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2024-09-05

校园网络的规划与建设(精选十篇)

校园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篇1

关键词: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

1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统筹规划, 全面分析各方面各部门的需求, 进行深入调研,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公共信息系统, 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专业建设项目及教学改革, 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从三个层面进行:

一是,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重点放在多媒体制作、优质核心课程录播系统上, 充实、完善学校的资源数据库, 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将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二是,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提升, 重点放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化资源建设、网站建设、校园安防系统建设等内容。

三是, 校园网基础建设提升, 重点建设校园无线网络, 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 使师生随时随地能够上网学习、下载校园网的学习资源。

2建立持续有力的保障机制

2.1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主要任务是负责项目建设的全面管理、协调与规划工作, 完成项目评价标准、质量保证等工作的规划与指导。

项目实施小组具体组成成员和分工如下:

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指导专家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建设质量标准、建设进度和建设要求, 使项目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帮助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技术、资金问题, 为项目实施把握了方向。

指导专家组具体组成成员和分工如下:

项目在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保障执行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下执行各项建设任务,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在设备仪器购置管理方面, 规范招标采购程序, 严格管理,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持续保障

2.2.1抓学习, 抓培训

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背后是教师观念的现代化和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与时俱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化校园”的根本保证。学习培训是促进师生观念升级、素质提升的唯一途径。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外聘专家教授到校讲学, 外派教师学习取经。结合教学实际, 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活动, 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统一, 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2.2.2抓研究, 促提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工程,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 全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现代化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培养和提高, 数字化校园就会得到雄厚的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支撑, “数字化校园”才会名副其实。

2.2.3持续投入, 稳步发展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该项建设需要相当的资金支持和保证。学校对数字化校园的后续维护及升级改造持续投入资金, 保证设备和软件升级换代、设施的维修维护和保养, 也将投入资金用于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确保数字化校园目标的实现。

2.2.4持续改进, 不断提高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 学校在机制建设、制度建设上将不断创新, 制定数字化校园管理工作规范, 明确日常工作流程, 并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和管理。

3科学的进展管理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制定的进度严格执行, 并进行进度检查和验收, 保证按期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大幅度提高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进度跟踪:

1)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建设多媒体制作、优质核心课程录播系统教室, 充实、完善了学校的资源数据库, 建成了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 将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 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提升, 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化资源建设、网站建设, 在原校园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一些监控点, 加大监控范围, 并对一些老化的监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校园安防系统。

3) 校园网基础建设提升, 建成校园无线网络, 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 使师生随时随地能够上网学习、下载校园网的学习资源。

4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

积极开展数字技术环境下教育科研活动, 进一步转变和更新教职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积极推进教育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变革, 高标准、高水平地创建数字化校园学习环境, 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不断完善设施, 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字化资源, 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优质平台。现将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及运行情况作一下总结, 以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总之,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并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它的建设实施不但需要学校对自身业务及数字化校园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而且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同时, 还应建立一定的规则, 这样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从而推动现代化学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章航海.中学数字化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1) .

[2]兰鹏飞.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支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 2013.

[3]周松.校园数据中心学生数据库结构分析与数据交换[D].西南交通大学, 2012.

“数字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探究 篇2

摘 要:数字化校园建设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也是

国内各高校目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热点,本文拟在这种背景下,对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数据管理 规划设计

正文

一、数字化校园定义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通常是这样定义的: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也就是说,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它的核心内容是指学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而形成的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

二、现况分析

1、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中小学校在学校的规模上远不如大学,学校教师也有限,建设的能力也有限,难以规模化,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缺乏专门的网管人员

要想保证校园网正常运转,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少不了网络管理以及维护的人员。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有只有1-3名网管人员,而且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

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务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网络管理,能够保障网络基本运行本己不易,更何况使其应用上台阶。除此对网管员也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网管员不仅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一个懂教育教学的能手,这样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3、数字化校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

校园网目前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校园网的使用也仅仅局限于信息的浏览和检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比例不高,并且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学生运用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学习的压力减少了他们上网时间。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化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建成满足未来几年发展需要的高带宽、高性能校园计算机网络,所以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建设要有远瞻性,不能仅仅只满足当前的需要,更重要的要考虑学校长远的发展。

学校的网络一般应当是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部分信息点千兆到桌面,对于网络核心部分及有特殊要求的部分基于安全等因素有存在链路冗余的需求。学校的网络应达到如下要求:1)校园内各个有网络需求或其他信息化需求的建筑物应有适当类型和数量的光缆接入;2)各网络接入单位内部有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能满足网络、语音、视频等传输需求,链路稳定而可靠,能实现10/100M的链路需求。此外,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应根据学校建设规划的步骤,在对需要入网的楼宇和单位进行实际情况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建设,预留足够的网络节点和主干链路。

2、应用系统建设

从应用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

化图书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对于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信息发布通讯:公告、通知的发布与管理并具有办公论坛和网络投票功能;2)公文流转:满足学校领导高效率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需要,提供邮件服务、会议组织、日程安排、公文发送等功能,有效协助学校领导顺利完成各项事务;3)归档处理:系统管理员或具有权限的用户可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归档后相关用户可进行查询、借阅等操作。对己归档的文件可以定期的进行销毁,放弃归档、删除等操作。

