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英语教学

2024-08-18

多维度英语教学(精选十篇)

多维度英语教学 篇1

多维度顾名思义, 就是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因此, 维度是指一种视角, 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多维度多用于社会学和空间科学领域, 多维度多用于描绘一个事物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理解。

多维度英语教学就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多维度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掌控能力为标准, 这个标准的确立是全球化时代促成的。全球化开始于中世纪的航海, 随着发现新大陆, 这个过程是全球化的开始,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人类有能力去探索不同大洲, 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 随着全球分工日益紧密, 全球化已经深刻影响每个人, 每个人都参与到全球化的分工中, 英语作为世界主要语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英语的影响日渐突出, 世界范围内的英语热潮也随之而来。

过去, 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能力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的主体, 读写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 对英语能力提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无论是初高中, 还是大学, 都把英语读写能力作为考察的主要目标, 甚至是国家英语等级考试, 也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前, 我国英语教学也主要是以读写为主要内容, 然而, 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应用却是主流, 英语应用英与语教学的现实矛盾, 迫切需要从英语教学环节作出改革和调整, 这种改革和调整, 就是多维度英语教学诞生的原因。

多维度英语教学主要针对英语应用进行培养, 从英语读写基础能力培养为前提, 展开英语听说能力训练, 展开英语文化等知识训练, 并对英语教学进行细化, 针对不同应用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用有限的时间和课堂资源多维度培养学生英语能力。

二、多维度英语教学课堂内容

多维度英语教学对传统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课堂, 老师主要以讲为主, 学生主要以听为主, 这个过程中, 老师的水平决定课堂的教学质量, 决定学生接受程度, 传统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应用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传统英语教学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大规模的英语应用人才缺口, 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 多维度教学能够弥补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是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性训练, 尤其是注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 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训练。

多维度英语教学注重学生体验, 从学生出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听说, 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多维度英语教学从听说入手,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英语的能力。现在高校学生英语听说训练在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 很多英语听说训练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 这就为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英语教学要想摒弃传统英语教学的单一性, 就要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向全方位教学方向发展, 高校老师和学生可能都有很深的体会, 就是学生平时用在英语学习的时间并不少, 但是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却是不高, 这需要英语教学在课堂上正确引导, 同时,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学习英语的认识, 这种认识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下边继续沿着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就是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方向去建立学生的英语计划, 多维度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 就是从学生英语利益角度出发, 完善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的应用性和价值, 真正把学生的英语学习作为人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学生在课堂下继续深化多维度英语学习。

多维度英语教学的内容也要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从英语课本走出来, 走向更为宽广的英语文化领域。英语学习根本就是英语应用, 不能很好的应用, 英语掌握能力会下降, 如果能够增加英语应用, 就是要通过影视作品, 加强英语文化领域的学习, 英语文化学习能够加深英语学习印象, 能够把单纯的词汇学习变成理解化的东西, 这些东西能够长期的存在学生的心理。唯有英语文化能够加深英语学习。多维度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就要改变, 就要增加英语文化课程, 尤其是历史、习俗等方面的认识,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的领域, 有些学生对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 只有通过历史和习俗等故事才能够真正把抽象的文化变成真实的内容。

多维度英语教学还需要建立走出课堂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全球化要求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具有价值的, 能够多维度利用英语, 也不是简单的交流。这就需要高校多维度英语教学要走出课堂, 如果你是学习经济的, 那么就要通过实践多了解经济英语领域的知识, 最好可以去外企参加实践活动, 有条件的学生甚至可以申请外企的实习岗位。如果你是学习文学的, 就要去阅读英语文学原著, 尤其是欧美文学的著作, 更需要学生用英语去翻译。

摘要:多维度英语教学是拓展英语教学思维、拓展英语教学课堂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的教学新思路, 多维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科横向联系的新途径, 英语教学应该从单纯的字词句向英语实际应用方向发展, 多维度迎合了全球化时代对英语教学新的诉求,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拓展多种思路, 从课堂走向社会, 从学习走向应用。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 篇2

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活动的预设状况及其质量的考察──教学策略的研究。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追求,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际上,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认为教学要有方法、有策略。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是教学方法的理性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策略既有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也有如何实现目标的措施、程序, 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策略的理解、把握和灵敏度。

所以,教学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对象相关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引领等价值。唯此,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从更加广泛的维度展开,以期从更高层次上探索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策略的对象视角

教学策略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当然这里除了学生,还有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当他们的智力水平、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和学习与认知策略等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相匹配并出现良好的交互作用时,课堂教学就会显现出无穷的魅力。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就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列入策略研究视野的结果。

(一)对象视角注意对象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要面向全体实施教学,而实际情形却是教师对着几个颇有灵性的同学,进行着课堂交流,一些有心眼的同学私下里嘀咕教师偏心,多数同学自认不及,认同让他人的观点指挥自己的思维,实际上在课堂中形成了仅仅只有几个同学在积极思维,而这几个同学并不能代表全体同学的学习状况的局面,如果教师长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这样的单独交流,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多数同学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会变得被动、机械。学生认知程度的层次性导致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都有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应用教学策略整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缩小对象间的差异。在课堂预设和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注意到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和反映的不同切入点,层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全体学生的认知策略逐渐优化,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方式都在得到改变,进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成分。

