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论证

2024-09-01

措施论证(精选十篇)

措施论证 篇1

在经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议论文的论证模式》和《提出中心论点八法》三轮专项训练之后,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及写法要求, 也能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但在论证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举例论证运用不当。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重要的论证方法之一, 是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 来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增强议论文说服力的有效方法。举例论证运用不当, 会极大地影响议论文的说服力。

一、学生议论写作文中举例论证存在的问题

(一) 事例叙写过于具体入微。

在记叙文写作中, 要具体细腻地叙写事件, 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细腻生动, 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如果事例太过具体细微, 所占篇幅过长, 就会弱化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比如, 有些学生写议论文, 开头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然后具体详细地叙述一个故事, 最后点题, 突出中心论点。这样的作文, 根本就不是议论文, 而是记叙文。

(二) 缺乏论据, 内容空洞乏味。

一部分学生因平日阅读面窄, 积累少, 所以论证缺乏论据, 导致内容空洞, 篇幅短小, 成绩太低。

(三) 举例失当, 难以自圆其说。

有些学生在写作中, 所选的事例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用”, 但有学生所选的例子却是关于诚实、宽容、勤奋、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这样所写的文章自然漏洞百出, 难以自圆其说, 缺乏说服的力度。

(四) 举例俗滥, 毫无新意可言。

学生所用材料太俗太滥, 缺乏新意, 比如以《笑对失败》为题的作文, 学生举的例子大多是贝多芬、诺贝尔、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以《机遇》为话题写作文, 学生所举事例大多是毛遂自荐、魏敏芝抓住机遇成了“谋女郎”改变了自己命运、凡尔纳巧抓机遇在大仲马的引领下走上文学之路、一个信徒在大水中等上帝来拯救、林语堂抓住机遇向赛珍珠请教、一位美国大学生求职的经历等。这样的作文, 举例陈旧且千篇一律, 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难引起人阅读的兴趣。

(五) 堆砌事例, 不作分析议论。

一些学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后, 只是选择两三个事例堆砌在一起, 不会对选择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 使之与中心论点联系起来。议论文, 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议论, 就等于一个人没有思想, 说服的力度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应对措施

(一) 明确文体特点, 培养概括能力。

针对事例叙写过于具体入微的问题, 我首先引导学生将议论文叙事的特点和作用与记叙文叙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比较, 师生共同归纳二者的不同:记叙文叙事要求具体细腻, 以情感人;议论文叙事要求概括简要, 以理服人。然后精选材料, 着力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时, 抓住重点, 把无关的话尤其是描写性的语言全部舍弃, 只将与论点相吻合的事件特征、结果写清楚, 体现议论文语言简明概括的特点。经过反复训练, 学生的文体意识增强了, 文体不清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二) 扩大阅读领域, 积累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就是说, 学生的写作, 根在阅读。所以, 针对素材缺乏、内容空洞乏味的问题, 我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领域, 广泛积累素材。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每周一练, 每周师生共同选择一个话题, 全班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广泛阅读, 收集素材 (当然, 所收集的素材除了事例之外, 还有成语俗语、名言警句、诗词歌谣等) , 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收集一个论据, 在有了素材这源头活水之后再写作。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的积累丰富了, 写出的议论文篇幅长了, 论证具体充分了, 说服的力度自然增强了。

(三) 训练提炼观点, 学会内容取舍。

针对举例失当、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 我引导学生进行观点提炼训练。主要利用学生在解决素材缺乏内容空洞乏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素材, 训练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有的素材, 其观点是多元的, 可以提出两三个观点, 就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提炼的观点取舍内容, 要求围绕观点简明叙述, 选择与观点有关的内容来写, 与观点无关的内容全部过滤掉。经过集体训练、小组训练和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的训练, 学生围绕观点选材、取舍内容的意识明显增强了, 使用论据信手拈来、张冠李戴的现象基本上消灭了。

(四) 选用热点事件, 增强时代气息。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在写作中, 如果能将带有时代特征的素材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 从创新度和新颖度上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提高作文成绩。议论文写作也不例外。所以, 我指导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 充分了解社会上的热点、焦点事件, 用心去感受周围的变化。在写作中, 我引导学生将“天宫”一号发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微尘”、身体力行推广低碳生活的“森女族”、中国摔跤名将高峰抱对手下场的感人事件、香港大学授予蓝领老太“荣誉院士”的称号等或大或小的正面事例, 以及酒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十一岁儿童彭飞见义勇为却当众被小偷打耳光等反面事例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写出来的议论文, 更贴近时代、生活, 具有时代气息,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极大地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五) 结合日常写作, 提高分析能力。

针对堆砌事例不作分析评价的问题, 我通过专项训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议论的能力。一是运用课前五分钟, 学生轮流作“时事报告”, 从全面的角度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时事, 表达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二是每天一练, 要求每位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一位人物 (所选人物既可以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又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也可以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 还可以是学生追捧的偶像明星等) , 了解他们的故事、经历, 把握他们的思想、性格, 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以“我眼中的%%%%”为题进行片段写作。三是让学生对自己平日练笔中尤其是日记中叙写的事件添加评论, 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厚积才能薄发”, 通过这些专项训练, 学生分析问题、评价议论的意识和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写出的议论文更有理性, 更有深度, 逻辑严密, 阐述清晰, 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措施论证 篇2

众所周知,一篇真正的议论文,关键在论证。据华图教育总部研究院与阅卷人交流得知,每个阅卷人平均每天要阅卷500份左右,平均每份试卷阅读时间约30-40秒,熟练的阅卷人甚至十几秒就能判分。那么,要想在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让自己的文章上一个档次,除了卷面、论点、结构,论证是阅卷人会重点扫读的地方。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论证方法,其实还不足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一,假设论证,即通过假设关系(如果……就,只要……就;只有……才)来进行论证的方法。操作方法:对充分条件(如果……就,只要……就)进行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对于必要条件(只有……才)肯后肯前,否前否后。例:使用充分条件来论证“慢下来”。当前阶段,我们迫切需要慢下来。如果我们一直都处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那么势必会缺乏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内心感觉压抑,产生职业倦怠,滋生心理问题,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慢下来。例:使用必要条件来论证“慢下来”。当前阶段,我们迫切需要慢下来。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够心平气和,不紧不慢,顺其自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作为,有所成就,而每个人都需要取得一定的成就证明自己,因此我们都需要慢下来。

第二,对比论证,即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得出某种结论的论证方法,以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也可以得出某种结论。例: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较高的人口素质能够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促进产业实现科技化、智能化、建设创新型国家。但在现实当中,我国人口素质依然整体偏低,绝大部分人口都从事着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高端现代化领域相关人才严重不足,为此必须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夯实家底。将理论和现实做对比,体现我国人口素质、家底的水平较低。

再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以白求恩同志和现今某些共产党人做对比,说明要学习真正共产主义精神的必要性。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篇3

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既相似而又相异,且看下面两例:

(1)大家都知道并且也都指出过太阳本身也有黑点,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定它的光辉灿烂呢?没有。我想,我们的党,我们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也正是如此。(《太阳的光辉》陶铸)

(2)画家画花,独画一枝,总需要留有余地,让欣赏者去遐想;演员演戏“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并不要什么都搬上舞台;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已尽意无穷”;一堂好课,应采用画画,作诗,演戏等技巧,言简意赅,给学生留有余地。(《课堂教学艺术》符震策)

