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化学课

2024-08-02

如何上好化学课(精选十篇)

如何上好化学课 篇1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导航仪, 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具体、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 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 更好地调控教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 引发求知欲望

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所以, 我们就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枯燥的“第二外语”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 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 序言部分的讲解,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缤纷的焰火, 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及讲解, 播放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 这样的情境设置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例如, 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 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 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 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 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三、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 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中化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空杯生牛奶”“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 比单纯的讲解知识、平铺直叙更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课中, 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 而且, 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因此,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权威人士”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学生亲手做实验, 学生自行解决疑惑, 自己评估实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 提高自身素质。例如, 在学习铁生锈时,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1) 可能与氧有关; (2) 可能与水有关; (3) 可能与氧和水都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若与氧有关, 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 若与水有关, 则铁在水中更能生锈, 若与氧和水都有关, 则应该与水还有氧都接触才会生锈, 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 (1) 置铁钉于干燥空气中; (2) 置于沸水中; (3) 铁钉一半在水中, 一半露在空气中, 一周后再观察汇报。在这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接受并牢记了铁生锈的条件,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 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一切可想的手段不断引导、激励、启发学生, 以兴趣为先导, 以实验为基石, 以新课标为向导, 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 那么, 我们的汗水就一定不会白流, 我们的化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殿堂。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作为初中化学教师, 如何立足本学科, 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这些都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它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谈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 篇2

邬茂清

教学中试卷讲评是常见的课型。考试是用来检测前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常用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讲评试卷,及时查漏补缺,解决师生存在的问题,以便达到教、学相长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讲评的目的

1.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2.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3.规范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4.进一步解决学生的解题方方法、答题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5.教师从讲解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二.教师课前准备

1.班级整体得分情况分析,是否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2.做好统计工作,错误率高的题目以及典型错误有哪些,3.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对策与方法,4.发放试卷,要求学生先自我分析、讨论,5.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学生代表应有好、中、差),6.制定教案,哪些重点讲解,哪些略讲,用什么方法讲,怎样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都要事先想好。三.学生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试卷,分析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查阅资料,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共同探究 错误的原因,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2.分析自己的教训与收获,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为试卷分析课做好准备。四.课堂讲评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说出自己产生错误的思路,然后,让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起主导作用,综合分析,重点讲解典型错误,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出解题思路和方法,3.思维拓展,对于与其他学科有联系题目,教师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五.课后跟踪

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 篇3

一、“三大步骤”上好单元复习课

为了使单元复习课上得高效而精彩,我思考出一种新的方法,用两至三节课来组织复习教学活动。第一步骤就是将班级里四大组的学生进行分工,分工如下:第一大组的学生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一些重点进行归纳,写出归纳的专辑。在归纳好的基础上,准备一些当小老师上课时的复习要点,突出难点。第二大组的学生主要是归纳、整理书本中的讨论题、每节课后的练习题,在梳理一遍之后,选择出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以备轮到自己当小老师时复习用。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最好能够自己模仿着书本后的练习题编一些习题,不要原本照搬。第三大组是寻找一些与生活、生产或者自身生活实际相关的资料,或者是一些问题,自我设计出一些问题。第四大组,只是在配套的练习册、试卷、书本和教辅书、学案、三点一测、教材全解等资料上选择综合型问题,进行科学组合,巧妙编辑出一些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学生按照这个复习方案,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整理、编写、组合,相互交换着审核完善,然后作为作业上交给我检查。这一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以家庭作业的形式来完成。

第二个步骤,就是我安排各大组派出学生代表当小老师上讲台,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地复习。上课时,每个大组必须派出一名优秀学生讲自己负责整理、归纳、编写的内容,另外选择两个成绩好的学生补充和小结来完成一课时的复习任务。

第三步骤,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复习情况,对学生疏忽、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典型题的讲解。

二、“五法”完成学期复习课

千学万学在于一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是兴趣的导火索;问题,是思维的阶梯,是迈向成功的保证;问题,是知识的花朵,能结出智慧的果实。在临近考试前的几节课中,我让学生从以下五方面进行高效的“问题性复习”。

