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2024-08-30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精选十篇)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篇1

1 油藏监测

动态监测系统能够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对油藏进行准确评价, 实现油田的有效开发, 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此外, 通过动态监测, 能够掌握老油田的油水关系、油藏类型、地下动态特征等方面的变化。

1.1 电磁成像技术

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是利用反演实测数据的方式, 获得二维或者三维的井间电阻率分布图象, 适合于对井间油藏储层展布、构造形念及裂缝发育方向的研究工作, 能够有效地对油气富集区以及油井间流体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分析井间的剩余油分布, 指示蒸汽驱、水驱或者聚合物驱的波及方向及前沿, 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情况, 从而实现油田滚动开发的大幅度提升, 并提高高效井的钻探成功率。

1.2 井下永久传感器

通过井下的永久监测能够获取地下流体分布数据, 使决策者能够实时获取有用信息, 从而对石油生产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管理者通过分析井下永久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资料, 对井下阀门进行控制, 对出水层位及时封闭, 智能化调节油井各层产量或者注水量。目前, 井下已经大规模使用光纤传感器, 便于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对开采剖面进行检测, 实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3 井间无源微地震技术

通过井间无源微地震技术能够分析地下油井的裂缝分布及发育情况。其工作原理为, 通过注水, 使裂缝产生流动压力前缘的移动, 并改变孔隙流体压力, 通过振动引发微地震, 以此分析裂缝的分布、延伸方向以及延伸长度等数据。

2 生产测井技术

生产测井技术应用于油井的历史由来已久, 通过生产测井技术能够及时对油藏动静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 从而有助于优化开采, 及时判断生产剖面, 规划紧急应变的补救作业, 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其技术主要包括下列几种类型:

2.1 脉冲氧活化

脉冲氧活化技术主要应用于油田水层的监测作业, 如水流仪WFL、FVL (Schlumberger公司生产) SpFL (Halliburton公司生产) 或Hydrolog (Atlas公司生产) 等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能脉冲中子激活氧原子, 产生激发态的氧原子, 同时对释放出的高能伽马射线进行测量, 以时间谱的方式反映出油管以内、油管与套管间的环型空间及套管之外的含氧物质流动情况。

2.2 流动成像技术

流动成像多应用于水平井, 能够对井眼剖面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测量, 其同类设备包括Flo View (由Schlumberger公司生产) PFI (由Computlog公司生产) CAT (由Sondex公司生产) MCFM (由Atlas公司生产) Flo Scan或FSI (由Schlumberger公司) GHOST (由Schlumberger公司生产) 及GHT (由Sondex生产) 等。

Flo Scan或FSI:由6个低频探头组成, 能够对探头端部围绕的流体阻抗进行有效测量, 设备所配备的光学传感器对于流体光学指数极为敏感, 能够借此区别液体和气体, 并通过设备配置的5个小型转子流量计对井眼不同点之间横跨的流体流速进行测量, 并利用井径仪及相对方位传感器判断出井剖面中探头所在的精确位置。

GHOST:包括4个扶正臂及4个蓝宝石光学探针, 能够通过对反射光强弱程度的探测, 并测量单位时间内某相的泡量测定井下持水率。

GHT:通过康普顿敬射原理, 对反射回的伽马射线进行探测, 从而判断探头周围含气量的多少。

3 过套管测井技术

国外在油藏动态的描述中, 多使用脉冲中子仪、过套管地层电阻率、过套管地层测试器以及永久监测技术。下套管后通过此类技术能够进行地层岩性、孔隙度、地层压力、含水饱和度、体积密度、声波特性、渗透率估算值及地层流体采样等作业, 有助于重新对老井进行评估, 对流体界面移动、饱和度变化及衰竭、压力变化及衰竭、搜索遗漏或新增油气层等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4 套管井地层测试技术

CHDT (由Schlumberger公司生产) :该设备能够在套管内对地层压力进行重复的测量活动, 分析获取流体的光学及电阻特性。具体工作模式为:钻眼建立起直径6mm、穿深150mm的测试通道, 采用泵入泵出的方法获取地层流体, 完成测量后封堵钻眼。由于封堵后套管壁双面承受压力限度达到68.9MPa, 对套管形成有效保护, 且不会对油井正常采油作业造成影响。通过该设备, 能够便于搜索潜力层, 评估二次采油区域的泄油能力, 检测二次采油区域的地层压力。

5 结语

测井是一种发现及评价储油层及油气层的主要探测方法, 随着石油勘测开发要求的不断提高, 发展高可靠、高精度、高集成化的成套测井技术, 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获取及评价油田及油井资料, 为石油勘测开发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石油勘探开发的要求, 很多新技术被应用在测井工作之中, 其中套管测井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 能够随时获得套管井测井数据, 确定油层含油饱和度及产油产水情况, 并且便于老井评价, 寻找剩余油量。此外还能够对油田动态进行监控, 对油井的使用寿命、油井套损及水泥胶结情况均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评价。本文结合国外新技术测量原理, 总结了我国测井新技术在勘探开发中的使用情况, 探讨测井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测井新技术,套管井,过套管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于兴河, 李胜利.然伽马能谱测井辅助识别砾岩储层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10, 34 (02) :155-158

[2]何艳.基于隐周期理论的测井油水干层解释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06) :39-42

[3]武磊.国外生产测井新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36 (21) :116-117

核测井石油勘探论文 篇2

分别为岩石骨架、纯地层、孔隙流体密度;———为孔隙度。由以式1),2)可知,射线在重元素的散射明显。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增加,散射射线照射量率也增加,重元素对射线的吸收也更明显。所以,散射射线照射量率随介质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是单调函数,散射射线最强的元素位置,其等效原子序数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有直接的关系。对石油测井常见地层,密度可直接用测井密度代替。岩石骨架密度可根据已判明的岩性表中查出。

2模拟散射

侧井测定石油层模拟井(φ100×94cm)的几何结构,测量井从上至下各层依次填充满泥土、煤渣、自来水、石头,厚度依次为18cm、19cm、35cm、22cm(以井底面中心为坐标原点)。放射源(241Am)置于带有准直孔的铅盒中,并保持源与NaI(T)l探测器相对位置不变,探测器外侧放有较厚的铅块,防止放射源一次射线被探测器记录。源与探测器整体,随牵引电缆沿着井的中心轴从上往下依次测量各个位置的散射γ射线强度。

