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品设计

2024-07-30

服饰品设计(精选十篇)

服饰品设计 篇1

服饰品的价值往往是通过与服装的搭配使用体现出来的,它们互相制约又互相衬托,形成一个完整的最佳着装视觉效果。由于服饰品对服装整体设计的依附性及从属性,传统的服饰品设计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但服饰品与服装共同形成的统一完整的的充满魅力的视觉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服饰品与服装同等重要的观念为许多人所接受。服饰品设计的价值优势也逐渐凸显,服饰品的设计与开发成为亮点,服饰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已相对独立,服饰品的设计成为时尚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一、推动现代服饰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服饰品设计与配置提高了服装着装形象的的完成度

从服饰品与服装的关系来看,服饰品与服装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服饰品在服装设计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觉符号,服饰品虽小,影响却很大。服饰品的设计与搭配是形成最佳着装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段,服饰品的配置与配比对于服装的完成度至关重要,它能使服装的外观形象更具整体性。着装的艺术追求的是整体的风格形象,是包括服装款式、色彩、首饰鞋帽、化妆发型等在内的完整统一体的形象。这种整体形象的完成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综合过程,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独立的服饰构件品种谐调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崭新的、完整的视觉形象。服装依赖服饰品的质感和造型等因素互补互衬构成完整的视觉形象,服饰品的搭配原则也体现了与服装在造型、色彩、材质风格上,以及使用场合的统一性上。服饰品在塑造着装者整体风格上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服装。尤其当装饰成为“设计眼”时,对饰物分量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完整性。为了省却顾客搭配的烦恼,现在市场上有些服装品牌索性生产设计出售与服装匹配的服饰品,大大方便了顾客,同时也刺激了购买力。

2. 服饰品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服装产品的同质化

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服饰品本身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服饰品的审美意义决定了服饰品的装饰功能,由于各种各样的服饰品作为独立体具有美的价值,它能够改变服装的表现个性,提高服装的品位和档次,提升着装的整体形象。在服饰搭配中,人们常常依托服饰品的灵活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着装风格,通过搭配组合具有不同造型、色彩、材料、和风格的服饰品得到新颖的视觉形象,由于搭配的完整性也使得服装的风格美得到进一步升华,服饰品的参与配置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服装产品的同质化。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分析来看,消费者更希望购置的服装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避免过于雷同和落伍,最现实省钱的方法就是购置相对便宜的服饰品来变换着装的风格,因此,灵活运用服饰品的搭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3. 服饰品与服装构成了完整的品牌形象

服饰品对服装品牌深入人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国际著名的服饰品牌更是推出自己品牌的延伸产品。从设计、制作、生产、陈列、广告销售、佩戴艺术形成了专门的体系,现代的高级成衣发布会上,服饰品与服装共同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主题,夏奈尔的鞋包、首饰、香水,迪奥的眼镜、珠宝、手套,阿迪达斯的帽子、护腕、护膝,服装与服饰品的系列化设计构成了完整的品牌形象,服饰品与服装统一和谐又变化多样的艺术效果强化了品牌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服饰品与服装一起展示了品牌的特征,传达了品牌的文化。不仅体现了设计师设计思维的连贯性,又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同时也对促进服装的销售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服饰品的设计将被赋予更深层次的使命,设计中将更多地注入品牌视觉化元素,包括具有品牌象征性的色彩、品牌标示、品牌标语、品牌形象的代表图案等,如普拉达、芬迪、古奇、路易威登等品牌的经典花色图案具有清晰的品牌指向语言。

二、服饰品设计具有广阔的市场竞争优势

服饰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价值使得服饰品比服装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可能,服饰品设计也成为设计师的新方向。

1. 成本优势

服饰品的生产与设计既依赖于服装,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经济的角度看,相比服装而言,服饰品能以很经济的形式,有效地提高服装的品位,服饰品的设计可以不受到季节、服装尺寸等因素的影响,投资少、更新较快等优点使得开发服饰品的风险比开发新款时装风险小得多。经服装公司采购部门统计发现,服饰配件由于较服装的售价低很多,成本往往并不高,对于一些服装企业而言,获利极多的产品不是时装而是配饰。配饰产品成为服装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渠道。服饰品的开发与销售具有极大的市场。

2. 价值优势

服饰品的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服饰品承载了比服装本身更的内涵、价值和功能。一方面从价格来看,服饰品中既包括便宜只有几元钱的时尚手机吊坠,也有昂贵的钻石、铂金、黄金、玉石等首饰。服饰品宽泛的价格层次满足了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都具有实现购买的能力。这使得服饰品设计具有广泛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另一方面,不同的服饰品具有服装以外的意义和价值,有些本身价值高、体积偏小、精美华丽的配饰常常成为朋友之间、情人之间相互馈赠的佳品。如手帕、首饰、领带、袖钮、表等都可以作为礼物珍藏,很多奢侈的服饰品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热衷收藏的物品之一。结婚的首饰更是承载了对婚姻的圣神和忠诚,装有照片、篆刻字母的吊坠表达的是一份怀念或爱意……精美的钻石、铂金、黄金、玉石等饰品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保值传代的价值意义。

3. 设计优势

作为服装“点睛之笔”的辅件和组成部分,服饰品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在设计手法上也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服饰品的美感既包括服饰品的结构、造型、图案、色彩、材质等因素。也包括构成事物显示形式美感的集合关系。如大小形状的排列构成,不同色彩的位置排列,不同材料的质感对比等。服饰品设计由于不受人体尺寸、结构以及构成材料的限制,因此在设计形式和佩戴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尤其是服饰品的构成材料和制作工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服饰品设计提供了层出不穷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给服饰品设计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服饰品中的首饰设计还可以突破服装面料的材料限制,利用玻璃、陶瓷、木头、塑料等材料设计,大大拓展了设计的空间和表现形式。

三、提升服饰品设计市场竞争力

1. 服装与服饰品设计系列化

服装与服饰品关联设计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服装与服饰品设计系列化成为当今服饰品设计的一个主流化特征。系列化设计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吸引顾客和促进销售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巴黎、米兰、伦敦、纽约的时装发布会期间,有配饰产品的店铺的手袋、鞋子、首饰等,常常会被购买时装的行家抢购一空。商场的货架上系列化的产品设计大面积的占据了展销空间,系列化设计所呈现的群体美以及和谐完整的视觉形象表达了强烈的信息传达力,其成套出现完整的视觉形象给人容易给人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系列化的服饰品设计的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效率,这种体贴、全方位的服务,既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又带来连锁的经济效益。系列服饰品常常成为一些品牌延伸产品的主要形式,阿玛尼品牌经营的产品就从服装扩展到香水、皮包、珠宝首饰、眼镜等多个领域。服装与服饰品设计系列化一方面利用原有品牌的影响力可以使得新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另一方面也减小了企业新产品引入的风险。一些国际知名品牌早已实现了服装服饰的系列化设计,而我国的服装服饰系列化才刚刚起步,具有发展的空间。

