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建设

2024-08-20

污水处理建设(精选十篇)

污水处理建设 篇1

农村分布散、规模小、条件差,很难形成聚集效益。绝大多数没有污水收集管线和处理设施,这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污水的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的特点为污水的N、P浓度高并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水流量较小、日变化系数大、污染源分散、种类繁多、农村水环境问题情况复杂、排放系统不完善等特点都加大了处理难度。

2 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系统模式

中国农村污水处理不能延续城市集中收集和处理的老路,需要积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一般而言,传统的城市污水采用集中处理系统,其投资、运行费用较高,维护管理严格。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其分布较为分散、公共基础条件差、经济水平低等特点,其选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当遵循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以分散处理为主;采用自然生态处理与人工处理技术相结合为原则。处理模式主要有分散、集中及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三种,应结合农村现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处理模式。

2.1 集中接入市政管网处理模式

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该处理模式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管理方便。该处理模式仅需铺设接入市政管网的管道,适合于靠近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具备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由“分散治污”向“集中治污、集中控制”转变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但是该种模式管网的铺设费用较高且利用率比较低。

2.2 集中处理模式

集中处理模式,即将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建设一处处理设施处理全部污水。一般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旅游业发达或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村污水处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厌氧污水处理。集中厌氧处理模式是采用以厌氧消化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实行多级处理、自流排放,具有适用范围广、管理费用低、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少、无需动力、能产生能源沼气等优点。近年来,厌氧消化技术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得到了较好地推广。

2.3 湿地处理模式

湿地处理模式通过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综合处理污水,对N、P等有机质去除能力强、处理效果好,有效的将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运行管理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湿地处理系统可分为天然湿地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天然湿地系统利用天然洼淀、苇塘,并加以人工修整而成。人工湿地模式施工简便,比较适合农村分散处理。该模式主要由卵石、粗砂、细砂、微生物组成填料床,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吸附污物能力的植物,利用过滤床中小石子的过滤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将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吸收,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cr、N、P等。

3 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行的难点

农村污水的排放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治理难度很大。已建的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集效率低、处理效果不理想、建设费用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农村水污染控制工作的整体进程。

3.1 资金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加上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无法实施或实施后达不到设计标准,影响了工程进度或质量。

3.2 规划问题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房屋布局凌乱,村庄规划滞后,尤其缺少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化粪池建造不合规范造成污水收集的难度有时比污水处理本身难度还要大。对此,村镇建设的管理者应有足够的认识。

3.3 技术问题

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人工湿地、无动力厌氧技术等。但总的来说,这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都存在一定的瓶颈。加上设施运行的管理缺位,使得技术上的缺陷问题更加突出。据村民反映,人工湿地在运行中堵塞现象时有发生;有动力的处理设施由于电费等运行费用在大部分村庄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处理效果也不太稳定。因此,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在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地同时,一定要保证收集、输送工程同时进行,这是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这就使得污水收集的方法、技术手段、规范措施变得相当重要。

4 对策措施

农村水污染逐步加重的态势,应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对策措施。

4.1 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建设资金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关键是要解决筹资问题,采用政府拨款、世行贷款、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投资渠道并使之常规化和制度化,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满足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需求。

4.2 合理规划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互补性和协同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要做好村镇建设的规划,将污水、垃圾处理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村镇规划工作中,并留有建设余地。

4.3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处理工艺的确定水处理工艺既要经济实用,又要考虑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的需要。对一些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农村,污染物相对简单,如有坑塘,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芦苇塘、氧化塘以及污水土地处理、污水灌溉等生态处理设施,尽可能地降低基建投资,减少运行费用。

对于规划采用集中处理模式的地区应该注意:a)农村污水处理厂的特征是规模小,水质水量变化大,其工艺设计绝不能套用城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经验。现在已经建成的不少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教训,足以引起我们对农村污水处理设计难度的警惕;b)具有脱P功能的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充分发挥了厌氧技术节能、好氧技术高效的优势,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各种形式的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在节能和处理功能、效率等方面也各有所长。但究竟采取何种组合工艺形式,则需要由污水的水质、水量和所要达到的排放标准来决定。

5 结语

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处理模式,努力使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能源知识

矿物能源远景储量

矿物能源远景储量是指根据地质条件,对一定地域范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钍等矿物能源,进行一般普查、探测和初步勘探,或由已探明工业储量块段向外推算的储量。它是编制地质勘探设计和远景规划的依据,也可为能源工业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摘要:针对农村污水现状与特点,制定了三种比较有效的处理模式,叙述了农村实施污水治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金华市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概况 篇2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提升泵站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组成。目前,金华市区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共有4座,分别是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金华市婺城新区临江污水处理厂、金西污水处理厂和金东污水处理厂,上述污水处理厂已相继建设投产。目前规划总处理规模为14万m/d。其中,金华市秋滨污水处理厂和金西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后金华市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5万m/d。

一、城市污水的性质

金华市区的4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城镇生活污水和部分允许进网的工业污水的处理任务,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氮(N)、磷(P)等指标,目前,金华江流域污染物超标也是上述指标。

二、金华市区污水直排的主要原因简介

1、金华江市区段截污纳管工作滞后,市区段还有许多排污口没有将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2、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特别承担用户与污水干管连通任务的支管以及干管建设严重滞后,致使大量污水无法收集到污水总管内。

3、雨污混接现象严重,大量污水通过雨水管流入金华

33江。

4、城市标准化排污口规划、建设、实施等工作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

5、城市污水纳管工作职责不清,严重失责,各污水排放户随意纳管现象严重,污水纳管的审批、验收等管理处于瘫痪状态。

三、建议整改措施

1、在市区推行标准化排污口建设。

2、严格截污纳管审批、验收等管理工作。

3、在市区开展截污纳管工作,对雨污混接、错接等现象进行彻底排查。通过1—2年的工作,彻底解决城市污水直排现象。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篇3

关键词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86-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中小城市严重的水污染趋势难以得到明显遏制和扭转,固然与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同时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收费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也是造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非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

