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管理

2024-07-25

病房护理管理(精选十篇)

病房护理管理 篇1

1 痴呆病房床位的设置及人员的配备

病房共设置26张床位, 并分3个不同等级。收治的老年期痴呆病人符合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诊断标准。病房医生主要由神经、精神病学医生组成, 其中包括1名正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病房护理人员主要由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2名护士、7名护理员组成。

2 人员素质要求

2.1 一丝不拘的工作作风

痴呆病人大多缺乏定向力、自知力, 不能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这对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必须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要一丝不拘、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2 周到细致的服务态度

痴呆病人智能衰退, 对于护士来说, 要在为病人服务时, 周到细致, 尊重病人人格, 对所有病人都要一视同仁, 充分理解、同情病人的疾苦,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3 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遇事情绪稳定, 是对痴呆病房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从事痴呆病房工作的护士, 要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学会控制情绪, 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微笑面对每一位病人。同时, 还要帮助和引导病人保持良好心态, 成为病人心理保健的使者。护士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难以估计的困难, 这就要求护士要适时调整心态, 主动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 处事不惊、应对有余,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 业务技能

与普通病房不同, 痴呆病房面对的是特殊病人, 病人的自控性差, 这对护士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 这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 要对护士及护理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技能, 使他们能够适应痴呆病临床工作的需要。

4 病房管理

4.1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4.1.1 合理安排责任护士

生活环境的变化对痴呆病人影响较大, 尤其是病人对日常接触的人发生变化更加敏感。因此, 我们特别注重做好病人入院接触这一重要环节。在病人入院时, 我们首先会与病人家属进行交谈和沟通, 给病人以“熟人”的感觉, 然后等病人情绪稳定以后, 护士再主动接待病人。对于多次住院的病人, 我们尽可能安排熟悉的责任护士和床位, 使病人得到安全感, 增强病人的依从性。

4.1.2 注重逐步增进亲和力

痴呆病人往往在家时一般都由比较固定的人进行照顾, 因此, 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对照顾他的人有强烈的依赖性。为了减少病人的这种依赖性, 增进他们对护理人员的亲和力, 我们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 先让家属日间或夜间进行陪护, 并增加探视时间;护士和病人的接触采用逐渐介入的方法, 即接触时间一天比一天延长, 家属陪伴时间一天比一天缩短, 这样能够使病人逐渐接纳护士;其次, 护士传授家属一些护理技巧, 增强病人对护士的护理认同感。

4.1.3 确定有针对性的最佳治疗护理时间

每个痴呆病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和作息习惯, 为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时间提供了依据。责任护士要注重平时的观察, 根据病人的情绪和能力, 记录病人最容易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时间和条件, 并根据实际需要, 将这一时间定为治疗护理时间。

4.2 营造适宜的环境

4.2.1 布置让病人有亲近感的病室环境

病室内物品的设置和摆放应遵循简洁、整齐、方便、安全的原则, 病人的日常用品应定点定位, 要尽量避免病室搬迁, 给病人提供一个熟悉安定的病室。

4.2.2 建立和完善辅助支持系统

要重视调动病人的视觉功能, 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图片、文字和装饰物做出标记, 用以引导和提醒病人。比如, 我们在床头、浴室和卫生间等处放置简单提示物, 帮助病人提高对方向的认知;在病室墙上挂上时钟和日历, 提醒病人对时间概念的认知。

4.3 设立认知训练场所

结合病人的日常生活, 我们在病房内设立病人活动室, 积极引导病人参加病房组织的活动, 并利用记忆辅助物或视听设备, 比如卡片、积木、录音等配合训练, 既丰富了病人的文化生活, 又帮助病人提高了认知水平。

4.4 加强安全护理

护士要善于进行病情观察, 对病人潜在的健康状况要有警觉, 及时发现身体或心理方面出现的异常, 保证病人的安全, 尽量减少使用强制措施。护士应经常不定时地进行巡视, 始终将病人置于护士的视线范围内。在病人服药时要发药到口、仔细检查, 以防药物错服、误服。对于毒麻限制药品、精神药品以及刀剪、体温表、缝衣针等危险物品要严格交班, 发现遗失应及时清查。

随着对痴呆护理专科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种新的护理干预措施不断出现, 痴呆病房的护理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痴呆病人的痛苦及其家庭的压力。

摘要:痴呆病人的临床护理, 相较于常规护理, 有一定的特殊性, 不但要注重护理过程中的药物治疗, 更要强调从心理、生理等多方位进行护理。从痴呆病房护理管理的角度介绍痴呆病人的护理经验。

关键词:痴呆病,病房,护理

参考文献

[1]贾福军, 胡宪章.精神医学与神经病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篇2

一、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 患者入院时需进行病房安全告知,告知使用病区电器的注意事项。患者贵重物品自行保管,谨防丢失。病房内禁止吸烟与饮酒,禁止使用电器和明火,对用氧患者进行安全宣教,以防失火。病房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或应急灯;消防设备应完好齐全,消防设备上无杂物,消防通道畅通,无杂物堆放。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病房晚上应及时督促探视人员离开病区,并督促患者休息。物品固定放臵便于拿取,保证患者行动安全。病房走廊要求地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患者滑到,跌伤。病房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人员,立即通知保卫科。

二、患者入、出院制度 患者住院有本院门诊医师根据病情决定,凭医师开具的住院证,按规定预交住院费、办理手续。危重患者可先住院后补办手续。患者住院需登记其联系人的姓名、身份证、工作单位、地址和电话号码。3 患者入院时,护士需进行入院评估宣教通知医生,向患者介绍环境、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等。若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按危重抢救患者救治流程进行处理。护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饮食护理,填写床头卡、病人一览表等,并测生命体征及体重,完善入院相关记录。6 患者出院有主管医生根据病情决定,遵医嘱停止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护理、用药。护士及时通知就家属办理结账手续。患者出院时,护士需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并主动征求意见,以便进行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整理清点用物,做好终末处臵。传染病及死亡患者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原则进行终末处理。

