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美术的方法

2024-06-13

学习美术的方法(精选十篇)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1

一、科学分组

将全班同学平均分成六组, 每个组的美学素养无较大差异, 分组时可先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六名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临时组长, 这种选举小组长的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然后让学生自行组合, 选择进入到六名小组长所在的小组中, 最后由教师按照每个学生的美术能力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 使六个小组在美术的理论和绘画、动手能力上无较大差距。小组长定期轮换, 组长由各个组内成员自行选举,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选择该段时期内进步最大的同学担任新的组长, 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小组长对自己组内的成员进行分工, 让比较聪明的学生主要负责提供创意, 分出擅长绘画的同学和擅长手工制作的同学, 最终大家共同合作, 完成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老师分配的任务。

二、选取合适的教学课题

由于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的擅长方向不同, 所以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课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在不擅长的方面向组内其他成员学习, 促进小组共同进步。比如,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中《会动的剪影》一课就很适合小组合作教学 (2) , 完成一幅剪影作品不仅需要学生先画出想要的剪影的形状, 还需要动手剪, 这样就全面发挥了小组成员的绘画和动手能力, 能充分利用所有成员的优势。有些课题比较单一, 不需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也不需要相互配合完成, 这样的课题就不适合分组学习, 所以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合理的题目, 这是学生分组学习效率的基本保障,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手把手教学方式, 宏观指导学生, 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适时地更正学生出现的美学偏差, 通过鼓励教育培养学生的美学思想。

三、设置合理竞赛评比机制

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设置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 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谁若与集体脱离, 谁的命运就要悲哀。”仅仅只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存活下来的, 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 一颗孤树只有融入一片树林中才能抵挡得住狂风的袭击,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在课堂纪律、课程要点领会方面得到加强, 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真正掌握老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掌握美术技巧的基础上为小组的竞争献计献策, 积极交流。例如,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会变的盒子》一课 (3) , 这个教学的重点是制作纸质家具, 但难点和竞争制胜点在于对不同纸质家具的模型设计, 要想在六个小组中脱颖而出, 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发挥出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 比较哪个小组设计的纸质家具最实用而且有创意, 需要学生自行准备好所需要的范作、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样品、胶水等, 要求学生选取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 集体合作制作出一套精美且新颖的家具。这种分组合作的组别竞赛机制可以使小组内成员更加密切配合, 学生积极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且活跃了美术课堂氛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共享创作心得

众所周知,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总结来巩固知识, 总结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组内小组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见贤思齐”, 如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 在创作中出现哪些新的灵感, 又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这种分组学习之后的分享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相互学习经验 (4) 。然后, 教师对每组成员的美术作品进行点评, 其他小组学生也可以从被点评组中学到技巧, 学习被点评组的优点, 检查自身是否也具有被点评组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种分享方式相当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多个实例, 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更重要的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实例更容易被接受, 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提高了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 分组合作学习可以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 提高课堂纪律, 教师管理全班学生不容易, 但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可以方便教师整顿课堂纪律, 而且学生之间监督学习可以减轻学生对老师管教的逆反心理, 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分组合作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分组、有针对性的选题、合理的竞赛机制以及对美术作品创作心得的分享, 都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 有利于树立小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摘要:美学是人们多年来审美实践和创造的产物, 它对社会哲学、自然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 在接受各科教育的同时, 也需要接受美术教育,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转变, 而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非常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分组合作,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注释

11丁晓华.试论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6) :190-190.

22 戴锋华.试论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 (8) :141.

33 蔡艳.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9) :175-175.

小学美术学习方法的探究 篇2

歌德曾说:“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我认为让孩子从小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逐渐形成能力,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受益颇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个人简介:我叫刘辉,女,是济阳第二实验小学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1997年毕业于济南师范,2008年本科毕业于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工作十二年以来,默默耕耘,2002年获济南市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济阳县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能手,2009年被授予济阳县“学科带头人”。

们会越来越多的体会到拥有了卓越的能力,自己就拥有了伟大和幸福,唯有学问、才华才是真实的本钱。

传统教学中只把过程与方法视为手段,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视为目标,这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

