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2024-07-20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精选十篇)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1

1 档案人员的现状

21世纪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事业要发展, 首先是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目前档案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难以满足新世纪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1.1 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陈旧观念作祟, 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存在缺陷,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者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对档案现代化建设也缺乏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档案人员的安排和使用上随意性大, 从根本上导致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目前, 因档案工作还不具规模, 规范不够, 相当一部分档案人员还缺乏相应的知识水平, 真正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人已拥有大专、电大、函大文凭, 所学专业不一定对口, 实际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有的人员对档案工作没有激情, 缺乏上进心和钻研业务的精神, 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有一些人员缺乏竞争意识, 工作水平停滞不前。档案人员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1.2 专业知识老化

由于大部分档案人员接受的是传统的文书立卷归档法, 而且这种方法使用时间较长, 很多人已习惯了这种方法, 加之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有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 不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 知识结构的老化在所难免。

1.3 知识结构单一

新世纪档案工作现代化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型人才。而现实中档案人员培训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 专业口径较窄, 重实践、轻理论, 且时间短等问题, 因而培训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 视野狭窄, 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水平不高, 难以适应现代技术环境的要求, 难以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1.4 缺乏系统教育

有关部门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特别是全面系统的高等教育) 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一般只搞一些临时性的专业测试和考核以应付某方面的需要, 真正的系统教育无人过问, 造成部分档案人员的素质始终停留在低层次上, 从而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1.5 人员流动大

由于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低, 工作又是默默无闻的奉献, 与某些轰轰烈烈的岗位比较起来反差太大, 不少人, 尤其是年轻人难以安心本职工作, 能力稍微强点的人员都会想办法转行。因此, 档案工作难以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 这也是影响档案人员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1.6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单位领导对继续教育在提高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能力, 促进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档案工作者非一线人员, 经过岗位培训能操作就可以了, 往往急功近利, 看不到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潜在的巨大效益, 因而在组织、经费、人员和时间上重视不够。还有些领导只注重短期效益, 对档案专业人员只重使用, 不重培训, 往往以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经费紧张为由, 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支持不够。

2 对档案工作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对策

档案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 是其职业技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 在现存条件下, 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管理人才, 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笔者认为, 关于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 有关部门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档案人员业务需要和发展的经常性的培训制度, 并由上级主管部门建立评估标准纳入其单位工作评估体系中, 才能从组织上保证继续教育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同时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使之体现工作人员的理想和愿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将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与人员进修培训的情况结合起来, 使他们有一个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档案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2.1 更新观念, 确立继续教育观

面对新时代和新课题的挑战, 现有的档案人才状况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深入思考, 必须加大对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 真正认识到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 影响深远。单位领导和分管档案的部门领导要高度认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从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来认识对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关键, 而档案工作者本身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 转变对档案继续教育的态度, 确定自己继续教育的目标, 并根据这一目标来决定自己的具体需要, 增强一种“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上级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加大经费的投入, 并建立起有效的培训机制, 从制度和经费上加以保证。

2.2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可靠保证。一方面要建立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将继续教育列入有关人员的考核目标, 建立领导、人事、教育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和有规划、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保障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从制度上保证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向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的专业技术职称应是动态的, 不是终生有效的, 因而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接受定期考核, 以保证和促进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的提高。各级档案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配套制度, 对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时、登记、发证等均应做出严格的规定, 要严格“持证上岗”, 对不经培训或未取得上岗证书的档案人员一律撤下岗位, 否则, 个人年度考核作为不称职论处。

2.3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在档案工作中, 由于专 (兼) 职档案人员的部门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不尽相同, 而且个人的学识、学历、技能、工作年限又各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 开展继续教育就必须将档案人员纳入不同的教育层次, 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 实施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以便达到“补其所短”的目的。须采取多种途径对全体档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有计划地实施全员普及性培训, 使全体人员都有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机会, 比如举办专 (兼) 职档案人员关于档案管理新的文件整理规则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 聘请档案和计算机专家进行一些专题讲座, 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 争取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 以促进其学习档案业务, 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应针对不同层次专业人员, 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岗位专业培训, 使他们在短期内有针对性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 对已具备扎实档案基本知识的功底的老档案人员, 要突出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学习。

2.4 抓好继续教育的岗位培训

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内容包括:第一, 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档案工作人员应首先具备的, 这是他们的灵魂和指导方向, 职业道德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具有潜在的长期影响,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 档案基本知识的学习, 始终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是一项长期工作。由于档案业务知识的不断更新, 要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讲课, 组织档案人员到档案工作做得好的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第三, 外语能力培训和其他学科知识培训, 应鼓励档案工作人员学习第二专业知识, 因为单一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未来的信息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第四, 现代技术技能的培训。针对目前档案工作人员某些技术领域的薄弱现状, 我们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还应制定人才训练和培养计划, 切实提高档案人员现代化技术水平。第五,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档案工作人员应懂得, 档案信息不仅要面向本单位, 而且也要走向市场, 服务社会。只有懂得市场经济规律, 才能谋求自身发展。