1 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

1.1 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十二五”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资源能源消耗仍会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各类污染物产生量还会增加,因此,“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其中对水体污染物仍以总量控制为重点,除继续坚持削减COD外,还可能把水中的氨氮纳入到总量控制中。如何合理有效促进污水再生利用也是“十二五”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2 随着中小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求增长依然显著

随着我国中小城市体系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我国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污水处理设施作为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小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也将随之大量增加。

1.3 环保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据有关预测,“十二五”我国环保投入将达到3.1万亿元,其中用于各项处理设施的投资将达1万亿元,可以预见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2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针对设施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按需求有重点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应注重提高现有能力利用水平,新增能力应突出重点。应根据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平和污水处理实际需求确定新增规模,并从总体上合理控制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要强调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平衡发展。防止出现部分地区能力过剩,另一部分地区又存在能力不足的局面。

2.2 注重设施建设质和量的统一

根据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部分水平落后设施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以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出水指标和排放标准要求。对国家和省级重点流域范围的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建设。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接纳工业废水的特点,规划及建设阶段应有针对性地提高设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3 加强管网建设

加强管网建设,重视污泥稳定化处理、安全处置和合理利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前期规划和同步建设,使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效益,确保污水能够真正得到收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规划研究经济有效、合理可行的排水体制,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削减效率。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指导下,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类提出“十二五”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提倡污泥合理利用,避免水体污染物的二次转移和污染。

2.4 设施建设应突出节水先行理念

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优先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特别对于北方缺水城市以及工业产业聚集区域,污水再生需求显著,应从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角度,开展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并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调节手段,确保设施运行正常。在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加快制定适用于我国的污水再生利用指南,提供有关污水再生利用项目规划、设计和运行方面的指导。对有关的标准、特别是水质标准要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修改现有的标准或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污水再生利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 树立科学的设施建设理念

3.1 要满足未来中小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与可能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到中小城市既有市政基础设施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又要满足未来中小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与可能。1)强调污水设施建设的开放性,要把设施建设的需求放在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及生活条件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大的需求变化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2)注重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系统性,从污水的产生、排放、收集、处理,到污泥的处理处置,再到污水再生利用,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其内在关系理清。3)充分考虑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布局、规模确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做到既满足中小城市发展需要,又不过分

超前。

3.2 进一步深化污水处理行业体制机制改革

继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推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运营主体招标制度,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污水再生利用在内的价格和收费制度改革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处理领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3 大力加强科技对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

水专项作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科技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其研发推广重点将从点源污染物削减为主转向面源和点源削减控制并重,从提高集中式污水处理效能为主转向大型集中式与小型分散式高效技术开发相结合并重,从单纯污染物削减为主转向节地、节能、节材式污水处理技术转变。

3.4 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确保设施运行效能

通过建立健全污水水质监测机构,完善相关制度,防止由于进水水质问题影响设施运行效率,并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加强和规范中小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中小城市配套排水管网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明确政府和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责任。

3.5 加大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在鼓励民间投资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对设施运行成本进行测算和管理,并依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在收费不足以支持污水处理设施良性运营时,地方政府财政要给予适当补贴。此外,各级政府应在规划、土地等方面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促进各级政府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6 进一步做好“绿文章”和“水文章”

应将污水治理与环境治理紧密联系起来。如从环境的绿化和美化着手,真正做到“有空就栽树、见缝就增绿”,让中小城市成为“森林城市”,城市污水要“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提高污水处理出水标准,推进环城水系贯通和入湖河流综合整治,营造一个“碧水穿城”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力推进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保持住房市场平稳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新建一批基础设施,优化现有资源布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 寇力斐,王婷.甘肃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污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3.

[2]周俊宏.污水水质深度处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5.

[3]董文福,傅德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8,03.

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篇4

1 我国农村的现状排水制度

1.1 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洗涤用水、厨房炊事、粪便以及蓄养牲畜。其中, 日常的洗涤废水占据了绝大比重。众所周知, 农村的分布主要受到水源分布的影响。因此,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 农民对于水源多数都是抱着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心态。然而, 由于我国农村之中现在并未有合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措施, 多以直接洒向地面的方式, 因此往往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再者, 农村传统的污水排放方式往往是随意排放, 侵入土壤, 寄希望于依托土壤的净化和再生能力解决生活污水的问题, 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由于农村人口数量较大, 产生的废水主要依靠土壤自身的净化已经无法承载, 日常生活废品的随意堆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土质, 进而影响了周遭的水源水质, 破坏了生态平衡, 水土的流失更是成为了这一时代的重大考题。农村生活污水的妥善处理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急切希望。

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除了直接洒向地面的方式, 农村的生活污水的主要处理方式还包括明沟和灌渠的方式。明沟的排水方式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还有农药, 以及牲畜的粪便等其他农村废物废水的随意排放, 每到晴天的时候、便到处恶臭难闻, 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各地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部分地区卫生器具取缔了传统的旱厕, 污水管道的排放方式也得以应用, 然而灌渠的使用一方面往往会影响灌溉水的水质, 另一方面甚至对日常的饮用水也会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由于以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齐全, 农村的生活污水很难得到行之有效而且生态环保的解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些天然的污水处理方式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 大大的改善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性, 这种方式无法在全国统一施展开来、因此, 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 我们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合理的使用资源并且使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千差万别, 采用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绝无可能, 而是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才能更有效的解决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2.1 因时制宜, 不同的时间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这种污水处理方式只要适合于偏远的和疏散的农村村落。根据不同的时间, 采用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冬季可以采用直接洒向地面的原始方式, 春夏秋季则应该采用充分的利用沼气池的排放方式。这就使得在春夏秋季的生活污水处理有了保障, 另一方面更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沼气池是重要的天然气的诞生地, 充分的吸取沼气池的能量, 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日常生活应用的煤气被天然气所替代, 农民的日常支出减少, 收入便会相应的增加、进一步的刺激内需, 促进经济的二次发展。而且, 生活污水对于沼气池的形成和发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刻, 日常的生活污水已经不是废弃的物品, 而是以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姿态主导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方向。这种方式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比较适用的生活污水排放举措。当然, 因时制宜是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的重要标准, 只有把握了时节的不同和共同之处, 采取不同的处理举措, 往往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区别于偏远和疏散的农村村落, 而集中于城郊附近的村落。由于毗邻城市, 所以这些农村具有天然的规划优势。这类的农村不适宜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 人工湿地的创造需要许多的前提条件, 而对于这类并不偏远的村庄采用这类方法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因此, 对于这类的村庄, 必须采取其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1) 接入城市的管道排污系统。毗邻城市的城郊运用这类方式排污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 接入管道不仅方便, 快捷、更为我国的城市化进展提供了方便。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济的高速发展, 必然会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展速度。而在此之前, 有效的解决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 并提前使得城市周遭的农村开始城市化的排污方式, 必然会促进这些村庄的经济发展, 继而再次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另外, 城市的管道排污系统, 运用时间悠久, 技术成果娴熟、可以有效的避免现存于我国广泛农村的污水的处理问题。是当今我国这类地区采用污水排污的不二选择;2) 建立污水净化厂。我国的村落多数人口基数大, 人口密度小的现状决定了大多数地区都不适宜建立污水净化厂, 因为、为了一两个村庄便建立污水净化厂显然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这一类的村庄却是有所不同, 由于它们毗邻城市, 位于城郊、而城市的人口集中, 人口密度大的特点正好切合了这一主题。在这些地方建立污水净化场地不仅可以使得农村的廉价地皮物有所值, 而且可以使得城市中的污水得到相应的解决、更可以有效的处理周遭的农村的生活污水。此刻, 它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 站在父母的中间, 维系着两边的发展。

