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母语教科书

2024-07-03

小学母语教科书(精选三篇)

小学母语教科书 篇1

1. 教材的编排:简化头绪, 加强整合。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 加强整合”的思想, 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 注意加强整合, 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 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 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前后有联系、有照应, 做到环环相扣。如一年级下册的专题有“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等。可以看出, 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 将听说读写等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 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 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2. 教材的内容:突出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该教材的选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它的思想文化内涵比较全面, 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的题材比较广泛, 反映了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 有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它的体裁丰富多样, 有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科普文章等。所选文章既语感鲜明、文质兼美, 又密切联系儿童生活, 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

这套教材中, 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在继承人教版教材一贯坚持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下, 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从儿童生活出发, 从当代儿童的思想实际出发, 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反映信息社会所要求的现代意识。如《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快乐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体现了对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尊重, 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感, 富有现代意识, 彰显了时代特色

3. 教材的思想:贴近儿童心理, 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该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所选编的文章体裁多样, 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强。如:《借生日》中“小孩因为妈妈总把生日忘记, 就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胖乎乎的小手》中, 兰兰因为长辈喜欢自己的小手, 就想用双手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 这些完全是儿童的语言, 儿童的想法, 与儿童的心理没有距离。大力改进呈现形式, 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特别是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 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把学拼音、识汉字, 提高语言能力结合起来, 既增加了趣味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识字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枯燥的, 对此, 本教材安排了独立的内涵丰富、形式独特的识字课。如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的识字课, 由几个词语组成:“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等, 这几个反映秋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 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这样, 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力求识用结合。

二、使用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体会。

1. 精选的课文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以我刚刚教授完的四年级上册为例, 本册教材, 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 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 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 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 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教材的叙述方式, 像导语、思考练习,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呈现, 还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拼”、“我会画”、“我会演”等标识, 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增加了亲和力。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更方便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各种能力。本册书中精选、精编的课文, 密切联系孩子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2. 教材所设计的课后练习, 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该教材所设计的课后练习既灵活多样, 又突出重点, 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现了“少而精”, “重视朗读”, “重视积累、感悟、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等课程改革要求。

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 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 或抄一抄。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 如:“课文写得很美, 我要好好读一读, 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在此基础上, 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 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到因人而异, 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紧密联系单元教学和生活实际, 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更充分地体现出课标的要求。

总之,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 (小语教材) , 无论是编排的形式, 还是编排的内容, 都给人一种崭新的面貌。尤其在“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上更是匠心独运, 极具特色。不仅很好地凸显了课程标准理念,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而且在教材的编写上开辟了一条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新路, 为教材建设, 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作出贡献。孩子们喜欢它, 语文老师也喜欢它, 相信我们的实验教材会越来越好。

摘要: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新的课程理念鼓励教师活用教材, 但作为教材本身, 应体现其内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及设计意图上, 不仅考虑到教材结构的布局美, 考虑到全套教材的内在体系的逻辑关系, 而且考虑到方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研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 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 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 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 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

关键词:人教版小语实验教材,认识,体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我爱母语小学生作文400字 篇2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住着许许多多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我们中国的方言也有好多。

在我很小很小,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经常会看精彩的动画片,听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讲生动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普通话,以后我便通过它来了解我的生活。

可不久,我便觉得只学普通话是不够的,上海话也得学。今天,家里来了俩个稀客,一个和蔼可亲的大人和一个和我女孩子,妈妈对我说:“安安,那个女孩 子明天也要和我们一起去吃饭。”“那太好了。”我高兴极了,虽然之前听爸爸说过那是当初和爷爷、奶奶一起去边疆支边的好友,后来在那生活了,就没再回上 海,但是我没听爸爸说过她们也要和我们一起去吃饭,我想:这下有伴了。突然,那女孩开口说:“侬几岁啦?”“我11岁,你呢?”我震了震,没想到那个女孩 竟然主动开口,而且一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我心里挺疑惑的.,不是在新疆长大的吗?难道那里也讲上海话的吗?但不管怎么样,总之她的一句话使我勇敢了 起来。“吾14岁,侬叫吾姐姐吧。”“好。姐姐,去我房间吧”“好。”来到房间,那姐姐反问我:“侬那能不讲上海话啦。”“我会讲的,我只是不想讲而已。 那你为什么会讲上海话呢?”我一向很不服输,所以撒了个谎。“哦,阿拉大大,也是上海人,夷从小就跟我讲,上海是夷的根,总有一天要回上海,所以从小阿拉 大大就教吾讲上海话。”听了她的这些话,我的脸红了,红得像个桃子,心想:我身为一个上海人竟然不会讲上海话,真是太不应该了,我决定了,今天晚上一定要 叫妈妈教我说上海话。时间飞逝,她们走了,晚上也到了,我恳求妈妈,说:“妈妈,请教我说上海话吧。”“好。”妈妈笑了笑,爽快地答应了。经过一个晚上, 我终于把最基础的给学会了。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母语教学 篇3