2. 产品风格与特色差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电视、网络、书刊等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更便捷的沟通和交流,消费者的消费也更趋于理性和智慧。服饰品最具有识别的功能,代表了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因此服饰品的设计必须具有差异化的风格与特色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尤其是有着求异不求同新消费观念的年轻人常常是服饰品消费的主体,他们追求个性、时尚,向往个性意志和趣味的体验和实现,他们也是最容易导致购买行为的人群。他们在注重服饰品本身形式美的同时,更注重选择符合自己气质与风格的产品形式。产品的差异化是以企业的品牌文化、独特的产品设计理念、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与时尚而充满活力的产品设计风格进行恰如其分地结合。譬如中国市场推出了许多立足本民族的风情与文化特征的产品形式:具有藏族文化和审美特征的藏饰产品就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在首饰产品设计中,由于中国人对玉石材质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市场上的玉石产品风格多样,有金银镶玉、玉与石、玉与木组合……这些产品能够顺应潮流的变化,积极吸取、借鉴传统艺术的营养,并加以提炼和创新,受到了本土消费者的欢迎,以此获得竞争的优势。

以经典“中国红”为设计核心的深圳瑞红(china red)首饰

3. 设计功能人性化

服饰品设计与服务的对象与服装一样也是以人为中心,因此也需要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设计的目的需要满足人的意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功能和形式都愈加人性化。譬如可以存放随身需带药物的吊坠设计,发簪般美丽的蓝牙耳机,手环形式的优盘……人性化设计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功能设计上,还体现在面对特殊人群的设计上。如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的产品设计上。与此同时,服饰品设计的高科技含量也在提高。手镯不单纯具有审美的功能,还有磁疗功能的内装置,佩戴后可以调整血压使之正常。还有可以测量体温的戒指,可以按摩和磁疗的鞋子等等。服饰品设计的多功能与人性化无疑会增加产品的许多附加值,也使得这一领域更有魅力和前景。

为盲人设计的手表:表盘有两个圆盘,每个圆盘上都配有一个凸起来代替时针和分针,盲人可以通过直接触摸凸起来了解当前的时间。此外,在表盘的底部还可以显示盲文点子法。

4. 绿色设计环保化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它是随着生态技术的发展过程而成长的。绿色设计理论是新的设计价值观的体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崇尚自然材料的倾向也从单纯的设计思维向大众消费者转移。譬如真丝丝巾、领带,木质的手镯、耳环,贝克项链与首饰,椰壳的发饰品这些由天然纤维、天然材质制成的装饰品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的产品设计过程忽视了产品使用中产生的能源和环境等问题。绿色设计强调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设计的中心也放到功能的创新、材料和工艺的创新、产品的环境亲和性创新上。设计的产品可以再利用,构成产品的材料可以回收,可以再加工和重复使用,形成良性循环。绿色设计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耐以生存的自然有机统一起来,绿色设计的理念是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更科学合理的造型结构去创造最新的产品形态。绿色设计的科学理念也为新世纪的设计思想发展确立了一种不可违背的原则。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愈加成熟的消费者也促使设计师更加完善服饰品的设计。服饰品的地位不再只是配角,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开发和推动现代服饰品设计领域,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服饰品与服装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它们互相制约又互相衬托,服饰品的配置不仅提高了服装着装形象的的完成度,构成了完整的品牌形象,还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服装产品的同质化。本文分析了现代服饰品设计所具有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及提升服饰品设计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设计特点和趋势。

关键词:现代服饰品,意义,优势,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邵献伟主编:服饰配件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7月,1-2

服饰品设计 篇2

一、活动主题

“领略华裳魅力,秀出真我个性”服饰魅力文化知识普及/服饰设计大赛

二、活动宗旨

在校园内普及服饰魅力文化知识,增加同学们对服饰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挖掘学生创造力,通过亲手设计服装,展示同学们的真我个性;

三、活动对象

****大学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五、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服饰魅力文化知识普及:

1、请专家开展讲座,讲授服饰文化知识,讲座完后向参加讲座的同学分发服饰文化知识有奖问答卷,进行服饰文化知识比赛;

2、在艺术展厅开展各国服饰风情展或者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展,可设置展板,或者PPT等等;

3、邀请各国留学生身着本国特色服装在主楼801进行一场T台SHOW,或者向中央民族大学借来我国各少数民族服饰,由礼仪队身着少数民族服饰进行T台SHOW;

4、开展“我最喜爱的服装品牌”评选活动,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他们

最喜欢的服装品牌,为最受欢迎的几个品牌设置展览(图片、PPT、知名设计师等等)

5、模拟法国巴黎“服装时尚周”,在某一周内倡导同学们穿上自己最时尚的服装,在校园内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让校会记者在校园内对穿着时尚的同学们进行采访、拍照,并赠送“时尚小礼物”;

6、在学校网站上开辟“校园时尚之星”评选活动,参赛人员可以是记者采访到的那些同学,可将他们的照片放到网上; 第二部分——服饰设计大赛:

1、邀请服装设计师或此方面专家开展服装设计的讲座,或者现场

表演为场下的某一听众设计简易服装(例如用一块布设计成晚礼服);

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3

服装与饰品组合构成了人的整体着装形象,所以饰品在整体形象效果中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觉信息,其对完善与加强着装者的整体印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目前很多国内外服装企业开始推崇服装的整体搭配概念,所以对服饰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也希望高校能结合他们自身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敏锐的设计感、扎实的设计功底、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基于这点,笔者将教学、学习中累积的经验与学生、服装企业反馈的信息进行了综合整理,提出了适时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服饰品设计课程是专为服装艺术设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是与服装整体设计配套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了解服饰品历史、立体构成设计和服饰创意设计理论基础上,结合对风格与流行的把握,借助实质或创意材料,进行技术组合,设计创造服饰配件。本课程需要通过材料的开发创造、造型及风格把握设计等作业练习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目前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乏统一性,需要有权威的教材作指导。(2)教师的服饰品设计的专业指导能力有待加强。(3)高校相对缺少服饰品制作硬件设施和服饰品搭配实践操作平台。(4)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应用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3.目前学生在服饰品设计课程中存有以下问题

(1)学生对产品设计缺乏独立思考,产品内涵不够,风格定位不准,多为表面模仿,勾不起目标消费者的强烈购买欲望。(2)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累计略显薄弱,对于国际流行趋势的理解断章取义,有能力将国际流行趋势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学生较为稀少。(3)学生设计作品时,与服饰品企业品牌文化相结合的意识较弱。(4)设计作品完成后,对服饰品整体搭配实践尝试较少。

基于上述问题存在,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服饰品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改革

