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承受痛苦

2024-08-27

学会承受痛苦(精选四篇)

学会承受痛苦 篇1

近几年来, 各种媒体, 宣传报道上见得最多的就是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倡赏识教育, 不能体罚或变相惩罚学生。但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一味地去赏识, 而要进行适当的惩戒, 因为一味地赏识、表扬只能让其飘飘然, 且受不了一点挫折和委屈, 这样的学生只能听表扬语, 不能听批评的话, 遭遇挫折, 便伤心绝望乃至轻生。试想一下, 我们的社会不仅仅充满鲜花和掌声, 也存在矛盾与挫折, 若对学生不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 那么, 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没有足够的准备, 将来走入社会, 遇到挫折时, 就会措手不及, 沮丧、绝望甚至轻生。因此, 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一味地停留在赏识和表扬上, 而应该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 在做错事情的时候, 对学生进行惩戒, 以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困难的能力。

表面看来, 我的教育方式似乎与近年来倡导的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对话、赏识学生、尊重学生是相背离的, 其实不然, 我所倡导的对学生进行惩戒与赏识, 应是相辅相成的, 在赏识的基础上惩戒, 在惩戒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使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当然惩戒教育不是简单的体罚, 而是让学生真正正确认识自己。惩戒教育不是体罚, 而是应该让他们明白, 什么事情能做, 什么事情不能做, 形成一种规则, 只有对规则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 并且自觉地遵守, 规则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规则被视为可以漠视或变通的东西, 人情、关系、权力, 金钱一一都可以改变规则, 那么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必将被打乱, 正常的社会关系也将难以维持, 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会出现, 社会生活如此, 班级管理更是如此,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美丑、善恶, 并通过自我意志的调控来改正错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手段的惩戒, 更需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维护学生的权利。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 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 为此他受到了校长的惩戒: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尊重、理解、宽容、善待错误的惩戒, 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 并最终因发现胰导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而登上诺贝尔奖台。可见, 适度的惩戒不仅能使学生改正错误, 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而且还能使他立志从事某项他热爱的事业, 从而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当然, 我所说的惩戒, 一定要适度, 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把握一定的度, 否则, 过犹不及。而适度的惩戒如苦口的良药, 用得恰当, 则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用得不当, 则会物极必反, 伤害学生的心灵, 在他的成长中抹上阴影, 所以必须把握好惩戒的尺度, 要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

就拿我班王某来说吧, 他是一个脑子灵活, 但思想又十分偏激的学生, 常常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怪异行为, 逗得全班哈哈大笑, 而且我行我素, 头发留得很长, 学习不认真, 将班干部的话视作耳旁风, 对这个学生的教育, 我先是进行赏识教育, 对他身上的优点如爱好音乐, 有音乐才能进行肯定, 接着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 他始终一言不发, 我也火了, 说了一些生气的话, 就让他回教室, 过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因为这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再加上家长的溺爱, 姑息和迁就, 把孩子爱坏了、惯坏了, 等孩子大了, 成年了, 蛮横霸道, 为所欲为。怎么办呢?必须要让他接受惩戒, 提高抗挫折能力。了解了这些方面, 我便有意地对他“惩戒”, 让他代表我班参加学校的美育节, 虽然他积极准备, 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但是还是因为技不如人, 而与奖项无缘, 接着我又让他负责全班同学排练节目, 但全班同学对他有看法, 他根本就指使不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主动来找我说, 没想到做班级工作这么难。感受到失败的痛苦, 我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挫折教育, 不久他有了很大的变化, 头发理了, 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一改过去那种“冷酷”的性格, 变得开朗起来了, 成绩也由过去的倒数一跃而成为班里的前几名。

可见, 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这种惩戒不是变相的体罚, 而是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触动,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样才能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你出于公心, 出于对学生负责, 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的时候, 他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惩戒。

经过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我深深地认识到一定不能溺爱孩子, 让学生接受适“度”的惩戒,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让他们经受磨难、承受压力, 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会承受痛苦 篇2

痛苦是人生的主题,怎么说呢?人的出生就是由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加上一朝分娩的痛苦所带来的。