2.3 因时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

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区别于前两种, 又包含于前两种的处理方式。主要的地区可以分为偏远的, 落后的, 但是具备独有地貌的落后的原始村落。这一类的农村在我国并不是很多, 但是依然在西南区广泛存在。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 如贵州那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四川那边的盆地特征, 西藏, 云南那边的高原特征以及江西, 广西等地的丘陵地理特征等等。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东部沿海的各大城市, 人口数量却与东部沿海城市相仿, 这就导致了人均占有率的相对狭小。因此在对这类地方的处理方式上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专门对待其特殊性。在对日常生活污水的处理上, 也应该力求充分的借助自然的力量, 在对于发展潜力较高的地区采用人工湿地等方法是目前对于这一类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最好途径。维护生态平衡, 建立绿色农村、大力的倡导这一类地区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这一类地区经济水平的增长, 人民的劳动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有效途径。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解决办法

3.1 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面广, 较为的分散等特点, 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 日本, 美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1) 澳大利亚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土壤种植地, 是为了利用耕种的作物来吸收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和水分, 有效的实现了污染物的去除的目的, 降低了污水中含有的氮, 磷, 钾等的含量。十分有效的避免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后,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 美国, 日本等国家也采用将污水投到土壤的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透沟中, 污染物通过物理, 化学, 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该技术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都是比较高的, 一般的情况下, 都可以达到70%~90%;3) 欧洲, 北美, 新西兰等国家也广泛地应用了人工湿地的处理系统, 这个系统一般都是由人工的基质和生长在它上面的沼泽的植物所组成, 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它是利用了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的作用, 逐级地过滤和吸收了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 继而达到了净化污水的目的;4) 在德国以及法国, 则采用了氧化塘的技术处理了农村中的生活污水。这个技术主要是利用了菌藻的相互作用来去除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质, 这项技术具备了投资少, 运转费用低。维护起来比较简单, 操作方便、更为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以及不需要污泥处理等的优点。除了这些之外, 有些国家将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还组装成了一体化的装置, 以便于能够在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也能得到相应的应用。比如, 日本研究的便是主要采用了厌氧—好氧—二沉底的组合方式, 除了能够有效的降解有机物质, 还可以具备脱氮的功能。另外,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还开发了以生物转盘, 以及移动生物膜反应器为主的, 结合了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

3.2 国内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时间短, 经济发展水平远远的低于那些发达国家, 所以我国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制比那些发达国家要晚很多。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也愈来愈意识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于是也通过科研实践有了自己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厌氧沼气池的处理技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这个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之后才生沼气, 由于经过发酵, 发酵之后的污水便被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 净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另一面差生的沼气还可以作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能源, 沼气完全可以替代我们日常所用的煤气能源, 甚至创造了比煤气更多的价值。发酵之后的污水还可以作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不过, 这项技术还是有些弊端的、由于这项技术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一般适合的地区是那些常年温度较高的地区, 而且处理后的水不能直接作为灌溉用水使用, 而是还要进一步处理之后才能妥善使用。除了这项技术之外, 我国在农村生活用水的处理上还有着其他不错的科研成果。例如:1) 清华大学在2000年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中, 首先在农村地区推广并试用了地下土壤渗透的系统,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生活污水中的氮, 磷和有机物等微生物都有比较高的去除率和稳定性;2) 在我国的江苏、广东、天津等地还分别在生物投菌治理污水、地埋式厌氧处理系统、雨污分离管网输送集中处理等技术方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有一定的进展。

由此可见,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措施上, 我们除了借鉴那些发达国家的科研之外, 更应该有自己的合理的处理措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仅仅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更是维护生态平衡, 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措施

4.1 做好现有工程维护保养

虽然我国现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多都在试点阶段、但是很多都已经正式投入工作中, 已经建立了许多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新的处理技术及方法出来之前, 我们唯一能做的应该是维护好现有的工程器械和程序。相关的政府机关和监督机关也应当力求保障我国的国有资源不致于流失。只有坚持维护好现有的工程, 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动才能细水长流, 不至于无果而终。

4.2 新建处理设施的施工管理

处理设施的兴建关系到设施的质量和成效。是在农村生活处理的整个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 必须认真的对待。1) 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把新建处理设施的施工管理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才能让更多的人去重视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 新建的处理设施的质量才会更好;2) 加大这方面的执法力度。在兴建的过程中, 相关的监督机构应该予以干涉, 这样才能避免不法分子为了谋求暴利而采取的不法行径, 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三, 建立代建, 代管制度。

4.3 建立配套的管理法规和长效的管理制度

由于不用的时间, 不同的地域, 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因此, 管理法规也应该差别对待,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法规是确保不同的设施持续工作的必要前提。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建立长效的管理制度, 保障设施的长期有效的工作。

5 结论

农村生活污水有机成分含量高, 可生化性强、因此生物处理技术是该类污水处理的最佳的选择。由于我国农村的地域差别, 经济技术差别, 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尽相同、采用差别对待,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是我国面对此类问题寻求处理方式的主要思路。采用经济有效、节约资源并且可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使得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 将会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措施的主要方向。

摘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中生活污水的问题及现状。探讨了不同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差别性对待、着重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污水,人工湿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友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19.

