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方案

2024-05-31

勘察方案(精选十篇)

勘察方案 篇1

随着我国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通过软土地区的线路不可避免, 如何能够安全的穿过软土地区,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软土的特殊的工程性质, 使得在软土上修建高速公路时, 特别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如何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效果, 科学选择既经济又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对确保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地基承载力指的是地基承担荷载的能力, 软土地基承载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利用软土地基现场原位试验, 室内测试试验, 我们可以获得的软土的物理以及力学性质的相关参数, 这些参数都能直接或间接反映承载力大小及变化规律, 国内外的学者对物理化学参数与承载力大小进行了一些研究, 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甚至有些学者给出经验回归公式。

1 软土地基的特征和危害性

软土地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沉降很大; (2) 沉降时间长; (3) 沉降呈现不均匀性; (4) 地基抗剪强度很低。正由于软土地基具有以上的特点, 所以因此产生的危害性主要为: (1) 如果软土地基沉降过大, 会影响公路的平整度, 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2) 路基会随着软土滑移, 引起公路路面的整体性破坏。基于软土地基的危害性, 对于软土地基的勘察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勘察设计方法与技术流程

软土地基勘察设计时, 为了查清楚软土埋藏条件以及分布范围、物理力学性质, 用调查数据作为工程性质评价的依据, 针对调查提出有效处理措施,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 通常采用钻探, 坑探, 物探或者是标准贯入, 十字板剪切, 轻型的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 让勘探的资料能够相互验证。

2.1 地质测绘

地表测绘和洞穴调查均属于地质测绘。地表测绘有一些基本要求, 其主要是弄清楚各种相关地质要素, 查清楚场区岩溶现象的分布以及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情况, 主要弄清楚以下几点: (1) 勘察地区内岩溶和非岩溶地层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以及相隔情况; (2) 必须要实地去测绘岩溶地层内部的各种不同力学性质产状, 以及相互之间配套关系, 区别不同水理性质; (3) 根据天然和揭露水点的分布, 区分明河和暗河的关系, 以配合不同的调查, 结合地质构造情况, 查明洞穴形态以及地质构造关系, 为岩溶发育规律和对其稳定性的分析提供资料, 弄清楚地下水的来去, 通过追踪地下水系, 弄清楚地面水的情况。

2.2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物体的不同的物理性质来区分物体即为地球物理勘探, 依照物体性质的不同, 其勘探方式不同, 常用的方法有电阻率法, 自然电位法, 视电阻率法和探地雷达法。各方法依次探讨如下:

2.2.1 高密度电阻率法

该法是由点球物理工作者为了适应山地物探的要求, 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电法勘探技术, 基本原理同常规电阻率法相同, 其区别在于高密度电阻率法设置了密度较高的测点, 当在现场测量时, 需要把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 在观测时, 该系统以自动控制理论作为依据,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使用的电极数量很多, 并且各个电极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这就表明可以从此系统中提取更多的信息, 该方法与常规电法相比, 其优点如下: (1) 可以一次性布设电极, 可以减少因为电极布设引发的干扰以及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 (2) 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各种电极排列方式, 从而可获得更为丰富的地质信息; (3) 数据采集和收录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 这种工作模式不仅数据采集速度很快, 而且可以极大程度避免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 (4) 资料实现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 大大提高了电阻率化的智能程度。

2.2.2 自然电位法。

自然电位法即在电法进行岩溶勘探时, 利用天然电场进行勘探。自然电法是直流电场, 与地下水运动和岩石或者矿石的电化学活动性密切相关, 为了解决岩溶勘探和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必须对这种电场的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通常, 含水岩层中的固体颗粒可以吸附负离子, 因此, 吸附了负离子的岩石颗粒表面在地下水中吸引了正离子, 顺着水流方向形成高电位, 逆流方向即为低电位, 因此, 通常在漏水点, 形成负的自然电位异常, 在出水点, 出现正电位异常。

2.2.3 视电阻率法。

以岩层电阻率为基础, 依据电流场分布规律来研究地下不同深度上地质构造的电阻率差异的方法就是视电阻率法。通过改变供电电极的距离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地质土体的电阻率, 然后利用软件处理所探测到的不同测点以及深度的大量数据, 绘出图样, 结合当地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这样就可以准确确定覆盖层的厚度, 地质基岩起伏, 构造破碎带的位置和其他的相关情形。

2.2.4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作为探空雷达的拓展, 利用了超高频率的短脉冲电磁波对地下介质分布进行探测的一种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天线T将高频的电磁波转化成宽频附带短脉冲的形式输送入低下, 经过地下再进行反射, 根据回传的数据可以绘制图形, 根据不同的波形特征, 结合探测区域已知的地质资料, 可以推测出, 划分不同的界面以及内部构造, 作为一种高科技方法, 探地雷达具有可视性非常强以及探测精度很高的特点。

(5) 工程钻探。工程钻探作为地质调查中最为常见的探测方法, 它的主要问题是该方法在使用时所需花费的时间很长, 但是该方法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即可以明确所钻孔的位置和地层情况, 此外可以利用所钻的孔可以利用所钻取的芯样进行室内实验, 以获取有关岩土更多, 更为准确的信息。钻探工作是为了更近一步了解一定深度范围内对岩溶发育的情况, 特别是在地表没有出现岩溶现象或者覆盖层时, 必须结合地质调查和勘察结果, 以及工程要求探明钻孔布置。钻孔方法甚多, 必须结合工程要求以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探方法, 有时候为了探明地质情况, 压水试验或者抽水试验也是必要的, 甚至是物探测井, 钻孔摄影, 井下电视也是必要的技术手段, 以便了解钻孔周围地质情况。

3 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动态控制

3.1 最终沉降量的推算

实际施工过程中, 加载试验通常采用的是多级加载, 各级荷载的加载时间之间往往相差很大, 另外, 由于软土层的埋深有区别, 软土地基的沉降曲线大多是呈现出多折式, 根据这种特点, 我们一般采用双曲线法或者是指数法推算最终的沉降量。

3.2 动态控制最终沉降量法

所谓动态控制, 就是在软土路基上修筑公路时, 在不同的阶段都要控制其沉降量以及速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路基在填筑时期, 控制填筑速率, 让软土和地基固结速率相互适应, 减少附加沉降量。当处于堆, 等载预压期, 在地面观测连续两个月的沉降速率要控制在3mm/月-5mm/月;当处于超载预压时, 实测沉降速率要控制在小于8mm/月。

4 结束语

公路软基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 也是工程施工、后期营运的成败的关键。在软土地基勘察设计阶段, 必须针对实际地质情况, 利用各种勘察方法, 选用综合方法, 整理勘察设计数据, 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芝银, 刘怀恒.地下工程支护方案的距离分析和模糊决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3, 12 (4) :296-303.

[2]冯夏庭, 林韵梅.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系统[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87~95.