上述两例:(1)是比喻论证,(2)是类比论证,其结构形式都是主、客体构成的,从主、客体的联系看,都形成“比”的关系,这就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但是孰为比喻,孰为类比,令人如坠云雾,模糊朦胧,如果进一步分析,认真探究,便可以找到区分的办法。

例如(1),以太阳设喻,太阳尽管有黑点,却无人怀疑人类对它的需要,无人否定他的光辉灿烂,形象说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难免有缺点,甚至有错误,但他的伟大是根本的,是不能否定的,这里用作喻体的太阳属于自然范畴,用作本体的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属于社会范畴,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又有相似的特点,即“瑕不掩玉”。这样的议论始终伴随着一个鲜明可感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知力。例(2)中谈到作画、作诗、演戏均留有艺术空白,给人予无限遐想的天地和回味无穷的韵味,用上课的言简意赅相类比,说明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从而做到“言已尽意无穷”。画家作画,诗人作诗,演员演戏都是以一当十,同理,教师上课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的相同点。以此类推,显得具体生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例(1)不同的是:这段议论的主、客体属于同质同类事物,均是社会范畴中人类的艺术创造活动。的确,从广义上讲画家、诗人、演员、教师都是艺术家,那么作画、作诗、演戏、授课都是艺术创作活动,两类相比,有力的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例(1)与例(2)结构相似,都是有主体与客体两部分构成,但“比”的方法不同,例(1)中用作喻体的太阳和用作本体的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二者有一定的相似点,从而构成比喻关系,所以是比喻论证。例(2)中用作本体的教师授课和用作客体的画家作画,诗人作诗,演员演戏都是本质完全相同的一类事物,借助共同点进行类推,因而形成类比关系,所以是类比论证。

措施论证 篇4

1 工作面概况

二1-11100采面位于矿井西翼, 该采面南部为二1-11081掘进面 (2010年6月回采结束) , 北部为二1-12020掘进面 (尚未掘进) , 东接二1煤运输上山, 西邻渠庄正断层保护煤柱线。工作面对应地面标高+260~+283 m, 工作面标高-245~-400 m, 工作面可采走向长1 667.0 m, 倾斜宽161.5 m。地质储量159.9万t。

二1-11100运输巷设计长度1 742 m, 开口标高-312 m, 巷道最低标高-400 m。2010年9月, 矿井东翼二1煤疏水巷发生突水事故, 最大水量500 m3/h。考虑到运输巷疏水钻孔滞后、掘进面压力较大等原因, 向前掘进可能发生底板突水事故, 故运输巷施工至平距1 184 m时停止掘进, 掘进面位置顶板标高-395 m。从停止掘进位置来看, 掘进面已过1 140 m运输巷最低点 (此处标高-400 m) , 向前掘进属上山掘进。

2 充水因素分析

2.1 掘进面充水水源

(1) 二1煤顶板砂岩裂隙水。二1煤顶板含水层主要为大占砂岩, 是开采二1煤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充水空间不发育, 以裂隙水为主, 回采中, 顶板冒落裂隙带范围内厚约14 m, 由于补给量有限, 以消耗静储量为主, 易于疏干。

(2) 二1煤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二1煤底板发育的含水层有太灰和寒灰2层灰岩含水层。太灰分为上下2段, 上段含3层灰岩 (L6—L8) , 距二1煤底板4.87~14.34 m, 平均8.68 m;其中L7灰岩分布较稳定, 厚6~8 m, 上距二1煤底板10 m, 是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层;下段含灰岩3层 (L1—L3) , 距二1煤底板30.90~46.88 m, 平均37.61 m;整体富水性中等, 径流条件差。寒灰为厚层状灰岩含水层, 顶界面距二1煤底板39.30~77.17 m, 平均45.00 m。裂隙岩溶发育, 富水性强, 补给较充沛, 是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层。

2.2 充水通道

(1) 地质构造。

井巷工程施工穿过构造时, 由于破坏了自然平衡状态, 在自重力及构造应力双重作用下, 破坏力加大, 使含水层与井巷工程直接沟通或提供出水通道, 掘进受到影响, 可能诱发构造突水。

(2) 运输巷底板变薄处。

二1煤底板受原始沉积环境及后期构造运动等因素影响, 煤层底板局部隔水层变薄。当运输巷掘进至此, 巷道会破坏围岩的稳定性, 为达到新的平衡, 围岩会产生大量卸荷裂隙, 底板隔水层厚度变薄处不足以抵挡承受的水压时, 会诱发突水事故。

3 工作面综合勘探

3.1 物探

张村矿二1-11100运输巷掘进过程中采用直流电法及瑞利波联合勘探, 物探工程紧跟掘进面。物探结果:运输巷75, 190, 280, 330, 385, 445, 485, 532, 573, 635, 696, 754, 823, 882, 940, 995, 1 049, 1 106, 1 172 m处存在低阻异常段, 从勘探结果看, 纵剖面显示低阻段分散、孤立、连通性较差, 符合岩溶水特点。物探结果中的低阻异常段大部分为石炭系灰岩富水, 寒武系灰岩不富水。

3.2 钻探

为查明工作面水文地质状况, 张村矿根据物探资料, 分别在二1-11100运输巷物探低阻异常区实施钻探, 目前共施工28个测压放水孔, 表1为其中部分钻孔的钻探资料[1,2,3]。

对目前钻探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认为, 受二煤东翼疏水巷疏水及巷道自身疏水影响, 二1-11100运输巷各钻孔水量及水压均在不同程度地下降, 该区承压水具有可疏放性, 疏水降压效果良好。

3.3 勘探结果

(1) 掘进面煤层底板富水区较为分散, 不集中, 富水区在纵深方向上联系较差, 横向上不通或连通性较差, 石炭系灰岩与寒武纪灰岩的富水区上下联通性较差。

(2) 物探低阻异常区钻探出水范围在10~20 m之间, 出水深度相差不大, 出水层位为石炭纪L7灰水。

(3) 由于L7灰厚度有限, 根据朝川矿区疏水经验, L7灰具有可疏放性, 疏水效果较好。

4 已掘掘进面安全评价

根据以上充水因素分析, 二1-11100运输巷掘进过程中水害威胁为石炭纪L7灰水。根据目前钻探资料, 矿井西翼-400 m水平以浅太灰与寒灰水力联系较差, 基本没联系, 寒灰富水性差, 不对生产构成威胁。但考虑到生产安全, 安全评价也把寒灰考虑在内。

4.1 石炭纪灰岩水

钻探资料表明, 二煤底板隔水层厚10~20 m, 该地区当前太灰水压最高值0.62 MPa, 最大涌水量23 m3/h (表2) 。下面就运输巷煤层底板承受的水压和隔水层厚度情况, 针对太灰水进行突水危险性分析。

经计算分析, 各钻场附近底板突水系数小于文献[4]中规定的0.06 MPa/m, 突水危险性相对较小, 按照临界突水系数反算底板隔水层承受水压值, 均大于运输巷最大水压0.62 MPa, 所以不会发生突水事故。

