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2024-06-30

疾病诊疗(精选十篇)

疾病诊疗 篇1

1 疾病诊疗有没有程序

疾病诊疗是一个认识过程, 它和一般认识过程一样, 需要通过直观、推理、判断、实践、验证等步骤来完成。这意味着, 疾病诊疗是有程序的。尽管在实践中, 人们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的在按照规律办事, 实际上却从没有抛开规律把事情办好过。疾病诊断有难有易。因此, 诊疗程序中某些步骤可能有所增减, 但是总的程序, 大体上是存在的。

2 我所主张的诊疗程序

我所惯用的诊疗程序, 基于下述论点, 症状是现象, 病例过程是相对的本质, 而疾病则为若干病例过程有

消毒室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机的综合, 通过症状才能认识病理过程。掌握了机体所发生的全部病理过程, 并弄清其相互关系, 才能充分明了疾病。

这个诊疗程序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步骤:

2.1 收集症状。兽医通过问、

视、触、叩、听诊、实验诊断等手段, 收集病畜所表现出来的全部症状, 并作出详细的记录。

2.2 根据症状,

推测病理过程。根据收集到的症状, 推测并假定病畜体内发生的病理过程, 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检查、淘汰, 最后剩余的将是存在于病畜体内的真实病理过程。

2.3 摸清各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确定主要病理过程,

摸清淘汰后的各病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判明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在这个基础上, 与症状一一印证。最后要找出这样的一个病理过程:它在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既能解释主要症状和多数症状, 有与其他症状不相矛盾, 这就是主要的病理过程。

2.4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确定初步诊断, 根据主要病理过程, 假定可能发生的疾病, 再将这些假设的疾病与症状及病理过程相印证, 能解释最多症状和病理过程的疾病, 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结果, 并且还要探讨病原。

如果由主要病理过程所到处的每个疾病, 没有一个能解释全部的病例过程, 那么应该怀疑有并发病存在, 而这种情况往往是存在的。

2.5 拟定处理方案,

根据初诊结果, 结合自己药理学知识和现实条件, 拟定处理方案, 开写处方。

2.6 检验、

修正。根据疾病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不断检查初步诊断的正确性, 随时准备修正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案。

儿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篇2

第一节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切除术

【适应证】

囊肿或瘘管一经确诊即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宜在2岁前进行。【禁忌证】

囊肿继发感染时不宜行切除术,预先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待急性炎症消退后2~3个月再行手术切除。【操作方法及程序】

全身麻醉取颈部横切口,有瘘口时取横梭形切口,切除瘘口。完整剥除囊肿及瘘管,如瘘管在舌骨后方,应切除0.5~lcm舌骨向上继续剥离瘘管,尽量靠近盲孔部位予以结扎切除。必要时助手将示指伸入舌根部向下推压,以利于高位结扎切除瘘管。切口内置橡皮片引流24h。

【注意事项】

甲状舌管囊肿有时合并异位甲状腺,故术中检查囊肿若有实体组织应慎重对待,暂缓切除,必要时快速冷冻。如证实合并异位甲状腺应予以保留,防止日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结扎瘘管应在靠近舌骨盲孔部位,术中务求高位结扎,以减少复发的机会。尽管如此,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复发患儿,如瘘管复发,3~6个月后可再次手术切除。

第二节 脐 疝 脐疝修补术

【适应证】

2岁以上患儿如末自愈可行手术修补。【禁忌证】

1.在正常情况下,脐环2岁前仍可以继续狭窄,故多数患儿可在2岁内自愈,不需特殊治疗。

2.若患儿有引起腹压持续增高的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顽固便秘性疾患、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等在处理原发病前不应做脐疝修补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可选择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脐部下方横切口,游离疝囊,小的疝囊可不必切开,待疝内容物还纳后将疝囊内翻,在基底部缝合数针,然后将脐孔修补。

2.疝囊较大时,疝内容物还纳后将多余疝囊切除,然后缝合疝囊颈部腹膜,继之以丝线或可吸收缝线修补脐孔缺损,缺损过大时可采用腹直肌鞘或带蒂肌瓣或涤纶片修补腹壁缺损。

第三节 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为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生后或数月后出现,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前者更常见。

腹股沟斜疝

【适应证】

1.手术治疗 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基本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在6个月内鞘状突仍有延迟闭合的机会,故腹股沟斜疝患儿一般宜于6个月后手术。反复嵌顿者,不受时间限制,应积极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患有严重疾病,不宜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可采用疝带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调整疝带的位置,防止疝内容物在疝带下脱出而发生嵌顿。注射疗法因并发症多而严重故不宜采用。【禁忌证】

1.患慢性咳嗽、腹腔肿瘤、腹水及便秘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患儿,在外科治疗腹股沟疝之前应先行治疗原发病。

2.有严重先天性畸形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儿可考虑疝带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

1.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l)麻醉可采用全身麻醉、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切口多采用平行腹横纹的腹股沟横切口。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提睾肌,在精索内上方分离疝囊,切开疝囊还纳疝内容物。将精索与疝囊分离至腹膜外脂肪部位。小的疝囊可直接以丝线结扎后缝合;大疝囊横断并向内环游离后以丝线做内荷包缝合。腹内环扩大时可用丝线修补腹横筋膜裂孔2或3针,以减

少复发机会。

(3)注意滑动性疝时勿损伤构成疝囊的脏器。

(4)将远端疝囊断端充分止血,将睾丸向下牵引复位,然后逐层缝合,不必做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的修补术。

(5)婴幼儿腹股沟管较短,故可在皮下环外分离精索,找到疝囊向上剥离并行高位结扎而不切开皮下环,也同样可以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2.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1)麻醉同前,切口可采用下腹部腹横纹横切口,显露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横行切开腹膜,在切口下方找到呈漏斗形的疝囊内口。

(2)将内环口后壁腹膜与腹膜切口上缘间断缝合,关闭腹腔,遂将内环置于腹膜外,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

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因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且可同时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或单侧疝囊高位结扎对侧探查术,已在国内小儿外科界逐步推广。

【注意事项】

1.小儿腹股沟斜疝不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必须达到彻底高位结扎疝囊的目的,以减少复发的机会。

2.疝囊高位结扎过程中应警惕较大疝囊有滑动疝的可能,分离时应防止损伤构成疝囊壁的脏器。

3.经腹腔高位结扎手术缝合疝内环后壁时应注意勿损伤输精管。

嵌顿性腹股沟疝

【适应证】 1.手法复位

(1)嵌顿疝不超过12h,患儿情况良好时。

(2)无便血及中毒症状,嵌顿肠管张力不太大,无血运障碍时。2.手术治疗(l)嵌顿疝12h以上。

(2)嵌顿疝有便血历史,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女孩嵌顿疝,疝内容物为卵巢、输卵管,难以还纳,应考虑直接手术治疗。(4)新生儿嵌顿疝,因不能确知嵌顿时间,且肠管及睾丸易发生坏死。(5)手法复位不成功者。

【禁忌证】

1.手法复位 适合手术的患儿均列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

2.手术治疗 凡嵌顿疝适于手法复位的患儿可不必选择手术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 1.手法复位

(1)一般嵌顿疝复位前给予足够量的镇静药物,保证患儿输水,必要时给予基础麻醉。(2)取头低脚高位约20°~30°。

(3)以左手在外环处固定疝蒂,右手轻柔挤压疝内容物,均匀加压,不可粗暴。(4)当有少量气体通过的感觉,疝囊内张力显著减小,继之疝块消失,腹痛缓解,标志复位成功。

2.切开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 嵌顿疝手术方法与腹股沟斜疝基本相同,以还纳疝内容物及高位结扎疝囊为主。

(1)麻醉及切口选择同腹股沟斜疝。要求局部肌肉松弛,以利疝内容物还纳,最好选择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口同腹股沟疝切口。(2)术中要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环,以利还纳疝内容物。

(3)切开疝囊后仔细检查嵌顿肠管的血运,有无肠壁坏死、浆肌层破裂或其他畸形性病变。特别注意如疝内容物系2个肠袢时,应将腹腔内两嵌顿肠袢间的肠管拉出腹腔观察该部肠管是否坏死。

(4)若发现肠管坏死、穿孔时应做肠切除吻合术,若嵌顿的睾丸、卵巢已坏死应同时予以切除,局部(疝囊)污染较严重者置橡皮条引流24~48h。【注意事项】 1.手法复位注意事项

(1)怀疑嵌顿肠管已有血运障碍时,不可试用手法复位。

(2)切忌暴力挤压疝块,以免损伤疝内容物,一旦将破裂肠管回纳入腹腔将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延误诊治将有生命危险。

(3)有时嵌顿时间不长,疝内容物也不多,但由于疝环的嵌压已形成肠壁部分坏死,还纳腹腔后可发生迟发性肠穿孔,故嵌顿疝手法复位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儿腹部及全身情况。(4)手法复位失败者应立即转为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1)术中切开疝囊时因局部组织水肿、肥厚、脆弱甚至出血,应特别小心,防止切破管。(2)手术探查肠管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肠管的血运状况,如疝囊内渗液浑浊.带有臭味及肠

系膜血管无搏动,肠管颜色发暗、发黑时,应高度怀疑肠管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3)术中因组织水肿,分辨不清,应防止输精管、神经及血管损伤,防止腹腔脏器损伤。