[2]白艺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管理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13.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示例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战略部署,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民生实事项目的通知》(嘉政发[]17号)的要求,确保污水治理工作这一民生项目的完成,扎实推进我市的污水治理工作,有效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目标

根据《XX市污水处理“十二五”建设规划》和《XX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水环境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延伸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全市年内新建污水管网220公里以上;同时逐步完成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使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均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年内完成XX市崇福污水处理厂和独山港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提标改造工程,启动其余11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

三、实施方案

计划编制阶段(1-2月)由各县(市、区)住建局根据XX市污水处理“十二五”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治水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污水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情况,排定年度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计划。

任务下达阶段(3.1-3.30)以各地上报年底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计划为基础,结合全市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总体要求下达建设任务,并将该任务纳入市政府和市建委年度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目标任务。

具体实施阶段(3.1-12.31)各地根据下达的建设任务,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加快建设进度,同时做好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与改造任务。

督查考核阶段(次年的1月)对各地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的,通报表扬。对建设完不成的,通报批评,考核结果作为责任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对所在地政府有关领导进行行政问责。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主体要将污水设施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战略部署的首要工作来抓,作为改善水环境提高环境竞争力的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协调。

2、加强协同配合。市治水办做好全市污水设施建设的协调工作;建设部门做好污水管网建设的牵头工作;环保部门做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牵头工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污水出水水质的监管,对污水超标排放、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国土部门要做好污水泵站、管网建设用地保障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各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污水设施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3、加强资金保障。各地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补助,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积极吸引民间投资进入污水处理领域,确保污水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新思路 篇6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心镇;BOT模型;国内资金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36-01

一.引言

小城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成为连接农村和城市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设施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益稳步提高。

然而,随着中小城镇企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给小城镇带来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節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小城镇兴建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势在必行。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应该由政府提供,但是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国现有的乡镇已达到30000多个,如果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提供,这将是一笔巨额的政府支出,也是政府所不能承受的,再者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民俗等都有着特殊的情况,因此全部由政府提供确实有着很多问题,但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却应该有政府主导管理监督,因为政府是民意的代言人。

为了能够在有着不同情况的乡镇之间找到一种相对通用的建设办法,我们通过仔细的研究和实地的调研,在此提出以BOT模式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BOT模式,又称为特许经营权协议,可以理解为政府按照双方的协议给予投资者对污水污水处理厂特有的权利,包括规划、建设和运营,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同时投资者也要履行相关义务,包括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优质施工和经济运营,最后实现双方的共赢。

二、问题瓶颈

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的特点是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受益者包括小城镇的居民和当地的中小企业,但是也存在着小城镇居民少、居住分散和中小企业数量有限等限制因素。看起来似乎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似乎难度不大,仔细思考你会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使得投资者愿意来投资并且让相信他们可以在一定的周期内收回自己的投资并获得收益。因此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和运营管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建设污水处理厂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的筹集和以后的运营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的科研部门研究制定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运营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协议中双方的义务,使得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从研究规划开始就建立在资金有来源,运营管理有保障的坚实基础之上。

三、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

中心镇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引导和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加快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形成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人口相对较多、中小城镇规模聚集的中心城镇,这样不仅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而且更容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投资者能够获得收益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四、实施BOT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近年来国内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经验,另外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手中都有一定的闲散资金,我们提出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为主,基本上以内资的方式来建设污水处理厂。与外资相比,一方面外资可能看不上这样的小项目,其次外资有很繁琐的手续,使用社会闲散资金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便于管理。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中心城镇的建设步伐将继续加快,加之政治局势稳定,安全形势有保障,投资者会对项目能够受益抱有很大的信心。

其次,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只要收益有保障,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人民群众盲目投资当资产的热情,让大量的投机资金回归到失业上来,对降低房价,使得房价回归理性,加快城镇化建设,进而保障污水处理厂收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者,以BOT模式来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一方面可以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同时可以帮助一些大的公司迅速成长,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虽然我国有一些大的工程承包公司已经在其他国家实施过重大的项目工程,但真正涉足BOT项目投融资方面的项目公司还不多。主要是因为BOT项目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项目投资期长,同时还涉及到设计、投标、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中,如果这些大的企业能够抓住在国内实施BOT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的锻炼机会,积极培养人才,增强实力,这样既能够提高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造质量,而且为参与国际化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综上,资金的问题主要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要解决,投资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定会尽力使得所建的污水处理厂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否则其经济收益将而临危机。至此,以BOT模式来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实施。

五、总结

对我国地方政府来说,财政资金有限,管理条件落后,通过使用BOT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市场化运作,造福人民大众,可见BOT模式确实是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建设模式。采用BOT模式,吸收国内闲散资金,解决了资金问题,同时因为国内民众对国情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加强监管和降低运行成本,因此,这种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BOT模式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模式应该在全国得到推广,为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高丽峰等.BOW项目融资理论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3]牛学义.城市污水特许经营协议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4,20(2).