此外,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还将铀矿石埋入盛水瓶间,模拟为石油层,通过散射测井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通过分析已知的四种物质的等效原子序数及散射射线的计数率知,煤渣层的等效原子序数最小,散射最弱,计数率最低,孔隙度最大。已证明,当介质密度≈1g/cm3时,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值,即水的散射最明显,计数率最大,孔隙度最小。

因此,可以确定在总长为94cm的井内,0~24cm段为石子层,24~55cm段为水层,55~74cm段为煤渣层,74~94段为泥土层。与模拟测井开始前记录的样品层分布和厚度基本吻合,即可以正确的判断四种物质的分布、厚度、孔隙度等。将铀矿石放入盛水瓶间后,将此部分模拟为石油层(自然界中石油的溶解度很大,石油中溶解有放射性物质铀、氡等),如图3变化,即可确定该石油层的分布,并由此可计算得油层的厚度及孔隙度等。因此,散射测井法确实可较好的应用于石油层的勘探。

3结论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篇3

关键词:随钻测井技术;石油勘探;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陆上的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目前重点勘探领域主要面临构造-岩性等隐蔽油藏、山前等复杂油气田的勘探,面对复杂的勘探对象,要有效地识别储层中的油气,使用传统的分辨率较低、直观性较差、解释油气层出现多解性的常规测井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勘探生产的需要,迫切需要深探测、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测井仪器系列和测井解释方法。作为对油气资源进行信息采集主要手段的测井,目前使用的是第四代数控测井仪和第五代成像测井仪。主要的测井项目种类包括:电测井、声测井、核测井、成像测井、电缆地层测试和随钻测井等。本文将重点介绍石油勘探过程中随钻测井的应用。

一、随钻测井相关技术的现状

随钻测井是将测井仪器安装在靠近钻头的部位,在地层刚钻开后就测量地层各种信息的一种测井方法。它通过测量地层倾角和方位、钻头方向、钻压、扭矩等进行钻井定向控制,测量地层的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中子、核磁、声波时差等,其测量结果克服了井眼扩径、泥浆入侵等一系列环境条件的影响。 随钻测井技术是当前钻井测井技术的一个重要关键技术,可实时提供地层和井身信息,对地层作出快速评价,优化井眼轨迹和地质目标,指导钻进,特别是在疑难井、大斜度井、水平井中显示出它比电缆测井更为重要的作用。随钻测井技术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地层的变化,能够及时的调整钻井设计,使钻头能够最大化的钻进油气藏当中最有价值地带,既能用于地质导向,指导钻进,又能对复杂井、复杂地层的含油气情况进行评价。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海上市场,目前几乎所有的裸眼测井作业都会采用随钻测井技术,在陆地钻采工艺中,特别是面对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操作时,一般都会以采用随钻测井技术为主。随钻测井技术已成为油田开发当中获取最大效益的很重要的手段,也是提高了我国的专业公司竞争的能力,对争夺国际市场有很大的益处。

二、随钻测井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随钻测井技术是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并将测量结果和钻井信息实时送到地面进行处理。与常用的电缆测井技术不同,随钻测井获得的资料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因此,不仅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大幅提高地层评价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有效减少井场钻机占用时间,提高钻井效率。另外,在大斜度井,特别是水平位移超过800米的大位移水平井中,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拥有下列技术特点:

1.电成像技术。StarTrak仪器是一种先进的国外设备,可以在随钻的过程中,提供施工井的360度扫描图像,并且它可以在导电钻井液中进行安全运行。经过淡水泥浆井中的测井结果实验,获得的高分辨率图像能够达到与电缆测井一致的效果,同时,由于360度连续扫描的技术特点,这种测井技术没有图像间隙,优点更加突出。

2.NMR技术。随钻NMR技术配备有相应的预编程序,适用于不同的流体特性和多种地层结构。对于不同模式、方式的选择,我们在井下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实时传送过程中,同时能够实现所有原始数据存储在井下存储器中。

3.核成像测井技术。通过随钻方位伽马和密度成像测井仪器,核成像技术同时在8个扇区进行数据记录,实现了全面稳定的数据接收范围,这对于事后成像地质解释方面,就可以选择更合适的井眼扇区进行导向。

4.随钻声波测井技术。随钻声波测井仪器可以安装在不同规格的钻铤上,通过声波数据的采集,实现井下数据的收集。在快速地层的测井过程中,能够获得纵波和横波等不同的速度,自动点测完成相应的质量控制。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可控源中子孔隙度随钻测井仪,在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的鼎力相助下,成功地在长庆油田41井区两口生产井进行首次随钻测井,获得稳定合格的地层中子孔隙度数据。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全球极少数掌握岩性、饱和度、孔隙度三参数地层评价随钻测井技术的国家。随钻测井技术通过在仪器原理设计、样机研制、刻度方法和测井数据处理解释方法等方面进行大量深入探索,经过各种不同地层结构、不同口径、不同钻进方式的钻井进行多次现场试验,取得了全面、合格的测井资料,为前沿性地层评价随钻测井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其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将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三、我国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分析

我国现有随钻测井技术中,逐步从储层物性向异性测井技术发展,有井下仪器集成化和阵列化两种形式。实现了井下仪器的高可靠、高分辨、集成化、深探测、高时效、低成本井下仪器测量探头阵列化,会奠定提高储层饱和度精度的基础,变单点测量为阵列测量以适应地层非均质的需要,为储层评价的深入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信息。目前,随钻测井技术已能能够进行绝大部分的电缆测井,并且应用范围和应用的类别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随钻测井实践过程中,钻机配套地面设备系统能够实现与测井仪器等的全面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及时成像,进而会通过这种技术实现对裸眼井的技术测井,同时能够与生产测井、测试、射孔、取心等工具实现对接,进而实现套管井的有效测井。

四、结论

我国的工业发展正在走向完善,具备了一定的随钻测井的技术研发,现在需要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并不断加大我国自有技术开发力度,这条科研路线上继续前进,落实政策,独立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仪器,更深层次的发展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做出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于立州、张海峰.探究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9.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篇4