办公自动化系统着重完成办公文档全电子稿,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发布平台,使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利用知识管理功能,将学校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在学校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并推进知识创新。

(2)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3)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

学内容、形式上的变革。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4)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可划分为: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2)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3)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4)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财务业务管理、电算化系统管理、复核、报账审核、出纳、工资管理、收费管理、会计档案及票据管理、行政事务管理;5)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6)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总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必须冲破学校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在由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协调的同时解决好教师信息素养,网站建设内容以及资金的投入问题,才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数字化校园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只要我们能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出

浅谈校园网的规划与建设 篇3

关键词:中学;校园网络;规划;建设

一、建设校园网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信息化大潮的兴起,各学校及教育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组建校园网势在必行。建好校园网络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在中小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将大大提高办学效益,而计算机及校园网络建设是中小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重中之重”。我校作为阿拉善盟旗镇一级达标中学,也组建了阿右旗第一中学校园网;同时,建设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

二、校园网的结构、硬件和软件的选用

1.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图及硬件环境

在规划和建设校园网时,根据我校当时的经济情况,我们选用了H3C ER3260路由器、FT2400V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搭建网络。把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和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中各科室用户机组建了子网。在教师电子备课室中配置了一台代理服务器和天网接收设备,在这个代理服务器的硬盘中存放了大量的共享资源。各代理服务器安装Wingdowsnt 2003作为平台软件,并安装了防火墙软件。各个子网使用不同的交换机和网段,这就将学生机房和教师备课室隔离开来,保证了教师机上的信息安全。每个机房分配了相关的IP参数。

2.软环境设置

网络硬件是校园网的基础,但对网络的管理和利用率如何,却与校园网的软环境设置紧密相关。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对校园网的软环境作了以下规划。

(1)教师机代理服务器共享资源管理

在教师机代理服务器中安装了一块1T的硬盘,专门用来存放共享资源,建立共享目录。

(2)教师电子备课室的软环境设置

把电子备课室服务器的硬盘划分为三个分区,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等软件,对C、D分区进行保护,E盘给教师保存资料。在E盘中建立各科室的共享目录,由各教研组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定期整理,然后由网络管理员定期将相关内容备份到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中。

(3)各科室的软环境设置

由于中层领导使用的计算机上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供领导层使用的,所以,我们在各科室的计算机上设置了按口令访问共享目录,确保了共享资料的保密性。

3.学生机房的软环境设置

学生机房的共享资源主要是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工作站上,为了学生机房维护方便,我们在工作站上均安装有还原精灵。留出一个分区不用还原精灵保护,并将这个分区设置成共享,便于学生存取文件。机房中还安装有小哨兵多媒体管理软件,用于教学演示和交互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

三、组建校园网的方案

下面以我校阿右旗第一中学校园网络为例简单阐述校园网络具体建设的一些做法:

1.操作平台的选择

采用Microsoft WindowsNT2003为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的布置

在网络的布线方式上采用总线型、星型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在网络中心与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方式。在同一幢大楼内采用交换机星型网线连接方式。这种结构的局域网络故障检修容易,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增加或拆除一个站点,使网络的扩展和站点的搬移非常容易。

同时,我校校园网络综合形成了四个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多媒体电教中心、电子备课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教学中心),它们为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络系统

网络中心拥有路由器1台,服务器1台,光纤接收器3套,交换机6台。

(2)校园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以校长管理系统为首的办公楼管理系统下设教务管理系统、后勤工资管理系统、德育处工作系统、工会考勤系统,各班主任系统。能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

(3)一个多媒体资料库

本资料库拥有大量成套化、系统化、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光盘等。同时还有专人负责从互联网、天网上收集整理各年级、各学科所需要的试题、素材、CAI课件等资料,从而满足了广大师生对资料信息的需求。

四、组建校园网应注意的问题

组建校园网要以应用为目的,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考虑采用可靠、符合发展趋势的新技术,缜密、周详地对整个校园网络进行规划。

1.安全性

对于外部的安全防范主要通过对外部连接设备(路由器或交换机)的设置或增加专用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来实现;而网络内部如果出现安全问题,防范是比较困难的。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方式来确保内部的安全,该种方式主要应用在服务器上。

2.产品兼容性

网络的建设中有时不能做到清一色地采用某厂家的设备,而且无法保证以后网络在改建或升级时还能采用此厂家的设备,所以,网络产品的兼容性或称系统的可扩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那我们在选择产品时,就要看该产品的兼容性标准。

3.管理性

网络建成以后,对网络的管理就成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了,这就对网络产品的管理功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高校网络教育的系统规划与建设 篇4

关键词: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1. 前言

近几年, 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 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 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 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 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 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 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 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 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 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 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 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 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 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 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 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 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 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 课程的交互程度低, 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 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 却多是收费资源;

(4) 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 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 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 我们不难发现, 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 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 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 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 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 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 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 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 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 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 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 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 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 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 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 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 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 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 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 (以下简称"建设部") 。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 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 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 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 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 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 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 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 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 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 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 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 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 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 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 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 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 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 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 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 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 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 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 (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 有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 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 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 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 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 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 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 事实说明, 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 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 据资料显示, 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 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 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 最近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 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 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 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 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 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 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 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 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 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 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 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 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 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 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 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 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 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 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 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 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 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 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 正在规划中的学校, 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 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 (格式、组成) 、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 上载课件的界面, 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 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 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 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 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 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 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 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 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 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5. 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结合网络技术知识, 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建设、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管理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概述了建设一个功能完备、可发展性强的网络教育系统所需进行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M].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3

校园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篇5

校园测量控制网数字化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文章以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实例,介绍校园测量控制网数字化建设的规划构思、如何运用GPS、数字水准仪、全站仪等先进的`测量技术,建设一个与南宁市测量控制网相衔接的数字化校园测量控制网.

