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高中物理

2024-08-01

概念教学高中物理(精选十篇)

概念教学高中物理 篇1

第一, 要重视物理概念

要认识到高中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公式、定理的必备条件, 只有明白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知识结构, 才能进一步学习公式和定理, 才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笔者在“质点”这一概念教学中, 由于刚工作, 经验不足, 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只是强调看成质点的条件,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忽视了把一个物体看成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分析, 同一个物体在一个问题中可以看成质点, 而在另一个问题中就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不能单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所以, 思想上要重视, 实践中要落实, 只有教师自己透彻理解好概念, 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

第二, 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师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 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 然后在诸多表象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 通过类比, 建立物理概念。避免从定义讲概念, 这样讲会枯燥乏味,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达不到使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在引入概念前设置一些适当的物理情境, 结合一些实例, 让学生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科学的物理概念,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同时, 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从而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静摩擦力”时, 学生对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在教学中, 不直接讲解这一概念, 而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具体设计实验如下:找物理课本和化学课本各一本, 让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 然后放在桌子上压一压, 用手提起其中的化学课本, 则可以把物理课本也提起来, 然后让学生共同探究物理课本在升高的过程中, 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这样, 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知的情境, 让他们明白下面的物理课本受到的静摩擦力为其提供了一个向上的动力。在情境活动中, 学生增强了感性认知,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理解了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 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 对概念的理解会很透彻, 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第三, 要重视概念的巩固

学生通常认为自己能复述出定义就算是理解物理概念了, 我认为在建立概念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概念, 让学生在运用概念中发现对概念理解的偏差, 并针对偏差加以纠正, 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后, 在用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对概念的理解将会更深刻。例如, 在学习“平抛运动”这个概念时, 学生知道了平抛运动的条件是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其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再让学生判断如果一个物体在空中运动时, 其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 这个运动是不是平抛运动。答案是不一定, 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只受重力则是平抛运动;如果除了重力还受到其他力, 但是其他力的合力为零, 满足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这样的运动就不是平抛运动。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 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应用于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体现出物理概念的价值与作用,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物理知识不在抽象、难懂。

第四, 要重视物理概念与物理公式的联系

物理公式可以把物理概念很简单地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解决计算问题, 离不开公式, 而记忆公式, 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普遍存在重公式轻概念的倾向, 认为只要记住了有关公式, 并会用这些公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题, 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 如果不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 以及公式和概念的依存关系, 就很难正确理解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深刻含义, 对所学物理概念也就难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所以,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概念, 正确理解应用公式的前提或条件,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运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篇2

任何教学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人反应敏捷、思路开阔。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机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逼真的物理情境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他们的记忆。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本身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物理概念的来龙去脉,对物理学知识间的联系,对物理学发展史上生动有趣的史实有所了解。(1)做好演示实验。这是因为学生对实验仪器抱有新鲜感,并且演示的物理现象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引起注意的现象,而且演示实验还能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揭示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且清晰明确、便于观察。(2)介绍生动有趣的物理史实。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讲述物理学发展史上有趣的事例,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借题引入概念。(3)提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思维。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问答 篇3

问:在新课程背景下,对物理概念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其中一定要加强对形成概念的过程的教学。在问题的设计方面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探究性、具有思维含量,符合学生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情境的创立到表象的概括,再到概念的定义形成过程,教师都要用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适时引领学生,從而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分析概念,通过师生互动,剖析概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概念。

问:高中物理概念的新授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具体开展物理概念教学呢?

答: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一是创设情境引入物理概念;二是形成物理概念;三是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四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其处理问题,加深理解。

有难度的物理概念常常需借助多种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温故知新法、列举实例法、演示实验法、比值定义法、设疑讨论法、类比法等。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途径:先通过感知体验活动、实验观察等活动为概念的建立提供感性认识基础;其次,通过科学抽象(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通过讨论归纳,进一步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注重理解概念所具有的物理意义。

问: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容易碰到这样一个难题: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学生已经形成对一些现象的认识,但往往存在一些错误概念,常称为前概念,它会对新的正确物理概念的形成产生障碍,教学中应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答:在开始学习某一概念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课前预习测试、调查问卷、提问等,去深入了解学生前概念存在的详细情况。知道了学生头脑中都有什么前概念,接下来师生合作将学生的这些前概念向科学的概念进行转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事例或现象,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前概念去解释这些事例中的物理问题或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即当前面临的现实与大脑中已有的前概念产生矛盾,从而感觉到有必要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接着通过讨论分析引出科学的物理概念,并将新的科学物理概念广泛应用,使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接受新的物理概念。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惰性,前概念的影响具有顽固性,因此学习建立科学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譬如,对加速度的认识过程比较漫长,从物理必修一到必修二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能比较完整地认清加速度。因而需要一个认识的持续反复的过程。可以设计针对几个相关概念的习题课、复习课进行深化探究。

