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对策

2024-06-15

探究实验对策(精选十篇)

探究实验对策 篇1

作为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实践课程, 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结合的特色, 使很多刚从高中踏入大学的学生很难适应, 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 讲求创造性思维和科研钻研精神, 也因此是很多学生的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给教学进程造成很大的阻碍。

1、以教学对象的角度

其一, 学生的对该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是对“机械”仅仅有字面的理解, 没有实质性的体验与感知, 并且无法把社会实践与课程动手学习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缺乏自主性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工程设计意识不够强。

其二,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性不够强;由于这门课程没有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很好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什么大的帮助, 造成学生的学习意识薄弱, 对本门的专业知识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2、以教学质量的角度

其一, 教学内容单一没有新意;实验偏重于验证而忽略实验的本质, 无法使学生从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导致该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新鲜感;

其二, 硬件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实验器械都急需维修甚至更换, 如不及时修理会造成实验的误差, 耽误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时间;

其三, 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实践课程教师偏重实验的过程, 并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很好的解释实验目的和实验目的等, 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二、对课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多组织进工厂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

其一, 组织参观工厂的活动;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呆在学校里, 对真正的工厂和机械没有实质的概念。所以, 学校应该多联系一些大中型工厂, 定期组织学生去这些工厂参观, 让学生真切的看到感受到实验课上所见不到的东西, 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二, 学校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科技创意竞赛;近年来, 各大高校每年都会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竞赛活动, 这些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与来自各校的高材生的切磋和自身的动手体验, 无形中提升学生的信心。

其三, 进行切合理论知识的创意设计训练基地平台;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的前提下, 学校应该开放一些实验室, 让学生们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实践验证。在实验结束后, 学生们归纳实验中的不足, 总结实验中的宝贵经验, 这些知识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能渗入学生们的意识中。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一, 加强对实验老师的理论知识培养;许多实验老师只重视实验动手过程而对理论知识不够深度掌握, 因此加强对实验老师的理论知识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办教工大会等提高实验老师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及能力的提升。只有老师自身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能力并对知识体系融会贯通, 才能对知识的运用如鱼得水, 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二, 提倡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之前, 将下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进行预习, 然后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自己预习的难点向老师询问, 老师则就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理论知识上的分析并进行实践操作, 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同时, 上课的时候, 老师可以就一些知识细节向学生提问, 对回答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对回答含糊错误的学生进行鼓励并耐心指出错误之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教室的学习气氛, 而且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等老师来公布答案。

其三, 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下课以后很少与教师有交流, 对一些不懂得问题基本都是找认识的同学进行答疑, 不能彻底的理解问题的本质。因此, 教师应该多在空余时间与学生交流, 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当天的困惑当天解决, 不要积攒问题。

3、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在保证理论知识进展顺利的前提下, 采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更浓厚, 课堂内容更加新颖, 紧凑和简洁。课件内容可以多插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典型实验动画和一些与理论能力有关的生活实例,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理解知识难点的同时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提倡学生采取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记, 学生流于对知识内容的字面意思和老师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并没有通过自我思考而学习。因此, 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适当的情况下, 进行自我思考的学习方式。如上文所说的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又或者提倡学生多阅读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书籍, 通过自身思考写下学习笔记等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刚开始可能很艰难, 但是一旦学生自己打开了自我思考之门, 会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灵感和对专业领域上的悟性。

三、总结

近年, 社会对动手性强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考及动手能力。同时, 这门课程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有关机械操作方面的知识, 更应该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这就要求这门机械基础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加深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统一的实施, 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观念上的不足, 努力进行教育手段和方法上的改革, 为我国的社会化建设多培养知识基础扎实, 动手能力极强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昌林:《机械基础类课程改革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机械类课程论坛报告》, 2006年。

[2]吴天星、钟东:《机械原理创意实验的实践与探讨》,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03) 。

探究实验对策 篇2

合江县实录镇中学 何银成

定量研究化学单元测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①学生不懂设计者意图,②各装置的作用,③怎样改进实验,④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⑤常常顾此失彼,⑥答题用语不准确等等,从而导致化学考试得不了高分。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历次考试中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问题:

