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

2024-07-26

能源政策(精选十篇)

能源政策 篇1

一、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法国人口6200万, 年能源消耗占世界能源年供应量的2.5%, 居世界第七位, 但与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不同, 法国的自然资源比较贫乏。2004年4月, 法国最后一座煤矿关闭, 标志着煤炭开采业彻底结束。与此同时, 天然气和石油的开采量也仅仅能满足国内3%左右的需求。为确保能源供应的长期安全, 法国大力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供应方面尽量“独立自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法国制定了开发核能计划。目前, 已经拥有58个核电站, 除核电出口外, 其核电的国内供应量已占全国能源需求总量的41%。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 能源供应自给, 可以尽量减少国家经济受世界能源价格波动的严重影响;从能源供应的角度看, 开发核能可以增强国内应对世界能源市场供应紧张的威胁, 保证能源供应, 与此同时, 还可以保护国家有限的能源资源。

二、保证能源价格具有竞争力

能源价格、质量和保证供应是确保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法国制定保证能源价格具有竞争力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企业, 特别是能源消耗大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而保证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为此, 法国政府与国内能源生产企业签定了多年协议。如在国家与电力公司签署的协议中明文规定, 电力公司必须保证电力供应的绝对安全, 保证尽可能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最低价的电力能源。此外, 电力公司无权自行提高价格, 当出现成本价格高于销售价格时, 电力公司应向政府有关部委提出调整价格申请, 政府部门核定后, 确定涨价幅度和范围, 但电力价格上涨幅度不能超过全国物价上涨幅度。

此外, 法国还制定了鼓励能源生产企业改进技术、降低能源生产和运输成本的政策, 大力扶持能源技术的革新进步。

三、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为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 法国从2005年1月1日开始, 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实施税收抵免40%的政策, 并在2006年将其进一步提高到50%。同时, 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计划, 其中包括国家电力公司和其他电力供应公司不得拒绝收购其他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 尤其是风能生产的电力等, 并制定了到201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生产应占全国能源生产10%的目标。

新疆能源政策 篇2

 酝酿数年的资源税改革将从新疆率先试点,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中央决定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这将推动资源类企业的资产重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价值会进一步凸现。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目前拥有大量资源的上市公司,其天然垄断性和内在价值重估行情可能会再次启动。广汇股份、特变电工、准油股份等拥有众多资源储备的公司将从中受益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中央投资额继续向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倾斜等。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将对新疆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对新疆的上市公司带来利好。

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新疆将正式启动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新疆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聚集的省份,各种资源储量都排在全国各个省份的前10位,所以资金最有可能从新疆的资源入手破题。

 中央拟将新疆作为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已由相关部门组织拟订新疆煤炭优势资源转化实施方案,统筹研究煤炭开发布局、向外输送和配套政策,而且,要把资源开发收益尽量多的留在新疆当地。同时,将建设一批水电、5兆瓦光伏、电网送出工程、油气管道项目。

据透露,国家下一步拟有序开展准东大井矿区南露天煤矿等大型煤炭项目的前期工作。早在3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关于编制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全面启动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摸清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市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情况,科学确定煤炭基地总体发展战略,指导和规范新疆煤炭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据透露,国家下一步拟有序开展准东大井矿区南露天煤矿等大型煤炭项目的前期工作。准东煤田是新疆近年来重点开发的煤田,素有新疆“煤海”之称,这里所产煤炭是中国少有的优质动力用煤和发展煤化工的良好原料,如今准东已被确定为新疆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基地。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为2.2万亿吨,占中国煤炭总预测储量的四成。

目前,新疆煤炭年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左右,根据规划,到2020年,新疆煤炭产量将占中国总产量的两成以上,达10亿吨。本报记者还了解到,国家拟规划支持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在伊犁河等几条河流流域建设一批梯级水电站,同时加快玛纳斯河等几条河流域水电站建设。

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还提出扶持新疆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将对新疆多家农牧业上市公司形成积极作用。其中包括中粮屯河(600737)、ST中葡、冠农股份(600251)等多家公司。(上海证券报) 19个省的百亿元援建将在2011年到位,而各省赴疆的实地调研,让援建方与新疆的需求更加贴近。到今年5月份,各省市陆续出台相关对口支援新疆的工作方案的出台,援疆工作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应经是箭在弦上。随着中国多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期调研的展开,一些援疆示范项目已经陆续启动。新疆正在积极的筹备十一五规划,19个对口支援的省市来疆实地调研,都在做前期工作,启动试点项目。而真正的大规模的建设在明年才正式实施,19个省市也是带着人才、技术、资金,全方位援疆。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从对口19省市全方位的援疆工作启动,到大规模中央直投,新一轮的新疆区域经济规划被市场寄托了许多的期待,相关新疆上市公司必将迎来实质性利好。

 中央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出“十二五”期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的目标。

美国缺乏全面能源政策 篇3

史蒂文·拉特纳

1977年4月,作为《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的一名年轻能源记者,我曾目睹吉米·卡特(Jimmy?Carter)将能源问题列为“道义战争”(morale?quivalent?of?war),并提出一个限制使用昂贵石油(每桶15美元!)的远大计划。如今,历经5位总统之后,油价已稳居每桶100美元上方,但美国仍缺乏类似于全面能源战略的政策。

因此,随着油价危险地接近空前高位,能源再次成为全美的焦点和2012年总统大选的核心议题。共和党和民主党发出的政治抨击充满讽刺:共和党指责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未能阻止油价上涨。奥巴马则正确地做出了回应:短期价格走势反映的是全球因素,不易控制。

这种论调缺少一种基本理解,即美国(以及任何国家)对于以石油为基础的能源成本能做什么——即使是在数年的时间内。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石油是一种全球性大宗商品,全球日产量和消费量约为8700万桶。其中,美国所占份额不到25%,约为每日1900万桶。同样重要的是,由于产量增加、节能力度加大以及经济乏力,目前这个数字低于2005年的每日约2100万桶。而同时,全球消费量在增加。

美国本可以生产更多石油(像共和党所希望的那样)、增加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像民主党所强调的那样)以及加大节能力度(像所有人表示他们希望的那样),而使成品油价格不发生明显改变。

同样地,美国当前有关KeystoneXL石油管道的辩论也没有切中要害,这条管道将把来自加拿大含油砂地区的原油输往美国的中心地区。

尽管批准一条对环境更为敏感的管道将带来受人欢迎的投资和就业,但Keystone不会像一些支持者所认为的那样降低油价,也不会改善能源安全。不管有没有Keystone,这些石油都将被生产出来,并进入全球市场。

然而,隨着需求上升、有限产能和与伊朗的紧张局势推升全球油价,所有石油进口国都应实施合理措施,限制对石油产品的需求。每一桶进口的石油都意味着向石油出口国输送金钱,这将耗尽石油消费国的财富。