4.2 寒武纪灰岩水

钻探资料表明, 石炭系隔水层厚在40~50 m之间 (表3) 。下面就运输巷各个钻场的地层和隔水层厚度情况, 针对寒灰水进行突水危险性重点评价。

经计算分析, 各钻场附近底板突水系数小于文献[4]中规定的0.06 MPa/m, 突水危险性相对较小, 按照临界突水系数反算底板隔水层承受水压值, 均大于运输巷最大水压0.62 MPa, 所以不会发生突水事故 (就全国实际资料看, 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 MPa/m, 正常块段不大于0.1 MPa/m) 。

通过对太灰及寒灰的评价, 认为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突水事故。

5 二1-11100运输巷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原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补充报告表明, 张村井田东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段, 西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井田范围内20—24勘探线之间是水文地质复杂向简单过渡的地段。20勘探线以西, 地层倾角变陡, 地下水沿岩层垂直面或斜交面的裂隙渗入或缓慢渗透, 径流条件不良。20勘探线以东, 走向断层发育, 地层倾角变缓, 大气降水极易沿碳酸盐岩的层面渗入, 地下水流速快, 交替强, 加快了碳酸盐岩的岩溶发育速度, 给地下水的储存、径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 二1-11100运输巷掘进面停止掘进位置已过22勘探线, 向前掘进, 掘进前方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 煤层底板岩溶不发育, 并且掘进面标高逐渐抬升, 煤层底板承受的水压越来越小, 底板突水概率会大大降低, 如不遇断裂构造, 不会发生突水事故。

6 防治水设计

在二1-11100运输巷目前施工位置对其底板隔水层隔水性能的评估结果为底板不会发生突水事故。二1-11100运输巷恢复生产, 向前掘进至设计位置, 相关资料表明此段位置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为实现安全施工, 确保恢复生产后掘进过程中不发生底板突水事故, 后续掘进过程中实施防治水工程:①正常区段以超前物探为主, 对物探低阻异常段钻探验证;②底板进行直流电法、磁变电磁物探, 在物探富水异常区实施疏水降压工程;③完善排水系统, 加强排水工作。

6.1 排水系统

将张村矿二1煤东翼疏水巷正常疏水量为250 m3/h, 最大疏水量500 m3/h作为设计依据。

(1) 水仓。

①1#水仓:二1-11100运输巷1 140 m处开设环形水仓, 水仓容量300 m3;配200D-43×3型水泵2台, 配125D-43×3型号水泵 (2用1备) 作为主水仓使用。②2#水仓:二1-11100运输巷车场内底板开设有水仓, 水仓容量280 m3;配MD450-120型水泵2台, BQS350-80潜水泵2台, 200D-43×3型水泵1台。

(2) 排水管路。

二1-11100运输巷敷设Ø159 mm和Ø219 mm排水管各2趟。水流直接排入到-250 m中央水仓。

6.2 物探工程

(1) 物探方法及设备。

采用高分辨电法物探技术手段 (图1) , 对巷道进行超前探测及底板探测, 对物探低阻异常段进行钻探验证, 确保掘进安全。

(2) 物探测点。

自巷道掘进面开始, 每掘进30 m物探1次, 物探有效距离不大于60 m, 每循环掘进必须保证不少于30 m的超前距。

(3) 物探成果。

为确保掘进安全, 要求物探成果必须在井下物探后当班内提交, 根据物探结果及时发出水情水害地质预报, 排除隐患后方可生产。

6.3 底板物探低阻异常段疏水孔

(1) 钻孔布置前提。

一孔多用, 既是疏水孔, 又是测压孔。

(2) 钻场布置原则。

掘进过程中, 原则上掘进50 m布置1个钻场, 遇低阻异常区时加密布置。

(3) 钻场工程布置。

设计钻场规格4.0 m×3.5 m×3.5 m (深×宽×高) 。

(4) 施工疏水钻孔设备。

施工疏水钻孔设备选用ZLY537型煤矿用坑道钻机。

(5) 钻探深度。

单孔设计深度110 m。垂直煤层倾角, 进入寒灰层深度在50 m以上。

(6) 钻孔结构设计 (图2) 。

套管Ø73 mm, 长10 m, 试压压力要达到底板承受水压2倍以上, 原则上不低于3 MPa, 试压合格方可钻进。

6.4 疏水巷施工

(1) 施工西翼疏水巷。在二-11100运输巷下部-382 m水平施工西翼疏水巷, 目前, 巷道进尺600 m, 布置12个钻场, 疏水量200 m3/h。

(2) 在-353 m临时排水点施工测压疏水孔, 施工3个钻孔, 疏水量80 m3/h。

(3) 充分利用二Ⅱ采区3条下山巷道, 配备相关防排水设施设备, 完善排水系统, 在物探低阻异常区域实施测压放水孔。

7 结论

(1) 张村矿矿井-400 m水平以浅的煤层底板含水层主要为石炭系L7灰薄层灰岩水, 岩层厚度有限, 具有可疏放性, 二1-11100运输巷钻孔水压、水位不同程度下降, 可见疏水效果良好。

(2) 原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补充报告表明:张村井田东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段, 西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井田范围内20—24勘探线间是水文地质复杂向简单过渡的地段。二1-11100运输巷掘进面已过22勘探线, 向前掘进, 掘进前方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 煤层底板岩溶不发育, 且掘进面标高逐渐抬升, 煤层底板承受的水压越来越小。底板突水概率会大大降低, 如不遇断裂构造, 不会发生突水事故。

(3) 掘进过程中积极实施防治水工程, 运输巷及下部工程加大疏水力度, 降低煤层底板承受的水压, 完全可以安全生产, 实现工程无事故。

摘要:张村矿矿井西翼的二1-11100运输巷设计长1 742 m, 运输巷施工过程中东翼疏水巷发生突水事故, 最大水量500 m3/h, 考虑到运输巷与东翼疏水巷标高相同、水文条件相似并且运输巷疏水钻孔滞后等原因, 决定停止掘进, 在物探低阻异常区实施钻探工程, 以预防底板突水事故。对掘进面进行安全可行性分析评价, 并根据评价分析结果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确保了掘进面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带压掘进面,可行性,防治水措施

参考文献

[1]宁超.平顶山市瑞平煤电有限公司张村矿矿井地质报告[R].平顶山:平顶山市瑞平煤电有限公司, 2007.

[2]刘在斌.瑞平煤电有限公司张村矿矿井防治水整体规划[R].平顶山:平顶山市瑞平煤电有限公司, 2008.

[3]张光德, 李栋臣, 胡斌, 等.矿井水灾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

措施论证 篇5

《劝学》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说理性很强,形象清新、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论证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

《劝学》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劝学》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句,“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借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重要作用的例子,推论得知“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从而得出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劝学》第三段用了十个比喻句,并且正反对比加以阐述,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做到积累还要专一。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全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一目了然。首先是《劝学》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的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容易接受;其次是《劝学》中比喻形式多样,有类比、有对比、有正面、有反面,综合运用;再次就是《劝学》中比喻和说理结合紧密,运用灵活,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可以回归教材的议论性散文,大胆借鉴《劝学》的典范行文模式:开篇点题,其他几段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我们最主要的是借鉴《劝学》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劝学》提纲: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开篇点题,总领全篇)

2、学习的意义(5个比喻)——提高或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5个比喻)——弥补不足

论证几何的先驱 篇6

泰勒斯在数学方面划时代的贡献是引入了命题证明的思想.命题的证明,就是借助一些公理或真实性已经确定的命题来论证某些新命题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命题的证明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这在数学史上是一次不寻常的飞跃.它的重要意义有:

1.保证命题的正确性,使理论立于不败之地.

