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

2024-05-16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精选十篇)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 篇1

一“我”要想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 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启迪学生思维, 增进师生交流, 可以使学生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 积极主动上好地理课。如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时, 教师出示“徐州工业图”和“徐州居住交通图”设置疑问:假如你是一名化工厂厂长, 你应该把化工厂布局在哪?请说明理由。此问题采用角色扮演方式, 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我”要试

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法, 让学生亲自尝试, 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 使学生在玩中学, 达到心、智、能统一开发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的游戏活动包括智力游戏和角色游戏。如讲到“世界的气候”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智力游戏活动, 教师精心制作小游戏课件, 展示世界地图, 图上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茨克的位置, 教师提问:“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 你将带什么样的衣服去?”备选答案有短衣短裤、棉衣棉裤、皮衣皮裤, 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被选答案到地图上的正确位置, 课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这种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并利用其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启迪学生智慧, 锻炼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三“我”要辩

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会活动, 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 针对某个地理问题进行探讨和辨别真伪,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之目的。如讲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可以以围湖造田为例讲解各要素的制约性。课堂上以“保护洞庭湖环境生态”为题, 举行一场辩论会, 正方观点为:围湖造田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为:围湖造田弊大于利。让学生展开热烈辩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辩论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加深其对地理知识更好的理解, 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四“我”要说

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 组织多种多样的讨论, 如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的热情, 让学生在“说一说”中求新知、长智力。其中, 学生“说一说”中的设疑是关键, 设计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 难度适宜, 有新鲜感, 还应是地理知识的重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如讲解“全球气候变化”一节, 课后有这样的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让学生读图认识热岛效应后分析原因, 继而讨论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以及该怎样减弱热岛效应。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有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我”要评

新课程强调改革原有的单一评价为主体的状况, 实施多主体评价, 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评价的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同时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活动中, 学生参与对自己和他人学习成果的评价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课堂讨论练习、开放性作业、书面报告等多种评价方法中, 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形式, 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依据, 而且促使学生自身学习地理能力的提高, 激发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兴趣。如在地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可采用学生小组评价形式, 制定如下评价标准:A——课堂活动积极参与, 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 效果好;B——能较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团结合作效果一般;C——遵守课堂纪律, 与小组同学能配合;D——不能做到以上三点。小组活动完毕后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 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中。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注重启发引导, 增强学生自我评价、取长补短和自我弥补不足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学会学习、交往、做人, 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六“我”要理

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理一理”活动, 即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与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这种活动促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 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讲“荒漠化防治”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堂上展开走进西北、话说西北、西北危机、西北防治等几项活动, 让学生掌握西北的有关地理知识, 然后安排“长话短说”活动, 要求学生三言两语概括本节内容。最后, 教师利用板书展示本节知识纲要, 深化地理学习, 提高综合能力。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绝非一日之功。笔者也在探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探索, 希望能走出一条高效课堂之路。

[责任编辑:庞远燕]

摘要: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因, 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通过改变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 逐步实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2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中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效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有不少的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在教学中也借鉴和利用他们的一些经验、方法,自己付出了,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回过头来进行思考、总结,应该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

我认为要上一节高效率的地理课,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分清,详略要得当,根据不同底内容选用适当的方法和多种方法来讲授;其次,还要注意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的气氛。再次要从语言上进行总结,讲究语速、语调,语言的精练和直观,让学生听的懂,听的明白。

一、注重备课,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还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和应用的程度,是对各知识点的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备课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要把握教材在全册书中地位,它对其它教材的重要性、影响性。还要弄清各册教材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规定。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教材与大纲联系起来。有重点的进行“双基”教育。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各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吃透学生。切实做到眉目清楚,心里有数,因材施教。备课时备教材,要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理清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题目、回答题目尽量用课本的文字或材料里的文字作答,答题效率就有可能提高。

二、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特别社会是焦点、热点。

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很有用的,是有必要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能够积极参与。做到把课本与社会生活结

