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奇迹的启示

2024-09-09

韩国经济奇迹的启示(精选四篇)

韩国经济奇迹的启示 篇1

关键词:韩国,国有经济改革,股权社会化,知识产权崛起,山东

韩国依靠国有经济创造的“汉江奇迹”长期阻碍韩国发展。

一是国家广大战略产业被低效率的国有经济垄断, 严重削弱了韩国的竞争力, 导致韩国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本土资源日益枯竭, 最终可能引发韩国经济全面崩溃。二是包括公立大学在内的国有产业部门严重拖累韩国公共财政, 其耗费多, 产出低, 使国有产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掠夺、挤占过多, 抑制了社会资本在民办教育等行业的发展, 严重腐蚀了韩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根基, 会导致韩国基础竞争力的长期衰退。三是国有经济和政府管制逼迫民间资本通过海外离岸金融中心、离岸公司中心构筑防火墙, 曾使韩国每年7000多亿美元的外贸回款流入海外离岸金融中心、离岸公司中心, 严重的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和企业证券资产外逃随时可能让韩国经济坍塌。

为此, 韩国从如下三个方向完成了对战略产业的股权社会化改造, 为知识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韩国专利申请的大量增加恰恰发生在这种股权社会化改造结束之后。

也就是说, 韩国的知识产权崛起, 主要发生在国家对战略产业的股权社会化改造结束之后。

一、承担改革风险的官僚寡头夺走战略产业

在社会转型时期, 国家让各个层次的大批官僚染指战略产业, 这是提倡权力寻租的平均主义, 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大溃败, 也孵化不出什么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为避免这个问题, 韩国主要让那些承担改革风险的官僚寡头抢夺战略产业, 实现了权力寻租的寡头主义, 杜绝了权力寻租的平均主义*。

如为了发展韩国电信产业, 韩国政府在1981年成立了一家大国企——韩国电信集团。它合并大量公营、私营公司, 成为一家100%股权归国家的企业, 到1989年, 该公司垄断了全国99%的本地通话业务, 83%的长途电话业务, 62%的国际电话业务, 以及50%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在移动通信市场, 其市场占有率为30%, 仅次于私营的SK电信集团, 后者占据了全国约50%的市场份额。

卢泰愚就任总统期间, 为了支持私营企业扩张电信业务, 从1990年开始解除电信管制, 把私营企业全面放入电信市场, 并不惜损害国有企业的利益, 通过行政管制措施剥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1990年, 私营企业DACOM获准进入国际通信市场, 国家强制要求韩国电信集团的费率超过DACOM等私营企业, 结果, 到1992年, DACOM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到了21.2%。后来, 韩国电信市场又进入一家私营企业Onse, 它利用政府提供的倾斜政策抢走了韩国电信集团数百万用户。

为了强制国有企业为私营企业让出市场, 韩国政府甚至要求韩国电信集团的移动电话业务与BP通信业务部门暂停营业, 强制韩国电信集团把上述部门转让给私营企业——SK电信集团, 同时禁止韩国电信集团重新进入高速发展的移动电话与BP通信市场。

卢泰愚下台后的1996年, 韩国电信集团又重新获得进入移动电话通信市场的牌照, 并创立了Freetel移动通信公司。但是, 其竞争力远比不上国内私营企业, 如SK电信、Shinsegi电信、LG电信、Hansol电信等。韩国电信集团这种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萎缩, 有赖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强力打压, 以及对私营企业的大力扶持。

如在固话业务萎缩后, 在蓬勃发展的移动通信市场, 韩国政府强制要求Freetel仅做投资大、收益低的CDMA业务, 但对SK电信, 政府允许它做任何制式、任何标准的通讯业务。

卢泰愚在任期间, 还强制对韩国电信集团实施私有化。如1992年, 韩国电信集团的股份还100%归政府所有。卢泰愚首先散发韩国电信集团的国民股, “造富”一大批韩国国民, 并制定了分阶段对韩国电信集团实施私有化的方案。到2002年, 韩国电信集团的公有股份减少到0, 国内机构和个人股东占股51%, 国外股东占股49%。完成全面私有化后, 私营企业SK电信集团成为韩国电信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从改革效果看, 卢泰愚拯救了韩国电信业, 孵化出了SK、LG、三星等一大批私营通讯巨头。同时, 卢泰愚总统也帮助他的家族企业——SK集团成为韩国最大的能源、电信公司, 从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手中夺走了韩国的两个战略产业。这种改革结果远比韩国国营的能源、电信集团倒闭, 或者被外国资本巨头控制更好**。

尽管卢泰愚的改革的确造福了自己家族的企业, 但毋庸置疑的是, 私营的SK电信公司取代国营的韩国电信公司, 成为韩国电信市场的领导者, 这对韩国电信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有帮助。

