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物切除

2024-07-27

乳腺肿物切除(精选八篇)

乳腺肿物切除 篇1

关键词:乳腺肿物切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 乳腺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 对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临床的治疗中, 目前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 很多患者的心理反应较大, 会产生恐惧、不安等心理, 无法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 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对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手术前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其负面的心理, 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和手术后的康复治疗, 本文主要研究乳腺肿物切除患者心理护理的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6月份到2014年6月份的乳腺肿物切除患者126例, 经过临床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 大部分患者都是良性的肿块, 其中乳腺纤维腺瘤有94例, 占所有患者的74.6%, 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有30例, 占23.8%, 乳癌的患者有2例, 占1.6%。

1.2临床心理表现

在手术进行之前, 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怀疑、悲观、孤独等心理, 由于患者自身的状态和病情不同, 心理表现的差异较大, 但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心理,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心理的实际状态, 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1.3心理护理方法

在临床的心理护理中, 应该分为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中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后心理护理三个部分, 术前的心理护理主要就是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等, 由于很多患者对局麻手术不够了解, 认为手术中的疼痛感比较强烈, 自己无法承受, 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向其讲解局麻手术的特点, 通过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解答患者心中的疑问, 消除其负面的心理, 使其可以很好的配合手术治疗。

在手术的过程中, 首先要保证手术室的安静, 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手术时, 通常是心理情绪最差的时候, 这时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 如询问患者的年龄、工作情况、日常生活等,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使其可以保持轻松的状态, 最大程度上减少其紧张的心理。手术开始之后, 医护人员之间应该禁止聊天, 也不能讨论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等, 要全神贯注的进行手术操作, 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医疗, 发现可疑的组织后, 要送病理检查。在局麻手术中, 需要器械的牵拉, 患者容易有不舒适的感觉, 尤其是耐受力较差或者自身比较敏感的患者, 甚至会在手术中大喊大叫, 严重时会导致手术无法继续进行, 这时护理人员应该陪伴在患者的身边, 握住患者的手, 通过亲切的话语等, 解释手术的过程, 并安慰、鼓励患者完成手术, 让患者感觉到安全感,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在手术完成之后, 术后的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 由于乳腺肿物切除对女性的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很多未婚女性会担心预后, 害怕手术留下的瘢痕影响美感, 或者对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医生, 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 让患者可以面对已经发生的现实, 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如患者的诊断报告为乳癌, 很多患者都会感觉到恐惧, 认为癌症无法治愈, 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 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同时介绍科学的治疗方案, 安慰、鼓励患者振作起来, 树立新的生活信心, 对未来的生活产生美好的向往。然后指导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并介绍放疗、化疗等流程, 让患者尽快的接受治疗。

2结果

126例患者经过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后, 有122例患者消除了心理负担,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占所有患者的96.8%, 仅有4例患者由于过度的恐惧, 拒绝接受手术治疗, 经过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进一步耐心解释、安慰后, 也接受了手术治疗, 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

3讨论

随着近些年护理水平的发展, 护理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护理主要面对患者, 而现在的护理以人的健康为核心, 而心理护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心理的状态能够在很多程度上影响手术的效果和预后, 如果患者有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1], 就会降低手术治疗的效果,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心理护理主要依靠工作经验的积累, 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关的调查发现, 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 会导致患者的失眠、内分泌失调等, 还可能会造成癌细胞的转移, 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2]。如果采用必要的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就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乳癌的患者, 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 提高患者手术后恢复的效果。本文的研究表明,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配合度, 选取的126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 都能够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 术后的康复治疗效果较好, 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相比, 对于提升局麻下乳腺肿物切除手术的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沈晓红, 姜乾金.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的相关性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3) :200-201.

乳腺肿物的超声临床诊疗 篇2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物;临床诊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的乳腺病变严重危险妇女的身心的健康和生命,乳腺肿物病变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其病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值得广大女性同志的关注;目前临床乳腺病变关键是要引起女性同志的重视,加强女性的保健意识,早检查、早发现、早诊疗;科技技术不断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病变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具备快捷、方便、无副作用、无创伤性、可反复检查的优势,对乳腺病变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 检查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1-70岁(平均45岁),病史1周-8年;肿块直径约在3-12cm;左侧乳房63例,右侧乳房41例,双侧乳房16例,且3例为多发,伴淋巴结肿大。

1.2 超声方法

超声仪器为GE公司GE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12MHz。病人取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用三维超声观察乳腺内部的肿块的大小、形态、质地、位置、边界,内部回声及钙化情况;乳房各象限分别做肿块的纵横方向探测,后方及侧方探测乳房内部的声影,有无包膜、浸润生长性,淋巴结的显示浅筋膜的连续中断性,并观察肿物的血流情况,了解病灶的内部血流及周边血流信号的关系并记录。