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能反映地理学科获得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介绍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开拓学生视野;还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得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比如在讲“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时以“大河之旅——环保中国·2005黄河万里行”活动的新闻报道为背景,以及大量西北地区沙漠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了沙漠化形成的主要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针对出现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然后总结应该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防护林,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多方面治理荒漠化。并以不要让人类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这一宣传标语提醒大家要注意用水,从而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保护环境的作用,由衷地感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2、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3、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的直观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解决了很多在传统教学中用“粉笔+黑板+挂图”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运用一些幽默风趣和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思维的深度和速度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好的课堂气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深深刻,兴趣也容易提高。课文中常有一些枯燥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加以佐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积极参与课堂。民以食为天,说到吃,同学们一定有兴趣,讲农业地域类型中的水稻种植业这一课时,以一则新闻报刊短文:“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出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惊人之问。布朗预言:到达2030年,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同时粮食的产量因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下降,需从国外进口上亿吨粮食。进而得出“谁也养活不了中国人”的结论。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开始多数学生反应强烈,大家议论纷纷,积极思考如何才能解决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的难题,通过这样引入后面的内

容,学生上课情绪被调动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学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以及季风水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五、注意课堂上的语言表达。

课堂上要把知识传达给学生,就要很好的驾御语言,恰当的表达、交流,讲究语速、语调,语言的精练和直观。满堂灌的教学,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消化和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我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讲的激动就滔滔不绝、顾及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堂课下来,效果就不是很理想,后来就逐渐改变我的语速和对课堂的调节,使得讲的知识学生都能听清楚、听懂。否则你就是用再好的手段、方法都不会事半功倍。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 篇3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规定学科课程教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既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要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如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其依据;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的方法。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如何在一堂课中用所选择的方法、手段去实现预定目标,教师如何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各部分的衔接问题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

首先,教学设计要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策略。其次,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发挥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力。如学习亚洲地理分区时,亚洲面积广阔,为了便于学习,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地理区域。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活动来学习这六个地理区域,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这六个小组分别扮演东南亚、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并让每组学生分别说一说各地理分区主要有哪些国家,也可以对个别国家进行简单介绍,进而让学生顺势找出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亚洲。最后,教学过程还要设计和安排教学辅助环节、教学辅助材料以及一节课时间的分配等,如是否使用直观教学、是否安排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以配合教师短时间地集中讲解、教师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每个环节大致需要用多少时间等。

三、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科学评估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作业是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诊断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其认识不断深化,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作业的设计要能突出主干知识、巩固重点知识。检测题的精选和设计非常重要,达标检测题选题要精准、代表性要强,必须紧扣当堂目标、围绕当堂知识点设计。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其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习题数量要适当,不能增加学生负担。如对亚洲自然环境作业的设计,可以亚洲地图、局部图形式设计成选择题或综合题,检测学生能否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等自然地理特征。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效果 篇4

一、巧妙开头, 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 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语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 起着渗透主题、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的作用, 风趣幽默的导入, 会像磁石般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产生师生共鸣, 形成新课的教学高潮。如教学“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 先让学生猜谜:“不是篮球不是蛋, 用手一推它就转, 别看它的个子小, 载着大河和高山”;讲“地图”时, 则用“容纳万水千山, 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名山, 浑身绚丽多彩”的谜语导入;教学“中国的疆域”时, 用“蓝色星球浮太空, 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 东西两分它在东, 头指世界最大洋, 尾靠世界最大陆”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 使学生形成空间轮廓概念, 加深对地球、地图特征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好插图, 引发兴趣

新编地理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 直观性强, 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 对引发学生兴趣, 增进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讲解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 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地理教学较其他学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有着丰富多彩的直观内容, 这对学生地理概念的形成和持久兴趣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方式, 如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 出示中国政区彩色板图、空白政区图、自制的各省级行政区小卡片等教具, 利用这些直观教具, 让学生识记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形状特征。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位置关系, 海陆关系等规律。学会绘图、拼图的能力, 使学生对中国政区图产生深刻的印象。

三、引领欣赏, 以赏激趣

初中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 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 教师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例如, 讲亚洲地形时, 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 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 让大家一起跟着唱, 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 画面优美, 解说风趣, 学生喜闻乐见。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 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 扩大资料来源,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四、开展活动, 以演促趣