对于美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讨论(更不要说支持)税收——它是实现提高能效和降低消费这一双重目标的最强大、最有效的方法。几十年来,欧洲国家一直用严格的消费税限制汽油消费。例如,英国征收的汽油税为每加仑约4美元,几乎是美国的10倍。美国的汽油消费占其原油总消费的一半左右,美国可以仿效英国的做法,同时将增加的税收返还给消费者。

但在美国,哪怕是在最微弱的程度上提到提高这些税收,都无异于一种政治自杀。(2008年,两位有望当选总统的人(显然不包括奥巴马)甚至建议暂时取消现行税收,以控制不断飙升的油价。)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一直依赖监管来提高汽车能效。监管措施就是实施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corporate?averagefuel?economy?standards)。

随着油价上涨,尽管这些标准成功地将美国汽车的平均燃油效率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每加仑13英里提高到现在的27英里,但它们无助于控制美国人的驾车倾向。美国人每年的驾车里程平均为1.2万英里,英国人为8500英里左右。依靠监管而非市场力量造成了通常的实施难的问题,同时将额外的合规成本加在汽车制造商(当然,它们无法投票)身上。对于实现能源目标,依靠市场力量是一种理想方式,除此以外,对于生产石油还是节能、传统能源还是替代能源的无数问题,答案很简单:这些我们都需要,包括核能。

回顾过去,卡特的能源政策——曾迅速遭到媒体的嘲笑——似乎天真得无可救药,而它谈到了降低石油消费、使用太阳能和制造电动汽车。对于美国而言,问题在于,在大选之年的种种愚蠢行为结束之后,美国是否终于准备继续这项政策。

作者系前美国财长顾问

中亚能源政策探析 篇4

中亚石油具有分布广,杂质少的特点。中亚五国石油可供开采资源量153.3亿吨,天然气23.1万亿立方米。中亚油气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哈、乌、土三国,其中哈的石油、天然气均十分丰富,乌、土的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有重要地位。

1.1哈萨克斯坦

哈的石油、天然气均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曼格斯套半岛(已探明的储量达10亿吨以上)、乌拉尔———恩巴油区和布扎奇半岛。里海沿岸低地从伏尔加河至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延绵几乎达1000公里,也蓄藏石油、天然气。虽然它们的储量不如西伯利亚地区丰富,但它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上,特别引人关注。哈萨克斯坦己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0亿~220亿桶,总储量为950亿~1170亿桶。

1.2乌兹别克斯坦

乌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有重要地位,其石油产地主要集中在费尔干纳和苏尔汗河区。另外,吉莎尔三脉的西南部也蓄藏着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加德扎克地区。布哈拉和希瓦地区亦为天然气产地。从西北部地区至哈拉有长达100公里的天然气地带。新发现的乌尔塔布拉克、坎德姆等地也成为著名的石油天然气产地。

1.3土库曼斯坦

土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储量分别为120亿吨和22.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除南部三区外,土全境几乎都有油气分布,主要在东部和中部的阿姆达利亚油气区。

2 中亚国家能源政策

2.1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政策

哈萨克斯坦现行的《地下资源和地下资源利用法》(以下称《资源法》)于1996年1月27日正式生效后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2004年12月8日修改和补充后的《资源法》内容就涉及国家优先权问题。在修改后的《资源法》中增加了这样的表述:“为保持和加强国家经济的原料能源基础,在新签及已签的合同中,国家相对于合同的其它方或拥有地下资源利用权的法人的股东、相对于购买所转让的地下资源利用权和/或拥有地下资源利用权的法人的股份的其它方,在不低于其它购买者提出的购买条件的情况下,拥有优先购买权。”说明国家相对于合同的其它方、法人的创立者和其它收购方及投资人均拥有优先权;同时赋予了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诸如哈油气代表国家利益,在哈油气必须参股的招标区块中在作业者注册资本中所占的股份比例应不少于50%等一系列优先权力。

2005年9月8日,哈政府再次对《资源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在资源类资产的收购和转让方面赋予了国家主管机关更大的权力,并通过引入“集权”的概念加大了对外国公司并购哈境内资源类资产的限制,其中规定:如果地下资源利用权的转让(包括发生“集权”的情况下)不符合保障国家民族安全的要求,国家权力机关有权拒绝签发资源利用权转让许可证;根据修改后的法律,国家权力机关有权拒绝向地下资源利用者签发将其资源使用权部分或全部转让给他人的许可证,如果这种转让会导致一个国家的从事石油业务的一个公司或几个公司权力的过度集中,此规定也适用于地下资源开发者与其关联公司进行的交易。地下资源开发者如果违反上述国家优先权的规定,国家有权单方面撤销合同。

2006年1月28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正式开始组建国资公司,国资公司的资产由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100%国家股的转让构成,国资公司为股份公司,政府以经济预算部为代表是国资公司的唯一股东。成立国资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的精力集中在解决政策问题、法律问题及国有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上;政府希望通过组建国资公司,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对国有资产和投资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其长期价值最大化;最终目的是促使国有企业在实施国家经济现代化战略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在财政政策上,2004年1月,哈出台了新的税收体制,包括所谓的针对出口的“出租税”,这是一种累进税,税率随石油价格的升高而增长。这种新的税收体制使得政府在石油收入中所享有的权益提高至65%-85%的水平,同时还包括了超额利润税,以及限制外国公司在哈还用油气项目中的股权不能达到50%,剩余股权必须由“KazMunaiGaz”(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持有。

另外,哈萨克斯坦政府还公布了《2004-2010年哈萨克斯坦天然气领域发展计划》。在此计划中哈政府明确了六个具体的实施方向,分别是发展天然气田、加强游离气开采、有效利用伴生气、扩大商品气生产、发展天然气运输体系、实现地区天然气化等。对此哈政府准备分阶段实施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投资项目,其中包括加强勘探力度,提高天然气探明储量,提高现有气田的开采能力,继续开发新气田;重新整合现有的天然气加工能力并建立新的天然气加工厂,加大液化气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量,实现国产替代进口;研究和实现地区居民点天然气化,继续推广在城市公共事业、电力、交通等领域利用天然气;重现整合目前的天然气运输干线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修建新的天然气出口运输干线。该计划将分两阶段完成,分别为2004-2006年和2007-2010年,在能源出口政策上,哈萨克斯坦认为其石油、天然气最现实、最大的出口市场为俄罗斯、东欧、西欧和亚太地区,近年来设计和实施了多条出口线路。

2.2乌兹别克斯坦能源政策

乌兹别克对油气产业实行垄断经营,从勘探、开采、运输、加工、出售到对外引资,合作开发等,所有环节均掌控在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乌兹别克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手中。该集团公司成立于1992年,以后几经改组,最终于2004年2月形成了今天的国有控股公司“乌兹别克石油天然气”。目前,该公司除油气开采和储运外,还拥有钻井、测井、地面工程建设、石油天然气机械制造等12个专业服务公司和各类科研院所以及出版社、杂志社等,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性石油天然气公司,资产规模约为16亿多美元。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外资法”对于外国油气开采企业,特别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同时注重国家控制的比例,如外资企业将探明的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区转交给“乌油气总公司”,乌政府将保证给予该外资企业以应有的补偿。