面向未来, 发展档案事业, 是我们开展档案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现这一目标, 客观上要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必须立足长远, 以事业发展人出发点确定档案继续教育工作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 指导继续教育实践。总之, 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 以便探索出一条培养21世纪档案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永珍, 池永清.论科技资料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山西建筑, 2001 (6) .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 篇2

一、设计原则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以下简称科目指南)主要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从事档案专业技术工作的档案业务人员,同时也适用于从事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档案业务人员。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副研究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为高级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馆员专业技术职务的为中级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助理馆员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为初级档案专业技术人员。

科目指南以指导各层次档案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为目标,同时考虑档案专业知识的基础性、专业性和扩展性。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应不断调整和更新科目,实施动态管理。

科目指南以必修科目为基础,选修科目、相关科目作补充。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可根据工作重点和培训目标,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科目。在安排高、中级档案专业人员选修科目、相关科目的同时,要注意增加一些具有前沿性、研究性的专题讲座。

二、科目设置

科目设置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必修科目

必修科目是科目指南的基础科目。必修科目应跟踪国内外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结合“十一五”期间我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反映档案管理对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补充的最新要求。通过对必修科目的学习,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档案工作法规、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

必修科目包括:档案法规概论、档案信息化建设概论、档案工作动态概述、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

2.选修科目

选修科目是科目指南的辅助科目。其设置目的:一是为学习必修科目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修科目的内容;二是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拓宽档案专业某一方面的知识。

选修科目包括: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档案行政学,科技档案编研、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数字档案馆理论、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数据库管理、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档案馆网络设计、现代档案著录标准化、外国档案管理。

高、中级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可选择3至4门选修科目,初级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可选择2至3门选修科目。

3.相关科目

相关科目是科目指南的扩展科目。其设置目的是为学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提供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通过相关科目学习,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了解相关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相关科目包括:社科文献检索、行政管理学、心理学、情报学概论、图书馆学,公共关系学、古代汉语。

谈现代社会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3

[关键词]档案人员;继续教育;途径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档案工作产生着巨大的震撼和影响,档案室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将为新的技术手段所代替,对档案人员应要求对信息的认识程度辨别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意识提高,接受继续教育。

1 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是原来所受教育的延伸,是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旨在使教育的档案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以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目前档案部门知识老化,新技术知识贫乏的状况,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现在和以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档案服务正由封闭、静态、单一的功能,向开放、动态、多功能的服务方式转变。为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对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服务技能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必须拓宽知识面,学习新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知识,因为档案职业的特殊性,档案人员必须要有一定层次的知识智能素养,还得有对本职工作开拓进取的事业心,无怨无悔、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立足岗位,努力钻研,开阔视野,增长技能,坚持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2 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2.1 思想和法制观念教育

档案人员思想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职业的信念和道德。档案工作连续性强,特别是档案业务、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需要较长时间的去学习、积累才能适应和完善。从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加强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利用者服务的思想,恪守“一切为了利益者”的职业道德标准;安于平凡,乐于奉献;尽职尽力,安心做好本职工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2 档案信息专业化知识教育

如何能把信息迅猛而准确地传给利用者,档案人员是否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结构,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好,更需要档案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库藏内容、借阅过程,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按需施教,具备进行专题信息采集、整理和加工,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这就必须对档案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以便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2.3 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档案作为一种信息必须要进入社会的大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各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努力增加现代化意识,积极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档案服务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增加法纪意识,遵守档案利用工作纪律来利用档案。技能方面应适应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提高的需要,掌握档案保护、修复技术,加强编研工作水平,提高编研产品的质量,以适应快节奏时代的要求。

3 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

3.1 重视专业知识学历教育

根据调查发现,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学历偏低,需要选派一些热爱档案事业、安心档案工作人员到高校继续教育学习,只有在内心深处喜欢档案工作,才能在专业上刻苦钻研,扩大知识面,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与探索,以提高档案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文化层次,借此把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3.2 在职岗位培训

档案人员根据工作的需要,针对在档案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对档案的特点种类、档案法制建设、开发与利用、对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准确性要求、真实性和有用性要求、以及档案资料的规范与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领导要对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认清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培训与工作两不误,两提高。