如长期以来, 韩国电信集团缺乏创新, 不思进取。SK电信则积极创新, 全力进入国内外新兴行业。如在北美地区, SK电信曾收购Sprint Nextel、Virgin Mobile等大企业的股份。此外, 它曾斥资30亿美元收购海力士半导体21.1%的股权, 曾收购中国联通价值10亿美元的可转股债券, 同时获得中国联通6.67%的股份。近期, SK电信还收购了中国GPS巨头——深圳伊爱, 收购了中国数字传媒企业北京太合麦田, 以及中国门户网站千寻网等。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韩国企业, SK集团已深植入中国的移动通信、IT教育、能源化工、生命科学等四大产业, 成为一家年收入1000多亿美元的世界级高科技企业。依靠国有企业, 韩国不可能在海外实现这种高效率、高速度的科技产业扩张。

借鉴韩国的经验, 在山东的股权社会化改革中, 我国既要对国民股、员工股的股东释放改革红利, 也要对操作改革进程、承担改革风险的高级党政干部释放改革红利, 应鼓励其家属公开参加战略性产业的产权重组, 以激励这些高级党政干部设计和操作更科学、更高效、更深刻、更彻底的社会主义股权改革方案。

二、有长期创业经验的家族企业买走战略产业

稳定、持久、向上的家族企业有赖于其核心文化的传承与进化。而且, 家族企业有很多核心文化无法形成文字或制度, 只能在家族成员之间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越是精密的商业、技术、资本组织体系, 就越是需要牢固、坚韧的家族血脉、家庭道德、家族文化载体, 越需要心智强健的家族来守护。它们从这个社会汲取的东西远不如它们作出的贡献更大***。

从这个角度看, 社会通过“自由竞争”把高度精密的商业、技术、资本组织体系托付给各个家族, 而不是上级任命的官僚群体, 这有利于维护上述组织体系的稳定性与生命力。

卢泰愚发起的私有化改革, 恰恰启动了这样一种“自由竞争”。如在技术、资本高度密集的装备制造业, 一个伟大的韩国家族脱颖而出, 取代“僵而不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一举成为韩国高技术装备行业的领导者。

如1896年, 朴承稷家族的一个杂货店 (Park Seung Jik Store) 开业, 当时主要销售女士化妆粉, 后来开始销售食品、饮料。成立斗山商会后, 朴承稷家族大规模涉足日用品贸易业和消费品制造业。长期的从商经验和痛苦的内部纷争使朴承稷家族逐步形成了驾驭精密化商业、技术、资本组织体系的家族文化。这种文化在卢泰愚发起的重工业私有化浪潮中, 把朴承稷家族推送到了领导韩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崛起的领袖之位, 拯救了即将被国有企业拖垮的韩国装备制造业。

如Hanjung公司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私营企业——现代Yanghaeng公司。该私营企业的创始人是现代集团主席郑周勇的弟弟郑银勇 (Chung In Young) 。为了夯实自主化的产业基础, 在1973-1979年期间, 韩国政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为此, 韩国政府向一大批私营企业, 如现代Yanghaeng公司、三星公司、大宇公司、郑周勇的现代公司提供大量优惠贷款或财政补贴, 支持它们这些原来卖米 (现代) 、卖菜 (三星) 、织布 (大宇) 的“泥腿子公司”进入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 帮助它们建立了庞大的精密工业基地。

在全斗焕统治时期, 韩国政府继续加强私营装备制造和重化工工业发展, 加大了政府金融优惠与财政补贴的力度。不过, 全斗焕出了个“昏招”, 如为了让私营企业更“专心”, 他强迫现代、大宇选择行业, 最终现代选择进入汽车工业, 大宇选择进入发电设备行业。

当时, 大宇、现代等私营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帮助, 都做出了巨大让步, 如承诺把旗下的部分重工业资产转让或捐献给政府, 由政府通过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亲自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这样, 在全斗焕在位时期, 韩国政府把Hanjung等10家公营、私营企业合并, 组建了一个100%国有的大型企业——Hanjung公司。从全斗焕被捕后的庭审记录看, 全斗焕实际上想通过国家力量扶植一个由其家族控制的Hanjung, 并最终让这个国有企业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为此, 在1980年11月, 韩国两大国有银行——韩国发展银行 (KDB) 、韩国汇兑银行 (KEB) 与韩国最大的国有企业——韩国电力公司联合对Hanjung注入巨资, 获得对Hanjung的控股权。其中, 韩国电力公司是Hanjung最大的客户, 与KDB共同持有Hanjung公司约40%股份。KEB则持有Hanjung公司16%的股份。

后来, Hanjung极差的经营状况显示, 全斗焕政府亲自掌管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的尝试完全失败了, 政府官员管理企业的效果远不如现代、三星、大宇的泥腿子们更好。国有资本大力介入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能帮助全斗焕家族清理竞争对手, 但也加大了他吞并这个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最终, Hanjung仍以国有企业身份进入“卢泰愚时代”。

在卢泰愚总统上台后, 他推翻全斗焕的国有化政策, 全力推行私有化, 如在1988、1989年两次重新私有化Hanjung公司。由于Hanjung的资本底盘太大, 技术高度密集, 管理难度大, 投资回报率很低, 资金的长期占用程度极高, 所以国内外没有什么投资人愿意长期持有这个公司的股票。

