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细胞

2024-08-26

边缘细胞(精选三篇)

边缘细胞 篇1

关键词:鳞癌,气管造瘘口,高龄患者

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全称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是发生在皮肤、附属器或粘膜的恶性肿瘤。鳞癌大部分发生在慢性溃疡、粘膜白斑、着色性干皮病等基础上。好发部位为眼睑、鼻、唇、颞、颊、额、四肢,包皮、龟头、躯干、肺支气管也为好发部位,这些部位的鳞癌临床比较常见,但临床报道气管切口边缘原发鳞状细胞癌的个案不多,2009年我科收治一名高龄气管切开,切口边缘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经治疗病情一直稳定,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曾某,男,92岁,既往有冠心病、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反复住院治疗,2007年2月因肺部感染收入我院。住院期间,反复肺部感染(胸片及痰培养均证实),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先后3次行经鼻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曾多次尝试脱机均因血氧饱和度低,二氧化碳潴留而失败。后因患者气道分泌物较多,吸痰不便,于2007年5月18日行气管切开术,予以留置气管套管,固定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切口处坚持每日活力碘消毒换药,予以喉管片保护创面,每月更换气管套管。近2年病情稳定,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2009年7月30日患者气管造瘘口见黄色粘性分泌物,继而转为脓性分泌物,切口周围皮肤发红。2009年8月10日见切口右侧边缘蚕豆大小肿物,周围皮肤红肿。肿物呈进行性增大趋势,于2009年8月12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切开肿物,见其内充满干酪样物及肉芽,钳取全部干酪样物及肉芽,探查见形成一约3cm×3cm×3cm腔隙,与气管瘘道不贯通,腔内填充碘纺纱条1根,切口间断缝合。送病理检查提示:大量坏死组织,其内见有鳞癌细胞,行床边胸片检查未见明显肺部感染灶及占位病灶,考虑切口缘原发鳞癌。切口处红肿,局部分泌物伴有局限性增生、出血。后考虑患者高龄,不能耐受放化疗等,坚持予以西妥昔单抗(爱必妥)靶向治疗,后病情一直稳定8个月至今。

2 讨论

本例气管造瘘口边缘鳞癌属于头颈部鳞癌,头颈部鳞癌主要起源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黏膜等,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6版将头颈部分成6个主要部位分别进行TNM分期,6个部位包括:口腔、咽(鼻咽、口、咽和下咽)、喉、鼻旁窦、唾液腺和甲状腺。其主要治疗方法涉及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头颈部鳞癌进展迅速,一般中位生存期为半年左右[1]。本例患者由于高龄92岁,各项器官机能减退,难以脱离呼吸机,恐难以耐受放化疗及进一步手术治疗,所采取西妥昔单抗单药靶向治疗,是被FDA批准单药或联合放化疗应用于头颈部鳞癌的治疗[2,3],其最常见的痤疮样皮疹和输液反应尚未出现,但出现中度贫血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尚能耐受,病情稳定近8个月,近期疗效评价为稳定(Stable Disease,SD)。西妥昔单抗对局部晚期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的头颈鳞癌患者的治疗,逐步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4]。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患者对侵袭性治疗的耐受能力、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的风险等,针对头颈部肿瘤的新的分子靶向药物仍在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Jin C,Jin Y,Wennerberg J,et al.Karyotypic heterogeneity and clonal evolution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J].Cancer Genet Cytogenet,2002,132(2):85-99.

[2]Bonner JA,Harari PM,Giralt J,et al.Radiotherapy plus cetuximab for squa-mous-cell carcin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J].N Engl J Med,2006,354(6):567-568.

[3]Vermorken JB,Trigo J,Hitt R,et al.Open-label,unconcrolled,multicenterphaseⅡ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cetuximab as a single a-gent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head and neck who failed to respond to platinum based therapy[J].J Clin Oncol,2007,25(16):2171-2177.

边缘细胞 篇2

大鼠小肠黏膜边缘群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目的:分离大鼠胎鼠小肠黏膜来源的边缘群(SP)细胞,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Wistar大鼠胎鼠小肠全长,按文献[3]方法制作小肠黏膜的类器官片段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使用Hoechst33342和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SP细胞.提取分选前后的`细胞总RNA和蛋白,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其中MSI-1RNA及MS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胎鼠来源的小肠黏膜单细胞悬液中包含一个特定的细胞群体-SP细胞,染色液中加入维拉帕米后,SP细胞被阻断后消失.定量PCR检测显示SP细胞中MSI-1mRNA水平是分选前的8.125倍,是非SP细胞的20.077倍.Western-blot结果显示MSI-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分选前.结论:大鼠胎鼠的小肠黏膜SP细胞富集小肠黏膜干细胞,与小鼠来源SP细胞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

作 者:王震龙 韩钦 赵春华 李宁 黎介寿 WANG Zhen-long HAN Qin ZHAO Chun-hua LI Yu LI Jie-shou  作者单位:王震龙,李宁,黎介寿,WANG Zhen-long,LI Yu,LI Jie-shou(第二军医大学南京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