随钻测井技术通过钻头内置的测井仪器, 在进行钻井作业的同时对于地层岩石物理参数、以及地层地质特征等情况实时测量, 并将实测结果以及钻井相关信息通过数据遥测系统实时传输到地面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钻井作业的同时也获得了需要的测井作业数据资料。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 它是融合了测井技术、钻井技术、声波以及光电等多门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 由于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过程中同时进行测井、录井作业, 其获得的钻测井资料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原状地层地质参数并对地层变化实时检测, 从而有效降低井场钻机占用时间并有利于钻井设计的实际和适时调整, 在提高钻井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地层评价的精确度, 故随钻测井技术对于高效开发地层结构复杂的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对于大斜度井或者是特殊地质环境的大位移水平井来说, 其应用更是无可替代, 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优势及其作用

近年来, 世界各国加大了随钻测井技术的研发力度, 使得其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目前, 对于随钻测井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许多新的应用技术诞生并开始应用到石油勘探开采当中, 随钻电阻率测井、核测井、数据传输技术、随钻声波测井、以及随钻地震等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探测和开采效率。随钻测井技术与传统电缆测井技术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首先能够实时测井, 真实反映地层原始特性, 对钻井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实时对比地层构造并进行科学有效地地质评价;其次实施指导并完成地质导向, 降低钻井风险, 在保证钻井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钻井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最后由于随钻测井技术不需要电缆,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是进行大位移水平井、侧钻井、大斜度井、定向井以及一些测井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钻测井作业的最佳技术选择。

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巨大, 利用随钻测井技术可以有效预测并回避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 实时确定油气性质以及油气的运移走向, 通过实施地质参数检测来帮助现场人员对地层变化做出科学精确的判断, 还可以通过对实时获得的真实地质参数进行科学分析和数据处理, 及时有效地掌握钻井地层变化并调整油气产层位置与井身轨迹的位置变化关系, 提高石油行业的勘探开发效率,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3 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1 用于钻井工程的地质导向

随钻测井技术用于钻井工程的地质导向方面主要是由可以提供实时测量数据信息的井下仪器和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地质导向钻井以及对于现场钻井施工指导决策的地面信息系统前导模拟软件构成, 其中作为地面信息系统核心的前导模拟软件技术涵盖了定向测井、地质建模以及油藏区块描述等多种先进技术。地质导向通过对钻井模拟结果与近钻头岩石物理相应参数进行实时对比分析, 从而调整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钻井井眼轨迹, 指导钻头穿过最佳地质目标岩层, 增加石油储层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随钻测井技术可以预测钻头下面一层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分析处理, 调整钻井的相应参数来保障钻井工程的施工安全和保护油气层, 避免泥浆泄露以及井喷等灾害事故的发生。

3.2 用于钻井工程的地层对比评价

随钻测井技术主要应用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钻井工程中, 实时进行地层对比和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钻头进行取心和下套管位置的确定, 同时对于地层数据信息分析和寻找发现油气层益处重大。随钻测井技术可以对油、水地层信息进行区分, 解决了普通测井仪受到探测地层深度和泥浆滤液影响而无法准确及时有效进行地层结构分析和评价的问题。随钻测井技术在进行地层评价和参数分析解释的时候, 充分考虑到了地层各向异性普遍存在现象因素的影响, 并对油层附近岩石信息以及现场资料充分运用, 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地层信息评价。

3.3 用于钻井工程的其他方面

随钻测井技术在成像和井眼定位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有效解决并避免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及相关地层没有明确反射层而导致地面钻井映像模糊不清, 无法准确查看井下钻头运转情况造成的安全事故问题, 通过随钻测井准确定位钻头在钻井过程中的位置,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钻遇复杂构造地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并且对于井眼定位可以实时跟踪记录钻井情况, 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作出科学有效的钻井方案和对钻井设计的实时调整和修正, 提高钻井工作成效。

4 我国随钻测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 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国家进一步加快了能源战略布局调整, 由于石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且不可再生资源, 在其勘探开采过程中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以及其能源利用率, 随钻测井技术作为全新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对于我国的石油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钻测井技术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钻头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调整钻井设计方案以及钻头的运动轨迹, 有效避免钻头偏离钻井轨迹的想象发生, 进而节约开采资源的浪费。如今, 随钻测井技术通过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其称为了现阶段钻井开采过程中重要的实时信息获取技术, 同时为钻井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钻测井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在自身测井系列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地质导向和地层评价的作用逐渐增大, 目前, 随钻测井技术正在向着成像化、阵列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井下仪器集成化和阵列化的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而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以及多分量感应测井技术正向着储层流体识别和储层评价定量描述等方向发展。

摘要:随钻测井技术对于完成大角度井、现场决策、解释、实时井场数据采集、水平井钻井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把地质导向钻井指导完成的最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对随钻测井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 然后介绍了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优势及其作用, 还详细阐述了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最后对我国随钻测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期能够大大简化钻井作业的程序, 提高钻井作业的精度, 降低钻井作业的成本, 进一步增强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随钻测井技术,石油勘探开发,发展优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黄生.测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与发展思考[J].石油钻探技术, 2012.