第四节 婴儿肠套叠

【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l)病程不超过48h,便血不超过24h。

(2)全身状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者。(3)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者。2.手术治疗适应证(l)灌肠禁忌证者。

(2)灌肠复位失败者,或有腹膜刺激征疑有肠坏死者。(3)慢性肠套叠或复发性肠套叠,疑有器质性病变者。(4)疑为小肠型肠套叠者。【禁忌证】

非手术治疗禁忌证:

1.病程超过48h,便血超过24h。

2.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委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3.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4.立位平片显示完全性肠梗阻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非手术治疗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法:采用生理盐水或水溶性造影剂为介质灌肠。复位压力为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为300~700ml。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向回盲部收缩,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液体急速进入回肠。满意的复位是见套入部消失,液体逆流进入小肠。2.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腹或右上腹横切口,在套叠远端肠段用挤压手法使其整复。复位成功后务必详细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肠套叠起点,必要时一并处理。对复发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手法复位后如未发现病理起点,存在游动盲肠者可行盲肠右下腹膜外埋藏固定法,以减少复发。如阑尾有损伤,呈现水肿和瘀血时,可将其切除。(2)肠切除吻合术:术中见鞘部已有白色斑块状动脉性坏死或套入部静脉性坏死,施行肠切除吻合术。

(3)肠外置或肠造口术:当患儿存在休克,病情危重时,或肠套叠手法复位后局部血液供

给情况判断有困难时,可将肠袢两断端或可疑肠袢外置于腹壁外,切口全层贯穿缝合,表面敷盖油纱保护,24~48h后,待休克纠正,病情平稳,再行二期肠 吻合术。观察可疑肠袢循环恢复情况决定还纳入腹,抑或肠切除吻合。如肠切除后患儿全身或局部循环不满意,无法行肠吻合时,可行肠造口术。【注意事项】

1.肠套叠非手术治疗时结肠注气或钡灌肠压力应严格控制,不可压力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2.套叠复位后应密切观察,防止复发或迟发肠坏死。

3.手术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时应用手轻柔地自套叠远端向近端挤压脱套。切勿牵拉套叠近端肠管以防造成套叠肠管损伤或导致肠穿孔。

4.术中应严格掌握套叠肠管切除术、肠外置或肠造口的适应证。

第五节 梅克尔憩室

【适应证】

1.其他腹部疾患手术时发现的无症状梅克尔憩室患儿。2.出现梅克尔憩室并发症者。

【禁忌证】

如因其他腹部疾患进行手术时偶然发现憩室,患儿条件许可,尽可能将憩室切除,以防后患。但如进行的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患儿一般情况欠佳时不宜切除憩室,应详细记载憩室情况,术后6~8周再行憩室切除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 可选用全麻(尤其适合于腹腔镜)及硬膜外麻醉。2.切口 一般取右下腹麦克伯尼切口或横切口。3.手术方法

(1)腹腔镜辅助下憩室探查和切除术:腹腔镜辅助下憩室探查和切除术已逐渐推广,此术式适用于无症状的梅克尔憩室及憩室合并消化道出血。

(2)单纯结扎、切除及荷包缝合法: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憩室,憩室类似阑尾大小,基底部不超过lcm者用此方法。

(3)楔形切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憩室,憩室基底部狭窄,用肠钳楔形钳夹后切除,肠壁做斜行吻合。

(4)憩室连同附近回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憩室出现并发症者,如憩室所致肠套叠、腹内疝、肠扭转、索带缠绕压迫、憩室炎或继发穿孔、憩室溃疡出血等。无症状的憩室基底部宽广,直径大于肠腔,也应行憩室及回肠切除术。【注意事项】

1.表现为急腹症的憩室炎有时难与急性阑尾炎或肠梗阻相鉴别,故在术中未发现原拟诊断的病变,应想到憩室引起的并发症,此时应检查距回盲部l00cm以内回肠,以免遗漏憩室并发症。

2.肠套叠手术复位后,应仔细检查回肠肠壁上是否有孔状的凹陷,以免遗漏由于内翻的憩室造成肠套叠的起点。

3.处理憩室的方法除上述4种外,尚有人采用内翻缝合法处理憩室,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术后肠套叠,故应当列为禁忌。

第六节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阑尾切除术

【适应证】

1.发病在48h以内,不论阑尾炎属何种类型均宜手术。

2.卡他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够明显,诊断困难时,可观察数小时,症状加重时应考虑手术。

3.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梗阻性阑尾炎均应尽早手术。4.寄生虫引起的急性阑尾炎。

5.阑尾炎穿孔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在72h以内中毒症状加重者。6.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7.阑尾周围脓肿经非手术治疗,炎症消退8周以上者。

8.阑尾周围脓肿者如脓肿继续增大,体温不降,腹痛加重,白细胞持续升高,脓肿有破裂可能时应及时手术引流。【禁忌证】

1.浸润期、脓肿期阑尾炎,此时阑尾周围已形成粘连或穿孑L已形成脓肿,手术可使 感染扩散,炎症粘连分离困难,可伤及其他组织与器官。

2.如果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既往下腹部有手术史,特别是有炎性疾患、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膈疝、重度出血倾向、脐疝、股疝、腹壁侧支循环过多者当属禁忌。

【术前准备】

包括全身抗生素、禁食、禁水。晚期腹膜炎,腹胀需鼻管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高热者需降温。出现早期休克症状时,应输血浆等抗休克治疗积极准备后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开腹阑尾切除手术,以下腹横纹偏右切口或麦克伯尼切口为佳,逐层进入腹腔后,沿结肠带寻找阑尾,分离和结扎阑尾系膜直达阑尾根部,切除阑尾。

2.处理阑尾残端,小婴儿阑尾残端内翻,有可能形成肠套叠起点,很小的残端电灼后,用系膜掩盖缝合即可,盲肠后位或腹膜后阑尾应行逆行切除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适应证】

早期急性阑尾炎,尤其是诊断不明确、有开腹探查指征者,女孩阑尾炎术中须探查子宫及附件排除其他疾病者,肥胖儿阑尾炎常须做较大的切口才能探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切口小、探查全、感染少。【禁忌证】

1.患儿高热,出现早期中毒性休克,病情非常严重时应慎用腹腔镜手术。2.阑尾已形成周围脓肿或已合并肠梗阻时应慎用腹腔镜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气管内插管全麻。

2.选3个穿刺点,即:A点为脐缘上或下切口。做气腹针人工气腹和放置10mm套针做置入腹腔镜用;B点和C点分别在下腹横纹左右两端放置l0mm及5mm套针做操作孔及牵引器械孔用。

3.建立CO2气腹压力1.33kPa(l0mmHg)后,腹腔镜及手术器械经套管针入腹。4.确认阑尾炎后,用无创抓钳牵起阑尾尖端,将阑尾系膜拉开。阑尾动脉用钛夹钳闭,系膜小血管电凝后切断。分离至阑尾根部,用滑动结结扎,或另置一钛夹钳闭,距结扎点5mm处将阑尾切断,电凝残端,包埋缝合与否均可。阑尾经套筒取出,清洗回盲部周围的积血、积液。全腹脏器探查,依次探查肝、胆囊、肝外胆管、胃、肠系膜、盆腔。放出腹腔内气体,拔除套针套管缝合或不缝合切口。

【注意事项】

1.术中保护切口避免污染,操作轻柔尽量减少损伤。2.阑尾系膜必须小心结扎以防止阑尾动脉出血。3.阑尾穿孔者尽量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

4.阑尾炎穿孔者腹腔内脓液应尽可能吸净,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对早期穿孔或术中穿孔者原则上不必放置腹腔引流,但如认为污染较重,脓液稠厚的局限性腹膜炎,手术操作困难,有可能发生肠瘘者应置引流。

5.术后注意切口皮下感染、腹腔残余感染、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 生。6.术后早日下地活动。

第七节 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适应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多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在儿童期即引起胆管炎、胰腺炎、胆管穿孔、腹膜炎及肝硬化等病变,因此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囊肿切除、胆管重建术为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术亦用作曾行囊肿引流术的二期手术。【禁忌证】

因严重胆道感染、黄疸、肝功能严重受损、术中出血剧烈、囊肿极度脆弱难以剥离、囊肿穿孔和胆汁性腹膜炎而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不宜做该手术。【术前准备】

1. 患儿全身状态较好,无并发症时,不必做特殊准备即可施行手术。2.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及尿淀粉酶。

3.出现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术前应予纠正。有黄疸、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受损者,应给予维生素K及保肝治疗。

4.术日晨禁食,置胃肠减压管,并灌肠。

5.胆总管囊肿伴有轻度感染时,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后1~2周,即可行该手术。如感染和梗阻症状不能控制,应视病情不失时机地施行该手术或做囊肿造口术。【操作方法及程序】