一、和谐的自主学习

现在的学生欢迎更有趣、形式更新颖的学习方式,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我在讲《冰川与晚霞》一课时,改变以往教师将为主。而是从观察入手,先出示色环,让学生自己体内各国对比找出最浅、最深、最亮、最暗的颜色,并让学生按通过我让学生发现颜色有深浅。有敏感,进而引出渐变的概念。引导学生去尝试使用一种颜色去加白或加黑,在自主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的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获取了知识,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区硬性规定。教学应以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于是在教学中我们不再是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选择、个性体现的空间,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自主选择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针对所学的知识技能,选择喜欢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造。创造一种师生心理相触,民主交往狼嚎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师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人人都尊敬我,但却不必怕我,他们能无所顾忌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敢说、敢问、敢做,例如在《今日的菜单》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花围裙和盘子、碗、筷子等。在课堂上又领着孩子用图画纸围成筒状,戴在头上作做厨师帽。这样教师就成了为一个大厨房,学生们都置身在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小厨师,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涉及出了多种美食,把自己的餐桌布置的非常丰盛。

二、“经营”合作学习

学会合作应从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培养,集体合作是保证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人是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较为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在执教《花地毯》一课时,我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块大地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最后,教师将各小组间的大地毯粘贴在一起,组成了一副更大的地毯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自己做出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他们感受到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如《拉花》一课时,为了检验大家的合作意识,也使我这位老师体会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必须同坐合作学习方式加以弥补,从而真正实现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在发放彩纸张的时候我故意设计了难题:每位学生我只发给一种颜色的彩纸,小组三人分别拥有一种颜色,学生制作过程中我惊讶的发现,孩子们都紧紧捂住自己的彩纸,不与同组人交换合作,经过我再三的启发知道,只有个别的学生愿意用自己颜色与同组人交换,我意识的加入到该小组,知道他们合作。课堂评价时,同学们都是惊讶于这个小组作的拉花如此长,颜色如此丰富。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小组合作只有三个人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同学们亲自体会到小组竞争中相互支持配合是取胜的关键。

三、探究学习

《课标》对“探究”没有明确的定义界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得知识,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一定的美术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学习过程才有价值和意义。

每个学生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如讲述《陶陶罐罐》一课时,采用自主探究,打破常规。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陶罐的造型特点,汤学生发现泥条可以塑出这么没的作品,感受泥条的重要性。把问题抛给学生,怎么样搓泥条,教师不讲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先试一试,搓一搓,学会搓泥条的方法,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发现泥条搓不均匀,怎么样搓出粗细一样的泥条?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教师仍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实践探究,体会到用力均匀才能搓出粗细一样的泥条,怎么样使陶罐造型有变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制作方法,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研究,实践讨论,自己总结出方法,指导陶罐造型变化跟泥条盘法又很大的关系。每条依次排齐向上盘形状粗细一样,逐渐向内盘形状缩小,逐渐向外盘形状变大。学生掌握了方法创作热情更高了。他们塑造自己喜欢的陶罐,造型迥异的作品出现了,学生们陶醉着,欣赏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空间更灵活、更广阔,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广阔而美丽的美术空间,这个空间是与他们的生活,情感,需求息息相关的。记得在《泥浮雕》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尽量地体验到“造型”表现的乐趣,体验探究泥巴的性能与泥塑的方法,让学生玩玩泥巴,试试用哪些方法让泥巴“听话”,看谁的办法多。先试一试再相互说说,最后班级交流展示,让泥巴“听话”的方法:搓、揉、压、捏等。针对这一情况,我并没有手把手地数,将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让他们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而是采用游戏教学,鼓励学生在玩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玩,自主选择内容,体验泥巴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浮雕的形式和表现方法不拘一格,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探求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活剥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用泥来表现浮雕的方法。

学生是个性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总之,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绘画知识与技能,通过一次一次联系,逐步扩大知识领域,从喜欢学到会学,真正地学好美术这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结束了,短短的时间我有太多的感促,有收获也有欠缺,现做以下反思,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的中心工作。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尊重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和素质,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做到每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学生作品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六年级的美术课教学。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我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第一页,都写了几句激励性的评语,比如:“你真棒!姚老师好喜欢你的作品,你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小画家等!”学生画的更认真了!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二、用师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精彩的话: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小的心灵。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我是一名平凡的小学老师。我的工作对象是6至12岁的儿童,他们稚嫩的心灵需要老师用心地呵护。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体会到做为一名科任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切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爱为基础。

正确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   幼儿   主动性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大提高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美术教育不再是各个学校的短板,并且美术教育成为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术教育的兴起,不只是在学校教学中,在社会上也颇有影响力。这样不仅有助于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人们对艺术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程度的差异。

二、幼儿对美术的认知

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以及绘画技术能力的认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大部分幼儿美术作品的前期都是一些夸张的外界事物,这些都是幼儿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真实表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发现这些夸大的事物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就掺杂了幼儿内心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愿望。随着幼儿对美术表达的发展和变化,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并通过美术艺术来表达自我、完善自我。

