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

2024-08-09

内镜下治疗(精选十篇)

内镜下治疗 篇1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325例, 男203例, 女122例, 年龄<20岁3例, 30岁~80岁32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大便次数增多、便血史为主, 多数在门诊结肠镜检查时发现, 其中腺瘤性息肉161例, 增生性息肉133例, 炎性息肉28例, 幼年型3例。

2 术前准备

2.1 器械准备

采用OLympus-CIF260电子结肠镜及德国ERBEICC-80高频电凝电切仪, 热活检钳, 圈套器。首先检查内镜, 吸引、送气送水是否正常, 每次使用时检查热活检钳开关是否正常, 圈套器钢丝收缩是否正常, 把手收缩时钢丝圈是否正常打开, 检查高频电刀电流是否形成, 根据息肉大小调节好电凝电切功率, 把脚踏开关放在醒目位置。

2.2 常规准备

化验血常规, 凝血四项, 肝功, 传染病四项, 乙肝五项, 血型, 血小板, 心电图。询问病史, 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 有无药物过敏史;询问用药史, 是否服用抗凝药, 明确有无禁忌证, 备好急救药及止血药。

2.3 肠道准备

术前3 d进无渣饮食, 禁食豆、奶制品等易引起肠胀气的食品, 禁食带籽瓜果及黑色红色蔬菜, 大便干燥者提前3 d口服果导片通便, 检查当天晨起进流食。检查前4 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和爽) 并告知其作用与应用目的, 将69.56 g和爽2包溶于2 L温水中, 充分溶解后, 在30 min内饮完1 L, 另1 L在1.5 h之内饮完, 不宜服药太快, 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服药后要下地活动, 促进胃肠道蠕动以利排便, 直至排出大便呈清水样, 方可检查。肠道准备不可用甘露醇, 因其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易燃气体, 如达到可燃浓度, 进行高频电切手术时有可能引起爆炸。

2.4 患者准备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与其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 告知高频电为300~1 000 Hz电流, 只有热效应, 而无神经效应, 不会引起肌肉收缩、心室纤颤或致死。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心理, 对于多发息肉或直径较大不能一次根除者要讲解需多次治疗的必要性, 并告知并发症及早期切除息肉的必要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告知患者取下金属饰品, 并测量血压脉搏, 女性患者在经期不宜做此手术。术前30 min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肌注 (注意青光眼患者禁用) , 减轻肠管蠕动以便于内镜检查;地西泮注射液10 mg肌注, 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便于患者配合。

3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 嘱患者去除随身金属物品及饰物, 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不可随意改变体位及接触金属物品。将电极片粘贴于患者小腿后侧正常皮肤, 检查电极片并注意保持接触良好。协助医生插入肠镜达到息肉部位, 充分暴露视野, 调节镜身使息肉充分暴露便于操作, 根据息肉大小及类型选择电凝、电切方法:对于宽基底及直径<0.5 cm~1 cm的息肉采用热活检钳直接电灼法, 或用活检钳夹提起息肉呈“天幕状”, 电切后留在钳中的息肉组织由于温度不高而保持完好, 可送病检[1];对于带蒂或窄基底息肉可用圈套器电切法, 术中特别注意要圈套器要距离镜面2.0 cm以上, 将圈套器置于息肉蒂根部2 mm~5 mm, 粗蒂者5 mm~10 mm处[2], 提起息肉以免漏电烧伤正常肠管壁造成术后穿孔。圈套器放置合适后渐收紧, 观察息肉颜色发暗变紫后再通电, 通电时护士要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患者表情痛苦或诉说疼痛, 应立即停止通电, 以防伤及消化管基层引起穿孔。圈套器不宜太松或太紧, 太松圈套器会烧伤临近组织, 通电前圈套器一次收得太紧会对息肉造成物理切割, 容易损伤息肉血管而导致出血。对于大的宽基底的息肉, 可以用多次电灼或圈套的方法切除, 切忌一次切除太大而贪多, 否则会造成出血或穿孔的后果。术毕吸尽肠腔内积气。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精神紧张患者, 应与患者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以减轻因过度紧张引起的肠易激症状, 保证内镜进入的畅通及肠腔术野的暴露。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告知患者不可剧烈活动,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有无出血症状;检查患者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对于较小息肉切除后患者, 术后观察30 min, 无明显不适可回家休息。暂禁饮食12 h, 3 d内可进食易消化流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对于较大息肉术后患者, 住院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及术后有出血患者禁饮食3 d, 无继续出血, 之后可进流质饮食, 继而给予清淡易消化软食。留给患者医院电话, 以便患者有不适随时联系及注意术后随访。

4.2 对于较大息肉, 出血量多, 出血快, 应在内镜下插管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蛇毒血凝酶或电灼止血, 术后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 测量3次正常后改为每4 h测1次, 3 d正常后转常规测量。另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排除肠管穿孔, 如有以上症状, 而且透视膈下可见游离气体, 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 给予补液, 禁饮食, 持续胃肠减压, 备皮,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注意电切深达肠管平滑肌肌层以下时也有腹部压痛, 轻微反跳痛, 但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 应加以区分。仅给予观察, 禁饮食, 补液, 预防感染治疗, 数日后可自愈。

5 小结

本组325例患者仅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 对症及卧床休息后, 观察3 d无继续出血后离院, 其余患者顺利康复离院。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治疗手段及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 成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成功与熟练的操作、术中医护人员默契的配合及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方法 325例肠息肉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325例患者仅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 对症及卧床休息后, 观察3 d无继续出血后离院, 其余患者顺利康复离院。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成功与熟练的操作、术中医护人员默契的配合及围术期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电凝电切,护理

参考文献

[1]龚均, 董蕾, 王进海.实用胃镜学[M].第2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168.

