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2024-06-14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精选十篇)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1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概况

1.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工程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的综合性学科, 其涉及内容多、应用范围广, 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内容包含了材料、设备的合理运用以及施工中所进行的勘探、施工、设计、保养、维修等各类技术的应用, 同时也包含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等内容。只要了解了土木工程所包含的内容, 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全局, 做好每一道工序。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A.固定性和流动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固定性和流动性, 其中固定性是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一些固定性技术, 例如钢结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等, 这些施工技术一般较为稳定, 更新变化较为缓慢, 也因此是土木工程最为基础的技术, 是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术。而流动性则是指施工队伍的流动以及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

B.渐变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提升的, 其本身就是就是一个自我更新完善的系统, 因此使得土木工程具有渐变性。

C.整体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道工序之间都相互连接, 需要彼此间的相互配合。

D.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复杂繁琐, 并且容易受到气候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二、目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够成熟现阶段我国土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 不能够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目前我国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大多是一般性基础理论或应用性理论的研究, 而缺少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实际应用。

2、管理措施不完善土木工程一般较为负责繁琐, 工程任务繁重, 工作量大, 因此对人力物力管理上要求极高, 所以, 一项土木工程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措施。但是, 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 大多数土木工程都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 由此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3、验收检验标准不规范由于我国土木工程还处于发展阶段, 管理体制发展还不够成熟, 因此, 对于工程的验收检验标准缺乏规范性。验收检验标准的规范, 不仅关系到土木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 而且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操作问题, 所以, 规范土木工程验收检验标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处理措施

1、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

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抗震与人防新要求的提出, 再加上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广泛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使得深基坑支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好处, 例如地下连体墙和永久性的柱子以及地下室墙一体化等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应用, 不仅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速度, 而且增强了投资效果, 节约了资源, 进而使工程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工艺已较为成熟, 且承载了高,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与土木工程建设当中。钻孔灌注桩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是人力挖掘等方式在地基中形成桩孔, 并在其内部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值得注意的是, 施工方要加强对施工阶段的桩基检测,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质量施工的发展, 并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减少给工程带来的经济损失。

3.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新型预应力技术主要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以及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当中, 是一种新兴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具有易于操作、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小等优点, 有效提高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4.加大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主体是施工人员, 所以要加大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 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这样不仅有利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他们的基础素质, 还能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

5.重视创新与实践研究,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因此, 要想提高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就必须重视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土木工程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投入, 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 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结束语:

总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不仅关系到工程到整体质量, 也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增强土木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 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树立绿色施工的观念, 促进土木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保障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其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门窗.2014 (07)

[2]刘双庆, 朱传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初探[J].中华民居 (下旬刊) .2014 (06)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2

1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1.1控制功能概述

以某军用工程机械为例,其主要作用于土方开挖工作当中,工程机械涵盖了十六项控制功能,最为典型的有“挖壕/挖坑选择”、“手动/自动选择”、“翻转架上升及下方控制”以及“浮动控制”等。在PLC技术的融合下,对此工程机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要求多两个控制回路。

1.2主要涉及的两个控制回路

对于要求多两个控制回路,一个为车上控制回路,另一个为无线遥控回路。这两个控制回路均需要在遥控状态下方可实现。一方面,对于车上控制回路,主要的构件有开关量输入及模拟量输入,主要的控制对象是行使装置与车上工作装置。除此之外,还对工作当中发生的操作失误及异常状况发出警报,从而使出现的故障能够获取第一时间的处理。另一方面,对于无线遥控回路,是同样拥有车上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与此同时还具备多项控制功能,比如车辆转向的控制、换挡的控制、油门调节及制动等方面的控制。对于遥控回路来说,是把遥控信号传输至PLC的,进一步让PLC进行系统化的处理。PLC能够把有用的数据,比如档位状态等及时地向遥控器的处理单元反馈,这样操作员便能够对车辆的状态充分掌握。基于无线遥控作业当中,遥控器的处理单元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对于出现的失误操作,便能够通过遥控器的处理单元发出警报。除此之外,如果有紧急状况发生,PLC便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2.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的有效实现

结合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在根据该控制系统中初始化、车上控制及遥控控制三大部分,可知对于以PLC技术为基础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是需要从初始化、车上控制及遥控控制三大方面着手的。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图示

2.1初始化的有效实现

在系统通电后,PLC首先实现的便是初始化。系统的初始化又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系统的自检,另一部分为基于遥控状态位的初始化。对于系统的自检来说,是在系统自身发生错误,或者系统运行外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便会通过发出警报,从而使控制系统的运作停止。比如是否具备扩展模块、又比如上电是不是处于正常状态,这类问题均属于系统方面的问题。对于以遥控状态位为基础的初始化来说,是体现在设置及遥控状态位本身。系统所使用的接收遥控指令为“RS485”型号,因此在设置方面便需要充分完善,比如自由端口号的设置、字符数据位的设置以及校验方面的设置等。在完成自行检查之后,控制系统便可以根据车上的状态开关,进一步对控制方式进行判断,主要看其属于车上控制方式,还是属于遥控控制方式。对于不同的控制方式,是有相对性的控制程序的。

