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2024-06-22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精选十篇)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篇1

中职学校的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信息化数字化高度发展, 传统中职学校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随着职业改革的发展,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因此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十分必要。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指出:“要培养大量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要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 要求各类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为适应这一要求, 当前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十分必要。一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当前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经济发展向内涵转变, 技术更新将会更加迅速, 为更好应用国际最新技术, 为培养更多更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不可或缺;二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既要遵循人才需求规律、满足产业结构的要求, 又要结合中职学校实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具体实践中, 中职学校淘汰落后专业, 设置新专业, 夯实传统专业, 打造品牌专业, 完善课程设置, 研究市场需求,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学术资料, 于是图书馆作用更加凸显。因此, 完善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数字化高度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云技术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电子图书馆脱颖而出。因此, 传统中职学校图书馆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势在必行。中职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作用, 一是能充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图书馆管理开放化和网络化, 从而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也有利于信息的有效调取和存储, 提高管理效率, 对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充分实现图书业务多样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料多样化, 纸质文献资料更加丰富, 特别是很多外文期刊资料由于价格昂贵, 中职学校购买很少, 而信息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 文献资料以数字化形式存在, 有利于保存和管理, 方便师生查阅, 提高师生获取文献的效率, 以便充分利用文献资料价值。

三、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图书馆服务于师生, 既是教师的“益友”, 也是学生的“良师”。它是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是学生课外知识的“第二课堂”。中职学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自我提高, 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大量馆藏课外书籍和文献资料, 能够帮助学生挖掘潜能, 拓展专业课程内容, 补充课堂教学知识。同时, 图书馆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 图书馆是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书籍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能够获取学习所需或者就业所需的大量知识和信息, 进而增强学生创业、就业的兴趣和动力, 促进学生不断进取;二是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是传播文化, 给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化基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在图书馆里都可以开展, 如读书活动、征文比赛等, 进而满足师生不断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图书馆成为师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同时, 其也有利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 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有利于师生获取知识。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教科书以外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 它利用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为师生提供最新、最全的资料, 打开服务平台, 提供信息服务, 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师生可以在这里筛选并获取大量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图书馆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

当前, 由于学校管理者教育理念的落后、经费的短缺、人员配备不合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等多种因素, 导致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呈现出设施落后、文献资料老化、图书刊物破旧、图书利用率低、服务方式单一、信息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职学校图书馆吸引力下降, 使用率降低, 为改变这样的状况, 必须加强图书馆的建设。

总之, 当前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 既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即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增长见识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它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知识、科研素养、综合能力, 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应大力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加强职校图书馆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08) .

关于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提案 篇2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93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胡有清

主 题 词:图书馆,文化建设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群众阅读需求,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建设和管理公共图书馆的主体不同,公共图书馆可划分为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街道乡镇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其中县级及以下图书馆称为基层图书馆。从我国发展实践看,大多数省、市级图书馆无论在建筑规模还是在现代化设施、服务水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却仍然不尽如人意。

我国图书馆界第一份综合性研究报告《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国际图联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为1.5册到2.5册,而2009年我国人均拥有图书为0.44册,县级以下更是人均只有0.1册,人均购书费仅为0.7元。报告显示,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基层图书馆的书还是三四十年前的,实际上早已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不少区县图书馆成了网吧、茶室,甚至只是堆放旧书的仓库。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于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基层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不足,财政拨款投入到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资金也明显偏低,有的地方政府虽然在财政预算中有列支,但也很难到位。再加上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基层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相比,其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了“读者越少,政府就越不重视,越不愿增加投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基层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梢组织,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对于保证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建设基层图书馆,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图书馆立法,确保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为了提供永久性和不断发展的国家图书馆事业,全面管理和协调只有靠立法才能获得。”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基层政府开始主动分担基层图书馆的建设责任,但由于这种行为没有被法制化和制度化,因此往往具有临时性。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基层图书馆由于缺少后续经费而难以为继。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基层图书馆的发展,急需加强图书馆立法,尽快出台《图书馆法》,规范和管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协调图书馆与其他社会外部的关系,使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创造基层图书馆发展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应把图书馆建设当成民生工程来抓,纳入到政府规划中实施。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有法律保障的公共图书馆投入机制,实现经费投入预算化,经费项目法定化,使经费增加幅度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确保购书等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基层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帮助基层图书馆争取社会机构和组织捐赠或资助,多方募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社会力量援建基层图书馆的新模式。

3、加强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图书馆服务能力。基层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原则,注重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服务理念、服务手段的提升。要加强与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具有浏览、检索、在线服务等功能的信息化网络和地区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要加强基层图书馆之间的资源整合,建立、完善服务便利和资源共享理念,积极推行“服务一体化”。实现统一编目、统一检索、统一服务标准、共用一个物流系统和网络技术平台,不断深化基层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工作内涵,实行馆际借阅,通借通还,方便群众。