《服饰品设计》课程安排在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通过64个学时学习服饰品设计及服装整体搭配设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着重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视市场与设计的紧密结合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课程的第一周,笔者结合多媒体教学介绍服饰品的基本概念、含义及分类特点,然后以视频展示结合口头解说的方式讲述当下著名的服饰品独立设计师及传统老艺人的服饰品制作理念和作品,唤起学生对服饰品的强烈兴趣;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深入调查服饰品市场,初步熟悉服饰品消费市场。课程第二、第三周时,针对服饰品的各个品类及其商品计划性展开设计进行讲解,分别对帽子、鞋、包及其他类服饰品进行详实的介绍和分析,要求学生分类进行临摹和设计。在接下去的第四、第五周,教师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学生针对服饰品风格进行流行趋势调查研究,通过观看最新的国际服装流行趋势指导学生深入市场调查,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流行动态,引导学生结合市场需求和服装品牌文化进行服饰品原创设计 ;在第六周教师将指导学生针对设计的单品通过国内外服饰搭配平台进行整体服饰搭配设计,锻炼学生提升服装与饰品之间的整体搭配组合能力。最后在第七、第八周,要求学生选择一款自己设计的单品进行实物制作并进行设计作品的展示设计,将设计与立体构成、工艺实践、形象展示在一门课程中贯通实现,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本教改的重点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服饰品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重视从市场调查——设计灵感——原材料组合——设计稿呈现——企业合作打样——服饰品整体搭配展示等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敏感的国际服装流行时尚感,掌握服饰品设计整体设计思路。在实践环节中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内外服饰品搭配平台练习等,让学生充分掌握服饰品设计的相关知识,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急需的服饰品设计、服饰搭配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

服饰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表现

1.从整体着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服饰品设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我们不能在学习中面面俱到,而应该在学习中分清主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如何让学生在仅有的64个学时中,培养出对于服饰品设计的兴趣、激情;如何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方法,在未来的时间里可以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才是重中之重。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首先在理论教学上,根据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适时调整了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多媒体设备,原本授课的板书内容也直接制作成PPT进行投影演示,并且穿插实物制作视频,在讲授制图内容时利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图形设计软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讲解,讲完之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在边上辅助指导、及时答疑,整个过程条理清晰,直观易懂,学生反映听课注意力更集中,知识点消化及时,课堂效率提升明显。其次在学生实样制作上,为弥补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缺乏,本人邀请社会优秀专业人才来给学生做制作示范;鼓励学生课后参观跨系、跨专业的作品展示,借用一切社会相关行业资源、企业设备来完善作品,重视整个设计实现的过程和方法。

服饰品设计的教学是整个服装设计专业乃至整个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一个缩影,在飞速发展的当下 ,教学改革确实需要与时俱进。

2.加强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学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实现培养目标:

(1)鼓励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市场调查,建立大量一手资料,锻炼快速的资讯收集能力和流行分析能力,培养独到且敏锐的市场眼光。(2)掌握传统和新型原材料商及生产制造商资源。(3)借用国内外专业搭配平台进行服饰品整体搭配设计的强化训练,特别是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应用国际通用搭配平台POLYVORE来熟练掌握服饰搭配的整体性,帮助学生打破本土地域性限制,开阔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潮流感。通过训练也能让学生深入研究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培养学生对于服饰品整体风格的把控,锻炼服饰品品牌策划能力。(4)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掌握中英文服饰品关键词对照,重视流行服饰品的英文表述和中文翻译,使国际潮流本地化,融会贯通国内外的潮流趋势。(5)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特时尚个性的保留。(6)拥有一定的手绘或电脑绘图能力。(7)了解相对广泛的制作工艺知识,有工艺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对市场现有的服饰品根据潜在消费需求进行改造再创,以全新的思路来展现,最终作品针对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

3.加强校企合作,扩充实践平台,扩大教学基地建设

本课程教改后更加重视设计与市场的结合,特别重视地域服饰文化的研究,加强教学内容与市场信息、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全程将设计与市调、校企合作实践贯通,通过学生实践学习、企业参与指导、协助制作,使学生准确理解服饰品设计的要点,了解服饰品设计岗位的要求,掌握必备的设计与制作技巧,为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科技的支持,同时培养出顺应这个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优秀设计人才。

结论

《服饰品设计》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定位和实践,针对课程性质与要求、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将教学内容与市场信息、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设计与市调、校企合作实践贯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鉴赏能力、市场识别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环节,最终以完美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得到社会好评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这是服装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服饰品设计 篇4

一、编织艺术来源

编织艺术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特色。在唐代,编织喜爱飘逸之风,在宋代,编织偏爱秀雅之风,到了明代,编织略显拘谨,而清代则是强调华丽感。不同的编织赋予了不同时代服装特色,彰显了艺术的美感。尤其是在新世纪,手工编织衣物更是随处可见。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编织凝聚了大量的劳动力、创造力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源源不断的内涵融入,才使编织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

二、编织艺术与服装设计

服饰品的内涵就是服装挂件,主要对服装设计起到了一个点缀的作用。根据服饰品的具体功能,可以分为帽子、鞋靴以及花饰品。在服饰品种合理运用编织艺术,可以有效地传递出交错、缠绕以及各种触觉肌理,确保服装有更多的特色体现。编织艺术在服饰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被分为不同的类别。首先,花饰品。当下花饰品被广泛地应用于服装设计当中,人们在手腕、颈部以及身体各个部位佩戴花饰品,都有着一定的寓意。大多花饰品都是利用编织工艺完成的,例如应用钩针编织在秋冬季节的服装上完成装饰,可以获得不错的审美效果。第二,鞋靴。在当下的鞋靴设计中,编织艺术主要在凉鞋、拖鞋上利用结或编的形式实现对皮革的加工,让其拥有一个镂空的斜面,不仅有清凉的效果,且美观度甚好。利用皮革条编织出一些具有较强光泽感的鞋子,可以彰显出一种都市风格。利用磨砂皮编织可以达到一种原始和粗狂的风格。采用麻、腾等料子,实现对厚底坡跟加工,充分地展现出特色的民族风格。

三、编织艺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思路

(一)创新设计原则。

我国的编织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设计理念也有所创新。近些年来,服装设计行业普遍乐于追求民族风,在其作品中有效地借鉴了中国元素,例如流苏和卷边等等,都充分地体现出了趣味性。对于编织的应用来说,其发展和创新是离不开的,设计者应该积极研究我国民族风格中可利用的设计元素,并融入相关的理念,充分地展现出民族文化,实现拓展设计。长此以往,传统元素和时代接轨,在现代思想的包围下,更进一步地提升现代审美的体验需求。在实现对传统元素的创新上,设计者需要保持着整体性、和谐性的原则,确保传统元素可以得到有效运用。

在遵循整体性原则下,确保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处理。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色彩、意境的协调性。在遵循和谐性的原则下,注重搭配是否和谐,不同服饰元素间的位置与要素的组合是否达到了最优的效果,让设计出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实现创新思维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创新的思维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非理性思维,另一个是逆向思维。非理性思维,可以运用在编织设计的方方面面。在对服装进行设计时,要打破常规的理性思维,实现对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并将不同的部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而逆向思维,则是一种打破定向思维与传统视觉习惯的思维模式,它在编织艺术材料选择、设计以及颜色搭配上,都可以被巧妙地利用。利用逆向思维实现对编织艺术的创新,可以增强设计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加深刻的审美内涵。在设计创新中,只有不断利用这种表现形式的非理性方式创作,才能够突破组合上的局限,达到更进一步的创新。

四、结语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是提升服装设计的有效思路。只有不断丰富、壮大我国的装饰文化,才能够使得民族特色得以传承。我国的编织手工有诸多种类,用法也各不相同,通过编织工具巧妙地编出更多的工艺品广泛地流传在民间,供人们欣赏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思考编织艺术与我国未来服饰发展的融合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饰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审美内涵。本文主要介绍了编织艺术的来源,并进一步分析了编织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有机联系,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编织艺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编织艺术,设计,服饰品,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宇刚.浅谈编织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纺织报告,2015,(04):66-68.