2.2车上控制的有效实现

对于车上控制来说,主要是对车上控制面板开关设置的情况进行判断,进一步作出相应的执行操作。若为手动操作,那么每一项操作均需要由工作人员加以控制。若为自动操作,能够便需要对时间、转速以及工作方式等进行预先设置,然后保障自动操作过程的有效性。

2.3遥控控制的有效实现

对于遥控控制来说,其控制信号是通过遥控器发出来的。从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考虑,遥控控制的设计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基于遥控工作的情况下,若在4秒以内不能对遥控器发出的指令进行有效接收,那么控制系统需要停止工作,对于车辆当中的抛土器及档位复位等均需要停止。另一方面,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遥控是会发生中断的故障的。为了防范这一故障的发生,需采取“一问三答”措施。即为控制系统在每接收以此遥控器发出的指令,进行三次回答。除此之外,需要严格检验在控制程序的基础上由PLC接收的遥控指令,进一步对接收到的遥控指令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若为无效,则需进行消除处理。

3.结语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3

关键词 双向水泥搅拌桩;软土地基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1-0124-01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全国各地的公路建设高潮迭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多样,沿海及内地湖泊等存在着众多复杂的软土地基。而软土松散、孔隙比大、易压缩和低强度等特点容易导致施工难度加大、地基承载力不足、施工后沉降过大导致出现裂缝等诸多不利影响。为保证工程质量,就要求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或其他工程时要先进行软基处理。双向水泥搅拌桩技术是对常规水泥搅拌桩设备的动力系统、钻杆和钻头进行改造改良。改进后的钻杆为同心双轴钻杆,其中内钻杆改造为正向旋转叶片,并设有喷浆口;外钻杆装有反向旋转叶片。工作过程中利用外钻杆上的反向旋转叶片在旋转过程中的压浆作用和正反向旋转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的作用,阻断了水泥浆的上冒通道,保证了水泥浆在桩体中的搅拌均匀,并在桩体中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成桩质量,增加了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众多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

1 双向水泥搅拌桩的成桩机理

双向水泥形成桩体来达到保证基础稳定效果,是在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发生了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后,与土进行搅拌而产生的。

1)水解和水化反应。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硫、三氧化铝以及三氧化二铁等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包含的最主要的含有水硬性胶结材料的基础物质,通过组合形成不同的水泥矿物。水泥与水拌合形成水泥浆,或者水泥通过与软土的搅拌,水泥颗粒表面的矿物质能够和水发生水解与水化反应,从而产生水化物。水化物迅速溶于水之后,水泥颗粒表面的持续暴露又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而继续溶于水,通过这样持续不断的反应,最终使得溶液达到饱和的状态而无法继续溶解水化物,这样就形成了凝胶微粒。凝胶微粒会浮于溶液,它的一部分与粘土颗粒发生反应,另一部分则经过逐渐的硬化形成水泥骨架,从而达到了提高地基强度与稳定性的效果。

2)交换和团粒化作用。团粒结构的水泥土较为坚固,能够提高土的强度。水泥化合物与粘土颗粒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是软土地基的土体多呈散粒状,并通过与水结合形成一般胶体。水泥水化形成的凝胶粒子具有很强的吸附活性,这是由于水化形成的凝胶粒子的表面积比原水泥颗粒约大1 000倍。正是由于其强烈的吸附性而导致土团粒的进一步结合,结合后封闭了团粒间缝隙而增强了其结构。

3)凝硬作用。通过凝硬作用的水泥强度增大,凝硬作用是水泥持续不断的水化反应后,溶液中析出的钙离子数量超过粒子交换所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那部分就会与土中的胶态二氧化硅或者胶态三氧化二铝反应,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且稳定的微晶凝胶,从而增强水泥强度。

2 施工工艺

1)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设备运输至现场后,需先进行安装调试工作,只有调试过程中设备的转速、空气压力等技术参数以及计量设备正常工作后,再进行就位。

2)按照设计要求,通过现场放样确定好设计桩位后,移动设备,将钻头对准设计桩位。启动设备电机,待钻头转速正常后,一边旋转切土一边下沉钻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加固深度。

3)达到加固深度后,再由桩底自下而上进行喷浆,同时搅拌提升,直至喷浆口距地面50 cm。此时,再重新一边喷浆一边搅拌至桩底,达到桩底后停止钻进。再连续进行喷浆操作1 min,最后再进行搅拌操作并提升至地面。

4)关闭电机,待设备冷却后,移动设备至下一桩位,重复以上步骤。可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流水作业,多工作面同时进行。

5)地面以下50 cm未喷浆的部分,必须用水泥回填并捣实,以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3 施工質量控制要点