(二)对象视角关注策略应用中的灵活性

因为策略本身是一种事前的谋略,很难保证应用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完全的匹配性和新颖性,虽然事前设计者已经考虑到了对象的背景、相关的环境、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毕竟教学活动主要是人的思维之间的活动,设计者对策略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很难完全估计到。比如,在原先认知水平下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许由于某种干扰变得困难,也可能由于某种启发而变得过于简单。教学过程是一种引导、激励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认知水平的高低、认知策略的优劣本身有一个相对的参照系,在某些方面薄弱的同学或许在另一方面方面很有优势,在某一阶段学习激情低下的同学另一阶段可能会走出低谷,所以教学策略除了准确设置还必须适时灵活地调整,既考虑整体的综合安排,又注意个体的不同情形,以较高的认可度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对象视角重视教师因素

教师常常是教学策略的使用者或者设计者,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策略考虑的成熟程度、在时间管理与课堂整体情况的管理、讲授、提问与讨论、运用教学媒体及实践、情绪控制、评价与自我监控等维度上的把握和调控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或使用中,除了考虑学生等因素,同时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因素,这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是比较薄弱的。

作为策略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注意到,教学策略实践者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做好,不断地思考和追求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应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认知风格之间的差异性,并非一定是提倡要让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但教师的教学风采能否为学生所认可或欣赏,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在意,甚至重视。许多优秀的教学工作者有着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或案例介绍,我们不可能照搬,但认真学习和思考,有时确实会有许多的收益,教师的成长可能这里就有一个很高的节点。

二、教学策略的本质视角

作为一种谋略,教学策略实际上更着重于对学习者的心理诱导,或许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心智的运作。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教学策略的本质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想学、乐学到欲罢不能的心理追求。想学,即有一种心理需求,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坚持不断地追求,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督促。说实在的,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非都是十分恰当的。教师的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追求,这也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比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或课堂引入中,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能激发学习情趣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信息,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拉动学生主动去思考等,就是一种无声的策略性引导;或者,在学习环境中设立一些有趣的小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一个快乐、民主的学习团体;对年段比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从就业、创新等角度介绍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一种紧迫感,这就是策略的推动作用。

乐学,即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如果仅仅把学习作为一种升学、谋职的手段,这样的学习没有快乐、缺少乐趣、不能激发人的整体潜能的发挥。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制造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那只是低层次的引导,许多课程也不可能制造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有趣故事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较多的情况下,应该通过课程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数学上许多命题所探求的结果是一种相当美妙的图形、许多定理本身和它的推导过程具有精巧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思维过程,许多解题的方法巧妙、完美,使人无法忘怀等等,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实质内容中来体会、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它的乐趣,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理科教师可能并非口若悬河、语音优美,可他们照样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这其中很大程度是教学艺术策略的吸引力。

学习进入到最佳状态是欲罢不能,教学策略如若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如此状态来,也就把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者通过调查实践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循环相连、层层递进,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断深化的状态中去;也可以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一些相应的策略。比如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对这个古老的数学题目的分析,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策略如让鸡兔足数相同的策略,可以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惊喜和欲罢不能的激情,不仅消除了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烦恼,使问题变得有趣明了,而且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激情。

三、教学策略的操作视角

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度的问题。

教学策略的应用或者把握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是否正确,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精彩表演,但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追求比较恰当。这种要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材料的理解、对教学策略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从操作层面上分析,教学策略如何展开应该是一个重点考虑的角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载体的介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和谐的民主课堂

课堂民主就是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和谐的民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有意义选择,给学生提供利于身心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引导。民主的教学原则和课堂氛围能保障和促成学生真正的参与,使不同的学生各自得到自由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作为前提。

在民主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加重要了,但突出教师的作用并非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用教学策略调控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研究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思维积极地与原有的和新的知识点发生冲撞,通过自身的同化与顺应或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研究,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掌握。没有民主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只能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被动学习情绪将影响到学习的顺利进行和知识的掌握。

(二)交流的开放性

教学策略包含着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调控,但教学策略具体落实在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进展,和谐的生态课堂,师生间相对于“传”和“授”的关系而言是开放的。因为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师生关系不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可能从系统、全面的讲解变为专注地听取学生的发言,课堂由教师提问变为学生提问,课堂交流也有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还有生生之间、人机之间或生机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增加,思维的空间开阔,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师生经常在平等、商量的气氛中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课堂内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一种保障,因为既是策略,则不能囿于封闭的程式之中,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基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和创新的机会,打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的格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三)载体介入的适度性

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公开课,大多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似乎运用教学课件才可显示出执教者的水平,评价者甚至把其列为评优的一项指标,虽然私下里已经有许多人对此有异议。

