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倾向

2024-07-09

设计倾向(精选十篇)

设计倾向 篇1

而购房者生活品味的提高和对精神个性的追求无疑是促成建筑师设计思路转变和提高的原动力。二次置业的购房者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中高收入阶层, 他们并不是没有房子住, 买房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是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虽然买不起真正意义的别墅, 但对别墅的追求和向往却是执着的, 他们的需求不单纯是几室几厅, 更加追求全新的、高质量的户型和富有个性化的空间设计。也就是说, 现代住宅的业主并不需要普通商品房,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适应新生活方式的, 具有新空间概念, 空间体验的具有别墅化倾向的现代住宅。

营造独门独户的别墅感觉, 满足私密性和安全性的需求。首层住户设独立入口, 业主可从室外直接进入户内并在门口设独立雨蓬和台阶, 而不通过楼梯、电梯等公共空间, 这既增加了首层住户尊贵的别墅感, 同时也省掉了公摊面积, 使首层住户得到更多实惠, 是首层户型的热销原因之一 (见图1) 。

通过电梯直接入户来营造独门独户的别墅感觉, 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户与户的入口错层布置, 每层电梯厅只有一户, 形成电梯直接入户的布置方式 (见图2) ;其二是小高层公寓电梯左右双开门, 开门直接进入空中花园的前厅, 变电梯厅这一公共空间为私有化, 在提高住户的使用率的同时形成电梯直接入户的布置方式 (见图3、4) ;其三是高层公寓两部电梯门分别开向两个消防前室, 使消防前室这一公共空间为私有化, 在提高住户的使用率的同时形成电梯直接入户的布置方式 (见图5) 。

户型设计中创造具有别墅特质的个性化空间, 满足住户的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追求。突破常规的厅室概念, 尽可能设计出多样的个性化空间, 如家庭厅, 阳光室, 家庭会所, 四季厅, 茶室等 (见图6) 。

别墅式的合理分区常常是设计高档住宅的必要手段。打破厅室的分隔布局, 采用分区的方式进行设计, 集多种功能为一区, 使相关联的功能房间结合在一起, 减少不必要的交通空间, 这样的布局更加合理, 也正被广大购房者推崇。主要分区有:门厅区——入户花园、玄关、步入式衣帽间等;餐厨区——中式厨房、开敞式西厨、独立餐厅;起居会客区——起居厅、会客厅、阳光室、观景阳台等;主卧区——主卧室、主卧卫生间、更衣间、书房、阳台或观景台;主卧区一般要与次卧区分开布置, 以保持相对独立, 提供较好的私密性 (见图5、6) 。

空间的穿插和流动性。好的住宅在户内公共区域的设计上讲求空间的流动和穿插, 使人感觉到有情趣空间的存在并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产生别有洞天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感。如开放西厨和餐厅的穿插空间形态, 餐厅和客厅的空间流动, 挑空起居厅上下层间的共享空间, 主卧室书房及更衣间的空间序列等等 (见图2、5、6) 。

挑空空间的利用。在住宅中挑空空间是最能表达别墅情怀的地方, 房间不再是单纯的天花地板墙面的六面体模式, 整个空间流动有了大胆突破, 空间形态具有新的创意, 达到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如起居厅上层挑空, 阳台二层通高, 顶层利用坡顶使客厅主卧具有一层半高, 在入口门厅处上部开天窗等都是对挑空空间的充分利用 (见图2、6) 。

露台、退台是住宅设计中的高档手法之一。当人们评价自己心中理想的住宅时首先想到的是在一个暖阳的下午躺在露台的躺椅上品茶、喝咖啡或者在夏日的夜里站在露台上数星星, 可以想象这是有情调的生活, 这个生活的条件之一是在住宅的设计上给出一个可以有情调的空间——露台。二次置业的人要买的不仅是房子更是在买有情调的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健康、休闲和接近自然, 有更多的户外活动的机会和场地, 露台、退台或大阳台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 它是客厅或卧室的一个延伸和升华, 使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主会对其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修建并钟爱有加。

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倾向 篇2

1、设计要素的创新

现代社会给予当代设计师的材料与技术手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现代园林设计师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或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园林才能具备的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特征。

2、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纵观西方现代园林,大多数设计师都以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为主要的设计准则。

4、自然的精神

大自然是海尔普林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深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

5、对意义的探索

遏制报纸版面设计的形式主义倾向 篇3

我国报纸版面的改革、创新,是新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生动体现。随着改革开放和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报纸种类的增多,版面的增加以及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报业出现了空前激烈的竞争,这必然要从报纸的内容和报纸的版面上反映出来。报纸版面的革新无非是要吸引和争取更多的读者,提高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量,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报纸版面的改革、创新,有许多成功之处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比如,报纸在一版设置从读者出发的“导读”,重视图片(包括图示)的刊登,采用便于读者阅读的模块结构,采用彩色印刷等等。这些都对报纸版面的革新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眼光来审视目前报纸的设计编排,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我认为,目前报纸版面设计编排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严重。

什么是形式主义?《辞海》解释道:“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形式主义者把形式和内容机械地割裂开来,脱离实际内容,极端地夸大事物的表现形式。”

报纸版面应做到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内容也有反作用。恰当的形式,不仅为新闻内容增色,而且更能吸引读者,但如果片面夸大形式,就会造成版面编排“失度”。

表现之一:报纸版面过度包装,所加的线、框过多、过粗,缺乏美感。北京某报每天每版外围均有黑线框,内靠黑线框再有蓝色或灰黑的粗线框,版面中的文字、图片,有些还加线或框,标题大多用黑体字,版面色重,看了令人透不过气,得不到美的享受。报纸版面需要装饰,但包装过头,就会适得其反。

表现之二:小题大做,虚张声势。有些报纸,选择的题材一般,信息资源稀薄,甚至少得可怜,但是拼命地做作,造成“泡沫版面”。有的报纸抓住一点小事,或者读者并不太关注的题材,比如怎样吃一道菜什么的,一做就是两个版,甚至更多版面,虚张声势,读者得益甚少。

表现之三:标题字号字体过大过黑过滥。我国汉字,有多种字号、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宋体字朴素大方,楷体字清秀悦目,黑体字沉重粗犷。不同的新闻,根据它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相应的字体,一般新闻和文章的标题可以采用宋体;活泼有趣的新闻,可以用楷体做标题;重要、庄严、哀伤的或抗议性新闻,可以用黑体制题;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的标题字,可用隶书体或美术字。关于黑体(粗体),特别是大号粗黑体字,一般要慎用。但是,目前许多报纸,标题的字号愈来愈大,字体愈来愈黑。标题大小应该与新闻文章的价值相联系。但是,有些新闻的价值并不高,也用了粗黑标题,有的大得甚至超过报名。上海某报2004年2月18日出版的A5版上,报道的是某人持刀行凶刺伤3人之事,其标题《醋海风波酿血案》用特大粗黑体,题饰上还有罪犯的人像,以及持刀的手、刺伤的伤口。就这么一个持刀行凶的案件,值得用特大号粗黑体吗?不免耸人听闻!上海某报,像新民晚报那样的小版面,2004年2月2日A叠、B叠、C叠共40版,其中28个版面上面都是通栏粗黑标题,横在版面上面,版面上也大多是黑体标题,单调死板,毫无美感。标题不仅要体现新闻价值,而且要美化版面。这应是使用字体字号的一个重要原则。

