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上睑下垂

2024-08-24

重度上睑下垂(精选十篇)

重度上睑下垂 篇1

关键词:单侧离断,额肌瓣悬吊术,上睑下垂, 重度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疾病, 系提上睑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缺陷或彻底丧失所致。上睑下垂主要表现为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 轻度上睑下垂对角膜的遮盖达1/3 ~ 1/2, 而重度上脸下垂则超过角膜

1/2 或甚至遮盖全部角, 导致患者不得不眉头上抬, 头后仰, 并伴额部皱纹加深, 时间一久经并发弱视, 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1]。目前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较多, 传统的缩短上睑肌方法虽可获得一定的矫正效果, 但容易因过度缩短造成睑闭合不全等手术并发症, 且对于肌力差的患者, 该方法并不适合。本文探讨应用基于单纯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术矫正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的34 例 (47 眼) 重度上睑下垂患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临床关于上睑下垂的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妊娠期女性;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疾病;有严重瘢痕体质或皮肤炎症病灶患者等。其中男23 例34 眼, 女11 例13 眼;年龄3 ~ 42 岁, 平均 (11.2±2.2) 岁;类型:先天性上睑下垂30 例, 外伤性上睑下垂4 例。

1.2 手术适应症

1上睑下垂上睑源下落至瞳孔中央水平线, 且下垂长度≥ 4mm;2 Berke测量, 提上睑肌肌力< 6mm;3 Bell征显示为阳性;4眼肌功能正常。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检查详细观察上睑源位置, 检查并评估视力、眼位眼外肌功能、提上睑肌肌力及额肌肌力等状况, 之后检查屈光、斜视、小睑裂畸形等状况, 排除上睑肌无功能或提起上睑即有严重复视者, 重症肌无力、Horner综合征或下颌- 瞬目现象引起下垂患者。术前眼部照相, 取同一角度。

1.3.2 方法1% 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依从性差的儿童选择全麻。根据患者上睑下垂程度、对称情况、患者美观度要求及术后预期效果等设计切口。依据重睑成型原则采取上睑皮肤切开线, 扇形状, 美蓝标记。估计扇形额肌瓣分离范围, 若为单侧上睑下垂, 则与对侧上睑皱劈相参照, 低于其高度0 ~ 1mm设计;若为双侧上睑下垂, 则坚持双侧平行一致原则设计看, 确保对称感。沿着重睑线切开上睑皮肤, 分离方式采取眼睑皮肤与轮匝肌交替上行, 直至彻底分离轮匝肌, 充分暴露睑板。再于轮匝肌与额肌膜瓣锐性离断, 直达眉上1cm, 接着自额肌膜瓣钝性分离至眉上2 ~ 3cm, 分离尽快贴近额肌膜瓣深面, 避免损失眶上神经血管。分离后轻轻去除切口周边眼轮匝肌, 充分暴露眶膈, 再通过分离眶膈至之前的眼轮匝肌离断处并剪开眶隔膜2cm左右, 形成眶膈通道, 经该通道将已形成的额肌瓣向下牵拉, 依内、中、外三点定点 (三点呈弧形) , 用5 号丝线褥式缝合于提上睑肌筋膜。缝合完成后, 让患者直视, 以睁眼平视时睑缘无成角、无睑球分离、上睑略高于正常1 ~ 2cm为宜。术后止血完毕后拉紧上睑皮肤, 常规重睑缝合法缝合切口, 适当涂抹红霉素眼膏保护角膜。术后3d换药, 7d后拆线。3 个月内给予人工泪液或红霉素膏预防角膜炎。

1.3 观察指标

随访6 ~ 24 个月, 观察2 组手术前后睑裂宽、上睑活动度变化, 同时评价2 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约2 mm, 上睑活动度2 ~ 6cm, 单眼手术后睑裂高度与健侧等大, 双眼术后两边对称且≥ 6 mm, 重睑成形自然无畸形, 闭睑不全< 2 mm;良好:仅部分矫正, 较正常差1 ~ 2cm, 睑裂宽> 9mm;无效:睑裂宽> 9mm, 上睑缘遮盖< 1mm。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t检验;计数资料率 (%) 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前后睑裂宽、上睑活动度改善情况

34 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睑裂宽、上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 0.05) , 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手术效果良好。

2.2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34 例47 眼, 治愈37 眼, 占78.7%;良好8 眼, 占17.0%;无效2 眼, 占4.3%。手术失败患者行二次额肌瓣悬吊术后成功矫正, 效果满意。随访6 ~ 24 个月, 未出现复视、血肿、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重度上睑下垂分为先天性和外伤性, 先天性上睑下垂比较多见, 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病, 主要原因是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 严重影响眼视功能发育;外伤性上睑下垂多为单眼, 与上睑撕裂伤、切割伤、眼睑手术等有关, 矫正难度大[2]。

目前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原理主要有三类:1直接缩短上睑提肌, 这契合生理构造, 但对于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并不适用, 容易过矫;2基于上直肌力量的手术, 但术后并发复视几率高;3额肌动力手术, 又分为间接连接额肌与上睑进行矫正和直接利用额肌瓣, 与睑板缝合。由于额肌瓣受神经支配且灵活度高, 额肌弹性强, 十分符合眼睑生理功能[3], 可实现直接提吊上睑, 因此额肌瓣悬吊成为目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

传统的额肌瓣术是直接钝性分离额肌后与睑板固定缝合, 实现上睑悬吊, 再利用额肌弹性收缩功能带动上睑以达到矫正的目的, 一般而言矫正效果尚可, 不过该术式需剪断额肌瓣两侧, 创伤大, 容易损伤支配额肌的血管神经, 且还容易并发血肿、感染等, 远期效果仍待商榷。卢苇等[4]报道采取不剪断额肌瓣的方法矫正上睑下垂, 术后随访发现患者上睑随动性变弱, 且出现局部角膜病变。本研究在坚持传统额肌瓣提吊矫正术基础上, 改良性地采取不剪断额肌两侧, 以尽可能地保留支配额肌的血管神经, 同时充分分离额肌瓣与其浅面的皮下组织, 最大限度地维持额肌瓣在骨膜层面的活动度, 这样不至于降低上睑随动性[5]。本组资料显示, 经基于单纯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术矫正处理后, 47 眼睑裂宽、上睑活动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 有效率高达95.7%, 效果良好, 且无并发症发生, 安全可靠,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华.上睑下垂额肌瓣矫正术[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7) :300-301.