事实上,教学手段的选择应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依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教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等等,但是不加选择地一概应用可能并非时时合适,有时也许还会适得其反,这在平时的听课中其实经常碰到。教堂策略的设计,应该注意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在恰当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选择、补充、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眼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练习反馈,而不必限于时间和板演面过于狭隘,无法表示学生的优秀作法和错误原因;在生生和师生间进行合作交流,针对性强又有较高效益;利用“学习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思考和假设的真实性;模拟实验,验证课本的结论或者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但是,载体的介入一定要注意是必需而不是勉强,在许多情况下一种简单的教具,甚至凭空想象也能使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关键在于使用得恰当、得法,在于设计教学策略时是否真正用心思考。

四、教学策略的价值视角

教学策略的实施,意在促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达成率,并非主张教给学生怎样去进行学习,而是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措施的作用,使学生自觉的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获得心智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策略具有“无痕”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策略,其作用其实常常是无形的,教学策略产生的是一种“无痕”的作用力,它没有强制性的、灌输性的成份,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实施的教育。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无形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效的去学习,通过这种“无痕”的教育──教堂策略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知识或能力的框架中构建深刻的、有效的、新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或社会生活,留下一种“有痕”的记忆或一种学习技能、习惯、方法,作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技艺的综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所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展现的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意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苦学转向乐学,从生硬、勉强转向和谐、自如,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机械转向灵活,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教育的目的和美妙过程。

(二)教学策略的调控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预设方案只决定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我们需要课堂活泼轻松、和谐民主,也需要课堂井然有序、高效理性,充分保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有效学习。真正为学生接纳,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也就是运用教学策略。

一个重要的定理或者一种重要的方法,可能你反复强调仍然有学生感到茫然,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简单的命题,一种有效的引导程序也许即使人茅塞顿开。简单机械的重复或陈述教学内容,或许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巧妙地分散教学难点,恰当地展示教学的重点,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教学策略的价值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台阶

教学策略的实施和研究过程,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实际上多数新手教师刚刚上阵的时候,很难想到运用策略进行教学,也较难把握现成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从模仿到探索,逐渐感悟,逐渐完善,才能逐渐达到知己知彼,使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断自如,对策略的把握能力逐渐提高,自然,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素质也得到提升和发展。所以,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突现过程,也是教师成长提高的过程。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不仅是策略层面的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发教师对影响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全面认识。我们不仅关注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和实施,更关注教学对象的变化发展,关注对学生身心的引导,关注教学策略的如何落实和教学策略的意义、价值。就是说对教学的研究不仅仅在课堂内,同时也把视野伸展至课堂外,这对揭示教学策略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参考文献

多维度英语教学 篇3

电影《老无所依》海报

英语教学要求更高,即提高阶段的目的是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影视文化艺术欣赏是一种新型的融合视、听、说能力的综合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原版电影来学习和把握这门语言。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影视欣赏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在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语言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电影赏析为主,加深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从文化层面上更好地把握英语这门语言艺术。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思想精华、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英语语言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当今世界跨文化传播中,影视无疑具有最广大的观众群和覆盖面。国际交流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国际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其中对传播者而言,最便利、最有效的工具,是通过天空直接传播的媒介,即广播和电视。当前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影视媒体,通过直观可视性、形体语言、行为动作以及逼真活动的人物影像,多维度地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语言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对文字的依靠,以及广播对语言的依靠。因此,电影电视可以跨越语言文字不同所引起的“传播阻隔”与交流困难,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针对当前的影视全球化趋势,教师要通过示范、欣赏、讲座以及开展影评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鉴别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让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开设美学课,并把它作为公共必修课;也可以开设一些影视作品欣赏讲座。要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品位高、艺术欣赏价值较高的影视名片,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影视片,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并从中吸取健康有益的东西。这对于发挥影视教育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品位,都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英语教学也应该朝着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去发展。教学改革将以西方影视艺术为载体,从多维度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力图探寻出文化发展的新向度,使学生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思想精华,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学习英语语言的风格特点,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新视角。语言的学习者们更喜欢通过文化去学习语言,学习过程也因为有了文化的存在而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习者每一次都经历了文化的氛围,保持了他们的兴奋点和敏感性。教师通过文化原则和策略,把语言与文化同步地传授给了学生,达到了外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教学评价设计的多维度结构 篇4

关键词:教学评价,SEEQ,多维度结构,因素分析法

一、引言

学生评教是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目前, 评教内容主要依赖评教系统中的条目设计, 缺乏对评估内容的客观考量和信息的多维度甄选, 所以评教结果的客观性较差。教学评价有评分和评语两种形式。评分是从定量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位, 可作为多维度评价模式之一;评语是从定性角度对教师教学诸环节的综合评价, 可作为单维度评价模式。多维度评教设计应遵循“简短的特征表征、特征明显、学生能接受的特征”三原则。可见, 构建多维度评教方法的关键是要明确评价体系中的维度设计。这即可从学生对有效教学内容的逻辑分析、采用第三方评价、来自师生两方面的反馈补充进行多维结构设计, 也可从教学角度布置其他维度表征。Feldman[1]提供的19种评教维度, 成为有效教学评估内容设计的基础。