人的痛苦大概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肉体的痛苦,一种是精神的痛苦。

当你没有受到外伤并且没有疾病存在的时候,人的肉体的痛苦常常是有限的。与之相对的人们的精神上的痛苦就很多了,心灵之苦远比肉体之苦更为痛苦。

当我们没钱的时候,天天想着如何挣钱,内心煎熬,但常常求而不得,无法如愿。内心很痛苦。

当我们有了钱,我们又担心自己守不住,天天担心别人借钱,小偷偷钱,不敢张扬,不敢花钱,内心痛苦。

当我们谈恋爱时,遇到喜欢的`人家不喜欢自己,遇到喜欢自己的,自己却不喜欢。被拒绝让你痛苦,与恋人吵架会让你痛苦,分手会让你痛苦。

当我们渐渐老去,看到自己逐渐衰老的躯体,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无法掌控,这让人遗憾而痛苦。

当我们的亲人离世,我们如此怀念而又无可奈何。内心又是何其悲凉与痛苦呢。

痛苦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剩下的一二通常只有一个瞬间而已。

心灵的痛苦常常是由于我们面对问题但又无法解决造成的。王小波曾经说过:人的痛苦,从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我们每个人面对问题所保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人生应该舒适和顺遂。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选择逃避,殊不知,逃避问题往往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就在那里不会消失,当他再次面对的时候就会承受更大的痛苦。

聪明的做法是我们要主动面对自己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去推卸责任,去幻想问题凭空消失。在痛苦中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越来越强。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人让他跑上1000米,他可能会气喘吁吁,浑身酸痛,感觉痛苦。但相同的任务如果交给一个马拉松选手呢?1000米,对一个马拉松选手来说连热身都算不上。同样是1000米,后者对于这种躯体痛苦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强了。因为后者每天面对跑步这个问题,他每天都在面对,每天都在变强。

同样的,心灵的承受力也可以增强。当你能够认识到痛苦是人生的主旋律,当你能够拿出勇气主动自发地面对自己地的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迈出了心智成长的第一步。你的痛苦的承受力在增强。

学会承受痛苦和残忍 篇3

拍摄已经超越了它给我带来的乐趣。现在拍摄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应该把这个社会的现实,无论是美好的还是有污点的,都大声说出来。一个负责的摄影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镜头不说谎。

我的拍摄生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不知不觉到现在已经好多年了。以前我们经常受到一句话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是很有问题的,在纪实摄影的领域里,一旦你高于生活的话就是作假了。一直以来艺术界都是秉承这样的观念和宗旨,也可以说,在那个时候,摄影并没有被当作是一种反映和记录社会现实的手段,而是单纯被作为“艺术”来看待,同样也用了艺术的标准来衡量它。

就算同样要拍摄一群孩子捡稻谷,以前我们可能会要他们把衣服穿整齐,戴上红领巾,挑选光影效果好的时间比如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尽量把画面搞完美,并且反映一个主题精神,比如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现在如果要拍的话,可能就是老老实实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了。

那种高于生活的倾向,在80年代还是很明显的,也影响了我刚开始的拍摄。所以,我也像很多摄影爱好者那样,拍风光,拍风情,拍一切美丽的,或者被我们这些摄影人美化了的东西,一直到了1994年。那一年,绝对是一个转折,对我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1993年8月,我从家乡浙江永康到了北京,专门学摄影。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的两年半里,学到的技术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尤其听课的时候,在新闻摄影方面,贺延光、解海龙他们都是在纪实摄影里面走在前面的,不能说前辈,但是应该可以说是很超前的先锋。他们拍摄的东西和理念跟以前那种高于生活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打破了以前的框框,是一片全新的天地。看着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组照,我想我不能再拍摄那些无聊的题材和不疼不痒的“糖水片”了,应该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一些东西。

1994年,我去了西藏,一个人,带着相机。那时候也没有很明确地决定我要拍纪实片,只是从书上看到那边有人淘金,我想,我可以去记录一段历史。在那里,我看到了真实、苦难和忧虑。

1994年的时候,在青海西藏那些无人区有很多金矿。大金矿有1万多人,小的也有三五百人,地方政府把这些金矿的开采权都转让给了私人。这些都是我听说的一些情况,可是具体怎么进入,就是难上加难的事了。

在青海,我跟那边的记者打听怎么去金矿,他们说没人去的,太危险了,是金矿几乎都有地方武装,而且路上层层道道的关卡(收费站),有地方政府设立的,也有主管部门设立的,有卫生的,动物检疫的,黄金检查的等等。因为采金太暴利,各级政府都用这种手段尽量收点钱。