三、首接(问)负责制 当患者持住院通知单询问到第一位护理人员时,护士应站立、微笑、主动应答并接待患者。接待护士及时协助主班护士为患者安排床位,将患者介绍给责任护士,方可离开。如果床位紧张,需留下患者信息,并做好解释。3 患者入院当日,责任护士需与患者见面交流并且自我介绍。当遇到患者问询,第一位应答人员尽量给予解答和协助,若工作繁忙,应交与相关医护人员解决;若被询问病情,而主管医生不在病房时,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不能无应答或推诿。

四、输液巡视制度 护理人员应主动按时巡视,及时为患者更换液体。根据病情、患者年龄及药物特性遵医嘱调节滴速,并提醒患者及家属切勿擅自调节滴速。输液巡视中注意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针头有无移位、脱出,液体有无外渗或局部肿胀,药物对皮肤组织有无损伤等现象,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4 输液中护士要了解病情,密切观察输液后病情的变化,若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并有登记。做好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餐、饮水、如厕等。6 根据病情需要急诊转送或转科时,输液患者需有护士护送,并详细交班。

五、护患沟通制度 患者在就诊住院过程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服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等工作过程中,需用文明礼貌用语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关心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提供心理疏导,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护士在护理服务中使用文明服务用语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地道歉,取得患者谅解。护士在沟通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医学专业术语和医院常用省略用语。

六、工休会制度 工休会由护士长或责任护士主持,每周召开一次,做好记录。2 每次召开工休会的时间尽量避开患者休息和集中治疗的时间。工休会请病情许可的患者参加,对重症患者及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可有家属参加。主讲内容包括:介绍科室概况、探视制度、作息时间、禁烟制度、陪护制度、请假制度、疾病知识宣传、住院费用清单须知介绍、安全知识宣传、卫生知 识宣传等。讲解内容简明扼要,口齿清晰,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5 虚心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及时记录,对存在的问题,科室组织认真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反馈给患者或家属。

七、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 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适合于所有临床科室。回访人:原则上有护士长对出院患者实行定时电话回访,特殊情况时可委托高年资护士完成。回访对象:包括危为重症、手术、老年、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患者。4 回访内容

(1)回访患者出院后目前身体情况、是否按时服药及用药后有无不适反应。(2)询问患者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的落实情况。

(3)回访患者对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否知晓,是否知晓科室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的姓名。

(4)住院期间,对科室整体护理工作是否感到满意,有无建议和意见。(5)回访患者认为科室最满意或不满意的护士。5 回访要求

(1)每月按照科室上月出院患者人数的10%~15%进行回访。

(2)回访时内容要记录在案,每月一小结,对投诉问题有分析及整改措施。(3)回访时要热情、礼貌,不与患者发生争执。

(4)对患者的提问应耐心听取,语言规范,对治疗问题不清楚不得随意敷衍;对当时不能马上解决或电话解释不清的问题应采用另行答复、预约专家或建议来院复查等方式。(5)对投诉问题,应及时调查核实情况,3天内给予回复。

八、病历管理制度 病区病历文件由医生与护士共同管理。病历文件摆放有序不得撕毁,拆散,涂改或丢失,应妥善保管。护理文书记录按规定书写,要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完整,随病历保存。4 除工作需要外,任何人不得随意翻阅他人病历,不得自行携带病历出科室。5 病历使用完后及时放回病历架上,晚夜班及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的情况下,加锁保管。护士接收出科病历时,要求医生在病历交接登记本上写明交接日期、时间、病人住院号、姓名、主管医生签名,认真检查护理文书、收费、病历按规定顺序排列整齐,24小时之内送病案室登记保管。

护理风险管理

一、特殊、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发生特殊、意外事件后当班护士立即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及科主任。2 当班护士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判断患者意识,遵医嘱及时协助处理与抢救。评估患者有无损伤、骨折以及遭受意外后的精神状态的变化等,安慰患者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时正确执行各项医嘱,在护理记录中记录事件经过。根据事件性质立即或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必要时上报主管院领导,报告中要详细说明事件的经过几相关内容。向患者家属讲解事件经过达成双方共识,获得积极解决的良好印象,以避免 医患纠纷的发生。护士长根据事件类型、造成后果等,紧急或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发生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同时引以为戒,借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 评估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后果并记录,做好防范指导,提高在的自我防范意识。及时报告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使其积极配合。3 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于措施,做好交接班。4 加强巡视,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视力障碍、老年体弱、儿童、孕妇、行动不便及偏瘫患者应重点防护,并告知家属陪伴。5 保持病室环境、地面、通道、照明等设施的安全性及功能完好。6 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积极采取处理措施:

(1)护士应及时赶到现场,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医生一起迅速采取救助措施。

(2)记录病情及应急处理过程,认真做好交接班。

(3)值班护士必须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6(4)及时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三、患者管道脱落防范管理制度 评估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的危险因素,做好防范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各种管道的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适宜的活动体位及重要性。各类管道标示清楚,妥善固定与安臵。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检查约束部位认真做好记录。一旦发生管道脱落,立即启动一下程序:

(1)立即报告医师迅速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造成损害或损害加重。(2)认真记录患者管道脱落的经过、病情变化及处理过程,做好交接班。(3)立即向护士长报告,及时填写“患者管道滑脱上报表”上报护理部。(4)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6 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组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 7 工作。

四、患者皮肤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借助评分量表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有发生压疮高度危险者,尽早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二、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时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的,必须详细登记,24小时内报护士长及护理部。护理部应根据科室报表,定期跟踪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并记录。

三、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创面愈合,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皮肤相关情况,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五、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表

1在“压疮来源”栏中,注明发生科室或院外带来。

2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情况,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室名称。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患者目前的皮肤状况。3根据皮肤压疮危险性评分及分期,按要求填写清楚。

六、当患者转科时,要详细进行皮肤交接,并将科室评估表带至所转科室。

七、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由护士长签名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

五、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 分析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残余药液和输液器,以备检验。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保留残余血袋和 输血器,以备检验。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等相应处理。4 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吸氧。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6 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发生反应情况和抢救过程。发生输液反应时,与患者或家属一起将残余药液封存送药剂科药检验科室;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器和同批号未开封的输液器材科检验。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与患者或家属一起将残余血袋封存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血反应的输血器和同批号未开封的输血器送器材科检验。填写“输液(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药检验科、护理部。