韩钦,赵春华,HAN Qin,ZHAO Chun-hua(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中心,北京,100005)

刊 名:医学研究生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年,卷(期):2007 20(7) 分类号:Q813.11 关键词:干细胞   边缘群细胞   小肠黏膜  

边缘细胞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

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2005-01~2012-05活检中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27例, 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其中胃11例、甲状腺6例、眼附属器4例、腮腺4例、子宫体1例, 肺支气管1例。

1.2 试剂与方法

(1) 所有病例经福尔马林固定, 切片后做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 (2) 免疫组化染色:主要采用Eli Vision法, 所用一抗有:CK, CD20, PAX-5, CD3, CD5, , CD21, CD23, Cyclin D1, Ki-67, Bcl-2, Bcl-6, CD10, Mum-1, CD45, κ, λ等。这些抗体均购自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12例) 与女 (15例) 比例为4∶5, 女性稍占优势。平均年龄56岁 (42~73岁) 。胃11例患者均因胃部不适, 胃镜发现胃溃疡、胃内肿块就诊。甲状腺6例患者以甲状腺占位或颈部肿物就诊。眼附属器4例以眼眶占位、结膜肿物就诊, 其中1例伴有临床干燥综合征。腮腺4例患者以颈部、耳后肿物就诊。子宫体1例以子宫占位就诊。肺支气管1例以肺占位支气管镜活检就诊。

2.2 大体及镜下组织学特点

胃11例中8例溃疡 (直径1.5~2.5cm) , 3例黏膜隆起伴糜烂 (直径1.0~1.5cm) 。镜下:黏膜、黏膜固有层、部分肌层见大量显著增生的淋巴组织, 易见淋巴滤泡, 黏膜腺体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残留腺体见淋巴上皮病变。甲状腺6例、眼附属器4例、腮腺4例镜下均见弥漫成片的或呈模糊结节的淋巴组织取代原有腺体 (肿物直径1.5~6.0cm) , 残留腺体见淋巴上皮病变。甲状腺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的过渡。腮腺及眼附属器有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过渡。甲状腺1例和腮腺1例伴浆细胞分化。子宫体肌壁内弥漫异型淋巴细胞浸润, 形成肿块 (直径4.5cm) 。肺支气管1例为气管镜活检标本, 镜下见弥漫一致的小淋巴细胞浸润。

27例不同器官、组织发生的MALT淋巴瘤在肿瘤与正常黏膜交界都能查见或借助CK显示淋巴上皮内病变。肿瘤细胞主要呈3种生长方式:弥漫型 (16/27) 、模糊结节型 (7/27) 、滤泡旁型 (4/27) ) 。弥漫型肿瘤细胞弥漫生长, 形态较一致, 以小细胞样细胞为主, 可混有少量的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和浆细胞, 虽然HE显示肿瘤细胞弥漫生长, 但CD21和CD23染色后仍可显示残存缩小的生发中心。模糊结节型肿瘤细胞呈结节样方式生长, 结节的中央可见残存的不同程度萎缩变小的生发中心, 套区消失。肿瘤细胞以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 (图1) , 细胞略大些、不规则, 可以看到小核仁。滤泡旁型肿瘤细胞在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弥漫一致地生长, 套区可以存留。肿瘤细胞以单核细胞样细胞为主, 细胞中等大小, 胞浆丰富、淡染。虽然根据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分为3型, 但所有病例肿瘤细胞中都能见到转化的大细胞, 尤其在胃MALT这样的大细胞更趋于呈小片或大片分布。很多病例能见到浆样细胞或浆细胞。1例甲状腺和1例腮腺的肿瘤细胞主要由浆样细胞和浆细胞构成。

2.3 免疫表型特征

CK显示残留腺体的淋巴上皮内病变。所有病例的肿瘤细胞CD20+/Pax-5+, CD45+, CD3-, CD5-, Bcl-2+, CD10/Bcl-6-, Cyclin D1-。18/27例的Mum-1+。3例行κ与λ染色, 3例κ与λ之比低于5∶1, 提示肿瘤中的浆细胞呈多克隆增生。CD21和CD23均能很好的显示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细胞 (FDC) , 通过染色勾勒出FDC网的形态。19例的FDC网以缩小为主, FDC网外形尚圆整, 分布均匀。8例的FDC网不同程度增生, 呈不规则状和或破网状增生, 结合Bcl-6和CD10的染色显示生发中心细胞少而稀疏, 其间浸润了肿瘤细胞, 提示肿瘤性边缘带细胞植入了生发中心 (图2) 。Ki-67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范围5%~40%。

