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魅力

2024-08-22

人格魅力(精选十篇)

人格魅力 篇1

拥有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 只是作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最基本的基础条件, 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上课时应很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 而是不断在学生之间巡视, 发现学生有问题了, 及时给予指导, 有学生打瞌睡了, 就轻轻提醒一下, 如果有走神的, 就走到他的身边悄悄地拍一下他的肩膀。在备课时, 努力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多互动, 能够让学生参与的, 多让学生参与, 让他们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 使学生能愉快地上每一节课, 尽量和学生融为一体, 让学生能踊跃发言, 把非常难的问题用幽默的语言讲得浅显易懂。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容易和学生交流的教师, 不打骂和讽刺学生, 更不对学生摆架子, 成为能理解学生心情的教师, 这样的教师自然有其特殊的魅力。我记得07 (5) 班的俊同学, 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学生, 我一接手, 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学生很牛, 没多久我就深有体会。一天下午, 我正在讲课, 发现他伏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我走到他的旁边, 叫了他一声, 他抬起了头, 当我走到教室另一端时, 发现他又伏在桌子上了, 我又走到他旁边, 提醒他不要睡觉, 结果他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 又伏在桌子上了, 这次我有点生气, 大声地点了他的名字, 叫他站起来, 当时他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看得出一脸的不高兴。回到家里, 我仔细回想自己处理的过程, 总是觉得不太妥当, 这个学生本来就个性很强, 如果处理不好, 很可能会跟自己对着干, 甚至会带着一些学生与自己过不去, 对于随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不利。想了很久, 晚上上晚自习时, 我就把他找出来单独谈话, 问他:“老师是不是什么时候做错了, 得罪了你呀?”他说:“老师, 没有的。”然后我问他:“上课总睡觉是不是对老师有意见, 不想听课?”他说:“没有意见的, 就是总打瞌睡。”我关心地问他:“为什么总打瞌睡, 是不是晚上没有睡好?今天你上课睡觉, 我很大声地批评你, 老师觉得伤了你的自尊了, 觉得很过意不去, 以后你睡觉我在你旁边轻轻敲一下, 你就不要睡了, 如果实在太想睡就站起来, 好不好?”这个学生满口答应, 觉得我很体谅他, 在以后的教学中, 经常积极回答问题, 也很少睡觉, 如果睡觉也按我们约定的办法处理, 纵然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 可是我想他至少能够尽力学好。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是的, 教育需要激励和鼓舞, 也需要适当的惩罚, 可是, 很多时候, 如果我们采取的惩罚方式是不恰当的, 就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惩罚之前,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努力使惩罚变成让学生成长的手段, 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07级有一位女生李, 在学校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考英语时用手机查单词, 按照学校的规定, 考试作弊要给予处分, 可是对于只有20多天就参加中考的她, 给这样一个处分, 是否会影响她的学习呢?通过侧面了解, 她的情况很特殊, 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 就是因为对英语老师有看法, 所以英语成绩很差, 如果能够平衡好各科, 录取县中问题不大。了解这个情况后, 我把小李找来, 向她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 对于她在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行为给予严重批评, 并告诉她是否处分要看后阶段的表现, 今后绝对不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也对她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人的一生中, 很多时候不可能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包括做事情, 有必须做的, 有喜欢做的, 有不喜欢做却不得不做, 要学会处理好喜欢和必须的关系。学习是现在必须做的, 不能因为不喜欢而不做, 如果认为老师做错了什么事情, 可以对老师说, 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又向她了解家庭情况, 知道她从小父母离异, 她跟着母亲住, 可是母亲现在再婚了, 剩下她一个人住, 去外婆家吃饭, 没有手机确实很不方便。对于这个特殊情况, 我一改以前手机作弊收缴直到中考完才退还的规定, 周五傍晚把手机给李带了回去, 星期一早上她再交给我保管。同时鼓励她不要背有包袱, 只要后阶段努力, 学习成绩肯定上去的, 这次犯的错误只要不再犯, 对于今后不会有大的影响。这使这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怀, 把老师当做她的朋友, 受教育后依然安心学习, 认真备考。尽管我处理了小李, 可是她的学习热情不受影响, 每次见到我都非常尊敬地问好。