到了格尔木,我去矿业部门了解情况,恰好来了两个回民,请求能便宜点通过矿业部门的卡。他们俩都是“金老板”,几个老板一起招人,组成很大的群体,200多人作为一个采金队一起进入金矿,大家都是股份制的,谁出的钱多,谁就是大老板。于是,我就说能不能把我带上。那个矿业的领导就说,好,你把我这个朋友带进去。这下就好了,全靠这句话,我才算顺利跨进了这个危险区域的门槛。

9辆车,200多人,我们浩浩荡荡从格尔木出发,只有我一个外来人,因为矿业部门领导的一句话,老板照顾了我,给我在驾驶室安排了一个位置。淘金的工人们都在大卡车的车厢里挤着,一路颠簸。虽然道路很短,却走了将近3天,路上汽车不断抛锚。第三天早晨到了一个村庄,被黄金检查站拦住了。

当时又有一个运输蔬菜的车过来,就是专门往金矿上送蔬菜的,车上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于是,临时决定改变计划,我跟着这爷儿俩走了。过唐古拉山的时候正好是夜里,我们把车停到路边休息。迷迷糊糊中,我听到那个40多岁的人把正在睡觉的小孩推醒了,说你不要睡觉,赶紧开车!我很清楚地听到自己在吐气,而且是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一点儿都动不了,高原反应太严重了。那一次真的很危险,如果他们没有醒,也会一直睡,慢慢睡死过去。当时天气已经很冷,车厢里面开着暖气,所以车窗和门都闭着,本来就是高原缺氧,这样一来,氧气更少了。

好不容易从唐古拉山口翻过去,到了安多,再往前,还得3天的时间才能到金矿。结果我们三个人刚出发就开始闹肚子,痛得满地打滚,只能硬挺着,车又坏了。幸运的是,就在我们车抛锚的水坑旁边,有几个四川人正在造桥,他们很好心,收留了我们。在他们的帐篷里面睡了一整天后,那些人间我还想不想去金矿。到了这步田地,我已经彻底丧失了斗志,身上没有半点力气,又在闹高原反应,抬一抬手就会痛苦得要死。就说,我不想去了,想回家。四川人却说,金矿还是挺好的,你好不容易都走到这儿了,能去的话还是去看看吧。

路,其实本来没有路的,只是相对平缓的山地,走的车多了,被碾出很多的坑洼,汽车非常颠簸,必须要紧紧抓住扶手才行。下午五六点的时候我们到了那曲的第一个金矿,这样算起来,从我离开格尔木到到达第一个金矿,整整花了6天的时间。一个金农进入要交1000块钱,如果不交就会把你赶走。我拖着相机还是去投奔“金老板”了。

挂了一瓶点滴以后,总算开始觉得有点精神了,第二天下午我拿着相机开始去拍照。那个金矿5公里,从山脚到山上,采金的人们就在两个山头之间的沟里。我第一次拍纪实摄影,没有经验,而且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真的很不容易。我只拍了3天,金老板说,我们刚好有车,你要走吗?实际上这是在赶我走。如果是现在,我绝对不会走的。这个金矿开采了2个月,已经死亡40多人了。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高原反应加上过强的体力劳动,而且那时没有机械化,几乎全部都靠人工来做的,吃的只是馒头,连蔬菜都没有,喝水就是柴油机里的冷却水,因为只有那种水才有一点热手气,如果不喝的话,就只能喝冷水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进到海拔那么高的地方,一般人都要适应一个星期,路上又那么辛苦,都是在卡车后面的棚子里,车顶上,白天太阳晒,晚上又冷。除了满目的淘金工人的辛苦生活,在我的镜头里,也摄入了被污浊泥沙掩埋侵蚀的草原。

第一次拍完回来,我把片子拿给很多国内的媒体发表了,像《工人日报》,《中国矿业报》等等,都是整版发表的。这是我第一次实际意义上拍纪实摄影,当时只想到要真实地记录场景,并没考虑什么光影效果和完美度,只是感觉拍下来了而已。但是这第一次拍摄的照片不管质量如何,都是很珍贵的,当时还基本都是人工开采,人山人海,后来我再去的时候,就是2000年了。金矿已经全面机械化,人少得多,取而代之的是挖掘机、高压水枪和采金船。

第二次去金矿跟上回就不一样了,跑了十几家金矿,调查、访问。纯人工的条件下,一天一个人能挖到1克到2克的金子,全部机械化之后,叉车、翻斗车、高压水枪等等全上马,一条采金船一天最少能挖到20-30克金子,最多的时候10公斤也能挖出来。