作 者:李巨栋 甘翔云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刊 名:大众科技 英文刊名:DAZHONG KEJI 年,卷(期):2009 “”(8) 分类号:P221 关键词:测量控制网   规划   实施   校园  

高校校园建设规划探讨 篇6

关键词:高校建设;规划设计;生态校园

1 校园规划建设理念

对于校园规划建设来说,其规划设计主题适宜为“师造化”、“师法自然”。师,就是遵从的意思,造化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遵从自然,达到“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人与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该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到了建筑和配套顺山势、就地势、亲水体而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分布合理,与校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原则相吻合。①整体设计。从城市与校园的双重视角,着重对环境生态的研究,将建筑与景观有机结合。②人本校园。注重营造具有活力和人文氛围的校园空间场所,在“自然环境”与“社区性”、“城市性”之间取得平衡。③师法自然。尊重基地的自然生态与地域传统,追求建筑在基地中的自由表现。

2 实例概况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建设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南海软件科技园内。区内青山绿水,充满自然气息,成就南中国最优秀的软件蓝谷。南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共1282亩,把新校区建成一个规划科学、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配套完整、高起点的校区,并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体现个性、整体协调、风格独特的园林式、生态式、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特色的职业技术类大学校园。南海校区整体规划基地紧邻软件园南北交通主轴,且基地内的山体和水系为软件园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严格的规划控制条件决定了校园公共空间系统和城市景观的密切关联,这决定了校园在空间和景观上的开放性。结合地形地势来规划成山地校园,基地的地脉条件较为复杂,地形地势变化丰富,为设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同时也为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提供了机会。结合自然环境来规划成生态校园,自然分布的水系将基地分解成三足鼎立、相对而望的群岛形态,滨水岸线绵长,谷地、山峦连绵起伏,决定了未来校园的山水空间特色,为校园生态景观系统的建构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3 结合实例分析

3.1 环境生态网络的建构与强化

设计依托规划控制条件所限定的环境生态格局,使建筑群体与城市环境特征以恰当的方式介入。连续、绵长的滨水岸线为未来的校园空间注入了诗意与活力。规划将建筑组群的布局与滨水空间相结合,从而划分了不同的滨水功能与环境特征。在基地中央四条水体的转折连接处,形成校园公共绿化景观的核心,保留的山体绿化与滨水绿化相衔接,既拓展了核心景观的范围与层次,形成立体的富有特色的山水环境;同时也完善了校园主体建筑群间的开放空间体系,以“虚”的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强化从主入口向基地内伸展的谷地环境的景观特征,构筑校园的景观门户通道。将体育运动区与滨水绿化相结合,形成滨水休闲运动空间,开阔的空间尺度强化了校园对城市的开放性。将与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带并行的水体拓展为生活休闲岸线,并通过大学生活动中心区与校园中心相连。由此完成了从“城市—校园”、从“景观岸线—中心环境—生活运动岸线”的滨水环境的建构,形成连续环境中丰富的尺度变化,促发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3.2 基于自然环境的建筑空间与风格

建筑群体呼应自然环境曲折多姿的形态,以一种不规则的形态,依山就水、作为环境的界面以群体的形态出现,在风景的边缘自由展开,一反大多数校园建筑空间规整严肃的面貌,追求轻松自在、富于山水情趣的空间气氛。建筑组群以一系列高低错落、曲折有致的街道、广场来组织,时而开敞,时而封闭,使其与周边的景观取得富于节奏变化的联系,使得建筑群体犹如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一样,彼此充分融为一体。

建筑设计追求空灵、轻盈的风格,通过局部底层架空,开敞的中庭、平台、廊道等,与山地水面交织渗透,与自然密切对话。在形式上通过轻巧的单坡屋面、富有质感变化的墙体、百叶遮阳板、钢结构构件和节点等建筑元素,创造出既与科技园区整体建筑风格相和谐,又独具特色、富于现代感和人文气息的建筑群。

3.3 基于自然环境的园林绿化景观总体规划

基于南海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主题,南海校区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以“师法自然、交融情景”为理念。“师法自然”并不是对自然作单纯的模仿,而是包含深刻的内涵与哲理,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人文环境、绿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即文脉、绿脉、山水脉)相互优化及相互补充:文脉——是环境设计所需体现的精神与内涵,犹如人的思想与灵魂;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高校校园建设规划探讨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为例

陆英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针对高效校园建设规划来说,应当因地制宜,而且要布局合理,并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体现个性的高校校园。本文通过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规划设计实例,在校园规划建设理念基础上,系统地探讨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剖析方案设计构思,为同类建设提供参考实例。

关键词:高校建设;规划设计;生态校园覆盖,犹如人的皮肤;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积淀的校园文化为突出特征的文脉;以水、岸、山等多种环境的植物群落形态为突出特征的绿脉;以湖光山色、岭南水乡风情为突出特征的山水脉,然后通过实施科学的校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建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校不但能教书育人、文化育人,还能环境育人,学生不仅能从书本知识中领悟人生的价值,也能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灵感,真正实现校区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4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规划设计实例,针对高校理念为“师”,因此本高校规划设计理念采取“师造化”、“师法自然”的方案,达到“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人与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同时该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到了建筑和配套顺山势、就地势、亲水体而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可为同类高校建设提供参考实例。

参考文献:

[1]杨鹏.浅谈高校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省科學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06):227-229.