就像春天的万物, 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只有心灵充盈阳光的孩子, 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爱是学生希望得到的第一缕阳光,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 先得自己拥有阳光。”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 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让学生得到温暖。充满对学生的爱, 这样的老师魅力无穷。记得有一次, 有一个男生上课时心神不定, 他平时上课很认真的, 什么事情使他受到影响呢?带着疑问, 下课我单独找他, 问他什么事, 他告诉我说父亲本来说早上送钱来, 可是一直不见来, 中午卡里已经没有钱吃饭了。原来是这样, 温饱问题不能解决, 怎么能安心学习。我把我的饭卡拿出来给他, 叫他先拿我的饭卡去吃饭, 等父亲送钱来充卡后, 再还给我就行了, 第二天, 他就把卡还给了我, 此后他的学习比以前更认真, 最后以较好的成绩被县中录取。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幽默感是不可缺少的。我的学生经常很调皮,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幽默感了。记得有一次, 一个学生问我:“老师, 你多少岁了?”当时我33岁, 学生大概16岁左右, 我开玩笑地说:“把你的年龄乘以2, 就是我的年龄了。”这个男生不依不饶地说:“哎呀!你才20岁呀!”我反问道:“你才10岁呀?”全班学生大笑, 一节课就在笑声中开始了。还有一次, 一个学生问我一个月工资多少, 我觉得不想跟学生谈论这个话题, 就用了英语中的一句话:“你不知道问一位女士的年龄和收入是最没有礼貌的行为吗?”既避免了回答, 又不会使提问的学生感到尴尬。在上课时, 这样的幽默是要经常出现的, 有些学生想搞小动作, 总把头低得很低, 我就开玩笑地说:“有些同学的头不见了!”别的学生觉得好笑, 总低头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再低头, 就抬头认真听课了。让课堂多一些幽默, 多一些笑声, 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在表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 仅仅是两三句话, 学生完全能领会, 这样的教师才是最有魅力的。在上课时, 特别是习题课, 我备课都要做特别细致的语言安排, 每次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话该怎么说才能更明白, 更能解决问题。这样, 在课堂上尽管我的话不多, 但学生理解得相当不错, 所以成绩也是年级中最好的。教师在上课时, 除了专业、标准、透彻的语言之外, 我认为还应该有足够的艺术性、文学色彩和幽默性, 这样, 其实就是赋予了课堂艺术活力, 使得知识不枯燥, 使得学生更富有生活性和艺术性。我在上课时, 很多地方能运用文学色彩的语言, 并能适时地增加课的艺术性和幽默性, 使课堂时时发出笑声, 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 同时也让学生乐于学习, 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除了课上使用语言合理、艺术地与学生交流之外, 在课后, 与学生的交流也要讲求语言的策略和艺术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缩小, 也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教师交流。

关于人格魅力的文章:顶级的魅力 篇2

一个有魅力的人,不一定是个完美的人!

在张爱玲的时代,她不屑于和圈子里的女人们比较,她也懒得去和当时的文人们讨好,她桀骜不驯,她特立独行,她甚至像一缎能照见世人身上都有的缺点组成的镂空纱,把那些怕见光的规矩,用自己的清高走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她没有女孩子的痴怨嗔癫,哭天喊地的矫情。她只遵从自己,爱了就爱了,哪怕低到尘埃,不爱就不爱,哪怕你浪子回头,文采飞扬,我用不恨不爱果断阻止你的表白。我遇你之后的付出,你也不用感激涕零,我离你之后的不快,也与你没有关系。所以张爱玲才能做到接受你的瑕疵而毫不违和,拒绝你的示好也干净利索!洒脱两个字也不过如此而已!这就是张爱玲!

