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酒文化

2024-09-04

韩国的酒文化(精选十篇)

韩国的酒文化 篇1

第一阶段:韩国三国时期 (公元前1 世纪至公元7 世纪) , 在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1]。当时的中国茶文化已经出现, 传播发展势头正猛,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饮茶, 从巴蜀地区到中原广大地区都盛行喝茶, 茶文化由此时开始萌发并向周边发展。早期茶文化传播至朝鲜半岛是佛教徒, 公元372 年佛教传入高丽, 推测茶大约在公元四世纪期间。在公元六世纪和七世纪, 新罗为了学习汉唐时期优秀的经济文化和佛法, 前后派遣僧人30 余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和文化, 他们来到中国后进行了10 多年的细心学习, 力图回到自己的祖国后将先进的文化和佛法传播。这些来中国学习的僧人在中原品尝到了茶, 甚是喜欢, 回国后将茶叶和茶籽一并带回自己的祖国。韩国史《三国史记》中记载:“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时, 已有茶”, 可见韩国的饮茶之风大约在六世纪至七世纪。三国时代的韩国在历史上是最早引入中国茶的年代, 是韩国茶文化的出现萌芽时期, 然而当时的饮茶之事仅限于上流社会和僧侣之间, 茶通常被作为祭祀和礼佛用的祭品, 并没有在普通黎明百姓中传播开来。

第二阶段:新罗统一, 公元868 年至公元935 年, 是中国初唐高宗至五代后唐时期, 此时中国茶文化日趋成熟, 饮茶之风日益盛行, 各类与茶相关的经济蓬勃发展, 茶道逐渐形成, 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创作兴盛, 这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2]。韩国《三国史记》就有记载公元828 年新罗派遣使臣来唐朝, 唐文帝设宴款待, 并将茶籽带回新罗。新罗第二十七代闪的女王已有茶。韩国饮茶之风始于九世纪出的兴德王时期, 当时的饮茶风俗仍旧在上流社会以及僧侣、文士之间传播, 黎民百姓也开始流行饮茶。韩国茶文化受到大唐茶文化的影响, 韩国大多数国王、王子与茶相依相伴, 茶成为当时宴客、祭祀物品中的关键之物。新罗统一时期, 是韩国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 这个时期也是韩国茶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 饮茶从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 民间种茶、制茶, 在饮茶方式上也学会了唐朝人的煎茶法和煮茶法。

第三阶段:高丽时期。公元923 年至公元1392 年, 正值中国五代后唐至明太祖时期, 此时中国饮茶之风普及, 点茶、茶道蔚然成风, 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3]。饮茶品茗是一项内涵深刻的艺术, 品茶缺少不了茶具, 要想获得良好的饮茶风味和视觉效果, 享受美好的饮茶感受, 选择合适的饮茶器皿是非常重要的。从茶文化开始之初, 茶具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时光, 并于当时的时代风气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关。茶具的种类可谓琳琅满目, 从采茶用具到饮茶用具, 名目繁多。此时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韩国饮茶盛行, 陶瓷产业逐渐形成, 为韩国茶具的发展奠定基础。韩国茶文化中茶礼和茶道逐渐形成, 茶礼逐渐在王公贵族、官员、僧侣以及百姓中普及。

第四阶段:朝鲜时期。公元1392 年至公元1910 年, 正值中国的明清时期。此时在中国茶文化迎来第三个高峰, 散茶流行起来, 茶道形式日益丰富, 而采用紫砂制成的茶具颇受市场欢迎[4]。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 茶文化转入低迷。此时朝鲜时期在明朝茶文化的影响, 散茶也开始流行起来, 撮泡法和点茶法逐渐普及。朝鲜中期清军入侵, 茶文化逐渐衰弱。在众多文人大师的热心维持下, 茶文化的热度逐渐恢复。此时韩国茶文化将点茶道和泡茶道融会贯通, 充分吸收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精华, 韩国茶文化逐渐走向稳定发展时期, 朝鲜中晚期民间茶生活衰弱, 但是越来越多人推崇茶道精神。

第五阶段:1910 年以后, 当时中国正值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 中国的茶文化一直承袭晚清的衰微之势, “文革”时期跌到低谷。直至上世纪90 年代, 中国茶文化开始复兴。现代时期, 韩国茶文化逐渐走向了一条独立发展的全新道路, 并对当时中国日渐衰弱的茶文化有感染和振奋作用。二战时期日本侵略朝鲜半岛, 当时韩国在日本的影响下开设了一些茶道课, 自此茶文化慢慢开始重新恢复活力。韩国光复后, 茶文化的发展活力日益强劲, 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韩国人深谙茶道之人专门著述论著《韩国茶道》, 1932 年还建立了茶道大学, 开创了许许多多茶文化团体。此时韩国茶文化已经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2 韩国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

韩国茶文化从内涵来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从韩国茶文化的外延来看, 韩国茶文化对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文学、风俗习惯等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韩国茶文化的发展之路, 可以看出它的发展核心是以茶礼和茶道为基础的, 茶道是整个韩国茶文化中的灵魂, 茶礼是韩国茶文化中的外在文化表现, 二者是组成韩国茶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韩国茶文化中, 茶道和茶礼是主流的, 而饮茶却成为次要的。茶文化研究界普遍认为, 在李氏朝鲜时代以前, 受中国茶文化影响, 韩国有过茶文化兴盛的历史, 但是由于李氏朝鲜当局采取“尊儒排佛”的政策, 佛教受到压制, 和佛教关系密切的饮茶也随之由盛转衰, 因此, 至今韩国人没有饮茶的习惯。在韩国的餐厅用餐时, 店家都会上“茶”, 但没有一次是茶叶茶。韩国人一般不喝茶叶茶, 而比较爱喝“传统茶”。所谓“传统茶”, 其实就是用其他植物做成的饮料, 属于“非茶之茶”。比如大麦茶、玉米茶、锅巴茶、大枣茶、萝卜茶、桂皮茶、柚子茶等, 品种繁多, 不胜枚举。韩国茶文化对本国的宗教、民族、语言文学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韩国的语言文学中, 也不同程度地打上了不可磨灭的茶文化痕迹。韩国语言文学中出现了大量的茶文献, 茶文化内容进入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并与该国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歌曲等艺术密切融合, 形成了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新颖的茶文化艺术。

在古代韩国的语言文学中, 仍然保留了大量中文, 汉语的成分和特征影响了韩语的形成, 并逐渐向韩语扩散或渗透。在韩国的茶文化中, 像崔致远、郑梦周、李奎报、李蔷、金正喜等人撰写了许多汉语与茶相关的诗文, 现代韩国的茶礼已经能够独领风骚。在韩国茶文化中, 儒佛道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儒家第一, 佛教第二, 道教第三。在儒家文化传播中, 韩国最为崇尚和重视。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 古代韩国的佛教教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韩国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 儒家文化是第一重要的。此外对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宋明道学更为推崇, 普遍接受中国当时的朱子家礼。论及道教, 韩国的语言文化中, 茶文化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道教讲究心境的虚静, 在论茶的关系上, 讲究养生与自然的崇尚。道教崇尚无为而治, 远离俗世凡尘, 返璞归真, 进而实现生活中的逍遥自在。在饮茶之事上, 他们能够把自己的闲适无为、清静虚空的心态融入到茶事当中。禅味来源于宋代的“茶禅一味”说。韩国语言文化中的茶道精神是灵魂, 他的思想核心是静和思想, 但是高丽的文人李行、权近、郑梦周等人的文学盛行, 在李奎报时成为集大成者, 在朝鲜时期高僧西山大师、丁若镛、金正喜等那里得到完整的体现, 当时文人将茶道精神解释为清和、清虚以及禅茶一味。当时韩国著名的草衣大师对韩国的茶道精神做出了解释, 并提倡从茶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中正”思想。

3 结束语

茶文化甚至成为中韩两国邦交文化关系的重要纽带, 自古以来就起到重要作用。茶也是日益成为韩国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饮茶是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 而以茶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形式就是“茶事艺文”, 茶事艺文的艺术价值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历史信息、技术信息以及审美信息。以茶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也风格各异, 独具特色, 比如与茶相关的语言文化作品非常丰富。韩国茶文化对本国的语言文化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早期引进中国的茶文化开始, 不断吸收、改变以及创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韩国茶文化从模仿走向独立, 韩国语言文化深刻烙印上了茶文化的印记, 也展现出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 这是韩国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分, 也是体现中韩茶文化、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摘要:韩国作为中国大陆上比邻而居的友邦之国, 中韩之间从几千年前就有着极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往来, 在茶文化的沟通交流上极为密切。茶文化甚至成为中韩两国文化关系的重要纽带, 自古以来就起到重要作用。茶也是日益成为韩国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韩国语言文化中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记载, 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韩源词语, 比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语言文学作品, 这无疑体现茶文化对韩国语言文学的影响非常深刻。

关键词:茶文化,韩国,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陈椽.茶业通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丁以寿.中韩茶文化交流与比较[J].章玉和译, 2014, (5) :317-323.

