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特点

2024-09-02

生化特点(精选九篇)

生化特点 篇1

我国文学界的“陌生化”理论被人们传播后,作家一直都在推崇和尝试着去应用,从英美的典型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现象。比如波特的作品《被背弃的老祖母》、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作品都具有明显的陌生化语言特征。很多优秀的小说都运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这样使得文章别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分析

这种文学的语言陌生化最早起源于俄罗斯的文学理论中,主要在意识流小说的应用比较广泛,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意识流小说中的陌生化语言的特征就能理解了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基本发展过程。意识流其实是一个心理学中的固有名词,首次被一位评论家评论小说时引入了文学界, 这样在小说中描写人的心理就有了支持与依赖。意识流小说在以后的发展中从语言和风格上都有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但是一个基本的共同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特别注意小说中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意识流的小说会力求让文中的人物本身直接表达心理的活动过程。这种小说的语言风格看似复杂、无条理,但是这就是语言陌生化在小说中的体现。意识流的文学家会认为只有直接展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无序的潜意识活动,才是显露其内心真正想法的。

1.英美典型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分析。叙事手法的英美作品中的陌生化诗学,就是指人理解事物的感知阶段的审美体验,感受事物的阶段越长,那么获取的审美体验就会越丰富,所以根据这一特点作家在写作时就会尽量把事物难化, 这样就会将把读者的感受阶段拉长。这时“陌生化”手法就会被作为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核心的写作思想,这样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形式都难化了,这就是陌生化的过程,这种手法往往能将读者引进更加美的情境中。

下面对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语言书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能更好的体会语言的陌生化带来的不同的感受。作品中用“意识流”写作手法描写了一位老人的心理活动, 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感受到任务的心理活动大的真切性。稳重的意识流的手法使小说内容更加复杂和曲折的发展形式。文中可能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也没有出现激烈的冲突,但是陌生化的手法让故事中的现在以及将来的时间形成交错, 使复杂化的局面更加凸显,这样读者对全文的欣赏时间就加长了,这样作品也就得到了审美体验。文中陌生化的语言风格中跨越式的思维方式,给人的理解增添了很多困难,会使读者停下认账思考,这样老人的意识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人们阅读的难度,又延长了阅读时间,这就是语言陌生化的效果。

2.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结构分析。在小说的作品的叙事结构方面,陌生化诗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即“本事”与“情节”的结合。“本事”指作品叙述事件中本来就存在的时序,“情节”是指所叙述事件中显现出来的时序,作品中的情节主要是用来体现事件的加工过程,事件中的时序是错综复杂的,所以事件的情节就是审美的关注点,陌生化诗学中是这么认为的。还以《被背弃的老祖母》为例来说明。本片小说改变了传统的小说中的开端、经过以及结尾,该小说的开端简明扼要,然后直接进入了故事的内容,字样会给人产生一种新颖的感觉, 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这样小说就不会显得死板无味了。本片小说在结构上有着独特的安排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一是外在的客观认识层面,这一层主要是以现实的空间时序来引导的;另一层面就是内在的精神世界,主要是通过老祖母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来体现的。这篇小说中的两个层面的交错发展,也是一种陌生化的设计,这种安排方式很明显使小说的形式难化了,这样就能为读者取得最佳的审美体验。

3.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特点对小说结构建构的意义。如果小说在叙述中只采用“陌生化”方式,这样也不能达到阅读视角的满足。而“陌生化”又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故事外的全知叙述视角以及故事外的内视角。前一种叙事用于传统的小说的叙事方面,这一过程会给读者引入一种机械性的阅读感知中,对于故事的内涵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过程,所以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内视角主要是以故事中的某些人物作为视角来叙述。所以在作品中应该将两种视角交错使用。这样是为了使读者被新的事物吸引,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再一个方面陌生的写作和布局方式,会给读者阅读增加难度,达到了延长审美的感知时间的目的。

总之,美英文学作品在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上都与中国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他们运用的陌生语言的手法给作品带来了一种新的活力,更加耐人寻味,正确的探讨英美陌生化语言特点,对于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在英美文学中会存在一些陌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就是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对英美文学语言进行改变,这样文章就更加注入活力,不会显示出死板、无趣。对于不同的作家对陌生化语言的改变也是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异。语言陌生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的感受更有意蕴,理解更加透彻。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陌生化语言中的精华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语言陌生化,英美文学,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莫颖.英美文学的陌生化语言特点[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10).

生化特点 篇2

研究表明,在一场长达90min的激烈比赛中,足球运动员的一般活动距离为8000~10000m,冲刺距离2000—3000m,冲刺以8~50m居多,其中尤以15—30m为最多;平均每45s-1min就要完成一次攻防转换,并伴有激烈的身体接触以及急停、急转、起动、弹跳、不规则的变向跑等。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生化角度看,足球是一项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运动员只有将体能训练与技能、战术训练融于一体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不断提高专项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多变、对抗激烈的比赛

1.利用无氧阈控制训练强度,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整场足球比赛长达90min(加赛时会更长),没有一个良好的一般耐力素质,运动员是很难坚持至终的 而有氧代谢能力是保持一般耐力的生化基础。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可以提高运动所必需的能源储备,从而使肌肉、关节和韧带等运动器官能支持长时间的耐力性工作,使运动员保持完成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缩短连续完成技术动作的间歇时间,增强完成动作的准确性。

