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情感设计

2024-05-30

城镇情感设计(精选四篇)

城镇情感设计 篇1

情感设计作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城镇设计核心元素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荆其敏的专著《情感建筑》,专门论述城市、建筑与情感的关系。荆其敏认为:“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还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会使城市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会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一河之隔的新镇,城镇、建筑设计主要体现藏羌风情,融合了川西民居风格,吴良镛、何镜堂等大师级建筑设计专家团队均参与其中。从城镇外观来看,映秀镇新镇较为统一地体现了藏羌风情,汉族文化元素被有意弱化,与不远处水磨镇藏族、羌族、汉族、禅宗、长寿、道教等文化元素杂处的情况有所不同,便于形成较为统一的城镇形象,便于形成较为一贯的文化体验、消费预期。

在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周边,修建了现代感较强的功能性公共建筑及广场。由于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等人的参与,地震遗址周边国际化场馆设计元素,使映秀地震遗址周边的城镇设计整体上体现出国际性。这种现代感除了提示地震发生时的惨烈过往,还提示着映秀镇因为地震获得的超越性资源。即,如果不是地震,这些国家领导人、国际及国内知名人士是不可能与地处内陆山区的映秀镇发生关联的,映秀镇从一个深山中的场镇因为地震而一跃进入国内、国际视野,获得国际性的关照,获得国际性的发展想象空间。

从城镇、建筑设计的角度,映秀镇以地震遗址周边的标志性地点、场馆为中心,以映秀新镇的藏羌风情为支撑,依托映秀镇与成都的交通支撑,已经可以形成相对明晰的纪念性旅游观光市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与常规的娱乐性、观光性旅游目的地不同,映秀镇特殊的地震遗址纪念性观光显然需要与之匹配的情绪、情感表现。

娱乐性、观光性旅游目的地常常有喧哗的人流、叫卖、酒吧、饭馆,乃至有为了助兴的歌舞、音乐、戏曲等,意在营造较为宽松、舒适、放松、愉悦、兴奋乃至刺激的情感场域,歌舞升平很常见,灯红酒绿不为过。而映秀镇作为地震遗址所在地,地震带来的除了大自然的神力震撼,还有大量的人员伤亡,加上汶川大地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悲情传播影响,游客进入映秀镇广场不知不觉就会放慢脚步、放低声音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当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听完当时地震发生时一个个鲜活生命消失的故事,看完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令人惊心动魄的废墟,往往心情沉重,不会有类似娱乐性、观光性游览的愉悦、兴奋等情感表现。实际上,在映秀镇调研中,当地居民也告诉笔者,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原则上不允许搞很喧闹的娱乐场所,也不能随意播放很劲爆的音乐,以保持应有的严肃气氛。

也就是说,作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映秀镇城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应该与其之所以成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的原因密切关联。映秀镇之所以成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是因为当时汶川大地震的中心就在映秀镇,因为在震后信息传播中的悲情传播策略,因为党政国家领导人及国际人士视察形成的政治性严肃场域,因为灾后重建、援建中所体现的“大爱无疆”和“中国特色”,这一切都使情感在映秀镇城镇设计中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不论是城镇规划还是建筑设计,不论是景区设计还是旅游规划,一切都以情感为起点,以情感为依归,统领映秀镇灾后重建各个环节,才能最终使之和谐、妥帖地分别呈现映秀镇的整体情感形象,最终引导性地体现在游客、居民的体验、感知中。

日本及中国台湾经验:悲情并非是灾区唯一的情绪

灾后重建、援建乃至后援建时代的映秀镇的整体发展,涉及地震教育、城镇规划设计、灾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人想到中国台湾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及日本北淡震灾纪念公园的相关情况。九二一地震对中国台湾的影响与汶川对中国大陆的影响类似,作为震中的光复村,类似映秀镇的地位。震后光复村保留了相关遗址,邀请著名设计师邱文杰、庄学能等人进行博物馆设计。如今,以九二一地震博物馆为中心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已经成为游客的必到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游客数量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运营情况良好。

