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图案艺术

2024-08-27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精选四篇)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 篇1

苗族刺绣中的龙纹符号

苗族龙崇拜的载体是苗族龙纹样, 而苗族龙纹样的载体主要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苗锦等民间艺术品, 其中的主要特点是龙纹无统一模式, 图案有疏密聚散的变化, 其起伏流畅的曲线传达出来的动感活跃生动, 富于变化。因为图案之特色与具体工艺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绝对分开地表述图与艺之美也不现实, 下面以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苗族龙纹样运用的几种苗绣类型来探析特殊苗龙图案效果与特别刺绣工艺之间的关系。

一、施洞型

前文提到, 此地区苗绣的技艺主要分为平绣和锁边平绣。该地区的女性服饰是苗装中的精华, 人民币上运用的苗女形象着装就是本类型, 其形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本地区服饰不使用蜡染, 龙纹样全体现在刺绣与苗锦之上, 苗锦不同于汉锦, 使用棉纱、丝线或再混合麻线、毛线织成。其中不锁边平绣分亮绣和暗绣, 暗绣用于常装, 底面为黑色, 绣线用紫蓝色、深蓝色, 着装效果质朴, 亮绣一般用红色底布配蓝色调的龙纹样, 或白色、绿色底布配红色调的龙纹样, 花哨热烈, 用于盛装。而锁边平绣具有极其精细的工艺, 类似景泰蓝纹饰的效果。总是先平绣, 再锁边, 但不仅于此, 其与不锁边平绣的区别还是体现在很多方面, 除了前文提到的用色习惯外, 这里的平绣线细如发丝, 用油皂角的果肉拖捏一道, 施以天然胶质使之去除毛刺、光洁油亮, 线铺的紧密重盖, 不留间隙。锁边用小绣花针引穿白色或黄色丝线从布的正反两面环环绕圈来回走线, 最后以紧致而不见针脚为上品。

二、巴拉河型

此类型的龙纹样之所以呈现不同于其它类型苗龙的厚滞明确、静曲如藻的视觉感受, 完全归因于它有两种独树一帜的绣法——辫子绣和缠绣。辫子绣又称扁带绣, 顾名思义, 是先将绣线编成辫状带子, 再盘锁成龙纹等图案,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犹如现代丙烯画中一种先将较厚的丙烯颜料晾干为条状再拼贴到画面上的技法。其实编带在苗族刺绣中不是巴拉河型所独有, 但是其它类型只将它视为辅助, 如施洞型, 仅仅用编带作为袖腰的边框线。而巴拉河型就是剑走偏锋, 充分用辫子绣凸显图案的厚重牢实的深浮雕效果, 用缠绣营造浅浮雕的纹样效果, 把这种图底不同层次间的肌理对比作为本类型图案美感的主攻方向。具体来看, 先用八或十二根同色或两色绣线编成扁带, 在专门的编带凳甚至圆口竹篮上编带。再用平盘、立盘和斜盘技法来盘锁, 老一辈人以立盘为主, 平盘、斜盘为辅, 着意营造厚实浮凸的纹样效果。而近年由于商品化的急功近利, 也出现了平盘、斜盘为主的作品, 但是表现力和工时是成正比的。而同样具有浮雕效果的缠绣又称绞绣、绞线锁绣。用两根线分别牵引进行绞线与锁线刺绣时, 两股线互相螺旋线圈地缠绕, 最后把绞线锁扣在布面, 形成表面梳齿样的线条, 梳脊线粗、梳齿线细。为折冲厚重的纹样带来的凝滞、呆板之感, 本类型的民间艺术家们本能的加大了色彩的对比, 常用红绸缎底布加绿色调纹样或黑底布湖蓝色调纹样等配色方案亦不觉得闹, 或更施以金箔线增加富丽效果。