[2]于立舟, 张海峰.探究随钻测井技术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3]刘晋滔.随钻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即时通讯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篇5

WEBIM为一类基于网页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代表如webQQ,是对传统即时通讯服务的一种改革。网页版即使通讯产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无需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不再需要经常更换通讯软件的版本而不停下载安装新的客户端,节约电脑的空间。聊天记录无论在任意电脑上都可以查看。传统的即时通讯软件一般把聊天记录保存在客户端的电脑上,用户换了电脑再使用的时候,往往就查看不到聊天记录。但是网页版的即时通讯软件是将聊天记录保存在服务器中,因此,无论在哪台电脑上使用都可以看到聊天记录。可以和社区网站无缝结合,进一步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2即时通讯技术应用方向分析

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本文引言中提到的石油仪器远程诊断等等。以下从即时通讯技术与石油勘探开发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在今后石油领域中的应用方向。

(1)远程技术支持随着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引入即时通讯技术作为用户沟通、技术支持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大油田的技术支持手段除现场服务外主要为电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手段主要为腾讯QQ,传统手段在即时性、直观性上有所欠缺,腾讯QQ在即时性上可胜任现有需求,但是在组织架构设置、企业用户分类管理、专业化形象建立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建立油田专属的即时通讯工具,丰富其远程技术支持手段将更为高效。该系统除具备基本的远程即时通讯功能外,也需具备专门的用户管理、组织架构设置调整功能。

(2)仪器远程服务对于各石油仪器制造商来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提速,仪器维修的快速响应已经成为产品销售的重要保障。除常规的现场服务外,远程诊断与远程维修逐渐被油田用户接受和认可。石油仪器制造商可利用即时通讯技术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状态的监控,完成状态信息从钻井现场到仪修中心的实时传输。各类传感器或其他设备可提供对外的设备状态监测接口,通过即时通讯客户端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可辅助判断症结所在。这将大大提高仪器维修效率,减少现场与仪修中心的频繁交互。

(3)远程辅助作业石油勘探开发远程化的终极目标将是实现井场的无人值守和自动化作业,这就要求各类设备操作的远程化和仪器维护的远程化。此两者的实现也可依靠远程即时通讯技术将现场的作业数据、设备信息实时传回油田基地或仪器技术支持中心,作业指令也将通过即时通讯技术实时发送到作业现场。目前来看,实现完全的勘探作业远程化从技术实现和管理手段上尚有较大差距,但即时通讯手段的加入将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辅助监控,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3即时通讯即时开发模式分析

(1)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可实现底层代码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开发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较长。即时通讯的普通文字聊天功能可以用Socket简单实现,满足几十人上百人的文字通讯,但若要商用,或者在互联网上运营,系统运行会碰到瓶颈。通过本阶段技术调研,主要存在以下较大的技术难点:复杂性互联网作为异构网络综合体,从底层物理传输介质上看具备光缆、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媒介,从网络结构上看多个运营商网络、多个自建网络互相交织,数据交换需跨越多种网关,解决此问题需多种技术综合应用。比如底层传输协议优化、网络地址转换协议研究、语音视频压缩算法研究、数据加密算法研究、中转服务器集群建立等。安全性在互联网上自建公网服务器在安全性上具有较高要求,需自建软硬防火墙、NAT地址转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经济性自建公网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成本较高,除中转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硬件成本外,也存在较高的日常运营成本。

(2)二次开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基于现有即时通讯产品对外接口完成,开发周期较短,基本功能已提供,稳定性较有保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产品选择方面。开发必须基于一款成熟稳定长期的即时通讯产品,该产品必须具备较大的用户群基数,以备本项目的持续改进需要;产品二次开发接口需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功能需求,服务器端、客户端均需具有对外接口;系统性能需有所保障;网络性能需适用于勘探开发现场地域分布较广的特点。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基于现有商用平台二次开发更为符合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行业特点。例如可针对RTX、IMO或者目前一些较主流中小公司的远程即时通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在保证开发质量和降低研发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远程交互、远程维修、远程作业等具有油田特色的专属功能。

4结束语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篇6

关键词:石油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些情况决定了石油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石油工业主要的发展障碍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有:市场竞争加剧、勘探开发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绿色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挑战对石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发展要求,要尽可能的开发储量、提高产能和开发率、保持绿色的开发和运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趋势技术变革一定会越来越快,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深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更普遍,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自动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多的推广到石油勘探工作当中,这些改变将会对石油勘探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 石油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领域的不断扩大,石油勘探工作逐渐有所变革,在石油勘探工作当中物探技术的基本发展趋势就是高密度三维采集、大数据处理解释及重磁电震综合研究,包括百万道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超高密度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波动方程研究、全波形反演、浅水、陆上、深层CSEM、三维井眼地震、地震数据与其他数据综合解释、开发自动地震搜索引擎等技术等。以下进行相关解释。

1.1 综合配套技术的发展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和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难度将越来越大,油气开发剩余资源的自然地理位置将越来越严峻,中东以外的各个国家的油气位置都相当不利,多处在沙漠、高山、深海等地区,另外在石油开发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剩余的油藏类型将更为复杂,油田规模越来越小,油田品质有所降低,这就对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勘探技术的快速發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进行勘探,降低成本消耗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需求和趋势。例如复杂的碳酸岩勘探配套技术的适用,尤其是对于高风险、高寒地区更为适用,另外对于深海盆地等也有相应的配套技术,随着勘探地区的需求,特色配套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地区特点不断地进行。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安全性。

1.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技术作为一项勘探主要技术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经历了数字时代和三维地震的应用之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仍将不断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适应油藏形势,对物探特别是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及构造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探技术随着油田勘探内容的不断变化也会不断成长,未来物探技术仍将保持主导地位,扮演重要角色。

1.3 全波形反演技术 全波形反演技术方法是对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有效利用,从而对地下结构进行重建,能够清晰地揭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构造以及岩性细节信息,并且随着油气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全波形反演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成像效果以及速度模型上都有所完善,能够深度分析区域深部构造,详细进行成像演化分析,对地表环境进行有效的勘探调查,监理宏观速度场模,从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油气的开发奠定基础。但是这种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算法不稳定,计算量太大,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为油气开发服务,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波形反演技术提供了技术基础,如何利用大偏移数据对内部成像进行改善,如何利用低频数据进行全波形反演、如何进行弹性波和全波形反演,如何去掉全波形反演中的多次波和绕射波,以及对于全波形反演的一阶近似如何快速收敛等方面。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一技术应用将会不断拓展。

1.4 微地震监测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当中,地震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监测方式,所谓的地震监测就是通过在生产活动中的地震事件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得出大量的数据来推测地下状态以及效果,微地震监测分为井中监测以及地面监测两种方式,其中井中监测就是目前非常规勘探领域主要的地球物理技术之一。在监测目标区域周围临近的井中进行布置和接收的排列即为地震监测技术,井的布置和排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与井中监测不同的是,地面监测由于精度较低、信噪比低等问题不如井中监测的可靠性和反演性好。