二、维度结构的发展

因素分析法:可否区分有效教学的不同结构;但不能明确单因素对有效教学的权重;一组评教维度, 不能有效表征教学效果。应用因素分析法评教, 要结合评教维度内容, 且参考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关于评教维度的反馈才能得出较全面结论。

SEEQ法[2]:有9个因素:学习/价值、热情、组织、团队互动、关系和谐、知识面、考试/评分、作业和学习量/难度。该法能对不同课程和学科实施独立教评因素分析, 确定每种情况的因素结构。

三、高阶维度评教探索

上述分析表明, 多维度评教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不同维度的因素如何关联, 及如何把关联用于评教, 并将评教结果同其他数据关联, 值得进一步实践。Frey[3]指出, 评教结果不一致来自不恰当维度的评级。可见, 坚持多维度评教标准和独立维度验证才能产生客观的评教效果。Feldman的19种评教特征分类, 可关联推断出教师作为讲述者、作为促进者以及作为管理者的高阶因素。对评教内容的设计, 只有设计有效高阶因素及结构, 才能使评教结果全面反映客观性。

四、我国多维评教结构现状

中国大学特点的七因素模型[4], 高校调查结果[5]及湖北大学的研究[6]都支持七因素结构。从总体上看, 多维评教结构在实施中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此外, 因评教内容间的较高关联, 多个评教维度会形成“总教学评价”, 这也得到不少实证研究支持。学生评教维度数量和内容要依靠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确定, 在独立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验证性的因素分析, 是基本方法。演讲者、推动者和管理者是国外优选的构建学生评教维度的出发点。以上三种角色除外, 我国教师还担负“育人”和“楷模”的职责角色。因此, 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评教指标还必须重视这些维度的设计。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教, 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学效果的许多指征可从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来反映教师授课水平及学生听课效果的好坏。评教设计中教学的多维度特征应在实践教学中自然形成, 还与不同学科、不同学校文化背景和不同专业相关。不能简单教条化、相互模仿。典型的设计方法要结合Feldman因素分析法的19维度评教量表和SEEQ法的9维度评教结构来共同构建多维评教体系, 是目前被国内外高校广泛接受和使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K.A.Feldman.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llege students'ratings of their teachers and cours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78, (9) :199-242.

[2]H.W.Marsh.SEEQ:A reliable, valid, and useful instrument for collecting 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2, (52) :77-95.

[3]P W Frey.A two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78, (9) :69-91.

[4]孟庆茂, 赵增梅.评教教学效果的多维性研究[C].新世纪测验学术发展趋势 (会议) .台北心理出版公司, 1998:541-560.

[5]周晓东, 蓝汉林.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5) :54-57.

多维角度反思音乐教学 篇5

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听了特级教师以及名师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讲解、又看了大量的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实例片段,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为自己带来了教学上的新体验、新感受、新的活力。这是一次强烈的从思想到行为的冲击,也是一次大大拓展视野和思维模式的一次蜕变,不论是从教学的理念上还是从教学的方式和组织手段我都受益非浅!这么多天,学习了这么的理论知识,也有幸看了大量的课堂实例,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是不停的记录。翻看笔记,重新整理思路,迫不及待地写下以下感想,联想到李老师形象生动的比喻,最近学到的知识如果再不进行整理和反思,那么我真要吃马丁林进行消化了!

反思一:开拓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观

培训过程中,李欢老师对当今音乐教学观做了一个分析和评价,其中提到了“以教为中心”的肯普教学法以及史密斯――雷根模型的理论形成以及“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陈萍飞老师和刘永红老师在大量的课题实例讲述中也都强调了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既然是先进的,存在合理性,就要善于学习和利用,不管是首调概念极强的柯打伊教学法还是原生态奥尔夫教学法还是铃木教学法,我们都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当今的世界多元文化主义在许多国家音乐教育的研讨中已经呈现出来,国际音乐教学会所言: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在实践层面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学材料都实现了共享。”这为老师们丰富了教学手段。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教育法,不管哪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它的缺憾,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取之所长,补之所短,如中国的音乐教育可能更注重对音乐整体性的欣赏,所谓“品味”,而西方音乐更重视对音乐结构的分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灵活地使用教育教学法,双方结合,既保留自身的优势,又吸取别人优点,达到一切为教育服务的目的。现今的教育模式不再是线形、单一的。在这次培训中,课堂模式不再象以前都差不多,我看到了音乐教育模式呈现的百花齐放的状态,从体态教学、律动教学、声势训练、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发现式教学,倾听教学法,节奏律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美感教学,兴趣教学,参与教学、直观教学、意境教学法等等,教学形式上都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以及综合,教育形态呈现辐射状态,多面多维角度,音乐教育的形式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有延伸的空间了!