目前在新闻传播界流行一个很时尚的词:“视觉冲击”。我认为,标题适当大一些,图片适当大一些,这无可厚非。但是,片面强调感官刺激,用滥了,过度了,“视觉冲击”就成了“视觉刺激”、“视觉轰炸”,造成读者视觉疲劳。

表现之四:图片过多过大过滥。为了使报纸对读者更具吸引力,适当多用些图片(包括图示),有些用彩色印刷,这是需要的。但是,目前有些报纸片面追求吸引读者的“眼球”,毫无选择地将图片做多、做大,甚至将文字报道挤出版面,既丧失了新闻性,又浪费了版面。有的一个版面一张图片,且不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有的所用的图片与新闻内容不一致,甚至相抵触。有的低级、媚俗,甚至把拥抱接吻这样没有新闻价值的照片,也大幅地刊登在报纸版面上。

表现之五:版面设计编排随心所欲,毫无章法。我们提倡版面设计编排要有创新,要冲破条条框框,但创新不等于随心所欲,冲破条条框框不等于抛弃过去长期在办报实践中形成的所有章法、禁忌,可以胡乱编报。但目前这种随心所欲的做法,到处可见。上海某报2月10日18版,从中间分割,左边是白底黑字,右边是黑底白字,是一块阴阳版面。编辑大胆倒是大胆,但版面毫无美感。报纸的版面是报纸的面孔。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的面孔,一边是白的,一边是黑的,即阴阳脸,肯定会吓一跳。而这样的阴阳版,出现在报纸上,好看还是难看?还是这张报纸,在版面上常用黑底白字,有时一个版面上一块,有时一个版面上两三块。2004年2月14日A5版上,有两块黑底白字,说得难听一点,像两块膏药贴在版面上,难看极了。

表现之六:滥用彩色印刷,使版面像大花脸,如打翻了颜料缸。彩印的普及说明报纸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使报纸更能吸引读者。但是,目前许多报纸滥用彩色,弄得花里胡哨,有损报纸的形象。色彩学告诉我们,色彩具有表意作用,如红色代表热情、积极,橙色象征幸福、富裕,黑色代表庄重、肃穆,等等。各种颜色如何搭配,也是很有讲究的。红色的易见度高,黄色的易见度低,而黄与白、红与绿、绿与灰、紫与红、青与黑等几种颜色的搭配易见度低,应该避免使用。但是,目前报纸版面上滥用色彩、胡乱搭配的现象比比皆是。某报刊登发生特大事故、死人伤人的新闻和图片,应该用黑色表示出肃穆、悼念之情,但该报却采用橙色和绿色作为底色,极不严肃。有的报纸在同一块版面上颜色过多,一个标题就是一种颜色,每一个框、线的颜色都不同,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报纸使用不恰当的搭配,使得文字不清,难以阅读。上海某报2004年2月11日出版的报纸B8版下面,放置了一幅广告,在浅绿、深绿底色上印白字,看起来相当吃力,有害读者视力。

表现之七:过多过大的留白,浪费版面资源。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版面上适当的留白是需要的。但是,有些报纸版面留白过多过大,太过度了。有的版面上往往留下几大块空白,加起来有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可读的文字少。广东某报2004年1月29日C15版上,留下多块空白。报纸版面是寸金之地,应予珍惜,不要浪费。

表现之八:滥用网纹铺底,伤害读者视力。报纸版面的设计编排,应该方便读者阅读,让读者快捷地、愉悦地阅读报纸。但目前有些报纸版面的设计编排,与这个要求相距甚远。有的跳跃过大,妨害阅读,有的滥用网纹铺底,令读者不易看清文字。上海某报2004年2月11日A11版上,《绿水庭园的观照盛大花园居住文化思考》一文,在灰黑底上印黑字,阅读文字异常吃力。上海某报2003年12月23日4版上,整版是深蓝底上印白字,要看文字,费劲得很!我们不提倡为文字铺底,即便要铺底印色,也要以不妨害阅读为准。

表现之九:滥用线条、花边。线条、花边作为版面元素,可以使用,但是滥用了,就会损害版面。有些报纸任意滥用,线的长短、粗细、曲直、颜色,缺少章法,十分难看。表现之十:任意编排广告,不适当地放大广告标题的字体字号。广告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体现报纸的形象,应予慎重对待。有些报纸在版面上任意放置广告,甚至让新闻包围广告。有些广告标题的字号字体太大太黑。上海某报2004年2月20日B8整版广告,标题《数码低价进行到底》用特大粗黑字体,“数”字约有17行字高,实属少见。上海某报2004年2月17日6版、13版、25版上的广告,标题粗黑,甚至超过一版头条标题字体。重庆某报2004年2月10日7版广告《用脚吃药降血糖》标题,也用特大粗黑体,太过头了。

报纸版面设计编排的形式主义的表现,还有种种,我择其要者,列了10种。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报界确实存在着“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脱离实际内容,极端地夸大事物的表现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鉴于此,我要大声疾呼:遏制报纸版面设计编排的形式主义倾向!怎样遏制和纠正形式主义倾向?我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报纸质量观。一张报纸的质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满结合。提高报纸的质量,关键是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报纸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立于不败之地,决定因素是内容,主要靠内容来吸引读者、抓住读者。没有重要的为读者所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光在形式上花力气,那是本末倒置的。而要搞好报纸的内容,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花大力气、下苦工夫抓,长期持久地抓,认真踏实地抓,才能见效。报纸版面设计编排当然也重要,但要从报纸的定位、品格和特点出发,从内容出发,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创造出符合本报定位、品格的版面形式和个性特征。

二是要培养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从报纸版面设计编排的形式主义倾向可看出,目前我国报界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种浮躁虚夸的作风。新闻市场竞争是剧烈的、无情的,报纸办不好,就会失去读者,就会被淘汰出局。为了吸引读者、抓住读者,光在形式上花力气,以致大轰大嗡,虚张声势,故弄玄虚,长此下去,是无助于在剧烈的新闻竞争中取胜的。

报界的浮躁虚夸作风还表现在“跟风”、“刮风”上。新闻传播界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往往会“跟风”,甚至“刮风”。某张报纸走红了,不去理性地冷静地分析思考它走红的奥秘,不从实质上去学习,而只从形式上紧跟,你大标题、大照片,我也大标题、大照片,甚至比它还大;它加线、框多,我也加线、框多,甚至比它还多。有些党报、大报,原来的版面庄重、质朴、大方、清秀,符合自己的定位和品格,但现在也沉不住气了,也大量使用粗黑标题,变得粗眉大眼了,真是有悖于自己的定位和品格。新闻传播界多么需要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即“三个贴近”上狠下工夫,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多采写出新鲜的独家的新闻,多采写出有质量的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要千方百计增加新闻信息的数量、提高新闻信息的质量,即首先在报纸内容上大大提高质量。

三是要讲求报纸版面的艺术美。报纸版面涉及编辑学、色彩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片面追求形式,并不能真正提高报纸版面的艺术美。标题、图片、线框、花边、头花、彩印等,都是报纸版面的构成元素,它们的运用,既要为内容服务,又要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如果片面追求形式,滥用了,过度了,非但不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而且也达不到美化版面的目的。报纸版面可以百花齐放,但具体到一张报纸,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讲求报纸版面的艺术美,就要重视整体性、统一性、和谐性,各版不能自行其是,各搞一套。编辑要学习编辑学、色彩学、美学等知识,遵循规律,重视技术,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但切不可随心所欲。现代高科技电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编排制作技术,但如果任意滥用,就会使版面缺失艺术美。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及流派倾向 篇4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解释