三、都柳江上游型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 与前述两种典型风格的类型不同, 此类型的龙纹的眼睛形状几乎总是处理成卷曲的触须形, 是不封闭的圆环, 而前两者几乎总是用圆环来描绘龙、虎、狮之类的凶兽。都柳江上游型只有在表现鱼、鸟等动物眼睛时才使用封闭的圆环, 看来, 不是飞针走线的刺绣技艺造成的这种差异。由于使用了白色锯齿状边线, 此类型的物象外轮廓比施洞型的锁边平绣造成的外轮廓还要明确, 物象的形体关系却比其它类型的更难以捉摸, 因为它刻意在解构物象, 抽象化对象, 打散它们本身的个性特征, 注重在不同种类事物的形体中制造明确的呼应, 在画面构成的意味上比施洞型更加主观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却多而不乱, 有条不紊、组织严密, 有一种积年贵族的雍容气象, 这或许与明代扶植都柳江上游地区的土司来巩固当地统治不无关系。本型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工艺特征, 一为丝绵布、一为鸡毛穗。在大木板上放置蚕, 让其来回吐丝自然形成一片柔韧而不太反光的薄片, 这可能是关于丝绸的最古老的制作方法。以这种如同牛皮纸的厚度的面料为底布, 在刺绣时每幅图案都有一些双色交织的小色块, 如同交通栏杆的双色标示。刺绣后的服饰装饰以白鸡毛穗。

四、凯棠型

此类型的两种特色绣法都极为费工, 一种名为梗边打籽绣, 梗边指的是用十或十二根细线作为梗蕊, 另用一根线缠绕之, 梗线一般为白色, 也有一部分使用绿线。在分段绕线时采用一种极聪明的方法——在梗蕊线下面悬吊重物, 手捻动梗蕊线上端, 绕线自然就缠绕其上。而打籽指的是在底布上用梗线锁固出物象轮廓后在其中填满直径二毫米左右的圆线籽, 颜色以红、绿色为主。梗边打籽绣的美感与妙处主要体现在籽所带来的细微变化与观看惊喜体验。无独有偶, 凯棠型也有与巴拉河型近似的追求浮雕厚堆的绣法, 但是手法上与之走上了殊途异归的道路, 名为三角绸堆绣。用放大镜细看人的皮肤, 纹理表面分割出无数个小小的三边形和四边形, 三角绸堆绣极为近似这种效果, 虽然不是创作者的本意, 但是可能都属于线与体块挤压自然生成的最简单形象。简单地说是先用皂角水处理绸布使之由于微弱胶性而变得挺括, 再剪成一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 折卷成小三角形, 图案便是用这些小三角形堆叠而成, 但是龙纹样或其它动物纹样的嘴和尾部还是使用平绣。堆绣追求厚重浮雕感, 以厚堆为上。

小结

苗族文化的龙符号不含有权威的概念, 而是集中反映着苗族万事万物相互转化的古老哲学思想。苗族信仰认为, 动物间可以互变, 人和动物可以互变, 动物和植物也可以互相变化, 万事万物处于互相纠葛与变化之中。这可以看出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影响, 同时与汉族的认为龙有神通变化的观念是相通的。而这种观念鲜明而生动地反映在活泼而无拘无束的刺绣艺术当中, 古老而严谨的刺绣技艺与天真诙谐的龙纹样图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吸引观众的视觉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黄俊敏, 李响.苗族服饰刺绣中龙纹样特征阐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 (12) :72

[2]钟涛, 清水江苗族龙文化——苗族服饰装饰的龙形象探源民间文学[J].1988 (4) :15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篇2

苗族刺绣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又表现出“使用”与“审美”的双重机制。苗族刺绣中的美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和真联系在一起,苗族刺绣纹样组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如实描摹如花草鱼虫、鸟兽禽畜、日月星辰等。这一类纹样没有多少人工制作的生硬痕迹,因而显得原始、真实、生动和传神。是创作者用本真的心灵感觉来倾述表达的对自然的由衷的赞美,也让使秀出来的纹样表露出难以掩饰的自然天的情韵,看起来十分美丽。

另一类是通过变化重构的纹样,如各式各样的龙、凤、麒麟以及人兽组合、万字纹等等,这一类纹样最突出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这些纹样几乎没有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固定视角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对象或场景,但是作者心灵的真实表现,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虽然有些合情不合理,但让人看了仍然觉得亲切、和蔼、美丽、动人。

苗族刺绣图案构成的形式特点 篇3

关键词:苗族刺绣 图案构成 形式特点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161-03

苗族人民没有属于自己本族的文字,基于这个原因,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记载其文化和历史信息。因此,以视觉符号传达历史文化信息的刺绣图案就起到了记载历史文化和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苗族人民将所见所想听通过刺绣的方式用图案元素表现出来。其图案拥有苗族人民对自然崇拜、怀念故乡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经过不断的提炼和改变,融入了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国民间艺术宝库。

