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药情况

2024-08-04

退药情况(精选九篇)

退药情况 篇1

1 资料来源

分别收集我院住院药房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的退药处方共计2216张 (包括未发出已退处方) , 其中2012年1254张, 2013年962张。退药金额63.79万元, 其中2012年24.24万元, 2013年39.55万元。

2 结果

2.1 退药处方与金额比较

本次调查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退药处方数和退药金额, 按科室退药处方数、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1。

由上表可知: (1) 去年6~8月退药处方数占56.6%, 2013年同期退药处方数占43.4%, 比2012年下降了13.2%;而退药处方数排名前3的科室内均有脑病科、内分泌皮肤科、骨科。 (2) 2012年6~8月退药金额占38.0%, 2013年同期退药金额占62.0%, 比2012年上升了24.0%;2012年科室按退药金额排名前3位为骨科 (30.0%) 、普内肿瘤科 (12.8%) 、脑病科 (10.8%) , 2013年为肛肠肾病科 (27.4%) 、骨科 (25.6%) 、普内肿瘤科 (20.3%) 。

2.2 退药种类与金额比较

2012年退药金额排名前3的药品依次为丹参多酚酸盐 (50mg, 1.51万元) 、红花黄色素 (150mg, 1.03万元) 、注射用奥美拉唑 (0.80万元) , 总金额3.20万元;2013年依次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5.77万元) 、肝素钠注射液 (4.64万元) 、葡萄糖依诺沙星注射液 (10.38万元) , 总金额20.79万元。今年6~8月份退药金额排名前3的药物总金额是去年的6倍多, 且品种不一样。实际上2013年排名前3的退药原因均为护士输机错误。

3 分析与改进

3.1 完善相关制度

我院规定:外用药品、特殊贮藏条件药品、麻醉及精神科药品一律不退, 有不良反应的需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其他退药情况要求写退药原因且临床各科室主任签字把关。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 处方量有所下降, 但退药金额却大大上升, 且基本是相同的科室, 说明相关科主任没有起到把关作用, 很多退药处方未符合退药规定, 都是护士代签如退药原因, 主任签名等或者主任、医师将退方都签好了, 只需护士填写退药名称。院里应该制定严格的退药制度并监督执行, 建立并落实相关奖惩措施, 制定退药金额上限。

3.2 加强医药护人员的责任心

我院退药原因有出院、转院, 病情变化、更改医嘱, 不良反应, 拒服拒打, 护士输机错误, 药房发错药等。如患者出院却忘停长期医嘱。护士错将1支药输机成1000支或1次拿7d的药, 有些医师在1张退药处方上可以开出十几种药。此外, 药学人员的疏忽及退药制度的执行力度也是有影响的, 这些情况完全可以避免。药学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四查十对”, 处理退药时须按照科室相关制度执行, 严格把关收回药品的质量,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医师随时观察患者病情, 及时更改医嘱并处理, 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 提高处方书写的质量, 开医嘱前多与患者交流, 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不至于出现拒服、药品贵、非医保这样的退药情况;护理人员, 工作一定要认真, 做好医师的助理, 按照药房退药规定来执行, 不能在处方上随意更改[2]。

3.3 加强业务学习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工作, 加强与医师的药品信息交流配合指导合理用药,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及因医师不熟悉药品而退药的情况。

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的退药情况,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提高用药安全。方法 对住院药房2012年68月及2013年68月退药处方共2216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科室都有退药情况, 且数量大、金额大、品种多。同期相比, 处方量有所下降, 但是退药金额却大大上升, 并且退药金额数目较大的基本是相同科室。结论 退药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完善相关制度,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住院,退药,分析,改进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S].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买药退药记 篇2

接电话的小伙子很热情,嘱咐我明天某时到某地参加免费公益普查。

第二天上午我要去参加老同学聚会,并不打算去做什么检查。可小伙子的电话打过来了,问为何没去,知道原因后他很贴心地说,可以参加下一次的活动,到时要开车送去医院的。这后一句话让我放松了戒心,但在去之前还是做了些防范:只带100元应急的钱。

我手拿传单如约来到某大门前,果真有一年轻人在此笑脸相迎,他拦下一辆出租车,让我和另外两个老头坐上,告诉司机开到某医院旁的某宾馆。我开始有被骗的感觉了,但又想知道其中的究竟,便不动声色地随之而去。

上宾馆9楼的一间小会议室坐下,不一会儿,又来了两批人,总共有了12人。每人填一张表,姓名年龄,在一些与心脑血管有关的问题上打勾填空,这就算是调查吧。填好表,每人发一个馒头一杯豆浆。有点怪,不是应该先抽血再吃早餐吗?

