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智慧课堂

2024-09-02

创建智慧课堂(精选十篇)

创建智慧课堂 篇1

我看过纪伯伦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美俘虏了我, 但更伟大的美甚至将我从她本身解脱。”我常常思索这句话, 思索的不仅仅是美的哲学, 作为一名教师, 我思索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究竟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是动人的吸引, 是完美的控制, 是知识的最大化的传递, 展现知识本身的美。学生却变成了知识的俘虏, 还是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间, 激发学生追问的意识, 寻求知识之美的能力?

一、创建智慧课堂辩证地处理问题的哲思

把“教会与学会、有法与无法、机遇与机智、敏感与钝感、示强与示弱、有效与有爱”这几种将貌似对立的一些教学事理, 做临场的智慧的处理。

一位教者在执教《五彩池》时, 在赏析完课文后, 一位学生激动地说:“这么美的五彩池, 在里面游泳一定舒服极了。”教师反问到:“你们说可以游泳吗?”有的点头, 有的说游泳危险。见此情景, 教师屹然告诉大家:“看来我们有必要再读一读课文, 会读书的你们, 一定会从文中得到满意的答案, 然后告诉老师可不可以游泳。”几分钟后, 学生纷纷说出了不能游泳的理由。可这位教师并没就此罢休, 而是追问道:“如果水池很大很深, 又没危险是不是就可以游泳了?”一石又激起千层浪, 一些学生一时无语, 有些学生纷纷说明该保护大自然, 不该去那里游泳。我们来看这简单的几句话:“看来我们有必要再读一读课文”“会读书的你们, 一定会从文中得到满意的答案”。抓住机遇, 有爱的信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个学生, 而且面向全体:“然后告诉老师可不可以游泳。”示弱的表现, 学生在教师带有信任和鼓励的忽悠下, 又带着告诉教师问题答案的重任。学习的欲望、思考的动力、读书的效果那是不言而喻的。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有了独特体验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在生成中, 由于这位教师抓住了机遇, 因为有爱, 才会对学生充分尊重, 因为尊重才博得了学生对课文最深刻的感悟。

正像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所概述的那样,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借鉴教学行为

内化理念, 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听课, 然后学习研究实际教学行为:我们在向名师的课堂进行艺术借鉴时, 不要依样画葫芦, 而是在要在范例中得到启示之后, 结合本身、本地、本文做有变化的迁移。如果在借鉴的过程中, 只做机械的如法炮制, 或不分青红皂白的泛化移植, 以跟风的轻率态度去滥用借鉴, 效果肯定会不理想。

三、文本解读懂取舍

对于课堂教学, 简约是一种智慧,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我们在研读教材时, 常常感觉这是作者可以着笔的精心刻画, 那是寓意深刻的深情表达。动哪哪疼, 处处欲舍又难抛, 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领着学生到处走马观花, 忙乎了半天, 教师头晕脑涨, 学生两手空空。所以我们一定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是否捕捉到了课文的关键所在, 择取重中之重, 敏锐地引领学生发现此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大的结构特色和语言特色, 并能敏锐地发现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

四、指导方法是否“真、实”

“实”就是在教学中指导是否真的落实, 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真的有提升。读书的方法, 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是否引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是否会边读书边做批注?指导感情朗读, 遵循了“读———了解内容———再读———感悟情感———感情读———表达情感”这一由读文字到读情感, 它情变为我情的方法, 才能达到入情入境, 有了感情, 才能感情朗读, 写好字的方法:先观察, 观察结构特点、笔画特点, 再观察占个位置;是否给学生讲如何运笔, 什么是回锋什么是露锋?这种读书写字好习惯的养成, 高年级的课堂练笔和低段的问题拓展的口语训练都是对阅读的扩展与延伸, 是利用文本又超出文本的一种深化阅读的过程。要思考练笔成文后, 是让学生泛泛地读泛泛地听, 还是抓住典型文章, 通过具体的读、评、议来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篇2

创建高效课堂

-----学习山西太古教学模式的启示和收获

这学期,紧跟课改步伐,学习了张四保的课改经验和方法,有很多启示和收获。

一、大容量的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太谷的课堂上,看到的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练习题,学生一节课,把新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习题中,把新知识的巩固体现在练习中,实现知识习题化,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识,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学习具体化。

二、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精讲精练

太谷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在基础达标环节,90%以上的学生能很快的完成任务,教师只是起到巡查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共性问题,然后让会做的学生先讲,如果都不会,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做出点拔。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理念。

三、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课堂上,温故互查环节,小组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帮助组员完成了任务,同时也提高和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大组长或者班级里的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讲解问题的组长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口才,又巩固和理清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组员也学会了知识,实现了双赢。

我们语文教研组学习太谷教学模式,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方面有很大起色:

1、加强了教师培训,彻底转变了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是实施者,改革要成功,学校对全体老师进行理念上的培训,让教师从整体上掌握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从思想的根源上彻底转变了观念,课堂上充满了课堂改革气息,每位教师都以改革理念深入课堂,创建新型高效课堂而努力。

2、科学分组,加强学生了培训

太谷模式的推广,最首要的是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的科学分配,在此,学校要深入了解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中小组的分配原则,并结合本校实际,出台小组分配方案,以及设置的色卡。并提前对班主任加强培训,让班主任再培训学生,让学生树立这样几个观念:

(1)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2)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助别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3)知识没有教会,只有学会.(4)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每位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学定教,进行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捆绑式评价,精心准备特色卡,使学生竞争起来,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明白了,竞争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3、改变角色,变教案为学案,变主演为导演

本学期,教研组精心规划,集体备写导学案教师应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环节,细化流程,形成各自的学案。教师讲时做到了学生会的不讲,通过小组合作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教师尽量做到以练代讲、学生代讲、教师精讲。

汲取杜郎口智慧创建本土高效课堂 篇3

子曰:“见贤思齐焉 ”。我们取回真经,认真研读,不盲从,不照搬,反思自己的教学,找不足,寻差距,谋发展,结合我校实情,借鉴、吸纳、扬弃,形成特色教学模式,这是教学改革大潮赋予我们每位教师的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承认问题是一种胸怀,分析问题是一种能力,解决问题是一种智慧。教师是教育的思想者、支撑者、行动者、创新者,其素质就是教育的素质。所以教改最难改的是教师。俗话说:“好车是最难回头的。”我们很多教师能力很高,因此原有的惯性思维和习惯行为,让其太习惯了“往前走”。我们应及时“调头-回转-前行”。由循规蹈矩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型、发展型、创新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绝不仅仅是送给学生一个知识的行囊,只教学生“学会”,那是是低层次的教学水平,要教学生“会学”,才是高档次的教学艺术。我们无法送给学生能力,只能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我们无法送给他们智慧,只能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者不是一支水桶,而是一个支架。教学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理想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下面以一节历史课为例,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实现高效教学。

一堂高效课堂,应该具备三个原则。一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二是板块式教学。三是“三讲三不讲”。

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要求老师明确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展示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先学后出现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所进行的互动式的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这一课时,首先以导学案的方式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预习导学”,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导学案是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练案合为一体,真正把教师的劳动成果用到了学生身上。一份学案不仅统一了备课组的共识,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准,还提高了学生的预习能力。80%的知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学案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革命性提高。

板块式教学是为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有效策略。以一种课堂活动方式代替另一促课堂活动方式,降低学生较长时间处于一种状态下的疲劳,尽最大限度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一讲到底是不科学的,《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这一课划分出了“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合作交流”、“ 质疑问难”、“ 自主构建”、“ 当堂检测”、“ 课后探究” 这样七个板块。板块式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课堂有机地分成三到七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

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篇4

一、了解学情,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利用教学情感策略。

笔者的两个班分别是文科和理科重点班的高二 (7) 班和高二 (4) 班。7班几乎由清一色的女同学组成, 很典型的文科班。女孩子擅长文科, 对英语感兴趣, 有较好的语言天赋, 课堂有较高的参与度, 各种分组合作探究讨论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较好完成。相比较而言, 理科4班是一个物理地理班, 男生多, 经过高一一年的分化, 成绩滑坡的较多, 将近20人期末英语成绩不及格, 该部分学生心理挫折大, 放弃英语的想法时时露头。表现在上课或无精打采, 或插科打诨。作业书写马虎以抄袭来敷衍了事, 不能参与课堂讨论。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 同为平行班竟然均分相差10多分!如何让这群偷懒却脑袋瓜灵活的男孩子步入正轨, 把他们的心留在课堂上呢?只有提高课堂效率, 才谈得上课后的巩固, 好习惯的养成, 和最终成绩的提高。笔者把提高高二 (4) 班课堂教学效率纳入了笔者的课题研究中。

了解学生是第一步。利用课间、晚自习值班时间, 笔者分别找了课代表、组长以及课堂表现异常的同学看似随意地聊一聊他们的生活琐事, 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理想志向等等。经过一星期的准备, 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男同学反映不能忍受背单词之苦, 也讨厌英语选择题做题过程很纠结, 没有耐心做阅读理解。课堂上有新颖的话题就跟着老师插插嘴, 涉及语言知识时就索然无味, 无法聚精会神听老师“喋喋不休”。如何“热热闹闹”的长此以往地上每一节英语课, 还要完成授课任务?似乎不可能。学习中的枯燥感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寻求着解题方案。