很多专家还指出, 与其他行业不同, 让这样一家庞大的高技术企业做出哪怕非常细微的股权调整, 也可能严重损害它的竞争力。因此, 社会主流意见是搁置对Hanjung这种高技术企业的私有化进程。面对重重阻力, 卢泰愚政府在1990年被迫放弃对Hanjung公司的私有化努力。但是, 为了让这个效率低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僵而不死”, 韩国政府竟然让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两家私营企业在1999年12月作出承诺, 在2010年之前不进入一些与Hanjung竞争的重工业部门。

卢泰愚下台后, Hanjung的私有化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如1997年, 三大国有企业——KEB、KDB、韩国电力公司分别持有其15.7%、43.8%、40.5%的股份。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私营企业获得Hanjung的控股权, 这个庞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难逃倒闭的命运。幸亏韩国有一些家族企业历经100多年的发展, 已拥有雄厚的财力来接盘这种大国企。如朴承稷创立的斗山家族财团在2001年收购Hanjung公司38.2%的股份, 成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者。KEB、KDB、其他国内投资者、外国投资者分别持有其15.74%、12.6%、32.89%、0.57%的股份。

到2012年, Hanjung公司已完全并入斗山财团, 成为亚洲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叉车、机床、机车、工程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之一。凭借牢固、坚韧的家族血脉、家庭道德、家族文化载体, 斗山财团进军山东市场, 已完成本地化, 并已在山东拥有数万人的产业体系, 为其对抗欧美工业巨头奠定了坚实的海外产业基础。如果没有斗山这种大型民营财团, 韩国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工业很可能已全军覆没, 更谈不上在海外扩张。

借鉴韩国的经验, 在山东的股权社会化改革中, 我国要把能够退还、补偿给近现代家族企业的资产尽早无偿划拨给有关当事人, 并通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鼓励各类家族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支持它们中的“泥腿子企业”广泛参予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权社会化改造。此外, 我国市场庞大, 股权社会化之前的低效率企业很容易形成无比庞大的“资本底盘”, 导致“尾大不掉”。为此, 我国要尽量在这类企业的市场崛起初期完成股权社会化, 或者把这种企业分割成一大批独立运营的区域化中小型公司, 实现分拆上市或单独的股权改造。

三、吸引外国投资者买走战略产业

无独有偶, 俄罗斯对国有企业庞大的证券化资产, 也强力推行股权社会化。俄罗斯强调“大头分, 小头卖”。如1992年, 俄罗斯国会通过证券私有化法案, 规定把一大批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发给企业的职工和管理层, 一小部分股份出售给外部投资者。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能迅速完成股权的社会化改造;缺点是资产投机性强, 资产属性容易被扭曲, 很多工业资产被投机分子破坏。

卢泰愚的政策与俄罗斯相反, 强调大头卖, 小头分。这种改革的最终结果是, 人民受益很少, 收益率高的战略产业容易被外资席卷, 企业经营效率很难有本质改变。

如韩国浦项钢铁1968年成立, 一开始就是国有控股的国际合股公司, 曾占全国市场60%以上。1987年, 该公司股权结构是韩国政府、国有的韩国发展银行、其他银行分别占股32.3%、36.8%、25.3%。卢泰愚上台后, 从1988年开始向韩国人民分配浦项钢铁公司的国民股, 但分配比例不大, 且不是免费分配而是低价分配。第一轮私有化结束后的1988年底, 浦项钢铁的股权结构是:韩国政府、韩国发展银行、其他银行、员工、国民股分别为20%、15%、25.3%、10%、27.3%。由于韩国股市无法独立吸纳浦项巨大的流通股股本, 为了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浦项钢铁在1994年10月、1995年10月分别到纽约、伦敦上市。到2001年, 韩国政府、韩国发展银行、其他银行、国内机构和个人、外国股东分别持股0%、0%、6.73%、28.02%、62.01%。这家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 已经变成一个外国投资人操控的巨无霸公司。

由于这家公司的股权过于分散, 它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投资人监管机制, 其经营模式与大国企差别不大, 在世界钢铁市场的扩张力、创新力远不如印度家族企业控制的米塔尔、塔塔钢铁等竞争对手。政府听从国内专家“保值增值”的高论, 最终还是让韩国钢铁行业患上了严重的“股权病”。

相比之下, 俄罗斯“大头分, 小头卖”的策略成就了一个私营钢铁家族集团。在世界制造业陷入衰退的时期, 它却成为俄罗斯首富, 支撑俄罗斯制造业飞速崛起。这种私营钢铁家族集团会自发探索高效率的股权结构, 很难患上“股权病”。

与俄罗斯不同, 韩国特有的东方文化很难支撑一种高瞻远瞩的制度安排。韩国人民更支持外资席卷收益率高的本国战略产业, 而排斥本国私营家族企业席卷这些产业。

如1961年, 韩国政府搞电力国有化, 把Chosun电力公司、Kyungsung电力公司、Namsun电力公司合并为韩国电力公司。该公司成立后, 产能急剧扩张, 其发电量一度占全国的92%。为了提高韩国电信资产的运营效率, 激发其开展全球创新与扩张, 在1988年, 卢泰愚政府对韩国电力公司实施私有化改革。如1988年, 该公司100%股份属于韩国政府, 1989年降低到77.83%, 另外有国民股22.17%;1997年, 政府股份占69.82%, 韩国发展银行占5.72%%, 国民股占13.90%, 外国投资者占10.56%;2001年, 政府股份占32.35%, 韩国发展银行占21.57%, 国民股占19.55%, 外国投资者占26.53%。