3 讨论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简称MALT淋巴瘤) 在各年龄人群均有发生, 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及器官 (胃肠道、涎腺、眼附属器、甲状腺外, 还见于肺、乳腺、肾脏、脑、膀胱、生殖器、胸腺、皮肤、口腔等部位, 临床发病隐匿, 缺少典型临床特征, 确诊及治疗情况复杂, 经常与其他高度恶性肿瘤难鉴别, 以上原因常可导致临床过度治疗或延误治疗。探讨MALT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 明确病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MALT淋巴瘤病因学比较明确, 微生物感染 (主要是胃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长期诱导而成[1]。本组收入27个病例临床特点与病因学均相符合, 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甲状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眼、口干燥综合症和慢性炎症等。患者就诊前一般有长期缓慢的或难自觉的发病史, 或偶于体检发现有占位而就诊。从它的病因学不难理解MALT淋巴瘤的生物学特征:属于低度恶性淋巴瘤。它与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通称为小B细胞淋巴瘤,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度恶性, 但随着肿瘤进展可以发生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转化。与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不同的是MALT淋巴瘤尚无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 所以对它的形态学的认识和把握尤为重要。

MALT淋巴瘤来源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边缘带B细胞, 肿瘤细胞形态有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细胞样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细胞、转化的大细胞以及浆样细胞/浆细胞, 这些细胞以不同的比例成分出现[2]。我们通过观察27例MALT淋巴瘤, 总结它的生长方式主要有3种:弥漫型 (16/27) 、模糊结节型 (7/27) 、滤泡旁型 (4/27) 。以弥漫型和模糊结节型更多见 (23/27) 。弥漫型肿瘤细胞弥漫生长, 形态较一致, 以小细胞样细胞为主, 可混有少量的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和浆细胞;虽然HE显示肿瘤细胞弥漫成片, 但CD21、CD23、CD10和Bcl-6染色后仍可显示残存缩小的生发中心;弥漫型在胃、子宫体及肺多见。模糊结节型肿瘤细胞呈结节样方式生长, 结节的中央可见残存的不同程度萎缩变小的生发中心, 套区消失;肿瘤细胞以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 细胞略大些、不规则, 可以看到小核仁;模糊结节型在眼附属器、甲状腺多见。滤泡旁型肿瘤细胞在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弥漫一致地生长, 套区可以存留;滤泡旁型肿瘤细胞Bcl-2+与反应性增生的单核样B细胞Bcl-2-可以鉴别。

淋巴瘤诊断的难点之一是淋巴组织的结构在形态学上不易辨认, 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有助于辨清淋巴组织结构。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淋巴造血组织的结构, 包括肿瘤性和 (或) 非肿瘤性淋巴细胞、辅助性非淋巴细胞及血管、淋巴窦、网状纤维的数量和分布模式[3]。MALT淋巴瘤在腺器官一般都能观察到淋巴上皮内病变, 即肿瘤细胞侵蚀腺体使其减少甚至消失, 借助CK免疫染色可以更好的确认这种独特的形态特征。肿瘤细胞一般为:CD20/Pax-5+, CD45+, Bcl-2+;CD5-, CD23-, CD10/Bcl-6-, Cyclin D1-;18/27例的Mum-1+。CD21和CD23均能很好的显示生发中心滤泡树突细胞 (FDC) , 通过染色勾勒出FDC网的形态。19例的FDC网以缩小为主, FDC网外形尚圆整, 分布均匀。8例的FDC网不同程度增生, 呈不规则状和或破网状增生, 结合Bcl-6和CD10的染色显示生发中心细胞少而稀疏, 其间浸润了肿瘤细胞, 提示肿瘤性边缘带细胞植入了生发中心。Ki-67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范围5%~40%, 其中2例胃出现大片的转化的大细胞, Ki-67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40%提示伴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转化。

虽然MALT淋巴瘤尚无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 但使用免疫组化法排除其它小B细胞淋巴瘤 (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等) , 确认淋巴上皮内病变, 肿瘤细胞滤泡植入等特点, 依据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弥漫型、模糊结节型、滤泡旁型, 可明确诊断。MALT淋巴瘤一般临床分期Ⅰ~Ⅱ期, 胃MALT淋巴瘤采用抗炎、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效, 病灶较大的只需手术切除治疗, 临床预后好[4]。没伴有大B细胞淋巴瘤的转化者不需要术后化疗。病理诊断对判定临床分期, 选择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避免多度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Campo E, Miquel R, Krenacs L, et al.Primary 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s of Splenic and MALT type[J].Am J Pathol, 2009, 23:59 68

[2]Nathwani BN, Anderson JR, Amitage JO, et al.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a clinical comparison of nodal and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s.Non-Hodgkin's lymphoma Classification Project[J].J Clin Oncol, 2009, 17:2486 2492

[3]Camacho FI, Algara P, Mollejo M, et al.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a heterogeneous tumor[J].Am J Surg Pathol, 2003, 27:762-77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边缘细胞】相关文章:

细胞边缘检测05-06

峭壁边缘05-02

边缘05-11

边缘日记06-14

边缘资源05-07

车牌边缘05-27

边缘人06-08

边缘特征06-12

文学边缘07-01

核心-边缘07-05

上一篇:证券交易信息下一篇: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