1)为确保成桩的垂直度,造桩过程中必须使用水平靠尺、吊锤或经纬仪等仪器,在发现偏移时随时校正桩架平整度以及导向架的垂直度。

2)所制备的浆液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并报批通过的配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得发生离析且摆放时间过不得超过2 h。为避免浆液发生结块现象损坏泵体,注浆过程中应加筛过滤后再进行注浆。

3)为保证输浆顺畅,泵送浆液前,先对管路进行注水润湿,以保持管路潮湿。在浆液拌制的过程中,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水泥及外加剂等材料的用量进行准确记录,并记录送浆的开始、结束时间。

4)设备工作参数必须严格按照成桩试验中确定的技术参数设定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钻杆每米的下沉时间、提升时间,并详细记录开始送浆的时间以及停浆时间等有关参数以为后期的质检工作提供直接的施工记录。

5)开始注浆后必须保证浆液的连续提供,如果发生停浆现象时,为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断桩和缺浆情况的发生,应立即使喷浆头下沉至停浆面以下1.0 m处,待供浆恢复后,再一边喷浆一边继续提升。如果停浆超过3 h,应先拆卸输浆管路,以防浆液硬结堵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将输浆管路清洗干净,待恢复供浆后再重新开工。

6)搅拌机提升至距地面2 m后,宜降低提升速度,改为慢速提升。为保证桩头均匀密实,当喷浆口即将提出地面时,此时应停止提升,进行加强搅拌操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提升。

7)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喷浆量不足,为保证施工质量应在桩位附近补桩一根,具体位置向设计及监理单位报批后确认。补桩的喷浆量仍应按照原设计量进行施工。

8)水泥浆液搅拌桩施工结束28 d后,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路基填筑等后续施工。

4 质量检测

成桩后的质量检测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手段进行检测。

1)成桩后3天左右,可以通过轻型动力触探等方法来检查桩身的均匀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成桩7天后,可通过开挖桩头,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并测量成桩直径等手段来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成桩28天后,桩身强度已满足荷载条件,可通过载荷试验检测成桩质量。采用单动取样器钻芯取样后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桩芯无侧限抗压强度(28 d)应满足规范要求。

5 适用条件

双向水泥搅拌桩一般适用以下几种情况。

1)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10 kPa的软土地基可使用本方法(但当有机质含量大于5%、塑性指数大于25或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必须通过现场试验后,再确定其是否适用本方法)。

2)路基填土高度不大于6 m时适用本方法。

3)软基处理深度不超过8 m~12 m,若超出此范围需经设计校核确定后决定是否适用本方法。

4)在靠近城区或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等环保要求较高地段时,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否则,对本方法应慎用。

参考文献

[1]易耀林,刘松玉.路堤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8):103-107.

[2]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4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 其具体含义是一种基于时间和空间交汇的实时导航定位技术, 通过卫星遥感为用户发布高精度、高画质的地理坐标信息。GPS测绘技术是基于GPS技术建立起来的测绘技术, 具体操作原理是利用固定的接受时空信息的装置, 接收卫星遥感实时发布的三维空间信息, 对于需要测量的参数指标进行反复多次比对分析, 最终形成空间坐标, 实现对地理某位置的精准定位。

二、GPS测绘技术的优点

(一) 大幅度提升工程测绘速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GPS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具被用于GPS测绘方面。同传统测量方法相比, GPS测绘技术完成同一项测量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更短, 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更少, 工程测量效率更高。将GPS测绘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工程测量后, 测绘人员可以在数十分钟之内完成测绘工作, 而这些工作在传统测量方法则需要数小时乃至数天。例如, 对于静态物体进行三维空间坐标定位时, 对于20km范围内的所有静态物体, GPS技术只需要短短的十分钟就能够进行准确定位。GPS测绘技术的启动时间更短, 在动态测量中, GPS测绘技术可以较快地捕捉到运动物体的坐标, 快速完成三维数字化坐标转换。此外, 借助于GPS技术, 测绘部门可以对人员进行良好的工作分配, 做到测绘数据实时共享, 从而避免了重复工作, 减轻测绘人员的工作量。

(二) 高效精准定位

GPS测绘技术基于卫星遥感,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 因此其测量结果较传统测量技术更为精准。目前, GPS测绘技术在静态测绘方面的测量精度已经达到亚毫米级别, 这比传统测量技术的精度高了两三个数量级。在动态测量方面, GPS测绘技术精度已经达到厘米级别, 这也比传统测量技术精度高上许多。GPS测绘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工程测绘中, 不仅能够满足各个领域对于不同工程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 还能够实现对建筑物变形情况、地基沉降情况进行准确测量, 这是传统测量技术所难以比拟的。

(三) 操作便捷简单

随着科技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GPS技术革新速度越来越快, GPS测绘技术操作越来越简单。GPS接收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自主测绘功能越来越强大, 这使得测绘人员的操作大大简化。测绘人员只需要在需要进行测量的区域内按照要求进行GPS接收设备的安装、通电调试, 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对于初始数据进行记录, 其余工作便可交给GPS接收设备自主完成。当测绘工作完成后, 测绘人员只需要对测试结构进行记录, 将设备拆卸装包, 即可离场。