利用无氧阈控制训练强度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方法。训练可以采用80% ~85%最大摄氧量或接近无氧闽的强度的不间断跑和间断跑来完成。目前欧美各队普遍采用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多放在准备期进行。如德国的弗莱堡队在准备期前10天的训练中每天采用不间 断跑,速度为15km/h;巴西队在比赛前30天的准备期训练中每天两次训练课,上午身体训练,下午技术训练。前10天每天上午耐力训练,采用间断跑。他们依据运动员的个人无氧阈水平,分成若干小组,跑段为100m、200m、300m、400m,总距离为15km。根据国家体委科研所的测试,中国男子足球队接近无氧阈强度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值最高者为3min38—48s/km,低者为4minl0—20s/km。应当指出的是,较低强度的有氧代谢能力训练其意义相对较低,采用无氧阈强度训练应在准备期有氧代谢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增强阈上强度训练,提高专项能力

研究表明,足球运动供能涵概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三个系统,但以磷酸原一糖酵解混合供能为主,这是足球运动员速度一耐力专项身体素质的生化基础。当运动员进行快速冲刺和带球突破时,首先是由磷酸原系统供能,但由于它们在组织中的储量很少,超过10s时,糖酵解过程就被激活,肌糖原迅速分解参与供能成了维持极量运动的主要能量供给系统。由此看来,增强阈上强度训练,提高磷酸原一糖酵解代谢能力就成了运动员训练的关键内容。

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普遍存在不能适应快速频繁攻防节奏,技术动作稳定性、准确性较差,究其原因,就在于训练的运动负荷小,强度偏低,训练的手段缺乏科学性,达不到“有效负荷”。

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取决于无氧代谢能力。要改善 无氧代谢能力,首先必须提高糖酵解能力,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佳手段就是进行大强度运动,这可以保证运动主要由糖酵解系统来供 能。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采用最高乳酸训练法的效果是很好的。最高乳酸训练法通常由间歇练习来完成。可采用1—2min大强度运动,间歇3—5min练习,有科研人员让5名运动员进行持续 lmin的超量强度跑,休息间歇4min,跑5次后测试,发现血乳酸浓度高达 32m mol/L,这个结果说明1min左右的超量强度间歇运动是提高最大乳酸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至于练习跑段的长短和间隔的休息时间,还应结合运动员的具体身体状态和训练期的任务进行安排。3.改善磷酸原供能系统功能,提高快速运动能力和爆发力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要进行短距离冲刺、急停、急转、起动、弹跳以及激烈的身体接触,这表明快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爆发力量是运动员决不可缺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在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动中起有主要的作用。磷酸原系统供能时特点是持续时间短(5~8s),但输出的功率在所有的供能系统中是最大的。采用专门的最大用力5—8s的练习,可以做到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磷酸原系统,并且在恢复间歇中只有少量的乳酸产生。在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中主要采用的是无氧低乳酸训练法,其原则是 ① 最大速度或最大用力练习,时间不超过10s; ② 每次的间歇休息时间不低于30s;

③ 成组练习后,组间休息时间不低于2—3min.通常为4—5min。在专项训练中可采用重复训练法.如20_-60m行进间跑,30—60m成组跑,10s以内的30m跑,带球跑,曲线变向跑,10m冲刺跑等。4.结论与建议 4.1 足球是有氧和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磷酸原代谢、糖酵解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 4、2 磷酸原一糖酵解代谢能力是足球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中必须放在首位考虑;

生化特点 篇3

摘要:200m跑运动员训练要充分利用运动员自身生化、生理特点,来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科学化的训练原则,针对该项目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并以充分的恢复和合理的膳食做后盾,使该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达到最优的理想值,创最佳成绩。

关键词:糖酵解训练生化乳酸

1200米跑运动员最主要的生化特点

首先说200米是径赛中的短跑项目,是以无氧供能方式跑完全程的极限强度项目。200米跑对ATP的合成速度的要求是相当高。用糖酵解方式合成速率是不够的,所以CP再合成ATP是很重要的,对200米跑运动员来说CP的补充是必须的,要经常补充哺乳动物的肉。该项目对CP消耗极为迅速。因为运动时CP的作用主要是以最快速度合成ATP,并且是最主要和最优的途径。当然,糖酵解是人体在缺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有效方式,而200米跑为无氧条件下的高强度运动(有氧占少比例)。所以提高该项目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是重要的,对运动员来说时常补充含糖量高的食物。

2训练方面

训练是一单一和整体的双面名词,而对2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来说,训练应该以整体为主,涉及到准备、比赛、恢复三个时期,以及训练方法、恢复方法、营养方面的知识,是一系统的理论,以运动生理和运动生化等多方面为依据的科学概念。

下面是我假定某运动员有比赛的半年的训练总体计划。(如下)

时期: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

阶段:一般准备专门准备赛前训练集中比赛

任务,提高身体整体素质水平发展力量素质、绝对速度、速度耐力,提高步频、步长。

提高200m跑的技术,特别是弯道技术不断提高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提高心理素质,逐渐进入比赛状态。完善整体技战术。保持心态和比赛状态,创造优异成绩。积极恢复消除生理、心理疲劳,并总结经验,制订新的计划。

