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特色

2024-08-03

教改特色(精选三篇)

教改特色 篇1

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向是解决教育现实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传统教学思维统治课堂教学

2001年, 课程改革虽已推进, 课堂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大多数还是教师讲学生听, 传统教学思维下单向的知识传输和机械的知识学习, 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 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靠苦干拿分数“蔚然成风”

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漠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管理不是向课堂要质量, 而是通过延长师生的在校时间, 加班加点补课, 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3.教与学的关系紧张

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各自为阵, 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相互提防。课堂之内, 教师缺少教学理论的基础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课堂之外, 各类学习辅导资料充塞学生的书包, 学生越学越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 虽同在教与学的空间之内, 却难以共建相同的目标和良好的情感。

4.学校信誉危机渐次凸显

学校整体师资力量不强, 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市中下游水平, 几名优秀教师纷纷流失, 原有的三名市级教学能手全部调走, 小学升初中有时报不满名, 学校陷入信誉危机。

面对这些问题, 学校领导集体心里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大家冥思苦想, 寻求改变此种状况的良策。我们组织了4批干部教师共计80多人, 到江苏洋思中学、华东师大等全国十几所学校参观;组织教师两次到南京东庐中学、四次到杜郎口中学学习, 同时还邀请东庐校长及学科教师到我校进行同课异构, 邀请华东师大教授及上海市名校长到我校听课评课, 对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教师的眼界开阔了, 观念很快转变过来。几年来已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教改特色的“亦师亦生、教学合一”课堂教改模式。

“亦师亦生, 教学合一”基于我校师生实际和我们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及教育本质的理解而提出, 主要包含两重涵义:一是指师生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可以做学生, 学生也可以当老师;二是就课堂而言, 课堂既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场所, 同时也是学生用来讲课、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学校的教学改革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主要体现为:

一是教改促进了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教师的教学观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分工不同, 是平等的, 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可以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课业负担减轻, 自信心明显加强, 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课堂上, 各小组密切合作, 积极研讨。学生敢于提问, 敢于质疑, 敢上讲台, 敢于面对任何学习挑战, 不再扭捏, 不怕出错, 不怵“权威”。即使一些以往不善言辞的学生, 大庭广众下亦能侃侃而谈, 整个学习生态一片生机昂然, 学生时时刻刻都能以阳光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亦师亦生, 教学合一”教学改革, 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包括艺术、科技、文学等各种探究学习活动, 发展智力和综合技能。于是我们决定构建自己的校本课程,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

二、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2000年起成立的计算机等各学科兴趣小组进行的。从计算机兴趣小组分离出来的科技兴趣小组近几年在国家、省、市级青少年航海模型竞赛、青少年车辆建筑模型竞赛以及全国模拟飞行比赛中屡创佳绩。在全国模拟运动工作交流会中, 我校编写的课程大纲和校本课程得到体育总局航管中心领导的肯定, 决定由我校编写全国模拟飞行社会辅导员培训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升了学校的视野和思路, 2008年新年开学后, 我校决定在全体07级学生中开展选修校本课程制度,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必学课程基础上选修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

学校创设的20余门学校课程从学生兴趣出发, 让学生自主选择, 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期末还对每位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评价, 颁发合格证书。

三、全心打造学校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文化引领, 多途径搭建育人渠道,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校园内处处可见名人头像、“奋进”雕塑及用“树人”、“行知”命名的教学楼、办公楼、育贤亭等, 处处彰显“奋发进取, 开拓创新, 团结协作, 永攀高峰”的学校精神。此外, 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1.打造“扬帆”校园文化

以校徽《扬帆》为标志, 形成了以“扬帆”命名的校园文化系列, 成立扬帆电视台、扬帆广播台、扬帆画廊、扬帆书友社、扬帆合唱队、扬帆棋社、扬帆读书社、扬帆舞蹈队、扬帆鼓号队等十几个社团组织,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发展了兴趣爱好,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三自”教育见成效

学校对学生提出要“自主、自立、自强”, 师生共同创编了《四十四中行为规范歌》, 每天课间操时间全校学生集体在操场高声诵读, 潜移默化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融进骨子里, 成为学生精神中的一部分。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文化, 班训、班级公约由师生共同制定, 共同遵守, 同时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前, 班级同学们还要大声诵读各具班级特色的课堂展示歌, 规范行为、提升自信。

3.“星光”成就梦想

学校设立“星光栏”, 每学期评选表彰各类名星, 如“体育名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科技之星”、“勤奋之星”、“文明之星”、“读书之星”, 从各个方面激励学生成功成长。

四、结语

三年来, 我校的教学改革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半岛都市报、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现代教育导报、青岛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对我校的教学改革进行报道。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地几千人到校参观学习。我校先后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青岛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青岛市科普基地、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二十多项省市荣誉称号。今后, 我们将一如既往, 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扎扎实实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改品牌。

摘要:近几年来我校立足实际, 用科学发展观作统领, 实施以“教科研为先导, 教师培训提升为基础, 改革创新为灵魂, 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办学理念, 以打造全国教改品牌学校为目标, 大胆开拓、不断探索,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教改特色的品牌学校。