三、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 GPS外业测绘

利用GPS测绘技术、设备完成外业测绘的前提条件是, 根据被测区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进行测量点的遴选。对于任何工程测绘项目来说, 测绘点的选取都是极为重要的, 测绘点选得好, 测绘精度就会越高, 测绘速度就会越快。测绘点选的不好, 则会对测绘过程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进行GPS测绘技术运用的时, 需要准确把握测量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测量点, 确定测量点之后, 方进行测量工作。GPS外业测绘一般需要至少从四个不同的方位确定观测点, 且四个点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确定好观察点后对观察设备进行机械固定, 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标志中心的准确性, 同时也能够确定标志中心的三维坐标。

(二) GPS布网

GPS测绘技术是基于三维空间坐标位置传输建立起的工程测绘技术, 因此为了保证测绘精准度, 需要进全面、系统的布网。GPS布网主要是结合工程测绘的参数、指标的要求, 对于相关空间位置进行三维坐标描述, 进而形成测绘图予以反映出来。测绘中, GPS布网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点连接或者线连接的手段, 对于不同观察点所观察的线路求交, 最终形成同步图形。当然, 为了保证测量精准度, 针对不同测量区域进行GPS布网时, 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布网的手段和线路的密度。通过科学、准确地进行GPS布网, 不仅可以有效提升GPS测绘技术的测绘速度, 也能够提升网络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存储, 降低无关因素对于测绘结果的影响。

(三) 实时动态测绘方法

实时动态测绘是GPS测绘技术超越传统测量技术的关键。利用GPS测绘技术开展动态测绘时, 主要工作流程是在某个测量点安装GPS接收设备, 然后将该点作为动态测量的原点。将GPS接收设备与卫星设备连接起来, 接收卫星传递的数据资料。然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并且传输给测量流动站。测量流动站通过接收测量点传递的信息, 并进行整合分析, 再利用GPS成像技术, 将数据用图像的形式体现出来, 最终得到实时位置云图, 达到动态测量的目的。

四、结语

GPS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简单的测绘技术, 目前在工程测绘领域的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当然, 由于GPS测绘技术应用于工程测绘时间较短, 相关应用成果较少。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能够为工程测绘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断在实践中完善GPS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1]何铭杰.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及特点[J].科技风, 2010 (4) :198-198.

[2]文鹏, 薛愚愚, 方强.基于GPS定位的成都某工程测量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6) :136-137.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5

2.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因此,为了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该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投资决策前进行市场预测,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资本金融资金必须有正式的承诺文件,投资各方必须做到资金到位,确保项目得到批准后能按期实施;加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征地、水源、供电、运输、环保等工程项目外部条件的工作深度,使投资估算有充分依据,同时应进行经济评价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建议。

2.2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部费用的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到75%以上。因此,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设计将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要在设计阶段控制好工程造价应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注重设计方案优选及设备选型;推行限额设计;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重视设计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查等。

2.3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注重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编制工作。招标文件作为整个招投标过程乃至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编制工程量清单要注意编制依据、项目划分,清单说明言简意赅。

重视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在开标后,定标之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投标人进行询标。通过询标,可排除不合理报价,避免错报、漏报,便于招投标双方对有关问题互相解释、澄清,为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打下良好基础。

评标中应注意在审查投标单位报价时,不能只看总造价不看分项单价,因为实际上总价符合要求的,并不等于每分项报价符合要求;总报价最低的,并不等于每一项报价最低。有些投标单位虽然总价差距不大,但有些项目的单价却差距较大,最终会增加结算造价。

2.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施工阶段主要是以控制施工图预算或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价为目标,在这一阶段节约的余地已经很小,但浪费的可能性却很大,所以要做好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要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已完成工程量的计量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和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施工索赔工作。

2.5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含竣工验收、工程计量以及办理竣工结算等工作。这一阶段是工程实施总结性的阶段,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实际的投资,将在这一阶段进行汇总,进而分析投资是否超标。因此在这一阶段结算时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检查隐蔽验收记录。落实变更洽商,按竣工图纸、设计变更等竣工资料重新准确计算实际完成工程量。核实各分项工程使用的综合单价是否与投标时或合同签订时的综合单价一致,多到现场进行核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500-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许桂荣.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J].工程造价管理,(2).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6