[2]杨鹏.浅谈高校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52-56.

校园无线网络规划与建设探讨 篇7

一、无线网络的实施计划与有效方案

对于无线网路的实施方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一切的问题, 包括覆盖面的情况以及无线网络配置的选型上, 甚至还要有效地考虑用户的费用等多方面问题, 只有考虑充分, 才能确保无线网络在校园中的有效实施。

1.1覆盖面。针对校园中的各个现场进行一定的考察和勘测。室外的主要覆盖面比较广泛, 主要是一些广场、花园还包括校园的一些通道。而室内主要是宿舍、会议室、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地方。无线网络的选型上要将这些内容都容括进去, 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兼容性, 集中地统一配置, 所以在选择上就要集中地考虑与原有的校园有线网络比较相同或者性能类似的无线产品。在室外无线的接入口采用大功率的无线接入口产品, 采用内置比较大的双向功率的放大器, 这样就能根据室外的不同环境以及覆盖的要求, 来配置相应的外接天线, 这样信号就会非常好, 师生们会随时随地浏览网页。而在室内, 可以为每一个用户来提供无线连接。可以提供两个路径, 不但能满足现有的校园网应用的要求, 也能满足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1.2身份认证。为了对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虑。在无线网络上要进行综合的管理, 在校园内要求教师、学生们以及享用无线网络的人员进行注册, 成为无线网络的使用用户, 这样就可以减少网络拥挤现象。同时, 注册上的使用用户要按照使用时间来进行综合计费, 费用的收取要精确。这样不仅是使用用户变的合法, 也保证了校园网内所有无线网络都处于同一个网络状态。方便了无线网络管理的有效维护, 并且实现了无线用户在跨越整个网络不同区域过程中的无缝漫游状态。首先是使用用户通过DHCP来进行登录, 或者获得地址, 进行确认。其次是通过注册获得输入的用户名称以及用户的使用密码进行正式登陆。再者, 获得用户的VID来进行用户标识。然后是分配用户上线的权限。检测使用者数据流量。最后当用户停止使用进行下线时候, 计费停止。整个流程比较严格。保证了非法用户的入侵, 效果比较好。

二、无线网络安全的综合管理

2.1用户的安全管理。用户的安全管理上要严格, 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要防止受到侵害, 使用wifi保护介入技术和预共享密匙模式, 有效地解决接入技术的认证强度, 提供了一些身份验证等一整套的安全问题, 用户在安全管理上要高度重视, 以防止有效数据的丢失

2.2设备安全管理。在无线网络设备的管理上, 要进行积极的规划。校园内的无线网络安装有两个方向。室内以及室外。对于室内无线网络, 要将AP放置在室内离地比较高的地方, 并且要安装监控设备, 校园的人员比较多, 防止被盗是必要的, 这样就会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在室外更好地加大安全保护力度。最好是将设备放置于楼顶等高处, 采用PoE方式, 通过网线来传输数据, 提高了安全稳定系数。

2.3信息安全方面。要对数据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 无线网络支持比较完整的数据保障机制, 在这里信息安全问题上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有科技含量的手段, 支持WEP和AES等技术, 根据用户选择的不同来确定。从而有效地遏制了非法用户的侵入。

三、有效地改进出现的问题

无线局域网络在使用上还有待于不断地优化, 因为在校园内还不能进行整个覆盖, 信号无法连接等问题出现的还是很多, 它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进行无缝覆盖, 此类问题还可以通过后期对网络的扩建和优化进行充分的改进和解决。同时, 有的校园学生为了上网, 私下连接网络, 这一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综上所述, 网络是校园中教师、学生及有关人员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所必须使用的工具, 它的便利性大家可想而知。庞大的用网量就要有强大的网络技术。无线局域网在校园中的建设给大家的网络生活中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在校园中的使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娱乐和工作。总体比较, 无线网络使用还是更加便捷, 在校园中有效地建设无线网络已经全面地启动, 相信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无线网络会全面覆盖, 真正地达到无缝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秦东霞, 王大羽.基于WLAN技术的高校宿舍校园网研究[J].大众科技, 2012 (08) .

[2]薛明, 张载龙, 孙雁飞.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网及其安全问题研究[J].江苏通信, 2009 (02) .

