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准则

2024-07-14

安全准则(精选十篇)

安全准则 篇1

一、现阶段燃气行业安全存在的问题

1. 燃气设备的锈蚀、老化、损坏

作为城市燃气供应系统最重要部分, 城市管网的敷设和维护对于用户用气安全十分重要。一些城市燃气管道自从使用以来, 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性地测试和检修, 其中燃气管道设备老化和破损的情况较为严重。

2. 燃气管道遭到外力破坏泄漏

(1) 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

(1) 管道埋深发生变动

道路的拓宽、开设新路口、兴建高架路等城市建设中道路性质及地面标高经常发生改变。

(2) 其他施工损伤、盗窃金属材料

其它地下工程施工损伤燃气地下管道发生次数最多, 主要有挖伤、塌方、破坏防腐层、接口松动等;地面燃气设施及阀门井内的铜质或不锈钢金属件被盗。

(3) 不规范操作

一些餐饮业和小锅炉用户私自拆改迁移燃气设施, 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其它设施影响及自然环境变动

燃气管道过河大多采用管道随桥敷设方式, 桥梁振动引起接口松动、补偿器疲劳;部分过河管线采用河底穿越方式, 发生河岸崩塌、河床变动。

3. 燃气施工不规范, 安全监管不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燃气施工也不断增多, 然而在一些施工单位中, 往往缺少足够的安全技术力量, 没有燃气施工资质, 在不按规范和燃气施工标准的情况下私自施工。

(1) 管道沟槽开挖中缺乏安全意识

沟槽开挖是燃气工程施工的基本工序, 有些企业在施工时缺乏安全意识, 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安全防护措施不当, 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2) 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导致安全事故

燃气工程建设中管道的焊接、吹扫清通、试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用电, 有的施工单位对用电安全不够重视, 不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 不使用配电箱, 不装漏电保护装置, 插头插座质量差。违规用电的情况屡见不鲜, 是导致用电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3) 高空作业中防护措施不当引起的事故

在户外安装燃气立管, 或在工厂区采用架空敷设,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是确保燃气管道架空敷设安全的重要环。

(4) 带气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

带气作业不论是在灾害发生时, 还是在施工过程中, 都是极度危险的, 有些施工企业在带气、带压条件下施工时, 缺少周密的施工方案, 安排非专业人员进行带气作业, 劳动保护不足, 适用的设备工具陈旧, 一旦发生燃气泄露, 后果不堪设想。

4. 燃气市场混乱

(1) 燃气市场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随着燃气得使用越来越广泛, 一些液化气站在没有经过规划、消防和燃气管理部门的审核同意就私自建设, 很多液化气站建在居民区、商业网点和繁华地段, 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没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直接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燃气具管理混乱

个别不合格燃气器具和伪劣产品配件流入市场, 无资质维修人员冒充燃气企业维修人员私自入户安装、维修, 滥用燃气公司名义, 质次价高, 欺骗用户, 已造成多起事故, 严重威胁到用户的用气安全。

(3) 燃气施工管理混乱

一些燃气工程建设单位, 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不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注册, 使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非燃气施工企业野蛮施工, 损坏燃气设施, 造成管道泄漏事故。

二、燃气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1. 整体排查安全隐患, 集中治理

根据《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安委[2013]9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等有关规定, 将燃气设施及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有关职责要求明确, 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燃气管网进行安全管理, 确保燃气管网的稳定运行。

2. 加强燃气工程施工建设监管

必须加强燃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这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超前控制手段, 可以尽量减少漏气的发生概率。

3. 加强燃气市场监管

加强燃气市场的监管, 完善燃气市场秩序。加强执法, 依法取缔城市中的违法经营活动, 消除违章建筑, 建立规范的燃气用气制度, 确保市民的安全用气。

(1) 提高燃气市场监管工作的力度, 整顿、规范燃气市场秩序

各级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燃气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把加强燃气市场监管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严格实施燃气市场准入清出制度。

(2) 加大燃气执法力度, 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治理

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依法对违章占压燃气管道、燃气设施的建 (构) 筑物进行清理和拆除, 消除不安全因素, 杜绝因违章占压燃气管线引发的恶性事故。要严格各项建设审批程序, 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建设, 防止产生新的占压。

(3) 定期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检查, 消除安全隐患

认真组织燃气安全检查, 要重点加强燃气气源厂、输配管网、用户燃气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老旧燃气管网以及铸铁管道、调压站、阀门井、引入管等部位的检查;加强对各类建 (构) 筑物、物料堆放占压燃气管线地段, 各种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距离较近等地段的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 要及时整改处理。

(4) 加强燃气用气知识宣传

近几年进行的燃气安全用气知识宣传,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社会反映良好。各地和各企业要继续加强安全用气知识宣传力度, 通过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 媒体宣传与上门宣传相结合, 常识宣传与警示宣传相结合, 想方设法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城乡居民的安全用气意识, 使燃气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 减少因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结语

要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要防患于未然,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与此同时, 企业更要深入开展安全隐患的自查自纠, 全面堵塞漏洞, 全方位夯实制度、科技、培训、管理、设备、现场等各项安全生产基础, 致力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卫国.规范管理保障燃气安全[J].城乡建设, 2008, (10) :65.

[2]李卫平.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检查及考核[J].城市燃气, 2005, (50) :22-31.

安全黄金准则 篇2

一、工作期间睡岗或喝酒将立即被解聘。

二、不报告事故或不汇报安全隐患可以作为降职、降薪甚至

解聘的原因。

三、我有责任不断应用技能和安全知识来保证自己和同事

安全。

四、当察觉不安全时,我有权利要求安全并终止不安全的工

作。

五、我知道如果没有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鞋、安全帽、耳塞、反光工服,是不可以进入生产区域,而且任何时候进入生产区域穿戴它们是强制性政策。

六、严禁使用损坏、没有被维护的电气设备和面板。

七、所有用电设备关联的电器必须挂牌上锁后,才能进行维

护。

八、严禁在没有合适防护的情况下,在2米以上高度或有坠

落风险的地方进行任何工作。

九、禁止对运转中的设备进行维修、维护。严禁移除设备运

转部件的防护罩。

清洁剂安全使用准则 篇3

洗涤剂为个人保健和家居保洁提供了帮助,深受消费者喜爱。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清洁用品对人体危害不大。但过度接触或使用不当,可能会致人重疾。

相比而言,厕所用的洗涤剂的危险指数最高,其主要成分为强酸、表面活性剂和消毒剂,对眼睛和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并能经皮肤吸收损害肝脏和淋巴系统,降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是非常危险的致癌物质。