2.揭示各定理之间内在的联系,从而使数学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使数学命题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令人深信不疑.

证明命题是希腊几何的基本精神,而泰勒斯则是希腊论证几何学的先驱.

据史书记载,泰勒斯发现的几何命题有不少,如:

1.圆的直径将圆平分.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3.两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5.半圆内的圆周角是直角.

显然,这些命题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讲并不生疏,在今天的数学课本内都能找到.上述这些命题看起来并不复杂,有些只凭直观就能判断,然而泰勒斯不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穷究“所以然”.许多历史学家都公认他证明了这些命题.

关于泰勒斯有许多传说,这里介绍三则.

泰勒斯早年曾经经商,用骡子运盐贩卖.一次,一头骡子滑倒在溪水中,一部分盐溶解到水中,骡子顿觉得背上负担轻了许多.它尝到了甜头,于是此后每过这条小溪,这头骡子都有意地倒在水中打个滚.泰勒斯识破了这头骡子的诡计,便让它改驮海绵.又经过这条小溪时,骡子照样在水中打滚,岂知海绵吸了水反而加重,这头骡子终于不敢再故伎重演了.泰勒斯人格高尚.有人曾问他:“一个人怎样才能过着正直的生活?”他回答说:“不要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情.”这句话和我国孔子所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出一辙.由此看来,骡子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可能是泰勒斯以骡喻人,因为他看不起那些投机取巧的商人,所以才编出这样的故事,以讽刺这些见利忘义的小人.

泰勒斯最膾炙人口的事迹是预报了一次日食,终止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公元前590年,米底王国与两河流域下游的迦勒底人联合攻占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后遭到亚述人顽强的抵抗,在哈吕斯河一带展开激战,连续5年未见胜负.战争使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泰勒斯预先就算出要发生日食,便扬言上天反对战争,将惩罚作战者.这天,果然发生了日食,一时白昼变成了黑夜,正在作战的双方将领和士兵大为恐惧,于是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

泰勒斯另一备受赞扬的业绩是他在埃及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他用人的身高与影子长相等时,金字塔的高度也和它的影子长相等的道理,成功地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他甚至利用相似形的原理,竖立一根竹竿,借助太阳光线,使塔身与它影子以及竹竿和它影子构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塔高与竹竿长之比等于两者影子长之比的关系,算出塔高.

参考资料:

措施论证 篇7

关键词:PH值,石膏浆液密度,循环泵,石膏排出泵,供浆,脱硫效率

1 引言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 PH值与密度是石膏浆液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浆液的PH值直接影响着FGD系统的脱硫效率、石灰石的溶解、亚硫酸盐的氧化、石膏的结晶、脱硫系统的腐蚀。石膏浆液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石膏浆液的品质, 影响着副产品—石膏的品质, 最终要的是石膏浆液的密度影响着脱硫系统的耗电率及系统的磨损寿命。因此向PH计及密度计有效供浆, 是脱硫系统的重要部分。

2 我厂改造前PH计及密度计的供浆方式

我厂脱硫系统承包方设计的PH计及密度计的供浆方式为石膏浆液排出泵分出一路至PH计及密度计。我厂整套石膏排出系统为:石膏排出泵出口分三路, 除一路至PH计及密度计外其余两路中一路至事故浆液箱另一路至石膏浆液缓冲箱和回流至吸收塔。具体布置入下图所示。

设备参数:

循环泵A:型号:LC 500/630;流量:3500m3/h;扬程:19.5m;额定功率:额定电流:47.8A。

石膏排出泵A/B:型号:LCF50/400Ⅰ;流量:40m3/h;扬程:50m;额定功率:30KW;额定电流:54.4A。

原有石膏密度计及PH计供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 发现使用石膏排出泵供浆存在如下缺陷:

2.1 使用石膏排出泵向密度计及PH计供浆加重了石膏排出泵的运行负担, 导致石膏排出泵运行电流升高。

2.2 使用石膏排出泵向密度计及PH计供浆增加了石膏排出泵的运行时间, 由于石膏浆液的PH值是需要时时监控的, 而石膏排出泵向缓冲箱或事故浆液箱排放浆液是间断性的, 由此就导致了石膏排出泵需要不间断运行。

2.3 由于石膏排出泵长期不间断运行, 且出口压力较高, 带来了泵磨损、机械密封磨损、管道磨损等一系列问题, 加大了检修的工作量, 并且造成了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同时又增加了维护成本。

3 我厂对PH计及密度计供浆方式的改造

针对以上PH计及密度计供浆方式存在的弊端, 我厂进行了如下的系统改造:取消由石膏排出泵向PH计及密度计的供浆管道, 其他部分不变。将PH计及密度计的供浆管道与循环泵A的出口管道相连接 (具体位置为:循环泵出口压力表处, 将压力表处管道改为三通衬胶管道与PH计及密度计的供浆管道相连接) , 并在管道上增加排污及冲洗系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本次改造使用了长期运行的循环泵代替石膏排出泵向PH计及密度计供浆解决了原供浆系统存在的诸多缺陷。

4 改造后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4.1 对石膏浆液密度计的影响

我厂对于石膏浆液密度计的运行流量要求为5—10m3/h。石膏浆液密度计的流量由密度计的出、入口门及旁路门控制。

在供浆方式进行改造后, 通过调整, 可以保证密度计流量在规定范围内运行。

根据表1所示情况, 改造后的石膏密度计运行情况良好, 满足运行需要。

4.2 对PH计的影响

PH计的运行状况主要根据PH计软管的石膏浆液流量判断, 可以通过PH计的入口门及旁路门控制。

在供浆方式进行改造后, 通过调整, 可以通过调整PH计的入口门及旁路门保证PH计的正常运行。

根据表2所示情况, 改造后的PH计运行情况良好, 满足运行需要。

4.3 对石膏排出泵的影响

改造后, 石膏排出泵至PH计及密度计管道取消, 可以降低石膏排出泵的流量, 及运行电流。

根据表3所示情况, 改造后的石膏排出泵运行情况良好, 泵的压力及流量满足运行需要, 且运行电流有所降低。

4.4 对循环泵的影响

改造后, 循环泵出口另接了一路至PH计及密度计, 根据现场密度计的流量显示, 该路管道的总流量在15m3/h左右, 流量较小, 对于循环泵3500m3/h的额定流量, 只占0.4%, 对系统无明显影响。

根据表4所示情况, 改造后的循环泵A运行情况良好, 满足运行需要。

4.5 对吸收塔脱硫效率的影响

FGD系统的最重要目的就是除去烟气中的SO2成分, 不管改造如何进行, 取得了何种效果, 但是如果对于系统的脱硫效率有了较大影响, 那么这种改造都是不成功、不可取的, 因此判断脱硫系统改造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其对于脱硫效果的影响。

根据表5所示情况, 改造后的脱硫系统脱硫效率无明显改变, 在正常范围内。且对于我厂#5机组也做过相同的试验, 结果与#6机组相同, 本文不再重复列举。

5 改造后的优点

5.1 对于设备维护方面

由于使用了长期运行的循环泵代替石膏排出泵向PH计及密度计供浆, 使得石膏排出泵仅在向缓冲箱内排放浆液 (即运行石膏脱水系统, 降低吸收塔浆液密度) 时才投运, 运行时间大为减少。