[2]张德勇, 郭宝, 蔡文茜, 等.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 2014, 4 (4) :48-49.

[3]靳军华, 张瑞瑞.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J].四川医学, 2015, 36 (3) :396-396

[4]卢苇, 李喆, 毋巨龙, 等.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20) :2195-2197.

上眼皮浮肿下垂是什么原因? 篇2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眼皮肿所导致的原因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病理性原因和生理性的原因,具体的如下:

第一:生理性原因

1、遗传:这种情况属于先天的,父母或者是近亲中就出现眼皮肿的情况。这种情况并没有天然的方法能够补救,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则无需理会,如果已经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那么可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

2、天生皮下脂肪比较多:这种也是属于先天性的,日常可以使用化妆技术等等来进行遮盖,这样能够令眼睛更加的有型,如果想要彻底的解除这种困扰,那么也可以到医院进行手术。

上睑下垂矫正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上睑下垂 矫正术 护理体会

【Abstract ptosis 】 refers to the upper eyelid part or all of the patients can't mention, it is sagging upper eyelid caused state of common eye disease, is a common ocular malformation. Long-term clinical study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ptosis by eyelid fission narrow, upper eyelid edge cover pupil area for a long time, the vision is not clear, appear easily problem such as amblyopia, and because of the appearance defects, patients with inferiority complex, the serious influenc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surgery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people more and more high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operatio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visual impairment, even to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and beauty appearance had the higher request. And good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nursing is the key of successful operation.

【 key words 】 ptosis corr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中圖分类号】R7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02-01

2010年1月年至2014年2月,本科对80例上睑下垂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上睑下垂患者,其中66例(98只眼)是先天性,2例(4只眼)是重症肌无力,3例(6只眼)是动眼神经麻痹,10例(10只眼)为外伤引起的上睑提肌损伤。年龄5-75岁,男性32例,女性48例。

1.1手术方式:提上睑肌缩短术74例(100眼),额肌瓣悬吊术6例(18眼)。

1.2 结果

术后患者皱额、仰视现象均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患者双眼基本对称,上睑闭合自如,上睑缘可达正常位置,眼裂宽度7-9mm。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和家属的不同心理特点,主动与其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询问患者需求,耐心倾听并解答其疑问。介绍医院和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结石手术步骤、术中配合要求,术后恢复的一般过程、术后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手术。

2.1.2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术前告诉患者停止化妆,出去隐形眼镜,术前三天点眼药水,术前一日搞好个人卫生,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全麻患者告知禁食水时间。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术前半小时洗眼冲泪道,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术眼,遵医嘱注射镇静、止血药物,静脉点滴抗生素、护送患者去手术室。

2.2术后护理

2.2.1眼部护理 因眼睑是皮肤最薄的组织,表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下组织疏松,术后易引起疼痛、渗血、水肿等[2]

换药时观察有无渗血、眼睑水肿及倒睫,如分泌物过多,孔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及血茄,滴眼药水、涂眼药膏。换药滴眼药水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细致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严禁患者手触摸切口,防止缝线松脱,切口裂开。

2.2.2 疼痛护理 了解疼痛时间和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患者术后局部出现切口疼痛,眼睛转动疼痛,嘱咐其多闭目休息,分散注意力,保持病室安静,必要时口服止痛片。

2.2.3 预防并发症 暴露性角膜炎的观察与预防 因术后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密切观察角膜有无损伤及疼痛,每晚用抗生素眼膏涂予患部以保护角膜,使上下眼睑充分闭合,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2.2.4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保护术眼清洁、卫生、切记用手触摸眼部。结合术后恢复情况,帮助其制定合理的上睑功能恢复锻炼,并指导饮食和户外活动,以促进术眼良好预后。定期来院复查,如出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生取得联系。

3总结 上睑下垂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完善术前准备,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术后做好眼部护理,睡眠时正确涂眼药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患者用眼卫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是护理的关键所在,术后预防感染,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从而达到满意的优质护理。本组80例上睑下垂,手术均成功,通过一系列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康复护理,证明只有护理人员充分学会和患者沟通,掌握护理技巧和防治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视力矫正,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建兵,李勤,程飚,等矫正上睑下垂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0.16:404-405.