洗洁精、洗衣剂等洗涤用品危险指数相对较低。能除油的溶剂能轻易地进入人类的皮肤和身体。洗洁精有很强的去油能力。残留在餐具上的洗洁精会被人吃进肚子里。洗洁精里的有害物质能通过皮肤、消化系统进入体内,被人体吸收,对口腔、食管及消化道有一定的腐蚀性,其所含的荧光剂、增白剂成分,更会损害人体的造血功能、淋巴系统和肝功能。长期接触洗洁精,会造成皮肤粗糙脱皮,甚至可导致面部出现蝴蝶斑。

洗衣液、柔顺剂这类洗涤剂中含有价格比较低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能产生泡沫能去污,但其浓度高了会破坏身体平衡机制,干扰正常的生理生化作用,尤其对男性生殖系统的精子有一定杀伤力。

有專家称,与过去几十年相比,现在我国儿童患癌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医院皮肤科的湿疹患者也在增多,这些都与人们大量、错误地使用清洁剂不无关系。因此,正确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使用洗洁精时,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在刷餐具时,如果没有油污,就用清水冲刷;如果有少许油污,可用开水烫;如果油污过重,可以先用餐巾纸擦去油污,或者取少量食用碱,干着擦油污处,再用水漂洗干净。另外,在刷洗灶台、水池等地方时,可以将小苏打溶于水,用抹布用力擦洗即可。

使用衣物清洁剂时,小件衣服和薄衣服尽量用肥皂手洗;机洗衣物时尽量用皂粉,并严格按照产品推荐使用表上的用量添加。机洗漂洗时,一般自动洗衣机只设置漂洗两遍,如果加的洗衣粉多时,有可能漂洗不干净。可选择增加漂洗的次数。另外,不要每次洗衣服时都加消毒剂,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

使用去污剂时,一定要戴上胶皮手套,如果气味刺鼻,应戴好口罩。在使用喷剂时戴上眼镜,以防液体溅进眼内。尽量在短时间内将污垢清理干净,并开窗通风,让气味尽快散去。在冲洗马桶时,倒些可乐也能起到清洁作用。如果清洁下水道等藏污纳垢的地方,可以先用毛刷将头发勾出来,再用橘子皮水冲洗。

检修CT的风险管理及安全准则探讨 篇4

1每一次按下开机按钮之前, 都必须要问一声, “现在能开机吗?”

在维修过程中, 机器经常在盖板被打开的情况下开机, 也经常有人站在机械部件运动区域, 甚至有时有些部件还未装配完好, 一旦加电那些裸露部位就变得很危险, 你的同伴可能还在接触带电部件, 不事先提醒, 就可能造成电击伤害。开机后, 大多数机器都有一些自检程序, 很多机械部件就开始工作, 你的同伴如果没有及时撤出工作区, 就可能被挤压。零部件没装配完成, 也可能受运动的影响, 造成短路, 保护电路失控等问题。所以, 每次开机之前应遵守的第一条准则是:通知所有在场人员, 你要开机了, 让他们撤离危险区域, 不要接触带电部件, 不要接触运动部件。

2测量信号之前, 先区别清楚各个不同的“地”。

CT有各种各样的“地”, 在谈安全时较多指的是保安地 (Earth) 。在测量信号时, 大多指的是信号地 (Common) 。在连接强电时还有中心线/零线 (Neatral) 。首先要区分清楚的是保安地线和中心线。对于大多数CT来说, 这二者是截然分开的。保安地线连接到专门做的接地桩。中心线作为交流输入回路, 连接到外电源零线。在外电源相电压平衡的情况下, 零线电位也应为0V。但也有少数零线带电的情况, 至于信号地就更为复杂了。一个CT可能包含几百个上千个电路, 几百个信号。每个信号包含一个“信号地”。只不过多数信号地是相同的, 即连接在一个电位上的。一般而言, 信号地可分为模拟地 (对于模拟信号而言) , 数字地 (对于数字信号而言) 。但也有少数因为机器特殊需要, 一些信号之间是相互隔离的, 产生好几个不同的“地”, 此时要特别要注意。如果使用地不当, 轻则是导致信号测量不准确, 重则可能导致烧毁电路。

3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机架是接地的”。

机壳应当接地, 这是安全的需要, 接地电阻的大小也是电气设备安全认证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这指的是外壳, 并非所有内部框架。在CT外壳被打开后, 内部一些框架, 出于某些特殊目的, 有可能是带电的。一般情况下厂家会有醒目的标识警示。然而, 有时由于时间太长, 标识会变得模糊。或由于疏忽, 将标识遗失。或在故障状态下, 本不该带电的带电了;就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因此在触摸机器内部某些部位时, 千万不能想当然, 切记确认安全后才能触摸。

4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去掉身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

在CT维修中, 由于维修工程师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所测量或维修的目标上, 容易忽略其他部位。因此, 在维修或测量之前, 应先观察好周围的情况, 哪些部位容易出问题, 做到心中有数, 并争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尽量安排足够的维修空间, 以保证安全。至于项链、手表以及其他金属饰品, 则应尽量不要带进工作区域。进行维修或测量前, 一定要养成习惯, 先将这些东西取下, 以避免意外发生。

5小心电容。

电容是储能元件。在机器关电后, 在电容上还可能存有足以致人死亡的电能。因此永远不要一关机就迫不及待地去触摸电容, 特别是对于高压电路所使用的大电容而言。一般的维修手册上也会提醒, 关机后, 稍等几分钟, 让电容放电结束后, 方可进行维修。对于很危险的高电压大容量电容, 机器本身一般还带有放电电路。但对于故障状态的机器而言, 事先你并不知道放电电路是否工作正常。对于这种情况, 你必须事先确认放电是否完成。用万用表测量一下, 你就知道了。如果放电没完成, 你还得进行手工放电。较简单的方法是将电容两极直接短路就行。如果电容上所存储的电压很高, 容量也很大, 则短路时, 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打火及打火声。在这种情况下, 可参考放电电路, 在两端串入一个合适的限流电阻, 以消除打火。

6测量时, 表笔有先后次序。

用万用表测量时, 切记养成习惯, 黑表笔 (负端) 总是先接后取。在测量时, 如果被测信号是高电压信号, 如果先将红表笔接上, 那么此时黑表笔上已带有该高电压。在测量时, 难免有些疏忽的时候, 如果此时不留神摸到黑表笔金属极, 则会导致触电事故。相反, 同样是这种情况如果先接黑表笔, 因为黑表笔已经接地, 红笔悬空时, 也是零电位, 此时就算触及红表笔金属端也不要紧了。