安全标准化 现场勘察及整改方案 篇2

现场勘察及整改方案

时间: 2013年8月21日

参与人员: XXX, XXX, XXX , XXX(铸造厂),XXX,XXX(XXXX咨询有限公司)。

XXXX咨询有限公司在XXXXXX铸造厂相关人员指引下,根据安全标准化合同精神,对XXXXXX铸造厂生产作业区域进行初步勘察,发现以下不符合安全标准化并需要整改项:

公共设施:

1.厂区所有区域必须戴安全帽,每个作业区域入口明显位置要有指令标示牌“必须戴安全帽”。

2.厂区大门外需配备《外来人员告知牌》,见附件1。3.厂区大门内需配备5公里工厂限速牌。

4.厂区大门内需安装集团公司宣传栏,内容主要包括  工厂总平面图  总经理安全承诺书  公司安全目标及方针

5.厂区多配置安全宣传标语比如“进入工厂,注意安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等。

6.厂区多配置安全警告标示牌上墙(比如“注意安全”,“担心机械伤害”,“担心吊物”,“担心车辆伤害”,“当心烫伤”,“当心触电”等)。

7.厂区所有作业区间要在入口处有醒目的名称标识(如“铸铁车间”,“#1电炉

/ 9

配电室”等)。

8.厂区所有行车吊车都要安装能从地面辨别额定荷重的标示(被粉尘油污遮盖的要及时清洁干净),定时检查。

9.厂区所有压力和安全阀设备要在检测合格期内并有清晰的检测标示。10.厂区所有作业区间需要有充足的灭火器(作业区间每20米距离有1个灭火柜,里面有2个干粉灭火器),应急灯。所有灭火器要检查更新,保证在有效期内。应急灯要测试,保证有效工作。

11.厂区所有机器设备装置要有标准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要熟记操作规程,能在考评人员考核时迅速出示操作规程并流利作答。12.厂区所有管道要用箭头标明管内介质名称及流向。

13.厂区内所有无防护的固定爬梯需要在1.5米以上区域安装防护罩栏。14.煤气作业区域要配置一氧化碳安全周知卡(见附件2)。15.噪音区域要给作业人员配备耳塞;防尘区域配防尘口罩。

16.厂区所有建筑要有消防和防雷检测验收,所有煤气管道要有防静电检测报告。17.厂区所有区域要有安全提示牌“必须戴安全帽”。

18.厂区所有配电室要配备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灭火器、应急照明、防小动物设施和有效的通风设备设施等。现场

19.铸铁车间配电室:

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电工证要上墙;

 要有配电工具箱(附件2)尤其是停电警示牌“正在维修,禁止合闸”;

 大门口要装防畜板;加装应急灯。

/ 9

20.烤包区域加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报警器。21.主配电室:

 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电工证要上墙;

 要有配电工具箱(附件2)尤其是停电警示牌“正在维修,禁止合闸”;

 大门口要装防畜板;加装应急灯;

 后门锁在外面,要能从内打开,门下缝隙要封死防止小动物。

22.扎钢车间:灯光要加强,灭火器要配齐,安全通道要明显标示并确保畅通。23.酒精库:要有防止泄露的围堰,挂禁止牌“酒精库,非相关人员严禁入内”,“严禁烟火”,“严禁携带火种入内”。安装乙醇安全周知牌(附件3)。24.污水过滤器: 要有标示牌“污水过滤器”,加警示牌“当心机械伤害”。25.加工车间:配备足够灭火器和应急灯;安全通道要明显标示并确保畅通。26.木模车间:配备足够灭火器和应急灯;安全通道要明显标示并确保畅通。27.办公楼:走廊上配3套灭火器和应急灯;走廊2个尽头安装消防楼梯。28.仓库:每个出口配1套灭火器;渗水问题要尽快解决;物品摆放要规范整齐。29.气瓶使用不规范:乙炔瓶和氧气瓶使用时要分开摆放,间隔至少5米。

照片1-1 气瓶使用不规范

/ 9

30.行车要按标准操作规范使用,明显标示荷定负重,作业时吊物下方不能有人。

照片1-2 行车操作要规范

31.配电房灭火器要摆放整洁干净,临时用电要有临时用电证并按规范使用照片1-3 灭火器要摆放整洁

32.配电房里的水管要标示介质(冷却水,回收水,污水),并标明流向 / 9

照片1-4 管道要标介质名称和流向

33.配电室要保持清洁整齐,空桶要移出。

照片1-5配电室里的空桶要移出

34.铸铁电炉作业区域要安装完整的操作规范,《开炉前准备》只是其中一部分。

/ 9

照片1-6铸铁电炉作业区域要安装完整的操作规范

35.烤铁包作业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浓度报警器

照片1-7烤铁包作业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浓度报警器

36.震动除砂机附件要安装指令标示“必须戴防尘口罩”。/ 9

照片1-8震动除砂机

37.宿舍边热水炉操作人员要戴口罩,加装指令标示牌“必须戴口罩”,加装警示牌“当心烫伤”,“当心中毒”。

照片1-9热水炉(宿舍旁边)

38.调压站,主配电室内灭火器要分开摆放。

/ 9

照片1-10调压站内灭火器要分开摆放

39.主配电室内坑道要加盖并在盖上铺设绝缘胶

照片1-11主配电室内坑道要加盖并在盖上铺设绝缘胶

/ 9

附件3: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滑坡勘察与滑坡防治方案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滑坡;特征;防治方案

1.滑坡区工程地质特征

1.1工程地质层特征

经勘查,场地勘探深度内岩土体按其成因时代、埋藏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可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5个工程地质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1含碎石粘土(Q■)

褐黄色,碎石粒径以2~5cm为主,局部可达7~8cm,含量占总质量的15%~40%不等。呈次棱角状,成分以中风化凝灰岩为主。粘土呈硬可塑状态,干或稍湿,土体结构较松散,孔隙度较大,工程力学性质一般,有地表水渗入形成上层滞水。从钻探施工经验来看,这种土体遇水极易软化崩解,含水量较高时易垮塌。层厚3.40~10.60m。

1.1.21a全风化凝灰质砂岩(J3x)

灰黄色,风化强烈,呈土状,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高,高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质一般,但浸水后易软化,工程性质变差。全场分布,层厚1.80~10.30m。

1.1.32a强风化凝灰质砂岩(J3x)

紫红色、灰黄色,呈碎块状,砂质结构,低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质尚可,但手可折断、捏碎,遇水易软化。滑坡体后缘缺失,层厚0.00~5.50m。

1.1.42b强风化凝灰岩(J3x)

灰紫色、灰色,岩芯多呈碎块状,表面和内部铁锰质较发育,裂隙发育强烈,岩体呈碎块状松散结构,低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质尚可。全场分布,层厚3.20~18.10m。

1.1.53b中风化凝灰岩(J3x)

青灰色、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互击不易碎,击声清脆,低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质较好。全场分布,未揭穿。