3.3 讲究方式、方法

选拔业务骨干到高校去进修,在实施传统的教育、培训时,接受正规系统化教育,提高层次,改变传统观念,实现工作创新,利用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加档案人员之间、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或举办专题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专题、系列讲座,根据大家共同关心和工作热点以及工作中的业务问题、疑难问题、学术问题,技术问题等,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档案人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专业获得发展。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利用网络、电子资源等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知识,要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为更有效、更合理的去探索、实践和研究,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1.山东省滨州医学院;2.山东烟台业达医院

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4

1 搞好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1 继续教育是保证档案人才的需要

首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形势发展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是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 还应该是掌握档案学理论、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现代管理手段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引起的信息革命, 势不可挡地冲击和推动着整个信息业的变革和发展, 向每一个信息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计算机、因特网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政府机关和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创造条件, 采用电子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 加速信息化进程。为此,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抓住历史赋予我们的发展机遇, 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这是档案事业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也是档案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其次, 新的档案管理方法也随着信息化孕育而生, 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新的管理方法是形势所需;否则, 将无法搞好档案工作。

以上发展形势, 急切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的更新以适应新时期的档案工作特点和要求。

1.2 继续教育是档案知识更新的需要

档案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 它要求档案人员具备与档案工作发展相适应的扎实、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档案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知识淘汰率和更新速度更为惊人。而目前, 各级档案部门中绝大多数人员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教育, 档案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基层档案人员只能将原物放进、原物拿出, 没有开发意识, 缺乏编研能力。这种管理实现不了档案的潜在价值, 同时也阻碍了档案信息化步伐, 浪费了人力、物力。要想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必须先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档案继续教育工作。

2 档案继续教育的内容

2.1 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素质

2.1.1 心理素质

每个档案人员都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踏实好学、博古通今、敬业进取, 树立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 要有为档案事业献身的心理准备。档案人员应该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 具有一定的保密要求,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做好工作。

2.1.2 政治素质

档案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大, 是国家重要的保密基地。因此, 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较强。要求其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决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档案的有关政策和精神, 养成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做既有坚强的政治思想觉悟, 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

2.1.3 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必须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既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掌握本学科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又有现代化管理的知识、技能和较强的业务组织能力、活动能力, 拓宽知识面。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能够掌握一门外语。提升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

2.2《档案法》的教育

《档案法》的颁布, 使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档的道路, 也赋予了档案人员查处档案违法行为的行政执法权。但目前, 档案人员对《档案法》的学习还不够深刻、全面, 法制意识淡薄, 档案部门自身的执法水平还较低、经验不足。因此, 在档案继续教育中, 要把《档案法》的学习列入主要内容中, 以便强化档案意识;在执法过程中, 运用好、行使好和宣传好《档案法》, 加大执法力度, 增强执法准确性。

2.3 加强教材的建设

国家档案局应会同国家教委有关部门, 根据我国档案事业的现状、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向和对档案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编制科目指南, 以专业内容为主, 相关学科为辅, 确定继续教育的导向性内容, 以此作为全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同时, 在此基础上编制继续教育专用教材, 由档案知名专家学者著述, 科学视野要开阔, 除叙述当今档案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和新趋势外, 还应对档案学在现代科学知识系统中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 开发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继续教育课题, 从而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

2.4 以档案学会为中心开展学术活动

档案学会是档案学研究动态和信息反馈的团体, 学会组织学术讨论和交流, 能够使档案人员视野开阔、丰富知识、启发思路、提高学识水平, 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形式。组织从事多年工作的老同志传授工作经验, 而年轻同志思想活跃, 力争在档案领域做跨世纪人才。

2.5 档案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

档案人员应当自觉进行业余自学,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掌握实践所需要的新知识。一般来说, 业余自学主要应结合本职工作, 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总之, 档案专业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勤学苦钻。业余自学是档案人员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3 结束语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5

档案专业学习心得

一、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010年6、7月份,我参加了黑龙江大学承办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档案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并顺利通过2010年的技术职称晋级,于10月份顺利拿到了档案专业的中级职称。2011年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也已结束,在今年的培训过程中,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图书馆治理理论、西方国家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当代档案学基础理论的转型、不同种类档案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当前我国政府文档管理的模式与实践规范、面向市场的出版选题策划方法与技巧、面向市场的出版选题营销策略与运作、面向市场的出版物投入与产出先期预算等等。

我是机关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文档、档案及办公室的部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与文件、档案接触很多,经过2010年的培训,我学到了OA环境中的文档处理、文书立卷改革成果--《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解读、档案信息化与纸质/照片档案数字化,这些知识使我受益非浅,对我日常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2011年学习的不同种类档案鉴定的理论与实践及当前我国政府文档管理的模式与实践规范又令我耳目一新。

