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护理

2024-07-18

儿科门诊护理(精选十篇)

儿科门诊护理 篇1

1 创设优质的门诊环境

创设优质的门诊环境,即以卫生清洁、设施完善的环境为患儿提供较为舒适与温馨的就医环境,促使患儿在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以关心患儿需求与利益、有人情味的以及尊重患儿为中心的氛围与人文环境,从而把满足患儿需求当作质量标准。同时,完善的设施,整洁、温馨与舒适的修养环境,可以让患儿尽快得到康复。

2 上岗前的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十分钟上岗,且衣帽佩戴整齐,仔细的对各诊室的泡手桶、压舌计、听诊器与体温计等进行检查,准备好消毒液,选择含氯消毒剂实施清拭处理,确保诊室的清洁与整齐。组织患儿根据挂号顺序排队等待就诊,防止发生矛盾,如果遇到门诊就诊高峰,则应该合理的对就诊秩序进行安排,妥善的对患儿就诊情况进行指导,降低就诊等待时间,特别注意的是应该婉拒熟人加塞的情况[2]。如果患儿较多的情况下,则可以先集中进行健康教育,或者是分散到相关诊室实施辅助检查,由此则有效的使患儿候诊时间得到了节省,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并使由于等候时间长所导致的矛盾隐患得到了消除。

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足够的尊重患儿,充分的对人性化护理进行感知,合理的对就诊患儿的候诊顺序进行安排,提前准备好哺乳间、婴儿活动车与饮用水等,耐心的为患儿家属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以此使其存在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应该一视同仁的对待患儿,且充满关爱,通过语言的艺术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有效的对患儿存在的情绪反应与思想变化等进行了解,以此减轻烦恼与痛苦。对于危急重患儿,应该亲自把其送到住院部与诊室[3]。

4 培养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4.1 注意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对患儿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改善服务态度具备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外来农村患儿来说,应该耐心的启发病史,以此有效的把其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挑医师的患儿来说,应该事先与患儿沟通交流,并详细的向其介绍培养年轻医师具备的重要意义。对于挑刺的患儿来说,应该以理服人,且耐心的为其说明具体事项[4]。此外,还应该确保医护关系。门诊工作量大,且患儿众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因此义务人员一定要齐心协力以及团结一致的工作。

4.2 构建沟通渠道,实现互利双赢:

门诊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在于对患儿利益进行保障,合理的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发病率。同时,开展宣传栏与健康园地等活动,通过电视录像、图片与手册等开展健康讲座。

4.3 内在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指的是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积极的增加社会责任感,其要求护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动服务,加强服务意识,关注语言沟通与心灵沟通,从而确保患儿由挂号到离远的全部环节与场所都可以获得热情细致与周到的服务。

4.4 外在素质:

外在素质主要包含言谈举止与外在形象。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以有效的使患儿复杂心情得到减轻,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得到增强,形象美,心灵美,以此更好的对患儿进行服务。

5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在就诊高峰期,应该密切的对患儿体温、神志、面色与呼吸等变化进行观察。采取专业的护理知识对疾病的发病进行观察,避免发生医疗事故。由于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往往发育不健全,其呕吐中枢也比较敏感,非常容易导致发生溢奶与呕吐的情况,在为患儿喂奶以后,应叮嘱其家属抱起新生儿,且轻拍患儿后背,将胃内空气排出体外,避免发生呕吐,同时选择斜坡卧位,以此避免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患儿完成哺乳以后,应该避免发生搬动新生儿的情况。

综上所述,把患儿当作中心,合理有效的安排与引导患儿就诊,可以有效的减少候诊时间,主动的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职业道德,则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

参考文献

[1]付淑珍,马丽珍,吴孝珍.基层医院开展门诊护士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2(6):69-72.

[2]刘汉英,陈秀娜,方怡娟,等.医院导诊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2):95-99.

[3]陈欣怡,周素鲜,马继红.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护理全程优质服务[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20(15):106-110.

