有着比城市更为丰富的资源。农村有各种的农作物和植物,并且这些农作物和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例如,在春天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田野间,那时的小麦还是绿色的,到了夏天,小麦变成金黄色,种下一株植物,在这之间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去田间小麦浇水除草,通过这些劳动和亲身实践,对幼儿进行爱护植物的环境保护教育,这种教育,对幼儿来说远比教师在教室里对着课本一遍一遍重复要来的印象深刻。而在城市可能没有像农村那么多的资源,但是也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进行教育。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养一些小蝌蚪,孩子们会出于好奇而经常去观察、喂养它,当一段时间后它们长成青蛙时,孩子们除了兴奋、开心,也形成了保护青蛙、保护益虫的环保意识,并且这种意识会根植于他们的思想深处。

(二)提高幼师自身的环境修养和理论知识。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只有当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实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所以作为教师要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时刻观察周围能够用来教学的环境资源;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例如主动不乱扔杂物、对纸张的重复利用等,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这样,孩子在教师的行动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果家长自身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生活中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家长对做饭时洗菜洗米的水进行再利用,将废弃的电池扔到专门的电池回收箱中等等,通过这些细节的环保,来带动孩子的环保行动。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在节假日时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可以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让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美好!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7

一、寓环保于学习教育中, 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首先是创造恬静、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洁, 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 同时, 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 如:在班级内, 一边是题为“绿色世界”的植物园墙饰, 一边是“我为环保出份力”的主题墙, 窗台上, 有种植角、养殖角, 通过让小朋友亲自养动植物, 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其次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如科学活动中, 结合“水”“声音”等内容, 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另外, 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如在大班:“水”的主题活动中, 开展了“水为什么变脏了”“污水和自来水”“小猫搬家”等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 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并懂得要处理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二、寓环保于日常生活中, 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

我们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 强化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集会时教育幼儿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 说话、走路要轻轻, 不乱丢纸屑、不随地吐痰;洗手后要关好水龙头, 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进餐时鼓励孩子不挑食, 不浪费饭菜;放学后要随手关灯;户外活动时不乱摘花朵, 初步了解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 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潜在意识。平时, 教师还要多组织幼儿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 把它们再生利用, 做成各种新奇、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 这样既可以节省材料, 又可以减少污染。

三、寓环保于活动开展中, 强化幼儿的环保知识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要尝试把环保知识融合进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小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中, 使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 幼儿在这些活动中, 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学得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师通过指导幼儿表演童话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使幼儿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只图个人方便而不顾公德,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表演《鲫鱼妈妈哭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 向幼儿说明我们人类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 工厂和生活用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 直接排放到江湖海洋中, 会造成许多河流、湖泊的污染, 以至于有水也不能用, 好多小鱼、小虾会毒死……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既丰富了幼儿的环保知识, 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四、寓环保于家园互动中, 树立幼儿的环保观念

环保教育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共同配合, 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通过家园联系栏、周计划表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 介绍幼儿园环保教育内容, 请家长支持并参与环保活动。引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 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和海洋馆, 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唤起对大自然的热爱, 给孩子创造一个讲究环保的良好家庭生活环境。再如, 环保制作大赛, 让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受环保教育, 为幼儿及家长提供宣传、参观的好机会, 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五、寓环保于特殊节日中, 增强幼儿的环保责任

环保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同时, 社会也应积极为幼儿的环保意识提供平台, 为幼儿营造重视环保的良好氛围。例如, 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3.12”植树节, 我们带幼儿去植树, 去给小树浇水, 通过植树节让幼儿了解树对人类的重要性, 初步懂得保护自然是保护自己的道理;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 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地球病了》。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生病?怎么办?由此让幼儿懂得任何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6 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 我们带孩子上街捡白色垃圾……这些活动的开展, 强化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增强了幼儿的环保责任。

总之, 环境保护教育应从小抓起, 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 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形成环保观念, 提高环保觉悟, 增强环保责任感, 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摘要:当前, 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环保教育意义深远, 它将关系到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是未来环境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提高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浅谈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8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依然很大, 重经济发展, 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普遍存在。例如在发达国家, 垃圾分类意识早已深入到每个家庭, 而在中国却难以开展。究其原因, 有技术、制度的因素, 更主要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意识决定行为, 因此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关键。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2.1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

环境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环保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 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由于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将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环境形势的严峻性, 对其日后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应当在各级党校开设环保培训课, 对领导干部进行环境教育和培训。同时要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下乡活动, 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 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积极引导他们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2.2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营造珍爱环境的社会氛围

环境教育不应当只是被动的自然学习过程, 更要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学习者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消化理解学习到的环境知识, 进一步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

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参观科学展览、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 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学习中心及实习中心。

政府应当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 开展富有创意、影响广泛、全民参与的“环境宣传周”、“环境文化节”等大型活动, 积极营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等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 引导人们在活动参与中自主接受环境教育。

2.3 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得环保信息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 环保信息和知识的获得渠道主要是电视广播, 其次为报刊杂志、互联网, 再次为同事朋友议论、街头或小区宣传栏、学校教育。