2 结果

乳腺肿物病变,依据不同的病变结构特点,以超声学的回声特点为基点,依据解剖组织学结构和超声的特点分述如下:

2.1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的发生率在乳腺良性肿瘤病变中居首位,一般出现在乳腺的外上象限,有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4cm,质块坚硬,境界清晰,其内部均匀弱光点,,后部回声增强,较大的纤维瘤囊性病变时,可探及液性暗区,乳腺结缔组织增生的纤维细胞及母细胞,伴有液体样变或胶原纤维钙化等。

2.2 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多在哺乳期常见,又称乳汁郁积性囊肿,其超声学特点为:单发,边界清楚、整齐光滑且活动性较好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部为匀质无回声区,囊后壁回声增强,囊内两侧呈暗光区,乳腺管阻塞呈囊性扩张,囊壁较薄,细胞无增生表现,囊壁内可含清亮液性体液。

2.3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小叶增生症;分为乳腺单纯性增生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实际发病率较高,其超声学特点:乳腺明显增大,呈结节状,内部结构紊乱,回声性质增强,可查到分布不均匀的粗大光点及光斑影,边界不清的结节状回声,可有大小不等的囊状图像,囊内边缘有毛糙状突出光点影,如乳腺小叶及纤维增生或乳腺导管扩张以囊性为主,乳腺扩张的导管及囊肿上皮呈瘤样增生改变。

2.4 乳腺癌 乳腺癌好发30-60岁的女性年龄,需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占较高的位置,是提高乳腺癌变的生存率,也是积极治疗乳腺肿块的意义所在。乳腺癌好发于外上或内上象限;乳腺癌可分多种:(1)乳腺乳头癌状导管癌 超声特点:部分分支呈乳头状结构,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富含有强回声所条,有蟹足样浸润,呈衰减样暗区,,结缔组织纤维变细,其间质血管丰富。(2) 乳腺髓样癌 肿瘤部分多呈圆形,边界较清晰光滑,回声较硬,较乳头状癌强,但是边界有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后方无衰减样改变,但大小不等的癌细胞有团状癌巢。(3) 乳腺硬癌 其超声特点:肿瘤部分边界不清,癌细胞呈不规则的细小所条或巢状形状排列,可侵入乳腺周围组织等,内部呈密集强回声,后部回声明显减弱呈衰减暗区等特征。

3 讨论

乳腺占位病变是女性乳房疾病常见的病变。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乳腺疾病有上升的趋势,,但乳腺癌也是仅次于宫颈癌,严重影响妇女同志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妇女同志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有着特殊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已上升了新的台阶,超声技术在医疗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依据超声临床检查特点,对乳腺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超声在病变的定性的诊断上还依据病理检查来证实病变的良性与恶性病变。但超声检查在乳腺病變中也起着决定性依据,其诊断符合率达到92%以上。乳腺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病变特点有两种,良性占位病变特点:以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回声均匀,边界清楚;恶性占位病变特点:a形态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分叶状、所条状、蟹足状或毛刺状病变;b 肿块内部呈低回声,部分出现强回声;c肿物后方回声衰减;d 腋窝淋巴、锁骨上窝有转移,其肿物较小时,可有膨胀性生长,周围未见浸润。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乳腺肿物的定位诊断,给乳腺占位病变中判断良性、恶性肿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价值观,通过超声的定位、定性检查,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为乳腺病变提供重要的依据;而超声快捷、方便、无作用小,可反复操作,无痛苦,无创伤,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是临床首选的检查手段之一;现已超声检查疾病以成熟的运用于临床,可从不同角度检查,综合判断,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10(3)234-237

[2] 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6-81.

[3] 刘月浩,张颖,凌光花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多种因素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2)121-122