试论网络安全访问的规划与建设 篇8

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电网行业采取了与电力、环境协调发展的经营战略,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此来促进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使用。同时考虑到不同电网的协调发展,企业积极制定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发展模式,这对于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技术涉及到了电力行业的多个方面,在建设电力网络过程中需全面融合智能化水平。

1.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布置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布置见图1。

1.1 无线接入点

(1)选择的设备是无线路由器,并且对发射频率2.4GHz和5.8 GHz双频接入点支持运用,也能满足并用双频802.11a、802.11b/g的要求。

(2)满足运用802.3a/f标准的以太网供电(POE)设备的需要。

(3)对802.1x认证和标准加密支持,选择IP区分服务/优先权/服务类型和802.11e/WMM等标准,对无线话务级别加以区分。

(4)对802.11e呼叫准入控制、高级节电等均能满足要求,同时在语言、图像、视频等业务上的使用较广。

(5)对射频扫描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能将其设立成传感器模式,这对于电力网络的使用起到了促进效果。

(6)满足动态射频管理需要,能对调谐射频实施自动控制以防止受到损坏。对DFS2和TPC标准均能满足要求,且各个无线接入点均可达到使用要求,还能结合监控状况对网络的功能调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性能。

(7)具备即插即用的功能,无线接入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操控指令,对部署和运营工作实施优化调整以达到各种功能的需要。完成接入点的安装之后要创造各种服务项目,无需实施手动操作控制。

1.2 无线终端

(1)选择IEEE 802.11b/g标准、支持SIP协议的手机、IP电话机、PC机,同时将语音、数据、图形等多项功能融合到一起,发展多个项目的业务以创造最佳使用功能。

(2)具备语音识别拨号及快捷键设置拨号等方面的功能。

(3)对快速漫游的使用也符合要求,能在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内不断散发出各种信号。

1.3 无线控制器

(1)无线控制器的作用是对路由进出移动无线用户的IP流量控制,对各种设备网络的划分布置进行有效分配,用户在使用时也能发挥出相应的管理作用。

(2)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无线局域网则选择多机级联、双机热备等多种组合模式则能发挥作用。

(3)支持控制器实时动态为AP分配信道和发射功率调整,新AP自动发现和配置。设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动态分配AP和无线终端的IP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对AP使用服务位置协议(SLP)完成注册。

(4)无线控制器在服务质量(Qo S)、呼叫准入控制、安全访问、网络门户、速率限制、组播等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

(5)支持无线终端跨IP子网的快速无缝漫游,支持跨控制器漫游的用户安全信息共享,同时在网络维护运行中的作用也较为显著。

(6)对无线入侵检测可起到改善功能的效果,对外在威胁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1.4 统一通信平台

(1)所选择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要与无线网络通信一直,不仅在功能上要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在业务上要对语言、图像、视频等多项功能支持,包括视频、文本、多媒体、协同操作等各项功能都能发挥作用。此外,还需要支持第三方的IP话机、网关的接入。

(2)两台服务器在冗余模式下构成的负载均衡要处于有效范围内,以达到现实使用的需要。

(3)在路由选择能力上要达到使用要求,同时发挥出更好的功能选项。若媒体流要发挥出多个方面的功能作用,则应该根据时间、价格、主被叫方等相关因素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4)支持多个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一号通服务、SIP桌面软电话、视频通话、多方电话会议管理、联系人管理、呼叫日志管理等等,这些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便捷。

(5)平台带有媒体服务功能,可以向用户创造铃流、媒体触发、播放录音等操作平台。

1.5 网关

(1)网关的最大作用为景观ISDN(PRI)E1/T1中继与传统PBX连接,可以对TDM网络的语音、传真、调制解调器和数据流量实施转换,一般多数是变化为可Qo S IP网络传输的数据包。

(2)网关的运行模式涉及到标准、可存活等方案,主机连接丢失时则能转换为可存活模式,在处理和交换新呼叫的同时能维持正常的紧急服务。

2. WLAN建设总体原则

(1)高可靠性原则:无线网络的性能要受到障碍物、传输距离等综合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无线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包括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2)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以现行需求为基础,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系统网络应用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3)安全性原则:无线通信网络是一个空间开放网络,对信息的安全以及网络的安全要求较高。制订统一的安全策略、VLAN策略和过滤机制,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4)高性能原则:承载网络性能是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必须保障网络及设备的高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视频)的高质量传输。

(5)可扩充和扩展化原则:所有系统设备不但满足当前需要,并在扩充模块后满足可预见将来需求,如带宽和设备的扩展,应用的扩展和地域的扩展等。保证建设完成后的系统在向新的技术升级时,能保护现有的投资。

(6)可管理性原则:整个系统的设备应易于管理维护、操作简单、易学、易用,便于进行系统配置,在设备、安全性、数据流量、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监视和控制,并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和故障诊断。

3. 具体标准及技术方案选择

3.1 相关标准

选择的局域网应是由Wi Fi技术构建起来的,而无线局域网对于计算机网络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常常结合开放的2.4GHz和5.8GHz频段的射频(RF)技术,取代有线方式构成局域网络,能发挥出早期局域网络的全部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具备的性能优势更加显著。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宽带网络接入。通常,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要达到易安装、易扩展、易管理、易维护和高移动性等方面的要求。

使用Wi Fi技术采用IEEE 802.11系列标准,具体包括:

(1)802.11g:IEEE 802.11g对于处理好802.11a与802.11b的兼容是一个很好的执行标准,是802.11b的延续,使用ISM 2.4GHz通用频段,使用性能优越,因为2.4GHz频段造成的干扰大,其传输速率小于802.11a。

(2)802.11n:IEEE 802.11n主要由Wi-Fi联盟在802.11a/b/g后设置的无线传输标准协议,802.11n能把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从802.11a及802.11g的54Mbps上升为300 Mbps-600 Mbps。