她走过的每一段时光,只遵从自己的内心,爱自己真爱的,拒自己不爱的。胡兰成后来也说过:他要向女人学习,向张爱玲学习,这估计也是熟谙女人的男人最真实精辟的感悟吧。

看过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单从文字客观的评论,这个男人也算是青年才俊,文艺界的一股泥石流。倒是张爱玲离开他之后很少提及,但胡兰成的一生始终没有逃脱张爱玲的影子,没有她的日子里,他始终活在有她的影子里,这就是张爱玲的魅力!

张爱玲从活着到死去,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至今有人在争论她活着时候是否苍凉、爱的时候是否卑微,其实这就是张爱玲穿越文字之外的魅力所在,因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无法窥探到什么是清高和自我,没有经历过才会觉得不可思议,才会有这般的热心趋之若渴的臆想,臆想本身就是一种不能抵达和企及的猜测,是一种不肯说出来的想往!

如若不是张爱玲已经活成了标杆,看透了人生,在鸡汤语录翻飞的今天,她的文字依然最准确的诠释别人的心情而成为QQ签名、微信语录的置顶头条。因为她无需借助外力,而让自己活成别人的一种想往,除了魅力,再没有什么更能描述这个人的影响力!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过就是:她不在江湖,一直有她的传说,她若回到江湖,她便成了江湖!

如果说,是文字让我们有缘在时光深处相逢了那个孑然独行的女子,那么在她走后依然会猜测、挂念、八卦、研究她人生的经历,是源于对她个人魅力的吸引。她总是能在俗世变得混沌和迷茫的时候,如此清丽而清醒的语出惊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依然成为现世里痴男怨女的警世名言。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有趣?有个性?有思想?有才华?好像是,又好像没有概括了魅力的外延和内涵。

那天,和几个朋友闲聊,也是聊到魅力这个话题。

我突然想起我同学老五来,老五是我们那一届同学中,既学习不出众,也不是颜值有多好,更没有当了大官挣了大钱,就普普通通一个人,但是每次同学聚会,总有很多同学打问老五去不去,老五要去,肯定大家都欣然前往,整个聚会也都是老五的段子和糗事;倘若老五这次有事未去,大家的聚会就显得特别冷清,共同的话题多半也是关于老五的话题。

我的朋友圈里,也是发现有些人,虽然不是你生活中天天见面的人,更没有成为你人生的导师,但是这些人哪怕没有他的场合下,闲聊的话题总会不由得聊在了他的身上,细细想来,这就是一个人的魅力,他的故事、他的气场足以成为你关注的焦点和吸引的方向,这就是魅力!

突然发现,我们无论怎么修心养性、慈悲为怀,甚至江山社稷、盖世武功,很多人离开了,慢慢就忘记了,江湖依然有新的纷争,江湖依然有新的传奇。而一个有魅力的人,却在没有他的场合下,依然会谈论他,依然会有关于他的传说。这种魅力不是非得著作等身,盖世武功,而是他的一些言语和对抗这个俗世界的能力始终是别人无法超越又特别向往的东西,才会让很多人念念不忘。

人格魅力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它能够模糊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让很多人莫名的觉得关于他的话题总能让你有倾听或倾诉的愿望,貌似觉得你懂他或者他一定懂你,这就是魅力!

一个人的顶级魅力不是一对一的想念,而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记起,就像春天看到鲜花会想起那一阵雨丝,夏天看到炽热就会想 起那一捧茂盛。他是一种共情共鸣共享的情绪,是没有组织却自然而然的想起,没有预设却突然来临的联想,是你走之后那温暖的背影和处世修为早已经默默的传递给了他人,并将这些点亮那些独行的日子。

雁过留声,人过留念,大概就是一个人的魅力留在身后的足迹吧!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而我不仅飞过,又美了你的眼睛,那不就是魅力经过的样子吗?