由于韩国电力公司的“资产底盘”过大, 而且经营效率低下, 亏损严重, 其股权社会化改革举步维艰。如2002年, 它的资产约750亿美元, 到2013年, 其资产增加到了1331.7亿美元。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 韩国冻结大量国有股的入市与分红, 仅让流通股股东获得大部分资本回报。这种做法引来了逐利的外国投资者。现在, 韩国政府仍持有韩国电力公司21.17%的股份, 国有的韩国金融公司持有29.94%。这些国有股份的资产价值就高达500多亿美元, 不能上市交易, 也没有战略投资者愿意购买, 是韩国电力公司最终完成股权社会化改造的最大障碍。

该公司流通股主要依托海外证券市场融资。在2013年的全部104个流通股机构股东中, 大部分是欧美投资人, 如前10大流通股机构股东分别是Silchester国际投资公司、ID管理公司、ING集团、Donald Smith公司、纽约梅隆银行、Vanguard集团、箭街资本合伙公司、Vinik资产管理公司、摩根斯坦利、Jennison公司****。与浦项钢铁类似, 韩国电力公司也成了一家主要给外国投资人赚钱的韩国公司。

与俄罗斯、韩国不同, 山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可能不支持外资席卷收益率高的本国战略产业, 也排斥本国私营家族企业席卷这些产业, 而更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分享这些产业。为此, 我国应坚持社会主义的股权社会化改革方向, 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利益, 又要通过适度的股权集中为本国战略产业建立牢固、坚韧的家族血脉、家庭道德、家族文化载体。

因此, 借鉴韩国的经验, 在山东的社会主义股权社会化改革中, 我们首先要让广大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获得利益, 然后要把本土民营企业放入一个缺乏竞争的本土证券化资产买方市场, 在本地人民和企业的知识、能力、资本尚无法振兴改制企业的情况下, 我国要舍得把企业流通股卖给外国投资人, 对某些大企业, 也可把绝大部分股权投放到国外证券市场。

四、山东的知识经济崛起需要迈过股权社会化这个槛

从韩国的发展看, 为化减“汉江奇迹”造成的巨大危害, 卢泰愚总统抢在前苏联之前完成了国家转型, 并借鉴英国的经验开始对国有经济实施大规模的股权社会化改造。

韩国所谓的“知识产权崛起”发生在股权社会化改造结束之后, 而且主要由国家战略产业的一群国际性民营企业领导这种崛起。

与韩国类似, 山东是我国国有经济对社会资源“挤占效应”最明显的沿海省份之一。但山东的战略产业远未实现股权的社会化改造, 山东的“知识产权崛起”发生在股权社会化改造结束之前, 而且主要由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推动这种崛起。山东的发展方向还是韩国“汉江奇迹”的老路子, 而且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比韩国“汉江奇迹”时期更全面, 更有力。

从韩国的经验看, 在新的历史时期, 山东依靠国有经济创造的“经济奇迹”也会变成一个大包袱, 长期阻碍山东发展。为此, 山东适合参考韩国的做法, 对国有经济实施全面的社会主义股权改造, 尤其要对战略产业实现股权社会化改造。否则, 山东知识经济不会实现持续崛起。

离开好的股权治理结构, 任何自上而下的科技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从长远看都可能变成扭曲市场的工具。不过这种好的股权治理结构不是两三种, 而是成千上万种, 是股权比例、股权价格、股权买卖与特定的人, 在特定的时间和行业相结合的动态结构。这种高度纷繁复杂的结构, 适合由市场和社会去搭建, 不适合由政府来搭建。这种结构容易在企业长期崛起的过程中被逐步搭建, 很难在企业崛起之后被重建。

美国、日本等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 在其产业革命初期就在大部分支柱行业实现了企业股权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它们的企业容易在企业长期崛起的过程中逐步搭建上述结构。因此,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效率较高。如IMF发布的报告显示, 在2012年, 美国*****、日本的人均GDP分别为49922、46736美元, 各约上海的4.61倍、4.32倍******。

相反, 韩国在产业革命初期大搞国有化, 在国有经济创造出“汉江奇迹”之后, 才开始推行以私有化、市场化为核心的股权社会化。这种过于滞后的股权社会化很难让企业资产流入一个动态、高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企业股权治理结构。也就是说, 韩国很难在企业崛起之后重建上述结构, 其经济、科技发展效率很难提高。如2012年, 韩国人均GDP为23113美元, 仅约上海的2.14倍, 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的发展水平。