韩国文化的理解 篇2

关键字:韩国 选秀节目 综艺节目 电视剧 文化传播 影响 反思 摘要:这篇文章对韩国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在中国快速传播做了简要的分析,让我们知道韩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好的原因以及其中所带来的影响,还有文化传播的必然性。

一、韩国选秀节目热袭中国电视市场

韩星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度可谓是比较高的,韩国众多明星的出炉,实际上也反映出了韩国选秀节目的快速发展以及多样化。

近年来韩国的综艺文化在中国发展迅速,例如《我是歌手》是中国内地首档专业歌手歌唱对决电视节目。此档节目引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由湖南卫视购入版权,自今年1月18日首播起便在中国内地掀起收视狂潮,打败多档综艺节目,收视率连续多日占据首位。在收视率超过1%就算成功的中国内地电视市场,《我是歌手》的最高收视率曾达到2.38%。播出的3个月间,仅在微博上人们对节目的讨论总量近亿条,在搜索排行榜上也始终占据首席。节目相关视频点击量超过2亿次,参加节目的歌手身价翻了10倍以上。

作为一档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因为“好看”、“好听”赚足观众的眼球。此次《我是歌手》引发的收视狂潮,一方面体现了大众文化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迎合了群众口味,必然受到大家欢迎;在《我是歌手》节目中一方面节目的内容是明星效应,由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手演唱受大家欢迎的歌曲,这本身就非常受到群众的欢迎;最重要的是现场人们的参与和互动,给广大人群强烈的参与感,这是节目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目前民主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增强,体现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我是歌手》节目,还包括之前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快乐女生》等都体现了群众对大众艺术的偏爱以及现场参与感的重视。《我是歌手》节目真实的全程播放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个节目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演唱,还包括演唱台前幕后的真实演播,体现节目的真实、公开、公平。真实公开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在我们目前社会上真实与公开有着最强的呼声,是我们对生活公平的渴望,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尤其在现在我们社会诚信需要大力建设的时候,这种公开、真实就如一朵最美丽的花、一束最珍贵的阳光,让人们看到诚信的影子,看到公平的体现。目前我们社会在不断建设真实、公开、诚信的社会文化道德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推进社会公开、公平、诚信的社会进程,这些节目的公开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映射,受到民众的欢迎体现人民意愿的同时,也提醒我们更多的责任,去不断加强民主建设。

二、韩国综艺节目强力来袭

韩国综艺节目在内容上比较多样化。比如《我们结婚了》是请当红男女艺人扮作假象夫妻,体验两个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家族诞生艺人》是为奶奶看家两天,并做相应的农活,让奶奶去度过平生难得的旅行;《running man》1 是让艺人在城市中不停地完成不同但有趣的任务。此外还有着许多种类的综艺节目。

目前来说,在中国市场最火的综艺节目就是韩国MBC电视台与湖南卫视签约版权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此档节目是爱护子女的父亲们试图聆听子女们的心事,同时给子女传达无限父爱的节目。自10月11日开播,湖南卫视最近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瞬间成为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节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时的户外体验中,单独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共同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系列任务,这样的节目形式给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待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

《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即使不是在黄金档播出依然吸引了众多家长主动带着孩子一起观看?其“清新”的节目形式和“温情”的节目内容,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究其根本,节目火爆的原因就是切中了现在的社会热点:新生代父亲存“缺位”现象。这档节目非常的贴近现在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赚更多的钱,成就更大的事业,过于重视给家庭带来物质保障而忽视了与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的交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自身的位置。这说明了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中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同时也是对中国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父亲角色失位”的新的审视。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在一起时,互动不足,父子间在相处时仍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在孩子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父母要有耐心的等待他做好准备迈出走向独立的第一步。除了等待,还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脚步。我想问题不在于是爸爸带孩子还是妈妈带孩子适合,而是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应该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需要爸爸宽阔的肩膀和适度严厉的批评,而妈妈在其中加以引导,这才是关键。相信这档综艺节目一定会带给我们现在的社会很大的启发与深思。

三、韩剧来袭,韩流不寒。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韩流”汹涌而来。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后的多元文化结构,是韩国近代历史中文化领域发展的极大成就,这种文化结构也成就了韩国的影视产业,是的韩国的影视产业发展迅速,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今的中国,韩剧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时间的一大内容,即使是知道其中的虚假剧情也不会降低观众的热情。韩剧会如此受到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人群对传播内容的认同,使受传者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认同感,找到自身生存的合理性,心理上感到慰籍。一部艺术作品要引起观众兴趣,必须与观众构成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纵观历史,中国与韩国自古以来就在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甚至种族上有着很深的渊源,韩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还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韩国在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合理,传统文化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中韩两国文化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有很多共同点,它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早就形成了相似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与伦理观念,虽然两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各不相同,但历史的文化积淀始终在深深影响、2 制约着中韩两国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特别是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与滋养,拥有诸多共同的文化特质,如“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信念等。这样的共同和相似形成了中国观众接受韩国电视剧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基础与精神基石。韩国电视剧具有很深的东方文化底蕴,场景画面也很具现代魅力,这种现代生活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意义,同时又给传统文化在现代意义上一定的扬弃。韩国电视剧洋溢着古典式的谅解、宽容精神及惟美精致的情调,展示、宣扬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如为人应孝敬父母,朋友之间以诚信为本,对家庭、友情、爱情、亲情要珍惜、负有责任心等等,这些精神诉求和生活价值趋向都非常容易让身处转型期的中国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当然韩国电视剧也明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对抗认同的魅力。在 韩剧中浓厚的温情和鲜明的儒家道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国内目前的道德空白,一些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以及孝顺父母、重视家庭、谦恭有礼的人生态度,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传统。

每部韩剧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核心。无论是青春偶像剧《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浪漫满屋》等,还是一些生活剧《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抑或是历史剧如《明成皇后》、《商道》等,都有一个情节曲折、细腻精致、打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中通常蕴涵着这样一些主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义、利益、误解、宽容,都被绵密而富于技巧性地编织到日常化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既令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又常常被其中蕴涵的戏剧元素所打动。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韩剧总有一个情节核心如影随形,紧紧扣合,这是吸引观众看下去,并被打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韩剧即使长达几十上百集,观众仍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伴随剧情始终。比如多数韩国影视剧是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用细腻而朴素的手法再现韩国民众的精神风貌。无论轻松诙谐还是感伤忧郁,都真实而亲切。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感觉,仿佛剧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韩剧的文化构图从基本的生活细节铺开。以家庭为点、社会为面,辐射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阶层,人物的情感丰富和文化的立体呈现。伦理和道德的社会约束,舆论的强大作用,再加上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情于景的叙事手法、悠扬哀婉的主题曲等,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性的描述中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灵状态,在银幕荧屏上实现新写实小说的个人化书写。韩剧中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物心理的准确客观的把握。细腻细致的描摹非常深入人心。尤其深得同样面临事业和家庭等各种关系困扰的中青年女性的共鸣。工作中的竞争、同事的远近亲疏、利益分配。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无论是和谐还是纷争。都有因东方文化的含蓄而有着为情义、得失难以启齿的心理较量。韩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感情专一,执著于理想与家庭,遇到困难隐忍坚强。一方面负有传统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富有现代社会的事业女性特有的进取精神与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演员表演真实投入,感情真挚,画面干净,色彩浓淡相宜。虽然韩剧冗长繁琐,但还是在中国大陆有很高的收视率、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很富有感染力。