乳腺肿物切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良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 观察组年龄21~49岁, 平均年龄 (34.9±5.3) 岁, 病程6个月~2.5年, 平均病程1.2年, 肿块大小5~29 mm, 平均 (11.3±0.46) mm, 单侧病灶34例, 双侧病灶11例;对照组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 (35.2±5.0) 岁, 病程5个月~2年, 平均病程1.3年, 肿块大小6~30 mm, 平均 (11.4±0.44) mm, 单侧病灶33例, 双侧病灶1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肿块大小及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 且≤65岁。②入院后依据症状、体征、相关理化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后, 均符合“乳腺良性肿块”的诊断标准[3]。③有明确的手术适应症, 无手术禁忌症。④排除合并乳腺癌、急性感染性疾病, 心、脑、肾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⑤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体格检查、相关理化检查, 在明确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后施以常规麻醉及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体格检查、相关理化检查, 在明确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后施以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根据患者肿块的不同, 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仰卧位、稍侧卧位, 在背部垫上垫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设置为7.5 Hz) 对乳腺病灶进行探查, 明确其大小、数量、深度、位置、血流情况及体表定位, 并设计好穿刺口和穿刺路径。术前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洞巾, 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进针至肿块深部, 行扇形旋切术, 在将良性肿块完整切除后退针, 并用超声探查是否有肿块残留物存在;出针后进行局部压迫止血10~15 min, 再覆以无菌辅料,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天, 可防止防止血肿的形成。并留取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并发症等。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2例, 满意12例, 一般1例, 不满意0例, 总满意率为97.78%;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 满意13例, 一般4例, 不满意3例, 总满意率为84.44%。两组总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 广大女性保健意识的明显提高, 使得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更多的被发现, 为早期干预治疗创造了条件, 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在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方面, 由于常规手术具有切口大、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及易留有瘢痕等不足[4], 已不能满足广大女性对美的要求, 这就使得微创手术治疗的需求显著增加。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属于一种新的微创技术, 最初应用于乳腺疾病的穿刺和活检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该术式可将乳腺的小病灶彻底清除, 同时又可对乳房的外形不造成影响, 亦可确定肿块的性质, 故而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乳房良性肿块的外科治疗方面。据相关研究报道, 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 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美容效果好、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特点[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观察组术式具有微创的特点;且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44%, 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观察组安全性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78%, 对照组则为84.44%,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可见, 针对乳腺良性肿块患者, 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较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的疗效更佳, 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 患者满意度高, 疗效较好,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90例, 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78%, 高于对照组的8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较好,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乳腺肿物切除术,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轶群.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80) :636-639.

[2]张卉新, 柏根基, 徐明.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应用与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 (9) :1035-1036.

[3]陈莉杰, 许红霞, 魏颖.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168例疗效报告[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 (3) :302-304.

[4]李冠乔, 汤鹏, 钟晓捷,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96例分析[J].海南医学, 2012, 23 (11) :72-74.

乳腺肿物的临床超声诊断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黑龙江省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68例, 先行彩超检查, 经手术切除。患者为女性, 年龄 28~67 岁, 平均 35 岁。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 LOGIQ 9 彩超, 患者取仰卧位, 从外至内逐一行横切、纵切及斜切等多方位扫查。发现肿物后仔细观察其位置形态、大小、回声、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情况、与周围组织关系及其血流显示情况。

2结果

乳腺肿物68例, 其中41例纤维腺瘤, 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 17例乳腺癌。①纤维腺瘤41例, 超声探及肿物53个。形态规则, 边界清晰, 大部分有完整的包膜, 内部回声均匀, 部分可探及侧方声影。肿物最小的0.41 cm, 最大的5.4 cm。彩色多普勒:内部及周边大部分未能探及血流信号, 仅少数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②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 超声探及肿物10个, 超声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 内谈及实性回声团。③乳腺癌17例, 超声发现肿物17个。大部分为实性, 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晰, 呈蟹足状, 无包膜, 内部回声偏低, 分布不均匀, 可见微钙化, 后方回声衰减, 肿物最小0.45 cm, 最大4.0 cm。彩色多普勒内部及周边可探及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峰值流速一般大于17.8 cm/s, RI可达到0.73。

3讨论

应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探测乳腺, 能简便而迅速发现乳腺肿物, 使实时超声成为乳腺肿物常规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1]。

纤维腺瘤多形态规则, 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晰, 可见完整的包膜, 其内部回声多数均匀, 无明显后方回声衰减, 病程可以较长。导管内乳头状瘤:形态也是规则, 边界清楚, 导管常扩张, 壁较光滑, 其内可探测到实性回声结节。乳腺癌大部分表现为形态不规整, 边界不清晰, 不光滑, 没有包膜, 周边呈毛刺状, 内回声不均匀, 可见沙粒样钙化, 回声呈后方衰减。部分肿物钙化时, 可探测到斑块样强回声[2]。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内部及周边可探及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部分可探及新生血管, 峰值流速一般大于17.8 cm/s, RI可达到 0.73。良性肿物彩色多普勒:内部及周边大部分未能探及血流信号, 仅少数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另外, 纤维瘤一般病程较长, 当肿物较大形态呈分叶状时, 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整, 内回声不均匀, 后方回声衰减。少部分乳腺癌当肿物较小时, 内部的组织较为均匀一致。当没有化液化坏死时, 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清楚, 形态规则, 无明显后方回声衰减。二者超声表现部分交叉, 容易误诊。部分乳腺癌血管较为杂乱, 走行的方向不相同, 彩超的分辨率不同, 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不一定全部能显示, 本研究中有 1 例未能显示, 这种情况可能会与大部分的纤维腺瘤相累似。因此仅在血流显示上鉴别良恶性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 在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良、恶鉴别中, 需要把二维结合肿块内部及周边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作出综合判断。超声对乳腺肿物性质的判断诊断符合率高, 是诊断中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并且无创, 重复率及敏感度高, 对判断乳腺肿瘤性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天泽, 徐光炜主编.肿瘤学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35-40.