重度上睑下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47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其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11~57 (36.67±9.82) 岁;单眼21例, 双眼13例;先天性上睑下垂15例, 后天性上睑下垂1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检查, 结果显示提上睑肌功能<4mm, 额肌活动度>6mm, 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6mm。所有患者均排除重症肌无力, 且不属于Hornor综合征和下颔瞬目综合征导致的上睑下垂。

1.2 方法

1.2.1 切口设计

遵循重睑成型术原则, 做好术前的切口设计:在患者的上睑皮肤处作切口线, 注意切口与睑缘的距离控制在5~6mm;根据患者的面部情况, 标记眼轮匝肌下隧道分离范围等。

1.2.2 手术方法

(1) 行麻醉和切口。采用1%利多卡因在眼睑皮下、额部皮肤下、额骨膜下行局部麻醉, 待药物起效后, 根据术前设计的切口线, 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 同时去除睑板前一条眼轮匝肌 (长度约为2mm) , 将睑板充分暴露出来。 (2) 分离制作额肌瓣。在切口上缘钝性分离眼轮匝肌下、眶隔表面直至眉下0.5cm, 然后做眉下切口并且稍微向下分离, 此时可以看到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的交织纤维组织;在直视下行额部皮下或额肌之间向上分离操作, 分离时稍微超出标记线;接着行眉下切口, 注意小心操作, 不可损伤眉毛毛囊以免影响其生长;在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将额肌纤维切开, 利用血管钳钳夹钝性分离额肌与额骨膜, 操作时注意保护眶上血管、神经束等, 以免患者在术后发生眶上区麻木等不良事件;完成额肌瓣的分离后, 在其外侧剪开0.5~1cm, 同时在内侧剪开1~1.5cm。 (3) 额肌瓣与睑板缝合固定。对额肌瓣筋膜进行牵引, 使其到达睑板上缘, 利用5-0尼龙线或3-0丝绒做三对 (即内、中、外) 褥式缝合, 然后打结, 此时叮嘱患者缓慢睁眼, 操作者查看上睑下垂的矫正幅度, 当上睑缘高于角膜缘1mm即可, 矫正满意后结扎缝线, 注意确保睑缘位于角膜上缘, 同时不存在内翻等不良情况, 弧度也呈自然状态。 (4) 切口缝合。采用6-0可吸收缝线在皮下缝合眉下切口, 同时将抗生素眼膏涂抹于结膜囊上, 并且在下睑处作Frost缝线, 利用胶布将其固定在额部上, 然后采用纱布稍微加压后进行包扎。 (5) 术后处理。完成手术操作后, 采用抗生素、止血剂进行处理, 术后2d进行换药处理, 同时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进行护理, 术后3-4d将下睑牵引线拆除, 将术眼暴露出来, 术后7d将皮肤缝线拆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随访7~25个月, 对患者术前、术后照相,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分为以下三种:矫正良好:经治疗后, 患者在正常平视情况下, 其上睑缘处于角膜缘上, 两上睑缘高度相差≤1mm, 双侧睑裂呈对称状态或伴随双重睑皱裂对称;基本矫正:经治疗后, 患者上睑缘遮盖2~3mm, 两上睑缘高度相差≤2mm, 双侧睑裂呈基本对称状态;矫正不良:经治疗后, 患者上睑提升≤2mm, 两上睑缘高度相差>3mm, 双侧睑裂呈明显不对称状态。治疗优良率包括矫正良好和基本矫正。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7~25 (16.95±6.57)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本组34例47眼患者中, 矫正良好 (早期存在眼睑闭合不全) 44例 (93.62%) , 基本矫正3例 (6.38%) , 无1例矫正不良, 本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

3 讨论

重度上睑下垂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容貌, 同时还对其正常的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疗。临床上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比较多, 在传统术式中, 大多先分离眼轮匝肌与皮下组织, 在眶上缘下找寻额肌与轮匝肌的交汇处, 并且将其切开, 向上剥离至理想位置 (大多在眶上缘) , 接着通过隧道, 固定额肌瓣与睑板上方[3,4]。上述治疗方法眉下切口比较长, 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周围组织产生较多的损伤, 术中出血量较大[5], 术后恢复速度也比较慢, 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对传统额肌瓣悬吊术进行改良, 将其用于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在常规方法上做眉下切口, 并且可以在直视下行额肌瓣分离, 可以有效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组织, 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大大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6]。 (2)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大大缩小了向上分离额肌瓣膜的范围, 减小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且眉缘切口比较隐蔽, 行美容缝合后, 患者的手术切口比较小, 术后瘢痕不明显[7], 从而大大提升了手术治疗的美容效果。 (3) 额肌瓣膜主要受面神经额支支配, 具有较强的弹力, 且悬吊力也比较好, 具有持久性强、效果好等多种优势。 (4) 矫正效果好, 术后不易复发。有研究显示, 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30例42眼中, 矫正良好率为95.2% (40/42) 患者上睑上提功能良好, 重睑对称, 患者和医生均比较满意[8]。本组患者经治疗后,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矫正良好44例 (占总数的93.62%) , 基本矫正3眼 (占总数的6.38%) , 无1眼矫正不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上述报道存在一致性。

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时, 为了保障其治疗效果,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向下牵拉额肌瓣时, 需要叮嘱患者睁眼, 同时确认患者存在收缩感, 然后才可以行下一步操作; (2) 额肌瓣筋膜瓣的作用与提上睑比较接近, 在实施钝性分离的过程中, 需要沿着眶上缘, 同时注意小心操作, 不可损伤上血管、神经束等, 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3) 在对重睑进行缝合时, 需要查看睑缘, 看其是否存在内翻、外翻、畸形、切迹等不良情况, 知道确认上睑缘处于自然生理状态, 且弧度自然时才可以缝合; (4) 术后处理。在临床治疗中, 要想保障治疗效果, 除了娴熟的操作技术外, 术后护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患者在完成手术治疗后,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比如叮嘱患者每日用用滴眼液和眼药膏等, 尤其是在夜间;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阶段, 需要在夜间点红霉素眼膏, 从而有效预防后期发生严重并发症, 比如角膜损伤等。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效果明显,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彬, 安丽, 涂松, 等.额肌筋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116-118.

[2]陈亮, 李喆, 毋巨龙, 等.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20) :2195-2197.

[3]范运会, 姚帅.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3, 27 (3) :217-219.

[4]陈婉莹.中重度上睑下垂的诊断和治疗进展[D].吉林大学, 2014.

[5]王智勇, 崔勇, 贺娟娟.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535-536.