为吸引外资到能源领域,乌兹别克斯坦不断调整其税收和投资政策。2000年4月28日,乌颁布了《关于采取措施吸引外国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领域的直接投资》的总统令,规定外国公司在进行勘探投资期间免征一切税收,给予在于斯帝尔特地区开发新油气田的外国投资公司期限为25年的租赁开采权,如需要还可延长,开启了乌为吸引外国对石油天然气领域投资而出台的最为务实和优惠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外国对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投资兴趣。2005年乌对外资油气开采企业的现行优惠政策有: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期间免除一切税收,利润税优惠,增值税优惠,消费税优惠以及财产税优惠等。2006年底,乌政府公布了新的“矿产资源税”,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大幅降低了油气资源使用税和石油制品的消费税。乌“外资法”规定:国家给予投资者以担保,保护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乌新颁布的法律有不利于投资者的条款,投资者可在自其投资之日起10年内继续延用投资时有效的旧法律,同时也可以选择执行新法律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投资法”要求任何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都不得干预外资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对外资企业的资产不得实行国有化;外国投资者的收入可以自由汇出境外、进行再投资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

在能源领域,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合作伙伴是俄罗斯公司。2006年底乌兹别克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给予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AKCHALAK、AGIYIN、SHAHEP-AHETIN、NASAMBEK、KUANEISH和AKTUMSUK地区及西部-乌尔金投资区总面积近35000平方公里的地质勘探和近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勘探权。除此之外,乌政府还确定了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制订的2007-2011年间在USTI-UERT地区进行地质勘探的工作计划,按此计划,俄公司要在近3年内投资2.6亿美元、5年内投资4亿美元。

在石油、天然气出口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制定了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一个较为完备和发达的天然气运输干线和支线网,它与前苏联时期修建的跨越欧亚大陆的“布哈拉-乌拉尔”、“中亚-中心”输气干线网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天然气运输网络,可以将乌产天然气出口到邻国。

2.3土库曼斯坦能源政策

土库曼斯坦自1991年独立以来,就确立了“油气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广泛吸引外资。尼亚佐夫总统拟定的《土库曼斯坦至2010年社会经济改革战略》,制定了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确定了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战略和油气工业优先的任务:勘探和开采里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开发阿姆河流域新的油气资源,建设国内统一的管线和加工基地。

2005年8月22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签署总统令,批准对1996年12月30日土议会通过的《油气资源法》进行修订,该法主要变动有:将“主管机关”、“主管机关或康采恩”字样均改为“土库曼斯坦油气工业和矿产资源部”;在里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明确了“土库曼斯坦油气工业和矿产资源部根据土库曼斯坦内阁主席(即总统本人)的决定代表土方与外国公司签订产品分成协议。”

在能源出口方面,2003年,土库曼斯坦出台了《2020年以前土库曼斯坦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苏联解体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是通过原苏联的管道外输到独联体国家的,但这些国家经济困难,支付能力差,因此土力图修建新管道使其能源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为此,土库曼斯坦政府先后设计了多种方案:

(1)从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至乌克兰等国的中亚—中心管道和土—伊管道已先后建成,但输气量不大,仍不能解决土天然气出口问题。

(2)其正在拟议之中的土库曼斯坦经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至土耳其的跨里海管道,因美国无意实施而搁浅。

(3)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管道因美对伊封锁而无望实现。

(4)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该管线于2010年开建,2015年建成。

(5)土库曼斯坦—中国管道受到两国高度重视于2009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007年7月1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管理利用署和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在北京签署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两个文件的签署,是中土两国领导人和两国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也是中土两国扩大经济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结果。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将通过规划实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每年出口300亿立方的天然气。

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该油气管道对缓解我过目前严重的能源紧缺状况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亚各国虽然有着的丰富油气资源,但由于受自身开发技术能力的限制而发展缓慢,因此比较欢迎外国投资者前来开发,来带动油气开发的水平和拉动经济的发展。在欧美各大油公司都前来参与开发,其中俄罗斯油公司,美国雪佛龙,英国BP、土耳其等油公司,以及中石油,中信等都在该地区通过各种形式从事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闫鸿毅, 李世群, 徐行.中亚三国石油合同模式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0, (5) .

[2]Эдер Леонтий Викторович, Яковский Владисир Иванович.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J].科技与经济, 中亚信息, 2007, (10) :3-10.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篇5

财政部拟于至调整补贴标准。从最新曝光的补贴方案底稿来看,将在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下降20%。,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方案将续航里程分类等级增加至& ldquo50 -200公里。& ldquo200 -250公里。& ldquo20 -300公里。& ldquo300 -400公里。& ldquo400多公里。续航里程的门槛从100公里提高到了150公里。此外,动力电池的最低密度要求也提高到105瓦时/千克。关系:很明显,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密度和续航能力至关重要。未来补贴政策将逐步向高端新能源汽车倾斜,这将是技术、成本调整和市场的综合较量。

“后福岛时期”能源政策观察 篇6

7月初,笔者借赴日本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中日企业家交流会议之机,对日本能源问题再做体会与了解。

日本在核电与常规火电之间的两难

日本能源匮乏,因而格外在意节能节电,这方面世界有名。此次身临其境,有了更深层的感受。遭受福岛核事故打击后,日本人更严苛地厉行节约。日本国民在公众场所一向衣冠严整、正襟危坐,而如今上班时间却可不必穿正装。在宾馆里,水龙头开到最大也不过是涓涓细流,断然听不到哗哗的水声。房内空调最低只能调到28度,如若下雨,室外温度下降,宾馆就会把中央空调关闭。

当然,节俭并不能根治失去核电后日本陷入的“电荒”。夏季用电高峰期更是扩大了缺口。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7月5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大饭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开始恢复输电,日本维持两个月的“零核电”时代宣告终结。

日本当地民调显示,约70%的日本民众希望日本能够弃核。就在7月17日, 17万人参加了去年灾后以来最大规模的弃核游行,反对大饭核电站重启,敦促政府放弃核电。对于高度依赖核电的日本来说,“零核电”时代实在是一个难以为继的幻想。在福岛核事故之前,日本约30%的电力依赖核能发电,是继美国和法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核能国家。尽管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表示,政府将减少对核能的依赖,但也表达了对完全脱离核能的担忧。由于失去核电,日本今年比前一年多花了340亿美元用于进口燃料。

我的日本老朋友石川嘉延夫妇专程来看我。石川先生是我1981年在中国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工作时结识的,当时他在日本静冈县教育委员会任职。此后他曾担任日本自治省(注:日本原中央省厅之一,负责主管地方自治的事务,现并入总务省)的三把手,后又回到静冈竞选知事并胜出,当了4届16年的知事后,于去年卸任。

石川先生向我讲述了福岛核事故后日本电力的供应情况。他说,静冈有一座浜冈核电站,位于东海大地震的地震带上,如果重启,会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由于核电停发,日本电力供应紧张,政府一边号召节电,一边加大天然气、油和煤等常规火力发电。天然气、油、煤的进口价格上涨,但日本通产省却不允许涨电价。静冈县所在地的日本中部电力公司亏损已近1000亿日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用火力发电代替核电(浜冈核电站停转),中部电力公司火力发电的燃料成本相比2011年增加了1.5倍。

我问石川:日本对此有什么解决办法?他认为,现在还看不到有什么出路,只能等问题烂出头了才能解决。据中国驻日使馆经参处称,东京拟将电价上调9%之事几成定局。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是优选发展方向?