新闻媒体作为环保宣传的有效载体, 覆盖面广, 能够辐射各阶层, 各年龄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 采取制作环保纪录片和公益广告及设立环保类网站、环保论坛等形式, 向公众灌输人类对环境的依存性观念, 介绍现有环境污染状况和人类活动造成环境变化的趋势, 描述环境恶化造成的悲剧后果, 揭示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将导致自身毁灭的自然规律, 从而让公众心中产生强烈的环境危机感、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使公众通过接受环境意识教育进而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使公众的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在国外, 很多城市都十分重视媒体对节能环保的宣传。加拿大渥太华就专门办了一份报纸-吝啬家日报, 报纸专登宣传节俭小气及如何节约过日子的文章, 提倡吝啬不是丢面子, 而是一种创造。报纸非常受读者欢迎, 发行量不断增加。

2.4 加强法律约束力, 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教育手段, 但是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 更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养成。

新加坡的法律严、罚款多是出了名的, 而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非常高。而中国的法律法规与之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不够, 应当对个人日常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出详细严厉的处罚规定。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 必然会快速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2.5 通过扩展环境权益,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扩展人们的社会环境权益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 就是把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 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环境权益, 来促进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

扩展的环境权益主要有:环境监督权和环境知情权。环境监督权是通过法律规定赋予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损害环境的行为监督的权利。当前环保法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环境监督权的某些内容, 但还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 受害人很难直接授引规定来请求司法保护, 这就使得公民失去了与危害环境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 也使公民失去了参与环境管理的坚实法律保障。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和社会组织收集、知晓和了解与环境问题、环境政策有关的信息的权利。环境信息包括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周 (日) 报、污染企业的排污数据等。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有了一些扩展, 如在电视上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对某些污染企业进行曝光, 但在某些方面仍显不足, 公民缺乏对单个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的了解。因为我国没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所以企业虽有义务向政府进行排污申报和登记, 但没有义务必须将申报的信息向社会公开。公民对这些企业缺乏认识, 对高质量环境信息的需要也不能得到满足。环境知情权是行使环境监督权的基础, 只有充分公布环境状况及环保工作的信息, 扩大公民对环境的知情权, 才能为公民提供关注环保、参与重大项目决策环境监督的必要条件, 才能有效调动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2.6 充分发挥社团对公众环保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社会团体作为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式, 在宣传教育公众、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表明, 社会团体采取各种方式, 利用多种信息载体,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 将环保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环保社团举办绘画展、摄影展等吸引眼球的艺术展览, 向公众介绍环境恶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介绍环境科学知识、相关法规、政策, 将政府的决策目标、依据、推行手段及时传达给公众, 使公众对政府的行为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同时, 作为与公众密切接触的社团, 又能将公众真实的愿求反馈给政府, 以利于政府及时修正偏颇和失误。

社团是推进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重要力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目的是使公众用更多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而为了使公众的环保意识更好地转化为环保实践, 就需要为公众提供参与环保行动的渠道和途径, 而各类环保社团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 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植树活动多数是由企业和民间团体组织的。如夏普公司组建了环保俱乐部, 在公司业务网点和销售网点所在地开展夏普森林活动;丰田公司则把公司的植树造林活动推广到海外。

发挥社会团体在公民环保意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政府应当鼓励环保社团的建立, 大力支持环保社团的活动。

3 结语

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好的简单事情, 而是要通过教育、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手段长抓不懈的大工程。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 人人都应该深刻反思, 积极的投入到这项工程中来, 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庆华.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浅谈幼儿环保意识培养 篇9

一、创设优美环境, 萌发幼儿的美感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 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 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老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 如果一个幼儿园果皮满地, 到处是脏水、垃圾, 没有绿化, 教师随便践踏青草, 地上垃圾老师熟视无睹, 孩子耳闻目睹, 长大了又怎么会成为一个爱护自然, 爱护环境的人呢?为了让幼儿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必须要优化环境。

1. 创设与教育要求想一致的良好环境。

4·22地球日:内容给幼儿渗透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只有一个, 提出“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的口号。6·5环境日内容:了解周围环境如何、怎样保护环境。3·22水日内容:了解水的重要性, 通过录像带, 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 非洲等国家因没水而导致很多人死亡。“水就是生命之缘”, 我国水污染严重, 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5·31日无烟日内容:吸烟有害健康, 污染环境, 通过与家长日活动, 帮助幼儿懂得禁烟的社会意义, 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

2. 一日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 更要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 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 幼儿就由不自觉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 提出“五学会、五不”的要求, 既学会正确用餐, 不掉饭粒;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 不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入厕, 不随便大小便;学会走路轻, 做事轻, 说话轻, 不大声喧哗;学会开小水, 节约用水, 随手关水龙头, 不浪费水的好习惯。平时, 我们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天长地久, 教师坚持贯彻下来, 幼儿逐渐转化成自觉行为, 从小培养幼儿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丰富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