本次测试的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学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对有多种气体同时存在时,对选择检验气体试剂的方法和原则及气体检验的顺序不会综合分析、灵活解决。

2、对所学的知识与题中所给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整合,所以猜想没有正确的思路。

3、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时,只描述部分反应现象。或者将实验结论当成了实验现象。

4、学生没能很好地将两个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差异所在,也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灵活地运用于本题问题的解决中。

二、实验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更新教学方法,扩大实验范围。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还要尽可能增加一些课外兴趣实验,适时布置一些学生

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兴趣,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为目的。

3、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研究、运用探究性练习。下面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的案例介绍:

(1)发现问题。教师预先装配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注:导管口已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开始加热,并收集气体,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满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发现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制得的两瓶氧气在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中,现象基本一样,从而证明前面实验中1号瓶中氧气不纯是因为错误操作导致试管中空气混入造成的。

4、多做此类练习,让学生用语准确,避免丢掉了不该丢掉的分。

5、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导,学生才是主体。

三、几点思考: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探究实验对策 篇3

误区之一:实验设计过度依赖教材,导致学生思维参与的缺失

【案例】同一物体的影子有哪些特点?

1.情境激趣,导入探究。

(1)师生表演手影,边看边思考:这是什么表演?是谁的影子?

(2)讨论:除了手有影子,其他物体也有影子吗?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你觉得需要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认识光源。

(4)进一步讨论引导得出:产生影子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

2.组织活动,开展探究。

师: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影子都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25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能看懂吗?谈谈你们对实验的理解。

……

这位教师在教学影子的特点时,直接让学生参考书本上的实验设计方案,按照书上的设计机械地实施一些操作和记录,几乎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得出结论了。省却了学生的主动发问,实际上就是用教材的活动呈现挤占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把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剥夺了,学生成为被动参与学习者。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更多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状态重新设计,过度依赖教材,致使学生的思维参与缺失,自主探究就成为一句空话。就这节课而言,关于影子的探究,原本应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影子入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让学生形成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有影子?物体影子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谈话并出示图片:你们觉得同样的物体产生的影子不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引发学生讨论、猜测。接下来采用倒推的方式出示同一物体的五个长短不同的影子,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记录探究结果,进行研讨。这样,势必会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进而积极思考。

误区之二:实验设计过度依赖教师指导,导致学生思维参与的弱化

【案例】同一物体的影子有哪些特点呢?

师:生活中谁见到过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哪儿见到的?

生:早上上学的时候看到的。

师:哦,那你看到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很长很长。

师:任何时候看到的影子都是一样的吗?

生:不是,有时候长,有时候短?

师:那你回忆一下,什么时候看到的影子长,什么时候看到的影子短呢?

生:好像早晨比较长,中午比较短,傍晚也会长点。

师:早晨太阳在你的什么位置?中午和晚上呢?

生:早上和傍晚是斜上方,中午在正上方。

师:也就是斜射时影子长?直射时影子短?

生:是的。

师:很细心的孩子。其他同学呢?

生:我晚上写作业时看到自己的影子,头离台灯近影子就长,离台灯远时影子就短了。

……

师:如果我给你一个手电筒和一些木块,你能不能给我造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长短也不相同的影子呢?你打算怎么做?

……

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了问题作为铺垫,通过一问一答式的引导和太过明显的暗示,使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能完成教师的指令,整个设计只是让学生验证一下生活经验,缺少一个深度参与、深度思考、设计严密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过于注重指导,让思维训练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浅表化、探究实效低。

影子变化活动的研究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从以上两位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不难看出,表面上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似乎非常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但是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尽管也有探究的一系列步骤和外显活动,然而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空间却非常小,自主的思维活动也很有限。可见,两位教师的设计仍然只注重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只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形式与躯壳,而非探究式学习的实质与灵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验设计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不可以过分指导,要根据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学情、知识特点来决定指导的程度,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台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以学生的思维参与作为主线,看学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适时提供指导而不替代。

误区之三:实验设计过度依赖教学预案,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闭合

对教师来说,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只接受他们所期望的答案,只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回答。他们在教授新内容时会努力使自己更安全、更有信心一些,于是往往会把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对于超出自己认为的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会拒之门外。

【案例】如何让纸拱在保持跨度不变的情况下承受更大的压力呢?