[6]卢苇, 林明, 范先群.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 (6) :632-633.

[7]吕春红.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 :75-76.

上睑下垂不同术式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篇5

【关键词】 上睑下垂;获得性;手术方式

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病因复杂,常见于患有糖尿病和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其病理改变为提上睑肌腱膜退行性变和缺损,亦有部分患者是由眼部外伤、感染和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因其影响视力和美观,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并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对56例经过病因和药物治疗一年以上无效的患者,分析其病因并依其轻重程度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于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分别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缩短加睑板切除术、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等四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56例72只眼。其中,单眼40例,双眼16例,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8岁。32例病人有糖尿病史,5例有眼部外伤史,3例有眼睑感染病史,余16例病因不明。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均排除重症肌无力,排除提上睑肌肌力在3mm以下,合并額肌肌无力或合并其它眼外肌麻痹者。术前检查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及其它手术禁忌。本组56例(72只眼)中,8例(12只眼)行额肌瓣悬吊术;13例(16只眼)行提上睑肌缩短加睑板切除术;30例(36只眼)行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5例(8只眼)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

1.2 手术设计 常规检查提上睑肌肌力,额肌肌力。提上睑肌肌力测定方法:嘱患者自然闭眼,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压住患者眉弓部,嘱患者自然睁眼,眼球上转,眼睑完全不动提示提上睑肌功能消失,肌力为0;眼睑能上举的,测量眼睑上举高度,以毫米为单位进行记录。额肌肌力测定方法:嘱患者用力睁眼,额肌肌力良好者,会出现患眼眉毛上举,额部肌肉皱起,眼睑上举高度高于提上睑肌肌力6mm以上。我们根据测量结果作如下设计:提上睑肌肌力为0—3mm,额肌肌力正常的行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肌力3—5mm的行提上睑肌缩短加睑板切除术;提上睑肌肌力5—8mm行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8mm以上肌力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术中根据患者病因及提上睑肌腱膜退行性变的程度适当调整手术方法,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能选择提上睑肌手术的,尽量避免做额肌瓣悬吊术。

1.3 手术方式及操作要点

1.3.1 额肌瓣悬吊术 按重睑标志线切开皮肤达睑板,切除部分眼轮匝肌,充分暴露睑板。于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向上潜行钝性分离,剥离范围至眉上缘15—20mm。在眉部即眶上缘下方额肌轮匝肌交织处行一横行切口,分离出一个10mm×15mm的额肌瓣。夹住额肌断端,充分分离,将额肌瓣自重睑切口提出。距额肌瓣断端10—15mm处用3—0丝线将额肌瓣按内、中、外3个点做预置缝线,缝合固定于睑板中上1/3处,调整高度及弧度后结扎缝线。术毕加压包扎48小时。

1.3.2 提上睑肌缩短及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睑板切除术 皮肤切口同额肌悬吊术,切除适量眼轮匝肌,向上分离暴露提上睑肌腱膜,从其附着处分离提上睑肌腱膜,切断节制韧带内外侧,游离提上睑肌。切除部分睑板,睑板切除量根据睑板宽度设计,于睑板中上1/3处同等距离做3针缝线,穿过预定切除提上睑肌处,结扎缝线,带睑板缝合皮肤。单纯的提上睑肌缩短术同上手术过程,但省略睑板切除的步骤,术中如果发现腱膜发育不良,严重退变,应当联合睑板切除,确保矫正效果。

1.3.3 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 开始步骤同提上睑肌缩短术,暴露提上睑肌腱膜后,在腱膜上缝合3对线后固定在睑板中上1/3处,调整高度,使睑缘位于角膜上缘后结扎缝线,间断带睑板缝合皮肤。操作过程中应准确设计腱膜折叠量,调整高度至满意为止。

上述手术过程均应充分止血,术毕为防止角膜暴露均应做睑缘牵引缝线,并加压包扎24—48小时。

2 结 果

手术疗效判定:过矫:上睑缘达角膜上缘上1.5mm;欠矫:上睑缘达瞳孔上部1/3;回退:术后半年重新出现上睑下垂;矫正满意:上睑缘达角膜缘至角膜缘下约1mm。

本组56例72只眼,矫正满意67只眼,满意率达93%;欠矫1只眼,为额肌瓣悬吊术后的患者;过矫1只眼,为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患者;术后半年回退3只眼,其中2只眼为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1只眼为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术后。欠矫患者术后第二天重新调整额肌缝线至满意高度;过矫患者术后出现球结膜混合性充血,经抗生素眼药水点眼三天后充血消失,术后半年恢复至满意高度。3例3只眼半年至一年先后出现轻度回退,暂时观察,必要时手术。所以患者除外过矫病例,均在拆线后逐渐恢复,上睑缘弧度自然,外观满意,获得良好效果。

3 讨 论

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病因复杂程度各异,虽手术方法多,但目前无一种适用所有患者的术式。对于提上睑肌腱膜退行性变及缺损程度较重、或其它原因导致提上睑肌肌力丧失的老年患者,单纯依赖提上睑肌缩短术往往不能很好矫治。由于额肌的血液供应丰富,肌肉力量强大而且弹性很好,将额肌瓣直接与睑板组织缝合的额肌瓣悬吊术可借助额肌力量矫正重度的上睑下垂。该手术方式广泛用于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矫治,是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的首选术式。

我们将该术式用于重度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矫治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提上睑肌肌力在3—5mm的病例,我们将提上睑肌缩短联合部分睑板切除作为首选术式,提上睑肌缩短术更符合生理功能,外观自然灵活,上睑迟落现象和闭合不全程度轻、眼睑回落量小,为确保手术效果,我们在传统的提上睑肌缩短术的基础上加部分睑板切除,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肌力在5—8mm的病例,单纯行提上睑肌缩短就能取得满意效果,避免了额肌瓣悬吊术的操作复杂。肌力8mm以上的病例,提上睑肌还存有一定的肌力或腱膜退行性变的程度相对较轻,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操作简便且损伤小,术后重睑自然,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和病因复杂性,对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手术应多样化、个性化设计不同术式,结合提上睑肌肌力的大小,才能达到安全可靠的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孔宇,袁军,刘建荣,等.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66—67.