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符合运动员本身的生理特点。

负荷量:中→最大→大→中→小→最小

强度:小→小→中→大→最大→最小

方法:持续法间歇法分解法间歇法重复法完整法重复法完整法比赛法重复法完整法

恢复,注意负荷节奏,采用全身放松、按摩、热疗、电疗等方法。

营养保证合理膳食,补充糖、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肉类,以及科学的营养配方进行补充。

检查评定:负荷的量是否合适运动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发挥心理、生理恢复状况。

3对训练总体计划的分析

3.1 200米跑训练的重点,从文中可以看到是“任务栏”,概括三点

3.1.1专项力量的训练。指有效的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速度的快速力量的练习。对于200米跑运动员,要大力提高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掌趾和踝关节的退让与超等长力量和两臂的摆动力量。

以髋为轴的加速——制动练习

跑速的提高主要靠步频的提高,而步频的提高首先取决髋关节肌肉的力量和用力高度的协调性。

练习手段主要有各种腿部负重和不负重的以最快速度做跑的模仿练习,以摆动着地为主的“车轮跑”等。

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

上肢摆动力量对短跑来说是十分重要,起到主导作用和领先作用。

练习手段以接近比赛强度的负重摆臂练习和上肢绝对力量的练习。

3.1.2发展速度的训练。速度是短跑的核心。速度练习要在符合个人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肌肉的“记忆能力”即动作的时空感。一般的方法有标志跑,负重阻力跑,助力跑以及组合跑等。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最终找寻的都是最适合自己的跑姿。即发挥自己最高跑速时的步长和步频。

3.1.3 200米跑的技术特点同样分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阶段。特殊点是有一弯道跑。技术要求是较高的,现在公认的技术为:

从直道进弯道时,身体应有意识的向内倾斜,加大右腿的蹬地力量和摆动幅度,右臂亦相应的加大摆动幅度,有利于速度从直道跑进弯道。

弯道中,整个身体应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腿用前脚掌的内侧用力,左腿用前脚掌的外侧用力。前摆时,右腿的膝关节稍向内,同时右臂前摆的幅度和力量都稍大于左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左臂稍离躯体。

从弯道跑进直道,应在弯道的最后几米,身体逐渐减少内倾角度,自然过度。

3.2负荷按排的适度是出成绩关键因素之一,而负荷的变化要依据运动员身体的生理反应来判定,其生化指标有:血尿素的测定:在运动的肌肉中,当能量平衡遭到破坏时,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加强,尿素生成增多,而使血液中含量升高10%至100%。可见,运动负荷的不当,便会有明显反映。所以在负荷安排上,要不断观察和测定运动员的尿液的变化来确定。

血乳酸的测定:安静时,人体静脉血里的乳酸物质的量浓度为0.45~1.3mmol/l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糖的无氧分解加强,血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如200米跑后,低于9.5mmol/l表明无氧代谢能力差,达到13~14mmol/l表明无氧酵解能力强。

所以,200米跑运动员训练水平效果,可以通过测定血乳酸来评定。

3.3恢复是重要环节。根据生化特点得没有恢复就没有成绩的提高,这是一连锁反应。

疲劳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现阶段,疲劳产生机理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疲劳的控制链理论和突变理论。针对200米跑运动员来说,主要是ATP-CP消耗过大,肌肉乳酸大量堆积造成的。这就必须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恢复。显然,好的恢复才有好的状态,有了好的状态,才有可能创造好的成绩。

消除疲劳,合理膳食、合理营养是关键的,训练中对运动员可以适量服用CP。但要注意两点:①速度训练和肌酸服用量的合理安排。②服用期不能过长,要不断检测身体内肌酸的饱和状态。

4建议性结论

4.1 200米跑运动员的训练,要充分利用运动员自身生化和生理特点来安排。

4.2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能力,并合理运用生化测定指标来评定训练水平。

4.3要根据科学化训练原则,针对该项目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

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特点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体检者中, 将212例>60岁老年人作为老年组, 68例40~59岁中青年人作为中青年组, 中青年组男41例, 女27例, 老年组男133例, 女79例。

1.2 检测方法 检查前3d通知被检者低脂饮食, 空腹12h, 抽取前臂静脉血3ml, 分离血清, 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中青年和老年人的血糖、肌酐、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老年组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的含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三酰甘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中青年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葡萄糖、尿酸、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机体糖代谢、肾功能、脂代谢等状况, 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 以及运动减少、吸烟、饮酒等习惯, 和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的逐渐减退, 机体内分泌功能的减退, 对各类代谢监控的减弱, 是造成血糖、胆固醇、尿酸及肌酐的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 使患者的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和治疗不及时会促使微血管病变的加重和发展, 使患者致盲、致残。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足趾, 使患者身受病痛折磨。尤其肥胖的老年人一定要严格注意检测血糖。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 对痛风有显著的诊断意义。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 由上表可见, 人群中尿酸水平较高。尿酸升高还可导致冠心病、结石、痛风的增加, 且尿酸水平越高, 发生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越高, 说明尿酸水平升高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危险因素。

衡量肾功能的指标主要有血肌酐等, 因肾脏代偿能力强, 肾功能损害往往表现隐匿, 当血肌酐还在正常范围内, 意味着肾功能损害还处于早期, 等到血肌酐高于132.6μmol/L时, 肾功能损害已很严重。

一般认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300mg, 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200mg。高三酰甘油是作为高血脂症的一种,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主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而动脉粥样硬化在发展时期人是没有明显感觉的。但一旦动脉硬化发展到血管堵塞和形成血栓, 则对人是致命的。通过观察我们还得知, 更年期后的女性血脂明显高于男性, 因此其血糖升高的可能性也将较老年男性明显增加。