不仅如此,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还对周边城镇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地处中国台湾台中市雾峰区光复新村,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战争需要而发起的“疏迁计划”。光复新村作为台湾城镇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城镇建设范例,曾经面临被拆迁、地块切割出售的危险,但随着相关人士对其文化价值的关注,当局撤回来拆迁和出售说法,致力于其作为历史文化城镇的复兴计划。

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的主要目标包括:1、普及地球科学及地震知识;2、保存地震共同记忆;3、唤起国人重视防震救灾的意识;4、协助推广地震研究成果。其中,第二条“保存地震共同记忆”,也主要通过对人与自然地关系,把握整体情绪处理,并非一味强调其悲情情愫。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主创设计师邱文杰回忆第一次来到灾后光复国中,“看到倒塌的校舍、被断层撕裂的操场跑道,‘深深被大自然的力量震慑,也学会了谦卑。’”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上,九二一地震博物馆及其周边的城镇重建设计,以及相关传播诉求中,淡化其悲情倾向,通过地震博物馆中相关科普展示、互动,以“谦卑”统领地震博物馆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情感设计,以中性的科学、体验地震相关情景来降低灾难对游客情绪的冲击。

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的设计借鉴了日本地震博物馆的诸多理念、技术、处理手法。1995年日本发生阪神大地震,随后在废墟上建立了日本北淡震灾纪念公园。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物质上的技术等应对地震带来的灾难,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一次次从重创中重新站起来。从情感设计的角度,日本北淡震灾纪念公园在保留地震原貌的同时,虽然也有灾难遇难者的纪念碑,但其中的主要导向并非面向过去的哀悼,博物馆内没有一张强调遇难者悲惨遭遇的照片,“记忆屋”墙上贴着幸存者的日记,表达也不是灾难的可怕,而是“如果地震来了的话,我该怎么办……”。

映秀镇城镇情感设计:从悲情走向何方?

“人类的感情中,悲情与怀念占据重要的部分,人人都有悲情、伤感和怀念的经验,生活中需要创造适合的空间和场所抒发人类的悲情。悲情、伤感、怀念……很难区分与界定其间的差异,但作为建筑师的空间环境设计,则要求笼统的制造一种悲情和怀念的气氛,再运用装饰和喻意的手法表达具体的情感内容。”2荆其敏教授的上述说法,对包括映秀镇在内的汶川大地震相关区域的城镇规划、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映秀镇作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很早就排除了娱乐性、观光性旅游目的地的常见的愉悦、兴奋等情感设计,而是以悲情、哀悼、大爱等为主要情感倾向。其中,地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因为媒体不约而同的悲情传播,使映秀镇变成一座悲情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各方逐渐接受现实,将幸免于难的映秀镇人作为与模糊的“我们、中国人、中华民族、世界、人类”等概念融合,共同面对遇难的映秀镇人,以“哀悼”埋葬逝者,也借以使生者重新站立起来,获得新生的希望。在灾后重建和援建方案确定后,重建、援建过程中涌现的众多表现“大爱无疆”的事件,勾连震后全球、全国的关注、援助,逐渐凝聚其“大爱之城”的象征意义。

“大爱之城”的总体方向之外,映秀镇的总体设计还需要照顾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感需要。翻看世界地震灾后重建经验,灾后重建的重要环节即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序恢复和提升、当地文化的有效保存及可持续发展。映秀镇是映秀人的,映秀人有权利在悲伤过后恢复往日的生活,也有权利获得较好的发展。具体来说,除了博物馆本身的情感设计,仍然居住在灾难发生地的居民对城镇情感设计的需要,也应纳入整体情感设计当中进行考量。

接下来的问题是,“大爱之城”如何落实在映秀镇城镇情感设计?既有的悲情、哀悼又如何巧妙地获得延续、转变?考虑到长期居住在本地的映秀镇居民、其他经营者,相对单一的情感设计是否会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目前已经实施的不许喧哗等管理,会不会在居民生活中产生不良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映秀镇是否还有其他的情感倾向可能?