内镜下治疗 篇2

【摘要】

总结36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提出APC是有效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新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饮食指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护理

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及时发现及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对防止食管癌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1]。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36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经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Xoagulation,APC)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均经内镜诊断及病理证实。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45~67岁,平均58.2岁。经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为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显示为黏膜层增厚。病灶面积0.5~3.5cm2,其中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Ⅱ级25例,不典型增生Ⅲ级11例。

1.2 治疗方法

电子内镜为Olympus GIFQ 240Z,UM 3R超声小探头,频率为12MHz和20MHz。氩等离子凝固治疗仪(ERBE ICC200,APC300)电凝指数为A60,氩气流量为2.4L/min,功率设定为60W。按内镜检查常规,进镜观察病变部位、程度、大小、距门齿长度,用卢戈液和美蓝染色确定病灶部位和范围,并用高频电标记治疗范围,将探头从美蓝着色黏膜的最远端到最近端来回或平行移动行凝固治疗,直至染色黏膜区域完全变为灰白色,尽量1次达到病变黏膜的完全凝固。护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方法、目的及意义,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紧张、疑虑心理,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取得配合。(2)术前准备 1)在做APC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术前,应详细了解病史,了解有无严重的心脏病症及出血性疾病史,测量血压,注意有无治疗禁忌症。2)检查有无传染病,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乙肝三对、肝功能,监测血压、对老年及原有心脏疾病患者做心电图检查。3)术前禁食8~12h,向患者讲解术中配合要领,如解开衣领,放松腰带,取出活动假牙,练习吞咽动作配合进镜及用手势表达疼痛程度,即1~4个手指分别表达有疼痛感觉、疼痛明显、疼痛较剧烈但可以忍受及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等。4)术前20min肌内注射丁溴东茛菪碱20mg和地西泮10mg,松弛食管平滑肌,减少分泌物,以达到镇静、解痉的目的。

2.2 术中护理

(1)术中配合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咽喉部分泌物误入气管。将橡胶电极板放置于手臂与皮肤直接接触,按内镜操作常规进镜,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勿咳嗽,口中分泌物自然流出,有恶心呕吐时防止牙垫脱出。(2)术中观察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表情,询问对疼痛的表达程度及监护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时处理。

2.3 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1)术中卧床休息,当日禁食,次日进食偏冷流质或半流质少渣饮食,避免高脂、粗糙、过硬过热及高纤维素食物,并嘱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戒烟酒。2)遵医嘱给予抑酸和黏膜保护剂治疗,在禁食及少量进食期间,给予静脉足量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发热、出血、穿孔等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APC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术的并发症较少,但也偶见,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大便的颜色、性质、以及生命体征变化。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是内科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新技术,通过电离的氩气将高频电能传导到靶组织表面,使病灶凝固变性,其探头不与黏膜直接接触,治疗深度易于控制,穿孔出血等发生率低,阻断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有效,且操作简便、安全,对于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食管癌的发生有着明显的优势[2]。而治疗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饮食指导及密切注意并发症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其治疗围术期的护理不仅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治疗得以顺利完成,而且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3]。总之,APC是有效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新方法,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饮食指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国清.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206~207

[2]陈磊,房殿春,李向红.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1):45~48

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护理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7例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正确的病情观察、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结论:采取规范的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正确的饮食、休息指导,可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肠镜;护理

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的任何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结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无特殊表征,伴随出现的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也会因程度轻而被忽视。在就诊的患者中多为便血和黏液血便为突出症状,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结肠息肉如果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结肠癌的发生。随着结肠镜的发展和普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和临床护理297例,所有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相关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297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15例,多发163例,患者年龄23至90岁。

1.2 方法 在内窥镜下进行结肠息肉摘除术,手术方法:氩气刀、高频电凝、EMR或ESD。全部病例均按内镜检查前常规准备。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象、乙型肝炎5项等检查,行内镜检查,仔细观察息肉全貌,较小息肉用氩气刀灼烧。息肉较大或扁平样息肉均用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用高频圈套电凝切除息肉,或电刀粘膜切除,或粘膜剥离。并以钛夹将切口夹闭止血。术后禁食6h后改流质饮食,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出血,腹部阳性体征。并予以静脉应用针对阴性杆菌、止血对症处理。