高血脂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因此, 应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注意膳食结构, 低脂低糖饮食, 在饮食方面, 应该减少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限制饮酒。每日摄入的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 其中饱和脂肪酸控制在7%以下。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而言, 少量饮酒也可导致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的明显升高, 所以要限制饮酒。

总之, 老年人, 尤其有基础疾病的, 应及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并进行综合干预防治, 以预防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阳性率较高的项目尤其要重点监测, 定期复查, 尽量降低疾病的诱发因素。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的血液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 280例体检者中, 将212例>60岁老年人作为老年组, 将68例40~59岁中青年人作为中青年组, 观察2组血糖、肌酐、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酰甘油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人生化指标特点为血糖、肌酐、胆固醇、尿酸等的含量明显比中青年对照组高, 三酰甘油无明显差异。

生化特点 篇5

1 我国的秸秆利用方式

我国的秸秆利用方式有很多种, 如用作燃料, 或直接废弃焚烧;秸秆机械还田;秸秆青贮、颗粒饲料加工;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工艺品加工;秸秆建筑板材加工;秸秆气化;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秸秆有机肥加工;秸秆制取燃料酒精;秸秆直燃发电。

2 黄腐酸的研究概况

目前, 我国对黄腐酸研究较多, 如北京联合大学的何立千教授将腐植酸与生化黄腐酸的特性作对照研究, 得出的结论为:生化黄腐酸的生理活性比腐植酸高8~10倍, 分子量低3~10倍, p H值缓冲系数高12倍, 抗硬水能力高38倍。江苏南通市绿色肥料研究所、通州市土肥站、通州市专用肥料厂利用催化氧化法制取秸秆黄腐酸项目, 于2004年4月25日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多年研究, 采用“矿源生化法”制取黄腐酸, 产品质量优于化学提取的黄腐酸, 其生物活性更高, 填补了国内空白, 产品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现已投入工业生产。中财盛华 (集团) 深州市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1992年1月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认定生化黄腐酸呈黄色, 生成时间15 d左右, 分子量在400~600, 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同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生化法制取黄腐酸的新工艺, 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居世界首例。1995年、1996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1998年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03年、2004年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6个省市推广, 并认定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资料。福建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在有机肥发酵理论和工艺方面有新的创新, 实现了不翻堆、免高温烘干, 不但节省了生产成本, 而且生产出更高效的有机肥和生物肥, 已申请专利“含黄腐酸的高效菌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也在研究和生产生化黄腐酸类的产品。在生产、生活中, 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很明显。但推广范围不大, 原因可能是没有对农作物秸秆分解较完好的活性菌株;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针对纤维素与半纤维的降解;生产成本过高。

3 生化黄腐酸的概念

黄腐酸可分为矿源腐植酸和生化黄腐酸。从煤炭来源的腐植酸中分离获得或直接从泥炭、风化煤中提取的为矿源腐植酸;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 以有机废弃物 (农作物秸秆、木屑、蔗渣、食用菌等培养后的下脚料) 为原料, 加入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在温暖、湿润、好气的条件下, 经多种微生物多级发酵, 转化而成的含有羧基、酚羟基和甲氧基等活性基团的各类小分子物质, 以及氨基酸、多元有机酸和维生素等成分极为复杂的腐植酸类为生化黄腐酸。这种制取黄腐酸类物质的生物发酵过程是有机物料与微生物、水分、氧气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测定:有效含量为黄腐酸50.1%、核酸15.96%、氨基酸 (20种以上) 9.29%, 还有其他多种活性物质。

4 生化黄腐酸的特点

生化黄腐酸与矿物提取的黄腐酸相比具有相当明显的特点:一是黄腐酸分子量小, 渗透能力强, 易被生物吸收利用。二是不含重金属与其他有害物质。三是功能团含量多, 生物活性大, 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的络合及鳌合能力。四是水溶性好, 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溶于酸、碱和水。抗硬水能力强, 不絮凝, 不沉淀, 因呈弱酸性, 能与几乎所有农药混合施用[7]。五是其粗提液可直接作肥液, 不需精制, 作为肥料, 可不经提取, 直接连同发酵料一同施入农田, 无任何废弃物产生。六是操作的广泛性、简单化。即让农民在田间地头, 挖个坑就能进行生产 (即非设施堆肥模式) 。七是采用多种微生物、多级发酵技术, 不用氧化剂, 即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不产生有毒物质, 使所有发酵料液能够充分得到利用, 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5 生化黄腐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1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生化黄腐酸经微生物发酵而成, 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物, 含有大量对植物生长过程有影响的酶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 对促进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功效。

5.2 改良土壤

生化黄腐酸碳含量较低, 分子量较小, 含有丰富的羟基、酚羟基、酮基、羧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团, 因而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在土壤中能络合、鳌合、吸附微量元素作用, 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 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增加有效菌群数量来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对盐碱地的作用效果显著。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与肥料混合一起施用。我国有大量的盐碱地、滩涂地, 对这些边际土地的改良, 必将改变我国粮食的生产状况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

5.3 提高作物抗旱、节水能力

生化黄腐酸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调节叶面气孔开张度的物质。它可以缩小气孔开张度, 减少水分蒸腾, 使植株和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 同时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促进生根, 提高根冠值, 促进果实发育, 提高果实品质。两者相辅相成, 开源节流, 从而达到提高作物抗旱、节水能力的目的。