7带电操作时尽量单手操作。

有研究表明, 通过胸部的电流只需40mA就足以致命, 为了避免电流从左右臂之间通过形成过胸电流, 专家建议, 在情况允许时, 采用单手操作, 另一只手可插入裤兜, 也可抓住工作的手, 使两手形成等电位, 这样可避免过胸电流, 降低意外触电后的危险性。

8使用双踪示波器时, 取掉一个地线夹。

使用双踪示波器可方便地比较两个不同的信号, 然而这些信号的地端不一定相同, 千万不可忘记的是:双踪示波器的两个表笔的地线夹是通过示波器内部连接在一起的, 如果将两个有电位差的地通过地线夹短路了, 那么可能对CT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既然两个地线夹是内部连接的, 那么用一个夹子就足够了。取掉另一个夹子既可避免因疏忽导致短路, 又可避免意外接触导致的触电事故。

9勿忘静电。

有时人体所带静电大得惊人, 足以将自己造成电击感觉, CT所采用的很多新元件, 新器件是没法抵抗这么强的静电的。因此, 在触摸电子元件之前, 我们也不清楚这些元件的性能如何, 一定要养成先放静电的习惯。必要时, 必须采取带放电环或采用抗静电材料等措施。

10不要带电插拔电路板。

带电插拔电路板容易造成电子元件损坏, 也容易导致意外触电事故, CT维修中, 有时怕麻烦, 不愿反反复复的开机关机, 因此存在侥幸心理, 这种习惯非常不好, 一定要改正。

摘要:通过检修CT事故发生规律的分析, 指出检修作业中搞好安全风险分析和危险点控制的重要性, 提出了安全风险管理需要把握的安全准则, 并对CT检修安全风险和危险点控制的过程管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CT检修,风险管理,安全准则,危险点控制

参考文献

[1]阮兴云, 徐志荣等, 医学工程实践与探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2]石明国, 张振荣, 尤志军.CT成像技术的发展[J], 中国医学装备, 2007, 4 (4) :56-59。

骑行上路安全准则 篇5

说到上路的安全问题,要分两部分说,一个是装备,一个是实际上路之后。今天美骑易购就会大家讲解一下:

先说说装备的问题,这里面会让很多人走进误区却浑然不觉,有时候为买到价格便宜的装备沾沾自喜,殊不知危险正在向你靠近。

一、必须佩戴头盔:

这是你必须做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生命,一般选购具备安全认证的头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头盔是否佩戴正确、尺寸合适,佩戴的时候,头盔不能再你的脑袋上自由旋转。头盔的差别主要在散热和外观设计,从几十元到千元不等,选个200~400元左右的产品就可以了,一定要亲自佩戴检验。

二、必须配戴眼镜:

无论你是什么眼睛,我们都建议你佩戴防紫外线符合UV400安全标准的眼镜,劝你不要购买便宜的号称附赠好几种镜片的,而且价格几十元的,要知道正经厂家的正规产品是没有这样做的,眼镜的佩戴一般是灰色镜片较多,当然还有其他色彩的,最好选用知名品牌的眼镜,最起码是品质的保证,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

以上两种装备我们作为原则性的条款指出,也是说明其重要性,头盔的佩戴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因为你会认为他令你大汗淋漓、头脑被其束缚,其实不然,只要你选择到合适自己的头盔,具备我们上面说的重要因素的,相信你对头盔会有崭新的认知。

眼镜的问题,是我这些来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对他人的所见所闻,我们需要购买的不是高昂价值的产品,但是也不能一味追求低价格而损伤自己的眼睛,好的镜片会令你眼睛舒爽、清新,而且对所见事物的变形很小,同时在安全防护方面也是经过安全认证的,紫外线、有害光线的阻挡要符合国际UV400标准。

以上我们说的是最重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其他的如手套、骑行服也都是需要的,手套的选择没有什么特殊的,主要注意手套的防护垫厚度。并且注意透气、舒适。关于骑行服,主要说夏季的,还是那句话,不要图便宜,上衣如果你穿着的好,可以用十年都是它,而短裤呢,你经常骑车的话一般来说是1~2年的光景,因为垫裆会被磨薄。上衣要透气性能好,自己对这面料吹气也能感觉到,短裤一般看拼接方式,推荐使用八块布拼接的,自己数吧,呵呵~~~,主要目的是降低衣服对身体的压迫力,垫裆目前最常见的是海绵类的,因为为保护动物所以不再使用麂皮,目前都是人工合成的新材料。

好!现在我们上路了,安全原则有以下的内容,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预防危险意识是最重要的。

一、在城市道路中:

我们都不可避免的在城市道路中穿行,首先我们应当遵守《交通安全法规》,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或者意外,起码还有法律保护你对吗?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最为广泛的、拥有量最大的国家,自行车骑乘者不计其数,在道路上我们与其一同使用道路,由于我们的速度与其相差较大,所以建议最好远而避之,因为很多道路上的骑车人可能会突然改变方向、吐痰、改变路线骑行(直线、曲线)、甚至突然停止登意外情况发生,这都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所以我们在超车的时候应当提前作出警示,并且 至少要保持30厘米意外的安全距离超车,因为在《交通法》中规定,超车方应该在保证对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超车行为,否则发生事故,由超车方负责。

城市道路中,汽车也是高危险的群体,我们应当尽量在自行车道行驶,如果遇到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的以路边1.5米范围内计算默认为非机动车道,我们在骑乘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各个方向的行驶车辆,真的需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许多车辆行驶在应当打转向灯的时候却没有做,这是后也需要我们善于辨查,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预知危险,方可做到及时处理危险的发生。

骑乘过程中,多使用眼睛余光观察后侧方的动态,尤其是你需要改变骑乘路线的时候,如果不能保证观察得很清楚,就需要回头观望,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改变你的路线。

遇到路口,应提前解开自锁,以免失去平衡摔车,切忌遇到路口冲刺通过,往往事故都是这样发生的。

二、国道骑乘:

国道,顾名思义是国家级道路,属于重要运输干线,如果你看到到道路两侧划有实线,每经过一公里都会有路碑指示的,通常都是国道,一般来说国道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按照《交通法》规定,以路边1.5米范围内默认为非机动车道,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更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是从后方行驶的车辆,一般来说车速都很快,更需要及时观察后方状况。国道的交通状况概括如下:车辆速度快,很多野蛮驾驶车辆,空气较差。

三、省道、县道骑乘:

省道、县道属于省级、县级公路,车辆较少、空气较好,甚至仙境一般的美妙,一般来说可以不必佩戴头盔,预防危险发生还是必要的。

道路情况,我们先说这么多了,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自行车爱好者一般的事故多发生于山坡路段,尤其是下山根据出现事故的原因我们做以下的分析:

一、弯道过急:

通常我们说这属于“胳膊肘弯”,90度~180度弯道,这样的万到很多自行车爱好者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妥当,此时可以说我们已经处在失控的状态了,以往的事故会发生于对面车辆相撞、跌入山崖、撞在石壁上„,血的教训是深刻的,处理的办法是什么?