1、改例题查错题: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改编,或者是就书本上的知识点设计出简单的问题,规定每人必须设计5个问题或者是改编过的例题。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进行打分处理,并让学生相互评比、相互做。在此基础上我在单元小结时,让学生相互之间出一些自测题,规定必须想方设法地难倒别人。同时,对自己平时的“错题”进行归纳和整理。

2、自编习题: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自编一些问题,分层次地编出一环套一环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3、生活化例题:这是我的另一绝招,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辅导资料、习题集,或者是上网去查阅刚学过的知识点与生活、生产相结合,或者是关系十分密切的习题和知识运用方面的,可以分四人为一合作小组,也可以是一大组进行,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4、一题多变:在数学教学方面,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办法。我鼓励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一些书本练习题、讨论题、练习册中的习题等进行“一变多”的“分解反应”式的改编,让学生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本领。

5、问题生活化:鼓励学生小老师在备课前,就要教的内容在书本、练习册、课外资料等渠道查阅和收集一些与自身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资料,让学习生活化,让知识生活化,让问题生活化,确立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意识。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 篇4

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化学概念、化学性质、化学定律等知识,教师如果不注意讲授艺术,只是照本宣科或只是进行简单粗糙、千篇一律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进行一般化的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劲头.如果我们能够在传授新知识时适当地讲一些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奇闻趣事渗透一些所要传授新知识,教学过程就会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乐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富有情趣、难以舍弃的教学活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用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采取边讲故事边传授的方法进行趣味教学: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战舰片刻之间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化学家们这样解释: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到.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燃烧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而可燃物燃烧,只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发生了自燃现象,成了“欧罗巴”号的“纵火犯”.

二、精心导入,水到渠成

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化学的环境中去.例如,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等.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迹.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可以反复若干次.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三、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做出的贡献,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三者之间的转化”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先让学生分析以上四句话分别体现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再想想化学变化涉及到了哪些反应,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这时,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学生经过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得出了以下化学方程式:

于是进一步讲解:自然界中的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得到了生石灰,我们熟知的熟石灰是怎么来的?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同时也指出墙上白色坚硬的固体物质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四、教学评价,重在反思

教学活动实施后,要针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活动,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关键的是要看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都有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将教学实施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整理,特别是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观点,并且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否真正做到了基于学生的经验,具有基础性、现实性、现代性;学习任何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驱动性,吸引学生参与,是否探查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学习活动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设计是否有效;教与学的材料的设计是否充分、适合等.

参考文献

怎样上好初中化学优质课 篇5

一、优质课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课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教师的修养时,提出三条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他认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应该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首先应该肯定教学是一门科学,因为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不能囿于一个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还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做到“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愈矩’,这的确也是一种艺术”。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

1、科学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蕴含有很多的规律。第一个是学科知识的规律,各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第二个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教师上课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定的规律,一堂高质量的课应当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入手。

2、艺术性就是科学再现求“实”、艺术表现求“活”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

求“实”

就是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最优化的原则,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

求“活”

就是注意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求“趣”

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求“效”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二是时间消耗,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益,可见优质课的最后落脚点是效果与效益。

二、优质课应当具有的几个特点

1、结构严谨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控制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可控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有效地调控,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随时注意排除各种干扰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学习?也就是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进行学习评价,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2、思维流畅

思路流畅是指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启承转折应该自如、平滑,师生的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犹如滚滚长江,一泻千里。

3、应变自如

教育机智是老师重要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灵活机智巧妙的处理。而这一切都是在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都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调整原定计划,灵活地处理好一切问题。

4、节奏适中

课堂教学节奏,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份连续不断的交替,在时间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形式。通过这些可比成份的重复和有规律的交替来表现,传达教育者的情感态度、思想倾向及所要强调的内容。

(1)课堂教学节奏的成份

课堂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是有效信息。课堂速度:指对教学量规定的概念。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量。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巩固。

课堂难度:指教授者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难易程度。它多属技术、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问题。

重点度:指通过比较而确定的相对概念。它是指课堂内重要和主要内容占全部教学内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强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教授或学习一定难度和一定数量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双方身心疲劳的程度。持久的高强度,可能使教师传输教学信息的能力减弱,也可能使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衰减。

激情度:指教师、学生双方共同沉浸在教学美中,融于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双方情感的共鸣,情感振荡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现,常标志着教学高潮阶段的到来。