5.4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化黄腐酸能显著提高植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 使作物新陈代谢旺盛, 光合作用加强, 糖分和干物质增多, 从而提高作物抗寒、抗病等抗逆能力, 克服作物连作障碍,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产品品质, 因而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5.5 增加肥效

生化黄腐酸具有良好的离子结合能力, 可显著提高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与运转能力。与化肥复配, 可明显增加肥效, 降低化肥用量, 减少化肥流失。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农药形成复合体, 作为农药的增效剂可提高防治效果, 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 降低农药毒性, 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 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

5.6 秸秆还田

生化黄腐酸技术将植物残骸 (秸秆等) 转化为黄腐酸类物质作为天然绿色肥料还田, 更科学地实现了土地自养, 使土地资源获得有效的保护和再生。

6 生化黄腐酸在养殖和饲料业中的应用

对于牛、羊、猪、鸡、蚕、水产等养殖, 其具有增强畜禽生理机能免疫力和抵抗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 从而减少抗生素、激素、化学药物的使用, 改善畜禽产品的品质, 生产绿色食品;降低或消除畜禽产生的粪便恶臭, 改善环境;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促进饲料成分的活化吸收, 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饲养成本;扩大饲料来源, 节约粮食, 提高粮食安全性。河北农业大学谷子林研究员等利用生化黄腐酸进行肉兔育肥、球虫病防治、蛋鸡产蛋率、饲料利用率、奶牛产乳量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化黄腐酸对促进畜牧业生产有显著作用, 为困扰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很多难题, 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7 生化黄腐酸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生化黄腐酸经特殊的透析方法提取, 对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及作为医药助剂促进人体对医药有效成分的吸收等方面有非常好的作用。能修复表面细胞, 因此已经开始应用于化妆品生产方面。

8 结语

总之, 由于黄腐酸技术是成功的模拟了自然过程的生物技术, 再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能源, 不使用和消耗化学药品, 不产生废水、废渣,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 大量的功能集团对多种化学成分的吸附, 结合和运转功能, 不但可以清除环境中许多有害物质, 并能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多功能、高效性、广泛性和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 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型生物技术。以秸秆为原料制取黄腐酸为解决农作物秸秆闲置或焚烧带来的道路通信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 是实现秸秆高效利用,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技术亮点。

摘要:介绍了我国秸秆利用方式和黄腐酸的研究概况, 分析了生化黄腐酸的概念和特点, 并总结了生化黄腐酸在农业生产中、养殖和饲料业、医学中的应用, 以期为秸秆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特点,应用

参考文献

[1]汪永钦, 王信理, 刘荣花.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动态模拟的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平原冬小麦中、低产地区为例[J].气象学报, 1991, 49 (2) :205-214.

[2]李瑞波.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田志伟.浅谈腐植酸肥料的现状与开发[J].大化科技, 2007 (2) :5-6.

[4]杨耀.生化黄腐酸应用简介[J].腐植酸, 2000 (1) :45-46.

[5]陈子爱, 邓小晨.微生物处理利用秸杆的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 2006, 24 (3) :31-34.

[6]冯良山, 杨玉辉, 马跃, 等.浅谈绿色环保BFA技术用其循环产业模式[J].辽宁农业科学, 2009 (4) :44-48.

[7]蒋应梯, 庄晓伟, 王衍彬.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生物能源和有机肥初探[J].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6, 40 (6) :48-50.

[8]田晓.生化黄腐酸菌肥复配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08.

生化特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就诊于我院确诊的无精子症患者39例,所有对象均经过睾丸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A组:梗阻性无精子症23例,年龄23~28岁,不育年限1~4年;B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16例,年龄24~30岁,不育年限1~4年;选择精液检查正常且已正常生育的男性11例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3~34岁。

1.2 检测标本

精液收集按照WHO标准程序,研究对象通过手淫方式采集精液于专用的采集杯,精确测量精液体积,液化后立即取标本离心后留取精浆,Eppendorf管分装后-20℃保存。

1.3 检测方法

(1)精液常规:按照第5版WHO人类精液检验实验室指南的标准,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检测精液常规参数;(2)精浆生化:精浆果糖含量、中性—糖苷酶(NAG)活性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试剂盒由深圳华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生产;(3)生殖激素检测抽取晨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检测。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催乳激素(PRL)和雌二醇(E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由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液常规和精浆生化检测结果

A组精浆果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量、p H值和精浆中性—糖苷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精液量、p H值和精浆果糖含量、NAG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性激素检测结果

A组血清FSH、LH、E2、T和PR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FSH、LH和P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或A组,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或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在精子的发生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相互作用维持着正常的男性生殖内分泌及睾丸功能。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FSH、LH合成和分泌。FSH不仅促进精原细胞的分裂和早期精细胞发育,刺激支持细胞发育,还作用于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从而促进精子生成。LH与间质细胞膜上的LH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c AMP的生成,促进使胆固醇进入线粒体内合成T,促进精子生成。性腺轴分泌的性激素直接参与调节生殖功能,并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性激素间的动态平衡。PRL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蛋白激素,通过作用于睾丸支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内的催乳素受体而直接影响精子发生,高PRL血症导致性腺功能减退和不育症。因此,血清性激素的测定可一定程度地反映睾丸生精功能[3]。