本文从苗族刺绣图案构成的形式特点出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图案组织法则

(一)单独刺绣图案

在苗族刺绣图案中,单独图案是完整的、单独的,没有其外观形状所限制的。单独图案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其组织形式多样,可以单个独立的图案形式出现的装饰图案,也可以重复组织的排列变化得到其他的各种形状,多种基本形加以变化,可作出很多单独的图案;多种基本形的互相复合,能变化出更多更丰富的图案。单独图案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一般在小面积中出现。

(二)连续刺绣图案

在苗族刺绣图案中,单独图案是一个或者多个基本图案进行重复排列组合形成的,将基本单位图案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重复组织排列,从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图案。

连续图案通过不同方向的重复组织排列,体现出虚实变化,有疏有密,整齐统一的特点。由于连续图案的变化性特点,它在表现上具有延展性,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常在苗族服饰中的衣角、领口、袖口、裙边上出现。

(三)适合刺绣图案

在苗族刺绣图案中,适合图案是将基本图案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呈现,各种几何图形、动物外形、植物外形都可以作为限制的外形轮廓。基本图案限制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独立的装饰效果,表现出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由于适合图案的整体性特点,常在面积比较大,较为醒目而重要的位置表现。

二、图案构成法则

(一)图案抽象化构成

苗族刺绣图案的抽象化构成是指将各种自然物像、动物、植物和生活故事加以提炼、简化的抽象性描绘,即用点线面几何图案进行表现。在这种表现方法中,将具象的图案进行简化提炼,运用简约、变形、夸张等方法进行再创作再设计,形成新的抽象化苗族刺绣图案。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抽象化构成是对现实物像图案的提炼加工、简化提取的抽象化表现,在其表现特点上新颖特别,既保持原有图案的基本特点,又将自然物象、植物和生活故事加以再创造和再设计。

(二)图案复合化构成

苗族刺绣图案的复合化构成是将各种图案的某种内在联系或者内在规律通过艺术手法将其重叠和融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图案。图案的复合化是在原来的图案基础之上进行互相渗透融合,通过比喻、夸张、联想等方法将图像再创造,形成和原来图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关联的一种新图案。

苗族刺绣图案的复合化比起传统苗族刺绣图案更加具有创造性,在形式特征上更具有个性化特点,是刺绣图案的再创造、再设计的表现。由于图案的变化性特点,在图案的应用上更加广泛,增加了苗族刺绣图案的时尚感和现代感。

(三)图案随意化构成

苗族刺绣图案的随意化构成是苗族人民不受真实客观的朿缚制约,而是注重主观想象和随心所欲、轻松自如的随意创作,它不受时间、空间的朿缚和制约,图案随意化构成可以将任何自然物象、动物植物等图案元素融入一体,全部同时存在于一幅画面当中,它是苗族刺绣图案构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常在很多地方出现:凤凰的尾巴长在了乌龟的身体上、春夏秋冬季节的花朵可以同时绽放出现在一个画面,人的侧面有两只眼睛,两只嘴巴、三条腿的动物等。可以看出,苗族刺绣图案的随意性,是以自我意向和情感表达的创作,是人们的主观想象,以追求情感上的真实,忽略形象上的真实。

苗族刺绣图案的随意化构成的随心所欲、轻松自如的随意创作,将简单的图案元素表现出苗族人民对于哲学和美学的表达。

三、图案形式法则

(一)图案的对称与均衡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对称与均衡又称均齐、对等,它是将图案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位置上的变化,分为上下、左右、对角、交织重叠等组合形式。这种通过位置上的不同变化,使图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给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苗族刺绣图案的对称与均衡是图案最基本的两种构成形式。对称体现了宁静感与稳定性,具有端庄、安定的美;均衡则表现了动感和变化性,具有生动、活泼的美。