村镇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策略探究 篇7

1 村镇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要求

村镇建设中农村的污水主要包含生活废水、养殖废水以及被农药污染的废水等, 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中, 这些污水往往在地表排放, 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在村镇建设当中, 为了确保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必须要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工作。村镇建设中的排水应当尽可能的体现出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 使得农村水质不致于受到污染。同时, 为了能够确保村镇污水处理的正常进行, 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 尽可能的实现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推动村镇的建设。

2 村镇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2.1 生态化处理技术

所谓的生态化处理技术, 指的是利用农村土地自带的净化功能, 通过降解作用, 对农村污水实现净化处理。这就要求在村镇建设当中, 需要建设一系列的污水引导工程, 把污水排放在特定的区域, 借助土壤及其所含有的微生物, 再加上周边植物形成一个复合型的生物系统, 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工作。虽然利用生态化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 方式简便, 成本较低, 然而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需要相应的技术控制能力, 才能够确保这一复合型生物系统的照常运作, 实现污水的处理。

2.2 厌氧沼气处理技术

就目前来说, 在我国村镇建设过程中, 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最为常见的就是厌氧沼气处理技术, 这一技术实现了污水处理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采用这一技术之时, 通过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之后产生沼气, 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同时, 所产生的沼气又能够用于家庭中的生态燃料, 降低了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 并且, 经过厌氧发酵之后的污水可以用作农村灌溉用水, 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2.3 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所谓的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就是采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备, 将农村污水的处理工作集中在一起, 实现一体化的处理。一般使用该技术之时, 往往采用的是厌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工艺, 通过对污水的重力沉降、厌氧过滤、接触氧化以及二次沉降消毒等流程, 实现污水的处理工作。虽然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很高, 水质较为稳定, 产出的污泥量较少, 但是在农村中进行建设之时, 相对于农村经济而言较为昂贵, 在运行过程中的花费较高, 不利用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村镇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措施

在村镇建设当中, 农村污水问题一直是建设当中的棘手问题, 因此, 村镇建设中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之时要:

3.1 建立健全污水处理建设规划

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之时, 相关村镇建设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规划, 这也是进行污水处理的必要前提。就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而言, 绝大部分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有着硬性要求, 并没有绝对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因此, 在采用污水处理技术之时, 村镇建设部门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污水的成分等方面, 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 污水处理离不开管道线路的建设, 要想进行有效的污水处理, 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规划, 确保污水系统管网的建设有序开展。

3.2 制定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就目前来看, 我国在村镇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上缺乏具体的技术规范, 这样的外部情况不利于农村污水的处理工程建设, 因此, 在村镇建设的过程中, 进行农村污水处理之时, 当地政府要在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的基础之上, 制定严格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确保污水处理工程的质量, 为实现有效的污水处理奠定基础。

3.3 加强思想教育, 发展有机农业

污水处理建设 篇8

处理厂工艺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 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确定污水处理厂工艺的主要依据是所要达到的处理程度, 而处理程度则主要取决于接受处理后污水的水体的自净能力或处理后污水的出路。因此, 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 需求不同, 选择的工艺亦有所不同。每种处理工艺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及适应范围, 应根据当地的各种不同条件和要求选择处理形式。

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 是使微生物群体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 并和污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包括标准活性污泥法、STEP 曝气法、长时间曝气法、分段式曝气法、限制曝气法以及AB 法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型和AO 法、AOO 等近年来开发高效脱氮除磷工艺。目前, 活性污泥法占主导地位, 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所占比重较大的城市污水, 但随着如AO 法、AOO 法、AB 法等新工艺的开发, 对于工业污水成份比较高的污水的处理效果也有了提高。

1.1 传统活性污泥法

优点: ①不宜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废水, BOD 去除率可达95 %以上。②建设投资额高, 但处理的动力费较低。缺点:所需停留时间长, 设备庞大, 基建投资大, 因而要加各种构筑物, 使各种构筑物容积增大, 从而使处理厂面积增大, 增加管理人员及管理难度。发展方向: ①为了废水体系的组分、浓度均匀化, 重新估价预处理, 重新研究调整槽。②探讨选择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的菌种。③活性污泥法的设备中引入仪表化和拟定管理指标。

1.2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城镇自身的发展, 下水道设施已呈现出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农村小镇的趋势, 小规模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增加, 农村小城镇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

小规模污水处理设施与大规模处理设施比较, 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大不相同, 因此, 必须研究采用适于小规模污水处理设施, 用以取代过去的大规模处理方式。小规模污水处理应具备如下特点: ①容易运行管理; ②维修方便; ③建设费用低; ④出水水质良好。经过国内外一些污水处理厂 (如日本千叶县的大原町污水净化厂等) 的多年实践证明,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正是一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处理方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是采用一个处理池进行曝气、沉淀、排出处理水, 使设备简单化、小型化, 池内流态分明, 运行管理方便, 可做到无人运转, 对于流入污水的负荷变动, 有缓冲能力, 处理性能稳定, 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质和悬浮固体而且脱氮效果好。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具有代表性的方式, 一般设2 个曝气沉淀池, 连续进入混合污水, 各自错开半个周期进行运转, 运行一个周期为6h, 周而复始, 反复进行。

1.3 AB 工艺法

AB 工艺法也称为吸附生物降解法, 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先在德国兴起的, 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从许多污水厂资料中表明该工艺在处理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或较高浓度的城市污水处理方面, 它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 有特殊的净化机制和多方面的优越性。它把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分为两段——A 段和B 段, A 段在对有机物质吸附、吸收、氧化三种方式中, 前两者起主要作用, 而B 段主要由后两者起作用, 特别是氧化作用占主要地位。

从工艺流程来看, AB 工艺的主要特征是: ①AB 工艺不设初沉池, 污水经细格栅、沉砂池后直接进入A 段曝气池; ②设置中间沉淀池, 使A 段和B 段污泥严格分开, 单独回流, 保持各自的菌群特征; ③AB 工艺的A 段曝气吸附池以高负荷运行, 污泥泥龄较短, B 段曝气池以低负荷运行; ④AB 工艺的A 段曝气池可以根据污水组分进行兼氧或好氧运行, 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 这样大大降低B 段曝气池的负荷。因此, AB 工艺两段曝气池的总容积比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显著减小。