无精子症按照病因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前者通常指睾丸有正常的生精功能,因精子通路阻塞导致精子无法正常排出;后者通常指睾丸存在生精功能障碍不能产生精子,导致精液中无精子。由于睾丸生精功能异常导致无精子症伴有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紊乱,通过对无精子症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分析,判断其睾丸功能是否受到损伤及其程度[4,5]。本研究显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正常健康生育男性相近,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FSH、LH和PRL含量明显升高,T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血清生殖激素可作为反映睾丸生精功能损伤程度的指标,其中FSH区分OA和NOA更为明确。张雅君等[6]认为当FSH>17.63U/L也可以作为临床睾丸穿刺处理的一个预测指标。

精液由精浆与精子构成,精浆由精囊(60%)、前列腺(30%)、附睾和尿道球腺(10%)产生的分泌物组成。临床上通过对精浆生化成分的分析,了解附属性腺的分泌功能、代谢状态和病理变化。精浆中的果糖是由精囊腺所分泌的,先天性无精囊患者,输精管或精囊发育不良所致无精症者,果糖为零或微量,其精液体积也低。NAG来源于附睾,是附睾的特异性标志酶,当附睾后的输精管道梗阻或炎性反应时,NAG会显著降低甚至为零。通过检测无精子症患者精浆果糖、NAG含量等,可了解前列腺、精囊腺、附睾的病理状态,同时作为鉴别OA和NOA的依据[7,8]。本研究结果中,A组患者为经睾丸穿刺活检确诊的NOA,其精液量、精液p H值和精浆—糖苷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果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果糖是精子的重要能量来源,由于NOA无精子使果糖消耗减少,导致果糖含量较高。B组为经睾丸穿刺活检确诊的OA,其精液量、精液p H值、果糖含量、NAG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OA患者的果糖浓度将低于正常参考值,NOA患者的果糖浓度将高于正常参考值。与文献报道[9]结论相同。临床上诊断OA和NOA,要在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做深入检查后才能确定。怀疑梗阻性无精子症应进行精浆果糖和NAG的检测,综合生殖激素测定,必要时应进行精道造影[10]。尽可能避免对人体有侵袭性的开放性睾丸活检,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于寻找具体病因、阻塞部位,针对性治疗效果好。

综上所述,血清生殖激素联合精浆生化测定可应用诊断无精子症类型,是鉴别非梗阻性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指标,该检测只需留取患者体液标本,简便快捷准确可靠,易操作无损伤,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无精子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结合精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无精子症患者根据睾丸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梗阻性(A组)23例和非梗阻性(B组)16例,选择正常生育的男性11例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比较精液常规参数、精浆果糖含量、中性—糖苷酶和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结果 A组精浆果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量、p H值和精浆中性—糖苷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精液量、p H值和精浆果糖含量、NAG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FSH、LH、E2本研究、T和PR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FSH、LH和P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或A组,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或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生殖激素联合精浆生化是鉴别非梗阻性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精子症,生殖激素,果糖含量,中性—糖苷酶(NAG),诊断

参考文献

[1]Povey AC,Stocks SJ.Epidemiology and trends in male subfertility[J].Hum Fertil,2010,13(4):182-188.

[2]蒲军,吴小侯,唐伟,等.640例无精子症病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2):317-319.

[3]Hagiuda J,Ishikawa H,Furuuchi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yslipidaemia and semen quality and serum sexhormone levels:an infertility study of 167 Japanese patients[J].Andrologia,2014,46(2):131-135.

[4]陈荣安,房秉仁,欧阳贵,等.不同病因无精症的生殖激素水平[J].生殖与避孕,2002,22(2):111-113.

[5]唐文豪,姜辉,马潞林,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与睾丸穿刺取精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48-51.

[6]张雅君,卢实,刘琳,等.男性无精子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睾丸生精功能的相关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4,23(11):913-916.

[7]高选,陈子江,卢少明,等.无精症患者的精液特征及生化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2):198-199.

[8]段玲,尔西丁?买买提,赵金萍,等.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相关病因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8):616-618.

[9]Buchet WM,Lewis-Jones DI.Fructose concentration in seminal plasma from men with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J].Arch Androl,2002,48(1):23-27.

生化特点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彰武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 (1) 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所规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 在农村常住5年以上。 (3) 年龄≥35岁。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上述纳入标准, 并除外排除条件后, 本文实际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7例, 男151例, 女76例, 年龄35~79岁, 平均 (54.28±15.30) 岁。

1.2 方法

1.2.1 肥胖诊断方法

肥胖诊断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中国成人体重指数分类建议”中所规定:体质量指数 (BMI) ≥28kg/m2为肥胖。

1.2.2 血压特点及代谢性血生化指标选择及检测方法

血压特点观察指标包括: (1) 年龄; (2) 性别; (3) 高血压病程; (4) 血压测试值情况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脉压差) 。代谢性血生化指标包括: (1) 空腹血糖 (FPG) ; (2) 餐后2h血糖 (2h PG) ; (3) 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 (4) 血胆固醇 (TC) ; (5) 血三酰甘油 (TG) ; (6)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 (7) 血尿酸 (SUA) ; (8) 24h尿微量白蛋白 (TUP) 。受检者标本采集在空腹10~12h后进行, 抽取静脉血6mL, 分离出血清。机器使用瑞士罗氏诊断公司MODULAR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各种试剂盒均由相关试剂诊断公司提供, 由专业人员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血标本采集时间均在开始治疗前。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比较