在教学《拱形的力量》时,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纸拱,并在拱顶上放垫圈来测试拱形的承重力,同时让学生观察纸拱的变化。此时,学生会发现拱顶向下凹、拱足向两边张开、跨度变大等。教师借此提出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怎样才能让纸拱在保持跨度不变的情况下承受更大的压力呢?教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想法画在黑板上。第一位同学在两个拱足的外侧各画一个螺母,第二位同学在左边拱足的外侧画一个螺母,右边拱足的外侧并排画了两个螺母,教师表示满意并继续问:“还有谁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第三位同学走到黑板前并分别在两个拱足的内外侧各画一个螺母时教师着急了,连忙追问:“当拱顶受力时,拱足向哪儿推?” “向外推。”学生答道。教师又接着问:“那我们应该在哪儿抵住拱足?”生:“外侧。”师:“所以我们应该把里面画的螺母去掉。”然后,顺手将两个拱足内侧的螺母擦掉了。

“如何让拱形承受更多的垫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鼓励答案多样性,然而正是因为教师对这种多样性保持警惕才把一个原本是为了寻求学生更多想法的问题压缩为一个限制性问题。显然教师这样的互动对话,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暗示螺母只能放在外侧来抵住拱足,否则就是不对的。这样便趋向于缩减学生的回答、趋向于结束所有更多的想法,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他们认为的教师想要的东西。果不其然,第三位学生之后便没有人再继续表达想法了,而教师也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和学生交流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听取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想法、观念、观点,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是会受到尊重的,感到没有顾虑地表达想法是安全的,不用担心自己所说的是错的。即便第三位同学的想法不合理,教师也不应该当场进行这种对与错的强化,尤其是当我们想了解学生更多的想法的时候,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错误的想法,给他们机会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在接下来的分组实验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做一组对比实验来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考和检验选择,形成他们的观点。而停留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答案这种低水平上的交流互动,只会限制学生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使其思维闭合。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受到了广大小学科学教育者的支持和肯定,但由于没有把“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权力”这一本质与核心问题凸显出来,这种理论上、观念上的不清晰、不明确,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种种误区。我们对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研究应从基本行动过程、操作步骤、方法技能等实践中的具体行为细节上升到对儿童内部学习心理机制上的研究,注重儿童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科逻辑心理学化,这才是一个好的实验教学设计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美]布兰思福特,等,著.人是如何学习的.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 篇4

生物学主要是对世界上多种物种讨论的学科, 生物学科和实验的关系非常密切, 离开实验生物学就缺乏完整性。人们对生物学科钻研的重要方法就是开展生物实验, 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最佳手段就是开展实验。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还可以对学生观察问题, 思考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提升。此外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石。通过实验教学也能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分析

现阶段,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高中生物的整体教学质量。要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要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这些问题。以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1) 实验课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相比, 知识量大, 课业安排非常满, 生物实验教学出现了课时少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很大, 教师需要在短短的课堂时间达到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非常难。面对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 需要不断增加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标准, 但是生物课时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上课只是照本宣科, 给学生讲生物理论知识, 对实验操作持忽视态度。可见课时少和课时分配均匀度低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问题。

(2) 开展实验教学存在形式化现象。现阶段, 我国提倡的是素质教育, 但是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非常大。教师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在心理上缺乏对生物实验课程的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化, 很多高中生物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 并不是探究性实验, 造成学生对生物实验缺少兴趣, 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提升的空间。因此实验教学流域形式化的现象需要改变。