在整个输变电工程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整个输变电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对变电站施工技术的研究一度发展成为社会、施工人员以及相关领域工程部门关注的焦点;就目前我国的变电技术发展来说,已经有一些技术非常成熟,但还有大部分技术我们还未掌握。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对变电站进行施工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其建设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变电站施工的总工程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变电站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此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变电站施工过程中对爆破技术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实情况的不定性,致使变电站施工工况的多变性,所以对于爆破的有效合理控制非常重要。在现场施工中常要考虑以下几种状况:(1)变电站施工场地有公路且车辆和行人较多;(2)施工项目部门暂居地离施工现场较近;(3)变电站建设于距离耕地和生活小区较近的地方,有许多的居民在此生活劳作。基于此,这里从积累的爆破经验和技术原则出发对爆破技术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要点:(1)进行爆破时要考虑对于爆渣以及飞石等爆破物的有效控制,尽量避免爆炸对施工人员以及附近居民的人身伤害;(2)要对爆炸产生当然地震波进行有效的控制;(3)爆破会一般会产生较大的空气冲击波,所以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充分对这三点进行考虑控制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附近居民及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

2.变电站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一个系统电网组成的重要因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电力变压器的安装质量好坏会对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实变压器的安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在其安装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或缺陷就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规避事故隐患的产生。

2.1电力变压器的具体安装方法

首先要对安装所需要的专用工艺、运输设备以及仪器仪表进行购进,然后由专业施工人员按照特定工序完成安裝。一般来说,变压器的安装工作量和相应工序是由变压器的结构特点来决定的。另外,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工作量以及相应工序还要结合相关主设备的工作特点,例如:变压器油保护装置、冷却系统、高压套管以及载调压装置等。此外在施工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找准电力变压器的放置地点、保证变压器在拆卸时的绝缘完好性、施工材料、设备的购进准备以及对施工期限、工作量和人员人数的规划。

2.2电力变压器的安装步骤

先进行冷却器、油枕等必要附件的安装;在抽真空注油时要保证残油排放的彻底性,从而保证真空注油;在施工湿度较小时只能打开一个孔盖,以防止向内的空气循环;除此之外,有时还要求封闭箱体并抽真空,在适当的时候打开孔盖进行相关的工作。

3.变电站建设中屋面防水的施工

3.1屋面防水工程的意义及我国屋面防水工程发展现状

在变电站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会对整个变电站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尽管如此,建设投资方以及施工人员还是没有对屋面防水工作进行重视,他们错误的认为屋面防水工程并不会对总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在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极度缺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就目前中国国内的相关工程来说,其对于防水工作的投资还不足总投资的百分之一;相对的西方发达国家则对其的投资就大很多,一般保持在百分之七以上。这个差距在实际施工中的体现为变电站施工建设屋面渗透率较高,甚至可以达到先进国家的几十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屋面防水工程的发展。现在屋面渗透问题已经成为大多数变电站最为普遍的问题,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水措施以及相关制度法规,并加以严格实施,有效降低渗透率,从而使其成为推动变电站建设发展的动力。

3.2对屋面防水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从对屋面防水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依据科学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措施:(1)由于预埋线管处易发生裂缝,可以利用混凝土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来对屋面裂缝产生的几率进行控制;(2)应对屋面板的负弯矩筋等处的配筋实施加固;(3)在保证屋顶坡度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适度的对坡度进行调整,以增强其防渗漏能力。

4.变电站隔离开关的安装技术

隔离开关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变电站建设就必须对隔离开关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利用,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了解隔离开关的各种性能,要从起安装地点、安装技术等综合考虑隔离开关的安装问题,从而提高对其的利用效率,以提高设备水平。

由于高压隔离开关一般不配备消弧装置致使其无法正常的开断负载电流,也由于此之前的变电站对安装问题只注重于对断路器等设备的安装,而忽视了对隔离开关的安装。在现代要进行隔离开关安装时需要注意满足:短路电流的动稳定以及热稳定性的双重校验、安装地点的额定电流条件,并且还要求机构操作的灵活性及稳健性。通过对这一装置的特性进行分析可知其较适于安装在:跌落式开关与架空引下线之间的空隙、用户电源电缆和架空线的接触点、分支线T接处位置、架空线与电缆的接触部分以及断路器的电源侧等。基于上述对隔离开关的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安装注意事项:①安装时要保持安装力度,把力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三相电流的不同期问题的出现;②在对调整触点进行安装时要注意各个触头之间的接触问题,防止其不合理接触而导致的设备过热问题发生;③要对接地刀进行同期调整,接地刀的连杆一般比较长,所以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④要定期对动静触头进行润滑处理,从而有效避免运行卡涩问题的出现;⑤要对触头进行频繁的清洁工作,清除其表面的污渍,并对触头的表面磨损情况进行打磨而保证其平整性,从而避免电弧等过热现象的出现。

5.变电站现场进行高压试验

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主变压器的高压试验,主变压器是变电站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会对变电站施工完成后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对其的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技术安装规范,并且做好对主变压器的高压试验。对其的试验一般包括抽真空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以及颗粒度测试试验等。

结束语

我国的输变电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这还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从电力的各个方面进行升级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方法,其中对变电站施工技术的升级也是其重要部分,所以对输变电中的变电站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也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7