四、结语

韩国的酒文化 篇3

“不喝则已,要喝就一醉方休,”生这是韩国的酒文化。据韩国人说,简单来说,韩国人喝酒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劝酒,让对方喝的越多越好,最好大醉。在韩国喝酒,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形式,也是一种时尚、特殊的礼节。韩国的这种酒文化有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烙印,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韩国人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所以韩国人的口头禅都是“快点快点”,这让去过韩国的人都印象深刻;另一个原因是,受韩国等级文化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级严格服从上级,晚辈严格服从长辈”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人们生活中,韩国社会形成了一种与其国家节奏相协调的现象—“暴饮文化”,也就是今天韩国“不喝则已,要喝就一醉方休”的酒文化。

在韩国,喝酒必不可少,最典型的特征是在“酒局”上的表现。韩国人喝酒都是互相之间的劝酒和推杯换盏,其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对方进入醉酒状态,然后相互之间变得熟络,最后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状态,而如果这样,那么这次酒局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人们也互相熟悉了,自然事情也就谈成了。这对刚去韩国工作的朋友来说一定要知道的,在韩国,喝酒是必不可少的,韩国人饮酒时也有酒令:“场所不问,时间不问,下酒菜不问,酒类不问……”

酒文化之规定礼仪

韩国人的酒文化中有很多规矩,一直延续至今。如,一般从烧酒开始,再用啤酒爽口,最后用“炸弹酒”(一种啤酒和洋酒的混合酒)为当晚酒局画上句号,当然烧酒、啤酒、“炸弹酒”都是韩国酒局的主角。此外,还有一种文化,即酒文化中的“次文化”,是指韩国人在喝酒时,比较随便,一般会在饭店、小酒馆、街边小摊、酒吧等地方喝酒,不会在一个酒馆结束,而是要辗转多个酒馆,品尝各种酒。在第一个酒馆饮酒叫“第一次”,第二个叫“二次”,就这样次数不断增多,喝酒的人也进入了兴奋和意识蒙胧状态,有的喝完酒会去唱歌,所以韩国夜生活也是丰富无比。每当午夜时分,街边总会见到各种各样喝醉了酒的人,有哭有笑有闹,这可以说是韩国夜景中独有的一幕。

在韩国喝酒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其中喝酒礼仪非常重要,下面有几点需要每一个对韩国有兴趣的朋友谨记。一、和长辈们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长辈不动千万不要动,喝酒的时候要侧过身子,不能正脸对了长辈,当然对比自己辈分低的人就不需要了,长辈倒酒要双手拿杯,喝的时候要一饮而尽,当长辈杯里没酒时要双手去倒酒,自己杯子没酒时不能自己倒酒;二、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可以随便些,不过还要遵守不能自己倒酒,要一饮而尽,倒酒时候要满杯最好等;三、喝酒的时候要知道谁大谁小,要按照顺序倒酒,按照前后辈分顺序;四、要知道自己酒量。韩国人酒量都很不错,所以要量力而行,不然就适得其反了,但如若喝醉,可以喝点蜂蜜水、豆芽汤等来解酒。

酒文化之酒俗

韩国酒历史久远,酒俗也一代代的传承至今。以前每到阴历10月,儒生们会择吉日,守礼节设宴款待大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乡饮酒礼”。在一些其他节日和祭祀上,年轻人们也可以像长辈们学习喝酒的知识,那时候没有得到长辈的允许是不能喝酒的,但到了喝酒年龄,他们会学“酒道”,但当在酒席上出现无礼举动时,就违背了“酒道”的意思,一般长辈们会指出错误之处。

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韩国人喝酒没那么讲究礼数,但“酒道”仍通用。在韩国喝酒,人们喜欢说“干杯”,那表示着心里高兴和相互分享愉悦,碰一碰杯让气氛更融洽,而不是像中国人喝酒那样,干杯就要把杯子里的酒全喝完。

在韩国喝酒,要一杯一杯喝完,而不是续酒,这在韩国是不礼貌的。这种不能续酒的文化据说是发端于祭祀上喝一口祭祀酒之后,要把酒杯重新呈给长辈的风俗,这种习俗延续至今,把酒杯呈给长辈表达了一种尊重,也正如此,在聚会时,会把酒杯递给同伴或是想亲近的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意。

酒文化之酒广告

酒广告顾名思义为酒做广告,以提升酒的知名度,提高销量。韩国为酒做广告最不可缺少的是美女,当你研究韩国酒广告时你会发现,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各类酒类海报,海报里的美女姿态各异,或温柔可人、或性感妖娆,或狂野轻灵,无一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广告美女不是一般的村姑或是奇特的人,而都是家喻户晓、风靡一时的当红明星。韩国的这种现象,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都爱恋其中,这或许就是酒商们要达到的目的吧。这里有现任首尔市长在博客上发表的感慨:“在北汉山的入口,林林总总地排列着一些酒馆和饭馆。其中一家餐厅的门口,竖立着巨幅酒广告和酒桶。像其他地方一样,推销酒的广告里永远出现的都是女模特儿。酒桶旁边也不例外,将美女和饮酒联系在一起,诱惑着客人。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将酒和女性相提并论,才能提起喝酒的兴致呢?”

针对首尔市长这一提问,人们给出了很多答案,但韩国某知名酒业公司给出了合理解释:一、喜欢喝酒的都是男性,他们占酒馆客人的大部分,而99%的男性表示喜欢美女,所以吸引顾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美女做广告,这会让顾客们记住酒类品牌;二、韩国的酒类广告有限制,即便是度数低的酒,若在电视做广告要在晚上10点以后播出,高度数酒限制更多,因此酒业公司就直接做广告营销,选择海报和挂历,并把它们做得相当刺激,夺人眼球。或许这应该解答了人们对韩国酒类广告的诸多疑问。

酒文化之中韩异同

饮酒是一件美事,了解酒文化也是一件很长知识的事。一个国家的酒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生活的集体体现,说起其他国家的酒文化,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自己国家的酒文化找共同点与不同点。

其实中国乃至东南亚的酒文化都离不开儒家学说。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文化也同样受到了儒家学说的深刻影响。据我们查资料,发现《尚书·酒诰》中有宣扬的酒德,内容如下:一、“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二、“无彝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生病时才宜饮酒;三、“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四、“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从中可以看出,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笔者根据中韩酒文化差异不同,稍作了总结,如下六方面:

一、共饮对象:韩国人饮酒时,酒友主要是朋友或单位同事。而中国人则多喜欢和家人或亲戚朋友一起到外面聚餐,顺便饮酒。

二、饮酒目的:韩国人的饮酒目的有如下几个。一是缓解压力型,占53%;二是重视健康型,占27%;三是爱好饮酒型,占13%;四是突显个性型,占7%。与此相反,中国人当中经常饮酒的人大都是真的喜欢饮酒,享受饮酒这个过程本身。

三、酒后的状态不同:韩国人一旦饮酒,就很难适可而止,一定要一醉方休、不醉不归。而且,他们大部分借饮酒来缓解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巨大压力。但是,大部分中国人饮酒就比较自觉,分寸把握很得当。

四、饮酒的次数地点:韩国人的饮酒方式比较独特,一次一次地转换酒馆,好像不把所有的酒都喝一遍就不过瘾,这恐怕也是举世罕见的。相反,中国人中很多爱好饮酒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喝两杯,而且也没有喝酒换地方的习惯,要么在家里,要么在饭店,酒席一般固定在一个场所。