二、制定对策:课堂中师生分工, 生生分工, 以学生为主体, 并付诸实践。

笔者制定的策略就是先抓住他们的心, 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笔者要像个导演一样, 运筹帷幄, 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这个舞台上来, 分配各自的角色, 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旦学生体会到付出有了回报, 成就感自然而来, 学习的兴趣也会日趋浓厚。求知的欲望、探究的欲望会让他们觉得即便沉浸在安静的课堂中也会趣味盎然!学生会逐渐走向成熟, 更喜欢思考的理性的课堂而不是曾经陶醉的“热闹”的课堂。课堂上的高效必将导致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高效,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以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才智、引入竞争机制为目的, 根据座位划分学习小组。四大组各自为营, 形成四大方阵。组内前后桌四名同学自然形成学习小组。或毛遂自荐或推荐各自组长, 从此各种课堂活动竞赛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计分。得分并不一定以答题正确与否为唯一标准, 任何优秀的情形都可加分。 (具体细则由课代表结合各组意见形成)

分好组, 便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生生合作, 生生激励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首先从背单词下手。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结合教材, 发动学生一起课堂上背单词比赛。

方法一:接触课文前先翻到生词表, 限定时间, 要求在随即的反馈中, 能找出reading中的所有生词并写出词义。

方法二:接触课文前先翻到生词表, 教师做简单的发音辅导及纠正, 随后要求学生朗读, 并对自认为难记的部分单词造些短句。当堂呈现课文中原句, 进行词义配对竞赛。

方法三:阅读reading, 划出生词, 猜测词义。随即呈现确切含义, 然后或听写或完成句中所缺词汇。……

年少好胜的孩子们自不甘落后, 更主要现学现卖, 此比赛和原先学习基础关系不大。各组纷纷推选代表, 把各自讨论后达成共识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奖品就是笔者在网上淘来的小零食之类 (学生说老师的东西最美味啊) 。不断地尝试, 不断地体验, 不断地总结, 学生意识到单词瞬间记忆并非难事, 难的是如何长久保持, 得出结论:划分音节, 发准音;自笔者造句记词意;朗读课文来巩固。每单元的单词初步记忆就在一次次的竞争、评比、分享中度过。集体记忆比课后的单打独斗效率高得多, 甚至词汇测试已与较好的文科班不相上下。

再拿试卷评讲中乏味的单选题开刀。单选题看似分值不大, 英语知识点繁多, 考察面多, 牵涉到时态、非谓语动词、从句、固定搭配、词义辨析还有各个语法小项纠缠在一起, 稍有疏忽, 便顾此失彼, 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很高。虽然课堂上方法、注意事项、解题技巧反复提及, 最后的结果只是当老师的笔者更熟练了, 学生依旧如故。于是再次尝试分组合作, 每组领回自己要解答的5-10小题, 小组讨论, 达成共识。一组接招, 另三组轮流发问, 笔者做裁判。学生立刻有了斗志, 好胜心大起, 总想着刁钻古怪的问题难倒对方。在你来我往的一个个回合中, 问题也迎刃而解, 原来自己同学中就有高手, 原来题目也不过如此, 原来考虑问题时还要动笔圈圈画画……

创建智慧课堂 篇5

曾令伟

做智慧型老师,创高效课堂,做课堂的引导者,听了专题讲座后豁然开朗,真正感受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是多么的可贵,结合平日的教学,结合24字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行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只有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才能让教育充满智慧。智慧型教师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的教师。所谓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一个教师的智慧应该是具有丰富的学识底蕴和人文涵养。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感悟的教师,能使自己的才能不断地滋养壮大,能把自己的工作和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新的思路和方法。如果说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那么未来教育的视野应该是智慧。所以教师一定要打破书本知识的框架,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摆在教育的首位。鼓励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要善于从周围生活以及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汲取营养、获得信息、学习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总应想着学生,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接受大多数的知识,只有那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为学生减负,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其它方面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创新型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才。

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向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高效课堂就应像张四保老师讲的那样,教师学会倾听、学会指导、学会表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建智慧课堂 篇6

加强活动组织,项目顺利实施

按照集团科协《关于开展连云港港口集团“讲、比”竞赛活动的通知》及《连云港港口集团“讲、比”竞赛活动实施办法》的要求,围绕连云港港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智慧港口”的目标,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创新创造、保障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集团科协在组织开展“讲、比”活动中,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讲、比”活动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充实和完善了“讲、比”活动内容,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了“讲、比”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集团科协组织各类专家对上报的“讲、比”项目进行专业评审,通过评审后由集团科协下达《连云港港口集团“讲、比”竞赛活动科技项目任务书》。集团科协及相关分会对项目实施进度、经费使用情况等积极做好跟踪管理,并填写《连云港港口集团“讲、比”竞赛项目跟踪考核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集团科协给予指导和协调,保证了各竞赛活动项目的有效落实和顺利实施。