三、正确引导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1)结合实际生活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安排,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氛围,贴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引导幼儿正确的、深刻地理解周围事物的面貌,促使幼儿产生对事物的认知力。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幼儿学习海的美术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带幼儿到海边,通过玩耍、嬉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海的特点,随后让幼儿通过画笔描绘出自己对大海的认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得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认知能力。

(2)投其所好

万事的开始,都要以兴趣作为引导,所以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如卡通玩具、仿真汽车等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都是为了投其所好而使用的。有了兴趣作为基础,教师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让他们为美术作品赋予生命力。

(3)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课程

幼儿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创造力是幼儿最大的特点,他们能运用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认知事物。如在教学美术课程《无敌变变变》时,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美术课程,才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创作美术作品。

2.刺激幼儿的感官

幼儿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和色彩形成美术作品来表达自我情感的过程。幼儿教师的任务不是一味地刻板传授美术理论知识,而是要人性化地引导幼儿了解美术的实质,即美术是通过点、线、面有技巧地随意组合,来传达作者内心真实想法的艺术作品。当然,这种解释对于幼儿来说过于抽象,那么,教师不妨通过刺激幼儿的感官,使他们领悟到美术的意义,促使幼儿自主表达情感。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造力,还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美术技巧。

四、结束语

幼儿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它并非我们传统认识上的理论性特长教学,正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自由引导。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配合和尊重幼儿,引导、鼓励他们创造出具有个性特点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罗珍.美术教育中存在哪些阻碍孩子发挥创造性的行为[J].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12).

[2]陈晓艳.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灵感[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0,(2).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4

在美术课教学中学习方法始终处在某种文化之中, 有其大量的文化意义,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 作为文化的一个维度, 始终是文化的载体, 体现着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是源于美的领域教育。创造一种美的环境,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本身美的潜在性。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内涵极为丰富, 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造型技能;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心性, 使学生成为有艺术素养的人。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使美术独特贡献于学生, 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 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现实中的美术课

美术课主要是在初中阶段进行, 每星期一个班级一节美术课, 针对此情况, 学校应开足美术课课时,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则应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作为美术教师, 一方面要热爱学生, 另一方面应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知识, 掌握全面的美术专业技能, 能够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美术教师凭此才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树立自己的权威。

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在于他们内心对于美的兴趣、热爱和追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其个性的和其生活中的某种文化的印记。

三、设计应用教学的学习方法

设计应用是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大部分是在中学进行的。

客观事物的形体、气质、动态、情绪, 在作品创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是折叠、弯曲、嵌合的造型, 运用不同方向的斜线和直线、大小不同的弧线, 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制作, 构成运动感和方向感的视觉效果。也可采用要求学生尝试做一件自选的、带有主题性内容的作业的方式, 将学习方法的形式赋予丰富的内涵, 让学生感受到实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装饰审美能力。

在实用美术设计应用的学习中, 从一开始的思绪进入接触图案的过程, 分四次接触, 触碰学生的装饰审美感觉。

收集——各种设计精美的生活商标。

编排——商标图片精选、组合、整体设想在版面上。

展示——整体设想后的商标图片版面布置在大教室内展示, 组织学生接触感受图案标志装饰效果。

设计——学生做一个选题, 设计、制作可以有图案特点的和美感的标志。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审美创作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理解和思考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设计应用的一个切入点, 对图案中图形分解的理解, 分解本身是一种创造活动, 如正方形的多种分解, 正方形是抽象形, 它不具备自然形的象形性。分解后的抽象形是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基本形, 是最基本的、单纯的形, 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阶段。

基本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可以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品确立主题, 作品是抽象的, 产生的意象和情调是不确定的、朦胧的, 表现出的情调是逐渐明晰的。

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说到:“一开始, 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杯子——一只陶杯, 从这只杯子里, 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这只杯子隐喻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

五、抽象艺术的美术课教学

对物体的局部写生达到抽象的效果, 只取其中的一个局部, 只要在构图中达到视觉上的均衡就行, 用铅笔勾成物体的轮廓。

毕加索——“没有所谓抽象画, 人必须用某些东西开始, 后来可以把现实的一切痕迹去掉, 然后就不存在危险, 因事物的观念在其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号。”

抽象和具象是同步进行的, 常常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所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具象与抽象的界限, 不被看得很重。