反思二:明确综合音乐素质的提升观

1、摈弃墨守成规。音乐教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符合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就要大胆对原由的教育教学进行质疑,从思路上、理念上,方法上进行全新的、大胆的尝试。这要求老师们要多学习、多去做反思和思考。李老师说:要将每一次的听课做为一次学习机会,常实践、常思考,将提高教学层次作为目标,从各种学习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只是停留在学校的闭门造车无疑不会提高教学的。

2、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观念。音乐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灌输音乐基本知识、教会音乐技能,很多时候我和一些老师一样闷头教学,人云亦云,现在流行什么就学什么,也学习,也接受,但缺乏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教学能力和方法只是建立在一个浅尝即止的基础上,更谈不上自我风格的创新和教学艺术的发展了,教学层次当然得不到提高。只有对音乐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站得高,看得远,系统联系,“授人以鱼”才会升华为“授人以渔”。

3、教师教授精确性:从神态、动作、语言都要求精确。音乐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感染的艺术,感染自己、感染学生,教师必须从上课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上严格要求,使自我亲和力增强,我考核的课由于对教案过程不甚熟悉,导致与学生交流距离感增强,因此有效的互动环节没有成功,这是我失败之处也是对我今后上课的最好启示。

4、教师多元知识的建构。很显然,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看家本领,但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增大,音乐教师本身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孩子对知识面的了解、对音乐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音乐是建立在文化发展上的学科,音乐教师必须拓宽自己认知,更多了解与音乐学科相关的`艺术以及人文知识,全面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从更高的参面引导学生看待音乐,深入地品味音乐,最好的做法就象李欢老师所说,做一个有心人,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当然,教学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能力更是老师们不可或缺的能力。

反思三:进行多元实践一定要抓“质”

学完本培训内容,对我感受最深的是:音乐课堂一定要抓住音乐的“音乐性”,脱离了音乐性的教学离教学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首先,从音乐课件来看,它不仅仅服务与音乐课,更服务与音乐本身,音乐课件从内容到音响到结构都必须以“音乐”本身为导;从学生审美体验来说,学生的体验都必须建立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如对音乐节奏、旋律、速度的体验与分析等;音乐教育的内容如果从音乐歌曲或者音乐欣赏本身的音乐内涵和特点出发去寻求教学法,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音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必须围绕音乐教学来设计,这也是一种不脱离实际,离音乐教学主旨越来越近的捷径。

另外确立“以人为本”教学观也相当关键:在这次授课中无论是哪位老师讲课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首先突出了低年级的趣味性――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动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的训练无疑会受到孩子们的大大欢迎,能够让孩子们喜欢的课就是成功的课。其次突出了本原性――让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也是这次培训的一个很大的启示,音乐来源于生活,学生来源与生活,教育方法设计源于生活,结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音乐难点会让所有的知识难点迎刃而解。还有,与学生互动性――这是增强音乐课堂效率的强心剂,在教学中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无疑会让课堂整个亮起来,因为学生的视听反应直接反映了课堂效果。

多维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浅探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39-02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大为减少,追求灵活、热烈、多元、互动、实效的课堂,已经普遍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传统教学意识的影响,且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导致了新的教学问题不断出现。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意识,以多视角、多维度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化主体意识,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尽快实现身份转型,使自己由过去的课堂教学主宰者向现代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创造条件。

(一)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作为课堂教学最需要关注的教学意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执行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正数与负数》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并给出思考问题: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呢?如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展开了自主探究学习,很快就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有学生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平时听天气预报,有0℃一说,这个温度标值以上可以用正数表示,这个温度标值以下可以用负数表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探究,进而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强调教师主导服务意识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非要弱化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相反,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训练引导、教学评价优化、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讲课时间少了,但知识传授、课堂引导效果不能弱化;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少了,但学生技能培养、课堂组织效果不能降低。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聪明才智,注重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强化学生数学素质的塑造。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象》时,为了让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清晰的认知,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索问题:摩天轮在上升过程中,旋转时间t(min)和人离开地面的高度h(m)之间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呢?能够列表表示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纷纷展开自主探索,很快就建立表格。但是教师没有放任学生探究,而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表格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并对函数概念进行解读。可见,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展开数学问题探究,体现的正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服务意识。

二、凸显创新意识,优化教学情境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优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合理选择,优化情境设计,实现教材文本和学生生本之间的思维对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一)语言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众多,教师需要对教学现实有清晰了解,才能制订针对性更强的教学预案。教师生动陈述、利用数学故事引导、列举生活案例、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大讨论,都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渠道创设语言情境,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维度。

(二)多媒体情境创设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借助媒介进行,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画面、视频、文字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和联网功能,丰富多彩的照片、动画,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还有个性十足的图解、图示,都能够将数学的抽象性、深奥性等特征进行形象化、浅显化处理,为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创造条件。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屋顶、铁搭、三角尺等图片,引入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实例,并对全等三角形特点展开讨论。学生通过寻找全等三角形实例,展开相关讨论,构建全等三角形概念认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找寻生活中全等三角形实例,并通过相关探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认知。