进来一位专家,自报家门说他今年41岁,研究老年慢性病有26年了,得过联合国颁发的什么奖。我一算,好家伙,他15岁就开始研究了。专家嗓门很大口若悬河,时而讲故事时而讲健康医药知识,而且一直在提一种药的名字,我便知道他们的目的不在于普查而在于推销药了。专家反复说一些“抠门的人得不到健康”之类的话,我想下一步就得掏钱了。

几十分钟后专家演讲结束,我们一个一个轮流下到七楼的一个房间接受血栓检查。

轮到我了,在房门口与一对检查完的老夫妻打了个照面,老头儿嘴里骂骂咧咧,老婆儿一个劲儿制止老头儿。马上我就做好了防宰的心理准备。

我坐到那名讲课的专家面前,一个小伙子从我的手指上扎出少许血,放到显微镜下,电视屏幕上马上显示出一幅图像,像是血管竖切面的长条,上面有许多附着物,还星星点点地飘着些斑块。专家指着图说,这就是你的血管状况。

他给我号完脉,说:“你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我答:“真话。”他说:“你很快就要脑中风了。”这话多少让我心跳加快。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他看着我填的问卷,说的很多情况都是我提供的。

他很快转入主题——这种药吃上一年保证清除你血管的附着物。我问吃一年要多少钱,他在纸上写下23000元。看到我惊讶的表情,他问道:“没这么多钱是吗?”我没回答,反问道:“这药值那么多钱吗?”他也不回答我的问题,直接说:“那你给我10000元,先开半年药。”我说没带那么多钱,可否先开个欠条?他马上换了个说法:“你交100元,我送你15天的药,但你必须来做两次检查,否则这100元定金不退。”从23000元一下降到100元,很能让人接受,我竟放松了警惕,从兜里掏出了应急的100元。拿着送货清单和那盒药,我稀里糊涂地走了出来。

一出门我就后悔不迭,这是怎么了,果真是赵本山的忽悠防不胜防吗?一滴血在显微镜下可以显示出血管吗?是不是每个人进去看的都是同一幅图?

我打电话要求退货,接电话的小伙子让我第二天上午到公司去。

回到家马上上网去查那个品牌,思考了多种应对方案,第二天一早便直奔那个公司。一个女员工在等我,在那个只有门号没有公司牌子的办公室,她态度真诚地退回了我100元。事情之简单有点出乎我的预料,也许他们有他们的考虑。

走之前我请女员工把我的话转达给公司:就算产品真的是好,采取这样的方式推销,也会给人骗人的感觉,让人无法接受,如果是聪明的商家,为何要做这般傻事呢?

内科病区退药情况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始数据来源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系统) 和退药原始处方。退药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退回药品名称、数量、退药原因等。

1.2 方法

每张退药处方上的药品品种数记为退药条目数。将原始数据输入Excel表, 按照性别、年龄、退药条目数量、退药品种、退药原因等分别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总体退药情况

退药患者781例, 其中, 男性占53.9% (421/781) , 女性占46.1% (360/781) , 平均约25例/d。退药患者年龄最小者出生20 min, 年龄最大者95岁, 60岁以上患者占49.4% (376/781) 。总退药条目数为1 611个, 平均约2个/例。

2.2 退药品种及条目数的统计

退药涉及11类252个品种。按照《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2]药物分类方法, 对退药情况进行统计, 循环系统用药的退药品种数量及退药条目数均居首位, 其次为抗微生物药 (表1) 。按退药条目数占总条目数的构成比计算, 退药前5位的药品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4.5%) , 低分子肝素钠 (3.4%) , 单硝酸异山梨酯 (3.2%) , 血塞通 (2.5%) , 维生素B6 (2.5%) 。

2.3 退药原因

退药原因主要有变更医嘱、开错药、出院、护士录错及其他, 其中, 变更医嘱包括停药、更换用药品种、调整药量, 开错药包括开错药品种类、多开药品数量, 出院包括治愈出院、转院、逃跑, 护士录错包括录错药品种类、多录药品, 其他包括医院信息系统故障、药品断货及其他未列出的退药原因。退药的主要原因是医生改医嘱, 占50.0%以上, 其次是由患者出院引起的, 占26.4%。见表2。

3 讨论

3.1 退药现象的普遍性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用药数量及品种相对较多, 退药机会相应的会有所增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内科的常见病, 循环系统用药量大, 退药也多见。本研究结果显示,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退药比例最大, 提示我院抗生素滥用现象不容忽视。通过统计分析, 我院的退药原因来自医师、护士、患者等多个方面。我院是一所三级医院, 现有医护人员800余人, 床位1 800张, 在院患者4 000余人/月。由于医患比例严重不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扎堆取药现象, 护士往往按照长期医嘱, 头一天下午就将患者次日的治疗用药取回科室。医生变更医嘱时, 已取回的与变更医嘱后不一致的用药, 就必须退回药房, 致使医生变更医嘱成为主要的退药原因[3]。同样, 在患者出院或死亡时, 出院或死亡当天的用药已于头一天下午取回, 所以只能由护士再行退回药房, 由患者出院或死亡引起的退药量也比较大。

