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施教

2024-07-25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施教(精选十篇)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施教 篇1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强调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统一,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数学老师必须遵循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这便要求老师根据自身对数学教学理念的深入认识,细心钻研教学内容,合理地将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统一起来,从而有利于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

(二)以学生差异和自身特点为基础,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学生的差异性和自身特点为基础,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这样通过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发展,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科学合理地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真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其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属于个性化教育中的一种,其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切实化解各个水平层次学生的学习矛盾.

(三)实现教学整体性和学生差异性的统一,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个班级由不同水平层次和性格差异的学生共同组合而成.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其中,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其关键在于科学正确地看待学生间的差异性,合理地将教学整体性和学生差异性统一起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正视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实现分层教学

学生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性,再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时,首先老师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利用分层教学法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制订教学目标.其中,针对部分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其会计算加减两步试题;针对部分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习小组,以通过采取评选优秀小组的形式来充分调动组内学生交流和合作的主动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根据学生能力,实现授课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其主要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然后再进行分层授课.其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个周末总结自己这周的学习情况,其中包括这周的学习成绩、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这样有利于老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内容时,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便可以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授课内容,并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速度,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厘米、分米和米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使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

(三)实行课后作业分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布置作业也是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统一布置,这样难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作业巩固教学的作用.布置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C层学生(数学水平相对较差),要求完成教材课后的习题;B层学生(数学水平中等),要求在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A层学生(数学水平较高),要求完成部分综合性强和提高型的题目.这样A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便不会感觉太简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C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又不会感觉太过于复杂,这样更有利于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结论

总之,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授课分层、作业分层,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摘要: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过度注重教学统一,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间的差异性.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主题,具体阐述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面向全体

参考文献

[1]张云侠.合理分层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51.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篇2

——《九年级英语被动语态复习》课后反思

灵璧县大路中学徐善达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九年级英语被动语态复习》课后反思

灵璧县大路中学徐善达

我的这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的语法复习课,重点复习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以及应用。大部分的初中英语教师都有一个认识,“英语复习课难上,九年级英语的复习课最难上”。因为教师对复习的难易程度不易把握,复习的深入一些,原本对英语就已经有所放弃的学困生就更不会听了,不但不会听,反而可能还会给你找些小麻烦;可是如果复习的简单了,优等生就会认为无关紧要,反正他们都已经学会了,他们就不听了,就会使其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1、课堂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被动语态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通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转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并能运用其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各个层次学生的合作来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使学生们掌握被动语态的知识,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用英语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思维与英语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自主式、协作式学习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点读机,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层积分表以及身边的同学、老师,设置学习环境,使学生完

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各个任务都是给各个层次学生的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为每一个任务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动态中学英语,提高学习的兴趣。

2、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

(1)学习任务的实施发挥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设计分层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问题较难时,让优等生、中等生回答,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挑战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真实或模拟情景的创设,部分内容的角色表演、各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等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基本体现,课堂气氛活跃,几乎每位同学都在课堂发言,发言人次达到150多次,平均每人3次以上,学生活动的总时长为35分钟,占近80%左右,发言长度和质量也得到改善,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特别是刘秀(假名)同学,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化细节理解非常好,多次举手发言。其中有一题她不会用英语回答,她用了汉语,引起了同学的哄堂大笑,我及时做出反应,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从大家善意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刘秀同学的进步,也看到了大家对刘秀同学的认可,那么我认为她更应该得到大家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非常热烈地鼓掌。这样一来大家讨论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2)实现了动态的英语教学

为了完成各个阶段的多个学习任务,学生各显神通,他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很多时候是多元的,交互性的,真正达到了意义上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甚至全身投入,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学习活动此起彼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学生能够利用课件提供的素材进行知识的获取,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自始至终实现了“动”态的教与学,加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3)培养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角色扮表演,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分别描述相同的问题具有真实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了跨学科——思想品德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对他们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也共同发现问题。如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 胆子小,怕羞,不敢用英语同其他同学交谈。但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3、授课中的不足之处

