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的运营商革命

2024-07-08

4G时代的运营商革命(精选五篇)

4G时代的运营商革命 篇1

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深入的了解TD-LTE和FDD-LTE,才能让大家找到心中的答案,选择一个最理想的4G网络。

TD-LTE是采用TDD技术的4G网络制式,而FDD-LTE是采用FDD技术的4G网络制式,TDD即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FDD频分双工相对应。顾名思义,TDD的时分双工就是指接收和发送是在同一频率信道即载波的不同时隙,用时间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它只用一个频率,既负责上传,又负责下载,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单行道”上跑双向“车流”。而FDD的频分双工则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在两个对称频率上,一个管下载,一个管上传。就好像是双车道,两个方向的汽车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行走互不干扰,畅通无阻。

那么在目前全球的331个LTE商用网络国家中,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约有287个采用FDD制式,占87%;约有17个采用FDD与TDD同时运营,占5%;约有26个采用TDD制式,占8%。在我国中国移动使用的就是TDD制式,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则是使用TDD与FDD制式的混合组网。

对于4G通信技术来说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超快网速,使我们在上网的时候无需像使用2G和3G网络要经过比较漫长的等待。同样是4G网络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只不过由于中国移动使用的是TDD制式,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使用的是TDD与FDD制式的混合组网,他们的网速到底有没有区别哪?我们通过实际测试得出了多组数据,中国移动的4G网络平均下行速度为14.05Mbps,平均上行速度为6.03Mbps;中国电信的4G网络平均下行速度为40.10Mbps,平均上行速度为14.42Mbps;中国联通的4G网络平均下行速度为42.25Mbps,平均上行速度为18.62Mbps,如表1所示。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所测试出来的网速不尽相同,但是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TDD与FDD制式的混合组网网速明显优于TDD制式的网速。

相对于需要靠时间来切换改变上传和下载通道的TDD制式,能够同时进行上行和下载的FDD制式理论上有着更大的优势,这或许也是全球超过85%的国家采用FDD制式的原因之一。在我们国家TDD与FDD制式的混合组网也有着更加优良的网速,是否意味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我们选择4G网络的最好选择?就我们认为至少对于现阶段来说,其实不然。中国移动在4G网络的发展速度上比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早发展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网络覆盖率来说,现在许多比较小的城镇都已经有了4G信号,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这方面就望尘莫及了。从目前所出台的4G资费来看,三家尽管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还是差不多,中国移动由于较早发展4G网络,资费体系已完善,并且逐渐从“试水”走向稳定,不断接近普通大众消费水平。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起步较晚,其资费体系基本上处于观望、调试以及试水阶段。虽然中国移动的网速相比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是会差上一些,但是它们都有着很不错的网络体验,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也都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当然你如果想体验更好的网速,或者再经过一两年的发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有了更好的网络覆盖率,那它们也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映民,孙韶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程鸿雁,朱晨鸣,王太峰.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G时代,电信运营商轮番抢戏 篇2

去年8月24日上午,原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出现在了中国联通大厦,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正式宣布由王晓初担任中国联通董事长。中组部此次的“周一见”,动作之大甚至被很多人解读为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要合并的前奏。

在2015年11月初,网上再次曝出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将成立工作组,研究进行网络基础资源互换。不久后,中国联通一份名为《关于成立“网络建设领域深度合作”工作组的通知》的红头文件被披露。这份文件显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双方“将开展网络建设,即在现有共建共享基础上,开展网络建设领域的深度合作,以节约投资、提升效率。”文件还表示,“双方集团公司决定成立集团、省、市三级工作组,建立完善的联合工作机制,以保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实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公开表态称,“现在的竞争格局是不均衡的”,将推进三大运营商建立一个相对均衡的竞争格局。

在2G时代,中国移动可谓是一家独大;到了3G时代,中国联通凭借其手中的WCDMA牌照和更成熟的产业链,在市场上逐渐占据主动,中国电信也得到了CDMA牌照,以重返移动通信格局。然而到了如今的4G时代,中国移动多年积蓄的力量开始了大爆发,上演了一场对市场的大反扑。

据国内三大运营商和工信部日前公布的2015年11月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11月净增用户121.2万户,新增4G用户超过2 000万户,4G总用户数达2.87亿户。

而中国联通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了用户净流失的现象,仅仅是2015年11月份就净减了34.6万户移动用户,目前总的户数为2.87亿户,中国电信的4G用户数则为1.09亿户,这也印证了苗圩的观点。