3.2 退药的不利因素

退药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存在药品安全隐患。退回的药品外观不洁, 包装不完整, 或者没有按照药品特殊要求 (如温度、避光等) 贮存药品, 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 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二是增加护士、药师的工作量。药师循发药程序, 逆行退药时, 核对药单、核对药品信息 (药名、产地、数量、规格、有效期、包装完整性等) 、药品归位、重新入账等所用时间远远多于同等数量药品的发放时间, 降低了工作效率, 也耽误了护士的宝贵时间。三是易发生差错。若退回的药品批次、有效期、规格、包装与药房现存药品不一致, 在对这些药品进行二次调剂时, 极易引起司药差错。

3.3 避免和减少退药现象的措施

为避免和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临床药学服务,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4,5]。二是强化宣传和培训工作, 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提升服务质量, 确保临床合理用药[6]。三是畅通工作流程, 加强药师与临床护理人员的协调沟通, 尽可能做到当日医嘱当日取药。四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 避免或减少开错药、录错药现象的发生。五是完善并落实严格规范的退药管理制度, 明确退药条件和退药时间, 遏制可避免的退药现象的发生。六是保证药品供应的连续性, 一旦供应不足, 及时通知临床科室调整医嘱。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卫医政发, 2011, 11号.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8.

[3]张爱玲, 兰杨, 王强, 等.我院病区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25) :1992-1993.

[4]秘桂欣, 袁锁中.医院临床科室回退药品情况分析[J].中国药师, 2004, 7 (1) :74-75.

[5]陈福民, 申玲.深入开展临床药学[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9) :96-96, 130.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调查分析 篇4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57-01

药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其中第六章第27条明确指出: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但是由于药品使用的特殊性,在门诊药房, 退药现象还是频频发生, 这不仅给药品管理者增加了工作量, 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更主要的是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存在了安全隐患。以下是对我院2013年门诊西药房其中100例退药申请单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我院2013年门诊西药房收集到的各种退药处方,随机抽取了100张,其中内科处方41张,儿科处方21张,妇产科处方14张, 外科处方10张,皮肤科处方9张,耳鼻喉科处方5张。

1.2 方法 按照处方所列退药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退药原因中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过敏等)占41%,患者本身原因(如自以为不适合自己、嫌药价太贵、家中已有、病情改变的住院或死亡等)占36%、医生原因(医生写错药名,药物中含有患者过敏的成分,没有询问过敏史)而退药占10%,特殊人群禁忌(如孕妇、哺乳期、18歲以下儿童,75岁以上老人)占8%,收费错误5%。

3 讨论

3.1 药物方面

3.1.1 药物本身就具有两重性, 在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良作用[2]。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占41%。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造成了很多病原体对药物已经产生耐药, 致使患者疗效不佳而发生退药, 所以在临床上必须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

3.1.2 从我院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以抗生素居多。其中内酰胺类药品主要是过敏反应及皮疹, 虽然药物使用前必须有过敏试验, 但内酰胺类药品仍有迟发型过敏发生。对此,我院已要求对所有头孢类做皮试,并且不能以一种头孢菌药代替其他头孢菌素做皮试[3]。

3.1.3 在抗菌药物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广、应用方便,临床使用较多,但其不良反应有如胃肠道,皮疹、甚至白细胞下降等,发生率较高。

3.2 患者方面退药占36%。

3.2.1 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信息量增大,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明显增强,患者用药前会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上网查找相关自身病情的用药介绍,一旦发现药品与病情无针对性,即认为不适合自己,拒绝服用。还有部分患者对药品说明书中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存在恐惧心理,要求换药或退药。

3.2.2 患者因病情出现变化,如需要修改医嘱或住院治疗,改变治疗方案便引起退药。这在儿科患者较多,家长急于改善症状而频繁更换医生,前后医师用药不同,便要求退前面医师开的药。

3.3 医生方面退药占10%

在医生诊疗过程中,有的患者会在多科室就诊,医生应认真询问病史,明确诊断,合理开药。但现实中,部分医生缺乏耐心,了解病史不仔细,不能确诊,即选用药物针对性不强的药物,或在没有询问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出了相同或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会造成退药。部分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具大处方或与病情无关的药品,引起退药。

3.4 其他原因

3.4.1 特殊人群禁忌占本次调查退药的8%,孕妇、哺乳期相关药物要求比较严格,有禁用的抗生素及抗病毒药品,18岁以下儿童,75岁以上老人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3.4.2 收费错误退药占5%,我院收费处人员多是会计专业,非药学专业毕业,他们不熟悉同一药品有多种药名,厂家也不同,偶有多收或错收药费,引起退药。工作中,西药房与收费处、医生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 也会致使医生开药失误,引起退药。

4 减少退药的对策

4.1 加强对医师行为的规范

我们要加强医师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准确及时的诊断疾病,合理用药。加强职业教育, 提高道德水平, 增强责任心,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 真心实意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4]。在诊疗过程中,医师应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到明确诊断,同时要熟悉药品的药理,用法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积极有效。

4.2 加强与医师、患者的沟通

我院门诊西药房配有咨询窗口,要加强与医师、患者的沟通,咨询窗口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在发药窗口,药师工作量大,无法对医师、患者详细解释。在咨询窗口配有执业药师,可以解释处方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尤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执业药师可以积极联系医师,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我们向患者提供更多的药品知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我院坚持临床药师下临床,与临床一线科室加强联系,提供药物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知识的咨询,促进合理用药,降低了退药发生率。

4.3 加强药师的业务学习

我们每周举办业务学习及药学讲座,并向全院开放,大力宣传合理用药,用药安全。我们每月都会进行处方点评,对出现较集中的处方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在医院药讯上发布,不断提高退药合理性,降低退药率。对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退药,及时认真记录,如实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书》,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医药管理[Z].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002,1.