六、绘画技能练习课教学的学习方法

两人或几人合作, 一人画一部分, 各自弥补画面, 合作完成作业, 渗透互帮互学, 团队合作的理念。练习时或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补充或完善画面。

面对作品鉴赏, 观察寓意, 《人物夔凤帛画》中的一合掌祈祷细腰女子, 寓意展翅凤鸟和腾龙正在引导死者灵魂升天。观察作品的文化, 《人物夔凤帛画》中人们生活空虚, 文化停留在浓重的宗教、迷信色彩上, 反映当时人们不满足于现状, 向往美好生活, 祈求升入天国脱离苦海的思想。《人物夔凤帛画》以毛笔描绘, 以线为主, 人物、夔、凤的神态, 直接切入主题, 抛弃背景的描写, 女子衣裙上的黑白花纹及空白背景, 淡素色调, 给人以祈祷中的虔诚感, 视觉上的上升感, 强化了“灵魂升天”的主题。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的目的在其本身, 在于获得正确的视力和敏捷的手法, 帮助学生把握周围的世界, 尤其是美术对发展学生视觉和触觉的作用。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是达到美术学习目标的方法, 美术课教学的学习方法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学生长大了, 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 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 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将达成。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5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意义:

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不良课堂状态:学生工具准备不够充分,在学习中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的参与率低,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这种现状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课堂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就以此为我课题研究的主题,探讨小学生美术课堂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构建“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微观领域着实于研究教学策略。旨在探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突出体现对人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艺术实践,艺术体验,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在交流中架起连接师生情感、传承美术文化和审美思想的桥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愉悦体会成功的情感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构建的教学模式。

(1)掌握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养成状况。

(2)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课堂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3)构建“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要内容: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差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不喜欢美术教学活动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

(3)制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并付诸实践。

(4)小学生喜欢美术活动的个案研究。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学习材料的好习惯。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材料。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做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为课中练习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带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他们逐渐体会了动手操作的快乐。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听课,并利用有效地教学手段适时检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学生课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慢慢得到培养。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不同的认识,想法,见解,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激活课堂。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张扬自己,接受别人,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交流,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升华。

(5)借鉴别人的做法: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评价联系卡。

研究方法:

该课题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求知欲,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成为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求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研究法。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案例研究,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特别是研究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问题。

(2)行动研究法。在学习、教育、教学、教研方面不断实践,通过上教研课、主动听别人的课、评课、编写导学案、撰写教学反思、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个案分析等途径来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挖掘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要素,及时总结体会和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2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3月——XX年4月)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采取阅读学习、听课研讨、实践反思等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6月)整理和分析各种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预期结果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提升及自身的成长。

2.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理论学习、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4.形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理论体系。

5.撰写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学习方法摭谈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7-01

一、“小学美术学习方法”的现实意义

教会学生美术学习方法是是美术教育终极目标之一。美术教育如果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美术教育就具有价值。美术教育价值的实现首先是由美术教育目的来描述的,其次是由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具体实施达成的。因此,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和教育目的描述将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美术教育目的的实现是由美术教学活动来达成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学习与学习美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客体上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地位,后者一般在理解上学习者存在受支配和安排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我们仁慈地赋予他们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只有认识了学习的建构性,才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所在。教会学生美术学习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讨美术的学习方法,达成获得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所以,教会学生美术学习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凸显得尤为重要,不但体现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主体建构者意义,而且是美术教育价值目标的最终归宿。

二、小学美术学习方法举隅

1、兴趣——技能——成功。教学中,一个教材是否具有这样的魅力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调动、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如:《泥塑脸谱》的教学,一开始进行一场简单的比赛,花两分钟的时间用彩泥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捏出各种各样形状奇特的泥饼。然后提出如果我们把他们变成脸谱的话,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学生“哗”的一声惊呼,因为学生塑出的形状有很多在他们看来与脸谱相差很大的。而脸谱的风格是怎么样的?传统的脸谱和自己做好的造型怎么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脸谱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设想。然后又出示风格各异的脸谱作品让学生欣赏,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没有直接给学生接触脸谱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学习过程的不同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生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经验。有了兴趣,有了技能方面的提高,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体会到了创作表现的喜悦。

2、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美术属于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美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指引。假如孩子们要画一个快乐的人,那么老师是不是要指引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呢?小学生的美术也属于一种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虽然小学生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快乐生活的真谛。这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关联。总而言之,老师和家长在欣赏孩子的美术作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孩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学校和家庭。孩子所画的美术作品必然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如果孩子的美术作品色彩鲜艳美丽,那么说明孩子的现实生活是美好的,是积极向上的,老师与家长的教育是得当的,孩子对这个社会是信任的。反之,如果孩子的作品黑暗冷淡,则提醒老师、家长是否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而这正是小学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体现。