1.2地下水特征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浅部第四系残坡积层中的上层滞水(Q■),因地形切割揭露含水层而形成侵蚀下降泉。泉水流量0.01~0.15L/s。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水和邻区地下水补给,自东向西通过孔隙和裂隙通道径流,最终排泄入珠游溪。通过钻孔简易提水试验获得,钻孔涌水量为1.8~3.2m3/d,渗透系数为(0.28~3.6)×10—4cm/s。

2.滑坡体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

2.1滑坡空间形态

整个滑坡(HP1)平面形态呈圆弧形,前缘宽260m,后缘宽120m,主滑段滑坡长160m,主滑方向242°,表面积29000m2,滑坡体厚度约6.0m,体积约174000m3,属中型滑坡。前缘现状滑坡(HP1—1)纵长约60m,平均宽度约160m,滑体面积约7200m2,滑体平均厚度约7.0m,体积约50400m3,属小型滑坡。滑动面形态上部陡,中下部趋缓,总体呈圆弧状。据调查访问,前缘剪出口位于斜坡体下部,曾有泉水溢出。

2.2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2.2.1滑坡体

根据物质组成和岩性以及物质来源,滑坡体岩性主要为坡洪积层含碎石粘土,褐黄色,碎石粒径以2~5cm为主,含量占总质量的15%~30%不等。呈次棱角状,成分以中风化凝灰岩、中风化凝灰质砂岩为主,浅部风化程度较高,表面和内部铁锰质渲染粘土呈硬可塑状态,干或稍湿,土体结构较松散,孔隙度较大,中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质一般,有地表水渗入形成上层滞水。从钻探施工经验来看,这种土体遇水极易软化崩解,含水量较高时易垮塌。局部夹块石,结构松散,钻探时漏水严重。

2.2.2滑动带

滑动带为①含碎石粘土和与下伏②1a全风化凝灰质砂岩顶界之间,粘性土具有一定的挤压或揉皱层理现象,对于该滑坡来说,滑动带的鉴别标志主要为颜色变化、岩性变化、透水性变化等。①含碎石粘土,底部局部夹块石,透水性相对较好,下伏②1a全风化凝灰质砂岩风化呈粘土状,透水性较差,地下水易在此界面汇集,长时间浸泡后使①含碎石粘土软化崩解,发生破坏导致滑动。

2.2.3滑床

滑床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J3x)凝灰岩,上部夹凝灰质砂岩,具软硬相间的互层结构。岩石力学强度、抗风化能力和抗侵蚀剥蚀能力较差,基岩与土体接触面坡度19°~20°。上部为凝灰质砂岩,风化较为强烈,②1a全风化凝灰质砂岩已风化成土状,工程力学性质较差;③2a强风化凝灰质砂岩,呈碎块状,砂质结构,手可折断、捏碎,遇水易软化。下部青灰色凝灰岩,④2b强风化凝灰岩,受构造影响,岩石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表面和内部铁锰质较发育,裂隙发育强烈,岩体呈碎块状松散结构。其中ZK9、zKl2孔有断层破碎带分布,带内岩石极其破碎,局部挤压破碎压碎成细粒粘土状,称为“断层泥”。底部⑤3b中风化凝灰岩,呈青灰色、灰紫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互击不易碎,击声清脆。

2.3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按照滑坡受力分牵引式和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其变形特征一般表现为土体向临空方向的剪切蠕动,坡体上产生自地表向深部的拉裂,进一步明显变形产生贯通良好的拉裂缝,然后剪切进一步贯通,地表裂缝增多,伴有局部崩滑、掉块产生,最终滑动面产生坍塌。重力推移式滑坡,其变形特征一般表现为土体向临空方向迅速剪切滑动,剪切面已有软弱结构面控制,其变形是由深部潜在剪切面逐步向地表发展,滑坡体后缘与剪出口位于地形变化转折部位。

2.4滑坡形成机制

2.4.1岩层因素

山体斜坡上部第四系坡洪、残坡积含碎石粘土层厚度大,组成物质结构松散,泥质含量高,工程力学性能差,抗剪强度低,遇水易软化崩解。底部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凝灰岩,上部夹凝灰质砂岩,具软硬相间的互层结构。其中凝灰质砂岩力学强度、抗风化能力和抗侵蚀剥蚀能力较差,与土体接触面坡度19°~20°。全风化凝灰质砂岩风化呈粘土状,透水性较差,地下水易在此界面汇集,长时间浸泡导致①含碎石粘土软化崩解,发生破坏形成滑动面。

2.4.2水文地质因素

水对斜坡土石的作用,是形成滑坡的重要条件。地下水、地表水可以改变斜坡的外形,当水渗入上部土层后,不但可以增大了土的下滑力,而且可以迅速改变土的性质,降低其抗剪强度,从而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2.4.3诱发因素

某建设开挖边坡形成临空面,破坏了坡体的自然平衡条件,在自重力作用下,使上部土层沿软弱结构面产生应力松驰,引发坡体的下滑,形成滑坡HP1—1。其后缘形成裂缝,对后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导致上部土层受牵引向下滑动。台风活动期间降雨量的增大,使斜坡内动水压力激增,是滑坡发生的又一主要诱发因素。

3.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3.1支护方案

建议线路向滑坡HP1一1后缘方向调整,公路开挖时对现状HP1一1进行“削肩减载”,并加固HP1一1前缘挡土墙。

对于潜在滑坡HP1,由于该地段⑤3b中风化凝灰岩层顶埋深较大,故建议在公路开挖山体一侧适当位置,平行于线路方向布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和浆砌石挡土墙,以阻挡上部的滑动。抗滑桩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抗滑深度应根据下滑力最终确定,但应进入⑤3b中风化凝灰岩一定深度。

3.2排导水方案

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和地下水的影响,做好防渗、排水工作。建议在滑坡边界线外和公路右侧开挖边坡范围外3~5m各设置梯型截水沟,坡面上设置树枝状多级排水沟。将雨季来临的地表水因势顺导排出滑体外防止雨水对滑坡的入渗作用。抗滑桩之间浆砌石挡土墙内设置排水暗孔,坡脚设置排水沟。

3.3施工注意事项

3.3.1对滑坡HP1—1的后缘刷坡卸载,对于潜在滑坡HP1来说,却是在“削脚”,故开挖应在抗滑桩施工后再進行。

3.3.2预应力锚索施工:锚索钻孔应采用于钻,严禁使用水钻。但由于滑坡体岩土体大多松散,采用无水干钻容易塌孔。可采用跟管式钻进方法。锚索安装后应进行锚固段注浆。

3.3.3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采用跳槽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本工程可采用“跳二挖一”三批开挖桩孔的步骤进行。

3.3.4施工时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引排地下水,防止孔身积水过多。

4.结束语

勘察方案 篇4

1 各种成因不良土质的工程地质特性

1.1 杂填土以及膨胀土

杂填土按照成分可以分为建筑垃圾土、工业垃圾土以及生活垃圾土。杂填土是由于人们活动造成的无规律积累物形成的, 它具有厚薄不一、成分多样、颗粒不均匀、孔隙较大松散的显著特点。膨胀土具有失去水后收缩、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 属于黏土。具有高度的塑造性, 是部分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地基方案选择。