227例农村成人高血压患者中, 肥胖者患者79例 (肥胖高血压组, 34.80%) ,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变化特点比较见表1。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各类代谢性血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高血压患者各类代谢性血生化指标比较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肥胖己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与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近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农村成人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 与血压正常人群不同, 他们总体体质量指数增高, 肥胖病人居多。本研究选择一组近期来彰武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农村肥胖成人高血压患者为分析对象, 观察他们血压波动特点以及进行各类代谢性血生化指标测定, 并与同期就诊不合并肥胖高血压患者比较, 结果表明, 肥胖高血压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前者的FPG、2hPG、TC、TG、SUA和T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农村肥胖成人高血压患者常常存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明显增高, 同时还合并有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浓度异常, 这与国内其他一些农村成人高血压同类观察[1,2,3]结果接近。这些作者们认为, 身体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病发生密切相关, 其机理可能为, 肥胖患者体内常常发生胰岛素抵抗, 导致交感神经亢进, 后者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再吸收, 外周阻力增加, 引发血压上升;另一方面, 由于胰岛素抵抗, 全身骨肉组织、脂肪组织和肝脏对葡萄糖利用障碍, 导致血糖升高和脂质代谢紊乱。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b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bP<0.01

鉴于农村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 患者常常表现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明显增高, 同时伴有多项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指标异常, 这些都是高血压发病后合并症二级防治中较突出问题, 心血管科室医护人员应该根据他们的血压波动和血生化指标异常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

参考文献

[1]张心刚, 孙兆青, 叶爱群, 等.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非治疗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类型与多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 16 (1) :61-65.

[2]赵晓华, 周正元, 孙国祥, 等.农村社区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1) :59-63.

生化特点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诊断为缺血性肝炎患者120例, 男62例, 女58例;年龄 (68.3±6.3) 岁。依据原发病因不同分为心力衰竭致缺血性肝炎 (心衰组) 、心脏骤停、复苏术后致缺血性肝炎组 (复苏组) 、心脏大手术后致缺血性肝炎组 (手术组) 各40例。缺血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1) 临床具有明确病因的原发性疾病如急性心力衰竭、心与肝脏手术后患者; (2) 临床存在低血压或者休克等病史; (3) 病毒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患者; (4) 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药物、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肝损害。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4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静脉血8ml, 2000r/min离心15min, 分离血清, 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临床生化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立公司ALISU型) 。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IL-6测定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试剂盒购自天津瑞德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缺血性肝炎各组患者AST、ALT明显升高, AST/ALT>1, 且IL-6、CRP水平也相应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AST与CRP、IL-6关系密切, 相关系数分别为 (r=0.659, 0.723, P<0.05) 。但缺血性肝炎各组分析显示AST、ALT、CRP、IL-6水平变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缺血性肝炎最初概念的提出是由Bynum于1979年首次报道[4], 最初的典型症状是在急性心力衰竭的背景下, 发现肝脏组织声像图呈淤血肝表现, 病理学表现以肝小叶中央细胞的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 临床上以AST急性升高为特点的一系列表现。随着临床大手术的开展及在严重休克、重症感染患者中类似病例的增多, 研究发现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诱因广泛, 但其机制尚不清楚[5,6]。肝脏血供丰富, 血液供应有两套血管系统分为肝动脉供血系统及门静脉供血系统。肝脏血供丰富, 占整个心脏输出量的20%左右。肝脏对于缺血、缺氧非常敏感, 任何原因导致的肝脏血供减少, 超过了肝脏的代偿能力均可导致缺血性肝炎的发生。Bynum等首次提出了缺氧、缺血性肝炎的概念, 当时主要指在心力衰竭背景下, 血清转氨酶的显著升高等临床表现, 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肝脏血流量减少导致的肝脏小叶中央区细胞的坏死, 又称为“休克肝”。2003年Henrion等临床研究中发现仅<50%的患者临床存在休克表现, 因此进一步提出将休克肝的概念表达为“缺血性肝炎”更为妥当。既往研究中将缺血性肝炎的病因主要归于急性心衰患者或者临床出现严重休克症状患者[7]。本研究回顾性统计我院患者资料发现, 除上述两大原因外, 急性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及临床心脏或肝脏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缺血性肝炎的几率逐渐上升, 分析原因可能与: (1) 目前临床心肺复苏术的广泛普及, 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发展导致临床各种因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成功抢救患者增多, 心肺复苏术后继发性肝脏损害患者发现病例增加; (2) 随着临床外科技术的发展, 各种肝脏及心脏大手术的开展普及, 临床肝脏缺血再灌注等问题的研究深入导致缺血性肝炎发现增加[8]。

既往有学者报道发生缺血性肝炎时, 血清AST、ALT在发病后12~48h内达到高峰, 高峰值约为正常值上限的25~250倍[9]。本组资料统计远低于上述研究报道。血清AST、ALT升高值多低于10倍正常值, 分析原因可能缺血性肝炎的发生及病情程度可能与原发病的急缓或严重程度有关, 同时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可能关系密切。但课题报道中血清AST、ALT随病情进展的时间变化特点与相关报道相同, 表明缺血性肝炎在病因纠正好转后, 可迅速改善。