根据负责映秀镇整体旅游管理的公司四川重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丽的介绍,映秀镇未来努力成为与地震相关的建筑、逃生、救援、重建等方面的科普基地、教育基地和会展基地。除了现有的映秀中学地震遗址,还将建设高规格的地震互动科普博物馆,持续建设与安德鲁所设计的会议中心相协调的国际性会展场馆,以映秀镇新镇中一部分地理位置、建筑设计和环境较为优越的房屋作为高规格的接待中心,开展相关爱国主义及国际主义教育。笔者在互联网上找到的一份映秀镇旅游规划方案中,“温情”成为映秀镇旅游规划的情感设计关键词。应该说,“温情”这一较为中性的定位,为映秀镇未来的情感设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映秀镇的景观和旅游规划中,以创建5A景区为导火线,曾经引起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即是,映秀镇这一具有标志意义的地震遗址纪念地,应不应该以此发展旅游业,打造所谓“风景区”。从映秀镇城镇情感设计的角度,这一争议显然将“风景区”的概念窄化了,没有考虑到映秀镇作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空间,也没有想到作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的映秀镇完全有可能为映秀人提供丰富多元的情感空间。

根据张丽介绍,5A景区建设,除了景观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规范、提升映秀镇目前自发、较为混乱的遗址参观、游览现状,从更高的高度全面规划、提升、管理围绕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衍生的映秀镇总体城镇旅游发展。映秀镇创建5A景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对映秀镇地震遗址区全新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对导游情绪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对映秀镇新镇业态、运营进行规范、管理。应该说,纪念性旅游目的地城镇情感设计并非必然排斥观光性、娱乐性旅游目的地城镇情感设计中的一切元素,而是有差异地对相关元素进行选择,统一在与之适应的情感设计之下。

以灾后援建为重要特征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援建模式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包括民生及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因此具有特殊性。包括临近的水磨镇等地在内,因为大地震而重生的灾区,其最终的城镇、文化、情感倾向尚没有到最后总结时刻,一切都还需要时间。后重建时代,映秀镇如何从一座“悲情城市”转身,又走向何方,还需要相关各方不断总结、调整,既满足作为标志性地点的映秀镇在整个汶川大地震中的象征性需求,又切实有效保护、持续发展、提升当地人的文化、生活水准。

摘要:作为纪念性旅游目的地,不论是城镇规划还是建筑设计,不论是景区设计还是旅游规划,一切都以情感为起点,以情感为依归,统领映秀镇灾后重建各个环节,才能最终使之和谐、妥帖地分别呈现映秀镇的整体情感形象,最终引导性地体现在游客、居民的体验、感知中。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映秀镇,纪念性旅游目的地,城镇情感设计

参考文献

[1] 参见《荆其敏:城市中的情感世界》,文汇报,2004年3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4-03/22/content_4784803.htm;

[2] 参见维基百科“光复新村”词条;

[3] 参见维基百科“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词条;

[4] 参见《台湾921地震园区落成惊心动魄呈现大地伤痕》,中新网,2007年9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09/21/content_6765141.htm;

[5] 参见《探访日本地震博物馆:看不到一张悲惨的照片》,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6月30日,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8/06-30/1297271.shtml;

城镇风貌规划课程设计一 篇2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风貌调研

1.概述:

本课程作业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南京林业大学为对象进行校园风貌调查研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作业。

大学校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构成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节点。本课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风貌的调研,初步理解和掌握城市(区域)风貌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调查、分析、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并尝试进行校园风貌特色的提炼,提出风貌改善建议。

2.调研对象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及周边环境。

3.研究内容

(1)认知与分析

在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风貌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认知校园风貌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结构,如校园与城市的关系、校园空间结构、功能区划、地形水文、植物配置、建筑风貌、道路结构、景观节点、色彩灯光、校园历史、校园文化、人员构成、行为特征、功能特征等。分析提炼南林风貌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并比较分析南林风貌与南京其它区域的共性和异性,同时,可以横向比较与其它校园风貌的差异。通过双向度的分析比较,可以加强对南林校园风貌的认识和理解。