1.多选用气管内插管麻醉,取仰卧位,右季肋区垫高。2.做右上腹横切口或肋缘下斜切口。

3.探查囊肿、肝脏,抽取胆汁测淀粉酶,并做细菌培养,可做肝活检。

4.切除胆囊和囊肿。显露囊肿,在十二指肠上缘处穿刺确认囊肿后切开,吸出胆汁,探查胆囊、肝左管、肝右管及胆总管远端开口位置与直径。根据囊肿水肿和出血情况,沿囊壁全层或内层剥离,剥离面妥善止血。先剥离前壁,然后继续向侧壁和后壁剥离,直至囊肿的一周均游离。显露胰头后方的胆总管远端狭窄部,从囊腔内插入探针或探条,了解狭窄段的长度和直径。亦可行术中造影,显示胰胆管合流情况。游离近狭窄部后将其切断,缝闭断端。继续剥离囊肿上部,在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切断肝总管,将囊肿和胆囊一并切除。5.胆道重建。胆道重建包括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前者较常用。如采用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于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下15~20cm处切断空肠升支从横结肠后引至肝下。用可吸收缝线行肝总管与空肠端端或端侧吻合。在距肝总管空肠吻合口25~50cm处行空肠、空肠端侧吻合。如采用空肠间置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于屈氏韧带(Treitz韧带)15~20cm处切取长10~30cm带血管蒂空肠段,并从横结肠后引至肝下。空肠段近端与肝总管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其远端与十二指肠降部前外侧壁行端侧吻合。重建空肠连续性。为防止术后反流,可做各种抗反流装置。.胆道重建完成后,在肝总管空肠吻合口附近置引流物,戳创引出腹腔。【术后处理】

1.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术后72h可开始给流质饮食.4~5d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2.每天观察腹腔引流液性质与量,如无特殊,可在术后3~5d拔出引流管。如有少量胆汁漏出,应适当延长腹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3.术后继续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肝脏损害者,应保肝治疗,给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

4.如出现上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多为食物反流及胆管上行感染所致,应禁食,联合运用广谱抗生素,辅以消炎利胆的中药制剂。【注意事项】

1.应在剥离胆囊、胆总管囊肿前抽取胆汁送各项检查,以免混有血液,影响检测结果。2.剥离囊肿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剥离平面,以减少出血、避免损伤。剥离囊肿后内侧壁时,尤其应避免损伤门静脉。剥离面应妥善止血。3.游离切断胆总管远端时,应仔细辨认有无胰管开口,以免误伤。

4.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空肠升(肝)支要有足够长度,可减少食物的反流。

应注意空肠升支的血供,与肝总管的吻合不应有张力。

5.如肝总管有狭窄环,应在与空肠吻合前行肝总管成形,消除狭窄。

6.如肝总管扩张不明显,但经造影和胆汁淀粉酶测定证实伴有胰胆合流异常,结合临床上反复出现胆道感染或胰腺炎症状,亦应手术,以达到胰、胆分流的目的。

7.为防止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后发生胆漏,可在吻合口内置外引流管。术后2周,经引流管行胆道造影后即可拔除。

8.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有出血、吻合口瘘形成胆瘘或肠瘘、粘连性肠梗阻、上行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扩张、肝内结石、癌变及胰腺疾病等。

胆总管囊肿引流术

囊肿引流术包括胆总管囊肿造口术(即外引流术)和囊肿、肠道吻合术(即内引流术)。当病情极其危急时,应选用囊肿造口术。【适应证】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因严重胆道感染、黄疸、肝功能严重受损、术中出血剧烈、囊肿极度脆弱难以剥离、囊肿穿孔和胆汁性腹膜炎而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采用该术作为过渡性手术。条件具备时应行二期根治性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禁忌证】

胆总管囊肿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能承受较复杂的手术者不采用该类手术。【术前准备】

1.术前常规准备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2. 应积极输液、输血浆,抗感染,纠正休克和酸碱平衡失调,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操作方法与程序】

1.麻醉、体位和切口的选择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2.探查囊肿、肝脏,抽取胆汁测淀粉酶,并做细菌培养。

3.选择囊肿造口术时,造口位置应在囊肿外侧中下部,腔内置入蕈状导尿管后双重包缝合或结节缝合闭锁瘘口,于腹壁另戳创引出。部分囊肿穿孔伴胆汁性腹膜炎的患儿,由于局部炎症水肿剧烈,而胆管扩张并不明显,常致囊肿暴露困难。此时不必强求将蕈状管置于囊腔内,可将引流管置于肝门部胆汁外漏处,亦可加做胆囊造口。4.选择囊肿、肠道吻合术时,可行囊肿一十二指肠吻合术。于囊肿的低位切开,纵行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做宽大的吻合,于网膜孔另置引流物经腹壁戳创引出。亦可行囊

肿一空肠Roux-Y吻合术,该术式操作虽然较复杂,但以后做二期根治性手术时较为方便。其操作方法可参考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但吻合口宜宽大,以利引流。【术后处理】

1术后一般处理见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2.胆总管囊肿造口后,如有大量胆汁流失,导致电解质紊乱,可将胆汁收集,经无菌处理后口服。

1. 患儿全身及局部炎症消退后,可在1~3个月内行二期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注意事项】

1.术中不宜做过多的剥离操作,以免给二期根治性手术造成更大的困难。

2.引流切口位置的选择,应以囊肿的中下部为宜,如太高易残留无效腔,过低则距离远端狭窄段太近,不利二期囊肿切除术时正确处理狭窄段。

3.如囊壁过厚,做内引流时应切除部分囊壁,使切口呈梭形,以防吻合口狭窄。如囊壁水肿脆弱,为防止术后吻合口水肿和渗漏,可加做暂时性外引流,术后还可利用外引流管做胆管造影。

4.造瘘管应牢固缝合,防止脱离。

5.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

第八节 肠重复畸形

适应症

肠重复畸形史消化道重复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术前不易确诊,临床上80%的患儿因并发症而需行急诊手术。

1.肠管内重复畸形诱发肠套叠,肠管外重复畸形引起肠扭转或压迫肠管造成完全性肠梗阻 者。

2.重复畸形的肠粘膜内因可含有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致溃疡形成引起出血者应根据病

情的缓急施行限期或急诊手术。

3.重复畸形溃疡穿孔或囊肿破裂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者。

4.B超检查显示腹部与肠管关系密切的厚壁囊性肿物提示本症的可能性。5.其他疾病腹

部手术时发现并存肠重复畸形者应酌情处理。禁忌症 因严重并发症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囊肿切除术 肠管外囊肿型的肠重复畸形与主肠管之间分界清楚,具有独立的系膜和血 液供应者,只需单纯切除囊肿。肠管与囊肿共壁且不能分开着不能行单纯囊肿切除术。(1)首先检查、分清主肠管和囊肿的供应血管。

(2)钝性剥离并轻轻推开主肠管肠系膜血管,分离并结扎供应血管。(3)切除囊肿,修补肠管。

3.肠管切除吻合术

(1)管状重复畸形的一端与主肠管交通者,应完全游离重复肠管,直至与主肠管交 通处,将该段主肠管连同重复肠管一并切除后行肠端端吻合术。

(2)当肠重复畸形并发肠扭转、肠坏死、感染或穿孔者,应将病变肠管连同主肠管 一并切除后,争取行一期肠端端吻合术。

4.重复肠管粘膜剥离术 病变广泛又不宜单纯切除的重复畸形(如十二指肠重复畸形),需考虑重复肠管粘膜的剥离及肠壁剪裁成形术。

5.重复肠管切除术 为近来新设计的术式,具有保留主肠管完整的有点。注意事项

1.单纯切除囊肿或管状重复畸形时,应仔细辨认主肠管与重复畸形的供应血管,避免损伤。2.重复畸形肠粘膜剥离前在粘膜下层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易于剥离,减少损伤。3.回肠末端回盲瓣附近的肠重复畸形手术时应慎重处理。因回盲瓣有重要生理功能,术中应尽量保留。

第九节 包茎

适应症

1.包皮口有纤维性狭窄环。2.反复发作阴茎头包皮炎。

3.5岁以后包皮口重度狭窄,包皮不能外翻,而显露阴茎头。4.宗教或风俗灌洗。禁忌症 隐匿性阴茎 操作方法及程序

1.仰卧位,用甲紫沿平行于冠状沟水平远端0.5~1cm做环形切开包皮外板标记。2.沿标记线切开包皮外板,结扎阴茎背浅动、静脉血管。3.用止血钳扩大包皮口,分离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的粘连。

4.沿阴茎北侧正中剪开包皮内板,适包皮翻至阴茎头上方,清除包皮囊内的包皮垢。5.沿平行于冠状沟后1cm环形切开包皮内板。切除多余的包皮内外板。止血后用肠线或可 吸收合成缝线缝合包皮切口。并发症

1.包茎 若包皮切除过少,且缝合口不呈斜面,可造成包皮口小,使包皮不能上翻。2.阴茎勃起痛 包皮切除过多,阴茎皮肤紧,可致阴茎勃起痛。注意事项

1.对于瘢痕性包茎合并尿道口狭窄者需要同时做尿道口切开术。2.术后2d伤口暴露,用抗生素药膏,硼酸水等清洗、护理。3.腹侧包皮系带处保留适当、勿过多,以免术后臃肿。术中的小出血点如能经压迫后不出血,就不必结扎,以免术后从包皮外观看到结扎的线头。术后注意伤口有无渗血,阴茎水肿是正常现象。

第十节 隐睾 睾丸固定术

适应症

1.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的睾丸下降不全患儿; 2.睾丸异位者。禁忌症

1.睾丸上缩者,不必做睾丸固定术。2.青春期后的睾丸发育不全或睾丸萎缩。3.索条状性腺。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侧下腹部横切口,按腱膜走形方向斜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于腹股沟区找到精索,打开未闭鞘状突,提出未降睾丸,注意观察睾丸发育情况,附睾与输精管的发育及有无解剖异常。