教学节奏的高低、强弱规律变化,使教学跌宕有致,起伏自然。(2)课堂教学中的节奏特点

课堂45分钟里,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悦,也有疲倦、松懈。教师的课堂管理技术要求教师掌握这种在课堂上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随时间推进,其兴奋中心呈曲线变化,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课堂的前15分钟和25—40分钟的前15分钟是学生脑力的最佳状态。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最佳时间,课堂内容的重点应放在这段时间而加以解决。第15—25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课堂疲劳的波谷期,是学生情绪上相对平衡的时段,以处理一般性问题,练习或学生自学为好。

5、启发得当

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要看学生是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获取知识,这是“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分界线。

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落和作者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常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激疑、设疑、释疑、评价,一个好的提问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合适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语言有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不仅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传导情感的媒体,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进入艺术的殿堂。而有的教师虽然经纶满腹,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教学语言的美是多样的:豪放、细腻、庄重、幽默、绚丽多情、朴实无华等,只要运用得当,都给能人以艺术享受。

优秀教师的语言从内容到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节奏都有很高的要求。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宏辩和艺术家的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优秀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如下特性:

准确清楚

生动形象

波澜起伏

通俗易读

风趣幽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以传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相比之下,对体态语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势等。

依据美国体态语言专家保罗·埃起曼和弗里森关于体态语言的分类理论,结合我国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体态语言运用的特点,我们常将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五大类,即:象征性体态语言、说明性体态语言、表露性体态语言、适应性体态语言和体调性体态语言。

7、板书精美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既是老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又是老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独具匠心的板书和板图,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

板书的形式和教学的其它活动方式一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板书的种类很多,选择最佳的板书形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见的板书形式有如下几种:

提纲式

词语式

表格式

线索式

图示式

总分式 板书的原则是:

书写规范

有示范性

语言准确

有科学性

层次分明

有条理性 重点突出

有鲜明性

合理布局

有计划性

形式多样

浅谈青年化学教师如何上好化学课 篇6

关键词:知识储备;自信心;师生关系;课堂氛围;课外交流;多媒体;教师素质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学科知识储备

1.加强自身学科知识储备

高中化学课程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与以往相比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东北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委、吉林省长春市教委、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协作的“中学教师现状调查”中显示: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掌握很系统的仅仅占30.50%;在教学中能够经常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占68.80%。许多教师感到自己已有知识的不足,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紧张,学习时间有限,在文化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需要加强学习,也是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存在较多的两方面知识。无论哪一学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是胜任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只有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教学内

容,才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正所谓厚积方能薄发。

2.虚心求教,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自信心

青年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要虚心向老教师、专家型教师求教,听取他们对教学的体会和建议,积极参加“听说评改”的活动,加速自身从新手阶段向熟手教师的转变。青年教师还需清醒地认识到,老教师身上也并非全是可取之处。现在中学中有不少化学教师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让他们以新的观念驾驭新课程,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经常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有的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出现了过程方法搞花样、情感态度搞夸大、知识能力被忽略甚至被挤掉的现象。所以,青年教师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哪些是适应课改要求的,哪些应该是摒弃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促进自身快速成长。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增强自信心,只有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讲课,学生听起课来才会认真,进而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1.师生关系与课堂气氛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认知过程,一类为情感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学习并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可以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当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才会有良好的课堂氛围,而课堂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会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顺利进行产生很大的影响。课堂氛围大体分为三个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当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对某一任课教师表示反感时,课堂氛围常常呈现的是消极的甚至对抗的。只有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营造出稳定与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的课堂互动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课堂才能是高效的课堂。

2.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关于化学学困生

从笔者和学生的交流来看,化学学困生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不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学习,学不好所以不学了;二是对化学虽然有一定兴趣,但努力学了一段时间却不见成效,最后放弃了;三是本身对化学毫无兴趣,发现不了化学的有趣之处。对以上三种情况,应注重与学生的互相沟通、交流,但应有所侧重。针对第一种情况,问题主要是学生未能适应高中学习,初中与高中的强烈反差使得学生的心理产生高度焦虑情绪,作为教师应该循序善诱,进行调解,多与学生交流,排解焦虑情绪,使其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节奏。第二种情况,问题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努力学了一段时间却不见成效,最后丧失自信心甚至放弃,教师应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详细帮助学生分析其方法的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成绩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即使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不见得会立竿见影,更关键的在于让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一些成功体验,建立起自信心,然后持之以恒地学习,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质的变化。第三种情况,关乎于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化学毫无兴趣,说明其本身认为化学是索然无味甚至是呆板的学科,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黑板上枯燥的化学方程式上,根本不知化学有何用途。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离我们每个人都近在咫尺,我们的体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化学反应,在授课时应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多使其体验成功,多多赞扬,使学生觉得化学其实并不难学,因为能力也可以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的使用