没有你的江湖,依然有你的传奇,那一定是你美丽的转身让人念念不忘,没有比念念不忘更能描述一个人的魅力更辽远和极致的词语了!

作者|喇嘛哥

谈谈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篇3

古今中外的教育史证明,名师大都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所谓人格魅力,就是名师凭借自身的品格、个性、气度、爱好等内在特质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和感召力。通常说某师受学生欢迎、爱戴,往往是指他(她)们富有人格魅力。颜渊师于孔子,“三盈三虚”而不去。鲁迅讲学于北师大大操场,寒风扑面而听者众。以上两例,足以说明人格魅力的神奇。

名师不仅具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学识魅力。所谓学识魅力,就是名师凭借自身渊博的学问、敏锐的识见、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咸宁市鄂南高中有位化学教师,在讲授“碳酸钙”一节时,引用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做开场白:“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别开生面,几句话就撩起了学生的兴趣。咸宁市广播电视大学有位副教授,在讲授《政治学》时,先分发自己新近发表的学术论文《应对群众骂娘之三策》。尚未開口讲课,台下就纷纷投来机关干部学员们期待与敬重的目光。很显然,这一切均应归功于学识魅力的作用。

两魅力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被学生欣然吸收并内化,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这是典型的外因促使内因转化的生动实例。名师凭借在学生心目中树起的“老师妈妈”和“老师爸爸”的形象,使学生深信其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从而激发了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决心与信心。名师凭借在学生心目中树起的“专家学者”的形象,使学生深信其任何教学要求都是恰当合理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名师凭借在学生心目中树起的“事业成功者”的形象,使学生深信其人生轨迹就是自己的未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模仿心中“偶像”的热情。

名师人格魅力的形成,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其自身的“修炼”。欲培养人格魅力,应首先追求三境界:一要“志存高远”,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定目标不动摇,不达目的不罢休。二要“淡泊名利”,加强职业责任感,不能满足于当一个“良心型”的授业师,而应争当“学者型”“殉道型”的育人师。三要“爱生如子”,做到慈如慈母,严如严父。应懂得:“爱”是人格魅力之魂!

若说人格魅力可获得学生的热爱与尊重,那么学识魅力则可获得学生的钦佩与敬重。欲提高学识魅力,应向如下四个方面下工夫:(1)注重教研。教材是教学之依据,应吃深、吃透。教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之手段,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生是教学之对象,亦是学习之主体,应认真研究其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2)潜心科研。只有及时探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不断探索未知世界,才能开拓眼界,提高境界。研而有果,才会有成就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口头讲述,是教研、科研成果的展示,是对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检验。三尺讲台,犹如十丈大戏台,教师应像诗人那样抑扬顿挫里饱含激情,更应像艺术家那样举手投足间尽显才华。(4)树立强烈的育人意识。既要培养“人中人”,更应重视培育“人上人”。否则,科学家、文学家从何而来?心血熬干终不悔,“师因徒贵”莫嫌迟。

人格魅力的高低是能否成为名师的前提,学识魅力的大小是能否成为名师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俩魅力既是名师的本质特征,也是对广大人民教师的殷切期望和时代的必然要求。

教师人格魅力探析 篇4

所谓教师人格, 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倾向性。

作为教师, 他们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还要应用自身人格去影响、感召学生, 培养他们成为一名有健全人格的人。教师的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智力因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对教师人格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只有在人格的直接影响下, 培育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品德, 不可能用任何形式、任何纪律、任何规章和课程时间来人为地替代人格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作用是使青少年心灵中开花结果的阳光。”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在品德、学识、个性等方面对受教育者——学生所具有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它是教师内在的多种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因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应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学问精湛高超, 知识渊博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练地掌握教师的工作业务,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低下, 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进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产生怀疑, 对教师的信赖程度下降。如果这种怀疑没有解决, 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言行产生排斥, 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不信任的心理, 进而导致产生不信任他的一切。这样的教师也就失去了他为人师表的作用。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 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应具有渊博的其他专业知识。如果教师给学生一杯水, 那么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所知道的知识不仅仅是课堂上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而是要比它多出百倍甚至千倍。因为作为教师来说, 他是固定不变的, 而作为学生群体来说, 他们是相对变化的。作为变化了的学生, 他们要从教师身上学到的知识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且教师还要很好地用其所学的知识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 就需要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和广博的知识面, 不断更新、提升自己, 使自己永远成为学生向师的对象。