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硕果累累

港口集团科协发挥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功能合二为一的有利优势,积极发动组织科技人员针对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创建需要提出项目,并根据“讲、比”立项活动项目特点组织所需创新力量进行重点攻关,成功研发了船舶岸电、港口LNG装卸机械、港口LED高杆灯、能量回馈系统、大型设备健康运行系统、能耗在线监测平台以及绿色建筑等一大批国内领先,有的甚至是国际首创的项目和技术。近两年,集团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主编行业标准5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36项,连云港港也先后被交通部评为全国首个“绿色低碳主题性试点港”和全国唯一的“科技示范港”,在国内外港口行业形象和影响力有了大的提升。以船舶岸电系统为例,2010年成功研发全球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此后围绕高压岸电技术进行了全面攻关并获得多项成果。目前该项目已获码头船用岸电系统、船载变电站、高压电缆卷车等4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8月,连云港参编的《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正式实行。2012年10月,由连云港港主编的交通行业标准《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条件—高压上船》和《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操作技术规程—高压上船》正式实行。三项行业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岸电系统标准化已进入初期阶段,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岸电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2011年9月,CCS以通函的形式发布了《船舶高压岸电系统检验原则》。2013年,CCS以“交流高压岸电系统”为主题章节正式列入《钢制海船入级规范》。目前,该项目已产业化,成立了合资公司,一期厂房及研发中心已建成。

加强科普宣传,强化咨询服务

港口集团科协指导已成立的科协分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利用科普宣传周、科协会员日、科协网站、集团科协论坛等平台,加强技术咨询、科技政策宣传贯彻、知识产权申请转让、成果申报转化等服务,搭建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推动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能力展示、技术提升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提高集团科协及各分会的科技服务水平。集团科协网站设“讲、比”活动专栏,对各公司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集团科协举办了项目研发、知识产权、节能减排知识等多项讲座报告会,科协各分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这些学习、交流活动,开拓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新了思路,提升了境界。

表彰活动先进,总结推广典型

集团把总结、评选、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组织者作为“讲、比”竞赛活动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断总结各单位抓好活动的经验做法,利用 “讲、比”活动成果交流、先进个人宣讲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经验的推广,加大对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从而进一步激发集团科技工作者参与“讲、比”活动热情,推动“讲、比”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港口集团科协制定《连云港港口集团“讲、比”竞赛活动考核办法》,考核以“讲、比”活动竞赛项目完成情况为主,结合科技咨询、科普宣传、技术培训、科技交流等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对各单位、各分会进行综合考核。“讲、比”活动考核每年底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当年“讲、比”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分会、先进个人和优秀组织者进行表彰。

“讲、比”竞赛活动是科协工作的重头戏,是培养一线科技人员的有效载体。连云港港口集团科协认真开展“讲、比”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讲、比”活动平台作用,营造群众性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集团跨越发展、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智慧港口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建智慧课堂 篇7

在本案例中,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创新设计任务情境,让同学们体验“侦探”这一角色,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操作实践,找出案件的突破口,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层层递进,不断探索Excel的未知操作,最终破解迷局,掌握Excel的相关知识。

1 教学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生活中充满着海量的数据,Excel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重要工具,合理的使用Excel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普及,学生对Excel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如果再机械、重复地讲解Excel的知识点,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笔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Excel进行公式计算的方法;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和分类汇总的方法;学会绘制和分析图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经历“破案”的整个流程,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破获案件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思考,小组的讨论,亲身实践,教师演示,逐步掌握用Excel进行公式计算、数据排序、分类汇总、图表绘制等各项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积极性;掌握通过实际所学来解决显示生活中问题的能;让学生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2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2.1情景再现,现场直击——新课导入

1)任务导入

案件再现:12月24日,位于环城高速公路上的一隧道内发生一起恶性杀人事件。死者为男性,40岁左右,经法医鉴定,死者被利刃刺中,死亡时间大概是当天凌晨。歹徒手法老练,现场没有留下指纹、脚印等线索。同学们,通过现场的勘察,我们该如何破解迷局呢?

2)学生组交流讨论

经过对案件的分析,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通过调取案发现场的监控录像,可以帮助我们查找罪犯。

3)案件追踪

警方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到达到了交通管理中心查找事发路段的监控录像。可遗憾的是,案发地点并没有安装监控,整段隧道只有隧道出口和入口安装有高清摄像头。案件陷入了僵局,为了找出罪犯,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向警方建议吗?

