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

2024-07-07

基准利率(精选十篇)

基准利率 篇1

一般来讲, 作为一个性能良好的基准利率, 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 相关性。基准利率的变化引起货币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及证券市场收益率的改变, 从而影响收入的再分配、工商企业的利润和投资者的收益, 进而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如储蓄、消费和投资。 (2) 可测性。一方面,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 这些指标必须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3) 可控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间接调控手段如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去控制或影响基准利率。 (4) 灵敏性。基准利率应对货币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保持相当的灵敏度。此外, 基准利率的选择还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2各种货币市场利率做我国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比较

(1) 交易量和交易主体分析。

由于票据市场不发达, 再贴现的交易额在我国并不大。为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较低的再贴现率进行套利,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央银行于2001年9月将再贴现率由2.16%提高2.97%, 交易额进一步下降。从货币市场交易结构看, 回购交易占交易总量比重大大超过了拆借和现券交易所占的比重。回购交易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调节流动性水平的最主要工具。这为中央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基准利率创造了条件。

再看各交易主体。只有在中央银行开立了账户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成为再贴现业务的对象。与其他三个市场相比, 再贴现有交易主体相对单一的特点。由于再贴现利率目前仍是法定利率, 其交易规模的大小、条件的松严、成本的高低都主要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 所以不能迅速准确反映货币市场资金供求。

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曾经是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1999年的改革将更多金融机构引入这两个市场, 改变了交易主体的单一性, 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入市交易机构多样化的发展, 有利于市场形成的利率如实反映资金供求状况, 为央行了解货币市场状况。制定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央行在这两个市场的操作可以影响到多种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 进而影响整个货币市场, 使央行货币政策达到预期效果。

从交易量和交易主体的角度对再贴现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进行比较后, 我们认为后两种利率更适合做利率市场化后的基准利率。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由于债券回购市场规模更大而更具优越性。

(2) 与其他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说央行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 那么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应该是再贴现率和转贴现率。而实际上, 市场对再贴现率和转贴现率的变化都不敏感。因为, 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并不在央行, 需要通过商业银行借款来实现,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相对宽松, 当资金短缺时它们更倾向于通过货币市场弥补缺口, 因此再贴现率对整个市场利率的影响有限。

鉴于7天拆借在整个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所占比重最大且仍有上升趋势, 以7天拆借利率代表该市场利率。同理, 以7天债券回购利率代表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债券现券交易的利率不能直接获得, 用占每月交易额前两位的品种的交易利率按交易量的加权平均值为代表。

目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法定, 所以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也难从存贷款利率的变动上反映出来。但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是市场形成的, 它们与存贷款利率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利率市场化后它们对存贷款利率发生影响的可能情况。由于向同业拆出资金和逆回购是存款的重要用途之一, 而拆入资金和回购是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来源之一, 可以预见在我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之后,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的变动敏感。央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政策可以对存贷款资金市场发生影响。

(3) 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分析。

基准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能力和机制也是选择基准利率的重要考虑因素。以M2作为代表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现券交易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相关性和可解释性很弱。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与货币供应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 利率市场化后央行通过调整这两种利率影响货币供应量有较大可行性。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需要通过引起存贷款利率等的变动, 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才能发挥作用。然而, 经验表明, 我国商业银行对扩张性的利率政策缺乏敏感性。可能的原因有:企业微观基础不容乐观导致银行惜贷;商业银行单一的资产结构使其难于对利率变动做出灵活反应;信用道德危机;中小企业游离于贷款对象之外等。

(4) 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利率市场化后, 基准利率调整引起的存款利率变动理论上还会对居民储蓄行为发生影响。总体看,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对利率变动并不十分敏感。利率市场化后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贷款利率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但由于我国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 影响了利率发挥效力。对利率敏感的民营企业受信贷偏向和融资渠道单一的双重制约, 使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结构严重不对称, 导致利率变动在通过金融机构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环节上传导不充分。可见, 利率市场化后, 央行有通过调整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投资的可能性, 要发挥这种影响还需要创造很多客观经济条件包括制度因素的变革。但选择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之外的利率做基准利率并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 利率通过引起国际资本流动而影响国际收支。而我国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利率市场化之后, 随着人民币可兑换的逐步实现和资本账户逐步放开, 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将快速显现。这对央行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执行有效的利率政策, 进而维持有利的国际收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 可测性比较。

再贴现业务通过央行进行.所以其可测性很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债券回购市场的利率也十分容易获得。但现券交易的利率十分难测。债券品种多样.其信用水平、到期期限、名义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等各要素差别很大, 每一笔现券交易的利率都需要单独计算。由于复利比单利更能准确反映实际利率, 计算利率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即使《中国金融年鉴》上, 也没有直接给出现券交易利率的月度数据, 而只给出了每月前两位交易品种的交易金额和加权交易价格.可见现券交易利率的可测性是很低的。利率市场化后, 随着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发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债券品种将更加复杂.快速测量现券交易利率将变得更加困难。

(6) 可控性比较。

再贴现业务通过中央银行进行, 所以央行对再贴现利率是完全可控的。央行可以通过在国债二级市场上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券来调整现券交易利率水平和结构。但是, 目前我国国债发行主体和目的较为单一, 期限结构不尽合理, 没有完整的债券期限序列, 中期债券居多而短长期国债很少。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企业债和金融债的规模很小。因此, 可供央行选择的债券品种有限, 其期限结构的不完整也将制约央行调整不同期限利率的能力。

对于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 央行有较多的调控手段, 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直接控制等政策都可以对其发生影响。由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期限结构比较完整, 央行能够在有区别地调整长短期利率方面有所作为。

(7) 期限结构分析。

成熟的基准利率通过对整个金融市场发生影响而作用于国民经济。金融市场产品利率期限的多样性要求基准利率拥有较合理的期限结构, 进而保证货币当局政策意图的准确传达和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不致被扭曲。

在债券二级市场上, 可交易债券本身的期限结构就不尽合理, 且尚无完整的期限结构序列。这增加了分析其利率期限结构的难度。根据姚长辉和粱跃军 (1998) 、陈雯和陈浪南 (2000) 的实证研究,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和经济状况, 也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具有比较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该市场利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从债券回购市场看, 由于债券回购流动性风险小, 所以长短期利率基本没有差别。如果利率市场化后, 央行选择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则在调整利率期限结构上可发挥的余地有限。

3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 一般选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因为它能够灵敏的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但我国在选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基准利率时, 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在这方面相对于债券回购利率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两者要很好地履行基准利率职能, 都需要一些客观的经济条件。究竟选择哪一种利率, 要视这些条件的发展而定, 不宜现在就盲目做决定。

债券回购利率要更好地发挥作用面临以下问题: (1)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还需扩大。如果有金融机构不能进入市场, 资金价值将受到约束, 利率不能准确反映资金供求; (2) 积极做好债券的发行工作。应进一步增加上市国债品种, 丰富国债期限结构, 为回购交易提供基础, 激活债券市场, 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提供便利。有条件时应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直接承销债券; (3) 目前, 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 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证交所的国债回购市场以及其他场外国债回购市场差别大、关联度小, 应逐步统一这些市场, 使其利率反映整个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

同业拆借利率做基准利率也需要改进: (1) 同业拆借市场以银行之间的拆借为主体, 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流动性的主要供应者, 这限制了该市场调剂头寸余缺, 弥补流动性不足功能的实现。由于银行间常存在着相同的资金状况, 所以该市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交易成员和交易品种的扩展; (2) 改善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体制, 提高其整体业务水平和资金管理运用水平。

选定基准利率之后, 应创造条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强化中央银行职能, 保证交易安全运行。随着交易成员和交易量的增加, 交易的潜在风险加大。中央银行首先要加强监管, 保证交易市场稳健运行; (2) 在条件成熟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超额准备金降低付息率, 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利用多余资金, 搞活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 (3) 完善结算制度, 提高结算质量; (4) 央行要加强对资金借贷和资金运用行为的监管, 防止非法应用资金; (5) 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对资金供求能够产生灵敏的反应。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化, 放开利率管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由于市场各类利率的水平与结构决定了社会资金的配置规模与结构, 因而央行指导性利率及基准利率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基准利率 篇2

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又称“按揭”贷款,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购买本市城镇自住住房时,以其所购买的产权住房(或银行认可的其他的担保方式)为抵押,作为偿还贷款的保证而向银行申请的住房商业性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取消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改按商业性贷款利率执行,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0%提高到30%。个人住房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还款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在合同期内贷款利率的调整由一年一定改为由借贷双方按商业原则确定,可在合同期内按月、按季、按年调整,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定方式。个人住房贷款逾期(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日期还款)执行商业性贷款的罚息利率,由按日万分之二点一计收利息改为在借款合同载明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2006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精神,规定从2006年6月1日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但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仍执行首付款比例20%的规定。2006年8月18日,人民银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85倍。

办理个人按揭贷款需提供的资料有:申请人的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与售房单位签订的购房合同或协议、《首付款证明》正本及其已付款的收据或在本银行的存款证明、收入证明(盖单位公章)、在职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其他银行要求的文件。