(2)风貌分析草图

用草图分析记录校园中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场景和结构,形式不拘,校园总图、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或节点透视图均可。

(3)评价与建议

1)对校园风貌的构成因素,以及校园风貌结构进行评价,提出南林风貌的主要特色和构成因素,有什么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2)根据前面的认知、分析与评价,根据不同区域场所的特征差异,将校园做一个风貌分区,并提炼每个风貌区的主题。

3)可提出校园风貌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4.进度安排:

(1)调研阶段:1周(分组调研,3人左右为一组)

(2)撰写调查报告阶段:2周(以组为单位)

5.成果要求:

城镇规划设计初探 篇3

关键词:生活小区 环境保护 规划设计

0 引言

城镇生活小区是城镇居民居住、生活和从事社会交往的地方,是城市机构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整个城镇用地面积的35%左右。在小区内主要集中分布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活性道路及其它公用设施。

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生活小区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违反初衷的问题:环境污染、设施不完善和管理无秩序等。城镇生活小区作为与城镇居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场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进入新世纪,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追求的品味越来越高,不仅追求住房的面积,更加注重居住的区域环境、休闲设施、景观建设,甚至人文环境也成为小区整体质量的考察范围。所以,对于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就要充分考虑这些综合因素,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1 当前城镇生活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区设计模式单一 当前小区建设中,能够充分考虑与周围原有自然环境融合的少,一般都是先进行三通一平,抹掉一切自然景物,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人工雕凿的痕迹很重。居住建筑也采用行列式、并行式、兵营式的简单布局,千篇一律,没有小区环境特色,更不用说人文气息和经典景致了。而事实上,这种先清除,再建设的做法,同时也加大开发商经济上的投资和施工单位的施工难度。

1.2 片面强调绿地面积 由于在小区建设中,要求必须留有一定的绿地面积。同时,开发商为了吸引居民购买,也常常把绿地面积的大小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片面地追求绿地面积,大种草皮。事实上,绿色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生态之所以平衡就在于物种的多样性。如果物种过于单一,最终就是导致物种的灭亡。

1.3 公用设施不够完善 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的过程中,为了节省资金,在公用设施方面大打折扣,能少建的尽量少建、能不建的尽量不建,使致小区内的公用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少数居民的特殊要求更加不能满足,例如:无障碍设施、特殊健身器械等。这导致了居民生活上的不便,更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1.4 绿地及其它公用设施维护不到位 这主要与资金投入以及后期的管理有关。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利益放在第一位,当然这也无可厚非。起初为了吸引购买,在宣传过程中夸大宣传,同时在前期投入会比较认真,但是,在居民购买了房子之后,开发商对后期的维护就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这种现象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1.5 部分小区居民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国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国民的整素质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环境美化、生态环境保护还注意得不够。不爱护花木、私自占用绿地和公用道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需要加强居民的教育,做到让每个人都有一种小区是我家的主人翁精神,自觉维护小区环境。

2 对城镇生活小区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城镇生活小区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方面之一,需要一个更加合理科学规范的规划设计。在新时期,要充分考虑居民对居住质量的全方位要求,同时考虑生态要求和城市整体规划,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2.1 要更新设计理念,突出小区特点 小区在规划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小区的整体风格,从自身环境、地域出发,不能照搬照抄,突出自己的小区特点。在房地产开发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居民购买的选择性大大加大,如何才能吸引购买,就要有自己的小区特点。当其它的硬件设施相当时,有风格、有特点的小区将会是购买者的首选。

2.2 小区内部规划要合理 小区内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绿地、生活性道路及其它公用设施。这些建筑如何规划、排列,在小区规划中是至关重要的。