隐匿性乳腺肿物的诊治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40例隐匿性乳腺肿物的患者均与2009年1月-2011年4月某肿瘤医院的乳腺外科进行住院治疗, 且所有患者经超声发现实质性小肿块, 边界清晰, 回声均匀, 无丰富的血流信号且无钙化灶。观察组20例患者, 年龄33-46岁, 平均年龄 (40.5±2.5) 岁, 其中绝经前患者18例, 占90%, 2例为绝经后患者, 占10%;病程1个月-6年, 平均病程 (8.5±3.6) 个月;20例患者均表现为腋下肿物, 直径为1-7cm, 平均直径 (3.5±0.5) cm, 且有2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12例患者肿块位于左侧腋窝, 占60%, 8例患者位于右侧腋窝, 占40%。对照组20例患者, 年龄32-49岁, 平均年龄 (43.6±1.5) 岁, 其中绝经前患者15例, 占75%, 5例为绝经后患者, 占25%;病程2个月-5年, 平均病程 (7.5±2.6) 个月;20例患者均表现为腋下肿物, 直径为1.5-7.2cm, 平均直径 (4.2±0.3) cm, 且有1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10例患者肿块位于左侧腋窝, 占50%, 10例患者位于右侧腋窝, 占50%。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如乳房无任何异常, 都无乳腺癌家族史, 但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地乳房疼痛。对两组患者的额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及肿块位置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

1.2 诊治方法

观察组20例患者, 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切除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 采用口服药物的方法进行常规治疗如指导患者每天1次口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或乳痞散结胶囊, 连续服用6个月。在服药前应经超声检查肿块的大小, 服药期间应每月月经后1天经超声复查肿块的大小。两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通过超声记录肿块的详细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前经超声检查肿块的具体情况, 并均于开始服药6个月后及12个月后、手术结束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定期通过超声记录肿块的详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数据资料用t检验, 组间对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具体的临床疗效见附表。观察组20例患者, 18例显效, 2例有效,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0例患者, 12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6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且对照组有7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月经紊乱的现象, 表现为经期提前或靠后, 但经血量明显减少。观察组20例患者, 3例患者术后病理显示为不典型增生或增生活跃。

3 结论

随着乳腺癌患者的逐年增多及年轻化的趋势, 已引起临床医生对乳腺癌预防的重视。乳腺癌普查工作的开展, 其前体乳腺肿物在许多女性身上被超声所查出, 且其中隐匿性的肿物居多[3]。一但发现隐匿性乳腺肿物, 应给予积极的治疗, 从根本上消除乳腺肿物, 进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隐匿性乳腺肿肿物的临床上发病率低, 且原发灶不能准确定位, 给明确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 很多病情被延误, 导致了复发及转移。目前临床上对其较为传统的治疗为手术切除治疗, 但是很多女性为追求美观效果, 选择药物治疗, 但是疗效不好, 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且在服药过程中, 副作用较大, 极易出现月经提前或靠后的紊乱现象。相反, 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较为彻底的方法, 根治效果好, 且术后病理能给予该肿物准确的判断。本文观察组20例患者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100%, 明显优于选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20例患者, 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

综上所述, 应给予乳房内乳腺肿高度的重视, 一旦发现, 积极治疗, 从根本上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如果医疗条件允许, 可以采用X线立体定位或术中超声定位, 从根本上彻底底清除乳腺肿物。

摘要:目的 通过对隐匿性乳腺肿瘤物的诊治方法进行比较, 进而对隐匿性乳腺肿物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探讨, 得出治疗隐匿性乳腺肿物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取40例隐匿性乳腺肿物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 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 采用口服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后的超声复查情况进行比较, 进而对隐匿性乳腺肿物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探讨, 得出治疗隐匿性乳腺肿物的最佳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20例患者, 18例显效, 2例有效, 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0例患者, 12有效, 8例无效, 总有效率6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且对照组有7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月经紊乱的现象, 表现为经期提前或靠后, 但经血量明显减少。观察组20例患者, 3例患者术后病理显示为不典型增生或增生活跃。结论 乳房内乳腺肿物是乳腺癌的前兆, 保守的药物治疗疗效一般, 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或清除乳腺肿物, 相反, 手术治疗能彻底清除乳腺肿物, 临床疗效好,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隐匿性,乳腺肿物,诊治,体会

参考文献

[1]陆苏, 刘红.44例隐匿性乳腺癌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11, 33 (7) :550-552.