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魅力,不同的年级都有与学生认知相配套的美术课程。美术教育就是教人体验生活的乐趣,它的魅力在于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而且关心人是否有体验,关心体验到什么,追求到什么样的体验,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美术课程内容多样,授课形式轻松愉快,能够让学生的对其产生学习热情,并且美术课程的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促使学生增大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儿童在学前的涂鸦阶段是天生艺术能力的表现,进入到学校后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能在绘画中表达自我想法。美术教学可以使他们通过颜色和线条表达情感,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绘画可以使儿童发现乐趣,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4、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美术教育是以培养生活中的艺术家为根本的教育任务,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儿童对艺术的大部分印象似乎都是认知发展中的自然产物。儿童的世界是多彩而直观的世界,他们眼中的艺术就是他们身边的生活,他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就是在渲染他们的生活。儿童需要多多交流才能把他们心中的灵感火花碰撞出来。教育必然要回归到生活中去,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到艺术对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影响提高人文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過学习可以使社会价值观与艺术本质相平衡。美术教育通过视觉文化传播,使学生学会正确欣赏自然之美,认识到自然是给人类提供宝贵的物质财富,应该热爱自然环境。艺术构成是大众交流的媒介,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会理解视觉艺术对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影响。儿童所接受到的艺术形式是与生活相关联,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也是服务于生活。例如,学生当看到路标和指示牌等一些图像信息时,会主动思考其中的意义,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学校里,学生会讨论一些在流行广告中的新发现,如标志等。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知道的视觉文化联系到大众传媒上。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发现身边美的事物,积极收集,乐于与同伴分享。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憧憬。在手工课上教师教学生通过废物利用,增添生活中乐趣和创意。学生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和社会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正是注重了教学的社会性,培养学生归属感,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7

一、游戏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游戏的设计要有灵活性, 在美术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 这个度就是艺术性, 换一种说法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 , 必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 不能满足于课堂上玩耍的热闹, 而使教学目标落空。

在教师创设游戏的环境下, 游戏需要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但并不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引进教育的严肃性, 游戏应保持性质不变, 从而避免把教师指导游戏变成教师“导演”游戏, 把学生自主的活动变成教师控制的活动。往往就是因为教师的刻意安排, 会使得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因为, 教学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美术教学更是如此, 学生的参与也本就是一种即兴创造, 而如果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 那么学生的参与就有可能失去一种氛围, 学生就有可能失去参与艺术的冲动。当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能教学目标不明, 放任自流, 为游戏而游戏, 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 它是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它不是游乐场, 只供孩子玩乐。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正是出于教学过程优化的考虑, 假如它的教学效果甚微, 或者采用其他简便的方式也能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那么这一课堂游戏也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了。

二、游戏的设计要新颖, 能吸引人

人的本性总是趋向于不断追求新颖和变化。虽然课堂游戏还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实践中它正模式化, 经常出现类同的游戏内容、游戏方式以及游戏评价, 因此类同的游戏活动多了也会失去吸引力。所以游戏的设计最主要的是新颖, 能吸引人。例如在“格尔卡”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听音乐, 学生觉得为什么一上课主要听钢琴曲“命运”, 然后我说“现在进入小游戏时间”。钢琴曲听完了, 我们现在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听着刚才的音乐随便画线条要跟上乐曲的节奏。学生觉得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 还很新颖。学生带着好奇心就会主动的去学习, 同时又向学生传达了你们的这种跟奏画形成的线条画是一种主观情感的表达方式——表现, 所以学生带着好奇心又学习了什么是表现。

三、游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

伴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生的显著变化, 其智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智力进步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 在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于初中生各种基本智力因素 (如言语、感知觉、记忆、想象及思维能力) 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使得他们能更轻松、更快捷、更有效的完成各种认知任务;在质的方面, 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认知结构及思维过程的具体变化上, 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 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等手段,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及成功率。针对这一时期学学生的心理的特点不同的年龄, 游戏的组织应有所不同, 否则学生并不会热情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游戏的意义也就不大。例如在七年级“手绘线条——会说话的图画”一课中通过基本型的联想让学生分组第一小组是圆型, 第二小组是正方型, 第三小组是长方形, 第四小组是三角型每个小组运用基本型展开联想。第个小组每个成员分别联想出五种不同的事物。看哪个小组完成的质量高、速度快, 抓住学生的好强心理, 只要一比赛学生的竞争劲头就足, 再通过一种基本型联想不同的事物发散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进入了一种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的状态, 同时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而到了八年级“敦煌莫高窟”一课中我让学生做中国名胜古迹接力赛分小组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到谁那儿卡住了, 谁就表演节目。学生带着兴奋去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所以游戏的设计最主要是抓住学习的心理, 同时游戏的设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