1.4 AO 法及AOO 法

AO 法及AOO 法是近年来开发出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 与传统的化学和生物脱氮除磷相比, 它还有效提高了BOD、COD、SS 的出水指标。AO 法是缺氧、好氧的简称, AOO 法是厌氧、缺氧和好氧的简称, 脱氮是在缺氧段完成的, 除磷则要求有厌氧段。AO 法主要是脱氮, AOO 法可以同时去除氮、磷。这两种工艺都要求污水充分曝气, 使含氮有机物充分硝化, 所以必须降低污泥负荷, 延长曝气时间和增大鼓风量。根据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和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的实践, 采用AO 工艺比传统活生污泥流程的曝气池容积、二沉池容积、回流污泥量、鼓风量和曝气装置数量都增大一倍左右, 而且由于该工艺要求比较低的污泥负荷, 否则不足以达到污泥好氧稳定, 所以AO 法将带来基建投资和电耗的大幅度增加。AOO 法在缺氧段前面还加有一个厌氧池, 以达到对磷的有效去除效果, 基建费用与电耗比AO 工艺更高点。

2 生物膜法

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它是土壤自净的人工强化, 是使微生物群体附着在其他物体表面上呈膜状, 并让它和污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形式。

3 下水道内部处理

污水中含有微生物和容易同化的有机物, 因此, 如果污水处于一种需氧状态 (存在溶解氧) , 则大部分有机物逐渐氧化为二氧化碳或转化成新的细菌细胞。当污水在压力管道中长时间输送时, 就中断了大气中氧的供给, 所剩余的溶解氧迅速被用光, 短时间后特殊的微生物就开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因而此时的污水就称为腐化污水。当这种污水同空气再次接触时, 会释放出硫化氢, 并在下水道的管壁上氧化成硫酸盐, 从而造成严重的危害与腐蚀。

4 序批式曝气法 (SBR 法)

序批式曝气法 (SBR) 是一种古老的工艺, 最初是在一个池中间歇进水、间歇曝气, 然后沉淀、排水、排泥, 处理工序相当简化。如采用延时曝气的SBR 法, 还可省去污泥消化、沼气贮存利用工序, 整个污水厂只需要几个构筑物。目前, 我国只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市污水厂应用, 规模为每天10 000m3 以下, 但由于其突出的简易特点, 已显示出管理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 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该工艺不仅工艺简单, 而且对水量水质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 可以省去调节池, 不存在污泥膨胀的危险, 污泥沉降性好, 可以脱氮除磷, 出水水质好, 占地省, 在一定规模下造价省, 运行费用低。它的缺点是进水、曝气倒换频繁, 且由于排出装置, 国内尚未形成该工艺, 发展有一定限制, 一直未能推广。但仍是两种很有潜势的工艺, 逐渐受到重视。SBR工艺近年来发展很快, 已出现多种改型,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型式: ①传统间歇进水, 间歇曝气, 这种型式对水量水质变化适应性强, 水量变化很大, 水型污水厂最为适用。②连续进水, 间歇曝气, 对进水不加控制, 但必须使其不影响沉淀。③双池串联, 连续进水, 前池连续曝气, 后池间歇曝气, 从后池往前池回流混合液以保持污泥浓度。后两种形式均为连续进水, 可用于较大型污水处理厂。

5 结论

污水处理建设 篇9

当前, 中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无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农村环境问题已引起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要求“搞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污水处理提出明确要求。农村污水治理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 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研究发现, 农村污水处理有其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农村污水的特殊性。农村污水表现出不同于城市污水的特征, 首先是间歇排放, 排量小且分散。其次是氮磷浓度高且含有大量营养盐等, 这都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第二,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特殊性。首先是管网不齐全造成农村污水处理率较低, 河道污染严重。其次是处理设施未能根据各村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造成浪费、治理效果不理想。

第三, 农村污水处理主体的特殊性。首先是乡村政府财力不均衡, 且资金积累难度大, 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负担能力差异大。其次是民众对水环境污染关注程度不够, 普遍持观望态度, 积极性不高。

为顺应农村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的需要, 并做到农村污水处理的因地制宜, 通过总结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设施建设模式, 为农村建设中农村污水处理提供模式参考。

一、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分析

(一) 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应用原则

农村污水特征及农村建设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村污水处理不能千篇一律, 要因地制宜, 针对具体村庄的地势、地貌条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等确定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污水处理模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选择要充分利用村庄自身的优势, 选择最佳模式。根据中国目前农村建设现状及特征, 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应用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标准符合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1. 标准符合性原则

农村污水处理的最终目标即污水经过治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这也是传统污水处理的根本目标。所以, 在确定新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时, 应首先考虑当地的污水排放标准。在现阶段, 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标准, 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可以参考小城镇污水处理标准, 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

2. 经济可行性原则

污水处理设施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的特征, 受经济因素制约比较明显, 特别是对于排放标准有很高要求的各大流域地区, 经济投入要求会更高。因此, 在选择新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时, 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 采取全面、系统、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又能满足当地村镇污水处理要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3. 技术可行性原则

由于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一般比较低, 污水处理设施一般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所以, 在确定污水处理模式时应考虑村庄的技术承受能力。治理技术可行性是污染源得到真正有效治理, 使受纳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因此, 农村污水处理思路要突破传统观念, 不能把大中城市的处理模式照搬, 也不能在各个村镇都采用相同的处理模式, 技术本身的特征应与当地的特征相匹配。

4.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农村污水治理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即通过提取污水中有用物质, 将提取的有用物质以农田肥料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并将处理尾水用地当地农业生产, 这个目标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农村污水治理提出的新要求。

(二) 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分析

1. 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模式

当前适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包括分散、集中及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

(1) 分散式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 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 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一般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地区采用。

(2) 集中式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 统一建设一处处理设施, 处理村庄全部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通常在中国东部和华北地区, 村庄分布密集、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采用。

(3) 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 统一接入临近市政污水管网, 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该处理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方便统一管理等特点。适用于距离市政污水官网较近 (一般5公里以内) , 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农村污水处理。通常在靠近城市或城镇、经济基础较好、具备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由“分散治污”向“集中治污、集中控制”转变条件的村庄地区采用。