[2]杨梅,陈晓玲,柴颂华,赵晶.服装装饰工艺与现代刺绣艺术风格之比较[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4,(02):70-73.

饰品设计师简历 篇5

性 别:男 身 高:170

婚姻状况:已婚 籍 贯:湖南怀化市

政治面貌:群众 目前所在地:义乌市

•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饰品设计师

职位类型:全职 工作地点:浙江省

工资待遇:8000 住房要求:面议

• 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6年

工作经历:

8月 - 3月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永达饰品公司担任首饰设计师.

203月 - 4月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岗金奖饰品公司担任首饰设计师.

204月 - 2月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步升饰品公司担任首饰设计师.

203月 - 6月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帝邦饰品公司担任首饰设计师主管.

207月 - 7月 义乌-乐乐饰品有限公司担任首饰设计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中专 毕业院校:长沙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所学专业:时尚珠宝/流行首饰设计 毕业时间:-7

第一外语:英语 水平:普通

计算机能力:精通 其它能力:手绘设计图、电脑效果图、配件拼版等

所获证书:毕业证

教育培训经历:

--20长沙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自我评价

设计行业:珠宝,流行饰品

设计对象:欧法风,日韩风,中东,印度等风格

设计类型:合金设计,铁片、树枝、珠链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 篇6

令人瞠目的逆袭

25岁时,走投无路的胡希茂从温州来到意大利,一边学画画,一边在成衣厂打工。28岁时,他用7000欧元租下米兰郊区的一个小厂房,那里就是现在胡希茂公司的前身。

一天,给胡希茂做成衣工艺设计的大姐递给他一张意大利供货商的名片。因为生意实在不好,胡希茂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第二天,意大利商人来了,还带来了一件做工极其精美的图纸。他让胡希茂在一个星期之内按照图纸做出这件衣服,并说:“如果能做好这件衣服,以后你的所有货源都不是问题。”

一个星期后,意大利商人过来将做好的衣服取走,几天后又拿来了另外一张图纸……

第三次,他问胡希茂:“你们还缺什么机器?”胡希茂反问:“该缺的都缺,你给我买吗?”几天过去了,那人竟然真的买来了机器。

原来,胡希茂做的两件衣服被Gucci带到了美国时装周,引起了轰动——此前,在米兰时装圈,他们根本找不到一个能承诺生产这类衣服的成衣制造商。现如今,在米兰时装周上Gucci、Prada的高级定制成衣中,有一半以上的成衣出自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温州人之手。

专业杂谈

主干课程: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材料与应用、时装画技法、服装基础工艺、成衣生产工艺、服装工业制版、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服装CAD等。

就业方向:在纺织服装及相关行业从事产品开发、服装设计、板型设计与工艺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服装企业及贸易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技术指导、服装品质与生产管理、服装跟单等工作。

就业前景:作为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国的服装业正经历着由简单的加工仿制向开发创新的巨大转变,服装设计师的功劳不言而喻。因此,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成为各大服装企业争抢的对象,尤其是在现阶段,很多服装企业都感叹设计人才高薪也难求。

形象设计与服饰搭配设计探讨 篇7

一、服饰与服饰的搭配设计

服饰的形象设计是在服饰搭配的基础上进行,是根据人的身体特征进行合理的着装搭配设计,在一定的搭配原则下完成整体服饰的设计。在服饰搭配设计过程中要协调好服饰与服饰、服饰与人、服饰与配饰之间的关系。

(一)服饰的款式

服饰款式的搭配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服饰的轮廓形状,第二是服装的比例关系。服饰的轮廓形状通常是在几何图形的组合变换基础上进行设计,构造出各种款式类型,比如H形、A形等。服饰的总体造型能够体现出人体的美感,它依据人体特征进而夸大或凸显出人体某个部分,强调人体的美观。服装的比例关系就是在设计时要将服饰的大小、宽窄、长短的比例处理恰当,综合人体的比例条件,协调人体部位与服饰之间的关系或服饰与服饰搭配之间的关系,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服装款式之间的搭配要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以及美学原理,使得搭配款式能够营造出不一样的效果。

(二)服饰的色彩

色彩是刺激人视觉神经的主要物品,也是服饰搭配中影响整体视觉艺术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人类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会受到国家、文化、地域习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色彩搭配的不同对人产生的刺激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对服饰设计者来说,服饰的颜色设计方案是设计者设计风格的主要体现;对穿衣而言,偏爱某种色系的衣服,这种色系就体现其性格及气质。服装的颜色不能只比较一件的颜色,要综合考虑其配色衣服的色彩,考虑整体搭配效果,例如服装颜色与帽子、鞋子、箱包、围巾等色彩的搭配关系。在具体配色的时候尽量选择同色系进行搭配,还要关注色彩搭配的方法、色彩与色彩之间的饱和度、主色调的搭配效果等。

(三)服饰材料的质感

服饰的材料质感是决定设计效果、设计质量以及广泛使用的基础,可以扩大设计理念的表现力,增强服饰的美感。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从以往单一的设计材料延伸到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人们善于利用质感较好的面料实现服饰设计理念。

二、服饰与人的搭配设计

服饰整体效果的显现需要人来实现,人依据自身特征穿上设计好的服饰,体现服饰色彩搭配效果及设计效果。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服饰的时候,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整理人与服饰之间的关系,塑造精神价值较高的服饰,从服饰层面引导人的精神风貌。

(一)个性因素

通常从人的着装上就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及气质内涵,在设计衣着的时候,设计者要结合人的气质、个性等条件,设计出既要符合人的气质,又能表现出个性的服饰。特定的场所需要搭配特定的衣着,表现着某种特定的环境。服饰的个性化原则也就是一个审美原则,所以在穿着方面个人要紧紧结合自身的职业来选择。

(二)发型因素

不同的服饰需要搭配不同的发型,服饰风格的多样性导致发型也走向多元化。在服装秀上,发型和服饰的搭配就特别重要,用发型的不同来区分服饰的风格,一般来说比较另类的服饰就适合搭配比较怪异、夸张的发型。

三、服饰与配饰的搭配设计

一般来说,服饰与配饰之间的搭配原则就是统一,具体表现在整体风格的统一和艺术样式的统一。整体风格的统一就是指服饰与配饰的颜色、材质、款式等形成统一,具有较强的外观冲击力,能够在瞬间传达给人一个较为完整的风格。所以服饰与配饰的协调在形象设计中也至关重要,较为简单的服饰设计上增添简练造型的配饰,目的是突出配饰的搭配效果,增强服饰的整体简约感。服饰艺术形式的统一,指的是在进行配饰搭配时,配饰的选择要围绕服饰的特点,不能选择颜色饱和度差、明晰度差的配饰,配饰要服从服装的主要风格及形式。