四、游戏要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 都有比一比的愿望, 谁都唯恐落后。因此我们采用对抗赛的形式, 用击败对手的游戏为动机开展游戏时, 成员之间无意间会把自己和群体视为一体, 成功、失败都有共同感受, 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 只有相互支持才能成功, 增进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游戏中我大多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如《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一课, 我用游戏贯穿全课进行教学。首先,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家庭”, 先参观现在带各式漂亮的房间设计, 如何以“家庭”为单位商讨设计方案, 最后制作家具、家庭用品等。各“家庭”成员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 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家具以及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具、器皿等,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游戏要适度, 切忌为游戏而游戏

游戏固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若游戏没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那只能是空耗时间、适得其反。因此, 我们在设计课堂游戏时应该紧密结合美术学科特点, 使课堂游戏真正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游戏教学的恰当运用将影响或决定美术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体验的强弱, 取决于教师的控制程度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程度, 这一尺度要把握好, 那我们的美术课堂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解读”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 “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才可以让达河边的牛主动地喝水, 甚至可以让牛主动走到河边喝水。”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说课堂游戏犹如一道美味的菜肴, 那么, 既好吃又具有营养的菜肴才有利于学生发育成长。这句话一语就道出了课堂游戏的教学本质。因此, 在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时, 一定要把握好。

摘要:优化的美术课堂教学, 对于美术教学的成败和美术教育目的的落实尤为关键。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前瞻性的创新的教学时, 应选择开放式、快乐式、体验式等先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8

一、巧用体验感悟法,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课标提出,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欣赏与评述活动, 唤醒学生的欣赏热情, 使其由艺术形式来积极地分析与探究美术作品, 由自发欣赏转向自觉欣赏。而体验感悟法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体现了教师在创意造境上的教学能力, 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特点是增强了美术教学的赏悦性, 要求教师结合教学任务与对象性质, 通过多媒体教学加以语言描绘, 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审美情境。同时, 教师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自谈感受与体会, 而教师则进行启发总结, 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意蕴。

1.创造审美情境, 帮助学生领悟作品内涵

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完善、提高, 因而若想带领学生进行美的欣赏, 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创造审美情境, 让学生进入审美状态。例如: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 教师可先播放《命运》交响曲的前段部分, 这时学生跟着雄伟浑然、涤荡起伏的乐声进入学习意境中, 体验与感悟到在战争时期生命的渺小与可贵, 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画面感知, 领悟到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意义, 唤起学生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的正义之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与美术感知能力。

2.关注共鸣与理解,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使学生的审美想象与作品本身情感相融合, 用整个心灵去关照、体味、理解,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油画之作——《春》时, 教师可结合学校环境, 利用附近的草地、小树林等优美环境, 组织学生踏青、郊游, 让他们感受春之气息, 由浓郁的小树林、嫩绿的草地与遍地色彩斑斓的野花得到初步的审美情境, 体会画面中动作优美、载歌载舞的形象体现出的欢乐场景及青春气息, 并感受文艺复习时期的人文关怀,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之美好及春之短暂, 让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

二、善用启发问答法, 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启发问答法即在教师的诱导下, 学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 不但注重老师的引导作用, 还注重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与探究。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 则可运用诸如诘问、反问、设问等方法, 诱导他们与作品中隐含的问题相贴近, 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更活跃、更生动。

例如: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 教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 首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 然后向学生提问:对画面有何初步印象及整体感受?画面中有何引人之处?画面色彩是怎样的?从何处来判断?在提问过程中, 使学生将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进行结合, 活跃了课堂氛围,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认真观察画面的每一角落, 同时认真地收集知识, 通过信息分析来解释画面上的景色、人物及生活意境。许多学生由画面上感受到浓郁的民俗风情, 体会到当时繁荣的生活, 感受到作家和谐完美的绘画水平:以线造型的精湛的技法特色, 景物描绘、人物刻画形神毕肖、准确生动;体会到中国传统美术的魅力。甚至有些学生课后还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历史知识等。这样, 通过问答式欣赏教学, 让学生认真观看作品, 不但调动了视觉直感与想象力, 还使学生通过理性认识来把握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三、妙用自由自学法,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热情