1.创设情境,合理设疑,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研究性学习需要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兴趣等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这种学习动力是由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指向的是探求未知的知识领域,解答自己的疑问。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合理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氯气”一课时,我们可以以这样一则新闻背景引入:“某市化工总厂发生严重氯气泄漏事故,工厂附近弥漫着大量的黄色气体,迄今已有多人中毒入院,大量群众被疏散。”在这则新闻背景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氯气的一些特性,比如有颜色、具有毒性等,进而提出问题:“如果你住在该厂附近,你该如何自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教学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

2.合理使用多媒体

笔者曾在所任教学校做过一个有关化学多媒体教学的问卷调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共同使用,你的看法呢”这个问题的选择上,296名被调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在“有人说以板书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新的教学方式完全代替,你的看法如何?”这个问题的选择上,更是几乎一边倒地选择了“非常同意”。但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由于多媒体课件固化了教学内容和策略,甚至固化了知识表达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代替了教师对该内容的教,“模式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学,因而排斥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并且多媒体教学的误用和滥用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多媒体教学虽然形象生动、富于变化,但毕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只有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我想说,青年教师的成熟需要一段时间,“宝剑锋从磨砺起,梅花香自苦寒来。”青年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加强师生交流,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每一节化学课都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敬思,王景英,唱印余.中学教师素质调查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5.

[2]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9-110.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94-295.

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 篇7

目前, 讲评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讲评时“一讲到底”、“就题论题”, 很少进行及时的变式训练和拓展延伸;教师讲的太多, 学生自主整理、消化吸收时间太少;缺乏对学生矫正的及时指导, 致使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讲评课中的以上问题, 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和同行们共勉, 以“解放”我们的学生, 也“解放”我们自己。

一、讲评课前要有统计和分析

首先是对试卷问题的统计。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本班学生在相应知识点上的错题统计以及错误类型的统计。再就是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 找出试卷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针对学生出错率高的重点题目以及典型错误进行重点讲评。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讲评的随意性、盲目性。

二、讲评要及时和有针对性

学生考试结束不久对试题解答的情况印象比较深刻, 同时又迫切想了解考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发下试卷进行讲评, 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错因, 充分发挥讲评的实效性。讲评过程中针对试卷和学生实际进行讲评, 把学生突出的错误、知识上的混沌认识作为讲评的重点, 讲集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别问题, 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讨论矫正, 这样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三、讲评要结合高考阅卷要求, 强调答题的规范性

有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有些题本来会做, 但写出来的答案让人难以辨认, 特别是化学用语的书写很不规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黑板上的每一次板书都让学生看到清晰规范的解答过程, 特别是化学用语, 更要准确规范的书写。有些教师在讲评过程中, 结合高考的评分要求强调答题的规范性, 也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四、讲评过程中要发挥典型习题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通过讲一道题而使学生掌握同一类题, 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络。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 探索创新解题方法。在原题的基础上借题发挥,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探究巧解和一题多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讲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的时候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已经习惯而很难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这时我们可以试着让一些学生走上讲台, 讲出他们的解题方法, 或者他们的特殊思维方式,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实验, 一个氧化还原的典型错题, 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 一班我自己声嘶力竭地讲了五分钟, 二班我找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到讲台上也讲了大约五分钟。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跟踪训练的时候, 情况令我非常意外, 二班大部分学生都做对了, 一班的学生还有多半没有掌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学生讲得比我还好吗?事实并非如此, 而是学生讲的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罢了。这次实验让我感到教师有时是多么“无奈”, 自己讲得滔滔不绝, 口干舌燥, 弄得满身的粉笔灰, 而学生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还不如一个学生的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既然这样, 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 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 何乐而不为呢?