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 篇2

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现真

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2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该院门诊儿科就诊的3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为77.33%、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7.33%、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67%,对照组依次为64.67%、15.33%、77.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儿科门诊护理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56-01

秋季是小儿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多发生在9月至12月,发病群体以6个月至3岁的孩子为主,尤其是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门诊要做好院内感染防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宣教,让家长对小儿秋季腹泻有所了解。

一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因及症状有哪些

1、秋季腹泻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可经粪——口传播,也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带菌者后通过呼吸道传播。

2、小儿秋季腹泻的初期症状会出现感冒、呕吐的现象,后出现腹泻的情况。症状为大便次数多,量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随时留意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大便次数和量、有无腹泻、哭闹及脱水表现。若患儿高温不退、精神不好、腹泻严重、或出现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哭时无泪、尿少或无尿等脱水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秋季腹泻有可能引发心肌炎、脑膜炎,要尽早到医院治疗。

二小儿秋季腹泻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断奶后辅食添加不当、进食过多等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可致腹泻。

2、秋季早晚温差大,家长给孩子穿衣服不当引起的感冒、腹部受凉会导致腹泻。

3、孩子体质弱、休息没规律、饮食不合理等,造成孩子免疫系统下降时容易被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

三小儿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1、母乳喂养。哺乳期的婴儿要持续母乳喂养,不随便喂奶粉,不要选择在季节交替时给孩子断奶,防止因断奶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而导致腹泻。

2、喝奶粉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在此给孩子更换奶粉。孩子肠胃接受能力差,每个牌子的奶粉配方不同,防止孩子因不适应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腹泻期间不能吃奶,要喝米汤,米汤中加一点糖和盐十分有效。症重患儿应适当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对轻度脱水的患儿可以口服补盐调治,脱水严重者应静脉补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3、注意飲食卫生。俗话说“病从口入”,搞好饮食卫生是预防任何疾病的关键。吃母乳的孩子,家长每次喂奶前要洗手,做好乳头清洁。孩子的奶瓶、碗、勺等做好消毒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给孩子吃不干净的食物。

4、饮食要合理营养均衡。立秋后天气变凉,尽量不给孩子吃凉的饭菜、冷饮等。一日三餐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每天饮食尽量保证有蛋、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肉等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5、孩子休息要有规律。睡眠可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精神状态,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休息习惯,尽量每天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6、适当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让孩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四护理

1、家长要记录患儿大便、小便、呕吐的次数、量和性质。

2、人工喂养婴儿注意餐具每次煮沸消毒。消毒好的餐具避免污染奶瓶要加上罩,每次用前再用开水冲烫,牛奶每次煮沸后食用。

3、做好口腔护理,给孩子多喝开水,勤换尿布,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防止发生红臀。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减轻肠蠕动过快而引起腹痛。

4、家长每次喂奶前及换尿布后都应按正规要求洗手。

儿科门诊患者家属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儿科门诊康复患者及其家属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200例,年龄13个月~4岁,平均2.0±0.5岁,男124例,女76例;家属年龄21~38岁,本科学历以上50例,高中学历110例,初中及以下40例,男性108例,女性92例。对照组患儿200例,年龄12个月~4岁,平均2.0±0.4岁,男127例,女73例;家属年龄20~36岁,本科学历以上55例,高中学历104例,初中及以下41例,男性13 2例,女性68例。两组患儿及其家属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根据患儿情况指导家属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患儿康复;患儿年龄小,服药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嘱咐患儿家属掌握用药方法,帮助患儿正确服用药物;指导家长掌握患儿作息、训练方法和规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①初期:一般情况下,病情较严重患儿家属常缺乏相关知识,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初期需为患者家属创建良好的救治环境,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疏导和安慰,与患者家属加强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信心。②恢复期:由于患儿年龄小,许多家属担心患儿的抵抗能力,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如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等;护理人员需转变护理观念,增加家属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尊敬、理解患者家属,运用心理知识疏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家属鼓励,更好地照顾患儿。③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家属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患儿致病原因、治疗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指导家属掌握康复训练技巧,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技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率,问卷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率达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讨论