2.2.1 要区分私人空间和公用空间 住宅作为居民最隐私的活动空间,在设计时要做到互不干扰,包括相邻住宅的互不干扰和私人住宅与公用区域的互不干扰。例如,对于首层住户的小院最好在其外围设置1-1.5米的隔离带,可以采用灌木或人为的突起或凹下。

2.2.2 要给居民充分的安全感和保障感 安全是小区居民最关心的方面之一。除了加强管理,小区自身也应该具备许多安全硬件设施。所以,如何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是规划师要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如在小区内设置闭路电视、安全监视系统,还有需要设置醒目便捷的110、119、120等应急电话。

2.2.3 充分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特殊需要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将是未来小区吸引住户入住的重要因素。小区中的公用设施要充分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小区内的饮水机应设置不同高度的饮水口,并且开关要简单易操作;小区道路坡度不大于1/50,小路坡度不大于1/20等。

2.2.4 重视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手段和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邻里观念已经淡化了,这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是,邻里之间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导致这个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作为小区的规划者,要提供邻里之间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场所,就要充分重视小区内休闲娱乐的场所,这样,不仅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同时这也成为小区的一大特色,成为吸引居民入住的条件。

2.2.5 重视人文气息的培养 现在居民在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时,不仅是硬件设施、住房面积的单纯考虑了。一个具有良好人文气息的小区会成为吸引居民入住的重要因素。小区规划者可以从小区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小区内建设一些人文气息浓厚的雕塑、论坛等。

2.2.6 小区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这里主要是指小区开发过程中不要过度破坏原有的自然景物,除了必须的开发,尽量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在绿化的过程中,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特点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体、花卉、草地的结合,充分考虑物种的特点,形成全方位的艺术美感。

同时,要给幼苗留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样,可以给人与自然留有一个交互的空间,更好地教育居民爱护环境、珍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2.3 小区建设要提供给居民更多方便的社区服务体系 小区内最好建有超市或便利店,方便居民购物,有条件的还应该配有社区医疗服务、教育机构等便民服务机构。

2.4 小区环境设计应该赋予小区居民参与的权利 一个优秀的小区绝对不是一两个决策者可以决定的。在小区环境设计时,应该主动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设计,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不但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更加热爱小区,自觉维护小区的环境,有利于小区的长期管理和发展。

3 小结

新时期条件下,小区建设有其新的要求。小区规划设计者在规划小区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新情况、新特点。突出环境生态保护和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建设高质量的城镇生活小区。城镇生活小区作为城镇的名片,一个好的小区体系,也必将会为提高城镇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村镇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第二版.作者 金兆森.

城镇燃气管网设计中优化设计探讨 篇4

关键词:城镇,燃气管网,优化设计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天然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燃气管网系统也越来越庞大、复杂。城市燃气管网的设计, 不仅要保证燃气的安全入户, 而且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 在符合不同城市的规划要求下, 实现分步实施的要求。

1城镇燃气管网优化设计考虑的因素

1.1合理选择压力调节装置

选择合适的压力调节装置是城镇燃气管网优化设计的关键环节, 主要的压力调节装置是指调压柜, 它带有主副调压器和超压切断器。主要特点包括: (1) 能够及时准确的找到压力调节装置的安全地点, 这主要通过压力调节箱来完成; (2) 压力调节装置如果要满足大型企业或者大型居民社区的需要, 可以多台调压柜联合使用; (3) 主副调压器的突出特点在于不间断供气, 即主调压器出现故障时, 副调压器自动投入使用, 对用户不会产生影响 (。4) 使用压力调节箱, 可以大幅度的节约工程成本及设备占地 (。5) 采用超压紧急切断阀后, 即使是调压器管道出现压力不稳或调节器出现故障, 紧急切断阀会自动关闭, 这样既能保障燃气供应, 又可保障供气安全。

1.2城镇燃气管网优化

燃气管网的布置优化应该和燃气管网的优化设计一起不断进步, 燃气管网的管径在保证材料成本和铺设费用最优化的同时, 管网的管径也应该满足实际需要。为了寻求最佳的方案, 可以将管网的铺设费用作为目标函数, 节点压力、流量等为条件函数, 这样就可以将管网优化问题转换成抽象的数学问题, 根据最优设计方案得到管材的管径, 不再单纯依靠实际的经验来进行判定。