二、收获与体会 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种类档案鉴定的理论知识,我懂得了:

(一)文书档案的鉴定

文书档案的鉴定,应从“来源鉴定”理论出发,从分析档案内容与本单位职能活动的关系入手。每一个立档单位的档案、从它们对于本单位职能活动的关系来分析,大致可以先划分为两大部类,然后从具体问题的文件入手,判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划分记述和不记述本单位职能活动两部分档案。前者主要是本单位制发的文件和少量从外单位发来的却是记述着本单位活动的文件,如上级发来的任免或奖励本单位于部及通报本单位工作得失的文件,还有与本单位的请示或批复有相互依存关系的上、下级文件等等。后者都是外单位发来的文件,如上级普发的指示、通知及下级上报供参考备案的文件等等。两种类型的文书档案的价值分析方法如下:

记述本单位职能活动的档案

这是本单位档案中的精华,大致上又可以划分为下列三部分:

1.记述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档案。

在记述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档案中,又大致上可以分为记述型(如报告、总结、报表等)和指导型(如指示、规定等)两大类,每一类中还有重要与次要的区别。(1)在记述型的档案中,有综合性、典型性和零星材料的区别。所谓综合性,指的是内容涉及面较宽或时间跨度较大(年度以上)的档案;所谓典型性,指的是内容上具有代表性、首创性,或者在时间方面属于关键时刻及历史转折点上形成的档案。这两类档案往往具有史料价值,通常要永久保存。所谓零星材料,指的是内容涉及面小或者时间跨度短(月、季度),又无典型意义的档案。这类档案通常只有日常工作查考价值,多数只需短期保管,少数可能要长期保管。

(2)在指导型的档案中,有重要与一般的区别。其中重要的大致有:

a)对某一方面的主要职能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 b)需报请上级机关批转和需报请权力机关表决通过的文件;

c)有效期限长、影响很大的文件等等。

这类文件记述的总是履行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的重大决策,一般都要永久保管。所谓一般的指的是本单位制发的临时性或小范围内需要执行的规定,以及针对策些具体书项的批复等档案文件。这些档案文件在失效后尚需短期或长期保存,因为有许多事情办理完毕之后常常还要复查,而且复查时又常常要以是否符合当时的指导型文件为标准。

2.记述本单位辅助职能活动的档案。

所谓辅助职能活动,指的是为开展主要职能活动服务的一 切工作活动,主要有财务、统计、文秘、档案和行政事务等工作活动。记述辅助职能活动的档案,也有记述型和指导型两大类,每一大类中也都有重要与次要的区别。只不过它们的保管期限都可以比记述主要职能活动的同类型档案低一个档次。重要的通常只要长期保存,次要的通常只要短期保存,有的可以不归档。但是必须注意:这里仅指纯属记述辅助职能活动自身的档案,不包括在辅助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却是记述主要职能活动的档案。例如,在财务和统计工作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主要职能活动的财务和统计报表,应当属于主要职能活动的档案。

3.记述机关(单位)历史和人事变迁情况的档案。记述机关历史变迁的档案主要是机关成立和撤销,内部机构的设臵和调整,机构编制的增减等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这里既有本机关制发的文件,也有上级批文。这类档案是研究机构沿革的基本史料,绝大多数要永久保管,少数零星材料或者经过汇总整理的第二手材料,可以短期保存。关于人事变迁的档案,主要是人事任免、奖惩、考核等方面形成的档案。这类档案记载着有关人员的政治历史情况,一般都要长期保管,有的还是研究机关历史沿革的史料,如领导人的任免文件等,需要永久保管。只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记述人事变迁的档案有两类:一类是源于文书档案之中的,如本机关或上级机关制发的任免通知和奖惩决定等,需要长期或永久保管,另一类是为了 工作需要从人事(干部)档案中摘录、整理出来的,属于第二手材料,一般只需短期保管。有的可以不归档,这是必须区分清楚的。

不记述本机关(单位)活动的档案

这些都是外来文件,比较次要,可以按照其作者划分,确定其保管期限。

1.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来文。

这部分档案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策和规范性档案。这些档案虽然不直接记述本单位的活动情况,但却是本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在其有效期限内固然必须保存,即使在其失效之后也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如前所述,有些事在时过境迁之后,还有可能依据当时的政策和规范查核其合法性。第二类是参考型的档案,即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发来的不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简报、通报等类文件。这类文件仅供本单位参考相借鉴,绝大部分只有短期保存价值,有的可以不归档。

2.下级单位来文。下级单位来文大致上有三种情况:(1)贯彻执行本机关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汇报。这类文件可以作为本机关指挥性活动的反馈信息,其中少量特别重要的并且与本单位文件有相互依存关系的,可以与本机关相关文件一起长期或永久保存,绝大部分文件只需短期保存,有的可以不归档。