三、注重应用意识培养,提升实践训练维度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遵循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积累,对数学认知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大量课内、课外训练任务,用以巩固学习认知。教师在设计课内训练任务时,要注意掌握几个维度问题:首先要提高针对性,体现分层教学原则。其次是提高训练内容的典型性,提升训练效率。数学训练内容众多,教师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杜绝“题海战术”,对训练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尽量减少数量,提升质量,这样才能提升训练品质。此外,数学课外训练设计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筛选,对训练题型进行优化,提升趣味性,增加生动性,促使学生乐学愿做。教师要注意训练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接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从而形成鲜活的学习认知。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拿出一个破损的三角形纸板:这个三角形是一个全等三角形,可有一个角折断了,老师想再重新做一个相同的纸板,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个破纸板就放在教室内,下课之后大家都来研究一下,下节课给出制作方案。这样的课外训练题目,因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探究的热情很高,可以想象,学生在课下一定会找出众多解决的方案。

四、整合反思意识,构建崭新的认知体系

教学反思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教学反思,找到教学存在的问题,调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可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法学法结构,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形成重要的矫正力量。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意识,但许多教师对此往往存在一些认识偏差,认为教学反思自然是教后反思,其实不然。在教学预设阶段就需要教师有反思意识,注意对过往教学教训、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展开反思,检查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对教学的执行情况随时作出评估,及时进行教学设计更改和调整;教学结束后更要反思教学得失,为后续的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参考。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的运算》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让学生说出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为分式运算做铺垫,但是多数学生对分数乘除法法则分辨不清。有些学生能够说一点,也出现一些漏洞。教师立即调整课堂教学程序,先对分数乘除法进行重点回顾和复习。教师在学习之前及时改变教学进程,这就是前置性教学反思的结果,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课堂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意识,让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教师要注重教学意识的更新升级,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中,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维度的选择 篇7

1.情境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生动讲解、描述、展示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媒介为学生提供生动场景, 渲染气氛, 或者是利用表演、假设等手段, 为学生模拟运动现场, 让学生在该情境中运动、表达、 历练。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习健美操时, 教师将背景音乐打开后, 亲自为学生做示范表演, 学生看到教师的精彩表现, 不时送出掌声。教师的示范就是动力源泉, 到学生学习时, 会特别认真。这说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来自教师的个性魅力, 教师的多才多艺自然让学生折服, 当然对促进教学有重要帮助。

2.信息教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活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各种运动的示范表演, 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观看揣摩, 然后进行模仿。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录像等技术, 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现场拍摄, 利用多媒体播放以查找不足。另外, 像设置音乐背景, 也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提升学生运动热情。

体育课上, 教师布置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有跑步的, 有打篮球的, 也有做健美操的。在运动之前, 教师作明确要求, 并特别加了一条:在运动开始时, 教师要利用手机录像, 采用不定点不定时的方式, 对运动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适时监督。运动结束后, 要将这些录像在班级上播放。学生听说教师要录像, 都认认真真地完成动作。

3.主题教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主题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征进行, 体育课堂运动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 要有鲜明的学习目标, 要体现中心价值。这就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题教法。特别是运动游戏的引入, 要注意运动主题的设计, 并在运动实践中对学生展开体育精神教育。如帮助体育学困生提高体育运动素质, 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教师要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的互动更和谐。

体育游戏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带有鲜明主题的游戏活动。如“警察抓小偷”游戏, 让班级中耐力跑水平比较高的一组学生扮演“小偷”, 其他学生饰演“警察”。让“小偷”先跑20秒, “警察”开始追逐围捕“小偷”, 能够在10分钟之内将全部“小偷”抓住为胜。活动开始, 操场上热闹非凡, 学生奔跑兴趣浓厚, 不需要教师监督, 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学生在运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运动锻炼, 而且思想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4.分层教法倡导个性体育教学

分层教法主要考量的因素是学生接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由于运动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学生体育素质呈现不统一性, 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得到有效教育和锻炼。这与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高度契合。体育教学是运动教学, 学生个体运动天赋存在很大差异, 男生女生还有性别差异, 如果教师不考虑这些客观现实原因, 很难给出适合度更高的教法运用。

在进行投掷训练时,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不是以运动成绩为标准, 而是用进步幅度作为评价基础。特别是阶段性测试, 对学生的触动很大, 这也有力促进了学困生的运动欲望。教师评价学生运动技能用进步幅度作为评价标准, 这是教师个性教学的具体体现, 深受学生的欢迎。

多维度英语教学 篇8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以机械记忆为主, 根据学生每学期一次或两次卷面考试的分数评判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这种评价形式注重考核语言知识点忽视评价语言应用能力, 评价内容看重卷面分数忽视人文关怀, 以教师评价为主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这样的评价以测验结果为衡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或学习成就的唯一标准。然而, 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风格不同, 单一的考试评价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全面。

以卷面考试为主的标准化测验将学生丰富、复杂的学习生活简化为对分数、排名或等级的评定,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了学生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有可能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团队意识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测验分数为教育决策的依据, 它不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多元智能、学习效果、个性心理品质, 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多维度”综合评价产生的背景

鉴于当前英语课程评价标准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评价改革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有必要提出“多维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体系。“多维度”即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的综合观测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 客观、公正地考核每一名学生,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而且是教师监控教学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评价是多元主体评价和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 它关注目标达成程度 (行为结果) , 更关注目标是怎样达成的 (行为过程) 。