2.横断鞘状突后壁,分离鞘状突至腹膜外脂肪处贯穿缝扎。松解精索至腹膜后,使睾丸能够无张力降至阴囊内。

3.将睾丸经过皮下隧道固定于阴囊肉膜外与皮肤的间隙内。4.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成形外环口。

并发症

1.睾丸回缩,未能达到阴囊底,可于6~12个月后,再次手术。

2.睾丸萎缩。因精索周围组织分离过多,或牵拉精索张力过大,影响睾丸血供,致睾丸萎缩。注意事项

1.为减少温度对睾丸的影响,手术应于2岁前进行。

2.未降睾丸经常合并鞘状突未闭,因为鞘状突很薄,分离时需要注意以免撕破。3.如精索较短,睾丸不能降至阴囊内,常用的有以下方法:(1)先将睾丸固定于尽可能低的部位,6个月后经过绒毛膜促性腺体激素治疗再次行睾丸固定术。

(2)Fowler-Stephen睾丸固定术:如睾丸引带、输精管旁血运良好,可以用血管阻断 钳阻断精索10min,切开睾丸白膜,观察出血情况。如果睾丸血运良好,可以切断精索,利用睾丸引带、输精管旁血运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3)睾丸自家移植:很少应用。

4.对于单侧触及不到睾丸的隐睾患儿,应用腹腔镜诊断治疗。5.双侧触及不到睾丸的隐睾患儿,应与性别畸形鉴别。

第十一节 鞘膜积液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适应症

1.1周岁后,鞘膜积液张力高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侧下腹部横切口,从外环口提出精索,于前内侧精索旁找到未闭合鞘状突,切断后分离近端至腹膜外脂肪处贯穿缝扎。

2.打开远端鞘膜,放出积液,结扎边缘止血并起到开窗作用。注意事项

1.小儿先天性鞘膜积液,均为交通性鞘膜积液。未闭合鞘状突有时非常细小,需要仔细辨认结扎,以免复发。

2.打开远端鞘膜囊时注意止血,否则术后易有阴囊血肿。

第十二节

小儿血管瘤

常见的血管瘤有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鲜红斑痣等。

1.毛细血管瘤 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紫红,高出皮面,如草莓样。生后3个月内生长迅速,6个月后减慢,病变颜色逐渐变浅,部分患儿的病变可以完全自然消退,完全消退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

2.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皮下柔软的包块,有的挤压可以缩小。皮肤常有红色的血管痣样改变,易侵犯肌肉、骨膜和深部组织。部分患儿的瘤体生长较快。局部穿刺可以抽出可以凝固的鲜血。

3.血管畸形 病变范围广,受累肢体可弥漫性增粗、增长;可有皮温升高、局部震颤和搏动,不能自然消退。

4.鲜红斑痣 多出生后即存在,病变皮肤为鲜红或酒红色,压之褪色且不高出皮面,生长变化较慢,不能自然消退。适应症 1.观察随诊

(4)年龄小、瘤体不大、生长缓慢、有自然消退倾向的血管瘤,如皮肤的草莓样血 管瘤、腮腺血管瘤等。

(5)不影响功能、生长慢的血管瘤。

2.瘤体内局部注射药物 如曲安西龙(确炎舒松)加地塞米松(长效和短效的皮质类 固醇激素联合给药)、平阳霉素及其他硬化剂等。适用指征如下:

(1)头面部、影响外貌、小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可以手术引起的毁容。(2)生长较快的、范围局限的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3)术后部分复发的患儿。3.手术(1)肿瘤局限、手术不造成严重的毁容或功能障碍的血管瘤,可以全部切除,必要 时也可部分切除。

(2)威胁生命或影响功能的、不能完全切除的血管瘤可予以缝扎瘤体和结扎止血。4.血管栓塞或选择性动脉注药 瘤体巨大、深部的或部分内脏的血管瘤。一般要先做 血管造影确定瘤体的供应血管和可能栓塞的范围。

5.染料激光(注射光敏药物后用激光治疗)用于鲜红斑痣的去除。

6.弹力绷带 难以切除的、影响功能的四肢血管瘤长期坚持白天用弹力绷带包扎,晚 上去除,抬高患肢、可以缓解症状和降低肿瘤生长速度。7.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干扰素治疗

(1)新生儿或小婴儿肿瘤面积巨大、生长迅速者。(2)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8.激光、核素贴敷、冷冻等治疗 可用于皮肤浅表的、较小的毛细血管瘤,一般多遗 留瘢痕。禁忌症

1.增长过快的血管瘤,头面部影响外貌的血管瘤不应等待观察。

2.部位深在的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不用作用浅表的核素贴敷、冷冻或激光治疗。3.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应在控制病情以后进行手术治疗和局部药物注药治疗。

4.不影响功能的,肢体的弥漫性血管瘤手术切除效果不好,甚至造成功能障碍。5.任何会造成毁容和功能障碍的过激治疗。操作方法及程序 瘤体内药物注射

(1)先了解血管瘤的范围和毗邻器官的关系;在瘤旁正常皮肤处进针刺入瘤体。(2)抽出血液后在瘤体内多方向多点注药。拔针后针孔处加压。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

2.注药时不要过于浅表,防止皮肤坏死。

疾病诊疗 篇3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硫酸镁;硝苯地平控释片;诊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72-02

妊娠期高血压在临床也简称妊高征,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妊娠合并症,主要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机体各脏器血供不足,使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症状。特别是子宫胎盘血流量下降比较明显,极易导致胎儿出现慢性缺氧缺血、发育迟缓甚至死胎等各种严重后果[1]。妊高征已经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有很大威胁。定期孕检,及早发现,早期确诊,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母婴预后情况,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2]。近年来我院采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妊高征患者,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为探讨有效的诊疗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妊高征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的妊高征症状,并经临床诊断确诊,同时应排除肾上腺瘤、严重的躯体疾病、肾炎以及存在既往高血压病史者。现将36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37岁,平均(30.5 ±1.5)岁;孕周最短36周,最长41周,平均(36.5±1.8)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31.2±1.7)岁;孕周最短36周,最长42周,平均(36.7±1.6)周;初产妇11例,经产妇5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如年龄、孕周、产次等)方面差异对比具有均衡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协助患者完成眼底检查、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常规、凝血酶全套检查、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应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切记不可过度操劳,应适当进行补液,积极采取降血压、解痉、镇静、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避免子痫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镁治疗,给予25%硫酸镁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入,确保在半小时滴完。然后再给予25%硫酸镁溶液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0ml)静脉滴入,以1-2g/h滴速维持。若患者孕周小于34周,应加入地塞米松,有利于促进肺成熟。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30mg/次,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应观察并统计兩组进行相应治疗后妊娠情况,如剖宫产、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等。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但观察组剖宫产率(55%)、胎盘早剥率(5%)、早产率(5%)、产后出血(5%)、胎儿窘迫(10%)、新生儿死亡(0%)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5%、25%、25%、31.3%、18.8%、6.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 论

妊高征的病因机制比较复杂,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妊高征发生,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的安全。许玉萍等[3]研究250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没有定期孕检、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因此提出应加强孕检,及早发现,早期诊断,一旦确诊立即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硫酸镁是临床治疗妊高征的主要药物,其中的Mg2+对于乙酰胆碱释放有强效抑制作用,可有效阻滞神经和肌肉间的传导,使骨骼肌松弛,对于缓解小动脉痉挛,避免子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硫酸镁很容易出现中毒现象,因此需要定时检查Mg2+浓度,检查患者膝腱反射情况,若发现孕产妇、胎儿出现异常,应立即终止妊娠。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一种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可减少Ca2+在细胞内的流入量,增强舒张平滑肌收缩强度,使外周阻力降低,外周血管舒张,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小动脉血流量,稀释血液浓度,有利于降低早产发生率。同时,该种药物持续作用时间较长,药效更持久。

经过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剖宫产、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夏建丽等[4]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硫酸镁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宝玲.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硫酸镁治疗的新观点[J].基层医学论坛,2012,14(11 中旬刊):1042.

[2]陈晓丽.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8(23):3243-3244.

[3]许玉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6):521-522.