(2)报请备案的文件。这主要是下级单位自己制订的重 要文件,包括指挥性的和契约类的文件。其中按照行文规则理应备案的可以短期保存,不必备案的文件可以不归档。

(3)请示性文件。这类文件凡主送本单位的均应办理批复,与本单位的批复文件一起保存。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口头或电话答复,有的甚至不予批复的,对于这些文件均应短期保存。这是因为这类文件往往不很重要,否则不会口头或电话答复,甚至不答复。但是,这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所以必须暂存备查。

(二)科技档案的鉴定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是通过两个过程实现的:(1)第一过程

科技档案鉴定的第一个过程是在归档的时候进行的: a)鉴别、核对归档材科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保证归挡材料的质量;

b)鉴别科技文件材科有无保存价值,从而确定科技文件材料的取舍,剔出无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材料;

c)判定科技文件材料价值的大小,据以确定保管期限的长短,对每个归档的保管单位划出保管期限。

这一个鉴定过程,一方面补齐了短缺,纠正了差误,另一方面又对科技文件材料实现了筛选和过滤,从而有利于保证归档材料的质量。

(2)第二过程 科技档案鉴定的第二个过程是在管理工作中进行的: a)对已过保管期限的科技档案重新进行审查,把失去利用价值的科技档案剔出销毁;

b)对原划保管期限不当的科技档案,重新进行价值鉴定; c)审查科技档案的机密等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密级调整;

d)鉴别、核对科技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好相应的更改、补制工作。

通过这一鉴定过程,又—次对库藏科技档案进行了筛选、过滤和补充、纠误工作,有利于库藏科技档案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从科技文件材料归档时的鉴定,到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鉴定,这两个鉴定过程具有密切的联系。科技文件材料归档时的鉴定是基础,它不仅对归档材料进行了鉴别、核查和去粗取精的筛选工作,而且对归档材料划定了保管期限。这些任务的完成,都为管理过程中的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科技档案鉴定的第二个过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对科技档案重新进行审查和鉴别,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某些划分不当的保管期限,进一步完善科技档案的质量,并且把确实已经失去保存价值的科技档案剔出销毁。

(三)专门档案的鉴定

会计档案是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在经济管理和会 计核算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材料。

划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会计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定期两种。原则上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和三个附件的规定执行,如有特殊需要,可以适当延长保管期限。凡是在立档单位会计核算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会计核算的,对工作总结、查考和研究经济活动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会计档案,应该永久保存。属于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主要有:年度决算报表、涉及外事和对私改造的会计凭证、账簿等,其余属于定期保存,定期保存的年限分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种。

(1)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

会计凭证,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永久保存,这是由凭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一般的会计凭证,保存15年左右,便基本上可以满足查找利用的需要。加之会计凭证天天、月月产生,日清月结,数量是很大的,如果把它作为永久保存,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是对会计凭证也不能一刀切,还要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涉及到林、地、房产产权的有关货币收支凭证,精简下放、退职回乡、落实政策的支付凭证、工资支付单,以及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参考价值的原始凭证等,也应适当延长保管期限。

(2)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

会计账簿,也不需要永久保存,在一般情况下保存15— 25年左右即可。对其中能够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账簿,保管期限可以长一些。比如,单位预算会计档案中的现金出纳账、银行存款账以及企业会计和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期限可长一些。因为通过这些账目可以全面了解各项财产、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财产与资金的保管情况,以及成本与利润的计算情况。

(3)会计报表的保管期限

会计报表中的年度会计报表(决算)需要永久保存。会计年报能够集中地、总结性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它是以会计账簿记录为根据,经过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它不仅是分析、检查和编制预算的主要依据、而且也是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所必须的参考资料。同时,它又是研究和编纂立档单位历史的不可缺少的史料。因此,会计年报应该永久保存,而月份、季度会计报表,至少也要保存3—5年。如果会计年度报表过于简略,或者年度报表遗失,需要季度、月份报表辅助时,季度报表、月份报表可酌情适当延长保管期限。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6

关键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特点有了新的变化,对档案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们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中,还有不少人的专业知识与观念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缺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档案管理新的特点和新的使命。下面笔者对档案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谈几点看法。