综上所述, 缺血性肝炎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AST水平大于ALT, 二者比值大于1。AST水平与CRP、IL-6水平关系密切, 提示缺血、缺氧导致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肝炎损伤的过程。

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白介素-6 (IL-6) 、C-反应蛋白 (CRP) 水平变化。方法 将120例缺血性肝炎患者分为心衰致缺血性肝炎 (心衰组) 、心脏骤停、复苏术后致缺血性肝炎组 (复苏组) 、心脏大手术后致缺血性肝炎组 (手术组) 各40例。分析3组患者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及白介素-6 (IL-6) 、C-反应蛋白 (CRP) 水平变化, 并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缺血性肝炎各组患者AST、ALT明显升高, AST/ALT>1, 且IL-6、CRP水平也相应升高 (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AST与CRP、IL-6关系密切, 相关系数分别为 (r=0.659, 0.723, P<0.05) 。但缺血性肝炎各组分析显示AST、ALT、CRP、IL-6水平变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缺血性肝炎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AST水平与CRP、IL-6水平关系密切, 提示缺血、缺氧导致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肝炎损伤的过程。

关键词:缺血性肝炎,白介素-6,C-反应蛋白

参考文献

[1] 饶姗姗, 李建英.缺血性肝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35 (12) :3974-3975.

[2] 闫国华, 王宇明.美国肝病学会急性肝衰竭处置指南要点[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 29 (5) :15-17.

[3] 李振方, 刘莉, 冯红霞, 等.缺血性肝炎的生化和病理特点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 (2) :181-183.

[4] 张荣传, 罗地来.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 2007, 8 (11) :130-132.

[5] 薛清, 李白翎, 王崇, 等.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成人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1 (8) :916-917.

[6] 林洁, 李建英.缺血性肝炎发病机制的一些研究[J].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0, 30 (4) :217-219.

[7] 王野, 杨甲梅, 侯元凯, 等.门静脉淤血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 (8) :602-605.

[8] 王力, 黄品同, 何慧疗, 等.声辐射脉冲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兔肝缺血后弹性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11) :989-990.

生化特点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4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为(46.32±7.54)岁;体重45~75kg,平均体重为(62.38±5.61)kg。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肝、肾、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病变、活动性骨关节病、长期应用激素、抽烟、酗酒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mg,国药准字H31021440,批号20110214),初始用量为30mg/d,分3次口服。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d[3]。

同时给予维生素D 2软胶囊(河北凯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0.25mg,国药准字H13022540,批号20110204),12.5mg/d。乳酸钙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0.25g,国药准字H61022371,批号20110109),1g/d。阿仑膦酸钠(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mg,国药准字H20073984,批号20110305),5mg/d[4]。连续用药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24h尿钙(UCa)、24h尿磷(UP)等骨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5]。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Ca、ALP、UCa明显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P、U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骨密度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腰椎、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BMD均明显上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骼生长的关系较为密切。在骨发育成熟前,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促进骨的长度发育[6]。成年人甲亢后可引起骨转换增加,甲亢状态下机体蛋白质分解速度加快,骨骼中蛋白质不足,引起钙盐沉积障碍[7]。甲亢引起的消化道的高动力作用常引起腹泻,使肠道钙吸收降低。甲状腺激素还可干扰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引起甲亢患者骨量减少、骨质疏松[8]。

ALP是一种存在于成骨细胞内的酶,其含量反映了成骨细胞活性,在新的成骨细胞内合成并释放,血中浓度升高提示骨更新率增加,是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之一[9]。阿仑膦酸钠是新一代双膦酸盐骨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矿物含量[10]。

本研究采用甲巯咪唑抗甲状腺功能亢进,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恢复,骨代谢也得到控制。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以补充钙质,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使骨转换速度减慢。治疗1年后,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好转,腰椎、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BMD明显上升,提示了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质疏松是可逆的,经综合治疗后可逐渐恢复。

本研究发现:在抗甲亢药物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钙剂和阿仑膦酸钠,可调节甲亢患者骨代谢,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口服甲巯咪唑、维生素D、乳酸钙、阿仑膦酸钠等药物治疗。连续用药1年,观察治疗前后Ca、P、ALP、UCa、UP等骨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并测定腰椎、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BMD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Ca、ALP、UCa明显下降,腰椎、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BMD明显上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P、U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抗甲亢药物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D、钙剂和阿仑膦酸钠,可调节甲亢患者骨代谢,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甲亢,骨密度,骨代谢

参考文献

[1]张建功,刘思敏,左书耀,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程对病人不同部位骨密度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1):74~75,78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17

[3]杨丽娟,沈飞霞,郑景晨,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后骨密度的评估[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1):46~48.

[4]王计艳,邢学农,祝捷,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骨代谢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3):247~249

[5]王朝迅,陈小盼.甲亢患者治疗前后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5):624~626

[6]张雅杰.临床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骨密度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4):434~437

[7]张红,叶爱玲,廖二元.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5):452~455

[8]李钦福,毛祚燕.云克联合131I治疗甲亢前后的骨密度变化[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35~36

[9]李晓莉,林小波,伍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2):132~13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化特点】相关文章:

陌生化语言特点07-28

生化教案08-14

生化系统05-07

物化+生化06-23

生化成分07-04

生化教学08-03

血液生化08-23

生化特征08-30

临床生化08-31

生化小结范文05-17

上一篇:乡镇推广农业机械化下一篇:李宁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