[2] 刘风,刘淑英,等.改良式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体会.国际眼科杂志,2009,(12):2436—2437.

重度上睑下垂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4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每组72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40∶32, 年龄20~35岁, 平均 (27.04±1.72) 岁;研究组男女比例43∶29, 年龄21~36岁, 平均 (28.53±1.63) 岁;其中上睑下垂双侧52例, 单侧92例;两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予额肌筋膜悬吊术治疗, 麻醉后将重睑线皮下组织、皮肤切开, 暴露睑板, 剪开2 cm左右额肌纤维并分离, 产生额肌瓣。于额肌瓣内向上剪开2 cm, 外侧≤0.5 cm, 术后常规缝合切口, 6 d后拆线。研究组给予提上睑肌短缩术治疗, 按照重睑线设计皮肤切口, 常规消毒、麻醉后, 切开轮匝肌层、皮肤, 分离到睑板, 并顺着睑板上缘将眶隔剪开。暴露上睑肌的腱膜, 提上睑肌的自腱膜分离10 mm左右时剪断睑板的上缘附着部位, 游离前端, 下拉, 在上横韧带分离暴露后将内外角剪断, 采用6-0可吸收线予以三对褥式缝合, 最后切除多余提上睑肌与腱膜, 并选取6-0美容线将皮肤切口闭合, 6 d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显效:双侧者遮盖角膜≤2 mm, 眉毛对称, 睁闭眼均正常, 而单侧者平视时, 上睑缘高度差≤1 mm;有效:双侧者遮盖角膜≥2 mm, 眉毛对称, 未遮盖瞳孔可睁眼, 单侧者平视时, 上睑缘高度差1~3 mm;无效:双侧者上睑缘平视时瞳孔被遮盖, 眉毛不对称, 睁闭眼困难, 单侧者平视时, 上睑缘高度差≥3 mm[3]。并发症情况:眼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炎、上睑迟滞。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 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用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未显示高度差异,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χ2=1.1326)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3%比对照组的9.72%低,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对比, *P<0.05

3 讨论

上睑下垂属眼科常见病之一, 重度下垂患者因眼睑无法抬起而致使双眼不对称或睑裂狭小, 严重时遮盖全部瞳孔, 甚至造成视力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社交[4,5]。为此,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144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该疾病在术式选择方面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可知, 研究组总有效率97.22%略高于对照组95.83%, 未显示出高度差异, 提示额肌瓣悬吊术与提上睑肌短缩术应用于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是额肌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时, 患者术后提举上睑动作为直线向上, 这和生理上提上睑肌固有的作用方式不一致, 因此不符合于生理要求, 极易造成眼睑外翻、眼眶变浅, 从而无法达到满意的美容效果[6,7]。提上睑肌缩短术更适应轻度上睑下垂者, 提上睑肌功能>4 mm, 上睑下垂>2 mm, 而对于上睑下垂>4 mm, 提上睑肌功能<4 mm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通常选择额肌悬吊术, 因此提上睑肌缩短术更符合上睑肌运动的生理要求, 且能够达到美容效果[8,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72%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 提示提上睑肌短缩术可有效降低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为:术中未彻底止血, 且分离额肌之后额肌瓣比较薄极易破损;损伤支配额肌神经、血后回退。研究组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属睑裂闭合不全, 通常早期比较严重, 1年后可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缝合固定点脱落属于上睑下垂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可通过加强固定, 以避免复发, 若一旦出现复发固定, 则可依据情况进行再次缝合[10,11]。关于两组远期疗效, 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重度上睑下垂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先天性上睑下垂24例 (30眼) 。单眼18例, 双眼6例。上睑提肌肌力0~3mm。随访观察6个月。

1.2 手术方法

配制局麻液:2%盐酸利多卡因针10mL+1/200000盐酸肾上腺素针。沿眼睑缘上6~8mm处用亚甲蓝针画出重睑标志线, 紧贴眉下方画附加切口线, 长约15mm。切口线及剥离区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等待5~10min, 盐酸肾上腺素起效后, 从重睑标志线切开, 切除切口下部分眼轮匝肌, 暴露眶隔膜, 在眶隔膜外侧近外眦处, 纵行剪开眶隔膜, 高约1~1.5cm, 剪刀转向外侧, 横向剪开眶隔, 转向下纵行剪开眶隔膜, 形成一个蒂在下方的眶隔膜组织瓣, 将多余自动疝出的眶隔脂肪去除, 彻底止血。沿眉下缘切开辅助切口。用剪刀在皮下组织与额肌之间向上方锐性分离至眉弓上约5mm, 切口内横行切开额肌达骨膜表面, 在额肌与骨膜间向上分离至眉弓上约5mm, 形成一宽约15mm蒂部在上方的额肌瓣。通过眼轮匝肌下隧道, 将眶隔膜组织瓣向上牵拉, 于额肌瓣重叠后, 褥式缝合3针, 打活结。嘱患者睁眼, 观察平视时上睑缘的位置, 以上睑缘在角膜缘上1mm为宜;观察上睑缘弧度自然, 无睑缘切迹现象。将褥式缝合打方结, 防止线结滑脱后手术失败。多数情况下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 轻度的上眼睑闭合不全可等待3~6个月自动恢复, 重度眼睑闭合不全, 必须降低上睑的位置适度纠正眼睑闭合不全[2]。按重睑缝合法缝合重睑切口, 间断缝合眉弓下辅助切口。术后结膜囊内涂大量抗生素眼膏, 在眉眼分离区域单眼加压包扎, 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术后2d换药, 去除加压包扎。7d拆线, 注意保护角膜。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时, 白天应用滴眼液, 夜间睡眠时结膜囊内红霉素眼膏。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1) 矫正良好:双侧睑裂对称, 上睑缘遮盖角膜<2mm; (2) 基本矫正:上睑缘遮盖角膜在2~3mm; (3) 矫正不足: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2mm; (4) 过度矫正:睑裂闭合不全>2 mm, 甚至发生暴露性角膜炎[3]。