1.2 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

饱和粉土和饱和粉细砂的特点有:结构松散, 在静载作用力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 但是在地震力或是振动力的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增大, 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降低, 土中排水不畅时可以使土悬浮, 产生液化沉陷导致土的承载能力下降或地基发生失稳状态。应对于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程度和液化层分布范围进行查明。

1.3 软弱黏性土

软弱粘性土是湖沼相和相泄湖海相三角洲的结合沉淀物, 它在第四纪后期形成的软弱性土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低渗透性弱以及沉降稳定时间长的显著特点。

2 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方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黄土的湿陷性、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2.1 杂填土和膨胀土

杂填土一般是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原土压实。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 但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 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均会达到一定的密实度。此类地基在采取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和加强基础措施后, 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其它原位测试手段或载荷试验取得。对于局部厚度较小的杂填土, 可采用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换土垫层法或将填土挖除, 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 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或强夯法处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当厚度不大时可挖除回填好土, 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强夯法、表层压、换土垫层, 应当采用桩基础。

由于膨胀土质具有失去水后收缩, 遇到水变膨胀的特性, 因此影响膨胀土质的重要因素即是含水量。对于膨胀土质需要调查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和气候条件, 分析土质的含水量不同压力作用下土质的自由膨胀率和土质的膨胀率, 最后确定地基土的膨胀等级。根据当地的区域水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 处理地基的膨胀力, 保持地基不受变形的影响。对需要处理的膨胀土, 要考虑到地下水位以及湿陷程度对膨胀土的影响。在地下水位深、膨胀土较厚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地基土的上部, 对基础进行浅埋工作, 减小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当膨胀土的厚度在2m~1m, 膨胀土处于地表3m~2m之间时, 可以采用全部挖出膨胀土的方法, 挖出膨胀土后进行砂土或者灰土黏性土的替换。当膨胀土埋藏很深并且土质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物的要求时, 使用桩基础的方法解决。换土垫层方法用来处理膨胀土埋藏较浅并且土质厚度很大的情况。

2.2 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

当处理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地基土时, 要根据饱和粉细砂以及饱和粉土的液化等级以及建筑物的特性进行综合确定分析, 不能一接触液化场就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比如, 可以不采取任何消除液化措施的是丁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 对于丁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 对于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和丁类建筑物的中等液化场地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 对于丙类建筑物的严重液化场地需要进行全部消除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 此外也需要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 对于乙类建筑物的轻微液化场地需要进行部分消除液化沉陷的影响或进行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结构的处理。对于那些全部需要消除液化沉陷的场地, 在处理深度时要保持处理深度高于液化深度的下限, 通过改善排水条件或增加土地的密实程度, 可以有效的处理液化的地基对碎石桩进行振冲挤密或振冲置换时消除超孔隙水压以及增加土地密实程度的有力措施, 还可以选用强夯法灌浆法对土地密实程度进行加大处理, 在使用桩基础时可以将桩端降到液化程度以下来稳定土层。

2.3 软弱黏性土

面积不大的或是埋藏不深的软弱粘性土可以进行挖掘处理或是采用基础加深的措施。对于厚度很大的软弱粘性土可以采用灰土桩垫层换土法, 对于宽度小的基础可以选用条形地梁跨越。排水固结法可以作用于不含水砂层的软弱粘性土。

2.4 天然地基

天然地基是地质工程建设中最优选用的地基种类。在地质工程建设中遇到天然地基时, 需要结合基础形式以及地基的上部结构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天然地基的每层土层的地基承载能力以及物理力学指标有很大的差异, 天然地基的土质都是经过沉积循环后成层出现的, 首先要做到把上部承载能力强的土层当成天然地基的支持力层, 然后对其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 看看能否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当天然地基下部卧层土层的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承载力的要求时, 为了加大厚度, 需要对基础进行浅埋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冻土的深度小于支持力层土层的厚度。对基础进行加宽处理可减少上部结构的天然地基单位承载能力需求。地基的边坡稳定性、地基的变形程度、地基的承载能力是选择天然地基的三个必要条件。在地基土的质地比较均匀、地基土的压缩性小、地基土的承载能力高时, 在保证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就可以保证地基的边坡稳定性以及地基的变形程度。

3 结论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 勘察人员要在充分分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上, 根据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首先考虑的是充分利用天然地基的优势, 在天然地基无法满足条件的情况下, 再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从中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德标.地质勘察技术在某建筑地基基础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7) .

[2]陈艳春.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7) .

勘察方案 篇5

今年是全面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在全国全省建成具有新余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的一年。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余办字[2011]23号)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特定<<新余市公路勘察设计院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和因素,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拓创新,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基本建成具有新余公路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为顺利实施“十二五”公路规划,加快完成“三路一桥”重点工程,提升公路建管养发展水平,营造风气正的环境。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

(一)基本完成惩防体系建设基本框架任务,体系系统凸显;

(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和腐败现象基本杜绝;

(三)全院干部职工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原则

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一)坚持“系统抓、抓系统”的原则。惩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议综合的战略,实施综合的部署,运用综合的手段,坚持惩防并举,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二)坚持“重点抓、抓重点“的原则。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围绕干部人事权、行政审批权、路政执法权等权力,抓住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以重要科室、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勘察方案 篇6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

一、引言

现阶段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水文地质危害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勘查研究投入不够,实践表明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危害在工程地质勘察工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地下水是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左右岩土体的性质,继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将水文地质勘察提上日程是十分必要的,水文地质作用对工程产生哪些影响,怎么评价水文地质问题,水文地质作用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理,为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必要资料,避免地质危害以及地质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发生。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总结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于设计报告缺乏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评价,在一些地质环境薄弱的地区,施工方按照设计施工后,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的灾害,因此在工程勘察中提供科学的依据对水文地质评价可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性质,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危害以及岩土工程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工程地质勘察中密切结合工程建筑的地基基础类型(如基坑,桩基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为工程选型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水文地质资料。

3.在进行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工作时,不仅要明确地下水的自然分布状态,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预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详细掌握由此导致的岩土体和建筑工程的变化。

4.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对地质环境资料较匮乏的地区,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水文地质勘察。

5.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工程建筑均有影响,因此在分析具体的工程地质问题时对地下水水位以下和地下水水位以上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有针对性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对建筑场地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的,应重点考虑地下水活动对岩土体造成的软化、崩解、胀缩作用。当地基基础压缩层内有松散的粉细砂时,应分析产生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地基基础下部有承压含水层时,应计算和评价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