问:为了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答:在学习了概念之后,教师应该把握时机,设计针对性强的思考题考查学生对新物理概念的理解。

在刚学习完新概念的最初阶段,设问注重基础性。例如,学完电场强度的概念后,对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学生容易记住,而对电场强度的真正物理意义、本质并不能掌握很好。可设置以下问题:

1.电场中A点放入一电量为6.0×10C的正点电荷时,此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1.2×10N,求A点的场强。

2.上题中若在A点放一电量为3.0×10C的正点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多大?若此处放入电量为6.0×10C的负点电荷,该处的电场强度是多少?若电场A点不放电荷,该处电场强度为零吗?此时电场强度多大呢?通过问题的出来,使学生再次体会电场强度是用来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E=可以定量的计算某点的电场强度,而与放什么电荷、放不放检验电荷无关,从而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相似物理概念的区分对学生学习新概念产生较大障碍。可设计问题进行对照分析。比如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关系。设问如下:

请同学们判断有关加速度的说法是否正确。

(1)运动中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必定越大。

(2)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必定越大。

(3)运动中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必定越大。

(4)加速度a=3mms比a=5ms加速度大.

(5)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a=2ms是指1秒末比1秒初的速度减少了2 m/s。

(6)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致,但与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一致。

教师可针对学生在以上问题展示点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评析,让学生加深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陶进前,王明怡.我国物理教学概念转变研究述评[J].广西物理,2011(04).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篇4

关键词:教与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深化认识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规律 (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 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分为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与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四步。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 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 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 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 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排除次要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 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 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 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 以深化认识。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 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 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 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 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概念教学高中物理 篇5

摘要:能力培养的基础是知识,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概念和 规律,在物理教学中,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试图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形成、深化和应用等四个环节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初步的 总结 和探讨。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中得到充分 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过程,但一般都要经历概念、规律的引入、形成、深化和应用等四个环节。根据教学实践,针对以上四个环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1.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

物理概念是从感性世界中来的[1]。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分析、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的运动变化及概念间的本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就形成了物理规律。为此,教师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感性事例中,精选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典型事例来教学[2],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呢?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板画、挂图、演示试验等手段,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物理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让学生在一个形象化的物理世界里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比较抽象的。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常常采用“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方法或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来描述物理情景[3]。通过形象化的物理情景,利用逻辑推理、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电场和磁场的教学中,用“电场线模型”来描绘电场,用“磁感线模型”来描绘磁场;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利用蓄水池中出水量和入水量对水池中水量变化的影响来体现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通量变化的“阻碍”作用。

2.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 科学 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忽略影响问题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和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动量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进行探究来逐步建立概念的。首先通过演示“静的粉笔”与“动的粉笔”和“静的锤子”与“动的锤子”的运动情况,比较发现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所产生的机械效果不同;再通过“慢慢行走的你”、“快速跑动的你”与墙相撞和篮球、铅球以同样的速度落地比较可知影响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又通过质量不同、速度不同的两辆小车运动的有关分析与 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质量不同、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也可以产生相同的机械效果,但其前提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必须相同。显然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是由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决定的,至此,引入动量来反映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便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3.物理概念和 规律 的深化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它,也只有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灵活地运用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之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知识,巩固知识。

3.1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是关键。例如,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而速度则反映了物体位置改变的快慢,弄清了它们的物理意义,就可以避免“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或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等错误的认识。

3.2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把握是前提。例如,讨论地球公转问题时,它可以被视为“质点”,但在讨论地球自转问题时,它又不能被视为“质点”;电场强度E=kQ/r2仅适用于点电荷所形成的非匀强电场;牛顿第二定律F=ma只适用于惯性系中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问题等。因此,只有明确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至于生搬硬套,做“拿来主义”的奴隶。

3.3物理概念间、规律间的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是确定概念间、规律间在不同条件下的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物 理学 中,概念间、规律间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存在着差异性和统一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作空间上、时间上的比较以辨别概念间、规律间的异同和了解它们的 发展 过程,才能做到正确运用。以动量和动能为例,它们相同的是,都是物体的状态量;不同的是,动能的增量表示能量的转化,而动量的增量则表示机械运动的转移。既然已有动能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何还要引入动量呢?原因就是动能的变化是力在空间上的累积效应,而动量的变化却是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二者从不同侧面来表现同一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显然,非如此不能满足全面描述物体状态的客观需要。