1.5 天然气技术的取代 在资源的开发工作当中,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会取之不尽,终有枯竭的一天,这就对能源的应用造成了限制,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发各种新能源作为代替,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即为天然气。天然气的不断发展实现了部分替代的功能,另外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中将会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试验,从而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

2 石油勘探技术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高性能计算系统成为推动石油地震探测技术的最主要动力,lCPU技术的进步、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由此构造的计算节点和I/O的计算性能和高速网络技术的进步。高速网络使得松散耦合系统之间的通讯带宽大幅度提高,带有处理能力的网络接口和新的通讯机制有效地降低了通讯开销,提高了并行效率和并行程序系统。多种可移植并行程序编程环境进入实用阶段,已经出现Omega等多种成熟应用系统。

高性能计算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作为高性能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网络平台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数据的传输能力则受到带宽和时延的限制,作为核心连接设备的交换设备又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性能网络建设和石油通信行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能够通过高性能交换机不断地推出引领市场并灵活满足行业应用的高性能交换设备。

3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依托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等,这就需要在石油勘探的发展中要不断地综合各项科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石油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石油勘探技术的层次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有效的保障能源的供应。

参考文献:

[1]刘德祥,韩金有.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J].化工管理,2014(35):119-119.

[2]蔡亚.浅谈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527-527.

石油勘探测井仪器的使用及养护 篇7

电缆在钻孔测井的过程中, 电缆的作用包括向上传递井下仪器所收集到的各项技术数据、向下传递地面控制系统所发出的各种指令以及为井下仪器提供电源等。一旦电缆发生故障, 将无法正常完成测井工作。

1.1 电缆在测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伤

在测井过程中, 若探管已经抵达孔底或下降过程中无法下降时, 一旦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 可能会导致电缆在钻孔中缠绕打结, 如果无法理顺强行拉拽电缆, 容易导致电缆拉损断芯。而当探管下降速度过快时, 一旦遭遇意外情况需要紧急刹车, 电缆容易因惯性造成缆芯的断芯情况。若探管不慎被卡住, 强行拉拽也容易导致电缆的拉断。而钻机在作业时, 经常使用到火碱或化学泥浆等腐蚀性物质, 容易对电缆造成严重腐蚀, 从而在作业过程中导致电缆的断裂。

1.2 正确使用电缆的方法

1.2.1 了解电缆性能及地层情况

首先, 作业人员应对电缆性能有着深入准确的了解掌控, 能够正确使用电缆, 并懂得如何妥善对电缆进行维修保养。其次, 作业人员应对作业地层较为熟悉, 明确应在哪些地段扩孔, 在哪些地段缩孔, 当使用测井仪器时, 做到根据地段的不同灵活调增电缆的提升及下降速度, 防止出现井下仪器被钻孔夹住、被钻孔掉块卡住、测井电缆打结等异常现象, 避免电缆的意外损伤。

1.2.2 严格遵循测井规范操作

测井规范中规定, 当测井深度大于1万米时, 所使用的测井电缆应调头使用, 且电缆的提升和下方速度不应超过20米/分钟, 防止电缆在测井过程中发生故障, 避免事故发生。当调头使用电缆时, 若需重新将电缆缠绕在绞车上, 应确保将底层整齐缠绕, 走缆方式应使用双拐点方法, 将拐点电缆层之间的挤压力尽可能地分散掉, 避免电缆因缠绕而变形。在测井作业的过程中, 则应注意天地轮同绞车的中心线应保持垂直位置, 减少测井电缆的摩擦。同时应确保天地轮的灵活度, 防止在测井过程中因转盘无法转动而导致电缆的严重摩擦, 从而损伤电缆, 导致断芯。

在测井过程中, 不得使用井下仪器对钻孔内的障碍物进行冲击, 若在作业过程中遇阻, 应及时将仪器从井内提出, 重新对孔内情况进行测量, 避免在遇阻使电缆的拉放折断缆芯。当仪器提升至井口或靠近套管时, 提升速度应控制在6米/分钟以内, 若井段存在不安全因素时, 则应放缓提放速度。

1.2.3 对测井电缆的保养

(1) 由于测井过程中, 滑轮槽内容易带入泥浆或泥土, 造成滑轮组与电缆间的摩擦及挤压增大, 从而损伤电缆, 因此应确保滑轮槽的清洁干净, 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增加测井的精度。同时, 应经常在电缆外皮的钢丝层上涂擦防腐润滑油, 避免火碱、化学泥浆或潮湿腐蚀电缆, 从而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2) 而完成钻孔作业后, 应确保保存仪器车的车库干燥, 不存在腐蚀性气体。由于测井电缆的长期使用, 铠装外皮容易出现变形弯曲等现象, 或者因作业在内外层钢丝中夹杂钻井液的沉积物、铁锈以及岩屑等杂质, 加大了层间摩擦力, 使电缆柔曲性下降, 因此应定期对电缆进行日常养护, 剔除测井电缆铠装层间的杂质, 将内外层钢丝恢复到正常状态。尤其遇有水井的测井作业时, 应对外层铠装经常性地喷洒防腐润滑油, 减少腐蚀及磨损给电缆造成的损伤。

2 测井液压绞车及发电机

2.1 工作范围及工作原理

测井电缆通过测井液压绞车缠绕在绞车滚筒上, 并根据地面控制系统的要求, 以相应的速度提升及下放, 而发电机则是测井系统的电源, 向地面控制系统、井下仪器、仪表显示、作业现场照明及空调等供电, 确保完成整个测井作业。二者虽然分属各自独立的液压系统, 但动力传递原理基本上相同, 均通过汽车发动机、液压马达、取力器、变速箱、传动轴及柱塞液压泵进行动力传递。在正常工作时, 二者工作压力均大于10Mpa, 工作温度保持在50℃-100℃, 当进行野外施工时, 发动机的转速通常保持在900~2200rpm之间, 液压系统的单井次连续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 应注重抗磨及润滑保养。