2. 模式对比分析及建议

农村污水处理三种模式中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 农村污水水质复杂、来源渠道广泛、地区间差异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分类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另一方面, 该模式受限于农村与城市间距离、高程等地理因素的影响, 与中国部分偏远地区农村现状条件相悖, 适用性有限。因此, 将主要对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及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1) 污水处理系统对比。从污水处理系统形式来看,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从源头出发, 将污染源分类收集, 对不同水质的污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通常采用自然处理系统或能耗小的无动力一体化装置实现污水处理目的。分散性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在线系统和群集系统。在线系统处理设施比较简单, 无需大范围铺设污水处理管道和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本身可以利用自然条件形成的系统来收集和处理污水。群集系统相对复杂, 但可以收集和处理整个村庄范围内的污水。而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需要建设比较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有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 投资费用相对较高。排水系统是集中式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 建设费用通常占污水处理设施费用的30%~50%。

(2) 污水处理工艺对比。污水处理工艺程序主要包括污水预处理、集水系统、废水系统、出水回用或处置、污泥处理等, 据此对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及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对应处理工艺各程序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 (如表1所示) :

可以发现, 两种污水处理模式有其明显的处理工艺区分, 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相较于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具有处理技术简单、操作简便等优势。

(3) 污水处理成本对比。以上按工艺程序分类比较为处理成本对比提供了比较基准。按照工艺程序来看, 一般污水处理投资主要包括了污水收集管网、区域管网、污水处理运营成本、水质达到回用投资、水回用官网投资及回收水处理成本等。根据研究, 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和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投资对比 (如下页表2所示) :

从分项投资来看, 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具有明显的建设成本优势, 较好地满足了农村污水处理低成本的要求。

总体而言, 对于部分具备特殊地理位置优势的农村可以考虑采取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模式进行污水处理, 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也可以适度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 以便于实现集中式管理, 而对于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 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来说, 建设成本低、处理技术简单、操作简便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很适合进行推广使用。

(元/吨)

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模式

(一) 自主建设模式

农村建设中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决定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而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得自主建设模式成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主要形式。自主建设模式是指政府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投资与建设的主体, 负责筹集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 并组织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等工作, 严格掌握和控制工程的投资, 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顺利建设。

自主建设模式下,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是资金的获取问题, 主要的资金获取渠道有以下几种:

1. 农村集体组织投资

农村集体组织作为农村污水处理的直接受益者, 具有分担污水处理投资的责任和义务, 这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方面, 农村污水处理对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为农村集体组织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 污水处理收费及污水再利用等措施为农村集体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地区, 农村集体组织事实上已经成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 农村集体组织可以单独运营, 在污水处理设施受益范围内收取污水处理费用, 作为污水处理项目的收益。随着全国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凭借逐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强势, 其公共性投资力度较农民个体大, 农村集体组织投资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模式呈现出更高的适用性。

2. 政策性银行贷款投资

污水处理设施的收益性特征决定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可以考虑采用银行贷款的形式, 而农村经济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公共性使得政策性银行贷款成为更为适宜的贷款形式。政策性银行贷款投资减轻了农村地方政府筹集建设资金的压力, 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 但也具有在贷款期限定期缴纳贷款利息, 且在经营期内承担偿债压力的缺点, 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能力和经营主体有一定要求。

3. 政府专项资金投资

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部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投入到农村饮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资金, 包括公益性设施补助资金、小型水利设施及水土保持资金、扶贫资金及其他财政性资金, 其中公益性设施补助资金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部分。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用财政专项资金投资模式具有其合理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首先,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直接服务于农村的惠农工程, 解决了长久以来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的问题,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是其直接受益者, 这体现了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的农民直接受益原则;其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广, 农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农民对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观意愿越来越强烈,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农村农民的支持, 符合农民自身需要, 是政府专项资金使用自愿原则的体现;再次,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 有利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提高, 同时污水处理后的可以用来灌溉农田, 污泥可以作为肥料, 能够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农村及农民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 中央政府将“村容整洁”纳入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中, 是农村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正是农村地区迫切需要建设的项目, 符合专项资金使用的重点突出原则。

根据以上三种不同融资方式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自主建设模式的分析, 对其有缺点及适用范围总结 (如下页表3所示) :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何种自主建设模式需根据当地农村各自情况, 在充分了解各种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之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二) BOT建设模式

1. BOT建设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BOT采用项目投资公司资金自筹的模式, 项目运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实行财务自给的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能够减少大量的风险, 也大大缓解了政府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 BOT是公共基础设施进入公平竞争的独特方式之一, BOT模式下的特许经营协议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管理的协议, 项目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是决定项目能够获取稳定现金流, 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关键。BOT模式被用来解决如下问题:一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项目在运行过程中管理不善的问题。因此, 将BOT建设模式应用于农村建设, 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中, 既解决了项目资金的投入问题, 又解决了技术公关;既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高效运营, 又保证了达标排放的社会责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BOT建设模式有利于加快中国农村污染治理的步伐, 也有利于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 农村污水处理的特性及整体经济环境也为BOT这一市场化建设模式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首先, 农村污水处理一般局限在较小的村域范围之内, 处理工艺单一, 因此其投资相对较小, 可以减少项目的建设投资成本;其次,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相对简单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对土建结构及处理设备的需求较为简单, 这使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周期短, 投资收益较快;最后, 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保持长期不变, 且政府坚定不移地进行节能减排特别是对农村污染治理的决定及信心, 都是对投资者的保障。

2. BOT建设模式的应用优化

BOT投资方的获利目标和政府制定的收费政策以及运营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将成为农村污水处理BOT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 以BOT模式进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必须要求农村政府从认识、政策和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与运营公司共同努力发挥运营公司在污水处理行业的优势作用实现运营管理的高回报,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1)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公共服务性是其区别于其他建设项目的显著特点之一, 其投资效果主要表现在项目的社会效益上, 这就要求政府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承担一定的投资任务来体现其社会效益。此外, 农村污水管网等建设项目需要进行资源的统筹规划, 政府应发挥其协调特长, 由政府进行投资和实施以提高效率。