4、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强基层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大部分基层图书馆经受长期的门庭冷落,多年来已经少有新进大学毕业生,原有工作人员也很少得到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基层图书馆亟待建立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和对既有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机制。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帮助基层图书馆引进、培养既懂图书管理学专业知识,又会操作和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尽快适应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如何加强学校图书资料的管理 篇3

一、加强图书资料的采购管理

学校资料室在做好为全校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要向重点学科发展的方向倾斜,主动向学科带头人征询资料室图书、期刊订阅的意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校图书馆集中采购专业资料的局面。首先,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的需要采购图书。注意书刊资料的储藏保持合理的结构,主动为教师服务,不断增加新书开架数目,积极推荐新书和教学资料,提高书的使用率、更新率,提高教科研的信息提供率。向学生推荐新书及优秀读物,做好黑板报宣传和开设讲座工作。安排好各年级的借书日期,丰富借书品种,借书手续电脑化。力求做到方便学生,热心为学生服务。注意信息反馈,建议成立由各教研室业务负责人组成的资料室顾问组,及时听取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对资料室书刊采购、管理方面的建议,研究改进措施。其次,依靠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学术活动的机会,收集各种专业学科的最新资料,开辟信息情报资料来源的新渠道。

二、完善图书资料借阅制度

規定开放时间和开放对象,读者须凭本人有效证件进入资料室,不得携带书包及个人书刊入内。资料员应对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登记,严格限定借阅周期和借阅量。工具书(字典、词典、年鉴、大百科全书、黄皮书等)、重要图书资料(保存本)和孤本一律不外借,只限在阅览室内查阅使用。期刊(一年以内)原则上只复印不外借,确因科研与教学工作需要,应限定借阅期限(建议为一周)。借阅者要爱护所借书刊资料,不得出现涂写、标记、折角、撕页等情况,否则,视情节轻重,按书刊价格予以罚款处理,对丢失的图书资料必须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赔偿。

三、做好图书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就务必配置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严禁将火种带入图书资料室,不定期检查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内部消防器材应摆放明显位置,便于救急使用,平时注意检查,对现有报警器材定期检查,发现报警失灵应及时报修,保持性能良好。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安全措施。其次,下班离岗时,工作人员要保证做到:一断电;二关窗;三关门。再次,电子阅览室是电子设备重地。为维护网络安全,上机者不准私自装卸、删除随机软件,不准自带设备入内连机操作;严禁烟火,不准吸烟,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放射性物品;严禁在可燃物上使用电热器具,电器易发热部位必须做好隔热处理。室内电器设备及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应都会使用消防器材。还应熟知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最后,节日、寒暑假期间应切断内部电源,实行封闭式管理。此外,资料室是个大家经常出入的地方,还应注意保持资料室的整洁,不随意吐痰或乱扔垃圾。

四、建立资料员岗位责任制

资料员要及时做好图书资料的验收、登记、加工、分类、上架及借阅管理工作,对新书要及时登记入册,做好分类、编目、封面包装、缮写工作。对旧书应及时做好修补、报损工作。按图书馆规定对所有图书资料进行排架,并按类进行统计。经常清理借阅卡片,做好书标,积极开展借阅、阅览服务与咨询服务,如有能力还应编写二、三次文献。积极向老师和学生宣传、推荐新书目,并做好跟踪调查与信息收集工作。做好毕业生和调出人员的图书资料催还工作,加强日常图书资料管理,防止丢失和人为损坏。

五、加强资料员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必须提高对图书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资料室的特色是文献资源收藏的高度专业化,为本校师生查阅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学科在自身深入发展的同时相互渗透,学科交叉越来越多,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资料室的文献也逐年大量增加。因此重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提高资料员的管理素质势在必行。

加强资料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资料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强、知识应用广泛的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资料的使用率,确切地说,资料室并不是养老的地方,要做好资料管理工作,不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精神。

加强资料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应按照本单位的专业、学科分工,有计划地对资料员进行专业知识训练,要求资料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水平,逐步达到能精通一门外语,能用外语工具为老师搜集图书资料和提供代译服务。目前,图书资料管理迫切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开展咨询服务,因此还应加强资料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打破目前资料室“各自为政,闭关自守”的局面,实现校园网络资源共享,更好的为师生科研、教学服务。

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现代化技术,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和图书资料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篇4

目前, 关于如何在图书馆开展视频信息资源服务, 相关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 在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3]。在实践过程中, 视频资源及管理系统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或者公共数字视频图书馆和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领域, 而对于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建设, 以及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笔者在分析中职学校图书馆提供视频信息资源服务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中职学校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的对策, 以期为提高中职学校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1 中职学校图书馆提供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的必要性