2.2 保养措施

二者均应使用适于高温高压系统的抗磨液压油进行养护。通常适用的液压油为HM型抗磨液压油, 是在HL型液压油基础上添加了金属钝化剂、极压抗磨剂以及破乳化剂等成分加工而成, 不仅具备HL型液压油的全部特点, 还具有更加优异的抗磨性、过滤性及油水分离性。通过抗磨液压油的养护, 能够降低高压系统油泵的磨损情况, 使油泵和液压系统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具体而言, H M型抗磨液压油根据在40℃条件下的运动粘度, 可详细分为15、22、32、46、68、100、150、220等不同的牌号。综合测井液压绞车及发电机的一般工作环境、作业温度及系统性能, 并参考油品的性能指标及经济指标, 多采用32及46这两个牌号的油品。

3 液压推靠器

3.1 工作原理

凡是带有推靠臂或者支撑臂的井下测井仪器均可称之为推靠器, 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推靠臂进行仪器的定位, 并对原始测井信号进行收集工作。根据测井项目的不同, 选用的推靠器其结构及定位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油田测井工作中, 使用液压推靠器的测井井下仪器包括目井径探头、微球探头、密度探头、倾角探头及地层测试器等, 其液压泵的尺寸规格或流量虽然因仪器的功能或结构不同有所差异, 但均为直轴式轴向柱塞泵, 其工作压力通常维持在7-25MPa之间。

3.2 养护方法

通常情况下, 液压推靠器均应用于地表或井下, 井因地质构造及钻井深度的不同, 其工作环境温度均有不同, 往往温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容易导致推靠器液压精度的丧失, 因此, 为了能够使液压系统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化, 保持液压精度一致, 应选取HVI型高粘度指数的液压油, 从而确保液压系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 仍然保持粘度控制均衡。HVI型液压油同样属于抗磨液压油, 粘度指数极高, 能够抗粘度损失、抗剪切, 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 确保了液压设备处于低温环境时也能够较顺利地启动并运行。此外HVI型液压油具有较为理想的抗氧化性, 对于高压叶片、齿轮泵及柱塞的耐磨保护也同样胜任。

具体而言, 常用的HVI型液压油包括HVI13和HVI26两种, 其中HVI13型又被称为“冬季用油”, 更为适宜寒区作业使用。

参考文献

[1]高飞明, 岳文正, 焦伟, 李海燕.浅谈测井事故的认识与处理[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 21 (06) :72-75+82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篇8

关键词:石油勘探,测井设备,故障管理

一、石油勘探测井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长城钻探集团伊朗作业区下属的测井分公司, 为一家典型的设备密集型企业, 其主要设备有:测井仪器 (含声波、电阻率、成像等类型) 、动力拖撬、特种测井车辆、液压和柴油发电机、VSP空气压缩机等, 涉及到精密电子、液压、机械、气路、电路等几乎所有设备组成元素。设备总原值逾人民币8亿元。2011年, 测井分公司的设备故障停机时间较高, 达到了247.5小时/301井次, 每小时的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 000—3 000美元。

面临严重损失和客户投诉, 我们采集了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造成故障停机的主要原因有:设备使用环境较为恶劣 (例如:夏季地面环境温度50-60℃;井下设备在100—200℃的环境中作业) , 导致设备老化普遍提前;操作工未能全面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维修不当, 导致小故障演变为大故障;因绝大部分是移动设备, 较易导致维护和维修不当———总而言之, 未能有效建立设备故障预防体系。

二、应对措施

基于上述原因分析的结论, 我们下决心建设一个追求零故障的预防性设备管理体系。按照“PDCA (计划、做、检查、改进) ”、“设备全寿命周期必须受控”两原则, 我们设计了该设备管理体系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

该设备管理体系的主流程分为五大阶段, 1.体系策划;2.早期管理;3.使用、维护、修理;4.后期管理;5.持续改进。五大阶段的详细实施步骤如下。

1.设备管理方针。“建立预防维修长城, 追求设备故障为零”。

2.设备管理目标。基于设备管理方针, 按照SMART原则 (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间期限) , 我们建立了量化的设备管理目标 (故障下降率等) ;分解到部门、班组;每月予以跟踪和考核。

3.职责分配和激励机制。针对设备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 我们逐一划分职责部门, 以确保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均有职责部门, 如此消除了因职责不清而带来的管理真空。

为了有效贯彻该设备管理体系, 我们设计了设备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权重, 出台了对应的奖惩办法, 以调动全员爱惜、维护设备的积极性。

4.采购和验收管理。基于“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维修上便捷”的原则, 选择和采购所需的设备。

严格执行开箱验收 (外观、技术资料、随机物件等) 、安装验收 (设备空载技术参数、设备运行技术参数等) 的规定。

5.设备技术资料整理。为了消除资料不全所带来的操作、维修、技改等方面的障碍, 我们对所有设备进行分类、编号, 并建立台账;然后对主要设备实施“一机一袋”制度, 以全面保管好该设备的在全寿命周期内所涉及的技术资料, 含原厂保修卡、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维修手册、购置合同、维修记录、运转记录、报废记录等。

6.确定包机人。对每台设备实施了“四定 (定人、定岗、定职、定责) ”, 将设备操作、维护的职责与人员捆绑, 从而彻底消除了“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推诿现象。

7.使用和看护。据我们的统计分析, 设备故障约有50%是由操作员引起的, 所以在确定包机人之后, 我们进一步设立激励办法, 调动操作员开展了自主维护 (清洁、检查、润滑、紧固、调整) , 该举措不但令设备故障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也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

8.设备维修工单。基于设备故障数据严重失真的现状, 我们设计和运行了设备维修工单, 以其作为设备故障的原始数据载体, 并作为连通“检、维、修”的纽带, 从而理顺了整个故障管理的流程。

9.设备交接。测井设备均在野外作业, 作业完毕回到生产基地之后, 因一直未能建立规范的交接程序, 所以操作员把设备随意放到基地某处就下班了, 导致接班的人员不知道设备在何处、也不知道设备是否需要保养和维修, 继而常出现设备在下一班次带病作业的情况。基于此, 我们设计了设备交接制度, 以保证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设备管理人员。

10.设备状态分析。对于交接后的设备, 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初步诊断, 然后决定其所需的后续措施。

11.维护和修理计划。基于初步诊断的结果, 设备管理人员结合作业紧急度、备件仓存量、维修人员工作量、工具等方面的状况, 制定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