五、回家的时间:韩国人酒后的回家时间一般都是午夜或次日凌晨,而且,偶尔还会在外面住。但在中国喝酒之后凌晨归家或者干脆夜不归宿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韩国的酒文化 篇4

自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 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方面进行密切而活跃的合作和发展, 需要大量的中韩两国的双语人才, 在这样的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 国内的韩国语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扩展, 到目前为止, 国内有143个大学 (包括本科、专科、民办大学) 开设了韩国语课程。随着韩国语教育发展成熟, 韩国语课程也更加细分化了, 但作为语言教学中很重要的文化教育在教学课时量和质量方面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 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校的韩国语教师只重视语言技能方面的能力, 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而且相应的教育方案也不够系统、不够完善, 这导致目前韩国文化教育只是作为语言课程的补充课程, 只起到辅助语言教学的作用,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韩国文化教育。

(二) 韩国文化课程的课时量很少, 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 对文化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或者客观上安排不了韩国文化有关的课程, 所以韩国文化的课时量很少。创建于1945年, 在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朝鲜语本科专业的北京大学来说, 单独开设的韩国文化课在整个学年中只有一个学期, 周学时2节, 韩国民俗课, 周学时2节, 占据大部分课时量的课程是语言技能方面的课程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课程。

除此之外, 据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普遍对韩国文化课的教学不太满意, 觉得文化课枯燥无味。一般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由教师来讲解和介绍韩国文化有关的相关知识。这样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无法提起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 也就无法让学生主动地、创新地学习有关韩国文化的更多知识。

(三) 韩国文化教育的内容没有深度, 韩国文化教育目标不够系统化、具体化

由于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太高, 相应地, 对韩国文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也没有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文化的内涵广泛, 涉及到方方面面, 简单来说文化是一个团体区别于其他团体的, 而且是特定的团体所共有的人们生活的总体, 不仅包括可以看得见的语言、习俗、艺术、建筑等;还包括看不见的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制度等内在的、深层次的部分, 所以应该进行更广泛、更有深度的文化教育。

据了解, 韩国语专业的学生说虽然大概了解韩国的政治、经济、民俗、节日等一些有关韩国文化或者韩国概况方面的内容, 但是对于韩国人怎样思考, 生活习惯是怎样等深层次方面的内容还是不太了解, 这说明文化教学内容没有深度。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行为特点等深层次的、内在的文化知识正是跟韩国人进行交流时最能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是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团体中的人们互相传达意思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也是该团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而思想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可以说文化主要是用语言来表现的, 所以,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 寓示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世界。孤立地就语言来研究语言, 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是无法正确使用语言、更不用说真正掌握了语言。此外, 孤立地就文化来研究文化, 没有语言作为载体也是不行的。学习任何一门外语, 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 更要熟知该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文化内涵, 要了解人们怎么用自己的语言反映思想和行为。

如果不清楚了解该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在用外语交流的时候会出现误会和问题, 比如, 一个学习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在韩资企业实习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之后, 跟所在部门的部长打个招呼。这位实习生由于不了解韩国人根据身份、级别的不同, 敬语使用方面也有差别, 导致部长非常生气。韩国是自古以来等级关系非常分明, 这最直接体现在韩国语语言方面, 所以韩国语中有最高的尊敬语、比较的敬语、非敬语, 可以说, 有没有学好韩国语, 关键在于有没有正确使用敬语。

可见, 要想让学习者正确使用语言, 没有语言所属国的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须进行文化教育。

三.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方案的一些建议

上文通过分析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阐明了文化教育对语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学本科韩国语教育中, 光要培养听、说、读、写这四个语言技能, 在时间上也是不够的, 所以把文化教育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开设, 显然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所以把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教学。

所谓语言和文化融合教育是指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紧密连接起来,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这不是在语言教材中片面地进行文化教育, 而是通过学习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 所以这种教育模式的目标不是传达文化知识, 而是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即, 文化是作为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 文化的内容是学习目标语言的素材。这样通过学习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的方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正确理解承载在语言当中的文化,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

以下就针对这样的教学方案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 文化内容根据韩国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 进行分类。

文化教育应从韩国语学习初级阶段开始进行, 随着韩国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 文化教育的内容也逐步深入。从学习韩国语的初级阶段开始, 选择复杂的、深入的文化内容, 不仅让学习者难以理解, 也可能会给学习者产生文化上的误解。所以, 在初级阶段, 以韩国人日常生活活动为中心, 对一般文化事实的表层文化为主, 到了中级、高级阶段, 以理解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行为特点的深层文化为教育内容。简单来说, 以学习者接受程度的变化和韩国语言能力的提高, 循序渐进地提高文化内容的深度。

(二) 让学生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 进行文化教育

目前, 大部分文化课程只是通过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吸收, 这样单方面“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像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 教师在这个容器里不断注入水的情况类似, 这样的教学模式时间长了, 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相反,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 并参与到与韩国文化有关的活动的话, 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来通过经验得到的对韩国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会很深刻, 而且无意识当中, 培养了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介绍韩国民俗文化当中的游戏文化时, 教师简单说明游戏名称和由来, 还有游戏规则之后, 可以用提前准备好的游戏工具, 现场教学生怎么玩游戏, 让学生玩一下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 让学生可以用韩国语谈谈玩游戏之后的感受, 或者再把游戏规则简单说明一下。总之, 在韩国语课堂上进行让学生理解并能体验韩国文化的教育活动, 这样的活动的编排要以全方位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而进行。

(三) 通过图片、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展现韩国文化

通过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亲眼所见和感受到的文化教育比教师以说明、讲解为主的文化解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取得的教学效果更有效。比如, 在讲到韩国民俗文化中“假面舞”的时候, 给学生先放一段韩剧“王的男人”中带着面具跳舞的场景,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假面舞”这个韩国民俗文化的由来和相关文化内容。像这样文化中可以看得见的文化, 如:建筑、服饰、饮食等最好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现。在展现韩国文化的图片和视频之后, 教师根据所介绍的文化主题, 让学生用韩国语看图说话, 或者写一篇感想, 也可以让学生比较韩国文化和自己国家在某个文化内容方面的差异, 培养学生个人对文化的思考力。

(四) 使用韩国语出版物, 进行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教育

像新闻报纸、杂志等出版物里, 出现在教材中所没有的文化内容, 充分利用这些出版物, 进行韩国语和韩国文化教育, 不仅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 还可以了解最新的韩国文化, 是非常实用的文化教育素材。这些出版物的使用以中级、高级韩国语学习者为对象。学生读完报纸后, 用韩国语进行概括, 或者扩展写新闻, 还可以对所读物发表感想, 进行讨论, 也可以作为听力资料, 进行听力教育。在文化教育层面来看, 教师从这些出版物中摘取有关韩国文化的资料内容, 让学生比较自己国家的相应的文化, 并进行讨论。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找出目前学校和教师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文化课时很少, 学生在文化课堂内所能学到的文化知识很肤浅, 对韩国文化内在的、深层次的文化。如: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文化内容没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在实际交流中会带来很多误会和问题, 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的是所属国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这些思想和行为构成当地文化, 所以不了解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就无法正确运用外语来进行交流。因此, 必须对语言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应该从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开始进行, 并根据不同阶段, 规划文化教育的内容, 从简单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韩国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 随着韩国语学习不断深入, 进行更深入的韩国文化内容的教育。文化教育的方式, 不只是教师口头讲解和说明的方式进行, 应采取多样的方式, 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韩国文化, 此外, 让学生亲自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 全面打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机能,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来进行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对韩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 让学生自觉地寻找学习并了解韩国文化的机会和通道。这些体验韩国文化的活动, 不仅以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文化为目标, 同时通过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能够掌握韩国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并提高语言技能。

总而言之,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了解韩国文化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进行韩国语言教育, 同时提高韩国语言技能和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模式 裴志云sunmoon大学教育学院2005.8