[2] 陈维红, 肖俊瑜. 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J].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2).

[3] 葛敏,张蔚.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外医疗,2008,27(8).57

儿科门诊退药情况分析 篇5

关键词:儿科门诊,退药,分析

为了确保医院药品的质量,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医院不得不为患者办理退药手续,但退回药品的质量问题又成了医疗安全的隐患。笔者所在医院的退药程序是:由患者到药房拿退药申请表,由医生填写其中的内容,申请表中设计了患者的基本信息、退药原因以及患者和医生签字等。在履行退药审核程序基础上,满足患者的退药要求。由于对2009年所有科室的退药情况进行了总结,其中儿科退药最多。为此,随机抽取了儿科退药申请表301份,对其退药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减少患者退药、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退药申请表,抽取2009年2~5月的儿科所有退药申请单301份,按其退药原因、所退药品种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退药原因

对儿科门诊退药申请单301份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2.2 退药品种

退药处方按药品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退药

由表1中可以看到,不良反应退药达41.20%的比例,由表2中可以看出,常见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药物方面的原因、患儿机体方面的原因和给药途径的影响。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全身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敏感性高,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而一个患儿常常需要输多组液体,有资料表明,合并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比[2]。还应注意的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在炮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易产生理化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均有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3]。其次,由于儿童口服给药依从性较差,病情发展变化快,家长也迫切期望患儿早日康复,因此,静脉滴注是临床医生普遍采用的给药方式,而静脉给药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4]。其原因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受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影响,且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除药物因素外,还与输液管理、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

3.2 患者家中有药

由于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的是电子处方,患儿家长并不了解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而病历上的字,家长又看不明白,如果医生开处方时未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势必造成患者家属取药后发现所拿的药品家中已有而前来要求退药。

3.3 患者要求

相当一部分家长,当取完药看药品说明书后,发现所开药品对患儿的病情无针对性,或未直接标明治疗自己所患疾病,因而对药品产生怀疑。还有的家长对药品说明书中所注明的不良反应、禁忌证产生担忧而拒绝使用,或因药品价格原因,嫌医院的药品价格高,或是在药品调价前购买的,因药价下调要求退药。甚至还有少数患者提出无理要求。但现实中,由于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常常为了减少纠纷也不得不给患者退药。

3.4 录入错误

由于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电子处方,有些是医生年龄比较大,电脑操作水平偏低,导致输入错误,主要集中在药品名称的拼音相同或接近,或同种药品不同剂型规格输入错误。还有的是数量输入错误,比如原本应输入1盒,因为疏忽反而输成了10盒,导致退掉一部分。

3.5 输液困难

由于患者年龄偏小,有的只有几天或者几个月大,孩子哭闹的厉害,家长就不忍心再给孩子输液,这里也有一部分是护士原因,由于孩子年龄偏小,血管比较细,打针比较困难,有时打多次未打进,家长比较心疼,就不再给孩子输液了。

3.6 重复或多开、住院退药、效果不好

因重复开药而退药的原因是患者家属往往比较心急,有的独生子女家长病急乱投医,过多开药,由于市场上的药品名称繁乱,家长的药物知识有限,无法对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做出准确的判断,拿到药后才发现家中有药。造成用药相似或重复而退药。还有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影响,给患者开大处方,有些患儿,病情好转了,而把多开的药品退掉。儿童患者大多不会准确自述病情,有的患儿由老人看管。老人叙述病情和已用药不清楚,医生若未详细询问患儿的病情和用药史,或医生对部分药品的禁忌及用法也不十分清楚,极易造成不合理用药,而导致退药。改变治疗方案而退药的患者主要原因是小儿病情发展较快或反复,需住院进一步治疗或调整用药。其次患儿病情变重而被要求住院或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改变治疗方案造成退药。建议大夫在为患者诊断病情的过程中,一定要斟酌好患者的病情,把握病情的进展,根据临床需要适当开药,从而有利于医嘱调整,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4 对策