《口腔疾病诊疗彩色图谱》 篇4

本书订价:198元。

需购者请直接汇款至: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收

邮 编:710032

疾病诊疗 篇5

一、锁骨骨折

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诊断】 1.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 骨有叩痛。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 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治疗】

1.内侧1/3骨折

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2.中1/3骨折

(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 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3.外侧1/3骨折

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

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离,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III型: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可手术切除锁骨远端。

二、肱骨近端骨折

【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2.需拍正侧位X线片。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往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 I型:无移位或移位<1cm或成角<45° Ⅱ型:解剖颈骨折(2部分骨折)Ⅲ剐:外科颈骨折(2部分骨折)lV型:大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型:小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I型:骨折脱位型(2、3、4部分骨折及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治疗】

1.无移位骨折

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三角巾悬吊等。1~2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后即开始功能锻炼。

2.解剖颈骨折

易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可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同定,对老年人或难以复位固定的骨折可考虑一期行关节置换。

3.外科颈骨折

首选闭合复位治疗。对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外展型骨折不必复位,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外展使固定。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疗。对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有软组织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4.大结节骨折

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闲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到定。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 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小结节骨折

少见。多合并关节后脱位。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6.3部骨折和4部骨折

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胧骨头血运。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7.骨折脱位

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3部骨折掊位多考虑手术。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7.骨折脱位 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 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 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3 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术。4 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三、肱骨干骨折

【概述】 肱骨干骨折多见青壮年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伤 1% ~1.5%。

【诊断】 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瘀斑和畸形都比较明显。轻微外伤即产 生骨折时,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2.肱骨干骨折可分为上 1/

3、中 1/3 和下 1/3 骨折。肱骨中下 1/3 骨 折容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应检查有无腕下垂,伸指、伸拇和外展拇指 功能是否丧失,并详细记录。

3.拍正侧位 X 线片,上 1/3 骨折的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的近端,肱

骨上段处于内收位,中 1/3 骨折的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的远端,肱 骨上段处于外展位。

【治疗】 肱骨干骨折复位要求不高,接触面达 1/4~1/

3、成角畸 形不超过 5°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的恢复。多次复位是肱骨干 骨折骨不连接的原因之一。1.非手术治疗

(1)U 型石膏夹

(2)悬吊石膏(4)尺骨鹰嘴突牵引

后两种方法已很少应用。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

(2)开放性骨折有条件的在清创时即行内固定。

(3)已产生骨不连接者。

(4)复位位置不满意,希望能达到解剖复位者。内固定方法很多,有各种接骨板、螺丝钉以及交锁髓内针等。

3.并发症的处理 桡神经损伤以观察为主,但应使用肌电图随访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四、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发生于 10 岁以下。

【分型】 根据暴力来源和移位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跌倒时,肘关节半屈或全伸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而达 肱骨下端,使肱骨髁上最薄弱处发生伸直型骨折。其骨折线从前下方 斜 向后上方,骨折近端移向前方,而骨折远端移向后上方,骨折处向前形成成角畸形;当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暴力由肘部传至 肱骨下端时,发生屈曲型骨折。其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 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合并伤】伸直型骨折近端向前方或侧方移位,可压迫或挫伤肱 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血管损伤后可并发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导致“爪形手” 崎形。

【临床表现】肘部明显肿胀变形,有时出现皮下淤血和皮肤水疱。伸直型骨折时,鹰嘴与远侧骨折片向后方突出,骨折近侧端向前移,外形上似肘关节脱位。但骨折时仍保持肘后三角的关系。合并肱动脉 损伤时,桡动脉搏动消失。X 线片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1.对无移位或移位小不影响功能的肱骨髁上骨折,可用三角巾同 定。移位明显者需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

2.伸直型骨折复位时,用对抗牵引解决重叠移位,同时必须将骨 折远端推向桡侧,防止肘内翻。复位后,石膏固定,肘关节屈曲固定后,应密切注意末梢血液循环、手指的感觉和运动情况。手法复位不 成功,或因骨折部肿胀和水疱严重无法进行复位时,可行前臂皮牵引 或尺骨鹰嘴部骨牵引,经垂直牵引复位。如上述疗法失败,或为陈旧 性移位骨折,或疑有血管、神经断裂者,应及时切开探查。

3.屈曲型骨折治疗原则与伸直型相同,但复位的方向相反。复位后,用石膏托同定,肘关节置于半伸位或伸直位,一周以后改为功能位。

五、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于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恢部位血供良好,因此很少有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但常可引起髋内翻畸形。

【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暴力外伤史。【诊断】 1.症状

(1)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2)髋关节活动受限。(3)不能站立、行走。2.体征

(1)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2)下肢90°外旋、短缩畸形。(3)髋部前方压痛。(4)大转子有叩痛。(5)下肢传导叩痛。

3.辅助检查对疑有骨折的患者均应拍髋部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诊断和分型。特别注意小转子区骨折情况。通常按照骨折后稳定程度分类: I型骨折:指骨折线自外上方向内下方延伸。

(1)骨折沿股骨转子间线延伸,自大转子到小转子而骨折无移位,属稳定性骨折。

六、股骨干骨折 股骨是人体最坚硬的长管状骨之一,可承受较大的应力,对行走、负重、支撑均起重要作用。股骨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且股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群,易造成广泛软组织损伤。此外,尚可能伴有内脏损伤,而导致创伤性、出血性休克。因此.骨折后的现场急救、全面检查和初期抗休克处理均十分。

七、髌骨骨折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背面与股骨髁形成髌股关节,是伸膝装置的重要支点,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作用力,维护膝关节稳定.同时也保护膝关节。

【临床表现】常因防止跌倒时滑倒,膝关节屈,股四头肌的强加力收缩所致;或跌倒后,髌骨若地,直接的撞击造成骨折。外伤后局部剧烈疼痛、忡胀、膝关节活动受限。

【诊断】髌骨位于膝前方皮下,一旦骨折,局部压痛、膝关节肿胀、皮下淤血常常十分明显。局部检查常能触摸到骨折凹陷区,仲膝功能诞火。注意排除髌韧带或股心头肌撕裂可能,X线检查可明确什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

(1)横形骨折:骨折片有移位,还可伴有关节囊和髌骨两侧股四头肌扩张部横向撕裂。

(2)粉碎性骨折:通常骨折移位较少,关节囊雨和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撕裂也较少.但做什的关节面和股骨髁常有严重损伤。

(3)粉碎性骨折:少数髌骨骨折线呈纵形走向或昼边缘型骨折,膝关节轴位片可明确。此时应与双髌骨畸形相鉴别。【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适合于无移位、移位少于0.5cm、火节面平整或老年体弱的各类髌骨骨折。可采用加压包扎或各种抱膝同定。早期进行股

四、大肌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恢复伸膝装置连续和完整,膝关节和股四头肌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应尽早进行。方式主要有:

(1)切开复位髌骨周围缝合同定或闭合复位经皮髌骨周围缝合。(2)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内固定方法有:①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②钢丝或螺钉内固定;③形状记忆骑缝钉或抓髌器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囊和髌骨两侧股凹头肌扩张部横向撕裂。

(3)髌骨部分切除.适合于髌骨下极或上极骨折,切除不侵犯关节面的骨折片,将骨断端与髌韧帖近端或股四头肌远端缝合。

(4)髌骨全切除,适合于年龄偏大、严重粉碎性竹折。髌切除,将明显影响伸膝功能,故应慎重考虑。

八、胫、腓骨骨干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因胫骨位于皮下,常见开放 性骨折,可伴有骨髓炎、骨不连接等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交通事故、工伤或其他暴力外伤史。外伤后局部 剧烈疼痛、肿胀、肢体畸形、异常活动。开放性骨折还可伴有创伤性、出血性休克表现。【诊断】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注意骨筋膜间 隔综合征的发生。X 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 骨折)诊断上 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 CT 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 位、压缩方向及程度。

【治疗原则】 1. 无移位的胫、腓骨骨干骨折,可采用长腿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有移位的稳定型骨折,闭合复位后也可用石膏或夹板固定。2.不稳定性骨折虽可在闭合复位后用夹板和跟骨骨牵引维持骨 折的稳定性,但固定时间较长且有再移位的可能。目前多采用交锁髓 内钉内固定,尽量采用闭合插钉间接复位技术,不强调骨折解剖复位,只要恢复力线及长度,达到纠正成角及旋转畸形,早期行关节功能锻 炼的目的。也可采用切开复位、螺钉与接骨板内固定。对于近端和远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宜采用切开复位、螺钉与接骨板内固 定的方法。采用接骨板固定时,宜微创操作,注意软组织保护及覆盖。3.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十分常见。需特别注意软组织创伤处理,尽早变开放骨折为闭合骨折并改善骨折部血液循环。跟骨骨牵引可用 于某些开放损伤患者,而外固定支架也具独特优点,为较佳方案。髓 内钉、接骨板螺钉内固定应谨慎使用。

九、胸椎及腰椎骨折脱位

胸椎及腰椎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和分类与C3-C7最常见的是屈曲型损伤,其巾以胸腰段交界处的楔形压缩性骨折多见。以骨折脱位最为 严重,常伴有脊髓的损伤。稳定的骨折叫保守治疗,不稳定及有脊髓损伤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分类】 1.压缩骨折

(1)仅前柱被破坏。

(2)X线:椎体前方楔形变,后缘皮质骨完整,椎体后缘高度正常,相邻椎体无脱位。可有后凸畸形。(3)CT显示骨性椎管结构正常。2.爆裂骨折

(1)中柱破坏。椎体后缘骨片容易向后方突入椎管压迫脊髓。(2)X线:正位片:椎弓根间距增宽,可有椎板骨折,上关节突外展。侧位片:椎体后壁骨折,椎体后缘高度降低,一侧或双侧终板骨折,骨片进入椎管。

(3)CT显示椎管的环形结构破坏,有骨片突人椎管内。3.安全带骨折

(1)后柱及中柱受到牵张暴力而前柱作为暴力的支撑轴相对完整。(2)X线:横突和椎弓根水平骨折。椎体后间隙增宽。(3)CT平扫多无阳性发现,矢状位重建有意义。4.骨折脱位

(1)指压缩、牵张、旋转、剪切等暴力复合作用导致的三柱骨折。.(2)X线:正侧位片均可见半脱位或全脱位征象;常伴有多发横突、肋骨、关节突、椎弓根骨折。(3)CT可有助于诊断。【临床表现】

1.外伤史、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2.合并脊髓损伤时可有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由于腹膜后血肿对自主神经刺激,肠蠕动减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诊断】

1.体格检查,同时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的全面检查,记录截瘫平面及其 变化。

2.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很重要。

3.X线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可进行CT、MRI等检查。4.有条件时可进行肌电图检查(SEP和MEP)。