苗族刺绣图案的对称是以中心点为依据,向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的纹样,使图案产生整齐、庄重、平稳的效果。对称的图形具有单纯、简洁的美感,以及静态的安定感,对称本身具有平衡感,对称是平衡的最好体现。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均衡是对图案中物象的形体的运动、力量的组合产生了这种空间位置的力量,高点对低点的力量,从而对观者产生量比。常运用在图案的上下、左右、对角,又对之间的重量、大小、材质、色调、数量等进行了适当的安排,视觉和心理上形成大致均等的组合,显得既富于变化又生动活泼,视觉和感受上达到了平衡,给人稳定感。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对称与均衡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动态形式。植物的生长、动物、人物的运动及各类物种的生态共存,对称与均衡表现为一种平衡状态,其形态设计从视觉与心理上体现完美、宁静、和谐之感。静态平衡的格局大致是由对称与平衡的形式构成,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nlc202309082319

(二)图案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韵律原是指诗歌中、音乐中的专业术语,各要素形象的节奏在感情和意味统调下的和谐。在苗族刺绣图案中的节奏与韵律是图案相互依存的结果,图案中形象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图象由大到小,由疏到密,由粗到细体现了节奏与韵律变化的有序变化,体现了图案中的伸展性。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节奏指的是以一个或多个图案为基础单位,按照等距格式反复、连续,进行有条理的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比如重复的点、连续的线,疏密的面等都会产生节奏感,它是建立在重复和连续基础上的连续性活动,表现出图案运动的规律性,表现出图案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创造一种规律的视觉效果,是构成苗族刺绣图案的基本表现形式。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韵律指的由一个元素或者两个元素有规律地排列、组合成新的图案,是图案中富有变化的节奏中注入个性化的变异,形成丰富而有趣的反复与交替,这种基本形的变化就是节奏的表现。苗族人民喜欢把对生活的美好进行图像的转化,用变化流动的图案来表现韵律,用重复排列的优美的线条来增加流动性和节奏感。

韵律是既有内在变化秩序,又有多样性变化的复合体,是重复与变化的交替。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开阔艺术的表现力。在图案的构成形式中,韵律的表现可以说是各形象元素内在的秩序和多样性的变化。

(三)图案的和谐与统一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和谐与统一是指将图案有机结合、有机地彼此联系,从而使相近似图案的形式和统一,在变化中寻求和谐与统一。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图案的和谐,带给人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美感。而统一性则是图案构成的整体协调一致性。

和谐是将苗族刺绣图案形态中的元素进行大小、高低、方圆、宽窄的变化,在图案元素的组合上又有曲直、粗细、长短、刚柔的排列变化,和谐是造型元素的各部分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统一与和谐相互依存,既有变化又相互统一。

统一是将图案中的点、线、面、三维虚实空间、颜色和质感等元素有机的组合而成为一个整体。统一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达成和谐,从统一是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点或共有特征,达到了统一而又有变化的效果,造成视觉上的跳跃,同时也能强调个性。

(四)图案的对比与调和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对比与调和是图案表现元素中体现变异性和共生性的手段,通过对变化性和共生性的表现,突出个性,以达到生动的艺术的效果。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对比是利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图像进行组合,从而产生出新的视觉形态上的差异,对比是衬托的手法,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性求统一,打破呆板与单调求得变化而显其生动,使得各个视觉元素之间的差异化,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鲜明强烈。

苗族刺绣图案中的调和是图案统一化的一种形式体现,通过图案强调共性,使图案得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用不同点、线、面等元素并置调和,图案的长短、粗细、大小、色彩冷暖的调和形成视觉上的张力,增强对视觉的刺激强度,给人醒目、强烈的视觉效果。图案中物象个性鲜明突出才能引人注目,刺激性强方能使人印象深刻。

图案的对比与调和使图像中的各物象元素疏密、动静、粗细方面的对比使得图案的表现内容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四、结语

苗族刺绣图案的构图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它与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对自然崇拜、怀念故乡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影响下的产物。其独具特色的民族特点,表现出丰富的图案构成、样式繁多、色彩纷呈,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本土气息和民族审美特色。

本文对苗族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将苗族刺绣图案从视觉形态上对其组织法则、构成法则、形式法则进行研究,分析苗族刺绣图案构成的特点和形式规律,为苗族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苗族刺绣图案的传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鲁.艺苑奇葩 苗族刺绣艺术解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丽艳.苗族服饰图案的构图形式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苗族刺绣图案艺术 篇4

一、贵州苗族图案造型的装饰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是形象语言和形式语言的高度概括。苗族的图案造型具有符合自身文化和审美趣味的装饰艺术特征。