设计的定义, 有不同类型的字典解释, 大致可归纳如下:设计, 构思, 策划, 速写, 素描, 结构, 观念, 样品, 因此可以说是把思考的过程, 是一个理想, 规划, 并通过最后实施, 以满足其最终目的是人类的需要。设计了服务, 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还需要在人类活动和行为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变化, 是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在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设计有不同的任务和古代社会的方向, 从长远中世纪设计服务, 主要为神设计的存在, 宗教和帝王贵族, 后现代设计服务为全人类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形式, 对于环境, 服务, 是艺术和相关的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等各种城市规划和设计, 景观设计, 室内和室外的主要特征空间的设计, 以及由于环境设施和设计草图, 通过各种具体的设计方案, 实施, 对环境的性能。每个已与设计的艺术和设计自己的形式, 不同的表达形式, 它们有自己的个人表现。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1、回归自然。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长, 人类对自然的渴望, 喝天然饮料, 天然材料, 渴望生活在一个天然的绿色环境。

2、在整体艺术。随着社会的财富

增加, “从材料晶体积累解放环境的各种对象之间的统一”的整体美。

3、现代化的高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 运用现代技术的手段, 使设计人员创造出最终的声, 光, 色匹配的结果, 实现高速度, 高效率, 高功能, 创造一个理想的值得赞赏空间环境。

4、高度的民族化。

环境艺术设计和发展趋势不仅谈论现代, 而且要强调传统, 致力于现代化和高度的国有化的高度结合。例如由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是一家现代化和民族的代表组合, 利用皖南建筑符号语言, 可以说是改进, 使作品具有民族风格。

5、个性化。

大规模工业生产, 社会留下了同一单调的问题, 为了打破同一化, 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一个途径是对自然环境和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 实现和谐与团结;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方法, 成分, 使用点, 线, 面的关系, 使设计的变化, 空间扩大打破了别人的感觉冷淡, 充分, 通过精心设计, 艺术和设计的个性环境特征。

6、便捷化服务。

设计是基于以人为本, 如人口集中在城市, 在方便程度高, 外资十分重视现代服务和设施, 农村和城市地区在日本的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自动化服务和设施, 引起了高效率和方便, 使环境与艺术设计“人”这个问题, 以便更加重视客户满意, 方便为目的。

7、高技术高情感。

近年来, 国际先进的工业国家在艺术和设计高技术, 高情感方向, 积极的环境, 不仅对新技术还强调人情味, 在艺术风格变化的追求。

四、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

1、新古典主义风格。

在现代结构, 材料, 技术, 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 空间处理和装饰的传统方法, 并显示艺术的设计, 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时代的著名, 古典显着的特征。

2、新地方主义。环境艺术设计,

充分认识建设领域, 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设计的基础。因此, 原来与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地方的颜色, 它被称为新的地方主义。

3、少数族裔的新风格。

在少数群体的空间系统性能的象征形式的建筑空间和更直接的方式, 以简化少数民族适当的装饰图案来维护国家的颜色特征结构的现代建筑。选择的艺术作品, 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气氛中, 具有明确的少数民族和风格, 还具有现代特征, 这种风格可以说是少数民族的新风格。

4、中国现代主义。

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吸取西方现代主义在简单, 精致的设计风格和颜色, 纹理, 光泽及各种方法的其他特征的表现, 但由于中国的国情和技术经济条件, 和因此, 与中国自己的特色也, 它被称为中国的现代主义。

5、超脱流派与自在生成的倾向。

在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多样性的今天, 强调的风格特征, 而不是声音。艺术生产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共识, 这也导致了创造性的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从生活经验, 经验的城市开始, 而不是搜集和整理现有的各种设计开始, 它应该是从工程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而不是从他们的祖先的主要程序的艺术风格。

6、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

在今天的社会, 人们渴望家的阳光和清新的自然环境充满空气作为一个设计师你想挽救他们的祖先, 继承了自然, 人与大自然的恩赐是一个有机整体, 和谐地发展起来。在世界面临的环境艺术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就了对环境艺术的追求, 创造一个和谐社会,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 大胆学习, 使我们的艺术与设计环境, 然后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投资模式新倾向 篇5

商铺投资资深人士席文官

背景

据统计,2002年国内居民储蓄余额已接近10万亿元,为鼓励民间储蓄资本向其他领域投资,国家在金融政策上刺激投资需求,如央行连续9次降息、征收20%利息税、鼓励消费按揭等。在这种背景下,“家庭理财”热潮也因此风生水起。

深圳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许多人理财投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比较欠缺,普通家庭在投资理财时应如何选择呢?

席:目前普通家庭可选择的理财工具大致包括:储蓄、股票、债券、基金、外汇、期货、房产(商铺、住宅、写字楼、厂房)、保险、古玩、艺术品、贵金属等十几种,每个投资品种都有不同的特性,“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不同家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理财目标理性选择。

记:在深圳,房地产投资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席:在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城市,商铺、小户型住宅等投资型物业一直是家庭投资理财的热点,甚至成了很多家庭首选的投资品种,说明了房地产投资的无限魅力。投资者投资房产的收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获取升值回报,比如一套以50万元购买的商铺在5年后市价为100万元,这套商铺就增值了1倍;其二是获取长期租金回报,比如投资一套30万元的写字楼,每年可以收取3万元的租金,那么年回报率就是10%,远远高于银行利息等保守理财工具。

记:目前,商铺投资已成为市民的主要理财方式之一,请谈谈商铺投资的价值构成。

席:商铺的价值构成可以简单表示为:商铺价值=地段价值+整体商业经营能力(商业人流量+业态租金承受度)。下面提供国际上专业的理财公司评估一处物业的投资价值的简单方法。

基本公式为:如果该物业的年收益×15年=房产购买价,则认为该物业物有所值

设计倾向 篇6

20世纪前期的中国设计和美术是受西方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初期呈现明显的“西化”特征,但“西化”不等于“现代化”。20世纪前期,以“民族化”为设计艺术发展的方向,以陈之佛、张光宇、都冰如为代表的书籍设计家,以杭稺英为代表的月份牌广告画家,以“上海装饰风格”为代表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借鉴西方美术与设计技法,消化吸收,成为探索中国近现代民族化设计的先行者。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中国设计的“西化”倾向 民族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49-03

20世纪前期的中国设计和美术是受西方美术和设计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西方设计在设计手段、形式以及理念上先进于中国,对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设计发展初期呈现明显的“西化”特征。但“西化”不等于“现代化”,中国设计发展的方向是“民族化”。20世纪前期,在中国早期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以陈之佛、张光宇、都冰如为代表的书籍设计家,以杭樨英为代表的月份牌广告画家,以‘上海装饰风格”为代表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以中国传统审美风尚为基础,借鉴西方美术与设计技法,消化吸收,成为探索中国近现代民族化设计的先行者。

一 20世纪前期西方美术的影响

20世纪前期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受西方美术的影响颇深,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设计人才的培养,二、美术风格、设计元素的借鉴。

在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1864年上海天主教会开设的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场(亦称土山湾画馆图1)为20世纪前期中国美术和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较大贡献,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著名西画家都出自这里。他们先后开办美术学校或在相关美术教育机构任教、任职,绘制照相布景、舞台布景、月份牌画和商业广告画,推动了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早期设计艺术的发展。此外,20世纪上半叶来中国任教的日本、欧洲籍美术教授以及留学日本、欧洲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西洋画科、图画手工科的日籍教师(具有扎实的西洋画功底)的教学活动对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拓荒意义。