六、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患者住院须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标志。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的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3 病房护士接待新患者时,必须经两人核对腕带上的信息与患者本人身份准确无误后佩戴。医护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良好。5 患者出院时,病房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生活垃圾处理。

七、各项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1 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在检查前,向患者告知目的、必要性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2 告知时,护士态度诚恳,语气温和,讲解清晰。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在关键过程或环节中,告知患者配合内容,操作结束告知注意事项。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应立即主动道歉,取得患者谅解。在进行危险性较大、侵入性护理技术操作及特殊病情防范措施时,应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与签字,并做好记录。

八、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根据病情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如各类插管、引流管、精神异常、意识障碍、治疗不配合等患者。告知清醒患者或家属,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保证患者就诊安全。注意保护约束侧的肢体完好,做好局部皮肤的护理,防止不必要的损伤。4 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若家属不同意保护性约束则需要签字注明。

九、重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按腕带识别身份。护士为患者佩戴腕带时,实行双人核对。“腕带”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等。4 若患者腕带发生损害需更新时,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执行更换。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称述患者姓名,并核对以确认患者身份。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在转运叫交接过程中,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查对患者“腕带”信息,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交接单,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

十、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须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或遗失需补戴,确保腕带佩戴完好。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腕带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在核对患者姓名时,请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昏迷、语言障碍灯无法沟通的患者,请家属说出患者姓名,或请翻译,或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患者信息核对无误。对于不知姓名的急危重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建立急诊就诊编号及性别等方法识别患者。

十一、医用管道标示规范 凡来院就诊的患者(包括住院或门诊),一旦臵管均应贴上不同颜色的管 道标识。普通病房采用抠取纸标签作为管道标识,重症监护病房采用统一的专用管道标识。管道标识由臵管者或配合臵管的护士填写臵管信息(包括臵管名称、臵管时间及臵管者)后给患者粘贴。粘贴位臵常规应距管道外端5cm,使用过程中以不损伤患者为原则。同时,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标识维护注意事项,应防水、乙醇擦拭。5 更换导管时应及时更换标识,如标识脱落及时补上。6 特殊管道需在管道外端口做好长度标记。

十二、患者病情变化报告制度及程序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情变化包括:患者异常情况、治疗后的效果或反应等。当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或家属呼叫病情变化时,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3 报告程序。

(1)正常工作日,向主管医生报告,如果主管医生不在,应报告同组医生或值班医生,必要时报告主任或副主任。

(2)夜间及节假日,向一线值班医生报告,如一线医生手术或不在,应报告二线医生或大科总住院医,如二线医生或大科总住院医生不在,应报告主任或副主任,如主任或副主任也无法联系,报告医院总值班协调。

十三、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 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自身原因或技术而发生的护理工作缺陷,引起的患者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均为护理投诉。护理部专人接待护理投诉,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耐心安抚投诉者,避免引发新的冲突,并做好投诉记录。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和处理经过几整改措施。护理部接到护理投诉后,及时调查核实,告知相关科室护士长,科内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投诉经核实后,护理部可根据事件情节,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理。(1)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

(2)当事人做出书面检查,并在护理部备案。(3)向投诉患者诚意道歉,取得患者谅解。护理部年终总结、分析,对全年护理投诉情况进行反馈,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违反医院其他规定的情况,按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十四、部门间患者交接管理规定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急诊就诊的病例或患者就诊处臵信息,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及个人信息,病情、臵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双方确认交接无误签名后方可离开。门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门诊就诊的书写的病历或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送交接,交接 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臵管等,填写门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送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双方确认交接无误签名后方可离开。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麻醉医师护送患者至病房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物品是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包括内容: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离开。6 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产妇需分娩时,由病房护士推至产房与助产师交接患者病情、子宫收缩情况、宫口扩张情况、胎心音、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离开。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妇分娩后,助产师推至产房门口,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双方签名方可离开。

十五、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2 采集标本严格遵照医嘱执行。采集标本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单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4 采集标本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确认患者,核对腕带,或请患者家属参与确认。

十六、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 各病区护士长准备好各种物品及药品的储备,保证急救用品充足完备。2 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强调落实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等。节日排班注意护士能力及年资搭配,每天安排有听班(应急班)护士。4 护理部或护士长配合医院进行节前安全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5 各病区按照节前排班正常运行,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调班。6 确保病区护理人力配备,保证患者安全。总结、节假日期间病区护理工作,必要时提出整改意见。

十七、预防住院患者发生烫伤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理程序 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烫伤知识的宣教,减少烫伤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使用热水袋及热宝等取暖设施,必要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热敷操作规程,避免患者在热敷治疗中发生烫伤。4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热疗操作规程,预防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烫伤。5 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高频电刀操作规程,避免手术患者发生意外烫伤。6 患者发生意外烫伤事件护理人员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值班护士立即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患者烫伤情况24小时上报护理部,并做伤情动态记录。

免陪患老年护理病房护理风险管理 篇3

关键词 免陪患 护理病房 风险管理

加强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急需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法治管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我院从1997年7月成立全日制免陪患疗区,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要。10年间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法制的日渐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规避护理风险,总结如下。

免陪患护理病房不安全因素

规章制度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具体、细化,或者制度落实不到位,有时造成责任不明确,或工作有纰漏;新制定的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

家属或患者因素:家属对患者的客观情况了解不详细,或故意隐瞒病情;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某些事情表述不清。

护理人员因素:护士工作经历少,法律意识淡薄;多数为独生子女,服务意识差;部分工作人员思想存在偏见,认为为病人做生活护理低人一等;工作经验少,有些病情观察不到位。与家属沟通能力差;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病人照顾不周到。

护理技能因素:技术水平低,处理病情变化能力差;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临床经验不足或相互配合不协调直接或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护理记录欠缺,缺乏客观、准确、及时、连续性,记录中夹杂着主观想像;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又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时;未执行告知义务。

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疾病和衰老同时存在,患有多种疾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较多;家属对预后估计不足;病人性格发生改变表现急躁、焦虑、易怒,不配合护理及治疗。