因此, 山东新兴产业应避免再造韩国那种“汉江奇迹”, 要注意学习美国、日本, 在一开始就依靠“自由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股权的社会化, 即允许社会资本根据行业特点、投资需求, 自由探索成千上万种个性化的企业股权治理结构, 要避免国有经济在新兴产业继续“挤占”社会资源, 要学习韩国通过价格、行业准入、部门拍卖等管制措施, 强迫国有经济给社会资本让路。例如, 对山东尚非常落后的新能源、智能电网、网络通信、移动金融、保险、证券、电子商务、航空航天、兵器制造、船舶制造、科技教育、职业培训等新兴产业, 山东要限制国有经济进入, 争取把更多的资源和市场留给本土社会资本。

对已经“尾大不掉”的大型国有企业, 山东应参考韩国的经验, 限期完成社会主义股权治理改造, 并着眼于维护产权的稳定性, 在股权治理改造结束2年后, 不再受理任何有关股权改造的法律纠纷。

(资料来源:东亚日报网站、朝日新闻网站、韩国国民日报网站、韩国国会网站、韩国中央政府网站)

注释

1*权力寻租的寡头主义不会扭曲制度, 不会阻挠改革;权力寻租的平均主义会扭曲制度, 会阻挠改革。

2**卢泰愚被捕后的庭审辩论表明, 卢泰愚并非无私无畏的“神仙”, 他是一个有血有肉, 有子孙后代的人, 他亲身参加自己发起的改革, 并从中“攫取”巨大私利, 这能使其改革不虚妄, 不浅薄, 不粗糙。相反, 置身事外的改革派, 往往只能向社会供给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无私奉献、不亲身参与经济循环的改革派很难创造出好制度。如果卢泰愚家族不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他也不会承受改革风险, 不会投入巨大的智力劳动。从韩国赦免卢泰愚、SK集团大量犯罪行为的情况看, 韩国人民实际上已放弃“历史清算”, 不再追究历史原罪、“经济原罪”。

3***英美发达国家的商业、技术、资本轴心都由一些稳定、持久、向上的家族企业支撑, 如果完全脱离牢固、坚韧的家族血脉、家庭道德载体, 那么西方最有价值的那些商业、技术、资本进化脉络就会断裂。历史经验证明, 曾经让这些脉络断裂的, 从来不是家族企业的自私、贪婪与无知, 更不是商业世界的“阴谋论”。

4****韩国电力公司的核电业务已进入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广东、山东、菲律宾、马来西亚。有趣的是, 韩国电力公司机构投资人的总股份仅占总流通股本的5.1%。这表明, 该公司的股票对机构投资人缺乏吸引力。它2002年的资产750亿美元, 2012年的资产高达1331.7亿美元。这种庞大的资本底盘很难被民营化。该公司运营效率不高, 全部雇员约19438人, 曾投资70亿美元, 吸纳167家公司参加济州智能电网展示项目。它2012年的净亏损额约28 .8亿美元。http://www.nasdaq.com/symbol/kep/ownership-summary

5*****参阅http://english.turkcebilgi.com/List+of+U.S.+states+by+GDP+per+capita+%28nominal%29

以色列经济奇迹对新区建设的启示 篇2

最近看了《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美]丹〃赛诺,[以]索尔〃辛格著;王跃红,韩君宜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这是一本关于以色列创新精神与创业活动的书,看后对以色列今日经济奇迹背后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性认识。两位作者赛诺和辛格都是或曾经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顾问,对以色列有着深入的研究。“是什么让以色列具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两位作者深入考察了以色列社会环境,深入分析了移民政策、研发计划、兵役制度、产业集群等重要层面的问题,他们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证案例,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他们认为:“以色列成功的秘密在于,结合了技术相关的顶尖因素和以色列独有的一些因素,两种因素的结合提高了以色列的个体的技能和经验,使他们作为一个团队更加有效地一起工作,在一个日

益稳定的区域内提供紧凑的、便捷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两位作者把用来支撑以色列强大的创新能力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称为“以色列独有的一些因素”。比如,各种学科、领域之间的大胆融合,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更是联系,以小的形式存在、却有大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一切的文化核心。这表明,两位作者的研究视角触及到了文化层面。凭直觉,每个人也都能够理解,以色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创 1

新能力,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根据两位作者对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揭示,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两位作者高度重视文化因素对以色列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的强大支撑作用,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组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在提倡创新精神、促进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具有促进性的文化正能量,也需要克服具有阻碍性的文化负能量。

韩国经济奇迹的启示 篇3

一、二战后至今挪威经济的发展历程

1.战后恢复阶段:1945年~1950年

二战结束后, 挪威工党开始长达近20年的统治, 致力于在5年之内重新建立一个贫困差距小, 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的社会。但由于遭受纳粹德国的侵占, 挪威的经济跌入谷底。直至德国战败, “德国人拿出挪威银行的现金用于支付他们在挪威经济中占领的货物和劳动力。除此之外, 对于其他方面的毁坏没有任何赔偿, 可以说总额不会低于15亿挪威克朗”。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损失, 挪威政府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为重建国家赢取资金。首先, 依靠主要海洋运输业的拉动和木材、鱼类及金属矿工业, “到1946年, 挪威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1938年的水平。”其次, 挪威人吕格伟·赖依出任首任联合国秘书长, 挪威人对联合国报以厚望, 并主动融入西方阵营。1947年, 挪威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到1951年, 挪威获得美国共计约25亿挪威克朗的战后援助;1949年, 挪威完全摆脱战后的经济颓势。可以说, 挪威在没有受到纳粹德国的经济赔偿的情况下, 仅依靠自身的传统优势海洋运输业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就已经提前完成其经济复苏的5年计划。在工党的带领下, 挪威的经济开始走向平稳的发展阶段。