首先,我们进入弯道前一定要减速行驶,减速到我们能够掌控车辆的状态下才可以,每个人的水平不同入弯的速度也不同,所以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切忌互相追逐。在整个过弯道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在我们的行驶界限内,禁止越过界限。过弯道的时候,朝哪边拐弯,哪边的膝盖就应该在最高点,一是为了防止脚踏触碰地面,二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车辆,减速的时候应当前后刹车共同作用,进入弯道后避免使用刹车,依靠向心力过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使用点刹的方式。

弯道的状况下可能在道路上会有碎玻璃、沙子、石头,都很可能会导致我们摔车,如何防止呢?即便我们进入弯道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要紧张,此时我们的车身是倾斜的,应当及时校正我们的身体,迅速改变车身的倾斜状况,尽量是的车轮以垂直的角度经过危险地带。

弯道的最根本原则:绝对禁止超车(无论是超越自行车、汽车)。

遇到紧急情况,如果已经失控了应当做好摔车准备,不要紧张,如果遇到山崖、石壁等情况尽量向道路内侧靠拢,如果遇到汽车迎面相撞,还是应当快速改变方向,尽量降低伤害程度。

摔车事故处理,首先应救护伤者,尽快送到医院处理,一般来说,摔车后如果伤者清醒没有昏厥的,原姿势不动片刻后,逐渐主动缓慢活动四肢、头颈、腰部,无明显不适、剧烈疼痛时,被动(在同伴帮助下)再次活动其上述部位,无明显不适、疼痛时方可缓慢坐起、站起.......,其他人应避免处碰伤者,主要是防止其伤势恶化,尤其是骨折的情况,如果发生昏厥、重伤、大出血应尽快报警、请救护车救助。

二、平路:

在平坦路面上,也可能会发生摔车事故,多发生于自行车爱好者之间的,或者是与其他行驶车辆相撞,主要说自行车爱好者之间的,几个或者十几个车友一起骑行,本是很快乐的事情,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或者编队技术而导致摔车事故,甚至演变为与其他车辆的连带交通事故。

我们把编队简单的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领骑者,二是跟随者,领骑者担负着舵手的角色,正常骑乘中,应当避免忽快忽慢,尽量保持匀速,车身正直,不要走S形或者是突然改变方向,遇到障碍物应当提前打手势示意,并且提前改变路线,改变路线时应当先观察后方队员、道路状况,改变路线时应当逐渐的小角度切换路线,避开障碍物以后,以同样的观察办法确定安全后,同样逐渐的小角度切换路线。

跟随者,应当及时观察领骑者手势、动向,跟随时前轮于其后轮不能位于一条直线上,应当错开且具有一定的距离为宜,根据编队的水平和速度,该距离是不同的。

根据上述,令骑者直接问题是最多的,例如遇到井盖等障碍物,临到跟前突然改变方向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倒不如正常通过,如果是必须躲避的应当减速或停车。

新旧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之对比 篇6

关键词:基本准则;对比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日,财政部亦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具体准则,这些具体准则自2007#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新基本准则)是对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简称旧基本准则)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基本准则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是为了规范企业跨及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制定,属于准则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起统权作用。相比较而言,新旧基本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对比情况如下:

一、整体结构

新基本能准则分为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共十一章,旧基本准则分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附则共十章,新基本准则较之旧基本准则增加了第九章“会计计量”,第二章名称由“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总则

在准则效力方面,新基本准则规定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而旧基本准则规定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应当遵循本准则。

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方面,新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旧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旧准则的规定明显有计划经济色彩,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且对会计信息的具体用途未作出明确规定。而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具体用途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会计假设方面,新基本准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企业仍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较之旧基本准则增加了权责发生制假设。

在计量单位方面,新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旧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新基本准则较之旧基本准则,货币计量假设,不再要求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在适用范围方面,新基本准则适用于设在境内的所有企业,而旧基本准则适用于设在境内的所有企业,以及设在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新基本准则不再要求设在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应按基本准则编报财务报告。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新基本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新增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并对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重新做了概念性表述,谨慎性原则所涵盖的内容更加明确。

较之旧基本准则,新基本准则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突出会计核算中注重经济业务实质,而不仅仅停留在法律形式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四、会计要素

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方面,新基本准则较之旧基本准则,在定义上有较大的差异。

在资产的定义上,新基本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进一步列举或定义了“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等概念的含义。旧基本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新基本准则在资产基本概念表述与旧准则有本质差别,与《企业会计制度》定义相同,并规定了资产确认的控制原则、资产确认的未来经济利益原则。

在负债的定义上,新基本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旧基本准则规定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较之旧基本准则,新基本准则负债定义与旧准则有本质区别,强调过去形成、现时义务、预期经济利益流出,同时,新基本准则对现时义务作出明确规定,“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并增加了负债的确认原则,规定:“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所有者权益方面,新基本准则对所有者权益进行了重新定义,采用剩余权益的概念,新增利得和损失,引入国际会计准则的“利得”和“损失”概念,新的所有者权益的确定方法与定义相匹配。新基本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旧基本准则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在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方面,新基本准则与旧准则不同,更加强调经济利益的可能流入流出及可靠计量,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并对费用确认作了延伸表述。

在利润的定义方面,同所有者权益一样,涵盖了利得和损失。

五、会计计量

较之旧基本准则,新基本准则新增了会计计量这一章节,增加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分别进行了定义,同时规定计量属性的选用原则。而旧准则没有对会计计量作出一般性规范,只是在会计一般原则中,对历史成本原则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新基本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并于第四十二条对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进行定义,同时对上述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进行了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计量方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六、财务会计报告

在名称上,旧基本准则第九章的名称为“财务报告”,而新准则则改为“财务会计报告”,在定义上,新基本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旧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B面文件。”,新准则增加现金流量叙述,明确“会计信息”概念。