[2]牛海鸥.隐匿性乳房肿块的药物治疗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1) :2562-2563.

[3]孙强, 梁智勇, 周易冬, 等.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 (6) :575-576.

良性乳腺肿物手术切口的选择与缝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36例, 年龄28~56岁, 平均42岁, 包括未婚者12例, 已婚者24例, 含乳房纤维腺瘤18例、乳管内乳状瘤12例、其他乳腺良性肿物6例。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彩色超声诊断仪确诊, 均实施手术治疗

1.2 临床概述

近年来, 乳腺疾病呈年轻化、逐年上升趋势, 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是由良性病变演变而来的。乳腺良性肿物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肿块, 不伴有疼痛感, 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 部分病例同时伴有乳腺增生有经前乳房胀痛不适等症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常为单发, 亦有多发者, 直径以1~3cm者较为多见, 表面光滑, 质地坚韧, 边界清楚, 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 活动度大。检查包括视诊和触诊两部分, 视诊时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 双侧是否对称, 大小是否相似, 乳头是否在同一位置, 是否有糜烂、回缩、溢液, 乳腺皮肤有无异常等, 触诊十分重要, 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边界、质地、活动度、与皮肤及胸肌有无粘连等

1.3 方法

1.3.1 术前措施

术前进行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的宣传教育准备相关物品, 掌握病情特点, 选择手术切口, , 做好心理护理患者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

1.3.2 术中措施

进入手术室后采用舒适体位, 如平卧或侧卧位, 适当垫高患侧肩胛部, 常规消毒铺巾后定位肿块象限, 对肿块所在区域以及包括切口线与肿块之间皮下组织做皮下局部浸润麻醉, 乳腺切口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而定, 对于良性乳腺肿物, 位于内侧者行弧形切口, 一方面是为手术提供良好显露, 另一方面也利于术后美容效果, 对于直径<5cm, 距乳晕边缘<5cm的乳腺良性肿块选择乳晕切口术式治疗, 若良性乳腺肿物位于乳房下半部则采取放射状切口, 对于宽胸丰乳者行纵形切口, 窄胸小乳者行横形切口, 手术过程中注意切缘尽量远离病变, 通过调整弧度使两侧边缘应尽量等齐, 以免缝合后留下外形缺陷, 切口注意不要到达腋窝或上臂以免瘢痕限制上肢活动。在切口选择好后切开皮肤、皮下, 沿乳腺表面分离皮瓣, 暴露乳腺肿块进行切除, 若肿物包膜破损或有脓性物流出, 则采取扩大切除术, 避免肿物残留, 最后切口用可吸收缝线作皮内缝合, 冲洗, 术毕。

1.3.3 术后措施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周, 密切关注病情, 防止感染, 进行相关护理, 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36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依据病情采取不同切口, 完整实施手术, 肿块病变组织完整切除, 术后切口瘢痕较小, 乳房形态及外观正常, , 乳头坚挺, 乳晕血供正常, 适应女性患者审美观, 切口全部I/甲愈合, 呈线状且隐蔽不易被发现, 术后一周拆线, 无并发症, 顺利痊愈, 随防半年肿物无复发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及压力的增大, 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发病原因复杂, 可能与雌激素过量摄入、内分泌紊乱失调、饮食、情绪影响等相关。治疗良性乳房肿块手术为主要手段, 如区段切除和单纯乳房切除术、单纯肿块切除术等。然而对女性患者来说, 无论何种手术方式, 乳房外型的美观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因此切口的选择对于保存乳房和乳头的外形尤其重要。普通外科手开放手术, 选择、设计好切口和径路是极其重要的一步[1], 切口是否选择的合理不仅关系到手术是否成功, 也对术后愈后起着重要影响。切口的选择原则应该是尽量接近病变部位能提供尽量好的显露、便于手术操作、术后疼痛较轻、形成的疤痕较细, 对美容影响较小、大小适中等。