原来,类似中国的“煤电矛盾”并非中国仅有,日本也是一样。而且,在节能环保的道路上,日本看上去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否是清洁煤燃烧技术的优选发展方向?这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就是先把煤在煤气化炉中变成合成气,再用合成气燃烧推动燃气轮机发电。合成气不同于天然气,热值要比天然气低很多。通常一立方天然气热值在8000大卡以上,而合成气热值低于1500大卡。并且,联合循环并不是IGCC的专有技术,天然气发电也可以联合循环。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低热值燃气轮机技术。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GE公司就开发出低热值燃气轮机,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过推广讲座。在美国能源部拨款的支持下,美国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兴建了三个示范工厂,三个厂采用三种不同的煤气化炉进行比较,燃气轮机是一样的。

上世纪90年代我曾陪同叶青同志(中国煤炭工业部前副部长、中国国家经委前副主任)去参观过。这项技术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造价高,和后来发展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比相比,效率提高并不占优势,而成本几乎是燃煤发电的三倍。

在中国,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清洁煤技术在宣传推广。两年前,华能集团在天津开工建设了一个26万千瓦的IGCC发电厂(天津煤气化发电公司),现在尚未完工,造价高达36亿人民币,每千瓦的成本在13000元以上,建成后除非有高电价支撑,否则经济效益堪忧。

日本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IGCC技术。在福岛县的勿来建有日本唯一的一个25万千瓦IGCC示范电厂,电厂由三菱重工设计建造,日本政府资助30%。过去日本对此一直保密,不允许参观。近几年新能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该项目已无保密的必要。这次到日本,三菱公司专门安排我看了一下,也意在说服我改变对IGCC的看法。

参观后,我和日本同行进行了深入讨论。从目前看,各项数据反倒更支持我的看法:造价高昂、二氧化碳实际并未减排。而且,日本勿来的IGCC示范厂用电比率高达10%;与之相比,上海外高桥三期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厂用电不到4%,IGCC要高出6个百分点。勿来示范厂的送电端综合热效率只有42%,并不比上海外高桥三期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43%占优。

现在,还有煤制天然气技术也加入竞争,是采用IGCC的低热值燃气发电好,还是将煤制成高热值天然气,再用常规的燃气轮机发电好?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技术与经济比较。

日本勿来IGCC示范厂采用两段干煤粉气化炉,合成气热值1300大卡。日方也承认现在的造价高昂,打算将燃烧室温度从1300度提高到1500度甚至1700度,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由此可见,IGCC技术将面临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以及煤制天然气再发电技术的竞争挑战,它是否还有推广的生命力,仍然存疑。

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寻求“后福岛时期”的能源政策,“零核电”是其备选方案之一,但重返常规火电的道路绝不平坦。

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初探 篇7

作为三大能耗用户之一的建筑, 在其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降耗、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加快转变传统建筑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已经成为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 强制性建筑能耗指标调整到65%, 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等新型建筑概念纷纷提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成为转变建筑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一、文件的范畴

可再生能源政策文件的范畴涉及文件级别、发布机构、文件性质、文件概念和文件内容等 (见表1) 。

1. 文件级别:指中共中央文件、人大常委会文件、国务院文件和地方政府文件。

(1) 中共中央文件 例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 (中发[2008]14号) 、《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

(2) 人大常委会文件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

(3) 国务院文件 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

(4) 地方政府文件 例如《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黑龙江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的通知》等。

2. 发布机构指发展改革委、城乡住房建设部、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委和电监会等。

(1) 发展改革委 例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2) 城乡住房建设部 例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等。

(3) 财政部 例如《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4) 科技部 例如《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

(5) 能源局 例如《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等。

(6) 电监会 例如《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等。

3. 文件性质指文件的法律性质, 包括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1) 法律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

(2) 法规 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价改革方案》等。

(3) 规章 例如《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四川光伏产业发展建设规划》等。

4. 文件概念指文件说明的对象的概念, 包括节约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 节约能源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

(2) 可再生能源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等。

5. 文件内容指文件涉及的相关内容, 包括发展规划、上网电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

(1) 发展规划 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等。

(2) 上网电价 例如《电价改革方案》、《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等。

(3) 财政补贴 例如《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等。

(4) 税收优惠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5) 贷款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二、文件的从属关系

可再生能源政策文件内容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 涉及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三种经济形态、两个能源概念、太阳能利用、光伏建筑等 (表2) 。

1.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在政策体系中具有统领作用。文件包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 (中发[2008]14号) 、《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发展规划。文件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等。

3.三种经济形态 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 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4.两个能源概念 节约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三种经济形态的核心问题。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

5.太阳能利用 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6.光伏建筑 是太阳能发电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文件包括《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等。

三、政策体系的构成

通过对此类政策文件所涉及的要素范畴的分析, 以及对此类政策文件统领与从属关系、内容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 把此类文件确定为可再生能源政策文件, 能够更好地反映此类文件的内容实质, 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通过此种分析, 把可再生能源政策文件的作用和内容作为体系分类的依据, 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文件, 可以更加准确地运用文件。

俄罗斯能源政策研究 篇8

关键词:俄罗斯,能源政策,能源战略

一、叶利钦时期的能源政策

(一) 能源私有化政策

1992年6月11日, 俄罗斯杜马通过了第一阶段的私有化方案, 标志着俄罗斯私有化开始正式实施。1992年11月, 叶利钦签发《关于石油工业、炼油工业、油品销售业的国有企业、生产联合体及生产科研联合体推行私有化和改造为股份公司的命令》, 为俄能源私有化揭开了序幕。1993年3月, 俄燃料动力部联合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能源企业私有化的实施方案, 标志着俄罗斯能源行业私有化进程正式开始。从1993年3月—1994年6月, 俄罗斯能源私有化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从1994年7月1日起, 俄罗斯的私有化进入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不同, 第二阶段重点是把国家控股公司改造为国家参股公司, 把私有化过程同投资活动相结合, 允许投资者取得企业股票的控制权。1996年以后, 由于大量优质国有资产流失, 俄罗斯政府决定放弃全面私有化政策, 转向有选择地使某些企业非国有化。