安全准则 篇7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为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均建立了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 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工作。而输变电工程往往具有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效果影响持续长等特点[3,4], 所以很难准确、全面评价其效益[5,6], 而输变电工程对电网的技术性能改善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是其中难点、重点[7—9]。增供电量作为新建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协调电网项目建设和地区发展的有力工具, 它不仅能够定量分析输变电工程对电网新增负荷的贡献, 而且能够检验工程的实际经济性, 因此, 增供电量的科学计算对输变电工程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已有增供电量定义, 准确划定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影响范围, 以N-1安全性准则为前提, 分析新建输变电工程给电网带来的供电能力变化, 与当地最大负荷进行比较, 根据新增供电能力的利用情况, 实现新的增供电量计算流程的简捷化、实用化, 为输变电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提供衡量指标。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 增供电量的定义及现有计算方法

1.1 增供电量的定义

为满足负荷增长需求, 需要新建或者扩建的输变电工程, 其物理效益直接从变电站的增供量体现出来[10]。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增供电量是指在一定的影响范围内, 摒除其他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影响, 在电网结构不发生实质改变的前提下, 该工程对地区的最大供电能力决定于地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定义中反映了供电能力和增供电量的关系, 但在实际运用中尚需考虑供电能力的利用情况, 比如在新建输变电工程刚开始投运时, 虽然能够增加电网的供电能力, 但是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甚至原有电网的供电能力就能够满足电力需求, 此时, 供电能力虽然增大, 但是不能得以发挥;当随着负荷增长, 供电能力难以满足负荷要求, 新增的供电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甚至需要以电网安全性为代价换取增供电量, 此部分亦不能计及。

1.2 现有的计算方法

最开始计算增供电量时, 为了方便求取数值, 并没有考虑其他新建变电站对供电能力的影响, 主要利用式 (2) 进行计算。

式 (1) 中, WIS为增供电量;ST为主变容量;ηa为主变年负载率;Tmax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Rtl为线损率。

这种方法虽然简洁, 但在负荷增加较多, 有多个新建输变电工程同时实施时, 该公式就难以适用。

于是采用“有无分析法”, 即地区增供电量等于有项目时与无项目时实际供电量差值。

式 (2) 中, WAS为输变电工程实际的总供电量;WTS为电网转移电量。

该方法排除了负荷增长, 但是可操作性不强, 一方面, 增供电量的影响范围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准则, 主要依靠实际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地理上的自然划分或者所属电力公司归属权限进行划分, 难以量化;另一方面, 当新建工程影响范围内最大负荷超过供电能力时, 新建输变电工程虽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这部分效益是以牺牲电网的安全性为代价, 所以不能计算在内。

2 增供电量的计算流程

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1) 要全面、准确评价新建输变电工程对电网的贡献, 必须准确划分输变电工程的影响范围。

(2) 基于N-1安全准则, 采用有无对比法, 分析有和无该输变电工程时影响范围内电网供电能力的变化值。

(3) 比较有输变电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电网供电能力与最大负荷进行, 根据两者大小关系, 选择计算方法。

3 影响范围的界定

要准确评估增供电量效益, 必须要准确界定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影响范围, 若划分太小, 则低估了新建工程的经济效益;若划分太大, 易受其他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影响。为了界定其影响范围, 根据新建输变电工程对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影响, 可依据以下原则:

(1) 网架结构受新建工程直接影响的同一电压等级电网, 或者间接影响较大的同一电压等级电网。

(2) 因项目投运, 低一级或两级电压等级电网切割负荷的同一电压等级电网。

(3) 因项目投运, 原有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或者线路发生变化的低一级或两级电压等级电网。

4 供电能力的计算

供电能力主要取决于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和网络转移供电能力。目前, 供电能力的计算方法有容载比法、最大负荷倍数法、N-1安全准则法等, 其中, 以N-1安全准则最为简单、实用, 该方法先将系统简化为若干主变互联的联络单元, 然后对各个联络单元进行N-1分析, 以得到各台主变的最大负载率, 最后综合各个联络单元的主变负载率计算结果得到各台主变的最大允许负载率, 从而求得供电能力。

但该法尚存有待完善的地方: (1) 计及对侧变电站及联络线路的容量约束的简易化; (2) 在分析主变最大负载率时, 未考虑负载率先定变压器对后定变压器的影响。

为此,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电网的供电能力计算流程, 如图2所示。

(1) 简化网络, 建立联络关系矩阵, 暂不考虑容量约束, 建立主变允许负载率上限矩阵。

(2) 根据行向量元素的大小, 对主变允许负载率上限矩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3) 从第一个联络单元 (或第一行) 开始分析, 确定该联络单元所有变压器的实际最大允许负载率, 在N-1情况下校验联络单元中主变间转供容量约束。

举例说明:假如联络单元中有两台变压器, 主变1和2, 当主变1故障时, 是否满足N-1安全准则, 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个是对侧变压器能够接受转供负荷的容量约束, 另一个是这两个主变之间的联络线路约束。

(4) 在分析第二个联络单元实际允许负载率时, 由于第一个联络单元的主变实际允许负载率已经确定, 所以第二个与第一个联络单元的公共变压器的实际允许负载率需按照第一个联络单元的负载率确定。

(5) 分析第三个联络单元实际允许负载率时, 需要在第一、二个联络单元已定的主变负载率基础上进行分析。其余依次类推求得每台变压器的实际允许负载率。

(6) 利用公式 (3) 求得供电能力:

式 (3) 中, NΣ表示主变数量, Ri和ki分别表示第i台主变的容量和实际允许负载率。

5 增供电量的计算

增供电量的计算, 一方面要排除其他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考虑该工程对电网整体性能的提升, 特别是供电能力的提升。

采取有无对比法[11]可以很好地排除其他输变电工程的影响, 而比较有无该输变电工程时, 该工程影响范围供电能力的变化则就能够单独体现增供电量效益。

为了准确评估新建项目的增供电量效益, 需要充分考虑供电能力的利用情况, 在此, 引进供电能力利用率k, 若新建输变电投运前供电能力为SSC, 投运后供电能力为S'SC, 最大负荷为Pmax时, 供电能力利用率计算表达式为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电力需求是逐年增长的, 最大负荷是反映电力需求的主要指标, 也就是最大负荷逐年增长, 在新建项目投运后, 对影响范围内的供电能力应该摒弃其他新建工程的影响, 也就是说新建输变电工程投运后, 供电能力一定。根据最大负荷与供电能力的关系, 分三种情况考虑增供电量计算:

情况1当Pmax

此时, 虽然新建输变电工程投运, 但当地最大负荷却小于原供电能力, 也就是说即使该工程不投运, 原来的电网也能够承担该负荷, 并不需要新建工程去承担负荷, 没有利用新增的供电能力。由于输变电工程相对于负荷需求一般有一定的超前性, 所以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输变电工程投运初期。

