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

2024-07-21

冠脉造影术(精选十篇)

冠脉造影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上海胸科医院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间6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除外),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9~78岁,平均65.8岁,临床症状包括胸闷心悸与劳累性心绞痛等。全部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3d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1.2 研究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Phillip Brilliance)扫描仪,扫描范围自气管隆突下10mm至心脏膈面下20mm。检查前心率较快者,口服或静脉给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控制心室率65次/min以下。在心电门控下进行心脏扫描,应用二维曲面重组配合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来对冠状动脉的狭窄进行分析诊断,最后选用表面遮盖法(SSD)、容积重建法(VR)或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三维重建。

2 结果

通常冠状动脉狭窄≥50%有临床意义,将冠状动脉狭窄分为3组,即无狭窄、有狭窄但程度<50%,狭窄程度≥50%3组,每位患者的冠状动脉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四支主要分析血管。60例患者共240支主要分析血管在诊断血管狭窄方面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1)。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1%、67%与95%,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显示的总准确性分别为100%、93%、85%和79%。

3 讨论

64排螺旋CT球管旋转时间为0.35ms,空间分辨率为0.625mm,时间分辨率缩短到0.1s以内,在5s内就可以完成一次冠状动脉扫描。64排螺旋CT借助自动血管分析软件,可以准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和管腔狭窄(图1),三维重建后的血管影像更加立体直观,并且同时可以显示冠脉狭窄及其程度(图2)。

16排螺旋CT目前在国内已经普遍使用于临床,但遗憾的是16层CT对冠脉远段及小分支血管病变显示仍欠佳,这可能与16层CT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力仍不够高以及远端血管较细、造影剂剂量衰减有关。患者的呼吸运动、快速心搏(HR≥75次/min)、频发早搏超过MSCT的时间分辨率时就会产生运动伪影。随着64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使运动伪影大幅度减少,检查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患者的心率(HR≤60次/min),应用药物控制心律失常,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伪影的产生。

本研究表明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1%、67%与95%,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显示的总准确性分别为100%、93%、85%和79%,与Nieman等[1~2]与Leschka等[3]的研究相似。Lepor等[4]认为在冠状动脉闭塞、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疾病典型胸痛发生之前,通过64排螺旋CT就可以早期发现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钙化、血管狭窄以及其他的一些危险因子,相对于传统的冠脉造影术来讲,侵袭性更小、耐受性更好、患者易于接受并且花费较低。随着64排螺旋CT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率的大幅度提高,不仅有望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常规手段,而且完全有可能部分取代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参考文献

[1]Nieman K,Rensing BJ,Van Geuns RJ,et al.Usefulness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etecting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2,89:913~918.

[2]Nieman K,Cademartiri F,Lemos PA,et al.Reliable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fast submilimeter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J].Circulation,2002,106:2051~2054.

[3]Leschka S,Alkadhi H,Plass A,et al.Accuracy of MSCT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64-slice technology:first experience[J].Clin Imaging,2002,26:106~111.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护理体会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的148例接受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护理治疗观察。结果与结论护理人员的积极认真的因人而宜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桡动脉; 冠脉造影术; 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iy angiography, CAG)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评估患者预后,为介入及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冠状动脉造影为微创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但也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适有生命危险。护理人员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和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48 例均为住院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患者,其中 84例有高血压病史,53 例有糖尿病,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或血肿者6例,术肢疼痛或不适102例。术肢前臂骨膜室综合征和穿刺点组织坏死0例。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体位: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抬高术肢,平卧位困难者可予坐位或半卧位。术肢应做握拳动作,3-5次/10分钟,术侧上肢不宜提重物及剧烈活动。

2.2 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血压等情况,注意询问有否胸痛、胸闷、心悸、出汗等症状,如有以上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3 穿刺点护理: 经桡动脉径路冠脉造影通常术毕即拔除鞘管,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穿刺点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并发症,术后穿刺点常见的并发症有:①穿刺点出血、血肿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压迫器松解过早、压迫力度不够、压迫点不对等均可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加压包扎的纱布了解有否出血或血肿,解压过快也易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要求术后2-3小时开始松解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每1小时松解桡动脉压迫器2圈,5小时左右完全松解开压迫器,如有出血或血肿即报告医生予重新包扎,出血处理不好可发展为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于拔除鞘管后1一3d内多发[2],本组研究中出现出血5例,血肿1例,经重新包扎后均好转。②术肢前臂骨膜室综合征,是指前臂的血腫迅速渗透至骨筋膜腔内,引起骨筋膜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压迫尺、桡动脉,严重影响远端供血,导致正中神经与前臂肌肉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的严重并发症,护理上要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一旦发现血肿早报告医生,本研究组未出现过此并发症。③术肢疼痛或不适,为常见的并发症,因个体而异,注意观察手部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及血液循环,压力过高或局部血肿形成均自觉疼痛或不适,适当调整压迫器的压力可缓解,疼痛难以忍受时报告医生作进一步处理,术后患者及家属常因术肢疼痛或不适而担心,出现紧张、情绪波动大、忧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应及时予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本研究出现术肢疼痛或不适102例,有5例需用口服止痛药,其余均能忍受,且解除压迫器后症状消失。④桡动脉闭塞是远期并发症,可能为桡动脉管径过细、鞘管号数过大、压迫时间过长、术者反复多次穿刺等,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也易致桡动脉闭塞,护理上按规定时间内松解压迫器可减少闭塞的发生率。⑤穿刺点组织坏死,多为压迫器压力过大和压迫时间过长,护理上注意压迫器的压力适当和按时松解压迫器一般不引起组织坏死。