而在基站建设方面,中国移动更是健步如飞,在今年8月底便完成了年初制定的2015年底建成100万座基站的目标。与之对应的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二者目前的基站总数也没能超过100万个,差距更是明显。

或许正是由于中国移动的强大攻势,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才正式公布了“恋情”。去年12月中旬,二者在北京举办了联合发布会,对终端产业链联合发布了《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与此同时,双方将共享网络资源的消息,也得到了官方证实。

通信方面的资深研究员项立刚也认为:“双方把资源拿出来共享,是一种很正常的抱团取暖行为。”而有网友则戏称,在面对风头正盛的对手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正谋划“开黑”来应对。

运营商的“4G焦虑症”

除了面对老对手中国移动的疯狂反扑,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面临着来自互联网巨头们的挑战。而在这一方面,其实就连强大如中国移动的运营商也不能避免。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通信运营商都换上了“4G焦虑症”。此前一直躺着挣钱的它们,如今并不愿意沦为单纯的流量管道,因此捣鼓了一系列的大动作。

首先便是封杀。在突如其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面前,运营商们从最初的不以为然中猛然惊醒—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APP开始蚕食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话和短信。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手机通话时长以及短信发送总量均出现持续的下滑。去年1~6月,手机通话时长每个月都同比下降约2.4%,发送短信总数每个月的同比降幅也超过了4%。

上一次有可能威胁到运营商们根基的是网络电话,如今已经尸骨冰寒。而此次运营商想要来一场故技重施,却显得没那么容易。2014年一场围绕《微信》收费的传言曾引起了一场网络热议,让运营商意识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最终不了了之。如今,《微信》活跃用户已超过6.5亿。

其二则是流量经营。在通话和短信业务不断下滑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却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消费需求。不管是愿不愿意,运营商们开始了自己在流量经营方面的尝试。流量银行便是这其中最初的关键词。运营商开始尝试用流量的方式,和用户进行互动。比如,流量可以转赠他人,用户也可以通过参加运营商的活动获取流量。不过,几分钟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很多用户发现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如今看来,流量银行之所以没能够掀起浪潮,还是与运营商本身的诚意不足有直接关系。

而流量话题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流量不清零了。从去年5月份开始讨论的流量不清零政策,在历经整整5个月的酝酿之后,终于在去年11月1日起由三大运营商正式同步实施。运营商宣布,上个月未使用完的流量可以在次月继续使用。然而,谁曾想在新政刚开始实施不久,网络上又传出运营商偷跑流量的嫌疑。此前一直以“霸道总裁”示人的运营商,此番又遭遇了信任危机,几番辟谣收效甚微。

此外,《微博》和《网易云音乐》等很多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主动和运营商展开流量合作,推出专属的定向流量包。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4G内容业务,化身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其实,无论是流量银行、流量不清零,或是最后的定向流量包,其背后的本质还是现阶段流量费用过高。围绕着流量做文章,将是4G乃至5G时代运营商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而如今,无限流量的话题也逐渐被大家所提起。但运营商们由于网络承载能力和盈利模式所限,无心也无力推动无限流量。互联网巨头只会为自家服务买单,也无法向用户提供真正免费和无限的流量。想要同时克服这两个困难,要求一个从云端到终端全面控制的巨头,这个要求太高。即使是苹果,也是采取和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况且苹果骨子里作为硬件厂商,也正是高额流量费的受益者之一。

其三是VoLTE。为了找回用户对于语音通话的热情,中国移动等已经加快了对4G网络的升级,使之支持VoLTE高清语音通话。目前,中国移动各地的VoLTE业务已经开始测试,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已经开始了该业务的试用。

互联网企业们也来掺一脚

在很多互联网企业看来,通信运营商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冲击时,显得比较木讷,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当政策松动之时,很多互联网企业都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虚拟运营商这道口子,打造一个具备互联网精神的电信产品。

不过,虚拟运营商这条路也并不好走,至少没能对得起市场过高的期待。一些虚拟运营商计划推出的高性价比套餐,并没有能最终成型。比如蜗牛移动推出的相关套餐,就曾胎死腹中。而移动互联网业内人士们所期待的,京东、阿里、联想和小米等科技巨头将虚拟运营商和自己的核心业务进行深度融合的案例,也并没有如约上演。