四、结语

形象设计在服饰搭配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服饰的搭配是一门展现形象设计的艺术,通过服饰与服饰之间的搭配、服饰与人体之间的搭配、服饰与配饰之间的搭配显示出良好的设计效果。设计者在形象设计中要协调人与服饰、服饰与服饰、配饰与服饰之间的关系,以便设计出形象效果更佳的服饰。

摘要:形象设计是对人类外观及造型进行展开研究的一种设计层面,目的是给人的视觉带去美的享受,其包括的设计因素比较多,一般有色彩、风格、轮廓、质地、造型等。形象设计不仅体现在发型、化妆方面,还体现在服饰、体态等方面,其中服饰搭配设计是重点。

关键词:形象设计,服饰搭配,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艾行爽.服饰风格与人物整体形象设计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蒋湘玉.服饰搭配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8).

[3]何静静.基于西北回族的服饰形象设计与服饰配套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14.

服饰品设计 篇8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 是我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可质疑的。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人类的演化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服饰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深入研究当今社会服饰所表现的种种现象, 就必然牵涉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发掘与整理。而服饰文化又是一种多角度, 全方位牵涉较广的人文边缘学科, 所涉及的学科种类也较多。如:服装材料学、民俗学、民族学、服饰心理学、历史学等等。

一、现状

近年来, 在宴会、颁奖、做秀宣传时, 你不难看到中式服装的影子。从大小场合都爱着中式罩衫的成龙, 到《花样年华》中身着旗袍的张曼玉, 他们把中国服饰的含蓄、端庄、典雅表现得淋漓尽致, 折服了台下观众无数, 以及前不久举行的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的集体亮相, 一时间, 人人心中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情结。

中国时装业在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 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刺激时装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去消费时装, 也有更好的心情去尝试不同的时装风格, 但在许多人的心中依然存在着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于是中式服装悄然兴起, 并逐渐拥有自己的顾客群体, 风韵独到的“中国化时装”开始形成。西方服装追求立体造型, 讲究束腰, 而东方讲究“天人合一”服装造型随意自然。中式服装多为平面造型, 服装无论平放还是展开悬挂均呈平面状态, 只有经人穿着后才会随人体曲线的起伏和运动趋于立体。中式服装在设计上多用连肩袖、袖山低, 活动方便, 且能突出人体自然肩部线条。现代服装设计师追求中西融汇, 因此西式裁剪加民族元素, 传统加流行, 是目前中装设计的主流。比如服装在今年流行镶毛皮, 中式服装也加入了毛皮这一新元素, 在衣服的领口, 前襟或者下摆处镶上毛皮装的再度兴起, 被服装界人士看做是中国人“文化上的回归”, 因为能够领会中华神韵的创意设计, 往往可以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样富细腻, 令人回味无穷。

二、国外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运用

在西服、洋装、T恤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主要服装的同时, 我们很多人都发现我们自己的传统服饰更适合我们的身材、性格, 更能体现我们的东方韵味。近几年我们在巴黎、米兰和纽约的时装秀中看到许多中式服饰的痕迹, 光是约翰·加利亚诺一人就分别在1998、1999、2001、2002等巴黎时装周上, 将中国的旗饱、军服、藏族服装, 以及刺绣、流苏、中国结等在迪奥品牌的设计之中反复运用, 服装大师们吸收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之后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那一片片缤纷、繁复、神秘的绣片、布艺盘扣、镂花铜扣、银扣、中国结以及晶莹圆润的珠玉坠子被巧妙地移植在袖口、裙角, 使这些古老的元素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神秘迷人的东方气质。在他们的设计中, 只是吸取中国服饰文化的表面元素 (如盘扣、绣花等) , 他们并没有吸收中国服饰的精神内涵, 中国元素只是为他们的服装作点缀, 他们是站在欧洲文化的角度来吸取中国元素的。那么, 我们一方面应该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去吸取西方文化, 另一方面要把西方的、现代的东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融合, 设计出当代的中国新服饰, 以至逐步形成我们新的传统。

服饰文化的借鉴,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 除了对服饰外在的物质形态与其相对应的实物资料进行研究之外, 还要剖析其形成的过程、历史背景、时代特征, 深厚的文化内涵等等。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举止行为温文而雅, 充满了书卷气, 这在中国传统服饰上都有体现, 行云流水般的意境, 优雅的风格, 都是中国传统服饰内秀的表现, 中国传统服饰生生不息。众所周知, 日本设计师森英惠, 山本耀司等人之所以能在国际时装界成功, 并不是因为他们把和服这种极为民族性的东西和盘托出, 而是在深入研究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将西方服饰文化与之相融汇, 设计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之缘故。世界上不同文化之间, 尽管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表现意境等等存在差异, 但是在审美的需求, 审美的意味上都是相通的。

三、国内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现在很多国内设计师不同程度地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素材, 传统的视觉形象不时出现在服装设计中和织物图案上, 它们似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样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太简单了, 如何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并在我们今天的设计中很好地体现, 这对我们很重要。假如我们一味地抄袭传统, 照搬形式, 我们的设计只会离时代越来越远。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 并与时代相结合, 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中国韵味的当代中国服饰。“创新”不仅在于形式, 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把中国的思想、意境、格调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而且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 使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的造型、现代的色彩、现代的材料、现代的制作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 造型

服装作为直观形象, 呈现在人们视野里的首先是剪影一般的轮廓特征——外形线。中式服装造型特色是平面的、抽象的、写意性的, 如同传统的中国画一样, 造型不是注重其三维空间中的立体表现, 而且注重衣服的“蔽形表德”, 也就是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 服装是遮盖人体而具有社会象征意义的东西。中式服装造型属于直线裁剪, 衣片相连, 浑然一体。一般表现为衣片平直, 没有省道, 领型多为交领或立领, 上衣与裙, 肩与袖, 前片与后片没有接缝地连在一起, 衣服边缘多以贴边和滚边处理。中式服装的造型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服装造型上都采用温和、内敛的造型, 都属于内向型的。西方服饰造型是立体的、具象的、写实的, 如同西方传统的油画一样。注重三维空间中的形体塑造, 注重用显露甚至夸张的手法来突出表现人体体型特征。其造型属于曲线裁剪衣片分离, 一般表现为裁片按照人体结构分别裁制, 大多有弧度 (曲线) , 裁片上有胸省、腰省、肩省等各种省道, 领型及袖型变化丰富, 十分注重立体造型。现代设计师将以上所述的特征相互渗透, 东方中有西方, 西方中有东方, 比如说中式服装本身是直线裁剪, 衣片相连的, 是立领的。现在很多设计师在传统的中式服装上融入了西式造型, 将衣片分离, 并在衣片上有了胸省、腰省, 使得中式服装更合体, 更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有的设计师则以中式服装为基础形, 把它的立领改成西装领, 下摆改为圆的, 使得中式服装更具现代感。