从教学流程上看,我的课没有完成应有的最后的步骤——作业巩固练习,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学生已发挥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与个性。其实有时一节课 45 分钟不能象在跑步决赛中掐着秒表一样计算着每个教学步骤,因为教学关系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问题,有时一个学习问题放到班里去就象石头击入

河水一样,涟漪圈圈。

3、教学后的疑惑

(1)任务的实施应把握在什么程度?有时候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在完成某个任务过程中兴致很高,如果继续让他们自由发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但也可能会远离教师课堂设计的初衷,甚至花费整个课堂的时间,严重影响本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还是急刹车掉头,回到原来设计的教学程序?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施教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可是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智能各有差别,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又不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教学,而要摆正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一、目标分层,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制定好各个层次应达到的目标,并鼓励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向高一层目标迈进。笔者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新课程標准和教材,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内容,比如字词、朗读课文等;中等生的目标是学会阅读,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优等生则是拓宽阅读视野,揣摩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笔者在制定《三顾茅庐》的教学目标时就体现了分层。1.会读本课生字,会写能默本课生字,并理解词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四五六三小节。3. 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4. 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其中目标1和2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3是中等生及优等生必须达到的,目标4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这种分层目标的制定,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分层,激发学生的成功心理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老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没有全体学生共鸣的全员教学形式,定属低效率的教学了。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适时有效进行分类指导。对优等生的学习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则是半“扶”半“放”,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学困生的学习,以“扶”为主,带领学生学习。上课时,笔者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目标。在这中间,笔者更多地则是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学生独立学习时,笔者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另外,在课堂提问时,简单的基础题由学困生来回答,当他们回答正确后给予肯定,当他们回答不出时,启发、暗示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以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引申式的问题由中等生来回答,可以提高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综合性问题由优等生来解决。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庐山的云雾的美吗?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它的美景吗?要求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或者用笔画出来。对于优等生要能示范性地说出甚至融入自己的想象。中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笔画出来。学困生既可以根据优等生的回答复述出来,又可以根据同学的提示在书上画出来。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品尝成功之乐、学习之乐。

三、作业分层,努力培养学生参与情感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这种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

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笔者经常采用“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的梯进设计。给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作业;对中等生布置一些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作业;对于优等生布置一些探索思考拓展题,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A抄写词语。B把《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C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D以“我们来到××,只见……”开头,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

A、B两类是基础作业,适合学困生做。C类作业是提高题,适合中等生做。D类作业是拓展题,适合优等生做。以上作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性地做。

在每个星期布置周记时,笔者也注意分层处理。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刚开始我给他们的作业是阅读优秀的范文,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然后试着模仿,这样使他们有了一个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过程,激发了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对于中等的学生,我给他们定一个题目,写之前讲一下写类似文章要注意的几方面,然后让他们去写;对于优等生,我则大胆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收集的素材自由作文,写好后,组织同学间交流阅读,互相取长补短。

四、评价分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但是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信心。其实部分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课堂上,笔者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学困生起点较低,为了让他们自信起来,笔者经常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如“进步很大”、“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为了让中等生向更高一层迈进,笔者经常肯定他们的做法,给他们足够的信任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激励优等生越来越好,笔者经常用发展性的评价语来激励他们,促使他们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篇4

一、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后进生的情意素质培养

1.沟通师生情感, 调动积极因素。 情意素质的培养, 首先是师生间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 在学生初入学时, 他们的上进心、模仿性和学习积极性都教高, 但在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失败”后, 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学习信心。 在这关键的时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 面对这种情况, 首先, 我们可以为学生承担责任, 说声“你没学好, 我有责任”, 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其次, 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教育他们“对症下药”, 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对“差生”坚持“五不”: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公开批评、不操之过急, 使“差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地爱护和帮助他们的。 师生的情感融洽, 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学习上。

2.指导学习方法, 解决学习困难。 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学习不得法, 也是一个主原因。 “差生”往往思维不灵活, 不会预习、复习, 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 不会记简要的笔记。 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 注意结合数学课的特点, 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 等等。 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 我们还应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 后进生在课堂上听课时,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 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思维, 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 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 做到未雨绸缪, 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 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 并提出相应对策。