1.1 提供视频服务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已不适应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4]。以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为例, 曾经以馆藏丰富、环境优雅而闻名的时代已一去不再复返, 一年前还被“裁员”阴云笼罩。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在向全校发出的一封公开信中指出:哈佛大学图书馆若要把20世纪的荣耀延续到21世纪, 就必须做出一些变革来适应新时代。哈佛图书馆的“异动”, 在同济大学去年举行的“新技术时代大学图书馆领导与管理创新国际会议”上成了话题。可见, 在21世纪, 如果沉醉于藏书量多大、看书的环境多好、硬件设施多么先进, 或许会将图书馆员工带进职业的坟墓。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认为, 包括大学图书馆在内, 传统图书馆都走到了一个拐点:新时代越来越明确地要求图书馆转换服务功能。因而, 在电子信息资源的出现和飞速增长的前提下, 中职学校图书馆加强视频信息资源服务, 既可以丰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 提供各类的网上数据库, 而且还可以提供各类视频、声频文献, 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方式从封闭单一模式向多元混合模式的转变。

1.2 视频信息资源服务是提升中职学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受经费、技术条件限制, 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方式固化, 服务内容老化。流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中职学校图书馆单一的印刷型文献的传递与检索服务方式, 为服务创新提供一个新的动力与平台, 它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图书馆视听服务的被动性, 而且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同时还克服了传统图书馆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5,6]。通过网络提供的视频目录, 读者可以选择要观赏的视频资源, 同一节目可供多人同时观赏, 大大地提高了服务的受众面, 使视频资源得到更广泛和有效的利用;利用视频信息服务, 既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服务, 同时不会因为资源使用次数频繁而造成损耗。与此同时, 借助视频信息服务, 大量视频资源在网上呈现, 使图书馆在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领域发挥的作用更加突显, 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1.3 视频信息资源服务是满足用户需要的重要保障

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保障部门, 满足用户的需要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7]。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重视网络时代下, 用户需求发生的改变, 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系统完善的功能, 以及强大的在线服务能力, 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专题化、精品化、虚拟化的信息服务需求。根据《2012年第3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表明, 截止2012年底,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了3.72亿, 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较上年底增加了2.5个百分点, 达到了65.9%。由此可见, 中职学校图书馆开展视频信息资源的服务, 既是应对这种用户需求的必要措施, 也是满足用户需要的重要保障。

2 加强中职学校图书馆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的几点对策

2.1 转变观念, 强化对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的认识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以纸质藏书为主体, 对视频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较低, 远不及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然而,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y) 的出现, 使视频资源迅速发展成为图书馆必须面对的一个资源建设领域。因此, 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面向用户需求的视频资源服务意识, 这是加强图书馆的视频信息资源服务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 要转变观念, 统一认识,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 学校分管图书馆的校领导和图书馆馆长必须清楚地认识视频资源的重要性, 充分考虑视频资源服务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资金占用多的特点, 将图书馆中其它相关服务和加强图书馆视频信息资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图书馆实现高品质的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的前提。

另一方面, 要促进图书馆员的信息服务意识的转变。图书馆员作为提供视频信息服务的执行者, 要确保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资源服务。这就需要加强图书馆员对信息时代用户需求的认识, 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要与时俱进地强化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造就一支复合型图书馆员队伍, 避免由于信息技术过快发展对图书馆员带来的畏惧心理。

2.2 加强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构建完善的视频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是图书馆开展视频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技术多么先进, 功能多么强大, 都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保障。在加强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同时, 要构建完善的视频资源服务体系。具体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对国内外多媒体资源建设比较完善的图书馆, 如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以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的情况, 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 结合中职学校图书馆实际情况, 从资源采集、资源组织、服务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对多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二是将元数据技术、流媒体技术与资源社区化理念完美结合, 构建完善的多媒体资源应用系统, 实现对多媒体资源的管理, 将各种多媒体资源 (如视频、图形图像、光盘以及各种文档等) 进行统一定义、编目、整合、发布、管理, 提供统一检索、在线点播服务,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三是完善多媒体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 包括多媒体资源统一组织与揭示、深度索引;音频、视频在线点播, 图片、文档在线浏览;机构特色资源组织与长期保存;特色、热门资源推送等。

2.3 合理开发与利用视频信息资源

一是根据学科专业设置, 制作特色视频资源。中职学校图书馆可组织现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自建视频资源, 对一些具有特色的资源进行拍摄加工, 建立并完善学校特色数据库。这样既可以节约视频资源建设成本, 又可以为读者提供了更多视频资源, 同时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学校馆藏数字资源库, 为学校特色文献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二是要合理的引进视频资源。数字图书馆要想对视频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就必须要有丰富的视频资源, 因此, 合理的引进视频资源就成了数字图书馆开发和利用视频资源的首要条件。在这方面, 笔者认为:首先,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引进视频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 视频资源包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 因此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也就更大, 所以在引进视频资源时, 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避免因为存储空间的限制, 导致引进的视频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其次, 要结合自身馆藏资源建设的情况, 有针对性的引进视频资源, 避免出现资源重复或资源稀缺的情况;同时, 学校应设置包括校领导、教学人员和图书馆人员组成的专家组, 对欲引进的视频资源进行预购评价, 确保引进资源的质量, 其三是要对中职学校现有的学术讲座视频、课件、开放存取学术资源、购买的多媒体数据库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以便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查找、浏览相关信息等服务。