(二) 色彩

俗话说:“远看色, 近看花”。可见, 服装色彩是服装美的第一视觉要素, 对于服装最终的主题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客观地讲, 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都有自己的独特表现力, 传达出不同的美感。中国传统服装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强烈反映了时代与社会风貌的特色, 作为社会中一员的个人, 在服装色彩的选择上受到伦理道德、文化、风尚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说, 黄色始终象征中央权力, 是历代帝王家族的专用色彩, 而红、紫色则权贵们们的服色。在唐代文武官员的服色更有了明确的规定:“三品以上紫袍, 四五品红袍, 六七品绿袍, 八九品青袍等”, 中国传统的服装色彩有着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特点, 某种意义上讲, 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当然它有着强烈的民俗性, 如红色,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是吉祥、喜庆的意思, 在众多的庆典及婚宴上都采用红色。白色是哀伤、清高的意思, 在古代, 除了丧事用白色外, 很多文人雅土为了显示清高, 也身着白色服装。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人们不再受封建意识的束缚, 冲破了那种严格规定的服装色彩等级观念, 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表现。现代服饰色彩在继承红衣绿裤的特征后, 将其融入了时尚, 使之更具现代感, 使得现代服饰色彩选择多元化。

(三) 材料

对服装而言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服装对于面料的外观和性能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面料在造型风格上各具特色。中国传统服饰讲究舒适、方便, 传统唐装在材料上都选用丝绸或以大团花图案的织锦缎。现代很多设计师继续了唐装的造型, 但在材料上却作了很多变化, 比如:他们把棉、麻、毛、合成纤维等材料制作成唐装, 使其更具现代感。肌理性很强的材料在唐装上运用更为广泛, 时尚性也更强。新颖的材料与传统服饰文化相结合是服装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制作

中国传统服饰很多都是单片缝制。西方服装制作当中采用大量的辅料, 使其更贴近人体曲线。现在很多设计师就把西式的粘合衬、垫肩等运用到了传统服饰的制作中, 使传统服饰更具现代感。例如:中国传统服装——旗袍, 领口、门襟处采用滚、嵌、镶等工艺, 盘扣做成菊花、琵琶、紫砂壶、葫芦等造型,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在此基础上现代很多设计师把粘合衬, 垫肩运用到了旗袍的制作中, 使它成形后, 更能体现女体的曲线美。

综上所述, 现代服装设计作品既要有民族情感的精神, 又应具有时代的气息, 从而满足现代审美需求,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正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那样, 主旋律是中国音乐, 整个章节里面的配器却是西方的, 可见中西文化是可以很好地接合的。例如:旗袍从近现代的发展来看, 它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 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制衣技巧, 融合并演变出东西合壁的现代旗袍。无论从其外形塑造还是内部结构来看, 无不蕴涵着东西方服饰的双重特点。继承中国文化传统, 利用传统中国服饰资源, 不应是简单的拼盘, 而应真正理解传统的服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 就如丹纳所说, “有什么样的气候有什么样的土壤, 才会有什么样的植物, 进而才会产生它那特有的生物循环”。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历史。在今天也能为世界文明创造出新的辉煌, 在当下世界服装领域也会有她相应的地位。

结论

五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是人类文明史中不朽的篇章, 也是人类服饰文化学上最具有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代表。我们华夏文化由于历史悠久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内涵深邃,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凝聚力。民族服装是中国的优势资源, 如果很好地进行挖掘、整理, 并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并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 这个资源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我们的特点如此突出, 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把自己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要想创世界级服装服饰品牌, 必须抓住自己文化的精髓, 坚持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鲜明的带有中国文化内涵而又具有国际时尚的设计风格。当然历史不是平面的, 也不是单线的, 它是主体的, 是有层面的, 设计者个人风格与个性是不同的, 观看历史角度、层面也就不同, 对历史的解释也会不同, 历史也会给我们展示出那不同的光彩。从理论到创作不是简单的叠加, 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设计者要把自己的理论、观念和个人理想化为创造的冲动, 并有能力深入, 准确、恰当地表现出来, 那才真正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服装色彩学》黄元庆,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年2月第3版。

清宫廷服饰设计内涵考略 篇9

一、作为符号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

符号学中所谓符号具体是指所指和能指的双面体, 并应该能体现抽象的内容层面和表现层面, 内容层面一般是指“符号内容”, 也就是“所指”, 而表现层面一般是指“符号形式”, 也就是“能指”, 人类通过在符号学中完成对符号的创造, 并对符号的形式赋予价值和意义, 从而使符号形式找到相对应的符号内容[2]。纹样一般是由色彩、 线条以及构图等能指成分组成, 它的含义就是一个民族精神信仰以及文化内涵的体现和寄托。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 国盛民强就是最高的目标。清朝时期宫廷服饰纹样的设计达到了鼎盛的发展时期, 其中蕴含了宗教、民间风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国家政治等因素。可以将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本质分为审美价值、符号意义以及功能基础。纹样在清朝是一种社会观念和思想的体现, 具有寓意性、 象征性以及装饰性, 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符号功能的作用, 通过符号学构成的角度来对纹样的特征以及语义学、语用学和语构学进行研究。语构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对纹样元素之间组合规则的研究, 语义学研究符号体现的社会思想和寓意就是对纹样元素所体现出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容的研究, 而语用学研究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类对纹样的解读[3]。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语义学和语构学等方面来提取纹样的特征。

二、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元素的内涵

1.民族性。清朝服饰由于是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所制定的服饰制度下设计而成的, 因此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由于清朝政府意识到汉族文化的优越性和进步性, 并深刻地了解到一个拥有先进文化的民族是不会向一个弱势的民族臣服的, 因此从清太祖统治时期开始汉族文化就得到了重视, 而对服饰形制进行阶级划分也是其重要内容。由于满族对于自身民族存在一种优越感, 如果服饰过于汉化会造成满族文化流失, 因此, 我们会经常在清朝宫廷服饰上看见满族和汉族相统一和相对立的民族文化元素。为了使满族的服饰制度占领主导地位, 到顺治统治时期, 政府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 并以服饰形制改革为手段, 开始实施“留发不留人”等具有压迫性质的政策。在这种服饰变革下, 汉族人民被激怒, 并发起了反抗, 最后由金之俊提出了“十从十不从”的方法, 平息了这次反抗活动[4]。

2.阶级性。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发展时期, 其服饰制度是所有朝代服饰制度中最为复杂的。在当时,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阶级内部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出了动物纹样的阶级性。要想正确的判断君王、百官以及平民之间的阶级和等级, 主要通过看服饰的尺寸、材质、纹样、色彩以及款式来辨别。清朝除了制定严格的服饰制度外, 对于时常发生逾越违制的情况, 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惩罚制度。