4)学生小组讨论

由于任务难度进一步加深,学生进行了谨慎思考,而后得出结论:正常行驶的车辆,其通过隧道的时间应是维持在某一特定范围,如果某辆车通过隧道用时过长,其就具备作案嫌疑。

5)案件追踪

通过听取同学们的建议,警方快速调取了出口和入口两个摄像头前后24 小时内拍下来的监控录像,并将相应信息记录在了Excel文件中。

2.2蛛丝马迹,明察秋毫——学习公式计算和数据的排序

1)任务引入

教师:由于Excel文件中纪录的车辆信息较多,要找出嫌疑车辆,需要我们对数据进行加工。同学们能不能利用Excel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找出可疑车辆呢?

2)学生操作

学生计算每辆车通过隧道用时。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初中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具备了Excel公式计算的基础,求通过隧道时间的具体操作步骤,教师可找学生演示:

第一步:在E2 单元格内输入公式“=D2-C2”,这样可计算出第一辆车经过隧道所用时间。

第二步:选中E2 单元格,拖动鼠标,让E列其他单元格内的数据“自动填充”,计算出其他车辆经过隧道的时间。

第三步:经过以上两步的操作,可计算出每辆车经过隧道的时间,但是求出的数据显示格式是小数,看起来不直观,所以还需进一步设置:选中E列,设置单元格数字显示为时间类型。

教师:同学们已经计算出了每辆车通过隧道的时间,同学们能不能对车辆信息按照可疑程度进行排序,使较为可疑的车辆信息显示在文件上方呢?

学生尝试利用Excel排序功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得到的排序结果。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排序结果和他人排序结果不一致,教师让学生分析期中原因。

学生:排序的“主要关键词”或“次序”设置不一致。

教师:排序后,有没有发现哪些车辆比较可疑?

学生:图4表格中的前3辆最可疑,因为其超过正常通过隧道的时间。

3)案件追踪

根据同学们的操作结果,警方迅速调查了图4 中前3 辆车的车主,但最终发现:这些车辆都是因为车辆出现小故障,所以在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另外车主也都没有作案动机,所以警方排除了车主们的作案嫌疑。

2.3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学习分类汇总

1)任务导入

教师:在上一任务中我们并没有找到真凶?警方辛辛苦苦采集的Excel文件中的数据是否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呢?

教师提示:根据犯罪心理学表明:凶手出于某种心理因素,在案发后,通常会再次回到案发现场。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一特点,再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试着能否找出可疑车辆呢?

2)学生小组讨论

经过教师提示,学生破案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经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可以根据车辆经过隧道的次数来找出罪犯,多次经过隧道的车辆,其车主作案嫌疑较大。

3)学生操作

学生尝试统计车辆进出隧道次数。由于Excel文件中记录的车辆数据较多,学生很难立即想出统计车辆进出隧道次数的方法,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摸索。学生通过上一任务中对Ex-cel排序功能上的体验,有学生想到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将数据按照“车牌”这一关键字进行排序,使相同车牌的数据连续排列在一起,然后统计每辆车通过隧道的次数。这种方法能完成本次任务,但是仍需花费较长时间。

教师演示:学生对于Excel中的“分类汇总”功能较为陌生,教师演示“分类汇总”,让学生体会“分类汇总”的特点。

学生演练:教师演示结束后,学生尝试使用Excel的“分类汇总”功能,统计出每辆车经过隧道次数,并且按照通过次数从大到小的次序进行排序,最终得到的结果如图5。但是有学生没有先把数据按照“车牌”关键字进行排序,相同车牌的车辆信息分散在表格其他位置,这样在分类汇总后,会出现图6 所示的情况。

教师强调:数据分类汇总之前,一定要按照汇总项进行排序。

教师:现在同学们有没有找出嫌疑人?

学生:嫌疑人为图5所示前四辆车的车主。

4)案件追踪

警方根据同学们的提示,快速采取持措施,控制了这四辆车的车主。

2.4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建立和分析图表

1)任务导入

教师:在控制了四位嫌疑人之后,由于缺少关键证据,警方准备利用测谎仪器来辅助破案。警方将测谎数据记录在了Ex-cel文件中,但由于数据显示不直观,无法快速判断出谁是凶手,怎么样才能使数据更直观得显示呢?

学生:绘制出心跳折线图。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绘制出每位嫌疑人心跳的折线图并且判断出哪一位才是罪犯呢?