12.维护。对于没有故障的设备, 实施维护措施, 含TBM (定期维护) 、CBM (状态维护) 。

13.修理。对于已产生故障的设备, 采取修理措施, 含厂内常规修理、厂内快速抢修、委外修理。无论何种修理, 均按照相应的维修技术规范实施、监督、验收。

14.月度故障趋势分析报告。每月将所有的设备维修工单的信息予以汇总、统计、分析, 从而得出当前设备故障状况的总趋势。

15.确定设备故障预防方向。从月度故障趋势分析报告中, 识别出故障停机时间、停机次数、停机损失分别排名第一的设备, 分析其根本原因, 策划对应改善措施, 形成《设备故障控制计划》 (见附图二) 并予以执行与跟踪, 以预防其再次发生。常见的设备故障预防方向有:

A.安全隐患:主要借用杜邦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中的“STOP卡 (safety安全, training培训, observation观察and process程序改善) ”、本公司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来解决。

B.误操作:主要通过自主维护、加强培训来解决。

C.部件问题:主要通过TBM (定期维护) 、CBM (状态维护) 来解决。

D.不当维修:主要通过精密维修策略、维修监督、培训、奖惩来解决。

E.设计缺陷:主要通过加强设备早期管理来预防将来类似的缺陷;对现存设计缺陷的设备进行技改。

F.使用环境:主要通过加强设备早期管理、技改、作业环境改善来解决。

16.故障预防过程监督与效果确认。指定人员应对故障预防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措施完成后, 对照策划的要求进行效果确认。必要时, 应予以调整或纠偏。

17.故障预防经验分享。对于效果显著的故障预防经验, 执行者形成“OPL (一点课, One-Point Lesson) ”, 主要包括故障诊断方法、维护技巧等, 并对同事进行讲解, 以便形成知识共享、共同进步的氛围。

18.技术改造 (含大修) 。依据设备状态监测的结果与役龄, 对一些已老化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含大修) , 以消除带病作业的现象。

19.闲置、封存和调拨。对闲置的设备, 按照技术说明书的要求予以封存, 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 以避免出现劣化或损坏的现象。对于较长期不予使用的设备, 积极安排调拨借给兄弟公司使用, 以最大化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

20.设备报废。根据同类设备的最新技术水平、行业对标结果、公司的发展需要, 装备部定期评估设备表现, 以合理地确定设备报废的时机。对于安全、环境、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较高的设备, 一般在其设计寿命周期的0.7倍时, 予以报废。保留和循环使用报废设备的有用零备件。

21.内审。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设备管理体系内审, 以确定设备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设备管理手册》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

对于内审发现的不合格项, 予以及时纠正并验证效果。

22.管理评审。分公司负责人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设备管理体系, 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设备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 包括方针和目标。

23.持续改善。依据日常监督、设备表现、客户要求、目标跟踪、内审、管理评审等信息, 我们及时采取了适当的改善措施, 并验证其效果, 以确保设备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改进, 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

24.支持流程。在探索以零故障为目标的设备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 没有所需的支持流程的有效实施, 设备管理体系也难以顺畅运行, 所以我们也花了大力气来理顺文件与记录控制、维修供方管理、备件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和知识资产管理、培训、6S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 等。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篇9

关键词:随钻测井,套管测井,应用

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占有主要位置, 不仅是确定和评价油田的重要手段, 更是解决与地质相关问题的主要依据。测井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发展及应用, 其中国外测井技术研发三巨头:贝克一阿特拉斯、哈里伯顿和斯伦贝谢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研发体制, 并迅速占领市场。国内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研发技术较为领先, 但高端测井装备仍依靠国外引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新仪器和新手段不断引入到油田勘探领域, 测井技术不断提升。

1 现代测井技术应用现状

1.1现代测井技术

1.1.1随钻测井技术

随钻测井技术是依靠随钻测井仪确定油井周围的地质状况, 应力状态或地质导向。测井仪测量数据传输方法四种, 分别为:泥浆脉冲遥测、电磁传输速率、钻杆传输和光纤遥测。其中电磁传输与泥浆脉冲遥测是双向传输, 泥浆脉冲遥测应用范围更广, 但传播速度较慢, 仅为4-6bit/s;光纤遥测传输速度最快, 达到1Mbit/s。

1.1.2套管测井技术

脉冲中子仪、过套管地层测试器、过套管地层电阻率及永久监测技术常被用作油藏动态检测, 提供包括地层空隙度、密度、岩层性能、含水量、声波特性、估算渗透率、地层压力及地层流体等在内的多种数据信息。另外还可用来重新评价老井, 通过检测流体界面水量饱和度和地层压力变化, 寻找新增或遗漏油气层。市场上常见套管测井仪为斯伦贝谢公司生产的C/O、RST、DSI及CHDT。

1.1.3声成像测井技术

声波测量可获得油井众多特性, 如渗透率、岩层性质、空隙压力、原始及次生孔隙度、各向异性、流体类型、裂缝方位及应力等。声波测量所得数据信息通过转换器处理转化为图像, 方便使用者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1.1.4电缆地层测试技术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代表产品是斯伦贝谢的RFT及MDT, RFT功能有限, 仅能获取2个样品, 但不能对样品做出详细检测;而MDT的功能更要全面, 可对流体进行动态检测, 测量地层压力、分析地层流体性质、估算地层渗透率等, 从而在勘探初期确定油田中水面、油面、气面, 结合其他数据对油田储量做出估测。

1.1.5井下永久检测技术

井下永久传感器可监测地下流体的分布情况, 为生产决策提供可靠、实时的数据资料。依靠井下永久传感器,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层的产出量或注水量, 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光纤传感器可在高温下作业, 无需井下电子线路, 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传输速度快。美国CIDRA公司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2 现代测井技术评价

(1) 不同测井技术发展都区域系列化、组合化、标准化和配套化。单一使用某种测井技术显然不能满足油田勘探的需要, 不同测井技术之间的联合配套使用, 取长补短, 可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日本大学研发了利用井眼雷达的直接耦合进行电磁波测井, 可获得雷达图像、电导率及相对介电常数, 仪器分辨率为1m, 可探测深度为10m。