要判断纹样所代表的阶级差异, 主要是看纹样物种稀缺程度、 形态、性情以及食属范围, 就拿补服纹样来说, 主要分为兽类和禽类两种, 根据文武百官中官员工作性质和特质不同于不同动物种类相匹配, 从而形成了文官用禽、武官用兽的服饰制度[5]。由于飞禽具有灵敏、聪慧的智商, 并一直被用来象征超强的辨思能力, 因此比较适合制定政策法规以及治理国家的文官使用, 文官中一品到九品的纹样分别为仙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满鹣、鹌鹑、练鹊。而走兽具有矫健和勇猛的个性, 往往被用来象征强健的体魄和无畏的精神, 因此适合武官使用, 而武官中一品到九品的纹样分别为麒麟、狮子、豹、虎、熊、彪、犀牛 (七品和八品) 、海马。从这些排列顺序中不难看出, 官职的大小决定着权力的大小, 而权力的集中则代表着人员范围的缩小。而与其相匹配的动物则是根据在自然界中的物种的稀缺程度、生存能力等进行排列, 动物的攻击力越强、体型和力量越大则表示其代表的官员的地位和权力越高。具体地说, 禽鸟类可以分为游禽、猛禽等八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禽类在性情和体态方面都不相同, 例如食肉禽类嘴型较粗, 并带有钩状, 食鱼禽类则嘴型细长, 食谷禽类的嘴型较细且尖。仙鹤在其中属于稀缺的物种, 有着很高的警觉性, 而且喜欢鸣叫和跳舞, 因此, 可以用来表示一品官员超强的辨思能力和政治洞察能力[6]。而仙鹤作为仙人的坐骑, 性情高尚, 可以用来代表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德望, 用在一品文官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孔雀是一种稀有的瑞鸟, 其羽毛非常珍贵和漂亮, 因此被作为官员顶戴上的翎羽, 孔雀则成为二品文官的纹样。鹭鸶是一种黑色的水鸟, 被作为六品文官的纹样。鹌鹑作为一种外貌不扬的鸟类, 被作为文武百官中阶级地位最低官员的纹样。

三、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元素形成的原因

1.对汉族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清朝服饰制度是以满族民族服饰为基础而形成的, 而宫廷服饰文化的精髓则是对汉族文化的借鉴。清朝的统治是以外权的入侵为基础而建立的, 因此, 两个民族在长期矛盾和战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了解、借鉴和融合的关系。而汉族的民族文化、审美需求、政治观念以及阶级礼制对清朝宫廷服饰纹样的内涵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清朝政府虽然非常重视对满族服饰制度的推广, 但在与汉族的交往和融合过程中, 满族服饰被汉族的民族文化和审美需求所影响, 这一点在清朝的女装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满族在入主中原之前, 女子所佩戴的发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就算宫廷中的女子也只能佩戴东珠和金银簪, 后受到汉族凤冠霞帔的影响, 满族女子也开始追求华丽的装饰。在服装上满族人喜欢毛皮类的服装, 很少穿着丝质和棉质类的服装, 而汉族的服装比较华丽复杂, 这给纹样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条件。服饰文化可以体现出社会的发展, 清朝服饰制度的建立代表了满族对汉族观念的借鉴以及阶级的统治。满族在入关之前,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实用、简单的服装款式, 并不存在阶级和等级的划分。清朝在统治政权后, 以满族为核心的统治阶层意识到了汉族文化存在的功利性和先进性, 并通过借鉴其中的精髓来实现对政权的巩固[7]。清朝的纹样形式大多是模仿宋朝和汉朝, 而纹样的题材和主题的运用则是模仿明朝。满族政权统一后, 满族服饰开始向复杂和华丽的方向发展, 这也体现出了政府对服饰文化的重视。

2.满族对自身民族特色的传承。由于清朝政府极其重视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 并将其与政权相联系, 因此清朝宫廷服饰制度的形成与满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以及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也是决定纹样形式和内容的关键。由于满族人民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的环境中, 狩猎和捕鱼是其主要的生活方式, 因此, 满族人民爱好习武, 并擅长骑射, 这也是清朝宫廷服饰具有实用功能和地方特色的主要原因。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也体现在服装形制上, 统治者非常重视对本民族服装特色的传承。因此, 清朝服饰在形式上传承了自身有利于骑射的紧身窄袖的民族特色, 而纹样上则借鉴了汉族的纹样形式。由于满族信奉萨满教, 因此, 其服装图案的设计中除了融入汉族服饰中的纹样之外, 满族自身的纹饰都是萨满教教义的体现, 而服装图案则变成了祈福纳祥观念的物化行为[8]。例如补子, 文武百官用方补、皇族用圆补, 这就是受萨满教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萨满教中, 圆代表着宇宙, 其中包含世间万物, 象征着一种阶级, 方补和圆补的区别也因此而诞生。

清朝宫廷服饰的建立以及清朝服饰文化的形成体现出了宫廷服饰的设计内涵, 清朝宫廷服饰在纹样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民族性和阶级性, 而满族政权的形成、对汉族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以及对自身民族特色的传承对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元素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清朝服饰文化也凭借其特有的风格成为中国服饰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清朝对服饰的设计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 这种制度在宫廷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阐述了作为符号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 并对宫廷服饰纹样元素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作了分析, 旨在为清朝宫廷服饰设计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关键词:清朝,宫廷服饰,设计,内涵,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鸣.论清代官服制度及其文化蕴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孟祥义.满族服饰浅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3 (3) .

[3]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族研究, 1994 (3) .

[4]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紫禁城出版社, 2004.

[5]刘丽.中国吉祥图案的衍变及其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6]施天放.清入关前后帝、后服饰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 2011 (11) .

[7]杨晓冰.清代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 .

基于设计伦理的服饰产品探讨 篇10

21世纪的今天, 经济高度发展, 随之而来的设计艺术也飞速发展, 服饰设计更是复杂多变, 但服饰设计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接下来服饰设计的发展应何去何从, 应朝着哪种文化来发展不得而知。在当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社会状况下, 学者们提出了, 服饰应回归到它本质的文化层面上来, 即服饰的伦理文化内涵。

二、现状

近些年来, 中国学者己经在设计伦理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思考。许平教授从1998年起发表了《关怀与责任》、《设计的伦理》等文章探讨设计伦理的问题。《美术观察》2003年第6期和《装饰》杂志2007年第9期设专题讨论了设计伦理问题, 杭间、张夫也、李砚祖、赵江洪、鲁晓波、李当岐等许多学者和设计师都对此问题发表了看法。2007年11月, 《装饰》杂志和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杭州合作举办了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伦理教育问题”为主题的论坛, 并发表了一份倡议设计伦理的《杭州宣言》。除此之外, 关于设计伦理问题的讨论近年来也散见于各种刊物。相关的讨论涉及到设计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师与消费社会、企业中的设计师责任等问题, 有的学者也开始挖掘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伦理因素, 并力图使之有机地融入到当代设计的认识中, 这当然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纵观国内的研究和讨论, 可以看出设计伦理学在各设计领域凸现的重要性。服饰设计作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学科当然更要体现出当今社会的设计理念趋势。

三、设计伦理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思考

设计伦理不仅仅在中国古代服饰中有着严格的表现形式和规章制度, 而且,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设计伦理的种种要求和约束。