2 结果

24例 (30眼) 中术后矫正良好21例 (27眼) , 矫正不足3例 (3眼) 。1例因术中发现睑裂闭合不全严重, 将上睑的位置降低, 适度减轻眼睑闭合不全。2例 (2眼) 由矫正良好回退为矫正尚可, 睑裂闭合不全现象6月消失。

3 讨论

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静态悬吊术、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前徙术, 但容易复发和矫正不足, 尤其是重度上睑下垂, 应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 对睁眼功能无明显改善, 达不到患者满意程度[4]。应用额肌肌力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 效果良好。额肌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及运动神经神经支配, 模拟生理状态, 达到动态睁眼的良好效果。本组手术不仅利用额肌的主动收缩发挥上提上睑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眶隔膜的静止张力上使额肌的力量均匀的分布于上睑, 使睁眼时上眼睑弧度更加自然流畅[5]。现将手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细心术前检查, 筛选患者:测量双眼视力、上睑提肌肌力、额肌肌力、上直肌功能以及上睑遮盖瞳孔的大小。并排除假性上睑下垂、下颌瞬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性下垂。上直肌功能差者, 眼球不能向上转动, 术后容易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因此, 上直肌功能弱者, 适当降低上眼睑的高度, 不要求完全矫正上眼睑位置。上直肌功能消失者禁忌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术。 (2) 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针及1/200000盐酸肾上腺素针混合液局麻, 能减少术中出血, 使术野清晰。但同时也使术中额肌麻痹, 力量减退, 影响手术效果的判断。因此注射局麻药时, 必须注意麻药注射的层次, 在麻醉及止血效果可满足手术要求后, 尽量减少局麻药用量。 (3) 上睑高度的调整:局麻下手术时轻度过矫, 将上睑提到角膜上缘上约1mm, 术后经过组织消肿后, 上眼睑下降至自然位置[6]。若短期效果矫正适度, 后期额肌经过牵拉变长, 上眼睑高度下降, 则出现矫正不足, 远期效果不理想。 (4) 避开眶上神经血管束, 患侧眉下缘皮肤辅助切口线位置紧贴眉下缘, 内侧在眶上切迹外, 外侧不超过眉尾, 长约1.5cm。分离额肌瓣时, 内侧在眶上切迹外, 外侧不超过眉尾, 长约1.5cm, 高不超过眉上0.5cm。防止损伤神经而导致手术失败[7]。 (5) 缝合眶隔膜和额肌瓣时, 用横褥式缝合, 避免间断缝合时组织裂开。先打3个活结, 嘱患者睁眼, 观察平视时上睑缘的高度及形态。调整缝合的位置及打结的松紧度, 效果满意后, 将褥式缝合打方结, 防止线结滑脱后手术失败。 (6) 术后额肌剥离区适度加压包扎, 防止出现血肿、机化、粘连, 影响手术效果。 (7) 嘱患者每日应用滴眼液和眼药膏, 并告知患者夜间应用眼膏的重要性, 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之前, 结膜囊内夜间必须点红霉素眼膏, 防止因后期护理不到位导致角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对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悬吊术, 随访6个月, 观察其睑裂高度、上睑弧度、闭眼状态。结果 21例效果满意, 3例轻度矫正不足。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

关键词: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7.

[2]付芳.四种上睑下垂术式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3) :561-563.

[3]章庆国, 王林.医疗美容基础与临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77.

[4]邵庆, 朱承华, 杭荟.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4) :949-950.

[5]高峰丽, 吴洪梅, 夏仁春等.叉形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中度及重度上睑下垂[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 31 (4) :304-305.

[6]魏, 王政.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 31 (2) :146-147.

上睑下垂 篇8

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 (动眼神经支配) 和Müller平滑肌 (颈交感神经支配) 的功能不全或丧失, 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 轻者遮盖部分瞳孔, 严重者瞳孔则全部被遮盖, 不但有碍美观和影响视力, 先天性者还可造成重度弱视。为了克服视力障碍, 患者常紧缩额肌, 借以提高上睑缘的位置, 结果额皮横皱、额纹加深, 眉毛高竖, 双侧下垂者, 因需仰首视物, 常形成一种仰头皱额的特殊姿态。

上睑下垂的病因?

上睑下垂可以是单侧或双侧,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从下垂程度可分为完全下垂, 不全下垂及假性下垂, 其病因常是多种多样的。

先天性上睑下垂以双侧为多见, 有遗传性, 可以是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 主要原因是由于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 前者上睑下垂外常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或内眦赘皮等, 后者通常则为单纯性上睑下垂。许多后天的病变可以累及提上睑肌或支配提上睑肌的动眼神经而导致上睑下垂, 大致可归纳为三类:一类为机械因素:主要是上睑的炎性肿胀、肿块生长、过多的脂肪沉积等使上睑重量增加, 提上睑肌不能把上睑充分提起。一类为肌原性因素:重症肌无力时可能仅仅表现为上睑下垂, 双侧或单侧均可。其特点为晨轻夜重, 有时也可伴有其他眼外肌的无力现象。注射新斯的明后下垂现象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将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或外伤直接损伤提上睑肌引起的上睑下垂, 诊断更易确定。另一类为神经原性因素: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交感神经麻痹引起的Horner氏综合征时, 也可发生轻度的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的症状?