把多样的表演引入地理课堂, 比如可让唱歌好的学生, 课前找个音乐伴奏带, 在课堂上领唱独唱一首特色民歌, 效果一定比播放一个现成的音带效果好, 像《北国之春》《铃儿响叮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错的选择。会拉琴的同学来一段独奏, 而平时调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不妨来个外国民俗表演, 如澳大利亚毛利人的碰鼻礼、三大宗教的不同祷告形式, 不同国家的舞蹈。在讲国家地理时, 可分别请一些同学事先准备好熟知国家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工业产品、娱乐风俗等常识, 然后来个吹牛比赛, 夸夸某国好, 几个同学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 谁把牛皮吹错就自动下台。通过丰富有益的活动, 大力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巧设疑问, 以疑激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多疑, 更应善于设问, 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学习新知识, 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 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 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洋流”一节时, 我设了这样一个疑问: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 他每次从印度半岛到非洲东海岸去, 都选择在冬季, 而返航时则选在夏季, 这是为什么?学生急于得到正确答案, 我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导入新课, 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 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5

1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传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给所有学生一起讲课,时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地理基础知识差并且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比较抵触,教师认为辅导这些学生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自信,整个课堂就成为教师和几个好学生的舞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分层次地、为每个学生设置单独的个人目标,上课过程中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由传授学生知识,变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牢记知识内容。比如地理教学中会讲述风的成因,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温差的存在,从而引起冷热空气流动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风进行成因解释,不仅用到了所学知识,也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习动力。

2.2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教学忌好高骛远,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一点一点教学,并且注意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用小笔记本或卡片将学习的知识记下,放在口袋或者贴在桌面,时常复习,积累知识。

3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并且容易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发表自己对地理或者其他问题的看法和言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传统粗暴的处理方式,要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内外创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本文提出的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变换运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 篇6

一、制定现代的地理教学目标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科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因此要更新以往旧体制下的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现代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要根据目标导向原理,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心理要求、认知发展状况等,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即: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方面具体内容,真正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素质,跳出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的框框。例:讲到“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部分内容时,课上一开始就把该内容需达到的教学目标跟学生交代清楚:从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从能力上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并用科学语言解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能画出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思想上的要求要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素的精神。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地理课45分钟效率的必要前提,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贯穿始终、分步实施,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进退有度,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二、培养现代的地理观念

当今世界,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地理问题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如人口动态、资源窘境、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污染、臭氧洞)、气候变化、粮食短缺、种族冲突等。我们首先认识到这到些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努力建设“一个宽敞、富裕、干净、安全的地球”。基础地理的首要任务是观念、观点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地理教学本身也是一种观念性教育,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质的高层次要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树立学生的现代地理观念。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整体素质入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科学的地理观念的形成,也为地理学注入了活力,使人在欣赏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终身受益,充分体现了中学地理课45钟的价值。

三、采取现代的地理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要通过现代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造,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1、要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一个“转变”,即:由过去那种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学生就好比一群觅路人在教师这个向导的带领下共同探索全新博大的知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点拨、启发学生,补充、强调重点,分析、突破难点。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而不是泛泛地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有学习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吃透教材、大纲,依靠领悟和把握教材大纲的实质及精髓来把教材讲活,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2、要充分合理地安排课堂45分钟时间,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即每节课安排有复习提问时间、交流反馈时间、讨论总结时间等。如:高中地理讲到“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部分内容时,要给学生留出3分钟时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身边实际,针对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彼此之间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用1-2分钟进行概括总结。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主动去探求真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及实践能力。

3、课堂教学还要讲求创新。社会要发展,就要有创新,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教学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有突出创新教育的地理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积极思考;同时也要讲究方法的灵活多样,注意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艺术性、创造性,使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常言道:教无定法,不可无法,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求得法。

4、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化的社会。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方式或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已成为必然。

5、进行现代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现代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根据反馈控制原理,教师要重视并设计教学过程教師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联系,交流与反馈,不断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达到程度进行必要的检测评估,力求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解决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的问题。