浮动利率债券的基准利率选择及定价 篇3

关键词:浮动利率债 基准利率 定价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国内金融市场参与者面临的利率风险在加剧,客观上要求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多元化。浮动利率债作为机构和居民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近年来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浮动利率债的基准利率选择

浮动利率债券是指息票利率随市场利率定期浮动的债券,也称浮息债(息票利率=基准利率+固定利差)。在对浮息债定价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基准利率的选择。

根据浮息债特点,其基准利率的选择可以归结为以下四条标准:第一,基准利率与债券市场的整体收益率水平要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强是浮息债规避利率风险的基本保证。第二,基准利率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波动不可过大;波动较为剧烈的基准利率,其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是较差的,不适宜作为基准利率。第三,基准利率水平应具有不可操纵性;基准利率如易于受到机构蓄意的操纵,其客观性就受到严重削弱。第四,基准利率的利率期限应大致与浮息债付息周期相同。期限匹配有利于浮息债利息支付及时、恰当地反映市场变化,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对于这四条标准,我们可以进一步抽象为相关性、稳定性、不可操纵性和期限匹配性四个指标。本着这四个指标,我们分别考察了国内浮动利率债的几个主要基准利率。

国内现有的基准利率主要包括:

(1)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非市场化利率,是由央行确定的政策性利率。

(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市场化利率,反映和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上短期资金的供求变化。3个月期SHIBOR(SHIBOR-3M)的5、10日均值是市场上常用的浮动利率债券基准利率。

(3)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R007):市场化利率,反映和影响着回购市场上短期资金的供求变化。相比SHIBOR,7天回购定盘利率(FR007)波动性较大,因此采用移动平均加权的做法,使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B_2W即为7天回购利率2周加权,也是常用的基准利率。

截至2013年5月,国内市场共有308只浮息债,其中以1年期定存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有242只,以SHIBOR为基准利率的有56只,以R007为基准利率的有6只。各种基准利率品种占比如图1所示。

图1 基准利率品种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一)相关性

从经验来看,1年期定存利率和SHIBOR都同债券市场收益率有较强的相关性,而7天回购利率则表现欠佳。究其原因,1年期定存利率和SHIBOR受宏观、政策面影响,本身属于较宏观的指标,而7天回购利率则较易受资金面影响。SHIBOR对市场反应较为灵敏,因而与市场的收益率水平相关性最好。图2显示了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各基准利率走势与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的相关性联系。

图2 基准利率、国债收益率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注:图例“一年定存”改为“1年期定存利率”)

表1给出了各种利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从与国债收益率的相关性来看,SHIBOR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89和0.91;1年期定存利率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5;7天回购利率的相关性较差,FR007只有0.70和0.74,移动平均后的B_2W相关性稍好,达到了0.77和0.79。

表1 基准利率、国债收益率相关系数

1年期定存利率B_2WFR007国债YTM:1年国债

YTM:3个月SHIBOR-3M

1年期定存利率1.00

B_2W0.601.00

FR0070.530.801.00

国债YTM:1年0.850.770.701.00

国债YTM:3月0.850.790.740.991.00

SHIBOR-3M0.790.870.770.890.911.00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二)稳定性

从图3基准利率走势图可以看出,FR007和B_2W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从而弱化了浮动利率债券规避利率风险的特性,因此7天回购利率不适合作为基准利率。相比之下,SHIBOR和1年期定存利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图3 基准利率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注:图例“一年定存”改为“1年期定存利率”)

表2显示了从2008年1月2日到2013年5月7日SHIBOR-3M、B_2W、1年期定存利率及LIBOR-3M波动率的标准差。从标准差来看,7天回购利率有较大的波动性,其余利率的波动性较小;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同期内LIBOR-3M的标准差为1.42%,与SHIBOR-3M和1年期定存利率的波动性基本相当。

表2 基准利率波动率的标准差

SHIBOR-3MB_2W1年期定存利率LIBOR-3M

标准差1.03%2.82%1.32%1.42%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三)不可操纵性

1年期定存利率由央行公布,不属于市场化利率,无法受到操纵;7天回购利率受到很多短期因素的影响(公开市场操作、打新股),短期巨大的变化使得对其的蓄意操纵难以实施;SHIBOR由报价团报价决定,并除去一定比例的最高和最低报价,除非出现大规模的串谋,SHIBOR也难以被操纵。

nlc202309032131

(四)期限匹配性

浮息债付息周期以季度、半年、1年为主,与1年期定存利率和SHIBOR的期限较为契合,而7天回购利率期限较短,存在较大的基差风险。

综上所述,现存三种主要基准利率在上述特征方面的表现如表3所示。

表3 基准利率特征总结

1年期定存利率SHIBOR-3MFR007/B_2W

相关性较好好较差

稳定性好好较差

不可操纵性好好好

期限匹配性好好较差

从基准利率的选择原理来看,1年期定存利率和SHIBOR均比较符合作为基准利率的要求,这也与目前国内市场上以两种利率为基准的浮息债份额相匹配。从目前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来看,银行存款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以1年期定存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息债利于匹配商业银行负债的利率风险,因而对于商业银行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从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角度看,SHIBOR成为浮息债主流的基准利率是发展趋势。

浮息债定价的两个影响因素:久期和距下一付息日时间

浮息债定价公式如下:

P=∑_(i=1)^T?((R+r)M)/〖(1+R+S)〗^i +M/〖(1+R+S)〗^T

其中,R为基准利率,r为固定利差,S为贴现利差,M为本金。

(一)久期

债券久期作为衡量债券利率风险的指标,反映了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于价格的影响程度。根据上述公式,浮息债价格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基准利率R和贴现利差S。因此,与此相对应的就有利率久期和利差久期。

1.利率久期

债券价格对基准利率R的敏感性,用利率久期衡量。

D_R=dP/dR×1/P=[∑_(i=1)^T?(M/((1+R+S))-(i(R+r)M)/〖(1+R+S)〗^(i+1) ) -TM/〖(1+R+S)〗^(T+1) ]×1/P

(公式中的括号层级有误,请留编辑修改)

利率久期具有较为复杂的形式,因为浮息债定价公式的分子、分母均包含基准利率,这是与固定利率债券十分不同的一点,也正因此,浮息债具有较小的利率久期和利率风险。

2.利差久期

债券价格对贴现利差S的敏感性,用利差久期衡量。

D_S=-dP/dS×1/P=[∑_(i=1)^T?〖(i(R+r)rM/〖(1+R+S)〗^(i+1) )+TM/〖(1+R+S)〗^(T+1) 〗]×1/P

(公式中的括号层级有误,请留编辑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浮息债的利差久期与其期限可比的固定利率债券久期本质上是相同的。

3.利率久期与利差久期的比较

由于浮息债定价公式复杂,其久期公式并不直观。为此,我们举一简化实例以具体说明。

假设有一只浮息债,基准利率为SHIBOR-3M,固定利差为100bp,贴现利差为150bp,半年付息,距离到期10年。假设SHIBOR-3M维持在3%的水平,未来10年浮息债的利率久期和利差久期随时间的推移如图4所示。

图4 浮息债的利率久期与利差久期(单位:%)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从图4可以清晰地看出,浮息债的利率久期要远远小于其利差久期,利率久期大致与付息期相当,而利差久期随着到期日的临近逐渐减小。

4.久期在浮息债定价中的应用

分析浮息债的久期公式,可以看出,其价格与基准利率同向变动,与贴现利差反向变动。债券价格变化公式如下:

?P=(D_R×?R-D_S×?S)×P

(二)距下一付息日时间

1.对价格的影响

浮息债的价格在刚跨过付息日时趋近于面值,距下一付息日的时间对浮息债价格有周期性影响。举例说明,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设浮息债的固定利差r与贴现利差S相等,并假设处于时点0,浮息债刚支付完利息,则此时的基准利率R为下一付息日计息使用的基准利率水平。在给出了R的走势后,现金流就确定了,再以基准利率R加上贴现利差S进行贴现,即可以计算出现值,r与S相等的浮息债在付息日后的价格等于面值。具体示范如表4所示。

表4 浮息债定价示范

时间基准利率现金流现值

0R_0

1R_1(R_0+r)M((R_0+r)M)/((〖1+R〗_0+S))

2R_2(R_1+r)M((R_1+r)M)/(1+R_0+S)(1+R_1+S)

3R_3(1+R_2+r)M((1+R_2+r)M)/(1+R_0+S)(1+R_1+S)(1+R_2+S)

总计 M

在实际市场中,固定利差r与贴现利差S往往并不相等,因此浮息债的价格也就不会在付息后回归到面值,但是浮息债价格仍然具有在付息后回归原值的趋势。

2.对价格波动的影响

对于浮息债而言,距离下一付息日时间越长,其价格波动越大,相反,价格波动则越小。

首先,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直观地解释一下这个特征。设想一只一年付息、以SHIBOR为基准利率、面值为100元的浮息债,付息日SHIBOR为3%,固定利差为50bps,假设固定利差和市场的贴现利差相等。前文提及,浮息债在付息日价格回归面值,所以浮息债价格在付息日附近很确定。考虑1个月之后,距离下一付息日有11个月,此时下一付息日的利息已确定为3.5元,此时SHIBOR不论升至3.2%还是降至2.8%,对浮息债的价格都有较大影响,可见浮息债价格在距离下一付息日较长的时点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nlc202309032131