有报道披露,在为期两年的业务试点期间,42家虚拟运营商过得并不好,普遍处于亏损境地。甚至有专家预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笑到最后的可能连5家都不到。公开资料显示,到今年8月底,虚拟运营商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1 123万,仅有此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所预测的5 000万人规模的五分之一。

4G时代的运营商革命 篇3

经历了GSM、GPRS和3G之后, 4G的商用时代正式来临。2013年12月, 国家工信部正式向国内三大运营商发放4G“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TD-LTE) ”的经营许可。4G网络能够使用户畅享高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高清视频和图像等无线高速上网的体验, 带来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 也因其市场推广、设备更新、后期研发等难题把运营商带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三大运营商在3G时代进行的存量竞争策略, 在新时代中继续维持存在较大困难, 结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析, 笔者认为4G网络与物联网的融合, 将会是电信运营商需要紧抓的新契机。

二、4G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 运营商格局转变

4G牌照发放以后, 中国通信市场也迎来一个新时代, 各运营商纷纷部署4G相关工作, 在3G时代扭转的运营商竞争格局再次重构。

自2008年电信业重组、2009年1月3G正式商用以来中国移动在2G时代曾经高达70%的市场份额被打破, 落后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弥补3G市场的弱势, 移动迅速开展4G前期布局, 加大投资, 率先推出终端及流量套餐。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2014年4月份运营商数据显示, 4G用户净增200.5万户, 总数达479.8万户, 虽然与其制定的全年实现5000万用户目标相比还不到10%, 但其增长趋势可观。

中国联通对中国移动的先发优势保持冷静态度。在不存在网络劣势的情况下, 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成本高昂的TD-LTE网络建设中, 显然是不明智的。但随着中国移动4G营销力度的增大, 中国联通的3G用户增长量也不免受到影响, 2014年前三个月用户增长稳定, 其中一月和三月分别为312.3万户和401.6万户, 但4月却降到了89.5万户。

中国电信处于被动地位。首先CDMA网络和TD-LTE网络的互通操作性需要花费巨额来推动, 包括此类型的多模手机终端商用化。此外, 工信部授权中国移动经营固定通信业务, 使得中国电信的有线宽带业务也受到巨大冲击。据2014年第一季度运营数据显示, 中国电信的用户增长量出现负增长, 净减238万户。

总而言之, 如表一所示数据, 三大运营商在4G产业链的建设和整合过程中, 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 物联网发展趋势概述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2005年, 国际电信联盟 (ITU) 认为物联网带来的通信革命能使世界上任何物体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互联互通。2010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出台,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的重要一项被列为其中, 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创新商业模式, 支持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根据IDC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1亿美元。移动通信网络成为物联网产业中巨大数据量交换吞吐能力的技术保障, 同时, 物联网创建的价值网络能够将各种传统产业链连接起来, 电信运营商在价值网络中作为信息平台的提供者, 进而保证价值网络各环节以及每一条价值产业链的流通顺畅。在4G网络时代, 流量经营井喷式的发展以及OTT业务的出现, 电信运营商应该尽量避免成为产业链中纯粹的“管道工”。作者认为这是探究4G网络时代下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重点所在。

三、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特征

(一) 物联网产业链

我国物联网的产业规模在近几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中统计, 2013年我国整体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同比增长36.9%, 其中传感器产业突破1200亿元, RFID产业突破300亿元。预计到2015年, 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

如图一所示, 物联网产业链按层级可划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按照服务商上下游关系可划分为:核心感应器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及服务提供商。而要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链的无缝连接, 就要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电信运营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物联网商业模式综述

商业模式主要用来阐明一种商业逻辑, 包括公司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为客户提供的价值等主要方面, 以此实现可持续盈利和收入。而物联网商业模式在整个物联网产业中来说, 是由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各个行业形成的产业利润分配的路径。张云霞从运营商的角度总结了物联网的四类商业模式: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 进一步提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分别为:间接提供网络连接、直接提供网络连接、合作开发与独立推广、独立开发与独立推广。范鹏飞等人以“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者“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的思路整合物联网产业链, 提出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三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合作开发与独立推广模式、独立开发与推广模式、客户定制模式。在此基础上, 范鹏飞等人总结出我国物联网发展可选的几种商业模式, 分别为政府BOT模式、通道兼合作模式、广告模式、自营模式。储成祥等人认为电信运营商需主动承担物联网产业链中平台的搭建工作、控制中枢环节, 采用“智能管道+M2M开放式平台”。还有研究从用户角度、国内外统筹角度、推动力量角度等不同方面分别对物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概括和创新。