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留学(游学)欧美的教育家的推动下,来自欧洲的美术教授(师)在中国的美术院校担任油画、雕塑、建筑装饰、舞台装饰、广告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西方美术的阴影学、透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向学生传授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打破了清末美术教育以日本模式为主导的格局,开拓了中国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的新局面。

在美术风格、设计元素的借鉴方面,20世纪前期,西方各种艺术风格对当时中国的艺术界都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丰子恺(图2)曾调侃说:“差不多外国一切画风,在中国都有继承者,古典画派、浪漫画派、写实画派,在中国都有存在;而后期印象派、表现派、立体派似乎在青年画界中尤为盛行。”例如,英国著名插画艺术家比亚兹莱的装饰艺术风格曾对中国的书籍设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风格的作品有叶灵凤的插图《洪水》(1926年),闻一多早年的插图《梦笔生花》则既有中国传统线描的风格,又有比亚兹莱的影响。此外,苏联的构成主义追求抽象造型和几何图案的美学观也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各种类型的平面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如上文所述,20世纪前期中国早期设计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西方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呈现出明显的“西化”特征。但这种“西化”是阶段性的特点,不等于现代化,如何把西方的美术和设计发展成果为我所用,进而发展中国本土化的设计风格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陈之佛、张光宇、都冰如等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对此进行了多样化探索,产生了不少代表性的本土化书籍封面设计、字体设计、包括月份牌画在内的广告作品以及室内设计作品。

二 代表性设计师的本土化探索

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以及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中国书籍装帧逐渐脱离了古籍的形式结构,开始向现代书籍的生产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在吸收西方艺术元素的同时进行本土化设计的书籍设计师中,影响比较大的是陈之佛。

1919年,陈之佛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当时图案是英文design的汉译),系统学习了日本画、雕塑、西画、图案等课程。1923年,陈之佛从日本回国,到上海从事图案教学和设计工作。1925年-1935年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书籍设计作品,以《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杂志的封面设计最有代表性。1925年,陈之佛开始为《东方杂志》作封面设计,采用取自汉代画像砖的人物、鸟类等素材构成纹样和边缘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化色彩,很受读者欢迎。此后他连续6年为《东方杂志》(图3)作装帧设计。1927年,他为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作封面设计,这种与其他杂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1921年茅盾主编《小说月报》以后,大力革新,将这本“鸳鸯蝴蝶派”风格的刊物改造成为宣传新文学的重要阵地。陈之佛的封面设计正是这—重大变革的体现。此外,20世纪30年代,陈之佛也为开明书店等具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作了大量的书籍装帧设计。陈之佛的书籍艺术设计注重形式美的表现,题材风格丰富多样富于变化,同时运用了大量民族特色的图案装饰,在当时的中国出版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为中国早期设计艺术的先驱者之一,张光宇在西方美术和设计艺术的本土化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张光宇将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语言——线描与中国民间艺术、京剧艺术、古代青铜器、古代石刻艺术以及德国表现主义、墨西哥壁画的造型特点相融合,在画面构图和色彩上打破传统的惯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开一代新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西方现代设计风格的兴起,张光宇自1929年3月起积极在《上海漫画》(图4)、《时代画报》上不定期介绍、宣传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并付诸实践,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向公众展示现代设计的理念和美感。从他公开发表的设计作品——台灯和柜台式写字间的效果图可以看出,后者与近代欧洲流行的室内设计风格非常相近。这在当时工业设计水平还比较低的中国是难能可贵的。

nlc202309030101

他曾在《时代》第一卷撰文向公众介绍欧美或日本的广告摄影,期望借此推动中国广告设计的水平。他把所拍摄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图像加以巧妙布置,构成新颖而富有美感的图案,并在《时代画报》第7卷第7期、第1卷第8期连续开辟专版发表。同时,表明他的目的是向公众推荐这种广告摄影图案,希望能把它们“应用于染织、壁纸、画面的装饰…一以供中国美术工艺(设计)的需求”。此外,在字体设计方面,张光宇创造了一些新写法的美术字,如《上海漫画》杂志、《万象》杂志和《装饰》杂志的刊名字体,他把中国书法、中国古代的青铜装饰风格消化吸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体现了他既善于继承又善于创新的可贵。

在字体设计的本土化方面,另一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都冰如。都冰如是20世纪20-30年代活跃于上海的设计艺术家,他从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毕业以后,进入商务印书馆作设计工作。1931年《东方杂志》“五卅临时增刊”的封面设计是他的作品之一。受“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流行的“图案字”的启发,他和其他艺术设计家一起创造了至今依然流行的新型汉字“美术字”,并且将“美术字”运用到《申报》等报刊的广告设计中,这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 西洋广告的中国化:月份牌广告

20世纪前期,包括月份牌画在内的广告作品在吸收西方美术的透视、明暗等表现技法的同时,也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了本土化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慕桥(图5)、郑曼陀、杭樨英等月份牌画家。

面向中国商品市场的月份牌设计构思很独特,在主题元素比如人和装饰图案等的选取上是中国式的,在表现手法上却借鉴和参照了西方明暗透视画法,有西化的一面。这种中西结合,取长补短的方法适应了大众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商业广告风格。从世界范围的平面设计广告史来讲,这一创新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月份牌广告是近代兴起的、外商根据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开发的一种新型广告形式,也是西洋广告中国化的结果。其内容投中国人之所好,多采取传统年画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民俗题材。1888年,《申报》随报赠送一幅1889年的新式月历牌,其中既有日历又有24幅国人熟知的“二十四孝”故事图。1894年,设在上海的英商利华公司印行了《八仙上寿》月份牌。这些民俗内容的月份牌比起那些外国画片内容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民众对民俗题材月份牌的喜爱令中外商人深受启发,因而这种新型广告形式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化妆品、食品、药品、香烟、布料、橡胶产品、颜料、电池、百货、保险、火油等几乎无所不包,极富生命力,至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月份牌的题材也趋于多样化,除了上述“二十四孝”、“八仙上寿”等民俗题材,还有以西施、貂婵、昭君等古代美女以及《煮酒论英雄》、《华容道》、《曹阿瞒许田打围》等历史题材,另有以上海等大城市的时髦女子(图6)、跳舞女郎以及母子嬉戏、中国风景为主要内容。月份牌广告迎合了中国受众的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相契合,画面精美,色彩艳丽,实用审美功能兼具,因此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外国香烟牌子在上海等地也是影响较大的广告宣传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总的趋势也是逐渐中国化。最初内容多为时装美女,如英美烟草公司的品海牌香烟曾附有一套共372片色彩艳丽的清末摩登女郎。英美烟草公司还印制以“中国古代女子”、“封神榜人物”、“三国人物”、“聊斋志异”等为内容的香烟牌子。此后,以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电影、风景、伦理教育等为内容的香烟牌子风云而起,供民众收集、品玩,这种借助香烟牌子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推销策略,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风行一时。由此可见,香烟牌子这一广告形式虽然是由洋商传人中国,但在本土化过程中,内容、题材等方面明显是受后起的国产香烟牌子的影响,这一变化适合了中国的民情,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宣传效果显著。

从月份牌广告画的发展来看,早期的月份牌广告画中的美女与商品并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从二、三十年代开始,美女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开始与广告画所宣传的商品建立直接的关联,她们开始成为产品的使用者并将其推荐给受众,商品消费者成为她们新的身份。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与中国近代经济的畸形发展有关,也与几千年的封建余存有关,是二者共同造就的产物。因此,某种意义上,月份牌广告画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消费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适应民众需求的产物。