其次,我们用浮息债利率久期和利差久期随时间推移的演化图(见图4)来说明这一特征,我们注意到,与利差久期相对平滑地下降不同,利率久期以付息期为周期大幅震荡,而且距离付息日越近,利率久期越大,一旦跨过付息日,利率久期迅速下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同时,由于浮息债价格与基准利率同向变动,所以距付息日越近,利率久期越大,其对于利差久期的冲销作用越显著,导致浮息债的价格波动变小,反之则导致波动变大。

浮息债的几种定价方法

(一)定价的基本思想

固息债定价公式如下:

P=∑_(i=1)^T?cM/〖(1+y)〗^i +M/〖(1+y)〗^T

其中,c为票面利率,y为收益率,M为本金。

浮息债定价公式如下:

P=∑_(i=1)^T?((R+r)M)/〖(1+R+S)〗^i +M/〖(1+R+S)〗^T

其中,R为基准利率,r为固定利差,S为贴现利差,M为本金。

和所有固定收益类产品一致,浮息债定价取决于两大要素:现金流和折现率。

首先考虑现金流。与固息债相比,确定的现金流cM被不确定的现金流(R+r)M取代了,浮息债票面利率=基准利率+固定利差。固定利差在持有期内是固定的,所以确定现金流的关键在于确定基准利率在未来的走势。

其次考虑折现率。收益率y被分解成基准利率R和体现信用风险的贴现利差S。但是在实践中,出于简便考虑,最常用的做法依旧是利用可比固息债的到期收益率作为折现率。从理论上讲,利率期限结构本身是一个即期利率的概念,因此采用相似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不合理的。

(二)一级市场定价方法

一级市场定价方法主要有市场定性分析法和根据利率互换定价法,两者优劣比较见表5。

表5 一级市场定价方法比较

市场定性分析法根据利率互换定价法

方法简述参照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可比浮息债进行定价利用现存互换价格和固息债价格进行定价

优点较简便、效果好简便

缺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互换市场产品匮乏

1.市场定性分析法

浮息债发行采取的是利差招标,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定价的目的是确定固定利差r。最常见的方法是市场定性分析法,即参照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可比浮息债进行定价。定价逻辑如图5所示。

图5 市场定性分析法定价逻辑图

举例说明:假设在2009年6月,要求给新发的2年期浮息债定价,其基准利率为SHIBOR-3M的5日均值。

首先,找到市场上可比的浮息债080303.IB,其剩余期限为2.06年,固定利差为18bp,二级市场报价为99.70, 2年期固息金融债收益率为1.80%;

然后,折现后计算得隐含票面利率为1.65%,减去固定利差18bp,则隐含SHIBOR-3M均值为1.47%;

最后,由于浮息债招标采取利差招标,“基准利率+固定利差=固息债收益率”成立,可知该新发债券固定利差为1.80%-1.47%=33bp。

实际操作中,可以找多只可比浮息债,分别为新发债券定价,再结合二级市场的状况,最终确定一个发行利差。

2.根据利率互换定价法

考虑一个最常见的利率互换,假设互换购买方支付固定利率3.5%,获得浮动利率SHIBOR+50bps。则该互换可以分解为:

互换=SHIBOR+50bps浮息债-3.5%固息债

因此,只要能找到市场上互换和对应固息债的价格,就可以为相应的浮息债定价。

在中国市场,利用互换定价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国内互换市场品种涉及较少,期限集中于2年以内的短期,与浮息债期限不匹配;第二,交易不活跃,流动性不高,难以使用无套利的定价方法。总之,目前根据利率互换价格进行浮息债定价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参考手段。

(三)二级市场定价方法

与一级市场定价关注利差不同,二级市场上浮息债利差已被确定且不能改变,则主要是通过现金流折现模型确定债券价格,进而作出投资决策。

以现金流为考虑的出发点,引申出三种浮息债定价方法,其优劣比较见表6。

表6 二级市场定价方法比较

现金流分解法基准利率走势预测法动态利率模型法

方法简述将浮息债的现金流分解为无利差部分和利差年金部分,

对两部分分别折现定价对基准利率走势进行预测,从而预测浮息债的现金流;从期限结构直接推导基准利率走势利用利率模型构建利率树,对各可能情况加以概率权重折现

优点直观,易操作易操作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固息债、浮息债、含权债定价

缺点不精确对未来利率的预测缺乏客观有效的方法计算较为繁琐

1.现金流分解法

此方法的理论立足点在于对浮息债的现金流进行分解:

(R+r)M=(R+S)M+(r-S)M

其中,(R+S)M称为无利差部分,(r-S)M称为利差年金部分。至此,票息率为(R+r)的浮息债可以被视作无利差浮息债和利差年金固息债的组合。

首先考虑无利差部分,票息率为(R+S)的浮息债在每个付息日价格都等于其面值,在非付息日其价格波动也较小。为简化起见,我们认为无利差浮息债的价格一直等于面值。

然后考虑利差年金部分,利差年金固息债的票息率为(r-S),即“固定利差-贴现利差”。实践中,参照市场可比债券选定贴现利差和收益率,即可为利差年金固息债定价。

综上所述,现金流分解法下的浮息债定价为:

浮息债价值=面值+利差年金固息债价值

nlc202309032131

举例说明:100230.IB基准利率为SHIBOR -3M 的10日均值,固定利差r为8bp,每季度付息一次。现在考虑其利差年金固息债的价值,首先确定贴现利差,找到与之期限、信用状况类似的金融债,确定其贴现利差S为35bp。至此,利差年金固息债的票息率为-27bp。再利用金融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折现,结果见表7。因此,浮息债价值=100-0.6471=99.3529。

表7 定价示意

期限(年)(r-S)×100利率(%)现金流现值

0.2493-0.06783.0518-0.06732

0.5014-0.06783.1359-0.06678

0.7534-0.06783.2065-0.06623

0.9973-0.06783.295-0.06567

1.2493-0.06783.3914-0.06506

1.5014-0.06783.4782-0.06443

1.7534-0.06783.5475-0.06380

1.9973-0.06783.5956-0.06320

2.2493-0.06783.6254-0.06260

2.5014-0.06783.6456-0.06201

总价 -0.6471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现金流分解法简单易懂,操作起来也较为简洁,但是其利用了无利差浮息债价格等于面值这一假定,而事实上无利差浮息债价格仅仅在付息日后与面值相等,此假设与真实情况存在一些偏差。

2.基准利率走势预测法

此方法的理论立足点在于对浮息债的现金流进行预测,由于固定利差在持有期内是固定的,所以确定现金流的关键在于对基准利率的走势作出合理的预测。

预测的方法很多,可以对基准利率时间序列构建ARMA模型,根据估计方程进行预测,但纯粹的计量方法忽视了利率背后的决定原理。所以我们利用即期利率曲线进行预测,根据期限结构的无偏预期理论,即期利率的期限结构包含了当前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走势的判断,采用即期利率期限结构推导远期利率,用以预测未来现金流,即可为浮息债定价。

举例说明:依旧使用上例中的100230.IB, 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收益率数据,推导出即期利率曲线,进而推导隐含的远期利率曲线(见图6)。

图6 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收益率、即期利率、远期利率曲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以远期利率作为未来的基准利率,加以固定利差,用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再利用金融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折现,结果见表8。因此,浮息债价值为99.9454。

表8 定价示意

期限(年)预测现金流利率(%)现金流现值

0.24930.993.05180.9826

0.50140.80913.13590.7967

0.75340.82763.20650.8082

0.99730.84573.2950.8188

1.24930.86383.39140.8285

1.50140.88223.47820.8381

1.75340.90053.54750.8471

1.99730.91853.59560.8559

2.24930.93633.62540.8642

2.5014100.95453.645692.3053

总价 99.9454

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基准利率走势法理论清晰、直接,符合债券定价的直观思维,但是用于预测基准利率走势的方法很多,有计量的模型,也有市场的推断,总体上来讲在较长期限内有效地预测基准利率是很困难的。

3.动态利率模型法

动态利率模型法用均衡或者无套利的方法对利率走势作出预测,从而形成利率二叉树。目前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的利率模型,最基本的利率模型如下:

dR=μdt+σdz

其中,等号右侧第一项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以预计的“漂移速度”移动,第二项表示外在信息造成的随机“扰动项”。所谓不同的利率模型,差别就在于“漂移速度”和“扰动项”的表达方式。

对于浮息债而言,基准利率的二叉树给出了债券未来现金流的可能性,对可能的现金流折现,既可以对浮息债定价。

举例说明:假设目前基准利率是3.5%,需要给4年期的浮息债定价,则需要给出未来3年的基准利率预期,根据利率模型构建出的利率树如图7所示。

图7 根据利率模型构件的利率树

t=0t=1t=2t=3

9.1987

7.0053

5.4289 7.5312

3.5000 5.7354

4.4448 6.1660

4.6958

5.0483

浮息债的固定利差为25bp,根据图7的利率树,对浮息债定价(见图8)。

图8 根据利率树对浮息债定价

t=0t=1t=2t=3

9.4487

100.23

7.2553

100.45

5.6789 7.7812

100.67 100.23

3.7500 5.9854

100.89 100.46

4.6948 6.4160

100.68 100.24

4.9458

100.46

5.2983

100.24

图8中,每个单元格中上部为本期所确定的应付利息,利息在下一期支付;单元格下部为每期折现下的价格。根据上述计算可知,浮息债在时刻零的价格为100.89。

动态利率模型法应用广泛,只要给出现金流和折现率的动态预测即可对各类债券定价,不仅适用于浮息债的定价,同样可用于固息债、含权债、债券期权的定价。此方法较为复杂,定价精度对于利率模型的选择有较大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1] Frank J. Fabozzi, Floating-Rate Securitie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0.