1.3城镇燃气管网的管材选择

城镇燃气管网以往多采用钢管材质, 虽然钢管在强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燃气管道长期埋在地下, 钢管特别容易发生腐蚀, 为了缓解钢管的腐蚀速度, 就要对钢管进行防腐处理, 程序复杂且费用高。鉴于此, 除了一些高压管道, PE管目前已经在城市燃气管道中被大量使用, 它具有成本低、寿命长、安装简便等优点。

2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

2.1合理规划, 构建科学的燃气管网

要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燃气管网设计方案, 应当因地制宜, 充分结合当地的城镇规模、建筑特点、人口分布、气候、 地下管线的分布和走向等各方面的因素。通常来说, 燃气管网应该分级建设, 高压、中压和低压并行存在, 这样符合经济合理、科学规范的准则, 只有高压或者只有低压, 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实施过程中, 为了提高管网的科学性、合理性, 按照“低压入户、中压入院、高压入干”的分压供气模式。城镇燃气管网在建设初期就应该与城镇的中长期规划相结合, 综合考虑, 尽量减少后期的管网改造工作, 对管网的使用年限作出合理规划, 避免增加管道运维成本。根据国家燃气设计标准, 低压管线应尽量布置在距离用气设施较近的区域内;中压管网应尽量避免在闹市区铺设, 应该布置在城镇用气区规划道路中, 方便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市区的边缘和城区主干道可以布置高压管网。

2.2严格把控, 规范燃气管网的施工

城镇燃气管网应当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 与住宅、街道等同时建设, 可以避免管道挖沟对公路的破坏, 节约成本;城市管网除了要进行规范的设计之外, 还要有严格的管控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过程中要严把焊接、试压等关键程序的质量, 不定时监督检查;燃气设备的采购渠道要严格监管, 严禁购买假冒伪劣的产品,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应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将质量隐患及早消除, 保证城镇燃气管网能够安全的运行;当在建管网与在用管网能够发生对接时, 应当抓紧施工, 尽快保证新建管网投入使用;主干线、环形管线以及沿路顺街所铺设的管线, 如果遇到没有修建完毕的街道、道路和其余的支线, 应当预留管道并且安装阀门, 减少重复改造的工作, 尽可能保证已建好的燃气管网完整。

2.3加强城镇燃气管网的维护

(1) 做好燃气管网的防腐处理

埋设于地下的金属材质燃气管道, 由于受到土壤酸碱度、 水以及微生物的多重作用, 容易出现腐蚀破坏, 造成管道泄漏, 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上通常采用阴极保护措施来对管道进行防腐, 在管道建设的初期, 通过提高管道的防腐级别, 在起到防腐作用的同时, 还能够节约后期运行维护的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阴极保护技术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 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通常使用3PE防腐技术。

(2) 及时修复管道的漏气点

运行多年的燃气管网出现漏气点在所难免, 出现漏气点不仅浪费燃气资源, 更重要的是对管道本身和周围的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 在平时要定期对管道进行有针对性的漏气点排查。对于漏气点比较集中并且数量较多的区域要及时更换, 分散的漏气点也要及时修补, 保证输气损耗降到最低。

3结语

在对城镇燃气管网进行设计和建设时, 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要通过科学严密的论证, 对管道设计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选择, 同时也要因地制宜, 从实际情况出发, 考虑技术经济等多重因素, 结合整个燃气管网的工程造价、运行维护、目标成本等各个方面, 制定出适合当地经济和地域发展要求的最优化城镇燃气管网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贾高.浅谈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4) .

[2]李悦敏, 李兴泉, 赵自军等.遗传算法在燃气管网优化的应用进展[J].煤气与热力, 2008 (6) .

上一篇:电能损失下一篇: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