情况2当SSC

此时, 说明如果没有新建的工程, 原电网供电能力不能满足负荷要求, 当新建工程投运, 正好在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下, 新增供电能力承担了这部分负荷, 否则, 将直接损失了这部分电量效益, 或者以安全性为代价来换取,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输变电工程设计水平年。

情况3当S'SC

此时, 即使新建工程投运, 供电能力也不能满足负荷要求,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供电公司往往考虑过负荷, 新增供电能力全部得到利用, 增供电量效益很好, 但是所增加的这部分效益是不满足N-1安全准则的, 是以电网安全性为代价来满足电力需求, 所以, 这部分效益不能计算在内, 增供电量不能以实际负荷计算, 这种情况往往是输变电工程运行年份超过设计水平年。

6 算例

电力系统接线如图2所示, 原某地区有3座变电站, 新建输变电工程为如图虚线表示, 线路传输容量约束为:

竣工当年最大负荷为425 MW, 预计5年内负荷年平均增长率为9%, 5至10年负荷年平均增长率为7%。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以5 000 h计。

主变联络矩阵为

无变电站4时, 实际允许负载率矩阵为

供电能力SSC为

有变电站4时, 实际允许负载率矩阵为

供电能力S'SC为

新建输变电工程投运后, 每年的最大负荷预测如表1所示。

投资回收期按照20年来考虑, 由于竣工后第6年负荷为1 037.2 MW, 达到最大供电能力, 前5年的增供电量按照式 (4) 计算得:40.49×108k W·h。

后15年的增供电量按照式 (5) 计算得:252.90×108k W·h。

20年内增供电量总计为:293.39×108k W·h。

7 结束语

增供电量是新建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中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但当前对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并未明确, 为了准确划定输变电工程影响电网的范围, 主要根据新建输变电工程对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影响为依据, 制定了划分原则。以N-1原则为安全性准则, 考虑对侧主变和联络线路的容量约束, 从供电能力的角度, 采用有无对比法, 根据输变电运行阶段或者最大负荷与供电能力的关系, 分三种情况分析输变电工程新增供电能力的利用情况, 对增供电量进行计算。经过实例验证, 该法计算方便、简捷、实用性强。

参考文献

[1] 刘岚.风电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8

[2] 韩祝华.湘潭电厂二期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后评价研究.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8

[3] 李金颖, 徐一楠, 田俊丽.东北电网风电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研究.华东电力, 2011;39 (7) :1042—1044

[4] 赵彪, 刘海波, 韩丰.跨区联网效益后评估方法的探讨.电网技术, 2004;28 (13) :1—5

[5] 杨柳, 杨静, 刘俊廷.电网技术改造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能源技术经济, 2010;22 (02) :29—34

[6] 韦钢, 杨毅, 王建, 等.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输变电工程技术后评价.电网技术, 2010;34 (3) :112—116

[7] 朱鑫榕, 何其帼.电网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产力研究, 2011; (02) :86—87

[8] 黄晨宏, 王蕾.上海电网输变电项目后评价工作方案探讨.供用电, 2010;27 (05) :35—38

[9] 吕雷.输变电项目后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煤炭技术, 2010;29 (8) :35—36

[10] 杨卫红, 赵彪.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中物理效益识别和量化方法.电力建设, 2011;32 (07) :105—108

安全准则 篇8

一、职工教育经费的含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 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中进行核算, 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 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可按2.5%提取, 列入成本开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列支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规定, 专款专用, 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 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职工教育经费属于应付职工薪酬中的货币性职工薪酬, 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从成本费用中计提。单位职工不但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集体福利的权利, 还有接受岗位培训、后续教育的权利, 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二、职工教育经费核算中的问题

(一) 职工教育经费的一般核算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其去向

职工教育经费是在应付职工薪酬下设的二级科目, 其计提与工会经费相似, 按工资总额规定的比例计提, 计提时根据收益对象直接计入资本成本或当期费用, 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

当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时, 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职工教育经费是按照工资总额以一定比例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 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直接列示进入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账户, 而当职工教育经费真正被使用时在借方冲减“应付职工薪酬”, 贷方科目不能真实反映职工教育经费的去向, 不符合会计信息要求的真实性原则。

(二) 职工教育经费先计提后使用会给纳税核算造成麻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实际上职工教育经费能够全额税前扣除, 这样就会涉及到纳税递延的问题。职工教育经费应该分三种情况进行会计与税务处理:

1.当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等于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的教育经费时, 不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不必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2.当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小于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的教育经费时, 出现了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 但是不存在计税基础。所以, 企业应当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增加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而无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当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大于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的教育经费时, 应付职工薪酬不存在账面价值, 而按照税法规定存在计税基础。因此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 调整增加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并在预计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 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下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造成这种纳税核算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职工教育经费采用的是先计提后支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企业职工薪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而税法则按照实际发生原则以实际发放、发生的薪酬作为基数, 从而因纳税义务的确认时间不同形成暂时性差异或者永久性差异。

(三) 职工教育经费在使用时会给会计核算带来矛盾

例:某企业为职工培训购买投影仪花费2 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无净残值, 且该投影仪符合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范围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一般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2 000

贷:银行存款2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2 000

贷:累计折旧2 000

固定资产还是全新的资产, 而为了冲减职工教育经费足额计提折旧, 导致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为零, 账实不符。

(四) 职工教育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不规范

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范围包括:上岗和转岗培训;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术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培训管理费用;有关职工教育经费的其他开支等。有些企业在未使用完本期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为了利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税盾作用, 会将无法在税前扣减的开支列入职工教育经费范畴。

另外, 由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为一项流动负债, 所以从企业角度来看它是企业的一项负担, 新准则改变了以往除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 其他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 规定除应付的辞退补偿计入当期费用外, 其他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虽然扩大了资产成本的范围, 但是并没有改变职工薪酬负债观, 所以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在职工教育经费上做过多开支, 最终导致一些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不足, 这会阻碍公司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职工教育经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煤炭生产企业等一些高危行业中企业都要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 旧会计准则对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为:在提取安全费用时, 借记“制造费用”科目, 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在未来使用时, 则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 贷记相关费用类科目。如果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形成固定资产, 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 完工后形成固定资产的,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同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全额计提折旧以冲减长期应付款, 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零, 但实际上固定资产还是全新的矛盾。旧准则下, 安全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使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新会计准则对安全费和维简费的核算做出了修改和完善, 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和维简费时, 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 当企业按规定使用安全费、维简费购建设备、设施等资产时, 按应计入相关成本的金额, 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如果是属于费用性支出, 则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最终企业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 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基于职工教育经费与安全费、维简费的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借鉴安全费与维简费的核算方法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进行完善。笔者认为, 职工教育经费在计提时, 借记“利润分配———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职工教育经费”科目。当企业按规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 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如果企业是按规定将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费用支出, 则借记相关费用类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最终企业按照实际使用的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 借记“盈余公积———职工教育经费”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结转额以“盈余公积———职工教育经费”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相应的, 在应付职工薪酬中先计提后支用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核算。