教研教改特色示范学校总结2019 篇2

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与动力,没有教研的教育教学犹如无本之木,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与营养。近几年来,新开镇中心小学高举“教研兴校”大旗,大兴教研教改之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黄冈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湖北省特色示范学校”,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曾先后两次来校采访并在节目中作专题报道。

一、突出一个“严”字,教学管理踢出“正步走”

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严字当头,规范为先,逐步建立了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

1、把好“三关”,规范教学行为。一是备课关。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分工备课形成预案,通过调整形成有个人特色符合班级实际的教案,并及时做好教后反思。二是授课关。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模式授课,既要有“范式”,又要有“变式”,立足学情,形成特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辅导关。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2、坚持“三促”,加强评价管理。一是以查促教。教务处定期不定期的对科任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抽查,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二是以评促教。在教师的评价上,坚持做到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备课组长评、学生评、校领导评相结合,评定结果与当年评先、评优、安排下一年工作挂钩。三是以考促教。每次质量检测后,教务处及时统计成绩、分析得失,组织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根据问题拿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二、立足一个“恒”字,教研教改吹响“冲锋号”

学校通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品位,持之以恒地为教研教改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1、营造氛围,唤醒教师工作激情。一是培训带动。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外派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从不缺席,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写出学习心得,并执教模仿课、汇报课、示范课,做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了资源传导和共享。2015年,在武穴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国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每个县、市只有10个参会名额,我校积极争取到4个名额并安排8名教师轮流参会。二是典型引路。我校现有湖北省特级教师1名,黄梅名师2名,黄冈市骨干教师6名。学校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安排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中一对一指导,效果显著。在2016年全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青年教师王梦娜代表黄梅县参赛,荣获市级一等奖,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排名第二,与她结对的梅志勇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三是教研领航。经常开展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备课组内互相听课等多种形式活动,采取“即听即说即评”方式组织教研,对教者是

一种促进,对听者、评者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到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2、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一是赛课活动有声有色。学校把“常规课”、“研讨课”、“公开课”作为全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练兵场所,既可以锻炼教师自身能力,又达到互相交流,相互切磋教艺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全力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在2016全国“一师一课”活动中,12位教师晒课全部获奖,其中省级优课1节,市级优课9节,县级优课2节;在2016年全省“微课”大赛中,王梦娜、刘义两位教师分获省级一、二等奖,郭小雄老师获市级一等奖;在2016年“湖北省英语口语朗读大赛”中,7名学生分获地市级复赛一、二、三等奖,5名教师获指导教师奖;在全国青少年普法知识竞赛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50多名学生获奖。二是课题研究有序开展。各教研组收集整理教研教改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制定解决策略、办法,通过全校交流、反思,形成定论,用以指导教学实际。2014年,我校3个县级小课题研究成功结题,受到县教科所领导的充分肯定;两个省级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与学研究》、《农村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目前正处于结题验收阶段。三是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在开展课改的实验中,我校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近年来,先后有10多位教师的课改论文、教案在省、市、县获奖。

三、围绕一个“特”字,文化建设营造“大气场”

我校有着丰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因长期致力于特色建设,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

1、写字教育特色。作为湖北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我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写字教育。一是营造氛围。每学期组织一次书画展览和作业展览,并将部分作品放在文化长廊长期展示,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二是培养兴趣。学校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坚持每周开展一至两次活动,重点培养书法特长生。近年来,已先后有80多位师生在国家级和省级书法比赛中获奖。三是提升能力。聘请书法界有名望的教师或校外人士担任各班书法课专任教师,并规定每周三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全校统一练习书法,各班建立写字评比栏,每月更新一次,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2、大阅读教育特色。一是让墙壁说话。学校教学楼和围墙上到处是古诗文巨幅宣传画,主干道两旁的文化长廊和德育宣传栏,图文并茂,让人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浓浓书香。二是让书香四溢。精心制作班级图书角,除学校统一发放图书外,学生可随时将自己的新书拿来供大家传阅。三是让榜样引导。各班在学生中征集“阅读心语”,制成“小名言”挂在本班教室门口,挂在会议室里,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改特色 篇3

一、汉语拼音部分的修订

1.养成直呼音节的习惯并形成直呼能力。

直呼音节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拼音教学的一个特色和成功经验。直呼音节可以使学生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自由阅读注音读物,自由表达想要说的话,将读写的时间大大提前。学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这一工具,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其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空间是无可限量的。

教材的汉语拼音教学以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习惯并形成直呼能力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教材编排中注重教规律、教方法。教材在多处编排了学习拼音的“口诀”,将拼音学习的规律融入其中。例如第7页“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第27页“j q x不独立,不是领着ü,就是带上i”,第28页“标调歌”,等等。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拼音的规律和方法,就会在拼音的学习中举一反三加以运用。二是通过大量练习,反复实践,运用学习拼音的规律和方法,形成直呼音节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较多换声换韵的替换练习,出现的音节多以带调音节整体呈现,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音节具有一定的语义。从学习声母开始,每课还安排一些音节词、音节短句供学生进行反复、大量的直呼音节实践。随着学生掌握的拼音知识逐渐增多,教材逐步增加拼音阅读实践,在拼音阅读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直呼音节的能力。通过这两种途径,拼音学习两个月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收到“看到一个音节就能读出来,听到一个音节就能写出来”的效果。