儿科门诊患者年龄小,多为初发,家属常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多见①焦虑和紧张;患者家属不清楚患儿病情,不熟悉门诊环境,内心焦虑和紧张。②恐惧且缺乏安全感;病情较严重患儿的家属缺乏预后信心,内心恐惧,或对主管医生、护理人员不信任,缺乏安全感。③怀疑心理;患儿病情较重,病程时间较长,家属容易怀疑医生的治疗计划和用药效果;家属对治疗结果期望较高,患者预后效果不良或未达到预期容易引起家属怀疑,诱发医患纠纷。④容忍心理;由于幼儿生病,门诊治疗期间家属通常更加溺爱小孩,需加以制止和教育。

门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取心理护理措施[3]。先对患儿疾病表示同情,为患者及其家属设身处地着想,赢得患儿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与患儿家属积极交谈,理解患者家属的需求,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及时解决患者家属的疑虑,提高患者家属治疗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诊断、护理和治疗,并与患儿交流沟通,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唱儿歌等分散患儿注意力,使其接受护士护理,保证护理程序顺利[4]。另外,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属掌握疾病的致病原因、治疗措施、预后等相关知识,采取倾听、鼓励沟通等方式与患儿亲密交流,提升患者的信任度;指导患者家属做好患儿后期康复工作,增强患儿家属治疗信心,确保患儿家属积极配合,并为患儿提供康复环境[5]。

我院为提高患者康复率和家属满意度,开展家属心理护理,关注家属心理感受与需求,个性化、针对性提供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疾病掌握度,增强患者家属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另外,为提高护理水平,护理人员平时应积极阅读心理护理方面的书籍,提高心理护理技能,快速准确地掌握患者家属的心理情况,为其提供有效护理。

参考文献

[1]邹欣茹,杨绮云.对儿科患儿及其家属心理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1):148-149.

[2]胡启英.基层儿科门诊家长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4,26(22):213-214.

[3]曾育珍.浅谈儿科护理中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2):157-158.

[4]罗燕琴.儿科门诊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166-167.

儿科门诊工作制度 篇5

1、在医院分管领导下开展门诊工作,儿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的业务技术指导门诊工作。

2、儿科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务科或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医务科或门诊部共同商量。

3、门诊排班必须安排好。

4、对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5、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照门诊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

6、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医师要加强对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

7、门诊有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对高烧患者、重病患者,应当优先安排诊治。

8、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应建立传染病诊室,做好疫情报告。

9、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院就诊。

10、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11、门诊医师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

儿科门诊护理 篇6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9-01

小儿护理的特点是护理项目和护理时间都比成人护理要多。尤其是婴儿柔弱、娇嫩,更加需要精心护理。由于小儿喜动,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技术十分常用,但是对于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穿刺往往成功率低,现总结笔者在临床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总结的操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的改进方法。

1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1.1主观原因。

1.1.1护士自身技术经验不足。临床护理研究观察[1]显示,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低年资儿科护士与高年资儿科护士相比,其成功穿刺率较低。这一事实证明穿刺失败首要的主观原因在于低年资护士的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婴幼儿的静脉输液中最常用的是头皮静脉穿刺。但是小儿血管细小,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在选择入针位置和角度时要格外注意。一次穿刺失败后往往影响下一次穿刺位置的定位。所以在未选好穿刺位置时一定不能盲目下针,要看清血管后,做到心中有数,再沿观察到的静脉走向平行缓缓刺入。其中进针的速度和角度要格外小心,速度太快容易出现还未观察到回血就已经刺穿血管,角度太大也容易出现穿刺失败。在每一次穿刺过程中要细心体会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的不同点。

1.1.2操作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行穿刺术之前应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观察好要穿刺的部位及皮肤血管状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做好解释工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有部分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不善于与患儿交流,使其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对穿刺的顺利进行非常不利。所以对于已经进入学龄期的儿童,进行适当的交流引导,可以有助于缓解其恐惧心态,配合穿刺使穿刺容易进行。

1.1.3护士心理素质低。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日渐增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护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临床护士第一次穿刺失败后失去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患儿家属拒绝其再行二次穿刺,甚至恶言相对。此时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往往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再进行二次穿刺时越发慌乱,不能冷静思考处理,导致接二连三的穿刺失败。这也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自身因素,未能处理好医护关系而导致的不良结果。