上睑下垂的主要症状是上睑不能上提, 患者常紧缩额肌-皱额、耸肩以助提睑, 重者需仰头视物。如为儿童, 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 常可造成患眼弱视。眼睑下垂是许多疾病的早期症状, 若对此症状掉以轻心, 任其发展, 不仅影响美观, 有的病还会使人致残, 甚至致死。如重症肌无力, 脑血管病变等引起的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的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为重症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睑缘遮盖瞳孔1/2以上, 为防止弱视发生, 应尽早手术, 最小为4个月;如为轻中度下垂, 不影响儿童正常视觉发育, 手术时机可选择在学龄前6~7岁。

上睑下垂的几种手术方法:根据病人提上睑肌肌力不同及病人自身的情况我们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1、提上睑肌折叠术;2、提上睑肌缩短术;3、额肌瓣悬吊术。

术前注意事项:

1、手术前两周内, 请勿服用含有阿斯匹林的药物, 因为阿司匹林会使得血小板凝固的功能降低;

2、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应该在初诊时向医生告知病情, 以便应诊大夫确认手术方案;

3、手术前确定身体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炎症;

4、术前不要化妆;

5、女性要避开月经期。

6、如果以往证实患者是瘢痕体质, 选择手术治疗要慎重.

术后注意事项:

1、保证手术部位清洁;

2、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3、术后一般7~10天才能拆除皮肤缝线, 在这期间手术切口尚未愈合, 因此在洗澡或洗头时避免手术部位沾水, 防止切口感染, 不宜游泳。

4、术后遵医嘱滴抗菌素眼药预防感染。

5、上睑下垂手术后特别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最常见并发症为暴露性角膜炎。即使术前检查Bell征存在, 也会因为睡觉时闭目不全引起眼表干燥, 特别是手术近期有疼痛, 一些患儿甚至白天也很少瞬目, 这些都是造成暴露性角膜炎的原因。睡眠时如果角膜暴露, 需要涂眼药膏保护角膜避免干燥。手术近期注意观察患儿瞬目情况, 如果瞬目明显减少, 要时时提醒患儿做闭目、瞬目或转动眼球的动作。

6、严格遵医嘱服药及复诊。

具体可以电话:0731-85229669进行咨询

网址:www.eye0731.com。

温馨提示:更多咨询您可以通过在线QQ进行眼疾咨询或预约就诊。

上睑下垂围术期护理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5 年10 月收治的59例 (共76 眼) 上睑下垂患者, 其中男性20 例, 女性39 例, 年龄10-82 岁, 平均 (44.6±3.9) 岁, 单眼30 例, 双眼29 例;检查提上睑肌肌力为2-6mm平均 (4.3±0.3) mm;视力正常者15 例, 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弱视具有44 例;先天性34 例, 后天性25 例, 术前检查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遮盖瞳孔, 睁眼困难等症状。

1.2 手术方法

1.2.1 提上睑肌缩短术:该术式对于单侧、双侧轻度或者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比较适宜, 对于提上睑肌仍存在部分功能的患者 (提上睑肌肌力在4mm以上) , 也可以应用于后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该手术方式是通过缩短患者上睑提肌, 进而增强肌力, 提高患者提睑能力, 该种手术方法符合正常的解剖要求, 临床效果比较佳, 本文具有59 眼患者采取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1.2.2 额肌悬吊术:该手术方式比较适合提上睑肌功能十分差的患者或者已上睑肌功能不复存在的患者, 且额肌功能良好, 这对于重度的上睑下垂患者效果好, 也可以用于其他手术矫正失败的患者, 该手术方式是将患者的上睑睑板和额肌相连, 进而以额肌带动提起上睑, 本文有15 眼采取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2 结果

本组59 例患者均对此次矫正手术满意, 术后患者仰视、皱额等症状消失, 且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为100%;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6 个月, 平均 (3.2±0.6) 个月, 眼裂恢复正常其宽度为7-9mm, 上睑可以自如闭合, 可达到正常位置, 均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 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向患者介绍医院情况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等,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步骤, 术中配合要求, 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 让患者充分了解, 也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紧张恐惧感, 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息, 保持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手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一起完善各项检查, 并告知患者术前不要对睑部化妆, 将隐形眼镜去除, 术前1-3 天内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 每日4-6 次, 术前1 日洗头洗澡, 并注意眼部卫生, 预防感冒的发啥, 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 进而保证患者全身心状况良好, 全麻患者术前8h禁饮禁食, 术前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 术前按照眼科要求进行冲洗泪道和结膜囊, 应用无菌敷料包术眼, 遵医嘱给予患者肌注镇静止血的药物, 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3]。