(二) 能源外资政策

在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能源工业出现了投资严重不足、开采条件恶化、勘探开发停滞、产量和出口量快速下滑的趋势。为了挽救能源工业, 叶利钦政府把目光转向了外国投资者, 决定在能源领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来吸引外资。1992年2月, 俄罗斯出台了《矿产资源法》, 明确俄境内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矿产资源的所属问题以及使用者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并且规定外资所占份额超过30%的能源企业不需要许可证即可出口其产品。这一政策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欢迎, 但是由于当时国际油价低迷, 加上俄转轨初期政局不稳,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外国投资者大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真正落实的投资项目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 俄政府决心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制定符合俄罗斯国情的《产量分成协议法》, 为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产品分成协议法》为俄罗斯能源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 该协议也存在很多不利于投资者的地方, 导致俄政府批准适用产量分成协议的矿区不少, 但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

(三) 能源出口政策

在前苏联解体之前, 能源出口是由外贸部门统一负责, 其他部门不能经营。在前苏联解体之后, 石油出口的80%由俄罗斯石油出口公司负责, 10%由石油生产联合体负责, 另外10%由地区管理部门负责。随着俄罗斯外贸体制的改革, 石油出口也逐步放开, 能源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格控制到逐步放松的过程。1992年1月, 叶利钦颁布了关于石油出口的总统令, 规定所有石油公司, 不论是俄罗斯石油公司, 还是西方在俄的石油公司, 在出口石油时都必须按固定税率征收附加关税, 同时要把出口石油所得50%的硬通货卖给政府。1992年7月, 俄罗斯恢复了出口战略资源专营制度, 规定只有那些经过挑选并在对外经济关系部登记注册的企业和组织才能经营石油出口。1993年底, 叶利钦责成经济部、燃料动力部和对外经济关系部提高石油企业在1993—1994年间的石油出口限额。1995年1月, 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经营权由对外经济关系部移交燃料动力部, 由七家大型石油公司负责具体经营。1995年3月, 俄罗斯签署第245号法令, 废除了能源出口指定出口商的制度。

二、普京时期的能源政策

普京上台之后, 在能源领域对政策的核心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原则是利益交换, 具体内容是“稳定西欧、巩固独联体、争夺里海、开拓东方、突破北美、挑战欧佩克”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一) 能源“再国有化”政策

普京上台后, 俄罗斯经济有了明显好转。在此背景下, 普京开始着手调整能源政策, 通过打击能源寡头, 加强国家对战略产业的控制。2001年12月21日, 普京政府颁布了新的《俄罗斯联邦国有和市有企业私有化法》, 对国有资产的出售程序进行了重新规范, 明显加强了对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战略产业的控制。根据新《私有化法》规定, 战略产业在实行私有化时必须得到总统批准, 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等涉及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企业在实行私有化时还必须经过专门的立法。2004年8月, 普京签署命令, 限制对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部门的1000多家战略性企业进行私有化。从2003年开始, 以打击石油寡头尤科斯石油公司为开端, 以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收购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为标志, 普京政府开始在能源领域加大对能源寡头的干预和控制, 并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来实现战略产业的“再国有化”, 俄罗斯能源私有化进程在普京执政时期出现了全面倒退。

(二) 能源外资政策

普京执政之后, 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这让外国投资者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纷纷跃跃欲试。但是西方资本的大量涌入, 引起了俄有关部门的不安, 普京政府担心外资大举进入会威胁到国家安全, 因此开始在能源领域限制外资进入, 加强国家对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控制。2007年1月, 俄罗斯通过修改法律, 禁止外国公司进入5亿桶以上储量的油田和500亿立方米以上储量的天然气田。2008年5月5日, 普京签署《有关外资进入对国防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行业程序》的联邦法, 明确列出限制外资进入的包括能源勘探和开发在内的42个战略性行业名录。外资若要在俄战略性企业或地下资源区块项目中取得10%以上的控股权, 必须向俄安全机构提出申请, 并要经过由俄联邦安全会议牵头组成的跨部门专门委员会审核通过。

(三) 能源出口政策

普京执政时期, 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 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石油的生产与出口, 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而随着俄罗斯经济和财政状况的好转, 普京政府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依靠能源出口来获得经济利益, 于是开始调整能源出口政策, 其主要内容就是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普京政府企图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拓展能源运输渠道。在东边方向, 俄罗斯利用东北亚各能源消费国之间的竞争, 在能源管道铺设问题上反复摇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日之间关于“安大线”和“安纳线”之争。在西边方向, 为了减少对乌克兰、波罗的海国家、波兰等过境国的依赖, 实现能源出口安全, 俄罗斯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至德国的北欧天然气管道。在南边方向, 为了开拓南欧市场, 抗衡美国提议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 加强对环里海能源国的控制, 俄罗斯在2003年建成了穿越黑海海底至土耳其的“蓝流”天然气管道。在北边方向, 为了开拓北美市场, 俄罗斯已经开始研究建设至摩尔曼斯克的石油管道。

三、“梅普组合”时期的能源政策

2008年5月, 梅德韦杰夫任俄罗斯总统, 普京任俄罗斯总理, 从而开启了“梅普组合”时代。梅德韦杰夫上台伊始, 俄罗斯经济就遭到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国际油价的暴跌使能源资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博弈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梅普组合”迫切希望找到更有潜力的能源合作伙伴, 保障能源出口安全。鉴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趋缓, 能源需求增长有限,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对能源需求旺盛且潜力巨大, “梅普组合”决定把能源政策向东转移。2009年发布的《俄罗斯2030年前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尽管欧洲仍将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主要方向, 但俄罗斯整个油气出口的增长将主要取决于东部方向的超前发展”。针对东方不同国家, 俄罗斯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

(一) 针对中国主打“利益捆绑牌”

“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财政资源, 可投资我们的经济, 振兴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应与中国振兴东北计划在工作层面上协调一致”, 正如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009年5月在哈巴罗夫斯克视察时所强调的那样, 俄远东地区的开发必须要和中国的动作紧密结合。中国正力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而俄罗斯则谋求远东地区的全面开发, 地理位置临近的两国具备战略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梅德韦杰夫指出, 俄罗斯政府制定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开发战略规划与中国边境地区发展计划捆绑在一起, 俄罗斯应该明确与中国合作的优先地位。中国不仅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强大市场, 而且拥有巨大的金融资源可以投资俄罗斯能源领域。2009年2月中俄签署的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就是双方利益捆绑的结果。

(二) 针对日本主打“利益交换牌”

日俄之间有“北方四岛”的领土争端, 导致双方能源合作并不顺畅。但是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等过境国在能源领域的争端升级, 俄罗斯能源出口面临很大的风险, 而日本作为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 也迫切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油气供应来源。因此双方能源合作找到了利益契合点, 俄罗斯向日本供应石油和天然气, 日本向俄罗斯提供资金支持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2008年俄日领导人确定重点发展能源领域合作框架后, 日本对俄投资迅速增长, 从两年前的5.67亿美元上升至60亿美元, 增长了将近10倍。2009年2月,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萨哈林共同出席“萨哈林—2”液化天然气项目对日输送启动仪式时, 俄罗斯承诺未来20年每年向日本供应600万吨液化气。