环境及设施因素:由于非治疗科室,得不到医院某些部门重视,环境不能及时改善,设备陈旧。造成家属及患者的不满。

其他因素:物价调整,病人消费高,院外养老行业竞争激烈,家属及患者对饮食住宿条件不满意。

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護理评估: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评估的过程贯穿于住院的始终,包括病情评估、压疮评估、坠床评估、经济状况评估、排泄评估、健康教育评估、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护理查体评估等等,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于护理记录单,相关结果告知家属。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落实力度。随着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规章制度不但要不断完善,还要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这是关键所在。病房成立十余年来我们不断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内容,如日间工作流程、夜间工作流程、护士工作奖惩细则、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质量控制小组工作职责等等,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加大监督力度。

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条例》等,并以新闻媒体中报道的有关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本院或他院发生的医疗问题教育大家,警钟长鸣。

转变服务观念,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适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教育大家转变服务观念,摆正护患关系、摆正心态,自觉维护病人的权益。 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讨论,对科室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预见,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在安全讨论记录中详细记载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及效果评价;对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除做好临床护理外还要将病人的预后向家属交代,尤其对可能发生死亡的病人,使家属对病人的最差预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强岗位培训,增强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由于病区没有家属参与护理活动,因此要求护士要有更强的应急能力,灵活处理各类突发的应急事件,满足病人安全、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需要,如:加强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增强抢救病人能力,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增强护士的观察病情、处理问题能力,加强礼仪交际培训,增强护士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能力。

积极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关系,改善疗区的设施、环境。养老托老机构的发展是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护理病房的发展离不开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因此积极的与相关科室联系,让大家了解病房、支持病房,更好地建设病房。

效 果

规避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房在患者及家属中的威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病房成立10余年来护理工作在摸索中开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采取,无1例事故、差错发生,无1例上访,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有效的管理方式,为社会各界养老机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10年间先后有30余家医院和托老所来我院参观学习,宝贵的管理经验使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为医院其他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本病房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其他疗区,基础护理工作做得细致周到,整体护理工作实际到位,为其他科室作出了榜样,在医院统一安排下全院各科室护士长轮流到护理病房培训,学习工作经验。

提高了全体护士的风险意识。通过以上措施,使全体护理人员增强了法制意识,充分认识到了安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工作自觉、主动、积极、严守规章制度已成为科室的风气。

参考文献

1 徐永能.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现代护理,2007,3(16):158-159.

2 邹树芳,熊辉,李玉娟.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3,3(4):51.

产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 篇4

1 影响产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环境因素

我科床位60张, 病人较多, 2010年共收治病人3 402 例次, 危重病人121 例次。为满足病人需要, 换床次数多, 转特需病房多, 床位周转快, 周转率基本保持在120%。因此, 护理任务重, 护士工作压力大。

1.2 人员因素

我科共有护士26人, 主管护师7人, 护师8人, 护士11人, 其中工作5年内护士9人;本科4人, 大专16, 中专6人;1名带教老师, 1名专科护士。

1.3 技术因素

低年资护士技术水平低, 缺乏系统操作训练, 经验不足, 不能达到专科护理及危重病人护理的技术操作要求;助产士少, 护士对产程观察经验不足。

1.4 行为因素

护士护理行为不规范,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言行不当, 造成护患矛盾。

1.5 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落实, 护士执行操作常规不规范, 对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1.6 病人因素

病人遵医行为欠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如擅自离开病房、外出、离院等。90%为初为人母, 缺乏育儿经验, 自我护理能力严重不足。

1.7 时间因素

产科病人入院时间的无规律性, 孕妇产程的发动时间夜间者居多, 增加了巡视频率, 给中夜班的护理工作带来不可预测的工作量。

2 安全管理对策

2.1 硬件建设与管理

2.1.1 环境与设备

环境整洁安全, 地面干燥, 开水间、卫生间有安全标志, 走廊上均设有扶手, 便于病人行走;走廊宽敞明亮, 阳光充足, 便于婴儿晒太阳;病床之间有隔帘, 便于保护病人的隐私。物资设备分门别类, 定位放置, 及时补充, 便于取放。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设备, 保持完好备用。

2.1.2 安全标志

合理使用各类安全标志, 如特殊饮食标志、防跌倒、绝对卧床标志等放置在病人床头, 以利提醒病人及医务人员, 起到警示作用。如留置针、导尿管要求标上留置日期、时间、工号;长期输液病人输液器上也需标明日期时间, 以利按时更换, 出入管道标志分为红蓝二色, 便于区分。

2.1.3 醒目标签与物品放置图

特殊药品单独放置, 贴有红色标签, 麻醉药、精神药专柜专锁, 不贴标签, 安全保管;抢救车内贴有物品放置图, 按图索物迅速快捷。输液瓶内加药后打红勾并签时间及姓名或工号。特殊输液药物用特殊标签, 如硫酸镁用蓝字蓝圈塑料牌, 缩宫素用红字红圈塑料牌等。

2.2 软件建设与管理

2.2.1 核心制度的落实

每日晨会循环学习一则核心制度, 护士长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发挥护理带教老师及专科护士的作用, 制订出适合本专科的抢救病人及基本操作流程图,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以利护士在执行中一目了然。尤其是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督导。

2.2.2 风险管理

制订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平时组织护士学习, 模拟突发事件的预案, 在出现突发事件时, 护士能从容应对;培养护士的责任感, 定期组织进行专科培训及考核,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提升沟通技巧, 培养安全的超前意识。

2.2.3 时间管理

面对超额工作量, 指导护士掌握轻重缓急, 合理安排时间, 采用不同时间管理方法, 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新方法。排班时对中夜班人员采用固定搭配, 用高年资+低年资, 中等年资+中等年资, 1年内的护士上帮班, 做到拍档互补, 从而形成默契, 防止漏执行。

2.2.4 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定期集中进行分类, 原因分析揭示危险因素和事态发展趋势, 讨论整改措施, 在讨论过程中, 以事为主, 重在吸取经验教训, 提升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2.3 附件建设与管理

2.3.1 培养安全护理意识

护理服务的特性要求护士必须有严谨、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 护理人员应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护理风险意识的能力, 达到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1]。每周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责任教育, 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不定时的安全检查包括物品、药品、设备、操作、书写、执行医嘱情况等。

2.3.2 构建安全护理文化

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各种教育活动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护理群体中。编制各类小手册便于护士学习, 将一些警示语贴在治疗、办公区域, 在病人床头柜上放置温馨提示牌, 护士站张贴病人出院流程, 规范护士礼貌用语等, 从而构建一个安全、温馨的病室环境, 让病人放心而来, 满意而归。

3 效果

我科通过硬件、软件、附件三管齐下的建设与管理, 已取得初步成效, 病人满意率从2006年的93%上升到2010年的99%, 无害性护理缺陷由每月最多的16例减少到3例, 无重大医疗护理事故发生, 无一例赔付性医疗纠纷发生。

4 体会

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2], 促进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 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3]。建立安全护理系统, 营造安全护理环境, 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将执行规则变成习惯, 提高执行能力和应对能力,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让护士真正做到层次分明、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摘要:分析影响产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强调通过软件、硬件、附件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 营造安全护理环境, 以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提高执行能力和应对能力, 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病房,护理安全,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加宁, 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47.