4.1 制定完整的退药制度和流程,保证用药安全

为了减少退药,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退药管理制度。退药流程是:退药需要患者到药房拿退药申请单,退药申请单中设计了一些相关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退何种药品、退药的原因、医生的签字等各项内容。填好后,患者要提供原始发票,要核对药品批号,确系本院发出的药品;而包装要完好、无开封的药品才能退药。还有些药品是不能退药的:包括需要冷藏的药品、拆零的药品、非密封包装的药品;包装破损、变形、污染的药品不能退药。并对退药规定了时效。退药制度实施以后对退药现象有了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力度,而且还有一部分医生,对退药不太重视。为此,应该加强药品管理的宣传,有必要依照卫生部相关规定,从源头上预防不必要的退药,以便减少因退药而产生的药品非正常流通和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4.2 提高用药水平,加强药物监测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开出患者曾使用后过敏的药物;同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改变用药观念,在非必要静脉给药情况下以口服用药代替静脉注射,密切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避免选择不良反应率高的药物,同时药师要负责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不良反应退药信息,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并反馈给医生,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参考。并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根据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谨慎用药,切忌超范围使用。因此,既要对症治疗,又要谨慎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3 加强医师处方管理

医师是门诊医疗的关键,因此要加强退药管理,医师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从退药原因看,患者家中有药、录入错误、重复或多开、住院退药、效果不好,这5项退药主要责任在医方,这5项的比例达到36.88%,这部分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而减少退药现象的。对医生的要求主要是:医生在给患者开药之前要详细询问家长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根据病情选用恰当药品:注意合适的处方量,可以先少量用药,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后再常规用药;开处方时要与家长充分沟通,让家长理解用药意图。并且开具处方时,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从根源上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并且建议医院制定某种处罚制度,对确因医师原因造成的退药损失由医师承担,以提高医师责任心。

5 结论

退药现象的大量存在,不仅对正常工作有一定的干扰作用,而且影响到患者的用药安全,通过本文分析,至少有36.88%的退药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用药行为,减少退药现象对正常工作的干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卫药发[2002]年24号.

[2]戴淑萍,陈赛贞.对3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中国药业, 2005(7):61-62.

[3]张力,杨晓晖,曹立亚,等.关于我国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7):581-584.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篇6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4月~6月门诊退药处方376份, 按退药的不同原因及科室分布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退药科室

退药次数排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小儿科、内科系统、妇产科。退药科室的整体分布基本上与其患者数量多少有关。如小儿科居于首位, 因儿科患者较多, 医生一般一次开几天的药。因此, 建议儿科医生开药数量不宜过多, 如输液患儿最好开一天的量, 以便因患儿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 减少不必要的退药。

3.2 退药原因

3.2.1 药物不良反应

从表2中可以看出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 而药物中又以抗生素居多, 且用药过敏又居其首位。究其原因, 主要是β-内酰胺类药物临床使用广泛, 而医师开方前未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患者先取药再做皮肤过敏试验;也有患者虽然皮肤过敏试验阴性, 但仍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 据报道头孢曲松钠就曾产生过迟发性过敏反应, 所以要警惕此类药物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2]。另外, 中药注射剂的成份复杂, 难以制定一个统一标准, 同时中药材质量、提取工艺、添加剂、稳定剂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3]。

3.2.2 患者方面

患者住院是主要原因, 其中以儿科为主。当用药1~2天后, 患者病情未好转或加重, 家属较心急, 便选择让患者住院, 其所剩药品病房不再使用只能退药, 所退药品大部分是注射剂, 也有少量口服药;一部分患者自备了一部分药品, 开药时并未对医生说明, 取药后发现自己已备, 便要求退回取出的药品;药品的价格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进货渠道不同, 药品的规格、包装及厂家品牌不同, 许多药店的药品价格较医院的低, 虽然医院已经执行药品的统一招标采购, 执行国家的药品限价, 但与药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4]。当对比后, 一些患者选择退药后去药店购买。

3.2.3 医生方面

由于医院应用了电子处方系统, 医生为患者所开药品患者并不知道是何药, 取药后患者发现已有或已使用该药但未见好转便要求退药;医生电脑操作不够熟练, 录入错误, 导致没有办法进行调配和使用而要求退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月~6月有35例;有些医生重复操作, 导致开两份或多份药品, 而患者只需一份, 多余的只得退药。

3.2.4 收费处划价错误

虽然本院已基本上实现了使用电子处方, 大部分医生在工作时在微机上开电子处方, 但还有一小部分手写处方存在。收费处有些员工看不懂手写处方, 经常将药品的名称收错, 将数量收多或收少, 在药房审核发现后, 需退掉后重新收费。

3.2.5 药房缺药

因为药品短缺造成的退药时有发生, 这就需要药房与药库做好沟通, 尽量做到药源充足。

3.3 对策

加强对退药各个环节的管理, 健全完善退药管理制度, 对退回的药品, 药房应严把质量关, 认真检查核对药品的包装、批号、产地、规格、外观、颜色、有效期等, 并做好登记[5]。对需低温保存及有问题的药品一律不退, 确保药品使用的经济、安全、有效。

医生在诊治时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 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 并向患者告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处置;药品的价格, 应让患者有知情权, 以减少退药的发生[6]。

药师在调配处方时, 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审核处方, 做到“四查十对”, 发现不合格或不合理处方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提高药学服务。在门诊药房开设咨询窗口, 解答患者对药品各方面的疑问。完善药品信息, 定期发放药讯, 将易搞错的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及时向临床医生介绍新药及药品知识, 推进合理用药,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 加强对退药问题的管理,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2013年4月6月376张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主要有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因素、医生因素、药房供应短缺、收费错误等。结论 加强医患沟通, 增加药品新知识的宣传, 提高用药合理性和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 减少退药次数。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 2011, 11号.