【关键词】语文;本质;母语

要谈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就不得不讨论什么是语文的问题。从小学语文到中学语文,我们一直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但只是一味地埋头教学, 在探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时,往往忽视了小学语文最本质的教学。离开了这一点,所有的教学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犹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一般,只获得了教学的冰山一角。我们看2001年七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表述,我们不难判断,语文学科的本质,其一是工具性,其二是人文性。但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语言学科都兼有这两个基本特征,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到底如何定位呢?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一、小学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母语教学

什么是“母语”呢?《现代汉语词典》说:“母语: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这其实是把几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了。

(1)对个人而言,母语应该就是母亲教给的语言。如果母亲教给孩子的语言不只一种,那么母亲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最常用的那一种语言形式就是子女的母语。例如子女和母亲都会英语、法语和汉语,但两人一见面,通常情况下冲口而出的是汉语,或者子女与母亲交谈时多数情况下使用汉语,那么汉语就应该是子女的母语。或者子女和母亲都会广州话、上海话、北京话,但他们俩之间通常用广州话交谈,那么广州话就是子女的母语。

(2)对一个地区而言,母语通常是本地区的流行语言形式,一般是该地区主要民族语言的某一个方言。语言是大众沟通的工具,同一个地区的人一般使用相同的语言形式,所以同一个地区的母亲所教的母语大多数应该是相同的。例如,北京的汉族母亲教给小孩的一般就是汉语北京话;上海的汉族母亲教给小孩的一般就是汉语上海话;广州的汉族母亲教给小孩的通常就是汉语广州话,如此等等,也就是说,同一个地区中的同一个民族的母亲教给小孩的应该是该地区该民族所使用的主要语言形式,所以,一个地区的小孩的母语大多数应该是相同的,即一个地区的民族语言形式是该地区该民族的母语,比如北京地区汉族人的母语是汉语北京话。

(3)就一个民族而言,同一个民族的母亲传给子女的主要的也就是这个民族的语言,所以民族语言就是该民族成员的母语。母语是与外语相对而言的,母语是民族语言,外语是外族语言。

(4)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是一种语言里的两种表现形式。共同语是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方言是该民族的部分人使用的,也就是说语言中存在方言的民族实际上是使用两种语言形式,一种是标准形式,一种是变异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可以视为母语,何况,方言与共同语都使用相同的文字,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以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工具性表明语文既是一个人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拐杖”,又是建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个体而言,人们利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想感情。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主要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就交际而言,人们利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交际,达到相互了解,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广泛联系;就人类生存而言,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人类几千年来汇聚而成的文化,一般都是以语言的文字形式表现、记载和传承的。所以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掌握语言工具。离开了语文这个基础性的工具,一切的个人学习和学科建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注重其工具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解决一些知识点上的疑难问题,读懂文章。“工具说”在实际操作中提倡改变语文双基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无序性和训练方法的强制性、盲目性,从而走上一条序列化、科学化之路。应该说把知识条理化、序列化,对于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是一件好事。

就像生活中我们要用一个工具去做什么事情时,首先要把这个工具本身研究透彻一样,在让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之前,我们也应该先好好学习它,达到掌握并使用语文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何况语文不仅是一个工具学科,它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完美的具有人文性,负载着人文价值的语言学科,仅从这一点出发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它。

要使学生学会理解语言并用语言表达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字、词、句等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入手,让学生在长期积累中慢慢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他们从最初的只能听,到慢慢的学会读和说,再到最后的写,一步步地掌握语言,并能自如地用它来表达情感。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用它来进行交际,过去我们对于语言的交际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不够,新课标“总目标”中则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学到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的能力。 要想充分表达情感,并使自己的表达尽可能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就需要大量的语言元素,这些元素的得来靠的就是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任何人想一蹴而就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这样在其它方面用到语文这个工具时,才能游刃有余,不会捉襟见肘。

三、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和文化一样,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几乎可以涵盖一切。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必须思考语文课程包涵或者涉及哪些人文内涵;语文学习应该指向怎样的人文内涵;语文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和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元,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还将在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获得陶冶和培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就拿《七颗钻石》为例,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其中所要表达的是小姑娘的爱心感天动地才会使罐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让地球重新焕发生机。要让学生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就得渲染出故事所发生的环境是多么的艰苦,所以渲染环境是必要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范读,优生的朗读,学生从老师的读中区感受,自己再读出自己的感受,反复读后才能达到效果。学生才能体会水的来之不易,才能在接下来神奇的罐子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把宝贵的生命之水递给陌生的过路人的举动中发现爱心的伟大。

四、小学语文教学又要体现出语文的审美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学母语教科书】相关文章:

中小学加强母语教育势在必行03-06

母语教学05-24

母语危机05-24

母语教材06-29

母语教育08-23

国外母语范文05-16

《亲近母语》书单05-19

母语积极作用07-15

母语负迁移08-05

母语习得08-10

上一篇:人员效率下一篇:多品牌战略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