3 体会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损伤小,副作用少,患者易接受,但也属于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术后常有术肢疼痛或不适、穿刺点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等诸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姜红,郐金玉.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12): 1111.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 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 650例, 从中随机选取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各400例。其中桡动脉组男247例, 女153例, 年龄38~76岁, 平均57.83岁;股动脉组男208例, 女192例, 年龄35~77岁, 平均59.8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桡动脉组:术前均行Allen试验[1], 评价手掌是否存在双重供血及其程度如何, 阳性者 (<10s) 入选。右手自然平伸外展30°~50°左右, 手腕下垫自制小枕, 常规消毒铺巾, 选桡骨茎突近端上方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 1 %利多卡因0.5~1 mL局部麻醉, 使用21G穿刺针, 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 穿刺成功后送入0.021″软头直行导丝, 确认无阻力后至肱动脉, 撤出穿刺针, 沿导丝注入1 %利多卡因0.5 mL, 切开皮肤, 插入5F桡动脉鞘, 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100 μg、利多卡因20~40 mg、肝素2 000 IU。造影导管多选5F Terumo TIG共用型、JL3.5、JL4、JR4导管, 导丝用0.035″、180 cm超滑型[2]。股动脉组:常规消毒铺巾, 以JUDKINS法完成, 置入5F、6F股动脉鞘, 经鞘管注入肝素2 000 IU。造影导管多选5FJL4、JR4导管, 用0.035″、150 cm J型导丝, 方法同前。

1.3 术后拔管及止血 桡动脉组:造影结束后拔除鞘管, 穿刺点压迫5~10分钟, 用弹力绷带环行加压包扎或用TR BAND (桡动脉充气止血带) 直接充气加压包扎, 2~4小时拆除。股动脉组:造影结束后拔除鞘管, 穿刺点压迫20~30分钟, 用弹力绷带8字法加压包扎, 沙袋压迫6小时, 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后拆除。

1.4 术后护理 (1) 共同点:两组术后均立即予心电、血压、心率监护, 以观察其动态变化。给予术后心电图一份与术前进行对照。嘱咐病人多饮水, 以促进造影剂的排除。术后要密切注意病人的液体入量及饮水情况, 准确记录排尿量, 以2小时内排尿量1 500 mL~2 000 mL为宜。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胃复安一支, 以缓解症状。如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 及时通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2) 不同点:桡动脉组:术后用示指、中指摸桡动脉有无搏动, 并仔细观察穿刺侧手的温度、颜色, 有无疼痛等。股动脉组:术后用示指、中指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对比术肢与正常下肢的皮温、颜色, 仔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若出现排尿困难, 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 诱导排尿如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按摩腹部等, 以上措施无效时可行导尿术, 以保证造影剂的及时排除;同时长时间卧床, 易使患者感到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焦虑烦躁等, 护士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同时在保证患肢制动的情况下, 给与局部按摩。指导患者咳嗽, 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 以防穿刺点大出血。一旦发现大出血, 立即用拇指在针眼上方1~2 cm处用力压迫止血[3], 要注意肢体远端供血,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 以防加压过大出现动脉血栓形成。在患者制动期24小时内, 应注意肢体按摩, 指导患者做肌肉收缩运动。预防的关键是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切忌过紧, 并避免直接压迫静脉。

1.5 观察指标 (1) 住院天数; (2) 住院费用; (3) 术后并发症。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桡动脉组发生并发症的有

31例, 发生率为7.75 %;股动脉组发生并发症的有174例, 发生率为36.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选择性CAG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 可提供明确的病变部位、程度、范围及相关的解剖、功能信息, 选择进一步治疗措施。目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规经股动脉途径进行, 但该途径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较多, 高达5 %~10 %, 如出血、血肿、低血压及假性动脉瘤等,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更容易止血等优点, 特别对于难以坚持久卧的中老年人、肥胖及不习惯卧床排尿患者更容易接受。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 易于压迫止血, 且周围无重要神经和血管, 迷走神经分布也较少, 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本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在出血、血肿、低血压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途径, 又因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即可, 与股动脉比无需卧床制动, 患者痛苦小, 精神心理压力轻, 从而增加了舒适度, 有利于术后康复。另外, 对于有病变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股动脉路径。

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难点之一。因桡动脉血管管腔较细, 反复穿刺或疼痛刺激, 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造成穿刺失败, 宜改为股动脉入路。因此造影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良好的桡动脉穿刺技术[4]、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血管痉挛的发生。我们的经验是选择桡动脉旁边进行局麻, 避免直接刺伤桡动脉引起其痉挛, 初次麻醉药量宜少, 以免影响桡动脉触摸;选择合适桡动脉穿刺针 (21G) , 进针角度比股动脉穿刺大, 进退针宜慢,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选用超滑导丝和5F造影管;导管置入前给予适量解痉药物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或硫氮酮等, 可基本避免血管痉挛。

总之, 与股动脉比较, 桡动脉途径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活动, 无体位限制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参考文献

[1]Goldberg SL, Renslo P, Sinow R, et al.Learning curve inthe use of the radial artery as vascular access in the per-formance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J].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8, 44 (2) :142-152.