2.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具有纯洁的道德人格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行为标准, 这个行为标准要求教师要言行一致、言要由衷、言出必行。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才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向心力, 在教师和学生相互接触磨合时, 一方面教师通过语言的传道、授业、解惑, 培养学生的才智, 另一方面, 教师不用语言来讲解, 而是通过自身的品德、风貌展示出来。真正地做到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里我们所说的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不是指教师为了应付学生或者学校而做出的敷衍了事的样子, 而是教师自身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表现, 同时也是对自身道德品质和职业信仰的一种追求。

“德高为师, 身正示范。”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超越世俗的物质诱惑, 成为一个具有纯洁的道德人格的教师。一个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 使学生愿意亲近, 并将其视为学习、生活和做人的楷模, 也容易形成一个强大的“向师性”, 这种“向师性”对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激励、鼓舞下也会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人格。高尚的道德人格既是成为教师的根本条件, 又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永恒之所在。

3. 具有尊重、关心、热爱学生的胸怀

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来说, 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因此,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因素。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决不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 也要尊重学生意见和建议, 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的意见,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然后师生双方交换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 最后通过平等协商的交流方式把分歧解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某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 此时切忌教师以师长的身份自居, 轻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并用讽刺、挖苦、嘲笑的语言和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核心部分, 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人格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师德所述, “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 激发爱, 传播爱, 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学生的距离, 滋润学生的心田, 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性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关心、热爱学生就要深入到学生当中, 做到以心换心, 真正地关心学生的成长, 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对学生进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关心热爱学生应该做到对学生不分彼此、一视同仁, 反对任何形式的偏爱。不应该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漠不关心, 戴着有色的眼镜看人, 把他们列为不可教育的人当中。相反, 我们应该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 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激发其积极因素的发展, 克服不利因素的发展, 促进后进生角色的尽快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 它所产生的效益往往超过了教育本身给社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 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程度,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只要教师能够真诚的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 就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爱和尊重, 而这种爱能够缩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交往, 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育实践一再证明, 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 讨厌一个学生意味着将要毁掉一个学生。因此, “当教师必不可少, 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 就是要热爱学生”。

4. 具有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可或缺地成了国家兴旺发达的助燃剂。同时也是衡量教师人格的重要指标。教师要使其人格魅力得以强化, 首先要求教师本人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 锻炼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本领, 不断进取, 活到老, 学到老。并且有从学生中发现创造性人才的能力。试问一名“使己昏昏”的教师, 又怎么能“使人昭昭”呢?其次, 就是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创新, 并且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 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教师要培养创新的人才, 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

教师要教会学生具有思考、学习、判断的本领, 并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最后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有对传统落后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有所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坚持独立思考, 而不是墨守成规。

时代在发展变化,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还应具有敏锐的鉴别力, 紧跟时代主题, 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根据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又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与时代接轨的能力。坚持与时俱进, 对教师人格魅力尤为重要。教师如果还固守过去陈旧的、与时代脱节的教育思想, 不懂得对其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还运用这些知识来教书育人, 既不利于新知识的推广传播, 也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 坚持与时俱进, 具有敏锐的知识鉴别力, 并且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也是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献春, 范敏.教师人格魅力及其德育价值[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 .

[3]孙艳荣.新世纪教师的人格魅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5) .