2)学生操作并讨论

学生尝试绘制折线图,其结果如图8。根据图表所示,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虽然“小丽”心跳较急,但基本上保持平稳。然而,“小李”在短时间内,心跳起伏大,其作案的可能性最大。

3)案件追踪

警方根据同学们提供的情报,又一次紧急提审了“小李”。最终,“小李”迫于强大的压力,很快承认是自己就是本次案件的凶手。

3 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教学方法。但一些散乱、枯燥的任务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把课堂任务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天,一则关于“莆田派出所民警运用Excel破案”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是如何破案的?能否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用Excel来破案呢?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就有了本教学案例。在整个课堂中,学生都能够积极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信息技术的乐趣。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不是讲授的中心,只在必要的时候以辅导者的身份,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他们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创建智慧课堂 篇8

一、吴正宪的儿童观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 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 有被尊重、理解、友善、宽容的需要;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既有潜力又尚未成熟, 教师要注意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 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 并利用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唯有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够获得深刻认知、技能与情感发展。因此, 教师要设法调动儿童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 启迪儿童的智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二、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学观

数学不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性精神;数学教学不仅仅是1+1=2这种单纯的知识技能传递的过程, 它还是一种展示人类理性探索求知精神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过程, 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吴老师认为数学教育要教人做真人, 让学生懂得去伪存真;数学教育要教人守规则, 让学生懂得自律;数学教育要教人敢承担, 让学生懂得责任;数学教育要教人不怕困难, 让学生拥有意志;数学教育要教人会自省, 让学生懂得反思。

三、吴正宪的儿童数学课堂观

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知识的交流, 也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获得, 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课堂教学还是师生生命重要的交往历程, 课堂是师生用心对话、真情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人格影响学生。课堂应该是鲜活的, 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课堂应该是儿童幸福成长的乐园。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吴老师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用心地读懂儿童, 专业地读懂教材, 智慧地读懂数学。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走进吴老师的课堂, 体会吴老师的教学思想与特色, 感受吴老师的数学课堂的魅力与智慧。

四、吴老师的课堂体现着尊重

吴老师用尊重和欣赏营造着平等、安全的课堂氛围, 她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每一位学生, 她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有尊严的个体, 看成一个个平等交流的伙伴。吴老师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胆怯的、不爱发言的学生, 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和由衷的赞美, 使这些平时受不到关注的学生在课堂中挺直腰板, 自信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吴老师从骨子里发出的对学生的尊重, 是友善课堂得以创建的重要原因。

还记得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出示一幅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售出门票的统计图,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1000张”“1100张”“900张”“1500张”……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估计。吴老师微笑着,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很快, 结果出来了, 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这时, 吴老师拿着话筒来到估计1500张的那个小男孩面前:“请你下去问问, 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的?”被问的是一个扎牛角辫的小女孩:“‘五一’期间售出门票最多的是1300张, 最少的是700张, 所以平均数肯定在700~1300张之间。我又看到图中的数据大多和1000比较接近, 所以我就估计是1000张。”吴老师转过身来, 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 你有什么感受?”憨厚的小男孩摇摇头, 不好意思地说:“人家估计的都在里边, 我估计到外边去了。”吴老师充满感情地说:“我非常羡慕一开始就一次估计对的同学, 你们很了不起;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男孩, 虽然第一次他估计到‘外边’去了 (吴老师有意识地借用了儿童的语言) , 但是他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接受大家的意见, 调整自己的思路, 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小男孩很激动,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出错而尴尬, 反而在错误中获得了新的感悟。

真正做到读懂每一个学生并不容易, 吴老师做到了;真正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孩子更不容易, 吴老师也做到了。因为她相信:“爱的核心是尊重, 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她正是用这种爱和尊重, 创建了一个师生、生生平等的氛围, 这也是吴老师的课堂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吴老师的课堂荡漾着童趣

吴老师为什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这么好玩呢?那是因为吴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 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吴老师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原因是因为她“读懂了学生、读懂了教学、读懂了课堂”。

例如, 在教学《解方程》一课时, 吴老师安排了“猜数”的游戏:每个学生心中想好一个数, 先隐藏起来, 然后将这个数乘以3, 再加上6, 只把运算后的结果公布于众, 看看谁能猜对隐藏起来的数。学生们饶有兴趣地算着, 报数开始了。“我的运算结果是36, 请大家猜猜我藏的数是几?”教室里鸦雀无声, 吴老师像个大孩子, 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来猜, 这个数一定是10。”“对啦!”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第二位同学站起来了, 用略带挑战的口吻说:“我的计算结果是165, 谁来猜?”他不屑一顾地环视了一下四周, 吴老师又一次把手高高举起:“我来猜, 这个数一定是53。”他迷惑不解地望着吴老师, 嘴里挤出两个字:“对啦。”同学们向吴老师投来敬佩的目光。善于挑战的孩子们, 把数越报越大, “906、1509……”吴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着。“同学们, 不是我的本事大, 是数学知识的魅力大。”没等吴老师把下面的话讲完, 同学们就开始议论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呀?”“老师别说了, 让我们自己也试试。”

吴老师的课堂上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上来。吴老师用的猜谜游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学生从疑问产生好奇, 好奇又马上转化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开始了尝试和探索, 在讨论实践中终于发现了解方程的奥秘。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感受到数学思想的魅力, 也经历了“疑问—探索—成功”的心理体验, 更带着好奇、带着思考开始了对新知的学习。