[2]Kiemeneij F, Laarman G, Odekerken D, 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by the radial.brachial and femoral approa-ches:The assess study[J].J Am Coll Cardiol, 1997, 29:1269-1275.

[3]Onnor CM, Friesinger C.Aging and the heart In:TopolE.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Philadel-phia:Lippincott Raven Publishers, 1998:817-840.

冠脉造影术 篇4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冠脉血管病变;价值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冠脉血管引发的疾病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据临床资料统计,因冠脉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率高达55~60%【1】。因此,进行早期检查确诊,对评价和预测心脏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脉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伤性,在临床检查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其更快的扫描速度,更薄的扫描层面及广泛的扫描范围为许多疾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价值。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9月对收治的119例冠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19例,男74例,女45例,年龄31~79岁,平均56.4±2.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等症状,符合冠脉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心绞痛33例,心肌梗死59例,心律失常19例,其他8例。发病时间2个月~12年,平均3.8±0.6年,均行MSCT检查,并随机抽取同期进行冠脉造影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2组在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扫描方法: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检查前均禁食水,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扫描方法。扫描范围从上缘支气管分叉至心脏下缘。扫描参数:层厚0.6~1.0mm,螺距3~5,条件为120kV,220mA,扫描旋转时间为0.35 s,重建时间0.5 s。先平扫后增强,增强扫描时从上肢肘前静脉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20mL,每间隔2S连续扫描测量时间一密度曲线,测出对比剂注射开始至降主动脉增强峰值的时间,进行增强和延迟扫描。扫描完成后将数据进行薄层重建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成像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AG检查采用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nova 3100血管机, 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置入6F血管鞘,注射肝素3 000U,采用多功能造影管行左右冠脉造影,定量测量冠脉血管的狭窄程度。

2结果

2.1 冠状动脉病变数及冠脉内斑块检查比较:MSCT与CAG在冠脉病变数与冠脉斑块检查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

2.2冠脉狭窄比较:MSCT检查病变中有57例显示出狭窄(单支病变中43例,重度钙化中9例),CAG中有46例显示出狭窄(单支病变中31例,重度钙化中5例),有10支MSCT诊断存在狭窄而CAG显示正常,MSCT灵敏度为91.2%,假阳性率为8.8%(5/57),CAG灵敏度为78.3%,假阳性率为13.1%(6/46),MSCT检查明显高于CAG,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脉血管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以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随着临床检查诊断技术的提高,目前,MSCT 和CAG是诊断冠脉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

CAG是诊断冠脉血管疾病最直观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不能频繁应用,再加上它对血管狭窄特别是对有出现非钙化性斑块的灵敏度较低,容易出现漏诊。MSCT可较好的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管壁病变,区别软、硬斑块,了解血管有无出血及出血后形成的血肿、钙化,特别是在血管狭窄方面,可以準确检出非钙化性斑块,利用其增强扫描与重建方式使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2】,提高诊断率和灵敏度。但在检查中我们应注意,MSCT对显示细小和扭曲的血管相对较差,容易受心律失常、呼吸等因素的限制【3】,在检查中判断不清时应用CAG做进一步诊断。

总之,MSCT一种安全可靠、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管壁改变和管腔狭窄,对预测及早期诊断冠脉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侯朝华,张计旺,张宁,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01,108~109

[2]Pontone G,Andreini D,Quaglin C,et al.Accuracy of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etecting signficant coronary stenosis in patient populations with differing pretest probabilities of disease[J].C1in Radiol,2007,62(10):978~985.

冠脉造影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30例患者对其进行MSCT检查, 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 女性患者为11例, 年龄为 (50±10) 岁, 平均为55岁, 全部患者均实施导管法的冠脉造影以及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其中25例患者为窦性心律, 为每分 (65±5) 岁;若心律高于65次/min则在检查前给患者服用B受体阻滞剂, 减缓心率。也可由临床专科医生现场监护, 在检查时段维持治疗。

1.2 诊断方法

1.2.1 螺旋CT扫描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螺旋CT机进行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检查, 采用高压的注射器, 经肘静脉注入85 mL对比剂, 在CT进行扫描时, 嘱患者正常吸气后屏气10 s, 采用心电门技术的采集方式。

1.2.2数据分析与评价

采用双盲法, 观察者对影像进行分析, 对每一节段冠脉血管做影像质量的相关评价, 其中包括测定狭窄、测量管径。对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进行良好显示的比较。

1.2.3 定量的冠脉造影

患者在检查前、后3 d, 均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左、右冠脉的造影中采用2~3个体位。冠脉管腔狭窄的一种测定则以导管的直径作为一种基准, 用机测法来自动地测量血管的内径。