(三) 针对韩国主打“地缘安全牌”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 与俄罗斯位置临近, 双方开展能源合作有助于能源运输安全。但是, 韩国与朝鲜关系日趋恶化, 使俄罗斯开展对韩能源合作有所保留。目前, 韩国能源需求巨大, 而且97%的能源需要进口。天然气进口更是依赖少数国家, 在国际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 能源安全面临挑战。韩国政府于是把稳定引进的能源政策调整为积极开发的能源政策, 提出2030年海外能源自主开发率要达到35%。韩国的这一政策受到俄罗斯的欢迎, 俄罗斯希望韩国能够参与俄远东地区的开发。2009年2月, 俄罗斯萨哈林公司与韩国签署了20年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

(四) 针对印度主打“政治交换牌”

印度曾是俄罗斯的“铁杆盟友”, 但是近年来和美国不断走进, 俄罗斯正逐步沦为印度的“备降机场”, 这让俄罗斯感到很苦恼。为了把印度从美国的怀抱中拉出来, 或者至少使其不至于成为美国在南亚围堵俄罗斯的战略要地, 俄罗斯希望通过能源这张“政治牌”, 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合作。印度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 能源对外依赖度超过80%,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 印度也不会不考虑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2008年12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期间, 双方签署了一份备忘录, 明确了两国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 表示将加大能源合作力度。

总的来看, 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始终处于变动和调整之中, 其政策嬗变的根源在于俄罗斯国家利益。尽管俄罗斯目前东向转移的能源政策有利于中国, 但是随着俄罗斯所面临的外部形势的变化, 俄罗斯政府势必还会对能源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俄罗斯能源政策, 从而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政策建议。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 我们既要审时度势, 增强机遇意识, 把握俄能源政策中有利于中国的因素, 又要未雨绸缪, 增强忧患意识, 充分估计俄能源政策中不利于中国的因素, 从而做好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宋景义.转轨时期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其对外经济联系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 008.

[2]冯玉军, 赵春潮.金融危机冲击与俄罗斯能源政策调整[J].中外能源, 2009 (14) .

中国能源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篇9

关键词:能源问题,分析,政策建议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压力对中国的能源供给提出了挑战。能源能否可持续地获取和利用, 不仅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 同时也关乎国家安全。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将能源政治化, 以增加国际话语权和提高本国的政治地位, 如果我们不解决好能源问题, 中国将会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因此, 对于中国能源短缺问题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有关中国能源各方面数据的基础上,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中国能源基本情况分析

1. 人均能源占有量很低。

人口和能源储量都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丰富程度要考虑的因素。中国能源储量不少, 考虑到人口因素就显得十分之少。能源储量的稳定性以及人口的动态增长性也加剧了能源短缺现状。

2008年中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32 802万, 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08%, 同期中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45亿吨, 大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13.9%, 虽然比重不是很低, 但是中国煤炭单矿规模小, 储量分散, 品位比较低, 开采难度大, 价值低。从1988—2008年, 探明的石油储量是在减少的, 而且占世界探明总量的比重也是在降低的, 在石油地位日益重要的今天, 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及占世界的比重都在增加, 但是由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少, 2008年仅占3.8%。

人均能源储量上, 2008年中国人均石油为1.62吨, 世界人均为25.88吨, 中国石油人均储量仅占世界人均的6.24%, 天然气人均储量也仅0.19万立方米, 占世界人均储量的6.75%, 更甚者中国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 人均储量也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仅为70.38%。

2. 能源供不应求, 供需矛盾突出。随着能源勘探、开采等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能源的生产总量在总体趋势上是不断递增的, 能源生产总量也由1991年的104 84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08年的260 000万吨标准煤, 增长了近1.6倍, 然而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却增长了1.8倍多, 从1991年的103 78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08年的285 000万吨标准煤, 而且平均年增长水平为6.18%, 大于生产总量5.35%的平均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另外, 自1991年之后,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开始超过能源生产总量, 这一差额随着时间发展也在逐年扩大, 已经由1992年的1 914万吨标准煤扩大到了2008年的25 000万吨标准煤, 且在2007年一度达到30 168万吨标准煤, 而缺口差额也在以年均11.58%的速度扩大。中国能源供需缺口呈逐年扩大趋势。

3.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

虽然中国的每万美元GDP能耗总体水平已经由2000年的9.22吨标准油降到2005年的7.65吨标准油, 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模式并为得到根本改变,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GDP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加大投入。这一能耗水平比世界平均能耗水平高很多, 比中高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更要高, 尤其是和像美法德英日这些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甚大, 以2005年为例, 中国的每万美元GDP能耗是这几国的7倍左右, 是世界平均能耗水平的3倍多, 即使是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相比, 我们的能耗水平也比其6.64吨标准油每万美元的水平要高出很多。由此可见, 中国的能耗之高, 能源利用效率之低。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整体而言, 第二产业能耗要比第三产业高许多。因此, 第二产业比重的大小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完善与否将是影响能源消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1—2008年, 中国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 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是在上升的, 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2008年为48.62%, 然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1年以来却在40%左右徘徊不前, 甚至出现了比重下降的现象。中国的GDP大部分都是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构成的。

而在世界发达国家中,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60%以上, 美国的这一比例竟高达74.6%, 比中国2006年的比例高出34.4个百分点。即使是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 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重在2007年也已经达到52.8%, 高出中国12.6个百分点。

5.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所谓能源消费结构, 是指不同的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关系。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可持续地加以利用。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资源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其次是石油, 然后是水电和核能, 2008年它们的比例依次为70.2%、18.8%、6.6%和3.6%。若按照是否可再生来划分的话, 可再生能源 (仅水电) 所占的比例仅为6.6%, 非可再生能源却高达93.4%。

从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上来看, 2005—2008年, 水电的比重小幅增加, 但依然很低。同期, 中国煤炭和天然气消费的比重也呈上升之势, 石油资源消费的比重有所下降, 核能比重基本没什么变化。石油消费比重的下降由煤炭以及天然气资源来填补了, 并未完全转向可再生的水电。也就是说,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依然十分严重。

二、中国能源利用期限的预测分析

1. 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上分析。

以2008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作为基数, 以1991—2008年的平均增长率作为增长率来进行未来的总量预测。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85 000万吨标准煤, 按照年均增长6.18%来计算, 50年后, 中国的能源需求大概是5 714 535万吨标准煤;而按照中国2008年能源生产总量为260 000万吨标准煤, 年均增长5.35%来计算, 50年后中国的能源供给大概为3521 278万吨标准煤。如此, 50年后中国能源供需缺口将达到2 193 256万吨标准煤, 约占能源总需求的38.38%, 届时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将高达到38.38%。考虑到能源生产总量受能源储量的限制问题被高估和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 未来能源供需缺口将远比估计的要大。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在50年后也远比现在预测的严重。