六、吴老师的课堂凸显着对话

吴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对话的场,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在进行着对话, 数学内容就流淌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生命对话之中。吴老师正是通过群体的对话场,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经验。

吴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很“家常”。当出现不同的计数单位直接累加的时候, 吴老师曾经幽默地问学生:“1人加1狗, 是2人呢, 还是2狗呢?”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在笑声中明白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吴老师在教学《估算》时, 让学生根据估算方法的特点进行命名, “小估”“大估”“中估”“四下五上估”“凑整估”等引得学生开怀大笑的名字, 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方法更加清晰。

吴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对话场很“开放”。她总是创造机会把学生推向前台,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让生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课堂的常态。吴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请同学们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学生产生了不同意见, 一场辩论在学生之间悄然开始……

整个辩论过程, 吴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 同时又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一句句“接着问”, 激发着提问方的热情, 启发着被问方的思维。当辩论一方受阻时, 吴老师不失时机地上前帮忙, 或让他们向下边的同学发出救援信号, 使辩论继续进行。在辩论达到高潮时, 一句推波助澜的肯定, 让同学们对问题的关键处恍然大悟。大家经常说:“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思维会那么活跃, 辩论水平会那么高呢?”我想答案就在这里吧。

七、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问题

孙晓天教授这样评价吴老师的课:“‘教’的色彩很淡, ‘商量’的气氛很浓, ‘为什么’很多, 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这是一个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路径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去学习数学。”

这是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的一个插曲。在学生初步总结出规律后, 吴老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性质对所有的除法算式都适用吗?你们有没有对其他算式进行过试验呢?”同学们开始验证、交流、讨论,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 12÷6=2与8÷4=2这两道题之间符合这个规律吗?两道题的商没变, 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的呢?”吴老师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最后总结出这两道算式符合这个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了, 只不过扩大的不是整数倍。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中要把‘0’除去, 这样才严密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

周玉仁老师这样评价吴老师的课:“她的课, 知情交融, 师生互动;她的课, 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 趣已生;课继续, 情更深;课已完, 情未尽……”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 使教学过程成为孩子们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八、吴老师的课堂流淌着智慧

在课堂中吴老师善于制造、把握、激发思维矛盾, 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学直观形象的数学, 学纵横连通的数学, 学问题解决的数学……智慧的吴老师带着智慧走进课堂, 又在课堂中播种智慧、催生智慧。

吴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 放手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式。由于有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孩子很快进入了自主探究之中。

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有的学生则用一个三角形进行割补, 转化成了不同的图形。

孩子们很有趣味地折着、画着、剪着……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在孩子的动手操作中产生了。在推导过程中, 孩子们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 同时思维也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智慧课堂是教师运用智慧的课堂, 是激发学生智慧的课堂, 是师生智慧共同成长的课堂, 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历程、享受数学快乐的课堂。回味吴老师的课堂, 我们感受着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激发, 感受着吴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适时的辩论、不失时机的激发冲突。我们在感受着吴老师教学智慧的同时, 也感受着吴老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智慧成长的快乐。

九、吴老师的课堂彰显着责任

吴老师在她的数学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 更重视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她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努力以数学的理性精神影响学生, 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这种教育理念远远超出了数学教学本身, 完全是出于对学生成长的责任, 出于把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载体价值的体现。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 所追求的就不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招一式, 而是在为学生成长负责这样一个大目标下处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吴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她培养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认同、学会合作、学会欣赏, 她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课堂。

科技助力创建安全智慧型化工园区 篇9

2016年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52号),其中“化工园区耦合事故区域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作为公共安全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被首批提前启动,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风险防控问题的高度重视,是强化科技支撑力度,科技兴安、科技保安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牵头的科研团队,经过专家评选最终负责本项目的研究。

该项目针对目前我国对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理论与方法缺乏,亟待解决的多灾种耦合事故安全生产保障技术及装备提升等问题,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研究化工园区多灾害耦合事故的演变转化规律,解决影响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领域中的交叉性、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围绕化工园区生产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置的预防控制主线,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资料调研、抽样调查、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针对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开发相应的规划、评价、监控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软件;通过现场试验,对技术、装备和软件进行验证,最后形成高效实用的装备、软件、技术方法、专利等一系列创新成果,打造智慧、安全型的化工园区,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和城市防范和应对多灾害、巨灾事故的能力。