2.4 研究个性化视频信息资源服务需求

个性化视频信息资源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理念, 它倡导的是“用户需要什么, 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发展思路。而需求是引起用户行为的内在原因, 每一位用户表现出来的视频服务需求必然带有个性化的多元性质。只有加强对用户视频服务需求行为的研究,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视频服务, 为开展优质高效的视频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加强与用户的联系, 可采取问卷调研、个别访谈等方式, 建立用户信息服务档案和开展与用户的交流、沟通。通过调研分析, 研究广大用户对视频服务的需求。随时掌握用户所思、所求和所需, 及时改变视频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和内容, 调整视频信息资源服务策略。

2.5 创新运作方式, 实现区域化资源融合与共享

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各个参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延伸, 信息资源的拥有得到大幅度提高。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 为视频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条件, 通过网络这一媒介, 可以实现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 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 实现优势互补。要创新运作方式, 实现合作共享, 可以省内所有中职院校图书馆为主体, 各区市公共图书馆、部分高校图书馆为辅助, 并融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建立数字网络化校园资源库, 省内各图书馆实现资源数字化, 网络化, 实现远程网络点播, 采用标准HTTP协议, 全面实现对多网卡、跨网段、跨路由、跨防火墙的支持。同时还可与社会机构的合作, 一方面丰富资源, 又可以提升服务能力, 尤其是与电视集团跨界合作, 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传播平台, 实现区域内资源融合与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实现热门与珍惜资源的共享, 将所有图书馆独立平台的资源对接, 实现对热门资源智能发布与收回功能。

3 结束语

当前, 中职学校图书馆正面对着数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用户的需求。视频资源以其丰富的信息承载能力和直观、形象的展示方式, 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也理应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点领域, 因而, 在中职学校图书馆中加强视频信息资源服务十分必要。在具体的实施和工作中, 要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色、服务群体、培养目标, 因地制宜, 因馆而宜, 在制度上、技术上、文化上创造适合中职学校图书馆视频资源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提高图书馆在视频信息资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馨.高校数字图书馆视频资源在线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0, 21 (12) :58-60.

[2]蔡荣生.浅谈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视频与音频信息的采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 17 (5) :41-43.

[3]颜炳华.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视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4 (10) :155-156.

[4]王妙娅.我国高校图书馆商业音视频数据库建设和服务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2, 20 (6) :51-52.

[5]朱洁.多媒体技术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62-268.

[6]王陆军.公共图书馆视频资源的开发[J].新世纪图书馆, 2011, 22 (5) :40-42, 39.

关于加强学校三风建设 篇5

“三风”即学风、教风和校风,“三风”建设是学院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我院“三风”建设,促进各方面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2010年工作目标顺利实现,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风即师生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校风的核心,是校风水平的主要标志。学风建设作为学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

教风即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行为作风,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集中体现。加强教风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它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和社会声誉,关系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教风决定学风,教风是学风的导向。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或应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所学校区别与其它学校的独特风气。教风和学风建设的成效直接体现于校风,加强校风建设又是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风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加强“三风”建设是治校、治教、治学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三风”建设,整体情况良好。但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学风方面,一些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纪律松懈,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和效果尚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学校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教风方面,部分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德育意识、师德修养、行为举止、治学风范、学识涵养、协作精神等均需要进一步提高;存在对学生要求不严,迎合迁就,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理的现象;课堂之外对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心理关心较少;切实加强“三风”建设,刻不容缓。

二、全面启动“‘三风’建设月”活动,在全校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三风”建设工作机制。

要通过层层动员、思想发动,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力营造“三风”建设声势,提高全校师生对“三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保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发挥党团组织、优秀教师、学生干部在“三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三风”建设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并着眼于整改提高,努力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要通过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把“三风”建设与系部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全面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培育优良学风

(一)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抓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内容的思想教育,提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四自”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学风建设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适用的学风建设措施,针对学习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使人才培养目标得到落实。二)严格养成教育,规范日常管理。

(三)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四)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

四、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积极加强教风建设

(一)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党员教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查摆存在的问题。要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坚持普遍教育与重点对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教师增强责任感,强化学术人格的形成。

二)注重师德建设。一要通过下发师德建设学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强师德宣传,弘扬高尚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二要加强师德培训,建立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三要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列入学期考核、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管理。四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引导。通过建立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机制,加强教师听课制度管理与检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开展教学测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活动,重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实行奖优罚劣,着力对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进行整改提高。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技能月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职业技能;通过组织“第二届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活动,总结提炼优秀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正确引导教师规范教学行为。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关心“困难学生”群体,以文明教风带动学风全面好转。要积极倡导建立“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感情上关心学生,工作中信任学生”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在教师中提倡使用文明用语,提倡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提倡因材施教。同时,不断加大对“三困”学生(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的关心。首先对经济困难学生,要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资助等,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要主动与心理困难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心态,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三是对学习困难生要在班级学生中实行“一帮一”制度,加强学校与家长联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培育文明校风