2. 从能源储量的利用年限分析。

根据世界统计年鉴, 2008年中国几种主要能源的探明储量为:煤炭1 145亿吨, 石油 (包括原油、油页岩、油砂) 46.2亿吨, 天然气2.46万亿立方米。按照《中国统计年鉴2009》, 2008年,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 煤炭的比例为68.7%, 也就是说2008年中国消费的煤炭为19.6亿吨。假设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利用效率等都不变, 那么中国的煤炭资源还可以用59年。按照BP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 2008年中国消费石油3.75亿吨, 而中国探明石油储量为46.2亿吨, 按照这个消费速度, 中国的石油只够用13年。按照BP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 2008年中国消费天然气807亿立方米, 而中国天然气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 照此计算, 中国的天然气仅仅可以维持31年。

以上数据分析意味着不久的将来, 中国非可再生的一次性常规能源可能面临着枯竭的境地, 这样的能源利用是无法持续的。

三、解决能源不可持续问题的对策建议

1.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结构变动是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时, 必然会有较高的单位GDP能耗。因此, 政府和能源生产部门在制定能源消费及生产规划时, 要遵循市场规律, 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引导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

2.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 努力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约束, 减轻环境压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加大节能减排上的技术投入, 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产业或者行业。

3.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尽管短期内, 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还不能改变, 但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 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安全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所以要在准确把握现代国际石油市场和石油地缘政治特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石油安全观, 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同时, 也要加大对新能源特别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技术投入, 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步, 逐步扩大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利用比例。

4.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难以离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更是如此。政府不仅要对节能、新能源技术进行资金方面的投入, 还要加强行政立法, 引导中国的产业朝着低能耗、高效率、环保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 还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全民都投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动中来, 形成包括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政府与市场等合作网络, 才有可能改变中国能源短缺状况, 使中国的能源利用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K].

[2]中国统计年鉴2009[K].

[3]BP世界能源统计2007—2009[EB/OL].http://www.bp.com/.

[4]张亚珍.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财经界, 2009, (6) .

[5]胡青丹.中国能源短缺的现状及应对之策[J].科学发展, 2009, (9) .

[6]杜江, 吴亚斌.中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 2007, (12) .

[7]高飞, 秦炜.中国能源现状及政策解析[J].资源与发展, 2006, (1) .

[8]王思睿.中国能源状况及对策[J].财会通讯, 2008, (2) .

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探析 篇10

1 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大部分还未进入全球能源市场,激励政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最关键、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有目标政策、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以及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色证书交易系统、强制上网电价、税收激励等经济政策。

1.1 目标政策

目标政策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府提出阶段性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目标或在总的能源消费中海洋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目标政策在整个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体系中处于较高层次,相当于政 府提供了 一定规模 的市场保障,从而起到引导和激励社会投资的作用。目标政策需与其他激励政策相结合,其他激励政策是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发展目标一般有两种:一是绝对量目标,规定一定时期内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总量,如多少千瓦;二是相对量目标,即规定一定时期内海洋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国际一般采用比例目标[1]。

1.2 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

由于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很难吸引企业对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进行投资。海洋可再生 能源开发利用能否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缺乏有效和足够的资金支持一直是其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因此,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奖励在促进海洋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研发和减少风险方面非常关键。很多沿海国家都已设立国家资金项目或计划,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1.3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可再生能 源配额制 (renewable portfoliostandard,RPS)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供应量提出发展目标,强制要求供电企业所销售的电力中必须有规定比例或最低配额来自可再生能源,未能完成的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1]。供电企业通过市场寻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和最灵活的方式来完成配额标准,同时与配额比例相当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电量可在各地区间交易,以解决地区间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差异。实施配额制首先要确定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目标,然后通过绿色证书交易系统强制实现。

1.4 绿色证书交易系统

绿色证书交 易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TGC)系统,是指专为绿色证书进行买卖而营造的市场。绿色证书代表可再生能源供电企业的发电量,通常1个绿色证书代表1万kW·h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1]。在完成海 洋可再生 能源发电配额目标的要求下,对于超额部分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由专门的管理机构发给绿色证书,绿色证书持有者将绿色证书在交易市场出售,并且能够以竞标方式出售给出价最高的购买方;不能完成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目标的,可以在绿色证书交易市场上购买绿色证书以完成其配额任务。绿色证书交易系统是配额制的具体实施措施,其目的在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促进了资源和资金的合理分配,使海洋可再 生能源开 发利用进 入良性循 环状态。

1.5 强制上网电价政策

强制上网电价政策 (feed-in-tariff,FIT),是指政府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上网电价并强制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1]。在现有技术和成本核算条件下,实行强制上网电价政策,是在能源销售网络实施垄断经营和特许经营的条件下,保障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由于有了上网电价的保证,从而解决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上网发电的障碍以及由于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带来的资金运行困难。强制上网电价政策是融资的担保,十分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1.6 税收激励政策

税收激励政策也是一种常采用的经济政策。一般有税收优惠政策和强制性税收政策两种[1]。减免关税、减免形成固定资产税、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等都属于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由于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小,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不会对全国税收平衡构成影响,因而易于实施。但税收优惠政策中大多数税种不进入生产成本(关税除外),只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企业经济效益,对鼓励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没有直接的作用。另一种税收政策为强制性税收政策,如对污染企业进行征税,各国实践证明,这类政策不仅能起到鼓励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作用,还能起到 促进企业 采用先进 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1]。税收激励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商业化,因而对减免哪些税收,减免税收后应达到的目标,是实施这一政策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2 国外海洋可再生能源实施的激励政策

2.1 英国

在目标政策方面,英国政府 于2010年发布了《海洋能行动 计划2010》(Marine Energy Ac-tion Plan 2010),该行动计划阐述了2030年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的愿景目标(图1),提出了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的4点重要举措:1设立全国性的战略协调小组,为英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定详细的路线图;2引导私有资金进入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3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4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链[2]。

在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方面,英国为应对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研发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设立了海洋可再生能源试验基金 (Marine Renew-able Proving Fund,MRPF),仅2010年,就为6家相关公司提供了22万英镑的资金支持;为应对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应用阶段海上运行风险,设立了总额达5 000万英镑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应用基金 (Marine Renewable Deployment Fund,MRDF),推动了相关设备的商业化进程[3,4]。此外,苏格兰政府于2008年设立了圣安德鲁十字奖(又称兰十字奖),为首个连续两年累计发电量达100GW·h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设备研发者提供奖励,鼓励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