(3) 教师的实验教学经验比较缺乏。传统教育理念对教师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 经验不丰富, 导致出现很多问题。教师如果只注重对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调动, 不重视其他的教学方法, 很可能会产生教学混乱的现象。此外, 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很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很多教师尝试实验教学的意愿不高。

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探究

以上主要分析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达到高中生物教学效果, 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以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策进行探究。

(1) 适当增加实验课程。教学时间和资金投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非常重要。教师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是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进行的, 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很少, 教师又不能将讲解生物理论知识的时间让学生开展实验。面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专门给学生预留一个时间段, 开展生物实验教学, 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加强, 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印象也会更深。同时学校领导要对流动资金合理安排, 使学校的生物实验设施得到完善。此外国家和社会要加强对学校的扶持, 克服资金障碍。

(2) 创新生物教材原有实验。我国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创新。但是因为有一些参考资料, 学生很难对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和实验规律完全掌握。如果按照教材开展教学, 就没有任何新意, 并且这种实验也只是验证试验。因此教师需要研究更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尽量调整原实验, 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假设问题, 实验过后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 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进行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被激发,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教师只是对其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收获成功, 就会热爱上实验操作。此外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的印象更深刻, 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总结

综上所述,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对生物教学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从而调高教学效果。文章主要从“生物实验课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生物实验教学形式化和教师实验教学经验缺乏”等方面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从“增加实验课程, 创新原有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探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幸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生命世界, 2010, 03:87-89.

[2]甘学武.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学周刊, 2013, 12:205.

[3]郭江暖.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4:93.

[4]王立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6, 02:195.

探究实验对策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凸显主体;课外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实验便是这门学科的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实验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实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说,对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驗兴趣

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决定着其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开展实验教学。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安排种子结构的观察实验时,不仅要安排学生对菜豆种子进行观察,同时还要督促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在进行记录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记录观察结果,让各个小组将观察到的结果画在纸上,同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实验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菜豆种子的结构,加深对各个结构的印象。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要学会化整为零,让学生逐步进行实验,并最终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二、凸显主体,加强指导管理

在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需要铭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需要让学生自主自觉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与探讨。举个例子来说,“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个实验的主要任务是认识细胞组织的结构。而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往往会沉浸在对显微镜的好奇中,会利用显微镜去观察其他好玩的事物,就无法完成对细胞各部分结构的观察任务。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不仅要强调完成任务,同时要帮助学生调节光线来观察其中不易观察的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自主去完成实验,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细胞的各部分结构都有较为形象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会生物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活动,推进实验教学发展

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是对生物课堂的一种拓展,而课外实验活动则是对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补充,这种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实验当中蕴含的原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章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调查任务,并结合多种生活实际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来进行调查与研究,开展一系列课外实验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生物有更好的理解,从而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更进一步深化,推动生物教学的进步。

总而言之,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不仅要结合实验教学的具体特点,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国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0):155-156.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

探究实验对策 篇6

当下,在人文科学中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于互联网的会计核算技术;广告影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数字技术,设计制作各类广告、电视节目剪辑等;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要掌握二维和三维计算机美术设计[1]。学科的交叉和知识体系的多元化,使加强文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培养新型人才的重点。

目前,文科实验室还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在人才、经费和制度保障方面还有待完善与提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工作感悟,对文科实验室在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其中,着重点是理工科院校背景下的文科实验室管理。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文科共享平台

几年来的文科实验室建设,已经改观了规模小、水平低的状况,但是各种文科实验室各自为政,存在分散、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在为师生提供支持服务方面,没有一个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相近的仪器设备各实验室分别购置,各自保管使用,受到文科实验项目少的限制,使用率不高。这种小而全,各自为政的方式,既影响文科实验室效应的发挥,又导致资源的浪费,也给管理带来了混乱[2]。