三、水理性质测试对水文地质灾害分析的重要性

岩土的水理性质影响岩土的强度、抗变形、液化能力,继而影响到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主要包括软化性、透水性、结水性、崩解性、胀缩性以及持水性、容水性、毛细管性和可塑性等。软化性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透水性表现为松散岩上的颗粒越细、越不均匀,透水性便越弱。崩解性与岩土的颗粒大小,矿物成分以及矿物结构有关;给水性一般用给水度表示,不仅影响场地疏干时间,也影响基坑涌水量;胀缩性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原因之一。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向来重视测试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却容易忽视水理性质,因此工程地质评价中缺少水文地质评价是常见的现象,造成工程地质评价片面化,覆盖不够全面。

岩土的水理性质随着地下水的赋存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和物理性质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结合水可抗剪切,不受重力影响,不能传送静水压力,主要存在于粘土中,在砂土中含量甚微;毛细管水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影响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重力水是通常所称的狭义“地下水”,不受分子力的影响,不能抗剪切,受重力作用,可传递静水压力。在天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重力水在岩土中的渗流非常活跃,对岩土的水理性质有显著影响。在水文地质勘查中,所指的地下水一般是重力水,是我们研究岩土水理性质的重点对象。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中,要注意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继而分析各种水文地质灾害。

四、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1.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造成的;二是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造成的。

(1)水位变化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水位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水位频繁升降变化造成的危害。潜水位上升可造成土壤盐碱化、沼泽化,增强了对岩土工程的腐蚀性;在一些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一些工程场地容易出现砂土液化、管涌、流砂等现象,还会造成基础上浮,工程失稳等。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经常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同时会出现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问题,给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恶劣影响。地下水水位频繁波动,由于岩土体的胀缩性,会导致工程地基的失去稳定性,甚至造成建筑体变形破坏。

(2)动水压力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由于人为工程的作用破坏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浮动的动水压力条件下,经常出现基坑突涌,流砂以及管涌等严重的水位地质危害。

2.水文地质危害的对策研究

(1)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它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报告内容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后期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与否。因此报告中水文地质评价中的内容必须包含: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岩土类型、岩土厚度,静止水位、涌水量、地下水流向以及水力坡度等;各个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水文地质的各种有关参数,包括软化系数、渗透系数、给水度以及膨胀率等;地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趋势等。

(2)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现象等。待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之后,在结合项目的具体结构特点,预测工程地质作用的带来的影响,对此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3)开展水文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调查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分布状态。重点在地面调查较困难无法解决问题的地段进行物探工作,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深度的要求又考虑了分辨率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中还可应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发勘探结合使用进行深部精细地质结构的勘察工作。

五、结束语

勘察方案 篇7

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良好稳定的地质条件是岩土工程建筑物得以存在的基础, 然而实际工程中, 地形地貌、土壤承载力、水文条件等因素都对施工有着直接影响, 所以需要进行地质勘察, 了解现场的地质情况。然后结合建筑工程要求, 分析地质环境和工程之间的关系, 以最终得出的参数为依据, 合理制定设计方案。

地质勘察流程大致如下:搜集施工现场全面详细的资料, 包括历史记录、遥感照片、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等;展开实地调查, 使用精确的仪器完成测绘工作;进一步勘探, 提取现场的土壤, 对其性质展开实验, 建立起施工现场模型;将所得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最后编写勘察报告。

2 实际案例分析

某项目工程是一高层建筑群, 位于市新开发区, 主要做商务和居住用, 包括4栋36层建筑, 2栋24层建筑, 2栋12层建筑, 以及周边裙楼, 总占地面积80000m2。项目紧邻城市主干道, 以一片人工湖为中心, 主楼采用框架-筒体混合结构, 地下室两层用于停车。旁边建有3栋5层裙楼, 高18m, 无地下室, 设计为框架结构。地质勘探人员在现场共布设了160个勘探点, 对所得信息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果如下:施工现场土壤共有8层, 表层是适合作轻小型建筑地基持力层的黄色粘土, 2层为高压缩土, 土质较软, 承载能力弱, 容易发生变形沉降。3层为黏土和粉砂混合层, 适合做短桩桩端持力层, 4层是施工现场中部的主要压缩层, 土壤较厚, 但承载力弱。5-1层为粉质粘土, 5-3层为粉砂, 6层也属于压缩层, 土壤力学性质一般, 8-1层以低压缩性中砂为主, 厚度大, 承载力强, 土壤力学性质良好, 适合做该项目的桩基桩端持力层。

3 合理选择桩基方案

3.1 桩型分析

桩基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众多桩型中, 如何选择最适宜的形式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桩基质量。而要合理选择桩型, 必须以实地勘察结果为主要依据, 结合其他因素加以考虑, 确定最终方案。经过初步分析, 该项目将范围锁定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两种形式上。前者是根据施工要求提前预制, 在工厂完成的桩, 质量比较有保证, 桩身强度较高, 投入成本低, 且现场施工几乎全靠机械化完成, 不会有施工现场制桩出现水泥浆的现象发生。若经过沉桩可行性分析, 且单桩承载力达到要求, 可考虑使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需在现场制造, 长度、桩径、承载力都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即便是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中也很适用。同时此桩型不会对周围土壤有太大的挤压, 震动小、噪音少, 对附近建筑环境破坏度低。而最为重要的是, 该地区钻孔灌注桩应用较多, 水平较高, 实践经验也极为丰富, 所以经过综合考虑, 最终选择使用钻孔灌注桩。

3.2 沉桩可行性

5-3层砂层位密实状, 沉桩阻力较大。若采用预制桩, 当桩端位于5-3层粉细砂顶面或其以上软土层时, 由于上部3层较厚, 采用静压法施工, 难度很大, 需采用大配重的静压设备或锤击法施工。当桩端需进入5-3层粉细砂层一定深度时, 沉桩难度较大, 根据类似场地经验, 一般在砂层厚度大于2m时, 即使采用锤击法, 穿过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3 桩基基础方案

首先, 6栋高层建筑自身对地基压力较大, 所以在土壤承载力、土层力学性质上有着极高要求。从地质勘察结果来看, 5层土壤和8层比较适合做高层建筑的桩端持力层, 经进一步考察发现, 5-1层黏土、5-2层粉细砂、5-3层粉砂虽然拥有良好的土壤力学性质, 但厚度在1.6m—7.2m之间变动太大, 均匀性十分欠缺。而8-1层以低压缩性中砂为主, 厚度大, 承载力强, 埋深适宜, 土壤力学性质良好, 适合做该项目的桩基桩端持力层。

其次, 相对而言, 2栋12层建筑对桩基桩端持力层的要求低于高层建筑。综合现场情况来看,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 加上对荷载的考虑, 也适合采用桩基方案, 可选择8-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最后, 地下室也是该工程的重要部分, 设计水平与整体质量密切相关, 也需认真对待。施工现场8栋主楼遍布2层地下室, 相对标高9.5m, 而根据水文条件分析, 地下水位较浅, 加上工程开挖工程量大, 有必要设置抗浮桩, 起到抗浮的作用。最终结合对单桩承载力、荷载等因素的考虑, 也采用8-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使用钻孔灌注桩。

4 结语

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分析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地质因素, 然后方能合理制定计划, 避免出现更多的错误, 在岩土工程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桩基在工程施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桩基方案则要以实际地质勘察结果为主要依据来确定, 所以必须做好地质勘察工作, 选择最为适宜的桩基方案, 使得工程项目有质量保障。

摘要:地质勘察和桩基方案的确定都是岩土工程项目的基础, 对后续施工及整体质量影响深远, 随着工程逐渐复杂化, 施工难度增加, 对地质勘察和桩基方案选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案例, 对地质勘察和桩基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勘察,桩基方案,岩土工程

参考文献

[1]徐菁.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桩基方案的选择研究[J].地球, 2014, 22 (9) :103-105.