[2] 弗兰克·J.法博兹:《债券市场:分析和策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时文朝:《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4] 高坚:《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

责任编辑:罗邦敏 夏宇宁

基准利率 篇4

近年来,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相继实现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实现准市场化的背景下,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在这一阶段, 基准利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桎梏, 而SHIBOR正是作为基准利率推出的。

SHIBOR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 的简称, 现有定价机制与LIBOR接近;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 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对报价银行团成员进行考评;共推出8个品种, 每一期限品种于每日11:30通过SHIBOR的官方网站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 (www.shibor.org) 对外发布。SHIBOR的推出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型;推动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引导了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支出;减缓了宏观经济波动等。

二、选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分析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 是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黄达, 《中国金融百科全书》, 1990) 。笔者归纳了其四个重要特性:1、市场性, 以市场供需为基础, 能真实反映资金或资本供求关系;2、基础性:它是金融市场投资者和参与者进行金融决策的参照体, 是引导资本有效配置的指示器和形成其他市场利率的依据;3、传导性:货币当局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影响其它利率;4、操控性:它是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必须高度关注和利用的对象, 能成为其操作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5、系统总体稳定和小幅波动性:不易受临时性强扰动影响造成大幅波动, 但能灵敏反应市场供求关系。以西方基准利率选择为鉴, 其选择的一般原则有:良好的市场主体结构、大额的市场交易量、良好的市场工具结构、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良好的可控性以及与其他经济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S H I B O R作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首先是一种同业拆借利率, 即在同业拆借市场上金融机构间相互拆借资金计息时运用的利率。在拆借市场上, 拆借利率随行就市、议价成交, 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其变化趋势往往影响到整个资金市场的利率水平。因此同业拆借利率对市场经济状况有突出作用。国际上已有许多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成功范例, 如: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LIBOR)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FFR) 、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SIBOR) 和中国香港同业拆借利率 (H I B O R) , 它们对选择S H I B O R作为基准利率具有借鉴意义, 因为同业拆借利率共同有着:规模巨大, 参与者众多;利率市场化程度高, 利率对市场供求反应敏感;利率体系结构合理的优势。可是虽然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已有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金融体制中的一些弊端, 还存在着许多限制其成为基准利率的阻碍, 如:拆借渠道不畅;拆借金用途不尽合理, 资金短贷性质明显;缺乏有效监管;缺乏有效的经纪人制度;头寸限额不够灵活, 市场统一性不足;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三、SHIBOR作为基准利率问题的分析和展望

截止至2008年上半年, SHIBOR的运行现状可大致归纳如下:SHIBOR走势基本反映了市场流动性和利率预期;以SHIBOR为基准的各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放大;SHIBOR与其他市场利率一致性还有待加强。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的2008上半年SHIBOR运行综述可知:短端SHIBOR (1个月及其以下品种) 作为基准利率的基础性、相关性和稳定性等都已初步达标;而长端SHIBOR (3个月至1年品种) 的基础性明显不足, 虽然相关性和稳定性已初步具备条件, 但仍难以承担基准利率的大任。

长端S H I B O R作为基准利率有效性不足主要因为货币市场交易结构和期限结构导致较长期限品种报价缺乏实际交易支持。我国同业拆借一直实行严格的期限管理, 市场期限结构以短期为主, 2007年同业拆借市场隔夜与7天期拆借品种占比达95.8%。SHIBOR3个月以上的长端品种缺乏实际交易支持, 报价缺乏具体的参考标准和可对照的检验标准。另外, 体制上的双轨制利率、分割严重的金融市场及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SHIBOR内部报价的权威性及代表性不够、品种结构的不够完善、拆借规模不大等也制约了它的发展。要逐渐改善这种状况, 把它培育成我国名符其实的基准利率有以下解决方案:

1、加大培育SHIBOR基准地位的力度, 提高SHIBOR市场效力。

坚持政府主导推进, 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建立场内报价与场外报价互动、市场深度和广度结合、多层次SHIBOR报价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和市场制度建设, 促进金融机构建立金融产品定价与SHIBOR的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充分考虑资金流动特点及地域性、市场差异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

2、培育市场长期交易, 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央行利率形成机制。

一是随着未来同业拆借管理政策更开放和市场化, 应增加SHIBOR利率长端交易量, 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增加3个月以上品种交易。二是推动基准国债滚动发行, 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 建立无风险收益基准。三是增加央行利率形成机制弹性, 完善贴现和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 探索建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利率。

3、加强宣传, 引导金融机构正确认识SHIBOR在未来利率市场化中的地位。

进一步推进SHIBOR与区域性金融产品定价的联系, 加大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宣传力度和公众认识度, 引导金融机构产品定价逐步以SHIBOR为基准, 以应对未来利率市场化挑战, 防范产品定价风险。

摘要:SHIBOR从2007年1月4日起正式运行, 两年多来, 其基准性、稳定性等都有了显著提高。本文通过SHIBOR的运行现状, 结合基准利率的特性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情况, 分析了SHIBOR行使基准利率职能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SHIBOR,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参考文献

基准利率 篇5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表——贷款利率(2011年7月7日起执行)

种类

一、短期贷款六个月(含)一年(含)

年利率(%)

6.10 6.56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表——贷款利率(2012年6月8日起执行)

种类

一、短期贷款六个月(含)一年(含)

年利率(%)

5.85 6.3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表——贷款利率(2012年7月6日起执行)

种类

一、短期贷款六个月(含)一年(含)

年利率(%)

基准利率 篇6

3个月过去了,曾在一片欢呼声中诞生的SHIBOR(全称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终归平静。

早在2006年年底SHIBOR正式运行之前,被各界寄予了成为“中国基准利率”的厚望。SHIBOR被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棋子,而且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否能将人民币的定价权留在中国,也是SHIBOR的一项历史使命。

然而,成长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充满冒险与挑战的历程,SHIBOR一出生就面临着众多“利率诸侯”的挑战。

SHIBOR在成为中国真正的基准利率之前,必须保证自身能够茁壮成长而不会夭折,必须让自己成为极其复杂的利率体系中的主角而不是花瓶,必须成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信号源和参照系,这一切又取决于已走过第十个年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SHIBOR能做到吗?

从CHIBOR到SHIBOR

从2007年1月4日开始,每天上午11:20以前,工商银行、北京银行和汇丰银行等16家中外资银行的报价员们通过专线网的报价界面,把自家银行对人民币拆出利率的报价报给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10分钟后,他们所报出的数字和经过电脑自动计算出的平均数字准时出现在网站上。这个平均数便是被人们——至少是央行——寄予厚望的“中国基准利率”的雏形SHIBOR。当然,如果它没有夭折,并能茁壮成长的话。

SHIBOR以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技术平台计算、发布并命名,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

它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公布的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

SHIBOR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报价行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或者外汇市场做市商,在中国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交易相对活跃、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银行。

2006年10月SHIBOR开始内部试运行,12月起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开始大规模试运行。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接受《经济》专访时说,国内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存在20余年,“过去叫同业拆借,现在给他一个名字叫SHIBOR。”

1986年,专业银行资金被允许可以相互拆借。此后,同业拆借业务在全国迅速展开。从1996年起,中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即CHIBOR形成,由位于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以下称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每天对外发布从隔夜到120天的8个期限不等的利率。

据说当初CHIBOR也被寄予了成为基准利率的厚望,但10余年过去了,愿望非但没有实现,而且连CHIBOR这个名字也被人们淡忘了。在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主办的“中国货币网”上,已经找不到这个词了,即使它代表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语句也无法查到。因此,有人说CHIBOR已经名存实亡了。

其没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HIBOR仅仅对有成交记录的同业拆借进行计算,债券投资者一般很少将其作为基准利率。加上国内银行间信用拆借的成交并不活跃,甚至有时没有信用拆借的成交,导致当天的利率变化在CHIBOR上无法体现出来,更不能全面反映基准利率情况。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经济》专访时指出,CHIBOR是由政府主导形成的,加上当时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结构单一,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得CHIBOR逐渐走向没落。

如今,SHIBOR横空出世,让人们产生了许多遐想。一出生,它就被戴上了“中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基准利率的雏形”、“中国准基准利率”等高帽。但是,它会不会步CHIBOR后尘?