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5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的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育人之道愈加重要,这两方面就像一个人的两只手,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你能编一套书,让学生训练后,都进入全市前3000名吗?这就是你的专业素质。

你能运行一套管理制度,让学生快快乐乐、勤勤恳恳学习吗?这就是育人之道。

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6

【关键词】人格魅力 引领 感化 扶助 心态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做才能树立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教师形象呢?我想首先就是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健全的现代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人格、道德和精神生活。一个健全的社会也是这样。况且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标尺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然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形象所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学生生存坐标的选择,是在“外塑”与“内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德育要在市场经济巨大魔力面前塑造一代新人,除靠真理外,更重要的是人格力量。而教师的劳动特点就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的自身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深层次的育人环境。

一、教师要具有舵手的“导航”功能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种价值观一涌而上,社会中功利思想严重,不少的人重视物质享受,迷恋世俗浮华,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更有甚者,追求低下,人格扭曲。成人在变化纷繁的世界面前尚犹豫徘徊,更何况是初涉世事的学生了。所以教师要具有舵手的“导航”功能,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生在人生的取舍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及时地为学生指明方向,更要用自己的行动作为学生的楷模,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

刚工作的时候我的师父曾给我讲过这样一案例:有一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团员,在用一双追求真善美的眼睛打量现实生活时,发现实际与她美好的愿望不符,种种矛盾使她感到困惑和痛苦不堪: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而她始终保持了纯洁和诚实,但同学们却指责她假装高尚。期末考试一位教师为了让她能得到奖学金而给她加了分数,原因是她的爸爸是这位老师爱人的上司。她痛苦地说:“我一向嘲笑那些考试作假的人,可现在我只有嘲笑自已了。”最后,她带着美丽的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厌恶踏入了另一个世界。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师父的话“教师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窗口,评价社会的尺度。你做了老师,从此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們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楷模来塑造,来要求。”

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强,而在学校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作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崇高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既是青少年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青少年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人。只有教师自己站稳脚,树立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升华其思想境界,才能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尊崇效应,为“真、善、美”在社会上的立足奠定基石。

二、要具有春风化雨的情感艺术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爱中意的“王子、小公主”无可厚非,但爱看不惯的“丑小鸭”更难能可贵。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使学生畏惧不安,紧张无趣,厌恶这门学科,甚至还会毁掉一个未来什么“家”。其次,要严爱结合,恩威并重,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而有格,严而有效。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要尽力帮助,对待学生成长进步热情肯定,用火热的心肠,满腔的热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老师胜父母,同学似兄弟。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对学生友善、温暖和关怀。课后与学生交友,让他们掏心里话,捕捉热点。难点话题,日常以礼相待。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能控制感情,不迁怒于学生,让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前进动力,明确前进方向。

三、要具有以苦为荣,化苦为乐的心理状态

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教育即创造”,这里人们所公认的原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千变万化,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按照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高度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必然是艰苦的,而化苦为乐地完成劳动需要强大的人格力量来支持。

科学史上大量的记载证明,那些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创新者都有大无畏的精神,不畏劳苦艰难,不畏风险失败,不畏嫉妒嘲讽,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教师如果具有了这样的良好意志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这些意志品质在学生面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会起到促进作用。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师本身就是令学生信赖爱戴的楷模,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往往确信其教育指导的正确性,真实性,从而“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凭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乐教的表率,真挚的情感,炽热的心肠,教育的环境定会得到改善,教育的效能定能得到增进!

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篇7

一、以慈爱感染学生

“慈爱”是洒向学生心田的春雨, 要让这春雨淅沥地下。教师对待学生应像善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只是加以批评或指责, 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受挫。故教师应具有母亲的慈爱和耐心, 小心地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否则学生几经挫折, 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便会烟消云散;也许你的一声斥责, 一句不当的批评会扼杀一个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以一个母亲的爱心、细心、耐心去引导学生, 以真情启发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一次测试后, 笔者布置了一份特殊的英语作业:用汉语写出试后反思、今后的目标打算及想对教师说的话。通过它, 笔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深刻影响。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您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 您会和每个同学用眼神打招呼, 您平易近人、温和可亲的性格, 让我们知道了您对大家的关怀和希望。您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关心呵护我们, 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听您的课……”看后笔者感触颇深: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是一朵朵满怀希望的花朵, 是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 身为教师的笔者又怎能不像母亲一样去爱每一位学生?