2.护理

2.1 肠道清洁准备 于术前1d进食少渣饮食,晚餐后8~9时服蓖麻油40ml,手术当日禁食早餐。早上6时左右口服硫酸镁200g,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大便呈清水样后可行内镜下治疗。也可用聚乙二醇于术前4个半小时开始服用。禁用甘露醇清肠法,以免引起爆炸[1]

2.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关于结肠息肉以及结肠息肉手术的一些知识或常识,并对手术治疗的优点、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讲解,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2.3 术前准备和器械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等检查,去除患者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采用olympus型号为CIF-Q260JI或CF-2401的电子结肠镜、电极板、高频电刀装置、圈套器、热活检钳、粘膜下注射针、氩气刀、铗夹、必要抢救药品。仔细检查各种器械、物品以及高频电刀、氩气刀装置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

2.4 术中护理 指导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曲于胸前,将电极板片贴于患者的上侧臀部或大、小腿部位。进镜后先行全结肠检查,找到病灶,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有蒂、无蒂等采用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在操作中协助治疗,活检,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有无腹痛、腹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采用电切、EMR、ESD等方法时,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穿孔等情况。

2.5 术后护理

2.5.1 術后观察 标本固定送检;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腹痛、便血;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2.5.2 术后饮食 根据手术的方式采用不禁食或禁食24。根据病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逐渐转至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结燥或食用粗纤维食物而使创面结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术后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剂等药品。

2.5.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观察有无便血、腹痛及发热等症状。避免进食生硬、辛辣、粗纤维等食物。术后2 周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注意卧床休息[2],以免腹压增高引起迟发性出血。定期随访结肠镜。

3.结论经过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本组患者没有发生穿孔、气体爆炸、术中呼吸停止等状况,均痊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采用临床护理,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富星.下消化道内镜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4.

内镜下治疗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81例鼻出血患者, 男50例, 女31例, 年龄18~72岁, 平均40岁。门急诊主诉:反复鼻出血, 不能自行止血。出血原因:①中鼻部因素:鼻中隔偏曲, 各类鼻部炎症, 外伤及手术后, 不明原因者;②全身因素:高血压, 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 血液病, 肝功能不全, 糖尿病等。鼻内镜下检查发现的鼻出血部位, 见表1。 表1 81例患者鼻出血部位

1.2 治疗方法

门急诊出血患者在用凡士林纱条行前或后鼻孔填塞后, 即刻 (出血量少的患者简单填塞或直接在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 或2~3 d后再在鼻内镜下做高频电凝止血。患者取半卧位, 在鼻内镜下, 取出填塞的凡士林纱条, 以浸有1%丁卡因和肾上腺素的棉片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和收敛, 使用0度鼻内镜、高频电凝器、绝缘探针、吸引器等。先持续抽吸鼻内积血或渗血, 便于检查出血部位。鼻内镜由前向后检查鼻腔各壁黏膜, 用绝缘探针指向出血点, 对出血处及周围进行多点电凝。

对顽固性鼻出血, 填塞较紧或前后鼻孔填塞的患者, 为减少痛苦可用全麻, 可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取出凡士林纱条和 (或) 后鼻孔沙球后用上述方法止血。本组81例鼻出血患者中, 20例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本组81例鼻出血患者经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后, 术后均未做任何鼻腔填塞, 同时行全身支持疗法 (补充血容量等) 及大剂量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等的运用。

尽量寻找鼻出血的全身性可能病因, 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采取有效措施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 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对失血休克患者, 给予抗休克治疗。同时行血液生化等相关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等, 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采取同步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鼻出血停止后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

2结果

本组 81例鼻出血患者全部一次性治疗成功, 但有2例在3个月内复发, 1例出血部位在吴氏静脉丛, 另1例为鼻中隔后下部, 首次治愈率达97.5%, 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 鼻腔填塞

对鼻出血患者, 一般先行鼻腔填塞, 因传统的鼻腔填塞仍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其操作方便, 价格便宜。若鼻腔填塞不能有效止血, 则待鼻腔出血症状缓解后取出纱条, 再做鼻内镜检查并予电凝止血。由于鼻腔总体呈深洞状, 视野狭小, 加上出血汹涌, 单纯采用额镜照明检查方法不易找到确切的出血点, 尤其是位于鼻腔后部者, 此部位出血在临床上往往多为出血汹涌, 且填塞常不易有效控制, 这是鼻腔中后段严重不能有效填塞止血的重要原因。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检查寻找鼻腔出血点, 鼻内镜具有广角、直视、清晰、损伤小等优点。目前已在鼻出血的诊断治疗中广泛应用[2,3]。

3.2 使用高频电凝止血时注意事项

①应做必要的检查以排除和处理全身或局部可致出血的病变;②临床上鼻出血一般是急诊, 所以临床医生必需做到镇定, 安慰及鼓励患者, 消除紧张情绪, 以避免因紧张引起血压增高而加剧出血;③局部麻醉必须充分, 才能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④鼻内镜下准确电凝出血部位, 避免伤及邻近较多或局部较深正常组织, 以防鼻中隔穿孔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3.3 鼻内镜用于治疗鼻出血具有以下优点