关键词: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管理,技术

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一种现存的新兴管理技术就是我们熟知的工程项目管理, 这样就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进而进行周详的计划、控制和筹备, 使得其可以在工程建设的范围中发挥有利作用。我们要尽力做好这项工作, 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充分实践到项目管理中, 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管理质量和项目水平。

一、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介绍

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于多种软件的设置特性和各类长效功能的认知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就可以在多种情况下为各类不同的喜爱信息技术的用户提供相关多类服务。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差别在于,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工程项目中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的规划与控制, 是以工程管理系统为辅助工作对象。

二、浅析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总的过程较为复杂, 由多个寿命周期内的多个不同的阶段的行进项目相互组合而成。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参与方 (包括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及投资人、开发商和政府部门) 对项目的管理各成体系, 缺乏相应的沟通机制, 形成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对开发方、投资方、施工方、设计方、供货方以及工程项目使用期的管理方的管理。它的核心任务是为工程的建设增加价值。

三、工程项目角度下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意义

1. 从工程项目管理范围角度看

现如今, 伴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对于成本、进程、质量、质控合同等等这些元素的管理。现代的工程项目管理是我们所说的对于项目的多面控制与管理, 具体指如下因素:采集工程材料、进程和工程质量控制、信息整合、项目工程设计、合同管理、财务风险与建设风险、成本控制机组织协调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工程项目管理思想、方法的不断互动, 近年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发挥出更为巨大的作用, 高性能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工程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态势来分析

伴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奋发前进, 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机会与日俱增。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不只是在中国, 在国外也收到了广泛的追捧, 如何与国际相联系, 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由此, 相关联的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和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发展趋势。鉴于此, 应建立“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旨在实现工程信息的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集成化、程序化管理, 进而逐步改变上述现象,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解决目前的发展需要。

3. 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角度出发来探测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很多, 其中工程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及处理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家对建筑企业资质信息化应用标准的逐步推行, 信息化技术应用将成为建筑企业获得相应资质 (近三年主要针对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 的技术门槛, 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必将改变许多建筑企业粗放的管理模式, 推动企业信息化特别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步伐, 也将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进程。因此, 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 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进程。

四、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中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应用

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在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中的重要表现是能够从大局出发, 十分完全的顾忌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我们通过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各个后期反应, 能够寻觅到多个不易发觉的矛盾和问题。伴随着各个建设项目的综合化、复杂化和大型化的日益延伸, 还有就是项目建设中的重大因素被限制得越发严苛, 例如:进程、安全、质量、资金、环境等等, 想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与投入下高质量的完成合约并满足安全、环境等限制成为当前建设项目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进而调整施工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方式与方法, 尽全力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工程建设工期、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等目标。

工程管理信息化, 不管计算机多么先进, 总的来说是对人的管理, 即应用较直接快速的方法实现管理, 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好这一先进的工具, 使工作定量化、制度化、这才能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工作做到实处, 才能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资料信息数据库, 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最为科学的数据信息依据。

五、工程项目角度下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

在我们经常说的工程项目管理中, 文件信息资料的样目种类繁多, 当然, 这难免给项目管理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困扰。办公自动化软件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基础性的技术, 被应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 项目部门可以利用Auto CAD软件可以对项目资料与信息进行图像、文字及语言方面的处理, 给工程施工部门提供最为准确的施工组织方案与设计方案。

P3软件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中间体和产品罐区工程中的应用, 加强了工程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 运用P3软件进行辅助工程管理, 有效地对工程进度进行了平衡、调整和优化, 大大缩短了工期。Excel电子表格具有容易修改的优势,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 当出现一些数据分析上的差异, 我们唯有略微在电子信息表格中稍作修改, 不用再重复的编辑这些表格, 这就可以使得Excel能够能动地反应项目进行的情况, 为后来的工程行进提供有力的文字材料。

六、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它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过程, 而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影响到整体质量, 涉及承包单位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因此, 必须对影响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监控。将现有的资源运用到最为关键的地方,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保障工程建设进程的顺利进行, 又可以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七、结语

伴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相关科学技术步法的向前挺进, 我国的项目工程建设蒸蒸日上, 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就不适应现在的高速经济模式。要想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运用到项目管理中, 不单单要只降低这当中的成本资金, 还要注重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以便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合理有效地决策根基。

参考文献

[1]赵志伟.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1 (20) .