2.经济稳定发展阶段:1950年~1970年

20世纪50年代, 挪威呈半工业化国家特征。丰富的海洋和森林资源不仅成为拉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动力, 更成为拉动整个国家迅速恢复工业化的主要动力。但“鉴于渔业、林业和矿产资源的局限性, 挪威在进口替代和以出口为基础的扩张外型战略中选择后者”。至此, 挪威开启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具有两大特征:第一, 通过固有优势项目扩大世界市场。以造船业为例, 挪威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 “在近海特殊船用设备和渔船生产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份额占世界9%, 60%用于出口”。第二, 积极加入经济组织, 扩大经贸合作。面对欧盟国家, 挪威是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在1960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挪威在各个方面寻求与欧盟成员国最大限度的经贸合作。面对非欧盟国家, 挪威展开外交攻势, 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 并以地理位置视俄罗斯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可以说, 挪威不仅发展同欧洲经贸的关系, 更注重与美俄的经济战略合作, 外加挪威自身的丰富资源技术等条件, 挪威的经济迎来稳定发展的阶段。

3.石油经济阶段:1971年至今

北海油田在1971年正式被开采, 标志挪威经济进入石油时代。挪威现今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油气能源的开采促使挪威经济的外向性进一步扩大, 国际贸易市场急速扩张。上世纪90年代, 挪威取消石油生产限额, 致使大量外资的涌入。面对外界的冲击, 挪威实行汇率自由浮动, 扩大贸易顺差, 推动经济稳定向前发展。同时油气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很大原因上促进挪威经济奇迹的产生。此外挪威于1990年用石油收益建立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国家的经济开支仅占石油经济的4%, 而其他的资金来源于石油基金的收益。跨入21世纪, 挪威的经济在原有的坚实基础上实现高速增长。到今天, 其经济水平位于世界第二。在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时, 依旧保持GDP3%的增长率, 财政盈余高达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挪威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陷入欧美国家的金融漩涡之中, 而是以自身独到的发展眼光寻求最适合本国, 以及一种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使得自己的经济一直处于可以在自身可控的范围之内, 成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国家。

二、二战后挪威经济奇迹的产生原因

1.充分利用国家资源优势

挪威于1971年正式开始了以石油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挪威在欧洲几乎占据了一半的资源和原油生产, 并占据了20%的天然气”。一方面对于石油资源来说, “挪石油产业的波动会直接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影响, 它的停产或产量的增减都可能会造成世界油价的上下波动”。丰富的石油资源让挪威的世界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挪威也开始以一个资源大国的姿态重返世界舞台。挪威从此与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挪威石油收入剧增, 2012年的中央政府收入已经高达“1, 435, 467亿挪威克朗”。挪威“成为最富裕的发达工业化国家, 挪威人也因国民经济中的巨额石油财富而被称为蓝眼睛的阿拉伯人”。

另一方面, 挪威经济奇迹还依赖其他传统产业的带动。当石油开始开采后, 挪威政府没有放弃过去的优势项目, 反而将固有的优势工业技术进行技术的改良, 如海运、造船、渔业等传统优势工业, 增加知识经济的发展理念, 促进传统优势项目向深度发展。挪威如今已经形成了以石油经济为基础, 其他传统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 依靠资源但不完全依赖资源成为挪威发展可持续性经济的原则。

2.致力于建立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是挪威经济发展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项经济行为。首先其是高收入高福利的经济来源。石油终会枯竭, 但是该基金收益将继续造福于挪威民众。所以, 挪威并没有像其他石油国家那样, 将国家的经济支出完全建立在石油收益之上, 而是将收入转化为基金, 形成石油经济效益的常态化。第二, 挪威目前的养老支出只消费利息, 而不动用本金, 意味着养老基金将持续会为挪威的子孙后代造福。如今, 挪威已经依靠国家石油基金建立起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挪威公民只要纳入其社保体系, 医疗和教育则终身免费。第三, 对基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并预估其回报。目前,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是世界第二大国家主权基金, 挪威政府把其资金分别投资在世界各个国家, 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2014年挪威银行公布的报告中显示, “股权投资, 占基金的61.1%在季度末, 回报率1.5%。”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状况下, 挪威减少对美国和欧盟的股票持有, 降低了金融危机带给本国的冲击, 为此挪威还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最早加息的国家。第四, 基金的多元投资。“2007年挪威财政部扩大了政府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组合的领域, 允许股票投资比例, 从现有的40%升为60%”。多元的投资亦使得挪威主权基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推动挪威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 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良好体现。挪威政府致力于建立全球养老基金, 让本已数额庞大的石油经济收益再创收益新高。目前, 挪威政府的开支仅是其基金的利息, 而且政府的支出还在逐年缩减。石油经济给挪威所带来的一系列优厚的福利保障得以延续。代际公平的经济发展态度令挪威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特立独行, 以国家主权基金的方式保证挪威石油经济的增长, 为后代建立起雄厚的经济基础。它也从侧面保障了挪威的经济的长久性发展, 确保挪威经济不会因为石油资源的枯竭而走向崩溃的边缘。