三、建设高职英语“多维度”评价标准体系的目的

“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综合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体系, 体系中的激励机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能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个性鲜明的以及令人兴奋的学习经历, 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教师可以从评价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 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 为学生的表现提供公平评价。“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助于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对高职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多维度”评价视角下的课程改革打破传统评价方式, 提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课程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形成性的过程评价观。“多维度”综合评价是英语课程有意义的组成部分, 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评价具有连续性, 可准确描述学生的学习表现。应将课程评价改革置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框架内设计, 把综合评价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与教学之中, 充分释放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 高职英语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多样性和多元化原则

我国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复杂多样, 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是多维度的。教师应设计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专业等方面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体系;评价维度动态调整, 评价标准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补充或删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情况的变化。

高职英语课程应构建“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形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 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自评、综合性评价为主要观测点。创设开放、多角度的评价标准, 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开发每一名学生的多种智能。

2.适应性原则

高职英语课程应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且用人单位满意的毕业生。英语课程“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应构建课后评价、课上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3.动态性原则

当前各高职院校根据时代发展和学校自身建设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不能也不应长期保持不变。英语课程必须建立适应学校发展、满足未来岗位需求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动态监测学生的综合表现。

4.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公平公正、认真对待的态度。既要使用客观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也要发挥主观综合评价的作用, 把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起来。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可应用于制订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和手段、分析评价结果等方面。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综合表现给出综合评价等级, 是概括性的判断。定量评价采取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般采用书面考核或口语考试的形式, 是基于数学分析的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应把两者相结合, 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提高英语课程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 应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 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 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 高职英语教学多种评价维度分析

“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评价的诸多局限, 它尊重多元价值, 倡导学生的全面参与和民主协商, 使被评价者也成为评价主体, 评价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的过程。这种评价体系注入人文科学内涵, 提倡在多种评价维度下实施评价, 而不是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实施标准化测试, 从而使英语教育评价更具人性化, 也更能体现学生的独特性。

根据调查研究, 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实践和发展趋势, 我们重新设计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评价维度表, 提出综合评价的15个维度 (见表) 。

在这个体系中, 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学生提供考虑问题、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时间和机会, 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和重要的主观品质 (如洞察力、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意志等) , 这些是高素质人才必需的人文素养。英语课堂日常教学管理与“多维度”综合性评价结合, 将学生的表现与过去相比较, 充分体现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 建立面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此外, 教师也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情况, 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实验计划, 边摸索、边学习、边改进, 要尽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与结果,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有效的交流中迸发出闪亮的教学思想火花。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不仅是观察学生的评价者, 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书育人, 传道解惑。教师要在教学之前或在教学中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展示出来的智力特点, 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 由原来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五、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能力, 满足其就业需求并满足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多维度”综合评价的功能多样, 更具有人文色彩, 评价的内容较为全面, 评价的手段由定量走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要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客体, 也就是多方评价者与被评价学生, 他们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在评价过程中共同进步, 提高素质。由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差异、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体系多维,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多维的评价方式能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多维度”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高于传统评价方式, 是今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它能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和进步。“多维度”综合评价方式值得在高职院校推广。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应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 建设具有自我诊断功能, 集形成性评价、即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将多种评价手段应用于英语教学各个环节,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英语,多维度,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程京艳.形成性评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J].大学英语 (学术版) , 2010 (1) .

[2]陈国敏.形成性评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 .

[3]沈梅英.形成性评估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中作用的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2) .

多维度英语教学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来源于生活,又最终落实到生活中。从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政治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忽略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样做不仅很难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对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一种阻碍。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多维度切入,学会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进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深化政治教学改革。

一、渗透生活,提高学生选择能力

将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渗透到政治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政治知识。

例如教学《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师在制定知识和技能目标时,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等基本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供求关系、商品价值等因素能够对价格的变动造成影响,并要求学生能够解释“情人节的玫瑰花价格比平时高”“中秋节前月饼价格比平时高”“同款手机价格比多年前大幅降低”等生活实例中蕴含的价格变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的知识主要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本质的概括和总结,政治课的技能目标主要是锻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相比于知识目标显然更侧重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政治课堂中不再只是将理论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学会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当中。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教材知识的本质,提高学生对投资、消费等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以及对先进文化的认同能力。

二、揭示社会,丰富学生认知渠道

在设定过程与方式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际案例入手,从搜集、总结、分析、处理生活信息中获取经验,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体味文化》时,识记、理解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是本节课基本的知识目标。但如何揭示文化的本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体现文化的事或物来证实“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由表面到内在、由形象到抽象地揭示文化的本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最终总结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结论。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设定的过程与方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探究文化到底是什么,相比于传统一味地讲解、分析,将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搜集、处理生活信息中收获新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整合,由浅入深地总结出文化的本质。社会生活的答案从来不是绝对的,思想政治课的答案也并不唯一。