[2].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中文化教育方案 沈呅娥 梨花女子大学1998

[3].韩国语教材中的文化教育分析 张润正 延世大学2002

[4].五年制大专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的方法 贠霖 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037039

[5].谈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刘夏云 山西财经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山西太原 (2010) 01

韩国的饮食礼仪文化 篇5

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

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

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

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

还有生拌 <广告>鱼肉、鱼虾酱等菜肴。

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

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

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

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

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童用。

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虽然有不少人经常说自己爱吃韩国菜,但对于韩国菜的认识多指烧烤食法,最多是对人参鸡汤或泡菜略知一二,其余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可谓一无所知。

自古以来,韩国极重礼仪,在语言方面,年幼者必须对长辈使用敬语,至于饮食方面,上菜或盛饭时,亦要先递给长辈,甚至要特设单人桌,由女儿或媳妇恭敬地端到他们面前,等待老人家举箸后,家中其他成员方可就餐。

至于席上倒酒,亦需要按年龄大小顺序,由长至幼,当长辈举杯之后,年幼者才可以饮酒。

另外,还有一个传统习惯,男女七岁不同席,女孩子到了七岁之后就不与任何男子(包括父亲和兄弟)在同一房间同席。

不过,这种习俗在大城市已渐渐破除,偶尔在乡间仍然可见。

昔日的韩国家庭,是将盛着米饭的器皿放在台中央,而菜则在碗里,并放置于周围,每个人则有一把长柄圆头平匙,一双筷子,一盘凉水,用餐时就用匙把饭直接送到嘴里,筷子用来夹菜,凉水则是涮匙用的。

现代的韩国人用餐习惯已有很大变化,不少是使用食品盘,每人的一份饭菜装在盘中,也有些更加摩登的家庭已不用食品盘,而是用碗盛饭了。

韩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亦保留了不少传统文化。

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脚的小桌,宾客地盘腿而坐。

年轻人更会在长辈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脚底上,绝不能将双腿伸直,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

如果遇上房间太小,可以将餐桌摆在院子里,铺上席子便可。

不过,现代的韩国人越来越崇尚外国潮流,无论餐桌或者饮食礼仪,都离传统越来越远了

韩国四季分明,各季有各季的食品,因此食品品种非常丰富。

韩国还三面环海,寒流与暖流交汇,沿海岸有肥沃的滩涂,所以鱼贝种类也很多。

韩国人为了智慧地度过酷暑和寒冬,很早就开发了鱼虾酱之类发酵食品,其加工技术十分发达,而且传统的海味料理也发达。

在韩国自古以来礼仪食品种类繁多,如生产、三七日、百日、周岁、婚礼、聘礼等的贺礼食品,巫俗食品、祭礼食品、寺庙礼仪食品等。

其中,寺庙食品忌五辛(蒜、葱、小根蒜、韭菜等)和荤菜,用山菜、野菜、树根、野果、树皮、海草类、谷类制作,不加任何调料,形成自然产品本身固有而独特的文化,其烹饪方法在各寺庙之间口传至今。

祭礼食品以糕饼为主。

儒家的祭礼食品同巫俗食品形式基本一致,但祭礼食品已相当现世化,而巫俗食品还依然如故。

如在巫俗食品中,把红枣泥或生肉片放在蒸米面糕上,这种做法表明阴阳相谐观念多么根深蒂固。

韩国的饮食习惯与家庭形式有密切关系。

韩国人自从从事农业就开发发酵食品,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对调味食品酱油、辣酱、大酱等尤为讲究。

同时,为了用于饭前酒、接待客人、祭礼自酿家酒,还常备鱼虾酱、咸菜、肉干、鱼干等下酒菜,由此开发了各种食品加工技术,发展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韩国人对传统的素食独有情钟,以素食为主的寺庙食品自不必说,就是泡菜、豆腐菜、山野菜等日常食品也非常发达。

如今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肉类消费迅速增加,因此各种成人病大为流行,在这种情况下,素食的寺庙食品作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韩国的食品可分为以各地名产为材料的宫庭食品和各具特色的乡土食品。

韩国文化村镇的打造模式 篇6

为拉动区域经济以及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也曾大打文化牌,各地掀起了一股“文化造镇”的热潮。文化造镇,它可以是“无中生有”,对文化进行嫁接和移植;它还可以是“有中生新”,在深入挖掘和突出既有文化的内涵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造镇这一举措除了具有经济价值之外,还在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域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韩国的文化村镇,按照内容特征大体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类是历史文化型,即以传统文化为主,包括传统建筑、历史名人、民俗等。如安东的河回文化村、全州的韩屋村等。第二类是多元文化型,即富有外国风情的小乡镇,如加平郡的法国文化村、南海德国村等。第三类是生态型,如新安郡曾岛、潭阳郡昌平面等慢城镇。第四类是艺术型,如坡州的HEYRI艺术村、光州的诗画村等。下文将着重围绕后两类较有特色的村镇建设类型展开叙述。

(一)历史文化型:安东河回文化村

这个村落是丰山柳氏在六百余年间代代传下来的,保有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古朴淳厚的文化底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美国前总统布什都曾到河回参观考察过。村落现居住着150余户人家,127栋的房屋中有12栋被指定为文物和重要民俗材料。村落的管理和运营是由居民自治团体——安东河回村保存会担任的。

相对于开发扩建而言,河回村旨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采用节日庆典、民俗表演、体验活动等方式对该地域的民俗文化予以了传承和宣传。如每年3~12月的周三、周六和周日开设了别神假面演出;4~10月安排了茶道、书写家训等体验活动;每年夏季举办船游诗画节。独特的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的观光item,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二)多元文化型:加平郡法国文化村

加平郡位于京畿道,距离首都首尔约一个小时的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坐落于加平郡的法国文化村是韩国国内唯一的法国文化体验空间(类似于主题公园)。值得说明的是,加平郡本身和法国文化没有特殊的联系,法国文化村完全可视为“无中生有”的作品,是对法国文化的嫁接和移植。

加平郡法国文化村以童话《小王子》为主题,用法式建筑塑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和富有希望的童话世界。村里开设了法国传统住宅展示馆、欧洲人偶之家等参观型空间;也开放了人偶剧剧场,为游客播放观览剧目;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法国人偶制作、欧洲乐器和传统游戏体验等。异国风情的空间,童趣的活动安排,吸引了不少家族游客。

(三)生态型:青山岛慢镇

面积33.27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三千人的青山岛,七年前还是全罗南道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村落,如今却是韩国旅游界的一朵奇葩。青山岛蜕变的契机源于慢镇的打造。受国际慢镇运动的影响,并在国内发展生态城市浪潮的推动下,青山岛结合自身的特点,把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慢镇”。

值得注意的是,慢并不意味著落后。慢城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体现了大城市所不具备的田园风情;摒弃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选取“慢生活”理念,在自然环境里尽情享受当地的固有食物和文化,是一项体验快乐生活的运动。所谓的“慢”,指的是对环境、自然、时间、季节甚至是自我的一种尊重。自然与自我的协调下的甜蜜人生就是“慢”。慢的核心在于生态环保、沟通和谐和人文人性。

有了明确的发展定位后,青山岛按照国际慢城评选的基本条件和评定标准进行内部整改,于2007年12月被评定为国际慢镇,也是亚洲最初的慢镇之一。重塑后的青山岛,并没有改变其原有的样貌,依旧保存了传统的农耕和畜牧业。它依靠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独特的地方特产和质朴淡定的“慢性”,吸引了大批渴望心灵自由的都市客。

青山岛慢镇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即亲自然的生态环境、质朴的传统文化和慢体验,旨在发扬慢文化,从慢节奏中发掘生活的点滴幸福。青山岛慢镇的运营也可以概括成三点:第一,该慢镇是自治团体为主导、当地居民积极协作参与的地方共同体;第二,它注重塑造和推广“慢文化”品牌,拓展生态“慢”游;第三,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游戏等软性手段使外来游客适应当地的“慢”规则。