改造后的石膏排出泵运行时间平均每天运行时间约为10小时, 仅为原来运行时间的41.7%。以每台泵每年维护费用

且由石膏排出泵改为循环泵向PH计及密度计供浆, 石膏排出泵的正常运行压力为0.45MPa, 而循环泵A的正常运行压力为0.28Mpa, 因此管道的磨损情况减轻, 使管道缺陷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根据统计, 每台石膏排出泵每年平均维护费用为1.5万元;200工时, 其中包括机械密封、叶轮、轴、轴承、泵壳、后泵盖及其所涉及管道。改造后由于运行时间缩短, 因此维护费用预计仅为原维护费用的一半左右, 即7500元;100工时。每台机组有两台排出泵, 合计每年每台机组可节约维护费用1.5万元;200工时。

5.2 对于节电运行方面

改造后由于石膏排出泵运行时间大为减少, 仅为改造前的41.6%, 而循环泵A的运行电流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将节省大量的电能, 从而降低脱硫系统地电耗。

根据每台石膏排出泵运行电流为55A, 则其功率为30KW, 按照每天多停运时间为14小时, 则每天节电420KW·h, 每年每台机组节电15.33万KW·h。

6 结论

综上所述, 本次使用循环泵A替代石膏排出泵向PH计及密度计供浆的改造是可行且成功的, 此项改造在不影响脱硫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极大的缩短了石膏排出泵的运行时间, 且延长了设备的维护周期, 减少了维护成本,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东明.脱硫工程技术与设备.P33—P45.

措施论证 篇8

1 目前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法

1.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关于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法

国家海洋局2008年颁布了《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 并规定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技术导则》 (试行) ]。该导则首次提出了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行论证等级划分制度, 按项目的用海类型、规模和方式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并给出了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划分表。关于码头用海等级判定见表1。

根据海域使用用海类型划分[3,4], 码头用海应属“交通运输用海” (一级类) 中的“港口用海”, 港口用海的论证工作等级以用海规模来确定且工作等级最高为二级。

1.2《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2010) 关于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法

为指导和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工作, 提高海域使用审批的科学化水平, 国家海洋局对《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进行了修订, 形成了正式的《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国海发[2010]22号) [以下简称《技术导则》 (2010) ]。该导则延续了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行论证等级划分制度, 改变了原论证工作等级的判定方法:海域使用论证等级按照项目的用海方式、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 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关于码头用海等级判定见表2[3]。

注:并行铺设的海底电缆、海底管道等的长度, 按最长的管线长度计;新增温排水和污水达标排放应考虑原排放规模;敏感海域主要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等.

《技术导则》 (2010) 对论证等级的判定改变了原判定方法, 不再从用海类型方面进行判定, 而是根据用海方式和所在海域特点以及用海规模等方面进行判定。码头项目用海方式属于一级用海方式中的构筑物用海, 二级用海方式中的非透水构筑物用海和其他透水构筑物用海, 论证工作等级可达一级。

2 目前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法优缺点分析

2.1 码头用海等级判定的优点

《技术导则》 (2010) 较《技术导则》 (试行) 在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优点具体如下。

2.1.1 判定增加了所在海域特征因素

根据《技术导则》 (2010) , 项目所在海域的特征是判定论证工作等级的主要依据之一, 所在海域的特征分为敏感海域和其他海域。敏感海域主要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等。增加了敏感海域的概念, 对位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海域的码头项目用海论证的深度和广度相应增加, 可以更全面地分析项目用海对海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码头项目用海在其他海域的论证要求。将所在海域特征这一因素加入到论证等级的判据中, 对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2 判定依据主要从用海方式考虑

在《技术导则》 (试行) 中,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用海类型和用海规模来确定的, 而忽略了项目用海方式, 尤其对码头用海, 只是笼统地考虑了港口用海总规模。港口用海的主要用海方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码头构筑物用海;一是港池用海。港池用海一般都是开放式的用海, 没有具体设施, 不会对海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码头构筑物的建设一般会引起水动力条件、悬浮泥沙等产生变化, 尤其是采用非透水构筑物型式建设的码头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更大一点。因此在《技术导则》 (2010) 中对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界定则主要从用海方式考虑, 而且区分了码头构筑物透水和非透水两种用海方式, 切实考虑了码头的建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这种界定方法更加合理。

2.1.3 用海规模考虑了长度和面积

《技术导则》 (试行) 和《技术导则》 (2010) 在论证等级的判定中均考虑了用海规模, 前者采用的是不同用海类型的用海规模;后者采用的则是不同用海方式的用海规模。关于码头用海不仅考虑了构筑物用海面积还考虑了构筑物长度, 使得论证等级的判定依据更加全面。

2.2 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的缺点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认为《技术指导》 (2010) 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2.2.1 所在海域特征判定方法不明确

《技术导则》 (2010) 一个比较明显的进步就是考虑了所在海域特征, 尤其对于透水构筑物总长度400~2 000m或透水构筑物用海总面积10~30hm2的码头用海, 如果位于敏感海域则论证等级为一级, 如果位于其他海域则论证等级为二级, 因此所在海域特征直接决定了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高低。但是关于所在海域特征的判定不甚明确, 仅规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等海域为敏感海域。对于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是很明确的不会产生争议, 但是对于重要的河口和海湾则比较模糊, 该导则并未注明什么是重要的河口和海湾, 比如重要的河口判定依据是什么?是根据大河的规模还是河口的其他指标?同样重要的海湾这种定义也很不准确。此外, 其他海域是否就不存在敏感海域?比如在论证舟山外钓岛光汇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时, 论证等级的确定就引发了较多讨论和不同意见。对于舟山外钓岛附近海域, 该海域不属于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的河口和海湾, 但是因为所处海域距离舟山渔场较近, 所以专家建议该区域还是应界定为敏感海域。但是经过详细调查发现, 外钓岛附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中均为港口用海区, 外钓岛周边开发活动主要为码头、桥梁、排污口等用海, 且未涉及养殖等对环境比较敏感的用海项目, 因此最终还是界定为其他用海。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对于如何界定敏感海域还应有详细的标准和方法。

2.2.2 未考虑码头建设规模和码头类型

对于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确定, 码头构筑物的长度和面积作为了论证等级确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论证等级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准确性。但是《技术导则》 (2010) 完全不考虑项目用海类型, 而仅考虑项目用海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弊端。对于采用透水构筑物形式的码头来说, 不同吨级的码头采用不同的码头布置形式, 码头的长度和面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30万吨级的码头如果采用蝶式布置, 如果所在海域是深水近岸的岸线, 其透水构筑物的长度和面积可能会比万吨级以下码头采用L型或其他非碟型码头布置要小, 则论证等级可能小于万吨级以下的码头, 但实际上30万吨级码头的建设要求的通航条件、自然条件等要高得多, 项目用海风险影响的范围也会较大, 因此码头用海等级的确定还应考虑码头的泊位等级。