选择多入多出(MIMO)与OFDM技术融合的模式,促进了无限传输质量的提升,从而达到新功能使用的要求。802.11n选择智能天线技术,利用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完成新型的动态调整波束,使局域网络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

对兼容标准的要求为802.11n选择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创造出相应的硬件平台,为各种基站及软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证。让无线局域网出了能达到802.11n向前后兼容,还能发挥出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广域网络结合的要求。

(3)802.11i:IEEE 802.11i标准为结合IEEE802.1x中的用户端口身份验证和设备验证,对无线局域网的MAC层实施必要的调整,对加密格式和鉴权机制全面定义分析,对无线局域网络的维护作用显著。IEEE 802.11i新修订标准:“Wi-Fi保护访问(WPA)”技术和“强健安全网络”。

(4)802.11e/f/h:IEEE 802.11e标准在原有的无线局域网MAC层协议基础上优化,对其它不同的媒体传输也发挥了作用,对无线局域网无线广播接口的服务质量发挥了Qo S机制效果。IEEE 802.11f对访问节点的通信加以规定,支持IEEE 802.11的接入点互操作协议(IAPP)。IEEE 802.11h用在802.11a的频道管理技术。

(5)802.11x:IEEE 802.11x标准是所有IEEE802系列LAN(包括无线LAN)的结构体系,在功能上也涉及到了多个方面作用。802.11i是对802.11x的MAC层能显著改善安全性能,它与802.11x共同保证了局域网络的安全。

(6)802.11e:IEEE 802.11e标准使得802.11MAC层变强,能对无线局域网创造QOS支持能力。802.11e对MAC层的增强与802.11a、802.11b中有效改变了相应的功能层面,让无线局域网络的运用范围增加。

3.2 技术体制选择

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加强网络建设,还能满足无线局域网的功能要求,实现现代化的局域网络模式。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控制器要求同时支持802.11n和802.11a/b/g接入点混合部署,无线接入点同时支持发射频率2.4GHz和5GHz的双频接入,支持双频802.11a(5 GHz)和802.11b/g(2.4GHz)同时并用,当802.11n技术发展之后变化为802.11n标准的AP,各种形式的转变都能带来不同的功能。

4. 结语

电网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无线局域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网络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布局,以此来优化智能电网的作用,促进电网业务的扩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朱建明.无线局域网安全:方法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高等学校校园网规划与建设的研究 篇9

1校园网总体设计定位

整体系统建设目的:确定校园网建设目标定位,应重点考虑学校的应用、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科学论证和决策。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进行合理利用、配置和共享,充分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先进、共享、高效的特性。网络建设的具体要求:网络主干采用双千兆以太网技术,实现千兆主干, 百兆到桌面的带宽传输,集有线和无线网络双通道出口,有线到室内,无线全校园覆盖。满足基本网络应用和可变网络应用需求。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应用环境。为满足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 校园网应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建立标准、规范管理、安全可靠、实用够用。

2基础平台技术实现途径

现阶段,结合高等学校特点及网络应用需求, 主要需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单一校区网络应用设计;2跨校区网络应用设计;3整个网络采用先进的网络结构, 以满足传输、存储和处理数据、语音及图像信息的需要,并且与INTERNET接通;4满足网上的集成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需求; 5完整统一的系统管理平台; 6实现智慧教室应用。

(1)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现有的网络技术主要有FDDI、ATM、千兆以太交换网等可供选择。当前,FDDI在100M传输技术上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带宽不够,特别是现在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其应用效果。ATM和千兆技术的快速普及,性价比越来越高。而且目前ATM网络市场也是比较看好,同时它也能提供较高的网络带宽和高效的服务管理,非常适用于音、视频及数据传输的特点,考虑到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等学校教学中大量应用多媒体系统进行专业教学,建议采用先进和稳定的ATM作为主干,局域网和用户端采用普通的以太网和无线网相结合的组网方案。

(2)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台数较多较集中,同时可靠性要求较高时,应优先考虑采用星型或树型连接;对于比较分散数量较少或可靠性要求不高时,共享任务压力不大,可以考虑用采用总线型连接。

(3)服务处理能力。网络核心层是网络高速交换的骨干,应设计成尽可能高速包转发率,同时能够提供高速的互联网的接入和高冗余性能,同时由于各高校基本采用了双出口,而且出口的速率不同,所以所选择的网络核心层设备应该能够提供多网络出口的智能选择的功能,本身能够提供冗余特性。核心层设备须能够支持多种不同模块的插槽和提供多种不同的网络模块,支持到流媒体所需的网络的组播协议和网络的多播协议的处理能力,需要线速的数据转发和数据交换功能,即高背板带宽支持和高性能网络处理芯片的支持;由于是核心设备,还必须考虑整体网络的灾难备份和设备冗余,在设计中考虑的设备冗余需要有设备支持和协议支持,设备支持就是指在核心不能由单台设备进行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需要有至少两台设备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支撑,并已经具备灾难备份的硬件支撑能力。在协议上,需要支持冗余协议,实现整体网络冗余。

(4)实现主要功能: 1实现内部资源高度共享, 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的流通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 为计划、 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环境以及利用各种多媒体工具为学校教师获得资料素材、进行电子备课、辅助教学; 3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协商学习、发现探究式学习以及自我评价,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4实现课堂多媒体电化教学; 5具备适用于双向课堂语音教学及语音室功能学习; 6实现网络课堂。