综上所述, 物联网商业模式总体可分为:自营模式、通道模式、合作模式、广告模式、通道兼合作模式。其中通道模式和通道兼合作模式是目前使用得较多的两种商业模式。

四、电信运营商角色定位与发展优劣势分析

在物联网产业链中, 电信运营商既是网络提供者, 也是服务提供者。4G网络的技术优势契合物联网的发展要求, 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多样化应用能够推动4G网络的应用服务创新。

作为网络提供者, 电信运营商面临在流量上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而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也推动电信运营商的“管道化”趋势, 为抵抗这种冲击, 电信运营商试图通过开展OTT业务兼流量经营来抢夺控制权。但无论运营商以何种形式做OTT产品, 目前的专业化程度较弱导致其营业入收竞争能力不足, 其“管道化”趋势还是会随4G网络的发展而加速, 此时, 运营商需要突围来寻找新蓝海。

作为服务提供者, 运营商为实现物与物数据对接等平台功能, 构建物联网一体化产业链, 在提供管道的同时也提供物联网业务服务。物联网的发展能够拓展电信运营商的运营领域和提升网络利用率。而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并有效解决安全问题将是电信运营商弥补“管道商”负面影响, 成为优质服务提供商的关键所在。

结合表二的分析, 传统语音业务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的电信运营商, 将自身的优势应用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 不仅可以强化优势,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劣势。4G网络时代下, 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应主要集中于三方面的发展, 即提供智能管道、主导平台运营以及引领移动信息化。

五、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策略

在4G网络时代下, 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策略应该是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笔者重点从以下几种模式来阐述策略研究。

(一) 流量管道模式

电信运营商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作为网络提供者从流量费中获利。随着服务方式低成本、低Qo S、快速化的进展, 流量管道仍然能够成为持续收入的来源。但是, 电信运营商仅成为“管道商”是不可能从微薄的流量费中获得可持续的利益的。智能管道作为运营商的基础业务, 应当着力于打造精品网络, 提升质量, 巩固加大建设力度, 有效实现流量分流, 加强终端适配服务体系以及客户群细分业务的管理规划, 精细化智能管道服务。

(二) 合作优化模式

在物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扩大、内部趋于复杂化的情形下, 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而运营商应该力争在产业链协同中起主导或决定性作用。

首先, 运营商与M2M设备商或者内容服务商合作, 建设集成的局域物联网或内联物联网, 巩固网络管道优势地位的同时获得系统集成收入;其次, 电信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合作, 细分客户群及客户具体需求, 促进定制业务发展;再次, 电信运营商应挖掘更多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合作路径, 结合开发支撑能力与网络能力、客户渠道、运营基础等, 实现强强合作。

(三) 独立开放模式

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运营商, 面对移动通信网络OTT应用发展的冲击, 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管道优势, 进行相关的独立开发, 如现有的掌上营业厅等, 另外还可以再做应用平台超市如中国移动的MM市场, 结合4G发展趋势开展多方位的流量经营。其次, 电信运营商自己建立M2M设备接入平台, 将设备供应商及其他内容服务商的接入平台统一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整合物联网产业链中各角色阶段, 建立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数据平台, 直接形成由电信运营商管理, 再由专用的物联网智能平台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

六、结语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还没有完善, 各行业的发展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没有标准化的统一规范, 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 各环节没有明确的定位。但毋庸置疑, 在4G网络时代下, 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而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运营经验、用户群体等优势, 在为物联网产业提供基础网络信息服务的同时, 突破同质竞争, 引领移动互联网信息化进程, 占据物联网智能平台的主导地位, 将在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找到新契机, 为4G网络经营找到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ITU.The Internet Report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eport.ITU[R/OL].http://www.docin.com/p-293689093.html.

[2]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040/n11478867/16026031.html.

[3]物联网白皮书 (2014) [R/OL].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4, 5.http://data.catr.cn/bps/201405/t20140529_1021260.htm.

[4]胡保亮.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 2013, (11) :124-126, 转131.

[5]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 2010, (04) :6-11.

[6]范鹏飞, 曹自立, 黄卫东.基于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 2012, (12) :84-85.

[7]范鹏飞, 朱蕊, 黄卫东.我国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分析[J].通信企业管理, 2011, (04) :72-75.