1 档案人员要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人员肩负着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资料调查、资料分析、资料整理上报和资料信息保存的职责,档案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单位资料的完整、齐全、安全和利用效果。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1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档案工作是企业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它蕴藏着无限的、潜在的价值,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直接保管着企业机密,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无法担此重任的。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这是作为档案人员的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1.2 档案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 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恪尽职守,具有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这是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档案工作的突出特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做档案工作的同志,一般说来,都是不出人头地的,都是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在那里工作”。由于档案部门长期处在局限性和封闭性的环境中,没有生产、经营部门经常受到领导的光顾。所以,档案人员就要具有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甘当配角,甘当无名英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干好工作,这是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必备素质。

2 档案工作人员要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为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严格遵守《档案法》,做到严格执法,加强依法治档。在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同时,还要严格执行行业分类规则和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注重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地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和执法能力。

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便于提供利用。档案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档案载体的安全;二是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档案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档案借阅规定,保证档案的安全。笔者认为在选拔和任用档案工作人员前,首先要根据所管档案的性质经过组织上的严格审查和考验,其次要选用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以达到胜任工作的要求。

3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勇于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创造力是人们适应生活急剧变化的一种生存能力。档案工作要在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最大的发展,档案人员必须善于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以便使自己的工作有所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3.1 积极主动的协调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档案人员协调能力的发挥常常与档案的齐全完整联系在一起。档案管理人员为了切实做好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打交道。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除靠有关规章制度外,更主要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通过工作达到档案管理与各部门的协调统一。

3.2 组织文字材料的写作能力 档案人员有一部分工作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文字书写能力和较强的文字系统概括能力。有了一定文字修养水平,才能胜任档案工作,才能将零散的文件材料编纂成党政管理、科技管理文件及汇编、史志、年鉴等编研材料,直接为各方面工作服务。

3.3 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管理能力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成为档案管理自动化工作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因此,档案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档案,而是大量的电子文档。档案管理人员不再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进库取卷等繁琐低效的工作,而是负责将丰富的档案信息予以数字化。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程度地运用信息,使利用者在短时间内跨地域、跨时间、跨学科、跨内容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

4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善于捕捉信息

4.1 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会扬弃 档案工作人员除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就要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能。在整理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归档等基础工作中,要将有用的东西加以总结,将档案管理中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华”发扬光大外,还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

4.2 档案工作人员要厚积薄发。把握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树立起为档案事业而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关键是要不断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3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提高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应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各项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详实的档案资料,做到档案服务于生产经营。

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7

一、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较高程度的重视,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在逐年壮大。但从整体上看,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却还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要求, 集中体现在:

(一) 专业技术人员贫乏。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 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偏低。近几年来, 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和文化水平虽普遍有所增加和提高, 但档案专业人员却极其贫乏。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较弱, 业务水平不高, 影响了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严重抑制了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 专业业务素质不强。

新世纪高校自身的不断深化改革, 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办学新模式、出现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许多新事物、新问题, 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学历水平相对较低, 缺乏高素质档案专业人才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 创新型的档案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现代高校由简单的、封闭的、经验性的管理方式发展到复杂的、开放的、科学的管理系统, 这对高校档案的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高校档案管理随之出现的许多管理新动向、新内容, 对档案管理队伍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与手段已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因此, 迫切需要创新型、科技型的档案管理人才, 以适应档案专业信息化的管理。

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旨在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它既包括档案人员自发利用平常时间进行的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 也包括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化学习与培训。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 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 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还应具备相应的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和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特别是创新型的管理人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立足于档案工作现状的追加教育, 是提高档案人员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 使档案人员适应档案管理工作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 丰富其现代科技知识, 才能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为新世纪档案事业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二) 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的科学技术越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越快, 对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要求就越高。档案管理水平亟需不断提高以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 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整体要求将进一步提高。面对这样一种新形势,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直接有效的服务功能, 提高档案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能, 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有较大的提高, 以满足信息时代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对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是建立具有现代理念、现代知识、现代技能的队伍的重要手段。努力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由专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 对于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革新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提升管理能力, 改变高校档案工作落后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融人信息化时代, 向网络化发展, 使高校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校和社会。

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档案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提高地位, 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 需要进行不同内容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 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档案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档案专业人员不同层次、知识结构及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要紧密结合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基础建设等档案专业工作实践进行学习和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 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 订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任务, 按需施教, 学以致用, 讲究实效。

(二) 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或方法与手段, 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可由单位、行业组织与专业有关的包括考核的学习;档案管理人员可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种研讨班、进修班或培训班;可到档案专业的教学、科研单位进修或实习;此外, 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或参加出国 (境) 培训或考察以及各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

(三)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励制度。高校对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 应如实作出记载, 并建立继续教育学习档案, 定期考核;可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档案部门年终工作总结、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认真执行本实施办法, 在档案继续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无故不接受档案继续教育或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 取消评优资格。通过引进和推行竞争机制,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把工作实际同工资晋升、职称评聘、评选先进等结合起来, 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激发档案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四) 继续教育要着眼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应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转变观念, 不断创新, 夯实业务技能, 养成优秀职业道德, 自觉拓宽视野, 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当代高校“新局面”, 时刻提醒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谋求新发展, 以适应新形势。高校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局面的关键。因此, 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必须为受教育者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此外, 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性与服务性兼具, 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扎实的业务能力与高度的服务意识理应成为重要内容。同时, 高校也要为档案管理人员主动学习、自觉拓宽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创造平台。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既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又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想要真正实现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 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高度规范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 必须正视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的不足与缺失, 深入领会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推进档案事业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杰.论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科学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4 (3) :136-138.