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在国内外一些与环保日有关的纪念日, 我们都要开展一些与环保有关的活动, 我们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环保内容, 如:地球清洁工、垃圾的处理、禁鸣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滥、空气水等污染, 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门学科中。如:我在一次活动中给孩子讲了《地球清洁工》的故事, 孩子们知道了乌鸦、海鸥、秃鹫、蚯蚓等动物能消除地球垃圾, 地球公公就录取他们当清洁工, 他们成为了地球的保护神。孩子们对动物的清洁作用很感兴趣, 有些小朋友听了故事, 把这些地球清洁工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再如:我们还带幼儿亲眼去看工厂里冒出的黑烟, 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看车辆尾部的废气, 看又脏又臭的河水, 让幼儿区分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及噪音的危害作用。

三、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取得家长的配合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 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 (1) 家长要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 做到处处为孩子榜样, 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 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 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比如不随地吐痰, 不乱丢瓜皮纸屑,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高声喧哗, 不制造噪声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等。 (2) 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随时纠正, 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环保方面的知识, 从而萌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3) 父母通过言传身教, 告诉孩子由于人类的任意砍伐, 森林遭到破坏, 所剩树林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在平时少用塑料袋、塑料杯, 最好用纸袋、篮子、减少白色污染。

面临21世纪的挑战, 幼儿教育应如何才能培养适应21世纪高效文明的社会人呢, 它的着眼点应定位人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一是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二是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这才是今天幼儿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所应强调的双基。

总之, 保护环境, 教育为本, 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人类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

摘要: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 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 意义重大而深远。

寻找教育契机 培养环保意识 篇10

一、结合课文内容, 多学科进行环境教育

聋校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就是讲环境知识的, 如语文教材中的《小青蛙》《蛇与庄稼》《大自然警号长鸣》等。教师就应该把这些课文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结合起来, 让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例如教学《小青蛙》一课时, 充分让学生理解课文, 弄清楚小青蛙专吃伤害庄稼的害虫, 保护了庄稼, 帮助人类获得丰收, 是我们的好朋友, 从而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保护动物。

语文书中还有很多篇课文适合渗透环境教育, 如优美的诗句、自然景观的描绘、小故事等。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时, 聋生们跟着作者欣赏完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美丽的景色后, 教师这时启发他们:颐和园已经建了200多年了, 为什么还这么美?使他们懂得这一切美好的景物, 是因为有了人们的精心保护才遗留至今, 它会随时因为我们的不珍惜离我们远去。

其实不只在语文教材里有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其他学科都有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环境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课本里有大量的环保内容, 如第二册的《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珍稀动物》《保护有益动物》《保护文物和名胜古迹》等。教师要扎扎实实上好思想品德课, 决不能被占用或流于形式。

社会常识课本上也有很多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例如《我国的人口和民族》可以进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教育, 这也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方面。《纵横交错的山脉》既可以教育学生保护山地森林里的珍稀动物, 也可以教育学生游览名山时讲究卫生, 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损坏花草树木, 保护山上的环境等。同样, 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也包含有环境教育素材, 这需要教师去挖掘。总之, 学科教学不仅授人以知识, 更要授人以观念,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学生反复受到教育, 环保意识深刻。

二、结合班级活动, 多形式进行环境教育

在特殊学校里, 班级基本上是最小的集体, 它最具凝聚力。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学生积极主动, 乐于接受。

各班应该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组织春游秋游,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增强聋生的环保意识。

指导学生出环境教育的黑板报, 办小报宣传环保知识, 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召开主题班会“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使环境教育在活动中得到贯彻, 深入人心。开展植树种花、城乡清洁、学雷锋活动, 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美化环境的不易, 从而珍惜劳动成果, 自觉保护环境, 使环境保护教育落到实处。组织学生收集易拉罐、可乐瓶、纸盒等废旧物品, 开展手工竞赛活动, 引导他们开动脑筋, 变废为宝, 制作新颖的手工作品, 减少污染, 节约能源。

三、结合日常生活, 多方位进行环境教育

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机会。聋生因为生理缺陷, 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常常怀疑健全人对他们说三道四, 因此大部分聋生很讲究个人卫生, 却不注意公共卫生。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 及时了解他们的各个生活环节, 对他们进行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如教育他们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爱护公物, 节约水电;不大声喧哗, 举止文明有礼;关心集体, 主动创建干净舒适的环境。

此外, 教师还要根据时事新闻以及身边发生的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前不久新闻报道说印尼由于大量焚烧香蕉树, 造成空气质量前所未有的差, 许多人身体不适, 人们都不敢到那旅游。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根据我国有的地方有焚烧秸秆的习惯, 向学生宣传焚烧秸秆的坏处以及秸秆的处理方法,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不做类似的事情。

总之, 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 努力寻找契机, 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班级活动中、日常生活中, 多渠道地对聋生进行环境教育, 让环保意识深入到聋生的内心, 促使他们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作为弱势群体的聋孩, 由于丧失了听力, 获取的信息少得可怜, 他们认知水平相对低下, 环保意识也极其薄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 努力寻找教育契机, 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班级活动中、日常生活中, 让环保意识深入到聋孩的内心, 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上一篇:语文审美教学管理下一篇:听评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