1.2客观原因。

1.2.1患儿营养不良或肥胖。有些患儿由于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少,皮肤肌肉松弛,静脉易滑动不易刺入。相反有些患儿过于肥胖,脂肪层厚,临床护士往往根本观察不到浅部静脉,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触摸感觉到静脉的位置,然后进针,有经验者可以感觉到刺入静脉时的突破感。

1.2.2助手配合不当。对婴幼儿进行穿刺的时候,助手应全身束缚患儿,以辅助操作者顺利进行穿刺。若助手配合不当,未能稳定患儿注射部位,也常常导致穿刺失败。有时可能刚刚成功穿刺,还未用胶带固定好针头和输液皮管就被患儿挣脱。

2护理对策

2.1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对于刚刚接触儿科护理的低年资护士,在遇到操作困难的情况下应积极向有丰富经验前辈请教学习,认真观察技巧娴熟的护士如何解决各式各样的业务问题,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2加强心理护理。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

对于婴幼儿期的患儿,首次接触时应先与其父母进行交谈,使其慢慢熟悉护理人员,消除陌生心理。用患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做好操作前的解释说明。对于处于学龄期的患儿应主动建立友善的关系,减轻焦虑和孤独感。简单明了地向患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满足其求知欲和知情权,争取其主动配合并注意常常鼓励患儿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在解除患儿精神负担的同时,也要解除家长的精神负担,有些家长对于子女的疾病过分忧虑,这样不仅引起患儿精神紧张,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应避免注意。

2.3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否良好也对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护士应秉承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爱护小儿,以及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从事自己的临床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際关系。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冷静思考,积极处理,这样才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乱了阵脚。如果穿刺失败,面对患儿家属的质疑,也应该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地解释来缓解患儿家属的不安情绪。

2.4创建良好的环境。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彩色图案、卡通动物、玩具气球,都能使患儿得到感官刺激和情绪愉悦,对其身心发育十分重要。在门诊输液室中可以开辟一个独立的儿童输液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这样也有助于患儿更快地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减轻陌生和恐惧感。

3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观的变化,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推进,护理的工作范围的拓展使其功能日益突出。新技术、新仪器的临床运用促使护理医学朝着更细微、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护理治疗都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因而对任职于临床一线岗位上的护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儿科护士在实践中要学会细心观察、仔细操作、不断学习与总结,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当中。如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涉猎能够更有助于与患儿的沟通,提高亲和力,力争将儿童教养与健康护理的宗旨更好地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娅妮.低年资儿科护士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国社区医师,2011,1(13):187

[2]沈曲,郑洪.儿科护士一本通[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5

儿科门诊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 男25例, 女25例, 年龄1~13岁, 平均年龄 (6.5±1.2) 岁。观察组50例,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14岁, 平均年龄 (7.2±1.0) 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差异 (P>0.05) , 统计学无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文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药物准备和静脉通道建立以及患儿与家属的安抚和及时的解决问题等。而观察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和家属的沟通,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2.1 接待时沟通。

在热情接待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建立良好的形象, 有效的向患儿与家属进行自我介绍。同时, 全面的介绍医院输液室的状况, 并提供舒适的环境。而且护士需要耐心的讲解患儿疾病治疗的方法, 并从专业的角度对患儿进行开导, 帮助其树立信心, 有效减少担忧。对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患儿, 应有效的稳定其情绪[1]。

1.2.2 技术沟通。

患儿输液的难点在于静脉通道的建立, 且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静脉通道建立部位不一样。因此, 护理人员应准确的选取输液部位, 并且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 从而有效的减轻患儿的痛苦, 便于患儿及其家属接受[2]。

1.2.3 言语沟通。

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慰性言语沟通, 对于病痛中的患儿及其陪伴的家属其情绪均比较脆弱, 且需要给予安慰性的言语沟通。比如对父母可以说“疾病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要经住考验, 作为父母应积极地面对, 给予孩子支撑”。医护人员的坚持与坚强, 不仅更利于孩子的临床治疗, 且也是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于孩子可以说“宝贝, 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若你再坚强点, 康复的更快”。临床中通过给予安慰性的语言沟通, 使得护士和患儿以及家属直接的情感升级, 更好的促进其护患关系的发展。