[2]张风清, 李珍, 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A) :67-68.

传染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篇5

1.病房内应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并有醒目隔离标志。2.每间病室只能收治同一病种的传染患者

3.患者的用物,信件票证等均需严格消毒方可出病区

4送出病室的一切污物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用专用的污物袋,袋外应有明显标志,送往指定的地点处理。患者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引流液按规定消毒处理

5.传染患者一般禁止探视或不陪伴,特殊情况者,须经医生或护士允许,并严格遵守医院规定和隔离要求

6.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须戴帽子,换鞋,穿隔离衣,根据不同的传染途径,还应选择防护设备,如口罩,眼罩,防护服,手套等。穿隔离衣前备好所有物品,不宜消毒的物品放入塑料袋内严防污染,接触不同病种患者要换隔离衣,消毒双手。

7.穿隔离衣者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隔离衣按规定挂放,并保持衣领清洁,每天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8.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烧毁 9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各种诊疗用具用后应消毒。治疗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患者餐具,剩饭,蔡渣应消毒处理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种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同一病种安排在同一区域。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外出。不同病种的病人禁止互串病房。疑似病人单间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对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知识和技术。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使其能主动配合隔离措施 4.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隔离治疗后的孤独心理 5.对需要陪护的患者,要指导陪客做好隔离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篇6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护理;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73-03

神经外科患者伤情多危重,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良好的概率仅有19.1%,12.7%的患者会有中、重残或是成为植物人,死亡率高达68.2%[1]。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引起纠纷和投诉,是风险高发区域[2]。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因此,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科室制定了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形成完善的护理服务链。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409例患者实施严格的护理管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有病床4张,护理人员1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1名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护师3人,护士(3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助理护士(半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对所有收治的患者实行全面、全程、专业化的无陪式护理服务,包括所有的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2009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409例重症患者,男226例,女183例,年龄16~92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63例,脑出血232例,颅内动脉瘤9例,脑肿瘤5例。昏迷程度GCS评分:GCS 3~5分98例,6~8分112例,9~12分199例。气管切开142例,气管插管78例;行手术治疗者327例,未行处理者82例。

2 结果

本组409例患者中,治愈139例(34%),好转184例(45%),自动出院15例(3.6%),植物生存状态26例(6.4%),死亡45例(11%),出现护理并发症3例(0.73%)。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1.5%以上。

3 护理管理方法

3.1 环境的管理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持病室环境洁净,每日开窗通风2次,消毒机定时消毒2 h,每日2次。用0.5%含氯消毒液擦拭各台面、物品设备表面、病床、地面每日2次。每月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科不定期抽检。

3.2 家属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重,危及患者生命,大部分需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故手术的危险性大,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预后不良甚至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家属因一时不能接受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因此对家属进行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笔者所在科室根据家属的情绪反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1)住院初期,医护人员如实向家属说明患者的病况,如发现患者家属有过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医生及护士与家属适时交谈,安抚家属,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等,使之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多告诉家属治疗成功的患者,以增强其信心;(2)医护人员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亲切、语言和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较内向的家属,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3)患者病情好转,及时告知家属,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因治疗是长期的,患者及家属会出现焦虑、消极的情绪,医护人员尽量开导,积极寻求家庭及社会的帮助,使其重拾信心[4]。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及时告知及详细讲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规定、目的及意义,使家属理解并主动配合。危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免疫力低下,加上侵入性操作多 ,如果人员进出过多,致使空气中细菌会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率。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每位患者每天只限1~2名探视者,轮流进入。进入时需要更换隔离服、戴口罩、帽子,穿一次性鞋套,病房门口设速干手快速消毒剂,进入前先消毒双手,进入后停留时间不超过20 min。

3.3 护理者的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的使命寓于伤情的急性阶段,使其渡过危险期,最在限度挽回患者的生命。护士的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中须时刻提醒自己仔细观察、杜绝差错、避免事故,护理管理难度大[5]。

3.3.1 笔者所在科室注入多重管理理念 充分发挥护士潜力 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科室人员人人参与,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笔者所在科室十大安全护理目标,每人负责一项安全管理。在护理质控方面提出“我管理、我负责”,人人注重护理质量,主动查找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1)护士长总体安排,全面质控;(2)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并协助本组工作;(3)责任护士,完成本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注重主动性、预见性、计划性和连续性;(4)助理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本班患者的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工作。

3.3.2 加强制度的管理 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房,护理人员应认真掌握医疗卫生法律知识,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如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标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等。

3.3.3 加强护理人员病情观察及应急能力的训练 神经外科病变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功能的监护主要是意识、瞳孔、运动、感觉、反射等的观察及判断,这些指标变化能更直接地反映脑功能障碍的程度[6]。意识状态的改变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证[7]。瞳孔的观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监护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判定脑疝存在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6]。因此,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估计病情的进展,对于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室病种特点,制定护士层级培训计划 ,分阶段按计划逐项落实培训内容,并集中培训,护理组长考核,护士长抽考,要求人人严格过关。培训内容主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技能,专科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各种急救仪器、器械、设备的使用及报警故障的处理,病情的动态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全科每周1次业务学习(由护士轮流主讲),每月1次教学查房,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护理二级查房,护士长不定时三级查房。定期组织特殊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与教训,提高业务水平。