3.激发 “差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成功的机遇。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 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兴趣的同时, 还要为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遇。 因为学习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 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能不断克服对数学的畏惧与厌烦心理,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通过为后进生创造成功机遇, 也可转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对“差生”我采取适当降低要求, 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为“差生”创设成功的机遇。 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 我都及时加以肯定, 予以表扬, 使之发扬光大。 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消除自卑感, 增强自信心, 努力学好数学。

二、分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了解学生, 对学生分层。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 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 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 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 共分ABC三个层次。 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 建立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 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 。 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 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 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 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只需作了解, 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 等等, 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3.分层授课。 把学生分层的目的, 在于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 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控制教学内容, 凡大纲和教材删去的, 坚决不教, 练习册、复习资料不用, 保证学生集中不折不扣地学好课本、练习卷中的习题。

(2) 不增加难度。 凡大纲规定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 只要求运用到什么程度的就练到什么程度。

(3) 不降低要求, 凡大纲要求掌握的、运用的, 一定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 绝不满足于讲完例题, 学生能够理解。

(4) 力争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每一个环节提问都瞄准教学目标, 上课前, 指明教学目标ABC, 激发学生追求目标; 这在每节的学习卷上都得到体现。 导课时, 创设情境, 形象生动直观, 切近生活, 激发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新授时, 突破实施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 立即巩固,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对重点内容采用立体教学方式。 对于难点, 多设问, 降梯度, 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降低思维的难度。 下课前,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 该讲则讲, 该练则练, 该详则详, 该略则略, 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 提高了教学效率。

(5) 在知识传授、 能力训练、 情感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中, 要有明确的层次, 让不同层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提高, 同时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授课时, 前20分钟, 面向全体学生, 使用启发式教学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进行基本能力训练, 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 在这段时间里, B层与C层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课内容。20分钟后, 对B、C层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较高要求, 而A层学生仍存在困难, 完成例题或阅读教材, 理解巩固基本知识。 通过辅导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 再讲解指导, 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此时B、C层同学思考课本或消化有一定难度的例题, 若有疑难, 同样可个别辅导, 而A层无疑难的, 做课后练习。 此时连同讲解及小结大约15分钟, 突出培养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10分钟课堂检测 (练习) 、布置作业。

4.练习分层, 课后批阅, 量化检测。 设计多层次练习, 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

(1) 尽量扩大消息反馈面。 课堂上, 先让学生发言, 尽可能多地暴露问题, 再由优生更正。 这样, 既解决了中下生的困难, 又让优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使教师的点拨落到了实处。 课后批阅练习、作业, 一个字、一个符号、一句话、填补知识点漏洞、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 解题方法的指导、作 题步骤、书写格式的规范、思想感情的交流, 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2) 扩大信息反馈的点。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注意了解学生实际, 新授时先让学生动手练习, 学生会做的地方不讲, 学生不会的地方则由教师加以点拨。 把练习、作业的问题点出来, 使其思考、改正。

三、加强个别化辅导, 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 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首先, 制订辅导计划, 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 即:定时、定人、定内容。 定时每天集中答疑, 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 定人,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习能力, 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 每次安排2人, 重点辅导班级A层的学生, 每周安排4次, 以使其尽快脱“贫”, B、C层采用预约方式, 对成绩较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 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定内容, 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在辅导中, 由于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 舍去以前的老师讲, 学生听, 只做消极的应答, 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因此先拿出练习题、过关题让他们做, 能解决, 则继续, 否则自己阅读教材, 对照例题, 提出想法, 讲出来, 再作题, 我后评判同时给予指导。 这种方法既传授了知识, 又教会了学生自学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给予帮助, 降低问题的切入点, 梯度小一点, 速度慢一点。 当学生正确回答后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让其有成功喜悦, 给其自信, 鼓励自学。 当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以后, 改补课为预习新课, 介绍预习方法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创造条件。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范文模版) 篇5