三、挪威经济奇迹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1.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虽然挪威在1970年后开始利用石油资源拉动本国经济, 但挪威没有像其他石油国家一样过度依赖于石油资源, 而是依旧深度发展传统优势, 选择多种资源共同发展。这样做有如下好处:第一, 减少石油经济带来的风险。把全部的经济都押在同一工业项目上是十分可怕的, 一旦该工业遭受风险, 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遭受巨大震荡, 难以挽救经济市场。所以, 挪威在发展石油经济的同时深度发展渔业、海洋业、造船业等, 分担石油经济风险, 进而保证经济良好发展。第二, 避免石油魔咒, 即对石油的过分依赖。美国、中国等国家, 均对石油过分依赖。而挪威对于其石油的消耗仅仅占其开采的10%以内。挪威本国对于石油的使用量较少, 而且挪威政府仍然要求减少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挪威求在资源耗尽前找到可代替的新型资源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三, 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挪威虽然是石油大国, 但是它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据统计, 挪威收入最高的油气开采与采矿业与收入最低的餐饮业收入差距相差不到一倍, 利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2.合理的政府开支结构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个国家的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当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增加时, 政府的财政支出也相应地提升, 但是挪威恰恰相反。即使挪威政府的收益逐年提高, 其国家主权基金的额度仍然累计增长, 但挪威的政府开支却从占GDP的46%下降为40%。与此同时, 美国、英国、欧盟的财政支出均有所提升。在挪威人看来, 节约是一种必备的美德, 即使国家经济水平达到世界第二, 但浪费资源和过度的财政支出是一种带有负罪感的行动。这种心理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 通常来说一国的国民对于政府的经济开支似乎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更难以注意到政府是否应该缩减经济开支。恰恰是挪威人们这种带有传统的淳朴性, 让挪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力减少支出。这样就可以让国家累计更多的财政收入, 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h ttp://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norway.

[2]挪威政府.http://www.regjeringen.no/en/dep/fin/news/Speeches-and-articles/ministerens-taler-og-artikler/taler-og-artikler-av-finansminister-si-2/2014/The-Norwegian-Government-PensionFund-Global---a-financial-investor-not-apolitical-policy-tool.html?id=755283.

[3]挪威统计局.http://www.ssb.no/a/english/aarbok/tab/tab-466.html.

[4]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a=q&type=global&dbcode=hgnd&m=hgnd&dimension=zb&code=A070P04&region=000000&time=2011, 2011.

韩国经济奇迹的启示 篇4

一、韩国企业的发展介绍

韩国企业的崛起推动了韩国经济的飞速增长, 为提高韩国经济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韩国公有企业民营化开始较早, 改革的力度也较大。为从根本上解决公有企业体制上的严重缺陷以及经营低效问题, 早在70年代, 韩国已对航空、制造、运输领域的11家企业完成了民营化。目前, 航空、制造、电信、银行等各垄断行业及敏感行业大多已民营化。2008年, 韩国资产21亿美元以上的70多家大企业集团中, 纯民营企业集团55家, 国有参股企业10家, 国有企业12家。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韩国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从一般性地扶持出口企业调整为有针对性地扶持大企业集团, 特别是重化工、汽车制造业。通过充分民企化、大型企业产业互换或合并等措施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大企业集团。2007年入选全球500强的十大韩国企业营业总额达4262亿美元, 占韩国GDP9920亿美元的43%, 基本情况如表1:

如表1所示, 这十大企业都拥有众多的系列公司, 雇用着数千乃至数万名职工, 经营领域囊括各产业部门, 能量之大足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构成韩国经济的骨干力量。其中,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 员工总数30余万人, 旗下3家企业入选2006年世界500强。浦项钢铁是全球第四的钢铁制造商, 2007年生产量为3278万吨, 销售额达到2700亿美元。

如今, 韩国企业正以改革创新为理念引领世界企业的发展。韩国企业注重高新技术的研发, 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改造, 以及环保型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使得许多韩国企业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行列。

二、韩国企业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与民族需要不断创新,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必须勇于创新, 坚持创新。企业创新是全方位的, 是由多种创新要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总体上看, 企业创新体系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几方面组成。通过企业考察, 韩国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机制的创新

在公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 为减少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副作用, 韩国考虑了各种对策方案。比如用电问题, 韩国从电费和企业出让金中抽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建立了电力产业基础基金;再如铁路, 建立了成本补偿制度, 对那些亏损线路提供各种财政支持。同时为了防止公共服务价格的无限制上涨, 韩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各种服务的上限价格, 如果超过最高上限, 则实行严厉的制裁等。韩国企业民营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通过直接把韩国公有企业推向竞争激烈的市场, 从根本上改革了公有企业经营体制缺陷, 实现了经营机制的创新。