1. 图案造型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装饰性

图案造型由于地域环境和人们生活状态不同, 形成了特殊的、动态的、富有地域文化的特征。贵州苗族图案造型形象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与贵州苗族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文明状态, 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独特文化。苗族人民的生活故事、生活用品、生产器具及他们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都成为图案造型的塑造对象, 这些对象经过苗族人的巧手以装饰性的艺术形式再现给人们, 既生动又蕴含了各种文化信息。

2. 图案造型符号表现具有装饰艺术的夸张性、简洁性和概括性

苗族图案造型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自然物体加以提炼、夸张变形而得到的形态。苗族人在造型形态中融入了自己对客观物体的主观感受, 不受色彩和物体形象的约束, 造型塑造时更随意、自由。为了突出物体均强调概括、提炼和夸张的手法, 他们会把物体的个性部分夸大, 忽略枝节, 使自然形态变为艺术形态, 以一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呈现出来, 增加原有物象的趣味性, 产生独有的风格和个性。比如图1“蝴蝶妈妈”, 其造型塑造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女性和蝴蝶的美并以夸张、变形、概括的手法表现出来, 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美感冲击, 整个形体简洁、明了。

3. 图案造型赋有装饰艺术特定的象征意义

对苗族图案造型装饰艺术的象征意义理解要从苗族人民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上着手, 才能真正解读它包含的深刻内涵。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 人们在迁徙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难以诉说的困顿、劳累、恐惧和饥饿, 所以在他们图案造型中除了有以族群故事为题材的图形, 象征他们过去的生活状态和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 同时也颂扬老祖宗的勇猛与顽强以外, 还会有许多祈求美好生活的图案造型。

二、贵州苗族图案造型装饰艺术空间构图形式

贵州苗族图案造型的构图大概归纳为以下几种:

1. 平视体构图形式

平视体构图是装饰艺术中较为自由的构图形式, 画面中的物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不遮挡、不重叠, 强调影像效果, 但要求轮廓清晰, 它们以一种平体排列的方式重复或伸展连续, 所有的物体基本都在一条基线上, 其表达全靠侧面外形剪影。如图2。

2. 适合式构图

贵州苗族图案造型用适合式构图的比较常见。适合式构图是将一个或多个造型元素, 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 使其完整、均衡地适合在一定的形态内, 这种构图不是生硬的在画框的边界内随便填充笔画, 而是要求根据边界的规则对填充在内的物体进行适当的变形加工, 以期获得满意的画面效果。适合式构图要求在特定的空间中被装饰的形体要疏密得当、纵横有序、松紧适度、灵活多变。如图3。

三、贵州苗族图案造型的装饰艺术色彩表现

色彩是图案造型的视觉要素之一, 也是构建装饰艺术的灵魂要素, 它往往依附于造型形体而成为艺术作品中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色彩本身的色相、明度、纯度能使图案造型达到饱满、丰富、细腻的艺术效果, 而苗族人民对色彩的大胆使用又使得色彩具有独特的、浓烈的民族性格。贵州苗族图案造型依据区域的不同, 其用色也有细微差别, 如贵州雷山的苗族图案造型注重色彩的强烈对比, 使图案造型显得绚丽华贵, 通常该区域的图案色彩会选择大红色、黑色作为图案造型的背景色, 蓝色、黄色、紫色作为造型本身的颜色相互搭配在纹样间。

四、贵州苗族图案造型装饰艺术的表现技法

贵州苗族图案造型装饰艺术的表现技法有很多, 其中常用的有黑白表现技法和彩色表现技法两类。黑白表现技法主要通过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产生单纯、简单清晰的形态, 画面视觉效果强烈。黑白装饰性图案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点, 通常以点、线、面的对比关系创作, 这种技法在贵州苗族的图案造型中运用广泛, 比如苗族的很多印染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而彩色表现技法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 有蜡染、刺绣、雕刻等。

苗族图案造型是苗族人民展示其民族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重要要素, 是苗族展示历史文化、民俗传统、情感思想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 是苗族人民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审美水平的体现。装饰艺术语言形成了苗族图案造型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一种幽默风趣的节奏和韵律展示了苗族图案造型的艺术美和文化美。

摘要:贵州苗族图案造型在形式上具有装饰艺术的共性特征, 在内容上兼具了苗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

关键词:贵州苗族,图案造型,装饰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刚.装饰画与教学[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2.

上一篇:课程教学光纤通信下一篇:危险的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