3.3.4 建立激励机制 每月底通过医、护自评,护理组长检查、护士长抽检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分项打分,分数最高者评为当月最满意护士,科室奖励300元。月月竞选,当选次数最多者年底全院评优优先。

3.3.5 注重细节管理 护士长每天通过交接班,二、三能查房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每个患者护理重点、难点给予指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加强责任组长的质控能力,全面监督、检查、指导、修审、反馈本组护理工作。

3.3.6 加强薄弱时段及环节的管理 排班时在护士资历、年龄及数量上合理调配;加强二线责任组长(夜班)的质量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3.4 患者的管理

3.4.1 重视基础护理 (1)眼部护理 保持眼睛的清洁,有分泌物及时擦洗。球结膜充血水肿者,定时滴眼药水,每日4~6次;昏迷患者眼睑无法闭上者,涂擦红霉素眼膏,并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防止引起暴露性角膜炎。(2)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次数,一般2~3次/d,及时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及气味的变化。口腔护理对预防胃液反流及呼吸道感染有重要的作用。(3)皮肤护理 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干洁、无碎屑,每周更换床单2次,如有脏污随时更换。保持皮肤干洁,每日温水擦身2次,衣服每日更换。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局部按摩,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严防压疮的发生。(4)四肢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四肢缺乏活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甚至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予局部垫软枕,适当抬高患肢,摆放功能位。每日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的活动,每次15~20 min,4~5次/d。能合作者给予指导并协助进行。(5)会阴部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分泌物、排泄物的刺激。会阴擦洗每日2次,留置尿管者尿道口护理2次/d。

3.4.2 加强专科护理 (1)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通畅,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每2小时变换体位,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有人工气道者,做好固定,严防脱管。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痰液黏稠度,定时湿化和雾化,以利吸出。有机械通气者,定时观察导管体外固定长度,检查气囊压力。做各项操作时,均一人固定,另一人操作,防止因牵拉而易位或脱出。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报告。(2)加强循环系统的管理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尿量、皮肤色泽及温度的变化,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用药目的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及早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对症处理。(3)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常安置不同的引流管,如创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各种引流是将包膜内的气体、血性液或血凝块等及时排出。

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与手术医生沟通,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引流的目的,放置引流管及引流袋合适的位置及高度,随着病情进展及引流液量及时调节。(2)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折叠、成角、受压。患者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如无液体流出或引流不通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

3.4.3 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1)躁动的护理患者由安静转为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深睡都应提高警惕,观察病情是否有恶化趋势。查明原因并给予解除。不可强行约束,加用床档防止坠床,防止自伤或意外损伤。(2)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已成为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9]。加强防范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健。①鼻饲者,一般每天4~5次,每次200~300 mL,温度40℃左右,间隔3~4 h一次。鼻饲前,先抬高床头30~40°,机械通气者先吸痰,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先抽吸胃内容物,是否有潴留或消化道出血,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②推注前后冲管,速度均匀,防止管腔阻塞。③以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混合物为佳,定期监测血糖。

④水、电解质的紊乱 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而水、电解质的紊乱又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防止及处理水和电解质紊乱:(1)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及实液种类;(2)严密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尿比重等;(3)遵医嘱补血钠、钾,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是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护理中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链,执行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妙君,林卓华.护理干预对交通事故致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73-1074.

[2] 刘辉.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299-300.

[3] 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4] 尤小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03-106.

[5] 赖静.神经外科实施文字式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9):825-827

[6]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18-219.

[7] 汪玲.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3,(3):50.

[8] 向中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5,5(6):563.

[9] 董津平.胃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44-745.

加强儿科病房管理减少护理纠纷 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法律知识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不能正常诉说症状、陪护多、临时处置多、工作繁重、风险大、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 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故在儿科工作的护士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 要有预见问题的能力, 才能够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1], 以保证护理质量及维护医院的声誉。

1 护理纠纷的原因

1.1 服务态度

因服务态度在护理服务过程中, 引发的护理纠纷最为多见。临床护理工作由于繁琐、任务重, 护理人员在首次接待患儿及家属过程中, 未能热情周到的接诊及为患儿家属做详细的入院宣教;患儿及家长询问问题时, 回答、解释不全面、不专业, 态度不耐烦或生硬, 使患儿及家属产生反感, 这样, 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为护理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1.2

输液、采血时未能做到“一针见血”, 这是发生护理纠纷最直接的原因, 或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 但因固定不好或家属抱患儿姿势不正确碰到针头致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造成穿刺部位红肿、水泡[2], 小孩因血管细且好动, 输液时, 容易引起药物外渗, 遇到血管活性药物或化疗药物, 易导致皮肤坏死。

1.3 责任心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病情变化快, 患儿不能准确叙述其生理、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 有关资料完全依靠家长的叙述及护士的密切观察所得, 儿科护士如果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下所观察到的资料;一旦发生护理纠纷, 必败无疑。

1.4 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

现在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 父母爱子心切, 一旦发病, 父母格外紧张, 焦虑甚至夸大病情, 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期望值过高, 易形成挑剔、否定、拒绝的态度, 有的患儿家长会在强烈的紧张情绪支配下盲目把一切问题都迁怒于护士, 护士往往成为家长表达不满的最直接对象。

1.5 收费问题

由于医疗服务性收费的改革及高科技诊疗技术的应用, 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患儿在住院期间往往由护理人员去催缴费用, 家属易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及不满, 从而导致护理纠纷。

2 护理纠纷的对策

2.1 优化服务流程, 改善就医环境, 为患儿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措施

接待新入院患儿, 工作热情, 服务周到,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儿初入院, 对环境陌生、恐惧, 护士应尽量创造条件, 满足生活上的需求, 关心、体贴他们。同时, 还应该执行纠纷预警制度, 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 首先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 当班护士也要做好交接班, 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 使各班谨慎对待, 及时处理, 防止事态恶化。

2.2 加强责任心, 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实践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轮流培训学习,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提高理论水平,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工作责任心, 强化了护理安全意识, 减少护理纠纷。

2.3 增强法律意识

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管理条例》, 从而增强大家的法律意识, 做到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医德, 才能更好地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在护理活动中, 护理人员要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 并及时、准确、客观地作好护理记录, 以防发生护理纠纷时有据可查, 学会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