四“上海装饰风格”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初集中体现在建筑和室内装饰方面的“上海装饰风格”也是设计艺术本土化的重要体现。“上海装饰风格”的产生可以说是欧洲文化涌入上海这个开放的窗口,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1925年,“装饰艺术”展在巴黎举行,这种艺术风格很快在欧美各国流行开来,也很快传入作为国际都市的上海。这种新潮风格、样式首先出现在当时上海外国洋行所做的设计工程旧,如公和洋行设计的沙逊大厦(1926年-1929年)、汉弥尔敦大厦、都城饭店、河滨公寓、峻岭寄庐,英商业广地产公司建筑部设计的百老汇大厦(1930年-1934年),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电影院(1933年)等,都属于这种“装饰艺术”风格。中国建筑师也随之设计了一批地道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和带有中国式图案装饰的“装饰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时尚、摩登的艺术风格,装饰艺术在上海风行一时。像大光明电影院那样以板片横竖交织,突出大片玻璃体块的装饰艺术手法,已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到20世纪30年代初,东西方文化结合的、新的‘上海装饰风格”形成。它不同于法国的装饰艺术风格,而是在法国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中国特色的华丽图案而形成的一种新风格。

现代设计艺术最早出现在欧洲,它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伴随着西方现代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共通性”和“一致性”特点在现代设计艺术的传播、发展中表现十分明显。为了学习西方发达的设计艺术,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家一方面不得不接受“西化”这一严峻的现实,另—方面又力图通过“本土化”、“民族形式”等途径,保持中国设计的独立发展。中国现代设计艺术不是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简单抄袭和模仿,也不是狭隘民族意识的展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不是割断和分裂传统,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回归。在学习西方的设计艺术的同时,能为我所用,与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发展中国民族现代艺术设计的必由之路。

建筑设计地域化倾向的初步探索 篇7

在2008年,作者有幸参与进行了重庆某居住小区的投标项目。在项目设计进行和深化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的地域化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此项目的基地条件是典型的重庆山地特征。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环境不断抗争的几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探索出真正具有价值的筑屋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吊脚楼。

1 关于吊脚楼

吊脚楼又称高脚楼,过去称竹楼。房子盖两层或两层以上,第一层用柱子撑起,无墙,不住人。二层以上有墙,供人居住。吊脚楼的形式适用于热带地区民居,因为热带地区雨水较多,由于雨水热气的蒸发以及毒蛇、猛虫、野兽较多等等,人们不适合在一层居住。为了通风、散热、防毒蛇、毒虫、猛兽等等,所以第一层用柱子撑起来,在二层及以上围合起居住的空间。吊脚楼这一民居形式,多应用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等西南地区。

吊脚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基本有以下几种:1)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2)双吊式: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的选择,主要是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它们常常共处一地。3)四合水式:这种形式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房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台阶,才能进到正门。4)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其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是厢房高于正屋的形式。

通过以上对吊脚楼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总结出:吊脚楼这一民居形式的出现和延续至今,其精神核心就是利用现有的不利地形,在山坡上只要有一小块的平地,就用来作正屋,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出挑出来,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厢房)。它反映了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劳动人民生存智慧的结晶。

2 有关此居住小区设计方案

本居住小区设计项目,地处重庆市北部新区,周边自然环境优越,山水景观丰富,甲方意在此进行“第二居所”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的开发。由于是竞标方案,在设计思路上希望比以往有所突破和创新,同时又能够有充分的可实现性。沿着此思路进行深入,觉得在户型方面寻求突破或许没有较大的空间。因为户型发展到今天,在单纯的功能使用性方面,已经发挥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所以欲寻求突破,最好是跳出“功能”这一框框,而赋予居住建筑新的内涵和意义,居住建筑才会有新的生命力。而新的内涵和意义能否最终被社会实现和认同,最主要是看新的事物能否真正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这一更高要求。“居住建筑公建化”这一新的趋势,正是在这个要求的背景下所提出的。

基于以上的思路和想法,在户型的平面设计中,引入了“共享空中花园”这一想法,把绿化带入共享空间,既包含了邻近的绿化,又能够有休闲的空间。根据地基的地形条件,在平面上每一层会有两个不同的标高(半个单元),高差为半层层高。户型的选择方面,每半个单元,包括复式(两户)和单式(两户),这样每半个单元所包含的“共享空间”由这四户共享,形成一个小的集体。并且,由于“共享空间”的双层通高和双层入户方式的多样性,使得这个“共享空间”更富于多样性。

3 与传统的融合

3.1 吊脚

在以往,通过梁支撑的小的出挑空间是露台;而如果“共享空中花园”也是普通的只靠梁出挑,那么其出挑长度必然受到限制,大的空间感觉也不会得到体现。在这里,就可以通过“吊脚”这一结构形式完成大进深、大面积的出挑。这样,“吊脚”这种传统的构筑方式,与现代新的设计理念产生了结合的可能性。

由此,“吊脚”在这里带来了新的意义:在过去——吊脚所“吊”出的是生存(物质)空间;在现在——吊脚所“吊”出的是共享(精神)空间。这里,不仅是对吊脚楼从结构和形式上的继承,更是一种精神内涵的继承,它反映了当代重庆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因此,吊脚楼在当代应该重现生机,不光是在形式和结构上汲取传统的特点,更要在思想上继承、延续和发扬那种劳动人民不畏困难、不断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涵,使人们对民族传统产生出强烈的继承感、自信心和共鸣。这样,从传统当中汲取养分和精髓的新建筑,是人民自己的建筑,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3.2 阶梯步道

这里的“阶梯”已不是普通现代建筑意义上的交通结构,而是对山地建筑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延续。在重庆,山地中或台地之间的联系方式就是靠“阶梯”这一形式。“阶梯”的作用不只是交通纽带,更为人在精神上带来了愉悦的感受:人行于阶梯之上,每走一段,眼前的建筑景象和周围的环境都会步移景异、个性丰富、各有不同。这样,把“阶梯”的理念引入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在每次由一个“共享花园”步入另一个“共享花园”时,通过阶梯步道的起点到末尾,过往的空间慢慢逝去,新的空间又逐渐展现在眼前。属于每半个单元(四户)的“共享花园”,性格品质各具特色,布置方式丰富多样。所以,整个沿阶梯步道上楼的过程,就好比在真实山地上行走的感受,把这种传统感受引入现代的居住建筑,使得人们能够体会到由传统继承下来的人文关怀,一种对自我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一种发于内心的温暖和亲切。

3.3坡屋顶

重庆民居的坡屋顶色彩偏于灰色调,造型轻盈,就好像简单地搭在了屋子之上,而并非传统官式建筑式的厚重,也没有园林建筑起翘式的轻浮,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真实感受。

3.4青砖与白墙

重庆的气候潮湿多雨,常年有雾,因此,选择白墙、青砖的地方材料,可以在保持朴素风格的基础上,自身产生出较大的黑白对比,使得建筑没有因为弥漫的雾气而被掩盖,活跃于周围环境之中。

4建筑地域化倾向与民居

正统现代主义,从其产生至盛行的过程,已经把“人”的情感因素逐渐排斥掉了。建筑仿佛成了一个冷血的机器,任意而粗暴地盘踞在人们的周围。当一切完全被那些冷冰冰的理性所引导和占据之后,人的存在已被彻底压抑,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个性。这时,在建筑领域,被现代主义抛弃已久的“地域化”和“地方性”特征,作为人追求自我存在的工具必然地站了出来,成为了批判理性的武器。