六、“三风”建设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全面开展我院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活动。坚持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三风”建设活动,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教学质量为根本的“三风”建设模式。确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教师行为准则、“勤奋进取、乐学不辍”的学子风范和“和谐安宁、求真务实”的校园精神。

(三)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 “三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彭建平副组长:徐德才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口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教风,促学风,树校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风教风创优良,师生共勉树风范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树师德,抓教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为本,素质为纲,争做文明诚信的大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精心塑造教育教学品牌 树人格魅力,倡师德师风 讲正气,比学习,树形象

(五)步骤及措施

1、宣传发动阶段(8月22日—8月30日)⑴学校召开工作会、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进行动员(“三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

⑵制定学校加强“三风”建设实施方案(“三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

⑶各级组召开教师、班主任会进行动员(各级组负责); ⑸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动员(各系部负责); ⑹橱窗进行“三风”建设宣传(少团委负责);

2、组织实施阶段(9月1日—9月30日)

⑴实行学生到课率督查制度,坚持每两周统计班级到课率(教务处);

⑵实行学生宿舍早晨清空制度

⑶加强考风管理,严肃考试纪律(教务处);

⑷加强班风建设,制定并实行《班级(团支部)建设考核细则》 ⑹强化教学督导制度,重视教风引导工作(教务处负责); ⑺强化教师听课与评课制度,营造教研风气(教务处); ⑻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禁用语言暴力活动,检查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熟悉所教学生基本信息的情况(教务处); ⑼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活动,规范教学行为 ⑽开展学生文明安全行为、文明着装督查活动,纠正学生不文明安全行为,同时加大对严重违纪学生处理的力度和速度 ⒀做好党员发展“推优”工作,以党建促 “三风”建设; ⒁结合“教师节”、“国庆节”等节庆日,组织开展师生文娱活动活动等;

3、总结提高阶段(10月上旬)⑴各单位进行“三风”建设月活动自查和总结,汇总活动资料,形成活动总结材料;

⑵学校对各单位、机关各部门、班级“三风”建设进行考核检查,明确下一阶段“三风”建设的目标和整改提高措施。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图书管理 解决对策

一、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落后

很多中职学校的图书管理者对图书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没有把图书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缺乏服务意识和信息管理意识。部分图书管理者认为图书馆仅仅是看书和借书的地方,没有将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因此,对图书的分类、整理和搜集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图书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受到限制

虽然中职学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在逐步上升,但是资金投入远远不能跟上资料价格上涨的速度,文献购置费用较低,导致资源紧缺,购书比例逐年下降,无法保证图书馆资源的及时更新,容易造成文献老化,读者的满意度降低。同时,因为资金方面的原因,图书馆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没有技术设备做支撑,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步履维艰。

3.管理结构不合理,图书损失严重

很多中职学校图书管理的层次为金字塔式,从一线工作人员到图书馆馆长中间相隔了较多的层次,这样就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部分工作人员不能为图书管理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会造成图书馆的信息流通不畅,无形中降低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对读者造成负面影响。另外,由于受到污染、场地潮湿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图书发生了残损,不利于图书的合理保存,再加上借阅者和管理者个人素质问题,资料破损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新形势下解决中职学校图书管理问题的对策

加强中职学校图书管理,不仅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深化管理模式,而且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具体来说,新形势下解决中职学校图书管理问题的对策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意识的培训

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而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是关键原因,因此,加强管理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非常重要。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它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国内外的信息,提供文献服务,是拓宽师生视野、提高知识面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领导的重视,需要领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学校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同时,定期对图书管理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图书管理人员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守岗位,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做到清晰明确地分类、整理和搜集资料。

2.加强经费投入,增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力度

要拓宽图书馆经费的来源渠道,第一,可以发动社会力量,联合创办图书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中职学校认识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很多社会企业也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面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与图书馆合作,以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促进自身的建设。第二,大力吸引捐赠,中职学校的图书馆要打造自身独特的项目,吸引投资者捐赠,同时,要采用灵活的方式给予捐赠者回报,以此提高图书馆的资源收入。第三,学校要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尽量多给予资金投入。另外,要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安全化和共享化。

3.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中职学校要设立合理的图书管理结构,针对图书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层次,明确清晰地规划业务流程,让相关工作人员对整个业务流程有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工作。同时,严格规定相关人员的具体责任,实行业务绩效与薪资挂钩的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要强化图书借阅和管理制度,借阅过程要严格遵守制度,防止图书流失情况的发生。

三、小结

本文对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中职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抓住重点,更新思想观念,同时,要改进服务方式,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设备,这样才能促进中职学校图书管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侯晓敏.促进职业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对策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刘金荣.中职学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9).

[3]魏晨龙.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对策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1(6).