[摘 要] 由于参加“艺体特长生”招生的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薄弱,所以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提高该种类型学生的的外语水平。

[关键词] “艺体特长生”学生 英语词汇教学 探索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招生考试中扩大了“艺体特长生”招生规模,各校纷纷建立了艺体特长生班级。由于高考对该类考生文化要求较低,所以进班这类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文化成绩的提高就成了一个难点。尤其是英语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试图通过改变现有的词汇教学模式,寻找有效提高英语成绩的切入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几种做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词汇是任何一种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语篇能力当然是最高境界, 但语篇是词汇的组装和欣赏, 是词汇的栽体,词汇才是语篇的根本, 我们能在不同的语篇中欣赏到词汇的魅力。所以脱离了词汇的英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米之炊。

二、对“艺体特长生”学生词汇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对“艺体特长生”词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完全地重视,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中普片采用与文化生相同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语篇和综合训练,忽视词汇教学对“艺体特长生”重要性,往往只是任务式的或应付式的处理词汇,结果只是教师边教边抱怨,而学生只能边学边埋怨。

2、注重词汇的音形义而忽略词汇的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艺体特长生”忽略了单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很多学生一般都会在词汇本里注上某单词的音标和词义,只有极少的学生会在词汇本里摘抄能说明该单词的具体例句。

3、不全面揭示词义。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词典中词条所收录的意义)之外,还有关联意义,其包括内涵意义、语体意义、感情意义和搭配意义。

4、在词汇教学中缺少科学记忆记忆环节。记忆是智慧之母。“艺体特长生”学生多数只靠大量的机械记忆,但效果很差。要想记忆大量的词汇,除了努力与勤奋外,最关键的是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5、脱离文化背景。“艺体特长生”学生通常只重视词的音,形,义的讲解而忽视了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的讲授。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是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离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

三、下述几种英语词汇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

1、基于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乔姆斯基的语言心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是人脑中的特有机制;索绪尔的语言结构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体系,所以说,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必须经过运用来掌握。

2、基于交际法交际法提出从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功能出发,结合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训练学习者用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习者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

3、基于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根据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流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习得的进步。

四、几种尝试

(一)直接法与直观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重视首次感知的词汇教学实践证明,对首次出现的信息项目学习得越好,越深入,越透彻,也就越不容易忘记。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从呈现单词开始就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如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印象。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增强记忆的前提。

直接法(Direct Method)指的是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而不用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的教学方法。它的一大优点是强调实物、图画、手势、动作等直观手段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培养外语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一个主题,集中归纳了学生要掌握的词汇,教师可为每一个主题制作图画、动漫影像。利用画面的联系性和完整性,教师可以减少使用母语翻译,同时又可以根据需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二)听说法与模仿性操练的灵活运用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它根据结构对千百万个句子进行分析,归纳典型的句型结构,然后根据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行为规律进行教学,经过反复模仿操练句型以形成自动化习惯。听说法因其过于机械训练而受到批评,但是艺体特长生而言,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子、对话的教学,单纯的机械模仿和重复、替换都是不可少的。只有进行大量的模仿和操练,才能帮助学生对新学的语言形成较稳定的音义形象,语篇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全身反应法的灵活运用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指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通过身体运动学习第二语言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动作和所学语言要互相协调。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舍(James Ashe)r观察到成功的外语习得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即小孩会说话之前已经会听懂大人的指令,移民的儿童在新的语音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久了以后自然学会新的语言。全身反应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该记忆的联想和回忆越是容易。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一种对学生言语输出不作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艺体特长生”在长期机械学习中养成的死记硬背惰性,与缺乏这种有效的训练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应有机地使用这种方法。一般说来动词教学中这种方法比较适用这种从听音到理解到操练的语言活动始终伴随着动作和游戏性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交际法在对话教学的灵活运用

应用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部分。

语言能力要求教师对现行教材reading和project部分适当改编成对话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安排大量生动有趣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变得“既容易又有趣”,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和初步交际能力等目的。