4G时代的运营商革命 篇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悄然到来, 并以其更加快捷的网络速度和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 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进和发展潜力。当前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地拓展和挖掘4G网络技术, 探索更加丰富的4G网络投资和运营模式, 以期迅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所谓4G网络, 是指使用宽频信道来传送数据、语音和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移动通信系统, 也被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4th Generation) , 简称4G。4G网络的诞生既是互联网发展和通信技术进步直接推动的结果, 同时也是信息时代人们日益多样化信息需求的必然趋势。因而, 4G网络从一诞生就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结来看, 4G网路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更加快捷的无线传输速率, 这是4G网络与现行3G网络相比最为突出的特点, 其最高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Mbps, 能够更好地满足语音和影像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需求;二是更加智能的网络终端, 随着时代的发展, 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日常通话的简单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职能化的信息获取和处理平台, 4G通信在终端设计上具有更加智能化的表现。为了使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和使用4G网络, 电信运营商需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现行的网络投资策略和运营模式, 尤其是在铁塔公司成立的市场发展背景下, 如何在基站资源、网络覆盖和业务拓展上实现最优化布局, 成为了电信运营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铁塔公司的成立对于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影响

(一) 整合铁塔资源

2014年7月18日, 中国通信设施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一家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共同出资成立的大型央企, 旨在统筹当前三家通信运营商的通信铁塔设施建设, 进一步整合电信基础设施资源, 提高共享水平。其实早在2005年, 信息产业部就已经明确发文要求相关企业树立有效节约资源的原则,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实现电信管道、电信杆路、通信铁塔等电信设施的共用。此次铁塔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信运营商基站铁塔设施共享机制的贯彻落实, 在深度整合各家资源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极为深远的意义。随着4G网络的不断拓展和普及, 电信运营商为了迅速抢占市场、赢得发展机遇, 必将大力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而以铁塔为主的基站设施建设成本较高, 且需占用较大的耕地面积, 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而铁塔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切实扭转和避免当前的不利局面, 给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二) 实现“网业”分离

“网业分离”是当前在移动通信行业引发深度讨论的话题之一。长期以来, 电信运营商在拓展市场和发展业务的过程中, 不仅要根据用户群体的切实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 还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三大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的问题, 因此形成了各自建网、各自发展的局面。“网业分离”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信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 将电信运营商所需的通信基础设施统一由一家企业来进行建设和维护, 将三张网统一成一张网, 能够彻底避免重复建设的问题。二是防止垄断的产生,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是一个投资周期很长的大工程, 因此造成了当前在我国由三大电信运营商垄断网络资源的局面。铁塔公司成立后, 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市场化运营, 以合理的价格进行租赁, 从而有效地避免网络资源的长期垄断局面。

(三) 可能引起垄断

当前关于铁塔公司的定位和性质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这一中国电信业的深度改革注定具有值得全社会讨论的一面。首先, 铁塔公司在级别上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平起平坐, 这使得这一庞大的央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为新垄断巨头的可能。如果铁塔公司的运营范围仅限于铁塔、杆路, 基站公司提供足够的可租用设备, 由政府制定管制价格, 问题不大。如果把天线、馈线、控制以及传输等都包括进这个基站公司, 那么将带来新的垄断, 并产生新的寻租问题。另外, 铁塔公司成立以后, 三大电信运营商将不再涉及任何基站铁塔项目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而铁塔的建设维护质量和现实网络布局对于网络信号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建设成本和市场化运营的考虑, 铁塔公司可能会违背铁塔合理布局的需要, 而有选择性地进行建设, 那么一些偏远地方的网络信号将很难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又是实际电信运营商所不能决定和改变的, 由此给运营商的长远发展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

三、铁塔公司时代背景下, 电信运营商4G网络投资模式转变

(一) 积极构建一体化商业模式

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商业模式是指“终端+服务”的运营模式。实现“网业分离”之后, 电信基础运营商必将在业务层面进行更彻底的改革来参与电信业的竞争, 而重视移动终端与网络服务的深度整合是运营模式转变的根本所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电信基础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的移动终端服务, 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其经营范围和盈利渠道。传统的手机终端只能够提高普通的语音, 在4G网络推动下, 终端具有了十分便捷的传送数据、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的能力, 变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智能化信息终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终端+服务”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和普通的服务形式, 同时也是当前电信运营商的重要网络投资模式。