从生成机制看,SHIBOR显然是借了LIBOR(即伦敦同业拆放利率)这个“西体”,后者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表示,将把SHIBOR培育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不过,王国刚认为,尽管央行的意图非常明确,但这也仅是利率市场化中的一个变化,整个改革“还在过程中”。一位曾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对《经济》记者表示,他对SHIBOR持保留态度,“我对它不以为然。”

显然,要想成为真正的中国基准利率,SHIBOR的路途并不平坦,甚至布满荆棘。

利率“诸侯”

中国一直没有形成单一的基准利率这个“天子”,但并不缺少想觊觎它的“权臣”。

王国刚认为,SHIBOR运行后,会对7天期回购等短期利率影响较大一些,但对发行期较长的央行票据利率影响很小,其原因是票据本身量很大,央行在其利率上带有较强的主动性,比如央行还可以定价发行。

他的观点得到了印证。SHIBOR第一周的运行效果显示,市场短端交易(一个月以下的市场利率)市场表现活跃,而长端交易(一个月以上的市场利率)市场反应比较冷淡,报价单位之间的出入也比较大。

目前,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和1年期央票利率是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两个影响较大的利率指标,其成交量最大,参与者最多。其他影响较大的还有隔夜拆借利率、1天期回购利率、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等。

在存贷款利率中,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的基准利率”,因为央行历次对外宣布调整存贷款利率均以此为基准利率,也最为普通老百姓所熟悉。

另外,还有外汇存款利率,债券市场中的国债利率、金融债利率,央行的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

同时,国外的机构也在觊觎中国的基准利率。2005年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供应商路透在上海正式推出“路透中国债券参考率”,它覆盖了央行票据、国债和金融债,根据13家金融机构的数据进行计算,每天公布具有基准质量的数据。路透的这个参考率跟LIBOR极为相似,包括计算方法、公布时间等。

王国刚认为,在上述诸多利率体系中,SHIBOR仅仅是货币市场中的拆借利率,还谈不上跟其他利率竞争。“顶多是相互影响,但影响不是竞争,竞争本身会优胜劣汰,具有某种替代性。”

不过赵锡军认为,出世不久的SHIBOR,不仅不会对其他利率产生较大影响,相反,央行的利率政策反倒会影响SHIBOR的变化。

“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交易。”赵锡军认为,包括央行票据在内的利率属于货币政策的工具范畴,央行利用央票跟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交易目的是实施货币政策,比如央行认为流动性过剩需要调控,可以发行央票回笼资金。而SHIBOR更多的是市场的交易,商业银行之间发生的拆借交易以及资金供求关系体现在SHIBOR变化上。

央行影响SHIBOR的机制可以这样理解:央行通过发行央票或实施回购等货币工具,来收紧或放松银根,就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包括16家SHIBOR报价团银行的资金余缺,而银行会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报出各自的拆出利率,最终间接影响SHIBOR。

那么,SHIBOR会不会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呢?或者说,它能不能为后者提供政策参照?

赵锡军认为,由于SHIBOR还只是一个由16家报价银行报出的交易基准的利率,而不是真实的成交利率,与央行货币政策基本无关。如果将来SHIBOR能像LIBOR一样,真正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央行才可能会依据其变化来判断市场里资金的流动性是多还是少了,然后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现在还不存在这种情况,将来或许有可能。”

总言之,SHIBOR最终能否成为中国的基准利率,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上述在各自地盘掌握重权的利率“诸侯”能否甘愿俯首称臣就是关键因素之一。

成长的烦恼

除了一出生就面临着外部利率“诸侯”的挑战外,SHIBOR自身的成熟是其能否担当中国基准利率重任的前提条件。

在试运行期间,SHIBOR变动主要还是以现有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准。各期限利率基本上是建立在同期限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和央票利率的基础之上。比如,1月期以下各品种利率基本上与目前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基本持平,而1月期以上各品种则大多是在同期限央票利率的基础上再加上15-20个基点形成。

SHIBOR这种“跟随”其他利率的状况在正式运行22天后,痕迹依然明显。

以1月25日为例(见表格),在6个相同期限的品种中,除了6个月的外,其他5个包括1周、2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期的SHIBOR利率均高于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即质押式回购交易利率,幅度最大的是1年期,二者相差21个基点,最小的为2周期,相差3个基点。

究其原因,SHIBOR目前主要是通过参与运行的各银行报价来形成,由于此前并无相关经验和其他更为可靠的依据,银行上报的利率自然要参考已经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与SHIBOR各品种从期限到作用都接近的相关交易品种的利率水平。

王国刚认为,SHIBOR的交易品种太少,长短期品种尤其是长期利率要丰富,品种丰富了交易规模才能上去,否则功能就发挥不了。

目前,中国市场长期利率交易的品种不多,各家银行缺乏可以参照的标准,最后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报价。所以有专家认为SHIBOR现在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积极发展长端交易,扩大交易范围,从而为报价银行积累更为丰富的操作经验。

另一方面,SHIBOR报价银行仅有16家。报价银行少,缺乏广泛的代表性,使得SHIBOR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资金供求价格。赵锡军认为,应进一步扩大报价银行范围,要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报价团中。

在SHIBOR的实施准则中关于“报价团银行构成”的章节中,对报价银行资格做了6项规定,符合条件并愿意成为报价行的商业银行,应于每年12月1日前向SHIBOR工作小组提交申请,后者确定次年报价银行团成员名单。因此,2007年SHIBOR报价团扩大范围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16家报价银行自身的定价能力也备受质疑。SHIBOR正式运行后,某家报价银行报出的16个数字,竟然有11个被系统自动剔除。因为这些被剔除的是16家所报的共256个数字中要么是最高的,要么是最低的。

赵锡军认为,这说明银行对整个市场资金供求的把握还没有完全到位,“说到底是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的资金定价”。而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正是央行推出SHIBOR的主要用意之一。

最后,SHIBOR是信用拆借,因此要求金融系统具备完善的信用体系和风险评估机制。这恰恰是国内金融机构的软肋。

市场利率是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客观真实的反映,而货币市场利率是整个市场利率体系形成的基础,它的功能之一就是为央行制定基准利率提供信号源和参照系数。作为央行全力培育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自然有成为这个信号源和参照系数的条件和可能。

2月13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首次以SHIBOR为基准,确定了当天14天期逆回购利率,显示出央行将SHIBOR打造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决心。

赵锡军认为,央行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动,使SHIBOR真正成为反映国内资金供求关系的一个晴雨表,“要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

基准利率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以及融资渠道逐渐拓宽,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新增人民币贷款等指标已不能完整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2011年5月3日央行《201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正式公布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数,进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全面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全新指标而备受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 7% ,达到17. 29万亿元的年度历史最高水平。我国中央银行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控制主要依托利率手段,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晴雨表”,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既包含对微观经济主体 ( 企业、个人) 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是联系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重要纽带,其在经济体系中同时具备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和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信号作用。因此,研究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利率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1 参考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在利率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方面,国外学者Bernanke & Gertler ( 2006)[2]通过构建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理论,认为货币紧缩时,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影响效果会增强。Peter ( 1995)[3]通过货币传导机制描述了政策的变化如何引起名义货币存量或短期名义利率的变化,从而影响 总产出和 就业。Nicholas等( 2009)[4]认为在肯尼亚利率市场化通过对金融深化的影响来促进经济的增长。Allen等 ( 2010)[5]在英、美、德、日文献案例研究中调查金融体系的作用及发展,从四国的经验表明多元化的金融结构可能导致实际GDP的增长率更高。Ake等 ( 2010)[6]运用Cholesky方差分解验证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有 积极的影 响。国内学者 曾宪久( 2001)[7]认为利率内生于产出,又影响产出。潘耀明 ( 2008)[8]从利率途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无论是利率途径还是货币供给量,平均需要3 ~ 4期滞后才会对最终经济变量产生效应。王克武和李天德 ( 2009)[9]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实际存贷款利率变动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利率变动是实体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周纲和陈金贤 ( 2009)[10]运用SVAR模型实证分析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验证了利率传导在不同利率灵敏度产业中的差异。