1.2 维修经费不足

学校对文科实验室基本不提供维修费用,学院可以支持的维修费用相当有限,于是实验室常常是买得起设备,修不起设备。购置设备是统一的财政拨款,设备一旦损坏且超过保修期,只能闲置,或者等待下一年度做维修计划,上级批复经费后再修理;或者等待逾期报废。如高清摄像机、单反相机这种高端设备,一次维修费需要上千元。文科科研项目少,经费有限,创收成问题,维修款跟不上,维护也只能是实验人员做些设备外围的清洁,定期的设备保养维护费用学校和院系就更无法支付。

1.3 实验室人员的激励措施缺乏

虽然近年来高校对实验室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文科实验不同于理工科的实验,实验室开设的课程有限,实验室工作人员大量的设备器材维护管理工作、实验室项目申报执行工作、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辅助实践工作等,不能从工作量上得到认可,对于职称评定更是没有支撑性。被教学管理边缘化,被科研项目边缘化,致致使实验室技术人员处于极其尴尬的处境。岗位激励机制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的低认可度,使得很少有人愿意专心于这一岗位,开拓进取。

1.4 很难找到创收点

文科实验室的正常运转,除了财政拨款外,自筹资金也应该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如果实验室有额外创收就可以解决维修维护费的问题,可以解决实验人员待遇过低的问题。目前,学院无论是大型设备还是常用通用设备,都难以找到引进资金的突破口。合作办学的谈判进行了很多次,在审批的过程中都因困难重重而不了了之。

1.5 文科实验室的理工科管理模式

由于对文科实验室的工作方式、成果形式及管理模式认识和理解不足。在管理方面,虽然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要创建文科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但是理科实验室几十年的建设和管理套路,一切以量化指标评测的模式,主导着评估人员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科实验室的创新。同时,文科实验室的多元化和一些以实践为目的的实验室,建设的评测指标还不完善,也较难用量化的指标做评测。

2 问题分析

2.1 文科实验室处在探索阶段

从国家到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统一的文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理工科实验室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文科教学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文科实验室的评估和考核指标基本是以理工科实验室为依据设定,这或多或少淡化了对文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3]。

2.2 学科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实验室建设的滞后

文科学院里多数学科伴随着大学发展的整体步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切都是崭新的,未知和不可计划因素增多,而实验室在文科学院也是新鲜事物,实验条件不足、管理不到位也是必然存在的。如学科教学计划中实验课安排不尽合理,实验教学人时数不足,使得实验资源利用率偏低。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工作量考核办法都有待健全。

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受到建设经费的制约,处于有钱就花,没钱凑合两年也可以的状态;对学科领域前沿的实验水平关注不足,很难做到超前规划,紧贴专业发展需求优化师资队伍和实验课程。

2.3 专门从事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人员短缺

学校对实验室人员的激励和引导措施很少,例如很多高校有“百人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等,却很少有实验队伍人才建设项目。从事实验工作的人员多元化,却很少有人专注文科实验设备的改进和科研开发。因此导致文科实验室的教学研究、科研开展相对薄弱。

文科实验室主任一般由系主任兼任,而且这一兼职并没有在待遇上得到体现。系主任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处理系里的日常事务,没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实验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完善实验管理。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还要为晋升职称潜心写论文出书,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实验教学的项目研究。实验员承担繁重的具体管理任务,且不具备高学历高职称等申请项目的优势,很难拿到科研项目,不能取得研究成果。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突显文科特色的建设

文科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的形式不同于理科,因此,其成果认定、实验室评估等都应该从人文科学的实际出发,不能完全照搬理工科实验室的管理、评估模式,更不能用建设理科实验室的标准和模式建设文科实验室。应该对文科实验室的实验方式、管理体制作出预设性研究,以文科的专业特色为基础,对实验室的建设做出系统的发展规划。

面向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文科实验室,更侧重于基础资源建设,不能完全用科研成果形式及科研成果数量衡量实验室建设水平。可以在文科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制度保障、管理规范、创新成果、特色建设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制度框架,请相关专家逐一进行长期规划和可行性论证,使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得以更好的发展。