另外,既要重视概念、规律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它们的横向联系,以活化学生的思维。如以加速度为中心,与速度相联系,可使学生理解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含义;抓住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可以联系到力、质量、惯性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物理量这一点,可以联系到常见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量,可以联系到物体做功的快慢、磁通量变化的快慢等。

4.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在运用它们来说明和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在运用概念和规律的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精心选用一些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的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进行运用概念和规律的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要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 总结 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意教学的阶段性,把握概念、规律的四个教学环节,逐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达到提高物理 教育 教学的目的。

用心

爱心

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篇6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体系与结构。物理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物理现象、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因为规律揭示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如学生对力、质量、加速度这几个概念搞不清,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谈不上正确应用了。

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只注意让学生多练习,而忽略了让学生掌握概念;在学生方面,只注重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不重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式式的数学符号所代替,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难学。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建立概念时,要让学生在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要运用物理方法,把新事物和自己的原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初步概念后还要和与之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不断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二、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观察天体运动,车辆前进,机器运转等,虽然这些现象的具体形式不同,但经过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其共同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于是,我们就把现象的共同特征抽象概括出来,叫机械运动。再如平动概念的形成,也是在观察一些事实或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平动的特点,区分与非平动的不同,这个概念就建立起来了。众所周知,一切热力学过程,都满足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但在转换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能实现守恒呢?大量事实表明:在热传导中,热量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电荷运动现象中,原来静止的正电荷自动地从电势低的地方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的不可能的。总之,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三、物理概念在教学中的要求

(一)要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首先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就是通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观察物理现象,和进行必要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从而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感性认识,以建立起清晰的表象,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其次,概念的形成,并不是感性材料的堆积,而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因此,在学生已有足够数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抽象,去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与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如加速度的定义式,就是把速度变化快慢定量地反映出来,同时给出了它的量度方法。所以,对于物理量,应使学生把它的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达结合起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理解概念的内涵。

(三)要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外延

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概念的外延,它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对象。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就是力这一概念的外延。在概念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逐步使学生了解它的外延,使学生通过对物理概念外延的学习,逐步深化和扩展对概念的理解。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关系并学会运用概念

联系的观点是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教学中,揭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和扩展对所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电学中,电势、电动势、电势能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学习中只有认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三个概念。“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上的缺陷才能暴露出来,以便于在教学中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完善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知道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概念教学的特点外,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按照概念教学的有关要求,克服概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除抓住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寻找一些细节,根据教学经验使我们的概念教学日臻完善。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刍议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教学情境,类比方式,设计问题

在物理学科中, 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的前提基础,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学习物理概念, 因此, 概念教学就构成了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石, 能否搞好物理概念教学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物理教学活动的效果。然而, 在实际物理教学活动中, 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 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做更多的练习题, 对于物理概念教学往往采取最简单的方式, 即死记硬背。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往往凝结了无数人多年的智慧结晶, 物理概念中蕴含很高的智力价值。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概念的学习, 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本身, 还可以通过概念学习获得一些物理方法, 甚至体验到一定的物理科学精神。而那种死记硬背式的概念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物理概念本身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 高中物理教师要认真反思以往的概念教学观念和方式, 更有效地开展物理概念教学活动。

一、创设概念教学情境

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对直观事物的抽象化的高度概括, 相较于一般的知识点, 物理概念往往更抽象。进入高中阶段以后, 这种抽象性变得更加突出,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接受概念的时候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不注意创设概念情境, 让学生直接地理解和接受高度抽象的物理概念, 无异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建造“空中楼阁”, 使得学生难以接受。因此, 在学习概念之前,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概念教学情境, 这个情境既要是学生的感兴趣的, 又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容易理解的情境,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如高一物理中的“加速度”这一概念,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这个概念都是一个难点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笔者在讲到这个概念的时候, 先是以“高铁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匀速运行十秒的时间, 和蜗牛在十米之内速度由0加速到0.1厘米/秒相比, 后者的加速度更大”两个情境实例让学生初步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接下来, 笔者又从汽车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分析:“汽车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样是交通工具, 但不同的汽车价格却相差很大, 便宜的几万块可以买一辆车, 而一些豪华的跑车价格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 为什么它们的差别会这么大呢? 衡量汽车好坏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起步的速度, 一般来说, 一辆普通的轿车从起步到加速到100km/h需要用到20秒左右的时间, 而一辆豪华跑车从起步加速到100km/h需要的时间要少很多, 例如, 兰博基尼Mur- cielago跑车起步加速到100km/h只需要四秒钟的时间 , 宝马Z4跑起步加速到100km/h仅需要3.2秒, 当然它们的价格也是差很多……”就这样, 通过实例情境的创设, 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