【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复位、减压、同定,避免二次损伤;积极治疗脊髓损伤、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注重功能恢复。1.不伴有脊髓损伤的稳定性骨折 睡硬板床;腰背部垫高以使骨折复位;根据病情可佩戴腰部支具。

2.不稳定性骨折合并不全性脊髓损伤 对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初步查体后即应该开始药物治疗,以减轻脊髓水肿,减少神经破坏。药物治疗包括脱水剂和激素(甲泼尼龙冲剂治疗),请参考后文。手术治疗的时间选择:

1.脊柱骨折合并不全性脊髓损伤者,如果患者一般情况可以耐受手术,应尽早在伤后6~8小时内手术,超过8小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以便早期解除脊髓受压。

2.3周以上的陈旧骨折,如果存在不全性脊髓损伤或脊柱不稳定,也可手术治疗。

手术中应注意:彻底的椎管减压;稳定坚强的内固定;良好的植骨脊柱融合。内固定器械类型较多,目前多使用经椎弓根固定器械等,可视损伤情况和医疗条件加以选择。术后可佩戴支具保护。

第十

腰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 14 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辅助检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重症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CT扫描和MRI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诊断】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一)腰椎后关节紊乱 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毫升,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骑自行车可无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三)腰椎结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四)椎体转移瘤 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五)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卧硬板床休息,辅以理疗和按摩,常可缓解或治愈。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

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可根据突出物大小,患者体质等决定手术方式,如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如手术对椎体稳定性破坏较大,宜同时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

第二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

【概述】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椎管(中央椎管)、侧椎管(神经根管)因某些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临床症状。

【诊断】1.典型表现:

(1)、本病由先天性椎管狭窄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狭窄所致。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下腰段为主。

(2)、多年的腰背痛,逐渐发展到骶尾部,臀部下肢痛,行走站立时加重,前倾坐位、蹲位时减轻。(3)、间歇性跛行。

(4)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少。

2.查体腰部过伸试验阳性为重要体征,脊柱后伸受限,过伸时 可出现下肢症状。下肢可有肌力、感觉障碍,跟腱反射常减弱或消失。3.检查

(1)X线平片:见腰椎弧度改变,关节突肥大,椎间隙变窄,椎体

滑脱等。X线平片椎管测量只供参考。脊髓造影:可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梗阻。

(2)CT、MRI扫描:cT在显示侧隐窝的变化和神经根受压变形或移位方面有优势,而MRI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受压的程度,直接观察到椎间盘纤维环膨出,在显示病理变化及周围关系方面具有优势。诊断步骤

1.初步诊断多年的腰背痛伴间歇性跛行,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少。腰部过伸试验阳性为重要体征,脊柱后伸受限,过伸时可出现下肢症状。

2.确定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及典型X线、CT或MRI扫描阳性结果确定诊断。

【临床分类】1976年wllli s和Mclvor将椎管狭窄症分为三类:中央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及椎间孔狭窄。此分类简单明了,临床易于应用,但这种分类方法小能包括所有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特点,小能提示狭窄的程度及于术减压范围。Arnoldi等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原因、解剖及病理生理,将腰椎管狭窄症分为两大类及诸多亚型。第一类为先天发育性椎管狭窄症,其中包括特发性和软骨发育小全性椎管狭窄症。第一类为继发性椎管狭窄症,其中包括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混合型椎管狭窄症、脊柱滑脱或狭部小连椎管狭窄症、医源性椎管狭窄症、创伤晚期改变所致椎管狭窄症和其它代谢和炎症引起的椎管狭窄症。此分类方法根据腰椎管而定。同时也适用于脊梓其它部位的病变。这种分类方法详细反映了腰椎管狭窄的病理生理特点,全而分析可能发生腰椎管狭窄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1988年Lee等根据腰神经根管走行方向及形状特点、内容物、病理生理及于术减压的小同需要,将神经根管狭窄分为三类:神经入口狭窄。此区位于腰椎管侧方至上关节突下方。中间区狭窄,位于关节突关节及椎弓根下方。神经出口狭窄,位于椎间孔围绕的区域。此分类方法明确了神经根管狭窄的范围,对确定于术减压目的,减少对脊柱的损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有其极大的临床意义。【治疗】

1.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变活动方式、应 用支具和硬膜外激素封闭。有效的理疗方法是腰肌强度锻炼和有氧健 康训练。用于软组织理疗的方法较多,包括:热疗、冰疗、超声、按 摩、电刺激和牵引等方法,虽较常用,但对腰椎疾患的疗效尚未得到 证实。

腰围保护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以减轻疼痛,但应短期应用,以 免发生腰肌萎缩。硬膜外激素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方法仍有争议。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小能耐受,且经保守 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同时症状和体征应与影像学检查结果 相一致。单纯影像学改变绝不能作为手术适应证。必须强调:手术日 的是减轻下肢症状,而小是减轻腰痛,虽然术后腰痛也有减轻;手术 日的是减轻症状而非治愈。

(2)手术方式: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式基本上分为广泛椎板切除减 压和有限减压两类。

(3)植骨融合间题:下列因素应考虑需同时行植骨融合术: 1)伴退行性变性椎体滑脱。

2)伴有脊柱侧凸或后凸:对腰椎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侧凸行 广泛减压,有造成脊柱失稳或畸形加重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同时行关 节融合术,但并小是所有椎管狭窄伴侧后凸者均行融合术。是否同时 行融合术,取决于4个方而:①弯曲的柔韧性。如果在侧屈位X线 片显示弯曲可部分纠正,单纯减压有弯曲发展的危险;②弯曲是否台进展,若有进展就有融合的指征;③是台伴有椎体侧方滑脱,如有侧方滑脱则表明该节段小稳定,单纯减压会加重小稳定;④侧凸凹侧有明显的神经受压时,行凹侧椎板和部分小关节切除,难以达到凹侧神经充分减压,扩大减压需考虑融合术。

3)同一半而复发性椎管狭窄:当确定再次行手术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行关节融合术。因再次手术需增加小关节的切除,以扩大侧隐窝和巾央椎管,关节突关节切除超过50%会导致节段性不稳。复发性椎管狭窄伴有医源性滑脱时,再次手术要考虑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稳定性。

4)小关节去除过多:由于手术时小关节切除或切除>50%会引起小稳定,应同时行脊柱融合术,以防术后脊柱不稳或疼痛。如果至少 有一侧小关节的完整性保留,脊椎的稳定性就能维持。

(4)脊柱内固定:植骨融合是否同时应用内固定器械争议较多。内固定的目的是:纠正脊柱畸形;稳定脊柱;保护神经组织;降低融 合失败或提高融合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适应证为: 1)稳定或纠正侧凸或后凸畸形。

2)2个或2个以上平面行较为广泛的椎板切除。3)复发性椎管狭窄且伴有医源性椎体滑脱。

4)动力位X线片示,椎体滑移超过4mm,上下终板成角大于10°。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应以短节段固定为主,根据术者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疾病诊疗 篇6

【关键词】面部色诊;肺系疾病;面赤;咽炎;脾肾虚损

面部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面部皮肤色泽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历来为各代医家推崇。其理论起源于《内经》,并经后世医家阐发而逐渐完善。有关论述如“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1]);“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千金翼方·色脉》[2])均揭示了面色诊于临床的重要性。

笔者于呼吸科门诊跟诊学习年许,亦深感面部色诊对肺系疾病诊断处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而在长期的实际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特此提出,请同道批评和指正。

1临床特点

笔者观察发现,呼吸内科门诊中,可见不少就诊者面色较常人偏红,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气管炎、COPD等患者,而其中急慢性咽炎患者又常占一半以上,限于篇幅,本文以咽炎患者之面赤(指病色,以下同)为例加以阐述。

临床上观察此类患者面色多呈范围、明暗、深浅不一的红色。范围可大可小,或眉间,或双颊,或鼻尖,或口周,或满脸红,或连及耳后、项部、胸前皮肤,以口周及双颊为常见;明暗可偏鲜明,可偏晦暗,一般较鲜明;深浅可浮于皮外,可隐于皮内,而以浮者多见。

2一般论述

关于面赤,前人论述颇多,如《素问·举痛论篇》[3]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受内经影响,后世多以面赤属热立论,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察色论》[4]:“肝热而在颊赤,肺热而右颊赤,心热而颜赤,脾热而鼻赤,肾热而颐赤,以清热皆数火,故尔。”现代的诊断学教材亦从其说,如七版中医诊断学教材认为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5]笔者认为在急慢性咽炎病人中面赤者确常见于热证,并多以虚热为主。此类患者多症见咽痛、干咳、口干,有的尚见午后潮热、手心汗出、便干,受不得辛辣煎炸食物,年青者脸上易长痤疮,以滋阴降火清热之法常可取得理想的短期效果,但症状易反复,致使并不复杂的疾病成为疑难杂症。究其原因,可能与医者常为病人虚热之标所惑,未能深入分析疾病之本质有关。

3心得体会

笔者就临床所见,认为相当部分的咽炎患者虚热之象是由其它更为本质的原因所导致,如脾胃气虚、肝郁气滞甚至阳虚、寒凝等。脾胃虚患者可伴见纳差,便溏,体瘦或体胖,痰多或无痰,舌淡,边见齿痕,苔薄或腻,脉细,或按之无力。如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干祖望老先生即认为,慢性咽炎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6],并认为“咽需液养,喉赖津濡”,因喉干燥,养阴生津固然重要,但须知脾主升清,脾运健,津液才能上升而濡润咽喉。对于脾虚患者,常用健脾益气、健脾渗湿、健脾润燥三法治疗[7]。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彭子益亦认为“面色红者,火浮于外,必虚于内。凉药下咽,即生变故”,“平日面红亦是中虚”,此病“宜补中气以回阳气”[8]。