(二) 强化软件服务化商业模式

以软件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是电信运营商与软件厂商合作而产生的一种增值服务, 而这种运营模式必将在4G网络时代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软件平台和应用服务相结合能够更加快捷地体现和相应用户的实际需求, 也成为了4G时代一个新的价值增长点。当前很多基于手机产业链的企业已经开始搭建和构造软件应用平台, 将自身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很好地融入其中, 影响和改变着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认知程度, 并吸引其他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来共同创造更加优质的服务水平。为此, 电信运营商应该加大技术投入, 借助移动互联网网络, 积极构建软件服务平台, 更新传统的营销方式, 着力提高以4G数据流量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盈利水平。

(三) 构建电子营销渠道

4G网络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传输渠道, 而“网业分离”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营销方面的竞争压力。为此, 电信运营商应该迅速抢占电子营销市场, 同时也为其他增值业务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 电信运营商应该充分借助4G网络传输信息的丰富性和快捷性特点, 充分重视无线广告平台的作用, 将其作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和盈利的重要渠道。根据有关市场调查结果, 无线广告成为了目前大多数企业首选的广告投放形式。电信运营商在建立电子营销渠道时, 应该首先着力现有的服务平台, 合理把握预算成本, 尽可能保证营销渠道的独特性, 成分保证线上和线下产品各项政策与内容的一致性,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信誉基础。

四、结论

铁塔公司时代下, 4G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得到更加快速地推广和普及, 同时也将加剧4G网络运营层面上的市场竞争。为此, 电信运营商应该积极整合企业当前的各种战略资源, 及时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 做好投资模式转变, 从而迅速顺应时代发展, 赢得市场先机。

参考文献

[1]杨涛.4G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前景探讨[J].信息通信, 2013 (01) .

[2]郑任.4G新竞争形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渠道建设的分析[J].现代商业, 2014 (17) .

4G时代的运营商革命 篇5

微信、微话等OTT业务的快速发展, 对电信运营商的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产生极大替代作用。电信运营商想继续保客户、保收入, 必须在4G时代做好流量经营, 以高网速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丰富的数字内容服务促进客户消费, 从而稳定客户份额促进客户价值提升。2014年7月, 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三年内必须削减营销费用400亿。电信运营商陷入一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开展流量经营, 另一方面又缺钱进行流量经营的困境。

二、强化协同运营能力解决缺少资源问题

如何突破流量经营缺少资源的困境, 电信运营商需要强化协同运营能力, 将流量业务的市场推广与网络建设、语音产品、企业大客户市场等工作紧密配合, 多方借力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需要加强精确营销能力, 运用大数据挖掘对客户进行精准分群, 提升资源运用效率。

三、以数据分析确定流量经营决定性因素并制定相应措施

以某市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为例, 以手机上网客户的流量同比去年增幅为因变量Y, 以手机终端、语音、短信、地理位置、手机APP用量等172项客户属性为自变量X, 采用统计学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 找出提升客户流量提升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 可以看到对客户的流量增长关系有显著影响 (P-Value<0.05) 的因素分别是:手机终端、客户是否产生3G/4G流量、客户正使用的流量套餐、客户的手机APP使用量以及客户在网时间。

也就是说要提升整体客户的手机流量, 就要针对以上5项因素开展工作。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可制定的流量协同经营举措如下:

1.网络协同, 提升3G/4G网络建设效益;

2.终端协同, 以3G/4G终端激发客户流量;

3.基于大数据挖掘开展流量套餐及数字内容触点营销;

4.针对企业大客户推出流量型行业应用;

5.建立中高流量客户离网预警模型, 完善高价值客户保有体系。

(一) 流量经营必须与网络建设协同发展

近几年运营商大力建造3G/4G基站, 但在实际生活中, 依然有大量客户手机上网流量承载在2G网络, 如果能将2G高流量客户迁移到3G/4G网络, 将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上网速度体验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同时伴随着客户上网速度的提升, 客户的手机流量也会随之增加, 从而促进运营商的流量收入。经过分析, 高流量客户手机流量承载在2G网络原因如下图。

说明:

A、TD终端即指TD-SCDMA制式的3G、4G手机;

B、G网即指GSM制式的2G网络;

C、锁网即指客户虽然使用3G、4G手机, 但在手机上设置为仅使用2G网络。

从上图可见, 要将高流量客户从2G网络迁移动3G、4G网络, 关键是确保网络、终端、业务三者相匹配。针对每一个问题, 可采用的举措如下:

1.网络覆盖好, 3G/4G终端占比少

针对该类型区域, 应当加大3G/4G终端的推广力度和优惠幅度, 同时对双卡客户以及不支持TDSCDMA制式的iphone4至iphone5客户进行重点推广, 促进该部分高价值客户更换3G、4G手机, 从而提高3G/4G终端占比。

2.网络覆盖好, 疑似锁网终端多

针对该类型区域, 应当加强网络覆盖宣传, 优先引导客户将手机设置由仅使用2G网络更改为优先使用3G、4G网络。例如, 当疑似锁网客户进入有3G、4G网络覆盖区域, 即触发一条短信提醒客户该区域已实现3G、4G网络覆盖, 将手机设置为优先使用3G、4G网络可享受更快手机上网速度。

3.网络覆盖好, 2G终端高流量客户多

针对该类型区域, 同样应当加大3G/4G终端的推广力度和优惠幅度, 促使该部分2G高流量客户迁移动3G、4G网络。

4.网络覆盖好, 3G、4G终端无流量或流量少

针对该类型区域, 应引导客户多使用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等各类手机APP, 激发客户手机流量。

5.网络覆盖差

针对网络覆盖差的区域, 必须加强3G、4G网络建设。但是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资源非常有限, 因此网络建设需要有优先次序, 确保早期投入的网络资源可以尽快带来最大的收入回报。3G、4G网络建设应优先选择2G高流量客户多、3G、4G终端占比高的区域, 这样只要该部分区域完成3G、4G覆盖, 立即可带来大量的3G、4G流量增长。

(二) 流量经营必须与手机终端销售协同发展

客户必须使用3G、4G手机才能享受3G、4G高速上网服务, 从而带来更多的手机流量收入, 因此手机终端的销售是流量经营的关键。同样运营商的终端补贴成本是有限的, 必须把终端销售带来的更多流量回报的客户实现终端销售效益最大化。首先运营商需要把终端卖给有手机上网需求、并且活跃区域有3G、4G覆盖的客户;其次运营商需要整合客户地理位置信息、流量、换机频率、好友圈等海量数据, 锁定高换机倾向的客户并根据客户终端偏好推荐适配的机型。此处以某市运营商的真实数据为例, 简单介绍如何构建4G潜在客户识别模型。

1.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方法

(1) 通过对客户近3年换机频率、当前手机使用时间、AR-PU、MOU、DOU等海量信息进行挖掘, 刻画出2个月内即将换机客户特征, 并根据这些特征识别出4G终端销售潜在客户。

(2) 对换机潜在客户进行聚类分析, 实现客户分群区配相应的终端及购机方案。

2.客户购机倾向计算及模型准确率。

运用决策树模型对全量客户4月份海量数据进行分析, 为每一个客户分配了一个6月份换机可能性指数。

随着换机可能性指数的提高, 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例如提取换机指数0.5以上的客户有6.1万户, 实际换机为4.7万, 准确率高达78.2%。

3.对高倾向客户进行聚类分析, 并对不同聚类设计相应的终端优惠方案

运用K-means模型对换机指数高于0.5的客户进行聚类分析, 实现客户分群。可针对不同客户群特点推荐适配的终端方案。相关数据可以每月生成, 提升终端营销效率, 节约群发、外呼等营销资源。

(三) 大数据+触点营销贯穿流量套餐和数字内容运营全流程

前面的多元回归分析告诉我们, 客户办理的流量套餐以及客户手机APP用量与客户手机流量的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流量经营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引导客户尽可能的办理包含更多流量的套餐, 并且引导客户使用更多的手机APP以及阅读、游戏、视频等数字内容。虽然运营商的营销资源非常紧缺, 但运营商拥有海量的客户行为数据, 具有天然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的兴趣偏好, 并在客户产生某种行为时触发合适的产品、套餐推荐, 实现客户、产品、行为三者的匹配, 提升推广成功率从而节约营销成本。

1.基于大数据分析强化精细化运营能力

运营商可以按照客户的生命周期、流量、套餐、兴趣偏好进行画像分群, 制定客户偏好标签并匹配适当流量套餐及数字内容业务, 常态化通过点对点方式精确营销提升流量经营效率。

2.全渠道实时/准实触点营销

根据客户各个生命周期特点, 掌握存量客户购机、充值、10086咨询等关键行为, 基于“客户分群、业务匹配、渠道布控”CPC策略, 利用空中充值追尾短信、10086短信服务厅/网上营业厅等平台海量接触客户机会开展全渠道实时/准实时触点营销, 具体示例如下图。