①鼻内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鼻腔诸壁及鼻咽部等结构, 有利于寻找鼻腔出血点;②寻找到出血部位后, 可在直视下予电凝等有效手段准确止血, 避免了盲目填塞所带来的鼻腔黏膜损伤;③消除鼻腔内盲点, 在吸引器的配合使用下, 对一些活动性鼻出血也可进行有效治疗;④对发现的可疑病变, 还可同时取材进行活检, 以明确其病理性质及具体类型。

经上述观察发现, 鼻中隔偏曲是反复鼻出血最常见的局部因素, 鼻中隔偏曲凸出面黏膜较簿, 血管表浅, 气道狭窄, 气流压力大, 易受气流损伤及外伤影响, 且偏曲处出血额镜照明下往往填塞不到。鼻中隔偏曲也是并发鼻窦炎、鼻息肉的解剖因素。因此, 笔者建议:鼻中隔偏曲且出现有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早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老年性的鼻出血常见于Woodruff (吴氏静脉丛) 区[4]。出血原因除局部因素以外, 还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因素。血压偏高, 血管回缩力差, 导致出血量多, 不容易止血。临床上表现为出血量多, 主要从口内吐出, 或行前后鼻孔填塞后咽后壁仍有血液下流。应及早行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若能在静吸复合全麻且实施控制性降压情况下进行则更好。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74-174.

[2]张俊杰, 蔡岳详, 张亚铭, 等.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0例.医学临床研究, 2003, 20 (2) :145-146.

[3]董训, 王杰, 蔡艳, 等.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47例报告.华西医学, 2003, 18:214-214.

内镜下治疗 篇5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食管静脉曲破裂出血患者的内镜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创伤小、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大大减少输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套扎治疗

肝硬化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发病原因,而食管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一旦破裂往往造成致命的大出血,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死亡率是50%,以后的出血死亡率为30%,几乎全部有出血史的病人在以后的二年内会再出血,再出血的危险性随着静脉曲张数量、长度和门脉静脉压力超过16mmHg而逐渐增加[1]。我们对近6年5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止血治疗,意在回顾性分析、总结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经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7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内镜室共治疗了5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男48例,女4例,年龄32~61岁,平均48.5岁,全部均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肝炎肝硬化48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八肽、抑酸、补液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套扎治疗。采用olympus EVISIUERA SPECTRM电子内镜系统,安装COOK五连环套扎器于胃镜前端进镜,套扎有活动性出血或可疑出血部位的静脉,然后在食管喷门连接处自下而上对每条曲张静脉进行多处不同平面的套扎,当活动性出血视野模糊不清不能准确判断出血部位时,可先自胃食管交界处或稍下方开始,依次向头端不同平面多点套扎可见的曲张静脉,一般经3~4点套扎多能立即止血而使内镜视野转为清晰,2~3周后胃镜复查,对残留的曲张静脉再行套扎术。

1.3 疗效判断标准:①套扎术后24h内无活动性出血为紧急止血成功[2]。②套扎后2~15d内出现活动性出血,视为早期再出血。③套扎术后15d内无活动性出血视为治疗成功[3]。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52例患者,48例止血成功,成功率92.3%,2例食管下段残留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重复套扎后止血成功。2例为套扎后6h呕鲜血,考虑为套扎环脱落,转外科急诊手术,止血成功。 

2.2 并发症:患者治疗3~4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和哽噎感,1周后缓解。均无呛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是肝硬化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方法虽多,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及外科手术等,但均有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近20年来,内镜下结合内科保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可达90%以上,对于静脉曲张渗血病人的止血率为100%[4]。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仅粘膜及粘膜下层局部缺血坏死、浅表溃疡形成,并逐渐被疤痕组织取代,14~21天溃疡基本愈合,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上述改变仅限于粘膜层与粘膜下层,治疗部位肌层完整,不会影响食管的蠕动功能,也无食管穿孔、深溃疡形成的危险性。我院52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治疗,止血率92.3%。微镜下食管套扎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可大大减少输血量和方法简单,现在逐渐被国内广泛推广。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明确食管静脉曲的程度,在积极的内科支持治疗下,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行内镜下套扎术,会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浔阳主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8-101

[2] 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30

[3] 于中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进展.内镜,1995.12:67-68

[4] 刘风峰,罗生辉,黄艳兰,等.内镜下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中华内镜杂志,2005.22:187-188