四、在盈余公积中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的优点分析

使用在盈余公积中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方法, 有以下优点:

一是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是在盈余公积中反映的, 在实际使用时再按其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相关费用, 这样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去向, 便于对职工教育经费的管理。

二是该方法对职工教育经费虽然是先计提, 但是实际上是据实列支。职工教育经费在真正使用时计入资产成本或相关费用, 最终影响企业利润, 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完全由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造成, 不会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也不会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极大地简化了对纳税额的核算问题。

三是以职工教育经费购置的资产和用其他资金购置的资产使用的是相同的核算方法, 不会再造成会计核算的矛盾, 也便于对不同资金购置的资产的统一核算和管理。

四是将职工教育经费在盈余公积中计提, 改变了以往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负债观, 这样有利于企业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投入, 提高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减小企业对税盾的不正当使用空间, 使得企业从职工教育经费上对企业利润和纳税额的调节能力进一步弱化, 有利于职工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促进职工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张东.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新旧会计处理的比较及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6) :162-163.

[3] .薛东成, 李志华.职工教育经费结转扣除的纳税调整方法[J].财务与会计, 2010, (12) :36-38.

[4] .郝宇鹏.关于职工薪酬的核算及相关涉税处理[J].财税研究, 2012, (6) :114-115.

安全准则 篇9

一、国内会计准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

(一) 关联方的认定

长期以来, 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在香港的会计准则中始终都被视作为“关联方”, 而在其中所发生的交易则为关联方交易, 这种交易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了重要的披露。较之于我国内地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规定俨然不够适应, 因为内地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基本上都为“独立法人”, 长期处于自负盈亏的模式, 倘若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 则不足以构成关联企业。基于此, 就我国内地相关于关联方披露的准则规定来说, 如果仅受到国家控制, 但不存在其他关联关系的企业, 那么即不足以构成关联方。毫无疑问, 这样的规定限定了国家控制企业关联方的整体范围,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披露成本[1]。

(二) 固定资产

1.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针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这一问题, 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只能采用成本模式来进行。相反, 香港会计准则则要求:进行后续计量的只能是厂房、不动产以及设备项目。

2.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及终止经营

针对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以及终止经营这一问题, 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在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终止经营”的各项现金流量和税后利润并不能在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中单独体现, 只需要在附注中披露即可。相反, 香港会计准则规定:在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 无论是现金流量表还是综合收益表都需要将“终止经营部分产生的各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单独列示出来。

(三) 政府补助

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相关于资产的政府补助, 国内会计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只能够通过使用总额法来将其作为递延收益, 并且需要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进行平均分配。相反, 香港会计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都允许作为递延收益, 并且在其使用寿命内合理、系统的确认为收益, 或者是在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将政府补助扣除。

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针对和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来说, 国内会计准则规定:只允许使用总额法, 也就是说需要和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单列在利润表上。相反, 香港会计准则规定:既可以在收益表上将和收益相关的振幅补助单列出来, 同时也可以从拟补偿的费用中进行扣除。

(四) 资产减值的计提

在资产减值的计提方面, 从整体上来看, 较之于香港的会计准则, 在国内会计准则中相关于资产减值计提的内容无疑更加具体, 比如说针对应收账款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均作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相反, 香港会计准在这方面的规定也较为完整。个别认定法在整个资产减值当中的应用都十分普遍, 这也充分反映出了会计准则本身更强调会计师以及公司的专业判断[2]。

(五) 财务信息披露

按照香港会计准则, 企业在披露年报或者中报时有选择权。例如某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可以合并财务报表, 除了主财务报表之外的其余内容可以在报表附注中一一列示。但是在国内的会计准则中, 企业财务报表的格式必须高度统一, 季报、中报以及年报的格式和相关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六) 无形资产的确认

按照香港会计准则, 研究开发支出只有在符合技术上可行、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香港会计准则新规定对土地计提折旧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划分方法, 分别将符合条件的土地计入固定资产或者投资性房地产。在处理计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成本模式, 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按照国内会计准则, 研究与开发费用不得资本化, 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为了取得无形资产开发项目而产生的类似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才能资本化。在国内会计准则下, 土地使用权可直接列为无形资产, 无需香港会计准则模式下的后续一系列操作。

二、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建议

(一) 加快统一会计核算方法

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 按照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方面制订了不同的细化的会计准则及财务核算方法, 即参与市场经营的企事业单位遵循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不参与市场竞争, 负责宏观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行政机关及全额财政拨款或差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遵循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随着国内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 会计核算的不断精细化, 遵循收付实现制已经对我们准确、高效核算和管理国有资产带来了困扰, 这种方式不利于我们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国有资产的收益及运行情况。因此建议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 按经济事项对收入和费用进行合理匹配, 将有助于国内会计事业的长远发展[3]。

(二)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沟通系统

为了加快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 国内企业中的各个层级都需要信息沟通, 应当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信息沟通系统来获取、处理这些会计管理信息沟通问题。信息沟通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在积极调研类似企业信息沟通系统建设良好做法的基础上,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聘一家优秀的信息沟通系统建设服务机构, 为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系统提供服务, 从而为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企业相关部门要在信息沟通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明确专人负责, 参考业内先进企业的做法, 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供应商, 并长此以往的进行会计管理合作。

(三) 政企分家, 提高企业的透明程度

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经营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各企业自行按照市场 (游戏) 规律、规则参与到竞争之中, 政府不会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毫无疑问, 这种自由性的市场竞争模式是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 我国政府正确认识到了政企分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力求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这俨然将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 加强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监督

国内企业在对内部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需要从会计管理监管等方面入手, 对会计管理信息形成数据的保留和分析, 给管理层提供交易查询的接口, 可以让管理层从本身的角度形成精准和全面的监控。在进行监督管理中体现客观和公正的评估管理, 形成在管理中符合国家的行业技术标准和信息安全的要求等。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 必须在业务发展和安全监管等方面作为基础, 每年对核查业务体系等形成核查认证, 保障在会计管理业务设施等方面形成安全稳定的运行。

(五) 加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

加强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度制定的初衷是从会计安全的角度降低会计事故的发生频率,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从而实现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目标。只有中国从实质上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才能真正意义上找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两者的趋同。

三、结语

总之, 基于我国现目前经济改革的进程, 理应不断加快财税体制方面的改革, 在赋予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还应该更加强调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 并且也要赋予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自主权, 促使企业始终遵循稳定性原则, 在确保财税稳定增长的同时, 让税负的公平性充分体现出来, 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财

参考文献

[1]许家林, 胡伟.我国行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六十年:形成与变革[J].会计师, 2013 (02) :11-12.