1.3 评价标准与统计分析

评价标准与QCA相比较来说, 可以对血管的显像能力予以评价, 以QCA血管的显像作为一种标准, 若血管>2 mm, 则可以作为一种评价性的血管。若≥50%狭窄则为阳性, 若≥75%狭窄则为重度性的狭窄。MSCT血管的显像在诊断冠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的预测值、阴性的预测值、以及血管狭窄其判断是否准确等分别进行评价。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80节段冠状动脉 (直径≥1.5mm图像中, 64层螺旋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447节段。可评估率93.2%, 不可评估节段6.8%, 多因心率 (律) 异常所致4.8%;显示84处斑块, 以硬斑 (钙化) 居多, 多发生于前降支。前降支MSCT直径的测量与冠脉造影相关性比较好。另外, 两组患者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二者对不同病变分支判断的详细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病因之一, 因此对冠心病进行早期的发现、治疗有现实性的意义。目前, 诊断冠心病的措施包括很多,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一种无创性的检查之中, 如超声、心电图、心脏核素扫描、负荷实验, 等等[1]。对于这些检查来说, 其往往是在冠状动脉较为狭窄时, 才会出现的一种阳性的变化。冠脉造影术仍然是一种金标准, 这种标准是对狭窄程度进行判断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但是其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检查, 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而且其受到医院技术条件的限制[2]。在近几年中, 得到发展并应用的血管内部超声, 在对管腔大小以及改变、各层的结构、管壁的厚度等均有很多作用, 但是其必须与冠脉的血管造影是同时进行的, 而且只能显示为冠脉的近端血管。

MSCT对冠脉血管显示能力会受到患者其心律的影响, 对不同的冠脉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 在不同冠脉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应该在不相同的心电相位窗中重建图像[3]。目前, MSCT所采用的心脏内插法与传统的算法进行对比, 其时间分辨率时相选择性均有显著性的提高, 但是对于这种算法来说, 还是比较复杂的,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应用以及普及产生了一种限制, 因此, 在操作中仍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另外, 影响管腔评价的一种因素就是冠脉钙化, 而钙化影在对冠脉管腔其遮盖的不同程度来说, 也影响着对管腔的分析以及评价, 患者若有严重钙化, 则更为严重[4]。此外, 螺旋CT扫描时间大大缩短。仍然无法满足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时间。仍然有部分图像质量受到呼吸运动影响以致于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诊断, 甚至导致无法诊断。总之, 随着螺旋CT的技术提高, 特别是双源螺旋CT的出现, 降低钙化、心率及呼吸运动的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查变得更为准确及广泛。并且此项检查为无创性, 易于患者接受, 所以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会拥有更加广泛的前景。总之, 随着螺旋CT的技术提高, 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查变得更为准确及广泛。并且此项检查为无创性, 易于患者接受, 所以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会拥有更加广泛的前景。

对冠脉CT图像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对比剂的浓度过低、以及一些其他技术的影响。

MSCT虽然在显像以及诸多的因素中, 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进而使得其在临床的应用中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是其在获得充足的冠脉血管以及血管显像质量的基础上, 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比较好的一种敏感性, 因此说CAD其诊断特别是筛选都具有一种重要的意义[5]。

目前已经实施的64层螺旋CT设备在进行心脏扫描时, 对心腔、冠脉、以及瓣膜等一些结构显示已经接近甚至是达到E-BCT水平。在现实中已经证实, 未钙化粥样软斑块属于一种更为危险的因素, 目前来说, MSCT在经过重组处理之后是对冠状动脉的软斑块进行显示的一种唯一的措施以及方法。在64层的CT设备中已经可以将0.16 mm的软斑块进行正确的分辨。随着技术的发展, 时间分辨率不断的在提高, MSCT还能够以动态来显示出人工心脏其瓣膜的各种状态, 包括开、闭、各项功能等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两者检测结果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上, 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具有临床可行性, 与临床报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进一步证实了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心电门控多层螺旋CT冠脉显像是一项前景较广、具有前途的一种CAD诊断方法, 能够通过一种好的总体性显像质量以及高的分辨率促进冠脉的血管显像以及对CAD进行有效的诊断, 在对可疑患者以及无症状的人群中进行筛选以及对疾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 对有症状的任何可疑患者进行排除, 这样对患者来说, 减少了痛苦以及经济上的消费, 而且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智鹏, 张辉阳, 邱维加, 等.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11, 26 (7) :788-791.

[2]张辉阳, 周智鹏, 邱维加, 等.根据体重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 2011, 24 (2) :146-149.

[3]黄燕, 杨晓露, 张岐, 等.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修饰的Mn (Ⅱ) 基功能配合物作为潜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海口: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 2010:31-35.

冠脉造影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自本社区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33例。整体患者年龄段在41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5.8)岁,78例患者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经心电图及心电彩超检查,根据糖尿病及冠心病临床病症,均被确定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并且均伴有一定程度的胸闷气短,体肤湿冷等主要临床症状。对两组患者每位成员身体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检测,排除具有严重疾病导致器官病变者和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无特殊计划性,对观察组例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护理,其详环节如下:

1.2.1 术前护理

首先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房环境,从客观因素上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病情治疗的影响上起到积极作用。对者及患者家属要进行必要的病症讲解使其充分了解该疾病的特点,从而消除他们由于不了解对于该病情的顾虑,为病情治疗建立起治疗信心。督促患者按时进行胰岛素注射或者服用相关药物[1],保持血糖正常。

1.2.2 术中护理

相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血糖进行时刻监测,一旦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应对造影剂的用量严格注意,应持续对患者进行生理盐水的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呼吸等情况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对应处理。