关于加强区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篇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电子阅读的特点:

一是节省时间。在阅读器内直间打关键字就能找到想看的书,可以为读者减少翻找书籍的时间。

二是经济环保。可以减少树林滥垦被制成纸浆,避免大量纸张最后被焚烧处理产生更多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节约购书的成本。

三是拓宽时空。可以为读者提供下载电子书功能,如同把小型图书馆随身携带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心所欲地阅读,进一步拓展读者阅读的时空,同时还能尽快找到同一作者其他的畅销作品,一睹为快。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传播各类信息,充斥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人们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自由而多样。因此,如果图书馆继续沿用传统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必然会导致图书馆读者大量流失,无形中削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极大地影响图书馆的社会意义。

因此,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的灵活性,是当前区级图书馆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区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馆藏书质量下降、图书更新频率低。

一些读者素质修养较低,不遵守图书馆管理制度,不服从馆员的管理指导,随意带包入室,不用借阅证,或者借别人的借阅证用;不用代书板,图书资料乱拿乱放,造成严重的乱架现象;个别人在书上乱涂乱画,折角撕页;更有甚者撕掉磁条,偷窃图书。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料的完整性和其他读者的需求。由于购书经费投入不足,再加上县级图书馆馆藏数量少、馆舍面积小等条件限制,造成中小型图书馆出现了新书补充慢、新购图书质量不高、图书利用率低等现象,中小型图书馆原有的特色藏书和特色服务的优势不再突出,进而产生由于藏书缺乏吸引力而导致的读者流失现象。同时由于获得信息渠道的日益增多,读者更加趋向于利用互联网或大型图书馆等优势信息,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选择通过上网查询信息或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去图书馆,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型图书馆读者的流失。

2. 馆员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实行藏借阅习一体化化服务管理模式,图书馆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阅览室、借书流通处、自习室,咨询处等功能,体现在同一个大开间内。这就使得借阅室的服务管理呈现出多层次,馆员没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工作是不会到位的。有的馆员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不思创新进取,对读者冷淡,只做到看门守摊,对学生的咨询一概回答不知道;工作能力极差,不懂机读目录检索,不了解图书分布和本室图书布局,对读者索书找书服务不到位;不知道适时排书整架、巡查阅览自习情况,对于出现的不用代书板,乱扔垃圾等问题不注意检查督促。懒字当头,使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图书馆深层次的业务得不到开发,图书馆蕴藏的能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 借阅制度不灵活。

公共图书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开启民智、保障公民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力而设立的。虽然公平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人的核心价值,但是,在现实的区级图书馆服务中,服务水平制度与技术的设定和馆员知识水平有限,都使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大打折扣。例如,在制度设定方面,图书馆在办理借阅证时采取身份限制(使如凭工作证、户口本),这就是对公平性原则的极大损害。所谓技术设定,是指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方面的一些规定与习惯。由于事实上公共图书馆大多设立在城镇,对于远离城镇的农村人口来说,即使没有身份的限制,他们也不可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同时,过高、过多的收费服务将相当一部分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拒之门外。此外,读者在每次借书时受借阅制度的影响,就是在交押金的情况,每次也最多只能借到一本书,制度的不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二、提高区级图书馆建设水平的对策

1. 加强教育,提高馆员素质。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发展图书事业,就离不开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我们区级的一些图书馆,忽视了对管理人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图书馆工作质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据有关资料,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五年后知识陈旧率为40%,十年后达60%,二十年后达85%,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占一生所学知识的10%~20%,还有80%~90%的知识要在工作后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来补充和更新。虽然图书馆经费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或压缩其他开支。“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人才的培养,要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不断进取,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和掌握新的业务技能。领导者要善于了解每位职工对图书馆工作的态度,对热爱图书馆事业、工作上有钻研精神的人员给予关心和鼓励,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

2. 正确引导,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变为既要文献借阅服务又要联机检索服务,信息载体也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转变为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资源的多样性,要求区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必须同步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子,针对读者的多样性需求,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多元化服务,包括信息内容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手段、方法、技巧等多方面的服务,以满足读者快速、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要求,缩短服务周期,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 篇8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决定的。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思想和行为的特殊要求, 是图书馆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图书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和职业训练, 并在长期的职业生涯磨练中养成特殊的职业道德习惯, 逐步形成更为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 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1、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是高校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表率、示范作用。图书馆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精神风貌、服务态度, 不仅代表图书馆的形象, 更代表一个学校乃至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影响到广大读者的工作热情及学习效率。因此, 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效能,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专业队伍,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2、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当代图书馆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特别是择业观念的冲击尤为突出。图书馆工作的特点是清贫平凡、枯燥乏味, 这令包括对口专业大学生在内的许多年轻人都望而却步。由此使得许多大学图书馆专业无人问津, 图书馆人才外流和人才短缺。加之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致使某些馆员产生了不安于现状、缺乏工作热情、见异思迁等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因此,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择业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馆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如果缺乏职业道德, 就无法做到爱岗敬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更不可能胜任本职工作、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同样, 即使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如果不热爱图书馆工作, 也很难在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上令读者满意。可见,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所以, 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 净化图书馆员的思想, 树立人人向上、个个争先的观念, 是提高馆员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内容