在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方面,鉴于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2011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指标,仅国内研究文献较多,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融资规模概念定义、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相关关系等方面。从社会融资规模概念视角看,盛松成 ( 2011)[11,12]借鉴国际经验和经济理论,分析了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和内涵,强调其为更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晏露蓉 ( 2012)[13]等运用经济理论对社会融资规模合理性的标准及可测量性进行研究,提出建立合理社会融资规模需求函数模型和基准资金价格指数的构想来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尹继志 ( 2013)[14]阐述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及构成,并从理论分析表明央行操作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能够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调控和影响。从社会融资规模实证视角看,朱庆 ( 2011)[15]通过建立模型得出江苏省盐城市融资总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张嘉为等 ( 2012)[16]认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将更能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资金供给的影响,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银行信贷变动的影响。牛润盛 ( 2013)[17]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变化对实体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研究,其指出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刘业明等( 2014)[18]认为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且社会融资规模各分指标也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分析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的论文较少。因而本文尝试利用时间序列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研究三者的关系,以期揭示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能否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并以此为目前利率市场化和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以促进经济有效增长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本文下面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三者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三部分是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2 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 ( 每月、每季或每年) 实体经济 ( 企业和个人) 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更能完整地反映全社会资金供给和经济之间的关系[3]。杨艳和杜知桓指出 ( 2013)[19]作为被我国中央银行确定为新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社会融资规模不仅受到我国中央银行所运用的各种利率手段的影响,而且也能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增长。通常我国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决定的利率为基准利率,其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利率、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等内容,进而央行可调整基准利率而促使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资本市场收益率等发生变化以使得社会融资规模产生变化,继而影响实体企业并最终影响实体经济增长。基准利率与社会融资规模共同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如下所述: ( 1)通过间接融资 ( 信贷融资) 渠道而引起实体经济增长。我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等手段来调节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并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投放或吸收金融体系货币的流动性,这既改变了市场中金融体系的资金数量,同时还引导着市场中资金价格的变动,且通过改变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数量及资产收益率的高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投放和改变企业的借款和投资,继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2) 通过直接融资 ( 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 渠道而引起实体经济增长。在股票融资方面,基准利率的变化能导致存款收益率变动,进而一部分资金将从证券市场流向银行,进而减少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其使得企业的融资量减少,最终制约企业发展而影响实体经济增长; 同时,基准利率的变动能使企业信贷利率发生变动,进而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发生变化,若利率上升将使得企业借款利息增加和利润减少,最终也会影响实体经济增长。在债券融资方面,基准利率的变动将影响债券市场中债券的价格和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债券价格和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融资量的大小,进而会影响企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实体经济增长。以上显示出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均能对实体经济增长起到相应的作用,且二者能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就需有效地协调好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的以下部分将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结果,进而验证本文的观点。

3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3. 1 数据来源

3. 1. 1 变量选取

本文涉及的经济变量指标主要包括: 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产出; 遵循大部分文献对上述指标的选择,本文选取7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SHIB) ,社会融资规模 ( SFS)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分别作为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产出的代理变量。基准利率数据的选取考虑到存贷款利率目前仍然受到管制,并且缺乏平滑性,而7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我国建立的市场化基准利率体系,其水平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水平为依据并由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能够反映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化,所以本文选择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 = 本外币贷款 + 企业债券融资 + 股票融资 + 信托贷款 + 委托贷款; 选用季度GDP指标作为实体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变量。

3. 1.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采用的是季度数据,主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与可获性,将样本区间设定为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GDP的季度数据根据各季度的月度累计数计算而得,7天SHIB的季度数据经过天数加权平均得到,社会融资规模的季度数据由月度数据累计相加得出。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泰君安数据库等。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绝对量指标 ( GDP、SFS) 均取自然对数以后进行实证分析。

3. 2 研究方法

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的出现,本文首先采用迪基和富勒 ( 1981) 提出的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则要进行差分处理以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其次,如果变量是同阶单整序列,则采用Johansen ( 1995) 协整检验方法来验证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及Granger因果关系,以便确定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若上述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将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Wald联合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若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将利用变量的差分进行格兰杰因果关 系检验,以揭示社 会融资规模、基准利 率与实体 经济增长 的相互影 响关系。本文使 用的计量 分析软件 为Eviews7. 0,其中最优滞后期由AIC和SC信息准则共同判断。

4 模型设定

VAR模型是1980年Sims提出的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这种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期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VAR模型是研究实体经济增长的常用工具,其技术由于能够对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进行验证并检验货币当局对经济周期的反馈作用而显得特别实用,为了从长短期均衡关系角度研究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拟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VECM) 。VECM模型是由恩格尔和格兰杰将协整 与误差修 正模型结 合起来建 立的,高铁梅 ( 2006)[21]指出只要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就可以由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导出误差修正模型,且认为VECM模型是含有协整约束( 即长期稳定关系) 的VAR模型。

因此,本文定义了一个向量组Yt= [GDP,SHIB,SFS]',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的自然对数值,SHIB表示中国同业拆借利率,SFS表示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自然对数值,进而可设定一组向量自回归模型:

其中c为截距项,将 ( 1) 式进行差分变换后可得:

在 ( 2) 式中如果ΔYt、ΔYt - i和Δεt都具有平稳性,且上述3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上面 ( 2) 式可以用VECM模型来表示:

其中,系数矩阵α反映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将其调整到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VECMt - 1为误差修正项,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对长期均衡的偏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部分短期调整而得到修正。Γi为系数矩阵,εt为白噪声序列向量,p为自回归滞后阶数。所有作为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的系数反映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短期变化的影响。

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 1 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一般有图示法、单位根检验法等,其中单位根检验法中的ADF检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为避免由于单位根的存在而造成模型估计结果失真,需要考察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随机游走性,采用AIC和SC最小的准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单位根检验方程的选取根据相应的原则来确定。通过上述理论分析,我们首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实体经济增长( GDP) 、利率 ( SHIB) 和社会融资规模 ( SFS)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再对这些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分别用ΔGDP、ΔSHIB、ΔSFS表示。

注: ***、**、*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 1% 、5% 和 10% ; ( c,t,k) 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滞后期由最小 AIC 和 SC 值确定。

表1为各变量指标的对数序列与一阶差分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变量的对数序列均接受单位根的零假设,这说明GDP、SHIB、SFS时间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 ( ΔGDP、ΔSHIB、ΔSFS) 后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拒绝单位根的零假设,都是平稳的,说明它们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该时间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说明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所形成的序列是平稳的,这种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还需进一步检验。

5. 2 协整检验

由于该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了协整检验的前提。通过对GDP、SHI、SFS 3个变量进行图形趋势处理,呈现出这些变量都随时间递增成线性变动趋势,这表明是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图略) 。由于是多变量,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判断3个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是协整检验对无约束的VAR模型施加向量协整约束后的VAR模型。因此,我们需确定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而判断模型好坏的重要条件是依据VAR模型的稳定性,且随着滞后期的逐渐增大,模型的稳定性就越差。所以在VAR模型不具备稳定条件时往前推一期就得到最长滞后期,再根据残差检验消除不显著模型,并通过LM检验、White检验、正态性检验的模型为最终模型。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AIC、SC信息准则和LR统计量标准作为检验标准,并利用其他各项检验方法共同检验,得出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3,从而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期确定为2。在此基础上,选择序列具有线性趋势并且协整方程没有线性趋势的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注: * 表示 5% 的显著性水平

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均表明变量GDP、SHIB、SFS之间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过标准化的协整向量,将能反应3个变量间的一个协整的估计方程式表示如下 ( 下面括号内数值表示参数估计的t统计值) :

GDP = 0. 01860SHIB + 0. 0705SFS + 0. 5530

( 4)

( 1. 775)( 2. 389)

从协整关系 式中,我们可以 得出GDP与SHIB、SFS有长期稳定均衡的趋势, 并且SHIB和SFS的变动对GDP都具有正向的影响。从t统计值看,其表明各参数估计在长期均具有显著性水平。上述关系式呈现的结果与本文上述的理论分析相符,这说明了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都能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5. 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SHIB、SFS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下面将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3个变量进行长短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因此,本文将 ( 4) 式分解成 ( 5) 、( 6) 、 ( 7) 3个方程,以对各变量间的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其中,μa、μb和μc为误差修正项系数,P为滞后阶数3 ( 其同前文的选择一致)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具体估计结果如下 ( 8) 式:

其中,yt= [GDP,SHIB,SFS]'; 向量误差项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从VECM整体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整体对数似然值足够大 ( 为84. 60) ,同时AIC和SC值相当小,分别为 - 3. 2093和 - 2. 6416,说明模型整体解释能力较强。VECMt - 1的系数符号均与协整方程 ( 4) 中相对应的系数符号相反,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该模型表明协整关系对当期的GDP产生正向作用,还说明保持系统的稳定 ( 即协整的存在) 能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可发现: SHIB和SFS对GDP的弹性分别为0. 09、0. 013,这说明社会融资规模、基准利率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都有影响。

5. 4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 Wald 检验

另外通过对VECM的系数显著性进行有约束的Wald联合检验,以此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该检验结果为表3,其中原假设H0为各项系数为零,表示行变量不是列变量的原因,p值是根据系数的Wald联合检验卡方统计量计算出来的相伴概率。表3显示,SHIB和SFS变化分别是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 SHIB和SFS的共同变化是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政府采取保持合理的融资规模,有效的市场基准利率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非常必要的。GDP、SHIB变化分别是SFS变化的Granger原因,其共同变化也是SFS变化的Granger原因; 而GDP、SFS的变化都不是SHIB的Granger原因; 造成上述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利率受国家管制和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而引起的。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现实环境,就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反映实体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VAR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趋势上来考察,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都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均衡关系,进而也说明了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的确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2) 通过对各变量进行的Wald因果关系联合检验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增长是单向的Granger原因,这也证实了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得益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利率政策、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实践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利率还未充分市场化是阻碍实体经济有效增长的关键。本文的政策建议是: ( 1)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机制和体系。积极转变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方式,重点培育以SHIBOR为核心、并参考央票利率、国债利率的基准利率,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基础性作用,形成央行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效调节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传导机制,以助于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大力提高投资资金的分配效率,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2) 加快转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调整过去的数量型为主而转向以价格型为主,在综合考虑资源配置、生产能力及市场需求等视角基础上直接将市场化利率引入实体经济,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条件,以使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 3) 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比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等价格和数量工具有效调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不断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竭力保持合理的规模和节奏,持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确保满足实体经济增长合理资金的需求,以促进经济最有效的增长。( 4)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资本供给,减少间接融资比重,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求; 充分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 ( 股权融资、企业债券融资、保险融资等)的作用,促进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摘要: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状况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2~2013年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并运用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基准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都会长期正向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都有影响,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共同变化是实体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基准利率和社会融资规模变化分别是实体经济增长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利率市场化及社会有效融资的建议。