在经济政策方面,英国采用的是基于配额模式的政策体系,在《可再生能源义务法令》中,明确将可再生能源义务作为英国政府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激励机制。该法令从2002年开始实施,要求供电企业在所销售的能源中,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可再 生能源,2006—2007年此比例 为6.7%,供电企业每生产1 MW的可再生能源,就获得一个可再生能源义务证书。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修改《可再生能源义务法令》,将可再生能源配额提至20%。2011年,英国政府 提出对于波浪能和潮流能发电企业,每生产1 MW时电力将给予5份可再生能源义务证书,该政策实施周期为2013—2017年。同时英国政府计划在2017年后实施强制上网电价制度,加大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5]。

2.2 美国

在目标政策方 面,美国可再 生能源联 盟于2010年发布了《美国海洋水动力可再生能源技术路线图:2010》(The United States MarineHydrokinetic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Roadmap:2010),路线图给出了至2030年美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愿景(图2)。路线图从愿景、部署方案、商业战略、技术战略和环境研究5个方面阐述了美国未来2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路径和方案,该路线图为美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短期、长期目标以及技术路径,对推动美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6]。

在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方面,美国能源部的风力和水电计划,为海洋可再生能源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目前在海洋和水动力(marine and hydro-kinetics,MHK)方面支持项目共73个,投资额达8 720万美元,其中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支持占到总资金的87%。为支持微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美国能源部设立了小企业创新 研究计划 (Small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STTR),其中包括 海洋可再 生能源技 术研发。SBIR和STTR是美国在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进行融资的最大投资来源,很多技术研发项目就是从该计划中获得资助的。2011年,SBIR计划和STTR计划将第一阶段技术开发资金授予Oscilla Power公司,支持其在波浪能技术领域的发展。第二阶段的SBIR计划和STTR计划资金将授予7个MHK项目,支持这些项目继续开展分析、设计和商业化工作[5]。

在经济政策方面,美国议会 于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中明确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相关税收激励和贷款保障等激励政策,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对海洋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信心。目前,美国实施的经济激励政策具体有可再生电力减免税、可再生能源生产激励、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合格节能债券、能源部贷款担保计划、财政部可再生能 源补助、农业 部农村能 源计划补助、农业部农村能源计划贷款担保等[5]。这些政策对促进美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3 加拿大

在目标政策方面,加拿大政 府于2011年发布了《加 拿大海洋 可再生能 源技术路 线图》(Canadas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Roadmap),该技术路线图提出了3个目标:一是至2016年海洋可 再生能源 发电量达 到75 MW,2020年达到250MW,2030年达到2 000MW,实现2亿美元的经济收益;二是在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领域达到领 先地位,至2020年在评估、设计、安装等技术服务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30%,2030年达到50%;三是至2020年,加拿大在水资源发电领域成为领导者[7]。

在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方面,加拿大主要的政府资金项 目是清洁 能源基金 (Clean EnergyFund,CEF),目前对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示范投资超过37万加元。此外,加拿大政府还建立了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技术基金(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anada,SDTC),计划共投 资约20万加元支持潮汐能、波浪能等技术的开发和示范项目,现已投资大约13万加元[5,8]。

在经济政策方面,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于2011年实施强制上网电价制度,支持小尺度潮流能阵列(500kW以下)并网发电,实施期限为20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包括波浪能、潮流能等6种新兴能源实施强制上网电价制度[5]。

2.4 韩国

在目标政策方面,韩国政府发布了两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及路线图。韩国国土、运输及海洋事务部(Ministry of Land,Transport andMaritime Affairs,MLTM)于2008年发布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研发及示范战略2030-海洋》(RD & D Strategy 2030for New and RenewableEnergy-Ocean),知识经济部(Ministry of Knowl-edge Economy,MKE)于2009年发布了《海洋能研发项目行动计划的发展》(Development of Ac-tivity Plan on Ocean Energy R & D Pro-gramme)。韩国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战略规划分为3个阶段:2008—2012年为第一个阶段,主要由政府资助进行适合近海海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及示范;2013—2020年为第二个阶段,企业在技术研发及示范上的投入将逐步加大,主要开发深远海海洋可再生能源;2021—2030年,企业将引领海洋可再生能源商业开发。到2030年,韩国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将满足国家总能源需求的11%,其中,海洋可再生能源将占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总量的4.7%[5]。

在资金补助和奖励政策方面,韩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补助主要来自政府,MKE通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计划”来资助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基 础研究与 开发项目。MLTM通过“海洋可再生能源实用技术发展计划”来支持海洋可再生能 源的示范 项目[8]。其中,“海洋可再生能源实用技术发 展计划”在2000—2009年对潮汐能、潮流能 和波浪能 项目的资 助总额共 达374亿韩元。

在经济政策方面,韩国自2002年起针对 拦坝式潮汐能开发利用开始实施强制上网电价政策。始华湖潮汐能电站是韩国首个采取强制上网电价政策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 项目。韩国另一项重要政策是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此政策自2011年年底开始实施,规定韩国国内发电量的2%必须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到2022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10%[8]。这一政策大大激发了韩国电力企业开发新能源的热情,出现了对西海岸潮汐能开发利用的热潮。

3 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现状及建议

3.1 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相关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性政策。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将海洋可再生能源纳入可再生能源范畴,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也均提出了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2010年,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设立了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在2010—2012年期间,共投入近6个亿对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工程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有利形势为海 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仍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专项规划。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只提到潮汐能、潮流能的发展目标,对其他海洋可再生能源尚未提及。而海洋可再生能源若要实现快速发展,需要在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电站建设等方面制订发展目标及发展路线图,以明确的市场需求带动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增强社会投资主体的信心和参与度。

3.1.2 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体系不完善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制订了一些激励政策,但针对海洋可再生能源除设立专项资金以外,尚未建立起与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激励配套政策体系,激励力度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强制上网等方面的政策缺失或不明确,缺少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没有形成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1.3 管理部门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各个环节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制定的政策比较零散,相关政策缺乏系统性、协调性,企业参与难度大、风险高,推广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2 建议

(1)尽快出台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制定详细的发展战略路线图,明确市场需求,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发展。

(2)建立完善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体系,针对不同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 平,采用合理的激励政策模式,增强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加快实现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3)加强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使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更具系统性、协调性、操作性,消除政策障碍,优化海洋 可再生能 源发展的 宏观环境。

(4)加强宣传力度,唤起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市场认可度,为海洋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贯彻实施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任东明,王仲颖,高虎,等.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知识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The Government of UK.Marine energy action plan 2010,executive summary&recommendations[R].UK: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2010.

[3]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Annual report 2010,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ocean energy systems[R].Portugal: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Ocean Energy Systems,2011.

[4]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Review and analysis of ocean energy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supporting policies[R].Portugal: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Ocean Energy Systems,2006.

[5]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Annual report 2011,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ocean energy systems[R].Portugal: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Ocean Energy Systems,2012.

[6]Robert Thresher.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hydrokinetic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roadmap[R].USA: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2010.

[7]The Government of Canada.Canadas marin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roadmap[R].2011.

上一篇:Meta下一篇:《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