对于乳腺肿物, 由于受到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手术相关配合的限制, 传统手术大多采取放射状切口, 虽然术中暴露较好, 操作方便, 但术后会留下瘢痕而影响美观, 不符合女性审美要求, 使患者术后常常感到抑郁, 苦闷。我院在近年来的手术操作中注意切口的选择, 在注重医疗结局的同时兼顾美观要求, 对患者的切口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选择。除上述切口选择外, 还可以根据部位和大小选择乳晕边缘切口、乳旁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等。由于乳晕边缘是乳房的轮廓线, 部分年轻女性患者可以行乳晕弧形切口, 有报道指出乳房轮廓线是乳房手术最优先选择的切口。选择这一切口可以利用乳晕皮肤颜色较深以及有皱纹进行掩盖, 加之乳晕部位很少出现瘢痕增生, 从而使术后美容效果较佳, 有报道就指出, 经乳晕周缘单切口切除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安全可行的, 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乳房基底部缝合时的张力。在手术操作时, 我们也体会到, 乳腺肿物手术时大多选择横行, 以往认为这会影响手术暴露, 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此, 而且乳房多为下垂型, 横行切口利于切除乳房多余的下垂皮肤, 避免了纵行切口切除乳房后两侧皮瓣多余皮肤造成的外观损害[2]。此外, 横行切口对肩关节影响小, 缝合时张力也小, 术后生活中还可穿着低领衣。手术过程中应保护乳腺导管, 游离切除肿物, 切除组织较多时创腔应安置引流胶片从切口引出。

综上, 根据良性乳腺肿物的病情特点, 选择、设计好切口和径路极其重要, 正确合理的切口选择利于手术成功, 对美容影响较小,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乳腺肿物手术切口的选择、缝合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36例, 回顾性分析手术过程, 对手术切口的选择与缝合进行探讨, 指导临床手术实践。结果 36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依据病情采取不同切口, 术后切口瘢痕较小, 乳房形态及外观正常, 适应女性患者审美观, 切口全部I/甲愈合, 无并发症, 顺利痊愈。结论 根据良性乳腺肿物的病情特点, 选择、设计好切口和径路极其重要, 正确合理的切口选择利于手术成功, 对美容影响较小,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乳腺肿物,良性,手术切口

参考文献

[1]邬江华, 刘宙, 王得胜, 等.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150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26 (8) :124-125.

超声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乳腺肿物,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一直以来,通过体检,来达到乳腺癌早发现的目的。体检的方法从触诊,到乳腺冷光源透视仪,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到现在的超声,钼钯X线检查。超声,钼钯X线检查检出率高,漏诊率低。超声检查对身体无损害,可以反复使用且经济[1]。钼钯X线检查,对身体有损害,费用较高。所以,超声检查更适合体检应用。怎样通过超声检查来鉴别乳腺包块的良恶性,其意义重大。本篇文章通过分析110例乳腺肿块患者二维、CDFI、多普勒频谱超声声像图,评价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乳腺肿物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充分、更精确的指标,以便临床医生早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乳腺肿物患者110例,其中女性99例,男性11例,年龄10~79岁,平均(43.0±12.3)岁。恶性组46例,平均年龄(45.6±13.6)岁,良性组66例,平均年龄(42.0±12.8)岁,所有肿物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 使用仪器

GE Logiq 9和西门子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7~10 MHZ。

1.3 研究方法

将体检发现,门诊检查发现乳腺包块患者,先用二维超声显示有无肿块及肿块部位,观察并记录肿物的大小、形状、边界、回声类型、均匀性、有无包膜、后方回声的改变、有无钙化及钙化类型,有无导管扩张和异常的腋窝淋巴结。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多普勒(PW)对病灶进行观察,将所有病例检查的声像图都存储下来,待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出来后,再将良恶性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而得出结论[3]。

1.4 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肿物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特点

乳腺良恶性肿物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回声类型、钙化、腋窝淋巴结、彩色多普勒检查及频谱多普勒检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导管扩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及表2。

注:良恶性组比较,P<0.05

注:良恶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通过乳腺肿块病理检查特征来分析研究肿块的超声声像图的不同[4]。

众多的乳腺肿瘤疾病中,恶性病变毕竟属少数,占疾病大多数病变的是良性肿瘤。乳腺良性肿瘤有乳腺纤维瘤、乳腺脂肪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积乳囊肿等[5]。纤维瘤大体病理标本,可显示出瘤体为圆形或椭圆形改变,有1 cm大的孤立肿块,也有巨大的分叶状多发性肿瘤,肿瘤边界常较完整,与周边组织较易剥离,内可有血清样和棕色积液,有时可见到钙化。相应的超声声像图的特征为肿瘤边缘完整、光滑,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见分叶状,但不应有“毛刺”,其内可有钙化灶。导管内乳头状瘤大体病理示,乳头附近的大导管内病变的导管呈扩张、扭曲,扩张的导管两端被封闭而形成了囊肿,囊肿壁较薄且体积较小,内壁可见0.5~2 cm大小的圆形肿块,囊肿内有血性,黏液性,乳汁样分泌物,少数乳头状瘤可出现钙化灶,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一管状无回声区管壁上见一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肿块,可有点状强回声。