近年来,去青山岛慢游的游客逐渐增加,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青山岛的知名度。不仅如此,过去依赖于传统农渔业的青山岛,其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旅游产业及相关服务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四)艺术型:HEYRI艺术村

位于坡州的HEYRI艺术村始建于1998年。HEYRI一词源于坡州地区的传统农谣。HEYRI艺术村是近三百八十名的画家、音乐家、作家、建筑家共同参与建造的工作室、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公演场所组成的艺术村落。HEYRI艺术村的发展定位在“共同体”、“实验基地”和“产业集聚区”这三点上。即文艺人从事艺术文化谈论和创作活动的村落共同体、会员实践精神和理念追求的实验性基地、国内外文化艺术内容的生产和集散区。由此可见,HEYRI既是从事艺术创作工作者的共同居住空间,还是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空间,也是国内外艺术作品展示和传播的空间。可以说它是一个集创作、居住、展示、演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村落。

从核心内容来看,包括亲自然的艺术环境、艺术产业链和艺术活动三个方面。HEYRI重视生态环境,其建筑和造景都是亲环境的。HEYRI也并非一个单纯的艺术村,它还是一个艺术产业集聚中心。在这里,文化艺术产品得到生产、加工、展示和传播,并得到交易和销售,进而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这种产销一体化的机制为艺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为了赢得大众的关注和提高市民的参与度,HEYRI村还定期举办各种艺术体验活动,如“陶瓷器体验”、“雕刻见习”等。

HETRI的运营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实行会员制,是一个以会员为主导的艺术村共同体;第二,围绕“艺术”为中心,打造艺术产业链,实现自产自营自销;第三,设立各种教育机构,致力于挖掘和培养各种优秀的艺术人才,为艺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第四,通过各种艺术体验活动吸引市民的关注和参与。

从运营效果来看,HEYRI不仅塑造地方品牌,拉动了地方经济,同时还促进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

事实上,从以上叙述中可以发现,韩国在打造文化村镇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善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出了准确的定位,且特色十分鲜明。河回文化村走承袭传统的路线,青山镇走以“慢”为主题的生态路线;加平郡法国文化村嫁接法国文化,构筑异国文化空间;而HEYRI则是侧重于艺术。

第二,以村镇成员为发展主体,落实本土化战略,注重品牌的塑造。文化村镇,发展的核心受惠群应该是当地居民。

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篇7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甦平, 曾在《论韩国儒学的特征》中说, 所谓韩国儒学的特性, 是指韩国儒学的本质属性, 具体说就是重“气”、重“情”、重“实”。本文将上述的“气”、“情”、“实”喻为儒学在韩国的哲学文化、伦理文化和宗教文化三方面中的体现。

一、哲学文化———重“气”

中国商周时期的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是先秦时代最高的哲学成就, 集中体现于《易经》之中, 它虽然是宗教领域的思想, 但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那么在韩国的儒教文化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韩国国旗是太极旗, 由中央分为红色和蓝色的圆形太极两仪及四角黑色的四卦构成的。中央红、蓝色的太极, 象征着阴和阳、男和女、静和动的对立统一。四角的四卦分别象征着天地日月的对称和均衡, 四卦以乾离坤坎顺序循环不止, 象征着和平、统一、创造和光明。除此之外, 还有在韩语中的星期一到星期日, 分别用月、火、水、木、金、土来命名, 它起源于中国2世纪的七曜历, 更体现出中国的“五行”学说。

在韩国儒学史中, 影响最深的要数程朱理学。可谓百家争鸣的现象, 由于对朱熹学说中“理”与“气”关系的不同理解, 通过“四七论辨”形成了“主理”派 (岭南学派) 和“主气”派 (畿湖学派) 。其中“主气”派谱系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有李滉、金长生、宋时烈、权尚夏、韩元震和李柬等。其中李滉是韩国儒学史上一位有原创性的儒学大师, 现在新版韩币1 000元纸币上的人物就是他。

李滉, (1536-1584) 号退溪, 是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 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滉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 又排斥佛教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 崇信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和主宰, 如果没有“理”, 便没有天地和人类万物, 一切都将不存在。他承袭朱熹的未有天地之前毕竟先有一个“理”, 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的观点, 将“理”看作为超自然、超时空的精神本体, 而自然界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则是由“理”派生的, 不过是“理”的表现而已。他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要求人们放弃“人欲”, 服从“天理”。在他看来, “四端、七情”与“天理、人欲”有所不同。“四端”就是“天理”, “七情”却不尽同于“人欲”。因为“七情”包括为善为恶的两种可能, 而“人欲”则一定是“恶”的。“天理”和“人欲”是完全对立而不可并存的。读书、修养的目的就是革尽“人欲”, 复尽“天理”。同时, 李滉的“理欲”观反映了当时李朝封建当权者的思想和利益。

二、伦理文化———重“情”

韩国的儒教起源于中国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中的道德思想, 儒教以“仁”的思想为本。如君礼臣忠, 父慈子孝, 夫妇和顺, 兄弟友爱, 朋友忠信等等。其中孟子“仁义礼智信”的性善论的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 从家庭伦理看, 家庭成员的关系, 即亲子、长幼关系, 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说“三纲”是社会的伦理, 那么“五常”则是“个人的德行”。而家庭作为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纽带, 在家庭中, 必有男女分工, 必有一家之长的确立, 必有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互相负责的关系。那么家庭伦理就讲求:男女有别、夫妇有恩、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最后的长幼有序在韩国社会的每个家庭、学校, 乃至工作中, 都有所体现。比如交接东西的时候必须使用双手;对长辈要使用尊称和敬语;在长辈就座之前不能坐下, 重视礼仪, 强调恭顺;用餐时, 长辈不动筷, 晚辈也不能动筷等等。那么如果说“礼”让家庭成员有了距离感, 那么“孝”就成为家庭伦理中最重视的一环, 它调节了父母与子女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让亲更近。

第二, 从社会伦理看, 主要包括“三纲”中的“君为臣纲”、尊师重道和朋友之信。韩国是根深蒂固的儒教国家, 重视愚忠愚孝, 讲求实际利益。就拿南怡将军为例, 南怡将军的父亲是郡守南吩, 母亲是南阳洪氏, 1441年 (世宗23年) , 南怡将军降生在今汉城钟路区莲建洞126番地。南怡小的时候就力大过人, 且气宇轩昂, 在他17岁弱冠那年 (1459年) 考取了武科状元, 深得世祖的宠爱, 曾担任过许多副职。17岁及第武科后, 朝鲜世祖13年平定李施爱叛乱, 成为功臣, 27岁官封兵曹判书, 但世祖死后睿宗登基, 将军受逆贼诬陷, 于28岁英年早逝。

其次, “师长, 君臣之纪也”。师生之道讲究德治重教、择师以德, 师道尊严和安学亲师。师是学术体系的绝对权威, 而师的权威属性类同于君臣、父子。“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在韩国社会阶层中, 教师、教授是极为受人推崇和尊敬的, 但随着社会西化的加快, 虽然这种尊师仍然没有太多的改变, 但在学术上更为开放和平等, 教师的权威开始弱化。最后, 朋友有信, 提倡以志交友、以善立友、以友辅仁、立业以友、以言会友。但立业以友在韩国社会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再一次验证了儒学的实用性在韩国的影响之深刻。

三、宗教文化———重“实”