创新地理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篇7

一、师师互动合作,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地理课教师理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除了平时要多学习一些地理知识, 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理论水平外, 教师还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和封闭的现象, 学会与他人合作, 要对地理知识体系有通透的理解, 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对此, 教研组就要加强集体备课, 一起研究教法、学法;一起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也要开展合作与交流, 大家在一起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如:同是讲台湾问题, 政治课上的台湾, 讲的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历史课上的台湾, 讲的是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的问题, 强调其历史发展;地理上的台湾, 则是讲台湾地理位置、美丽富饶的内容。“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大家通过相互切磋, 从不同角度认识了台湾, 也增强了自身能力, 加深了理论修养, 锤炼了教学艺术, 为完成教育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精心备好、上好章节第一课, 激发学习氛围

教师一定要精心备好章节第一节课、上好章节第一节课, 这对于提升教师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益。例如:笔者的第一节课就是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冬天为什么不太冷?每隔七、八天就有一次强冷空气的过境, 使我们这个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大, 为什么?夏天, 人们为什么都穿浅色的衣服?新买来的自行车, 只要一遇到下雨, 表层的漆就会脱落, 为什么?再有同学们到青岛去, 感到最头痛的事是什么?交通拥挤、行人太多、空气的能见度较差还是噪音震耳?就以上同学看到的、生活中体验到的地理现象, 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 进行调查、分析、写论文等。大家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 因而群体性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 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督的地方, 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心愉悦, 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 充满乐趣。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设性的创设原则, 进行了一下尝试:

1. 设置悬念, 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例如, 天气预报, 今天傍晚寒潮将到达我市, 明早离开我市, 继续南下。请问我市未来24小时天气会怎样变化?引出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以问题作为出发点, 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 从而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2. 实验操作, 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在讲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 教师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 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 那么, 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 采用电教手段, 构建多媒体的教学情境。

现代科技的发展, 为教学活动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媒体, 不但能展示教学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 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 而且可以节省活动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 同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四、努力加强趣味教学, 旨在提高学习效率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充分认识到:加强趣味教学,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而且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研究中, 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习并运用好趣味教学, 这是地理教师必练的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就是充分利用“谚语的哲理与趣味、古诗文的诗情画意、漫画的形象与逼真”等等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譬如:讲大陆性气候时, 笔者引用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讲锋面雨时, 笔者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云过山坡湿, 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 既形象逼真又富有感染力。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笔者引用古诗文“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 气温的下降, 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用“马前挑花, 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 使学生回味无穷, 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篇8

一、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综合性、实践性及时代性强, 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至关重要, 课堂上不妨让学生联想客观存在的直观的地理现象。如:从天体的运行到海陆的变迁, 从印度洋海啸到汶川大地震, 从美国为争夺石油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到打击索马里海盗, 从神七上天到南极探险, 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开通……这些都与地理知识有关, 只要你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让学生钻进去了, 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 就不怕学不好。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 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 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 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某一个特长等, 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 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 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等等。

二、转变教育观念

1.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

互动的场所, 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场所。课堂上不但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 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 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 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 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 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 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 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 是由一系列单色调、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 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色彩斑斓, 是以一种活生生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 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 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例如通过动画模拟板块运动过程, 以及演示板块的运移过程, 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 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 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与动口, 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予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 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 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 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 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 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五、课后进行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 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又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 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 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 不断地调整、改进, 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9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解化难点

首先, 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每周集体备课时, 我们牢固树立目标意识, 科学地制定每周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并围绕这些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

其次, 要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的教学, 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堂课都有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 要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 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确定重点呢?这就要求全组老师要集体备课, 在备课活动中,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大纲, 钻研教材, 学习教参及刊物的相关资料, 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运用集体智慧, 明确一节、一章和全书的重点及重点的层次与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让每位教师学会重点的确定方法。