二、利用实验形成概念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 一些物理现象或者物理过程在生活中不太常见, 因此, 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相关的概念。如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概念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实验手段了。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 或者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手段获得一定的实验现象, 从而让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 接下来再以感性材料为依据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概念, 在直观实验现象的刺激下, 学生会很快理解相关的概念。例如, 在讲到“力的分解”概念时, 笔者就请了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做了一个细线吊秤砣的实验。这个简单的小实验, 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 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对力的分解概念有了较透彻的认识。

三、适当运用类比方式

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 类比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把物理概念与一些更加简单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分析, 学生可以很快抓住概念的特征, 从而很快地领会概念的精髓。例如, 在讲到酒精与水混合, 体积减小,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概念时, 就可以列举实例:一个箱子上下两层, 下层放满苹果, 上层放满红枣, 当把箱子中间的隔板拆开, 使得苹果和红枣混合在一起, 原本已经满满当当的箱子又会空出一部分空间。通过类比的方式, 学生轻松地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这一抽象的概念。

四、设计问题巩固概念

在学习了概念以后, 复述和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只是学习概念的第一步, 要想真正掌握概念, 还要在概念建立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只有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灵活地使用概念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掌握。为了考察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从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查:第一, 是否了解所学概念是从哪些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中抽象而来的;第二, 是否了解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第三, 能否利用概念解释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以及利用概念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为了达到以上几个层次目标, 教师可以针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特征、概念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 通过问题的设计, 才能够考查学生对概念是否真正掌握, 并使学生真正学会应用概念。

总而言之, 学习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第一步, 是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关键。如果在开始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 或者没有对概念深刻理解和掌握, 就会影响到接下来一些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出现学习越来越吃力的状况。因此,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物理概念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 不断优化物理概念教学, 努力用高质量的概念教学为整个物理教学活动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曹炜.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6) .

[2]黄永华.浅析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高考 (综合版) , 2013 (08) .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引入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讲述, 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了解, 又能激发他们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 解决问题, 巩固概念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物理事实的抽象, 而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淡化这些抽象的知识点, 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物理的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例如, 在教学“加速度”一节的相关概念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下列问题引入:神舟七号的载人飞船返回舱距地面是10千米/时开始启动降落伞的装置, 紧着速度减少至10m/s, 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进行降落, 在距离地面1.2km的时候, 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 这个时候舱体再次开始减速。设最后的减速过程中返回舱一直在做匀减速运动, 并且达到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0, 求出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通过科学技术引入新课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学生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及时地现解和掌握“加速度”的概念。

(二) 设疑法的设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教学“全反射”的概念时, 教师可以将一束光线从光密媒质 (水或者玻璃) 中斜射到光疏媒质 (空气) 中来, 然后慢慢地增大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折射光线为什么就不存在了, 而反射光的强度又加强了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抓住问题的本质, 之后总结出全反射的相关定义, 这样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全反射的概念和知识, 并能够灵活地运用。

二、讲求教学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 但是单纯地进行概念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技巧, 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也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 在教学“弹力”的概念的时,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进行讲解:小车受拉伸或者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进行运动, 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有力地推出去。通过简单实用的小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弹簧及弹性钢片发生了什么样的形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相关概念, 进而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学习中。

(二) 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 提高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来引入新概念,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例如, 在教学“冲量与动量”的概念教学时, 教师可以以开动的汽车为例, 向学生说明汽车获得一定速度, 不仅与自己受的牵引力有关, 还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紧接着再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来揭示出速度的变化跟力作用时间的联系, 再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冲量与动量”的概念中去, 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课件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对直观事物的抽象化的高度概括, 相较于一般的知识点, 物理概念往往更抽象, 有些概念甚至无法用实验进行演示。而多媒体可以用图像、视频等形式给学生演示与物理概念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 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物理知识的相关概念。

(一)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如, 教学“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时或者“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一些物理知识的概念时, 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 直观的演示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更加立体、全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 动静结合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物理概念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物理过程, 通过声音、动画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 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 还能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物理概念的奥秘。

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知识领域的奥妙, 所以, 高中物理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的过程, 而且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了物理知识的相关概念后, 才能真正地运用物理实验的相关规律, 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贺雯, 刘伟, 卢盛华, 王俊山, 胡纬华, 张敏.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J].教育研究, 2001 (8) .