肾阳虚患者亦向来为医家所忽视,但在临床上却不少见,此类患者咽壁浅红,不肿或微肿,症见平素怕冷,腰酸,面部烘热,精神疲倦,乏力,偶有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夜尿频,舌淡,苔薄或见润滑,脉沉细或弱,按之无力。《伤寒论》[9]早有描述:“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证治准绳·察色要略》[10]将其解释为“…此阴寒内极,逼其浮火上行于面,故发赤色,非热也。”甚为精妙。《医贯》[11]卷4言:“凡喉痹者,皆少阴之病也…盖缘肾水亏损,相火无制而然。”清·龙子章亦认为咽喉病“乃是阴寒伏里边……少用寒凉恐束住,加上肉(桂)附(子)引归元,此是治喉真妙诀”(《蠢子医》[12])。王翔[13]应用引火归原法治疗慢性咽炎,结果引火归原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纯用滋阴泻火组,且复发率低。得出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咽炎病人的治疗,引火归原法辨证更准,疗效更优,值得推广的结论。易俊平[14]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68例,治愈36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疗效满意,尤其是远期疗效较佳,因而提出咽炎患者以阳虚为多,阴虚较少。蔡秀[15]以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慢性咽炎36例,亦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4小结

由此,笔者认为对于咽炎患者之面色赤,医者不可先入为主,满足于虚热之诊断,动辄投以滋阴降火之药。宜四诊合参,结合患者体质、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加以判断,深入分析疾病的本质,立法处方不忘其根本

本文以急慢性咽炎为例阐述面赤之诊治,并以为其原理适用于肺系其它疾病甚至心肝脾肾等各系疾患。缘现代人喜欢吃喝生冷食物、饮料,常吹空调,生活不节制,过夜生活,工作劳累,心理压力大,房事过多,得病则喜用抗生素、激素,日久脾肾阳气虚损,则相火无制,火浮于外而面红,故临床上面赤之病人比比皆是,少有实热者,治当温补脾肾之阳,使先后天得以恢复,诸病自愈,且疗效巩固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M].李生绍,陈心智点校.赵府居敬堂本.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2]唐·孙思邈.千金方[M].刘清国,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3]黄帝内经素问[M].傅景华,陈心智点校.明顾从德刻本.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4]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孙洽熙,孙峰整理.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1.

[6]陈国丰.干祖望论虚火喉痹中的脾虚阴火证[J].中医杂志,1996,37(3):153.

[7]严道南,赵凌云.干祖望老中医运用健脾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J].福建中医药,1985,16(06):20-21.

[8]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M].李可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9]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0]明·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11]明·赵献可.医贯[M].郭君双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2]裘吉生.珍本醫书集成.第14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3]王翔.引火归原法治疗慢性咽炎140例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6,26(14):34.

[14]易俊平.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68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3):458.

如何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 篇7

我国现阶段动物疾病诊疗水平较之前已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居民宠物进行严格的登记管理,并且开设了专门的宠物医院和宠物防疫部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物携带疾病以及将疾病传染给人类的概率。但是,我国在动物诊疗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的兽医,其诊疗水平非常低,甚至有一些宠物诊所直接以卖宠物用品为主要目的,给宠物进行疾病治疗只是副业。此外,由于经费不足,这些地区缺少一些先进的诊疗仪器,诊疗设施也不健全,导致诊疗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我国的动物疾病诊疗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2 动物疾病的种类

同种类的动物可以患有不同的动物疾病,而不同种类的动物却可以患有相同的动物疾病。因此,我国动物疾病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每种疾病都非常复杂且多变。我国大体上将动物疾病分为普通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两大类,普通疾病主要是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疾病以及一些常见的动物疾病,治疗起来不是十分困难;传染性疾病一般不常见,但动物一旦感染上传染病,容易出现规模性的群发疾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所需经费也比较高,容易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压力[1]。

3 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充分了解动物疾病诊疗工作

要想提高动物疾病治疗水平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提高人们对动物疾病诊疗工作的了解。为了充分了解动物疾病诊疗工作,首先应为人们搭建一个可以和动物疾病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以便进行交流与讨论;其次,人民群众不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应对兽医或动物疾病防疫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更要给予他们应得的荣誉和尊敬,我国相关部门也要对兽医和相关人员的选拔进行严格的监督,以确保从事兽医工作的每一名人员都是通过职业兽医资格考试并获得证书的专业人员。此外,从事与动物疾病诊疗工作有关的工作人员,应以自己的工作为荣,努力开展动物疾病诊疗工作,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从而对动物疾病诊疗工作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动物疾病的诊疗水平。

3.2 加强兽医管理

加强对兽医的管理是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兽医的管理和规范应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如执法人员可以依照兽医法对兽医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一些兽医为谋取私利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此外,兽医法也可以对兽医的职业流程进行规范,并且根据兽医行业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对兽医职业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为提升动物疾病诊疗水平提供有利的保障。

3.3 增加对动物疾病诊疗的研究力度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动物疾病诊疗工作不但基础弱、起步晚,而且我国投入到动物疾病诊疗研究工作中的人力和财力也非常有限,加之我国动物疾病的种类不但繁多,而且每种动物疾病都非常复杂。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动物疾病诊疗水平,我国必须加大对动物疾病诊疗研究的力度,加大用于动物疾病诊疗研究的人力和财力,给项目研究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国早已认识到动物疾病诊疗研究的重要性,20世纪初期兽医协会就成立了专门进行动物疾病诊疗方面的交流和研讨的动物疾病诊疗委员会,为动物疾病诊疗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国更应加大对动物疾病诊疗研究的力度,提升我国动物疾病诊疗水平[2]。

4 结语

我国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工作的人员应该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以实现提升动物疾病诊疗工作水平的目的。此外,我国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动物疾病诊疗工作的科技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家中饲养宠物,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因此动物疾病诊疗工作日显重要。基于此,简要论述如何提高动物疾病的诊疗水平。

关键词:动物疾病,诊疗水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腾军.加强动物疾病诊疗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J].大科技,201(527):214-215.

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研究 篇8

关键词:全科医疗,疾病诊疗,顺位研究

目前由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医疗水平急需得到提升,并且医学模式在不断地改变,全科医疗正逐渐用于疾病的诊疗中,全科医疗即为将全科家庭医疗诊治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全科医疗综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健康学、人际关系等医学外的其他学科,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诊治,并且对其密切跟踪治疗提供细致的全科诊疗服务[1]。而且随着慢性疾病发生率的急速增加,全科医疗诊治中慢性疾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通过收集本院门诊50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探究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0月到本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0例,女230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8±5)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的治疗时间均≥3个月;2患者在医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期间未于其他门诊就诊;3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了其他治疗方案;2排除一切影响研究调查的因素。

1.2方法对本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对就诊患者临床资料就就诊原因、诊断情况以及就诊后的治疗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最终通过对研究得到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情况。

1.3评定标准[2]根据各种疾病的治疗标准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

2结果

500例患者的就诊原因、诊断情况:高血压22.40%,糖尿病19.40%,心血管疾病15.40%,恶性肿瘤12.60%,传染病8.60%,精神心理障碍6.40%,慢性胃炎5.20%,痛风5.00%,风湿性关节炎2.60%,胆囊炎2.40%。见表1。治疗效果:良好347例,占69.40%,一般128例,占25.60%,差25例,占5.00%。

3讨论

目前,随着现代医疗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学模式正在悄然改变,并且当前的趋势是向全科医疗模式转变[2]。全科医疗即一种趋于家庭医疗的医学模式,综合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的治疗服务,与传统医学模式不同的是全科医疗将被动医疗转变为了主动医疗,医疗工作者主动联系患者,并且密切的关注其病情的发展,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全科医疗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逐渐产生发展的。1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压力的加重。越来越多的人群注重自身健康问题,而且老年人健康问题也成为了当前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正需要全科医疗这种基于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医学诊疗模式。2死亡病因的改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死亡病因的改变,目前造成死亡的病因多为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并且其比例在日益增加,其中大多是因环境影响的文明病。另外,随着人群的文化素质不断地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身健康的保养。这些都促进了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需要更加人性化的主动的医疗诊治模式,对于全科医疗型医生的需求也迫切的增加,这需要培养大量的全科型医学人才。

本研究是对全科医疗疾病诊疗顺位进行的讨论与分析,对500例于医院全科医疗门诊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这些患者都是一直在全科医疗门诊进行治疗的对象,综合其就诊原因、诊断结果以及就诊后的治疗效果几个方面的资料,统计得到了全科医疗疾病诊治顺位的详细结果,可以获知在全科医疗门诊就诊的患者大都是慢性病患者,也有较大部分为恶性肿瘤患者,这几种疾病正是目前普遍发生且患病率极高的疾病,通过在全科医疗门诊的阶段治疗,患者大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也展示了全科医疗诊治对于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之处[3]。全科医疗结合传统的医学模式,加入了社会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心理咨询、家庭护理等全方位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治疗服务,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以及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科医疗疾病诊治的顺位显示全科医疗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非常适合,全科医疗诊治是基于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医疗服务,由于慢性疾病特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疗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并且根据其症状的改变,及时的采取合适恰当的治疗方案。而全科医疗正符合了这一特点,为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不仅在慢性疾病方面,全科医疗诊治也将会在老年人健康问题、恶性疾病的发展转归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全科医疗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的进行,本研究所探讨的全科医疗疾病诊治顺位同样极其重要,这项研究对于目前全科医疗诊治疾病的趋势发展提供了重要有效的依据,主要是抓住了全科医疗诊治的特点,对相应疾病进行诊疗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建议广泛推广全科医疗诊疗模式。

随着人口增加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社会医学模式相应的发生变化,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明病的发生愈来愈普遍,并且由于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不断攀升,这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模式,而全科医疗是目前医疗服务业正在发展的趋势,愈来愈多的患者开始接受全科医疗的诊治,并且有更过的医院增设了全科医疗门诊。全科医疗综合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辅助治疗,并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目前全科医疗疾病诊疗的顺位表明,慢性病占据主要的位置,其次就是恶性肿瘤以及传染病等,其他疾病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

参考文献

[1]金光辉,路孝琴,赵亚利,等.北京地区全科医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5(5):65-66.