(五)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

科学的复习时间和灵活的复习方法是巩固记忆的主要因素。复习要定期,要及时。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就要及时复习。为了增加学生对复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灵活的复习方式。一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单词分类。二是在完成篇章阅读任务同时,学生坚持在老师帮助下用英文概括段意综述课文,每天汉译英一篇难度适中的短文,提高词汇的复现率。

(六)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单词的记忆需要循环反复,需要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的结合,需要在语境中逐步巩固,加深和扩展。教材的词汇是有限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提供的词汇学习和巩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从词汇学习的角度来看,大量的语言输入能扩大和巩固词汇。

五、结束语

因材施教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艺体特长生”学生的词汇教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这这些学生完成高考升学和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逸夫实验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分层施教 篇6

关键词:因材施教;层次性教学;教学方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初中第一年学生,很容易在这个阶段产生两极分化。所以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需求,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本文以逸夫中学初中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和探讨了学生在因材施教之前和之后的学习情况。 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对于英语学习的方法。过程中,贯穿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法,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分层分类

1、教学对象的分层

动态分层的实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即学生们不同的学习基础和智力出发。对于老师来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束定芳,庄智象1996:105】老师将学生分成三个或两个动态的教学层次,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渐进教育。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邵思源2012:96】。在动态分层教学的方法中,“动态分层”教学是让学生学习并在接近的个人潜能的空间中学到一些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总体水平。通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灵活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快乐。【薛晓阳2012:78】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使用讲座为基础的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的方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4、作业与评价的分层

在“动态分层”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在作业和评价中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的方法是把不同的作业或额外的练习布置给相对应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高层次的学生综合训练,并给低层次的学生许多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应该灵活培养各个层次的学生。【洪子锐和惠友莲1999:20-35】

二、分层教学的教学过程研究

1、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试在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况下,个性化教学的层次功能。我们要观察实际情况下教学过程的分层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得出它们是如何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与习得的。

2、方法

在本文中,作者使用的方法是观察,记录,访谈和问卷调查。

3、研究过程

数据采集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选定两个人数分别为25人的两个班级,且两班中男女生人数分别相同。根据已知的情况,我们将1班学生成A,B,C三级,但是2班的学生是分不开的,视为比较对象。在两个班所使用的教材和课本都是相同的,但是1班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知识以外,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和能力会被分配不同的作业。最后,我们对所有的学生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不会使学生产生怨恨的想法。

第二,一个月的分层教学后,我们测试两个班级的学生,收集和分析测试结果。此外,我们给出了一个问卷调查,研究他们对该方法的反馈。

第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作者可以调整1班学生的学习方法,为更好的学习相应地调整他们的分层。最后一件事是让学生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他们的成绩和能力将在几个月后有所改进。

这项研究的数据完全是在逸夫中学初中七年级1班和2班共50名学生即各25名学生中收集的。所有这些学生都是由同一个女英语老师教的两个班级中挑出的相同学生人数。

这两个班具有几乎相同的男孩和女孩,所以我们可以忽略由不同数量的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以下是有关1班的百分比的详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分发25张问卷调查,25张都是有效的。被列出的表格中,有七个有代表性的问题,都来自1班的学生做了的调查问卷。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真实的情景中个性化教学的实际功能。

(说明:在项目1,2,3,6和7,A代表“Yes”,B代表“No”;在项目4和5,A~是“明显增加”,B代表“略有上升”,C代表“不增加”,而D代表“比以前更糟”;在项目8个,A是“低于60”,B代表“60至70”,C代表“70至80”,D代表“80至100”;在项目10,A代表“Yes”,B代表“没关系”,C代表“No”;在项目9,11,12,13,14和15,A是“很好”,B代表“正常状态”,和C代表“不好,和需要改进”)。

1班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5%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80%的学生认为分层教学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信心,90%的学生认为英语家庭作业的质量提高,80%的学生认为英语分数提高了,85%的学生认为教师分层教学后更具有针对性,79%的学生希望继续分层教学。