高校图书馆特定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图书馆职业道德有其特殊的内涵和要求。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这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础。图书馆工作是极其平凡、辛苦、繁琐、枯燥的工作。图书馆员要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 极端热忱, 无私奉献, 不计个人得失, 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也是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

2、尊重读者, 文明服务。

这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服务读者为中心。图书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声誉、形象及社会效益。尊重读者、文明服务的道德规范要求图书馆员要真诚对待读者, 一视同仁, 主动热情, 文明礼貌, 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好学不厌, 勤于进取。

这是图书馆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可靠保证。现代信息技术及服务手段的更新, 要求馆员必须提高业务水平, 逐步成为广大读者的信息导航员。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好学不厌、勤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只有这样, 才能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4、团结协作, 互相帮助。

这是正确处理图书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体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要求每个人都要以集体主义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 克服个人主义, 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谅解, 形成一个团结互助、凝聚力很强的优秀群体。

三、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建设是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建设:

1、讲求奉献, 加强思想建设。

图书馆作为服务窗口, 馆员应以自己辛勤的劳动, 为读者提供信息, 为各种科研和技术发明铺就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这是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因此, 应加强馆员的思想建设,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 规范馆员行为, 树立图书馆新风尚,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馆员。

2、开展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开展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教育, 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增强图书馆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 使每个图书馆员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才能更好的服务读者, 才能做到重承诺讲信誉。

3、立章建制, 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 必须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于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并逐步内化到员工的职业行为之中, 使全体馆员自觉做到遵章守纪、努力工作, 就能实现使读者满意的工作目标。

4、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观念。

“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本质特征的体现。把服务读者放到整个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位置, 始终以读者为中心, 主动和读者接触、沟通, 才能了解读者的需求, 想读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急, 把最好的信息, 以最快、最便捷的方法传给读者, 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检索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领域。作为一名馆员, 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图书馆业务知识, 还要广泛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质, 并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更好的服务读者, 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圣殿”, 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及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东方等.第三世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2000年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5 (6) :12-16[1]王东方等.第三世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2000年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5 (6) :12-16

[2]倪春发.谈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5 (3) :32-33[2]倪春发.谈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5 (3) :32-33

[3]林九如.情报继续教育的类型内容与途径情报学刊, 1993, 14 (6) :473-476[3]林九如.情报继续教育的类型内容与途径情报学刊, 1993, 14 (6) :473-476

[4]贾弘业.北京市通过地方法规:受聘专业人员要接受继续教育跟上时代.信息时报, 1995-10-3 (1) [4]贾弘业.北京市通过地方法规:受聘专业人员要接受继续教育跟上时代.信息时报, 1995-10-3 (1)

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一、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苍南县总人口120万人, 现有10个中心镇和2个少数民族乡, 下设有87个社区, 776个行政村。今年, 我县根据浙江省和温州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要求, 创建了龙港 (省级) 、金乡 (省级) 、灵溪 (市级) 、矾山 (市级) 和宜山 (市级) 等五个中心镇图书馆。

1. 设施情况

2. 基本做法

这五个中心镇的图书馆是属于苍南县图书馆中心镇的图书分馆, 具体由当地政府负责创建, 业务由县文广新局和县图书馆负责指导。按照省、市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精神, 验收合格后, 省级的乡镇图书馆省财政给予经费补助45万元, 市级的乡镇图书馆市级财政给予经费补助10万元、县级财政给予经费补助10万元。这五个中心镇图书馆通过四个月的共同努力, 都于2012年11月份前建成投入使用, 馆内均设阅览室、外借室、电子阅览室等综合性的服务功能, 制定了管理制度牌, 采用电脑扫描软件登记借阅, 并在全市实行图书通借通还。

3. 存在问题

(1) 经费投入不足。图书馆是免费服务的, 虽然在创建验收合格后, 上级给予资金补助, 但后续维持还需很多资金。据统计, 每个图书馆每年正常运转经费至少需10万元 (购书除外) , 而现在当地财政十分困难, 镇政府很难顾及这方面的经费, 长期下去, 受经济约束, 活动难以坚持。

(2) 工作机制不活。图书馆是当地政府负责创建, 人员、财物等都是当地政府负责管理, 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只是在业务上指导。这五个中心镇图书馆馆长一般都不是文化站站长兼任, 因体制的原因, 文化干部日常所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交给的任务, 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 从而制约工作的开展。

(3) 服务能力不强。图书馆管理员都是临时招聘人员, 没有经过正规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匆匆上岗, 服务水平不高。

二、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 笔者认为真正要做好乡镇图书馆建设,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良好作用, 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概括为“四个加强”。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各乡镇要把图书馆建设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 加强领导, 统筹协调, 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县文广新局、县财政局等有关单位部门要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加强对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指导、监督、考核, 制订出台乡镇图书馆考核办法, 同时将乡镇图书馆工作考核业绩纳入文化站站长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 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年终由县政府予以表彰,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乡镇图书馆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加强投入, 确保运行