(2) 测井仪器性能更高。现代测井技术可以实现裸眼井测井、随钻测井、水平井和斜井测试、仪器的耐高温、耐高压的性能指标不断上升, 保证仪器在各种作业环境下能正常运行。

(3) 对于产出剖面测井技术主要发展方向为传感器阵列设计和流体成像测井技术;而对于油田动态检测则主要依靠永久性检测技术的发展。

(4) 随钻测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新技术, 但由于其传输速度的局限, 在目前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电缆测井技术。

(5) 套观测井技术是对传统套管钻井技术的改进, 将钻井和下套管同步完成。测井模式分为钻井后测井和随钻测井两种模式。

3 我国现代测井技术发展状况

我国测井技术发展迅速, 但与国外先进国家测井技术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表现为:首先, 国内测井技术研发水平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 没有研发出先进的成套的井下测试仪器, 研发的产品功能单一、精确度偏低、个别仪器的研发是在国外仪器的技术上进行的改良,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例如, 随钻测井仪器及传输方式的基础研究较少, 仿造能力低下。其次, 国内研发产品性能较差, 不能在复杂油田环境中正常作业, 耐高温、高压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 国内光学电视成像测井仪应用条件极为苛刻, 给仪器的推广使用造成了极大障碍。最后, 部分测井技术的研发处于空白阶段。目前, 在高含水地质环境下, 没有很到的测量方法, 流动成像仪器的研发工作处于空白。永久传感器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国内研发较少。

4 结语

目前测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苛刻, 新油田的勘探和老油田剩余油评价都需要功能多样、性能良好的测井技术及设备作为支撑, 井下仪器的成套化、组合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测井技术落后与先进国家, 应加大测井应用基础研究, 把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性能及功能良好的成套设备, 以满足我国石油勘探事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运华云.更好发挥现代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J].当代石油石化, 2005, 13 (12) :20-23.

石油测井勘探技术 篇10

关键词:测井技术,勘探开发,油气田

1 测井技术概述

测井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 是准确定位、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 随着石油科技的迅速发展, 在使用常规测井方法之外, 还处理新领域内的新型测井技术。具体而言包括:介电测井、地球化学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等。此外,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标志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已经进入成熟的发展阶段。

1.1 常规测井方法

用测井仪器向底层下发射出一定频率的电流测量地层点位, 在得到底层电阻率测井的方法后, 包括底底层发射电流测量地层自然电位的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坏境地层的声音性质去判断底层的特性, 包括声幅、声速、声波等多种测井方法、核测井一般称为放射性的测井, 依据地层岩石及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 其中包括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及孔隙度测井。

1.2 新型测井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众多新型测井方法, 其中有成像测井、随钻测井及电缆地层测试等等。此外, 测井新技术的开发中, 正朝着学科结合为特征的综合评价技术方向发展, 测量信息大而且准。此外, 实时测量、实时监测是当今系统中的新型测井方法。现如今, 油气田的具体勘探开发中, 在识别过程中油气层具有较强的识别作用。这些测井技术在油田勘探的开发过程中可显示出及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2 油气田勘探开发在具体测井技术中的应用

2.1 地层评价及地质探刚的应用

测井技术应用在地层评价环节中, 可明确地划分地质界面, 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勘探人员的岩层性质进行分析。此外, 细致分析对岩层中所蕴含的矿物质。具体而言, 每种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中, 能够绘制地剖面图。此外, 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能够计算出油气存储中岩性特征, 油气层温度高低、实际的压力及厚度等等特性。除此之外, 可对油气藏的实际渗透率、饱和度进行相应指标分析, 可有效帮助相关人员对油气田的地址特征做出精确分析。此外, 储存评价上, 明显地应用到了测井资料, 其中评价方式趋于成熟。总的说, 不仅可明确划分各种地层, 并对油气田的产能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为计划方案的编制, 储量的评价提供更多基础性的参数。测井技术在地质能够对多井资料进行对待, 之后还可以将真实的地下储存进行真实的反映, 能够为今后平面规律、地质构造的研究提供资料。具体而言, 地质剖面的划分中, 可利用信息做依据, 既能够反映地层岩性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对底层做一对比, 将孔隙度、含水率精确地计算出来。

2.2 在土油气钻采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现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漆工程的钻探及开采应用上, 在具体的应用范围内对钻井井身轨迹进行详细细致的分析,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固井水平及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分析在油井和油气中是否存在串漏情况。实时监测油气的动态工况, 不仅对工况进行分析, 还有利于问题的查询。能够做好生产方面的调整及优化。测井技术可对油田、气田中开展射孔施工, 可对测量开发中的生产剖面及吸水剖面进行开发测量, 与此同时, 得出探井中的水淹层资料和情况资料, 对储集层破坏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价。此外, 测井技术的应用中, 可对检验管壁的具体质量进行检测, 并对优化设计提供保障, 确保油气田工程能够安全实施下去, 确保油气田勘探的高校性。

2.3 描述油气藏中的应用

测井技术在描述油气藏工具的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对含有水平、产能提供有效地评价, 还可以对剩余油量进行检测, 确定储存的参数。此外, 测井资料可用来分析油气藏结构特征及沉积环境等。测井技术同时还可以对低阻油层进行识别和监测。总的来说, 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 油气藏不仅能有效地开发油气资源, 还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 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测井技术新发展思路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常规测井技术。当今, 测井技术朝着提高测井采集分辨率与测井评价精度实现发展中, 集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精度的测井技术为一体, 它们作为基础性的性能产生了一系列评价体系和测井方法、测井就技术朝着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土层环境及新的地质。而且具体的测量方式朝着多源、多波的方向发展,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井眼的覆盖效率, 并且适应了非均测量的具体需求。

具体而言, 测井资源的采集方向朝着集成化及阵列化的方向发展, 具体表现是阵列测量逐步取代单点测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勘探复杂储层的需要, 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及策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洪刚.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测井技术的应用探析[J].石化技术, 2015 (3) .

[2]杜海洋.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6) .

[3]廖齐明.四川油气勘探开发中测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 2013 (10) .

上一篇:供水地理信息下一篇:开放式创新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