二、以信任感染学生

“信任”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要让这钥匙永不遗失。对学生的信任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地灌输, 包办代替, 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 并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能力, 所以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信任的态度。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 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 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时, 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 说一句信任的话语, 那么,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胆量就会增大, 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信任, 在每位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 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以宽容感染学生

“宽容”是架通学生心灵的桥梁, 要让这桥梁畅行无阻。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 无论其丑美, 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 无论其大小, 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无论其清浊, 故大海浩瀚无比。所以,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 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换一种心态, 换一个角度, 换一些形式, 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可爱的, 你会发现教育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和魅力。但宽容也是有限度的, 并不是放任自流或放纵, 它也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关爱、理解与鼓励。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荷叶上的露珠, 晶莹透亮而又十分脆弱, 一不小心就会滚落, 就会破碎, 应加倍呵护。”

四、以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是沟通心灵的钥匙。尤其是英语教师,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 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 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 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这种“仿真”, 使学生产生新奇感, 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 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 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和感召力。通过语言的表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与你产生共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必须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为自己赢来钦慕和渴求的目光。而“How are you?”“Thank you.”“You are a very clever boy/girl.”等礼貌用语的使用, 一定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语言还要宽厚、幽默, 决不能带有讽刺和挖苦, 批评中有激励、鼓励中有希望, 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永远对他们充满了希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辐射力最强, 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而久远, 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 教师应着力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楷模和导师。

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8

那年, 我被三轮车撞伤了, 在昏迷中被送进了医院, 经诊断是轻微脑震荡, 必须住院治疗。我清醒后, 想到班里的34个孩子, 说什么也不答应。医生没法, 只好同意我回家边治疗边工作, 但关照我必须休息一周。可我只在家躺了一天, 第二天就再也躺不住了。到校后我坐在讲台上, 懂事的学生非让我回家休息。我对学生说:“孩子们, 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吗?那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是对祖国、对学生的责任感, 你们从小就应该树立一种责任感, 为祖国而学习, 为人民而学习, 你们说对吗?”学生在老师的人格感召下, 人人眼中闪着泪花, 异口同声地说:“对, 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 将来让祖国在我们手中变得更强大。”那堂课我虽然声音不大, 但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在以后的很长时间中, 我因势利导要求他们人人对班集体负责任, 像老师一样心中时刻想着班集体。效果特好, 我们班连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还有一次, 我在住室刷牙, 随手将一个牙膏皮扔到了室外, 室外是我们班的卫生区, 这时班里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走过来, 只见他弯腰把牙膏皮捡了起来。我马上悟出了自己的不对和孩子行为的高尚, 但我又想到他平时的表现, 怀疑他捡起来是拿着玩儿, 谁知他把那牙膏皮送进了垃圾箱。在班会上我为学生讲了这件事情, 我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我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集体的荣誉。”老师那天做的事对不起大家, 大家不要像老师学习, 要像小明同学学习, 大家为小明同学鼓掌!同学们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说:“老师有了错误, 主动承认, 并决心改正, 这好不好?”同学们也为我鼓掌, 此后, 关心集体, 蔚然成风, 有错误的同学, 也学会了主动认错改错, 促进了班风进一步好转。

教师人格魅力最吸引学生 篇9

根据调查, 高中学生认为教师吸引学生的教育魅力最主要是人格魅力 (66.2%) , 其次为师爱魅力 (15.3%) 、学识魅力 (12.1%) 和形象魅力 (6.4%) 。这表明, 教师最吸引学生的不是表面的东西, 而是从骨子里焕发出来的感染人的人格魅力。初中学生和高中生的感受基本一致, 只是程度不同。