除了码头的建设规模外, 笔者认为拟建码头的类型也应作为论证等级的判据之一。码头根据其平面布置、用途、断面形式等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本文所提的码头类型主要是按照码头的用途分类。主要有一般杂货码头、专用码头 (渔码头、油品码头、危险品码头、煤码头、矿石码头、集装箱码头等) 、客运码头、工作船码头及修造船码头等。对于油品码头、危险品码头建设, 由于其用海风险较大, 不应仅以码头透水构筑物的长度和面积来界定论证等级。

3 对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法的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可知, 目前关于码头用海的论证等级的判定方法过于笼统, 给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带来一些困扰, 笔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 对于码头用海等级判定方法给出以下建议。

3.1 对敏感海域的界定应具体化

所在海域特征应是码头用海等级判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因此, 对于如何界定敏感海域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 敏感海域的界定不应仅局限于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的河口和海湾等海域这种定性的界定方法, 还应根据多项指标, 在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 也应给出一个具体的判定表, 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定。敏感海域的界定对所有用海项目都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3.2 界定指标应增加码头建设规模和码头类型

如前所述, 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判定仅考虑了构筑物用海的长度和面积而忽略了码头建设规模和码头类型, 这种情况容易使得海域使用论证的广度和深度达不到拟建码头用海项目的要求。而且构筑物长度这一指标应主要针对的是线性工程 (如防波堤等) , 对于码头工程而言意义不大, 而码头建设规模对于论证等级的确定应更加有效。

3.3 码头用海等级判定表

综上, 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也应单独给出判定表, 根据笔者初步研究, 该判定表见表3。

4 总结及展望

科学合理的界定论证等级是海域使用论证的重要工作之一, 有利于提高论证的效率和节约论证成本的投入, 有利于提高海域使用论证的质量, 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项目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本文以码头用海为例, 全面分析了《技术导则》 (试行) 和《技术导则》 (2010) 关于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界定方法及优缺点, 对于码头用海等级的判定方法给出了建议和判定方法表。全国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目前正逐步走向规范, 在海域使用论证中参考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中, 希望本文的工作能推进海域使用论证相关技术工作的研究, 对于各种类型用海项目均能有科学合理的论证等级判定方法, 使技术导则更加完善, 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

摘要:论证等级的确定是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依据海域使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试行) 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2010) 关于码头用海论证等级的界定方法及优缺点, 并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 给出码头用海论证等级判定的建议和具体方法。该研究可以提高码头用海论证等级判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于研究各种类型用海项目论证等级判定方法及海域使用论证相关技术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海域使用论证,码头用海,论证等级

参考文献

[1]贾后磊, 张志华, 王健国, 等.海域使用论证中论证等级确定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 28 (3) :13-16.

[2]黄蔚霞, 张叶春, 颜文, 等.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划分方法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 28 (5) :22-25.

[3]国家海洋局.HY/T 123-2009海域使用分类体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比喻论证如何设喻 篇9

一、通篇设喻, 喻理深刻含蓄, 耐人寻味

比喻论证的通篇设喻和寓言非常相似, 但又不是寓言。寓言或者劝喻, 或者讽刺, 都要讲一个结构虽然简单但却完整的故事, 把要说明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 表达方式基本是叙述;比喻论证的通篇设喻不要求故事的完整甚至不需要讲故事, 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明道理, 重在议论。

通篇设喻的议论文, 篇幅短小, 内容集中, 结构简单, 但道理深刻,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韩愈非常善于运用通篇设喻进行比喻论证, 他的《获麟解》、《应科目时与人书》和《杂说》等文章都是通篇设喻的佳作。《杂说》中的《马说》读者都非常熟悉。现录《龙说.》全文如下:

龙吁气成云, 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 茫洋穷乎玄间, 薄日月, 伏光景,

感震电, 神变化, 水下土, 沽陵谷, 龙亦灵怪矣哉。

云,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 则非云之所能使灵也。然龙弗得云, 无以

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 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 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 云从之矣。

这篇杂感, 以龙喻圣君, 以云喻贤臣, 紧扣“灵”字展开比喻论证, 意在说明贤臣固不可无圣君, 而圣君亦不可无贤臣, 全文仅114字, 喻理深刻, 意蕴丰富, 读来极有兴味。如果平白直说, 那真是一碗白开水, 一眼见底, 寡淡其味了。

二、关键处设喻, 揭示主旨, 精警透辟

有些议论文的内容丰富, 涉及的问题复杂, 需要阐明的观点也比较多, 无法通篇设喻。常见的做法是就某一个问题, 行文至紧要关键处, 倏忽飞来一个精妙的喻证, 一言击中要害, 揭示主旨, 精警透辟, 犹如绿野上忽然飘来一只花风筝, 文采逸扬, 生动至极。请看例子:

李斯《谏逐客书》:“是以地无四方, 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賷盗粮’者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 朝秦楚,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 犹缘木而求鱼。”

鲁迅《老调子已经唱完》:“有些读书人说, 看我们这些古东西, 倒并不觉得怎样有害, 又何必这样决绝地抛弃呢?是的, 然而古老东西的可怕就正在这里。倘使我们觉得有害, 我们便能警戒了, 正因为并不觉得怎样有害, 我们这才总是觉不出这致死的毛病。因为这是“软刀子”。

上面三段文字, 都是在关键处巧设一喻, 揭示主旨。鲁迅用“软刀子”比喻, 指出复古的危害性, 批判得深刻, 揭露得彻底, 可谓是一针见血, 斩蛇七寸。李斯用“藉寇兵而賷盗粮”作喻, 揭示逐客之害, 言近旨远, 令人震撼, 引人深思, 从而使秦王放弃了逐客的主张。孟子一句“缘木而求鱼”, 振聋发聩, 使人警醒。“缘木求鱼”已经作为成语, 为人们广泛使用。

三、多方设喻, 共喻一理, 丰富多彩

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一文中写道:“文章无论长短, 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 一段须有一段的主旨。主旨是纲, 由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目。纲必须能领目, 目必须附丽于纲,

尊卑就序, 然后全体自能整一。‘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 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 有如照像的焦点, 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围, 渐远渐淡。”这段议论, 连设三喻, 用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具体事情巧妙比喻, 阐明写文章怎样安排主旨, 做到轻重分明。这就是多方设喻, 共喻一理。

多方设喻, 必须紧紧围绕论点, 从不同的角度, 选取不同的喻体, 深入浅出地比喻论证。《韩非子·扬权》中写道:“毋弛而弓, 一栖两雄。一栖两雄, 其斗喭喭。豺狼在牢, 其羊不繁。一家二贵, 事乃无功。夫妻持政, 子无适从。”这段议论, 意在阐明君权要高度集中, 若旁落在权臣之手, 国无宁日, 人民无可适从。作者从三个不同角度设喻:“弓”喻君权, “栖”喻国境, “两雄”喻君主和权臣;“豺狼”喻奸臣, “牢”喻朝廷, “羊”喻顺臣;“一家二贵, 事乃无功。夫妻持政, 子无适从”, 是用家庭生活比喻阐明国君权力高度集中的重要性。可以说, 这段文字句句设喻, 角度不同, 中心明确, 形象生动。