[2]武维勇.岩土地质勘察中建筑桩基方案的选择与评价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 2012, 24 (10) :176.

勘察方案 篇8

1 工程概况

胡家沟村新区位于原村西北约300 m, 省道西侧, 共占地26 752.4 m2, 合40.1亩。新区属黄土丘陵缓坡地貌, 西南角最高, 地面高程为927 m, 南部最低, 地面高程为899 m, 相对高差为58 m。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第四系上更新统 (Q3al+pl) 和第四系全新统种植土 (Q4pd) 。

2 采空区勘察

采用资料收集→调查与测绘→钻探的勘察程序, 对项目区煤矿采空区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勘察, 从而准确查明煤矿采空区不良地质平面分布范围和垂相变化特点, 分析采空区的稳定性, 评价采空区对建筑物的影响, 并为处治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

2.1 采空区资料收集

通过收集到的煤炭资源及煤矿分布等资料, 明确对新村有影响的煤矿为南沟煤矿, 该矿资料确定性一般。

胡家沟村新区为南沟煤矿采空区, 开采15号煤层, 又称丈八煤, 斜井开拓, 采空区位于地表下埋深80 m~95 m, 采厚6 m, 回采率60%, 房柱式开采, 地表塌陷明显。2008年, 项目区北侧曾发现沉陷, 沉陷平面上呈纺锤型, 东向长度70 m, 南北50 m, 最大沉陷高度约0.8 m, 采空区积水, 地表曾有少量裂缝和陷坑。

2.2 调查与测绘

在资料收集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 对项目区四周范围的生产矿井和关闭矿井进行地质调查, 并对各相关村的书记、村长及参与煤窑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及部分长者进行了走访。

采用1∶2 000地形图作为底图对地质点、井口、采空区地裂缝、塌陷的形状、走向、宽度、深度等地表变形情况进行测绘。

2.3 钻探

根据建筑物分布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钻探, 重点查明建筑物下采空区的分布和大小, 并通过钻探岩样的力学试验, 测试采空区覆岩的力学强度。南沟煤矿属于乡办煤矿, 非正规开采的矿井, 收集的资料确定性一般, 须通过钻探进行勘察确定。本次勘察共完成钻孔25个。其中仅3个钻孔揭露煤层, 其余均钻至采空区, 采空区钻孔占钻孔总数的88%。

2.4 采空区勘察结论

通过勘察, 南沟煤矿采空区对新村建筑物有影响, 项目区内采空区有以下特征 (见表1) :

1) 采空区分布范围大, 新村规划区内均为采空区;2) 采空区埋藏深度不大, 位于地表下80 m~95 m;3) 开采方式为房柱式, 回采率为60%;4) 开采15号煤层。单层采空区, 开采厚度6.0 m;5) 影响范围内工作面开采时间为2000年, 地表曾有裂缝和塌陷坑, 但由于人类活动, 目前地表变形不明显, 仅在北部拟建住宅楼处存在沉陷。

3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采空区变形是一个复杂长期过程, 参照工程实践、煤矿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等, 可知采空区地基稳定性受地质条件、开采方式、采深、采厚、开采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

3.1 场地稳定性评价

南沟煤矿为房柱式开采, 属不规则柱式采空区, 根据表2不规则柱式采空区场地稳定性等级评价标准评价场地稳定性, 采空区埋深80 m~95 m, 采深采厚比13~16, 上部为软弱覆岩, 场地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不稳定。

3.2 采空区残余沉陷影响评价

采用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法进行稳定性评价, 以计算该煤矿采空区地表剩余变形参数。

1) 最大移动和变形量预计。

a.最大下沉量:

其中, m为煤层开采累计厚度;q为下沉系数, 取值0.78;α为煤层倾角, 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计算煤层倾角为7°。

b.最大倾斜值:

其中, r为主要影响半径。

c.最大曲率值:

d.最大水平移动:

其中, b为水平移动系数, 本区取值为0.25。

e.最大水平变形值: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各煤矿采空区主要变形参数 (见表3) 。

2) 剩余变形量的计算。

根据勘察成果中地面塌落形式、规模及钻探揭示采空区冒落情况, 确定采空区的剩余变形率, 比对稳定性评价标准, 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见表4。

通过计算, 采空区剩余倾斜值、曲率值和水平变形值均大于允许变形值3 mm/m, 0.2 mm/m2和2 mm/m要求, 煤矿采空区不稳定, 煤矿采空区对新村建筑物有影响, 采空区须进行处治。

4 采空区治理方案

根据采空区埋深及塌落特征, 建议采用我省常用的全充填压力注浆法来处治采空区。

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即在地表打孔, 通过注浆泵、注浆管, 将水泥、粉煤灰浆注入采空区和上覆岩体裂隙中。浆液经过固化、胶结形成结石体, 对其上覆岩层形成支撑作用, 阻止上覆岩层进一步冒落, 保证上部建筑物安全稳定。采用压力注浆法治理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也比较合理。理论和实践证明, 采空区通过注浆治理后, 浆液结合体强度一般不小于2.0 MPa, 地表倾斜值、曲率值和水平变形值满足建筑物地表容许变形值, 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

5 结语

1) 在煤矿采空区地表上建造建筑物, 必须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处治。

2) 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有针对性的布设钻探工作,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勘察效率, 降低了勘察成本, 保证了勘察质量。

3)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李景山.小煤窑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几点认识[J].科技交流, 2006 (4) :30-33.

[2]孙忠弟.高等级公路下伏空洞勘探、危害程度评价及处治研究报告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3]刘佑弄.铁路路基小煤窑采空区处理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 2008, 34 (17) :306-307.

[4]JTG/T D31-03-2011, 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S].