3.2 以课题方式开展研究

目前,文科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软件建设很薄弱。学校领导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文科实验室在本科教学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以专题方式开展对文科实验室人、财、物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问题开展调研。组织普通实验员融入科研队伍,一方面收集一线工作信息,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看到提升空间。通过课题研究,校方可以真正理顺文科实验室中各层关系,制订规范的管理制度。

3.3 量化工作量

文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编制也要以工作量为依据,结合文科实验室的特点,根据任务变化,合理配置,科学定编。通过工作量的核算确定人员编制,实行业绩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使实验人员能够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专心本职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开创更好的工作局面。

实验岗位的工作一般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常规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 (包括坐班制、环境建设、安全卫生、填写各种设备使用记录和工作日志等) 、设备建设 (计划、采购、安装调试) 和低值易耗品的申购使用管理[4]。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也可以量化,以使工作指标明确。

3.4 搭建网络共享平台

文科实验室要想上台阶,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大量采集数据,建设资源库、数据库,开发网上虚拟实验。资源决定成果,数据资源平台的规模与特色是文科实验室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通过各文科实验室联网办公、设备使用网络预订等方式,实现实验资源共享,人员高效工作。从而改善文科实验室规模小、各自为政的现状,进一步达到整合资源,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实验室利用率的目的,发挥文科实验室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5 建立应急采购和维修制度

我们在实验工作中,常会遇到在用设备突然出故障,维修配件价格过高,不如更换一台实惠的情况;同时也会遇到因为采购人员的经验不足,采购来的设备因缺少配件,不能投入使用的情况。因此只能申报第二年的采购计划解决问题。如果第二年的采购计划未批,那就只好继续等待。如果学校建立应急采购和维修制度,就可以灵活处理一些紧急情况。

在用设备损坏,无修复价值,急需替换时,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允许计划外审批。新购置的设备,因缺少必要的配套设备而不能投入使用时,应允许调整或者补报配套设备。例如,服务器硬盘只有1块,而正常使用需要至少3块的阵列组合,应该允许补报硬盘。再如,单反相机标配只有机身,因采购人员经验不足未采买镜头,应允许补报1个基本镜头。同样的,当实验室有设备意外损坏,严重影响正常教学,而又承担不起维修费用时,学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对待计划外维修。

4 结束语

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遵照“以人为本、超前规划、学生第一、效率为重”的原则,紧贴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突出亮点,形成优势,并保证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5]。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文科实验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加强文科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实验室管理体制,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不断提高和完善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文科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文霞, 程立生, 潘学松.文科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5) :150-153.

[2]李艳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1) :152-154.

[3]陈刚, 郭长红, 孙健.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0) :117-119.

[4]李艳华.浅谈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6) :127-129.

探究实验对策 篇7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 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 为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

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 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 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 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然后动手操作实验, 自主观察, 分析实现过程, 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有极大的空间, 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

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 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 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 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 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 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

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 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 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以往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思想, 优化教学过程, 加大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 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实验课课标指出:“有效的生物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 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题中之义。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 做好课堂管理。

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 切忌教师满堂灌, 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组织者, 不可以出现越位的现象,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 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 学生不能完成的, 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 也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 教师才给予一定引导或者指导, 这样学生才能提升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搞清楚学习的重难点, 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完善教学路径, 丰富探究方法。

要想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 突出教学路径的创新与完善, 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 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 比如情境教学法,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 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与价值, 有益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 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情, 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革新思维, 丰富探究方法, 如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动手操作。

要想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 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和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内容时, 教师首先设问: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 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 全班交流, 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极有兴趣的带着这一疑问, 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待学生实验完毕, 找出结果后, 教师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和总结的作用, 所以对于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 他们会印象深刻的。

总之, 开展生物实验课堂探究式教学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实现探究性学习, 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新华.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3 (10)

实验探究赏析 篇8

例1 化学真是太奇妙了, 它几乎无处不在, 在你的周围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们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

(1) [提出问题]

聪聪在用水煮虾过程中发现, 青色的生虾煮熟以后颜色变成红色, 特别是虾汤的颜色更是鲜红。聪聪想, 虾汤中这种红色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2) [猜想与假设]