[2]高建凤.体验—探究性教学在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唐淑君, 尹晓燕, 张树霞, 路常涛.浅谈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启示[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1 (Z1) .

[4]邢红军.论物理教育中的直觉思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4) .

如何做好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篇9

一、要通过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引入概念, 引入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的种类丰富, 教师可以采用从生活实例引入, 也可以通过就知识引入。物理概念往往与旧知识相关, 联系旧知引入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连接和融合。但是, 无论哪种引入法, 都应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实物、挂图、演示、多媒体展示等,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 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理解概念。比如, 在学习“力臂”这个概念时, 教师先从“物体转动时,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 进而引出:在物理学中, 转轴与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叫力臂。这个学习过程前后衔接、水到渠成, 顺利实现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要重视概念的运用与巩固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是为高一层知识学习打基础。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 教师要注重概念运用教学环节, 以达到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可以设置对概念剖析、解题、用于实践等类型的教学活动, 来运用和巩固概念。比如, 在掌握了“力臂”这一概念后, 设置数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1.力臂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2.力臂概念的引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3.试用力臂概念叙述力所产生的转动效果由哪些因素决定。

这些问题的探究深化了学生对力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有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 透彻理解概念之间的物理关系。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新探 篇10

一、丰富学生感性认知

物理概念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若想要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必须要把抽象概括的概念还原回其本来的感性面貌,这样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感性认知. 然而,如今很多高中生眼睛只盯着考试,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课本知识的学习上,导致大部分学生感性经验非常缺乏,客观上造成了学生概念理解上的障碍. 因此,搞好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想办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1].

二、注意排除不合理前概念的干扰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学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会不知不觉地在头脑中形成一些概念,然而,这些概念中的很多由于受到感知的局限性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很多概念认知与事实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概念的时候总是会受到一些错误的前概念的干扰,例如,现实生活中, 我们看到鸡蛋碰石头,最终鸡蛋破裂而石头完好无损,这样就错误地认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在这个错误的前概念的影响下,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 因此,努力排除前概念的干扰是概念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到学生可能受到的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排除,然后再以这些前概念为生长点,更好的接受正确的概念.

三、积极利用实验活动辅助概念教学

概念的学习往往需要透过现象来认识本质,因此,在学习概念的时候,首先就是呈现现象,而实验就是呈现现象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呈现出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最终得出概念的本质,例如,在讲授惯性定理和摩擦力的概念时,就给学生演示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获得了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来以后停止的直观认识, 而通过对这一认识稍加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得出“小球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来自地面的摩擦力”这样一个结论. 接下来,固定斜面的角度,并改变斜面的材质,再重复刚才的实验步骤,学生又会观察到“小球在斜面角度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斜面材质,小球滑动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个时候, 再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一系列的推理假设,从而最终让学生深入到概念的本质之中; 例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 时,由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不可能有“绝对的真空”,这时候,就只能通过理想化实验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概念植入,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最终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 = gt,,以及匀变速运动的一些推论都适用的结论.在概念教学中,实验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教学手段,实验活动开展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概念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实验活动来辅助概念教学活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四、科学制作概念图

在学习各种物理概念的过程中,除了概念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个难点以外,概念的记忆也是横在学生概念学习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怎样解决概念的记忆问题呢? 根据记忆的规律,越是零散的知识越容易发生遗忘,而网络化的知识点则更容易让人们长久的记住. 因此,在学习概念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将零散的概念网络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概念学习的效率. 概念图的制作就是实现概念网络化的一大重要工具. 一般来说,制作概念图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某一块知识领域,并罗列出与该领域有关的各种概念,然后再确定一个或几个核心的概念; 其次,确定好一些关键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概念图中应当处于的概念等级; 再次,确定概念图的分层和分支; 最后,将各个概念用线段连接起来,并在线段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注明沟通两个概念的桥梁. 例如,动能和速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就可以为桥梁将二者联系起来. 概念图的制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入手,且比起死记硬背一堆的概念,这种方式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石,是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我们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概念教学活动,夯实好概念基础,为以后的物理学习铺平道路.

摘要: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基础,概念教学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物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本文从四个方面简单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概念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上一篇:埋刮板机下一篇:激发学生自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