同时, 可以采取鼓励性的言语, 赞美患儿, 不仅是对父母的肯定, 而也是对患儿的支持。实施的过程中说:宝贝, 真懂事, 你的父母一定为你感到骄傲。护士通过有效的赞美, 使得患儿和家属均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得其能够更好的配合。另外, 实施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解释性言语进行沟通。由于多数的家属出现有焦虑情绪, 且对疾病的不了解。因此, 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属进行耐心和细致的讲解[3]。比如, 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属, 应采取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解释相关的疾病,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属, 可以采取专业性的言语进行解释, 使得家属明确孩子的发病原因和严重程度, 从而提高其临床配合度。

1.2.4 非语言的沟通。

在整个沟通的技巧中, 除了加强语言性的沟通之外, 还应加强非语言的沟通, 主要包括肢体语言、抚摸和换位思考等方式。肢体语言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占有很大部分, 护理人员应通过体态和姿势以及表情与服饰等进行表达护理信息, 也是个人素质的一个体现。因此, 护理人员应重视自己的仪表, 并且保持衣着的整洁大方, 从而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同时, 整个护理的过程中应采取微笑, 搭建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抚摸能够有效让患儿受到关爱、鼓励以及力量, 不同阶段的患儿给予抚摸能够有效减少对陌生环境的应激反应。一般在患儿哭闹时, 应多给予抚摸, 从而减少其哭闹的程度, 促使输液更加有效。而换位思考能够有效的了解对方的感受, 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沟通, 多采取“我们”, 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4]。

1.2.5 输液后的沟通。

患儿输液后应留置30min, 加强观察。同时, 护理人员应有效地叮嘱其家属输液后的一些反应, 并加强配合度。从而有效地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当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5]。

1.3 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观察的指标有: (1) 患儿护理满意度; (2) 患儿依从性; (3) 家属配合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资料均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 并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依从性以及家属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经常出现患儿的依从性降低。临床护理过程中, 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沟通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在整个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正确掌握沟通技巧, 能有效维护护患关系, 使得整个护理更加顺畅。同时, 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措施, 也是护士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的发挥护理技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本文分析, 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实施患儿及家属的沟通, 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配合度[6]。数据显示, 观察组的患儿护理满意度和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配合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通过输液前和输液中以及输液后的全程沟通, 重点加强语言上的沟通、肢体上的沟通以及输液技术沟通, 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7]。同时, 加强沟通能够有效的利于父母的配合。由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患儿的特殊性, 多数施护是对父母。因此, 沟通能够更好地促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从而不影响整个治疗, 避免纠纷。另外, 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 加强了患儿语言和非语言上的沟通, 从而更好的对患者施护, 从不同的角度满足患儿的需求, 从而提高其依从性。同时,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准确的选取输液部位, 并且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 减轻患儿的痛苦, 更好的便于患儿及其家属的接受, 从而提高其临床配合度。

综上所述,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中加强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儿的依从性, 并取得其家属的高度配合, 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建军.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3 (6) :566-567.

[2]黄青玉, 李玉梅.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 2010, 12 (12) :673-674.

[3]李惠靖, 安宝荣.儿科门诊的护患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 2010, 11 (32) :455-456.

[4]郭放, 潘晓梅, 么会荣.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09, 12 (4) :312-313.

[5]张立萍, 张丽娟, 王艳萍.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23 (12) :622-623.

[6]王菊萍, 蔡清华.儿科护患沟通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 (21) :333-334.

儿科门诊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009年1~12月静脉输液的患者, 1~7岁的呼吸系统基本的患者3 500例, 其中男患儿2 100例, 女患儿1 400例, 根据小儿的血管特点, 为患儿均选择5.5号头皮针。

1.2 护理

1.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认真做好查对工作,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保证输液安全。输液时护士应认真询问有无过敏史, 熟悉药品性质, 清楚用药目的, 仔细交代注意事项, 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加强巡视, 纠正输液过程中很少观察甚至不观察的情况, 全面了解患者输液情况, 输液反应, 输液故障及变化等。

1.2.2 心理护理

满足患儿家属的心理需要, 维护其心理平衡。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 待人亲切, 对患者家属的要求和渴望持肯定态度, 给予积极热情的服务, 使患者家属有一种安全感, 在第一印象中开始信任医院及医务人员。