聪聪猜想, 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 遇到酸或碱时, 颜色会发生改变。

(3) [收集证据]

现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方案, 验证聪聪的猜想。

(4) [交流与反思]

以上探究之旅, 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

解析:

该题从日常生活现象或问题入手, 引导并培养了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新发现是如何获得的。解答此题首先要围绕猜想与假设的问题进行思考, 其次是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具体内容在题中表格框架下完成并注意探究实验的比较过程。

答案: (3)

(4) 要像聪聪那样,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猜想;或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 不能凭空想象;或要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认真求证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此题为答案开放性试题, 有多种答案。同学们若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均可) 。

例2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 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像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 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 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 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

(2)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 (OH) 2CO3 (俗称铜绿) ;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 (酚和酶) 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 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 观察现象如下: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 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 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 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 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_____;

(2) 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_______。

答案:

[收集证据]

(1)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2) 氧气 (或O2) 、二氧化碳 (或CO2) ;2Cu+O2+CO2+H2O=Cu2 (OH) 2CO3

[得出结论] 氧气

[反思与应用]

(1) 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或表面镀上保护膜等)

中考实验典型探究 篇9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型

实验方案的设计,从考查内容来看,有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进行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有验证某一化学原理的设计;有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有分离提纯的设计,有验证某一成分的设计;有定量或半定量实验的设计等。实验方案的评价,就是对给出的实验方案作出选择、评价或找出最佳方案,包含的知识点很多,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 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方案Ⅱ: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方案Ⅲ: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填方案序号) ,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_。 (若你认为有多种不合理方案,只需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即可) 。

请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考点分析:根据CaCO3和Ca (OH) 2的性质及实验现象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解析: (1) CaCO3难溶于水,与酸反应生成气体。Ca (OH) 2溶液显碱性,遇CO2变浑浊,与酸反应不产生气体等。 (2) 方案Ⅰ中加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一定有CaCO3,但不能确定Ca (OH) 2有还是没有;方案Ⅲ中要注意Ca (OH) 2微溶于水,不要认为不溶物一定是CaCO3,也可能是Ca (OH) 2。 (3) 利用Ca (OH) 2溶液显碱性和CaCO3遇酸产生气体来设计实验。

答案: (1) Ca (OH) 2溶液显碱性,CaCO3难溶于水[或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a (OH) 2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气体, (合理即可) ]

(2) Ⅰ、Ⅲ选方案Ⅰ:若样品为混合物,滴加稀盐酸也会产生气泡,因此无法确定该粉末就是CaCO3。[若选方案Ⅲ:Ca (OH) 2微溶于水,加水振荡也会看到不溶物,滴入酚酞溶液也能变红,因此无法确定该粉末就是混合物。]

(3)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上层清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倒出上层清液,在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合理即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测定物质成分的实验方案的理解,涉及实验药品试剂的选择、实验操作步骤的要领等内容。题目设计新颖、考查角度独特,体现出了活用教材、注重能力、利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各步实验操作要领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二、物质验证型

物质验证型是从某物质具有的性质角度上求证的一种实验设计题,其设计的方法与性质探究题相类似。

例2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该气体中杂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实验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除此之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 如果用E装置检验该杂质,则E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E应连接在上述装置中_______ (填字母) 之间。 (3)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考点分析:此实验题考查了氢气的制取、干燥、验证和除杂,极好地训练了学生对气体制取等实验操作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

解析:制取的氢气中因盐酸的挥发可能含有HCl气体也可能含有水分,这样利用B装置可检验水的存在,因无水CuSO4遇水后立即变蓝色,要用E检验HCl的存在可加入硝酸银 (AgNO3) 或紫色石蕊试液,这样E应连接在B与C之间,而C用于除去从E中逸出的HCl气体,D用于干燥氢气多数浓硫酸。

答案: (1) 白色固体变蓝HC1。

(2) 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BC。

(3) 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

点拨: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这部分内容常以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制备和检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材料的组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进行考查。