鼻内镜下鼻出血的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患者中, 男82例, 女46例;年龄18~83岁;均为单侧出血, 其中右侧75例, 左侧53例。其中鼻中隔偏曲12例、伴高血压病29例、伴糖尿病10例、伴慢性支气管炎5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视患者具体病情行相应处理。鼻腔有活动性出血者先予鼻腔填塞。对于年龄大、体质差、出血量较多者, 辅以输液、吸氧等支持治疗。存在失血性休克者先行纠正休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请相应科室会诊, 协助处理。然后急诊或择期入手术室处理。128例患者中, 采用全麻者11例, 其余均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全麻者经口插管。常规用2.5%碘伏消毒术野, 铺治疗巾。在0°storz鼻内镜下用枪状镊逐条取出填塞物, 吸引器彻底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及凝血块。然后用蘸有0.1%肾上腺素及1%丁卡因的棉片收缩并麻醉鼻腔黏膜, 共三次, 每次间隔约5min。取棉片过程中仔细观察可疑的出血部位, 发现确切的出血点即可行电凝止血。对出血点及周边予间断电凝1~3次, 每次持续0.5~1s, 直至黏膜发白、止血并结焦痂, 出血点封闭。对于出血点一时难以明确者, 应循序仔细检查, 依次为:中鼻甲前端、嗅裂、中鼻道、下鼻甲及鼻中隔后端、蝶筛隐窝、鼻咽部等部位。发现可疑部位即可用棉片轻轻擦拭激惹, 或用吸引器轻触吸引, 以诱发出血, 然后电凝。而对于运用上述方法始终未能明确出血点者, 可常规对最常见的出血区 (如嗅裂、中鼻道前段、中鼻甲后端、鼻中隔面后段等部位) 行电凝。电凝术后一般不予填塞鼻腔, 可使用复方薄荷滴鼻液滴鼻, 改善鼻腔黏膜干燥, 同时, 常规予止血及预防感染治疗。

2 结果

术后留院观察2~3d, 鼻腔未再见活动性出血者, 可予出院。117例 (余患者由于各种原因, 未能随访到) 患者随访6个月, 其中102例一次性治愈。9例出院后患侧鼻腔再次出血, 但出血频次、出血量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后门诊予药物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仍有反复出血, 其中3例第二次入院手术, 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感染、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出血多由鼻部局部病变引起, 如鼻外伤、炎症、肿瘤、异物等。也可因某些全身疾病所致, 如高血压、血液病等。大多数鼻出血患者通过查体可发现明确出血点, 经鼻腔填塞等传统方法即可止血。但鼻腔填塞多凭借经验实施, 有一定盲目性, 对于少数出血部位相对深在、隐蔽的患者, 往往收效甚微, 甚至反复治疗无效, 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鼻黏膜破坏、感染, 甚至粘连等并发症风险亦大大增加。近年来一些新方法, 如筛前动脉或颈外动脉选择行结扎术、介入等, 操作相对复杂, 且风险大、费用高, 并发症多。

根据我们观察, 多数患者出血部位在鼻腔前、中段鼻中隔面, 尤其是嗅裂鼻中隔面。其次是下鼻道、中鼻道及woodruff静脉丛。鼻内镜的应用为鼻出血的治疗, 尤其是顽固性鼻出血, 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鼻内镜良好的照明及可转换的各角度视野, 出血点多可明确, 进而可对其准确止血。值得一提的是, 部分患者术中探查时往往正好处于出血间歇期, 不能明确出血来源。此时, 可积极寻找黏膜局限性隆起处, 即所谓“灯塔征”, 常即为出血点所在。而对于出血点实在难以明确者, 可借助棉片、吸引器有序地检查常见可疑的出血部位, 激惹、诱发出血, 即可定位。如激惹亦未能诱发出血, 可对常见的出血部位实施电凝。一般术后不予填塞。对于术中电凝损伤范围较大部位, 局部可覆以明胶海绵保护。

参考文献

[1]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4-129.

[2]韩德民, 周兵.1000例鼻内镜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1996, 31 (6) :358-361.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篇7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法

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的任何突出的隆起性病变, 是常见的结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无特殊表征, 伴随出现的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也会因程度轻而被忽视。在就诊的患者中多为便血和黏液血便为突出症状, 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结肠息肉如果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结肠癌的发生。随着结肠镜的发展和普及, 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2010年6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45例患者均采取内镜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 相关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5例, 其中男96例, 女49例, 年龄16~80岁, 平均33.25岁。单发性息肉患者38例, 多发性息肉患者107例。息肉共计321枚, 各肠段均有息肉分布, 直肠51枚, 乙状结肠92枚, 降结肠57枚, 横结肠67枚, 升结肠47枚, 脾区2枚, 肝区4枚, 回盲部1枚。息肉的直径约0.2~4.0 cm。息肉形态:无蒂息肉81枚, 亚蒂息肉168枚, 带蒂息肉72枚。

1.2 方法

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 如血常规、肝功、血相、心电图等, 正常者方可手术。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3天流食, 手术当天禁食。术前患者口服33%硫酸镁溶液50 ml, 饮水2000 ml, 常规肌肉注射解痉灵10 mg。术前全结肠镜检查 (肠道禁用甘露醇) , 到达回盲部后退镜, 确定息肉数目, 部位与大小, 形状, 机体宽度和隆起的高度, 要尽量将肠道内液体吸尽, 方便手术时观察[2]。置换肠腔内气体, 防止通电时气体爆炸。进行常规通电检查, 确认仪器及线路正常。