乳腺恶性肿块的病理特征及相对应的超声声像图的特征如下,(1)恶性肿瘤内部细胞排列较紧密,肿瘤内部常可发生坏死,出血和铁血黄素沉积。肿瘤周围的组织中可存在程度不等的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因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6]。(2)肿块的形态和边缘:恶性肿瘤的外形常常以不规则圆形,分叶状为多数,其边缘因浸润而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边界不规则,呈分叶状,毛刺征。(3)钙化灶:绝大部分早期乳腺癌,如微小癌、原位癌和无肿块扪及的隐性乳腺癌中存在钙化灶,钙化灶多为细胞坏死后钙盐沉积所致形态十分细小,有细沙样、针尖样、短棒状,有小于0.5 cm细小钙化灶,也有直径1 cm以上粗钙化灶,可位于肿块内部,也可位于边缘和相邻区域;因恶性肿瘤的种类不同,钙化灶的形态也不同,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不同部位,数量大小不等的点状强回声[7]。(4)腋下淋巴结肿大:腋下淋巴结肿大是乳腺恶性肿瘤的常见体征,临床上常可见先因腋下淋巴结肿大进而发现乳腺病变的患者,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腋下圆形或相互融合,血供丰富的低回声团块。(5)血供改变:大多数恶性肿瘤,因为肿瘤血管生成因子(TAF)刺激肿瘤,在肿瘤区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并且随着肿瘤的生长会不断更新血管分布和增加血管数量,因此恶性肿瘤大都具有丰富的动脉供血。而良性肿块的微血管形态较单一,管腔细窄,呈条索状或细管状。超声声像图CDFI可测到丰富血流信号,PW可测到高阻频谱。本文将彩色血流分为血流丰富,少量血流和无血流三种情况,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发现肿块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血流时,就不能排除恶性可能。

本篇文章中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以上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声像图的区别。本文所研究的110例乳腺肿块病例,都经病理检查确诊。良恶性肿块声像图分析比较,与病理检查特征从理论上是一致的。由此得出结论,良性肿物形状规则,边缘光滑整齐,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恶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凹凸不平,呈浸润性生长,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组和恶性组在肿瘤的形态、包膜、边界、回声类型、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内部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管扩张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病例良性组中有20例形状不规则;20例边界不清晰;10例无包膜;8例伴钙化,非微钙化,病理结果显示多为乳腺增生结节和脂肪坏死及炎性肉芽肿、纤维纤瘤伴钙化等;另有4例病理提示导管及腺上皮灶性非典型增生;其他声像图特点为3例如乳腺癌改变;1例如纤维腺瘤改变。文中110例病例被诊断为恶性者无一例误诊,有10例被诊断为恶性病例,但病理提示为乳腺腺病,故被认为是恶性特征的二维声像图表现是可以出现在良性病例中的,诊断恶性肿瘤时一定要慎重,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但也不能让一例恶性患者漏诊。目前,较好的方法是,超声监护下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良恶性[8]。

综上所诉,对于回声较低,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的肿块应首先考虑乳腺恶性肿瘤。肿块后方可有或无声衰减,微小簇状钙化的出现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较有特异性。典型的乳腺癌不难诊断,但对较小肿块的鉴别诊断仍是超声诊断方面有待研究的课题。总之,乳腺良恶性肿物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方面表现均有差异。

参考文献

[1]陈霞,刘宝冬,左飞伍,等.炎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9):72-73.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398- 408.

[3]丛淑珍,吴丽桑,陈青,等.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4):242-244.

[4]马淑梅,陈焕新,冶俊玲.乳腺肿块的高频彩超诊断与病理基础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10):891-893.

[5]张海山,金孙,宁相虹.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5):338-339.

[6]朱庆莉,姜玉新,刘赫,等.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初步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5): 685-686.

[7]秦海霞,王金荣,曹扬,等.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80例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3-94.