(2) 农村污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相比, 其回报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投资方寻求适当的金融工具来支撑公司发展。一方面, 地方政府应鼓励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拜托过分依赖银行等间接融资形式, 以降低金融成本;另一方面, 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应积极依托农村信用机构的信托资金, 鼓励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专项产业基金发展, 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 根据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政府财政情况、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科学合理地制定收费标准。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施放收费与合理补贴相结合的原则, 即根据财政水平和支付能力, 制定适当的收费尺度, 严格执行。将土地等农村资源作为投资的一种因素, 建立起新型的委托代理机制, 增强对投资者的激励强度。

三、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的政策建议

当前, 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处于起步到初级发展阶段, 有待建立起一套适合于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建设的标准, 鉴于此, 提出以下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建设的政策建议: (1) 将农村污水处理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 进一步明确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在农村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2) 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规范, 改革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机制,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创新补偿增效, 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 加强促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措施, 制定污水达标排放、污水回用、监督管理等相关政策, 保证污水处理资源合理利用; (4) 制定农村农民污水处理激励政策, 以提高农村农民的环保意识, 消除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思想障碍。

参考文献

[1]吴杰, 童祯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 2014, (4) :58-60.

[2]沈哲, 黄劼, 刘平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国际经验借鉴—基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模式的比较[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 (4) :49-50.

[3]田娜, 谈永锋, 李一平.农村居民点小型污水处理方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2) :17-20.

污水处理建设 篇10

一、现状及问题

石首市有15个乡镇办区 (绣林、笔架山办事处除外) , 乡镇所辖人口3~6.5万, 城镇建成区人口3000~1.5万人, 镇区总人口11.16万人, 城镇化率32%。近年来, 特别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 各镇区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善。但作为环境重要污染源之一的镇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均未得任何有效处理, 已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头, 其治理已迫在眉睫。但目前乡镇污水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是:

(一) 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治污动力不足。

观念是行动的影响。各乡镇普遍存在对污水处理工作认识不足, 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重发展轻保护, 没有把镇区污水处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偏多, 主要是道路、给水、电力、通讯等工程, 作为污水治理的重点, 排水管网建设均较滞后。同时, 污水处理工作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长效性的特点, 投资大、施工难, 导致部分领导存在畏难情绪和“等、拖”的思想, 工作进展缓慢。

(二) 经济基础薄弱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大多乡镇财力不足, 经济薄弱, 原有基础设施落后, 加之缺乏对企业的有效引导, 导致污水处理工作投入不足, 成效微弱。据测算, 各乡镇要建污水处理厂, 规模一般在日处理2000~5000吨之间, 仅这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大约就需300~500万元之间, 外加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兴建一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并保证其能运行 (不含运行资金) 投资至少需要2000万元左右,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据统计, 目前我国乡镇一级污水处理厂建设都是依靠国家和省补助才得以实施的。

(三) 乡镇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空白。

乡镇污水处理厂如按日处理3500吨规模测算, 每吨污水处理费至少需0.8元, 每年运行费用至少需要90.8万元。然而, 乡镇经济落后, 导致城镇供水体系不健全, 自来水收费率低, 与自来水捆绑的收取污水处理费很难收齐。其中主要原因是自来水供水管网本身跑冒滴漏, 镇区贫困户、无主户大量存在。此方法收取污水处理费, 最多只能保证40%的运转经费。

(四) 缺乏专业的规划指导。

据了解, 石首还没有一个乡镇编制了污水处理专业规划, 且大部分乡镇的发展规划未将污水处理纳入其中, 即使纳入了, 其内容也过于简单, 不具备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更没有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规划设计。

(五) 缺乏行政职权导致管理弱化。

乡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属市级有关部门, 乡镇党委有责无权。面对法律知识不断普及的辖区居民, 在管理特别需要执法处罚的时候, 常处于无奈和尴尬境地。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加强, 应时而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由于县级有关职能部门不放权等多种因素, 多数只是挂牌子、搭架子, 而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工作。

二、对策与建议

(一) 深化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乡镇污水处理工作, 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是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标语、板报、宣传橱窗等, 加大对乡镇污水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 要充分认识乡镇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研究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把解决好乡镇污水问题作为为民排忧解难的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三是引导群众参与。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群众活动, 增强群众“污染者付费”的意识。

(二) 科学规划, 建好基础设施。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 抓住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机遇, 编制乡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 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一是明确权限。乡镇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或审批权限由县级政府统一负责, 聘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公司 (单位) 进行设计。二是精心筹备。污水处理厂的筹建涉及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水质水量调查、地质勘察、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 但这些前期工作都需要必要的经费, 所有前期工作必要的经费、环节不能少, 并要做扎实, 保证建成后不留下“遗憾”。三是合理选择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涉及水、电、自动控制、建筑、结构及微生物学等很多专业知识, 但对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设计, 不能因污水量小、工程量小, 就轻视其技术的难度。实际上, 在某种意义上说, 水量少、设计、运行的难度更大, 在设计上我们不能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相比或照搬城市污水的处理体系, 必须针对小城镇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根据小城镇的特点, 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成本较低的污水处理工艺。

(三) 加大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

多渠道筹集乡镇污水处理资金。一是争取上级投入。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我们要在项目立项、申报等环节上认真规划, 积极向国家、省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扶持。二是提倡将分散在各乡镇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项目进行“捆绑”, 形成规模效应, 整体发包, 吸引众多投资商。三是加大地方投入。发挥公共财政在乡镇污水处理工作方面的导向作用, 将污水处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并逐年增加。把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资金统筹列出一部分, 建立农村环境治理基金, 划拨到乡镇, 专门用于污水处理。真正使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 确保运行, 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乡镇一级污水处理费收取, 从法律和相关政策上看是空白。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走向市场已不可逆转, 但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资金, 各地政府必须认真分析本地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的收费制度。一是加大收费力度。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参照城市排污收费办法, 向驻乡镇的单位、厂矿、门市经营者和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二是争取国家对乡镇污水处理补贴。目前, 国家对乡镇污水处理还没有专门的补贴政策, 但在一些特定区域 (如荆州市四湖流域) 或项目上有补贴, 我们要积极争取, 缓解乡镇经济压力。

(五) 规范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上一篇:大众传播媒介分析下一篇:数控机床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