理解体谅患儿家属的心理, 善于做解释工作, 一方面要主动, 有爱心, 做好解释工作, 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 另一方面有虚心的态度, 自我检讨存在的问题, 并诚恳向患儿家属说明。对患儿要一视同仁, 时间允许, 就向他们介绍输液门诊的环境, 向患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排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1.2.3 加强对输液室护士的素质要求

儿科门诊患者较多, 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穿刺技术水平要高, 要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努力提高操作水平, 输液室应选派责任心强, 技术精湛, 服务态度好, 喜欢儿童, 尊重患者, 给人以亲切感的护士。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随时处理输液中的针头滑脱、药液外漏等情况, 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防止液体输入过快, 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 针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较多的特点, 这就要求护士的穿刺水平要高, 要在平时的护理操作中, 要有饱满的热情, 强烈的责任心, 还要有丰富的经验, 精湛的技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的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 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 做到合理使用血管, 严格消毒后再穿刺, 减少重复穿刺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对一次不能穿刺成功者要多安慰患者, 做好患者家长的工作, 并安置好患儿的输液体位, 调好输液速度。平时提高操作水平, 多学习输液的新知识、新技术, 获取和掌握新信息, 更新知识结构,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 使患儿及家属真正满意。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 护士应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勤巡视、细观察, 如患儿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提示患儿对药物有过敏反应, 需立即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视情况轻重给予抗过敏处理。由于患儿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差, 出现输液反应时, 患儿不能及时表达, 所以在输液中, 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 应考虑为输液反应, 需立即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遵医嘱对症处理。

1.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适应新形式, 满足患者需求,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使用易过敏的药品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药物过敏试验, 认真观察皮试结果, 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开始时速度宜慢, 无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加快速度, 以免发生输液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 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 减少患儿家长的担心, 提高护理质量。

1.2.5 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门诊输液室对患者来说, 既是接受治疗的地方, 也是休息的地方, 室内应备有抢救药品及物品。

2 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安全, 在医院和科室多次护士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中,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达95%以上。

3 讨论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 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 有饱满的热情, 强烈的责任心, 还要有丰富的经验, 精湛的技术,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 善于总结工作方法, 在实施输液操作过程中, 根据不同对象, 采取相应有效合理的方法, 做到合理使用血管, 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同时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 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医患关系, 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建设。儿科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中, 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善于发现问题, 不断探索研究, 找出相应对策, 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对儿科患者的输液护理是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 有待于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丽敏.浅谈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吉林医学, 2006, 27 (12) :1583-1584.

[2]史慧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8, 29 (22) :2051-2052.

[3]黄瑞玉, 王璐.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4, 1 (1) :89.

[4]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86-87.

[5]甘元琼.心理护理在当代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和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5) :117-118.

在儿科门诊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 篇9

我院儿科门诊主要是0~1岁小儿的保健门诊, 它包括新生儿喂养方面的问题及咨询、新生儿黄疸的测定、新生儿尿布疹的治疗、新生儿湿疹的治疗、新生儿产后42d健康体检及小儿3、6、9、12个月的生长发育水平的测定, 6个月及以上小儿骨密度的测定, 小儿微量元素的检测, 开设了早产儿门诊, 小儿常见发育行为异常的训练。我院儿科月门诊量约1 800~2 400人/月。儿科门诊分诊护士的预诊、分诊良好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形象。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 及时安排患儿就诊, 给患儿创造良好的就诊范围[1]。

1注意工作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 护士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 工作中也应仪表端庄、语言文明、热情主动、动作轻柔[2]。

2增强服务意识

增强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多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 以减轻家属的焦虑, 增进他们的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医患和谐, 同时避免纠纷的发生[3]。就诊时, 协助患儿摆好姿势方便查体, 检查结束后迅速帮助患儿穿好衣服, 以免受凉;就诊后引导患儿及陪护人员尽快离开就诊场所, 并做好对小儿的健康指导。