该项目分为六个课题开展研究。课题1研究化工园区多灾种(火灾、爆炸、泄漏及地震、飓风、雷电、洪水、泥石流)耦合风险分析与安全规划优化技术。重点解决多主体、多因素、多尺度、多变量特征下多灾种之间,以及与承灾体之间相互依赖和关联效应评价的量化风险科学理论。课题2研究多灾种耦合下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仓储及运输网络安全保障技术。重点解决大约束条件下化工园区运输网络优化选线理论和方法;研发危化品仓库火花探测和灭火装备,以及化学品物流集中管控系统。课题3研究化工园区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重点解决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事故监测预警的多源多场景数据采集、融合、解析及立体化系统集成技术;并研发区域雷电预警、危险气体检测和管道泄漏量精确监测与定位等技术和装备等。课题4研究化工园区大型油气火灾灭火技术及装备。重点解决基于氧气吸入窗口和泡沫流动足迹的大型油罐全表面火焰熄灭理论;并集成研发移动式大流量远程泡沫灭火成套装备等。课题5研究区域级化工园区应急保障资源规划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重点解决区域级化工园区应急能力综合评估、资源配置与调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发应急人员、装备和物资在线监控及指挥调度无障碍感知装备和系统。课题6研发国家化工园区应急保障技术平台。依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基于3D化工园区模型、大数据分析的国家化工园区应急保障技术平台。

该项目研究团队集中国内安全生产领域知名科研院所4家、高等院校11所、企业9家参与联合攻关,并在上海化工园区等4个国家级化工园区进行集成示范。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参与单位均是国内安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知名机构,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拥有火灾、爆炸科学和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国家安全工程试验与研发基地1个。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最终可形成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27项;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13台套,产品2项;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平台19套;建立国家化工园区应急保障技术平台;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9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4个国家级化工园区开展综合集成应用示范。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的路径选择 篇10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完善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也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1],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2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河南省政府高度历来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建设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多个城市的一些智慧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2.1 政府高度重视,绘就智慧城市建设蓝图

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实施“宽带中原”战略、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到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智慧养老应用、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共推出18条措施,加快推进河南智慧城市建设。

2.2 企业积极参与,务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河南移动、河南联通等企业积极参与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为推动河南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2011年河南省政府和河南联通签订了“智慧中原”战略合作协议,“智慧中原”由全省18个“智慧城市”组成。到2014年,河南联通相继与18个省辖市政府签订“智慧城市”建设协议,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河南移动充分发挥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构建了“一个平台三层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南阳、安阳、开封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智慧城市,政企双方达成了“政府主导、移动建设、购买服务”的共识,智慧城市多个智慧应用系统初见成效。

2.3 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河南省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各省辖市相继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各试点智慧城市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支撑点和切入点,着力加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方面,2012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开展了三批次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河南省共有11个城市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如表1所示。

3 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路径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可以着重从加强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智慧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等六个方面来推动。

3.1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应用多样化的复杂巨系统,应从政策规划层面、技术实施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战略引领、需求驱动、问题导向,避免技术导向、项目驱动。要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实际,科学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也不能只追求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而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效果,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心化”[3]。

3.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城市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稳定、安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4]。同时,面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建设河南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各部门信息独立的局面,整合公安、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等信息,建设信息共享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3.3 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典型智慧应用系统建设

加快郑州、鹤壁、济源等11个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推动郑州、洛阳、济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有点到面,从而带动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领域,分步骤、分类别、有重点地推进。重点建设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人社、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地理等智慧应用系统。

3.4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智慧城市建设离开不先进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撑。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对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相关技术的科技创新步伐,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为契机,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技术转移和开放合作,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一批主导产业核心技术。

3.5 加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汇聚和共享,而信息汇聚的程度越高,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越高。智慧城市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度集约化、接入终端的多样化、大数据的高度共享性等都导致智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传统的局部防御和被动防御手段无法适应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的需要,需要寻求一种新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在全面网络安全观背景下,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从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人才资源、技术研发、系统平台等方面出发,建立健全智能化、系统化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支撑体系[5]。

3.6 确定合理的投资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都不是理想的情况,需要开放协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多层级的投资建设模式。“政府+社会资本”模式(即PPP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一种投资模式。所谓的PPP模式,就是指政府和企业为了合作共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进一步明确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模式能够破解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资金缺口问题,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6]。在智慧城市建设中,PPP的常见运作方式是,由政府和企业签订合同,合作共建投资平台,合资成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在合同约定的特殊经营权期间的项目运营取得回报。

4 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今后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理的总体要求,做到理性推进、有序推进、协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建设智慧城市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分析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智慧应用示范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投资建设模式等六个方面设计了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创建路径。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新常态,路径

参考文献

[1]单志广.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J].国家治理,2015.

[2]仇保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与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

[3]万碧玉,李君兰.智慧城市创建实践[J].电信网技术,2014.

[4]张新刚.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及发展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

[5]王金祥.全面网络安全观下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构探析[J].电子政务,2016.

上一篇:减肥现状下一篇:生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