[2]徐盈, 高征红.浅议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的素质[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70-71.

[3]王实.浅析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创新[J].档案时空, 2003 (8) :31-32.

[4]李桂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23 (4) :129-130.

[5]卢清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1) :90-91.

[6]刘翠松.论新时期我国高校档案队伍建设[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8 (4) :110-112.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8

但目前在档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对档案继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已严重束缚了档案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表现为多数单位的领导对档案教育培训存在认识上的误差, 对继续教育不重视, 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人员支持不够的现象;部分档案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缺乏足够重视;档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缺少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继续教育内容陈旧, 没能及时更新, 继续教育形式不够灵活有效等。本文试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 谈谈加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认识。

1.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确立继续教育观。

现有的档案人才状况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深入思考, 真正认识到对档案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 影响深远, 加大对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要高度认识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从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档案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关键, 档案工作者本身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 转变对档案继续教育的态度, 确定参加继续教育的计划目标, 并根据计划目标来安排调整工作和学习计划, 增强“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2.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开展继续教育的可靠保证。一方面, 要建立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将继续教育列入有关人员的考核目标, 建立领导、人事、教育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和有规划、有组织、有制度、有经费保障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保证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向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要建立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档案专业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接受定期考核, 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各级档案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的配套制度, 对档案专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时、登记、考核等均应做出严格的规定, 要严格持证上岗, 不经培训或未取得上岗证书的档案人员不准上岗工作。

3. 紧跟新形势, 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容。

当前,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继续教育工作要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以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在新时期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自觉地在实践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以良好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致力于档案事业的发展。二是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的出现, 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掌握和利用现代技术及先进设备来管理和保护档案。三是学习现代档案专业理论知识, 及时了解档案专业理论最新发展动态。继续教育不但要使档案人员学习和研究《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档案学界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将现代档案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 不断探索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四是强化法律法规教育。随着档案工作法制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档案人员应加大对《档案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强化依法治档、依法管档的意识, 增强执法的准确性, 使档案工作不断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4.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再教育研究 篇9

一、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的内涵与价值

档案馆工作是一个由各个要素构成的系统, 包括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主体、工作内容与工作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等构成。其中档案馆工作人员是档案馆工作开展好坏的主体因素与决定因素。

就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来言, 素质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概念, 新时期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服务素质与网络软件办公能力等等。因此, 要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需要从很多方面着手。

从价值与功能的视角来看, 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一方面能够极大引领档案馆工作人员不断加大进修学习的力度, 努力促进自身职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高校档案馆的服务水平, 提升高校档案馆在学校中的地位, 提升高校档案馆的形象;再者, 能够极大推动档案馆队伍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档案馆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培训对策

由上可知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性, 按理高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是环视高校档案馆的发展现状, 档案馆处于边缘化的发展状态没有得到改变, 致使其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存在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彰显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工作做得很不够, 也彰显了高校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够理想。

(一) 目前高校档案馆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教育理念层面的问题, 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其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 人本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坚持不够, 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需要与特色;科学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坚持不足, 没有很好遵循档案工作及其工作人员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常态化的教育培训理念坚持不足, 没有将这项工作经常性地开展;终身教育培训理念不足, 致使档案馆工作人员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

二是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层面的问题, 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作的视域拓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 往往注重档案专业内容的培训, 忽略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现代网络办公能力的培训, 忽略与档案工作相关的其他学科专业内容的融合融入, 致使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培训内容显得不够宽泛。

三是教育培训方式层面的问题, 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作的有效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 往往注重采用理论培训的方式, 忽略实践培训的方式;往往注重校内的培训教育, 忽略了外出学习考察交流的教育培训形式;往往注重封闭式的培训, 忽略了与地方开展合作的开放式教育培训形式。