根据从1班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从分层教学,学生能充分了解它的好处。与以前相比,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显著提高他们的成绩。同时,他们的信心也有所提高,所以大多数人确信教师更具有针对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继续实施个性化教学。然而,调查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分层教学的教师的一些问题:第一,有6%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所以分层教学中课堂组织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二,当80%的学生英语成绩有提高的分层教学中,学生成绩下降的人数也达到了20%。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作者还列举了在1班我的研究的完整数据,所以我们可以全面查看结果。

表格 3:实验后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A=对英语非常感兴趣和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学生比率;

B =对英语感兴但缺少一点学习自主性的学生比率;

C =对英语有一点兴趣学习自主性薄弱的学生比率;

D=对应于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比率;

E =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模棱两可的学生比率;

F =学习英语努力但觉得很难,且明确表示不会放弃的学生比率;)表格表明在1班中:

在实验前,约35%的学生都对英语很感兴趣,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经过实验,它提高到39%,提高了4%。实验前,28%的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仅缺乏一点自主性。经过实验,它提高到32%,提高了4%。在实验之前,约有15%的学生只对英语有一点兴趣,且学习的自主性薄弱。经过实验,它提高到18%,提高了3%。在实验前,约17%的学生没有表现出对英语的兴趣所在。经过实验,它下降到9%,下降了8%。

在2班,数据显示,在实验前、后他们的成绩保持稳定。也就是说,英语分。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

1、分层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一些优点。

首先,有利于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第二,它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第三,它突出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迎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分层教学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在不同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潜力。

2、相应的改进措施

双向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元素,他们有积极性,也会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对方。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动机的培养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应正确使用自己的态度。无论学生学习好坏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态度。

总之,个性化教学最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差异,探讨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下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个性化教学为每一级别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真正到达到了素质教育。学生的成功也使他们有了获得更大进步的强烈愿望。同时,初中英语教学仍在试验阶段,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洪子锐.惠幼莲.小学英语教学法[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 黄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J].中国校外教育.2012(9):79.

[3] 李佳佳.夫子教人.各因其材[J].考试周刊,2011(78):135.

[4] 李其龙. 西方国家中小学的分组教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 聂芬芬.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权威的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 邵思源.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8] 薛晓阳.希望德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8.

[9] 谢全胜.刘丽明.再谈初中英语因材施教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2(2):54-55.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施教 篇7

一、弄清学情, 全面兼顾

备教案, 备学生, 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实施“因材施教, 分层探究”教学时, 教师首先必须弄清学情, 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 如男女比例、学习基础等, 而且还要知道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特点。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既把控全局, 又兼顾个体。

下面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 这一课主要要求了解清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并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前, 教师要了解好本班学生的学情, 并针对所教班级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学生不爱发言, 更不爱讨论的特点, 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介绍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 深入浅出地将知识呈现出来,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在互动环节中, 针对各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 是用什么为原料的?又能释放出什么物质?这样, 教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设疑, 分层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科学设疑是分层探究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法宝”, 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科学设疑时, 教师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 如基础问题由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 拓展延伸问题则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等等。通过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人的生殖》为例, 在这一课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并展示给学生思考。如 (1) 人类的生殖细胞是怎样产生的? (2) 人体生殖系统是怎么样的?男女的生殖系统又是怎样的? (3) 男女的生殖细胞是怎么样的? (4) 植物的生殖系统与人体生殖系统有何区别?然后, 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并利用手头的工具解决问题。由于教师设计这四个问题时,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 问题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可以满足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并且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当然问题不可以随便设定, 一些无意义或无思考价值的问题,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情特点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深入把握,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探究。

三、以优带差, 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中, 课内知识的传授是很重要的, 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 但一些优等生也会受到影响, 过于简单的内容, 容易让这部分学生“吃不饱”, 从而影响这部分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过于拔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那么, 教师如何兼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所授班级学生的情况, 创设合作的平台, 搭建以优带差的学习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生物的遗传》一课为例, 首先, 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5人为一学习单位。组内学习优秀者为组长, 负责帮助其他同学, 一名有威信的学生为副组长, 负责纪律的维持, 其组员可以是中等生或后进生。然后, 教师要求学习小组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由于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问题, 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满足感。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知道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学习小组中也有差异, 对于每一小组取得的学习成果, 不可求全、求完美, 都要给予肯定, 从而激发学生去不断地探究新问题, 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 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因材施教, 分层探究”教学时,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深入研究教材, 丰富教学手段, 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兴江.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成功 (教育) , 2010 (7)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施教的探索 篇8