如果说李甦平在文章中的“实”是“实学”。那么本文中的“实”, 则是儒学的宗教文化在韩国社会中的实体表现。据不完全统计, 韩国一半人口中信奉宗教。新教、佛教和天主教构成了韩国的三大宗教。其中信奉最多的是佛教。韩国的佛教属于大乘佛教, 公元四世纪, 从中国向东传入韩国, 时当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足而立的时期。到了七世纪中叶, 新罗联合唐朝, 灭了高、百两国, 建立统一王朝, 佛教逐渐脱离中国的传承, 树立韩国佛教独特的教学。14世纪末叶, 新罗王朝被高丽王朝 (918至1392年) 所取代;佛教在王室护持之下, 四百多年期间, 由发展走向兴盛, 由融摄的转变过程形成富有韩国特色的宗教。最能体现出“实”的就在于体现儒教文化的宗教建筑上, 比如韩国儒教传统文化的特点的宗庙, 韩国最精美的佛寺佛国寺, 还有在韩国寺院中最重要的三大寺院, 又被称为三宝寺刹的庆尚南道梁山的通度寺、八万大藏经的陕川海印寺和韩国首都圣地的顺天松广寺。其中海印寺的藏经板殿有着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不会被腐蚀而损毁的科学有效的结构, 使其中的八万块藏经板至今保存完好。这些佛教的宗教建筑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 依山傍水, 遵循了儒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除此之外, 还体现在艺术和节日上, 比如说韩国佛教美术博物馆就展示佛教美术作品。所保存的遗物有佛像, 佛画, 陶瓷及各种民俗工艺品等共6 000多个。其中有被韩国视为最为珍贵的文化财产, 有珍宝第1204号的义谦等笔水月观音图, 珍宝第1210号的清凉山掛佛帧, 首尔市的文化财产-珍宝第123号的阿弥陀佛三尊掛佛帧及分馆的大雄殿神众图等。韩国佛教美术博物馆不仅珍藏了许多佛教美术作品, 还有各式各样的其他题材的展品, 这些都对韩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及社会教育方面具有重大贡献。

摘要:“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儒家思想流传至今, 是中国的主流意识, 即使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的中国, 也是无处不在地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儒学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从儒学的哲学文化、伦理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方面, 浅析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促进中韩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儒学,韩国文化,哲学,伦理,宗教

参考文献

[1]文思和.世界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397.

[2]文炳珉, 金虎雄, 姜淳和.朝鲜——韩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族出版社, 2005:6.

韩国的酒文化 篇8

1. 韩国影视输出现状

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文化立国”, 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中韩国电视剧 (以下简称为韩剧) 收效显著。成功在以中、日等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掀起了“韩流”的热潮, 并逐步扩散至全世界范围。1993年韩国以电视剧《嫉妒》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1997年CCTV 8套开设海外剧场并开始大量引进韩剧。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及各类视频网站的建立建设, 诸如《来自星星的你》一类的韩剧通过上述方式大量涌入中国。其次, 韩国电影作品自20世纪60年代起, 在总统金大中对韩国釜山国际影展的推动和釜山电影节的开办的条件下, 其国际影响力也日渐增大。最后, 2014年中国对韩国各类娱乐节目的引进达到了一个高峰, 其中包括时下热播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

2. 中国影视输出现状

国产的综艺节目尚未走出中国本土市场。自2006年, 即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年起, 直至2011年, 中国电影在海外的销售额从19.1亿人民币增加到35亿人民币, 呈显著上升趋势。但自2011年之后, 受欧洲的债务危机和韩剧带来的又一次“韩流”热潮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影视在海外的销售额呈下滑态势。近年来, 我国的电影类型虽越来越多样化, 但带有切实影响力的作品仍局限于动作片和纪录片, 国外对于中国电影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功夫电影。电视剧方面, 随着《还珠格格》、《甄嬛传》等剧在海外的热播, 中国电视剧的输出呈良好的势头。

二、韩国文化输出成功的原因

1. 亚洲文化圈情感上的认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人类在相似生活生产环境下孕育出的相似的文化特质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圈。韩国的文化输出以亚洲为首要对象主要取决于亚洲文化圈情感上的认同, 在这一文化圈中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并且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追捧。韩国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并在韩剧中不断体现出孝亲敬长, 夫妻和睦, 崇尚礼教等主题思想, 这些内容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亲切感与正能量, 易于得到观众的认同。

2. 影视剧制作方式精良

(1) 与中国影视剧制作以导演为重不同, 韩国的影视剧制作更侧重于编剧的作用, 这也就更加注重了故事的情节发展, 一个好的故事情节才能深入人心, 赢得观众青睐。 (2) 韩剧的制作方式采用边播边写的方式。韩剧的播出是周播制, 每周播放两集, 在每一周的制作过程中, 拍摄的同时听取观众的意见修改剧本, 也就是说是观众参与到电视剧情节的发展, 既保证了电视剧的质量, 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关注。

3. 政府及文化体制的大力支持

为全面促进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韩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 基本战略是: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重点培育战略性文化产业。可见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韩国文化输出强有力的后盾, 为韩国文化开拓海外市场, 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保证。

三、中国可借鉴韩国文化输出形式原因

韩国的影视作品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还有与其“捆绑销售”的韩国文化, “韩流”之下涌动的不仅仅是影视作品本身, 韩国文化也同时根植人心。首先, 中国作为与韩国一样拥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文化背景的国家, 在学习借鉴韩国文化输出方式上无疑有很大可行性的优势。以饮食文化为例:1996年, 美国约有21000家中餐馆, 英国约有1500家, 德国约2000家, 法国约3000家, 西班牙约2000家 (1) 。而2012年调查结果则显示, 美国约有50000家中餐馆, 英国约9000家, 德国约7000家, 法国约5000家, 西班牙约3000家 (2) , 且同期中餐馆数量均远多于其他亚洲餐馆。可见欧美的中国饮食文化呈发展态势, 甚至远优于韩国餐饮文化的发展。韩国通过影视作品宣传其饮食文化继而推广传播其饮食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部《大长今》令无数人记住了精致的韩国料理。如果中国也通过类似的手段再加上中国料理在世界原有的市场, 那么或许可以达到韩国同样的效果。其次, 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仍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 需要性价比较高的文化输出形式。

四、借鉴韩国模式对中国发展意义

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 文化产业不但承载着传承我国文化、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任务, 还承担着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媒体认知度的又一主要责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产业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尚待挖掘, 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增强国家软实力,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

摘要:当代世界各国在推进经济、国防等硬实力发展的基础上, 越来越注重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文化输出这一模式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韩国的“文化立国”就是文化输出模式下提升其国家软实力的成功案例。自20世纪90年代起, 时至今日,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的“韩流”见证了韩国文化影响力长足的进步, 而其中又以韩国影视作品最为风靡。因此, 韩国这种以影视产业推进文化输出的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韩流,文化输出,文化产业,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江曼.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知网, 2014 (5) .

[2]郑贞淑.“韩流”的影响与展望.当代韩国, 2005 (3) .

[3]孙岩.韩国文化输出模式及影响研究.中国知网, 2014 (5) .

浅析韩国文化的宣传和传播 篇9

阿里郎国际电视台 (阿里郎TV) 是一家位于韩国首尔的英文国际电视台 (http://www.arirang.co.kr/index.asp) 。现覆盖范围超过188个国家的近1亿2千万个家庭。1997年2月, 节目开始在韩国播出;1999年, 电视节目在亚太地区播出;2004年, 阿拉伯语节目开播。阿里郎TV现运营阿里郎World、阿里郎Korea、阿里郎Arab三个频道, 在其韩国及其海外宣传媒体中具有领先地位, 为宣传韩国形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韩国的海外宣传媒体

1995年, 为了利用国际卫星电视, 提高韩国的国家形象;开拓影音制品的国际市场, 阿里郎TV以当时设立的国际放送交流财团作为阿里郎国际电视台的母体, 正式开播成立。1997年2月, 阿里郎TV以在韩外国人为收视对象, 在韩国国内有线电视频道中播出外语节目。

阿里郎电视台自成立以来, 与世界上近1383个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合作伙伴签订合约, 收视版图覆盖188个国家, 收视客户约为1亿529万户, 为海外宣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 韩国阿里郎电视台在向国际社会传递韩国的声音, 利用电视外交提高其战略地区的韩国国家形象, 以及为海外同胞及外国游客们提供了大量资讯等方面, 起到了巨大作用。