在现代主义者看来,所有的与他们所界定的“经典”有所背离的异教都是无价值、不追求和应该被摒弃的。人类思想,可以最直接地界定为感性和理性。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感性和理性的相互克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当现代主义疯狂地追求完美和纯净理性时,所有与人有关的感性因素要彻底地抹杀掉。“地域化”倾向,在这里成为了反映人类精神的、与理性抗争的“感性”的代名词。

对地方民居在当代的重新审视,应该是一条符合建筑发展规律的路径。民居,是饱含地方特色、地域特点和人文价值的建筑载体,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特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对民居的研究和探索,既是对民族优秀传统的勇于继承,又顺应了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是一项益于社会发展的课题和工程。

参考文献

浅谈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篇8

1 当代城市建筑中形式设计

建筑形式的美感已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同时人们也更看重建筑形式的设计, 但是美的形式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所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够运用美学中的形式美来更好的进行建筑形式设计呢, 这个问题倍受人们的关注, 我认为只有符合人们需求的艺术形式才是最美的, 艺术形式的美不应该以一盖全, 要尊重不同地区,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 这也是艺术形式在建筑设计体现的原则。

1.1 韵律与节奏。

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 在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韵律往往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美的感受, 我们把这种美称为韵律的节奏感, 所以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注重艺术表现的韵律感称为一种新颖的设计倾向, 比如很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将建筑的氛围烘托的更有品位, 让建筑装饰显得更加豪华高雅, 在建筑内部的艺术感染力表达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运用花卉的装饰, 可以让我们居住的环境在视觉方面更具有韵律感, 让人们的生活更具有美感, 通过连续的韵律或者渐渐变化的韵律, 往往给现代城市的建筑设计产生意想不到的美的感受, 通过把这种韵律感系统的诠释, 并使建筑内部和外部达成一致, 就可以让建筑艺术形式完美的表现, 这就是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1.2 对比与微差。

由于当代城市建筑空间功能的多样性, 势必会导致空间形式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中有对比, 也有刻意的微差, 如何利用这种对比与微差设计出极富美感的建筑空间设计, 并立足于“生活格调”这一理念, 这是当代建筑的形象基础, 这一理念能够让空间的所有元素都能吸引现代人的注意力, 例如卧室内颜色鲜艳的家具、外形时尚的床头灯以及金属制品。在建筑环境中, 通过这一系列细节对比与微差体现在各种场合, 只要是同一性质间的差异, 就会有对比与微差的问题, 如大小、直曲、虚实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因此, 设计师们常采用形、色、质、尺度等方面的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的物体, 以创造良好的景观。这非但刻意成功地构造出多向发展的室内空间, 也能给消费者情感上一种直觉的、主观的美感。

1.3 均衡与稳定。

一般而言, 建筑构造中各要素间的空间联系也就称为均衡性。它可以通过全对称理念和动态规划的方法实现空间布局的平衡, 比如说在设置建筑整体布局时, 地板和天花作为当代城市建筑设计的亮点, 不仅能将不同风格的元素设计融合到一起, 还能为大型设计的铺陈提供宽广的背景。

2 当代建筑设计的几种倾向

2.1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民族元素形式设计已经不是新鲜概

念, 但是民族元素的美正被世界所认识, 在世界逐步拉近的同时, 保留民族元素的美更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元素的保留和弘扬并非守旧, 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但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要一味墨守成规, 也可以在民族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

2.2 现代主义, 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我国, 并迅速发展起来

的艺术形式, 曾经有一个时期我们对国外现代主义的推崇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 所以导致我国很多建筑都过多的运用了现代主义这一设计形式, 这种设计倾向时至今日也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因其实用经济的理念在今后还要有很大的发展和运用空间。

2.3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建筑符号学、建筑类型

学、建筑心理行为科学等交叉科学理论的影响, 建筑设计表现一种“前卫设计”倾向。这一倾向的特点表现为形式构成模仿西方设计, 追求奇特与动感, 具有广告性及标志性, 建筑类型集中于娱乐、商业及服务业建筑, 具有商业化表现。

2.4 新西洋建筑开始出现, 运用西洋古典建筑片段形式作为建

筑的造型手段, 这些局部西洋古典形式就像商品包装, 或是一种商业标志, 若去掉这些附着物, 完全是一副现代建筑的面目, 出现这一设计倾向的社会根源或许在于人们的崇洋心理。

2.5“乡土设计”指在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 运用自然生长

的乡土建筑的形式、空间, 建造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 这一倾向试图留住地域文化的根, 但在追寻地方性的同时逐渐失去地方性。

2.6 智能化设计己有萌芽。

随着高科技成果的不断出现, 人们将完全进入全信息社会, 高科技智能化设计将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流。

3 关于几种设计倾向的分析

20世纪末的建筑界表现出浓重的怀旧情绪, 被普遍认为影响美国设计领域的四大设计思潮, 包括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过程设计及智能化设计, 其中前三者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怀旧倾向。

21世纪的建筑革命将以与高科技成果密切相关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智能化管理以及建筑设计等技术手段为基础, 彻底否定20世纪末开始并发展的怀旧倾向;建筑设计思想向宏观及微观延伸, 建筑师不仅更多地重视建筑的社会影响, 建筑对生态的保护以及建筑对人类生存的制约, 而且更多地注重与人尺度相关的园林及室内环境的设计;建筑形式走向怪诞及平庸两个极端, 形式的平庸是因为人们更多地重视建筑的软体和空间, 形式可能像微机壳一样简单, 形式的怪诞是因为建筑艺术为寻求存在的理由而故意创造神秘性, 试图通过怪异的造型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注目。因而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将成为21世纪的必然, 但经过一段实践, 像20世纪现代建筑一样, 产生种种问题, 比如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实质性的接触减少, 建筑师又将致力于向给人们提供会面场所的建筑努力, 由此又将形成智能化设计之后的建筑设计思潮。

结束语

当代城市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或商业空间, 而更多地能作为城市的一种标志, 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生活理念和文化形态, 将城市中的所有生活元素汇集到其中, 在城市建筑内部的各组分得以体现。由于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活品质也在不断追求, 对在自己出行生活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建筑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 这就需要当代城市建筑设计将流行元素逐渐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环境, 可以使现代社会变得五彩缤纷, 更加和谐和趋于现代化。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同时也为城市建筑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中国建造界的设计流派也逐渐开始明朗, 在近二十多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 建筑设计的几种倾向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倾向, 并浅谈了一下建筑形式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设计倾向 篇9

“简约”作为一种设计文化、设计原则,迎合了在日趋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的人群,他们渴望能得到一种简洁和纯净来调节精神,摆脱繁复与浮华。目前市场上日用陶瓷繁缛的设计风格,让人产生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逐渐丧失了醒目的个性,因此,简约时尚之风也回归到了生活陶瓷产品设计之中,展现出个性的时尚浪潮,“简约就是美”被更多的人接受,简约以其简洁时尚的形式满足了现代人感性的、本真的和理性的精神需求。

1 简约的历史源流

简约主义源自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主张剔除琐碎或繁杂的装饰以彰显个性。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中心思想,这种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此时期的设计师从繁琐的装饰设计中脱离出来,开始追求简洁明丽的风格。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艺术风格,纹饰设计也脱离了矫揉造作的表现,形态日趋单纯与简练。到90年代,简约的风格成为了设计主流,也成为了一种国际性的设计语言。