2.4 有效沟通

大多数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使护理操作有一定难度, 易引起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身体情况, 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安慰、亲近他们, 得到他们的认同和信赖, 使治疗能顺利进行。同时, 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树立良好的形象, 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展示优质的护理服务, 增强患儿家长的信心。从而, 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5 增加收费的透明度, 执行一日清单制

如果患儿家长对清单上的收费有疑问, 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把因为费用问题引发的纠纷降到最少,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 体会

随着我院儿科病房的发展, 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的不断出现, 因此, 护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 主动适应形势, 加强有效沟通,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取得病人的信任, 搞好护患关系, 这是杜绝和减少护理纠纷的首要措施。其次要临危不乱, 处事不惊,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 心平气和, 热情接待, 耐心倾听, 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的应向患儿及家属赔礼道歉。如果是家属误解的也应该及时解释清楚。经过这两年的不断改进, 加强病房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护理纠纷明显减少, 从而维护了医院形象, 赢得了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儿科护士慎独教育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1) :43.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 篇8

关键词: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对医院管理的要求也提上了一个高度, 当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 护理管理也在医院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重症监护病房 (ICU) 更是承担了医院各类危重患者的诊疗和护理工作, 而且ICU的护理管理也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1,2], 同时ICU更是医院护理人员精英高度集中的科室, 因此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各方面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ICU的人员、设备、物料、操作、环境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形成一套以患者为中心, 以护理管理为核心的适合ICU发展和更好服务患者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3,4]。

1 制订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1.1 制订质量体系文件

一套完整、规范、实用的质量体系文件是保证科室管理运行的最有效手段, 只有确定明确的科室质量方针、制订可行的质量目标、拟定人员、设备、药品、使用的物品、环境等的详细标准操作规程 (SOP) , 让科室所有员工都对质量体系负责, 对SOP熟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质量是保证护理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因素, 科室没有质量管理的意识, 没有质量管理的制订和实施, 其他的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不仅可以完善科室管理, 同时也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及时、可靠治疗的根本。

1.2 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专门成立培训师资, 对新近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对在岗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 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错误或比较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专门组建一支资深的护理人员组成学术交流团队,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形成一种科室内部比学习、比技能、比进步、比责任心、比工作态度等的正能量精神、对一些疑难的、不确定的问题提交学术交流团队进行交流、分析, 找出问题, 解决问题;配备专门的板报栏, 对日常遇到的典型病例写成心得体会粘贴在板报栏中, 供大家学习和交流;为科室工作人员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 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只有不断的接触新知识、学习外面先进的理念、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升、不断进步、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是管理中最大的绊脚石, 是值得管理人员深思的;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整洁的仪容、庄重的仪表、得体的语言、和蔼可亲的行为对患者病情康复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懒散、傲慢、粗鲁、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患者的健康不负责任。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人格魅力不仅是对患者负责, 更是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

1.3 加强物料和药品的监管

ICU是一次性物品消耗最多也最集中的科室, 物品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差错的发生, 同时也是节约成本和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前提, 物品的使用原则应遵循先进先出的模式, 避免一些物品过期报废而导致的浪费;药品的使用应严格执行“三查三对”, 查剂量、查药名、查配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和病历号, 以防张冠李戴、造成严重后果, 对药品的保存、使用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避免对药物的不合理保存使药效降低甚至改变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物品或药品的使用都应该有详细的使用记录, 记录应有专人保管, 不得涂改、损坏, 未经授权, 不得随意翻阅、借阅记录, 以防记录被恶意篡改或丢失导致医疗纠纷。

1.4 完善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仪器设备应该专人专管、对一些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应进行定期校准维护, 定期培训仪器的使用, 做好校准维护和使用记录, 由护士长对仪器设备和记录等情况进行定期抽查、起到监督的作用;而且应能处理仪器的一些常用故障, 避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仪器出现问题而束手无策, 延误患者的治疗而导致不良后果。

1.5 加强科室环境监管体系

因为ICU病房是收治一些病情危重、情况复杂的患者, 患者体质弱, 抵抗力都比较低, 病毒和细菌容易入侵, 因此对ICU的环境要求都比较高, 加强科室环境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ICU科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减少污染和降低感染率, 定时定点进行每天清洁消毒、通风, 营造一个环境整洁、公平正义、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和谐共处环境, 优良的环境不仅是对患者病情的负责, 同时也是保护护理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举措。

2 制订科室绩效激励体系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 绩效工资考核方法的建立, 以往大锅饭式的按考勤平均发放绩效的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科室的发展, 无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在科室中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 绩效激励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全心全意工作的同时, 得到真正的实惠和患者的赞扬和肯定, 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诠释白衣天使的人格魅力。

3 制订患者探视管理体系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不同, 其没有专门的陪侍人, 患者不能出病房, 患者所有的起居生活都由护理人员完成, 患者家属可以在某个时间进行探视、基于ICU的特殊性, 防止因患者家属频繁的探视将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带进病房, 综上所述, ICU病房由于其特殊性, 护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不仅承担着患者日常的起居生活, 同时更承担着治疗的重担, 患者病情康复的好坏与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职业道德能力以及主动性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医患关系大为紧张的大环境中, 护理人员承受着身心两方面的双重压力, 其所面临的挑战何其艰巨。故应探讨一套既有利于护理人员本身发展, 又利于患者康复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管理模式是值得管理层以及社会各方面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吴国芳.重症监护室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 (1) :90.

[2]陈君英, 徐文英.改革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尝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06.

[3]何红燕, 熊宇容, 黄雪琴, 等.以患者为中心建立急诊ICU模式病房[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 12 (4) :68.