四、反复设喻, 层层递进, 引人深思

与多方设喻不同, 反复设喻不是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喻体来比喻论证, 而是用一个或几个喻体, 反复比喻, 把喻证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把道理讲深讲透, 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道:“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 戒贪以俭, 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在这段文字里, 作者先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两个喻体, 比喻说明“欲国之安必积德义”的观点。接着仍用这两个喻体, 从反面进行论证, 最后还是用这两个喻体, 告诫太宗:身兼帝王之重任, 要享有极高的威望, 永保国家人民之幸福, 如果不居安思危、戒贪以俭、抑欲长德, 简直就像砍掉树木的根希求它长得茂盛、堵塞水源想要水流长远一样。三次设喻, 层层深入, 步步逼进, 言出肺腑, 铿锵有声, 不由人不为之震撼深思。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言道:“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则无望其速成, 无诱于势利, 养其根而俟其实, 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 其言蔼如也。”韩愈先用“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比喻说明:想要达到古代著书立说者的境界, 就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受权势诱惑。为了让李翊深入理解加强仁义道德修养对写文章的重要性, 他把两个喻体进一步发挥, 指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 其言蔼如也”。喻理深刻, 令人信服。

五、结论

进行比喻论证, 首先要明确喻理, 其次是选择喻体, 然后才是考虑如何设喻, 但设喻恰恰至关重要。有些文章, 喻理和喻体都是极好的, 只因设喻不佳而未能成功, 实在令人痛惜。比喻论证的设喻,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涉及到许多方面。本文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进行广泛的、具体的、细致的探讨。

摘要:比喻论证, 一般说来包括喻体、喻理和设喻三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谈比喻论证如何设喻的问题。

关键词:议论文,比喻论证,设喻

参考文献

[1]《孟子》

[2]《韩非子》

[3]魏征《贞观政要·君道》

[4]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5]李扶九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

论证人拒证权 篇10

关键词:证人拒证权,拒证权,人权,价值,亲亲相隐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王某与李某在王某家发生争执, 一怒之下王某拿起厨房里的水果刀刺中李某要害部位, 李某当场毙命。事后, 王某惊慌失措, 十分后悔, 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和年迈的母亲后逃往外地。三个月后, 东窗事发, 王某被捕入狱, 被判处死缓;其妻和其母也因包庇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和二年。好好的一家人只剩下六岁的小女儿由一个亲戚抚养, 而这个小女孩又因家庭的剧变遭受严重的打击患上了忧郁症。就这样, 一个本来美满的家庭因为一个人一时的过错而家破人亡、支离破碎。司法机关的严格执法行为固然值得尊敬, 但一个人基于人类最基本的感情保护自己最亲近的人又有什么过错呢?因此, 笔者想到中国“亲亲得相首匿”的拒证权制度的缺失正是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本原因。拒证权制度古而有之, 西方一些国家也早已将其列为基本刑事制度之一。

一、证人拒证权的理论概述

拒证权制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由来已久。大陆法系国家将其称之为“证言拒绝权”或者“拒绝作证权”, 而英美法系国家往往称之为“免证特权”或者“证言豁免权”。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拒证权制度颇为关注, 关于拒证权的论述众说纷纭, 对其称谓也五花八门。主要有证人特权、证言特免权、拒绝证言权和拒证权等几种。鉴于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 而大多数学者均采用“拒证权”这种名称, 因此本文也继续沿用“拒证权”。

虽然两大法系关于拒证权的内涵的理解有稍许差异, 但综合两大法系的观点, 拒证权是指在法定情形下, 特定公民基于身份关系或职业关系等正当的理由所享有的拒绝作证或者制止他人作证的权利。拒证权具有以下特征: (1) 证人必须具有法律上作为证人的资格。具有证人资格是享有拒证权的前提, 各国关于证人的资格在法律上都由详细规定。 (2) 证人必须具有特定的身份或者与被告人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大陆法系或者英美法系国家规定的拒证权制度, 大多把证人与被告人之间存在的法定关系作为前提, 基于这种法定关系证人才可作为拒绝作证的正当理由, 否则就不能免除其作证的义务。 (3) 拒证权制度各国均采法定主义。由于拒证权制度的特殊性, 拒证权的证人主体范围、拒证权的内容均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除此之外, 只要知道案情的, 在法律上均要承担作证的法律义务。 (4) 拒证权包括涉己和涉他两方面的效力, 即权利人自己有权拒绝作证, 在一定条件下还有权阻止他人作证。

综上分析, 证人拒证权是证人作证义务的例外规定, 是对证人作证义务制度的补充。

二、证人拒证权的法理分析

目前, 各个国家均赋予证人以拒证权, 这显示出该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事物存在必有存在的合理性, 寻求拒证权存在的理论依据, 是我们正确认识这一制度的基础。

1. 伦理基础。

经济、文化、政治、法律、道德、宗教、伦理等是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多元社会制度因素, 而各种具体的制度应当保持适度的和谐和统一。一般情况下, 某一领域具体社会制度的实施不应以对其他领域社会关系的破坏为代价。当不同社会制度所维系的社会关系产生冲突时, 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当然, 法律制度较其他制度并不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当特定的人为证人时, 其结果可能导致其他恶化结果, 那么就需要赋予此类人拒证权以便维护该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以正常运行。可以说, 赋予拒证权, 维护了配偶间的信赖关系, 从而也维系了婚姻关系;赋予拒证权, 维护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赖关系, 从而也维系了职业关系;同样, 赋予拒证权, 保守国家秘密, 从而维护了国家利益。

因此, 拒证权制度的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对特定社会关系的保护和对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持。

2. 人权保障。

近些年来, 人权保障已受到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这么说, 赋予拒证权是对在诉讼过程中公民权利的保护。究其实质, 其与被告人的沉默权是相同的。保护证人在诉讼活动中的权利是当前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基于自身的拒证权的出现正是满足保障人权的需要。否则, 这将会严重侵犯在诉讼活动中相关人的合法权利。在一定程度上, 拒证权是一项对公共权力的必要限制和对个人权利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措施。拒证权的设置正是为了解除公民在行使自身权利与履行作证义务之间的难以抉择的困境, 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3. 价值选择。

就价值形态而言, 法律是一种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取舍和协调的综合体, “如果其中的一项价值得到完全实现, 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或否定其他价值。”诉讼法理论认为, 诉讼的价值追求是多重的, 它不仅仅追求效率, 还追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自由等多元化的价值。诉讼活动主要追求查明案件事实的实体价值、保障诉讼公正的程序价值和其他的社会价值等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实际上, 这三者往往相互冲突:当实体价值与程序价值发生冲突时, 自然应首先考虑程序价值的实现;但当实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冲突时, 由于社会价值背后所隐藏的利益远远大于追求个案的实体真实的特定情形下, 我们也应当首选社会价值。法律之所以赋予特定的证人以拒证权, 就是在权衡各种社会价值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和社会关系而做出的最妥善的选择。

4. 证据效益。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因此, 作为证人而言, 其言词的可信度与案件有无利害关系、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具备的素质高低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 当证人与案件无任何利害关系时, 其证言的可信度就高;相反, 当证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时, 其被迫于法律的“淫威”所提供的言词可信度就低。一方面, 从伦理上讲, 让其作为证人去证实自己身边最亲的人有罪, 可能导致婚姻家庭关系解体;另一方面, 从心里学上讲, 他们往往存在矛盾心里, 很可能是心里无比复杂挣扎之后做出的妥协结果, 所表达的也不完全是其真实意思。如果真是如此, 那么这也难以获取真实有效的证词。