3.围绕“特定群体+自有APP+流量优惠”策划热点事件提升活跃度

除了数据挖掘锁定高倾向性目标客户群, 开展全渠道实时、准实时触点营销外, 还应该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结合自有APP和流量套餐优惠去策划一些热点事件, 从而激发客户手机流量。例如:

(1) 融合流量套餐优惠, 基于咪咕爱唱手机软件开展咪咕新星校园歌手大赛;

(2) 开展彩云“备份我的大学生活”主题活动, 引导新生使用彩云备份“大学第一天”珍贵照片, 并使用MM手机助手免费安装校园必备软件;

(3) 促使本地高校学生开通飞信并加入飞信班级群, 有助于提升校园新增市场占有率。

(四) 针对企业大客户推出流量型行业应用

企业大客户往往是运营商的高价值客户, 向企业客户推出各类流量型行业应用, 可以迅速带来大量稳定的流量收入。例如某市运营商就以“行业卡+信息化终端”模式为本地一家上市公司搭建全国客户积分兑奖平台, 总规模达到1.1万户。通过应用“流量池”方案 (指定号码指定流量进行B2B2E流量统购) , 带来可观的流量收入。同时还获得该客户的认可, 在客户的仓储管理系统项目中的所有采集终端统一选用该运营商行业卡产品。

(五) 建立中高流量客户离网预警模型, 完善高价值客户保有体系

按“二八”理论, 少数的高价值客户为企业带来大多数的收入。因此高价值客户的流失对企业是非常致命的。要保持流量及流量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 建立完善的高流量客户离网预警及保有体系必不可少。

1.建立高流量客户离网预警体系

从上图可见中高流量客户离网前6个月通过时长、交往圈等语音数据提前出现下降趋势, 并且初期语音数据下降幅度远高于同期的流量下降幅度。而当客户流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时, 基本次月即处于停机状态。通过流量变化对客户离网倾向进行判断, 无法起到预警挽留作用。

因此运营商需要通过语音时长、交往圈、余额等客户基础属性构建中高流量客户离网预警模型, 提前6个月进行离网预判, 留下更多的时间窗口进行客户挽留。

某市运营商构建离网预警模式, 2月份, 3007户中高流量降级客户出现离网预警, 其中1920户在之后6个月内离网, 预警准确率为64%。1920户实际离网客户中, 有1299户 (67.7%) 在3月份有通信行为、928户 (48.3%) 在4月份有通信行为。该运营商可以根据模型提供的预警号码在3月、4月份通过短信群发、电话外呼等方式进行挽留。

2.完善中高流量客户保有体系

在构建有效的高流量客户离网预警模型的基础上, 运营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完善的高流量客户保有体系。

(1) 离网预警。每月提取中高流量离网预警号码通过短信、外呼等方式, 结合充值送话费优惠、流量赠送进行挽留。

(2) 套餐提档、充值合约捆绑。向中高流量客户开展升级流量套餐享受预存话费送话费优惠。

(3) 终端合约捆绑。外呼引导中高流量客户办理0元购4G手机。

(4) 流量合约捆绑。向出现离网预警的高流量客户办理承诺消费赠送半年免费手机上网流量。

总结

面对着微信、微话等OTT产品的冲击, 电信运营商必须加强流量运营发展更多流量收入来弥补语音及短信收入的下降。然而电信运营商每年可用成本逐年下降, 要开展流量经营, 必须借助运营商所拥有的海量客户数据开展大数据挖掘, 寻求最佳的经营策略以及提升营销推广成功率。同时流量经营是电信运营商经营工作的重要战略, 必须与网络建设、4G手机销售、企业行业应用拓展、高流量客户保有等工作密切配合协同发展。

摘要:面对着微信、微话等OTT产品的冲击, 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必须加强流量运营发展, 更多流量收入来弥补语音及短信收入的下降, 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又面临着可用成本则逐年下降的困局。本文结合一些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案例, 探索如何借助运营商拥有的海量客户数据开展大数据挖掘确定正确的流量经营策略, 并将流量经营与网络建设、4G手机销售、企业行业应用拓展、高流量客户保有等工作密切配合, 实现协同发展的流量经营模式。

上一篇:爱的阳光照亮生命下一篇:沥青路面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