[2]陈宏光, 李淑芬.临床抗生素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1, 11 (2) :130-131.

[3]迟丹怡.药物不良事件的防范研究.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3, 12 (6) :301.

[4]李明霞, 贾玉娜.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9) :81-82.

[5]苏双.2010年度我中心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1, 6 (9) :262-263.

我院临床用药中退药情况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108 726张, 退药处方107张 (0.098%) 。

1.2 方法

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并提出对策。

2 结 果

2.1 退药原因

退药原因主要为不良反应[35例 (32.71%) ], 其次为治疗取消[16例 (14.95%) ]和患者拒用[16例 (14.95%) ]。见表1。

2.2 退药剂型

退药剂型依次为注射剂53例 (49.53%) , 口服药50例 (46.73%) , 外用药4例 (3.74%) 。

3 分析与讨论

3.1 退药原因

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为主, 抗菌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 共计32例 (91.43%) , 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最多, 其次为喹诺酮类。见表2。2011年我院对抗菌药实行分级管理, 对热销药品实行限量使用等措施, 但从各类统计数据显示, 效果不明显, 2012年我院已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以切实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治疗取消涉及几种情形:患者惧怕治疗痛苦, 由于某种疾病不能继续进行治疗, 有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替代治疗等。拒绝用药主要有2种情况:药价太高, 患者不太能接受;带回去的注射液在其他医院不能使用。对于这些情况医师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既往史, 认真讲解治疗过程, 仔细斟酌并确定出最好的治疗方案。收费错误是因我院在2011年进行医疗系统计算机程序升级, 在交替之际出现差错。

3.2 退药剂型

退药剂型中注射剂与口服剂基本平衡, 但输液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 虽然起效快, 但其绕过了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 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提示医师应遵循WHO合理用药的原则:能口服用药者不肌内注射, 能肌内注射者不静脉滴注, 以降低注射剂的使用率, 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4 对 策

退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 更重要的是退回的药品缺乏有效的管理, 能否确保质量, 药剂人员无法进行检验, 从而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退药现象, 加大管理力度, 将退药发生率降至最低。

4.1 强化医师临床医疗行为规范

退药原因中前4位:不良反应、治疗取消、患者拒用、处方错误均与医师的诊疗行为有关。门诊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2]规定, 医师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必须符合相关的执业规定, 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剂量, 最短必须疗程”的用药原则, 尽量口服给药, 降低门诊注射剂的使用率, 处方用量应按规定严格把关,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接诊时应耐心细致, 对特殊手术和特殊检查及费用较高的治疗应仔细解释避免患者因无法接受而中断治疗, 产生不必要的退药现象。

4.2 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

降低抗菌药的使用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多年来其使用率仍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抗菌药的使用量为国际平均水平的10倍。需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卫生部的相关文件, 加大力度对临床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督, 医院药事部门对抗菌药的各项统计数据应更加具体化、个体化, 从而切实降低抗菌药的使用率和不良反应, 以减少退药。

4.3 广泛开展药品信息服务

进行适当的医学宣传, 如药物的配伍禁忌、某些疾病不适用药品等, 使群众了解一些医务常识。同时加强医学人员的业务培训, 发药时做到“四查十对”, 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退药率。

4.4 制定合理的退药流程

医疗、护理、药事部门共同协商, 制定合理的退药流程, 对不能退换的药品或影响二次销售的药品应对患者作详细说明, 一律不予退换, 对退回药品的质量应严格把关, 严防恶意退药事件的发生,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 退药现象难以避免, 但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退药的发生完全可行, 因此医务人员需牢记“以患者为中心, 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的服务宗旨,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分析退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该院门诊药房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108726张, 退药处方107张 (0.098%) 。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并提出对策。结果 该院退药原因主要为不良反应、治疗取消、患者拒用, 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 退药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和口服药。结论 医院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临床用药,退药,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11-01-30.