三、正视差异,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识记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结合“青海玉树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共同抗震救灾”“中华民族素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享有‘礼仪之邦’美誉”“匡衡为读书凿壁偷光”“司马迁受宫刑后仍坚持完成史记”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际和历史故事总结中华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基本含义,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还引导学生结合一些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和历史故事来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精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多维度英语教学 篇10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创立,本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于普通教育学,而在我国教育界开始对案例教学关注,只是近几年的事。近几年,随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广泛开展,人们开始探索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成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流程分析

案例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案例设计、案例讲授、学生学习案例、评价案例教学四个环节,它们是有机的整体。

1. 案例设计。

一旦确定了教学目标,案例选择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这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选择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选择最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媒介从中精选案例,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

2. 案例讲授。

也就是拟订具体的案例教学计划,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考虑案例讨论如何开展?这个案例包括若干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到底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课堂上谁可能会发言,他可能会讲些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是有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案例所揭示的事实、问题及原因;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深化问题,寻求解决;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引导,以免偏离案例或出现冷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调控课堂气氛,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投入到案例教学中。

3. 学生学习案例。

案例教学体现的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要使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对学生要有一定的要求。案例学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是个人准备,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全班讨论。个人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案例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小组讨论居中,是连接个人准备与全班讨论的桥梁,它给每个成员以一定的机会讨论对案例的看法与认识。最后的班级讨论是全级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 评价案例教学。

前面的教与学的过程是案例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最后一个流程是评价案例教学,主要是考查该次的案例教学效果怎样,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有否有误差,学生有没有得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下一次案例教学计划中。

在大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写、教与学都很重视,但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却不多,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一般,主要表现在案例不新颖,缺乏代表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高,教师讲授过程无创新性,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本文从多个维度评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构建案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目的是强化案例教学的效果,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三、HRM案例教学多维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往对案例教学评价多从案例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经验,本文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职业伦理道德、教师综合素养为维度构建案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 评价体系维度分析

(1)学生综合能力维度

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备的,这些综合能力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要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还要上台发言,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案例并找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能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分工不一样,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能做出一个完善的案例分析报告。

(2)职业伦理道德维度

职业伦理道德维度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案例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伦理观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伦理道德选择,最常见的是为老板工作与维护员工权益之间的伦理选择。当劳资关系发生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如果处理不当,则不仅会成为老板的替罪羊,还会受到道德的谴责。通过针对性的伦理学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正确的伦理选择。

(3)教师综合素养维度

教师综合素养角度包括教师的案例设计能力、沟通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取决于他们对案例本身的兴趣,还取决于教师的激励,比如设计一些小游戏、奖励措施。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案例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因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还有一些其他维度,比如学生的抗压能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服务意识、自我认知和评价等也是重要的评价要素。

2. 评价维度权重分析

权重系数是指在一个领域中,对目标值起权衡作用的数值。权重系数可分为主观权重系数和客观权重系数。主观权重系数(又称经验权数)是指人们对分析对象的各个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依照经验,主观确定的系数,例如Delphi法、AHP法和专家评分法。这类方法人们研究得较早,也较为成熟,但客观性较差。客观权重系数是指经过对实际发生的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的权重系数,例如熵权法、标准离差法和CRITIC法;这类方法研究较晚,且很不完善,尤其是计算方法大多比较繁琐,不利于推广应用。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维度的权重,通过走访调查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重要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由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重要,因此权重最大为40%,教师素养占据主导作用为30%,学生职业伦理道德为20%,其他为10%。

四、HRM案例教学发展性评价实施:HRM案例教学评估的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它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复杂系统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首先围绕一个问题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关联隶属关系,构造出问题的递阶层次模型;然后依照AHP的标度原理,就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判断并进行简单的量化排序,从而突出问题的重点和关键,达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对案例教学评估是将这些维度定量化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计算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这一过程是将定性问题定量的一个过程。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HRM案例教学评估的简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HRM案例教学评估的相关维度分层。在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解成为由不同维度组成的各部分,并把这些维度按属性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维度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到上一层维度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第二步,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步,确定单准则排序。第四步,确定层次总排序。第五步,确定案例教学评估因素分层模型。

例如一次案例教学的评估指标项目按照递接层次的要求可如下设定:

目标层A: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因素层T:沟通能力T1,逻辑思维能力T2,语言表达能力T3,解决问题的能力T4,领导能力T5;

措施层C: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所体现的因素层中各项因素效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案例的设计、小组讨论的方式等。

评估项目中各个指标所占比重即权值也应该由HRM一线教学教师协商研究经科学论证后给出具体数值。这样网站设计人员就可根据AHP的步骤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分别设计统计模块和计算模块。有了科学的评估结果,对于HRM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可以给予警告,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修改,优秀的案例教学应该给予表彰,这样将会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管理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监督手段。

摘要:案例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但以往的案例教学只重视案例的设计、案例的讲授,缺乏对案例教学的评估。本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理论知识、职业伦理道德、教师综合素养为维度构建案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最后,结合案例教学评估的特点,简要阐述了以层次分析法实施评估的过程。

关键词:HRM案例教学,发展性评估,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55.

[2]包军,丁颖,李秋月.高校实验教学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37.

[3]史晓燕.采用CIPP模式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7):53.

上一篇:基础质量下一篇:抗震性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