3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儿科门诊陪伴患儿的家属多, 通常1个患儿有2~6个大人陪伴, 且流动性大, 故候诊区应环境整洁、宽敞, 保证空气流通, 并开设哺乳室, 备有足够的候诊椅、电视等, 墙壁上有就诊流程图及健康宣教栏、宣教手册。由于儿科门诊小儿多, 家长素质参差不一, 部分小儿随地大小便、乱扔废纸、果皮的较多, 给患儿的安全带来隐患, 使就医环境不和谐。护士发现后应及时提醒患儿的家长注意公共卫生, 并及时清除。

4做好分诊工作, 缩短就诊时间

儿科患者年龄小, 尤其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 年龄均在1岁以下, 没有足够的表达和自控能力, 常常哭闹不安;有些家长是专门从单位请假带孩子求治;有些家长系第一次带小儿外出, 对小儿的需求估计不足, 没有给小儿带尿布或奶粉,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家长心里候诊时间的夸大延长。在候诊期间, 除了电子显示屏提供诊疗进展及候诊列队长短外, 还可轮番播放小儿养育短片, 少儿科教片等, 以缓解候诊的“烦躁”[4]。诊区护士则不定期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较小的患儿、早产的患儿应优先就诊。儿科患儿在就诊时保证诊室内1个患儿1个家属, 避免人员过多, 做好标准预防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

5注重沟通技巧

在儿科门诊分诊时, 儿童与成年人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因此分诊护士必须掌握与儿童沟通的技巧, 注意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在进行语言性沟通时应站在患儿及家长的角度用心去体会其内心的感受, 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把简单枯燥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而非语言性沟通往往是最有力、最真实的沟通方式, 分诊护士在工作中应用微笑、热情、自然的表情来影响家长和患儿, 还可轻轻触摸患儿, 消除患儿的恐惧。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6协调好医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可以使患者配合诊疗, 还可以消除许多潜在的纠纷, 沟通时应耐心倾听家属的叙述, 不要中途打断话题, 对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 不要搪塞应付, 不懂可以向医生请教后再给予解释。对于家长抱怨和迁怒, 医务人员要有宽容与忍让的美德。

7为早产儿专设门诊, 方便患儿就诊

早产儿, 由于他的特殊性, 使得他们回家后在喂养、护理方面对于家属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他们生后满42d检查时, 会有很多问题, 甚至有的家长带来记有问题的本子, 护士应给予在喂养、护理方面的指导, 认真解答家长的问题, 直至他们满意。

8开设母乳喂养咨询热线及育儿知识讲座

为减轻家长负担, 减少因小儿外出引起的交叉感染, 我院开设了母乳喂养咨询热线, 使家长在家就可以得到小儿在喂养及护理方面的指导;另外, 每个月2次的育儿知识讲座 (包括母乳喂养、副食添加及常见疾病的防治) 也可以使家长在育儿方面得到帮助。

综上所述, 实施人性化护理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自身的内在品质得到提升, 赢得了患儿及家长的信赖与尊重[4]。通过人性化护理使护士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 急患者所急。使患儿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提高了服务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门诊,体会

参考文献

[1]庞淑敏.提高儿科门诊分诊质量的做法与体会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5) :80-81.

[2]张雪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 2007, 5:105.

[3]冯丹丹, 王艳杰, 刘艳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分析与探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1) :1036-1037.

儿科门诊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均来源于2008年5月1日~2009年8月31日在门诊就诊的患儿及家属。分为2组, 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为2008年5月1日~8月31日在内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及家属 (给予常规指导和护理) ;观察组为2009年5月1日~8月31日在内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及家属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 。2组患儿均为暑假病人高峰期, 具有可比性。对2组病人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各240份, 回收480分, 有效问卷100%。问卷内容:护士的服务态度、仪表, 候诊环境, 就诊秩序, 便民措施、健康教育。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应用人为关怀的护理干预

2.1 深化人文意识,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1.1 首先要尊重家长, 关爱患病儿童, 急家长之所急。当家长带着患儿来就诊, 首先接触的就是门诊护士, 这就要求门诊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较高的人文素质, 主动、热情的服务, 一改过去被动、消极、怠慢、生硬的服务态度, 用柔和平稳的语言, 亲切微笑的表情, 抚摸搀扶的动作等与家长和患儿沟通, 耐心仔细的询问病情, 准确迅速的分诊, 使患儿得到最及时有效的诊治。