1服饰设计的新功能——作为设计伦理结果的体现

(1) 服装设计作为文化创作的一种手段

文化既不是本体也不是实体性存在, 更不是以自身为本体和实体的观念自己产生自己的独立的神秘运动。文化的实体是人类以世代相承的个体为主体, 实现作为主体的人的扩大再生产, 是文化的根本功能。文化只是作为实践的产物, 才以活动的要素的方式发挥其功能。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是文化的最高价值。就此可以说, 文化就是揭示出人类历史中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从而达到实在的自由这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形态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经过人类设计的物质产品, 它们体现出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审美观念, 显示出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建构看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活世界。

设计作为人的物质化的创造手段也正是在不断实践这一过程。人的设计实践也因此而具有文化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设计行为所创造的文化就是人的伦理道德观的最深刻的反映。服装作为产品设计的一个分支, 所以说, 服装所创造的文化是伦理道德观的最直接、最简明、最深刻的反映。

(2) 服装设计作为表达社会伦理愿望的一种途径

未来服装设计将怎样发展变化?未来服装设计的目的将是什么?未来服装设计评价的标准将如何变化?未来服装设计对人类的发展将意味着什么?现代设计塑造了一个“人为世界”, 而“人为世界”正从许多方面畸形的塑造人类自身的今天,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精心设计的高度发展的工业“文明”, 在人类陶醉其辉煌的同时,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和负荷, 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而破坏的进一步恶化己不可避免。这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公认。唯一我们能做的, 只是希望将这些破坏的进一步恶化, 能在我们清醒的意识下发生和减缓。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使我们开始怀疑现代设计伦理的正确性。而现代服装设计一味地、盲目地求新、求异、求变化, 最大限度的刺激消费, 而这正是现代工业“文明”悲剧的根源。未来的服装设计应该有新的伦理规范, 从而避免和减缓这些悲剧的发生。未来服装设计应建立在人类广义的生存之道上。设计的重点将是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 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降低消耗、满足人类生活需求而不是欲望, 提高人类精神生活质量。

2.服饰设计文化的变革——作为条件的伦理约束

(1) 伦理关系转变的结果

设计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 它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人类对自身的价值判断总是反映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对自然的认识水平, 从而体现为不同的文化存在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审美的需求导致了设计从物的世界中向人类自我的回归, 随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 提高操作的效率和使用的宜人性的要求成为设计的任务之一。“使产品适合人, 而不是让人去适应产品”, 人们终于从实践中又一次回归了对自我的认识—人本身是一切产品形式存在的依据, 产品的形式应适合于人的特性而存在。设计与人机工程带来的艺术文化气息和人机相宜的使用界面使产品更具人性化。这个时期, 人类的自我在逐渐回归中改造着物质世界, 创造着越来越属于人类自己的生活空间。设计与生产的分离以及从物向人的回归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而且设计的追求也成为人的伦理价值观确立的先行指标和生动体现。正如设计学家许喜华教授所指出的那样, “伦理观念是人类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和道德现象认识的结果。伦理思想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产生, 反过来又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使社会生活能够在有序的状态下向前发展。”

(2) 服饰设计的限制因素与绿色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中, 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但与此同时,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也增强了, 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起来,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时刻都在发生。设计的伦理问题已经成为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设计中的伦理问题不仅涉及到设计产品的内容, 而且事关设计本身 (包括:动因、过程以及造成的结果) 。正如著名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所说:“设计中总是有很多限制, 而这些限制中就包含伦理问题。”虽然作为设计的限制因素, 伦理问题的影响力有时还仅仅限于道德层面的, 未能对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就宏观层面而言, 设计受伦理因素的制约, 这种制约在某种时刻正是衡量和评价其设计成果的伦理标尺和道德砝码的反映。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由于环境问题己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 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 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设计领域的一些新发展和新认识, 以环保为主题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多, 在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正在改变着设计师的思维和观念。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设计新潮流--绿色设计。在21世纪, 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产业将是企业角逐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协调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重要一环。

总而言之, 绿色设计是顺应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绿色设计所反映的正是一种人——物——环境和谐相处的伦理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设计出的产品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提高对原材料的利用率, 降低三废的排放量, 利于环境的保护。人类、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 三者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作用。倡导绿色设计, 对于三者之间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 也将为绿色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设计伦理——当代服装设计的处境与思考

谈论未来只有当它能带动当下的行动时才是有益的。然而, 当我们仍沉迷于“从未有这么好过”的处境, 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呢?就说至少可以做到的其实已是很多我们必须完全了解问题之所在, 并且开始预见向新的生产方法及新的消费模式演进的新生活方式有实现的可能:一种为持久而设计的生活方式。

——E.F.舒马赫

70年代的青年设计师是追随帕帕奈克所进行的理想主义实践, 但西方主流的设计界仍是自由经济法则和消费主义的天下。而到了80年代, 帕帕奈克的那种理想主义设计道德情怀却面临着新的困境。随着1980年代的经济复苏, 设计师们突然间又对设计伦理问题不那么感兴趣了。的确, 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实践和设计研究发展的总体上看, 80年代并不是一个重视设计伦理的时期。这种倾向跟80年代整体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于设计的要求密不可分。由于里根实行的新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的刺激, 80年代, 从美国开始, 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全面复兴。60、70年代对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的强烈反叛和质疑基本上销声匿迹了。西方设计界, 设计研究的重心转向了贴近企业和商业行为的设计管理理论, 设计师的关注点又重新锁定了企业和消费, 消费设计的话语也以一种惊人的态势发展。一种符号化的、历史主义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形式大行其道, 外观设计与促进消费又成了设计的重心。在服装领域, 我们早就摒弃了西方的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等一系列的浪费资源的设计, 开始了现代的、机能的、方便的设计风格。

然而, 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的大发展, 地球的资源已经到了消费最快的阶段。我们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我们面临着自己生存空间的缩小, 使得我们人类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保护。也由此, 21世纪的设计开始提倡绿色设计、环保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一系列新的设计观——从新回归到了伦理设计的层面上来了。

四、结论

现代的人处于生活物品极度丰富的历史时期, 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状态, 当今的社会已消费、经济、利益为主导,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设计师个人都已盈利作为生产的主要目标, 认为这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确, 这种生活、生产的观念和态度极大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但, 同时它带来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社会人类思想的敗俗。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提出了设计伦理学的观点, 呼吁人类重视伦理, 恢复人性的本来面目, 反对纯粹的拜金主义。

摘要:纵观古今中外的设计发展史, 伦理的观念在设计意识过程中早已有之。但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 我们对设计的伦理文化内涵却“避而远之”。本文就伦理文化对服装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望能引起服装设计师的关注。

关键词:设计伦理,文化,服装设计,绿色设计

参考文献

[1]何怀宏著.《伦理学是什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周翔.现代设计的利益平衡原则[J].装饰, 2006.10.

[3]张长征.设计师的伦理自律[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上一篇:音乐欣赏塑造素质教育下一篇:政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