1.2.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依然对患者血糖经行随时监测,同样血糖水平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多食用清淡食物,宜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食物应符合低糖低脂肪低固醇标准。加强饮水,强化补液,在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统计结果以差异显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在表1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行冠脉造影术成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均成功,对照组患者4例未成功行冠脉造影术,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糖尿病在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高发趋势,糖尿病指得是患者体内胰岛细胞受损导致无法维持体内血糖平衡,其病程较长,并发症多,常见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的诊断工作,通常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术,因此合理的护理方式是做好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通过以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7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为相关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在患者护理过程中,从患者饮食,生活行为,卧床体位及用药治疗等给予全面护理,本次研究通过对7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观察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1例患者出现血糖降低,3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成功,对照组患者中8例出现血糖升高,5例出现血糖降低,10例出现相关并发症,行冠脉造影术未成功3例,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科学合理的全面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成功率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亚莉,张红鸽,蒲云.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v.22;No.9504:499-500.

[2]魏传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v.3;No.18429:622-623.

150例心脏瓣膜病冠脉造影分析 篇7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冠脉造影,瓣膜退行性病变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0例瓣膜病患者术前行颈动脉超声、冠脉造影检查, 旨在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150例, 男102例, 女48例, 年龄62.4岁±4.3岁。合并高血压病50例, 糖尿病43例, 高脂血症37例, 吸烟52例, 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 (男性年龄<55岁, 女性年龄<65岁) 5例。所有患者均有活动后胸闷、胸痛病史, 心功能Ⅱ级或Ⅲ级, 术前常规行颈部血管超声, 采用Junkins法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

1.2 冠心病诊断标准

冠脉造影左右冠状动脉管腔狭窄≥70%, 左主干管腔狭窄≥50%判断为冠心病。

1.3 颈部血管超声

应用HP5500型超声仪, 7 MHz~10 MHz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受检者颈总动脉主干 (分叉处近心段1.5 cm) , 及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分叉以上1 cm) , 多方位多角度仔细观察管壁及管腔通畅情况, 尤其注意观察内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存在。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及斑块大小等。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及等级积分[1]

正常:内膜无增厚, IMT<1.0 mm, 0分;Ⅰ型:内膜局限性增厚, IMT≤1.2 mm, 1分;Ⅱ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但未造成明显狭窄, 2分;Ⅲ型:20%≤管腔狭窄<50%, 3分;Ⅳ型:50%≤管腔狭窄<90%, 4分;Ⅴ型:血管完全闭塞, 5分。斑块Crouse积分法[2], 将斑块定义为IMT大于1.2 mm。不考虑各个斑块的长度, 而将各个孤立性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 得到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为斑块总积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t 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病因心瓣膜病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

138例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非退行性瓣膜病107例 (95.5%) , 退行性瓣膜病31例 (81.6%) ;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非退行性瓣膜病5例 (4.5%) , 退行性瓣膜例7例 (18.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冠脉造影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关系 (见表1、表2)

颈动脉斑块的敏感性为83.3% (10/12) , 特异性为85.5% (118/138) 。

3 讨论

Lose等[3]报道,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率约12.2%, 陆泳等[4]统计145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其中非风湿性原因合并冠心病高达20.0%, 风湿性原因合并冠心病仅为3.8%。与本文非退行性原因合并冠心病的4.5%基本一致。而与国外报道有一定的差异, 考虑可能与种族等因素有关。因而对于国人瓣膜病术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年龄标准可适当提高。

冠状动脉硬化和颈动脉硬化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且二者常同时受累[5], 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来推测相应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本研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阴性组, 因而这些指标可以作为筛选过程中排除冠心病的依据。本研究冠脉造影结果与超声斑块检出情况比较, 发现颈动脉超声斑块对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3.3%, 特异性为85.5%, 说明超声检出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就应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病变, 因而对于瓣膜性心脏病怀疑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排查冠心病。此外超声技术具有无创、方便、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且目前技术成熟, 操作简单, 能清晰的显示颈动脉病变程度。因此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预测冠心病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针对国人目前的瓣膜病术前检查指标, 年龄指标应适当提高, 若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应冠脉造影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术前筛查已进一步判断动脉硬化情况。

参考文献

[1]黄铮, 龚兰生, 施仲伟, 等.颈动脉超声结合危险因素来调查冠心病高危患者[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14 (3) :16-18.

[2]Crouse JR.Evaluation of a scoring system of extracranial carotid-atherosclerosis extent with B-mode ultrasound[J].Stroke, 1986, 17 (2) :270-275.

[3]Lose VJ, Gupta SN, Joseph G, et al.Preval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re helt disease in the current era[J].Indian Heart J, 2004, 56 (2) :192-131.

[4]陆泳, 何奔, 孙宝贵, 等.心脏瓣膜病145例冠脉造影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 2003, 5 (6) :37-38.