六、讲评时应多表扬、少批评

有的教师以为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不是小孩子了, 说好听的没用。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学生不管到了哪个年龄段, 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所以在考试情况的分析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记得一个教师在讲评试卷的时候这样说:“这次考试我们班考得太差了, 过80分的没有几个人。”这样, 几乎否定了全部学生, 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 从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整堂课气氛非常差, 学生几乎不进行配合。如果我们变种说法, 说“这次考试题目比较难, 大部分同学考得都很好, 还有几个同学80分以上。”这样就由否定学生变为肯定大部分学生, 效果肯定会好得多。表扬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有时一句鼓励性的评语、一个激励的眼神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复习课 篇8

一紧扣课标, 回归课本

复习首先要找准方向, 中考试题难易比例约为:易:中:难=8∶1∶1, 大部分为基础题, 教师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大纲, 指导学生回归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和复习最重要的资料, 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中考考查面广, 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 就无法灵活运用各知识点, 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中考试卷。因此, 必须系统复习, 不漏掉任何知识点。

例如, 2009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中一道选择题: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食盐水用于清洗伤口;C.明矾用作水的消毒剂;D.氦气用作火箭燃料。当年这道题的得分率较低, 很多学生不理解食盐水可以清洗伤口, 仔细阅读化学课本, 书上详细介绍了食盐的用途。其中有“在医院里, 可用食盐水代替消毒剂洗伤口”。这道中考题反映出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 以及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

当然, 复习的过程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 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课标, 不随意降低或提升复习难易度, 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结合课本, 将知识点从整体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梳理, 逐步提高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以生为本, 激活课堂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有效的课堂, 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 归纳得出一般方法和规律。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让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

1. 引入兴趣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 上海市中考化学试题中, 经常出现与“启普发生器”相关的实验题。

例如, 2013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中一道简答题: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 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 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填编号) 。

这道题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很难答对。教师即使在课堂上根据题目分析得头头是道, 还会有部分学生听不太明白。如果在这样的复习课上, 教师提供学生多孔塑料片、多孔铁片、多孔铜片、试管及长颈漏斗等实验器材和大理石、稀盐酸等实验药品, 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一试, 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能探究出“为什么装置符合和不符合”的真正原因。这样的兴趣实验, 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还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与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梳理知识结构, 增强自学能力

初三化学复习的知识点繁多, 若教师将所有知识点一一归纳展现给学生, 势必造成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 久而久之, 课堂沉闷低效。在单元复习中, 教师指导学生紧扣课本和课标要求, 理清每个单元中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用图示表示, 形成各单元的知识网络图, 使学生快速了解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以及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梳理清所有单元的知识结构后, 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比较, 整个初三学年的化学知识就能结构化、系统化, 使所学知识成为一个有机体, 对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增强自学能力, 减轻学业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三“减法”教学, 精炼提问

“加法”是一种积累, “减法”是一种舍弃, 通常教师都认为“加法”比“减法”好。然而, 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 教师希望复习得面面俱到、越多越好, 但学生却并不领情,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所以,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学会舍弃, 只有懂得舍弃的教师才能算是成熟的教师。

在为公开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试图通过典型例题将各种已知量的呈现方式展示出来, 再通过板书复习所有相关未知量的计算公式。试教下来, 一节课满满当当, 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也分不清这节课的主次。我感到十分迷茫, 这时其他教师提醒我, 教学设计时, 不能老做加法, 有时也要做减法, 一节课要主次分明, 详略得当。一番话使我顿时豁然开朗。复习课不是新授课, 不应该详细处理每个知识点, 要学会舍弃, 才能突出重点。后续修改时, 我把所有相关未知量的计算公式以学习单的形式给学生作为课前复习, 整节复习课效果较好。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是否每一个问题都真正有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一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教师如果反复问学生“对不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只会降低课堂效率。提问一定要注重有效性, 精炼每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习课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扣课标,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等, 相信一定能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摘要: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复习课展开论述。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复习课 篇9

关键词:复习方法,发散思维,联想,有的放矢

复习课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型之一,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该课型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纵横联系, 而且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要注意好的复习方法的传授