[2]陈超,赵亚利,刘艳丽,等.北京农村地区全科医生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33-136.

宠物疾病诊疗中应体现人文关怀 篇9

1 病例1

猫, 4岁, 因误吞缝合针前来就诊。畜主为母女2人。在手术前的例行谈话中其女儿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 在遭到医生拒绝后情绪失控, 笔者在和女孩母亲做了深入的沟通后了解到, 原来其丈夫为公安人员,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无法照顾家庭, 为安慰家人, 4年前抱回当时刚1个月的小猫, 在家人的精心护理下, 小猫健康成长, 成了夫妻、父女情感联系的纽带。然而, 不幸的是她的丈夫, 在一次与匪徒的搏斗中殉职。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 小猫成了烈士留给妻子和女儿的最后和最好的礼物, 也成了她们的精神寄托和支柱。了解这些情况后, 在尊重医学科学的基础上, 笔者给其女儿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安慰, 并竭尽全力完成了手术, 术后效果良好。其后的几次电话回访得知, 看到小猫健康成长, 她们已经再次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逐渐走了出来。告慰逝者的亡灵, 给生者以生活的勇气, 从这点来讲,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病例治疗, 而是医生的一种责任, 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2 病例2

浅谈幼畜疾病中兽医诊疗方法 篇10

幼畜疾病的发生, 不仅仅不利于幼畜的健康生长, 同时也容易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幼畜发生疾病时, 要及时进行诊断治疗, 避免疾病恶化、发生幼畜死亡等严重后果。幼畜疾病诊治技术直接关系到诊治效果, 是值得养殖户、饲养员及兽医进行关注的重要内容。

1 中兽医“治未病”的基本宗旨和现代动物疾病防治理念

中兽医“治未病”的理论是未病先防, 即增加动物肌体的抵抗能力, 即为“扶正”思想。依据二十四节气、调节阴阳, 按照中医药传统的“疫病”理论, 根据季节不同, 存在不同的易患疫病和易感之邪。现代动物疾病防治基本思想是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等。动物疾病流行时, 动物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导致“疫气”入侵, 而成为易感传染源。春季出现流感、伤风、风疹、麻疹等传染病;夏季出现霍乱、乙脑及痢疾等传染疾病;秋季和冬季出现流感疾病。针对动物传染疾病的治疗手段基本都是依靠疫苗。对于病原体为病毒性传染病者, 没有疫苗可以防疫, 此时, 中兽医的“治未病”学说和理论发挥重大作用。通过调动动物体内的最大能量, 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 从而实现“治未病”的目的, 确保动物不易患各类疾病。

2 幼畜疾病中兽医诊疗方法

2.1 对幼畜检查的基本方法

(1) 询问向幼畜养殖人员或饲养员询问幼畜发病相关情况, 了解发病时间及经过, 对饲养管理及用药等情况进行初步调查。

(2) 查看离幼畜1~3m远进行查看, 观察幼畜的全貌、呼吸、姿势以及精神和营养状况;之后在近处进行观察, 检查幼畜体表是否存在部位异常, 检查尿液、排粪及鼻液等是否存在异常或变化。

(3) 抚摸通过抚摸幼畜的体表来感觉内部组织器官的温度及硬度, 判断是否幼畜组织器官具有粗糙度、弹性及敏感性等内容物的性质是否存在异常。

(4) 叩打通过叩打幼畜体表部分部位, 通过发出的声音, 来推断被叩打部位的器官和组织是否存在病理性改变。例如:幼畜如果器官内含气较多时, 叩打可听见鼓音, 而器官内不含气时, 叩打可听见浊音。

(5) 听声音根据幼畜内脏活动的声音来推断内部发病器官的病理变化。可以检查是否存在呼吸音、咳嗽声、胃肠蠕动音及心音等。

(6) 嗅通过嗅闻幼畜所呼出的气和排除的尿及粪的气味来推断疾病的类型。例如, 幼畜发生胃肠炎时, 其排出的粪便会有恶臭气味。

2.2 幼畜疾病中兽医诊疗

在幼畜诊断过程中, 要将唯物论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并且要全面调查第一手资料, 从而能够得出科学的诊断。除此之外兽医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第一, 推论诊断法。推论诊断法主要是指从一个假定的可能性疾病出发, 并且比较、审查、分析以及研究收集到的资料, 然后再分析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 如果能够明确病因, 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第二, 鉴别诊断法。如果在病症资料提出了好几种相似的可能性疾病的时候, 这就要比较以及推理这几种可能性疾病的病因、症状以及发病过程, 这样做可以及时的处理各种疾病。

(1) 治疗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幼畜疾病中, 大多数的兽医会经常会用两种方法治疗幼畜: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就诊那些病势较轻的幼畜时, 兽医可以适当地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用输液或者口服的方法让幼畜接受。但是, 那些患病十分严重的幼畜, 这些药物对它们就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 这个时候, 兽医们就要通过手术诊疗的方法来治愈患病幼畜。吴鞠通在《解儿难》中指出:“其用药也, 稍呆则滞, 稍重则伤, 稍不对证, 则莫知其乡, 捉风捕影, 转救转剧, 转去愈远”。当然, 无论是用药还是手术, 都需谨慎, 开错的一味药方可能就是一副毒药, 手术的一个小错误可能就会直接导致幼畜的死亡。

(2) 用药如同孩童和大人一样, 幼畜和成年家畜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幼畜由于抵抗能力很弱, 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很强。正是因为如此, 兽医们在对患病幼畜用药的时候, 一定要多加注意。第一, 对幼畜的用药量一定要少, 配合他们的生理机制;第二, 用的药不能对其身体产生任何副作用, 以防引起另一种疾病的发生。

2.3 幼畜疾病中兽医诊疗注意事项

(1) 正确诊断, 合理用药在兽医诊疗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诊断, 只有诊断正确, 才能确保后续治疗中的用药合理, 这是确定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基础。盲目的诊断或者误诊, 往往会导致幼畜的死亡, 带来不必要的纠纷, 同时浪费了人力物力, 甚至会导致疾病的蔓延, 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些兽医人员对幼畜的病症轻易就下定结论, 没有对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不管是细菌引起的疾病还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都才用大量的抗生素, 导致病情的加重, 耽误了疾病的治疗。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应该在诊断时花一些功夫,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做好药品管理保证药效诊疗的正确性固然是确保疗效的首要前提, 同时, 药品的质量也是影响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兽药制药的不断发展, 市场上时有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药品, 这给兽医治疗带来了诸多问题, 也是导致我国兽药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 养殖户对于兽药越来越不信任。所以, 各级的药监部门应该要从源头抓起, 结合基层兽医站, 加强多余假冒伪劣药品的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的打击力度, 对于药品质量严格把关, 这样才能保证兽药的治疗效果, 促进我国兽医兽药行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保证幼畜的健康以及养殖户的利益。

2.4 提高诊疗效果的方法

(1) 彻底抛弃传统狭隘的保守思想在诊疗活动中, 兽医人员要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观, 并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医疗活动, 从而能够使得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大胆进行实践在归纳、整理以及推断感性材料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 并且科学的理论是指总结事物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的一般性。因此在诊疗活动中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并且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最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以至于能够将理论丰富以及完善起来。与此同时, 兽医人员要充分结合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

(3) 不断增强兽医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基层的很多兽医从业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动物诊疗培训, 所以很多诊疗机构都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工作中, 要定期组织从业兽医学习新的诊疗专业知识, 完善自身诊疗体系, 从而提高动物诊疗过程中的准确性, 及时治疗动物各种病症。此外, 各地诊疗机构也要推动基层人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诊疗知识和诊疗技能, 不断提高诊疗过程中的准确性。

3 结束语

幼畜疾病中兽医诊疗是有效治疗幼畜疾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利用中医及中兽医治疗思想, 采取中医治疗方法, 科学确定幼畜疾病类别, 结合实际情况, 对幼畜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促使幼畜疾病及早治愈, 从而避免幼畜伤亡, 避免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关键词:幼畜疾病,疾病诊治,中兽医诊疗,禽畜疾病诊治

参考文献

[1]李忠江.浅谈幼畜疾病中兽医诊疗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6) :191-191, 207.

上一篇:消费需求结构下一篇: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