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篇8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第二季度的157例患者的退药处方, 按科室退药的原因分别进行统计。

2结果分析

2.1 申请退药的科室统计。

结果 (见表1)

2.2 申请退药原因统计。

结果 (见表2)

3讨论

3.1 退药的原因分析

3.1.1 药品不良反应 占退药发生率38.22%, 是退药的主要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极其复杂, 有药物方面、机体方面及用药方法等多方面影响, 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药品在输液过程中引起的输液反应, 药品使用引起的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广泛, 在退药处方中所占比例最大。另外,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 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同时中药材质量、提取工艺、添加助溶剂、稳定剂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4]。

3.1.2 转住院治疗 门、急诊的患者, 因病情需要转为住院治疗, 其所剩余药品病房不再使用要求退药, 所退药品大部分是注射剂, 也有少量口服液型。因住院治疗而导致退药的情况主要在儿科的发生率较高。

3.1.3 不合理用药 有些医师在诊断过程中未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 且对部分药品的禁忌证也不十分清楚而造成不合理用药。如糖尿病患者开5%葡萄糖输液或糖浆口服, 给18岁以下儿童开喹诺酮类抗菌药, 同时药师在审方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及指出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 作为患者服务的终端, 未尽到责任。以上许多问题都需要医师以及药学工作者注意, 并不断学习和累计[1]。

3.1.4 患者要求退药 反映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新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 尤其对药品不良反应、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详细记录。有些医师在为患者诊断病情后, 没有充分讲清所开药物的治疗目的, 用途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当患者取完看到药品说明书后, 认为医师所开药品不对症或因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多且严重而拒绝用药, 致使患者的依从性差[3]。

3.1.5 医生换药 医生凭经验用药, 几天后发现疗效不明显, 待做药敏试验或其他检查后, 需要更换药品种类或者是患者病情变化, 所开药物不适合再用。

3.1.6 药品质量和价格因素 药品质量因素包括药品的效期近或短, 药品包装有瑕疵, 口服药潮解、裂片、霉变等。药品价格因素是无可避免的, 由于进货渠道不同, 药品的规格、包装及厂家品牌不同, 许多药店的药品价格较医院低, 虽然医院已经执行药品的统一招标采购, 执行国家的药品限价, 但与药店还是有一定差距, 因此这些因素引起患者退药, 占退药总数3.82%。

3.1.7 患者死亡 累计 7例, 占退药总数4.5%, 主要发生在夜间急诊, 因此医师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量。

3.2 退药产生的不良影响, 退药时患者家属往返于医生、药房、收费处之间, 增加患者负担, 易产生不满情绪引起医患纠纷, 影响医院形象, 同时因有些药品在患者家中放置时间过长或未按要求储存药品可能导致药品污染, 药房无法确保某些退回药品的质量。药师处理退药, 加大了工作量, 影响日常工作。

3.3 减少门诊退药的对策

3.3.1 规范退药程序, 加强退药管理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人性化制定了退药的有关规定:① 所退药品由原处方医生开具退药处方并填写退药申请单 (其中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退药原因、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科别、医师签字, 科主任签字等) 。②药房负责检查所退药品的质量, 实物验收, 并与医师退方、退药申请单进行核对, 做好退药登记进行电脑操作退药。患者凭原收费发票, 药师签字的退药处方到收费处办理退费。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拆零包装的口服药品, 包装破损污染, 缺少说明书, 批号不符等原则上不允许退药, 限定退药期限在调配之日1月内, 逾期酌情处理, 在拒绝退药的情况下要对患者做好解释以免发生纠纷。

3.3.2 加强医患沟通,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医生增强责任心, 把好处方关, 仔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史,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对处方中药品的用法, 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甚至费用作必要的说明,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3.3 加强医药沟通, 开展合理用药宣传,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 做好新药知识及合理用药的宣传, 切实抓好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特殊人群药物的合理应用, 同时对因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退药, 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

3.3.4 加强药剂师素质, 提高药学报务 在调剂室窗口配备专业知识水平高, 服务周到的药师发药, 做到首问负责制, 加强药品配发前的处方审查, 药品质量验收, 配发时做“四查十对”, 宣传合理用药知识, 发药时详细交待最佳用药时间、用药方法、服药禁忌, 以及特殊药品贮存条件, 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减少不良反应,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提高用药依从性。

摘要:对我院2011年第二季度急、门诊患者退药情况进行汇总情况分析。结果退药处方中有药品不良反应, 住、离院, 不合理用药等8个负面原因。为了减少退药, 建议加强医患沟通,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医药沟通促进合理用药;做好窗口的调剂咨询工作;规范退药程序, 加强退药管理。

关键词:退药,分析,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沈瑾艳.门诊药房退处房分析.中国药师, 2007, 10 (8) :381-382.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药发[2004]269号.处方管理办法 (实行) S第十三条.

[3]章凤祥.退药现象分析与处理办法.中国药师, 2003, 6 (3) :185.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与改进措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退药登记, 纳入调查与统计的处方共1 200张。拟分别从退药原因、药品种类、涉及科室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汇总分析。

2 结果

2.1 退药原因统计

退药原因统计结果详见图1。对纳入统计的退药处方进行分析, 退药原因涉及11个方面。从图1可以看出, 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病情改变、处方录入错误、药品价格、患者拒绝用药这6种原因占总退药原因的80%左右, 其中药品不良反应占比最高, 是门诊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

2.2 药品种类统计

对退药品种进行分析, 所退药品主要涉及抗菌药物、消化系统用药、自制制剂、中药注射剂等类别, 上述四类药品约占总退药类别的80%;此外, 一些临床检查辅助用药, 如清肠剂、造影剂因检查取消而退药的情况分别占8.92%、5.08%, 构成次要退药类别。退药品种类别分析结果见表1。