勘察方案 篇9

一、准备条件

1.1硬件部分

苹果系列手机或者IPAD等IOS平台移动设备, 推荐iphone4或者IPAD2及以上版本。

1.2软件部分

1.2.1 IOS567

IOS567这3个版本的IOS均可 (需要注意的是越狱的IOS设备可能会存在兼容性问题, 闪退) 。

1.2.2Globalscout软件

Globalscout, 由Richard Kurz开发, 标价40RMB。该软件功能较为强大, 能导入成千上万个站点信息, 地图底板可以选择GOOGLE EARTH、GOOGLE MAP等多个地图服务器 (非默认, 需手动修改) 。可在苹果商店下载该APP。

1.2.3kmlgenerator软件

免费软件可在http://bbs.c114.net/thread-686816-1-1.html下载;主要作用是将站点经纬度信息转变为KML文件。

二、使用方法

2.1KML文件的制作

可使用或者google earth制作, 网络上有较多参考。

2.2Globalscout软件的基本设置

在IOS的App store付费下载Globalscout软件后, 打开该软件, 点击软件右下角齿轮设置按钮进入设置界面 (图1) :

点击“Map Data Source”条目下的“Source”子条目, 修改地图底板资源 (默认非Google earth) 。

点击右上角的“Edit”, 再点击左上角的“+”就会自动增加一个地图资源名“Map Source x”, 截图显示是“Map Source 5” (图2, 请忽略截图里我已创建好的Google earth图层)

点击向右箭头, 可在“Name”项目将其改名为“Google earth”, 然后我们关注的是“Tile URL”项目 (图3) :

点击该项目, 将里面的链接修改为:http://mt{sn}.google.com/vt/lyrs=s&x={x}&y={y}&z={z},

然后点击左上角“Map Source”按钮回到上一界面设置“Max Zoom”为最大值“20”, (图4)

这个选项控制显示精度;然后点击左上角“Map Source”, 再点击“Google earth”这个名字打钩, 将该链接设置为默认地图。

同理我们可以将“Google map”的地图设置为默认地图, 根据需要选择, “Google map”的地图链接是http://mt{sn}.google.com/vt/Lyrs=m&x={x}&y={y}&z={z};

以上地图资源可以在软件的设置-“contact”-“visit our homepage”-“faq categories”-“globalscout en”-“how do I get more map sources”-“answer”-“article”里查找。

2.3 Globalscout软件的kml文件导入及设置

2.3.1导入站点

将装好Globalscout软件的iphone与电脑相连, 启动电脑上的itunes软件后切换到应用程序管理界面, 下拉左右编的滑条到最底部, 就能看到Globalscout程序了, 然后点击该程序, 可以看到右侧“Globalscout”的文档里是空白的 (图5) :

将前面创建的“286个基站.kml”文件拖入右侧“Globalscout”的文档窗口里, 然后可以关闭itunes软件, 打开“Globalscout”软件 (图6, 此处以google earth为底板) :

在该主界面上我们看到经纬度、海拔、方向角等信息;点击齿轮图标进入设置界面 (图7) :

点击“sharing”-“Import/Export Files”子目录, 可以看到刚导入的kml文件。

点击该文件, 选择“Read Waypoints as PIOs”选项 (图8) :

点击“menu”回上层目录, 选择“Waypoints, Tracks&POIs”-“Tracks&POIs”目录 (图9) :

点击任意一个项目都可以修改名称及图例, 以及设置该Tracks&POIs是否可见 (visible) (图10, 此处以修改Waypoints图例为例) :

选择“Icon”为合适的图例, 依次返回上级界面至主界面, 此时就可以看到导入的站点了 (图11) :

蓝色小圆圈为手机所在位置。点击导入的图标, 可以看到站名站号信息, 在该界面下按住站名拖动, 可以修改该站点的实际位置 (图12, 慎用, 防止误操作) :

2.3.2导入路径等复杂图层 (如光交、光缆等)

以导入以下kmz文件为例 (将googleearth软件里光交+光缆的图层存为“光交环.kmz”) , 同前节将该kmz文件导入iphone后, 击光交环.kmz, 分两次选择“Read Waypoints as PIOs”及“Read Waypoints only Tracks”: (图13)

点击“menu”回上层目录, 选择“Waypoints, Tracks&POIs”-“Tracks&POIs”目录, 并修改“光交环”图层里光交的图例: (图14)

返回主界面即可看到导入的资料了: (图15)

2.3.3查找站点

在该界面点击放大镜, 激活查找功能, 如果我们要查找站名, 需要选择“offline”, 以下为查找站名“甲”: (图16)

找到后返回主界面, 即可图形化显示结果。

如果是在Geo Names范围查找就是查找地理名字了。

三、结论

Globalscout软件功能总体还是比较强大的, 受时间限制, 该软件仍然有一些功能没能一一展示, 请使用者再继续补充完善。

关于地图, google map地图可能有人为的偏移, 导致定位有些不准, 需要注意。google earth地图倒是比较准确的。

移动终端信息化平台结合移动电源, 能提供出色的续航能力 (超过2天没问题) , 结合准确的资源现状KML (或者KMZ) , 能大大提高勘察效率。

摘要:随着通信行业甲方对设计勘察要求的提高, 设计院设计人员在外勘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而由于设计市场竞争的加剧, 设计院面临设计地市或区域调整、设计人员更换、设计范围调整等等各种实际问题。针对新的不熟悉的网络现状, 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把握移动通信网络各业务节点的分布, 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节点定位及勘察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考虑将IOS移动终端平台与通信勘察设计结合, 提交设计勘察效率。

勘察方案 篇10

建国初期北京城区建设的大部分多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一般不设地下室,基础埋深相对较浅,有的基础直接砌置在人工填土层上或仅作褥垫层处理,由于建筑结构整体刚度较差,加上人工填土层或其下天然沉积地层工程性质较差,导致了建筑物墙体开裂、基础下沉,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功能,对于具有历史文物保护意义的重要建筑,需要进行加固修缮工作。

既有建筑加固修缮工程,为了满足现行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往往需要增加其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并且须保证在加固工程中和后续使用期间建筑物的破坏变形不再继续发展,这就需要首先对其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建筑物加固修缮后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采用适宜、可行的勘察手段查明既有建筑物基础下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是地基基础加固方案合理选择的前提条件。

1 工程案例

1.1 二教的建筑设计条件

清华大学第二教室楼(简称“二教”)位于清华大学校内西区中心位置,科技馆南侧,1954年建成,已使用50余年。

整栋楼建筑平面呈“L”形,东西向总长39.65 m,南北向总宽23.13 m,为二层坡屋顶砖混结构,檐口高度10.55m(绝对高程53.85m)。室内地坪最低处标高43.47m,室内地坪最高处标高44.57 m,室外地坪标高43.30 m。红色砖砌外墙,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埋深约1.0m(下部300mm厚毛石混凝土,上部700mm厚90号素混凝土),基础宽度分别为1.8m、1.4m、1.1m及0.8m四种(见图1)。

1.2 已有勘察资料

根据1954年清华大学地基勘测组的地质资料,基础砌置在人工回填土层,填土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含有未腐烂植物的黑色有机土,地基存在软弱下卧层,基底标高约42.30m,许可耐压力为10t/m2。地下水埋深在自然地面以下约2.3m。