自由自学法侧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式的要求更高,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地欣赏美术作品, 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意愿从美术语言、历史背景、作家生平、创作心理等多种角度来欣赏、分析与讨论作品。同时, 教师应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不同看法, 引导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创造性地理解美术作品, 谈谈自己的真正想法。结论是否正确并不是教师应关注的重点, 关键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积极探索, 敢于实践。通过探究, 又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欣赏水墨人物画时, 教师可将不同作家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分析。可在课前让学生分组查出创作背景、作家生平, 代表作品、艺术风格及流派。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将研究成果加以组合并展开自由交流、讨论、比较, 可选出几个学生尝试对课本作品进行评述, 使其明白作品的相同点与区别之处。通过这一方式,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增强思想交流, 产生思维碰撞, 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9

1 苦练基本功

我们知道基本功的训练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训练, 特别是基础绘画中的素描, 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关系到一个艺术家将来艺术成就和艺术素养的高低。我们每一个从事艺术活动的人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我觉得基本功的练习,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作指导, 必须从严格的规矩和程序入手, 以画画来说, 练基本功的主要目的就是约束自己的脑、眼、手熟练地掌握创作规律的能力。

另外, 练基本功要带点强制性, 不熟练就得强制一点, 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 一般人多少有点惰性、随意性, 要克服它就必须带点强制, 强制久了, 形成习惯, 再难的事也不觉得难了。今天心情好了, 有感觉了, 就很投入。明天心情不好, 没感觉了, 就偷着玩去了。这样就很难做出成就了。

历代很多有成就的画家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艺的历程, 那就是掌握绘画的技艺要苦学, 更重要的是要苦练。学可以知, 能必须练。学习这个词很确切, 要学还要习, 只学不习是不行的, 不仅要练习还须经常练习, 演员学戏, 天天练功, 学画也要天天练功, 学习而不练, 就会落空。

我们所熟悉的有成就的画家, 在艺术苦功方面无一不是惊人的。“天道酬勤”是齐白石的一方图章, 这是他的座右铭, 他在八十几岁时, 每天早上画七八张画, 九十多岁高龄, 每天还要画五张画, 去世前两天仍在画画。齐白石大师艺术上磨炼功夫足有七八十年之久, 他的艺术造诣之深和艺术境界之高。绝非偶然, 实是一生勤奋的结果。

黄宾虹生前, 他每天不停作画, 他九十一岁高龄时仍在作画, 他一生勤奋、呕心沥血、苦练功夫, 晚年为了表现祖国山川的浑厚华滋, 在墨法上下了大功夫, 他反复试探传统的泼墨、积墨法, 一张画画了七八上十遍, 到晚年双眼出现严重的白内障, 仍然坚持作画不息。

徐悲鸿同样也很勤奋, 常以“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勉励青年。画家黄胄作画也相当勤奋, 他一年画二十多刀宣纸。吴冠中画画可以坐下去连续画十个小时不起来, 只吃点干粮接着画。现在的学生, 一边画一边聊天一边听音乐, 三心二意是不成的。古今中外, 有成就的艺术家没有一个例外, 你把全部精力放进去还不一定能学好, 更何况三心二意。

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 做基本功、勤学苦练说来容易, 真正做到很难。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基本功的训练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训练, 关系到一个画画的人将来艺术成就的高低。基本功就好比树木的根底、建筑物的基础, 根不深如何长成参天大树、基础不牢固如何建成摩天高楼。

2 天天总结

我认为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善于做总结。艺术学习也不例外。总结很重要, 总结不是空想, 都是总结实践中感受较深的东西, 没有实践就没有了理论, 有了实践而不善于总结, 也不可能概括出理论。只有把实践中的感性的朴素经验提高到理论上来, 我们才能提高美术创作的自觉性。

不作总结就不知道自己的缺点, 就不能进步。

天天作总结, 总结什么?主要是总结自己的缺点, 人的进步有两条:一是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是改正自己的缺点。缺点是自己感到最困难最画不好的地方, 如果你画不好山, 就要花力气来专攻画山, 山画好了就前进了一步。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就是善于认识缺点、改正缺点。

“我觉得我的画缺点多, 每克服一个缺点, 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画之后总是不断总结的, 有新感受就记上几句”。李可染大师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也要有这种精神, 每天记录下当天的得失。一点一点积累, 积累多了, 就更靠近成功了。我们好多学生不懂得做这些工作。课堂上画完了就完事, 课后把白天的学习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很多学生很难有进步。