四是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层面的问题, 影响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作的有效驱动。这方面主要体现在高校开展其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时, 经费投入不够, 很难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与平台;制度供给不足, 很难及时调动档案工作人员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考核机制缺乏, 很难真正督促引领档案馆工作人员加大自身的学习, 很难真正督导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 加大档案工作队伍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升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人本化的教育培训理念为主, 完善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理念。教育培训理念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的先导, 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理念的要求, 坚持科学化、人本化、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理念, 从各个层面推动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档案专业与现代网络办公能力为主, 不断拓展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内容体系。教育培训的内容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的内涵与支撑, 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内容体系的要求, 将档案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与发展、现代网络办公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等等纳入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之中。

三是以自我教育与实践教育培训为主, 不断整合创新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形式。教育培训的方式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形式, 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方式与平台搭建的要求, 充分调动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坚持自我教育提高与外在培训相结合,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坚持网下与网上培训相结合, 坚持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力求形成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的强大合力。

四是以教育培训需求为主, 努力健全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是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教育提升的重要条件, 因此高校在开展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时, 务必要分析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档案工作网络化标准化、立德树人和高校转型发展等对这项工作保障与考核的要求, 加大经费投入, 努力从各个方面为这项工作提供好保障;加大制度建设, 努力为这项工作开展做好制度供给;加大考核机制与工作的推动, 为这项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总之, 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 需要高校、档案馆、档案馆工作人员等一起努力, 更需要不同视角的探索与尝试。高等教育信息化、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立德树人、高校转型发展等都为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带来了诸多的机会, 也带来诸多的挑战, 由此也为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培训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思路。目前重要的是高校务必要以这些发展态势为立足点, 积极做好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培训工作, 以档案需求的服务能力提升为宗旨, 重点做好培训的理念、内容体系、方式平台与保障考核机制等层面的构建与创新, 以此形成多元视角下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机制, 以此不断推动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和提升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摘要:环视目前高校档案馆工作运转的现实情形, 存在很多的问题, 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没有做好。鉴于此, 高校务必要重视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教育提升工作, 重点做好教育培训理念、方式平台与内容体系方面的整合创新, 力求形成一套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协同培训机制, 以此补齐档案馆工作队伍建设的短板。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贾正, 李璞金.浅谈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问题.山西档案, 2015 (02) .

[2]冯晶.新世纪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7) .

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篇10

关键词:档案人员,教育培训,模式,初探

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直接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其成效关系着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参公背景下, 档案人员教育培训应更趋于开放、务实、高效, 才能更好地把这项工作做好。笔者认为, 要做到这一点,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更加开放兼容的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兼容、共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基调。档案工作需要更快地走出自我的小圈子, 更多地与外部社会接触, 借助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来扩大自身影响力, 发挥更大的作用。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尤其需要如此。目前, 我省档案教育宣传工作多数还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笔者认为, 应该从增强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开放性入手, 构建更具适应性的工作格局。一是明确自身定位。要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 从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实际出发, 学为己用、活学活用, 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增强办学实力, 提升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丰富办学方式。可以跨越系统、学科的界限, 采取与党校、高校、其他培训机构等联合办学的方式, 借助外界的培训师资、教学设施、研究力量, 加强学科共建与资源共享, 形成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办学格局。三是加快新技术应用。要深入学习研究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逐步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档案网络平台, 更好地满足档案工作者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建立健全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笔者认为, 在实际工作中, 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推行按需培训的工作机制, 真正做到档案工作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实现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灵活性与原则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档案教育培训工作要从大局出发, 坚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 强化培训需求导向, 把按需培训贯穿于教育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在准确把握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岗位需求、档案工作者需求的基础上, 及时确定培训方向, 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 有针对性地做好课程安排、授课内容、教材选定等工作, 使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更贴近实际需要, 更好地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服务。同时, 可以借鉴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做法, 积极探索档案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档案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可以会同档案培训机构研究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 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也要不断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注重倾听学员的声音, 定期组织学员对培训方式、师资水平、授课教材、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情况不断改进工作, 提高教学水平。

三、着力完善档案教育培训体系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了“教学做合一”原则, 他说过: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笔者认为,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在具体工作中, 要注意在明确档案人才质量培养标准的基础上, 采取多种方式, 优化学科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促进档案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要着眼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 根据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国家和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 予以调整更新, 实施动态管理。要致力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 有针对性地加强档案教育培训科目、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 优化知识和技能结构,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满足广大档案工作者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要加强对培训教材的审核把关, 实施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工程, 着力推出案例教材, 增强档案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大档案教育培训信息共享工作力度, 通过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向广大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开放, 进而提升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影响力。同时, 要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 把基础业务培训与专题培训、研修班等分开来, 推广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 突出按培训需求开展培训。要改进授课方式, 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 把档案工作者参加教育培训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出来, 进而提高教育培训成效。

四、加强档案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上一篇:学科服务专业化下一篇:模块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