[2]商亚平, 杜敏.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15 (08) :33-34.

[3]霍凤莲, 宋雅琴.浅析旧行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 (01) :17-18.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 篇10

一、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比较

(一) 关于生物资产定义的比较

IAS41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活的动物和植物,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定义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并且均不包括收获后的农产品, 可见两者对于生物资产的界定是一致的, 但在生物资产的分类上存在差异。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按照其持有目的分为3类, 即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在IAS41中,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我国生物资产准则把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纳入了生物资产的范畴,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 包括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等。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认为,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潜在利益性, 企业能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 如防风固沙林能带来防风固沙的效能, 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 应当纳入到生物资产的范畴。

(二) 关于生物资产确认的比较

IAS41规定的生物资产确认条件有3个:一是企业因过去交易的结果而控制该资产;二是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对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也作了3条规定:一是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二是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因为生物资产属于资产的范畴, 所以以上两个准则都从资产的确认条件方面强调了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点, IAS41规定只要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两者之一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就可以确认生物资产;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 只有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才能确认为生物资产。这与两个准则在生物资产初始确认计量依据不同有关, 下面将作具体论述。

(三) 关于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比较

生物资产的计量属性可以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 两大准则对这两种计量属性都有应用, 但是侧重点不同。

按照IAS41的规定, 除非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 (初始确认时可能发生) , 在初始计量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 (即后续计量) 时, 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即无论是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都应以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首选计量属性。由于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一般缺乏市场价格或价值的参考, 同时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可靠地估计其公允价值, 在此情况下, 生物资产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由此可见, IAS41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的是以公允价值为主、辅之以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

与IAS41的规定不同,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选择以成本计量为主, 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计量模式, 这与IAS41恰恰相反。

关于初始计量,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第六条明确规定, 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并进一步规定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初始成本确定的方法。对于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 通常并未进行相关的农业生产, 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取得, 应按名义金额确定该生物资产的成本。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不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与IAS41的两种计量属性不同。

对于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般也按成本减去折旧和减值准备来计量。但我国生物资产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见, 我国是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 但在准则中特别强调要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 并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对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所需要的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可见,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所持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

(四) 关于生物资产计提折旧和存货跌价准备、减值准备的比较

IAS41规定, 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 应对生产性生物资产提取折旧, 并提取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 减值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转回。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 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规定应提取折旧, 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考虑到生物资产具有自我修复的独特性, 有时短暂的减值可能会通过以后的自我生长而得以恢复其价值。因此, 对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采取了较为简化的方式, 即只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 导致其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时, 才计提减值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跌价准备在跌价因素已经消失的情况下, 可以在不超过原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的总额内转回;但对于生产性生物资产来说, 其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 不得转回。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允许计提减值准备。

IAS41明确规定, 企业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类似厂房、建筑物的方法来确定生物资产的累计折旧金额, 因此, 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计提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单位合计法。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取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其中工作量法、产量法实质上就是IAS41的单位合计折旧法, 与IAS41相比, 我国对生物资产计提折旧没有使用余额递减法。

(五) 关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结转方法的比较

生物资产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 便进入到收获阶段。国际会计准则对“收获”的界定是“农产品从生物资产上分离, 或生物资产的生长过程的结束”。根据这一定义可以理解, 在收获发生之前,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是不分的, 但只存在对生物资产价值的计量, 没有对与生物资产一体的农产品进行计量。在农产品收获时, 虽然收获会使得生物资产的可实现净值降低, 但它并不影响生物资产的继续确认与计量, 因为这一价值的降低也只是通过生物资产价值的再确认表现出来。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 结转生物资产的方法可采取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和轮伐期年限法。针对生物资产特殊性, 准则特别对消耗性生物资产中的用材林的成本结转方法做了特殊规定, 允许采用蓄积量比例法和轮伐期年限法进行成本结转。而IAS41仅规定具体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成本法这3种存货普通适用的生物资产成本结转方法, 并没有针对生物资产特性提出特殊资产成本结转法, 在对用材林的成本结转时, 会面临相应的结转困难。

(六) 关于生物资产披露的比较

IAS41对生物资产的披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要求企业必须披露生物资产的内容也更广泛, 这是IAS41贯彻会计上“充分披露”原则的具体体现。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对生物资产披露要求很简约, 主要包括生物资产的类别、数量、账面价值、折旧的相关因素、减值 (跌价) 准备、负债担保物、增减变化情况以及自然灾害、疫病、疫情等。两项准则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要求方面,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历史成本作为生物资产计量的基础, 公允价值属性仅仅是次级选择, 因此在生物资产的披露方面, 没有要求对公允价值的取得、估计方法以及与公允价值变动有关的实物变动和价格变动的原因等信息进行披露。此外, 由于我国生物资产准则没有对有关政府补助进行规范, 因而也就不需对与此相关的事项披露提出要求, 而IAS41对与农业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因而也对相关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要求。

二、结论及思考

从以上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的比较可以看出, 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同时, 具有自己的特点, 具体到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范畴、分类、成本结转方法等方面有一些有特色、实用性强的规定。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 逐步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接轨, 还要在计量属性、信息披露方面不断完善。

(一) 计量属性逐步由以历史成本为主转为以公允价值为主

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相对落后, 农产品市场不健全, 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目前还不能采用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模式。但公允价值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能合理、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所以, 对生物资产采取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模式已成为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向。我国目前可以在部分生物资产 (如小麦、玉米) 存在活跃市场的前提下, 首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再对所有的生物资产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 循序渐进, 不能为了与国际准则接轨而盲目冒进。

(二) 充实、细化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

总的看来,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要求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和详细, 对有关生物资产收益、生物资产经营风险信息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重要信息的披露要求并未在准则中加以明确规范。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危害极大, 会造成投资者决策失误, 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应当借鉴IAS41的信息披露规定, 对生物资产分类标准的信息、生物资产经营风险信息、有关生物资产收益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重要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S].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S].2006.

[3]张颖萍.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之比较[J].财会月刊 (理论) .2007.

[4]贾莉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状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上一篇:羊绒制品消费下一篇:保障性住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