1.3 加固前二教楼的使用状况

在加固前,楼房的外承重墙多处出现裂缝,有的甚至是新近出现的,且外承重墙墙体风化较为严重,部分内承重墙也出现裂缝,2006年的检测结果表明,二楼北段东、西两侧墙体向东倾斜严重,东墙顶最大倾斜10cm,西墙最大倾斜11cm,较1963年检测结果更严重。此外,建筑的上部结构严重不符合地处8°抗震设防的北京地区的空旷砖房屋抗震要求,承重墙抗震承载力不足;钢木桁架结构屋顶局部破损严重。

本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的综合评定等级为Dsu级,已属危房。

1.4 加固修缮的设计意图

因二教楼具有文物保护价值,为了能够安全使用,必须进行加固修缮处理。

加固的原则为:总体上满足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规程,加固后建筑物外观总体不变,主要在室内采取措施,以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加固改造后改善教室楼的建筑使用要求。

因此,拟对其地基基础、墙体、楼板及梁等采用结构抗震加固措施。

2 勘察方法

由于已有的勘察资料过于简单,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物加固修缮设计所需,因此需进行补充勘察。本次勘察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现场调查及勘探,进一步确定既有建筑物基础直接持力层岩性特征及工程性质;②进一步查明现状基础的埋深、变形及破坏情况;③查明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与赋存特征,分析其对建筑物基础设计和地基加固施工的影响,并评价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2.1 现场勘探工作

在制定勘察方案前,调阅了场地周边的地质资料,同时考虑到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加固措施,使勘察方法具有针对性。

首先对现状墙体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裂缝发育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多分布于东南角、东门两侧墙体;②长度一般为1~3 m;③宽度一般0.5~1.0 cm;④多沿45°或垂直方向发展。

然后针对建筑物墙体裂缝发育较多的部位和转角处布设钻孔、探坑,共布设7个钻孔和7个探坑。在钻孔内采取土样、水样并进行原位测试工作(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现场勘探过程中加强对软弱地层(如人工回填土和黑色有机质土密实程度、干湿状态和含有物等)的描述,变层深度校核钻进进尺;在墙体底部发育有裂缝的部位挖掘探坑,先挖至基础底面标高后,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再垂直基础向下挖50cm,在基底下坑槽侧壁采用环刀取原状土样,立即密封,最后用北京铲人工钻至5m深度,对探坑揭示的基础尺寸、材料、变形情况和破坏程度(裂缝发育宽度及贯通性)逐一详实记录,并拍摄照片。

考虑到对现状地基、基础的保护,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沿钻孔、探坑入渗浸泡地基而使其软化,勘探结束后对钻孔、探坑进行分层回填、捣实。

2.2 室内试验工作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及现场勘探情况,室内试验分析工作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所取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主要试验指标统计结果见表1。试验表明基础底下的粉土填土①2层具有一定压密作用,与原位测试结果(N10击数为20次以上)反应的情况基本一致;

表1

(2)针对可能采取的注浆法地基加固方案,对浅部土层进行了水平渗透和垂直渗透试验(表2),试验表明浅层粘性土、粉土的渗透性均较低。

表2

3 地基基础加固方案

3.1 地基条件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教室楼场地的地层沉积规律表明,其地貌单元属于清河古河道范围,人工填土及新近沉积层厚度约7~8m,建筑基底下分布有一层厚度约0.8~1.4 m高压缩性的有机质粘土,新近沉积粘性土下至第四纪土层间为分布较稳定的中密砂砾石层,厚度约3m;

(2)基底下浅部的粘性土、粉土地层的渗透性很低,其试验成果参见表2;

(3)新近沉积的砂砾石层基本不含地下水,目前地下水基本在砂砾石底部或以下,埋深约7~8 m,且上层滞水存在的概率较小;

(4)建筑基础均砌置在人工填土上,直接持力层岩性主要为粉土填土,厚度0.5~1.2m左右,具有一定变化,东部厚度较大,在基础上荷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压密效果,基底下0.5m深度内较为明显。其下的粘性土、粉土在水位下降过程中,均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固结程度,但下卧有机质粘土仍属于高压缩性土。

3.2 建筑物墙体裂缝分布及倾斜发展分析

(1)东墙基底比西墙基底的填土厚度较厚,其中东墙基础下填土厚为1.5~1.6m,而西墙处为0.5~0.9 m;

(2)东墙基底下的含有机质的软弱地层稍厚于西墙基础下的地层,分别为1.2~1.4m和0.8~0.9 m;

(3)自教室楼建成后,地下水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地下水下降加大了地基固结沉降变形;

(4)室外整体地面标高,西侧地面高于东侧地面,所以东侧地面易形成积水,积水下渗会软化地基土;

(5)由于二教教室内墙体多处曾经过凿墙改装接线槽,室内裂缝一般在线槽附近发展;

(6)二教曾经过一次加固工作,通过调查可知,其植筋和喷混凝土的荷载只是附着在墙体上,而没有传至地基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均匀变形问题,同时又增加了基底荷载,加速了墙体的变形;

(7)对于东南角小开间平面范围未设置圈梁,整体性差,墙体裂缝发育密度大、裂缝宽;其他大开间均设置圈梁,所以表现为裂缝发育较少,主要是墙体整体倾斜。

现状教室楼的病害是由上述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裂缝继续发展,必须从加固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3.3 地基基础加固方案比选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场地施工条件及工程经验,二教楼的地基基础加固方案主要对注浆法、树根桩法[1]和托换承台梁法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与比较,见表3。

表3

基于本工程加固对象的特殊性和施工地理位置,业主及主体结构加固设计单位对设计及施工标准要求很高:不能破坏原有基础,尽可能减小扰动地基土,施工过程及未来建筑物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形。结合既有建筑物特点、现场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勘察报告中提出了采用托换桩+承台梁的加固处理方案。加固示意图见图2。

该方案系将基础上的荷载扩散传至承台梁,再由承台梁通过托换桩(灌注桩)传至深部较硬地层,本案例中地基基础加固方案选择③圆砾、卵石层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约5m。灌注桩及承台梁成孔建议使用人工洛阳铲完成,以保证不破坏现状基础,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可以保证桩梁的整体性。

4 加固效果监测

业主委托第三方对加固工程进行了相应的施工期及后续运营期间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地基加固施工期间建筑物最大水平位移4mm、最大垂直位移2.2mm。在结构加固施工完成后,建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本工程已完工一年,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地基加固方法非常有效,建筑物加固后至今最大沉降仅为5mm,最大沉降差3mm,满足了建筑设计要求。

5 结语

(1)既有建筑物加固修缮的勘察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应注重对工程的设计条件、使用状况及安全性评定等方面仔细了解;要明确工程加固、修缮后达到的设计要求及勘察目的;在掌握场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勘察方案(现场钻探、测试和室内试验),同时加强现场的调查工作。

(2)地基基础加固方案应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勘察结果、设计要求及已有施工技术成熟度综合比选后确定。

参考文献

上一篇:脊柱侧弯下一篇:人文主义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