基准利率 篇8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的培养对象,经过了七年多的培育建设,已基本上确立了自身在我国利率体系中的基准性地位,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2014年8月1日以前,SHIBOR的报价时间均为上午11:30,报价行会参照当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存在主动报价比例偏低的问题,不符合作为市场化的基准利率的报价要求。因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决定将SHIBOR发布时间由上午11:30调整为上午9:30。

在目前利率管制基本取消的背景下,SHIBOR报价时间的调整,能否进一步加强自身在利率体系中的基准性地位,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提高货币政策传导能力的有效工具,还有待于检验。

1 文献综述

易纲[1]在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撰文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货币政策转型具备了基础条件,货币政策传导也有了微观基础,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转向价格型模式。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他还强调更加要健全央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建立更好的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金中夏[2]认为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传导,其特点是短期的无风险货币市场利率将会是政策(锚)利率,央行设定政策(锚)利率,进而影响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但在目前的市场上,回购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等基准利率并存,最后形成一个最权威的类似于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尚待时日。陆磊[3]在解读双降和利率市场化一文中提出,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虽已取消,但在真正的基准利率尚未形成之前,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银行仍然将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继续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这表明,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SHI-BOR还并不能充当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

SHIBOR自推出以来,有很多学者用实证方法来分析探讨了其作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翟晨曦和丁杰[4]以3个月SHIBOR为考察指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SHIBOR定价的主要参考因素,进而得出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增强SHIBOR利率可交易性、逐步建立以SHIBOR作为定价基准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时光、高珂[5]参照国际通行的基准利率标准,从市场性、基础性、稳定性、可控性、相关性五个方面,运用SHIBOR运行以来的数据,对其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SHIBOR可初步作为基准利率,但有效性偏弱,有很多地方仍需改进。赵华和崔婧[6]运用三变量VAR-MGARCH模型分析了不同期限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候选者———国债回购利率、SHIBOR以及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戴金平和陈汉鹏[7]系统性地讨论了SHIBOR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传导功能,并首次将SHIBOR引入DSGE模型,分析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DSGE模型同实体经济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央行能够通过SHIBOR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胡明东[8]为检验SHIBOR是否具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和央行基准利率的属性,选取货币市场中的主要利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EGRACH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王晋忠[9]从基准利率的基本属性出发,选取SHIBOR自2007年运行以来6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实证检验方法,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中的关键属性—市场属性(包括市场性和基准性)作了主要考察。分析结果表明:自SHIBOR运行发展至今,市场性方面表现较为良好,但在基准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上述学者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的研究表明,SHIBOR自推出以来,虽已基本确立了自身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性地位,在推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HI-BOR的基准性地位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学者围绕SHIBOR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报价时间调整之前,对其报价时间调整以后的基准性实证研究较少。其中,刘彦,周超[10]在文中表明,继SHI-BOR报价时间提前后,其基准性地位和对短端回购的引导力都得到了增强,但并没有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在当前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新形势下,又亟需SHIBOR能够真正扮演货币体系中基准利率的角色,然而债券回购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等基准利率并存、市场分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因此,SHIBOR报价时间调整以后,对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实证研究尤为必要。

2 实证分析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作为实盘交易利率,形成机制已经实现市场化,在金融市场中也发挥着基准利率的功能,而且与SHIBOR同为银行间市场利率,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本文选取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与SHIBOR进行基准性的实证研究。已有数据表明,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的交易量主要集中于短期期限品种,故本文实证研究选取了SHIBOR隔夜(ShO/N)、一周(Sh1W)、两周(Sh2W),相应地选取了回购定盘利率隔夜(FR001)、一周(FR007)、两周(FR014)三种期限品种的日报价数据作为对SHIBOR基准性研究的对象。

为了研究SHIBOR自2014年8月1日报价时间调整以后的基准性变化,本文的实证研究以此为分界点,各取前后8个月的报价数据,将时间序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12月2日到2014年7月31日,共有167个样本,第二阶段为2014年8月1日到2015年3月31日,共有165个样本。其中SHI-BOR的报价数据来自SHIBOR官网(http://www.Shibor.org/),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数据来源于中国货币网(http://www.chinamoney.com.cn/)。

2.2 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使用Eviews6.0、Excel的计量工具,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分析方法来对SHIBOR的基准性进行检验。

对两变量X和Y,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要求估计以下回归:

格兰杰检验是通过受约束的F统计完成的。如针对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这一假设,即针对式(1)中X滞后项前的参数整体为零的假设,分别做包含与不包含X滞后项的回归,记前者的残差平方和为RSSU,后者的残差平方和为RSSR;再计算F统计量:

式(3)中,m为X的滞后项的个数,n为样本容量,k为包含可能存在的常数项及其他变量在内的无约束回归模型的待估参数的个数。

如果计算的F值大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F分布的相应的临界值Fa(m,n-k),则拒绝原假设,即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11]。

2.2.1 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检验法对ShO/N、Sh1W、Sh2W与FR001、FR007、FR014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Granger因果检验的前提条件是:被检验的数据必须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如果时间序列的ADF值大于单位根检验临界值,结论是序列中含有单位根,序列是不平稳的;如果时间序列的ADF值小于单位根检验临界值,结论是序列中不含有单位根,序列是平稳的。运用Eviews软件,根据AIC准则,可以得到检验结果如表1中,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ShO/N与FR001的检测值均大于临界值,因而这二组数列存在单位根,序列是不平稳的。表1、表2分别具体报告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样本时间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为了确保ShO/N、Sh1W、Sh2W、FR001、FR007、FR014,6个时间序列的数据在经济学上仍有研究意义,本文在原序列的基础上,利用Eviews工具,采取收益率的计算公式r=(r/r(-1)-1)*10 000,对表中的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并生成新的时间序列RShO/N、RSh1W、RSh2W与RFR001、RFR007、RFR014(第一阶段平稳时间序列Sh1W、Sh2W、FR007、FR014,在表6、表7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时也统一用RSh1W、RSh2W、RFR007、RFR014来表示),再次进行单位根检验。此时,10%的显著性水平下,RShO/N、RSh1W、RSh2W与RFR001、RFR007、RFR014的检测值均小于临界值,因而这六组数列不存在单位根,序列是平稳的。表3、表4分别报告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样本平稳化处理后新序列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2.2.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将平稳的时间序列分成3组:RShO/N与RFR001、RSh1W与RFR007、RSh2W与RFR014,分别进行两阶段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滞后期分别为1、2、3期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第一阶段原假设RShO/N不是RFR001的格兰杰原因均被拒绝,原假设RFR001不是RShO/N的格兰杰原因均被接受;第二阶段在滞后期为1、2期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O/N不是RFR001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原假设RFR001不是RShO/N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在滞后期为3期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O/N不是RFR001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原假设RFR001不是RShO/N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这表明SHIBOR报价时间调整以后,由ShO/N是RFR001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变为ShO/N与RFR001互为格兰杰原因,并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加,RFR001已成为ShO/N的单项格兰杰原因。

在滞后期分别为1、2期时,第一阶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1W不是RFR007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原假设RFR007不是RSh1W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第二阶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1W不是RFR007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原假设RFR007不是RSh1W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在滞后期为3、4期时,第一阶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1W不是RFR007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原假设RFR007不是RSh1W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第二阶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1W不是RFR007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原假设RFR007不是RSh1W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这表明SHIBOR报价时间调整以后,由滞后期为1、2期时的RSh1W是RFR007的单项格兰杰原因(滞后期为3、4期时的互为格兰杰原因),变为RFR007是RSh1W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在滞后期为1期时,第一阶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2W不是RFR014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RFR014不是RSh2W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第二阶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2W不是RFR014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RFR014不是RSh2W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这种变化表明,RSh2W是RFR014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变为了RFR014是RSh2W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2、3、4期时,第一阶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2W不是RFR014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RFR014不是RSh2W的格兰杰原因被接受。第二阶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RSh2W不是RFR014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RFR014不是RSh2W的格兰杰原因被拒绝。这种变化表明,第一阶段RSh2W是RFR014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变为了第二阶段RFR014与RSh2W互为格兰杰原因。

2.2.3 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对两阶段SHIBOR与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SHIBOR报价时间的调整,使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地位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对促进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疏通和完善市场化利率传导机制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从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的新形势出发,本文主要研究了SHIBOR在报价时间调整以后,其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地位是否得到了提升。然而,实证结果表明:由于SHIBOR报价时间的提前,报价行自身定价能力不足,且无按照报价进行成交的义务等原因,导致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SHIBOR要想充当真正的基准利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为提升SHIBOR在利率体系中的基准性,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健全SHIBOR报价机制。应该合理扩大符合条件的报价团成员范围,增加能够代表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市场需求的报价行;强化报价交易约束,提高报价行当日同业拆借实际成交价与其对SHI-BOR报价的关联度,使SHIBOR对真实市场资金供求变化的反应更为准确可靠。

第二,增强报价行的报价能力。报价行要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改革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提高对宏观金融形势和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预测能力,增强独立报价能力,提高报价质量。

第三,提高拆借交易效率。我国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降低报价行成员的拆借信用风险,缩短授信周期,扩大授信对象,提升授信额度;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将拆借交易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对接,提升资金的清算效率。

参考文献

[1]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利率市场化并非一放了之[N].人民日报,2015-10-30(21).