2.1.2 通过开展“感动服务”, “假如我是病人”“换位思考”“优质服务月”等活动, 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意识, 转变服务理念。现代家庭中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看得很重, 在儿科门诊常常看到一个孩子生病, 六个大人陪同。孩子生病, 家长格外紧张焦虑, 情绪容易激动, 稍不如意还会有过激行为, 这时贴心、细致、周到的服务非常重要, 如果缺乏沟通的理念, 不顾病人的想法, 简单生硬的语言就会产生护患关系紧张, 甚至导致投诉、医疗纠纷。门诊护士要充分理解、体谅家长的心情, 以微笑的表情给予安慰, 详细、耐心的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 使家长和患儿对疾病有所了解和认识, 消除紧张情绪, 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指导病人就诊程序及完成门诊各种检查和治疗, 增进护患关系, 为疾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保障。

2.2 努力加强培训学习,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2.2.1 加强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夜大, 函授等高等教育的学习, 开展各种形式的临床护理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的学术讲座, 拓宽专业知识领域, 不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通过讲座、演讲、论坛等形式, 提高护理人员语言沟通技巧, 学习心理学、化装与色彩、礼仪与形象、法律学、伦理学等知识, 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 打造一个仪表端庄、体态优雅, 语言文明、有高度责任心的天使形象, 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2.3 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与实践相结合

2.3.1 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在治疗操作中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例如在给患儿注射时, 就要视患儿为自己的亲人, 给予关爱, 用鼓励、赞美的语言, 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称呼小孩的爱称打消患儿的陌生感, 同时注意家长的心理护理,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患儿的特点给予恰当的生理、心理护理。

2.3.2 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尤其是静脉穿刺、抽血等技术, 以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加强急救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尽量消除、减少风险对患者、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2.4 注重护理服务环境建设

2.4.1 改善护理服务“硬环境”, 使病人感觉到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在门诊大厅, 采用了星级宾馆的构造, 宽敞、明亮、干净、舒适, 候诊椅是粉红、浅兰色, 墙壁上装饰许多卡通童话、山水画, 唐诗, 门诊大厅里设有小商店, 提供患儿喜爱的食品、玩具、日用品等, 还配有电动游戏机, 有大屏幕滚动播放动画片及健康知识, 让患儿到医院有如到游乐园的感觉, 调动愉快的情绪, 忘掉打针、治疗带来的痛苦、恐惧心理。

2.4.2 提供全程导诊服务。许多家长是从农村来的, 初来乍到, 搞不清就诊程序, 摸不清方向。设明显的路标指示牌和导诊护士的星级服务为病人热心导诊。设立服务咨询台、药物咨询台等, 提供物品寄存、一次性口杯、饮用开水、卫生纸、轮椅、婴儿车等便民措施, 使病人感到家的温暖。

2.4.3 优化就诊流程, 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我院采用电子诊疗卡全程就诊———挂号、开处方、缴费一卡通, 大大缩短排队等待的时间。对有些家长工作忙, 没时间排队, 特别是外地的患者挂号难等, 提供电话、网上预约挂号以满足广大病人的需要, 受到病人极好的评价。

2.4.4 加强服务“软环境”建设, 通过电话礼仪、形象礼仪培训和职业培训, 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门诊护士着装整洁, 一改传统的白色工作服为粉红、浅绿、浅兰色, 以满足患儿视觉的需要, 使患儿感到轻松愉快, 增进亲切感。在门诊大厅导诊护士主动指路、答疑, 遇到急、危、重患者主动给予帮助。

2.4.5 各诊室门口和大厅服务台提供免费疾病知识小册子及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满足病人预防保健的需要。

3 结果

实施人文关怀后2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见表1) 。

4 小结

门诊是患者、医务人员与疾病共同斗争的场所, 是架起医患之间、医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 不仅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促进机体康复, 同时也是推动医院良性发展, 推动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通过人文关怀的护理实践, 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本组研究提示患者的满意度从85%提高到98%, 投诉率从8.5%下降到1%, 避免了许多医疗纠纷, 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颖.多元文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2 (5) :56~57.

上一篇:金平民族服饰下一篇:新课程下的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