冠脉造影术 篇8

冠心病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心肌损害。如何对冠心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级是临床诊断关注的重要课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冠心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两种。冠状动脉造影(CA)为经典的冠心病检查方法,准确度较高,被誉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它为有创检查,且检查时间较长。随着多排(层)螺旋CT(MSCT)的发展,近年新推出的无创心脏冠脉成像技术(CTA)已成为CT临床应用领域的巨大突破,其检查时间短,且为无创检查,已日渐成为疑似冠心病的筛查及术后复查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时间分辨率的限制,CTA在对一些心率不齐或心率过高的患者进行冠脉成像时其成像质量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诊断准确性降低或导致患者重复接受CT扫描检查。

由于CA和CTA都是在X射线导引下进行成像,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受检者的辐射风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等权威国际组织多次提出多排螺旋CT成像及介入放射学均存在较大辐射安全隐患[1,2,3]。因此在评估数字冠脉造影及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两种不同的放射学诊断方法时,对受检者辐射风险的评估必不可少。本文谨就两种检查手段辐射剂量测量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两者的辐射风险进行初步比较。

1 辐射剂量表达方式

1.1 CA辐射剂量测量方法

目前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相关国际标准IEC 60601-2-43[4],以及我国已经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GB 9706.23-2005的规定[5],数字血管造影系统都要求配备剂量面积乘积测量装置和记录系统,实时显示患者在CA诊疗过程中所受X射线照射的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介入参考点处的累积剂量(Cumulative Dose,CD)以及透视时间和拍摄图像幅数等重要信息。

介入参考点是针对介入放射学的X射线设备,在基准轴上规定的一个介入基准点,用于指示患者入射空气比释动能(Kinetic energy released in material,常用其缩写词Kerma表示比释动能;符号为K;其单位与吸收剂量相同,即戈瑞,Gy)的乘积。DAP的单位通常是mGy·cm2,它可以反映出患者在介入放射学实践中所接受到的X射线的总授予能量;而CD所表征的是患者在介入参考点位置(Interventional Reference Point)和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基准定位。对于等中心系统,该点位置即在基准轴上等中心点再偏向焦点一方的15cm处。该距离被认为代表实际在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焦皮距的最佳近似值[4,5]。

DAP是X射线束的横截面积与该横截面上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处所受的总辐射剂量(通常以mGy为单位)。显然,如果在介入参考点位置的X射线束截面积一定,则DAP就等于CD与其截面积的乘积。

1.2 多排螺旋CT剂量表达

X-CT机自问世后,很快就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关于其辐射剂量表征量及其探测方法的研究。几经不断衍变,现在逐渐已经获得公认的实用量是“CT剂量指数100”(CTDI100),“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以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等[6]。这些CT剂量指数均与吸收剂量的量纲完全相同,通常以mGy为单位。

目前普遍采用有效长度为100mm笔形电离室检测仪器,配以标准有机玻璃剂量模体测量CTDI100。剂量模体通常分头部模体(直径160mm)和躯干模体(直径320mm)两种,均呈长度为140mm的圆柱体状,这两种模体的中心及其四周表面下10mm处都有专用的检测电离室插孔(该孔不测量时即插入组织等效的有机玻璃棒)。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CTDI100的检测,进而算出加权CT剂量指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可由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求得,而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则是剂量模体中心位置与周边四个不同位置CTDI100测量值的加权结果。这三个CT剂量指数是迄今较好表征各类X-CT辐射剂量学特性的量。CTDI100反映的是X-CT标准测量模体中某一点所沉积的X射线能量;CT-DIw描述X-CT所扫描某一断层平面上的平均剂量状况;而CTDIvol则是描述多排(层)螺旋CT在整个扫描容积范围内的平均辐射剂量。

由于X-CT沿Z轴的扫描长度必然影响其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因此又引入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即为多排(层)螺旋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沿Z轴的扫描长度L的乘积(单位为mGy·cm),用以评价多排(层)螺旋X-CT扫描的电离辐射风险。

1.3 组织器官吸收剂量及全身有效剂量

评估电离辐射风险要着眼于其引发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引发的两大类生物学效应中,除了具有较大剂量阈值才会发生,并且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大小的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例如电离辐射诱发的眼晶体白内障等)以外,人们更加关注的重点是不存在发生效应的剂量阈值,而其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有关的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例如电离辐射诱发的肿瘤等)。从放射防护角度,为了便于统一评估全身非均匀照射可能发生的随机性效应几率,ICRP引入有效剂量E作为评价全身受到照射的表征量[7]。E是人体所有受照射的器官或组织T的当量剂量HT的加权和(以各个器官或组织的辐射敏感性为组织权重因子WT;WT反映了在全身均匀受照射条件下各该器官或组织T对全身总危害的相对贡献,这个因数值可在I-CRP的出版物中得到)[7]。而ICRP定义的当量剂量HT又是由具有不同辐射权重因子WR的各类型辐射R照射人体各器官或组织T的平均吸收剂量的加权和,于是就有如下演变的公式:

鉴于对医疗照射常用的X射线和γ射线,辐射权重因子WR为1。因而在仅以X射线一种类型辐射导引的介入放射学实践中,E=∑WT·DT。可见对放射学检查,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E就是患者受到照射的各器官或组织T的平均吸收剂量DT,乘以组织权重因子WT的加权和。有效剂量的单位为sieverts (Sv)或rems。为比较完整地表征全身受到照射,ICRP目前已经给定13个器官或组织的WT因数值可供估算采用[7]。