[2]金中夏.银行间将成央行调控主场[N].上海证券报,2015-10-26(2).

[3]陆磊.央行研究局局长解读"双降"和市场利率化改革[EB/OL].(2015-10-25).http://js.people.com.cn/n/.

[4]翟晨曦,丁洁.关于Shibor基准性建设及其浮息债价值的探讨[J].中国货币市场,2011(5):32-37.

[5]时光,高珂.对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检验[J].财经科学,2012(2):20-28.

[6]赵华,崔婧.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投资研究,2013(7):72-83.

[7]戴金平,陈汉鹏.中国利率市场化中基准利率的选择[J],财经科学,2013(10):1-10.

[8]胡明东.SHIBOR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实证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0):115-118.

[9]王晋忠,赵杰强,王茜.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有效性的市场属性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2):85-93.

[10]刘彦,周超.完善交易和报价管理进一步提升Shibor基准性[J].中国货币市场,2015(8):14-15.

基准利率 篇9

一般而言, 基准利率上升, 股票收益下降;基准利率下降, 股票收益升高。这种反向关系在我国如何, 有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我国利率与股票收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王军波、邓述慧 (1999) 根据现值理论, 发现利率政策对证券市场的短期影响有反常现象;而利率政策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影响是稳定的结论。刘金全等 (2002) 发现我国的股票价格和实际利率之间不仅存在共同的长期趋势, 并且具有短期的共同波动模式, 因此在储蓄投资与股票投资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和流动性。陆蓉 (2003) 指出股票市场的利率政策效应与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有关, 并且利率市场化之后, 利率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才是最为广泛等相关结论。宗国英 (2003)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 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对利率变化并不敏感, 降低利率起不到调节作用等结论。

从2002年至今每次基准利率调整后, 股票市场的具体波动来看, 有很多时候这种反向关系并不成立。美国股票操作大师保罗·麦肯有一句名言——“做股票, 要看利率脸色行事”, 这就表明了研究分析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波动对股票市场的走势的影响有很大的必要性, 特别是对于投资者来说, 如何根据具体的经济大环境, 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有很大帮助。

一、利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机制

1. 现值理论指出, 股票价格等于未来各期每股预期股息和某年后出售其价格的现值之和。其公式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股票现在的价格, 表示股票第年的股利, 表示第年的股票价格, 表示利率也可为贴现率。从公式来看预期收益越高, 股票价格越高;利率上升, 股票价格下降;利率降低, 股价上升。

2. 银行借贷属于间接融资, 股票市场属于直接融资市场。

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是具有相互替代性的, 资金总是在二者之间不断流动以达到最大受益。利率变动会直接影响不同融资市场的收益, 引起资金的流动, 改变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存款利率上升, 投资者增加储蓄, 资金流向间接融资市场流动, 股价下跌;贷款利率下降, 企业倾向于银行借贷, 股价下跌。

3. 存贷款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以货币政策目标。

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 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 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 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 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 则应该适时调低。

二、我国存贷基准利率变动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性分析

自2002年至2012年6月, 我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共进行了20次调整, 其中7次降息, 13次加息 (如下表) , 在利率变更时股票市场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 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以上海股票市场为例, 对这20次调息的进程做出相应分析。

数据来源: (1) 存贷款基准利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 上证股票指数来自中国证监会官网

1. 基准利率调整后的股市走势分析

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加入WTO,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入WTO后, 对国内企业影响较, 大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下滑期, 到2002年1月底, 上海股指仅有1466点。2002年2月21日,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 次日上海股指上升, 股票市场进入一个长达3个月的增长。2004年第一季度, 股票市场走高, 从第二季度开始到10月份, 股票市场从1860点左右下降至1321点, 约下降500点, 在10月29日基准利率上调, 次日股市下跌。2005年股票市场经历长达一年的熊市。从2006年开始,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频繁调整, 2006年2次加息, 2007年调整5次加息, 紧缩的货币政政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股票市场一路走高, 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长达2年大牛市。

自2008年以来,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利率频繁调动, 根据股市的传统理论分析, 利率变动会引起股票价格指数的反向变动。从表中可以看出, 央行利率第九次变动时股价指数的变动幅度与利率调整的方向跟理论结果相逆, 即利率和股指成同向变动。从以上数据看出, 只有在2011年2月9日、2010年12月26日、2008年11月27日、2008年10月30日利率变动的当天, 沪深股市的变动符合理论分析, 其余五次则是同向变动, 其中2008年12月23日降幅最大, 沪深两市分别达到了-4.55%、-4.69%, 而且可以看出政府无论加息还是降息, 在第一个交易周内沪深两市涨多跌少。结合2007年的五次加息数据, 发现近期利息变动对市场影响有限。

从上表看, 2002年2月21日、2004年10月29日、2008年10月30日等共6次利率的变动符合传统的理论, 即利率上升, 股票先跌;利率下降, 股票上升。特别是2007年间, 2008年以后利率的多次调整时, 利率的变动与股票市场的走势成同向变化。在证券市场上利率调整与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效应, 因为利率下调首先引起储蓄分流, 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 更多的资金追逐同样多的股票, 引起股价上涨, 反之股价则下降, 利率上调到股价下跌之间有一个过程, 但从图中看出T和T+3之间股市相对于即期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利率的变动对股市影响不大。

2. 原因分析

从前面基准利率调整对股价指数影响的实际分析中可以知道, 基准利率的调整对股价指数变动会产生影响且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非反向性的变动趋势, 股票市场的实际反应与理论分析有很大的差距。可以推测, 股票价格指数除了受到基准利率变动影响外, 更受到其他一些变量及随机因素的影响。

(1) 高通胀对我国股市有深刻影响。首先, 高通胀对股价的拉动对冲利率政策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国内外资金充裕, 我国通货膨胀压力自2002年来不断增强, 对抗通胀最直接、最有效的货币工具主要包括“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 利用信贷杠杆使市场价格整体回归理性。央行基于通胀的调控可以保持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 为股市创造稳定的氛围。同时伴随利率上调、通货膨胀的加剧, 证券市场的名义价格升高, 自动拉大价格差, 通货膨胀的幅度大于利率上调幅度, 产生了对冲效应, 减小了利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次, 高通胀导致“保值性投资”增加。利率变动产生资产组合替代效应, 利率变动通过影响存款收益率, 就会使投资者在股票和储蓄以及债券之间做出选择, 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2) 利率频繁变动使得市场适应性增强。利率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及两者的适应性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论上货币政策紧缩在短期内对股市影响偏负面, 但随着每一次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收紧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连续的几次加息使得市场拥有足够的适应力来应对其冲击, 货币政策给股市带来的利空正逐步出尽。

(3) 企业日益宽广的融资渠道对冲利率政策效果。一般意义上利率的变动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利润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加息会加大企业在国内的融资成本, 使公司利润减少、股价下降。央行加息后, 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 再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十分紧张。相反降息会减轻企业负担,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促使其利润会相应增加。然而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较难传导到股市, 对股市资金流量难以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在国内市场利率变动时, 股票市场的反应和理论分析有很大的差别, 存贷款基准利率对股市的效应逐步失效, 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正在加大。散户对证券市场弊端的认识逐步深化, 投资行为更加谨慎, 在调整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 基准利率利率调整很难引导资金在股市中的流向。这导致央行在实施利率政策时受股票市场影响系数逐渐减少, 同时在其他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变动。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会引起股价指数的变动, 且变动幅度与变动的方向在调整的各个时期呈现多样化, 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市场制度, 为投资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促进我国经济向有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波, 邓述慧.中国利率政策和证券市场关系的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9, (8) :15-22

[2]刘金全, 崔畅, 邵欣炜.股票价格与实际利率之间长期协整与短期影响关系的实证检验[J].预测, 2002, (5) :42-45

[3]宗国英.利率、税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 2003年第11期, 82-86

基准利率 篇10

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决定称,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包括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基准利率】相关文章:

贷款基准利率04-26

基准利率论文范文05-09

基准贷款利率范文05-28

国家贷款基准利率06-30

历年基准贷款利率07-09

基准利率论文提纲11-15

人民币基准利率08-15

美联储月基准利率07-10

基准刑04-08

基准模型05-01

上一篇:思想政治专业下一篇:《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