一、分层次教学方法的由来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逐渐突显, 其中包括接受能力、思维品质与知识的积累等.如此多的因素造成了学生成绩好坏的差距逐渐增大.而分层次教学恰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分层不是教育的分层

教育是平等的, 它不会因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而把学生分成几等.分层次的是教授学生的方法, 它是有着明确的原则和理论依据.

1. 分层次教学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智力不是造成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造成的知识缺陷累积.布鲁姆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帮助和足够的时间, 那么95%的学生能够在某一学科中达到很高的水平”.根据学生接受、思维等能力差异, 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教育, 开发最大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因其材而施其教.

2. 分层次教学不能好高骛远

心理效应在教学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为每个学生在短期内制定不同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在短期内取得成功.就这样不断制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发挥出对学习的“内驱力”.

三、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1. 化班为组

教师通过平时的考试和个人对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观察,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 好、中、差要适当搭配.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互相配合, 共同进步.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掌握不好, 就会使“差生”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的关心每一个学生, 做到人人平等,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教育方法的实施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育合理化

对于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加大对基础的训练和学习.相对而言, 基础知识更简单一些.从实际角度出发, 基础分数占到总分数的80%以上.因此, 一个牢固的基础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基础牢固的学生应该加大对题型的拓展, 并且加大重点难点的训练, 使其始终保持在一种极好的学习状态当中, 再通过学生的互相帮助, 使学生感到学习进步的喜悦,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不同的课后任务

如果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分别对应好、中、差.那么, A层次的学生可以超前自学, 在完成了规定内的任务量后还可以寻求难题的一题多解, 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B层次的学生我们主要在他完成规定的任务量之后, 适当的布置一些对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有好处的阅读材料, 逐渐培养他们建立清晰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思路, 向更高层次迈进.而C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后, 主要是训练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深对基础的理解, 反复训练,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要注意阶段性调整

教师应该有准确的实施方案, 按时间将分层次教学分成各个阶段, 其中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 将成绩或者个人的学习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或下降学生重新分组, 向上晋升的学生会因为学习的进步而更加的努力, 而落后的学生会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感觉更加努力的学习.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都应给予真挚的关心, 鼓励晋升的学生继续努力, 开导落后的学生, 并帮助他找出学习下降的原因, 使其找到正确的方向, 不仅要回到原来的层次, 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通过阶段性的调整, 使分层次教育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磨合, 让学生适应这种良好的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相互指导, 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并且不断地完善分层次教学法, 使其不仅仅在数学教育当中, 更要在整体教育事业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个人知识积累、思维品质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心理效应理论为依据, 在教学中, 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 其效果明显切实可行.分层次教学的内容有很多, 其中包括:评估测试分层、学生的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吴怡.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9 (32) .

[2]陈志刚.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1) .

立足因人施教实行数学分层考核 篇9

1 综合摸底初步分层。

数学分层教改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明确A、B、C三个层次的要求后, 学生按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层次,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分层考试, 结合学生的自主选择与考试情况对学生进行初步分层, 这是教改的第一步, 能使学生在分层教育之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为以后分层考核作好准备。

2 分层考核体现了学生水平的多层次性。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以往的数学考试, 由于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刀切, 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屡次考试都达不到要求, 成绩越来越差, 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信心, 有的甚至因数学成绩差而退学。这样的数学考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也给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分层考试直面和体现了这种差异性, 就考卷而言, 试题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100分, 按C层标准出题, 只考必学内容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题, A, B, 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做, 这能保证A, B, 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及格分数。第二部分为100-130分数段的30分, 按B层标准出, 考试按《大纲》的最基本要求, 只考必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应用, 是B, A层学生可做的, 可以体现B、A层的水平。第三部分为130-150分数段的20分, 按A层标准出, 在必学内容基础上以考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是A层学生可以做的, 可以体现A层同学的水平。C层的难度略低于大纲及教材基本要求, B, A层题的难易度与教材中A、B两类习题难易度及大纲要求一致。