阿里郎TV作为外语类电视频道, 1998年, 被韩国文化观光部指定为海外宣传广播主要电视台;1999年8月起, 利用Asia Sat 3S卫星技术, 电视节目开始在亚太地区播出;2000年9月, 收视覆盖范围扩大到欧洲和美国;2002年3月起, 韩国Skylife开始传送阿里郎电视台;2004年10月, 阿拉伯语节目开播。

到2006年, 阿里郎TV拥有3个卫星频道, 阿里郎World、阿里郎Korea和阿里郎Arab。阿里郎World频道的收视对象为全世界的外国人和韩国人;阿里郎Korea频道的收视对象为在韩外国人, 节目播出时间为全天24小时;阿里郎Arab频道的主要收视对象为中东、北非等阿拉伯地区的22个国家的居民, 播出语言以英语和韩语为主, 每天播出时间为6个小时。

一直以来, 阿里郎TV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开拓影音制片世界市场为设立理念, 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收视群体的好评, 进一步提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

二、差别化编排战略

阿里郎TV的节目类别分配比例, 以2007年为例, 以全球观众为收视对象的阿里郎World频道, 新闻报道类占13.0%, 教育类占58.6%, 娱乐类占28.4%;阿里郎Korea频道则是新闻报道类占9.9%, 教育类占75.2%, 娱乐类占14.9% (阿里郎TV内部资料, 2007) 。基本上, 阿里郎TV的电视节目均在阿里郎World、阿里郎Korea和阿里郎Arab三个频道共享。

从编排方面看, 阿里郎Korea频道中, 教育类节目比重相对较高。该频道在以在韩外国人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同时, 也为韩国受众提供英语类教育节目这一方面, 具有突出的特点。

阿里郎TV自2012年3月起, 扩大新闻节目的容量, 由原来一天的9次现场直播英语新闻, 增加到一天12次, 并且将未播出的新闻, 以每小时2分钟的“字幕版头条新闻”的形式播出。通过类似的改编, 差别化对待国内外频道, 韩国国内频道 (阿里郎Korea) 为多元文化专业频道, 海外频道 (阿里郎World、阿里郎Arab) 为传播韩国信息频道, 明确分类, 使其更加专业化。

三、关于海外宣传媒体的信息重复性的问题

在韩国, 主要的海外宣传媒体有阿里郎国际电视台和KBS World, 后起之秀还有YTN International (2011年更名为YTN World) 。由此, 阿里郎电视台和具有类似性质的KBS World、YTN World等存在电视内容重复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 孙智爱 (音译) 社长在《周刊韩国》的采访中反驳道:“KBS World或SBS、YTN的海外电视台是以国内的观众为收视基础, 再向国外推进的, 基本上以韩国国内的本台的资讯为主。但是阿里郎国际电视台从最初就以外国人为收视群体来制作和播出相关资讯节目的。所以说, 80%以上的资讯都是实时更新的。正因为这种根本上的差异, 3家电视台的主要收视对象是在外韩国人, 而阿里郎国际电视台的收视对象是全世界的外国人。所以在宣传韩国方面, 阿里郎国际电视台还是有着不可超越的优势。”

还有人指出, 阿里郎电视台和KBS World在海外电视频道中起着相似的作用。阿里郎电视台和KBS World在法律根本、频道构成和运营、节目供求、运营成本等四大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

韩国“恨”文化的传承与变化 篇10

一、“恨”文化的概述

韩国的“恨”一字和中国的是一样的, 因此, 中国人会把它理解成仇恨或者是愤恨的意思, 但是它们不论是在文化内涵、含义或是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韩民族的“恨”的含义主要包含“怨恨、悲哀、失望、悔恨”等含义, 也可以从侧面说成是“理想未能实现而表达出的感情”。“恨”的情绪可以被自我化解或是被他人帮助解除, 这也正是韩国“恨”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将“恨”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具有促进人奋发图强的含义[1]。

二、韩国“恨”文化的传承

“恨”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的比例较高, 其中《文学》上册的教材中一共有诗歌20 首, 戏剧片段和小说共17 篇。其中韩国诗歌有17 首、外国诗歌3 首、外国小说4 篇、韩国小说和戏剧13 篇。这17 首诗歌中, 就有6 首是抒发“恨”的文化情感。而17 篇小说和戏剧中也有7 篇是表达“恨”情感的。这说明了“恨”文化仍至今仍影响着近代韩国人的思想[2]。很多对韩国有了解的国家都会认为韩民族具有敏感、多恨和多情的特征, 而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恨”文化的诗歌等其他作品, 诗歌中细腻、忧郁而又缠绵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韩文化中多情、多恨的特点。比如诗歌《你的沉默》, 它表达的是对祖国光复的信念, 诗人写到“我们在相见时担心离别, 离别后相信重逢”和“离别若是换来毫无用处的泪水, 那么爱会破碎, 因此我把难以驾驭的悲伤的力量注入希望的头颅”。诗人把祖国比喻成爱人, 把期待爱人的到来暗指期待祖国的光复, 尽管诗中使用积极的表达方式, 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与祖国分别后的痛苦。诗歌中还用到了“枫树”“初吻的回忆”等词语, 不仅渲染出凄凉、缠绵的境界, 还蕴含着忧伤、缠绵的“恨”的情感。

韩民族的“恨”文化中没有复仇的情节, 前人在研究“恨”文化时也认为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民在看待“恨”的问题上, 往往会选择“内在消化”, 而不是怨恨、反抗[3]。在韩国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没有发现复仇意识和复仇的情节, 甚至在近代诗歌中, 我们还可以发现韩国人在经历日本殖民统治期间, 仍在歌唱“恨之美”。也可以从另一面看出韩民族从古代到近代, 都秉承着“恨”文化理念, 而不是“怨”。

比如诗歌《你快来》, 这是一首写于日本殖民地末期的诗歌, 诗人用美好的景色来描述自己想象中解放后的故乡, “你曾经生活了这么久的你深爱的家, 在那被粗暴践踏的篱笆上, 樱桃花开了, 李子花开了。白天有蜜蜂蝴蝶飞舞, 晚上有猫头鹰歌唱。”在日本殖民之间, 韩民族不能抓住自己的命运, 但是却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 这首歌在表面上写呼喊伙伴回到故乡, 其实暗指渴望祖国解放。这首诗歌在给人期望的同时, 也让人感受到现实与希望之间的差距, 更加激发韩国人民的“亡国之恨”。

三、韩国“恨”文化的变化

在教科书中的“恨”文化已经由内向的“恨”转化为外向的“恨”。古代的弱势群体会把“恨”埋藏在心里, 选择在冤枉和绝望中苟且偷生, 会把痛苦看成自身无法改变的错误或是自己的错误, 并且用豁达的态度来看待怨恨, 使怨恨淡化, 最后甚至变成了对自己的怨恨, 通过对自我的惩罚来把“恨”化解, 达到自我的新生。比如在《春香传》中的春香和李梦龙在监狱中的对话, 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将自己的不幸都归咎于自己, 而不是去“怨”别人, 体现了古代“恨”文化中的内向性。而教材中的“恨”已经转变为外向的“恨”。

近现代的小说作品中对“恨”的阐述, 虽然没有转向为外向攻击, 但是与古代小说的善恶有报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近现代的小说或戏剧多数是以悲剧结尾, 总是在“恨”达到高潮时结束, 使“恨”没有得到释放。在古代民族面对苦难时, 当事人面对强势的力量而无力挣扎, 因此放弃反抗, 但是这种“恨”的情绪是需要安慰的, 这种能量不断地积累, 也许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转变为韩民族社会运动的推动力。

四、结语

经历时代的变迁, 韩国的“恨”文化仍在不断的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中, 并影响着韩国人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王晓玲.韩国“恨”文化的传承与变化——项针对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的分析研究[J].当代韩国, 2010 (03) .

[2]朴钟锦.多“恨”的民族, 多“恨”的总统——卢武铉自杀原因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2 (06) .

上一篇:形状参数下一篇:体育用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