在教学中还应抓好重点的教学。第一要突出重点;第二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 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情况, 便于调整教学活动;第三要对重点知识内容及时强化;第四要对重点知识归纳网络, 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要把重点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网络, 使所学知识概括成系统, 以便形成一个优化的系统和知识结构, 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课时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 难以掌握。我们在集体备课时, 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精心设置问题, 降低难度, 减缓坡度, 化繁为简, 化大为小, 化难为易, 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 把学生一步步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 “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仅凭课本罗列的知识点和插图往往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 自制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 用动画分别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黄赤交角的形成、二分二至的形成、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重难点知识, 安排学生轮流到多媒体教室观看, 边观看边讲解, 运用动画把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直观化,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目标。

二、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要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 关键还在于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 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合全组教师的智慧,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出灵活多样,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地理研究中找到乐趣。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一堂课不是老师的独角戏, 而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备课时教师先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扮演好导演就行, 引导把握好教学方向和教学进程, 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体味到做主人的乐趣, 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激发出来调动起来。

例如, 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时候, 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以及锋面的形成与天气, 攻克重难点知识;运用卫星云图和天气图设计天气预报的情景, 鼓励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现场做一下天气预报;运用图片和文字展示台风、梅雨、伏旱天气情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上天气现象。这样,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 这样的课堂很受学生喜欢, 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三、做好课堂评价与课堂小结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 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个性倾向。好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地给与激励或肯定, 要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 要适时加以引导, 使学生敢想会想,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生根发芽,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小结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学过的内容, 且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孔子曾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思考对学生来讲意义很重要, 对所学的内容理解,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总结不应该只是由老师来进行, 而应该给学生自我小结的空间, 由学生来作小结, 然后同学补充, 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来进行。如果课堂时间不充分, 也可以课堂不小结, 将小结工作留给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再由老师集中整理, 留待下堂课完成, 这样既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又可以承上启下的引入新课。注重小结有助于学生认清知识的本质, 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 使知识系统化, 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高一备课组全体同仁群策群力, 致力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研究性课题。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应该加倍努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要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使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摘要: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其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要注重课堂评价和课堂小结。

中学地理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一、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使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协调统一,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地理认知和个性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情境教学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

1. 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已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它们可以单独或综合各种功效使用,改变了以往平面的教学方式,呈现了立体化的教学,让抽象的理论讲解生动化、形象化,可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 导入歌曲创设情境

中学生都喜欢音乐,教师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导入歌曲,创设情境氛围来渲染出学习的意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课堂学习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牢牢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效的导入歌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明确歌曲的目的。歌曲要与学习的内容符合,为教学服务,引用歌词是运用歌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内容,切忌在地理课堂引吭高歌而喧宾夺主。二引用的歌曲要恰如其分。比如,在介绍我国的长江时,引入《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之壮美,激发起学生对长江的热爱、祖国的热爱。教师顺势在地图上引导学生找到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使学生了解到长江不仅为沿江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沟通了沿海和内陆的交通,促进了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3. 借用谚语、名人故事创设情境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它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因此用谚语创设情境,可使知识易懂、好记,获得一点就通的效果。我国不同地方的地理特征有不同的谚语,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和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一场秋雨,一场寒”就与冷锋有关,而“一场春雨,一场暖”则与暖锋有关。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地理名人轶事。如明朝的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和贡献。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尤其在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其著作《坤舆万国全图》,该图运用西方地图投影方法绘制,标有经纬度,标示了地圆说、气候的地带说、地表的海陆分布、世界的五大洲以及各洲的名山大川、国名等,传入了当时欧洲先进的地理学知识,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二、通过后进生的转化推动班级整体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等的不同,形成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分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看优等生,要关注后进生。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 建立档案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后进生名单,做到心中有数,建立档案。

2. 针对性转化

教师要给后进生个别辅导,要有耐心,找出他们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一起研究。教师要定期对后进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督促他们学习,让他们有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至少一次并有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

3. 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和加深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效率,教师让学生学会复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加强读图训练,以区域定位为核心,熟悉各类图形的读图方法,锻炼学生快速解题能力;建立知识网络,理清层次关系,学会迁移,整合地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练习,以便提高知识应用时的迁移速度和能力,尤其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有些综合题的答题思路比较模式化,不妨总结归纳并应用;遵循审题、解题、答题的顺序加强日常训练,把审题方法变成常态。

上一篇:可保性研究下一篇:层次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