简约并不是简单,简约理念其实是一种设计原则,是用较少的设计语言拓展设计对象更深更广的内涵,不断组合并筛选出来的精华,是将物体形态的通俗表象,提升凝练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它多半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境界。“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宜藏不宜露”、“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这些都是对简约理念最精辟的阐述。

2 简约在生活陶瓷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陶瓷在承载了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和文化史的同时,也使每个人从精神到生活上都体验它的经久不衰的魅力,它不仅是我们供以使用的器具,更能与我们达到一种情思交流的境界。生活陶瓷作为功能性的产品,在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生活陶瓷的要求已不再仅满足于使用,而要求产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品位,满足以精神需求为表征的简约、随意的生活方式。从时尚的审美态度上看,人们更易接受单纯、简炼、鲜明的形体和色彩,因此,生活陶瓷设计必须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创作出造型装饰新颖、极具现代感的陶瓷产品,达到以设计风格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趋势,满足时代审美情感。

简约是对物象进行高度概括、提炼、深度的发掘过程,它包括造型、色彩、结构、节奏、旋律以及其它的物质性因素。一件优秀的陶瓷产品往往是简洁中呈现出多层次的装饰造型变化,统一中又有视觉元素的虚实关系,是在一种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下感知产品设计的细腻,反之,则是一种娇作的表象卖弄、形式语言空洞的叠加。因此,在日用陶瓷设计时,不论是在餐具、茶具、咖啡具还是盘、碗、碟的设计中,都必须从其各自的角度去思考,以精炼的造型线条和整体的装饰展现其自身的特殊语言切入其产品的主题,简约风格的设计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简约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符合审美需求,明确功能效用,容易使消费者理解其设计手法,米罗一直认为应该是产品来适应人,而非由人来适应产品;2、简约设计是简化工艺、利于环境、降低成本、减少浪费;3、视觉效果明显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演绎简的无限扩张、精悍而妩媚、眩目而灿烂的精神世界;4、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陶瓷设计能更好地体现价值,使产品理念表达更清晰明,在现代生活环境中彰显出时尚个性,唤起品味优雅生活的愉悦情感。

3 简约美在设计中的体现

3.1 形式的简约体现高效的传达能效

设计是一种将感性通过视觉传达出来的造型活动,是赋予感性的思想以“形式”。陶瓷设计中造型和装饰的节奏和旋律等因素都属于这种感性的简约抽象形式范筹。心理学“单纯化”原理研究证明:形象越单纯的东西,越有艺术性和吸引力,往往要素少,构成简单使形象更明确、更高度概括,而且消费者会在知觉上不自觉地会产生一些“简化”倾向。在日用陶瓷设计时就要考虑这种人的感性的、本能的、直觉的需求,简约设计风格就是线条简练、形式简练,是浪漫的气息与前卫风格的完美结合。日用陶瓷产品的使用功能在清雅、自然中通过几个块面、几个点线的穿插组合,就囊括了一切复杂的形式,一气呵成生动简明。将实用、时尚的简约风格与独立、自我的个性融合在一起,强调对瓷本美的追求,个性化地强调不同器皿的内涵与本质的特征。运用最精炼的设计语言,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用最洗练的笔触删繁就简摒弃繁缛华丽的装饰,是陶瓷产品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阵列中能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抓住眼球,让洋溢着温馨的生动和美丽的质感借着简约的装饰衬托演绎各自的风韵。

3.2 在造型设计上体现简约美

在生活陶瓷设计中,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将产品的形态、功能、特征、美感予以最大的发挥。简约艺术以塑造唯美的、高品位的风格为目的,用最本真、最纯粹的部分,为感官与心灵营造平静与休憩的空间,创造简洁而富有变化的造型形态。陶瓷产品外在的形态是传达功能因素信息的最直接的媒介,又对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产品设计要求更接近艺术品,成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感性组合。在日用陶瓷产品的造型设计中,简单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对线条和造型更加敏感,通过形式构成中点、线、面造型要素进行提炼概括,以大小、方圆、开合、高低、起伏、动静和线型的刚柔、张驰、急缓、强弱、长短等方法,对形态进行抽象提炼,他们会更加集中精力地在简单的线条上挖掘最深层的内涵,每一条线、每一个转折都是经过计算和实验的,充分考虑到人机工程学,也就是人们在使用时的舒适感和情绪。在细节上蕴含了更多的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感知一种曲直方圆中流动的雅致美、张力美、平衡美,形成造型的节奏、韵律、体量感、动感、层感来获得造型的简洁变化,让使用者在认真体会其中的奥妙后会更加喜爱手中的器皿。简单的造型对工艺的要求更高,给设计和生产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对设计师也是一个挑战。芬兰设计师凯伊·弗兰克设计的多功能餐具虽只有简单几件、简单的黑蓝黄白四色,但却是一整套餐具系列。他在产品的每一个边缘和尺寸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的,不管是大盘小碗,都可和另外一件都可以非常和谐地搭配使用,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增加了就餐的乐趣,将现代设计带到了普通生活之中。成为设计师尽量剔除多余的成分,只保留最能体现设计功能和美感的部分的完美诠释。

3.3 在色彩表现上展现简约美

“口思五味、目思五色”、“美食配美器”的自然之理,这样就促成了人们对生活陶瓷产品更高的艺术要求。生活离不开多姿多彩色彩的妆点,色彩是视觉传达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这都直接影响着日用陶瓷产品的最终表现效果,愉悦与和谐的色彩满足了我们对色彩的审美需求。色彩作为生活陶瓷设计重要因素之一,其装饰性、象征性表达目的凸显,色彩的装饰性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所起到的作用使它成为传达陶瓷产品信息的重要形式因素,色彩装饰得当更能体现出造型简约设计的美感。在茶具、咖啡具、餐具等陶瓷产品的纹样、色彩应用上,必须从适用环境因素、地区因素、民族习惯因素、人文因素、审美因素、材质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对于以直线为主的造型,一般可选择构成元素来进行装饰;对自由曲线型的,则以柔和优美的自然花卉来点缀;家用型用色比公共型丰富,而且有清新、素雅、浓烈之分,在装饰上强调的是温馨浪漫;就釉料而言:白釉的纯净无染,青釉的素静雅致,黄釉的明朗清晰,红釉的浓艳华丽,蓝釉的沉着典雅;在色彩装饰时可在明度、纯度和色彩之间,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按照现代人感情丰富细致、喜欢幽静雅致的生活环境特点,对陶瓷装饰色彩赋以简洁、淡雅、柔和的色系,使陶瓷设计的综合简约美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相吻合,从而使消费者得到心理上的美的享受,这一切都说明了装饰色彩对人的慑服力量。依据流行色专家认为:“近年将继续强调以明亮纯净的白色和近白色为中心,以中性色为过渡展开色调变化,强调色彩的调和与重叠,不互相冲突、抵触。”这也再次表现了简约和谐是现代人在色彩的配置上的心理和爱好,体现时代的精神,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所以,生活陶瓷产品设计的最佳效果并不在于有多少雍容繁华的人工雕饰,而在于装饰过程中简洁形态与色彩配合,以为简约的语汇为造型增添更多的魅力。

在文化气息逐步浓厚的今天,日用陶瓷或者生活陶瓷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格调、一种品位需求。简约的日用陶瓷艺术产品,适应了现代人的需要,体现出现代设计的魅力,作为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日用陶瓷设计对现代人所带来的精神附加值及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个性需求。如何在陶瓷设计中充分体现简约风格的魅力,仍需我们敏感于自身的视觉经验和审美追求,充分了解掌握简约装饰美的自身和外在因素,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与设计相结合,发展创新开发,运用“减法”对美进行渗透入灵魂的思考,使简约的艺术风格转化成自己独具风格的艺术道路,造出更多满足现代人审美的追求的生活陶瓷新产品。