[2]黎耀辉.浅谈建筑工程造价中信息系统的应用[J].科技致富导向, 2010 (15) .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水利工程

作为四个现代化重要技术支撑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水利战线的工程技术人员, 探讨电子信息技术下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对于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做好水利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舟号载人飞天, 嫦娥奔月, 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实现月球巡游, 在遥远的月球上开展科学实验, 老一代革命家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梦想正在稳步实现。作为四个现代化重要技术支撑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水利战线的工程技术人员, 学习并探讨电子信息技术下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对于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特点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兴利除害做好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充分利用是水利工作着的神圣使命。中国地大物博, 河流众多, 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域面积1000KM²及以上河流2221条, 河流总长度38.65万KM, 流域面积10000KM²及以上河流228条, 河流总长度13.25万KM。常年水面积1KM²及以上湖泊2865个, 水库9802个, 总库容9323.12亿M³, 水电站46758座, 总装机容量3.33亿KW, 堤防总长度413679KM, 泵站424451座。已经建成的重要水利工程如此众多, 水利工程涉及的桥、涵、塘坝、围堰、引水闸、分水闸等等数不胜数的大小工程本次普查没有统计。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显著特点一是工程多, 二是分布面广, 三是地下工程多, 入水工程多。四是经常需要养护维修。这就给工程管理带来了挑战, 如何掌握水利工程运行状态, 不断加强工程管理, 确保汛期安全度汛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确实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2 二龙山水利枢纽工程以及灌区灌溉工程概况

中国著名的十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汉江、辽河。有资料把辽河排在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有资料把辽河排在中国著名十大河流之末, 这并不奇怪, 主要是排名方法造成的差异, 按照河流总长度排名和按照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顺序是不一样的。主要支流有老哈河、东辽河、西辽河、清河、柴河、泛河、浑河、太子河和柳河。四平市二龙山水库地处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 是东辽河上游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坝址断面以上流域面积3799KM², 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17.62亿M³, 承担发电、水产养殖、下游防洪、灌溉等任务。四平市境内下游建设四大灌区, 分别是南崴子灌区、秦家屯灌区、梨树管去、双山灌区。

(1) 梨树灌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给排水系统完善, 是一个以稻谷生产为主的农垦企业,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 稻谷单产和科技含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 灌溉水田2600公顷, 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6565万立方米。

(2) 双山灌区总人口11000人, 土地4500公顷, 年产大米3万吨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2500万M³。

(3) 南崴子灌区灌溉面积5000公顷, 多年灌溉用水量5000万M³。

(4) 秦家屯灌区水田2010公顷, 年产大米30000吨, 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2400万M³。

3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吉林省四平市二龙山水利枢纽工程本身工程相对比较集中, 经过多年建设和除险加固工程管理比较正规, 下游四大灌区分布在二龙山坝址断面至吉林省东明乡之间6000多KM², 四大灌区引水、配水、灌溉渠系纵横, 桥涵闸工程众多, 每年水毁工程及岁修工程量很多。四大灌区普遍存在工程不配套, 老化失修, 跑冒水经常发生, 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建设, 对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节约用水都是十分必要的。

(1) 工程多, 战线长, 施工管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任务重, 稍有不慎, 很容易造成工程隐患。今年修, 明年坏, 修修补补, 补补修修的问题是灌区工程管理十分头疼的问题。主要原因资金投入不足是一方面, 工程施工中管理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2) 建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数字化档案。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及, 计算机存储数字化信息已经不是问题, 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工程管理数字化信息分门别类进行存储, 以及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至于多媒体技术及设备问题也比较容易掌握, 过去摄像机价格昂贵, 笨重, 多媒体信息录制采集比较困难, 磁带存储摄像设备还需要采集和后期制作, 难以实现工程施工多媒体存储施工影像。如今智能手机就能完成多媒体资料录制, 存储也十分便利,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关键部位, 关键环节, 隐蔽工程等录制多媒体资料, 这样施工方很难做手脚, 很难以次充好, 很难在隐蔽工程中投机取巧。

(3)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远程实时监控。从技术上讲实现远程监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在有条件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装监控设备, 安装人像指纹考勤设备, 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实行远程监控。对于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督管理, 有效打击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投标、围标串标等现象, 解决项目班子不到位、监理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应该十分有效。程信息监控系统既是对工程建设相关责任主体履行合同, 确保质量安全和廉洁文明施工的监控平台, 也是工程建设各相关责任主体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加强水利在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 保证施工、监理人员和项目业主驻现场负责人等履职到位, 节约工程建设管理成本, 保障工程建设进度, 推进安全管理措施落实, 及时提高工作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9

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网络时代,发展趋势,措施

1引言

目前,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软件工程技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日益密切,软件产品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对软件工程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为了更好地推进软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具有创新思想以及合作意识,共同推进软件工程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发展,同时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软件更加多样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需求。

2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需求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软件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种各样功能的软件呈现在市场上,使得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软件工程师要具有创新思想以及不断学习新知识,确保软件工程系统更加全球化与精确化。软件工程师在研发软件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分析软件的功能性以及实用性。

软件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激烈而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不同层级的软件产品,软件工程设计师也更加重视每一代软件系统的质量,希望做出更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同时在软件产品中也带有自身检测功能,从而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软件研发知识与技能,从而对软件系统的研发更加规范化与精确化。在软件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软件研发人员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研发出合格的产品。软件开发人员通过多次试用与测试,重新部署和规划已经研发出来的部分软件,从而为研发出合格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软件产品做铺垫。