家长认为, 教师吸引学生依次是人格魅力 (48.1%) 、师爱魅力 (35.8%) 、学识魅力 (15.4%) 和形象魅力 (0.7%) , 其中, 家长对师爱的关注度高于学生。

学生认同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尊重学生、友善、幽默;教师的师爱 (师德) 魅力为公平、爱岗;教师的学识魅力为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学科知识。

情商培养:人格魅力的基础 篇10

一、帮助儿童认识自我, 培养其发展的主动性

在求学阶段, 儿童自我认识发展还相当不成熟, 他们往往不能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自己, 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教师应根据这两类儿童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对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 教师应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遭受挫折时, 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分析讨论, 切实认识自己的不足, 从而消除其优越感和骄傲心理;对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 教师要予以特别的关心, 多给他们创造表现长处的机会, 让儿童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从而建立自信心。

在帮助儿童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教师要进一步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正在长大, 有能力去面对和处理一些事情, 有责任从各方面管理自己, 改进和提高自己。在课内教育活动中, 教师更多地当指导的角色, 试行让儿童独立思考, 亲自操作。重要的是教师要联系家长配合, 家中大小事让儿童主动参与, 充分发表意见;对儿童个人的大事, 尊重他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在实践中提醒儿童有意识地去克服某个缺点, 继续发扬优点, 并进行有效的检查、评定、总结。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会逐步相信自己的能力, 会更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二、提高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 使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

作为教师, 应细心体察到儿童的微妙变化, 帮助儿童积极调整心态, 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 使儿童明白保持愉快平稳情绪的重要性

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的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和活动的效率。过于强烈而持久的焦虑、忧愁、愤怒等情绪不仅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 也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 教给儿童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

(1) 接受事实, 转变认识。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样的不快和挫折, 聪明的办法是正视它、接受它。不要一直耿耿于怀或一味去后悔、责备自己。“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如考试失败, 让儿童逐步去淡化考试结果的影响, 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 这样就不致于让他产生更多的烦恼。

(2) 自我鼓励法。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 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 告诉自己“下次一定会好”。

(3) 愉快想象法。当消极情绪一时无法摆脱时, 可让儿童想象曾令自己最愉快的一些场景、事情, 如旅游时的美景、得奖时的情形、有趣的故事。在愉快美好的回忆中, 儿童就可摆脱一时的烦恼, 变得心情舒畅。

(4) 合理宣泄法。应该让儿童了解到, 不良情绪产生时, 不要强行束缚自己的感情, 应该使用“合理宣泄法”, 将其尽快释放出来。如运动宣泄:不愉快时, 不妨到操场跑几圈, 或者打打球, 等到活动累了的时候, 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又如倾诉宣泄:当心里有了烦恼, 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倾诉, 甚至大哭一场, 这样也能减轻不良情绪带来的烦恼。当然宣泄必须是合理的、道德的。教育儿童不能不分对象、不分场合, 把气随意撒在别人身上, 把别人当“替罪羊”。

在适时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下, 儿童提高了情绪调控能力, 面对生活挫折时就能尽快调整心态, 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为长大后步入成人社会,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维护心理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活动中培养儿童坚强的毅力

坚强的毅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 并在克服困难中形成的。因此, 教师除了平时经常向小学生讲述伟人、历史名人如何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困难, 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感人事迹外, 更要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来培养坚韧的毅力。

(1) 每学期开展有既定目标的争优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学习、体育锻炼、遵守纪律、劳动等各个方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份争优计划, 让他们按计划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 不达目标, 誓不罢休, 在争优过程中磨炼意志。

(2) 节假日带领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野外考察、勤工俭学、社会锻炼等。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完成任务, 就要克服困难, 就要不断战胜内心的胆怯和软弱, 以培养坚强的毅力。

上一篇:企业家隐性知识学习下一篇:课堂上教师提问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