摘要:“现实中,疲惫与快乐的距离,是源自于对生活态度的认识,让空间再次净化你的感觉,靠的是被简约后放松的心情—有简约就有可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渴望得到以简洁和纯净来摆脱繁缛、复杂。作为功能性的生活陶瓷用品设计而言,在设计形式上的简约,也是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的一种时尚走向。从生活陶瓷设计的方面,对简约设计理念在现代陶瓷设计领域中的运用进行进行阐述。

关键词:简约,生活陶瓷,设计,时尚

参考文献

[1]戴圆圆.提升日用陶瓷产品附加值的设计方法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评论于文数据库,2007年9月

[2]徐刚.浅谈简约主义与简约设计.艺术与设计,2007年4月

[3]汪美丽.陶瓷设计装饰中的简洁美.中国陶瓷,2007年4月

[4]梁良.芬兰现代陶瓷设计理念.装饰,2005年

设计倾向 篇10

关键词:汉字设计,汉字变化,意象设计,课程

汉字作为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能够留存和发展至今, 依旧保存意象的审美价值。从中国本土的汉字发展脉络来看,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 已经把中国本土的汉字分为六种构造形式, 它们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鉴于此, 在汉字设计课程中, 不能忽视对汉字基础构造形式的学习, 针对宋体字及黑体字的摹写学习, 是学生理解基础字体的形体构造的基础。而下文是我在多年教学中一直贯彻的两个教学理念。

第一个阶段就是把握住汉字字型的变化。在这个阶段教授学生们树立破立的思想。一、汉字设计艺术的变化离不开汉字构造的基础, 一旦游离这个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二、汉字的变化, 一直是实用性的演变。在当代社会里, 文化发展日渐差异化, 汉字设计成为专修行业, 汉字设计从单一的表现内容, 扩展到品牌商标、企业标志。汉字在视觉艺术的设计中体现实用性的同时, 也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二者相辅相承。三、汉字设计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经不仅仅是记事的符号, 就创造形式而言, 其中蕴含着现代人的审美意趣, 从汉字图形构成的表意性、象形性、表情性、审美性等特征, 传达中国本土艺术以形写意, 以意传情观念, 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系。

在这个阶段, 在教授学生认知汉字设计理念的同时, 也要教授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 并且贯穿在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之中。这也是学生们转变设计观念的时期, 要找到使学生感兴趣的契合点, 抓住学生对美的心理向往, 把汉字的抽象变化与美的设计形式自然契合, 使学生享受到汉字经过变化之后的文化魅力。在课题训练时, 要结合与学生相关联的事物进行设计。那么, 汉字究竟是如何变化呢?简单地说, 汉字的变化是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通过添加、组合、变形、取舍等多种装饰手法进行组合构成, 既强调汉字的象征寓意, 又合乎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基本形态。它不仅仅注重汉字的可识性和可读性, 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手法多变, 是中国汉字除了书法之外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文字艺术。变化是在汉字基础构造形式上的变化, 如何使汉字适用于不同的环境需求, 就需要对汉字的可变成分加以探讨, 变化到什么程度, 变化字体的什么地方, 从哪方面开始变化等等, 都要经过我们设计人员的深思熟虑, 找到字体设计的变化范围, 定准方向, 使字体设计趋于完美。这个阶段的课题训练要有针对性, 要引导学生, 打开设计思路, 把呆板的方块字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 努力要求学生由浅入深地去做设计。

第二阶段是对汉字的意象设计, 这个阶段是教授学生学习汉字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特殊强调字体设计当中“变化”和“意象”的不同, 以及它们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 这样能够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在设计时能够深入探究其意义, 体会其主旨。往往有些教师对这两个概念疏于解释, 以至使学生盲目设计, 设计作品意义平平, 达不到教学目的。

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一般被解释为意境, 这显然与汉字设计所提到的意象有所不同。汉字设计的意象是随心而发的一种感觉, 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相互碰击出来的新形象。诸葛铠老师在《图案设计原理》一书中对“意象”的释义是:“以创造想象为心理过程产生的新形象, 它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艺术院校的汉字设计课程中强调汉字设计的意象, 目的使学生们在设计中能够充分运用主观情思通过再创造使汉字设计超越一般正常化的汉字原貌, 成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以及能够彰显其个性化特征的汉字设计作品。意象化的汉字赋予文字以字面外的强烈意念, 通过丰富的联想, 从而实现对文字进行再创造。所变化出的意象文字超脱了具体的“形似”, 而充分提炼出了抽象的“意”, 从而获得媒体功能以形写意, 以意传情观念的表达。

汉字的自身特点赋予了它“可意象性”, 在此课程当中如何让学生将人们心中意象的个性和结构特点与汉字本身联系起来并且重新创作出来, 使这种新创意不仅仅是被看见, 而且是清晰、强烈的被人感知, 并且充分体现创作者自身的心灵感受。好的创意要靠平时生活的不断积累和思考, 字体设计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世界上无所谓好看的文字或不好看的文字只在乎设计师如何对文字进行创意产生富有魅力的设计作品。

现代设计中, 文字图形化倾向越发明显, 所以汉字的意象化设计尤为重要。那么, 在教学当中, 以汉字图形从“形”“意”角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其中, 汉字图形的“形”是以汉字本身的字形和结构笔画为基础的, 其构形上可分为共生图形、以图结字、移花接木、节外生枝、反转相关、变形变异等等。汉字图形的“意”是通过汉字的“形”来表达的, 其传达方式可分为“以形表意”、“以意传情”两种。汉字图形的“形”与“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形”的创造与“意”的传达都是处理形态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好的形态取决于意义, 意义则要靠图形所表现的组织关系来体现。因此, 只有通过“形”与“意”的完美结合, 才能实现汉字图形形式创造的美观性、独特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比如:关于“喜”字的意象化表现。人们用不同的事物来装点“双喜”字, 有龙凤、花朵、心形、喜鹊、十二生肖等等。不同“意象”处理后的“喜”字, 带给我们的感受各有差异, 意由心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有一些像著名的和尚六祖慧能所说的“幡动, 并不是幡在动, 也不是风在动, 而是心在动。”这虽然是一种唯心的说法, 但是却可以很好的形容意由心生这种方法———心动而形自生、意到而态不同。

如今, 意象设计在汉字设计的范畴中不断扩大, 设计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可以这么说凭借意象的多种可能, 可以赋予汉字以外的意念, 丰富和彰显其个性, 从而实现对汉字的再创造。如何引导学生对字体设计课程感兴趣, 实现从基础字体向创意字体的完美过渡, 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此课程的首要完成任务。

结束语:汉字设计教授倾向的这两种理念, 是强调汉字设计的汉字美感和意象象征寓意的一种教授方式。挖掘汉字意象表达的内容, 能够更好地利用其文字符号的意象性来传达丰富的视觉信息, 并且通过若干典型的现代汉字意象设计方法, 使汉字意象设计表现出潜在于中国民族文化深层中的意蕴, 进一步拓宽现代汉字设计的表现空间, 丰富它的设计语言, 只有这样, 汉字设计课程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才能够培养出不但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还要具备创新意识, 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的综合适应能力和竞争创新能力。这种复合型, 创造性的人才在今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充分展示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秦旭萍, 宋晓凰.字体设计基础研究[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

[2]王军强.汉字创意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涂片诊断下一篇:包装行业废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