乳腺肿物切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42例,女,年龄17~73岁,平均46岁,常规超声及临床诊断为乳腺实性肿物,均进行手术治疗或开放式切除活检。81例患者诊断为良性肿瘤(腺瘤、纤维腺瘤、乳头状瘤、叶状肿瘤、径向瘢痕、脂肪瘤)和61例恶性(主要是导管和小叶,很少乳头状、黏液、延髓和管状癌)。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比较三维超声诊断的特点以及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采用PHILIP5000三维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3 Hz。超声检查患者仰卧位,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检查乳腺。医生检查前不知道临床初步诊断结果。收集三维资料,储量10~15 min。三维超声检查评估病灶的形状、三维血流结构。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检查指标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病理最常见的良性乳房肿瘤为纤维腺瘤,三维超声呈挤压模式(图1),血流形态呈线型或球型(图2),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管癌,三维超声呈汇聚模式(图3),血流形态呈汇聚型或混乱型(图4)。见表1、2。

注:良恶性肿物的三维模式及血流结构特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目前,超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二维超声高清晰图像使乳腺癌图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常可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恶性病变[3]。超声检查体现了可检查早期潜在的病变,小型乳腺癌淋巴结未出现转移时,超声即可提出明确的诊断。然而,超声在诊断小的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不高[4]。

随着乳腺超声影像体验,三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参数,如形状、肿瘤边缘、内部回声、回声分布及后方回声已被证明在鉴别诊断良性和恶性乳腺肿瘤中是有价值的[5]。

本组患者中良性肿物病理以乳腺纤维腺瘤多见,在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中多表现为椭圆形实性肿物,少数乳腺腺病患者呈分叶状,均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衰减。在三维超声显像中绝大部分可出现挤压模式表现,在三维血流成像中多呈球型或线型改变。由于彩色三维血流图像的分布、形态与肿瘤较大供血血管的分布、形态基本相似,所以血流三维图像信息与实际肿物血管信息大致相同。在三维图像中良性肿物患者组病灶血流显示较平滑、完整,粗细均匀,无曲折、缩窄及明显交通支的出现,这也与良性肿物的血供病理特点相符。

恶性病变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部分为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腺癌、乳头状癌。二维超声表现呈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后方衰减,部分内部可见细小钙化点,与文献[6]报道二维超声特征相符合。三维形态多呈汇聚模式,三维血流成像中部分呈现汇聚型;部分呈现混乱型,汇聚型三维血流形态的出现与刘志等[7]近些年学者研究的汇聚征密不可分。恶性肿瘤在浸润性生长的同时,周围组织受到浸润性破坏,产生明显的牵拉改变,而肿瘤内部的供血血管均来自于周围的正常组织,故多条供血血管延周围受牵拉的组织伸向肿瘤组织内部,形成了特征性的汇聚型表现。随着恶性病变组织的加大,肿瘤供血血管的来源逐渐增多[8],而且恶性病变内血管本身的病理特征表现为管腔不规则,粗细不均匀,走形扭曲,出现盲端及动静脉漏。这些恶性病变的血管病理特征均使血流的三维重建出现粗细不均、扭曲、分支混乱、不连续点线样三维血流图。这些特点构成了不规则、混乱的网格样改变。

三维超声是在评估乳腺肿块形态的有效工具,发挥了和乳房X线检查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在高密度乳腺组织,这项新技术给乳腺肿瘤特点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提供了更多的综合病理解剖细节和结构,并提供新的诊断方向。

摘要: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超声诊断女性乳腺肿物患者142例,利用三维超声技术获得诊断信息。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物三维超声成像肿物形态特征及三维血管能量多普勒成像特征。结果:142例病理诊断为81例良性和61例恶性。61例恶性肿瘤中三维超声确诊56例,诊断率为91.8%,三维超声成像乳腺恶性肿物形态呈汇聚模式,良性呈挤压模式;三维血流恶性肿物呈汇聚型及混乱型,良性肿物呈线型及球型,良恶性肿物的三维模式及血流结构特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维超声是术前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工具。

关键词:三维超声,乳腺肿瘤,诊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V.Corsetti,A.Ferrari,M.Ghirardi,et al.Role of ultrasonography indetecting mammographically occult breast carcinoma in women withdense breasts[J].Radiologia Medica,2006,111(3):440-448.

[2]T.H.Kim,D.K.Kang,S.Y.Kim,et al.Son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ofbenign and malignant papillary lesions of the breast[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08,27(1):75-82.

[3]S.Honjo,J.Ando,T.Tsukioka,et al.Relative and combined perfor-mance of mamm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 pilot study in Tochigi Prefecture,Japan[J].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37(9):715-720.

[4]B.Brancato,R.Bonardi,S.Catarzi,et al.Negligible advantages and ex-cess costs of routine addition of breast ultrasonography to mammographyin dense breasts[J].Tumori,2007,93(6):562-566.

[5]A.S.Hong,E.L.Rosen,M.S.Soo,et al.BIRADS for sonograph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sonographic features[J].American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5,184(4):1260-1265.

[6]李秋林,刘金华.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409-1411.

[7]刘志,聪滕淑,琴蔡洁,等.三维超声成像在乳腺疾病中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10):751-753.

上一篇:理化指标下一篇:糖尿病足患者