在做考题时, 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 原则上让有就业意向和数学基础较薄弱的C层学生做前100分的C层题;有升学意向和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可加做B层次题;有升学意向和数学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可以加做A层次题。但C层次的学生也可以选做或加做B、A层的题, B层的学生也可以选做或加做A层的题。

3 学生成绩的评定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对考卷的命题采用办法 (1) 按A、B、C三个层次命题。 (2) 严格命题标准, 命题者必须按规定的A、B、C三个层次考试标准命题。由于命题者易出现离要求偏高或偏低的问题, 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 可由三人各出一套题, 然后严格依标准, 综合出一套考试题, 这是一个能比较准确把握三个层级标准的好办法。

另一方面从上数学课的出勤率、交数学作业次数与作业质量、测验或考试情况、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与团队精神等几方面去综合考察, 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等级的比例。评价时, 先自评, 再组评, 后由班委与教师写出中肯公道的评价意见。

这样把学生的课堂因素也纳入了考核范围, 既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定, 也对选学内容进行考查;既对学习进行考查, 也对表现进行评定, 把学习和表现都作为学生的成绩, 能比较全面综合地考评学生, 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时, 原则上按学习成绩、课堂表现7:3的比例;按平时、考查和分层考试成绩2∶3∶5的比例进行折算这样, 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定。

4 效果好对教学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

4.1 分层考试前, 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而评定标准又是一刀切

实行分层考试前, 老师的教学效果带有一定的运气, 运气好的教好班, 成绩就好些, 考评时就走好运, 运气差的教差班, 成绩差些, 考评时就不走运, 很挫伤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实行分层考试后, 不同水平的学生适用不同的考试标准, 这对学生对老师都是比较公平的。实际上, 分层后老师在教改过程中转变应试教育观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 教师按C层要求设计教法。对有一定数学素质的学生, 教师按B或A层次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法, 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分类辅导, 因材施教, 加强对学生分层辅导和分层指导工作, 不断探索分层教学方法。数学分层考试, 不但真正使数学教学落实了《大纲》要求, 纠正了以往的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进度上随意性的问题, 而且能促进数学教师对分层教学的探究。

4.2 数学分层考试前, 数学水平好的差的学生都面临一样的考核

这对差的是一个打击, 与其学不懂, 不如干脆放弃。分层考试后, 除了学习内容分层以外, 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考试。原来基础差的可以参加C层考试, 通过努力, 有考试合格和进步的希望, 能增强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积极性。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可以参加B、A层的考试, 学生的潜能能得到充分发挥, 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行分层考试, 考试合格率和优生率都会有很理想的变化, 数学分层考试不但基本上能解决以往数学考试及格率偏低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

5 一定程度地推进了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分层教学还应更进一步地积极推进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从考评制度上着手, 才更彻底更全面。

现行的对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适应, 突出反映在过分注意学习成绩, 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更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样单一的评价机制, 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制度, 所以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应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高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因材施教 篇10

如何对质疑生成的文本问题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分层呢?

一、学生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 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 A组为基础组, B组为提高组, C组为竞赛组,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环节分层

1. 备课。

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 分层次备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对基础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 对竞赛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 摘果子。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 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A组学生能回答, 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 让C组同学回答, 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2. 上课。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 对优生以“放”为主, “放”中有“扶”, 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 “扶”中有“放”, 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 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 为了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 得到最佳的训练, 题库分层次编排, 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 达到分层提高的教育目标。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分层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面向不同的学生体现层次性, 要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的作业, 对一些选做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 可让中等生做。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 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 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通过一学期实践, 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 优生堂堂都能吃得饱, 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包含对学生分层、对教学环节分层、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分层三个方面。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下一篇:阻力系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