(5)对于未来发展的扩展功能设计。 对于在中心位置的核心设备的设计而言, 随着时代的改变,其业务结构和规模也会改变,这样需要整个网络设备能够对未来的变化具备应对措施;由于核心设备是数据和业务的核心,所以,不能轻易的进行更换,同时,考虑到成本的因素,除非核心设备已经完全不能支撑目前业务的进行, 否则,基本都会采取在原来的设备增加功能支撑来满足新业务的需求。这样,对于未来的扩展性就变得异常重要,核心设备扩展槽,接插模块类型,端口密度数应有所考虑,以保证整体设备的高性价比。

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校园网信息资源建设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开发。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校园网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建立专业信息库,为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各学校具体专业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以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需求为主要目的。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等大型专用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提供多媒体信息查询与使用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素材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提供有效的支撑。

(2)外部信息资源建设采用多种方式与广域网连通,方便用户访问,最大程度发挥各学校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开发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与使用。

4运行与管理

(1)防火墙系统建设,在Internet网络出口配置病毒过滤网关,对外应用服务器部署在防火墙的DMZ区域,记录和统计网络利用数据以及非法使用数据,保护脆弱的服务等基本的功能外,还应具备高带宽、高性能的端口以及支持双防火墙冗余,使得整个网络具有安全性、冗余性。

(2)用户权限的管理。中心管理员控制着全网用户的配置和权限的修改,因此对于权限的管理要严格进行,以保证网络权限分配的安全合理。

(3)网络监控。管理中心配置了网络管理软件,可以对整个网络上的网络设备进行集中式的配置、监视和控制,自动检测网络拓扑结构,监视和控制网段和端口,以及进行网络流量的统计和错误统计,网络设备事件的自动收集和管理等一系列综合的管理和监测。

(4)数据备份。对交换机、防火墙等重要的网络设备的配置要进行备份,当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对网络设备的配置。

校园网络的规划与建设 篇10

一、创建“博雅网络书院”

最初,我校通过校园网开辟了“博雅之窗”,为学生创设多边机会、多种途径、多元方式的博雅教育环境。相对成熟后,我校又依托九久读书网,在复旦大学的指导下,建立了能够供十所学校共同使用的“博雅网络书院”。

“博雅网络书院”是由十所学校组成的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网络书院。各校各自组建网络书院,成立校内师生伙伴学习小组,学生实名制注册会员后可进入网络书院。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做到4个“一”(即一个书院学生一周内围绕一个主题至少写一千字的文章),学生可以参与讨论或评论其他学生的文章,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将一学期的写作材料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重写,形成高质量的作品。对于每所学校内每个伙伴导师的要求是:每次带教3~4名学生,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每月重点点评并推荐一个学生的网络随笔。对于每所学校的要求是:对高一上半学期实验班教育内容不作大面积调整,写作实为学生“练笔”;高一下半学期开始,对学校博雅文理综合实验班的课程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得学校自主安排的课时占到50%以上,以主题“学本”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研究性写作、创作;每年推选一个学生成为“博雅之星”,每年编撰一本本校学生年度优秀作品集,鼓励校内学生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征文。

“博雅网络书院”由于其网络优势,可以使更多学生得益。我校响应普陀教育优质学校校际走班的号召,把网络书院内的学校空间提供给区内的晋元高级中学、宜川中学、曹杨中学、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让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通过校际走班的形式,分享学习体验。我校给区内进入网络学院学习的学生颁发我校“博雅网络书院”学生证,凭此自由进出我校,与我校配备的伙伴导师进行切磋,还给他们颁发我校借书证,以便这些学生在我校自由借阅图书。为期一年的学习结束后,我校会为他们提供“曹杨二中网络书院学业鉴定”,需要继续学习的,可以为其办理后续注册手续。

另外,我们参照中国台湾建国高中的人文社会资优班的课程设置对“博雅网络书院”的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新的课程方案为“4+1”模式,即文学板块、国学板块、哲学板块、历史板块加社会调查板块。其中,前4个板块为面授课程,一学期面授15次,每次100分钟,两学期共30次。4个板块面授次数具体分配分别是文学15次、国学2次、哲学6次、历史7次。平时作业形式为随笔,学期作业为主题研究报告。作业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并与指定的导师进行网络交流。社会调查板块学习在寒假完成,具体调查提纲、要求和评价由我校政治教研组制订并组织实施。

二、开展基于网络的发展性学力大数据分析

我校于2012年引入了一套在线阅卷系统,该系统主要承担我校期中、期末考试的在线阅卷与评阅工作。教师可以从网上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批改,并能够借助平台的性能获得一系列数据分析结果。该系统为我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学校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校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发展性学力大数据分析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对在线阅卷系统的报表数据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创建和开发新的系统平台,从而更大地发挥在线阅卷系统在教育教学上的积极作用与价值。其次,通过创建和开发新的系统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多面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与过程的必然联系,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与目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也让教师认清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即时性干预。第三,通过分析学生在校成绩,把握学生的动态发展,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对学生发展性学力进行评价,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填报志愿。最后,通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为我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数据参照。