1.3 手术方法

对有蒂息肉且蒂部直径<0.5 cm的患者采用高频电圈套切除息肉法, 镜下发现息肉后, 选择适当的圈套器, 通过调节镜端的弯角、旋转镜身以及调整患者的体位方向等方法, 保证能有最佳的视野来观察息肉, 息肉到镜端距离约为2 cm, 然后插入圈套器并打开, 待套住息肉以后, 慢慢收缩圈套来关闭, 选用混合电流, 先凝后切, 反复间断的多次通电, 逐步进行隔断。对于<0.5 cm的息肉, 可使用活检钳对息肉进行咬持, 退到镜端位置后与内镜一起取出, 术后对息肉进行病理分析。对于0.5~2.0 cm的息肉, 可将息肉吸引到息肉回收器内, 也可吸至内镜活检孔以后与镜一起退出[3]。对于手术中残蒂少量出血, 可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行冲洗, 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使用电极电凝止血。如果出现搏动样出血, 需要立即进行3%高张盐水、肾上腺素以及利多卡因的局部注射, 多数可立即止血, 对于还存在少量渗血的再使用电极电凝进行巩固止血, 在术后3~6个月后, 做好随访, 进行结肠镜复诊。

2 结果

对于在2010年6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45例患者, 共切除321枚息肉, 一次性切除无残留, 恢复良好后出院, 随访未见复发, 有效切除率为100%。术中未发生结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标本的病理检查, 增生性息肉103枚。占32.1%, 管状腺瘤66枚, 占20.6%, 绒毛状腺瘤61枚, 占19.03%。炎性息肉55枚, 占17.1%, 混合型腺瘤36枚, 占11.2%。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 平均手术时间16 min, 息肉切除率为100%, 术中以及术后的未出现结肠穿孔、烧伤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 患者恢复良好后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为6 d, 术后2年内复查未出现复发。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 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疾病, 主要是增生和炎性息肉引起的, 包括腺瘤及其他一些肿瘤。按病理特征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等, 其中腺瘤的临床发病率最高。腺瘤性病变恶化会导致大肠癌, 息肉越大, 癌变危险性越高。腺瘤不及时切除, 长期粪便刺激下会加速恶化。大肠息肉在临床较为常见, 主要症状表现为便血、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等, 癌变的可能性大。

对于结肠息肉越早摘除越好。治疗的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微波灼除法、尼龙结扎法、外科手术治疗等。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将组织凝固, 使其坏死从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选用内镜下治疗相对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患者痛苦少易恢复等特点。临床上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4]。针对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 对息肉进行准确全面的病理分型判断, 实现安全切除的目的。本组研究的病例145例, 所有息肉均在内镜下成功完全切除。在术中内镜下注射利多卡因可通过收缩动脉血管, 高张盐水注射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延长肾上腺素作用, 并使周围组织肿胀, 血管类纤维蛋白变性, 出血血管狭窄, 闭塞及血栓形成而止血, 成功率达100%[5]。应尽量将结肠息肉切除完全, 并对所切除的标本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癌变和提高结肠癌的诊断率。

综上所述, 利用内镜技术治疗结肠息肉临床效果明显, 有效切除率高, 减少患者痛苦, 具有可靠、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如果术中或术后发生出血, 可通过药物喷射和电凝止血进行内镜下治疗, 效果好, 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何志胜, 庄宁.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临床管擦[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8 (10) :35.

[2]戴义娟.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136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11 (9) :46.

[3]李彩萍.内镜下小儿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安全性讨论[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 (3) :7-8.

[4]汪功华, 凌安生, 雷波.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328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5 (12) :61.

[5]陈文广, 陈仕学, 叶秀香.内镜下结肠亚蒂宽基息肉切除中金属夹和注射针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生, 2012, 3 (15) :9.

微创内镜下治疗胰胆道疾病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46例胰胆管疾病病人中, 男79例, 女67例;年龄19岁~82 岁, 平均59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伴黄疸;成功行ERCP 146例, 其中继续行EST69例, 鼻胆管引流术17例及胆道支架置入术11例;4例并发胰腺炎, 1例并发出血, 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ERCP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进行, 应重视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术前耐心向病人解释该项治疗的优越性、安全性, 讲解配合方法, 指导病人左侧俯卧位, 学会张口呼吸、吞咽等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1], 增加其对此项检查的适应性。

2.1.2 术前准备

病人术前禁食、禁水6 h, 上午检查者术前晚禁餐, 术日禁早餐;下午检查者, 早晨可进少量流食, 08:00后禁食[2]。取出义齿及金属物品, 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 并提前做碘过敏试验和出凝血时间试验等。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或哌替啶50 mg、山莨菪碱10 mg, 并备好造影剂。

2.2 术中护理

病人很好的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指导病人取合适的卧位, 头转向一侧, 防止误吸呕吐引起窒息。鼓励病人放松, 配合做深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0 min~20 min测量脉搏、血压1次,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并立即停止操作。注意病人体位的变化, 以防止坠床[3]。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指导病人卧床休息1周~2周, 尽量减少活动, 禁食水24 h, 静脉补充液体及营养, 如无发生胰腺炎第1天可进全流饮食, 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同时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2.3.2 病情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测量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术后3 h及12 h抽血观察血清淀粉酶情况, 观察大便的颜色, 防止术后并发症[4]。

2.3.3 心理护理

为病人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 多与病人交谈, 指导病人放松心情,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并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向病人说明手术恢复的过程, 使其积极配合。