董其昌画山水不会画点景人物, 他也就原谅自己说:“有云林遮丑于前”, 结果画了一辈子没画好点景小人。如果善于作总结, 全力攻关, 全力克服缺点, 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不会画点景人物就花上一个月功夫画点景人物, 一个月不行两个月, 三个月……一年都画小人, 还能画不好吗?“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一个问题没解决好, 一定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把它攻克掉为止。

3 学习面要宽, 广收博采

作为一名艺术生, 学习面一定要宽, 广收博采。古代的、外国的、当代的, 都是对我们今天有用的, 或者某些部分我们有参考价值, 都要学习过来、吸收过来, 为我所用。好多学生抱着狭隘的功利主义态度, 好像很多东西都同他的业务无关, 不愿触及, 甚至连自己同学的长处也不愿学习。导致到艺术道路上很难前进。

学习面要宽, 请教的面更应当宽, 向高手请教, 也要向比自己水平低的人请教, 以彼之长补我之不足,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有的同学的素描作品, 画面黑、白、灰关系很好, 很可取, 你就应当把他的这一长处吸收过来, 争取在自己的素描作品里充分表现出来, 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多向老师请教, 有的同学如果老师不主动跟他谈画, 他是绝对不会主动跟老师交流的, 这样的一个思维习惯就会阻碍对艺术的学习。

当然学习艺术作品的面也应当宽一些, 要向成功的优秀艺术作品学习, 也要向有缺点的艺术作品学习, 还要从失败的艺术作品中学习有益的东西, 我们提倡学习别人作品中的长处, 以补自己的不足。

有成就的艺术家, 学习面都很广, 盖叫天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 他的学习面很广, 又很敏感, 几乎从任何事物中他都能够找到和自己业务有关联系的东西。

黄宾虹大师经常讲, 要多交朋友。“交朋友”就是与古今名画交朋友。他的房间周围都是画, 房间满了, 空间很小。

李可染大师的作品层次学黄宾虹老师, 线条构图学齐白石老师, 慢慢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

看别人的画, 记构图, 分析意境, 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看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智慧, 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 吸收面越宽越好。我们要善于从老师、同学、前辈、同行、甚至是一些不是画画的人学习。善于从优秀作品、不同种类的作品中学习。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作品。

作为一个老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就很安于现状, 每天就是坐在那里无所用心、无所思考, 磨洋工。也不去图书馆找书阅读、更不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更不善于总结自己的作品的得失。缺少学习方法, 尤其是学习艺术的那种最宝贵的钻牛角尖、执着、狂热的精神缺失了。因此, 在课余之时, 散乱的记录了一点感想, 以作启迪之用。

参考文献

学习美术的方法 篇10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学会辅导、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喜悦,使其慢慢消除胆怯的心理,克服不敢下笔的心理障碍。这种方法是针对缺乏自信心、心理素质脆弱、想象力差的学生。这些学生总怕自己做不好,怕老师、同学会笑话他,所以不敢画。久而久之,会形成内向不合群,对交际、生活、学习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千万不能当面挖苦、训斥他,更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揭示他。应从最简单的形式入手,进行引导,引发想象。课堂上哪怕他们有一点的进步,教师也要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授线条装饰画一课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在作业时构图太小,我马上让学生停下笔,采用赏识教育法进行指导:“同学们,你们画得画都很漂亮,如果再画大一些会更美丽。”然后,以有的学生画鱼为例,先出示样板后,我又在鱼的外面画了一条大鱼,说:“我们把这条小鱼变成大鱼身上的花纹,或想象一条大鱼在教另一条小鱼学游泳,这样一改鱼也变大了,构图也漂亮了。”通过这种添加、特殊的引导、赞赏,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其信心和他们的应变能力,从而对美术更感兴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审美能力较差、画面缺少美感的学生。形成的因素多因为觉得自己画得不如别人好,因此,教师发现后不能当学生的面批评:“你画得像什么?构图这么小。”从而打击其自信心,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集体讲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有一种学生总觉得圆画得不好,直线不直,感觉每画一笔都不令自己满意,这样反复画来擦去,一节课结束,他的画纸还是空白一片。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对于绘画来说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美和再美一点之别,所以,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画并不差,这样好的画被你画出来又擦去多可惜啊。”这样经过正确的引导,使其改掉了坏习惯,更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上一篇:经济极限投资下一篇:地铁施工技术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