有效剂量可以采用在模拟人体体模内布放剂量测量装置进行测量。开展体模模拟实验研究虽然能够比较精细测量患者所有有关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且可以进而估算全身有效剂量,但是工作量相当大,并且实验操作比较麻烦。迄今已有利用研究开发的数字人体模型,采用蒙特卡罗计算方法,对X-CT扫描和其它放射学检查所致受检者有关组织或器官吸收剂量,以及全身有效剂量进行估算[8,9]。对于CT扫描还可以用DLP乘以特定的转换系数来简单估算有效剂量E:

式中由实验研究所得的k (mSv·mGy-1·cm-1)与受检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有关。不同部位的转换系数k值的大小可以参见欧盟委员会(CEC)关于CT的质量标准指南[10]。

2 剂量测量结果对比

对于CA的辐射剂量,我们曾对宣武医院84例CA受检者受照剂量进行调查,发现84例患者的DAP值的范围从7.6Gycm2至60.8 Gycm2,平均值为26.9±13.3Gycm2;参考点处的累积剂量CD值范围从120.0到1016.0mGy,平均值为431.66±210.48mGy。欧洲学者[13]在布拉格三所医院的四个心脏介入中心对1 10例患者DAP值的分析结果为:对于CA诊疗过程DAP为25.0~54.5 Gy cm2,雅典大学[15]给出的DAP参考水平的平均值为:对于CA诊疗过程为29±9Gy cm2。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CA诊疗过程中受检者的平均有效剂量多在6mSv以下[11]。我们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宣武医院84例CA受检者全身有效剂量进行估算,得到受检者有效剂量范围为1.1mSv~6.9mSv[12]。国外学者Stisova对1 10名CA患者有效剂量进行研究,采用蒙特卡罗算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剂量范围为2.7~8.8mSv[13]。Harrison等人对210名受检者有效剂量研究得到的有效剂量均值为3.4±1.3mSv[14]。Tsapaki等人的研究也表明CA受检者平均有效剂量为3.77±1.17mSv[15]。

CA检查一般采用自动曝光条件进行成像,而MSCT检查则多采用手工设定扫描条件。国外学者研究表明[16],对于16排MSCT,CTA扫描条件一般为螺距0.16~0.21,管电流大小为500-700mA,管电压一般采用120kV。CTDIvol在17.6和54.6 Gy之间,均值为42.1±3.6Gy。对于64排MSCT,CTA扫描条件一般为螺距0.18~0.2,管电流大小为633-945mA,管电压一般采用120kV。CTDIvol在18.8和66.4Gy之间,均值为58.8±6.3Gy。采用心电门控技术进行CTA成像,CTDlvol会相应降低,16排MSCT和64排MSCT CTDIvol均值分别下降为25.2±2.9和38.3±3.1Gy。

Coles等人采用蒙特卡罗计算软件对16排MSCT辐射剂量进行调查,91名CTA受检者平均有效剂量为14.7±2.2mSv[11],Hausleiter等人对16排MSCT和64排MSCT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发现436名16排MSCT CTA受检者平均有效剂量为10.6±1.2mSv,599名64排MSCT CTA受检者平均有效剂量为14.8±1.8mSv[16]。采用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冠脉成像,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6.4±0.9mSv(16排MSCT)和9.4±1.0mSv(64排MSCT),辐射剂量分别可以降低53%和64%[16]。

Coles等人还对91名受检者MSCT CTA和CA检查有效剂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TA检查的有效剂量水平普遍高于CA检查(图1)[11]。

(MSCT组1:12排MSCT;组2:16排MSCT;常规组:常规冠脉造影)

3 结论

冠脉造影术 篇9

【关键词】桡动脉;冠脉造影;术肢肿胀处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48-01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完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在我国逐步开展。经桡动脉穿刺径路较股动脉相比具有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无需中断肝素治疗及术后无体位限制,减轻术后排便困难痛苦,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等优点。现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1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发生术侧肢体肿胀的常规处理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06月共有病例190例,其中男118例,女72例,年龄42-75岁。术前有以下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明胸痛、胸闷,心电图ST-T缺血,平板运动实验阳性改变等等。其中单纯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101例,冠脉造影并支架置入术30例。其中术侧肢体肿胀30例。

2肿胀的处理及护理体会

2.1肿胀的处理

2.1.1先在半个小时内每十分钟进行观察,观察肿胀是否继续扩大。

2.1.2当肿胀继续扩大,嘱咐患者放松情绪,取平卧位,在桡动脉一侧,肿胀或包块位置上方3-5cm处立即进行按压,按压至肿胀未再继续扩大时,在肿胀处行沙布块及弹力绷带包扎。按压及包扎过程,大部分患者都感觉疼痛难忍,在此期间,嘱患者深呼吸,指导患者配合,告诉患者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保护他的朮肢,利于朮肢康复。

2.2.3将患肢抬高,可嘱患者将患肢放于胸前,也可将患肢用绷带悬起,伸直制动6小时,避免做屈腕动作,48小时禁止术肢测血压、采血、静脉输液。术侧肢体过早下垂是促进出血原因之一。

2.2.4对患者进行一系列静脉用药处理,比如消肿、脱水。

2.2肿胀的护理

2.2.1病情观察每半个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朮肢肿胀程度,用皮尺进行局部测量,触摸桡动脉的搏动情况,患肢末端的循环情况,比如皮肤的颜色、温度,同时,询问患者的主诉,及时将情况反映给医生并详细纪录。