2.3.4 鼻胆管护理

固定好鼻胆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如引流管不通畅,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注射器抽出空气或十二指肠液, 表明鼻胆管脱出, 应考虑拔管或重新置管[5]。

2.3.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及发热, 对胰管反复显影者, 应2 h测定血清淀粉酶1次[6]。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急性胰腺炎、出血、感染等, 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腹痛、出血等情况, 若出现发热或腹痛明显, 应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发生急性胰腺炎。本组4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 给予及时的抗感染、止酸、抑制腺体分泌等治疗, 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巡视过程中, 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腹痛有无好转, 定时抽血査淀粉酶变化;还要注意病人血压的变化, 防止出血, 0.5 h测血压、脉搏1次, 连测2 h后, 若血压平稳, 可2 h~4 h测1次, 连续测24 h。本组1例术后发生出血, 出现黑便、腹痛, 遵医嘱给予补液、止血治疗后好转。

2.3.6 出院指导

告诉病人应少量多餐, 避免刺激性食物, 宜进温热、低脂、低蛋白易消化饮食, 忌暴饮暴食。指导病人保持情绪稳定、有规律作息, 并教会病人自我观察病情, 遵医嘱门诊复诊。

3 小结

ERCP和EST为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胆胰疾病的检査治疗方法,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现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 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护士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护理措施, 术前病人的心理疏导、细致的术前准备, 术中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及护理配合, 术后严密观察及饮食指导等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国熊, 张啸.ERCP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8) :824-827.

[2]安昱.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07, 37 (5) :39-40.

[3]王文菊.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 21 (5) :479-480.

[4]邹黎丽.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0) :42-43.

[5]罗春妹.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11) :99-120.

内镜下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镜室2009年10月—2011年9月通过电子胃肠镜检查共发现32例直径大于2 cm的息肉。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情后要求行外科手术的5例, 余下27例行内镜下切除。胃息肉5例, 结肠息肉22例。均为单发息肉, 其中男16例, 女11例;年龄27岁~76岁, 平均56.1岁。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按内镜检查前常规准备。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全套、三抗、乙型肝炎5项等检查, 行内镜检查, 仔细观察息肉全貌再行基底部注射1∶1 000肾上腺素盐水后, 圈套电凝切除息肉, 术后禁食6 h后改流质饮食, 休息, 保持大便通畅, 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腹部阳性体征, 并予以静脉应用胃肠道抗生素、制酸、止血对症处理。

1.3 结果

本组27例病人, 26例均获一次性手术成功, 1例因术后出血再次肠镜下止血, 平均住院5 d~7 d, 无发并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及常规检查

病人入院后即给予入院宣教及心理护理。热情接待病人, 向病人解释手术主要过程, 需要配合事项, 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 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 增强病人信心。配合做好各种术前检查, 如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全套、三抗、乙型肝炎二对半等。

2.1.2 胃肠道准备

胃息肉病人入院后即给予半流质饮食。结肠息肉入院后即给予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胃息肉术前禁食8 h, 结肠息肉术前1 d予以番泻叶及25%硫酸镁口服清洁肠道, 因甘露醇口服后会使肠道内产生气体, 使用电切可能会引起爆炸, 故禁止使用。

2.1.3 术前用药护理

因该手术在咽喉表面麻醉下进行, 为避免病人紧张以及减少胃肠蠕动, 术前30 min遵医嘱肌肉注射地西泮5 mg及山莨菪碱5 mg。

2.2 术中护理

本组病例手术在内镜室进行, 由内镜室护士密切配合进行手术并护送病人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2.3.1 观察要点

术后应密切观察大便色泽、次数、血压、脉搏等情况, 有无腹痛及腹部阳性体征, 警惕肠穿孔的发生;保持大便稀软通畅, 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便秘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 避免用力排便, 防止出血[2,3]。圈套、止血夹一般在1周左右自行脱落, 观察腹部情况, 防止继发穿孔。

2.3.2 饮食护理

胃肠息肉较小, 术中创伤不大, 可禁食6 h后根据医嘱改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 息肉较大者, 应禁食24 h观察无出血后进流质、少渣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烫及刺激性食物, 进食后观察病人有无不适。2周内避免进食胀气、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2.3.3 休息指导

病人息肉切除后卧床休息6 h, 对较大息肉、无蒂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 一定要卧床2 d~3 d, 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圈套、止血夹过早脱落, 导致出血。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告知病人如不注意休息、饮食, 易引起术后迟发性出血[4]。

2.3.4 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 注意休息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如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 立即复诊。结肠息肉切除后, 要定期复查, 复查的时间根据病理结果而定。一般息肉6个月至1年复查, 轻中度不典型增生3个月~6个月复查, 重度不典型增生3个月复查。

本组病例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 全部病人均获痊愈,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7例胃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 术后正确的病情观察、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结果]27例病人除1例早期出血及时行内镜下止血处理外, 均无并发症发生, 5d~7d后出院。[结论]采取规范的术前护理, 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正确的饮食、休息指导, 可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内镜,胃结肠息肉,护理

参考文献

[1]李莹, 王西红, 符日芳, 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手术的应用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 (2) :225-226.