此外,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必然会起到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而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性学力评价,因受到客观数量和时间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我校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的发展性评价系统,进行目标性跟踪测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理性角度给出对师生发展方向的建议,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其具体分析项目与对应信息技术如下表所示。

三、构建学科练习模式“iStudy”

随着我校数字化教与学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数字化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数字化教学把媒体从原来的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数字化教学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于是,如何让凝聚了所有教师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的“学案”也进入数字化时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如何在电子书包上搭载和运行我校学案,就成了我校与HTC公司合作时双方一拍即合的议题。而我校“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又正值“有效作业设计”的攻坚阶段,所以,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校总结和提炼了相关教学经验,以各科学案修改和数字化为抓手,整体规划,重新构建了我校学科练习模式“iStudy”。其中,我校数学教研组率先研制了“高中数学iMath”,并申报了市级科研课题“高中数学数字化学案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iMath的开发与应用”是我校“iStudy”研制的先行先试的实验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本着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逐步完成高中3年所有学案的修订和数字化格式录入,并配备不低于学案数1/3的多媒体交互型课件和高考、会考、自主招生3个资源库等项目。

基于此,我校数学教研组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就开展了有序教、有效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研制了以提高学生数学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学案。通过两轮使用与修订,该学案日渐成熟,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校结合“iStudy”研制的总体方案,围绕有效学习的五个环节展开了“老学案”的新一轮修订与使用研究,即研制“高中数学iMath”。我们把有效学习的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基础训练、课堂学习、巩固练习和课后反思对应“高中数学iMath”的“五个i”,即“iPreview (i预习)、iSelftest (i自测)、iEvolve (i演变)、iPractice (i练习)和iReflect (i反思)”。“五个i”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难度、层次递进的学习链,我们称之为“5i设计模式”。我校“高中数学iMath”的“5i”在设计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iPreview (i预习)的研制体现出学习的导向性和识记上的简洁性。对学生学习而言,先了解所学知识的概要是必要的,知道了概要,学习就有了一个方向。知识学习的导向性和教学三维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有差异的,我校教师是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目标,这个目标就像路边的指示牌,十分简洁浅显,便于学生的识记。学生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指向为主线,用填空的形式在印刷品上记录知识建构(预习)的过程,而所有预习材料(包括教材、资源链接等)则在iPad上呈现。

2.iSelftest (i自测)的选题体现出知识的基础性和覆盖的全面性。自测题目总体来说是容易的,大多数学生通过iPreview(i预习)就能完成。我们在选题上除了继续关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之外,还特别关注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因此选题除了有“小、巧、新”的特点外,题与题之间还要有递进、发散、聚合等关系。本环节题长限制在20分钟以内,题型为选择题,题量为5~6道。题目在iPad和印刷品上都有呈现,学生在iPad上作答,通过“i环境”将结果即时反馈到教师的iPad上,教师根据结果分析、调整授课内容及进度,并在授课时作适当的讲解和点拨,同时,学生在印刷品上进行记录。

3.iEvolve (i演变)的编写体现出例题的代表性和例题学习中的拓展性。经典例题的选编要具有代表性,体现学习的通性与通法,要让学生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例题中相关问题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索、思考和演变,对课上所要讲解的问题作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引伸。本环节要求教师精选3~5道经典例题,在iPad和印刷品中同时呈现;印刷品供学生作笔记和抄写变式训练题;变式训练题和演变的问题则由专门的“i插件”隐藏在iPad的第二层,供教师在教学中调用;变式训练题和演变的问题可任由授课教师课前根据学情和进度进行添加与修改。

4.iPractice (i练习)的选题体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本环节是供学生课后学习训练的内容,在编写中针对当前所学知识与先前所学知识的综合情况,在难度上逐步递增。这个环节很重要,通过学生的反馈训练,能使学生领悟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本环节与“i环境”有两个接口:一是所有习题解题思路或详细解答可由教师适时发送给学生;二是每道习题后都有由“i插件”所提供的跟进练习,由教师一对一进行推送,跟进练习可任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添加和修改并发送给学生,学生接收后,本题连同跟进练习将被复制到学生个人错题集中。

5.iReflect (i反思)栏目我们以留空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印刷品排版时特地留出右边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便学生总结方法、及时纠错和添加学习备注等,相当于学生的听课笔记本。这个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课堂笔记的“及时与对应”。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不难看出,“高中数学iMath”中“五个i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其中,第一和第二环节是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形成的初步阶段,第三和第四环节是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第五环节是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知识学习内化的阶段。五个环节相辅相成,连成一体,循环交替,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

四、创建基于TI手持技术的无线网络实验室

我校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和市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利用无线互联的TI图形计算器拓展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学习领域,创建了基于TI图形计算器的无线网络数学实验室。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案例积累。目前,我校正着力构建无线的学习课堂,将此活动推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

基于TI手持技术的无线网络实验室,它为思维训练提供可视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更容易实现,更为重要的是,由于TI图形计算器的便携性、灵活性,其为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提供了可能,为减轻学生在重复机械计算与演绎上的负担,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从事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可行而有效的平台。不仅如此,在无线网络实验室的支持下,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信息的全程网络共享与互动,为学生开展团队合作与研究提供了支撑,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素养。新的学习环境、更多的操作活动、更多的经历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上一篇:艺术表现手法下一篇:中西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