好的复习方法, 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上, 产生质的飞跃。尽管复习课中的内容, 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 但应用起来却并不能得心应手, 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鉴于此, 我们曾多次使用以下方法, 效果甚佳。

分析类比法:即根据一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 发散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 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 如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 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 让学生辨别异同, 对比归纳, 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另外, 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 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 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 如复习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原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等,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

再比如, 比较三种酸 (HC1、H 2SO4、HNO3) 、二种碱 (NaOH、Ca (OH) 2) 、CO2和CO、碳的几种单质、H2和O2、空气和水等的性质, 还有将H2、O2、CO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也可以对照比较, 掌握它们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装置的特点, 所用药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 (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注意事项) 和收集气体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其异同。它们虽然有某种联系, 但学习时却容易混淆, 只有加以比较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特性。当学生在自主提炼时, 教师可巡回辅导, 收集学生信息, 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心理动态, 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归纳得法或偶有所得时, 要表扬并在班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回放他们思维上的闪光点, 提供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做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促进者。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 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 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二、运用发散思维, 联想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知识也一样, 因此, 在上复习课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并且不断总结和联想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习, 抓住有无新物质生成去区分, 复习H2 (或C或CO) 还原CuO时, 可让学生联想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等。这样就可记住H2、C、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 再比如由H2的用途, 可填充探空气球、冶炼金属、制盐酸等联想到H2的性质, 如密度小, 具有还原性, 能与氧气反应等,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 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只有将知识纵横联系, 才会在考试时融会贯通。

三、在内容的讲授上要有的放矢, 切忌夸夸其谈

复习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中考, 因此, 复习时一定要围绕中考的要求进行教学, 把握好复习目标, 考什么就复习什么, 如中考的主要题型、热点考题、解题方法等都可以作为复习课的主要内容, 鉴于此, 可以选用一些上年度各地中考题进行分析讲解, 掌握解题的方法, 总结规律, 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使所学化学知识能在考试中加以运用, 从而克服所学无以致用的现象,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应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将它们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并加以运用。

四、复习课要抓住重点, 注重实效

复习课不是新瓶装旧酒, 也不是面面俱到, 一定要要注重教学效果, 这一点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复习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在复习课的讲授中要注意控制好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 精讲、精练、精评, 对掌握较好的知识点略讲精练, 对大家掌握得不好的考点详讲多练,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一节课能切实解决三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习题课 篇10

1.习题课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是其他目标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的重要载体。在习题课中, 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横向归纳与纵向衍生, 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渗透。“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 强调在亲自“做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习题课上, 有的时候学生容易犯困, 因为感觉比较单调无趣, 如果注意灵活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 就可以让习题课更生动有趣,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学到方法, 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

1.3.1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1.3.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1.3.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3.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形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1.3.5热爱家乡 , 热爱祖国 , 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 、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习题

习题处理, 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且要在上课之前和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

2.1了 解 学 生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较 好 ,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不好。 对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错误要重点指导纠正, 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掌握较好的知识, 课堂上不讲或略讲。这样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处理重点的、普遍性错误时,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2了解学生思维的着眼点。适当点拨, 设置思维梯度, 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 做到有的放矢,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让一些具 有独特解 法的学生向全班 同学介绍自己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经常能找到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 因此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而且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 就会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2.4把习题归类, 同类型的题目一起处理。学生通过习题实践,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等, 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与健康, 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了考试热点。高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 老师在选择习题时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 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 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4.精选习题,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思想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家长普遍认为通过大量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刺激、强化, 就能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我们不否认通过大量练习能强化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 这种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重复考察, 教学效果其实不佳。因此,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化学教师无奈地说:“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 可怎么学生还是做错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重组构建和完善的, 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迁移运用。习题的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设问表征的科学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选择少而精的练习, 节约教和学的时间,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 朝着与客观主义对立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区别了人的高级学习和动物的低级学习, 有别于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的观点。因此, 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选择, 精简习题数量, 提高习题质量。

5.集思广益, 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选择习题不应由教师独断, 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 每周我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我, 每次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试题, 我都从学生的“投稿”中选择约70%的题量。这样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既拓宽出题视野, 又提高习题质量。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特别好。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教无定法, 必须有法, 多从学生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定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6.有效讲解习题

上一篇:财务会计证据下一篇:非定常固液两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