[2]陈瑶, 王朝霞, 周国燕.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后大出血1例[J].护理研究, 2006, 20 (12C) :3305.

[3]曹军梅.内镜下高频电刀及全套电灼治疗肠息肉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103-104.

内镜下治疗 篇10

【关键词】鼻内镜;鼻息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73-01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表现为鼻腔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病理学上表现为极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且因息肉组织填塞及鼻黏膜息肉样改变阻塞鼻窦自然窦口常伴有鼻窦炎。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在鼻腔手术中不断运用,在鼻息肉手术治疗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不仅能彻底清除病灶,并尽可能地保留鼻腔正常结构以恢复鼻腔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但对于一些病程长,复发性息肉或息肉组织巨大填满患侧鼻腔者,术中存在出血较多、视野及结构层次不清晰的情况。我科在鼻内镜下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系统及电动手术吸割器配合下行该类手术治疗,把以往很多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双侧鼻腔息肉10例,单侧鼻腔息肉8例,复发性息肉6例。术前行副鼻窦CT检查,了解鼻腔结构,有无骨质破坏,所有患者CT检查报告均伴有上颌窦、筛窦炎,2例为全组副鼻窦炎。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了解息肉发生部位。术前1周给予皮质激素口服,以减轻炎症缩小息肉、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手术。

1.2治疗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麻醉成功后用1%丁卡因5~10ml+肾上腺素2ml棉片行鼻腔填塞,充分收敛鼻腔鼻道黏膜及部分息肉组织以暴露息肉或息肉样变组织根部,手术切除之前先取部分息肉组织送病理检查,然后于鼻内镜引导鼻中隔黏膜剥离器配合下用叉形等离子射频刀头叉住息肉或息肉样变组织根部进行射频消融(消融时间为2~3s,输出能量为3~4档),以阻断息肉或息肉样变组织血供及消融部分息肉组织,再用电动手术吸引切割器将消融过根部的息肉组织吸切干净,并以相同方法逐次进入将深部或残余的息肉组织吸切干净,遇有出血及时用射频止血以保持手术视野清晰。息肉切除干净后,根据患者CT检查情况,有鼻窦炎者于钩突前下缘作弧形切口,分离并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口并酌情开放各组筛窦,鼻腔用膨胀海棉填塞止血。术后24~48h取出术腔填塞海棉,次日开始每2d在鼻内镜下清理1次术腔分泌物及血痂,鼻腔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全身应用抗生素1周。出院前1d在鼻内镜下清理手术部位,酌情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单位冲洗手术窦腔。出院后定期随访,根据病情每1~2周复诊1次,表面麻醉下鼻内镜检查鼻腔情况,清理鼻腔分泌物、清除痂膜、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部位新生肉芽、囊泡及复发息肉,防止鼻腔、窦口粘连,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3个月后,每月门诊复诊1次,6个月后视复查情况不定期复诊。

2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性将鼻息肉组织切除并顺利完成副鼻窦手术。术后复查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上颌窦开口狭窄或闭锁3例,在随访过程中重新开放及扩大窦口后治愈;鼻腔粘连2例,分离粘连后用医用明胶海绵分隔下治愈;全组患者没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经1年以上门诊复查均未见鼻息肉复发。

3讨论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发展起来,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新方式[1]。鼻内镜具有良好的照明和放大作用,手术视野清晰,术者在鼻内镜引导下可以准确找到鼻息肉根部去除病变组织,对鼻腔黏膜损伤较小,利于术后恢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也是近年來发展的一种微创技术,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减少了对鼻腔黏膜及鼻中隔损伤的并发症。但是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术对于一些病程长或复发性鼻息肉,虽经术前皮质激素治疗但息肉组织大仍填满患侧鼻腔,术中存在出血较多、视野差、结构层次不清晰情况,甚至有时不能一次性完成副鼻窦手术治疗[2]。本组所有病例都在鼻内镜下观察到鼻息肉发生的部位,因鼻息肉体积大,手术在全麻鼻内镜直视下进行[3],先于息肉或息肉样变组织根部进行射频消融以阻断病变组织血供、部分消融并逐次在手术电动吸割系统的配合下将息肉组织及周围病变黏膜完整清除,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结构层次清楚,对病变周围的黏膜损伤小,保留了鼻腔正常结构;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系统对息肉根部进行射频消融、止血处理降低了鼻息肉复发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其次,术后换药对防止鼻腔粘连及术后复发非常关键,我科于术后不同阶段对术腔进行反复的清理和换药,再配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对复发息肉、增生囊泡、肉芽组织进行消融,相比用息肉钳清理病变组织具有出血少、反应轻,黏膜损伤小、有助于黏膜上皮功能的恢复,治疗效果良好。笔者认为在鼻内镜下运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减少巨大鼻息肉手术中及术后换药的出血、手术视野清晰、结构层次清楚、对鼻腔正常黏膜和结构损伤小,使术后鼻腔粘连和鼻息肉的复发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李腾.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82.

[2]韩玲.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8-119.

上一篇:伙伴联盟下一篇: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