2.注重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把学习拼音与认识汉字、起步阅读、学习普通话、提前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扩大汉语拼音的应用领域。

一是教科书把每课需要学习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编进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儿歌中,从儿歌中引出拼音知识,再回到儿歌中去巩固拼音知识。如此一举两得,既学习了儿歌,又掌握了拼音知识,不但使学习拼音的过程轻松愉快,而且使学习拼音的过程也成为发展语言的过程。

二是教科书在学习儿歌和拼音的基础上适当引出少量常用的简单汉字,分成“认”和“写”两个部分,引导学生一点一滴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为拼音学习后的大量识字打好基础。同时,学生在反复朗读儿歌的过程中,汉字和拼音反复对照,通过无意识记还会主动认识很多汉字,有效扩大识字量。

三是教科书将拼音学习与普通话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音课文的注音除正音的作用外,还注意呈现语言环境中汉字的轻声、儿化、变调等形式的变化,为学生学好普通话打好基础。

四是强调拼音学习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在拼音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音节组词组句,声入心通,理解语义,积累语言,为提前读写做好准备;在拼音教学结束之后,开始阅读全注音课文和课外大量注音读物,同时开始练习动笔写话,运用拼音写词、写句子、写一段话。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读和写,把发展语言的过程大大提前。

3.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更适合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

在音节教学的方法上,教材没有整齐划一,而是提供了多种方法,为学生学习留有选择空间。例如拼音与识字第10课,以huɑ为例子,列举出三种拼读方法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这种编排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拼音学习效率,同时也使教材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4.增强汉语拼音学习的趣味性。

学龄儿童的学习是以兴趣为主导的。考虑到汉语拼音对初入学的儿童而言比较枯燥和抽象,教科书针对初入学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增强汉语拼音学习趣味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例如,运用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卡通插图、小游戏、儿歌、歌谣等呈现方式,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和安排活泼有趣的练习活动来巩固学习内容,帮助儿童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找到学习汉语拼音的门径和规律。

二、识字写字部分的修订

1.本着“先简后繁”与“先高频后低频”相结合的原则安排字序。

“先简后繁”是写字的字序原则,先写笔画简单的字,如“大”“木”“口”“个”“下”等,后写比较繁难的字。“先高频后低频”是识字的字序原则,就是急用先学,提早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常接触的汉字,便于学生及早阅读。有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尽管笔画比较多,也会安排优先学习,例如一年级上册安排认识“妈”“我”“落”“鞋”“绿”“笔”“高”“静”等字。

“先简后繁”与“先高频后低频”相结合,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的一项成功经验,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是符合识字写字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对于提高识字效率,促进提前阅读有重要意义。

2.继承发扬“先识后写”“多识少写”的特色。

“先识后写”“多识少写”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的重要特色,其精髓就是“识归识,写归写,识写分开,快慢各行其道”。识写分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认讲写用四会齐步走”的弊端,避免了速度较快的识字等待速度较慢的写字的低效率现象,使识字、写字都可以按照各自的速度,得到高效率的发展。这一成功经验被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采纳,2011年版课程标准提法更加明确。在修订版教材中,“识写分开,先识后写”的方法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3.采用多元化的识字方法。

教科书在识字写字的方法上博采众家之长,吸取了众多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经验的精华,运用多种方法,便于学生认识、掌握和运用识字写字的规律,找到自主识字的捷径。教材中呈现的识字方法以“注音识字”为主,强调在大量阅读中独立识字。教材一年级上、下册和二年级上册采用全文注音方式,便于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变成老朋友”,通过汉字与拼音的反复对照进行无意识识记,有效增加识字量。教材在第一学段编排了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有关练习,便于学生掌握查字方法,运用字典自主识字。除“注音识字”的主体识字方法外,教材也适当借鉴和运用了“部件识字”“字理识字”“归类识字”“基本字带字”等其他的识字方法。

4.调整各学段识写数量,减轻识字写字负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和教师的反馈,教科书对识字写字数量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段的识字数量由原来的1750字调整为1600字,写字数量由原来的900多字调整为800字左右。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数量也有所减少,使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数量更适当,减轻了师生识字写字教学的负担。第三学段原来的识字写字数量偏少,修订后略有增加。本套教材识字总数约为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要求会写。

5.教科书后面提供了“笔画名称表”“偏旁表”“笔顺规则”等资料,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知识和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自主学习。

6.教科书配有《写字》教材,对字形结构予以剖析和具体指导,是学生掌握写字规律、规范汉字书写的实践平台。

7.教科书对“写字栏”的版式进行了调整,需要学习的笔画放在格外,需要学习的部首在字中变色,不再出现在格外,使版面更加简明清晰。

(作者系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改特色】相关文章:

教改05-21

教改过程05-15

教改类05-19

力学教改06-01

教改06-02

教改需要06-19

教改教学08-01

作文教改08-03

教改实施08-15

教改专业08-23

上一篇:水质评价研究下一篇: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