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 篇9

1 新生儿病房的相关风险因素

1.1 患儿方面因素

由于新生儿患病后代偿能力差、疾病变化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和语言功能, 细微的病情变化都需要护士通过密切的观察来发现;再加上近年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早产、先天畸形、产伤、感染、窒息较为多见, 均对新生儿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相对地增加了护理风险。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患儿日常的治疗工作, 还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儿喂养和基础护理工作。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条件。

1.2.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慎独精神、过于自信、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过度疲劳、情绪的影响等, 均可增加护理风险。

1.3 管理因素

包括制度的不健全、护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安排人力不合理 、管理者危机意识淡薄等。

1.4 环境因素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等。

2 对策

2.1 不断强化新生儿病房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

周密详尽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护理工作流程, 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 环环相扣, 责任到个人, 职责分明。

2.2 更新制度, 调整职责内容

首先管理中要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调整各班职责内容等;其次, 管理者要树立危机意识, 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并且看到自己管理上的缺陷, 寻找改变现状的办法。

2.3 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

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危机的发生随时存在, 有些可以预料, 有些却在意料之外。因此, 管理者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每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及缺陷分析, 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

2.4 强化专科护理学习, 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

新生儿科护士不应只有“三基” (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操作) , 还必须精通“三专” (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 , 以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加强对护士业务能力培训, 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学习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2.5 实行人性化管理,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管理者要关爱护士, 不应把排班当作行使权力的手段, 而应把它作为合理安排护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表, 尽可能照顾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需求, 以免失去安排的合理性以致影响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身体健康。另外, 护士长应掌握科室每位护士的人格特征, 有目的加以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工作中转变护士的服务观念, 强调以人为中心。制订语言、行为服务规范, 实行首问负责制, 普及护理服务用语, 进行护士礼仪培训, 使之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病房环境及病人卫生管理, 争取病区婴儿清洁, 病室环境美化, 减少噪声及其他污染。

2.6 杜绝惯性思维以及“想当然”的做法

在临床工作中, 年资较长的护士往往因出现惯性思维对特殊情况的估计不足而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护士应提高对疾病的评估能力, 以及对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 及时纠正日常工作中的偏差 , 强调以预防为主。

2.7 建立重、危新生儿护理观察管理制度

重、危新生儿病情危重、疾病变化快, 对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新生儿窒息、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在病房内护士给予重点监护。

2.8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设立相对独立的新生儿病室, 分设普通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监护室、隔离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区域间标识明确。工作人员进入病室要戴口罩、帽子, 穿洁净工作服, 每次工作前后认真洗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次或2次 (门把手、床头柜、桌凳等) ;地面每天湿式清扫3次, 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每隔2 h自动消毒1 h, 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等环境卫生学监测, 监测结果做好登记;新生儿均使用纸尿裤、衣服、被子、被单等, 使用前必须高压灭菌, 并设专用柜存放;新生儿喂奶及沐浴用品必须一婴一用, 并经过高压蒸汽消毒;新生儿患传染病者, 应分室隔离, 床栏应挂标记;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 换下的尿布、衣物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 污物袋每2 h更换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2.9 加强安全管理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在进行交接班和做治疗时严格核对腕带 (EDA扫描) , 做到万无一失;严格探视制度, 我科规定每周三下午为探视日, 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充分利用门禁系统, 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 严禁外人入内, 防止新生儿丢失。

2.10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主要是做好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抓好住院前、住院中、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2.11 做好新生儿护理文件书写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布实施以来, 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的提高, 举证倒置法律原则的出现, 使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成为医疗官司的证据记录。在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中, 新生儿的护理记录单成为新生儿护理文件的重中之重, 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严密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及书写能力, 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

3 小结

“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创建和管理 篇10

1 完善组织建设是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基础

1.1 建立试点病房

为了使创建工作顺利实施,召开了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可行性分析,确立了乳腺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血液科、呼吸科、妇儿中心等病区为本院的试点病房。对试点病房的要求为:具有中医特色项目的年工作计划,阶段工作目标,月安排;浓厚的中医氛围及中医学习氛围;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开展并实施,最终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1.2 成立护理学术委员会

制定了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质量考核表,每季度对试点病房的质量进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委员会对整改的情况及时跟踪检查。例如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实施疗效评价的记录,缺乏评价的标准。

1.3 合理的人员配置

为了保证模式病房的开展,并取得实效,护理部加大了人员的配备,配置比例为1∶0.35。

1.4 组建了中医专科专病小组

制定了相关的职责,按照中医药管理年的要求,进行了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药物罐、艾灸、耳穴压豆等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并制定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每3个月召开1次中医专业组交流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辨证施护的质量。

2 营造中医环境的氛围是开展模式病房的前提

显示中医特色的环境布置:病房走廊的中医宣传栏,如贴近生活的养生保健、饮食宜忌。养生吧,护患沟通的场所。中医展示柜:显示各科的中医特色。电子视频的中医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处方等。从自身出发,简单、通俗易懂。

3 临床护理人员的培训是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3.1 分层培训

本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建立了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计划,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特长,形成梯队建设,对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中医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与考核,并通过资深中医师的授课、中医查房、带教、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中医水平,每年的中医培训达50%以上。

3.2 专业护士的培养

专业化指护理范围内某一特定的临床区域的护理实践[2]。专业护士是目前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3],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有利于中医护理事业发展,也是培养临床高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的重要途径。并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参加了专业护士的培训及学术交流,多渠道的学习中医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了中医护理专科技术水平。

4 中医特色项目是开展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关键

积极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每个病区至少开展3~4个中医单病种管理,并有单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辨证施护病种管理。护士掌握分管患者的病情,熟悉常见疾病的辨证分型、治则和施护方法,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并开展辨证施护,使中医专科护理措施到位,并在护理记录中体现,有效果评价。

每两个月一次辨证施护病例查房,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

具有中医特色的集体健康宣教讲座1~2次/季度,健康教育实施率达100%,患者知晓率达90%。

5 持续改进中医专科专病的质量是开展模式病房的保证

护理部每年对各护理单元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将中医护理技术参与率纳入年度学科评估。护理学术委员会每季度对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进行全方面的考评,其中包括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95%以上为合格。中医专科专病小组成员每月对本科室的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在质控会议中反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持续改进,提升了中医护理质量。

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的辨证施护和在治未病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通过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的创建,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了,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中医医院开设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值得推广。

摘要: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建设、营造中医环境氛围、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和开展中医特色项目等方法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拓宽了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赢得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病房

参考文献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EB/OL].(2005-08-01).[2009-01-15]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zcfg/index.htm.

[2]冯金娥,杨丽黎,叶志弘,等.美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回顾及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02.

上一篇:临床检验诊断学下一篇:国有资本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