县财政设立乡镇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图书馆设施建设、购置藏书, 开展活动。要创新政府投入方式, 适应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切实提高资金投入效应。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切实解决乡镇图书馆开放运行费用, 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文化经费,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工资待遇, 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 是做好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习, 切实提高图书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更好为读者服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爱岗敬业、刻苦努力, 切实干好本职工作。县级以上的图书馆内部要建立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机构, 担负起乡镇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责任和图书事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工作任务。

4. 加强创新, 优化服务

谈加强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举措 篇10

一、深化党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一) 党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作用

首先, 图书馆作为用文字记录思想历史的途径, 将人类文明的历史变为可能, 实现了社会型记忆的大脑, 具有存储历史知识和文化思想的功能。其次,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可以将不同历史时期内的知识进行纵向的传播, 以及在同一个时期内所有横向知识的传播, 纵向的传播将人类的文化进行积累、发展, 而横向传播则广泛的笼络各个层面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无国界无边界的即时传播, 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再次, 面对信息污染以及信息泛滥的弊端, 党校图书馆可以进行筛选文本的处理, 帮助党员过滤无效的信息资源, 为党员学习提供有效、便捷的条件。

(二) 图书馆对社会产生的效应

首先, 党校实施图书馆建设可以为党员干部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知识信息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只有广泛应用才能有效的发展和传播。而图书馆可以为党员干部提供这样一个场所, 为党员干部提供不同形式的各种资料和载体, 支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为党员干部有效利用知识资源提供保障。其次, 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各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加强。对各种文化和价值体系要采取相互尊重的观念, 认识文化的多元性, 实现有价值的沟通和交流。图书馆中的知识文体不会拘泥于自身文化, 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不同文化, 实现探寻真理的目的。

二、加强党校图书馆建设的举措

(一) 服务教学科研的专题

党校教学科研的专题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任务不同, 党校教学科研的专题也会不同, 因此, 党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科研专题的不同而进行改革, 加强对党校教学科研专题的重视程度, 加大服务力度。

随着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快, 传统图书馆收集文献信息的方式也逐渐落后, 难以正常服务教学科研的专题信息, 因为教学科研专题也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 实施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 一方面可以与教学科研部门形成互动平台, 图书馆可以即时有效的为党员干部学员提供教学科研专题片, 以及为教学科研部门提供专题信息;另一方面, 教学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多方位、多渠道的获得各个专题以及研究方向, 为图书馆教育提供更充分的资源。

(二) 实现信息共享互通

党校进行图书馆建设的时候, 要利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 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首先, 党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建设需求和实际情况对建设的目标进行定位, 在建设之前与其他党校图书馆进行统筹, 避免信息封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 实现党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 可以避免以前封闭式管理造成的重复购置大量书籍的情况, 节省开支, 避免浪费。再次, 实现各个党校图书馆之间的互通和合作, 可以优化信息资源, 实现整体调控的优势, 形成统一而又明确分工合作的互动局面。

(三) 培养建设读者群

党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包括: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党校的干部学员, 针对不同类别的读者群, 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原则和培养方式进行建设:

首先, 对于党校建设的宣传。党校需要采用网页宣传或者橱窗宣传的方式, 对党校图书馆的所有工作的人员以及党校的全体学院进行宣传, 主要宣传的内容包括党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岗位设置以及工作人员情况、馆内的设备结构以及技术设备等情况、图书馆服务的具体内容以及服务方式等。

其次, 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对于刚进入党校学习或者培训的学员, 除了需要宣传图书馆信息之外, 还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图书馆基本知识、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方向及发展现状、图书馆设备使用技巧以及文献利用方法等情况的讲解和传授, 并带领学员熟悉图书馆环境, 为学院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奠定基础。

最后, 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对于利用和使用图书馆频率较高的教学及科研人员, 党校要定期进行新技术的培新, 快速有效的将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和信息资源的最新方法进行传达, 并对读者和学员的信息检索能力进行培养, 帮助他们快捷有效的查找信息和利用党校图书馆的资源。另外, 在党校图书馆的主页网站上设置最新阅读方法和查阅电子文献的途径, 并对学院提到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帮助学员顺利使用党校图书馆。

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 科学建设党校图书馆的重点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面对新型的图书馆建设方案, 党校首先要明确图书馆建设的真正意义, 了解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特色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 在时代的推动下, 实现战略和管理策略的创新, 并注重建设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将图书馆的服务体制转化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信息服务, 利用现代科技为党校学院提供培训及信息资源, 和其他党校图书馆互通共享, 实现经济实惠的合作共赢。

摘要:党校是重要的党干部教育基地, 党校图书馆的建设在党校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许多便利, 对党校读书馆也产生深刻的影响。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将党校图书馆建设成新型的数字复合型图书馆是势在必行的趋势。本文就目前我国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 提出加强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举措, 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建设,举措

参考文献

[1]邓文红.挑战与抉择: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建设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3, (12) :10-11.

[2]程敏.数字化技术对党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 (3) :25-26.

上一篇:耐磨设计下一篇:商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