2.3 退药科室统计

退药涉及的科室为儿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急诊科和耳鼻喉科等, 占82.58%, 其中儿科和内分泌科分别占26.42%、23.83%, 为主要退药科室。退药涉及科室分布详见表2。

3 退药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本回顾性调查结果可知, 患者退药涉及的原因较多。

(1) 从人员方面而言, 共涉及医生、药师、患者三方。随着药品通用名称和“一品两规”的推行, 医生或药师录入处方中药品名相似、同名不同规格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本调查涉及106例次, 占退药原因的8.83%;由医生不合理开具处方、重复用药或药师审方不严造成的患者退药状况高达315例次, 占26.25%;此外, 由药师对药房药品库存管理不完善造成的缺药状况达61例次, 占5.08%。患者因病情变化、用药依从性问题或对比社会药店药品价格等原因造成的退药状况达353例次, 占19.42%。

(2) 从发生环节而言, 门诊药房共涉及处方、调配、药品管理三个环节。导致患者退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生不合理开具处方。如门诊儿科医生在就诊患儿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较为普遍, 而事实上, 儿科门诊中感染性疾病以病毒性感染最为常见, 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效, 还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如腹泻、过敏反应等, 最终导致退药情况发生。此外, 大处方用药、多联用药亦易导致患者退药现象发生。一些大医院, 由于等候取药的患者较多, 药师调配处方时, 无暇给予患者必要的用药交待, 加上某些患者对药品与疾病一知半解, 甚至有错误理解, 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大大降低而退药。如患者使用医院自制制剂 (规定6个月的有效期) 时, 错误理解为其有效期将近, 怀疑其质量有问题, 要求退药;又如患者对药品说明书所描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无法接受, 因而拒绝用药。

(3) 从药品角度分析, 主要涉及药品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三个方面。虽然药品有效性主要由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评价, 但患者的主观感受也非常重要, 需要医患双方有效沟通。本调查分析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提出退药要求是由于对医生所开处方药品不信任, 单方面认为医生开具的药品对自身病情无改善, 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如糖尿病、高血压病患因长期用药而对某一厂家药品产生信赖, 一旦医生所开的药品不是该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时, 患者便认为该药物效果不好, 甚至产生无效的感受而要求退药。此外, 由于受到各地药品招标政策的影响, 药品产地和价格也在不断变换, 导致同一城区不同医院间、医院与药店间的药品产地和价格不同, 最终导致患者“货比三家”后提出退药要求。

(4) 在药品安全性方面, 由于医患双方在药学知识上的不对等, 导致患者错误地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有问题等同,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擅自停药, 要求退药。对于少部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来说 (如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或类过敏反应) , 停药是适当的, 也是应该的, 但很多药品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是一过性的, 无须终止治疗, 擅自终止用药, 不但无益, 反而有害。如在调查中发现, 某些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后出现头痛、头昏症状, 服用依那普利后出现偶发的干咳, 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胃痛、胃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4], 进而投诉药品质量问题, 要求退药。

4 改进措施与建议

(1) 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 规范医生处方行为, 特别是要加强年轻医生和退休反聘医生的管理, 前者由于临床经验不足, 药品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处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而后者虽然经验较为丰富, 但由于长期不参与医院业务管理, 知识更新较慢, 处方出现问题也较多。

(2) 规范医院药学尤其是药房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通过软硬件环境的改善, 提高处方审核质量, 如在HIS系统中嵌入合理用药软件, 以弥补药师知识或记忆缺失而造成的疏忽;通过药房自动化技术的使用, 将药师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其主要精力用于临床用药指导,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由传统的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5],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加大处方点评力度, 强化奖罚措施, 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退药现象发生。

(4) 发挥门诊药房咨询窗口的作用。药物咨询是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的重要保障[6]。由于发药窗口过于繁忙, 药师难以长时间对患者用药进行交待, 药房咨询窗口无疑起到专业补充作用, 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可大大减少患者退药情况的发生。

虽然《医疗机构药事管事规定》中有明确条文规定药品一经发出禁止退药, 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执行, 不应搞“一刀切”。对于一些没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药品 (如室温、密闭或严封条件下保存的药品) , 保证药品在一定效期范围内, 在药品最小包装没有损坏的情况下, 经医生同意, 可允许退药;而对于需冷藏、避光、拆零的药品, 或最小包装已损坏的药品或医生不同意的情况下, 不予退换;国家应鼓励、支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针对儿童用药特点的剂型和包装, 以满足儿童用药的需要, 增加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贾增永.对我市门诊药房退药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4) :132-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Z].卫医政发[2011]11号.

[3]苏娜, 徐珽, 唐尧, 等.二甲双胍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华西医学, 2011, 26 (11) :1608-1610.

[4]戴微徽.我院病区药房口服摆药模式的分析与建议[J].海峡药学, 2011, 23 (3) :219-220.

上一篇:教材范例下一篇:核电前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