淘金对生态的破坏,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无法忽略不计。河道里面因为洗金砂而变得坑坑洼洼,到处都是沙丘,河水甚至断流。矿区的整座山都被翻掉了,前一年绿绿的草场,第二年去可能什么都没有了。当地人都是放牧为主,没有人去采金子,他们都在反对这个问题,影响也很大。

让我欣慰的是,200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式宣布停止所有的金矿开采行为。有些人说,是卢广的照片推动了这项政策的实行,其实也不能这么说,前后几次去金矿拍回来的作品的发表,确实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加上当地老百姓的反对,一步步地,才能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摄影并不能直接对政策、决策造成影响,但是至少能告诉公众,某个地方正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中国有很多媒体和记者,也有人说像我这样的纪实自由摄影师没必要存在,我做的都是摄影记者应该做的事。

其实,像我这样的人在国外很多,我就认识一些,他们都有自己的收入和公司,但却每年都会拿出好几个月的时间出去跑,拍照片。民间组织和这种来自民间的力量是非常厉害的,只是中国太少了。

中国,我们可以拍摄西部开发的积极向上的镜头,这是大部分媒体做的,主流的拍摄路子。但是西部开发带来的问题同样应该存在和表达,不能只是一面之词,应该给那些问题一些表达的空间。

这也是自由摄影师存在的意义,没有那个约束,可以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现实,是跟主流媒体互补的一种存在。中国摄影人数非常多,摄影爱好者遍地都是,怎样引导他们到有责任感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现在的摄影主流就是快乐为主,真正以责任来摄影的人非常少。

的确,责任摄影是要沉重很多,拍摄者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因为通常你接触到的都是一些苦难。我一个搞风光的朋友曾经跟我说,想跟我一起去搞纪实,我就带他到了一家艾滋病家庭。采访回来之后,他放弃了,他说,拍风光是一种享受和陶醉,可是这样拍纪实太痛苦。也有人问过我,这样的拍摄,会不会太“残忍”,可是我觉得,沉重的责任感大概就是从这种“残忍”里来的,因为其“残忍”才有了无法想象的力度和震撼。

要作一个合格的纪实摄影师,必须要能够做到两点:一是时间问题,二是必须去亲身体会。这也是我们自由摄影师的优势所在。没有一般摄影记者的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足够深入地去跟踪拍摄一个主题。

我认为在纪实摄影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题。我现在出去到大街上随手拍一些片子,这也是纪实摄影,但是真正要体现它们的价值可能要等100年,要街道都改变了以后可能才会表现出自身的价值。这是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到底什么才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承受痛苦的句子 篇4

2.这锥心之痛,我一个人承受就好,我们两个人之间,总得有一个人要幸福

3.除了自己之外的人,只能看到结果,过程只有自己知道。痛苦的往往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痛也只有自己能体会到。

4.不低头,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这样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5.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不爱你,该有多好。

6.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在一起。但是有一种感觉却可以藏在心里一辈子。

7.不知道是习惯了一个人承受所有,还是孤独了太久,假若你已不爱我,我亦不会流泪,因为早已为你流尽

8.如果能重来,不论多少次,我都要与你相恋。

9.我以为只要很认真的喜欢,就可以打动一个人。一直的付出。原来,我打动的只是我自己。

10.我终于鼓起勇气不去联系你了,而你似乎也终于诚实地不再敷衍了。

11.有些话,适合永远放在心底,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

12.我永远不会让你伤心难过,不让你受半点委屈,不会让你一个人承受痛苦,你会喜欢我吗?

13.人生是一种承受,我们要学会支撑自己,要么承担,要么突破,剩余的时间就是对你的所经历的一切保持沉默。

14.在一个人经历太多的不如意后便再不敢轻易相信,但绝不是这个世上再也没有真相。

15.我用了我所有的力气想念一个人,那个人却从来不会为我停留。

16.那些悲伤我一个人承受就好,你只需和从前一样,做个不解世事小孩子。

17.当你遇到伤心事可以找人倾诉,而我只能一个人承受,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18.其实最痛苦的事是,明明喜欢的是你,却还要装作无关痛痒的开你和别人的玩笑。

19.不要小看一个人承受苦难的勇气,也许你比你认为的自己要坚强的多。

20.当初的故事如断了线的风筝,攥在我们手心的,只是一些或冷或热的回忆。

上一篇:演变动力下一篇:电火花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