因此, 与其强迫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提供值得怀疑的证词, 不如设置证人特权制度允许这类人缄其口以兼顾整个社会关系。

三、构建我国证人拒证权

1. 证人拒证权在我国的发展。

(1) 亲亲相隐。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关于证人拒证权的法律规定很发达。基于伦理之间的关系, 为保护传统的伦理秩序, 禁止亲属之间相互告诉或者作证。周礼是“亲亲相隐”的最早雏形。到春秋战国时期,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继承周礼传统, 提倡“亲亲原则”。而在秦律中, 容隐原则被确立下来, 这标志着我国早期亲亲相隐法律制度的形成。到了汉代, “亲亲相隐”已正式见诸于法令。汉律对中国历代法律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尤其表现在汉代儒家思想对中国历代法律体制的影响。从汉朝起代表“孝”的“亲亲相隐”原则开始了其长达2000多年的司法实践。汉宣帝四年下诏正式确定了“亲亲相隐”的司法原则, 这是“亲亲相隐”原则的正式入律。自此以后, 亲亲相隐的范围不扩大, 内容上规定的更为细致完善, 而且进一步规范化、明确化。到了唐代, 基于“屈法以伸伦理”的观念, 《唐律疏义》确立了同居相隐不为罪原则, 其相容隐的范围较之汉朝进一步扩大, 相隐主体扩大到所有同居的亲属及大功以上的亲属, 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规范系统。唐朝以后各朝直至清末甚至民国初期基本上都沿袭了该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讲, “亲亲相隐原则”属于一种强制性的要求, 但从其表现上看这也应该算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虽然在那个年代, 被视为一种义务, 但其确实在维护家庭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这么说, 设立“亲亲相隐”并不是为了保护人权, 但其以保护家庭关系为出发点, 注重亲情和伦理价值, 与拒证权是一致的。现在拒证权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和谐论”即保护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与和谐, 避免破坏维系社会关系的情感纽带。因此, 在构建我国证人拒证权时, 可以从我国传统法律制度中得到启发。 (2) 证人拒证权在我国现行法律中的体现。我国立法是否有拒证权的规定, 有必要考察现行立法。在新的《刑事诉讼法》颁布以前, 并没有对拒证权的规定。相反, 我国原《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 可以从该法第48条、第45条第1款第98条第1款和《民事诉讼法》第70条的相关规定看出。可见, 在我国作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只要知道案情, 除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 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不具备作为证人的资格以外, 都不能免除该项法定义务。这一规定显然直接否定了拒证权。尽管法律作了这样的强制性规定, 但有关的司法解释却折射出了现代拒证权的理念, 这可从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以下简称《证据规定》) 第69条、第77条中得到了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 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第188条的规定, 虽然没有明确是基于身份关系的拒证权, 但是该规定将亲属的拒证权限制在“可以不出庭作证”是证人拒证权的体现之一。另外, 新《刑事诉讼法》第2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入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中, 第50条明确提出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这些都是证人拒证权在新《刑事诉讼法》的体现。从实体法角度看, 我国刑法规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等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实际上, 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这也能看出, 我国立法者也早已经意识到某些具有特定身份关系人之间犯罪的特殊性, 其实质也是“亲亲相隐”原则的体。 (3) 构建我国证人拒证权的契机。近年来, 我国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了很多的努力, 相继出台和修改了诸多法律法规, 如2007年的《物权法》、《婚姻法解释三》、《著作权法》、《行政强制法》、《刑事诉讼法》。这些法律文件的出台都表明我国在建设法治国的进程上又推进一步。而拒证权制度在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保护人权、平衡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应有之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各种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 主流的社会价值已经从惩罚犯罪转向保护人权。诉讼中的人权保护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并且人权保护的许多重要内容已为联合国的重要法律文件所肯定, 成为国际司法的普遍准则。我国立法已经顺应时代潮流, 证人拒证权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的法理基础相同, 都是强调对人权的保障。因此, 我国立法中加强人权保护的关注是证人拒证权的一个良好契机。新刑诉法的修改是证人拒证权的另一个契机。新刑诉法中明确规定, “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排除在强制出庭之外”, 虽然这样的规定并不完善, 甚至只把证人的拒证权限制于“可以不出庭作证”, 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说明立法者已经认识到在某些发生在具有特定身份关系人之间的犯罪有其特殊性, 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应对其予以例外的规定。这也说明, 原刑诉法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证人拒证权创建的必要性, 但基于政策和其他因素的考量, 立法者不敢太激进, 只是在此制度上予以试探。因此,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完善证人拒证权制度。

2. 我国证人拒证权的立法构思。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都有拒证权方面的规定, 再者从我国的法律传统与现实基础出发, 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赋予证人的拒证权。但是由于拒证权的存在可能阻碍对真相的发现, 因此它的设定必须谨慎。不合理地设定拒证权会极大地妨碍正义的实现。应当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 限于亟需保护的社会关系, 主体范围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 因在立法上应采用列举方式明确规定各种拒证权的适用范围, 以免司法运作中的人为扩大适用可能造成的混乱。

结合各国的立法经验, 我国应该规定以下四种拒证权类型。 (1) 基于身份关系的拒证权。可以这么说, 其是拒证权中最重要的南日。“亲亲相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民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司法实践中通常要考虑的合理与合情、社会效果便是执法者基于伦理道德的考量。 (2) 基于业务或职业秘密的拒证权。由于现代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技术化, 为保障社会基本工作秩序中应有的信任和社会分工协调高效地运作, 赋予某些特定职业者在诉讼中有限度拒绝作证的权利, 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对该项权利的规定, 有助于特定行业的发展, 甚至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 (3) 基于避免自证其罪的拒证权。这是基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而产生的拒证权。基于该权利, 任何人都可以拒绝提出不利于自己的证据, 或者拒绝对不利于自己的事项向法院及对方当事人提供证言。该项权利不仅有助于维护被告人的人格尊严, 而且还有助于维护公平和文明的社会程序。 (4) 基于公务秘密的拒证权。这是指证人基于保守公务秘密而产生的拒证权。由于国家公职人员因从事公务而知悉涉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公务秘密与国家秘密, 一旦泄露将会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结语

拒证权的存在也有其深厚的历史原因和理论基础。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 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突出对人权的保护, 这是我国建立证人拒证权的契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亲亲相隐”为证人拒证权的建立提供文化土壤, 而且我国新刑诉法已经在拒证权建立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因此, 本文建议, 在参考西方国家立法的经验上, 构建我国的证人拒证权制度。

参考文献

[1].何家弘, 南英.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

[2].何家弘.外国证据法.法律出版社, 2003

[3].程春华.民事证据法专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4].高忠智.美国证法新解.法律出版社, 2004

[5].齐树洁.程序正义与司法改革.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6].高莉.论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理论与探索, 2007 (72)

[7].俞作志, 宁谦.对刑事诉讼中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思考.法制与社会, 2010 (3)

[8].柏正惠, 钟磊.刑事诉讼中证人免证特权制度.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 (5)

[9].李富强, 黄文忠.证人拒证权制度探析.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措施论证】相关文章:

论证05-14

论证体系05-08

采购论证06-01

研究论证06-10

专家论证06-13

论证解析06-14

项目论证07-13

价值论证07-27

经济论证08-27

论证设计08-30

上一篇:“新”审计报告下一篇:口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