2、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企业敢于突破陈规旧历, 采用先进的方式、方法管理公司。三星公司董事长李健熙的改革理念核心只有一个字:变。面对强大的变革阻力, 李健熙强调改革要先换理念, 不换理念就换人, 大胆进行人事改革,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实施各种激励机制, 大大提高企业效率。同时, 积极引进六西格马、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的管理模式, 持续改革使三星在短短10年里一跃而成为世界顶级公司之一。

3、特色文化的创新

韩国文化受中国的儒家思想和美、日两种文化影响很深, 美、日两种文化各有优点, 也各有劣势。韩国企业根据几种不同文化的特点, 取长补短, 塑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化。韩国企业以垂直管理、直接管理为主, 等级关系清晰, 但上司以权威和慈爱对待下属, 相应地, 下属也非常尊敬和服从上司。另外, 韩国企业一方面强调团队文化建设, 倡导团队合作精神, 另一方面学习美国采用股权激励的做法来鼓励管理人员勤勉尽责地为公司发展服务。韩国企业在继承和开发本国优秀企业文化的同时, 创造性的吸收西方的先进企业文化, 培育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 在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营销模式的创新

美式营销是“顾客需要什么, 我就生产什么、推销什么”, 在产品生产之前会对现有市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 总结、认清、了解消费者需求, 之后再根据现实需求进行生产, 以满足顾客现实需要为目的。日本营销主要是通过对未占领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如很多高科技产品, 市场没有之前顾客并不懂, 先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生产出来, 再引导、推销给消费者使用, 着重于开发和创造潜在的市场。韩式营销则是将两种模式合起来, 既注意把握现有的市场, 不断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进行创新, 又善于进行需求引导, 刺激客户潜在需求的膨胀, 并尽量引导这种产品的消费成为顾客的习惯, 进而开发出产品的潜在市场。

三、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在韩国, 制铁所需要的煤炭和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却能产生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浦项钢铁公司 (POSCO) , 其原因与浦项公司凭借“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企业理念, 大力发挥创新精神, 高效率地组织与利用全球的资源与市场是分不开的。而中国的企业能够成为国际知名企业的却屈指可数, 这并不是因为资源的匮乏, 而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了改革创新。因此, 企业的改革创新对于当前中国的企业发展尤为重要, 韩国企业改革创新的成功之举给了我国企业以下启示:

1、重视企业研发体系

浦项钢铁公司在成立之初, 就在国外寻求合作, 与国外当地企业合作投资办矿, 开发海外煤矿、铁矿资源。重视研发,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体系, 研发投入大约为其销售收入的2%, 在钢铁行业是很高的。正如微笑曲线理论中的研发阶段, 浦项注重研发, 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如图1)

图1中, 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 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 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中国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跻身于世界前列, 就必须重视企业自身的研发体系, 将产、学、研相结合,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

2、关注产品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调整是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 对产品 (服务) 及其组合状态进行调整的活动。包括多产品企业调整产品之间各种比例关系、淘汰部分产品、增加新产品、产品升级换代, 单一产品企业改变为多产品企业、多产品企业改变为单一产品企业等形式。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企业的生命周期似乎愈加脆弱和短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投资者的意志等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顾客利益正在成为企业思想和行为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产品结构调整是产品多样化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 在战略安排中亦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浦项公司最初建厂的设计方案中, 是以生产普钢为主的, 但后根据全球普钢过剩趋势, 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积极研发新产品, 现其特钢的销售收入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 只有以变应变, 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3、注重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韩国企业注重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环保型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浦项公司创建工厂时, 把设备投资的9%投资于环保领域, 厂区内1/4面积都是绿色空间。同时花巨资开发出了环保型炼铁新技术“FINEX”、带钢连铸技术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技术, 钢铁生产成本下降到原来的83%, 改写了钢铁技术的历史, 成为世界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一度被评为“全球最佳钢铁企业”、“世界最具竞争力企业”等。

四、结论

韩国企业的改革创新推动了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使韩国企业得以基业长青。在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竞争中, 韩国企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为国际上很多企业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应对金融危机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也只有不断改革创新,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难, 我国企业如何在全球竞争与金融风暴同时存在的大背景下创造并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引起了理论界与实业界的广泛关注。结合相关理论知识, 以及笔者多年的管理经验, 特别是对韩国大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 对韩国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特色文化、营销模式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重视企业研发体系、关注产品结构调整、注重科技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旨在为我国企业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应对金融危机有所启示。

关键词:韩国企业,企业改革,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 (Stephen Martin) 著, 史东辉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08

[2]、李悦等编著.产业经济学[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管理世界.2006.9

[4]、李维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新阶段:深化公司治理改革.南开管理评论.2008.2

[5]、邓建平, 曾勇, 何佳.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控制.南开管理评论.2008.4

[6]、陆园园, 谭劲松, 薛红志“.引进-模仿-改进-创新”模型与韩国企业技术学习的演进过程.南开管理评论.2006.10

上一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下一篇:古希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