3.2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术后当天根据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患者苏醒时会烦躁不安, 护理人员应多巡房, 以免发生意外, 患者完全清醒后4 小时可给予患者半流质饮食,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的情况, 查看加压包扎松紧度,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术眼护理:眼睑是我们皮肤比较薄弱的地方, 其表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雪景等组织, 皮下组织疏松, 术后会引起水肿、疼痛等情况, 在为患者进行换药时应查看是否存在眼睑水肿。渗血及倒睫的情况, 如果患者分泌物过多, 应使用干棉球蘸取生理盐水和络合碘将其清楚, 并滴眼药水涂眼膏。此时护理人员注意坚持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术后48h内冰敷, 48h后进行热敷, 消除肿胀, 并告知患者一定不要用手接触切口, 同时不要使切口沾水等, 以免切口裂开。 (3)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会发生切口疼痛, 转眼时加重, 应告知患者闭眼, 保持足够的睡眠,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片。 (4) 并发症预防:a. 暴露性角膜炎:密切观察患者术眼角膜, 换药时询问患者是否具有畏光、疼痛、流泪等症状, 局部可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等帮助角膜恢复, 晚上可在上下眼睑睑裂之间涂氧氟沙星眼膏, 并尽可能使上下睑闭合, 以免感染的发生。嘱患者经验转眼球, 以免术眼干燥, 患儿可通过拍球运动以增加眼球运动, 护理人员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 减少暴露部位的水分流失。B. 切口感染:眼睑部位血液循环比较丰富, 发生感染的几率比较低, 如果具有感染的迹象, 一般发生在术后3-5天, 晚期感染一般在术后数周之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及时更换敷料, 告知患者眼部卫生的重要性, 保护切口, 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情况。C. 角膜损伤:避免术眼外力撞击, 特别是患儿, 家属应加强对其看护, 尽量不要外出, 避免异物进入术眼加重角膜损伤, 术后术眼容易出现倒睫, 引起异物感, 如果患者没有异物感, 将其拔出, 如果已发生损伤, 可采取丝线缝合睑裂[4]。

3.3 出院指导

待患者出院时, 指导患者和家属应继续使用眼药水, 在睡眠时眼内涂抹眼膏, 并注意眼部卫生, 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自己眼睑恢复的情况, 出院后3 个月内尽可能的减少户外运动, 如果进行户外活动时应佩戴眼镜, 以免异物进入眼内。术后3-6 个月患者应坚持上睑功能锻炼, 例如眼球运动、瞬目运动及额肌瓣按摩等, 促使眼轮匝肌和额肌瓣功能协调, 早期恢复生理状态。术后7 日、30 日、术后3 个月均按时进行复查, 复查恢复情况, 了解手术效果, 观察有无上睑下垂复发、暴露性角膜炎及切口感染的并发症发生, 如有异常, 及时就医治疗[5]。

综上所述, 上睑下垂患者护理重点在于完善术前准备, 充分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 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予针对性疏导,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手术, 术后指导患者眼部护理, 正确涂眼膏, 增强对眼部的保护能力,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效果, 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红, 黎铧, 李娟娟.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5) :998-999.

[2]张红莲.123例上睑下垂患者的手术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4) :2715-2716.

[3]易丽芳, 刘海燕.上睑下垂57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8) :36-37.

[4]苗小英, 马苗苗.上睑下垂矫正术后致暴露性角膜炎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32) :7092-7093.

重度上睑下垂 篇10

【关键词】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折叠;节制韧带悬吊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等方面的退化,因此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其中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一种困扰老年人的退行性眼病,下垂的上睑遮挡了视线,造成老年人生活上的不便。目前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依其原理大致分为三类[1]:①利用提上睑肌力量的手术;②作用于额肌部位的手术;③利用上直肌的手术。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虽症状重,但提上睑肌肌力大都良好,故临床上采用利用提上睑肌肌力的手术。提上睑肌折叠术是一种比较符合生理要求的手术方法,术中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我院采用提上睑肌折叠和节制韧带悬吊术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治疗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效果让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40例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36眼)和对照组20例(35眼)。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女性8例(14眼),男性12例(21眼),年龄63~87岁,平均73.5岁。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女性9例(16眼),男性11例(20眼),年龄65~90岁,平均7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共同进行提上睑肌折叠术:术前结膜囊内滴丁卡因表面麻醉,用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后加0.1%肾上腺素2~3滴,作术眼皮下浸润麻醉。切开手术部位皮肤,将多余皮肤和切口下缘部分轮匝肌除去,暴露睑板,提起皮肌层向上潜行分离显露眶膈,打开眶膈,牵拉暴露提上睑肌腱膜及其节制韧带,先在睑板上部内、中、外三点縫合3针打活结,比较双眼睑裂高度和单眼睑缘弧度,将重叠点做相应高度调整,直至达到理想效果,皮肤用5-0丝线进行缝合,根据患者有无眼睑闭合不全,于距下睑缘2mm处做褥式缝合一针并向上牵拉固定于眉弓上方使眼睑闭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节制韧带悬吊术:无论提上睑肌腱膜效果怎样,均将缝线固定在节制韧带上,使得折叠点与节制韧带间为等张力悬吊。去除多余的皮肤,将眶膈膜间断缝合于睑板上缘,间断缝合手术切口,缝线与提肌腱膜或睑板相连,下睑做牵拉用来保护缝线。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绷带加压包扎48h,予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隔日换药,局部予以抗生素眼药水,7d拆线。

1.3 疗效评价指标 近期疗效观察:观察直至手术拆线后第4周,评价标准[2]按照疗效分为四个级别:矫正良好、基本矫正、欠矫、过矫。

远期疗效观察[2]: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判断有无复发回退, 观察上睑缘高度、弧度、对称性、眼睑自然闭合程度以及有无上睑迟落现象等, 并注意有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评价

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比较见表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提上睑肌折叠和节制韧带悬吊术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的近期疗效让人满意,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评价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判断两组患者有无复发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见表2。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更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是一种自发性、退行性的病变,是随着年龄增大,由于提上睑肌纤维化及性质改变引起提上睑肌腱膜的变化:变长、从睑板表面断裂、出现裂孔等。提上睑肌折叠技术是一种符合眼肌解剖及正常生理功能的手术,采用提上睑肌折叠联合节制韧带悬吊术治疗老年腱膜性上睑下垂,不仅加强了提上睑肌的力量,而且利用了节制韧带的悬吊作用,同时克服了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上睑下垂复发率较高的缺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豪,熊洁,赵丹妮等.不同术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4):503-506.

上一篇:内蒙古电网下一篇: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