2.2.2活动护理指导患者近半个月内减少患肢活动,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如拖地,提开水瓶,拧毛巾等凡是需要用力的,都停止,由家属协助完成。同时,告诉患者,可以进行朮肢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2.2.3心理护理90%的患者术肢肿胀重新加压包扎后,都会出现皮下瘀血,大片瘀斑使整个朮肢看起来很不美观,尤其在夏天,病人都穿短袖,几乎整个上肢都暴露在外面,一方面肢体肿胀,另一方面肢体上一片一片的瘀斑,十分影响患者的形象,很多患者为此担忧,担心瘀斑不消除,对以后的生活造成阴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安慰患者,告知患者朮肢肿胀皮下瘀斑的形成是正常的,随着对患肢的治疗,患者的肿胀会逐渐减退,瘀斑也会慢慢消失,消除患者的顾虑。

3讨论

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可提供明确的病变部位、程度、范围及相关的解剖、功能信息,选择进一步治疗措施。术后术侧肢体肿胀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早发现,勤观察,早处理,勤护理,会很快将患者术肢肿胀减轻,护理人员应熟知手术相关知识,積累护理经验,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顾雪.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常规护理经验及体会.来源:内蒙古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二附属.

冠脉造影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取我院临床确诊和行CAG确诊为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4例, 其中男55例, 女29例, 年龄46岁~74岁 (60.11岁±7.82岁) 。另外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ACS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8例, 女26例, 年龄43岁~78岁 (60.71±8.21岁) 。冠心病定义为至少有一支心外膜下血管狭窄≥50%[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1.2 冠脉造影方法及评定

所有患者均按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或右桡动脉, 采用Judkin方法进行选择性CAG。冠脉病变范围按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及前降支 (LAD) 、回旋支 (LCX) 和右冠状动脉 (RCA) 受累情况, 分为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 对角支及边缘支 (钝缘支和锐缘支等) 血管病变归于其所属的主支统计。以下3种情况均归于弥漫性血管病变, 病变长度≥2 cm、1支多处病变、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呈松散弹簧状病变。狭窄程度按占血管直径的百分比计算:50%~70%为轻度狭窄;71%~85%为中度狭窄;86%~99%为重度狭窄;100%为完全闭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糖尿病组三酰甘油 (TG) 和血糖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P<0.05) ,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C) ,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冠脉造影特点比较 (见表2)

糖尿病组多支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而单支病变发生率低, 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及血管受累支数均较非糖尿病组增高且狭窄程度重。

3 讨 论

AC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 也是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 是由于粥样斑块破裂或内皮的损害造成冠脉血栓性闭塞或冠脉严重狭窄引起冠脉血流中断或极度降低导致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坏死的一组综合征。选择性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本文通过两组共168例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示, 血管病变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高于糖尿病组, 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低于糖尿病组, 从“罪犯”血管狭窄程度上看糖尿病组中-重度狭窄较非糖尿病组比例明显升高 (P<0.05) , 说明糖尿病组患者的血管病变较非糖尿病组严重。左主干病变发病率相对低, 由于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前已接受了溶栓治疗, 所以完全闭塞患者的比例不高。

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冠脉病变严重, 与其聚集了多种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关。近年的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一方面高血糖引起糖代谢产物增多, 其代谢产物不但损伤内皮, 且糖尿病患者内皮损伤修复较慢, 代谢产物还可以促进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受损内皮趋化, 加重内皮损伤, 打破了舒血管/缩血管比例, 促进血管收缩、管腔变窄[2]。加上糖尿病患者内皮修复慢, 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 血小板在受损内皮上黏附、聚集增加[3], 导致血栓形成。另一方面, 糖尿病和冠心病有一共同基础, 即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4]。而胰岛素抵抗可导致机体的异常代谢状态, 表现为长期的高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本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TG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TG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MARS研究提示富含TG的脂蛋白作用于动脉硬化的早期是通过胆固醇代谢途径实现的[5]。高TG血症可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构成高度致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状态, 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ACS患者血管病变程度、范围波动很大, 病程和年龄与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无明确的相关性, 可能与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6]。而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差, 因此针对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对减轻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 高炜, 朱国英, 等.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 1999, 38:27-29.

[2]Falcone C, Nespoli L, Geroldi D, et al.D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diabetic and noo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J Cardiol, 2003, 90 (2-3) :219.

[3]刘文娴, 张文荣, 吕树铮, 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9, 7 (1) :22.

[4]Soiymoss BC, Bourassa MG, Campeau L, et al.Incidence, coronary risk profile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diabetic and dia-betic patients in a popuiation withischemic heart disease[J].Can J Cardiol, 2003, 19:219-227.

[5]Blankenhorn DH, Azen SP, Kramsch DM, et al.Coronary angio-graphic changes with lovastain therapy:The monitered atherosle-rosis regression study (MARS) [J].Ann Intern Med, 1993, 19:96997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冠脉造影术】相关文章:

冠脉造影特点06-05

冠脉血流06-06

冠脉血管超声05-17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05-07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05-10

冠脉动脉介入治疗05-29

冠脉内介入治疗07-09

不停跳冠脉搭桥07-25

胆管造影术09-01

肺血管造影术05-09

上一篇:专业导师工作思路下一篇:恶性消化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