三、定量实验的计算型

化学实验中纯度的测定是一个定量实验设计题,通常是利用主体物质与所含的杂质的不同性质,加入一定的试剂,使其中的主体物质或杂质转化成容易测定的沉淀、气体等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质量或体积进而利用所测数据求出主体物质或杂质的含量。此类实验考题要求考生对主体物质或杂质的性质充分了解,并能选择合理的试剂和方法才能完成。

点拨:试题信息给予为非直接方式,需要考生对文字、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再通过思考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整合方能作答。这一类试题情境新、联系实际,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对策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培养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一直是新课程实施以来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也是难点,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尝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演示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

示例1.用酸除铁锈的实验教学片段

酸洗法是工业上常见的除锈方法,其原理是金属氧化物与酸液反应可以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去。学生在学习氧化铁与酸的反应时经常会写错化学方程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对这一实验教学作如下改进。

【教师】演示:氧化铜和稀硫酸共热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出来。

【教师】设问:溶液变成了蓝色,你认为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猜测:可能生成了硫酸铜。

【教师】激励:你能尝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此处既是复习旧知,也可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猜想的能力。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对基础稍差的学生适当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写出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演示:生锈铁钉与硫酸共热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出来。

【教师】设问:溶液变成了黄色,你认为生成了什么物质?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1】猜测:可能生成了硫酸亚铁,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学生2】不可能是硫酸亚铁,因为它的溶液是浅绿色的。

【学生3】猜测:可能生成了硫酸铁,因为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教师】激励:猜想分析很有道理,你能尝试写出化学方应方程式吗?

【学生】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抓住典型,纠错点拨。

教学设计说明:学生可能会写出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生成FeSO4,有的生成Fe2(SO4)3,通过尝试错误,让学生牢固地记住“单质生成亚铁盐,复分解时价不变”的规律。本例通过实验探究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示例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教学片段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是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绝好素材。

【教师】演示:分别向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设问: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什么物质?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写反应方程式。

【教师】设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是不是没有发生反应呢?若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生成什么物质?怎样设计方案验证呢?

【学生】猜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

【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按方案进行试验验证。

【学生】演示:向通过二氧化碳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其余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激励:通过实验可知氢氧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碳虽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说明: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为以后书写碱与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方程式打下基础。本例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按方案进行实验的能力;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由学生设计方案,做演示试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示例3.氢氧化钠和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教学片段

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中考试题中的常见考点。

【教师】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如果我们在吃皮蛋时蘸少量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学生猜想后上讲台演示: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教学设计说明:实验无明显现象,留下了悬念,为下面的探究做准备。

【教师】设疑:没有沉淀、变色是否就真的没有现象呢?化学现象除了沉淀、变色等肉眼可见的,还有哪些现象?

教学设计说明:激发学生思维,为中和反应放热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生】思考,交流,并进行实验验证,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

【教师】启思:我们是否可以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来证明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派代表交流。(预习的学生想到用酚酞证明氢氧化钠的消失,教师应追问还有哪些试剂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消失?可否用适当试剂证明稀盐酸消失?)

【教师】优选:我想到的这些方案,哪个操作更简单,现象更明显?

【学生】用酚酞证明氢氧化钠的消失操作最简单,现象最明显。

【教师】演示: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放入温度计,逐滴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

【学生】观察现象,注意颜色的变化,思考酸碱性的变化。绘制pH-盐酸曲线图。

【教师】提升: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应从哪些角度设计方案?

【学生】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教学设计说明:本例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又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无现象化学反应的验证可从两个角度进行设计,即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或是验证有反应物消失。示例2和示例3刚好包括了这两种类型,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方法。本例培养了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优选的能力。

以上三个实例是我们在新授课教学中做的一点尝试,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尤其是中等偏上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实验课的,因为他们都能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不断地体验成功的乐趣,有成就感。学习效果也较显著,前几年我校的化学质量一直在低谷徘徊,去年中考取得很大进步,可能得益于此吧。

上一篇:年报披露时滞下一篇:社会需求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