3目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进步,网络的安全性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些网络分子通过网络技术制造网络病毒对网络软件进行破坏,从而传播大量的不良信息或者盗用软件的使用信息,导致软件系统信息泄漏,存在不安全性。目前网络防火墙技术还不够完善,这样会造成系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也给网络分子传播病毒提供了便利。

(2)适用性问题。目前人们对软件的使用功能以及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软件研发人员在设计软件时,不仅要考虑到软件的使用功能以及功能的多样化,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具体情况,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务;软件系统的研发要不断扩大系统规模和使用范围,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加软件系统实用性。

3.2应对措施

(1)引进软件构件技术。为了减少软件研发的周期,提高软件研发产品的效率,软件研发人员可以采用现成的软件构建进行组合,形成新的软件产品从而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扩宽了软件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的质量以及功能性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2)采用面向角色的程序设计方法。随着程序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从面对数据到面对对象,到现今的面向角色的程序设计方法,大大促进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在软件工程技术发展中采用面向角色的程序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访问控制、设计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语境特点协调不同环境中的状态行为,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计算机的语境变化。

(3)进化软件工程技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技术的进化是很重要的,进行软件工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进行软件研发。软件系统的研发为了顺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提升系统自身的功能性与使用性。进化软件工程技术,主要是让软件的操作过程变得简单易操作,促进不同层次的人们的使用性,为他们提供方便。不同层次的人们对软件的操作熟练度也不一样,由于软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软件中增加的功能也越来越多,随着软件功能的增加,无疑给人们的操作增加了一定的麻烦,因此在做软件功能研发时,研发人员要多方面考虑软件的操作过程,尽量做到操作简单化,从而减少使用时间以及熟练操作软件。

(4)提升软件检测技术。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一些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的侵犯,造成软件的不安全性。因此软件开发商对软件研发人员要注重提高软件检测技术的培养,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日益激烈,促使软件系统的研发必须要坚持创新性,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人们的使用情况,合理正确地进行软件研发。软件研发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改进和完善软件系统,从而促进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堂宇.浅析目前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76-77.

新技术下的岩土工程 篇10

1.1 温度原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之后, 或者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 在这两个阶段的混凝土非常容易因为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的现象。在进行浇筑混凝土这一阶段作业时, 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温度, 加上水泥水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温度, 因此, 在各种温度提高作用下, 混凝土很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

1.2 楼板形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进度, 在混凝土施工后还没有凝固时就对其进行负荷加载作业, 甚至有些施工单位提前拆模,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楼板承受不良重力或者弹性形变等问题, 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在混凝土楼板发生弹性形变之后, 由于混凝土在没有凝固之前就受到压力作用, 在这一阶段如果出现无强度或者低强度作用时, 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3 水泥水化热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 水泥水化过程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热量。一帮情况下, 在浇化水泥的一段时间之内, 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混凝土内部直接集中较多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 混凝土内部就会将热量释放出来, 在这个释放热量过程中, 会出现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形成差值的情况, 从而使混凝土的内部产生较大的压力, 而外部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 当混凝土外部的拉应力到达一定程度时, 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 破坏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2 在工程质量背景下如何提高建筑施工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2.1 提高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

在工程质量背景下, 防止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 不但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还要提高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工作, 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几率,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几点:首先, 加强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 因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就是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可以减少混凝土建筑块体的内部温差, 防止混凝土块体出现自我约束应力过大的情况。当实现减小混凝土块体自我约束应力之后, 就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从而防止混凝土发生裂缝情况。其次, 应该对养护环境的温度进行控制, 减少温度应力和内部产生温差。

2.2 使用添加剂

在工程质量背景下, 可以采用添加某种黏合剂来实现防止建筑物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1]。我国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不断发展, 相关人员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研制出利用添加剂的防治方法。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使用适当的添加剂, 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收缩性能, 还能降低混凝土的用水成分, 从而改善水泥粘稠度, 实现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2.3 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在工程质量背景下, 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作业, 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具体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 对楼层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一天内, 不能进较行大力度和较大负荷的工作, 例如:大幅度的振动等工作, 只能对楼板进行弹线、定位、测量工作。其次, 针对必须吊卸的材料, 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批工作, 一定要按照轻吊、轻放、轻卸的原则进行吊运材料, 防止楼层承受较大的重力。最后, 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的第3天, 才可以正常进行施工作业。

2.4 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工程质量背景下, 想要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 相关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同时, 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也应该进行精准的计算, 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结构和施工材料满足建筑施工要求。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如果混凝土结构设计出现问题, 应该及时高效的对其进行解决和整改, 从而有效的防止建筑工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尤为重要, 不但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 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因此, 相关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该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止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而有效解决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 提建筑工程质量。

摘要:在工程质量背景下,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决定的。因此, 本文对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简要论述如果提高建筑施工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以期为我国相关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工程质量背景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

参考文献

上一篇:指挥机制下一篇:做好竣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